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赴英国

为何国内家长争相送低龄子女赴英国读中小学?

英国的教育是出了名的高质量、高水平,也是受到大家所公认的留学热门国家,很多家长会不惜余力的在中小学阶段就送孩子去英国留学。但是也有很多人会疑惑:孩子在国内读完高中再过去英国读名牌大学也是一样,为何要赶在孩子年龄过小之时急于送出去读书呢?中小学阶段就让孩子读英国读书有何好处吗?

对于类似的问题,环球出国想要从多个维度为有疑惑的家长或大家一一解读一下:

首先,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一个比较基本的诉求就是让孩子尽快提高英语能力。而英国是英语发源地,孩子从小在高逼格的英式英语发音的环境下成长与学习,未来不论是到哪里,一张口就能很出众。而且学习语言较为关键的两个因素是语言氛围和自身学习能力。从语言氛围来说,课堂上的一切听、说、读、写,讨论、作业与测试等等都是英语完成,下课之后的衣、食、住、行,包括住宿家庭的交流和出门购物办事的交流等,强大的语言氛围迅速提高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孩子年纪越小,模仿学习语言的能力也越强,可以更快的掌握语言综合使用能力。

其次,家长在选择孩子的留学国家时,不单单要考虑教育的本身,留学起码好几年的时间,孩子是要在这个国家生活的,耳濡目染整个社会的环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一生。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唯一绅士文化尚存的体制、社会矛盾少安全性高、无需担心枪支等不安全因素,从上述这个角度考虑,英国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即便孩子未来的目标是其他国家的高校,在青少年阶段的学习,也一定要选择英国这样的整体环境是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成长的。

大家一直说英国的教育是高品质的精英教育,这些因素都体现在哪里呢?英国有很多私校的历史都非常长,很多可以追溯到好几百年的历史,所以像教育品质、治学理念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比如, 拉夫堡文法学校、伯克姆斯特德学校......

英国类似的学校还有很多,想象下,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会是什么样的体验。不仅仅学术优异,同时重视孩子艺术,体育等全方位的发展,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强调个体发展。重视礼仪教养,道德观念的培养。

从孩子未来的角度考虑,也一定要选择英国。英国的教育水平很高,比如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前三的高校里面,英国占据第一和第二,牛津大学蝉联3年的世界第一,第二名也同样是英国的剑桥大学。英国共有29所高校进入了TOP200的排名。而英国私校成绩数据表明,40%的牛津剑桥大学生是来自英国本地的私立学校的。而英国的私立学校的升学率也是很高。所以,如果家长的目标英国本地的名校或者是世界名牌大学,那么来英国读中学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英国的中学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有关系。要知道英国比较重要的两个考试分别是GCSE和Alevel,GCSE大家可以理解成中考,Alevel就是高考。英国的大学录取学生主要参考Alevel成绩,也会部分考虑GCSE成绩。

GCSE阶段,学校开始设置专业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想要修读的课程。GCSE阶段也会为了学生的Alevel阶段做准备

Alevel的阶段是为了大学的专业课对接做的准备,环环相扣。制度就更加的灵活和人性化了,学生可以有机会参加多次考试,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大学,所以尽早送孩子到英国读书,提前适应环境和课程制度,有利于孩子最终获得更好的Alevel成绩,从而有更大的竞争力入读名校。

选择什么样的国家留学,也就选择了您孩子未来的朋友圈子是什么样的LEVEL。英国本土的孩子,可以上私校都是当地中等及以上收入的家庭,家庭背景都很好。非本土的孩子,可以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中学的家庭,也都不是什么一般的家庭,可以说非富即贵。在学习成长阶段,他们和各国留学生及海外本土孩子一起学习生活,能发展较为健康纯洁的友谊,在青少年时代结识的朋友,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看着上述内容,相信开篇有质疑的家长心里也有了答案了。

展开
收起

聚焦·百年宽仁|第3期 年少入巴渝 古稀仍守医路无悔——记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沈鼎明教授

[聚焦·百年宽仁]开栏语:

一座医院的历史,写在院志上是一段浓缩的文字,奉献给祖国的是闪烁光芒的医学明珠,载入史册的是永远铭记的丰碑。

百年宽仁,横跨世纪,穿越硝烟,历经洗礼。128年的岁月,沉淀着每一位宽仁人的努力与奋斗,镌刻了医院发展的风雨兼程。当我们抚摸历史沧桑,追忆杏林春秋,一位位医学泰斗闪耀时空,一段段动人心魄的医学传奇跃然眼前。

上游新闻开设《聚焦·百年宽仁》专栏,与大家一起追忆医学传奇人物,追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百年宽仁”的历史足迹,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1955年,沈鼎明25岁,方是青春年少踌躇满志之时。当西迁的集结号吹响,他毅然收拾行囊踏上征程,怀抱着行医济世的初心与梦想,与西迁大部队一起奔赴重庆。他将根扎在巴渝大地,全力奋战在消化内科临床一线,从只有一根胃镜的胃镜室开始了艰难的建科之路……时光荏苒,60多年过去,当年的青春年少已成韶华白首,但甘洒青春为家国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人物名片》》

沈鼎明,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

1932年生于上海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住院医师及助教,1958年响应号召支援内地建设调至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历任重医附二院内科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及内科主任、教授,现为消化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1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发展贡献奖,2019年获重庆市医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作为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的奠基人,沈鼎明教授从事内科消化病临床及研究工作40年,取得显著成绩。1979年建立消化内科胃镜室,开展胃镜检查,80年代中期率先在重庆市开展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90年代在重庆市首先引进食道及上消化道的动力测定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技术,对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平台。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8部。

从小耳濡目染父亲行医路

怀抱从医初心西迁重庆

1932年,出生在上海的沈鼎明从小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分配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那里医疗教学资源丰富,对学习提高十分有利,是医生们理想的奋斗之所。相比之下,相隔千里的重庆,医疗条件落后、人才匮乏,对医学深造极为不利。也正因如此,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沿海地区一些高校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以改变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布局不合理状况,经中央批准,上医抽调部分力量建设重庆医学院。那时,沈鼎明25岁,踏入华山医院不到三年,刚潜入这片优渥的知识海洋。

(1955年6月于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的实习医生结业时集体照 第三排左二)

接到号召支援内地、建设重医的指令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上名,彼时的他却因此陷入顾小家还是为大家的两难之中:妻子刚刚生下女儿,正是需要支持与照顾的时候;母亲患有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常年需要就医检查,身边不能无人陪伴,家人们都希望他留在上海。如果留在华山医院,家人得以照料,个人也能获得极好的发展,面对优劣如此明显的选择,沈鼎明仍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放弃不了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怀想当初报考医学院时的初心,一是为了继承父亲的衣钵,二是在目睹祖母病逝后,他便暗下决心要走上医学之路。沈鼎明的父亲是位留德医学博士,是当时难得的高学历人才,救治过许多患者,很是受人尊敬。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行医之路,沈鼎明对医生这份职业充满了崇敬。中学时,祖母不幸患上鼻咽癌,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头痛耳聋,万分痛苦,父亲也无能为力,让沈鼎明感叹人类在医疗技术上的远远不足,立誓竭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不因患病而生死离别。

经过半年多的思索考量,沈鼎明安顿好一家老小,下定决心只身前往重庆就职。这一去便是40余年,直到2005年,他以73岁高龄退休,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重庆医科大学,奉献给重医附二院。

只有一根胃镜的胃镜室

艰苦环境中成就辉煌

收拾行囊,辗转多日终于到达重庆。那是1958年10月的一天,重庆的天气依然炎热,沈鼎明来到医院报到,“那时的重医附二院只有两栋楼,内科和外科在一起,1~2层是内科,3~4层是外科,整个大内科只有几十张病床。”回忆起初到医院时的场景,沈鼎明依然历历在目,但这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他退缩,一心扎进了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中。

(1963年沈鼎明在生化教研室学习 第一排左一)

1975年,医院设立消化内科学组;1978年,消化内科科室成立,沈鼎明任科室主任。他的搭档消化内科副主任吴显才教授回忆道,“设立初期,科室的技术设施配备仍然不足,在老主任(沈鼎明)的带领下,1979年科室筹建了胃镜室,却只有1根胃镜。老主任和另外一名医生轮流做胃镜,由于检查人数多,在保证消毒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加快胃镜检查的速度。”

(沈鼎明参加重医附二院一百周年纪念活动 右一)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沈鼎明丝毫没有放松对临床工作的标准,制定了疑难病症与死亡病例的每周例会,并收集大量资料组织学习、分析,力争为患者谋得最佳治疗方案。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着科室成员率先在重庆开展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创建消化实验室,筛选肝纤维化和肝癌的血清标志物,以联合检测方式在全市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在重庆首先引进食道及上消化道的动力测定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技术,为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平台。

(1975年在重医附二院与工农兵学员于内江基地教育点 第一排左四)

在一代代上医人的支援中,在一批批重医人的奉献里,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发展成为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位居西部领先行列的学科,是重庆市首批重点学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消化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核心科室、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中国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规范基地、重庆市护理学会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消化病药物)、重庆市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治疗研究中心。

顺应时代发展

带领消化内科人一生求“变”

上世纪70年代,川渝两地人民深受肝腹水之苦,许多患者都是大着肚子走进医院,肚胀、纳差、下肢浮肿,随着腹水的增多,严重者难以平卧,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心率病理性改变,却没有较好的医治方法。沈鼎明派副手吴显才前去天津学习,在科室开展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将患者的腹水抽出,经过滤、浓缩后,再将腹水经静脉回输到体内,以缓解患者症状。

肝腹水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也是典型的疑难病,同时也是肝硬化晚期的典型并发症。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难题,沈鼎明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那时医院肝病酶学诊断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肝病(主要是肝癌)酶学研究项目申报的中标经费,科室修建起消化病实验室,致力于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拥有了可以研究的医学设备,各项科研项目得以推进,完成工作后沈鼎明与同事们便一头钻进实验室里,主要从事肝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α-L-岩藻糖苷酶、酸性同工铁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等的研究,用无私的真情与奋斗的汗水丰富着消化病癌谱。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率先在国内建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和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及临床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监测随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迄今仍然为各医院广泛使用。

(1982年举办消化学习班 第一排左四)

如今,面对一直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重医附二院率先开展经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闭塞静脉曲张术(BRTO),通过脾动脉栓塞术、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支架置入分流术(TIPS)、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等减轻静脉曲张并止血,形成了以HVPG、增强CT和门脉血管成像为术前决策指导,内镜下规范化EVL、EIS、改良三明治组织胶注射技术和/或BRTO辅助为主要治疗方法,TIPS和外科手术为挽救措施的诊疗体系。介入治疗的出现,不单大大减轻了手术带来的风险,还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业成于精专,功在于求变。沈鼎明40年余年奋战在内科消化病临床及研究工作第一线,为治愈患者病痛不断推陈出新,带领科室求新求变。

以身作则桃李满园

愿做培养下一代的垫脚石

“我从小在重庆长大,姐姐在上海读完小学也接来了这里。”二女儿沈坚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深受父亲的影响,“家父很少训斥我,但在为人处事和学业上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父亲十分平易近人,心里充满了爱,尽管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在行动上他的关爱我处处可以体会到。印象中父亲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周末、假日经常看见他修改论文,替学生或住院医生修改英文文献翻译稿,帮助他们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沈坚也选择了从事医疗工作,执着于对医学科研和临床病理事业的追求。

(沈鼎明与妻子合照)

在学生冯晓霞眼里,老师沈鼎明谦和、温煦,话不多,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的严谨风范,成为学生们的典范。跟随老师多年,她从未见过沈老师发火,却是以严于律己的风范约束着科室成员们,为了照顾学生们的身体,还会让师母下厨,做上许多好吃的上海菜招待大家。在他的耐心培养与呵护下,先后培养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8名,博士后1名。

(2006年携部分研究生与参会同道们合影 第一排左二)

退休后,沈鼎明仍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有时做胃镜检查,一坐就是大半天不起身。他说,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医疗技术创新同等重要,我热爱着消化专业,愿在力所能及范围继续做好工作,为培养下一代做出贡献,成为他们的垫脚石,让重医消化专业走上新高度。

科室链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于70年代由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著名的老一辈消化内科专家徐葆元、沈鼎明等教授牵头组建,经过近40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断创新,在现任学科带头人梅浙川教授和何松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位居西部领先行列的学科,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位居41名。目前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年胃肠镜诊疗近4万人次。科室在渝中院区、江南院区均开设门诊部、住院部和消化内镜中心。在肝病晚期并发症综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治疗、人工肝、TIPS、TACE等)、食管疾病的综合诊疗、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疗、胆胰疾病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在重庆地区手术量最大、操作最为规范、综合水平最高,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疗水平在重庆市亦名列前茅。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三级医疗队伍及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能胜任消化内科各种疾病的诊疗及护理工作。

科室拥有1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造诣高的队伍,先后有10名医护人员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研修学习,目前有重庆市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0名。科室有医生29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生9名,全部具有研究生学位,博士占89.65%;护士50人,内镜专科护士13名,PICC专科护士4名,ICU专科护士1名,伤口造口师1名。

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重点专项1项,省部级科研基金40余项,获得资助经费1300余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8项。近10年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 论文70余篇。为国家培养医学硕士160余名,博士30余名,博士后1名。

展开
收起

王思聪VS张康阳,富二代的两种进化形态

“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受贫富差距的影响,现实社会通常对知名企业家的后代们存在着刻板印象,仿佛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们个个都是吃喝玩乐不干正事的“纨绔子弟”,又或许是父辈的光芒过甚让子女的努力黯然失色。

但毫无疑问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助于父辈优质的平台和资源,不少“富二代”借此机会大展拳脚,北有高调张扬的万达集团公子哥王思聪,南有内敛自持的苏宁集团太子爷张康阳,二人用南辕北辙的姿势向众人展示了各自截然不同的“进化”历程。

“心直口快”留英“网红”vs“年少有为”留美“新贵”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的富人圈开始流行将孩子送出国念书,1988年生的王思聪和1991年生的张康阳都不是例外。

王思聪从小就接受国外的贵族式精英教育,跳脱的性格、开放的思想,敢想敢说敢做,一副纨绔的做派却又流露出有为青年的风采,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是一个真实又鲜活的多面体;

张康阳中学时期赴美留学,成为麻省杜克争抢的全美风云学生,过分的早熟令他拥有这个年纪少有的冷静和自持,尽管这个年少有为的90后“面瘫”青年才俊低调又神秘,却总引得万千“迷妹”想要一探究竟。

王思聪在新加坡Swiss Cottage读了小学,在英国温彻斯特公学读了中学,这是在世界范围内榜上有名的寄宿制贵族男校,继而他又进入到伦敦大学(UCL)哲学系读本科。英国的教育环境鼓励和赞成年轻人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各种思维的碰撞中才能摩擦出灵感的火花。

归国后的王思聪高调混迹于微博,犀利的言辞、无所畏惧的态度,让他很快成为新兴“网红”,成为娱乐圈名人争相结交的对象,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国民老公”。

但其父王健林却不以为然,王思聪过分犀利的言辞态度与中国式交际格格不入,他甚至有些后悔这么早将儿子送出国门,但他以为回国以后接受国内氛围的熏陶或许能够使儿子真正的中国化。

与王思聪不同的是,张康阳自小在国内读书,其父张近东很早就带着年幼的儿子出席各类会议,因而对于自家意生意从小耳濡目染的张康阳说来头头是道。

15岁的张康阳做出了唯一一个叛逆之举就是向父亲请求出国留学,在美国莫西斯堡学院念高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学士,张康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活成了全美留学生圈里的传奇人物。

在上学期间,张康阳就懂得投资,他用父亲给的生活费投资股市,张康阳看准了特斯拉,每次只投这一家,那时的特斯拉才刚刚上市,而如今已有700多亿美元的市值,张康阳因英俊的容貌被国外时尚媒体评为“东方梦幻男友”,但那时,在国内却鲜少有人知晓张康阳其人。

高调创业“爱一行干一行”vs低调接手“干一行爱一行”

我们熟知的王思聪首先是北京普思资本的董事长,其次才是万达集团的董事。身为万达集团的太子爷,王思聪似乎也并不想立刻接班王健林,而是想要凭自己的直觉和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儿子的想法,王健林也十分支持与包容;

与之相比,我们了解张康阳是从他就任苏宁集团副总裁开始,这个面无表情的年轻人隐藏了太多的个人情绪,留给大众的只有超乎年纪的冷静和稳重,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后辗转香港做投行,没多久又被张近东召回了苏宁,相比王思聪的任性,张康阳更多的是在适应和接受。

学成归国后的王思聪,放飞自我恣情欢谑,一心想要展示在国外所学,王思聪用成为“名誉”万达董事领取的5亿零花钱创立了普思资本,开始了自己的首次自主创业。

事实证明,王思聪确实有两把刷子,他的普思资本也投出了像人人车、大众点评之类的好项目,又投出了6家上市公司,同时他涉猎电竞行业,几年前年他收购了即将解散的CCM战队,组建IG电竞俱乐部,培养各类电竞精英。

前两年,IG战队捧回了LOL全球冠军奖杯,王思聪和他布草的电竞王国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同年,王思聪的身价涨到了50亿。爱娱乐爱电竞,这位剑走偏锋的万达集团太子爷让不少本不太看好他创业的人刮目相看。

相比高调创业的王思聪,张康阳回家子承父业就显得低调很多。以苏宁副总裁的身份收购国际米兰让张康阳走进大众的视野,在此之前,张康阳对于足球可谓一窍不通,25岁就成为国际米兰的主席,他的学识和修养得到了国米前主席莫拉蒂的赞赏。

常驻米兰督战、恶补足球竞赛规则、每场国米的比赛都能看到张康阳的身影。作为国米最年轻的主席走到镁光灯前登上热搜,张康阳迅速引起国内民众的关注,这是张康阳在苏宁的第一个项目,获得了一份他人无法企及的荣耀也承担了一份常人无法肩负的责任。

三次创业失败就回万达上班vs做好苏宁未来掌舵人的准备

“你可以去看看世界,但你终究要回家。”这似乎就是王健林对王思聪创业的态度,所谓事不过三,不过是老子对儿子的爱护;从张康阳的身上,我们似乎得出了年轻与老成并不矛盾的结论,张康阳深知自己身在苏宁身不由己,因此早早做好了成为苏宁未来掌舵人的准备。

幸运女神不会总是眷顾,再好运的商人也有“水逆”的时候,普思资本被冻结三年,王思聪名下股权冻结数额超过了8000万元,其中上海香蕉计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被冻结了6850万元,熊猫直播也被迫停…“国民老公”跌下了神坛登上了“老赖”的榜单。

王思聪一直想要挣脱的“万达公子”的身份,如今看来是再次套牢了。有王健林的避风港,王思聪一直能够想自己所想,爱自己所爱。

相比之下,张康阳就并没有显得那么好运了。早早接手家族企业,执掌国米,正逢苏宁转型互联网企业,收购万达百货再收购家乐福中国八成的股份,剥离苏宁小店,欠债6.5亿,不可谓不任重道远。

张康阳对自己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在他眼里,自己的所作所为远远没能达到预期,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够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身能力和身份的对等,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苏宁未来掌舵人。

纵观王思聪和张康阳的成长之路,父亲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王父扮演慈父一角,张父扮演严父一角,王思聪野蛮生长,张康阳稳扎稳打,无论是怎样的成长方式,这两位富二代都是在不断求仁得仁中“进化”。

展开
收起

德仁天皇与雅子皇后的故事,坚定的承诺与守护!雅子的穿搭衣品

天皇德仁是日本第126代日皇,也是第一位在二次大战后出生的天皇。2019年,在皇居松之间中,德仁天皇继承了代表皇权的天丛云剑、勾玉、御玺和国玺。

而另一个深受瞩目的焦点就是雅子皇后,雅子嫁入皇室将近三十年,过程中波折四起,自从嫁入皇室,到之后的委屈、忧郁、淡出以及复出,以及生子的压力,关于这位平民皇后的讨论声浪一直不断。

唯一不变的,是德仁在追求雅子时坚定承诺,他的支持、鼓励与守护,深深影响着新皇后雅子的人生。

深深吸引德仁的独特魅力

正式成为日本皇后的雅子,本名小和田雅子,1963年诞生于东京。由于父亲小和田恒的外交官身份,童年时曾跟随外交官父亲旅居多国,她自幼年的生活便非常国际化。

雅子先是在莫斯科就读幼儿园,小学在东京与纽约间来回搬家,到了中学时期,她更是频繁来回波士顿与东京。大学时取得了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学位,是典型的学霸。

雅子回国到东京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在23岁时凭借她精通英文、法语、德语、俄语等多国语言的惊人语言能力,以及日积月累的法学知识,通过了外交官考试,是许多人眼中拥有亮眼外型、年轻又优秀的外交人才。

1986年,在一场皇室宴会上,跟着外交官父亲小和田恒参与活动的雅子,邂逅了当时的皇太子德仁,德仁对她一见钟情,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德仁。

一见钟情,长达六年的痴心追求

爱上雅子之后,德仁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痴心追求。身为充满抱负的外交官,雅子对事业充满干劲,曾经在海外留学的她作风洋派,与保守的日本皇室相去甚远。

此时,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德仁正在追求的女人,雅子时常被大批记者包围,询问她和德仁之间的感情状况。

当时雅子并没有嫁入保守又传统的皇室的意愿,当媒体声浪愈演愈烈之时,雅子毅然选择远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据传,她离开日本的原因,也和躲避德仁的追求有关。

德仁的守护承诺

两年后雅子回到日本,继续待在外务省工作。但当时深爱着雅子的皇太子德仁并未放弃追求!

就在痴情的德仁亲王于1992年迈入32岁,成为日本历史上最高龄的单身王子后,不仅仅是宫内厅,连明仁天皇都紧张了起来。

此时,德仁对雅子承诺:嫁入皇室后,你会有很多的不安跟担忧,但我会用尽一生全力守护你——雅子认为德仁这句话感动了她,1993年雅子妃放弃外交官的事业,嫁入日本皇室成为当时的太子妃。

即便拥有德仁的承诺,雅子嫁入皇室后仍得承受许多压力。

日本政府机关宫内厅,是负责处理一切皇室的大小事的机构,宫内厅对于太子妃的合适人选条件,可说是异常严苛;比如年纪要比皇太子小、身高不得高过皇太子的头发、没有做过手术、身体健康、为纯日本种族等等。

雅子不仅比身高只有164公分的德仁亲王还要高一些,更因为幼时长期旅居国外而被认为“不够日本”;太有自己想法、理念的她,势必不好驾驭、不懂得恭敬顺从——也因此,雅子在被经过一番身家调查后,被宫内厅注记为:不合适。

在雅子和德仁宣布订婚的联合记者会上,雅子表达自己抱负与展望的谈话内容,因为比德仁多出了二十八秒而被保守派批评不够谨慎甚至是太多话。

此外,保守派更认为雅子作风太过洋派,有时走路并未按照规矩走在当时的皇太子德仁身后。种种批评声浪不断袭来

雅子开始感受到身为太子妃的压力,加上一直没有生下男性继承人,在内外施压下,雅子罹患了适应障碍症,渐渐在许多重要场合中缺席。

雅子花了许多年调养身心,德仁在旁默默守护着。许久未到海外出访的雅子,也终于在2013年陪伴德仁参加荷兰王储的登基典礼。

这几年来,雅子出席公开场合的次数逐渐增加,比起以往,雅子的笑容似乎变得更真切。她曾经坦言对于担任皇后没有太大的信心,但仍会全力以赴。

无论未来还会有什么改变,相信在崭新的令和时代,新天皇德仁与新皇后雅子都会全心全意地守护彼此。

两人爱的结晶敬宫爱子内亲王

三位公主中最晚出生的爱子公主——爱子内亲王

照理说应该是德仁天皇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日本皇室的女性并无继承权,所以继承人很有可能将会落到文仁亲王的儿子身上。

由于是德仁天皇的唯一子嗣,从小便获得广大关注,小时候被日本国民誉为最可爱公主。

但爱子公主开始上学后,曾因为身份问题而受到班上男同学欺负,从而拒绝去上学,最后在妈妈雅子妃陪同的情况下,才愿意重返校园。

现在的爱子公主已经就读高中,如今新年号“令和”年代来临,父亲德仁正式接下天皇之位,爱子公主接下来也很有可能会更常随着父亲出席国际场合。

成为皇室成员前的衣着打扮

在婚前从事外交官工作的雅子,平时穿着不失职业女性的干练,却又带有日式女孩的甜美风格,90年代的她最常穿着的便是名媛风格的呢料套装,以及肩线宽大的大衣,蝴蝶结设计与粉嫩色调,让正式的套装穿搭,也很有青春气息。

御用设计师打造的白纱礼服

在结婚典礼上,雅子身穿由美智子太后的御用设计师芦田淳(Jun Ashida)设计的结婚礼服,领口上的立体花瓣设计为简单庄重的礼服增添亮点,搭配上素雅的缇花面料,以及华丽的皇冠装饰,展现优雅大器的风格。

十二单

雅子嫁给皇太子在神前式时穿上十二单。

十二单由唐朝传入的唐衣发展而来,自平安时代开始流行的日式五衣唐衣裳(又称十二单),代表着崇高地位,传统上是皇族女性,以及即位典礼等极重大的场合才能穿着的服装。

十二单通常由小袖、长袴、单衣、五衣、打衣、表着、唐衣、裳等多层组成,重量可能高达20公斤,图样与颜色在传统上也都有规范,平民出身的雅子,因为没有贵族女性所拥有的家族家纹可用,外层唐衣上的图案,便采用了由雅子个人选择的栀子花纹章图样。

天皇登基大典时穿着的十二单

传统和服

日常装扮,多以西服套装为主,高雅大方

雅子在出席各种活动和晚宴时选择的服装都以高领、长袖的保守设计为主,展现雍容优雅的一面,多变的色彩选择为保守的穿搭增添了一抹靓丽。

除了保守风格的礼服,雅子在普通行程中有时也会选择粉嫩色调的套装,优雅帽饰与珍珠饰品的搭配,时尚又庄重。

展开
收起

无锡这个家族一门六院士,其中竟然还有一位高中未毕业的国学大师

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两院院士中,无锡籍的院士共有65位,其中无锡钱氏出了8位院士,分别是:中科院院士钱伟长(弹性力学专家)、钱临照(物理学家)、钱令希(工程力学家)、钱俊瑞(经济学家)、钱钟韩(热工自动化学家)、钱逸泰(无机材料化学家);工程院院士钱鸣高(采矿工程专家)、钱易(环境工程专家)。而这8位院士中钱钟韩、钱逸泰、钱鸣高外,其余5位都来自同一个家族——无锡鸿声钱氏家族。这5位院士加上与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并称”史学四大家“的国学大师钱穆,六人被称为”无锡鸿声钱氏六院士“。钱穆是钱易的父亲,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的叔叔,他虽然不是两院院士,但是在定居台湾后,于1968年荣膺中央研究院院士。另外两位院士钱临照、钱令希是亲兄弟。

史学四大家陈垣、吕思勉、陈寅恪、钱穆

高中未毕业的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于无锡,先后就读于果育小学、常州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未毕业),1912年在无锡秦家渠三兼小学任教,后任教于鸿模学校(原果育小学),1922年后先后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江苏省无锡第三师范学校、苏州中学。1928年妻子邹氏(无锡后宅人)因难产去世。一年后钱穆在苏州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张一贯结婚,二人生有三子一女。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燕京大学教授苏州人顾颉刚推荐担任燕大国文讲师。其后在北大、清华、西南联大、齐鲁、武汉、华西、云南、昆明五华学院等高校任教。1948年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4月应广州私立华侨大学校长王淑陶邀请到华侨大学任教,10月随学校迁往香港,任香港亚洲文商学院院长。

1950年钱穆与四川宜宾人唐君毅、山东馆陶人张丕介等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并任校长,1953年创立亚新研究所并任所长。1956年在香港与亚新书院的学生、江西南昌人胡美琦结婚。1963年香港的亚新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1965年卸任亚新书院校长,任教于马来亚大学。1967年应蒋介石之邀定居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素书楼,1990年6月1日因被陈水扁、周伯伦指控霸占政府建筑,搬离素书楼。同年8月30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5岁。

年轻时的钱穆

江苏无锡湖头钱氏(锦树堂)

和钱学森的杭州临安钱氏家族及其他江浙地区钱氏家族一样,无锡湖头钱氏家族也是吴越国王钱镠liu后裔。据说江浙地区把石榴叫做金庞就是因为避钱镠讳。湖头钱氏是忠肃王钱镠之孙中献王钱佐支之后,钱镠的六世孙钱进,字晋宗(一作进宗),宋祥符间由秀州崇德县(今嘉兴石门)钱市,赘于无锡沙头村(今无锡南泉镇塘前村)王氏,为无锡湖头始迁祖。进公生三子,长子钱颖(无锡始祖,字慧甫);次子钱僅,字能甫;三子钱仁(淳安始祖)。钱进次子钱僅后,始祖钱镠十六世钱恒,号文林,其子钱发,字公达(一作公治),号梅堂,迁垂庆乡砖桥,为砖桥支祖。钱发有三子 ,钱种德、钱顺德、钱正德,子孙散居无锡梅里垂庆乡砖桥傍啸傲泾畔,衍为鸿声里、三房巷、七房桥三支。钱临照、钱令希兄弟是鸿声里种德公支,经济学家钱俊瑞是三房巷顺德公支,钱穆、钱易父女及其侄子钱伟长是七房桥正德公支。

钱鏐(字具美,世居杭州临安,吴越国武肃王)——钱元瓘(字明宝,文穆王)——钱佐(字玄德,一字元佑,忠献王)——钱昱(字就之)——钱(字爱轩)——钱进(字晋宗,号忍轩)——钱僅(字能甫)——钱皋(字绍庭)——钱梓(字国器,一字国用)——钱宗起(字宏基)——钱成大(字容度)——钱志宁(字康国)——钱祐(其后钱谦迁马桥,为马桥支祖)、钱裕(字宽甫,其后钱发徙砖桥,称砖桥钱氏)——钱文煜(字光远)、钱文焯(字明远)——钱士元(字彦春,温州路永嘉书院山长)、钱士亨(字彦嘉)、钱士久(另有寿旸)——钱恒(字伯明,号文林)——钱登(字公进)、钱发(字公达,号梅堂)——钱厚德(字惟高)、钱永德(字惟允),钱种德(字惟常,号贞庵,啸傲泾祖)、钱顺德(字惟孝,号宜晚,三房巷祖)、钱正德(字惟义,号阅耕,七房桥祖)——

钱穆就曾在《八十忆双亲》中写道:“余生江苏无锡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之五世同堂。溯其原始,当自余之十八世祖某公,乃一巨富之家,拥有啸傲泾两岸良田十万亩。……此下遂生七子,在啸傲泾上分建七宅,是为七房桥之由来。”

无锡湖头钱氏在明代出过两位进士一位举人,两位进士一位是钱穆所在的啸傲泾七房桥支的钱荣(字世恩,号伯川);另一位是马桥支的钱尔登(字叔嘉,号蓉峰)。一位举人是嘉靖十年(1536年)举人钱永昌。在清代出过七位举人,分别是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顺天举人钱基(巫山知县);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科举人钱曜(字震旸,马桥支,象山知县);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举人钱世灿;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举人钱兆荣;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举人钱钦荣;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钱鸿鼎;光绪十五年(1881年)已丑科举人钱麟书。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儒林志 钱尔登

《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一,儒林志,有”钱尔登,字叔嘉,九岁丧父,事母吴生母谭竭诚尽敬,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出给事中吴麟徵之门,尔登见时事日非遽归福王,时授长兴知县,地阻山濒湖,羽檄旁午,尔登戢境均徵,民不知乱,闻金陵不守,将图后举莫应,遂去官。里居寝,处一小阁,当路敦劝不出,坚卧三年,卒。尔登师事高攀龙笃服,其所著书殁以为殉。

文林公分三德支(钱恒次子钱发三子种德、顺德、正德)

钱种德——钱清(字孟清,号栖碧,晚号景娄)、钱深(字孟深,号怀慈)、钱濬(字孟濬,号味泉)、钱淳(字孟淳,号朴庵)、钱濙(号守约)、钱润(号玉涧)、钱湜shi(号南淮)——钱桢(字世能,号怡闲)、钱栋(字世梁),钱模(字世范,号东山,清公次子,入继深公为嗣)钱杞、钱榞、钱集,钱松,钱藻,钱樾、钱楩、钱枟——

钱顺德——钱津(号怡云,正德次子入继)、钱浩(号养志)、钱漳(号尚庵,又名止庵)——钱本(字世立,号卓轩)、钱相(字世瞻,号暮云)、钱幹(字世臣,号忠轩),钱桂(字世芳,号良溪)、钱椿(字世年,号怡萱),钱槃(字世器,号警轩)——

钱正德——钱洪(号梅林)、钱溥(号南邱)、钱渊(号静修)、钱濂(号锦溪)钱潜(号乐闲)——钱枢(字世拱,号稼轩)、钱楠(字世用,号省易)、钱桴(字世济,号梅舟)、钱校(字世学,号习斋)、钱植(字世建,号谨斋),钱楷(字世端,号东林,又号梦屺)、钱荣(字世恩,号伯川,弘治六年癸丑进士)、钱概(字世节,号味梅)、钱格(字世则,号陋斋),钱檄(字世文),钱棇(字世隆),钱櫑(字世诚)、钱楬(字世贤)、钱槚(字世英)——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宦望志 名宦 钱荣

钱荣,字世恩,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历官户部郎中,奉命巡河,濬川筑堤,民不苦役而权豪多恶之。武宗驾自南郊还,百官迎道左逻者,忽执荣去,无所得,乃释。时刘瑾乱政,荣三疏得归养。

无锡鸿声钱氏:(无锡县鸿声里,今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

钱种德(字惟常)之孙钱栋裔孙钱维镛,字洪声(一作鸿声),生子一,钱瀛士,字偕登。瀛士公下房祖(30世) (清)钱世楷,字卫封(鸿声五房祖); 钱世模,字季荣(鸿声六房祖);钱世楠,字赓飏(鸿声七房祖) ;钱廷枚,字吉臣,号容斋(鸿声八房祖)。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善举 钱氏义庄

据《无锡金匮县志》卷三十,善举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钱瀛士的妻子杨氏和儿媳周氏在南延乡啸傲泾捐田三百四十亩建钱氏义庄。后钱宗武和儿子钱学文续置田二百亩,钱瀛士的孙子钱炜灿捐书塾田七十亩,祭田二百八十亩。

钱临照、钱令希家世系:(鸿声里种德惟常支)

钱栋——钱讽(字忠言,号爱日)——钱永显(字达卿,号慕日)——钱曾乐(字师和,号存简)——钱国耀(字怀简,向称砖桥钱氏)——钱尚文(25世,字振怀)——钱成礼(字君美)——钱维镛(字洪声)——钱瀛士(字偕登)——钱世楷(字卫封)、钱世模(字季荣)、钱世楠(字赓飏,七房祖) 、钱廷枚(字吉臣,号容斋)——

钱廷枚——钱煌(字冠林,女适华溯源之子华轶)——钱城(字宗藩)、钱琎(原名俊,字景崧,一字景嵩,号步周,又号维岳,长女适华瀛州子华希皋)、钱堤(字繁峰,号梅园)、钱塘(字念祖,出继浒关族叔葆初为嗣)、钱域(字坤元)——钱銧(入继伯父钱城为嗣)、钱铦(原名文铦,号樨崧,字望屺,一字望溪,兼祧繁峰、坤元两叔为嗣,娶华存宽耕乐公女,华子才胞姐)——钱宗濂(字念岵,号如水,娶华絜栩蝶然公女,华堂胞姐,长女字东亭华伯伟次子)——钱秉瓒(字伯圭,一字彼王,号御香,光绪九年癸未生,肄业于南洋公学,曾任湖南长沙影珠及经正学堂西算教员,后创办南下初等学堂即鸿声小学和又新小学)、钱秉圭(字蟾香,光绪十年甲申)、钱秉璋(字济香,光绪十二年丙戌)、钱秉瑞(字余香)——钱临照、钱令希——

钱临照、钱令希(中)及其女儿钱唐

钱临照,1906年8月28日生于无锡,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曾在广东新宁县和上海市的中学短暂任教,1930年开始在沈阳东北大学物理系任助教,次年九一八事变后被严济慈所长录用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1934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论文答辩完成后未获得学位,于1937年4月离开伦敦。1938年夏回国,重回已迁至昆明北部黑龙潭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抗战胜利后进入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解放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金属物理研究工作。1960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70年随中科大迁往合肥,1980年至1984年任中科大副校长。1999年7月26日在中科大医院逝世,享年93岁。

钱令希,钱临照弟,1916年7月16日生于无锡,1928年没有进初中学习直接考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并于1936年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中比庚款赴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获得“最优等工程师”学位。1938年回国,先后在昆明叙昆铁路局、川滇铁路公司、云南大学、交通部桥梁设计处工作,1943年应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王国松邀请,到迁至遵义的浙大任教,1950年任浙大土木系主任。1952年受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之邀到大连工学院任教,后曾任该校院长。1958年参加南京长江大桥的规划工作,并主持创建了工程力学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4月20日在大连病逝,享年93岁。

年轻时的钱伟长

钱穆、钱伟长、钱易家世系:(七房桥正德惟义支)

钱枢——钱缨(字宗清,号志涤)——钱来凰(字鸣冈,号心梅)——钱师尧(字仁夫,号海岳)——钱辅家(字养心)——钱有恒(字仲元)——钱如璋(字惠南)——钱世德(字兰生)——钱溥(字思洪,号亦轩)——钱绍霖(字雨三,号喜亭)——钱寯(字亦雋,号静庵)——钱士晳(字步曾,号绣屏)——钱珏(原名钰,字荫楼,号鞠如)——钱承浚(字汉阶,号听泉)、钱承沛(字汉章,号季臣)——钱恩福(即钱掣,光绪己丑生)、钱穆、钱艺、钱文——钱伟长,钱拙、钱行、钱逊(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钱易(女,环境工程专家,生于苏州,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钱辉(女)——钱元凯——

钱伟长

钱伟长,钱穆长兄钱挚之子,1912年10月9日生于无锡,1930年从苏州中学毕业,同时被清华、浙大、交大、武汉、中央大学录取,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九一八事变后转入物理系。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9年与清华大学文学院毕业的孔祥瑛(山东滕县孔繁霨之女)结婚,主婚人是其导师吴有训,同年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授课热力学。1940年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因二战爆发转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攻弹性力学,并于1942年获得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1942年至1946年担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1946年5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后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83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任上海大学校长。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展开
收起

张爱玲:我和我母亲的关系,决定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文|野百合

我一直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她对于我而言是陌生的、神秘的,然而,时间却一点点地销毁了我对她的爱。

我在美国收到母亲的信,她让我回国见她最后一面,可我觉得她只是需要我的钱,于是寄了一百美金回去。

不久后,母亲去世了,给我寄来一大箱遗物,看着儿时她亲手为我着色的照片,我泪如雨下。

儿时的张爱玲

这一刻,我才想起,我曾有个母亲,美丽而陌生,可望不可及,我对她,就像我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01

我,张爱玲,原名叫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麦根路一幢仿西式的豪宅里。

我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年间一个有名但不光彩的文人将领,曾因为在马尾海战中临阵脱逃被清政府革职充军。

祖父口才了得,连首领李鸿章也被他折服,将长女李菊藕嫁给了他。

婚后我奶奶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就是我的父亲张志沂。

虽然我父亲的才华比不上我祖父,但他从小受过很好的西式教育,而且在奢侈享乐中度过童年。

自从祖父被革职后,张家已经开始败落了,等我出生后,家里已经要靠变卖和出租房产收入为生。

我的太公李鸿章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张家,送了丰厚的嫁妆,也将手下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张罗了给我的父亲,然后就有了我。

张爱玲《小团圆》

我母亲黄素琼是个大家闺秀,是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女性;她自小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喜欢西洋的一切东西,性格也十分要强。

我父亲却是个传统的男人,虽然他也受过西式教育,但骨子里受不了女人总是往外跑,所以他总和我母亲吵架。

2岁那年,父母带着我搬去了天津,母亲很少带我,在我的印象中,我大部分时间是和佣人何干在一起,那时候我们都是叫老妈子什么干什么干。

我对母亲没有天然的依恋感,我记得每天早上女佣把我抱到她床上的时候,她才醒过来,并不十分快乐,和我玩了许久方才高兴起来。

张爱玲和弟弟

我很少看见父亲母亲在一起,总是觉得他们要么不见面,要么见面就吵架。

不久后,我父亲在外面娶了姨太太,他带着我去了小公馆,那个姨太太敷衍得我很好,总是给我糖吃。

姨太太还带我去舞厅,我一边看她跟别人跳舞,一边吃奶油蛋糕,相当高兴。

姨太太问我,喜欢妈妈还是喜欢她,我毫不违心地说,喜欢她。

两三岁孩子的世界很小,谁对我好,我就喜欢谁。

02

4岁那年,我父亲送我去私塾学习,但也是这一年,我的母亲抛下我和弟弟,跟着姑妈张茂渊赴英留学了。

我记得那天母亲一直哭,一直没理我,我不知所措,佣人没有教我别的话,只是让我说时间不早了,她就带着泪痕离开了家。

母亲一走,父亲就把姨太太接回了家,并整日沉迷鸦片,对我和弟弟不闻不问。

我8岁时回到上海,我父亲因为抽鸦片打了过度的吗啡针,生命垂危。

何干告诉我,母亲要回来了。

母亲回来那一天,我吵着要穿上我认为最漂亮的小红袄,想象着她一把我抱住,可是她回来看见我的第一句话是:“怎么给她穿这样小的衣服?”

我不知道要不要向前去抱一抱她,我想喊她妈,可是在家里我只能喊她婶婶,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伯父了。

我父亲决定痛悔前非,被家人送去医院治疗。

母亲把家里装饰一新,教我画画之外还教我学英文,大约只有这一个时期的我是十分幸福的。

然而,父亲把病治好后,又反悔起来,不给我们生活费,想把母亲的钱都花光了,让她再也走不掉。

张爱玲母亲

他们又剧烈地争吵,何干把我和弟弟拉了出去,我们静静地坐在阳台上,像做错事的孩子不做声。

我父母终于协议离婚了,姑姑和父亲一向意见不合,因此和我母亲一同搬走了。

他们的离婚,虽然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但我是赞成的,因为以后终于不用见他们吵架了。

不久后母亲要去法国,我在学校里住读,她来看我,我没有任何惜别的表示,她好像也无所谓。

一直等她出了校门,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不自觉地掉下了眼泪,继而抽搐着,我哭给了自己看。

父亲又抽起了鸦片,家里总是云雾缠绕。

我把世界强行分成两半,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与魔,属于我父亲这一边的必定是不好的,虽然有时候我也喜欢回家的感觉,可是家越不像家。

青年张爱玲

我渐渐长大,有了自己未来的计划: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可是这时,姑姑却告诉我,我父亲要结婚了。

我很害怕,因为看过太多关于恶毒后母的小说,没想到会应在我身上。

我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如果那个女人就在眼前,我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推下去,一了百了。

但我没有,我住在学校,极少回家,回去也只是看到父亲和后母躺在床上吞云吐雾。

后母没有给我爱,却教给了我恨,我开始恨这个破碎的家。

儿时张爱玲

03

中学毕业那年,我母亲又回来了,我去看了她,没想到却惹怒父亲,发生了让我一辈子无法忘记的噩梦。

父亲觉得,这么多年来,我被他养活,被他教育,而我的心却始终在母亲那边,对于他来说,这是不能忍受的。

我还跟他说,想随母亲去英国留学的事。

父亲听了大发脾气,说我受了外人的挑唆。

后母当场骂了出来,说:“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

我知道后母一直嫉妒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可是她不必这样,因为母亲不可能回来了,可是我想随她离开这个不像家的家。

张爱玲后面扮演者王琳

1937年,沪战发生,留学的事暂且搁下了。

我们家临近苏州河,我夜间总听见炮声在头顶轰鸣,无法入睡,所以我跑去姑姑家住了两个礼拜,母亲也住在那里。

回家那天,后母问我:“你走了也不跟我说一声,什么意思?”

我说,我跟父亲说过了。

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里还有我吗?”她刷地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

后母一路尖叫着奔上楼,一边喊:“她打我!她打我!”

父亲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交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边,又偏到那边,脸上火辣辣的,耳朵也震聋了。

张爱玲

我躺在地上,感觉很痛,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我没有抵抗,因为母亲和我说过:“万一他打你,不要还手,不然,说出去总是你的错。”

父亲上楼了,我看了镜子里的自己,眼青鼻肿,马上跑出去,可是看门的人拦住说,门锁住了,钥匙在老爷那里。

我叫喊着踢门,想引起门外巡警的注意,可是没有成功。

等我回到房间后,父亲又怒了,把一只大花瓶砸向我,幸好砸偏了,可也吓坏了一屋子的人。

我求何干去告诉我母亲,让她来救我,可是她绝不愿意踏进这个家门了,姑姑来了,却被父亲赶走了。

我那刻想,只要母亲肯救我出去,让我干什么都愿意。

04

我被关在阁楼里,门窗被封死,只有何干可以送饭进来。

我抗议,我绝食,我想逃出去,可是我毫无办法。

我恨父亲,他只知道抽大烟、娶小妾,逼走母亲;我怨母亲,她只知道自己的自由,丢下我和弟弟,如今不肯来救我。

张爱玲

我望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是那样的幽蓝,透着一股杀气,我想,死了算了。

我绝食过、生病过,可是父亲不肯放我出去,他说一放,我就会跑去母亲那里。

我没想到,自己成为父亲报复母亲的工具,可惜他错了,我没有那么重要。

何干带来了母亲的消息,让我好好想清楚,如果跟母亲的话,就分不到张家的一分钱。

何干说老太太当年带了很多嫁妆,虽然这些年被父亲挥霍了不少,可是底子还是有的,起码房产还在,所以我要跟母亲的话,就和张家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没想到,母亲居然考虑这个问题,还考虑了这么久。对了,她也和父亲一样,没有收入来源,全靠祖上的家底。

所以她才同意带我去英国留学,让我学会自立,不用一辈子依靠男人,像她一样过早进入了悲惨的婚姻。

张爱玲母亲

我对钱没有任何概念,从小我都是被安排长大的,读书、吃饭、睡觉都有佣人照顾,甚至连看个电影也有司机接送。

而且我还能写小说,画画报,我小学的一幅画发表在校报上,还得了五块钱的奖励,只要我能出去读书,上大学,我一定能自立,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我求何干放我出去,她很疼我,可也怕受牵连。也罢,她只是一个佣人,随老太太来,一辈子伺候张家人。

战事越紧张了,何干说外面的河上尽是浮尸,可与我何干,我希望鬼子把我们家的房子炸了。

父亲逃难去了,带着后母和弟弟,我终于逃出去了,去找母亲,可她没有我想象中的激动。

不管如何,我是终于和母亲一起了,这是我从小的愿望。

05

因为战争,我不能去英国了,只好跟着母亲去了香港上大学。

在香港,我们过得很拮据,所以我很努力,期望可以让母亲安慰。

一次,我的作文被老师拿去发表了,得了800元的奖金,我拿着钱跳着回到家,交给母亲,期望她夸我一下,或者带我去像样的餐厅,又或者给我添置新衣。

母亲拿过钱,没有说什么,让我很失望,我又回去看书了。

《色戒》

我知道,我总是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头伸手问她拿钱,成为她的负累,让她无法自由自在。

如果这点钱能让她稍微宽心,我是心甘情愿的。

母亲从不提这800元奖金的事,我们的日子还是那样捉襟见肘,后来我得知母亲拿着那800元去打牌,很快输光了。

所以,这800元未能让母亲露出笑脸,也未能改变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一直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她,她是个美丽的女子,我为未能继承她的美貌而深深自卑。

我4岁的时候,她就出国去了,回来了又走了,我很少机会能和她接触,所以在我眼里,她是那么神秘而不可及。

我努力回忆着,她有两次领我出去,在过马路的时候,她少有地拉住了我的手,一股生疏的刺激流过我全身。

张爱玲

母亲,这个词我从小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喊着。平日里我只能叫她婶婶,因为我从小就过继给了伯父,可笑的是,我喊后母为妈。

如今我跟着她,妈这个字也是极少叫的,她怕麻烦,我也怕麻烦她,所以总是怯怯的。

战事打到香港了,我上到大学就停学了,后来我回到了上海,开始写《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小说,为我带来丰厚的收入。

我终于自立了,没有依靠父母,没有依赖男人,凭着我写的一个个字,换来了自己的自由,我也不用拖累母亲了,她终于去了英国寻找她的幸福。

06

我在美国定居后,一天收到母亲的来信,信上说她病危,希望我回国去相见。

这么多年都没再见,如今来信应该是缺钱了吧,我寄去一百美金,没有回国。

也许是我过于薄情了,可是我不愿意回到过去,那是一种无法忘却的痛。

姑姑说,我们都年老了,应该放下一切,原谅过去。

是的,我想原谅过去,可是,我不想回到过去,既然要放下一切,那就不要再见吧。

张爱玲

没过多久,姑姑写信来说,母亲去世了。

我看着信,没有流泪,丈夫赖雅说我冷漠,可他怎么知道我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我在黑暗的屋子里瑟瑟发抖的时候,谁又来给我温暖?

随后,姑姑寄来一大箱母亲的遗物,我悄悄打开,看见了自己两岁时的照片,穿着白色的连衣裙,母亲亲手上了蓝绿色,那是她最爱的颜色。

眼泪哗地流下来,她死的时候我没哭,可看见这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心中死命封锁的疼痛终于撕裂开来:我的母亲,她死了,我没有妈妈了!

07

《原生家庭》里说:“孩子的世界很小,无论家长如何暴力以对,对孩子而言,家长仍是获得爱和安慰的唯一来源。”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有安全感的人,如果母亲都能把孩子推开,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也将会把这个世界推开。

上海女子

母亲和你的关系,决定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作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即使离婚,也应该处理好和前夫的关系,处理好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你将她带来这个世界,应该负起责任,让她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

父母的爱,永远都是孩子获得爱和安慰的来源,仇恨永远都不及爱更滋养人。

愿我们读懂张爱玲,愿我们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自己的新世界。

我是作者野百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收藏。

展开
收起

祝贺!衡阳80后教授喜获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龙少华 记者唐家华报道 8月28日,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名单揭晓,现就职于南京大学的唐朝生荣获“地球科学奖”。据悉,这是唐朝生教授继2018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重量级大奖。

据了解,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是以对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励。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由国家领导人颁奖,每个奖项奖金20万元人民币,同时颁发证书。目前共设六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人。如无符合标准的人选,可以缺项。只接受专家(教授、研究员)推荐,不受理个人申请。各奖项分别设立评奖委员会,负责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初选与评审工作。

唐朝生简介

唐朝生,男,1980年生,湖南衡阳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9年毕业于衡阳县第六中学,后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读本科,于2003年获得学士学位,此后进入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于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身份赴法国国立路桥大学留学15个月。2008年回国后留在南京大学任讲师,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4-2016年分别赴法国国立路桥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各访问1年。

近年来,唐朝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工程地质防灾减灾、核废料地质处置、工程土体改性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多次受邀在领域内的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于2012年获得了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Richard-Wolters奖”亚洲地区唯一提名(全球仅6人),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第一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于2014年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地球科学领域青年学者最高荣誉),并入选了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据悉,衡阳县六中不仅培养出了像唐朝生这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杰出人才,而且还培养出了两任驻外大使:原驻法大使周觉、现任驻挪威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易先良;两位中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还有一批至今还活跃在政界、文化、教育、企业等领域的著名人物,如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著名学者书法家唐翼明、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莫加大、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黄存汉、大庆油田总工程师周亮臣、中国地震卫星计划实施专家组负责人申旭辉、上市公司联得装备创始人、董事长聂泉等。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站官方百家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展开
收起

IMUSE 2020 x 间隔年|疫情之下的学习与生活

你是否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步伐?

你是否希望了解身处世界各国的他们疫情中的生活?

你是否期待从多元视角,观察疫情中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趋势?

特殊时期,IMUSE 2020将继续伴你同行,一起倾听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

"Cross-Pacific Talks" Podcast series

这个夏天与你相遇!

“Cross-Pacific Talks” Podcast 由China Plus,清华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和中美大学生交流IMUSE联合制作,是IMUSE 2020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拟制作系列节目共6期,每期邀请中美双方学生各两人,在专业主持人的引导下围绕有关疫情的不同话题展开讨论。

对于学生来说,新冠疫情对他们的生活、规划、世界观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他们在新冠肆虐期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又是什么?

在第一期Podcast中,我们邀请了四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生,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一系列话题的观点。

嘉宾介绍

Zhuoran Cao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二清华大学对外交流协会委员会成员,曾有数次国际交流经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起“壹张书桌”项目,为受疫情影响的学子们提供帮助

Huanzhang Wu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二IMUSE 2020夏季会期联合主席;多次参与MUN,曾两次担任主席,两次作为代表获奖热爱探讨多元文化,希望熟练掌握中、英、法、韩四门语言

Mihir Khambete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大三曾赴中国参加汉语桥演讲比赛;曾参与2018 IMUSE夏季会期爱好历史,水墨画

Carolina Ranfagni

哈佛大学阿根廷籍留学生,经济学与统计专业,大三熟练掌握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哈佛商学院研究助理,曾协作策划Asia Program会议,为HUWIB进行宣传,并为Harvard Yearbook Publications拍摄照片Q&A

(篇幅所限,以下内容为节选)

Q1:疫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收获?它对你的日常生活、学习研究产生了什么影响?

Zhuoran:疫情给予了我们所有人沉重一击,我们一方面只能呆在家里为武汉和全世界的朋友感到忧心,另一方面又很想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我和朋友注意到,由于疫情爆发,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的学习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恰巧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发起了一个名为Desk4us的非盈利项目,提供免费的线上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我们成功招募了1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并为600多个家庭提供了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自己的角色渐渐从接受帮助的人转变为了给予帮助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疫情给我带来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经历,使我更加关心他人的生活。

Mihir:迄今为止,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这种变化正在趋于常态化。疫情带来最显著的变化是,我们提前结束了本学期的线下学习,这是在疫情爆发之初根本没有预料到的。社交方面,疫情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我们现在不能面对面交流,而只能通过zoom云见面、云上课。

Q2: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全球疫情,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感想?

Carolina:这场疫情让我意识到了人类强大的适应能力。我记得六年级的时候,猪流感爆发,我们只能提前停学进入假期。但现在遇到疫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线上继续上学了。在过去,公共卫生危机必然会导致教育和社交的停滞,但现在,技术发展使得疫情之下人们保持联系成为可能。另外,这次危机也让我更加重视疫情期间的社交隔离与自我保护。

Mihir:我曾经读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份报告,其中显示,如果我们当初不实行限制措施,感染人数很可能会达到现在的五倍以上。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我认为这启发了我们,未来在应对此类公共卫生问题时,应当加强监控,发展技术,完善“就地避难”(Shelter-in-Place)政策,即时监控,否则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让危机重演。在未来,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公众健康问题,尤其是更加关注疫苗的研发与疫病接触者的追踪。

Q3:世界各国对新冠疫情的应对各有不同,其中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吗?

Carolina:我对德国和阿根廷的情况比较了解。我刚离开美国抵达德国的时候,德国的感染人数比大部分国家都要多。我记得当时马萨诸塞州大概有100例,而德国有8000例。不过,尽管当时德国没有“就地避难”政策,也没有发布很多强制命令,但很多人已经开始进行社交隔离了。现在,德国有一项很有趣的政策:警察会随机抽查商店,敲门入内,然后对店员进行抗体测试。另外,德国的医疗保健系统也相对健全。而阿根廷方面,在哈佛宣布让我们离校的第二周,政府就实施了“就地避难”政策,直到现在都没有撤销。此外,虽然阿根廷的病例并不多,但政府的航班出境禁令要到8月28日才解除。我觉得,国家选择怎样的防疫政策取决于他们拥有的呼吸机数量、民众保持社交距离所需的成本和该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健全程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一个国家承担风险的意愿和实施政策的严格度。

Huanzhang:中国为了应对这场危机采取了许多手段,尤其在社区一级实行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很多小区,安保人员会检测住户的体温和出行记录。但这些措施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取决于实际中的执行情况。比如在我的家乡成都,之前每次进入居民楼之前保安都会查看我手机上的健康码,但几天之后,他们就不再这样仔细地检查了。所以在地方层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能有效执行政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Q4:如何看待疫苗的分配问题?是否应当将疫苗视作一种公共产品,供所有国家使用?

Carolina:我认为至少应该公开疫苗的成分,并且确保疫苗的价格让大家都能负担得起。在资金方面,我觉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可以为资金不足的国家提供支持,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能用得上疫苗,这些国家在疫情中都遭受了重创,再让他们承受资金的负担是不公平的。另外,既然疫苗与公共卫生息息相关,那么它就应当被视作公共物品。疫苗可以由私人企业生产,但政府和国际组织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负担不起费用的国家也能获得疫苗。

Huanzhang: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也还没有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从过去的几场公共卫生危机中可以看出,疫苗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博弈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以前学过一个案例,讲的是印度尼西亚以病毒样本为筹码,获取发达国家制药公司所研制的疫苗。事实上,疫苗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而绝不仅仅是公共物资的采购和供给。但无疑我们应当呼吁发达国家政府和相关组织推动疫苗的普及,使其成为真正的公共物资。我希望在这个特殊时期,各国政府能够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疫苗研发和普及。至于如何使得各国均享疫苗,发达国家有足够的能力保障本国疫苗的供给,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采用“强制许可”的方法,直接生产疫苗。

Mihir:我们需要思考,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我认为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当首先为病情更加严重的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接种,等到生产能力足够的时候,再为其他人接种。疫苗定价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认同Huanzhang之前提到的强制许可的方法,此外,WHO或许可以提供补贴来降低疫苗的价格,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也能买得起疫苗。

Zhuoran: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将疫苗视作公共物资无疑是正确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责任为维护公众健康、促进世界和平及推动人类发展贡献力量。此外,从经济的角度讲,使疫苗成为公共物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疫情继续蔓延带来的损失。所以我觉得应该将疫苗列为公共物资,我也很赞同中国有关普及疫苗的承诺。另外,我们还可以让慈善组织介入,帮助分担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面临的费用和负担。

Q5:这场全球性流行病是否给你带来一些关于国家安全的新想法?

Mihir:自冷战以来,提及国家安全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军事问题。而这次疫情则是生物方面的危机与对公共医疗的威胁。在这场危机中,我们会去关心其他国家的情况,会优先考虑如何研发疫苗和药品来缓解危局。由此,国家安全的定义也会有所改变。

Huanzhang:冷战以来,国家安全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国家都是相互关联的。在这次全球疫情中,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们必须相互合作,共同抗疫。这场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例如应当优先向低收入、高风险的国家提供疫苗。我想,新冠疫情教会了我们,在全球安全的背景下,应当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国家安全问题,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本国利益。

Q6:IMUSE的主旨是“以相识,启相知”。从彼此交流、促进理解的角度看,你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中美两国能够做些什么?中美两国如何更好地合作,以应对病毒、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危机?

Zhuoran:去年夏天我参加了伯克利的暑校,所以对美国社会有一点了解。而今天的讨论让我对其他国家人们的想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作相较于对抗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也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Carolina:中美大学之间有很多存在合作关系的组织,我在哈佛加入的中美关系协会就是这样。我们曾经在哈佛组织会议,在北上广开设暑期课程,也在尝试与更年轻的学生建立联系。至于外交等更高层面,我认为中美两国的合作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在世界银行,中美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了许多致力于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合作,但在科技、医疗等方面,中美之间的合作还有待优化,这或许是因为,在这些方面,国际环境更倾向于竞争而非合作。

Q7:你有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你打算如何为世界做出贡献?

Zhuoran:我现在在清华读大二,到目前为止一直在中国上学,所以我希望能去其他国家读硕士,之后可能会进入金融和商业领域的私营企业。IMUSE让我对年轻人如何为全人类做出贡献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名会计和数据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经济学的知识,还领略了数据和数字的精确。我觉得可以将这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做一些数据科学或商务分析方面的工作,帮助人们更合理地看待全球经济增长,中美之间也能应用我们专业的知识,来构建更加通畅的沟通桥梁。

Huanzhang:首先我要完成本科的学习,在毕业之前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加强对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去国际组织或其分支机构实习,看看它们是如何运作的。本科毕业后,我计划去英国或者巴黎攻读硕士学位,最好能在巴黎政治学院就读,这所学校的国际公共政策和国际政治方向非常厉害。至于更加长远的计划,我希望能够加入一个大型的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的一个机构,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向联合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Mihir:我刚刚在MIT读完大三,之前曾在生物领域的初创公司研发医疗或生物医学方面的软件。毕业后,我打算去攻读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硕士。个人认为,软件在医疗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很多方面都有用武之地。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领域,它有望迅速发展,帮到更多人。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继续学习普通话,虽然我不确定最终能否把两个兴趣结合起来,但我肯定会继续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也算是我长期计划的一部分。

Carolina:在哈佛,我读的是经济学,同时我对公共政策也很感兴趣。本科结束后,我希望能继续攻读公共政策、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之后我计划进入私企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样的跨国组织工作。

展开
收起

加拿大高中留学,OSSD助力全球

小伙伴们,越来越多的咨询在初中、高中阶段赴加拿大留学,足以见识家长的远见和对孩子的教育未雨绸缪。那么初中高中在赴加拿大留学应该首选哪里呢?有什么区别呢?站在孩子的未来成长和事业规划的角度,我们一直首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OSSD?

OSSD (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 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凭,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中学课程体系之一,也是最权威的“非应试”教育体制。

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的教育资源逐渐在向更高的国际标准迈进。一个好的教学体系更够帮助同学们更有把握地冲击世界名校。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些信息,为大家揭秘OSSD带来的“隐藏”福利吧!

免雅思免托福

是的你没有听错,OSSD12年级的英语课成绩可以用来代替雅思、托福等语言成绩!以亚洲最名综合性大学,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为例,OSSD成绩达标就能免去语言成绩。

香港大学对OSSD持有者的成绩均分要求仅为80%

新加坡国立大学对OSSD成绩均分要求仅为85%

文凭全球认可

OSSD以优质严格的教学管理,具有极高的全球认可度,不仅在加拿大能够得到本地生的申请优势,还被新加坡、香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世界顶尖大学认可,是进入世界大学的通用文凭。

与其他国际课程的对比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速,国际课程也经历了从整体引入到本土化融合的过程。OSSD作为国际课程中的佼佼者,在课程难度、留学方向、自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OSSD独家优势

OSSD遵循北美中学评价体系, 着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评估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一考定乾坤,学生只要认真投入学习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今天,先介绍到这里,更多加拿大留学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展开
收起

杜聿明长子考上哈佛,却无力付学费,在杨振宁家中吞安眠药自杀

杜聿明长子考上哈佛,却无力支付学费,在杨振宁家中吞安眠药自杀

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有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这就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多年来在世界大学综合排行榜上经常排名首位。

美利坚合众国有8位总统从这里毕业。

数以百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里工作和学习,他们在文学、医学、法律、商业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因此哈佛大学是块金光闪闪的招牌,哈佛大学的学生更被认为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哈佛大学的学费却非常高昂,所以有人评价哈佛大学为富人精英子弟学校,一旦家里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往往很难完成学业,甚至造成悲剧的结局,其中杜致仁就是因为凑不齐高额的学费而自杀身亡。

说起杜志仁,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他,他还有另外两个身份:杜聿明的长子和杨振宁的大舅子。

杜聿明和杨振宁都是大家熟知的大名鼎鼎的人物。

1904年11月,杜聿明出生在陕西省的米脂县。他于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后来担任中国军队第一支机械化军国民革命军第5军的军长,他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指挥第5军参加昆仑战役,杀死了5000多名日军士兵,杀死了日本联合军第42军队长中村少将。被称为著名的抗日将领。

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并接受人民政府的改造。但国民党传闻杜聿明被共产党处决。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对蒋介石有幻想,又有点害怕留下。就和当时国民党的很多重要成员一样,她在1949年带着婆婆和孩子去了台湾。

曹秀清,杜聿明的妻子,也是陕西省的米脂人。不过,曹秀清比杜聿明大两岁。他们有三男三女六个孩子,第一个女儿杜致礼(就是杨振宁的妻子)、第二个女儿杜致义、第三个女儿杜致廉、第一个儿子杜致仁和第三个儿子杜致严。

在台湾定居的曹秀清,没有了杜聿明的庇护,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还好杜聿明有一些老朋友都在台湾,在他们的帮助下,曹秀清才勉强把孩子们送进学校。杜聿明被抓获后家里的生活就一落千丈,让他们的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反差。

1947年,因杜聿明身居高位,杜致礼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里学院”,由宋美玲为她安排,学习英国文学。

但不久,她的父亲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为了省钱,杜致礼转到了纽约圣文森特学院。

1949年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馆的“茶园餐厅”遇到了5年没见的杨振宁。

1950年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

杜聿明的孩子很努力。杜致仁1956年考入哈佛大学,但家里无法提供读书费用,只好向台湾银行贷款。

三年后,他的债务已经超过七千元。

离毕业还有一年,台湾银行突然中断了贷款。那时刚好是暑假,大学三年级学生杜致仁正好在姐姐杜致礼家里吃饭。

得知台湾银行突然切断信贷后,杜致仁惊慌失措。

他马上给在台湾的母亲寄了一封信,说:再要3000元才能拿到文凭。只要能顺利毕业,不管怎样,贷款都会逐年还清。

收到这封信的曹秀清没有选择,只好给蒋介石申请3,000元的贷款。然后是漫长的等待。

半个月后,蒋介石指示借1000元,两年内付清。

所以曹秀清不得不迅速把她手里的500元的支票寄给儿子。

收到支票后,杜致仁感到失望、焦虑,因此他不得不乞求他的姐姐杜致礼和姐夫杨振宁尽快帮他找到工作,攒足自己的学费。

杜致礼和杨振宁安慰他,答应帮他想办法,杜致仁这才冷静一下。

不料晚饭后,杜致仁回到卧室,关上门,再也没出来。

第二天,杜致礼没有看到杜致仁出来吃饭,她急忙去了卧室,但卧室的门被锁上了。

她觉得事情不好,不得不闯进去。

她发现刚满22岁弟弟死在床上,床下有一个空药瓶,里面没有安眠药了,杜志仁吃了大量安眠药自杀了。

杜致仁的死使杨振宁和他的妻子很伤心,但杨振宁也不知道杜致仁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极端行为。

事实上,1945年,杨振宁在芝加哥研究时只有23岁。杨振宁当时很努力,压力也很大。但在他存活过来后,未来就会变得明亮。同时,他想知道杜致仁为什么不能承受这样的压力。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最终取得了成功。事实上,在任何成功之前,都会有很多痛苦和挫折。一方面,要有天赋,另一方面,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复原力,因为失败和挫折在生命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国家的力量不能与年轻人的力量分开;如果年轻人想坚强,他们就必须学好数学,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1983年,杨振宁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时,特别提到了一个人。

他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一位数学家,写了很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文章。”我记得读过他的一篇关于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理解排列和奇偶排列的极其重要的数学概念。”

可以看出,一本好的数学书能使孩子们爱上数学。刘薰宇的三本数学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数学科普书。

这套书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马先生谈算学》

刘薰宇化身马老师,讲解了一百多个数学问题,主要讲了如何用图解法解决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数学趣味》

我们主要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数学上的。它是通过一切事物学习数学的最快方法。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

关于函数的概念、连续性、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集合集以及它们的算法的基本原理,该体积是有点困难的。虽然有点深奥,但是讲解的方式很好,我的孩子在六年级的时候,可以理解部分内容。

刘薰宇只是众多科学家中的一部分,其中的的数学知识一个接一个的。我儿子看笑了。

本书适用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可作为他们的自学教材。让他们自己学习。

因为它是由中国数学家写的,所以有很多中国数学技巧。

所以,你可以给你的孩子看这本启发了世界上最杰出物理学家的数学启蒙书。而且价格不贵,三册只要69元,而且免费包邮到家。

请让我们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