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瑞士银行

一个时代的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这些富豪瑟瑟发抖

钟表、军刀、巧克力、阿尔卑斯山滑雪场...

提到瑞士,除了上面这些知名的标签外,曾经以“为客户保密”著称的瑞士银行业也占有显著的篇幅。

1713年,日内瓦大理事会颁布了瑞士第一部银行保密法,从此开始了瑞士银行业为客户坚守秘密的良好口碑。在1987年之前,瑞士银行甚至允许开设匿名账户,就连银行客服人员也不知道客户的具体身份。

几个世纪以来,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法则让人又爱又恨:有人称赞它为注重隐私的顾客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有人对它给贪腐官员、恐怖分子以及前纳粹高官等提供的保护感到愤愤不平。

不过,这项持续三百多年的传统,正在走向尾声...

瑞士首次交换金融账户信息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官网10月5日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同部分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此举为史上首次。

据公告,首批按照AEOI标准与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进行信息交换的国家包括欧盟罗马尼亚)以及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根西岛、冰岛、马恩岛、日本、泽西岛、挪威以及韩国。

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指的是,2014年7月,OECD(经合组织)在二十国集团(G20)委托下,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简称AEOI),并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其目标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

AEOI标准包括两部分:MCAA(主管当局间协议范本)与CRS(通用报告标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向记者介绍,AEOI是一套标准,MCAA指的是政府税务部门之间的交换操作程序;而CRS指的是规范金融机构交换信息给本国税务部门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CRS针对的是非居民账户。李旭红向记者举例,假如一个中国人在瑞士有金融账户,对瑞士来说是非居民,瑞士将把这个人的金融账户信息交换给中国,同理中国也是这样。

FTA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按照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首次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

公告提到,瑞士税务管理局已向合作方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自身也收到数以百万计的信息,包括账户持有者的姓名、住址、国籍、纳税识别信息、税务申报机构、账户余额以及资本利得等。公告称,这一信息交换将令税务部门得以确认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自己的海外账户。

瑞士银行在全球向来以高保密性著称,此次参与交换的是否包括瑞士银行的账户信息?李旭红向记者表示,瑞士在承诺实施AEOI标准国家之列,这意味着瑞士的所有金融机构都要遵守这个规则,瑞士银行的金融账户也会交换,这对于该国的保密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瑞士未来有望合作

那么未来瑞士是否会与中国交换金融账户信息呢?

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信息,在G20的大力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AEOI标准。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向G20承诺实施这一标准。此外,已有96个国家(地区)签署实施AEOI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者双边主管当局协议,中国和瑞士都位列其中。

一位注册税务师向记者表示,虽然中国不在此次瑞士公布的第一批交换国家之列,但瑞士已经将中国列为信息交换的意向国之一,未来还是会交换的,只是时间或批次的问题。

不少拥有海外账户的中国居民担心,CRS会增加自身税负。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会增加纳税人本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交换的信息是来源于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于各国开展风险评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税。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永青表示,CRS下的信息也可能被用于外汇监管、反洗钱和反贪污贿赂,虽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目的。另一方面CRS本身不是征税法规,而只是信息交换,税务机关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包括是否追溯历史,还有待观察。CRS的推进最终需依赖国与国之间达成的具体交换安排,目前来看距离实际全面交换也还有一定的时间。

李旭红向记者分析,CRS主要实现的是金融账户信息的交换,至于应适用于怎样的税法,取决于纳税人具体归属于哪个国家的居民纳税人,以及各国所采用的是属人原则还是属地原则,只有未履行纳税义务的才会存在补缴税款及处罚的情况。

记者 | 张钟尹

展开
收起

一个时代的终结!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官网10月5日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于9月底同部分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此举为史上首次。

瑞士首次与他国交换金融账户信息

据报道,近年来,在国际社会舆论压力下,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已经在不断弱化。2014年7月,受二十国集团(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AEOI标准,获得了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成为了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有力工具。

据悉,在G20的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履行AEOI标准义务,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实施该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双边主管当局协议。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公告称,到2019年,如果合作国家能够满足保密性和数据安全标准,届时,瑞士银行业数据共享方将扩展至80个多国家和地区。

首批与瑞士交换信息的国家有哪些?

据公告,首批按照AEOI标准与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进行信息交换的国家为欧盟国家(除塞浦路斯和罗马尼亚),以及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根西岛、冰岛、马恩岛、日本、泽西岛、挪威以及韩国。

公告强调,在欧盟成员国中,塞浦路斯和罗马尼亚暂时被排除在外,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的金融保密性,以及数据安全方面尚未达到国际标准。此外,瑞士向澳大利亚和法国的数据传送暂时延迟,主要因为上述两国由于技术原因尚未向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传送数据。

公告称,目前瑞士税务管理局已向合作方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同时也收到了相关国家传送的数以百万计的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银行账户持有者姓名、住址、国籍、纳税识别信息、税务申报机构、账户余额等相关资料。

到目前为止,瑞士境内包括银行、信托和保险公司在内7000多家金融机构,已经在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登记,并开始进行金融账户信息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公民在本土银行信息不在共享之列,金融机构向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共享的银行账户信息,均为外国公民在瑞士的账户信息。瑞士当局目前受该国法律制约,依然无法获取本国公民在境内金融机构账户资料。

中、瑞未来也将交换信息

据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信息,在G20的大力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AEOI标准。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已向G20承诺实施这一标准。此外,已有96个国家(地区)签署实施AEOI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者双边主管当局协议,中国和瑞士都位列其中。

一位注册税务师向记者表示,虽然中国不在此次瑞士公布的第一批交换国家之列,但瑞士已经将中国列为信息交换的意向国之一,未来还是会交换的,只是时间或批次的问题。

不少拥有海外账户的中国居民担心,此举会增加自身税负。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会增加纳税人本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交换的信息是来源于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于各国开展风险评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税。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邢宇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展开
收起

满足多少金额,才能在瑞士银行开户?专家:随便一个中国人都可以

众所周知,银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但这些银行的保密工作不是最好的,钱就算存进去一旦银行倒闭,这些钱估计也就会打水漂了。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瑞士银行,这个银行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保密性最高的一所银行。

首先瑞士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家,数百年来很多国家因为战争损失惨重,但瑞士却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因为瑞士是一个永远保持中立的国家,在国际上瑞士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就连美国也敢动瑞士半毫。

瑞士银行及时年来也给美国造成了非常多的麻烦,那就是萨达姆和卡扎菲有很多资产都存在瑞士银行,无论美国通过怎样的手段也没无法将他们的巨额财产取出来,可见瑞士银行真的是不畏惧任何实力。

一些普通的银行都需要客户的身份证明,但是瑞士银行从来不需要,只要客户的指纹就可以。在取钱和存钱的时候只要指纹和面相扫描符合就可以,甚至连客户的真实姓名也不会过问,所以瑞士银行也变成很多黑帮和恐怖分子洗钱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客户一死,这钱也就永远取不出来了,就连死者的家人也拿不出来,毕竟在瑞士开户的人几乎不是实名制的。

瑞士银行周边都会有重兵把守,四周有5000名特种兵会随时待命,他们使用的装备都是全世界最精良的。因此很多人表示非常的好奇,在这么高端的银行开户需要多少钱呢?在此之前,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想要,如果没有千把万在瑞士银行根本就不算有钱,人家也不会正眼看你,那么事实上我们都想错了。

虽说在瑞士银行开户的基本上都有头有脸的人,但这个银行也是非常亲民化的,如果是瑞士本国人只需要5000法郎左右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账户,折合成人民币就是3万元左右。但如果是外国人,一般都是20万左右就可以开户,但不管怎么样肯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少很多。

在瑞士银行里的工作人员都需要签一份保密协议,而这些协议是终身有用的,也就是哪怕死了也不允许将客户的资料泄露出去。虽说现在是和平年代战争越来越少,但并不是说战争就不会发生。

不管什么样的战争,瑞士银行是永远都不会受到影响的,因为里面存放着各国大人物的财产,不管怎么样都会让这个银行一直运营下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是天下大乱瑞士也不会受到影响的原因之一。

展开
收起

出海记|英媒:中国工商银行取得瑞士银行业牌照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 英媒称,瑞士商报13日报道,全球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取得瑞士银行业牌照。

据路透社苏黎世12月13日报道,FINMA发言人证实了该报道。

这是继中国建设银行之后又一家落户苏黎世的中资银行。该报称,中国工商银行自2016年初开始就一直在筹划这件事。

报道称,中国工商银行前巴基斯坦业务部主管陈培琛将挂帅瑞士业务,Bank Bellerive银行前高管Claudio Pfammatter将负责合规工作。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从工商银行获悉,中国工商银行境外网络覆盖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参股南非标准银行间接覆盖非洲20多个国家。

资料图

展开
收起

瑞士银行外国公民账户保密制度终结!信息与多国共享

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米歇尔·立米纳摄)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欧联网援引意大利欧联通讯社报道,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日前发布公告称,依据国际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今年9月,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已和有关国家税务机关签署金融账户信息交换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将使协议国税务部门能够随时核查确认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海外账户。

据报道,近年来,在国际社会舆论压力下,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已经在不断弱化。2014年7月,受二十国集团(G20)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AEOI标准,获得了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成为了各国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提供了有力工具。

据悉,在G20的推动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履行AEOI标准义务,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实施该标准的多边主管当局协议或双边主管当局协议。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公告称,到2019年,如果合作国家能够满足保密性和数据安全标准,届时,瑞士银行业数据共享方将扩展至80个多国家和地区。

公告表示,首批与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进行银行信息交换的国家,主要为欧盟国家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根西岛、冰岛、马恩岛、日本、泽西岛、挪威以及韩国。

公告强调,在欧盟成员国中,塞浦路斯和罗马尼亚暂时被排除在外,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的金融保密性,以及数据安全方面尚未达到国际标准。此外,瑞士向澳大利亚和法国的数据传送暂时延迟,主要因为上述两国由于技术原因尚未向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传送数据。

公告称,目前瑞士税务管理局已向合作方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同时也收到了相关国家传送的数以百万计的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银行账户持有者姓名、住址、国籍、纳税识别信息、税务申报机构、账户余额等相关资料。

到目前为止,瑞士境内包括银行、信托和保险公司在内7000多家金融机构,已经在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登记,并开始进行金融账户信息共享。

公告指出,瑞士公民在本土银行信息不在共享之列,金融机构向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共享的银行账户信息,均为外国公民在瑞士的账户信息。瑞士当局目前受该国法律制约,依然无法获取本国公民在境内金融机构账户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展开
收起

外资头狼来自欧洲——起底瑞银的中国之路

外资狼这回终于来了!

近日,瑞士银行将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从24.99%增至51%的申请获证监会受理,这意味着,瑞银证券将成为外商投资证券新规落地后,首家有外资控股的合资券商。

5月3日,瑞士银行发言人表示,瑞银集团会继续通过瑞银证券加速中国业务扩张。

瑞银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凭什么能够成为中国首家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它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有着怎样的传奇历史?接下来让我们逐一拨开它神秘的面纱。

谈起瑞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三把钥匙的标志,没错,这是瑞银在世界广为知名的显著特征。这款UBS瑞士银行标志代表着信任、安全及慎重,从1872年就开始使用,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几乎没有修改过。

詹姆斯·邦德在007系列电影《黑日危机》中曾有过一句台词:“如果连瑞士银行家都不能相信,那么世界将会怎样?”作为特工,邦德只相信两种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则是瑞士私人银行家。这足以说明在严格的保密法之下,瑞士银行的安全性和保密度在全球享有盛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瑞银多年来连续被封为“杰出全球私人银行”,按照规模排名,瑞银也屡屡稳居全球最大私人银行的冠位。

如今,虽然随着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公约落地,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走向了终结,其“为客户保密”的金字招牌不再,但瑞银依然是全球实力雄厚的金融巨头。

瑞士集团于1998年由瑞士联合银行及瑞士银行集团合并而成,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及苏黎世。它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所管理的资产价值超过2万亿瑞郎,主要业务包括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及证券和资产管理三大块,分别由瑞银环球资产管理集团,瑞银华宝与瑞银瑞士私人银行三大分支机构负责。

最爱中国市场的外资行

瑞士银行从1985开始参与中国内地的金融业务,在刚起步阶段,瑞银就为中国银行发行了第一笔欧洲美元债券,随后才于1989年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

瑞银首次正式亮相中国资本市场是在2003年5月,那时QFII制度出台正好已有半年,瑞银以首批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身份登台亮相,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与它一起的还有野村证券,不过,瑞银首次获得的QFII投资额度是3亿美元,野村为5000万美元,此后多年,瑞银也一直是国内QFII额度和入市资金量最大的境外机构,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非常活跃。

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QFII制度发挥着有限度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作用。外资机构成为QFII意味着不仅可以投资B股,还被允许投资A股、国债、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券、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可以申购增发股票、配股、新股和可转换债券等。

有了准入资格和QFII额度后,瑞银迫不及待地进入股市“捞金”。2003年7月9日,瑞银华宝向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发出下单指令,投下了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第一单,当日其买入的四只QFII股票——宝山钢铁、上港集箱、外运发展和中兴通讯逼近涨停。

经过近十六载春秋的发展,QFII的数量和规模均已大幅增长,而瑞银的投资额度之高,依然可以傲视其他众多QFII。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4月24日,获得QFII资格的境外投资者已达到287家,最新获批的QFII投资额度达到994.59亿美元,其中瑞银集团旗下的三家机构的额度为30.4亿美元,远超众多同行。

一心想要抢滩中国市场的瑞银并不满足于QFII,之后它在内地开了第一家分行——北京分行;经过批准,瑞银又与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组建了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内地基金市场上首家外资持股达到49%上限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这是瑞银第一次将触角伸向国内公募基金市场。

站稳脚跟后,瑞银又迅速向中国的券商领域进发。2006年,瑞银通过参与北京证券的重组,获得新组建的合资券商(即瑞银证券)20%股权,成为仅次于北京国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拥有直接管理控制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多数合资券商牌照单一,业务范围受到重重限制,仅能从事投行业务,而瑞银却成为首家获得内地证券综合业务牌照的外资公司。至此,瑞银在内地的三大主要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其在中国区的投行业务也突飞猛进,乃至在整个亚太地区(除日本)投行业,瑞银一度遥遥领先于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强劲对手。

2005年-2010年期间,瑞银在亚太区投行界连续六年稳居“承销一哥”的宝座,包揽了多家内地企业上市的承销业务,比如玖龙纸业(02689)、复星国际(00656)、SOHO中国(00410)、中外运航运(00368)、比亚迪(002594.SZ)、碧桂园(02007)等。

除上述业务之外,瑞银去年还顺利拿下了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进一步分羹百万亿级别的资产管理行业。去年11月,瑞银正式推出首只境内私募证券基金产品“瑞银中国股票精选私募基金一号”,再次显示了这家国际金融巨头抢食中国证券市场的惊人速度及坚定决心。

近期咨奔商务咨询(Z-Ben)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瑞银已经超过摩根大通,成为在华资管规模最大的外资机构。

瑞银环球资产管理时任主席兼CEO费冠恒(John Fraser)13年前曾表示,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成瑞银公司最重要的市场和收入来源。2017年上半年,瑞银亚太地区财富管理业务利润增长41%,该业务全球范围内的净新增资金主要来自大中华地区。瑞银扩张的脚步仍未停止,其在中国的员工人数还在继续增加。

瑞银在香港的“黑历史”

有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于逐利的资本尤其如此。

今年3月份,瑞银在年报中披露,香港证监会禁止瑞银集团担任香港IPO保荐人18个月,并罚款1.19亿港元。

瑞银未在年报中披露处罚的原因,但从过往的公开报道中,我们似乎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混迹股市多年的老司机都知道,上市公司业绩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翻看过去的造假案,竟然多次出现瑞银的身影。例如,瑞银出任保荐人的中金再生、童装品牌博士蛙以及中国森林等公司,在上市不久后即被爆出造假,曾遭沽空机构狙击的天合化工、天鸽互动(01980)、辉山乳业(06863)等也都是由瑞银保荐。

天合化工在上市两个月就被沽空机构Anonymous Analytics攻击,指其夸大收入及盈利,引来港证监调查,作为保荐人的瑞银自然也就受到了牵连。值得玩味的是,被揭造假前,天合化工就在初步上市文件中承认,“公司总裁的一名直系家庭成员任职瑞银,”同时强调该成员没有参与保荐人的挑选工作。

瑞银在随后财报中披露,“香港证监会正在就其在部分新股上市时担任保荐人的角色相关事宜进行调查。”

在A股市场的保荐业务,瑞银也备受争议。其参与保荐的美邦服饰、庞大集团和贵人鸟,都在上市当年就出现业绩滑坡,引发市场对于其“只荐不保”的质疑。

曾有多家媒体总结称,瑞银习惯于提供不切实际的盈利预测,并且在招股书中也经常避开很多风险不谈。

作为博士蛙的上市保荐人之一,瑞银在其上市后不足两个月,便给予博士蛙“买入”评级,目标价8元。第二年博士蛙发布财报前后,股价持续下跌,瑞银仍重申及维持“买入”评级,投资者损失惨重,最后媒体也看不下了,经济观察网更是直接发表《不要迷信瑞银,坑爹啊》的“忠告”。

从2012年3月到现在,博士蛙的漫漫停牌之路依然看不到尽头,“沉睡”多年的博士蛙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提起瑞银时,当年被深套的投资者应该记得很清楚:博士蛙股价始终没达到瑞银曾经给出的8元目标价。

除博士蛙外,中金再生、中国森林已经被除牌,辉山乳业进入除牌程序第一阶段,天合化工至今仍在停牌,瑞银也遭到了港证监处罚。

论投资,瑞银青睐防御性板块

瑞银作为参与中国股市的大资金之一,其投资风格也令不少投资者好奇。

当瑞银最初作为QFII进入中国市场时,时任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的袁淑琴曾这样概括其选股原则:市值大、流通性好、公司治理与管理层透明度高、盈利能力强、行业龙头地位。

由于初期的可投资额度有限,瑞银以及其他QFII机构遵循重仓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的风格。秉承这些原则,瑞银曾在A股市场创下令无数投资者惊叹的奇迹作:2003年底,瑞银重仓买进山东黄金和中金黄金,并持股9年,期间在牛市行情启动前瑞银连续大幅加仓,高位果断减持,2008年低点时又大胆加仓,每一个时点都把握得非常精准,最终获得惊人回报。根据统计,瑞银持股的9年里,山东黄金和中金黄金分别累计上涨93倍和43 倍!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瑞银及其他QFII的投资风格也日趋多样化,比如对A股的偏好逐渐从基建、运输、材料等转向消费、医药、电子通信和高端制造等,但整体上仍以确定性和防御性较强的板块为重点持有对象。

港股市场上,瑞银近期增持的股票有中兴通讯(00763)、中软国际(00354),最新披露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32%、7.16%。虽然瑞银在2月份时减持了邮储银行(01658),但目前仍持有好仓22.39%,此外还重仓康宁医院(02120),持股比例19.17%。

值得一提的是,瑞银似乎尤为看好深圳国际(00152),从去年7月开始便持续增持该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5.54%升至目前的9.01%。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瑞银将继续扩张在中国的业务。由于核心业务财富管理整体表现不如人意,瑞银今年以来股价下挫近10%,虽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取得一定进展,但想在短期内为业绩作出明显贡献恐怕并不容易,毕竟中国的证券业市场已进入激战阶段。

展开
收起

瑞士银行总裁薪资涨至天价 一年能挣近一亿人民币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战涛】据瑞士资讯3月12日报道,目前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银集团(UBS)于9日透露,该行首席执行官2017年薪资大幅上涨,由2016年的137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9124万元)上调至142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9456万元)。

瑞银集团由11人组成的高管核心团队在2017年的年薪总和将高达1亿瑞郎。而瑞银集团年度薪酬报告中的统计数字显示,该行董事会成员2017年的总薪资近1313万瑞郎,略低于2016年的1322万瑞朗。

报道称,这一消息的发布,正值瑞士对高管薪酬和奖金红利着手进行严格审查的“敏感时点”。

同为瑞士银行业龙头且与瑞银集团素为竞争对手的瑞士信贷集团,在2017年曾一度因其策略问题而遭受重创,备受外界批评,但所幸风波日益平息,目前已基本摆脱窘境。预计瑞信集团将于3月23日对外公布其高管薪资及奖金。

展开
收起

2018年总营业净收入增长4.6% 瑞士银行业将积极拥抱创新

经济日报日内瓦讯 记者杨海泉报道:瑞士银行家协会日前发布年度行业业绩报告《2019年瑞士银行业晴雨表》称,瑞士银行业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准入限制和市场结构动态变化等因素,正在影响瑞士银行业的发展框架,拥抱竞争并积极创新才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报告指出,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瑞士银行业在2018年的发展势头依然非常强劲,并取得了不俗业绩,银行业继续为巩固瑞士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作出重要贡献。2018年,瑞士银行业总营业净收入增长4.6%,达到653亿瑞士法郎;全年总利润增长17.3%,至115亿瑞士法郎。目前,贷款业务仍然是瑞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去年瑞士国内抵押贷款增长3.6%。

报告强调,瑞士银行业的商业环境充满挑战。鉴于利润率下降以及金融业正在数字化,预计未来几年瑞士银行业结构性调整将继续。为确保金融业的竞争力,瑞士银行业需要依靠自身努力开拓越来越多的新业务领域并站稳脚跟。

瑞士银行家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赫斯表示,在当前低利率时期,为消除持续的利润率压力,瑞士银行业必须专注于开拓具有增长潜力的业务领域,如可持续金融。

报告称,瑞士银行家协会将积极推动其成员致力于竞争和创新,包括通过发布云银行指导方针和为区块链公司开设账户等措施,推进银行数字化进程。同时,鼓励银行在竞争环境中积极创新,关注并投身于数字资产、云银行、开放式银行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新领域。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来源:经济日报

展开
收起

瑞士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

本报日内瓦电 记者杨海泉报道:瑞士央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瑞士银行数字化和金融科技应用调查》报告指出,金融科技创新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中蓬勃兴起,导致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些传统参与者或倒闭出局;瑞士银行正在考虑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数字服务,但囿于瑞士科技初创企业在新技术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障碍,瑞士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展总体缓慢。

该报告是在对瑞士34家银行(管理瑞士80%的资产)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报告显示,在瑞士,关于金融科技的讨论不断增多,但与英国、德国、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相比,金融科技目前在瑞士的地位依然不够高,市场对数字银行的认可度也十分有限。此外,支付软件和设备的普及程度也较低。尽管数字银行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些参与者的市场总体表现平平。总的来说,瑞士银行数字化转型缓慢,在许多业务流程中,数字化程度远低于理想目标。

报告指出,瑞士银行普遍将数字化竞争与挑战视为行业的一种发展演化,而非颠覆性革命,很少有瑞士银行认为瑞士金融业将被金融创新浪潮彻底颠覆。因此,瑞士银行业正集中精力将现有业务运营数字化,例如支付和抵押贷款业务,而不是拓展新服务。

瑞士银行数字化进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顾客保守的消费习惯有关。调查显示,平均而言,客户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申请时,只有25%的办理流程实现了数字化,8%的业务咨询客户会使用数字化服务,通过大众借款平台办理的贷款数量也很少。在移动支付领域,由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日常购物中移动支付使用比例还比较低。

(责任编辑:曾蔷)

展开
收起

解密宋庆龄在瑞士银行的“秘密遗嘱”

宋庆龄用英文写给邓广殷的遗嘱

“万一我遭遇不测,我决定将我北京和上海淮海路1843号家中的所有藏书移交给恩斯特·邓作纪念,以回报他对我的所有善意。”这是右图中宋庆龄给邓广殷的遗嘱内容,写于1975年,也就是宋庆龄遭遇“地震”之前。后来,邓广殷将这批书捐赠给了国家,如今,在上海的宋庆龄故居中,留存着遗嘱中所说的珍本藏书4900多册,其中很多书出版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她从不忘记别人给过她的帮助,真诚地向每一位帮助过她、为她做过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当被问及当年收到遗嘱的心情时邓广殷说。

在上海宋庆龄故居陈列馆,宋庆龄给邓广殷的遗嘱,被刻成了牌匾,静静地陈列着。大多数参观者往往不会注意,当然更不知晓这份曾密存于瑞士银行保险箱中的遗嘱的来龙去脉。

在遗嘱中,宋庆龄将自己北京和上海两处住宅中的全部藏书作为回报,赠送给邓广殷。而在宋庆龄的全部私人财产中,这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部分。宋庆龄一生喜欢读书,因此,很多朋友赠书给她,她也喜欢收藏书。宋庆龄故居的这些书跟随宋庆龄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中有很多中外书籍今天已经绝版了。仅在宋庆龄上海故居,共有藏书4900多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理论、文学、教育、宗教、科技等12大类。除中文外,还有英、法、日、德、俄、希腊、朝鲜、拉丁等17种文字。其中很多书出版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年代最早的是1811年出版的文学书籍——英文版的《弗罗丽达的故事》。

邓广殷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宋庆龄要把珍贵的藏书全部馈赠给他?

20多年间,关于宋庆龄给邓广殷的遗嘱,我曾听过多种版本。《世纪》杂志2008年第2期刊登过《执行宋庆龄的遗嘱秘闻》一文,也提及此事,但没详述原委。

邓广殷获赠宋庆龄全部藏书绝非偶然

笔者在中国福利会工作,熟知邓家父子;又因工作关系,与邓广殷经常来往。交往中,我感觉邓先生为人低调,对宋庆龄感情很深。他曾让我注意宋庆龄独特的笔迹、书写习惯和书法风格。他说,宋庆龄习惯并喜欢使用一种笔,但国内没有,长期以来一直由他提供。但是他闭口不谈遗嘱之事。

第一次听邓广殷本人讲述宋庆龄给他的遗嘱,是2007年12月在海南文昌的维嘉国际大酒店。为了表彰邓广殷热心慈善,捐资助学,我请电视台记者对他做个专访。在介绍他时,我特别指出,宋庆龄与他关系很不一般,把全部藏书作为遗产送给了他。接着我的话题,他笑着告诉我,这里面有个故事,并简单陈述了一遍。可惜,当时我忙于其他事务,没有就细节追问,他也没有详谈。

2009年12月,我在翻阅邓广殷新近捐出的宋庆龄写给他的信时,发现其中一封提到了遗嘱,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特意请邓先生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故事。

邓广殷出身世家,是香港邓崇光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第十四届宋庆龄樟树奖获得者,也是中国福利会的前身——保卫中国同盟的领导人邓文钊之子。

邓家与廖家是亲戚。邓广殷的母亲何捷书是何香凝的侄女。其父邓文钊早年读书时曾与在香港避难的廖梦醒、廖承志姐弟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年龄相仿、阅历丰富且具传奇色彩的廖梦醒与廖承志姐弟十分钦佩。特别对表兄廖承志,佩服得五体投地,言听计从。据邓广殷讲,父亲一直教育他要以廖承志为做人的榜样。连读书,都要进廖承志的母校。

1938年,廖承志在香港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经常约友人到邓文钊家聚会,酝酿组建一个机构,向抗日根据地延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医疗援助。此时的邓文钊已从剑桥大学毕业,担任华比银行经理。他以一腔爱国热情,积极帮助廖承志在香港开展工作。廖承志就将邓文钊作为可靠的同志推荐给宋庆龄,并在宋庆龄领导下一起创办保卫中国同盟(即今天的中国福利会)。宋庆龄任中央委员会主席,邓文钊任中央委员兼司库,从此成为宋庆龄至亲的朋友。为了支持宋庆龄的事业,他倾其所有,还提供自家客厅与游泳棚作为宋庆龄接待重要宾客的场所。为保盟解决车辆和交通运输等问题,还腾出自家2个大仓库给保盟使用,专门堆放准备向抗日根据地转运的救援物资。海外大宗捐款和救援物资全部由他亲自接收并转往抗日后方和延安。他利用富商的身份,出面为中国共产党主办了《华商报》。新中国成立后,邓文钊担任了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副省长,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文革”中遭受迫害,于1971年1月去世。

邓家与宋庆龄的友谊还表现在生活方面。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的很长时间里,物资供应始终匮乏,特别是生活用品和药品。邓家父子通过香港渠道,源源不断地向宋庆龄提供她所需要的物品。宋庆龄曾多次表示无法报答感激之情,称邓家父子依然担当着“司库”的职责。

宋庆龄生前将邓广殷视为干儿子,从1971年起给邓广殷写信,自1971年至1980年的十年时间,共给邓广殷写了189封信,在信中亲切地称他为“BB”。

邓广殷将宋庆龄遗嘱密存瑞士银行

1975年2月,邓广殷收到宋庆龄于1975年2月18日从北京寄来的一封短信。全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广殷:

我匆匆写这几行字是要告诉你,我们接到通知,现在到这个月底有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中心在北京。你可以想像(象)的(得)出,每个人都很紧张。一些上海的朋友催我回上海的家,但是那样会给这里的人民中间引起更大的恐慌,所以我还是留在这里,不管会发生什么。

我已经写好了遗嘱,但是我想单独写一张由你保管。

我从勤勤(邓广殷的女儿邓勤——作者按)那里听说她已经通过了考试,现在很开心,打算期中考试期间去游览苏黎世。

祝你和家人身体健康,希望你的哮喘已经治愈。

问候你及你的家人。

诚挚的伯婆

从信中可知,宋庆龄面临地震来袭,为了不引起人民的更大恐慌,决定留在北京,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妥善安排后事。宋庆龄说已经写好了遗嘱,但是想单独写一张由邓广殷保管。信中附了一份专门为邓广殷而写的遗嘱,用的是英文。但其中两处特别使用了括弧,里面注上中文。这两处是:(遗嘱)和(邓广殷同志)。遗嘱内容如下:

“我的遗嘱1975-2-18。万一我遭遇不测,我决定将我北京和上海淮海路1843号家中的所有藏书移交给恩斯特·邓作纪念,以回报他对我的所有善意。宋庆龄北京。”

邓广殷收到宋庆龄寄给他的遗嘱后,认为事关重大,决定秘不示人,妥善保管。那时,他的女儿邓勤在瑞士洛桑旅游管理学院学习,他正准备前往探望。于是他立即携带遗嘱来到瑞士,将其存入银行的保险箱中。

邓广殷把宋庆龄全部藏书捐赠国家

据当年中共中央在宋庆龄逝世后批准成立的“执行宋庆龄同志遗嘱的”八人临时小组唯一健在的成员李家炽先生回忆,1981年6月由邓颖超起草的《执行宋庆龄同志遗嘱的办法(草案)》第五条写明:邓广殷已有声明,所赠书籍不接收,交公处理。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81年5月,邓广殷突然接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紧急通知和机票,让他即刻赶往北京。到了北京,他才知道宋庆龄病危。邓广殷是香港唯一受邀赶往北京伺候在侧的人。于是他每天去探视,直到5月29日宋庆龄去世。他参加了守灵、悼念等等活动。当年宋庆龄让他勿将遗嘱之事告诉他人,因此,直到追悼活动结束,他只字不提遗嘱。国外来的亲戚、朋友都走了,他也打算回香港。此时廖承志让他不要走,再多住些日子。他每天到廖承志家喝喝茶,聊聊天。直到邓先生母亲急了,问为什么不让邓广殷回来?写信向北京要人。于是,有一天,廖承志把邓广殷叫到家里,关上门,问他,有无宋庆龄的遗嘱?

显然,廖承志并未看到宋庆龄单独写给邓广殷的遗嘱。只是看到宋庆龄留下的备份文件,即她处置自己遗产的一份意见。邓广殷答,有的。但他未带在身上,也不准备出示遗嘱。

廖承志问邓广殷打算怎么办?

由于邓广殷事先并无思想准备,便顺口回答:“要不捐给国家?”

廖承志马上说:“好,你把这个意思写下来。写个捐赠报告。”

邓广殷表示自己不会写,也不懂格式,要求廖承志帮忙代写。

于是,廖承志十分麻利地拿起笔纸,当场拟就一份草稿,很快,也很短。廖承志要求邓广殷依葫芦画瓢,马上照抄一遍,并签署名字。

随后,廖承志立即收起邓广殷签过名字的捐赠报告,告诉邓广殷可以返回香港了。

我问邓先生,是否将草稿或捐赠报告留下一份?

他说都没有。当时这一切是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自己稀里糊涂,没想很多,只记得草稿、捐赠报告等等都被廖承志收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本能告诉他,宋庆龄家里这么多藏书,分别放在北京和上海,他根本带不走,也无法搬回香港家里,捐给国家是最妥善的办法。他至今都不认为自己捐出宋庆龄赠给他的藏书,有多么的了不起,也从未向国家和有关部门提出过任何要求,甚至至今没有看到宋庆龄送给他的全部书籍。为此举办的捐赠仪式也是事后由时任中国福利会名誉主席康克清主动提出,并且坚持安排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她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对邓广殷太不公平。

当我问及邓先生当年收到宋庆龄给他的遗嘱时心情如何?他满怀深情地表示,宋庆龄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人!1975年,在接到宋庆龄那封关于遗嘱的信时,他十分紧张,也十分感动!他被深深地震撼!不是为得到宋庆龄赠予的藏书,而是为宋庆龄在危难将至的紧急时刻,不慌、不乱,表现出的勇敢,以及始终与人民和老百姓同生死、共患难的精神。邓广殷认为,在紧要关口方显现人的品质。当大地震即将来临时,宋庆龄选择了与人民同在。她明知危险,却临危不惧,泰然安排后事,显示了她一切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体现出她沉着坚定的意志。这一点令邓广殷十分钦佩,难以忘怀。他说,关键时刻,宋庆龄表现出的是她一生具有的伟大人物的高贵品德。

至于宋庆龄给他的那份遗嘱,邓广殷认为体现了宋庆龄对他的情谊和她的一贯为人,即从不忘记别人给过她的帮助,真诚地向每一位帮助过她、为她做过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来源:东方网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