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趋势

人民币走稳有底气——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

“稳住了!”6月中旬以来,在经历前期短暂波动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

“对企业来说,不希望汇率忽上忽下大幅波动,平稳运行对我们拿订单、签合同最有利。”深圳有棵树科技有限公司资金总监潘达说。

“现在汇率有涨有跌,但幅度有限,买进卖出意义不大,拿着外汇也不一定有好投资渠道。不如淡定点,需要用汇时再去换。”在山东济南工作的万霖娟认为。

人民币汇率事关百姓“钱袋子”,事关企业生产经营,甚至影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全球关注度与日俱增。

“中国不搞以邻为壑的汇率贬值,将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掷地有声,表明了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态度立场,展现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责任担当。

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势怎么看?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牢不牢?未来市场走向会有什么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预期稳——

告别单边模式,有弹性双向浮动逐渐成为新的常态

“5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6.9,身边一些人议论会不会‘破7’,我当时也有点坐不住,打算去换些外汇。”说起前段时间的汇率波动,北京东城区外企职员高敏印象深刻。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平稳,却也有波折。从年初到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6.8518上升至6.7366,小幅升值。进入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现较大波动,短期内快速贬值3%,6月中旬后则峰回路转,重回小幅攀升状态。

曾经,人们习惯了人民币持续多年的升值,视之为常态。近几年,有关人民币贬值的声音却不断出现。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的起起落落?

——关注短期波动,更要着眼长期趋势。

市场短期走势很难预测,但从长期视角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有贬有升”,这八个字没有疑问。

“以2015年‘811汇改’为分水岭,人民币汇率已彻底告别单边升值的模式,有弹性的双向浮动逐渐成为新的常态。2017年以来,这种双向波动的特征更显著,运行模式更多样。”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

放眼近十几年,人民币总体升值幅度仍然可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9年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22.92%。

“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基本面良好,人民银行将保持广义货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

——关注美元,更要参考一篮子货币。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望美元而动”的思维需要调整。

2005年,人民币告别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0多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明显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总体走强。3月末,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7.5607元人民币、1英镑兑8.7908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0867元人民币,分别较2018年末升值3.79%、贬值1.3%和升值1.68%。

“社会舆论比较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事实上,对于宏观经济更有意义的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有效汇率。”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

——立足现实,更要重视预期。

银行结售汇数据的变化,是观察市场预期的一个窗口。

简单说,结汇就是客户卖出外汇,拿回人民币。售汇则相反。“5月,我们网点累计为客户办理结汇业务100余万美元,购汇业务40余万美元。同比看,结汇业务量显著增长,购汇业务量有所下降。从结汇的客户类型看,主要有技术服务类企业、制造出口型企业、高新科技企业以及文化传媒类企业。”工商银行北京北新桥支行网点负责人郝宏坤告诉记者。

当前,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主要渠道的跨境资金流动呈现积极变化。5月,市场主体结汇意愿上升,购汇意愿平稳。其中,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0%,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环比基本持平;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192亿美元,环比增长33%。

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逆差332亿美元,较2018年下半年月均逆差收窄52%;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上半年顺差312亿美元,扭转了去年下半年的逆差局面,外汇市场供求呈现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外汇收支数据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外汇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理性。”

“虽然近期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企业和居民并没有出现任何恐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买卖外汇获取投资收益是不现实的,将金融资产转移到海外也是不安全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

有担当——

不搞竞争性贬值,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多作用

不少受访企业表示,汇率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他们平时非常关注汇率的变化和汇率相关政策的变动。“如果说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时,全球市场动静还不大,那么现在中国汇率政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举世瞩目。”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管涛说。

汇率,本质上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一国汇率政策的选择自然会对其他国家有影响,而且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国际化水平越高,汇率政策产生的影响往往也越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期人民币汇率出现短暂贬值时,有人猜测这是有意为之,背后的逻辑是已多次被证伪的“贬值促出口”。真相究竟如何?

看历史,中国从不搞竞争性贬值,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犹记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国家货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贬值,有的贬值50%以上甚至超过100%,中国则坚守人民币不贬值,为世界经济尽早走出泥淖发挥了重大作用。

“无论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都没有采取汇率贬值的方式谋得额外贸易优势,反而是采取有力手段稳住汇率,为国际大局做出了巨大贡献。”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说。

看现实,人民币汇率已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近期汇率波动源于市场力量推动。

梳理我国汇率制度演进,可以看到清晰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更多发挥。我们不会搞竞争性贬值,更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应对外部变化的工具。

“过去十几年里,凡是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基本都是由于外部原因,而非我们有意为之。”郭树清表示。

支撑强——

人民币汇率有实现长期稳定的坚实基础

受访专家纷纷表示,前期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波动,是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市场预期的结果,在可控范围之内。人民币汇率支撑强劲、基础坚实,其长期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基本面良好,人民币汇率走稳有底气。

汇率走势,说到底取决于发展大势。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9%。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9%……一长串亮眼的经济数据,是分析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参考。

王春英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韧性强、潜力大,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宏观政策空间充足,市场信心良好,这些为外汇市场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

“汇率是比价,大国间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变量。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在大国中仍稳居前列。”赵庆明说。

——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完善,市场吸收汇率风险的能力持续提升。

当前,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以前一交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并参考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作为每日开盘价。人民币在岸价格与离岸价格的差距不断缩小,套利空间不断收窄,汇率更多地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供求,投机性因素得到显著抑制。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持续增强,有效消除了风险积聚并集中爆发的隐患。

——金融市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不断增加。

今年4月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明晟公司(MSCI)日前也提升了中国A股在其指数的权重,更多外国资本有望流入中国市场。此外,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改革,简化准入管理、扩大投资范围,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将更加强烈。

——政策工具丰富,该出手时能出手。

“中国宏观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易纲说。

连平认为,近年来,我们管理汇率、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预期的工具逐渐完善,还有许多工具没有使用。“遇到较大冲击时,这些工具都可以打出来,保持汇率稳定。”

首先是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约为3.1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随着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汇率“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正在逐渐增强,央行已基本退出了对汇率市场的日常干预。不过在特殊时期,外汇储备仍能发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汇率以及金融体系稳定等作用。

“维持汇率基本稳定,并不一定会大规模消耗外汇储备。但庞大外汇储备是保持汇率稳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赵庆明说。

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也是重要工具。6月26日,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200亿元1月期和100亿元6月期人民币央行票据。这是继去年11月、今年2月和5月后,第四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

“在离岸市场发行央票,可以回收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打击做空和套利行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说。

——监管经验日益丰富,应对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相关部门重拳打击跨境套利、地下钱庄、非法网络炒汇等违法违规活动,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我们在应对外汇市场波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充足政策工具,根据形势变化将采取必要的逆周期调节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打击外汇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市场的良性秩序。

——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也在提升。

今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注重增强前瞻性、灵活性,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部门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种种举措,让企业在面对汇率波动风雨时,脚跟能站得更稳。

“短期来看,外部环境变化会对一些企业带来影响,可能使竞争力差的企业被淘汰,大浪淘沙,留下真正优秀的企业。”福州东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剑说,“应对汇率波动等市场风险,我们逐渐积累了经验,有自己的应对方法。”

展开
收起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经验和未来趋势

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逐步演进至现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1994年汇改、2005年“7.21汇改”和2015年“8.11汇改”这三次重要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强。回顾人民币汇率数十年来的改革历程,我们在曲折中吸取了教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要始终坚持汇率制度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要选取合适的改革时间窗口并做好前瞻性指导。未来汇率市场化改革还将继续深入,我们需要从当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调整,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更大弹性。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演变轨迹

从1953年我国建立统一的外汇体系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几经演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顾几十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演变轨迹,期间虽有曲折和反复,但始终坚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和双向浮动的弹性显著加强。以1994年汇改、2005年“7.21汇改”和2015年“8.11汇改”这三次重要的汇率制度改革为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1994年之前,从单一汇率制度到双重汇率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3年,我国开始建立统一的外贸和外汇体系,人民币实行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当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2.62。两年后,经过币制改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调整至2.46,固定汇率的制度安排一直延续至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我国开始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以对各国的贸易量计算相应篮子货币的权重。从1973年到197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从2.5上升至1.5左右。但在实际市场中,出口企业获得1美元所对应的换汇成本大约为2.75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被严重高估。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出口以及外资进入的意愿都受到打击,从而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量难以增加,甚至到1980年降为负值。

为了鼓励外贸企业出口创汇、支持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于1981年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汇率与贸易体系内部结算价并存的双重汇率模式,前者适用于非贸易部门,对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按一篮子货币计算的1.5左右,而后者用于贸易部门结算,汇率根据市场实情调整至2.8左右。这样一来,外贸企业的盈利大幅上升,带动外汇储备增至1983年的89亿元。但与此同时,未被纳入外贸体系的企业出口面临的亏损日益严重,由此导致外汇储备在1984年不升反降,外汇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1985年,我国取消了贸易体系内部结算价的设置,同时实施外汇留成制度,为企业出口提供便利,最初企业可保留10%左右的外汇。此外,国家还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企业或个人可以在该市场上将自己留成的外汇进行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由此便形成了一种新的“官方汇率+调剂市场汇率”两轨并行的双重汇率制度。

(二)1994年汇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开端

随着外汇调剂市场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汇率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民间调剂市场的外汇交易量逐步超过官方市场,到1993年,80%以上的外汇交易都发生在调剂市场,外汇储备更多集中在了私人部门手中,“藏汇于民”的情况使得政府对外汇市场的控制力受到挑战。此外,两市场间汇差显著拉大,1993年,官方汇率基本维持在5.8左右,而调剂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一度超过了11。在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两市场间巨大的汇差使得寻租腐败现象日益猖獗。事实上,伴随着当时国家市场经济改革决心和力度的加大,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酝酿。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如期而至,成为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次汇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实现汇率并轨,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随之从原先的5.7跳贬至8.7,并在之后的十年里维持在8.3左右的水平。第二,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转为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中资企业需要将出口所得外汇悉数到银行进行结汇。第三,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性的外汇市场。不同于此前的外汇调剂市场,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是银行,“私人部门—银行—央行”这样的结售汇闭环形成,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贸易、汇率等因素的关联得以加强。

1994年汇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经常账户逆差得以逆转,汇改当年我国经常账户就实现54亿美元的顺差;其次,外商直接投资明显增加,经常账户与外商直接投资顺差之和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4.8%增长至1995年的8.2%,由此带动外汇储备规模的显著增长,到1997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已至1050亿美元。这为我国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加入WTO提供了强有力的储备基础。

(三)2005年“7.21汇改”,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向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迈进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贸易出口量随之大规模增长,经常账户顺差由2000年的205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1324亿美元,国内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GDP平均增速在10%以上。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受到“9.11”事件和互联网金融泡沫破灭的冲击,美联储在2001年一年间连续降息11次,此后一直维持低利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境内外利差拉大,外资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导致我国金融账户顺差显著增加,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带来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而此时,人民币汇率却依旧维持在8.27的水平,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2005年上半年,随着世界经济企稳、美联储稳步加息、国内经济运行平稳,我们迎来了新一轮汇率改革的时间窗口。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是单一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一次性升值2.1%至8.11。第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参考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但维持汇率0.3%的日浮动区间不变。第三,为配合汇率制度改革,我国进一步丰富了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主体,包括增加外汇远期和互换业务,扩大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试点范围。到2006年1月4日,我国对中间价形成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引入询价模式和做市商制度,即做市商在每日开市之前,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报价,当日汇率中间价由去掉做市商报价中的最高、最低报价后加权平均得到。由于各做市商所报的价格及其在中间价形成过程中所占权重等信息是非公开的,这就意味着在汇率中间价形成过程中央行有较大的操作空间。

2005年“7.11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回到有管理的浮动模式,但市场整体平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此后进入上升通道,但从启动汇改当天到2005年末,人民币汇率仅升值0.5%,未出现大规模的波动。此外,在单边升值预期下,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并未出现恶化反而有所改善,2005年下半年,金融账户产生520亿美元顺差,外汇储备增加1262亿美元。

(四)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双向浮动

汇率制度改革主要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增强汇率浮动的弹性,二是强化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形成机制。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逐步扩大:2007年5月,汇率浮动区间从0.3%小幅扩大至0.5%;2012年4月21日,央行宣布将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至1%,2014年4月,汇率的日波幅进一步扩大至2%。相较汇率弹性的增强,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改革则相对滞后。与此同行,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2013年底,美国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元随之走强,并带动人民币相对于全球其他主要货币有效汇率升值。而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走强的人民币汇率和走弱的实体经济出现矛盾,使得市场对人民币由升值预期转向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交易价差距大幅走扩。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优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做市商在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时主要参考上一交易日的汇率收盘价;第二,8月11日当天央行一次性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1136个BP。“8.11汇改”对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此后人民币汇率进入了近一年半的贬值区间,并伴随着资本的大规模流出。

面对“8.11汇改”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央行在此后及时调整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以稳定市场。央行于2016年2月正式发布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定价公式,即“中间价=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要求做市商在对中间价报价时,适度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维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2016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再度抬升,2017年5月26日,央行宣布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由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汇率变动经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后得到,至此形成了现行的“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三因素共同决定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此后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单边贬值预期逐步化解并逆转,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开启双边浮动模式,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弹性也在逐步加大。

“8.11汇改”的启动是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市场对人民币由升值转向贬值预期的状况下,启动汇率改革,下调人民币汇率,是纠正被高估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缓解贬值预期的合理选择。此外,“8.11汇改”重点优化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使得中间价的形成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做市商报价来源更为透明,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央行对汇率中间价的操控空间。同时“8.11汇改”也是促进人民币加入SDR、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助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汇改后引发的一系列市场震荡并非偶然,我们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也需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经验

回顾人民币汇率过去四十余年的改革历程,有以下两点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坚持汇率制度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汇率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价格指标,在调节市场供求、资源配置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路径整体是朝着市场化方向进行的,从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在逐步拓宽的波动区间内实现双向浮动。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中,政府逐步退出常态化的干预、转为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化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形成过程中市场的决定作用,有利于市场形成合理的预期,减少因预期变化而对市场造成的冲击;此外,提高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有助于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压力通过汇率变动被及时、自发消化,平滑市场波动,使汇率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二)改革要选取合适时机并做好前瞻性指导

历史上每次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汇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升值或贬值预期,但是与此前几次汇改后相对平稳的市场反应不同,“8.11汇改”后市场表现震荡。究其原因,除改革的内容本身外,在推行时间和前期铺垫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改革选择的时间窗口有待商榷。2015年6月,中国股市遭遇暴跌,汇率贬值叠加了股市低迷。其次,汇改超出市场预期。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波幅维持在2%左右,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互换利率也基本维持在150点的低位,说明市场对此次汇改没有准备,政策发布后出现恐慌。因此,政策制定要选取合适时机并做好前瞻性指导,降低政策调整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未来趋势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是长期的路径选择,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政府仅在特殊情况下加以适度调节。我国金融开放程度正在日益加深,需要更为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与之相匹配,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当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做的是从当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由浅入深,逐步扩大汇率波动弹性,增强汇率形成过程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最终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

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实现自由浮动尚存障碍。第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未完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对于中间价报价这一机制而言,中间价作为外汇市场的每日开盘价,本身并非直接由市场交易产生,并未真正反映市场状况。特别是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实质上进一步加大了央行对汇率中间价的调控空间。第二,汇率波动幅度限制仍然存在。目前国际收支项下的金融项目仍实行一定的管理,使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受到一定的制约,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主体对外汇的供求关系。虽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在逐步扩大,但是受到汇率波动区间的限制,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受到较大的制约。第三,外汇市场避险工具的缺失使微观主体承受较大的外汇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浮动区间加大使从事国际贸易的市场主体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呈现加大之势,在我国目前外汇期货等衍生交易工具比较匮乏的情况下,会增加微观市场主体的汇率风险。第四,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决定了这两个条件的实现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中国实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将无法享受到浮动汇率制度带来的好处而可能要承担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剧烈造成的损失。

尽管短期内中国不太可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这是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必然要求。未来进一步渐进有序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考虑适当延长形成收盘价的时点。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运行时间已延长至北京时间9:30-23:30,而收盘价形成时点仍为北京时间16:30未变。根据汇率中间价的公式,中间价由汇率的日间波动和隔夜波动共同决定,日间波动反映市场供求变化,而隔夜波动则是央行为维持一篮子货币稳定而做的调整。适度延长收盘价的形成时点,就可以增加日内波动,提升市场因素在汇率中间价形成过程中的比重。第二,以市场形成的定盘价取代中间价。中间价对市场行情的反映程度不高,后期随着人民币外汇市场的逐步发展,待到人民币外汇交易可以实现近乎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时,可考虑取消汇率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以定盘价作为基准汇率,这样更能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第三,央行应当结合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逐步丰富外汇期货、扩大外汇期权种类等适应市场投资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为微观主体提供对冲风险的工具。第四,政府需要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上建立全面有效的外汇风险监控体系,根据外汇不同期限、不同币种的净头寸以及外汇资产与负债期限状况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后,央行需要减少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除了直接干预方式以外,诸如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汇率、信号宣示效应等间接干预方式也可以逐渐采用。

(谭小芬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梁雅慧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批准号71850005]的资助。)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展开
收起

一图看懂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表示,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如果回顾过去20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既有过8块多的时候,也有过7块多和6块多的时候,现在人民币汇率又回到7块钱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展开
收起

人民币汇率为何“破7”?走势如何?央行权威解读来了

央视网消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回答了《金融日报》记者提问。

记者:人民币汇率为何“破7”?

答: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由这一机制决定的,这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应有之义。从全球市场角度观察,作为货币之间的比价,汇率波动也是常态,有了波动,价格机制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如果回顾过去20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既有过8块多的时候,也有过7块多和6块多的时候,现在人民币汇率又回到7块钱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总体是升值的。过去20年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升值了30%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0%,是国际主要货币中最强势的货币。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保持着稳定地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走强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了0.3%。2019年初至8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0.53%,小于同期韩元、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等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的跌幅,是新兴市场货币中较为稳定的货币,而且强于欧元、英镑等储备货币。

记者:人民币汇率“破7”后走势会如何?

答:人民币汇率走势,长期取决于基本面,短期内市场供求和美元走势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在宏观上起到调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出口部门竞争力强,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外汇市场自身会找到均衡。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增长韧性较强,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财政状况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根本支撑。特别是在目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人民币资产的估值仍然偏低,稳定性相应更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洼地”。

近年来在应对汇率波动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并将继续创新和丰富调控工具箱,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击短期投机炒作,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市场预期。人民银行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记者:人民币汇率“破7”对企业和居民有何影响?

答: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外汇管理要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破7”后这一政策取向不会变。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过去20多年,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的时候多、贬的时候少,中国的老百姓主要金融资产在人民币上,受到最好的保护,其对外的购买力稳步攀升,这些均能从老百姓出国旅游、境外购物、子女海外上学中反映出来。

企业也是如此。我们不希望企业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支持企业购买汇率避险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人民币汇率既可能贬值,也可能升值,双向浮动是常态,不仅是企业,即便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也难以预测汇率的走势。

因此我们建议,要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要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叙做外汇衍生品应以锁定外汇成本、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主营业务盈利为目的,而不应以外汇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为目的。

来源:央视网

展开
收起

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管涛讲《汇率十讲》,破解外汇市场误区,教你读懂汇率。

原标题: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经济观察)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夏宾)2019年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是破除“心魔”的一年。

人民币去年最为吸睛的时刻无疑是在8月份:先是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双双“破7”,后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并创下2008年4月以来最低值,离岸人民币在“破7”后的几天内发生了单日涨超1200个基点的情况,重返6.9区间。

人民币汇率经过“破7”和“返6”,市场预期仍保持稳定,企业和机构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已有清醒全面认识,而非抱着一种恐慌心理盯住汇率走势来押注单边升值或贬值,告别羊群效应和投机想法,“风险中性”的理念正让中国外汇市场愈加平稳。

“破7”之外,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关键词还有哪些?

一方面,贬值幅度收窄。从全局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019年全年贬值1.65%,相比前一年的贬值幅度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双向波动明显。从拐点来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在2019年出现了“两升两贬两平稳”的阶段性走势,走势图上有多处明显转折,最高值和最低值间的差距超5200个基点。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张云 摄

“破7”之后,2020年人民币汇率将怎么走?

“不管是贬值‘破7’还是升值‘返6’,人民币在2020年将延续近几年来双向波动的局面,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人民币汇率基本会保持在均衡合理水平上下波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社记者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直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将持续完善,人民币汇率早已摆脱过去的“死板”,双向波动已是常态,未来会比现在更具有“弹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走势将贯穿2020年,那今年全年的表现能否一改此前连续两年走贬的局面呢?

中银国际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呈偏强双向波动。而从资本项目看,预计海外资金将继续流入中国,资本项目有望继续维持顺差,并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预测,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中国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均有上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而投资组合流入也随资本市场开放出现大幅增长,且预计上述趋势在2020年仍将持续。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前新闻发言人管涛指出,展望2020年,人民币汇率利好因素有所增多。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已有两年时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趋于减弱,尤其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市场信心得到部分修复。

二是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且在全球负利率资产扩容背景下,全球资本看好中国,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境内金融资产。

三是未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均加大了美元指数走弱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以及逆周期外汇管理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防止大幅单边贬值预期的形成。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则给出了不同看法: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在技术性贬值周期的通道中。从长周期看,贬值区间还没有完全修复好,技术周期的调整还会继续。“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撰文称,下一阶段,中国央行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保持汇率弹性,并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

展开
收起

人民币汇率为何走势强劲

□ 盛刚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曾令人忧心“底”在何方?事实却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在近日重回6.8时代。这意味着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而春节将至,对于打算出境旅游、购物和住宿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划算和开心的事儿。还不止于此。人民币汇率走强,资本流入趋势性增长,同样有利于国内资产价格,因此,股市和债市向好也在情理之中。

人民币当前走势缘何如此强劲?接下来又将去向何方?

人民币汇率走强并非始于现在。事实上,自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幅已超过4%。但近期表现格外抢眼。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13日至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4日上调;其中,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954,较前一交易日上调309个基点,创2019年6月21日以来最大升幅,并创2019年8月1日以来新高。虽然,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日下调下行71个基点,但仍报在6.8878。

最近人民币汇率格外强劲,既和基本面有关,也受消息面影响。基本面与消息面共振,再叠加年底结汇需求增加,跨境资本流动平稳增长和市场情绪向好等多重因素,推升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从基本面来看,经济企稳势头愈加明显。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已经公布:GDP增长6.1%,总量逼近100万亿元;人均GDP更是首破1万美元大关。尤其四季度经济显露企稳向好迹象,PMI连续两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其他各主要数据也多有好转,对人民币升值构成支撑。

消息面上,国际贸易形势有所缓和,美国取消中国“汇率操纵国”认定,中方与美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减少了不确定性,令市场避险情绪回落,同时提升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除了基本面和消息面因素之外,外资流入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球性低利率和风险偏好上升的环境下,低估的中国股市和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债券对外资吸引力明显增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又为此增添了助力。从债券市场看,2019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中国债券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权益市场上,2019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351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截至1月13日,北向资金又累计净买入420亿元。外资流入与人民币升值互为因果:外资流入越多,对人民币的需求越多,人民币升值预期越高。而人民币升值预期攀升,又促进更多外资流入。

受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影响,2019年8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举突破7水位,最高贬值到接近7.2。“破7”后人民币汇率将下滑到何处曾令人担心。实际上,人民币汇率超调和失控非但没有出现,而是在2019年9月初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低后便峰回路转,此后持续波动反弹,又在近期走出一轮升值行情。恰如央行负责人曾经说过的,人民币汇率“破7”,不是指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而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已成为平衡国际收支和增强宏观经济韧性的自动稳定器。

展望未来,尽管短期内多空因素交织会对人民币走势带来一定扰动,但当前贸易形势缓和、经济增长预期改善、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结汇增加和市场情绪向好等诸多因素,均有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偏强趋势的延续,汇率走强也会对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全年看,中美贸易关系难免会有反复,第一阶段协议执行中的摩擦及后续谈判的波折,也会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但中国经济企稳预期很强,国际收支平衡,内地金融市场的大门越开越大,门槛越来越低,会带来资本和金融项下外资的持续流入,则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总起来看,在国内外形势不发生超预期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弹性也会明显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双向波动是大概率。

展开
收起

谭雅玲:人民币贬值趋势未结束 周期贬值将继续

来源:新浪财经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对国内及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各行各业均受到很大影响,也明显影响了人民币汇率。

新浪财经“战疫”系列策划,邀请多位知名人士,从各方面分析疫情究竟影响经济几何,对如何帮助小微企业恢复生产、度过难关建言献策。

对话嘉宾: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 谭雅玲

当前针对疫情与结汇舒缓凸显,人民币贬值与前期设计反转技术有关;预计人民币贬值趋势并未结束,周期贬值将会继续。

岁末年初人民币走势异常,其背景、原因直接涉及对未来预期的理性和现实,分析预测专业的实事求是、真知灼见值得重视与理解。作为长期以来一直跟踪研究的专业经历,笔者从不同观察的角度发现人民币风险被谋略、被绑架、被指引严重,内在市场理性和需求的关键词耐人寻味、非同寻常。

观察一:人民币未开放间的主导需要明确自我

纵观长期背景、中期政策和短期走势不难发现,海外势力、舆论、设计、摆布指引相当严重,并且不断加大对我国经济与市场的破坏性不言而喻,被操手把控存在很大嫌疑。因为人民币升值背离我国经济基本面清晰,并且离岸指引和带动在岸明朗,加之中美贸易偏激情绪化激发升值存在刻意诱导嫌疑,实际上中美贸易长期化、复杂性越来越重,并非绝对利好,借题发挥存在疑虑与背离事实。

首先从长期看,人民币汇改之后的连续9年升值周期具有被舆论指引、策划强制性。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增长上升期具备人民币升值条件与氛围,另一方面则是外部舆论造势低估人民币设计冲击经济攻略所为。毕竟现实结果在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加重,不良环境、不良心态、不良行为已经直接导致人民币损失与风险,货币升值直接打压实体尤其外贸企业清晰可见。

尤其是货币机制改革局限口号和文件之间,实际人民币并未脱离美元的单一机制,进而难以实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效运行。包括至今人民币依然是单一盯住美元并不过,毕竟我们每天市场舆论指向的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就是对美元而言。改革实效性体现在人民币基准汇率水平是我国现实问题与纠结特性,未来改革必须重视国内打破惯性思维、套路模式以及舆论引导的行情论调,市场或企业主动寻求适合自我的汇率选择与认定十分急切。当然面对美元霸权不弱反强的现实,我们必须学会依存之下的发展壮大,理性、科学认知汇率水平的自我需求是基础,也是权衡之重点,更是抗衡外部风险重要抓手与基础。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关联图形(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制作)

观察二:人民币面对海外势力的认知水平待加强

观测短期走势,市场不难发现人民币被动性清晰可见。从时间看,海外离岸市场交易全天候,而我国在岸市场交易时段只有不到12小时,相差一半时间的差异足以表明离岸市场影响力与主导力,并且具有很强的市场技术策划和摆布策略。

从规模看,据BIS数据显示,2019年国际外汇市场每天交易量6.6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市场在外汇并未开放之际的人民币概念混乱,市场将汇兑理解为外汇交易则刺激人民币异动使然投机对冲显而易见,我们的规模仅为136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人民币依然不可兑换。

从势力看,外汇交易不仅需要规模,更需要技术经验。海外市场主要货币经历和经验时间累积叠加远远高于、优于、先于我国市场和货币,尚且这些力量的势力相当强悍、雄厚,外汇交易的造势能力、摆布技术、发挥灵活、转场快速以及获利精准是目前我国在岸市场无法比拟与较量的。

尤其从交易主体看,离岸市场通常是交易高手,无论投资银行或对冲基金,其专业化程度、设计规划水平、针对精准标的、获利目标测算等都具有长期经验、专业能力、广泛区域、灵活转场等资质、特性与优势。相比较我国在岸市场,目前并未放开外汇交易,当前只有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参与者局限银行金融机构同业之间;所谓的企业只是结汇和锁汇以及一些有限衍生品参与,并不形成交易主体,外贸企业被动受制是现实状况。

因此,人民币汇率被外部化明显,内在市场随从、追随实属无奈,也是受制多方因素的必然。

观察三:人民币自我完善机制面临亟待改进提升

评估中期趋势,政策管理科学与理性是亟不可待之重心与改革改进核心。回顾我国货币政策周期,目前处于回稳和回调阶段,相对过去过度宽松的极端货币政策激发、隐含、潜在风险隐患已经相当严重,因此近几年中央银行审慎、中性政策的取向是比较适宜的,也是主动有效的,围绕脱虚向实的基本方针正在艰难转型改变之中。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货币政策长短期政策基调与对策,切实以实体经济为主的货币导向、规模和投向十分重要。特别需要借此加强机制制度和市场策略的全面推进,长短期配套工程是焦点与重点。

较之目前我国脱虚向实艰难调整中,虚拟金融占主是清晰的,银行间同业交易的需求直指人民币升值,无论自身业绩、资本、资产乃至关联,主观主张与促进人民币升值为主形成货币方向认知错觉凸显;甚至误导舆论导向严重背离国情,局部利益大于全局利益的非理十分严重,只顾及出国、买货、换汇、进口的偏激升值主导舆论错位实体经济严重。

欣慰人民币升值与恐慌人民币贬值错位实体经济,尤其对外贸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形成严峻打压与恐慌,人民币被升值虽然具有国内基础,并顺应海外做空利润诉求,但却严重违背经济利润和国家主权利益。按照货币经济学原理与逻辑,货币升值对内打击实体,对外有力对冲空头是真实的货币原理。

根据去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异乎寻常超乎规律的行情,特别是春节前后人民币在岸市场随从离岸市场设计目标和引导策略针对性极强,尤其突出针对我国企业结汇期明朗。人民币升值阶段应对我国外贸加班加点抢单过节特性,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外贸企业收益清晰可见,并人为造成市场和企业不安心理进一步刺激上升内外推进。

当前针对疫情与结汇舒缓凸显,人民币贬值与前期设计反转技术有关,有上有下的自然定力渗入更强策略操纵嫌疑,更何况企业结汇余地有限是现实,海外做空有利润是必然。疫情突发所料不及待观察,未来事态无法预料,但目前应对无法回避汇率与经济背离的过度,包括资本市场布局套利的设计,政策举措短期效应的作为等,汇率遵循正常规律叠加设计加强值得重视并加以密切观察。

预计人民币贬值趋势并未结束,周期贬值将会继续,震荡区间扩大将必然加大判断与预测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企业自己业务需求的价值底线,准确选择时间和区间水平就会赢得汇率动荡的自我机会与发展空间,脱虚向实需要的智慧与能力,汇率管理关系生存发展是大事,人民币为国服务是必须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基础。

展开
收起

谭雅玲:人民币趋势性贬值周期尚未结束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作者:谭雅玲

在外部疫情扩散加剧时段,我国内在稳定态势相对明显,无论生产指标、宏观指标或资产数据均显示人民币基础相对可控与安稳状况,唯有外贸数据并不尽人意。同时观望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对标美元走向比较清晰,根据自身经济实际和政策把握的水平较为适宜,但未来趋势与关联具有相当不确定性风险。

首先任何一个货币的内在基础因素为本。我国面对疫情的应对是人民币稳定性重要的基础因素与氛围条件。

第一我国政策扶持宗旨清晰,且力度较大。因我国疫情阶段性与国际存在落差,人民币走势的可控性内部要素为主清晰可见。透过人民币行情基调的央行中间价,结合离岸市场震荡性,市场不难发现双边走势偏向贬值的取向较为透明,这是稳定信心的重要考量。

第二经济指标支持度是基础,且向好趋势明朗。其中包括企业开工复工复产的财力政策扶持、外贸企业优惠关税与贷款境外融资扶持、货币政策的维稳指向。疫情控制与恢复经济两者兼有效果是人民币维稳的基础。如3月数据反弹利好,特别是PMI的3类指标——制造业、服务业、综合类均显示经济反弹较快,人民币汇率的重要背景与条件是主观内因为主。

第三针对外贸特殊困难时期,货币政策明确。人民币稳定基本原则与经济关联内在要素将必然维持汇率贬值趋势,区间和幅度震荡中上窜和下跳依然可控方向是重点。当前我国人民币成长性与成熟性逐渐显现,政策与市场、银行与企业协同性加强有利于汇率自主和合理把握与应对。人民币内因的尺度已经明朗化,伴随外汇管理的灵活调节应对,人民币汇率取向立足自身将有利于政策发挥和企业保护,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有汇率因素的调节存在,毕竟开放与走出去的权衡指标就是汇率水平的基调与方针。

其次现有货币体制外在美元关联逻辑难变。纵观全球疫情恶化期的美元指数走势,尤其在外部普遍经济下降以及社会恐慌上升之间,美元指数上至102相对周期高位,非美货币普遍贬值。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变美元为主的格局,甚至美元汇率为主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我国人民币受制因素难以逃脱。仅看3月9-19日10天的行情比较,由于上述美元走势的快速上下波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6.94-7.12的落差巨大的阶段走势,振幅2.6%。同期对标美元指数94.63-102.99的跨度振幅8.8%比较,人民币与美元关联逻辑方向一致,但幅度比较存在差别,人民币相对稳定控制具有明显水平调节作为。其它货币汇率受影响程度更大,英镑和欧元振幅为13.6%和7%,澳元更是达到16.6%,加元为7.3%,俄罗斯卢布为10.7%,新加坡元为5.7%,墨西哥比索为21.3%,印尼为13.4%。无论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或新兴市场货币无一幸免与美元升值的反关联逻辑。美元方向性指引依然具有较强驱动与带动效应,美元升值虽然并不是美元宗旨,但信心需求凸显美元的全球影响力。由此,人民币受制外部环境与要素指标是人民币震荡不定局面的重点,自身货币制度参考篮子的数值依然偏向被美元调动是必然,未来短期依然难有改变。人民币受制外部异样行情或者说是极端行情被牵制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的随行就市应对依然比较突出,其中具有机制与市场的约束,更有专业、经验、技术的欠缺。尤其我国目前只有银行间的外汇市场,在岸金融体系定力不足、市场不足、专业不足。仅看人民币远期报价随短期而动十分明显,这对企业干扰较大。尤其目前外贸企业处于利润紧张时期,汇率方面的增收或也是企业生存参数,应重视汇率对外贸的保护保障功能,加强银企互动的紧密合作,预计人民币兑美元走势是国内主要焦点,人民币趋势性贬值周期尚未结束,区间波动加大值得关注。(作者为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谭雅玲)

展开
收起

趋势巡航:人民币贬值释放四大信号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趋势巡航

昨天大盘最后一小时放量下跌,外围股市普遍上涨,消息面偏向平静。

今天大盘应该高开,上攻时关注2850点附近的压力,强压力在2867点附近;回落时关注2830点附近的压力,强压力在2817点附近。

消息面上,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 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交所:天广中茂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南大光电:ArF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正处于光刻胶样品验证阶段;国立科技:持股占总股本8.72%的股东东莞红土及一致行动人计划清仓减持;全新好: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之一刘红误操作卖出160万股;富祥药业业绩预告:2020年上半净利润同比上升90%-110%;联明股份: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联明包装100%股权;*ST美都: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创源文化:股东合力咨询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万元至500万元;西部证券:持股15.09%的股东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2%;省广集团:控股股东广新集团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5%;中国石油:证监会同意公司注册发行不超过800亿元公司债券;歌华有线:控股股东拟以持有的公司股份出资共同发起组建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影视:预计在下半年联合明星进行首场网络直播;科大讯飞:参股公司三人行将于5月28日挂牌上市;艾艾精工:股东蔡瑞美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2.001%公司股份;意华股份年报: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3.50% 拟10派0.5元;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金融股领涨,纳指V形反转收涨0.77%,标普500指数涨1.48%,道指涨2.21%等。

近期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人民币大幅贬值,不管是离岸还是在岸人民币都是贬值的,昨晚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19,日内跌逾400点,续创2019年9月以来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逼近7.17。人民币贬值一般释放四大信号:

一是外部环境恶化,市场资金寻求避险,场内资金撤离人民币购买美元,美元强势压制人民币;

二是央行开启逆回购投放资金,在停摆了近连续37个交易日后,央行在5月26日重启逆回购操作,投放100亿,5月27日投放1200亿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维持2.2%不变。央行此时重启逆回购说明市场资金量需求较大,也预示后期将有降息降准出现。

三是预示某种关系恶化。去年人民币兑美元创出7.19低点以后,受到了米国的指责,今年创出新低,说明关系在恶化;

四是人民币贬值一般对应股市会回调,因为资金撤离。

昨天我们说过,目前的大盘就是类似2019年10月21日以后的走势,当初中阴以后,随后大盘在低位盘整,等技术指标修复以后,大盘会再次上行。目前的技术形态跟当初完全一致,大家可以对比查看,所以,我们认为大盘在2800点附近还有筑底,但考虑到央行有降息降准的预期,大盘盘整以后还将继续上行,最终上攻目标还是先看2900点附近。中长期完全可以持股不动,短期大家还是要注意节奏,高抛低吸逢低做多为主。

操作上,趋势建议大家逢低可以考虑增加仓位,个股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避险的农业副食、稀土黄金板块等;二是超跌的科技成长股。更多分析请关注“趋势巡航”,防止迷路。

展开
收起

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不改长期稳定趋势

来源:时代周报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引发市场关注。5月27日晚,离岸人民币汇率下跌约500个基点创下去年9月以来最低值7.196。进入5月份,人民币汇率走势就以贬值为主。以离岸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从5月3日的7.087贬值至27日最高的7.176,贬值幅度为1.34%。而在岸人民币从4月30日开盘价的7.065至今,贬值了1.2%。

币值是投资者信心的一个标志,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资本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信心有所挫伤,出于避险的考虑,转换投资标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同时,从国内来看,为了刺激和提振经济,政府债务增加和央行的宽松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预期到的,再加上一系列的降准降息,汇率下行也是必然的。另外,国际形势起伏不定也加大了我国出口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造成汇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1?3月我国贸易顺差仅为129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超过了700亿美元。即便4月份我们的贸易顺差数据有所回升,但这还是停留复工复产之后对于存量订单的消化,出口的需求依然疲弱。

通过这些现状的分析,人民币汇率下降是有迹可循的,而汇率的下降对于我们经济社会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进出口方面来说,本币贬值,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我们出口品的价格,因而是有利于我们的外贸恢复,但是也会提高我们的进口成本,这会促使我们的外贸企业将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进口更多地国内化,以便规避币值下降对进口的冲击。

不过,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只是短期的趋势,在一定时间的下行之后,长期来看,它依然还会回归稳定和坚挺。

首先,虽然货币贬值有助于出口贸易,但是细观我们的外贸发展历史,我们从未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出口,这是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在国际生产中,我们依然是具备成本优势的。当疫情过去,国际贸易逐步好转,我们的外贸创汇能力将会快速复苏,币值上扬水到渠成。

其次,看一个国家货币的长期形势必然要关联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如今,国际疫情蔓延,许多国家社会生产停滞,而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复工复产,再加上政府的一系列提振经济措施,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当疫情逐步过去,投资者信心恢复,中国依然将是海外资本青睐的重要投资绿地。

与一般的本币贬值情况相比较,我国的形势不尽相同,试观目前的国际经济状况,在几个主要的经济大国里,恐怕只有中国的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情况是最为乐观,因而对于国际资本来说,在短期恐慌之后,还是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所以,我们也并不会陷入货币贬值—资本外逃—再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里。

综上所述,从短期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会进入一个向下波动状态,但是综合分析长期因素,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与坚挺依然可期。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