中国钱币的发展

中国历代古钱币发展特点

欢迎点击蓝色关注

近年来,中国古钱币收藏热度有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传统的收藏品相比较,古钱币数量之多,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收藏爱好者热衷于此。

但是古钱币种类繁多,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率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为己所用,这是令广大古钱币收藏爱好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为您讲述古钱币的古往今来,使您对古钱币收藏又多了一份实用性的投资指南。

古钱币发展特点

1.夏代是有货币的。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等,说明夏朝先民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了。

2.商代时,使用的货币是贝类。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3.周代时,出现了铲形钱币,是最早的金属硬币。但是周代钱币是圆币多,铲币少。钱币上的字体有大篆体、小篆体。周景王时,开始铸造大型钱币和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

4.春秋战国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有布币(铲币)、刀币、圜钱(环钱)和蚁鼻钱(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四种。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比较混乱。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照布币形状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战国的环形钱币,有圆孔,便于清点和携带,被普遍采用。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秦代结束了货币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代把民间的铜收集起来改造成重钱,但文字改成了“半两”,俗称为秦半两。而且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货币,秦代统一货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代归定:全国的钱币都由朝廷统一集中地铸造,民间不允许私铸。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不仅铸造了半两钱还铸造了少量的秦权钱。

6.西汉成立后,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制度。五铢钱在两汉直到唐高祖时才罢废,期间盛行了700余年。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7.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造五铢钱,与东汉时期的五铢比较相似。

8.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东晋,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的五铢钱称为“沈郎五铢”。从中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对货币的管理是放松的状态。

9.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币制管理十分混乱。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称为“当两五铢钱”。

南朝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

南朝梁国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南朝陈国铸币不是很多,仅有陈五铢和太货六铢两种货币形式。

北朝北魏铸有太和五铢。

北周曾经三次铸钱,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三种钱币,形制精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是六朝钱币之冠。

10.我国历上最后一次铸造五铢钱是隋朝,称之为隨五铢。隋朝禁止旧钱流通。

11.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铸币政策,废除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五铢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12.北宋时期发行了纸币,称之为交子。交子是代表铁钱价值的一种符号。交子是我国最早由朝廷正式发行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易携带,可以代替铁钱,利于商品流通。

13.南宋时期发行量大的货币称之为会子。即汇票、支票。

14.南宋时期,中原北部被辽、金占据多年,因此辽、金流入中原的很多。这些钱币非常精美,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铸天显钱、天赞钱。金海陵王所铸的正隆钱和金世宗所铸大定钱。

15.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纸币是“至元通行宝钞”。元代入主中原后,改铸大钱,但是元代末期,国家经费不足,创造了“权钞”。

16.明、清两代,币制大体效仿前朝,并没有创造性发展。明代只发行一种纸币,称之为“大明宝钞”。明代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因避讳朱元璋的“元”字,明代所有钱币通称为“通宝”。

17.清代,白银和铜钱同时流通。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和官员、商人大宗交易时用白银,民间零星交易时使用铜钱。

清代铸币分为两大类:朝廷铸币厂铸造和地方造币厂铸造。

清代主要的通宝钱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和嘉庆通宝。

清代货币、纸钞、铜币同时存在,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光绪年间铸金、银币更多。

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的发展,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

清代末期由于出现了机制货币,结束了流通了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钱。

以上就是紫色百合香为您梳理的中国古钱币发展特点。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好像县花一现般转瞬即逝,但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却是无尽的暇想和思考。品鉴古钱币的古往今来,聆听古钱币最美妙的声音。欢迎您的转发及收藏。更多精彩好文每日为您不断呈现!

展开
收起

从钱币里看中国发展—钱币展菏泽站即将开展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21日讯(记者 李雪)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币发行70周年,提高市民对保护、收藏钱币的意识,菏泽市图书馆、菏泽市收藏家协会、菏泽京恒艺术馆将于8月24日在市图书馆联合举办钱币公益展览活动。

据了解,本次钱币展览包含唐、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古钱币,五套近现代钱币,连体钞,纪念钞,外汇兑换券等内容。在参观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钱币,还可以了解到深藏于其后的故事。

钱币,既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又是其发展历程的独家记忆,记录着国家的发展变化和巨大成就。此次展览,将通过实物观摩、图文介绍、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古币与人民币的发展传承和精湛技艺,以及不同时期货币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让公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5000年货币的发展。

展开
收起

从人民币看中国几十年发展,洞观老百姓生活历程

中国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快70周年了,从49年至今,风风雨雨,历尽艰险,凭借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我们终于迎来了现如今的好生活,而国家货币的发型也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了,让我们从历套人民币中感受当时的历史,体会那个时代老百姓们的生活。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其实是个“早产儿”,它是在1949年建国之前便投入发行使用的,它于1948年开始发行,当时发行它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处于国共全面内战,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各解放区逐渐扩大并连成了片,从而经济问题应运而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各地货币系统紊乱,使得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方面有着极大困难,所以中国共产党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以用来统一各地货币秩序,解决因货币紊乱而出现的解决问题。

由于国民党发行金圆券遗留下的弊端,使得当时的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因此这套人民面额发行也是历套中就最大的,从一元面值到50000面值的都有,老百姓们出门去吃个早餐在当时都能花几百块钱,随着1955年通货膨胀遭到遏制后,第一套人民币逐渐停用。

第二套人民币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过大,在人们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便,所以在1955年国家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的面额比第一套要小很多,按当时的换算为第一套人民币的一万换第二套的一块钱,差距显而易见。这套人民币的使用时期虽然很短,但是见证了新中国最为曲折的一段岁月,从大跃进时期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从而中间还穿插着各种苦难插曲,这套纸币见证了当时老百姓在这段日子里的酸甜苦辣。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可谓是新中国发行寿命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了,它从1962年开始发行,一直到三十多年后的2000年才停止流通,但这套币的出身却十分艰难,它从1955年便提上日程,直到1964年才被允许投入生产,但在许多方面,它都要强于第二套人民币,一方面从颜色上,原来第二套人民币由于技术限制,基本为单色印刷,在第三套人民币中由于技术的改革,是它采用多彩印刷,纸币颜色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就是防伪技术的显著提升。有着暗记与水印两种鉴别方法,在当时物资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销都是用块毛等货币单位就可以解决的。

第四套人民币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十块为最高单位的第三套人民币已经不适合作为最高货币来使用了,故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无论在防伪、印刷、人物上都有显著的提升与改变,纸币主体由原来的工农人民转变为中国山川河流,防伪方面开始尝试荧光技术,这是新中国在发行纸币上的一大突破。

展开
收起

中国古钱评级的发展渊源与未来方向

在钱币收藏圈中,交易转让日趋增长,也促使钱币鉴定市场不断发展。一般来说,国内评级机构相对擅长古钱币评级,而国外的评级市场则擅长于现代币和近代机制币板块。

古钱评级币的产生是受到机制评级币的启发的。

随着藏家理念不断提高与机制评级币的优势发掘,机制评级币在我国颇受好评,而随着国人对机制评级币的认可,古钱评级也接踵而来。

因评级机制被引进国内,中国古钱评级的标准也避免不了受到机制币评级标准的影响,其表现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古钱币磨损扣分过重

根据磨损痕迹的判断,能基本对一枚钱币做出大致的判断。机制币对币面磨损扣分非常重,即便是轻度磨损扣分也极重。古钱评级照抄照搬,但古钱币轻度的均匀磨损并不影响美观性,扣分过重便显得不合适了。

(二)文字清晰度直接影响古钱的审美

不同的背景环境,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机制币出现弱打仍然可以评出高分,但,在中国,币面文字的清晰度直接影响古钱的审美观;古钱评级参考这种标准后,许多币文不够立体或者字口有流铜的古钱币也出现了不应有的较高分数。

所以在最初,古钱评级标准只是参考机制币的评级标准,没有自身的特色,加之古钱评级币的一些弊端与赔付机制的不完善,这种古钱评级币并不能被广大藏家所接受。

经过多年的运作,古钱评级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评级标准,基本体现了古钱审美的特殊性。评级币的封装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开放式评级盒子增加了把玩性,避免了边道缺陷的不可见。各个评级公司加强了鉴定管理,严格控制假币入盒的现象。

一般藏友们公认靠谱的古钱评级公司,有以下三家供大家参考:

(1)公博评级公司,是我国钱币收藏家段洪刚创办的公司,2011年12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为全国各地乃至美国、新加坡钱币收藏爱好者鉴定、评级各种钱币近3万枚;著有中国铜元谱,是目前国内认可度最高的公司,古钱币特别是铜元鉴定在国内首屈一指。

(2)园地评级公司,也叫古泉评级,古泉园地网创办的,评级服务依托古泉园地多年的专业技术力量。网站为中国古钱币收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国老中青三代泉友家喻户晓的钱币交流平台,知名度与影响力一直不减,在圈内名气不小。

(3)华夏评级公司,是华夏古泉网创办的。与公博评级一起位列国内评级公司的一流行业,据说是购置了世界一流检测仪器,在顶尖级收藏家心目中地位稍高于公博评级。但市场推广方面明显滞后,在普通泉友心目中地位逊于公博评级。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评级机构,除了公博评级外,闻德评级、众诚评级、华夏评级、保粹评级、园地评级,并称国内六大评级机构。

古钱评级标准和赔付机制已相当完善,如今古钱评级最大的困扰是造假技术日新月异。

早期的古钱造假集中在高端古钱,随着古钱收藏的发展,高仿假货充斥每个角落。泉界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没有不“打眼”的高手“,人无完人,尽管是高手鉴定师也有失误的时候,这时对于藏家自身便有知识的硬性要求了。

一般来说,古钱评级时评级分数仅能作为入手时的参考,重要的是古钱本身的状态。在随后古钱评级的发展中,古钱鉴定的完善工作与藏家自身知识的提高,也是迫切需要的。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
收起

以中国历史为例,说说货币发展的一般趋势

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即便你使用支付宝、微信,其背后也是货币。

但货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

货币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其稀有性。

货币本身存在,不需要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只需要它能够作为一个衡量单位就可以,比如我国古代最早的货币——贝壳以及全球普遍通用的黄金。

在稀有这一方面之外,货币还应该具有便于分割,标准化,便于交换。

在这一方面来说,黄金基本上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因为它质地柔软,便于切割。可是他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并不标准。

货币发展到这一阶段,对于标准化的要求导致了最早的铜币的出现,我国汉代铸造的五铢钱,就是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货币。五铢钱中的五铢是一个重量单位,实际上就是五铢重量的铜。

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交换日渐频繁,沉重的铜币逐渐不适合发展,需要相应的纸币就应用而生。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四川的交子,他是一个民间发行的信用货币,他的出现方便了四川地区商人们长途泛用,不用携带数10斤或者上百斤的铜钱。

可是凡是信用货币都牵扯到一个信用问题,纸币的发行最早是民间商人自发发行的纸币,他有一定的保险金,所以信誉上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

可是后来政府看到有利可图,就将发行纸币的权力收归到了,政府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信用破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明朝。大明宝钞几乎成为掠夺百姓财富的一种手段。

人类的货币的发展趋势理应是由实物货币向纸币过度,因为实物货币的切割流通十分不方便,而纸币弥补了这一不足。

可是偏偏在中国明朝这种现象出现了反动,也就是逐渐有纸币,又开始变为实物货币,也就是白银。

白银在中国成为流通货币并不是政府的行为,而是在政府指定信用破产的情况下,民间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自发的使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直到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这种反常的现象才最终结束。

展开
收起

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趋势

现在生活当中有钱才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不过在古代并没有这样的东西。慢慢演变之后,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东西,那么金钱的发展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金钱到现在已经发展几千年,早就已经存在。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演变,当年在秦朝还没有统一之前,每个国家使用的货币都不是不流通的。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看,在中国的历史上金钱到底是怎样发展的趋势。在很长时间以前并没有出现金钱这种东西,如果想要进行交易的话,就会用自己不用的东西和别人交换。如果刚好别人需要锤子,而你不需要。对方那里也有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就可以交换了,只要他好就可以。不过在这段交易时间当中,大家会发现特别不方便。所以慢慢的就出现了钱币,不过每个地方的钱币不太一样也没有流通,所以还没能统一。

每个商人之间交换东西,只能在自己的国家,不能跑到邻国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去。等秦始皇统一之后,他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觉得如果不统一的话,可能自己国家的经济没有办法发展。而且相互之间会特别麻烦,为了方便,所以就出现了铸币,也成为了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商朝的古墓当中怎么还发现了无文铜币,后来这种钱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就出现了货币。当时百姓把钱叫做太平百钱。形状也是不太一样的,中间是圆形,外面是方形,是一种金属货币。代表着四面八方的百姓,所有的人都流进到了京城当中,它的外观和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

其实在这个叫法出现之前,还有一种叫法叫做邓通。作为皇帝的刘恒赐,给了一个叫做邓通的人一座铜矿山,让他在里面开矿赚钱,所以为了纪念这个人,就把钱叫成了邓通。

在之后因为刘秀创造了东汉,他对之前的货币非常欣赏。所以他自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之后,就又造了一种新的货币,叫做白水真人。以后就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早年间以白水自居,所以才叫了这个名字。到了后来就演变成为了,我们之前经常见到过的铜钱。圆圆的,里面是方方的,上面会印上乾隆通宝。一直沿用到古代结束,后来就出现了我们现如今看到的钱币。可以说金钱这种东西对于人们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在古代如此,在现代也是这样。不过发展会根据时代变更,出现不一样的变动。不知道随着时间的发展,最终大家在生活当中,还会不会出现钱币,还是会出现另外一种新的不同的纸币。

你们对于中国的铜钱和纸币有一定的了解吗?知道在很久以前,前面竟然发生过如此大的变化?有什么想了解的就告诉我吧。

展开
收起

钱币是历史发展的缩影,钱币的演变史,你了解多少?

中国钱币拥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开始,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会铸造和发行属于自己的钱币。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纸币。许多收藏家热衷于收藏钱币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的价值,其文化价值非常的大!

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在汉字中,一般与钱财有关的字,全和贝有关:贡、财、败、贩、贯、货、贪、购、贷等等。原因是最原始的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货币,最原始的贝币,是3000多年前的商代产生的,贝币可以说是钱币的老祖宗。

贝币之所以成为货币,是因为一来它本身比较好看,二来它天生就是一个一个的,便于计数,再者它很坚固,而且很容易携带。最重要的是它不容易得到,比较珍贵。但是随着商品越来越多,而交换也迅速的发展了起来,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时候人们就开始用铜来仿制贝壳随着,人工仿制外壳铸造货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的货币就慢慢的退出了货币的舞台。

春秋战国时期,人工铸币已经开始流行起来,贝币逐渐退出了货币的历史舞台。战国时期,已经确定了四种货币体系,分别是,刀币,布币,蚁鼻钱和环钱。

说到这里不仅要着重提一下秦始皇,他的出现改变了货币史上的混乱局面,秦统一了六国后,随即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自从秦朝规定的这种方孔钱的样子确定了下来,就一直延续到了民国。这种货币的优点显而易见。它便于携带,重量较轻,储存也方便。而且方孔圆形,这也符合了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体现,同样,这也是皇权至上的象征。

往后历朝历代也一直沿用圆形方孔铜币,不同的朝代会变更年号印在上面。中国初期的时候,把铜币改成了银元,之后就是建国初期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人民币纸币,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纸币、硬币和塑料钞、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展开
收起

中国钱币发展史:天天都在花钱,你可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现在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我们生活中使用钱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中国人民银行更是早在2014年已经开始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以后货币恐怕就要完全数字化、虚拟化了。货币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又逐渐从有到“无”的过程。

如今我们使用的钱币都是国家印发,再放入市场中流通,如果私人造钱币是违法犯罪行为。但在钱币最早诞生之时,却没有官方的色彩,而是民间自发产生。

最早的钱币——贝壳

在钱币出现以前,人们通常是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方式效率很低,于是人们逐渐用一些坚固、易于携带、大家又都公认的东西充当中间等价物。当时交通不便,在中原腹地贝壳难得一见,物以稀为贵,人们慢慢地接受了它,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就这样诞生了。大约在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贝币(即贝壳)在我国中原地区已经广泛流通。

上图-贝币

到了商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交易量大增,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于是出现由骨、木、石为材料制作的贝的仿制品——人工贝币。到了商代晚期,已经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铜成为了周朝的通用货币。

春秋战国钱币大发展

上图-空首布

西周时期还是沿用了商代的传统,以铜铸币,主要以布币为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个诸侯国权力扩大,于是纷纷铸造了自己的钱币,中国的钱币样式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当时主要有三种形态的铸币:布币、刀币、蚁鼻钱。

上图-三孔布

布币:布币来源于人们干农活使用的铲子,两周、魏国、韩国和秦国(秦在之后逐渐使用圆形钱币)都在使用铲形的布币,此时的布币和早期的布币类似,但各国形式又稍有区别。春秋中期的空首布,其首部不再深入肩部以下,不过仍然中空,保留农具铲子用来插入木柄的构造。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平首币,其首部不再中空,变得和币身一样扁平,整体也更加轻便,完全失去了原来农具的实用功能。之后在这基础之上,又陆续出现了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燕尾布等,但整体形态基本一致。

上图-齐刀币

刀币:刀币形制就像一把刀,也是农具演变而来。最早在齐国使用,之后赵国和燕国逐渐用刀币代替了原来的布币。刀币种类繁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燕召刀和明刀等,其中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程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

上图-蚁鼻钱

蚁鼻钱:蚁鼻钱主要是楚国在使用,形制更加接近最早的贝币。钱币的正面有阴文,下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

圆形方孔钱一统天下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彰显帝国的统一,以及全国各地商贸往来的方便,取消了原来六国的货币,根据当时秦国已经十分流行的圆形钱,设计了全国统一的铜钱——秦半两。

上图-秦半两

这种铜钱为圆形,中间方孔。对这个特殊的形态,国人传说是因为中国人讲究天圆地方,因此在设计之时,便将这种思想体现在了钱币上。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这样设计主要还是出于工艺上的考虑。

当时铸币技术比较落后,在铸造完圆形钱币后,周边有很多毛糙突起,必须手工将其周边打磨至光滑。因为有大量的钱币需要打磨,设计者便在圆钱中间增加了方孔,将钱币穿在一根方形的长棍上,在打磨时转动长棍,钱币就会以同一速度转动了,方便打磨,大大提升了造币效率。天圆地方之说之时后人出于某种说教的目的加上的。

后世两千多年来,中国金属货币的形制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一直维持了圆形方孔的设计。

最早的纸币——交子

到了两宋时期,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铸币量的增长,而且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上图-交子

由于宋太祖曾下令回收四川的黄金、白银和铜钱运往中央,命四川铸造铁钱代用,并禁止带铜钱入四川,于是铁钱成为四川的主要货币。但因为铁比铜廉价,铁钱价值较低,但重量却更高,铁钱1000文就有25斤重,商人经常要用马车载运铁钱,使用上十分不便。于是,民众便将铁钱寄存在“交子铺”中,换取票据交子,在日常生活中用作交易。

最开始交子都是民间私人发行,被称为“私交子”。后来宋朝因与西夏和辽交战,军费增加,天圣元年(1023年)下令交子铺停止发行交子,已发行的交子全部回收,改由国家垄断发行交子,“官交子”开始出现。之后,宋朝又陆续出现了“会子”“关子”等纸币,但基本都是交子的变体。

上图-中统钞

蒙古灭宋建立元朝后,有鉴于当时已流通的纸币成本低廉,忽必烈决定也要发行纸币,称之为中统钞,并以金、银、绢为储备金,是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但之后由于纸币被过量印制而大幅贬值,才又铸造铜钱来作为辅助性货币。

之后明清朝时期都尝试过印发纸币,明朝因为通货膨胀而取消,清朝纸币应用较为广泛。

白银帝国的建立

明朝时期,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开始在广东作为货币使用,并在1423年传到长江下游地区成为纳税的法定货币。各省税收自1465年起以白银的形式上交首都,灶户从1475年起开始使用白银支付,徭役豁免费从1485年起使用白银支付。

上图-银元宝

到了明朝中后期,欧洲人发现了北美新大陆并开辟了往来航线,1571年西班牙人又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马尼拉。之后,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大部分通过西班牙人从美洲的进口得到满足,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包括所有重要交易的纯私人货币体系。

上图-yuan'da'tou

之后的清朝虽然更加的闭关锁国,但仍然保持着银铜共存的货币体系。到了清朝晚期国门被迫开放后,外贸逐渐发展起来,在广东开始发行类似西方国家的银币,之后逐渐推广到了其他地区。

到了民国时期,银币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比如人们熟悉的“袁大头”就是其中一种。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基本寿终正寝。

现代货币——纸钞

上图-金圆券

从民国开始,纸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我国主要钱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发行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纸币:

民国政府:关金兑换券、法币、金圆券、银元券、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地区发行的东北券;日本占领区:伪满洲国的满洲国圆、傀儡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发行的蒙疆圆、汪伪政府发行的联合准备银行券、华兴券、中储券,还有日本军用手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香港地区的港币、澳门地区的澳元等(特殊时期的粮票、布票等不能算作货币) 。

上图-人民币

现如今,我们的货币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这对打击假币、防止腐败、节能环保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未来可期。

展开
收起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的过程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新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在印制工艺上,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

第四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普通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至今,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8.5亿枚(张)。这些纪念币选题丰富多彩,设计独具匠心,规格材质多种多样,图案新颖美观,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这些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货币制度,弘扬了中国货币文化,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
收起

中国钱币的发展和历史,你了解多少?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是经过一步步演变而来,中国的钱币文化也不例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商朝时的“贝”开始,

随着当时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时海贝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的货币需求,逐以演变为商朝铜币

赵国的铲币

齐国的刀币

以及到后面的通宝和元宝

再者就是交子

后面就出现了纸币,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以致到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11种面额

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发行,共7种面额,13种券别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于1987年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9种面额,14涨券别

1999年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的面额,却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现在除了第五套人民币,之前的都已经退出市场流通,进入收藏领域了,中国钱币的的进化,也是一步步的完善改进,每一套人民币的发行,都记载着一段历史,现在很多古钱币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的到,但他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小觑,您对钱币的发展有多少了解呢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