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在沪召开。会议透露,我国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汉曲优(欧盟商品名:Zercepac)在中国和欧盟获批上市。这也是首个登陆欧盟的“中国籍”单抗生物类似药,将有望覆盖全球近8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启中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果的国际化新篇章,为广大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医学专家透露,在临床上,根据癌细胞基因表达状态,通常将乳腺癌分为腔面A、腔面B、HER2阳性和三阴性四大亚型,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20%。由于恶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易复发转移等原因,HER2阳性乳腺癌一度被称为“最凶乳腺癌”。
“汉曲优”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的药企——复宏汉霖,按照欧盟和中国生物类似药法规自主开发和生产的单抗生物类似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原研药“曲妥珠单抗”具有高度相似性,可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转移性胃癌的治疗。
此次会议上,艾昆玮咨询业务高级总监李浛君先生分享全球单抗产业概况。据其透露,单抗生物药是近五年来生物药领域增长最快的一个类别,但同时,因为具有研发壁垒高、工艺开发难、生产要求高等诸多特点,单抗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
汉曲优的成功获批历经十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药监单位、医疗服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推动。在整个研发上市历程中,汉曲优开创了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多项先河,成为首个开展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的国产生物类似药,首个获欧盟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中国籍”单抗生物类似药,以及首个中欧获批上市的国产单抗生物类似药。
据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姜伟东博士介绍:“2020年,汉曲优先后通过了原液和制剂线的欧盟GMP现场核查,以及中国的GMP符合性现场核查,获得国际权威质量认证。”
汉曲优国际多中心临床3期研究主要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表示:“汉曲优的3期临床研究共入组了来自中国、菲律宾、波兰、乌克兰89个研究中心的649例既往未接受治疗的HER2阳性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研究结果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证实了HLX02与欧洲市售原研曲妥珠单抗在疗效与安全性上无临床意义上的差异。
目前,汉曲优(欧盟商品名:Zercepac)处方于国内多家医院同步开出,正式进入临床应用。此外,复宏汉霖也积极构建国际化商业运营网络,与全球性制药公司Accord达成商务合作,由Accord负责汉曲优在欧洲的商业化,目前公司首个欧盟订单已运抵Accord于英国的生产基地。复宏汉霖同时还与Cipla、Mabxience等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达成合作,持续推动汉曲优的商业化进程,累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惠及更多HER2阳性患者,提高对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复宏汉霖正式启动“不让一个HER2阳性患者落下”公益项目,形成患者及家属、医生及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疗保险公司、专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等相关各方有效整合的一体化医疗生态圈,通过涵盖药品准入、医生教育、检测诊断、患者管理及患者教育、患者支付和患者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合作,打通并优化HER2阳性医疗的完整产业链,整体提升中国HER2阳性患者诊疗水平,使HER2阳性患者最大化获益,同时达到各方共赢的效果。
该论坛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和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办。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01:15
电视台报道
南京城市硅巷-乌克兰高校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市成功举办,江南丝路行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南京市玄武区政府珠江路科技街、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在江苏省南京市成立“南京城市硅巷-乌克兰高校创新人才与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中心”,中心为中乌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架起了桥梁,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咨询。
“南京城市硅巷-乌克兰高校创新人才与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中心”揭牌仪式
活动现场,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巡视员周文海;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南京市玄武区副区长周正;玄武区副区长、徐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开芬;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东峰;INNOSPACE总经理、瑞奕资本管理合伙人陈成强;江南丝路行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乌克兰留学中心创始人王一坛共同为“南京城市硅巷-乌克兰高校创新人才与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中心”和“珠江路城市硅巷创投联盟”正式揭牌,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东峰宣读了首批创投联盟会员单位名单。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巡视员周文海致辞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玄武区科技局、玄武区金融监管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南丝路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INNOSPACE、东大创投俱乐部、南京珠江路创业大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南京市玄武区副区长周正致辞在东南大学南京校友会秘书长李庆主持下,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兵;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贾方;江南丝路行理事长王一坛;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全开启了圆桌论坛,共话珠江路城市硅巷发展。
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校长佛拉基米尔˙伊赛安顿、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校长安德烈˙克雷索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校长沃劳迪米尔˙伽波克发来祝福,其中两位校长、乌克兰留学中心驻乌克兰负责人安娜与现场嘉宾进行了全程直播连线,共同见证了中乌合作交流新平台的揭牌。
中心针对乌克兰留学咨询办理方面,将推动乌克兰留学市场合法化、公开化、透明化,将向全国各地的意向赴乌克兰的中国留学生全面公开乌克兰留学细节流程、学校学费、服务费用等信息,去乌克兰留学市场中间化环节,不让中国留学生花冤枉钱,为中国自费赴乌克兰留学生提供一条透明、高效、实惠的留学途径,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中国与乌克兰人文交流。
中心针对中乌科学技术与人才交流转化方面,将构建中乌两国信息团队,与珠江路创投联盟联手,未来将发布乌克兰高校实验成果、企业机构成果、自然人发明成果、国际合作组织成果以及企业研发项目需求、国际合作项目需求、融资需求等信息,搭建中乌科学技术信息共享平台,为中方企业招聘和乌方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桥梁。
乌克兰留学市场鱼龙混杂,乌克兰国立高校本来学费和生活费非常低,留学成本仅是欧美四分之一,甚至更低,比如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等这些名校,每年正常就读的专业学费仅2000-2500美金(人民币14000-18000元)左右,乌克兰国立大学学生入学和招生合作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有相应学历即可申请就读,中介给学校送学生就能合作,市场上很多留学中介公司拿着乌克兰各个高校的名义与各地方教育机构的巧立名目高价收取学生费用、学生被层层剥削的情况非常之多,在乌克兰国内的留学服务实际内容仅是接机、入住住宿、入系等,光服务费用就被市场加价到七八万甚至更高。
当下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滑,这增加了中国留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不利于中国与乌克兰之间的教育交流。我中心将全新构建中国与乌克兰两国的团队,为中乌两国高校、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对接咨询服务,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乌克兰所有国立大学的留学申请办理服务,广大意向赴乌克兰的留学生可以绕过高额收费的地方中介,直接向我中心咨询办理。
乌克兰留学中心负责人黄苏云、刘思远出国际新冠状病毒疫情结束后,江南丝路行将配合南京市政府邀请乌克兰更多的著名国立大学加入“南京城市硅巷-乌克兰高校创新人才与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中心”,并邀请多所乌克兰大学校长、乌克兰科技企业来中国与各高校、企业进行交流互访,将联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科技合作成果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应用,共同完成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乌克兰疫情人数已突破4万人,现每日增加近千人新冠病例,针对2020年疫情下的乌克兰留学,我中心将与乌克兰高校设立在线预科、在线专业教学,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在家上课,避免聚集感染风险,降低学生花费,无需境外服务费、机票住宿费等杂费,疫情结束后可赴乌克兰继续就读。)
媒体报道
新华网报道:
南京市政府报道:
南京日报报道:
江南丝路行是在中国外交部、文旅部、南京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民间组织。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内人文合作,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做贡献。
江南丝路行旗下乌克兰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有数百名中国学子成功赴乌克兰留学,是国内权威、正规的专业从事乌克兰留学的国际教育机构,直接与受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所有乌克兰大学对接,致力于搭建安全、可靠的中乌教育交流桥梁,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为中国学子赴“一带一路”倡议关键国家——乌克兰提供全程留学跟踪服务,让中国学子真正享受到乌克兰高质量、低费用的留学福利。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特命全权大使杜伟授予江南丝路行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一带一路留学中心、乌克兰留学中心创始人王一坛“中乌人文交流贡献奖”。
乌克兰首任总统、乌中友好协会荣誉会长克拉夫丘克授予江南丝路行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留学中心、乌克兰留学中心理事长王一坛“乌中杰出友谊贡献奖”
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长安德烈·戚培根授予江南丝路行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留学中心、乌克兰留学中心法人王承昊教授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
公众号:乌克兰留学中心
来源:金融界网站
金融界网站讯 8月28日,沪深两市“抗疫第一股”圣湘生物正式上市,成为科创板又一新星。截至上午收盘,圣湘生物股价报129.00元,涨幅达155.55%。
作为湖南第5家科创板企业,也是最快完成辅导上市的优等生,圣湘生物发行上市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天,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柯敏,省政府副省长陈飞,及省市区相关政府领导等出席公司上市仪式。
公司董事长戴立忠表示,圣湘生物的成功上市绝不是圣湘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是公司在全新的高度实现“梦想”、践行“使命”的新起点,在更高的平台上全新“起航”的新起点。
国际领先的科研实力
头顶“抗疫第一股”光环,圣湘生物凭借高速成长的业绩,一上市即跨入百元俱乐部。
招股意向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159.39%,实现扣非净利润12.27亿元,同比增长9088.09%。
在此基础上,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可实现营业收入29.9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31.11%,实现扣非净利润17.29亿,同比增长13457.15%。
按照公司预计的三季度业绩数据,目前圣湘生物的动态市盈率仅20倍左右,对于价值型投资者依然有不小吸引力。
飞速成长的业绩源自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在分子诊断专家戴立忠博士的带领下,圣湘生物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培养,目前公司拥有中国体外诊断领军人物2名,国家级、省级行业领军人才近10名,长沙市高层次人才近20名。建立了高精度磁珠法、 一步法、 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移动分子诊断、多重PCR、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一系列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平台,能快速研发各类重大疾病、突发疫情等相关分子诊断产品。
因此,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圣湘生物第一时间开发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成为国内最早获批上市前六家企业之一,并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欧盟CE认证、巴西ANVISA认证等20多个国际权威注册认证。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已供往国内外3885万人份,成为全球分子诊断知名品牌,也为公司业绩打开持续上升通道。
新生态布局构筑护城河
亮眼成绩的取得并非运气,而是圣湘生物十余年来对建设分子诊断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新生态布局的坚持,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具有延展性的技术平台,构建更加丰富齐全的产品矩阵,形成企业独特护城河。
围绕突发传染病防控,公司先后开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大疫情相关的核酸检测产品。
在传染病防控、癌症筛查与个体化治疗、妇幼健康、血液筛查、慢病管理等领域,圣湘生物拥有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 300 余种,可提供各类优质检测服务 2,200 余项。其中,有200多项产品获国内外注册认证,88 个产品获得欧盟 CE 认证,28 个产品获乌克兰 UMCC 认证。
同时,作为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曾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20余项,并参与近10项分子诊断行业标准建立,及10多个国家标准物质定标。
日前,圣湘生物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发布其推动核酸检测普适化、全场景化的典型代表产品——“分钟级”快速核酸检测系统。该产品打破专业实验室应用限制瓶颈,新冠核酸检测15-45分钟出结果,且灵敏度达到200copies/mL,并可拓展其他疾病项目检测,已于今年4月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认证和欧盟CE认证。
国际化成新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抗疫主力,截至目前,圣湘生物已累计向国内外捐赠价值近 1.5 亿元疫情防控物资,在疫情最困难时期,先后向国内外派出“逆行”抗疫支援队近百人,有的奋战一线长达近半年。
随着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全球网络铺开,国际化已经成为圣湘生物扩张新主线。2020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占比由去年的5.05%一跃增至45.12%。其中,4月、5月和6月,境外市场销售占比分别高达56.28%、51.30%和67.28%,实现快速增长。
目前,圣湘生物新冠检测试剂产品已经服务于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且国际销售渠道中50%以上为国外政府官方相关渠道。公司与各国大使馆、卫生部、军方和红十字会等机构建立了深入和长期联系,这将加速圣湘全线产品进入相关国家疾病防控体系。
据介绍,接下来,圣湘生物将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拉美建立6大区域中心,并重点选择市场基础比较好的30个重点国家进行深耕。公司会派出专业化的市场、技术、销售人才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在当地成立分公司等属地化机构,让这些国家成为公司国际化的重要增长极。
戴立忠表示,上市后,圣湘生物将继续坚守价值创造、造福百姓健康的初心,坚持“创新+服务”双轮驱动,努力研发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基因技术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生态圈,推动精准医疗走进千家万户,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的“圣湘力量”。
上市仪式现场合影。
红网时刻8月28日讯(记者 刘驰锋)8月28日,沪深两市“抗疫第一股”圣湘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在业绩与实力双引擎驱动下,以151元开盘,较发行价50.48元大涨199.13%。成为科创板又一新星。
作为湖南第5家科创板企业,也是最快完成辅导上市的优等生。公司董事长戴立忠表示,圣湘生物的成功上市绝不是圣湘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是公司在全新的高度实现“梦想”、践行“使命”的新起点,在更高的平台上全新“起航”的新起点。
国际领先的科研实力
头顶“抗疫第一股”光环,圣湘生物凭借高速成长的业绩,一上市即跨入百元俱乐部。
招股意向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159.39%,实现扣非净利润12.27亿元,同比增长9088.09%。
在此基础上,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可实现营业收入29.9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31.11%,实现扣非净利润17.29亿,同比增长13457.15%。
按照公司预计的三季度业绩数据,目前圣湘生物的动态市盈率仅20倍左右,对于价值型投资者依然有不小吸引力。
飞速成长的业绩源自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在分子诊断专家戴立忠博士的带领下,圣湘生物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培养,目前公司拥有中国体外诊断领军人物2名,国家级、省级行业领军人才近10名,长沙市高层次人才近20名。建立了高精度磁珠法、 一步法、 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移动分子诊断、多重PCR、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一系列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平台,能快速研发各类重大疾病、突发疫情等相关分子诊断产品。
因此,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圣湘生物第一时间开发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成为国内最早获批上市前六家企业之一,并获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欧盟CE认证、巴西ANVISA认证等20多个国际权威注册认证。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已供往国内外3885万人份,成为全球分子诊断知名品牌,也为公司业绩打开持续上升通道。
新生态布局构筑护城河
亮眼成绩的取得并非运气,而是圣湘生物十余年来对建设分子诊断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新生态布局的坚持,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具有延展性的技术平台,构建更加丰富齐全的产品矩阵,形成企业独特护城河。
围绕突发传染病防控,公司先后开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大疫情相关的核酸检测产品。
在传染病防控、癌症筛查与个体化治疗、妇幼健康、血液筛查、慢病管理等领域,圣湘生物拥有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300余种,可提供各类优质检测服务2,200 余项。其中,有200多项产品获国内外注册认证,88个产品获得欧盟 CE 认证,28 个产品获乌克兰 UMCC 认证。
同时,作为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曾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20余项,并参与近10项分子诊断行业标准建立,及10多个国家标准物质定标。
日前,圣湘生物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发布其推动核酸检测普适化、全场景化的典型代表产品——“分钟级”快速核酸检测系统。该产品打破专业实验室应用限制瓶颈,新冠核酸检测15-45分钟出结果,且灵敏度达到200copies/mL,并可拓展其他疾病项目检测,已于今年4月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认证和欧盟CE认证。
国际化成新主线
作为全球抗疫主力,截至目前,圣湘生物已累计向国内外捐赠价值近1.5 亿元疫情防控物资,在疫情最困难时期,先后向国内外派出“逆行”抗疫支援队近百人,有的奋战一线长达近半年。
随着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全球网络铺开,国际化已经成为圣湘生物扩张新主线。2020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占比由去年的5.05%一跃增至45.12%。其中,4月、5月和6月,境外市场销售占比分别高达56.28%、51.30%和67.28%,实现快速增长。
目前,圣湘生物新冠检测试剂产品已经服务于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且国际销售渠道中50%以上为国外政府官方相关渠道。公司与各国大使馆、卫生部、军方和红十字会等机构建立了深入和长期联系,这将加速圣湘全线产品进入相关国家疾病防控体系。
据介绍,接下来,圣湘生物将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拉美建立6大区域中心,并重点选择市场基础比较好的30个重点国家进行深耕。公司会派出专业化的市场、技术、销售人才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在当地成立分公司等属地化机构,让这些国家成为公司国际化的重要增长极。
高温合金行业竞争壁垒明显,预期未来 10 年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同时竞争格局良好稳定,龙头企业有望随行业规模扩张而不断成长。
摘要:
高温合金为高端合金新材料,其拥有产品技术、客户认证以及设备资金三大壁垒,行业竞争壁垒明显。高温合金工艺流程复杂,生产冶炼技术不断升级迭代,整体技术资质壁垒较高,例如进入军用高温合金市场需要通过严格的军工产品生产资质认证。另一方面,下游客户对高温合金产品性能稳定性非常重视,高温合金产品均需要通过下游客户长达 3-5 年的认证。而在经过严格的试用检验程序而选定后,客户一般不会更换供应商,行业具备较高的客户认证壁垒。最后,生产高温合金所需的高端冶炼技术对冶炼设备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生产每十吨高温合金所用的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及配套设备资金成本超过一亿元,这体现出进入行业需要较大的投资规模,资金壁垒明显。
测算我国 2030 年前高温合金需求增量有望达到 70.12 万吨,对应年需求量复合增长率 10%,整体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未来高温合金的需求增长来源主要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航空航天领域,军用或民用航空发动机未来 10 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且伴随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能力的提升,国产化步伐加快,航空航天高温合金需求或加速增长;二是燃气轮机领域,燃气轮机具备高更新频率的特点,且我国舰船编队规模将持续扩大,带来可观的高温合金需求增长;三是核电领域,按照规划未来 10 年我国有望保持每年 6-8 台的核电机组投产规模,对应高温合金年需求量 4000 吨;最后是汽车领域,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稳步增长及汽车涡轮增压器装配率的上升,汽车用高温合金需求有望迎来显著增长。
竞争格局良好且稳定,行业龙头有望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张而不断成长。受益于高进入壁垒,高温合金行业集中度较高,基本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测算行业 CR4 达到 79.72%,三大钢厂、三大研究所以及部分民企在各自的变形、铸造以及细分高温合金市场都已基本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我们认为这样的竞争格局有利于现有企业通过扩张规模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反使得行业竞争壁垒更加明显,行业竞争格局更为稳定。整体来看,高温合金竞争格局良好稳定,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重点推荐二次重整后经营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的行业龙头 ST 抚钢,其行业市占率以及议价权中长期有望持续攀升,有望伴随行业规模扩张而不断成长,业绩增速或超市场预期。
催化剂:行业龙头企业业绩快速增长
1. 高温合金:行业竞争壁垒明显,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高温合金是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的高端合金新材料。高温合金按成分分为铁基、镍基、钴基三大类,是在 600℃-1204℃高温环境下具有抗氧化或抗腐蚀等化学特性,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物理特性的特殊金属材料。按加工工艺分类,高温合金可以分为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与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其中变形高温合金市场占比最高,近 70%。
高温合金下游应用广泛,军用需求占比较高。高温合金下游以航空航天为最主要应用领域,占比为 55%,其次为占比近 20%的电力工业,包括核电、燃气发电等领域,二者之和占总市场需求的 75%以上。如以军民用途类型为分类,高温合金军用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工业燃气轮机等军工领域热端零部件;民用产品包括汽车柴油机增压涡轮、烟气轮机叶片和盘、冶金轧钢加热炉垫块、内燃机排气阀座,以及近年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的石油化工、玻璃和玻纤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应用。整体而言,目前国内高温合金军用占比达到 60%-70%,民用占比 30%-40%,军用高温合金需求仍占主要地位。
高温合金拥有产品技术、客户认证以及设备资金三大壁垒,行业竞争壁垒明显。高温合金工艺流程复杂,技术标准严格,行业技术资质壁垒较高。以军用高温合金为例,其生产厂商需要取得相应的军工生产资质,即所谓“军工四证”,包括《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目录认证》,取证至少需要6~12个月,且对产品技术认证标准严格。另一方面,对高温合金下游客户而言,高温合金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使得高温合金产品通过下游客户认证系统所需时间可达3-5年,因此用户经过严格的试用程序而选定供应商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使高温合金行业出现较高的客户认证壁垒。最后,生产高温合金所需的高端冶炼技术对冶炼设备提出很高的要求,一般生产每十吨高温合金所用的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及配套设备资金成本超过一亿元,这也意味着进入行业需要极大的投资规模,资金壁垒明显。整体来看,高温合金行业拥有极高的产品技术、客户认证以及设备资金三大壁垒,行业护城河宽厚。
我国高温合金技术与美俄等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行业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我国虽然已经掌握高品质高温合金的生产能力,但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成品率方面仍落后,主要表现为:1)产品冶金质量缺陷较多。产品中黑斑、脏白斑、碳化物偏聚,硫元素等杂质元素含量较高且波动大,材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较海外高温合金偏低;2)组织均匀性差。国内高温合金在不同部位的晶粒度差异大,亮条等异常组织出现频率高,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性;3)成品率更低,导致生产成本偏高。国产高温合金长期存在返回料利用率偏低、工艺稳定性较差导致废品多等问题,生产成本普遍偏高。目前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进口占比超 50%,同时燃气轮机也处于全面自主研发的起步阶段,高温合金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2. 进口替代趋势明确,步伐加快,未来 10 年高温合金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2.1. 航空领域:航空发动机国产化步伐加快,带动高温合金需求快速增长
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对金属结构材料提出最高的性能要求,而高温合金因其良好的性能,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占原材料成本的 36%,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燃烧室、导向叶片、涡轮盘、涡轮叶片等部件,除此之外还包括机匣、环件、加力燃烧室和尾喷口等多部件。
航空发动机制造在政策层面获得大力扶持,将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两机”专项特指“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从 2012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后,获得众多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出,“以 2030 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在航空发动机、重点新材料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作为航空航天及高温合金材料行业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企业端、科研、资金、税务等方面中获得政策大力扶持,将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航空发动机以应用于军用机型和民用机型分类,各机型高温合金单台用量在 1.3-8.53 吨/台。我国以航空发动机为主业的公司共 26 家,年销售额达到约 300 亿元,军航发动机和民航发动机之比约为 7:3。高温合金在发动机中的重量占比为 40%-60%,因检验标准严格,生产过程中的平均成材率为 30%,不同机型高温核心需求量从 1.3-8.53 吨/台不等。
更新需求是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总需求测算中重要的部分。在发动机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高温合金零件的寿命有限,出于严格的安全性考虑需要及时更换,因此高温合金总需求由新增发动机制造需求和更新维护的备用零件需求两部分构成。在测算发动机时会着重考虑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更新需求。
2.1.1. 军用航空领域 :未来 10 年需求增量为 8.44 万吨
新国防之下的航空升级研发之路赋予高温合金新的发展契机。从 1956 年首批涡喷-5 发动机研制成功,我国军用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经过了 60 余年的不断打磨创新,已经形成了自主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但新型号发动机技术仍较为落后,包括四代发动机用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大型运输机、应用于轰炸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存在明显短板。国防军工是所有科技战的最高阵地,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与新国防概念的提出下,军工科技的升级迫在眉睫。
军用航空发动机 2030 年前内需求预期增量为 8.44 万吨。目前我国军用航空飞机数量为 3210,全球占比 6%,排行第三位,与第一位美国的25%占比相比尚有较大增长空间。我们认为,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关键技术的发展突破,我国各机型军用飞机数量有望在未来 10 年加速增长。2014 至 2019 年我国军用飞机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2.34%,我们预期 2030 年我国军用飞机数量有望加速增长至 6321 架,新增 3111 架,对应年复合增长率 7.2%。以战斗机单发和双发数量比例以 1:1、运输机、专用机、加油机 4、教练机 2 台发动机作为基本假设,2030 年我国将新增军用航空发动机 6421 台。先进航空发动机平均寿命约 3000 小时,以我国空军平均每年训练时长 600 小时以上,更新频率为 5 年一次,现有发动机预计未来 10 年需维护 2 次,新增发动机平均需维护 1 次,共需维护发动机 1.81 万台。预计新增与更新维护产生的高温合金原材料需求量总计 8.44 万吨。
2.1.2. 民用航空领域:未来 10 年需求增量为 5.39 万吨
C919 大飞机商业化在即,重点机型发动机以国产化为重点。国内的民航客机发动机主要依靠进口,美国普惠公司、通用电气和英国的罗罗占据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市场份额,国产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不足 1%。随着 C919窄体干线客机项目的稳步推进,国内没有满足在民航市场能够有竞争力的发动机型号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CJ-1000A 目前还在研制阶段,一旦目前最优性能的 Leap-1C 型号进口渠道受阻,将直接影响 C919 的批产。在 C919 处于商业化前夜的阶段,我们预计未来3-5 年国内民航国产化率将作为发展重点显著提高,带动民用高温合金市场进一步打开。
民航发动机高温合金需求增量截止 2030 年预期为 5.39 万吨。根据波音公司 2019 年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市场预测,取 4%-7%年复合增长率分机型进行预测,2030 年中国预计新增 2656 架民用飞机,以波音公司测算的未来新交付飞机订单中 33%为更新需求,我们预测 2030 年共需交付 3964 架民用航空飞机,高温合金新增总需求 5.39 万吨。
2.2. 军用燃气轮机:高更新维护频率带来可观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燃气轮机主要应用于舰船动力领域。燃气轮机在舰船动力领域广为应用,75%以上的海军主力舰艇采用动力。军舰燃机工作环境需要承受高硫燃气和海水盐分的腐蚀,涡轮盘在工作时转数接近每分钟万转,气体温度高达 1300℃,因此多采用高温合金。除此以外,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天然气管道运输和机械驱动等方面也有应用,重点项目涵盖了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
国产化燃气轮机批产阶段已完成。我国在 1993 年引进乌克兰 UGT-25000 燃气轮机后开始了国产化研究,研制出了国内首台中等功率的燃气轮机 QC280。目前,我国已完成第二阶段国产化工作,国产化率达到98.10%,最新的“QC280/QD280 燃气轮机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国产舰船用燃气轮机已经完成国产化批产阶段,有望在我国未来大型护卫舰、大型驱逐舰和新型两栖登陆舰等水面舰艇上广泛引用。
我们预测燃气轮机高温合金总需求增加约 8.59 万吨。以船舰燃气轮机需求增长作为高温合金预测的口径,根据 048 航母建造工程规划,我们预期 2030 年将新增 2 艘 002 型大型航母编队与 1 艘 003 核动力航母编队,2 艘两栖攻击/登陆编队和 3 大近海防御舰队,预期共需配备 285 艘驱逐舰、护卫舰与小型艇,燃气轮机预期新增 692 台。更新需求方面,燃气轮机叶片的平均使用时间为 1.5 万小时~2.4 万小时,使用 2 年后进入替换周期。当前燃机十年内更新 5 次,新增燃机平均更新 2.5 次,需要更换的发动机折合 4680 台,我们预期总需求新增8.59 万吨。
2.3. 民用核电领域:规划新增容量持续攀升,核电用高温合金需求稳步增长
高温合金应用于承担核反应工作的核岛零件。核电装备中主要使用高温合金的部件包括燃料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压力容器、蒸发器以及堆内构件、燃料棒定位格架、高温气体炉热交换器等,对高温合金的耐 600-800℃高温与高蠕变强度提出了要求。
我们预期未来 10 年核电领域高温合金需求每年增加 4000 吨。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 2020》,为达到 2035 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 1.5 亿千瓦,在建 5000 万千瓦的目标,我们预期未来 10 年我国有望保持每年 6-8 台左右核电机组的投产规模,以 100 万千瓦的核
电机组平均消耗 500 吨高温合金进行估算,则预计未来核电建设带来的每年全国的高温合金需求量为 4000 吨,至 2030 年累计新增需求预计为4 万吨。
2.4. 民用汽车领域:汽车增压器装配率提升空间广阔,汽车高温合金用量有望显著提升
汽车增压涡轮装配率有望持续攀升,汽车高温合金需求前景广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轮、泵轮、转子、叶轮等组成,其中涡轮与叶轮多为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轮。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高压废气产生的惯性力驱动泵轮转动,通过转子带动涡轮旋转,使发动机进气压力增加,加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后可提高近 20%的燃油效率,并可以进一步降低噪声与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目前国外的重型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装配率100%,英、美、法等国家中小型柴油机装配比例已达 80%上下,相较之下,我国新售乘用车装配率不足 50%,提升空间广阔。而根据国家最新燃油消耗法规,到 2025 年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需降到 4L/100KM,在环保政策不断趋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我国汽车用涡轮增压器配备率有望加速增长至 70%左右,汽车用高温合金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预计 2030 年汽车领域高温合金需求量累计新增 20.43 万吨。我们认为尽管国内汽车产销量增速在 2019 年后有所波动,但中长期看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较海外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预期未来 10 年汽车产量仍将保持稳中有升。以 3%年复合增长率计算,
2030 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达到 3088万辆。另一方面,2016 年,我国涡轮增压器配置率为 32%,相较于欧洲、印度、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应用水平明显偏低(涡轮增压器配置率均处于 50%以上)。随着我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国内涡轮增压器市场空间较大,配置率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假设随着我国汽车涡轮增加器配置率的上升,我国每万辆汽车高温合金用量将由 2020 年的 4 吨提升至 2030 年的 10.9 吨(对应年复合增长率 10%),则 2030 年我国汽车用高温合金总需求累计将新增 20.43 万吨。
2.5. 进口替代加速,未来 10 年我国高温合金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进口替代速度不断加快,国产高温合金市占率有望升至 60%。近年来,我国在自主航空发动机研制方面不断获得突破,在三维流体优化设计、单晶材料、整体涡轮盘、高温材料、轴承技术、发动机寿命等方面不断攻克新技术,军用发动机进口依赖呈现下降趋势。由军用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和装甲汽车组成的军用发动机自 2017 年后进口金额逐年下滑,2019 年进口金额仅 4.02 亿美元,同比 2017 年峰值 4.27 亿美元下降 14%。我们观察到 2020 年 4 月份,我国已经停止向俄罗斯续订120 台轰-6K 轰炸机的发动机,歼-20 战机的“心脏”问题或已解决,标志着中国军用飞机先进型号的进口替代已经进入新阶段,我们预测未来国产高温合金市占率升有望由当前 40%左右上升至 60%。
预期未来 10 年我国高温合金总需求增量为 70.12 万吨,对应年需求量复合增长率为 10%。目前国内高温合金年需求量仅 4 万吨左右,而全球需求量处于 30 万吨以上水平,我国高温合金需求占比偏低。我们认为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舰船、核电、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关键发动机技术的突破,高温合金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将更为广阔,需求有望迎加速增长。根据对这些领域高温合金需求增量的详细测算,并假设其他领域(石油化工、玻璃玻纤以及机械等)高温合金需求稳步增长。我们预期未来十年我国将新增高温合金需求 70.12 万吨,对应年均高温合金需求量 7.01 万吨。此外,我国高温合金进口替代趋势明确,步伐逐步加快,国产高温合金有望充分受益进口替代的历史机遇,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加快,年需求量有望从目前的 1.6 万吨上升至 4.2 万吨。
3. 竞争格局优良且稳定,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行业需求不断增长
竞争格局稳定,产量稳步增长。目前行业内生产高温合金的公司主要分为特钢企业、研究机构、与近年新进入的民营企业三大类,总产能达到2.66万吨,重点特优钢企业高温合金粗钢、钢材总产量分别为1.91万吨、8499 吨,同比 2018 年增长 32.95%、50.13%,高温合金产量稳步提升。
受益于高进入壁垒,高温合金行业集中度较高,基本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高温合金行业极高的竞争壁垒,使得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行业 CR4 达到 79.72%,三大钢厂、三大研究所以及部分民企在各自的变形、铸造以及细分高温合金市场都已基本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我们认为这样的竞争格局有利于现有企业通过扩张规模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反使行业壁垒更加明显,行业竞争格局更为稳定 。
3.1. 三大钢厂专注变形高温合金,ST 抚钢为国内高温合金行业龙头企业
三大钢厂专注变形高温合金大批量生产。三大特钢企业 ST 抚钢、宝钢特钢、长城特钢各自隶属于大型钢铁集团,以高温合金为其重要主营业务之一,在多年积累的成熟的特钢业务基础上发展高附加值高温合金业务,选择可大规模生产的变形高温合金,并凭借雄厚的实力与背景绑定下游优质的军民高温合金客户,逐渐取得了其他高温合金供应商难以追赶的规模优势。
ST 抚钢为我国高温合金龙头企业,充分受益高温合金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其国内高温合金市场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ST 抚钢在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领域市占率较高,核心产品细分市场市占率达50%以上,为我国高温合金航空航天领域龙头。在 2017 年经历二次重整后,公司管理层已然大换血,其经营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整体成本及费用管控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激励机制理顺,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最先受益高速增长的高温合金需求与进口替代的红利,有望伴随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张而不断成长。此外,公司已公告未来 3 年产能扩张计划,其高温合金产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高温合金领域市占率有望继续上升,公司发展前景广阔,具备高成长性。
3.2. 研究院产研一体化,有望带领国内高温合金生产技术持续更新迭代
三大高温合金研究所为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尖端技术研发先行者,主要为下游客户差异化定制铸造高温合金,未来有望推动我国高温合金产品技术持续升级迭代。我国各研究所是高温合金国产化研究的主要机构,以钢研高纳、中科院金属研究院沈阳先进材料研发中心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为代表,在我国高温合金国产化研发进程中担任了先行者的角色,拥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同时,各研究所选择技术壁垒较高的铸造高温合金开展自主生产,为下游企业精品化定制铸造高温合金产品,与特钢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我们认为我国高温合金研究所将是我国未来高温合金产品技术升级的关键,未来随着三大高温合金研究所的发展,我国高温合金生产冶炼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将不断缩小,整体产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国产化率有望不断攀升,而在这个过程中,三大高温合金研究所在我国高端高温合金市场市占率将不断提升。
3.3. 民营企业瞄准高端民用产品,逐渐成为我国高温合金市场的新兴力量
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市场,布局高端民用产品。在军用产品严格认证标准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拓展高端民用高温合金市场,民营资本陆续涌入民用高温合金领域,涉足民用航空、核电设备、玻璃化工、汽车等领域。图南合金专注机匣生产,西部超导专注于航空涡轮热端部件,民营企业分别瞄准高端民用细分产品,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高端民用产品需求增长,各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预期将持续攀升。
民企产能扩张积极,逐渐成为我国高温合金市场的新兴力量。目前,多家民营公司已披露未来新增产能计划与相应投资计划,企业扩张计划明确,将持续投入新产能开发,民营企业扩张趋势明显,预期民营高温合金未来 3-5 年内产能将进一步增长 4000 吨以上,成为我国高温合金供应商的新兴力量。
4. 竞争格局稳定,需求空间广阔,高温合金企业有望
伴随行业规模扩张而不断成长,行业龙头成长可期
ST 抚钢
高温合金需求市场空间广阔,供给格局稳中向好。我们预期未来十年高温合金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预期将新增高温合金需求 70.12 万吨,对应每年需求量 7 万吨(目前在 4 万吨左右水平),对应年复合增长率 10%。此外我国高温合金进口替代趋势明确,国产高温合金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攀升,国产高温合金年需求量有望从目前的 1.6 万吨上升至 4.2 万吨(2030 年)。而供给端,由于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客户认证壁垒以及设备资金壁垒,行业护城河宽厚,整体竞争格局良好且稳定。我们认为我国高温合金企业有望伴随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而成长。
行业龙头ST抚钢成长可期。我们重点推荐高温合金行业龙头 ST 抚钢,其在2017 年二次重整后管理层已经大换血,整体经营管理出现很多积极变化,激励机制的理顺,经营效率的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成本费用管控能力的攀升使得公司将有能力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公司新建产线的逐步投产,预期公司产品产量有望提升,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品有望迎来量利齐升。中长期看,ST 抚钢在高温合金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占率将不断提高,其作为龙头企业的议价权有望提升,产品毛利率中长期有望持续攀升,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强。
5. 潜在风险
5.1. 制造业投资大幅下行
制造业投资大幅下行。公司产品下游集中于制造业,为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若制造业投资大幅下行,行业下游将受到冲击,影响本行
5.2. 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发展低于预期
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发展低于预期。目前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正处于关键发展期,如果我国发动机技术发展低于预期,则会对我国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需求产生不利影响。(资料源:国泰君安证券)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大飞机:现代工业之花,高端制造集中体现
航空制造业被形容为“现代工业之花” ,而“大飞机”更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多年来大飞机市场主要被波音与空客垄断。在我国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超过 100 吨的运 输类飞机,也包括 100 座以上的民用客机或一次航程达到 3000 公里的军用飞机。通常 我们所讲的大飞机主要是指民用领域的干线客机,分为单通道的窄体干线客机和双通道 的干线宽体客机。
大飞机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我国国产大飞机 “三剑客”分别为军用运-20、大型客机 C919 和水陆两栖飞机 AG600。生产大飞机的 过程要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材料学、航空电子学等,也涉及如化工、电子、 冶金多个部门。大飞机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目前全球也只有美国、俄罗斯、 欧盟等能实现自主制造大飞机。2017 年 5 月 5 日,中国国产大飞机 C919 首飞成功, 标志着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主制造大型干线客机能力的国家或团体。
大飞机产业链具有典型的军民技术两用特性,最初民用大飞机是由军用型号衍生出来。以国外大飞机的设计建造经验来看,民用大飞机最初是由军用技术演化而来。如最早波 音研制的 B-52、B-17 等战略轰炸机,二战后通过军品技术商业化,最早发展民品并打 开喷气式飞机的民用市场。同时,民用客机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技术迭代也为 军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请
我国正逐步构建完整飞机谱系,共享航空制造业盛筵。在民航客机领域,我国已研制和 生产的支线飞机包括新舟系列(MA60、MA600、MA700)涡桨支线飞机、ARJ21 涡扇 支线飞机、AG600 水陆两栖飞机,军用领域如运-20 等大型运输机。目前,我国已深度 布局航空制造业,构成我国完整的多层次民用飞机谱系,实现从高中低端市场的覆盖, 未来有望与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共享航空制造业市场。
双寡头垄断的全球航空制造业市场
当前在干线宽体和窄体客机领域,市场主要被波音和空客双寡头垄断。我国研制的 C919 与 CR929 有望依托国内庞大的航空客运市场成为航空大飞机制造领域的破局者,目前 两种型号主要对标 B-737 和 B-787,从主要参数来看性价比优势较为突出。
干线客机的大飞机可分为窄体和宽体两种,目前市场已基本被波音与空客双寡头垄断。
窄体客机主要用于中短途飞行,主要机型为 A-320 系列(空客)和 B-737 系列(波 音)垄断。
宽体客机的技术含量更高、研发难度更大、利润更高,主要为 A-330 系列(空客) 、 B-787(波音)系列垄断。
我国自行研制的 C919 主要针对干线窄体客机市场,中俄联合研制的 CR929 主要针对 干线宽体客机市场。
我国窄体客机 C919 与两巨头的产品相比,同载客量单机价格更具优势但航程不足。面 对庞大的市场,中国商飞的 C919 将与两大巨头直接竞争。在载客量指标上,A319neo、 B737MAX-7 和 B737-700/800 是与 C919 同一量级的竞争对手。在航程指标上,主要 竞争对手是 B737-700/800/900。相比之下,C919 的优势之处在于:
与竞品 B737MAX-7 与 A319neo 相比,价格更低,不足 70%的售价会大幅度降低 航空公司的成本;
与竞品 B737MAX-7 与 A319neo 相比,客舱内部空间更足,乘坐起来更舒适;
更新的机体机舱整体设计,满足舒适性的现代化要求。
但 C919 在航程上存在明显短板,需要通过后续机型来弥补提升。
我国 CR929 目标市场为宽体客机,其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更高。宽体客机的技术含量更 高,研发难度更大,市场被空客、波音两大巨头垄断。宽体客机需求量虽远远小于窄体 客机,但单机价值是窄体客机的 2-5 倍,机型更加多样化,总体市场价值十分庞大。由 于 CR929 价格尚未公布,本文以 C919 产品折价率作为参考,以其直接竞争对手 B787-10 和 A330-300 价格的 70%进行对比。
我国 CR929 宽体客机与两巨头产品相比,同载客量情况下航程具有一定优势。2017 年 5 月 22 日,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其设计研发的 CR929 远程宽 体客机 2018 年 11 月等比例展示样机首次亮相国际航展。
从航程和载客量来看,A330-300 和 B787-10 是 CR929 对标的直接竞争对手,相比之 下:
若按照 C919 定价策略,预计 CR929 价格也将比竞品水平更低。
最大载客量与竞品相当,航程上 CR929 略远于其他竞品。
从全球市场上来看,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占据全球民航客机 73.67%的数量和 92.21% 的价值量。根据 《World Airliner Census 2018》统 计,截至 2018年 7 月全球存量约 28613 架民航大飞机,其总价值达到了 3.28 万亿美元。
从飞机数量来看:波音占比 40.06%,空客占比 33.61%,总计共 73.67%,其余企 业目前抢占的主要为剩余市场。
从飞机的市场价值来看:波音占比 51.65%,空客占比 40.55%,总计超过 90%,其 余总和 2552.95 亿美元。
目前全球航空客机市场,波音与空客双寡头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巴西航空工业和加 拿大的庞巴迪公司,法国 ATR 公司也有约 965 架飞机;我国商飞集团目前大飞机数量 仍然较少,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的开拓,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
从窄体客机领域来看,双寡头占据存量市场总数量的 67.6%,价值量上约占 85.5%,竞 争相对激烈。以现有存量数量来看,空客占比 32.5%,波音占比 35.1%,其余企业占比 32.4%;从现有价值量上来看,空客总价值量 43.5%,波音总价值量 42.0%,其余企业 占比 14.5%。空客以较少的数量拿到了较高的价值量份额,双寡头的单机价值量也高于 第二梯队企业价值。相比起宽体客机市场,窄体市场竞争更激烈,波音、空客双寡头市 场下,剩余市场争夺较为激烈。
在宽体客机领域,仅有波音和空客两家有能力生产。其中,波音约拥有近 3295 架客机, 而空客约 2071 架,仅为波音的 62.9%。从存量价值量上来看,波音占据了 63%的份额, 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两家巨头共同瓜分了 1.48 万亿美元的宽体客机市场,并且波音 一家就占了超过 0.93 万亿美元。
波音公司:百年历史,航空“霸主”
波音拥有百年历史,是当今的航空“霸主” 。波音公司自 1916 年成立以来至今已超百年, 总市值已经约 1900 亿美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也是导弹防务、 航天系统和运载火箭发射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最大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同时也是美 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大的承包商。公司立足军品研制,培育了强大的技术和生产 能力,通过率先推出喷气式客机和民用大飞机奠定了如今全球最大的军民用飞机制造的 地位,客户遍及全球 145 个国家。
2018 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增速达 7.58%。经历了 2016-17 两年的营收放缓,2018 年波音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7.58%,总营收突破一千亿美元。波音公司在营收增速放缓条 件下依然保持着约 3%以上的研发费用,且 2016 年研发费用超过 40 亿美元。
公司商用飞机营收占比约 6 成,且美国国内市场占其营收的 44%。2018 年,商用飞机 业务在营收中依旧是绝对的核心,多年以来,占比约在 60%附近。而美国本土市场则是 整个波音公司的最主要市场之一,多年以来维持着接近一半的营收占比。
从波音公司的在飞和订单情况来看,成功机型需综合多项指标,单一指标突出并不能完 全获得市场认可。市场占比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单一指标,市场占有率最高的 B737-800,占比达 16.65%,在波音总在飞数量中占比接近 41.56%,其在同等级的客机中综合指标 最为合理:超过 5400km 的航程,接近 200 座的载客量以及相对较低的售价。同家族比 较来说,B737-700 拥有更远的航程,而 B737-900 拥有更高的载客量,但二者合起来 的数量都不及 B737-800 的 40%。
B737 给中国商飞 C919 提供了良好的模范样本。整体来看,B737 系列单一指标并不突 出,但由于其出色的综合素质,加之优秀的性价比,使得 B737 系列成为了市场最受欢 迎的系列。与之对比,我国商飞的定位比较清晰,主要对标波音在飞数量最多的型号,但同时 C919 因航发和气动等原因也导致了航程短板问题比较突出,未来仍有较大的提 升空间。
空中客车:世界领先,波音劲敌
空客作为航空飞机制造的双寡头之一,与波音同台竞争。空客公司创建于 1970 年,是 一家集法国、德国、以及后来加盟的西班牙与英国公司为一体的欧洲集团。其创建的初 衷是使欧洲飞机制造商能够与强大的美国对手形成有效竞争。通过克服国家间的分歧, 分担研发成本以及合作开发更大的市场份额。
空客 2018 年营收 752.46 亿美元,增速 12.85%,研发费用支出保持稳定。空客 2018 年营收实现近 12.85%的增长,达到了 752.46 亿美元。研发费用维持了 30 亿美元以上, 占收入比重维持超过 4%。
空客的民航业务营收占比 74.09%,亚欧大陆市场占比 64.48%。2018 年,空客民航业 务占比达到 557.48 亿美元,占营收比达 74.09%,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空客公司产 品的主要市场面向亚欧大陆,占其总业务收入约为 64.48%,达到 485.17 亿美元。
A320 系列的成功给空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波音一样,空客的“明星型号”A320 系列同样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广受市场青睐。其主系列型号 A320 的在飞数量达到了 4155 架,与 B737-800 在同一水平。相比 B-737,空客 A320 拥有更远的航程和更高的 载客量,但价格稍高。
技术成熟,经验积累,市场广阔,空客拥有足够竞争优势。尽管目前空客在市场份额, 飞机型号数量等方面不及波音,尤其是利润较高的宽体客机领域,空客还未对波音产生 威胁。但是空客经过不到 50 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航空领域的巨头,并且在窄体 客机领域占据了过半的份额。
空客拥有世界上最大以及航程最远的民航客机,二者很好的展示了空客的技术水 平;
A320 的成功给空客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有利于打造后续系列产品;
空客机型主要面向亚欧大陆市场,比波音有更具优势。波音 737MAX 事故造成的 部分市场空白或将被空客接手。
短期来看,波音受空难影响较大,预计空客凭借产品优势会承接大部分市场订单,营收 有望再度增长。长期来看,空客公司通过技术与经验积累,会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破局:国产大飞机 C919 有望打破市场格局,航 空市场超新星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破局”关键时刻,高端制造是我国迈向全球价 值链中高端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并有望成为国家工业制造阶层跃升的重要方向。随着 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一系列高端制造领域逐渐走向成熟,掌握行业关键技术,处于行 业龙头地位的军工企业将迎来关键发展时期。从运 10、ARJ21 到 C919、CR929,是 我国航空技术不断探索的成果,也成就了我国航空制造工业不断的“破局”之路。
国产航空制造业不断破局:从运 10、ARJ21 到 C919、 CR929
国产大飞机几经波折,如今已逐步迈入正轨。国产大飞机经历了几番挫折,从运 10 的 夭折到 ARJ21 的觉醒,再到干线客机 C919 的崛起,中国的航空产业正式迈入快车道。 随着中国近年来国力的强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计划的政策扶持, 中国未来的航空制造市场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机遇。中俄联合研制的宽体大客机 CR929 的成功试飞,是中俄宽体客机项目研制进入实质阶段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航空业翻 开了崭新的篇章。
生不逢时,夭折的运 10。中国的大飞机产业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百废俱 兴下航空业还未起步, 1970年中国国家主管部门向上海飞机制造厂下达运10研制任务, 随后“运 10”研制任务开始正式执行。1980 年, “十年磨一剑”的运 10 横空出世,数 度穿越西藏,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空白。运 10 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完全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1986 年,随着财政部否决运 10 预算,研制计划 宣布终止。
觉醒的巨龙,摸索的 ARJ21。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拥有一款自主 制造的大飞机既是中国国力的象征,也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象征。从 2002 年立项到 2008 年首飞成功,经过了 6 年时间研制并生产了中国首架支线客机。2014 年 12 月 30日,ARJ21 拿到了航空局颁发的适航证。2015 年,成都航空接收首架 ARJ21 客机,标 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款具备航线运营资质的喷气客机。ARJ21 同时也给我国航空工业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且完整的经历了从自主设计、组装生产、适航证到最终商用的全流 程。
航空超新星,崛起的 C919。在中国民用大飞机经历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低谷 阶段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都愈发雄厚。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短短几年间成为 了“世界工厂”,并且拥有了全工业产业链。在技术、经济、市场等各个方面都有充分 的实力之后,商飞终于有条件去制造中国自主的干线客机,C919 应运而生。
干线飞机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双寡头格局仍难撼动。干线飞机属技术及资金密集 型行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世界上只有六家公司有能力生产干线飞机,分别是美国的 波音公司、欧洲的空客公司、俄罗斯的图波列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公司、伊留申航空联 合公司、雅科夫列夫实验设计局联合公司、以及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
C919 是中国航空产业的里程碑,也是双寡头的挑战者。C919 是真正的自主研发的“大 飞机” 。C919 直接的竞争对手是波音空客各自的招牌系列 B737 和 A320,其中性能最 接近的便是 B737MAX7 和 A319neo。这两个系列的众多机型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是 各家营收的绝对主力。C919 的优势在于其新世纪的设计理念,更符合现代人的要求, 更宽敞的设计以及更便宜的售价。当然,C919 也存在航程短的短板,这需要后续改进 更新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C919 总订单量破千,达到了 1015 架。截止到 2019 年 5 月,C919 订单破千,其中租 赁公司占比大约 63.65%,航空公司 36.35%。外国公司总订单数 34,占比 3.35%,大 部分订单均为中国国内公司。
波音 737MAX 空难事故,为 C919 的“破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19 年 3 月 10 日,比亚航空一架波音 737 MAX 8 型飞机在起飞阶段坠毁。截至 3 月 13 日,全球 B737MAX 系列全部停飞。截止到 5 月 23 日,共有 274 架订单被取消,涉及损失金额 约 300 亿美元。5 月 19 日,波音宣布将重新设计 737MAX 的模拟机。5 月 22 日,东 方、国航和南航正式向波音公司提起索赔诉讼。
空难事故影响其航空市场,为 C919 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737MAX系列是航空市场新订单的主力军, 由事故引发的订单取消订单约2600架, 占其订单金额比超过 50%,将大幅度影响波音公司 2019 年的营收以及未来的发 展。
波音损失的订单给行业留出了一片空白。因为研制大飞机的过程十分漫长,随着 波音宣布重新设计模拟机,未来订单被取消数量或将进一步上升。
C919 的直接对标产品之一为 B-737 MAX 7 是此次事故受影响的型号,这将一定 程度上减轻 C919 面临的剧烈竞争局面,但由于空客的存在,竞争压力依旧不小。
C919 预计 2020 年投入航线,风险与机遇共存。大飞机型号从完成首飞到正式投入航 线共需 3 年左右,预计 2020 年投入航线。C919 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试航验证和审定落地,包括后续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仍有较长的流程。
工厂要做好批量生产的准备,同时做好客户服务的各种准备工作,因此也有较大 的不确定性。
机场的替换成本问题。虽然C919的价格仅为竞品B737MAX-7与A319neo的70% 左右,但替换机型需要培养相应的机载人员,同时配套的航电系统也需要重新搭 建。
中国大飞机的发动机“心脏病”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国际贸易摩擦下仍需要继续 研发迭代。
波音虽面临危机,但百年基业仍较为稳固。尽管 B737MAX 事件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整个 波音公司未来的发展,但这并不是波音公司第一次面临如此局面,作为一家横跨百年的 企业,波音公司有充足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去面对困境。虽然 B737MAX 受到了禁飞,订 单也逐渐流失,但是波音旗下型号众多,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新款 B777 系列也在紧张 的开发当中。波音虽现在遭受挫折,但其实力依旧强劲,不容小觑。
民族工业的复兴,双通道民用 CR929 也开始进入研发阶段。CR929 远程宽体客机是中 俄联合研制的双通道民用飞机,CR929 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基本型命 名为 CR929-600,航程为 12000 公里,座级 280 座。此外还有缩短型和加长型,分别命名为 CR929-500 和 CR929-700。以亚欧大陆市场为切入点,满足全球国际间、区域 间航空客运市场。
中国商飞厚积薄发,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中国商飞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商飞成立于 2008 年 5 月 11 日,注册资本 190 亿。于 2009 年推动 C919 立项,同年成立了中国首家航空制造企业为保证航空器适航 安全的适航工程中心。
合理战略布局把握市场格局,持续高研发投入支撑产业发展。公司先后发布了《中国商 飞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 年)》、《中国商飞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纲 要》,滚动地调整三年发展纲要,形成了远、中、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2018 年商飞营收 55.1 亿元,同比下降 2.8%,在 C919 能够批量交付前其盈利仍然较为困难。
中国商飞以国资力量为主,股东中有多家产业合作公司。中国商飞由国务院国资委和上 海国资平台上海国盛牵头出资设立,其他股东为中国商飞重要合作方。中航工业是民航 干线客机和支线客机的重要部件分包商,深度参与大飞机的设计、制造;宝武集团是中 国商飞动力配套设施维护项目的主要供应商;中国铝业是国内为 C919 提供铝材的主要 企业。
业务齐全,依托众多子公司托起完整业务体系。商飞旗下子公司众多,截至 2019 年 5 月,存续状态子公司共 20 家,总注册资本约 85.6 亿,控股比例均在 50%以上,16 家 为全额控股。子公司业务分布广泛,涵盖金融,总装,试飞验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 杂志宣传等多个领域。
军民融合战略下,未来 C919 有望改装成军用特种飞机。发达国家民航飞机军用的例子 有很多,美国的 KC-135 空中加油机就是由波音 707 改装而来,后来又发展为 E-3 预警 机,而 P-3C 反潜机改装自支线客机 L188。由于大飞机的大容量优势,兼具燃油经济性 优点,同时噪音和震动小,因此大飞机有着较大潜在军用价值。C919 有望改装成为大 型陆基反潜巡逻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场联合观测飞机等特种 飞机。
冲破双寡头格局,中国商飞具有四大优势:
国内市场庞大,产品定位明确。波音与空客都曾预计中国未来将取代美国成为世 界第一航空市场,C919 的目标市场十分明确,瞄准需求量最大的窄体客机市场。
后发优势明显。中国商飞 C919 项目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可全球采购 先进子系统及零部件;同时,C919 项目相比 A320 和 B737 具有更新的机体结构 设计。
国资背景,资金雄厚,研发投入力度充足。大飞机项目总投资在 2000 亿以上,国 资背景可以更有效撬动融资杠杆,商飞债券评级常年处于 AAA 评级,商飞研发投 入逐年加大,2018 年增速达到了 240%。
国内航空产业链是中国商飞重要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支撑。通过多年参与空客、波 音国际转包业务,中国企业与国际航空巨头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通过技术转让 生产发动机、航电、机电、起落架、刹车系统等民航客机核心子系统或零部件。 中美贸易摩擦更是坚定了中国建立自己完整产业链的决心,未来,国产逐渐代替 进口将成为业内主流趋势。
崛起:万亿规模航空市场,国产制造商受益新机 市场崛起
航空运输业保持高景气度,将为民机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 数据,2018 年中国民航市场保持高景气度,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 1206.5 亿吨公里、 旅客运输量 6.1 亿人次、货邮运输量 738.5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1.4%、10.6%、4.7%。 从各航空公司来看,2018 年南航与东航处于领先梯队,客运量均突破 9500 万人次,中 国航空近 7100 万人次,海航则为 4000 万人次级别。
民机市场需求强劲,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据波音公司 2017 年预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 企稳,航空运输需求强劲增长。2017-2036 年,全球预计需要新机 41030 架,市场价 值达 6.1 万亿美元。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产阶级人群的不断扩大以及航空商业模 式的发展变化促进中国航空业发展,未来 20 年中国预计新增飞机 7240 架,市场价值 达 1.1 万亿美元。波音民机集团市场营销副总裁兰迪·廷塞斯(Randy Tinseth)曾表示, 中国航空规模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 20 年全球新飞机需求中,近 20% 将来自于中国的航空公司。
单通道窄体客机依旧会是未来的主力机型。根据波音公司《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 2019-2038》预测,2019-2038 年亚太地区航空制造需求将达到 3.84 万亿规模,复合增 速将达到 5.1%,预计总的新增建造需求约 4.4 万架新机,其中约 44%为替换需求, 56% 为新增需求,并预计中国国内市场仍将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未来 20 年复合增速将达到 6.2%。此前波音曾具体预测过我国市场新机数量具体情况,预计 2017-2036 年单通道飞机仍然是中国国内及亚洲区域市场的主力机型,中国单通道市场将需要 5420 架新机,占新机需求总量的 74.9%,市场价值达 5700 亿美元。
目前我国针对性的研发 C919 单通道飞机,依靠技术的后发优势以及国家战略支持,有 望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垄断,依靠国内数千架规模的单通道客机市场在国际民航业立足。 未来 5700 亿美元,超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的新机市场尚待突破,随着我国大飞机技术 的逐渐成熟以及预计 2021 年开始逐渐交付的 C919,国产产业链有望受益于万亿市场 而逐步崛起。
产业链:C919 稳步推进,国产厂商有望崛起
我国 C919 目前正稳步推进,目前总订单量已经破千。随着国产大飞机的逐步进入交付 阶段,产业链内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于国产化替代比例的逐步提升。从整条制造产业链来 看,大飞机的制造是典型的垂直分工体系,且盈利能力呈现“微笑曲线” :
飞机总装环节具备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在产业链内具有最终话语权,但盈利能力 位于价值链的最底端;
核心分系统领域技术附加值较高,目前国内技术仍待突破,以发动机、航电系统、 机身等为代表的核心系统或部件,由于技术要求严格,通用性不强,表现出很强 的寡头垄断性;
零部件及边缘分系统目前处于垄断竞争格局,如空调、座椅等一般性零部件与整 机装配环节相距较远,技术要求灵活,通用性较强,因此竞争性很强,下游企业 根据整机装配要求或技术标准,可由多家企业提供并形成垄断竞争格局;
原材料按照新材料和一般原材料分别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和垄断竞争格局,新材料 如特种合金、复合材料等特殊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处于寡头垄断状态,而其他一 般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则竞争性很强,基本上处于垄断竞争状态。
产业链特点: “主制造商—国际供应商”模式形成的垄断 格局
大飞机产业链是指在大飞机生产制造过程中,从最初的原材料到最终整机交付客户使用 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生产链,包括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分系统、整机装配和 售后服务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整机装配为核心环节, 原材料供应和零部件制造构成大飞机产业链的上游,售后服务构成大飞机产业链的下 游。
大飞机产业属资金、技术和资源高度密集型产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大飞机 产业具有高研发费用、高度的分工协作与学习效应、高风险高收益及一体化、与国际合 作密切等特征;同时也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等特点,具备显著的规模 经济性和突出的范围经济性,其制造需要各环节相互配合。也正因为此,目前全球的大 飞机主要由波音及空客两家垄断。
我国大飞机由中国商飞作为主制造商,并采用与波音和空客类似的“主制造商—供应商” 的运作模式。通过在海内外优选系统设备和机体结构等方面的优质供应商,重点加强飞 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能力建设。“主制造商—供 应商”模式是目前大型客机制造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运作模式,中国商飞选择这一模式 可以有效融入世界大型客机产业链,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但是由于我国大型客机发展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在一些子系统和重要部件的设计 研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明显。在动力、电子设备和材料等领域,我国大部分 企业还未得到美国 FAA 或欧洲 EASA 的适航认证。因此在发展初期,通过全球优选供 应商的方式可以使我国的大型客机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大飞机产业尚有短板,核心技术和材料尚待突破。我国大飞机产业的主要劣势就是 未掌握核心技术和材料,能够自给的部件价值占大飞机总体不到 40%,特别是航空发动 机叶片等材料和技术缺乏。因此,采用中国商飞的集成采购模式较为合适,并且我国大 飞机设计、制造、试验和测试技术也不足,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探索研究缺乏, 通过中国商飞的全球优选供应商的方式可以使我国的大型客机在更短时间内赶上国际 先进水平。
盈利能力: “准微笑曲线”规律下,新材料、发动机、航 电具有较高盈利能力
上文提到的大飞机制造的五大环节: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分系统、整机装配和售 后服务,产业链盈利能力基本符合“准微笑曲线”规律,营业利润率的高点为以上游碳 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原材料供应和终端的租赁环节,低点为波音和空客所处的总装环 节;航空电子设备和飞机发动机这类系统集成度非常高的环节也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制造产业链收益率大致排序为新材料、租赁、发动机、航电、机身整体、机电、一般材 料、总装,基本符合产业链的“准微笑曲线”规律,两端利润率水平较高,中间总装环 节最低,但具有垄断优势的发动机和航电产业具有较高的溢价能力。
我们选取了目前波音及空客的主要配套商近年的盈利情况,根据其营业利润率情况分析 其盈利能力,并按照其近年来营业利润率最大值、最小值和中位数情况进行分析,得到 如下结论:
上游原材料供应的营业利润率水平最高的,其中以碳纤维为首的新材料能达到 20.30%的营业利润率,钛合金约 14.89%;一般性材料的营业利润率水平相对较 低,铝合金和粘合剂分别约为 6.28%和 6.89%。
中游环节分化明显,以发动机、航电系统较为领先,营业利润率分别约为 19.88% 和 14.65%;机身和内饰水平相当,分别为 13.45%和 12.38%;机电最低,约为 10.63%。
下游总装环节主要是由空客和波音垄断,目前营业利润率约 7%。
飞机租赁的营业利润率中位数约在 20.27%,与上游新材料水平相当。
总装环节盈利能力弱,但处于产业链顶端。民航大飞机产业服务环节和原材料处于盈利 能力高点,总装环节处于盈利能力低点,航空电子设备和发动机系统等集成度非常高的 环节盈利能力也较强。虽然飞机总装环节盈利能力弱,但由于总装商一般还具备设计和 销售能力,整体盈利能力仍然不错,且由于可以选自子系统的供应商,在产业链中拥有 主导能力,故处于产业链顶端。
从大飞机的价值量占比上来看,大飞机制造中机体结构和发动机价值占比最大。在 C919 制造产业链中,机体结构、机载设备、发动机、内装饰价值占比分别为 38%、30%、 25%、7%。
C919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目前我国国产 C919 主要为总装和设计国产化的“主 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国内飞机制造商主要定位于设计集成、管理体系、总装制 造、市场营销等,将发动机、机载设备、航电系统等外包由国内外供应商来负责。大飞 机产业链国产化替代口将是未来的重要看点,市场潜力巨大。
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加速国产化替代研制工作。
长期来看,中国制造 2025,军民融合大战略以及未来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大市场都会利好中国航空产业。
国内大飞机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情况
目前国内 C919 很多供应商目前主要以国外供应商为主,和波音与空客类似,其工程配 套体系里的航电、飞控、发动机、燃油、防冰系统的供应商列表上主要是 CMF、霍尼 韦尔、GE、伊顿等国际厂商,且其代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大型客机的子系统 和设备部件已多是相对成熟和模块化,企业协作与产业链管理是主制造商重点方向。我 国商飞集团也同样控制着 C919 的设计知识产权、供应商的优选权,并同时需管理总装、 试飞、销售和售后各个环节。
虽然目前国内产业链存在空白或不成熟,但未来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国产占比将逐 步提升。我国目前航空产业链内已有很多优秀企业为波音和空客重点型号供应部分零部 件和原材料,尤其是中航工业旗下的各系统研制企业,陆续与国外航空制造商合作成立 了一批合资企业,未来将共同为 C919 提供包括航电、机电等核心系统,国产占比的逐 步提升也将成为产业链内的相关企业打破其军用市场天花板的重要方向。
军品技术商业化转化方向多为高新技术产业,能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快速 发展。军工行业是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军品技术商业化的主要领域一般具有资本密集 型、技术密集型、经济附加值高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因此发展军品技术商业化不 仅可以带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提升我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地位,而 且还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比如商用大飞机研制涉及的高新技术领包括新材料、先进 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制造、计算机等,未来将有一大批军工企业涉入大飞 机产业链并进入快速成长空间。
大飞机使用的原材料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金属材料主要是钛合金、镁铝 合金、高强钢,用于机体结构件、发动机结构件、刹车副等;非金属材料主要为复合材 料,用于机身材料、机翼材料。
从大飞机机体材料来看,复材占比逐步提高,碳纤维材料在大飞机领域的应用空间广阔。 复合材料在大型飞机上应用占比的逐步提高是现代大型民机的显著特点,复合材料用量 占机体结构重量的百分比从波音 B747 不到 10%到 B787 的接近 50%。复合材料尤其是 碳纤维复合材料已成为大飞机首要结构材料,其次为铝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
原材料领域重点推荐:考虑到 1)大飞机机体结构件使用量较大;2)对上市公司业绩 弹性影响较大;3)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我们认为原材料领域国产化受益公司主要为: 光威复材。
零部件分为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包括机体结构件、发动机结构件、旋 翼、起落架、玻璃、轴承、轮胎等;电子元器件包括连接器、传感器、特种线缆。
零部件领域重点推荐:1)具有核心技术且技术壁垒较高;2)在军用领域已有应用或已 成为国外大飞机产业链的重点供应商;3)产品附加值较高且有潜在较大市场空间细分 行业。我们认为零部件领域未来有望充分受益大飞机产业链突破后国产化的公司主要 为:中航光电、航天电器。
子系统由系统供应商分包完成,集成度较高。子系统包括动力、航电、机电、大型机身 构件等系统。高集成度的子系统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强。军工企业技术商业化在竞争 性相对较弱但技术优势容易得到发挥的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尤其是航空分系统领 域,比如航空电子、航空机电等领域。我们认为大飞机子系统领域未来有望受益于国产 化提高相关标的主要为:航发动力、中航机电、中航电子。
中国商飞和中航飞机是 C919 项目总装商及机体制造商,中航飞机是中航工业旗下最主 要的飞机总装单位。中航飞机是中航工业旗下最主要的飞机总装单位,旗下控股公司包 括西飞、沈飞、成飞、陕飞等。C919 大飞机订单充裕,公司作为 C919 飞机机体结构 主要供应商,未来业绩前景可期。根据中国商飞预测,C919 国内需求保守估计 2000 架左右,未来前景广阔。公司作为 C919 项目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承担机体中机身(含 中央翼)、外翼翼盒(含固定前、后缘)、副翼、后缘襟翼、前缘缝翼和扰流板等部件。 结合 C919 大飞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预计交付时间,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大飞机 C919 的重要供应商,其业绩有望在 2021 年大飞机开始交付后获得显著提升,并打开长期成 长空间。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具备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军用大型运输机已率先量产,并积累 了大量可以转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军品的高性能有望在技术溢出效应向民品转化,并开 启破局之路。从国外大飞机供应商的营业利润率情况来看,新材料(20.3%)、发动机 (19.9%)、航电系统(14.7%)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从价值量上来看,发动机(25%) 、 机载设备(30%)和机体部分(38%)占比较高。
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大飞机国产占比的提升,产业链内具有核心技术且技术壁垒较高, 在军用领域已有应用或已成为国外大飞机产业链的重点供应商,产品附加值较高且有潜 在较大市场空间的国产供应商有望崛起。
建议重点关注:中航飞机,航发动力,中航光电,中航机电,航天电器,光威复材。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长江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8 月 28 日,沪深两市 " 抗疫第一股 " 圣湘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在业绩与实力双引擎驱动下,以 151 元开盘,较发行价 50.48 元大涨 199.13%。
截至午间收盘,股价报 129 元,涨幅为 155%,成为科创板又一新星。
作为湖南第 5 家科创板企业,也是最快完成辅导上市的优等生,圣湘生物发行上市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当天,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柯敏,省政府副省长陈飞,及省市区相关政府领导等出席公司上市仪式。
公司董事长戴立忠表示,圣湘生物的成功上市绝不是圣湘人奋斗的终极目标,而是公司在全新的高度实现 " 梦想 "、践行 " 使命 " 的新起点,在更高的平台上全新 " 起航 " 的新起点。
国际领先的科研实力
头顶 " 抗疫第一股 " 光环,圣湘生物凭借高速成长的业绩,一上市即跨入百元俱乐部。
招股意向书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 亿元,同比增长 1159.39%,实现扣非净利润 12.27 亿元,同比增长 9088.09%。
在此基础上,公司预计 2020 年前三季度可实现营业收入 29.96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131.11%,实现扣非净利润 17.29 亿,同比增长 13457.15%。
按照公司预计的三季度业绩数据,目前圣湘生物的动态市盈率仅 20 倍左右,对于价值型投资者依然有不小吸引力。
飞速成长的业绩源自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
在分子诊断专家戴立忠博士的带领下,圣湘生物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培养,目前公司拥有中国体外诊断领军人物 2 名,国家级、省级行业领军人才近 10 名,长沙市高层次人才近 20 名。
建立了高精度磁珠法、 一步法、 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 移动分子诊断、多重 PCR、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一系列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平台,能快速研发各类重大疾病、突发疫情等相关分子诊断产品。
因此,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圣湘生物第一时间开发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成为国内最早获批上市前六家企业之一,并获美国 FDA 紧急使用授权、欧盟 CE 认证、巴西 ANVISA 认证等 20 多个国际权威注册认证。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已供往国内外 3885 万人份,成为全球分子诊断知名品牌,也为公司业绩打开持续上升通道。
新生态布局构筑护城河
亮眼成绩的取得并非运气,而是圣湘生物十余年来对建设分子诊断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新生态布局的坚持,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具有延展性的技术平台,构建更加丰富齐全的产品矩阵,形成企业独特护城河。
围绕突发传染病防控,公司先后开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禽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大疫情相关的核酸检测产品。
在传染病防控、癌症筛查与个体化治疗、妇幼健康、血液筛查、慢病管理等领域,圣湘生物拥有一系列高性价比产品 300 余种,可提供各类优质检测服务 2,200 余项。
其中,有 200 多项产品获国内外注册认证,88 个产品获得欧盟 CE 认证,28 个产品获乌克兰 UMCC 认证。
同时,作为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曾承担国家 " 十二五 "、" 十三五 " 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 "863" 计划等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 30 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 20 余项,并参与近 10 项分子诊断行业标准建立,及 10 多个国家标准物质定标。
日前,圣湘生物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发布其推动核酸检测普适化、全场景化的典型代表产品—— " 分钟级 " 快速核酸检测系统。
该产品打破专业实验室应用限制瓶颈,新冠核酸检测 15-45 分钟出结果,且灵敏度达到 200copies/mL,并可拓展其他疾病项目检测,已于今年 4 月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认证和欧盟 CE 认证。
国际化成新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抗疫主力,截至目前,圣湘生物已累计向国内外捐赠价值近 1.5 亿元疫情防控物资,在疫情最困难时期,先后向国内外派出 " 逆行 " 抗疫支援队近百人,有的奋战一线长达近半年。
随着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全球网络铺开,国际化已经成为圣湘生物扩张新主线。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占比由去年的 5.05% 一跃增至 45.12%。
其中,4 月、5 月和 6 月,境外市场销售占比分别高达 56.28%、51.30% 和 67.28%,实现快速增长。目前,圣湘生物新冠检测试剂产品已经服务于全球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且国际销售渠道中 50% 以上为国外政府官方相关渠道。
公司与各国大使馆、卫生部、军方和红十字会等机构建立了深入和长期联系,这将加速圣湘全线产品进入相关国家疾病防控体系。
据介绍,接下来,圣湘生物将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拉美建立 6 大区域中心,并重点选择市场基础比较好的 30 个重点国家进行深耕。
公司将派出专业化的市场、技术、销售人才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在当地成立分公司等属地化机构,让这些国家成为公司国际化的重要增长极。
戴立忠表示,上市后,圣湘生物将继续坚守价值创造、造福百姓健康的初心,坚持 " 创新 + 服务 " 双轮驱动,努力研发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基因技术应用普适化、全场景化生态圈,推动精准医疗走进千家万户,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的 " 圣湘力量 "。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母校
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
(乌克兰教育部首个许可提供在线教学预科班的乌克兰国立大学)
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2019届预科班中国留学生与副校长Oksana Desyatnyuk合影
目前,乌克兰疫情全面爆发,针对那些一定要去乌克兰留学的同学们,我们建议先在国内读在线预科,疫情结束后再去。
不管你是去乌克兰学音乐或美术,还是文科理科,都需要学习一年的预科语言课程,报名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前总统尤先科母校)与江南丝路行、乌克兰留学中心共同开设的乌克兰在线预科课程,在线预科课程由乌克兰教育部许可,符合中乌两国疫情期间相关留学政策。并由江南丝路行、乌克兰留学中心在全国统一进行招生、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确保最终拿到预科毕业证书。在国内同样不用聚集上课,避免一切疫情感染风险,全部通过在线教学,不用承担高额机票、住宿费用以及各种未知风险。
课程结束后将取得乌克兰预科毕业证书(与学生在乌克兰大学就读全日制预科所取得的预科毕业证书是一样的),凭此预科毕业证书,可以就读乌克兰任何一所乌克兰国立大学,拿到证书后,由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与江南丝路行、乌克兰留学中心负责转入指定申请院校。并且提供第二年的境外接机、办理入学、生活指导等服务。
特别提醒:
对于那些已经拿到了乌克兰大学预科录取通知书(邀请函),但是因为疫情越来越严重,不能如期去乌克兰的同学,均可报名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的在线预科,无需重新申请邀请函,明年读完预科后,拿到预科毕业证书,直接入系原先申请的乌克兰院校。
在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的引荐下,江南丝路行理事长、乌克兰留学中心创始人王一坛与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校长安德烈˙克雷索瓦在捷尔诺波尔州建立多项合作。
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与校长安德烈˙克雷索瓦
2020年乌克兰留学在线预科班
开学时间:2020年10月1日
1、中国学生通过在线申请获得录取通知书,远程办理入学手续,在家进行统一的网络课程,省去赴乌克兰的机票、生活、住宿费等境外相关的费用。
2、学生通过乌克兰校方指定软件每周在线上课,学校教授通过在线互动形式进行教学指导、作业检查。学生无需承担疫情的风险,无需到任何地方进行集中学习,只要在家使用有网络的电脑便可以上课。
3、同时开设俄语、乌克兰、英语三种语言预科课程供学生选择,适用于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非医学类)。
4、所有想要赴乌克兰就读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生均可就读此在线预科课程。
5、已经拿到乌克兰任意大学预科录取通知书(邀请函),因疫情不能如期赴乌克兰的学生,也可报名就读此在线预科,明年拿到预科毕业证书后赴乌克兰学校入系。
6、在线预科共十个月课程,上课以及考试都在线完成,疫情结束,学生拿到预科毕业证书后可赴乌克兰学校考试入系。
7、下图为乌克兰教育科学部发出的报名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在线教学预科的中国留学生邀请函,由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校长签字盖章。
【相关政策】
1、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关于疫情期间在线预科授课通知书
2、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学校认证信息
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66年,乌克兰前总统维克多尤先科的母校,是乌克兰教育科学部直属的最高等级(国立四级)的大学,是乌克兰十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227项乌克兰专利。全球高校网(4ICU)国家高校排名25。
3、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留学归国人员学位认证工作的几点说明
另一方面,为广大留学生免去了去境外产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例如机票、生活费等等),大大降低了学生们今年赴乌克兰学习的成本。疫情结束后我中心将会统一安排学生赴乌克兰大学继续学习,让各位学子不因疫情影响学业,成功留学乌克兰!
Q:
为什么不在国内统一学习?
A:
在乌克兰上预科本身的优势是在乌克兰国内的语言环境,如果在国内聚集性上课,我们认为优势并不大,反而增加留学生成本、聚集性疫情感染风险。
Q:
在国内读预科是读乌克兰语还是俄语比较好?
A:如果在国内学习,我们建议读俄语,首先俄语学习在国内比较普遍,有很多学习途径和资料,学习比较便捷,而且俄语的应用面比较广,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俄语未来的发展空间比乌克兰语广阔很多。
全国各地留学生通过我中心申请乌克兰院校或在线预科均与南京江南丝路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正规留学合同
江南丝路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承昊
江南丝路行、乌克兰留学中心法人为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原院长王承昊教授。
1月31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阿夫季夫卡,当地民众在一处急救中心内用餐。(图片来源: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莫斯科2月21日电(记者 魏良磊)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签署命令,宣布俄临时性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部分地区乌克兰公民和“无国籍”人士的一系列身份证件,准许他们免签进出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俄此举意在向乌当局施压,向美国和欧洲展示强硬。
根据普京签署的命令,俄罗斯临时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部分地区常住的乌克兰公民和“无国籍”人士目前拥有并在当地有效的身份证、学历证、出生证、婚姻证明、专业技能证、交通工具行驶证等。上述地区的居民凭身份证、未满16岁的人凭出生证,可无需办理俄签证进出俄罗斯。在有关各方按明斯克协议解决乌克兰东部问题之前,该命令将一直有效。
俄罗斯这一政策加大了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民众的支持力度。2014年乌克兰东部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以来,生活在顿巴斯地区的居民遭受各种封锁和限制,因许多医疗机构被毁或遭受重创而无法正常就医,也无法往来各地办事。很多家庭在俄乌边界两侧都有家人,普京的总统令使他们能够合法进出俄罗斯,对于改善这些居民的境遇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普京颁布这一命令的背景之一是不久前乌东部军事形势激化,乌克兰政府积极与美国新政府接洽争取其对乌克兰问题的关注。普京向乌东部提供“认证”,算是对乌当局的回应。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18日发表声明说,俄总统颁令承认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区居民的身份证件,是俄侵占乌领土和破坏国际法准则的又一证据。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则为普京的命令欢呼雀跃。“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普洛特尼茨基发表声明说,俄总统令的主旨是,该共和国已是一个国家,它离得到国际承认又近了一步。
不过,俄舆论指出,普京的命令并不意味着俄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该命令宣布的是临时性措施。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认为,这项命令是对乌当局行为的回应,至于是否是承认两个“共和国”独立的第一步,“普京将会极其谨慎,不会超出国际法的界限”。
普京颁布相关命令的另一个背景是他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美国白宫发言人斯派塞14日谈及克里米亚问题时说,特朗普希望与俄罗斯“好好相处”,但期待俄方能给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武装冲突“降温”,并将克里米亚“归还”给乌克兰。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虽然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俄方的共识与合作,但在乌克兰等问题上,美国将继续“追究俄罗斯的责任”。
分析人士认为,为乌东部居民给予“认证”待遇,但未必推动当地独立,表明普京一方面向美国、欧盟发出“克里米亚免谈”、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会让步的警告,同时又不希望严重激化矛盾,把自己陷入孤立。普京的“认证”令是为“讨价还价”打出的一张牌。(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限额30名全日制乌克兰硕士
免出国学习,中留服认证
疫情期间最佳留学出口,毕业无忧!
学校介绍
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30 年,是乌克兰唯一一所教育科学部直属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国立经济类四级大学(最高等级),2019 年 QS 欧洲新兴国家及中亚地区大学排名第 201 位,经济信息专业欧洲排名位居第一名,部分经济类专业排名位居全球前列,是欧洲留学性价比最高的大学之一。学校在乌克兰国内高校排名第 11 位,经济类专业排名第 1 位。学校现开设有经济学、管理学、教育科学、国际经济学、商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软件工程学、国际商务学、旅游学、媒体传播学等近百个专业。学校具有招收和培养语言预科、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部认证的乌克兰高校之一。
培养目标
MBA(工商管理学硕士)
通过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MBA硕士专业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成为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富有实干精神和现代管理能力的现代商贸人才、职业经理人和金融投资理财人才、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和中小企业创业人才等。
MPA(公共管理学硕士)
通过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MPA硕士专业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公共服务精神和政策企业家精神的公共领导者,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先进的政策分析方法及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促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媒体传播学硕士
全日制媒体传播学硕士专业致力于为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竞争的尖端传媒人才,也可以为计划在传媒领域内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做好前期准备。该专业凭借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新颖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媒体传播学提供了契机。
入学条件
已获得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且有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注:申请人提供的学历证书须通过中国教育部学信网认证。国外高校毕业的申请人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学制
学制为1.5 年(可远程报到入学,网络注册学籍;英语授课,全程中文助教)
招生计划
2020 年各专业招生计划:中国籍留学生 30 人。
课程介绍
MBA(工商管理学硕士)MPA(公共管理学硕士)媒体传播学硕士授课方法说明
受世界疫情影响,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经济大学结合中乌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制定出疫情期间中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方案:
1.授课导师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对话形式指导论文报告、远程进行提交作业和考试、线上进行毕业论文提交和答辩。
2.疫情结束后按乌克兰教育部规定执行授课方式。
3.根据中国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规定,疫情期间远程学习的方式可以进行认证。
线上学习优势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疫情结束后按乌克兰教育部规定执行授课方式。学习形式灵活、周期较短、难度较低,小班制教学、专业化管理。
申请流程
提交申请材料——材料审核——缴纳费用——下发录取通知书——注册学籍——正式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