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回答了《金融日报》记者提问。
记者:人民币汇率为何“破7”?
答: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由这一机制决定的,这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应有之义。从全球市场角度观察,作为货币之间的比价,汇率波动也是常态,有了波动,价格机制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如果回顾过去20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既有过8块多的时候,也有过7块多和6块多的时候,现在人民币汇率又回到7块钱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总体是升值的。过去20年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升值了30%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0%,是国际主要货币中最强势的货币。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走强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了0.3%。2019年初至8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0.53%,小于同期韩元、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等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的跌幅,是新兴市场货币中较为稳定的货币,而且强于欧元、英镑等储备货币。
记者:人民币汇率“破7”后走势会如何?
答:人民币汇率走势,长期取决于基本面,短期内市场供求和美元走势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在宏观上起到调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出口部门竞争力强,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外汇市场自身会找到均衡。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增长韧性较强,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财政状况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根本支撑。特别是在目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人民币资产的估值仍然偏低,稳定性相应更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洼地”。
近年来在应对汇率波动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并将继续创新和丰富调控工具箱,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击短期投机炒作,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市场预期。人民银行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记者:人民币汇率“破7”对企业和居民有何影响?
答: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外汇管理要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破7”后这一政策取向不会变。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过去20多年,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的时候多、贬的时候少,中国的老百姓主要金融资产在人民币上,受到最好的保护,其对外的购买力稳步攀升,这些均能从老百姓出国旅游、境外购物、子女海外上学中反映出来。
企业也是如此。我们不希望企业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支持企业购买汇率避险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人民币汇率既可能贬值,也可能升值,双向浮动是常态,不仅是企业,即便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也难以预测汇率的走势。
因此我们建议,要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要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叙做外汇衍生品应以锁定外汇成本、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主营业务盈利为目的,而不应以外汇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为目的。
来源:央视网
上周,人民币汇率市场波涛汹涌。
8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先后突破“7”的整数关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仅仅过了一天,美国就抛出一顶大帽子。8月6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是自1994年以来,美国首次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几小时后,中国人民银行即发布声明,表示“操纵汇率”这个锅,中国不背!
声明说,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机制上人民币汇率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不存在“汇率操纵”的问题。今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是由市场力量推动和决定的。
声明还指出,美国给中国贴的这一标签,也不符合美财政部自己制订的所谓“汇率操纵国”的量化标准,是严重破坏国际规则。
8月9日,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还有两份强有力的报告出炉:一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一份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中国人民银行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201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有贬有升,双向浮动。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汇率预期平稳。
那么,人民币汇率是怎么双向浮动的?1—4月,主要受国民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股票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对一篮子货币汇率都有所升值;5月份以来,主要受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8月以来,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了7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更是“打脸”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执董会与中国的第四条磋商报告指出,人民币虽然对美元贬值,但相对于一揽子货币大体稳定。中国外汇储备充足,自去年第四条磋商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约2.5%,中国人民银行几乎没有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
如果截取一个更长的时间段,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啥样的?未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还有哪些重要举措?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CF40)伊春论坛上,很多专家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翔实的数据,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
“国际上汇率评估最权威的机构,不是美国财政部,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说,IMF作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长期致力于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货币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保持成员国之间有秩序的汇兑安排,是各国宏观政策经济协调主要平台。
实际上,对于人民币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力挺中国。自201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每年的第四条款磋商中多次指出,人民币汇率水平和经济基本面大体一致。今年7月10号,IMF发布对外部门报告也指出,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处于基本面和理想政策对应的水平。
IMF还建议,中国下一步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可以扩大汇率弹性。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处于双向浮动、基本稳定状态。如果截取一个更长的时间段,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啥样?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到现在,即从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是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最强势的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
也就是说,在过去将近15年的时间里,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而且是全球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
这样一个结论,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但仔细回想,这些年人民币对欧元、英镑和港币等,基本上都是升值的。
比如,人民币对英镑汇率,最早曾经在10以上,去年还到过9,现在则是8.5左右。也就是说,以前换1英镑需要10元人民币,现在8.5元就能换1英镑。据说,由于英镑下跌,今年一季度去英国旅游的中国人同比增加了27%。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一直承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有力地支持了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经济复苏。”朱隽说,2018年以来,美国不断升级贸易争端,中国始终坚持不搞竞争性贬值,中国没有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
2018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贬值幅度不到5%,对一篮子货币汇率贬值幅度仅仅在1.5%左右。今年以来,随着美国频繁地升级贸易摩擦,双边汇率和多边汇率贬值幅度都不到2%。“在美国极限施压,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汇率和资本流动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有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朱隽表示。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逐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汇率问题,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汇率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跟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货币比价关系,是一个可量化的关键指标。”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CF40常务理事会主席陈元说。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十几年来,一直恪守G20领导人峰会的宣言精神,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的目的。
“我们汇率政策体系的核心,是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自2005年以来一直延续这样的一个体系。”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人民银行对于外汇政策的操作,有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的目标:第一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第二是逐步走向由市场机制决定汇率水平,第三是保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的相对稳定,在短期内尽量减少过度波动。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启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银行不断探索并且完善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2012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动区间由0.5%扩大1%,2014年进一步扩大2%。
2018年8月,人民银行推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改革,逐步明确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政策的规则化、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多年来,中国协同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金融服务业开放、提高资本账户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强势货币特征,也与这些改革息息相关。
同时,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
2015年,人民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决了人民币入篮的各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障碍,最终推动IMF在2015年10月,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的篮子。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里程碑。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生效之后,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正面影响,包括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和吸引力不断上升,周边许多国家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成为IMF和多边开发银行官方交易货币等。
“当前,人民币还是一个以国内经济为主体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虽然,人民币取得了加入SDR的重要成果,但在世界范围内,投资、结算等使用人民币的占比还是比较小的。” 陈元表示,解决外汇的战略地位问题,根本上就是要加强人民币本币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民币在国内已经长期稳定运行,未来还将继续稳定运行下去。我们要多采取一些创新型手段,勇于试探、勇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陈元说。
来源:人民网
2019年10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四十三次月度例会召开。会议主题为“汇率破7后的走势与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丽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评论。
人民币长期走势是升势
第一,美国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指控不成立。八月份美国指控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我个人认为这是特朗普给谈判自创的筹码。当时,美国学界商界精英普遍不赞成把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最典型的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创建者弗兰德·伯格斯坦先生(Fred Bergsten)。他之前坚定的认为中国长期压低汇率以获得出口竞争力,但是在8月份一次交流中,他认为五年前中国已经终止了汇率操纵。如果存在汇率操纵,对美国是有好处的。
第二,汇率未来走势。从长期看,我认为“破7”不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向下的拐点。在这方面,日元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参考。日美贸易战的确给汇率带来波动,但从大的走势来看,即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元依旧维持了惯性升值的态势。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峰值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然后才开始往下走。我们整个经济的发展是有基础、有支撑的,并不会爆发像日本那样的经济危机,“破7”不会成为拐点。
第三,从政策导向来看,有弹性的双向波动的汇率形成机制应该持续下去。我国金融是持续开放的,有弹性的汇率可有效防止外部冲击。但从外贸和实体层面来看,短期内不受干预的贬值对经济有支撑作用。BIS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了美元升值对一个国家实体经济方面的影响。它区分两个渠道,一个是竞争力渠道,贬值提升本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另一个是融资渠道,如果国内大量依赖美元融资,贬值会削弱你的出口竞争力。初步看,我国国内出口对美元融资的依赖不高,美元升值通过竞争力渠道可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一个比较合理又不被纳入操纵国的汇率贬值对我们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最后,我想提出几点思考。第一,在中美关系相对缓和的窗口期,在美国降息周期内,我们的货币政策走向是什么?是向美国货币政策收敛,还是扩大分化?第二,当前美国对我关税壁垒,除了价格问题外,对进出口量的影响也需要关注。国内输美商品到岸价格的下降并没有完全消除掉关税上升的影响,因此,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明显减少。据美国CNBC今年6月11日的报道,美国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长滩(Long Beach)5月份进口量下降了19.5%。目前,美国市场零售商品价格没有大幅波动,个人认为这是在消化之前抢单出口积攒的库存。最后,放松境外美元融资还是要谨慎。国内企业的大量美元外债,可能会成为美国发动金融战的重要武器。一旦美国限制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美元融资,将极大地冲击其海外经营。
来源: 新浪综合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管涛讲《汇率十讲》,破解外汇市场误区,教你读懂汇率。
原标题: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经济观察)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夏宾)2019年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是破除“心魔”的一年。
人民币去年最为吸睛的时刻无疑是在8月份:先是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双双“破7”,后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并创下2008年4月以来最低值,离岸人民币在“破7”后的几天内发生了单日涨超1200个基点的情况,重返6.9区间。
人民币汇率经过“破7”和“返6”,市场预期仍保持稳定,企业和机构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已有清醒全面认识,而非抱着一种恐慌心理盯住汇率走势来押注单边升值或贬值,告别羊群效应和投机想法,“风险中性”的理念正让中国外汇市场愈加平稳。
“破7”之外,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关键词还有哪些?
一方面,贬值幅度收窄。从全局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019年全年贬值1.65%,相比前一年的贬值幅度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双向波动明显。从拐点来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在2019年出现了“两升两贬两平稳”的阶段性走势,走势图上有多处明显转折,最高值和最低值间的差距超5200个基点。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张云 摄
“破7”之后,2020年人民币汇率将怎么走?
“不管是贬值‘破7’还是升值‘返6’,人民币在2020年将延续近几年来双向波动的局面,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人民币汇率基本会保持在均衡合理水平上下波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社记者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直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将持续完善,人民币汇率早已摆脱过去的“死板”,双向波动已是常态,未来会比现在更具有“弹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走势将贯穿2020年,那今年全年的表现能否一改此前连续两年走贬的局面呢?
中银国际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呈偏强双向波动。而从资本项目看,预计海外资金将继续流入中国,资本项目有望继续维持顺差,并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预测,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中国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均有上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而投资组合流入也随资本市场开放出现大幅增长,且预计上述趋势在2020年仍将持续。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前新闻发言人管涛指出,展望2020年,人民币汇率利好因素有所增多。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已有两年时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趋于减弱,尤其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市场信心得到部分修复。
二是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且在全球负利率资产扩容背景下,全球资本看好中国,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境内金融资产。
三是未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均加大了美元指数走弱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以及逆周期外汇管理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防止大幅单边贬值预期的形成。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则给出了不同看法: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在技术性贬值周期的通道中。从长周期看,贬值区间还没有完全修复好,技术周期的调整还会继续。“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撰文称,下一阶段,中国央行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保持汇率弹性,并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
□ 盛刚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曾令人忧心“底”在何方?事实却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在近日重回6.8时代。这意味着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而春节将至,对于打算出境旅游、购物和住宿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划算和开心的事儿。还不止于此。人民币汇率走强,资本流入趋势性增长,同样有利于国内资产价格,因此,股市和债市向好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币当前走势缘何如此强劲?接下来又将去向何方?
人民币汇率走强并非始于现在。事实上,自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幅已超过4%。但近期表现格外抢眼。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13日至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4日上调;其中,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954,较前一交易日上调309个基点,创2019年6月21日以来最大升幅,并创2019年8月1日以来新高。虽然,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日下调下行71个基点,但仍报在6.8878。
最近人民币汇率格外强劲,既和基本面有关,也受消息面影响。基本面与消息面共振,再叠加年底结汇需求增加,跨境资本流动平稳增长和市场情绪向好等多重因素,推升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从基本面来看,经济企稳势头愈加明显。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已经公布:GDP增长6.1%,总量逼近100万亿元;人均GDP更是首破1万美元大关。尤其四季度经济显露企稳向好迹象,PMI连续两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其他各主要数据也多有好转,对人民币升值构成支撑。
消息面上,国际贸易形势有所缓和,美国取消中国“汇率操纵国”认定,中方与美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减少了不确定性,令市场避险情绪回落,同时提升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除了基本面和消息面因素之外,外资流入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球性低利率和风险偏好上升的环境下,低估的中国股市和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债券对外资吸引力明显增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又为此增添了助力。从债券市场看,2019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中国债券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权益市场上,2019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351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北向资金又累计净买入420亿元。外资流入与人民币升值互为因果:外资流入越多,对人民币的需求越多,人民币升值预期越高。而人民币升值预期攀升,又促进更多外资流入。
受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影响,2019年8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举突破7水位,最高贬值到接近7.2。“破7”后人民币汇率将下滑到何处曾令人担心。实际上,人民币汇率超调和失控非但没有出现,而是在2019年9月初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低后便峰回路转,此后持续波动反弹,又在近期走出一轮升值行情。恰如央行负责人曾经说过的,人民币汇率“破7”,不是指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而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已成为平衡国际收支和增强宏观经济韧性的自动稳定器。
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内多空因素交织会对人民币走势带来一定扰动,但当前贸易形势缓和、经济增长预期改善、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结汇增加和市场情绪向好等诸多因素,均有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偏强趋势的延续,汇率走强也会对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全年看,中美贸易关系难免会有反复,第一阶段协议执行中的摩擦及后续谈判的波折,也会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但中国经济企稳预期很强,国际收支平衡,内地金融市场的大门越开越大,门槛越来越低,会带来资本和金融项下外资的持续流入,则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总起来看,在国内外形势不发生超预期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弹性也会明显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双向波动是大概率。
外汇天眼APP讯 : 周二(5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高开之后反复震荡,即期终结连跌收涨。以下为今日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中间价,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主要报价:
全球汇市方面,英镑兑美元和欧元隔夜均上涨,到周二盘初持稳,从七周低位回升,但并未完全参与风险偏好升温带来的市场普遍的释然性上涨,下行风险继续令英镑承压,市场已经开始消化负利率可能性。而欧元兑美元和瑞郎周一跳涨,此前德国和法国呼吁为欧洲设立50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并提议允许欧盟执委会从市场上借款来为该基金融资。美元亦受到商品相关货币走强的打压,此前油价周一跳涨,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均有望录得两个月来最高结算价,受经济活动恢复和主要产油国稳定减产的乐观情绪支撑。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912,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18个基点,美元指数日内走稳后反复向下,现交投于99.4附近。美元指数今日的走势与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关联,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愿意印更多美元,延长货币刺激措施,以对抗冠状病毒经济危机,令投资者感到鼓舞。
有分析师表示,油价大涨也将提供一个良机,让投资者卖出美元兑对石油敏感的主要货币。
消息方面,央行今日公告,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机构方面,瑞穗银行表示,中国有重要会议将于本周五召开,预计在这期间监管层有较强意愿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在此之后,鉴于当前的贸易紧张局势,人民币双向波动可能会加大。
市场参与者方面,外汇天眼援引一交易员意见称,市场风险偏好推升的情况下美指承压,但人民币即期反应相对平静,短期可能仍将维持在区间内波动。而另一中资行交易员认为,美元可能会有一定调整,但人民币相对还是稳一点,因为有会议要召开的缘故。
来源:第一财经
过去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以下如非特指,人民币汇率均为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偏弱。到5月末,境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下午四点半)银行间市场收盘价分别为7.1316和7.1455比1,较上月末分别下跌了1.0%和1.3%。
消息面利空令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
自去年8月份人民币汇率破7以来,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提高,弹性增加,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集中暴发。1月21日起,中国启动了以社交隔离措施、非药物干预为主的疫情防控模式。这令人民币汇率中断了因中美商贸摩擦缓解带来的涨势转而下跌,到2月下旬重新跌破7。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人民币汇率转而上涨,到3月初重新升破7。接着,美股十天四熔断,全球股灾引发金融动荡,美元指数飙升,3月下半月人民币汇率再次跌破7。4月份,随着史无前例的财政货币大刺激,全球股市反弹,市场恐慌和流动性紧缩缓解,美元指数高位回落,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
进入5月份,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加速重启,加之当月全球股市继续反弹,美元指数进一步回调,这本应有助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企稳。但消息面上,中美双边关系再度趋于紧张。一方面,以扩大对华出口管制范围、升级对技术封锁、收紧中国留学生签证,以及颁布针对中概股公司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等为标志,美方不断挑起中美纷争。另一方面,因为中国香港问题,美方威胁撤销香港特殊待遇地位,以及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实施制裁,恶化了地缘政治局势。
在此背景下,当月,境内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相对当日中间价偏强的交易日占比为11.1%,较上月低了17.5个百分点,显示全月市场情绪总体偏空。同期,人民币汇率平均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为7.0986和7.1129比1,环比分别下跌了0.4%和0.6%。
全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口径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跌1.5%,令前5个月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累计升幅收敛至1.0%。可见,虽然人民币双边汇率有所走弱,但从多边汇率看,今年以来依然保持稳中趋升。
市场面对汇率震荡更趋成熟理性
虽然5月份人民币汇率走势偏弱,但市场预期保持了基本稳定。当月,离岸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汇率隐含的贬值预期平均为0.68%,略高于前4个月日均0.33%的水平,却仍低于去年8月份破7当月日均1.19%的水平。
国内股市继续平稳运行。全月,上证综指微跌0.3%,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0.2%和0.8%;股票通的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18个交易日中仅有4个交易日为净卖出,当月累计净买入成交额为301亿元人民币。同期,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1117亿元,环比增长1.35倍。
大家通常会认为,汇率贬值应该表明外汇供不应求。然而,这并非必然。今年前4个月,尽管人民币汇率总体承压,但各月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且持续供略大于求,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分别为72亿、192亿、217亿和86亿美元。可见,汇率由市场决定,并不必然由供求决定,供求以外的因素如市场预期,对于市场汇率走势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而正因为汇率波动加大,及时释放了贬值压力,避免了贬值预期的积累。今年前4个月,银行代客收汇结汇率为66.1%,较去年12月上升4.7个百分点;付汇购汇率为62.4%,回落了1.2个百分点。市场“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成熟货币特征逐步显现,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
至于对中国政府以汇率为武器回击美方各种挑衅的猜测,恐与事实不符。据市场机构观察,5月份,有好几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中间价都要强于市场预测值,这被视为是官方释放的维稳信号。况且,人民币汇率才跌这么一点,既帮不了本国出口,也伤不了对方分毫,何苦劳心费力?
顺便说一下,央行5月8日发布公告,并于14日在中国香港完成了两期各3个月200亿和1年期100亿的央票发行。这是笔者在4月1日专栏文章《第十次央票发行背后的政策逻辑》中准确预见到的事情。这次央票发行与汇率调控无关,属于常态发行。按照同样的逻辑,下次发行应该是今年6月中旬,6个月期100亿,因为去年12月20日发行的同期限、同金额的央票届时到期。
下阶段基本面对汇率影响或逐步凸显
美国东部时间5月29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中美关系问题发表讲话,威胁将开始取消给予中国香港特别待遇的政策豁免程序。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日,欧盟27国外长电话会议发表声明,否认将采取制裁,但将与中国就香港问题开展持续的对话。短期来讲,香港问题引发的市场利空出尽。
6月1~5日,下午四点半境内银行间市场人民币汇率收盘价平均为7.1348,较5月22~29日平均价升值0.5%;1年期NDF隐含的汇率贬值平均为0.42%,低于5月22~29日日均0.83%的水平;港股通的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累计净买入成交额为241亿元人民币,远超过上周累计净买入87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5月29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特区政府已为美国近期可能对港采取的各种经济制裁措施做出“充足应对准备”,美国如在敏感技术进口和联系汇率三方面对香港做出打击,香港都不会受到严重影响。他还特别指出,美国政府高官做出相关言论后,香港的股票、期货和货币市场均十分冷静,未出现大幅波动,港币汇率也十分强劲,香港未监测到资金大规模外流。
实际上,香港问题暂告平息后,港币汇率再次触发7.75港元的强方兑换保证。6月5~6日的24小时内,香港金融管理局三度承接美元沽盘,共注资97.35亿港元。自今年4月以来,香港金管局九度出手入市买美元、沽空港元,向市场注资共约304.43亿港元。显然,如果作为震中的香港金融市场尚且处变不惊,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更是无需一惊一乍。
5月20日,美国政府发布了《美国对华战略方针》,从经济、军事安全、价值观体系、国际体系和舆论宣传战等领域对中国提出了全面批评,充满了“新冷战”的思维。这意味着未来中美在各领域的纷争将会此起彼伏,市场或将会逐渐见怪不怪。
2018年中美摩擦骤然爆发,触发了中国股市的大幅调整。但随着两国纷争时好时坏的常态化、胶着化,市场反应明显减弱。今年甚至还出现了,美国制裁谁、封锁谁,该股或者相关概念股股价不跌反涨的情况。中国外汇市场也在走向成熟,比如今年一季度中国经常项目再度逆差,市场波澜不惊。
消息面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是暂时的,属于事件驱动。甚至可能随着事态发展,市场对于相关事件的反应有可能越来越钝化,真正决定汇率中长期走势的还是经济基本面。
日前顺利召开的全国两会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在加速恢复正轨。会议确定了中国疫情应对的“纾困+改革”的经济组合拳:一方面,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全力实现“六保”和“六稳”;另一方面,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3~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主要经济指标逐月环比改善,显示中国经济在稳步重启、加快修复。而正在稳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是在不断释放制度红利,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提升人民币资产的估值中枢。
截至6月5日,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和泰德利差(即3个月美元Libor与3个月美债收益率之差)较前期高点分别回落了70%和88%,这显示当前市场恐慌情绪和流动性紧张状况较3月份全球股灾时期明显改善。相信,这将有助于前述基本面利好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逐步发挥。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是我4月6日《只要有简单的逻辑知识,就知道油价、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的继续。上一篇文章分析了油价,今天分析粮价和人民币汇率。
关于油价,先简单总结一下上一篇文章的结论:
以美元衡量,在可预见的未来,油价将徘徊在低位,而粮价也比较稳定。
我始终认为,每桶20多美元的油价是底价。但在4月21日左右,国际油价大跌,5月份的期货价格居然跌至负37美元,受此影响,美国的国际原油价格也跌至每桶6.5美元,实在是出我意料,一度让我对我的结论产生动摇。
不过,后来的走势说明,油价跌至十几美元乃至10美元以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5月份以来,油价已经稳定在每桶25美元左右。
既然已经“探底”,那么以后应该会在此基础上逐渐上涨。因为当油价打至20美元以下时,一部分美国页岩油油田,已经绝望地被迫停产了。反正在30美元以下他们都不赚钱,甚至很多企业在40美元以下都不赚钱,所以断无复产的道理。这在供给侧形成了限制。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已经在西方达到顶峰并逐渐消退,有利于恢复生产,有利于石油消费。所以,在需求侧比较乐观。
因此,除了4月下旬油价跌至恐慌的20美元以下的极端情况,已经可以确定:目前20多美元的价格,就是油价的底部。
粮食价格,以美元计价,也比较稳定。我在《只要有简单的逻辑知识,就知道油价、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中也分析过,不再多说。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超市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大约50%了,这难道不是大涨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
这是因为,我国的粮价始终偏低。比如一袋5公斤的大米售价20元左右,就算涨50%,涨到30元,也不贵吧?咱们多算一点,每人每月平均吃掉15公斤大米,也就90元,不贵吧?
白面稍微贵点,但是平均来说,每人月平均吃掉米面100元,一点都不贵。
这已经是涨了50%的情况了。就算在此基础上再涨50%,月均150元的主食,也不贵吧?
不是粮食太贵,而是之前,粮价太便宜了。
所以涨50%或者一倍,很多人不适应。
人们之所以觉得贵,一方面是短期涨价明显,因为不仅是米面在涨,所有食品价格都在涨,都涨30%以上,这就有点受不了了。另一方面,瘟疫以来,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下降。
是的,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下降!我在《假如实际收入下降一半,大多数人将怎样生活?》中已经说过,不再多说了。
价格上涨叠加收入下降,对于米面的价格上涨,就会觉得更受不了了。
粮价的便宜靠什么支撑?靠我国外汇盈余,购买国际粮食来支撑,这以前我也说过。鉴于2020年我国的外汇还能撑得住,所以今年的粮价,不用担心。
今年。
那么以后呢?
归根结底,看创汇能力。
如果有外汇,就能购买石油和粮食。只要汇率稳定,国内价格也会比较稳定。
那有外汇吗?
这要看两方面:1、产业链是否还在中国。2、人民币汇率是否会保持稳定。
如果这两点没问题,当然就没问题。可是,从2018年开始,这两点都开始陆续出了问题。
可能很多人会说:如果不是瘟疫,我国在去年的创汇也挺好啊?而瘟疫总会过去的。至于汇率,即使从2018年初的一美元兑6.9元,上升到现在的7.1,也没升多少吧,汇率基本是稳定的。
说得都很对。
但是网上不是有个帖子吗,说泰坦尼克那么大的轮船,撞了冰山后到沉默,也有三个小时,足够你做准备的(假如可以充分准备的话)。何况一个比泰坦尼克大几十万倍的国家?
我们要看趋势。
而在趋势开始扭转的时刻,会形成拉锯,变动是缓慢的。
然后,就是断崖式的变动,如下图所示。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战争。
大多数战役或战斗,都有一段相持阶段。但到了分际,就会有一方兵败如山倒。
巨大的损失或收益,实际上发生在这一阶段。
举个例子,明末的松锦战役,洪承畴率领十几万精锐的明军,对阵十几万精锐的清军。打了一年多,明军凭借火炮优势和稳扎稳打,居然在大多数时间小占优势。不断积累小胜,逼迫清军不断后退。
双方的损失都不大,因为清军统帅多尔衮也很能打仗。他一看硬拼不行,就会主动小幅后撤,避免清军遭到更大损失。多尔衮总想发挥清军的野战优势,但明军根本不给他机会。
所以,双方打了一年多,损失都不大。
在明军方面,都靠洪承畴的出色指挥和治军严明。洪承畴的思路是:充分发挥明军的火炮和粮食优势,步步为营,把国力相对较弱的清军耗死。等清军的粮草生产跟不上了(实际上已经发生),饿着肚子的清军必然会战斗力大减。那时,将是明军全面出击的机会。
洪承畴在耐心等待清军土崩瓦解的时刻。
但是,崇祯多次逼其冒进,洪承畴不得不从,他不得不过早地把战线前推。
而明军战线的过于前推,让皇太极看到了机会。他让清军包抄后路,断了明军的粮道。
而粮道一断,明军的军心就彻底乱了。于是在三天之内,明军土崩瓦解。突围和撤退,变成了一窝蜂的逃命。阻击和追击的清军,这时已经不是在和明军战斗,而是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大屠杀。
三天之内,明军战死五万多人,而清军只损失二三百人。
所以,巨大的损失和收益,都发生在对抗过了分界线之后。
经商也是一样。
现金流突然没有了,公司看起来再赚钱,也只有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这时只能任人宰割,估值极低。
而现金流,如果被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打断,神仙也没招啊。
比如正做着生意呢,瘟疫来了,都不能上街,都不能生产和消费了,生意怎么做?
另一方面,企业还得给员工发工资,还得交房租。时间一长,现金流断掉是迟早的事。
企业当然可以从国家获得贷款,甚至是利息很低的贷款。但是,贷款是要还的,如果不能有现金流,不能盈利,靠贷款总不是长久之计。
好了不扯远了,回到刚才两个关键方面:1、产业链是否还在中国。2、人民币汇率是否会保持稳定。
我上面谈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做准备的。
现在,至少大部分产业链还在中国。但是,如果你是老板,你在意生产会被突然停顿吗?
我相信,任何老板都会在意的。
有人说,瘟疫不可控,这是没办法的事。
嗯,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美国在有140多万人感染新冠的情况下,美国50个州,已经有48个州宣布脱离紧急状态,要陆续复工了。
美国的疫情缓解了吗?下图是截止到5月12日的趋势图,大家看看缓解没有。
回答是:目前(5月13日前后)貌似达到了疫情高峰。但是否真是高峰呢?还得观察一段时间。
但在目前平均每天仍然新增两万患者的情况下(与此同时也能治好约一万多人),美国居然有48个州,要陆续复工了。
复工后的情况将如何呢?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6日的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模型预测:
1、如果现在美国全面复工,但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到6月底,美国会死35万人(目前死亡8万多)。
2、如果继续封闭,则“只有”11.7万人死亡,但失业人口会达到1860万。
3、如果完全不管,爱咋咋地,到6月底,美国会死95万人,但会增加410万就业。
美国现在选择的,是第1条路。
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做好了再死20多万人的准备。
如果美国继续采取上述第2条路,死亡人数会只增加3万多人,但是失业人口会暴增到1860万。
美国的居家隔离措施比我国宽松多了,但以美国3.6亿人口,也会产生1860万的失业。我国14亿人口,隔离措施比美国严厉得多,又将有多少失业呢?
大家可以自己估计,我也不知道。
和美国相比,我国现在的情况仍然是:
只要某个城市发现几名或累计几十名患者,立刻高度戒备,基本上全面封闭,甚至进入“战时状态”。
比如,吉林省舒兰市,截止到5月12日24时,出现了累计22个确诊病例,现在戒备森严。
具体措施是:
城区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各小区原则上封闭管控,每个小区仅保留一个出入通道(确保消防、救护等特种车辆通行),外来人员及车辆一律禁止进入。已经复学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恢复网上授课模式。
舒兰的现状,就不用上图片了,和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区都差不多。
而且不是舒兰一个小城市,它所属的吉林市都高度戒备了。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基本上已经不用担心。但是到了今年秋冬季节,如果新冠再次在我国发生,我们是不是再次进入大规模严防死守状态?
到了今年秋冬季,如果新冠再次爆发,一方面是欧美已经有上千万人感染过,逐渐开始进入“群体免疫”状态,或者至少在这方面比我们好得多。另一方面,在大家应对新冠的经验都很丰富的情况下,欧美绝不会因为一个城市出现区区几个病例就大惊失色、出现区区几十个病例就实际进入封城状态,那么请问:
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在哪里投资?
请注意,我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我只能说:每种防疫措施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我只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问的上面这个问题。
答案,应该是显然的吧。
严防死守的防疫,实际上应该立足于一个思路,那就是:
毕其功于一役。
也就是说:虽然这次严防死守,经济损失大一点,但是没关系,只要瘟疫能永远消失就行。
但是,这种思路,对于新冠来说,目前来看,有些太乐观了。
如果瘟疫反复来去,难道次次都严防死守吗?
那么,从长期经济角度考虑,显然不如在防止医疗资源崩溃的前提下,逐渐进入群体免疫的措施要好。
重申:我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也不涉及什么贸易战,什么国际纠纷之类的问题,我只是从资本角度考虑。
如果我国的防疫思路不变,那么,一个资本家,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撤出产业,布局到对瘟疫不太敏感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中国以现在的防疫思路,做得越好,反而给资本家以撤出产业的机会。
因为,随着瘟疫反复来去,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瘟疫的敏感性越低;而我国却始终处于“高敏感”状态,一有疫情就进入封城或准封城状态,大家都戴口罩不敢出门,请问资本受得了吗?
别说资本受不了,大多数靠工资为生的普通老百姓,恐怕也受不了吧。
那么,我国的防疫思路,未来会变吗?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看不到这种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就不展开了。如果,我们的防疫思路不变,那么:
产业链,还将继续迁出。
很多工厂,会利用夏季的疫情缓解,继续迁出。
因为他们对今年秋冬季节的防疫思路,摸不准。
就算我们要奋力承受欧美现在已经承受的一击,但欧美的高峰已经过去了,所以还是迁出比较好。
得出这个结论,我很难过。
但理性分析就是这样的。
于是,进一步的结果就是:
我国的创汇能力明显降低,失业情况更加严重。人民币汇率,也将经受更多考验。
当然,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坚信,今年全面实现小康,没有任何问题。
人民币肯定有升值空间,但是这个得看长期,不能看短期。
短期还是稳中有贬比较好。
1.有利于外贸行业。短期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疫情已经折磨的所有国家都无法呼吸了。今年的外贸估计除了医疗行业暴涨外,其他行业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严重影响。目前还只是开始,随着各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必然导致各国购买力暴降。对于外贸行业必须做好周密的规划,以防大面积关厂倒闭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升值是不太明智的。
2.美元要开始下跌。从美元角度讲,美元无限量供应,直到2022年都不会结束美元的宽松。美元汇率已经反应比较明显,从最高点的103点降到现在只有97点附近,已经跌了不少,中长期下跌的趋势已经走出来了。美国是中国主要贸易国,跟随美元汇率下跌,将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价格自主权。
3.抑制通缩的可能。随着疫情全世界蔓延,中国经济即使恢复也会受很大影响。国内居民购买力都会下降。从CPI走势就很明显,2月CPI是5.3%,3月CPI是4.5%,4月CPI是3.5%,5月CPI是2.5%,而全年CPI目标是3.5%,照这样跌下去,下月都不一定能保住2%。适当贬值,进口将会因为贬值而有所上涨,从而适当抑制一下通缩。
但是长期看,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
1.中国更加强大将使人民币使用更广。就像美元当年推向全世界,中国在实力增长中,人民币的使用量必然增加。
2.中国产业升级进展会推动消费升级。中国由低端生产转向高端生产,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会继续增加。自然价格会逐步上涨,低端商品会逐步降低比重,世界对中国的外贸需求会继续扩大。
3.中国定价权的份额将逐步增加。包括原油、铁矿石、猪肉等众多大宗商品期货的上市,人民币的定价权将会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将会增多,他们可以用人民币在中国买到各种大宗商品,不用再用持续贬值的美元了。
4.中国开放政策将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中国早年就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包括金砖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还有未来可能的中日韩自贸区等等,众多政策逐步推进发展,都有希望推进人民币的权重提升。世界各国将会加大人民币的储备,需要人民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5.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动有利于人民币的在全世界的应用。推动数字货币落地成熟后将会极大方便人民币使用,各国人民都不用携带纸币,区分假币的麻烦。而且这个技术成熟越早越有利于领先全世界。
未来是看好人民币继续升值的。
什么是人民币期货?
人民币货币期货是一种根据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汇率交易的期货产品。
人民币货币期货交易主要面向在港人民币资金,只要开立了香港股票期货账户,公司便会派境外专员上门为投资者办理开户手续,然后进行网上交易。从今天开始,投资者可以在期货交易软件上看到人民币期货合约的报价。
人民币期货上线的好处:
人民币期货的上线,意味着市场将迎来对冲汇率波动的利器,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人民币期货意义重大。
分析认为,由于缺少汇率风险对冲工具,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面临着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人民币期货推出之后,有助于外贸企业提前锁定人民币与国际货币美元间的汇兑成本,大幅提高外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港交所衍生产品市场总监黄栢中举例说,很多内地制造商的收入是美元,成本支出为人民币,近年深受人民币升值之苦,中小企业之前的应对策略不多,但可通过人民币期货抵消升值带来的潜在损失。相反,若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担心未来会贬值,也可通过人民币期货来对冲。
同时,人民币期货的推出,也将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投资以及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提供便利,因为上述交易同样需要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