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意大利文

翻译意大利语稿件,翻译质量如何把控

从事意大利语稿件要求议员在意大利语翻译领域有多年翻译经验,才能够具备翻译的能力,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翻译团队,翻译稿件的质量也是有保证的。那么在意大利语笔译译文的质量如何把关,简单介绍:

  1、英信翻译严格控制意大利语稿件分发程序,由具有多年翻译经验和大型项目组织经验的高级翻译和教授共同进行分稿,分发给专业对口的翻译进行翻译。

  2、职业化意语翻译队伍,每一位翻译人员都具有多年的翻译经验。对于意大利语,我们的意大利语译员不仅精通意大利语,而且擅长一种或多种专业知识,并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70%以上的翻译曾在意大利等地工作或学习多年,了解当地的情况。

  3、健全的专业翻译队伍,按照专业严格筛选、分类。

  4、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对翻译进行跟踪监控,及时把翻译的重点、难点进行解决处理;对大的项目,我们成立项目小组,由高级翻译、教授或外籍专家亲自负责,协调专业词汇和翻译风格的统一。计算机处理人员配合进行排版、图形处理等后期处理工作。既保证了翻译质量,又保证了精美的排版,给客户提供满意的稿件。

  5、翻译工作结束后,由其他翻译进行校对工作,防止出现漏译、错译、数字、排版等常见的翻译错误。

 

展开
收起

意大利军官睡了慈禧的床,并刻下一行字,却无人敢翻译给慈禧听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慈禧深感危险一步步逼近,一口气就带着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压根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了。

当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明清两代王朝的都城被毁了差不多了。八国联军觉得还不是很过瘾,便派兵直接打开了紫禁城的大门,在皇宫肆意妄为。

据悉,这些强盗抢走了中国不少的珍宝,每个国家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不断将中国的珍宝搬走。

当时,有一个意大利的军官,大抢了一番,觉得很不过瘾,甚至爬上了慈禧的床上睡了一觉,还在她的床上刻下了一句话(意大利语):

Voglio violentare l'imperatrice Vedova Cixi

后来,八国联军在北京抢着抢着,竟然不想走了。在西安的慈禧很无奈,只能下了一道投降的圣旨。

慈禧这时候多想回到京城享受美好生活,于是就急忙安排留守在京城的李鸿章和恭亲王,让他们花钱摆平那些洋鬼子。最终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得到甜头后,就一一撤出了京城。慈禧也就顺理成章的回到了北京,继续享受帝王般的生活。在慈禧回北京之前,有一批太监宫女提前回宫,打扫破败的皇宫。

当这些宫女看到慈禧的新床上面,刻着意大利的字,太监就安排将新床搬到仓库,用一张旧床替代了原来的新床。等到慈禧返宫后,睡着这张旧床,时不时地发出“咯吱”的声音,非常恼火。

这时慈禧就询问起之前自己所睡得新床,这时太监就将新床被洋人刻字的事说出来了。慈禧还是想看看洋人刻的是什么字,就命令太监搬出这张新床,但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懂得翻译。

第二天上早朝时,慈禧特地问李鸿章等人,洋人所刻的是什么意思。李鸿章便说那是洋人在炫耀自己的战功,并无其他意思。越是这样,慈禧越是好奇。

退朝后,慈禧召见了一位外国人,此人是巴恪思,他1873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毕业于牛津大学。当他看到这行刻在慈禧床上的字时,一时间支支吾吾。

过了好一会,巴恪思委婉的说:“太后,这行字是意大利语,大概意思是我虽然睡了你的床,但是我却不能和你共寝。”

慈禧听完后,反而没有发怒,还说:“这位军官到底还是孩子,或许他现在正在和妻子或情人共享春宵。他不敢在他们女王床上刻下这样的字吧!”

展开
收起

专访意大利翻译家李莎:中国故事,我只解读了一小角

中国,对我来说,是最难解读的秘密。

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世界”,从金碧辉煌的大都市到便于侠隐的深洞,经过沙漠、圣山、原野、大海。有人怀疑它、有人迷恋它、有人渴望抓住它,可是它神秘地、矛盾地以晃动的身影时有时无地展示在我们眼前。它多么庞大,与我所熟悉的西方世界多么不同。每一处、每一地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以它的独特性呈现在我眼前。

解读中国是很艰难的任务,因为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中国同时存在,我们必须经过很多深层的理解阶段才能看出哪个是它的真相。同时存在着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中国人眼里的中国、中国想给外界所显示的形象等等。它能同时肯定又否定我脑子里所有的文化定型,在叙事中强力地显现真实的或虚假的传奇,使我越来越眼花缭乱,直到一天我终于觉悟了:停止判断对错,开始观察、细听、触摸、欣赏。

30年前,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毕业的意大利本科生帕特里西亚·里贝拉蒂来到中国。如今,她更为人所熟知、也更愿意别人称呼她的名字是李莎。作为翻译了多部中国文学作品的汉学家,在2014年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李莎用开头这段话来回忆和表达自己初到中国的感受。

来中国之前,李莎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读中文,学习汉字和中国语言文学。大学三年级,她和同学们开始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学者赵毅衡曾给他们授课,推荐了王安忆的“三恋”,李莎读的王安忆第一部作品就是英译本《小城之恋》。

1990年,李莎本科毕业来到中国。之后一年,她在欧共体与中国企业家协会合作的MBA项目中担任培训负责人。1991至1992年,李莎任意大利驻华使馆科技参赞私人秘书,同时到使馆文化处帮忙。1995年,她正式进入使馆文化处工作,现任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学出版项目负责人。除了组织和参与中意文学交流等使馆日常工作之外,李莎最重要的身份就是译者。她翻译推介了中国作家的多部作品,并从2014年开始负责《人民文学》杂志意大利文版《汉字》的选稿和翻译工作。2019年9月,为录制系列短片《文学的力量》,记者专访了李莎。今年2月,记者就访谈中的部分细节与李莎做了沟通、订正,得知李莎年初时回到罗马照顾生病的母亲。她还对记者表达了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和对中国朋友的关切与祝福。3月7日,李莎按照之前的行程安排回到北京,需在家中隔离到22日。她也期盼意大利能尽快控制住疫情,恢复正常生活。

“它又是陌生,又是亲切”

读了王安忆的“三恋”之后,李莎又看了王朔的《动物凶猛》等作品。到中国后,因为参与一个文学项目,李莎采访了王安忆,还写了一篇小论文,同时也认识了王朔。她开始觉得中国文学非常有意思,想多读一些,但那时还没有想要做翻译。一段时间后,李莎觉得光靠工作没法提高自己,需要回到学校,于是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从1998年到2001年,她看剧本、分析剧本,又读了一个硕士学位。毕业后,用李莎自己的话说:“就继续看书,但还是没有想过要翻译书。”

有一次,李莎和意大利翻译家米塔一起逛美术馆后街的三联书店,被一本书的封面吸引——莫言的《檀香刑》,米塔买下这本书送给她。李莎说,一般外国学生读中国文学作品,10页或15页之后才能被作品抓住,一是因为语言问题,二是很多作品确实节奏比较慢。“但《檀香刑》我刚看了两页,就觉得非常有意思,我最后就放不下了,连续看完。”她把阅读感受告诉米塔后,曾经翻译过多位中国作家作品的米塔鼓励李莎把这本书翻译成意大利语。李莎不敢,米塔就帮她写了一个内容梗概,说服出版社为什么要翻译和出版这部书。最终,意大利第二大出版社艾因奥蒂出版社同意了这个出版计划。2002年,李莎一边准备迎接双胞胎女儿的出生,一边开始了她的翻译生涯,《檀香刑》成为她翻译的第一部中文作品。

由此,李莎的翻译热情日益高涨。她又陆续翻译了莫言的《生死疲劳》《四十一炮》以及一部自传性质的中篇《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李莎又应出版社的要求翻译了《蛙》。李莎告诉记者,她和朋友合译了一部莫言的“鬼故事集”,即将出版。

“中国离意大利那么远,又是当时不太了解、比较神秘的国家,文学是帮助你沟通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外国作家为什么吸引你,基本上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他跟你相似,二是因为他离你较远。”李莎认为,莫言对这一点把握得非常准确和成功。“你看他的作品,觉得他特别像我认识的一个人。然后他突然做了一件事,我又没想到他怎么能往那个方向走,你的好奇心、注意力都被吸引了”,“因为它又是陌生,又是亲切,最重要就是这个”。

此外,李莎的译作还包括贾平凹的《老生》、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与米塔合作翻译)以及孟京辉的话剧作品《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台词意文版)等。

在从事翻译的过程中,李莎也试图找到解读中国当代文学的关键词,在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论文中,她用三个词来形容中国和当代中国文学——痛苦、韧性、重生。从自己的阅读和翻译经验出发,李莎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直至90年代,描写痛苦以疗愈创伤成为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目标。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岁月之后,中国人以独有的韧性对付苦难、找回自己、确定独立的角色。虽然也受到了世界文学潮流的影响,吸收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叙事和表现方式,但中国作家也在寻找自己独特的文学样式和风格。实验、先锋的90年代之后,伴随着传统文化的重启,中国当代文学也在世界文坛初步亮相。进入21世纪,网络的普及让更多人获得了想象和沉思的机会,也为人们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平台;而中国自身的进步也使得文化事业在提升的同时有了“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在李莎看来,现在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还有电影、话剧、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传播,增强着“‘中国故事’在世界千万个叙事中的独立地位”。 “你得看见那个人,看见他怎么做事”

初到中国,李莎常常感到疲惫。到王府井大街采购,往来的人流、身体与身体的接触摩擦都挑战着她的神经。她说,在中国的老外有一种说法:谁在中国待一周,能写出一本书;待上一个月,差不多能凑合出一篇文章;时间再长就什么都写不出来了。时间长了,李莎自己也患上了“沉默症”。所幸她可以阅读和翻译,在快速变换的环境中以此慢慢地“重新发现自己”,调试从间离到归属的过程。在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自述中,李莎说,突然有一天她意识到,“中国是一条巨大的鲸鱼,混杂于上万个黑色头发的人山人海中的我是最安全的、最舒适的、最温暖的”,她开始初步明白“为什么不管是什么外来的文化,终于都被中国吸收、消化了并纳入其中的原因”,她开始学会“不让第一个印象占满我的心里”,学会“观察细节,细听语调”,重新发现了自己在中国的独特性,并获得一种归属感。

当然,30年的中国生活中,李莎和很多中国作家成了朋友。

在翻译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李莎的破解之道是从作家本人身上找答案。她会找作家询问、沟通和对话,并得到解释。不用像翻译已经去世的作家那样要靠不同译本之间的比较和理解,“直接找他”是翻译当代文学的优势,在她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一来二去,李莎和很多中国作家的交情就不只限于译者和作者。她经常和刘震云一起吃河南菜,她的女儿和刘震云的女儿也是朋友。刘震云女儿执导电影的时候,也请李莎过去待几天,分享心得。李莎还去过阿来家,见到了阿来的家人们,和他们一起吃饭……李莎和作家们的交流就是日常的交流,“就是生活吧,一起分享”,但是“特别有意思”。她在翻译徐皓峰的《师父》时,因为写的是武术,有一天她跟徐皓峰说,“一块儿吃个饭吧,说一下这个事儿”。席间,徐皓峰说着说着就站起来,开始摆一些武术动作,“整个饭馆都在看,好玩极了”。

这种朋友间的交流对于李莎来说非常重要,不仅仅在于作家回答了翻译中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多了解他们,你就多明白他们写的东西”。李莎一个人做翻译的时候,看到一句话,会想起来那个作家的脸或者他正在写的东西,这可以激发她的想象力。多年来,李莎积累了一套翻译心得,“你得明白他怎么想,才有方法把他的思维变成自己的语言。你得看见那个人,你得看见他怎么做事,你得进入他的脑子,才能翻译他的东西。”

 “把中国文学介绍到外国,是我们愿意做的”

随着对中国文学的熟悉,李莎的翻译工作开始忙起来,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分钟闲着的时间了”。忙归忙,李莎觉得很满足,她觉得“中国故事”自己只解读了一小角,虽然很难,但越看越有趣,各种各样的工作也会给人成就感,让人变得越来越敏锐。

近几年,李莎在中国文学的意大利语翻译方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3月12日,意大利夜间出版社凭借《关于爱欲和食物的8篇中国小说和8篇意大利小说》一书获得了2019年意大利国家奖中的翻译及文化交流奖项。该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夜间出版社共同策划的意大利文版,2019年由夜间出版社出版发行。李莎是该书的主编之一,从2017年开始,她和另一位主编、意大利汉学家、翻译家傅雪莲一起,负责为这本书寻找意方出版社、中意双方的联络、选取合适的意文和中文小说,并组织和参与该书的宣传活动。她还翻译了作品集中文珍的《西瓜》、冯唐的《麻将》、葛亮的《浣熊》、殳俏的《双食记》4篇中文小说。目前,她正在与人文社讨论其他主题的中意双语互译作品集。

李莎和傅雪莲的相识始于《人民文学》杂志意大利文版《汉字》的创办。2011年,《人民文学》创立英文版《路灯》。2012年,李莎应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邱华栋邀请,参加《路灯》的研讨会。看了《路灯》后,她非常喜欢,并建议也做一个意大利文的版本。2014年,邱华栋给李莎打电话说,可以做意大利文版了。经邱华栋介绍,李莎认识了米兰比克卡大学的傅雪莲,两人开始合作《人民文学》意大利文版《汉字》。

《汉字》第一期于2014年出版,刊发了铁凝、李敬泽、麦家、范小青、李洱、刘慈欣、翟永明、于坚、鲁敏、盛可以、田原、阿乙、路内、笛安、任晓雯等作家的作品,涉及小说、随笔、诗歌等。李莎说,第一期对于作品的选择意在提供对中国文学的全景式扫描,反映当今中国社会人们所关注的不同方面以及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并有科幻等不同形式;在作者的选择上则侧重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和新生代作家。之后,每期《汉字》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侧重,比如2015年第二期以女性为主题,之后有一期以城市为主题,还有一期以“丝绸之路”为主题,选择了一些少数民族作家作品。2019年最新的一期则以科幻为主题,选择了刘慈欣、陈楸帆、夏笳等作家的科幻作品。

从2016年开始,《汉字》在原有一年一期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了一本中意双语版。李莎介绍说,双语版是考虑到能够给意大利的出版社提供一些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获得重要文学奖项的作品。在主题和内容选择上,李莎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想法。“我们既然做了科幻,那也可以做一个系列,就叫类型文学,按主题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比如悬疑。”她也在考虑应该做一期网络文学,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比较成功的网络作家。李莎甚至想,在每一期固定的诗歌板块,也许可以选择一部分rap歌词,把这些rap歌手自己的语言作为诗歌艺术来呈现。“好玩吧?这是中国年轻人喜欢听的也关注的东西。我觉得把这些新的东西介绍给意大利的年轻一代,可以使这两群人更接近一点,互相理解。毕竟将来他们是有机会互相接触的。”

现在,《汉字》在意大利的发行由罗马和米兰两个较大型的书店发售纸质版,包括亚马逊在内的网上书店也能买到电子版,主要的读者来自高校、评论界和出版社。《汉字》是意大利十几所教汉语的大学的选读或必读参考书,老师和学生们不只是用来阅读,也用来做一些翻译。李莎介绍说,他们每年会举办一个翻译比赛,鼓励学中文的学生们参加,从《汉字》中选择作品,获奖的翻译作品将在《汉字》上推介。这样做的初衷是因为中文和意大利文的区别太大,翻译有可能把一本不太好的书变成一部杰作,或者把一部杰作变成垃圾。“我不一定翻译得对,你可能有一个方法比我做得好;或者我的翻译是一种选择,还有其他五六种选择也很好。我们也可以讨论为什么会这样翻译。”

早些时候,大部分意大利读者熟悉和喜欢阿城、苏童等中国作家,“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们的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带文学进来的”。但近几年,李莎更希望意大利出版社和读者能更直接关注到有代表性的中国作家和作品。杂志是一种媒介。除了学中文的学生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普通人,李莎希望能够通过《汉字》向意大利的出版社推介更多新的作家和好的作品。所以在选择作品时,她们会有意识选择以前很少或没有作品被翻译成意大利语的作家。现在已经有更多中国作家进入了意大利读者的视野,李莎的策略是,“我们拿短篇吸引出版社的兴趣”,将这些重要作家介绍过去。

当年看了英文版而喜欢上王安忆的作品,而现在,李莎希望意大利学习中文的学生能够通过意大利文来了解中文、了解中国文学。刘慈欣《三体》的意大利文版是从英文翻译的,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是通过法文转译为意大利文。李莎觉得这种通过第三种语言转译“是上个世纪的做法”,“当然,英文是很重要的语言,但我们的语言不是英语,而是意大利语”。对于重要的作家作品,李莎认为必须要由中文直接翻译成意大利语。她对翻译力量比较乐观,大学里有老师和学生对中意文学翻译抱有热情,意大利也有很多优秀的中文翻译,“当然你不能认为这件事一做就能成功,你得作出精神上的投资,必须付出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接受采访时,李莎说:“把中国文学介绍到国外,这不是义务,而是因为好玩、有意思,我们愿意这么做。”今年是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周年,在筹备使馆文化处的各种纪念活动之外,李莎正在翻译李洱的小说《花腔》。或许李莎口中的“好玩”“有意思”,正是在于她通过当代文学,克服了初到中国的“沉默症”,觉得“有话可说”,从而打开了解读中国的一扇门。

(来源:中国作家网)

展开
收起

正面开怼!穆帅:听不懂我说的意大利语?英足总会帮你翻译的

在11月8日凌晨进行的一场欧冠焦点战中,客场挑战尤文图斯的曼联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连扳两球,从都灵安联竞技场带走了来之不易的三分。这已经是红魔曼联近六场以来第四次在先丢球的情况下能够反超比分,除开被切尔西最后时刻绝平的那场英超联赛,曼联在其余三场比赛中都成功逆转取胜。

虽然曼联与尤文两支球队关系尚可,但由于曼联主帅穆里尼奥曾经带领国际米兰夺得三冠王,作为国米死敌的尤文球迷本场比赛并没有留情面。一些尤文的极端球迷在看台上肆意嘲讽穆里尼奥,其中还夹杂着不少低俗的辱骂。

对此,“狂人”穆里尼奥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在球队逆转取胜之后,穆里尼奥对着看台做出了一个侧耳聆听的动作,这一动作像是在示意:你们声音太小了,我听不见!显然,这是对那些极端尤文球迷们的回击。

穆里尼奥的这一动作引发了一些尤文球员的不满。尤文中卫博努奇立刻上前对穆里尼奥表示了不满,在穆里尼奥下场的时候,也有不少尤文球员走过去和穆帅进行了交涉。不过,穆里尼奥认为自己的这一行为是合理的。他说:“有些尤文球迷侮辱我和我的国米家人们,没有人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保持完全冷静。”

有意思的是,在赛后采访中,一位来自英国的女记者向穆里尼奥提问,问他赛后和尤文的球员们说了什么。穆里尼奥问道:“你会意大利语么?”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穆里尼奥说道:“不会也没关系,你可以去找英足总的人,他们会翻译给你的。”说完,穆帅哈哈大笑。

在十月初对阵纽卡斯尔的英超联赛中,曼联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连进三球,完成了一场惊天大逆转。由于情绪激动,穆里尼奥在下场时无意间对着摄像机爆了一句葡萄牙语粗口,英足总当即以赛场不文明行为的理由提出了对穆里尼奥的指控。没想到,独立监管委员会最终驳回了这一指控,而英足总居然还打算再次上诉。

穆里尼奥在采访中的回应显然是在讽刺英足总大题小做,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处处针对他。足球毕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在球场上偶尔爆两句粗口是很正常的事。英足总对于其他人用英语爆粗口的行为不查,对穆里尼奥用葡语爆粗口的行为却要一查再查,难怪穆帅会看英足总不顺眼了!

对此球迷朋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球迷说:“穆里尼奥有资格可以狂,尤文近九次对英超球队保持不败,而“鸟叔”把尤文击败相当困难,魔力鸟性格硬,命也硬!”

亲爱的球迷朋友,对此你怎么看呢?

展开
收起

特朗普与意总统会晤时一段“表述” 女翻译表情亮了

在白宫会见外国领导人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经常能搞出笑话段子。近日,与到访的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在椭圆形办公室举行会晤时,坐在特朗普身后的女翻译,凭借一组懵逼表情,意外走红网络,事件一经上传到社交媒体,网友笑翻了。这一切又是特朗普惹的祸。

综合外媒报道,尽管这是一场美意元首的双边会晤,但是媒体都在追问美国人关心的问题,特朗普滔滔不绝,后方的意大利总统女翻译听得云里雾里,表情就说明一切,时而皱眉时而低头,一会儿还转头挑眉。

网友跟帖称:尽管这位女翻译在笔记本上,一路狂听写,记下关键词,不过完全根本上语速,这是来不及翻译的节奏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则称:“翻译员的表情不用翻译,从她的脸上就看得出来,这位翻译不会说流利的‘特朗普语’。”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除了语速和口音外,让女翻译陷入绝望的,恐怕还有特朗普的历史常识。

报道称,特朗普在会晤中毫不讳言对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热爱,此外还大赞起美国与意大利的长期关系。

特朗普说:“美国和意大利之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政治遗产,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罗马时代。”

特朗普似乎在暗示成立于1776年的美国与建立于公元前753年,于公元410年灭亡的古罗马有直接关系,这样的历史逻辑显然是错误的,这也难怪翻译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颇有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这一事件一经上传到社交媒体,便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一位“推特”用户说:“古罗马?他是认真的吗?美国仅有243年的历史,而古罗马距今已有数千年之久……”

另一位用户说:“事实表明:美利坚合众国(1776年至今)从未与古罗马(公元前753年-公元410年)有任何联系。特朗普为了套近乎,又闹出大笑话。”

原标题:口音重? 特朗普:关公战秦琼 女翻译:懵逼成网红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展开
收起

意大利老农自学上百种罕见语言,完成千册书籍翻译

这个老爷爷叫Riccardo Bertani ,今年86岁,是意大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这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的老爷爷却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记录,他这一辈子靠着自学掌握了世界上100多种罕见的语言,70多年来完成了1000多本书的翻译和写作。

小时候的Riccardo有点偏科,不喜欢数学,上完小学后就辍学准备回家种地。但是很快他发现,他不适合当一个农民。

于是他决定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全情投入于语言学习。

因为Riccardo的爸爸以前当过村长,所以他家里有很多俄语书。虽然他看不懂,但依旧为这陌生的语言所着迷。

他开始大量地阅读,找到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的书,阅读意大利语版本的作品,再对照着学习原著中的俄语。

为了更好地学习,老爷爷有严格的作息时间。

从年轻时候,他每天坚持两点起,一边学习,一边等着太阳升起。在凌晨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头脑会更清晰。

现在老了, 那么早起床有点难。但是老爷爷还是坚持每天5天醒来,继续学习。

老爷爷现在掌握了超过100种罕见的语言,包括爱斯基摩语、雅库特语、尤卡基尔语、卢塔语、伊特鲁里亚语、普鲁士语、巴斯克语、蒙古语等等。

老爷爷在语言学界很有名气,这么多年来,像俄罗斯,匈牙利等许多国家都希望邀请老人去参加会议,做一些分享。

但无一例外,他都拒绝了,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意大利。

老人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谈起他挚爱的语言。外面世界的纷纷扰扰,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老爷子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写成了1000多本书,让任何一个有基本阅读能力的普通人都能理解这些古老的语言。

像Riccardo老爷爷这样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人,真的都让人佩服。

展开
收起

九个翻译者,一场文化的抵抗!

2020年不平常的开局和发展,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开始远程工作、有很多在大城市飘零的年轻人,难得在家中呆了两三个月,享受了成年后久违的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也有国外的留学生依旧在苦苦坚守,等待着情况好转可以回到家乡……

看似是一场封闭就能活下来的战役,其实也更加呈现了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接,

不论是我们一次次的出手相助,还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资源互换,以及不同语言在世界社交网络上对医护人员的致敬,

以及戴上口罩的习惯,演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是连接起来才形成了整个世界,

2019年,就有一部设定巧妙的法国电影,点题了这个“世界连接”的主题,它就是:

《翻译疑云》

《翻译疑云》是一部很少见的浪漫悬疑电影,

目前,该片在豆瓣上获得了7.2分的口碑评价。

《翻译疑云》是一部非常法式的电影,

首先,红颜秀影要和大家阐述一下自己是如何定位法式电影的?

比如它的故事节奏感不强、剧情上还有不合理之处,

但是,你绝对不会像应对美式商业片那样关注那些逻辑漏洞和细节的,

法式呈现的,更是一种氛围,一种更人文的思考,

比如利益与情感的矛盾与关联,并没有那种急功近利的商业范儿,

这是法式骨子里的傲娇,以及对消费主义利益至上的不屑。

法式电影也是很有文化底蕴的,

不是伍迪艾伦那种唠唠叨叨的自怨自艾,或者《午夜巴黎》里的掉书袋,

而是一种很多年文化积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信仰,信手拈来,

所以看惯了好莱坞大片,再去看法国电影,是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而《翻译疑云》从设定上就非常新颖了,

九个不同国家的译者,同时在线翻译一部法国名著,以获得最大的版权利益,

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英国、意大利、丹麦、西班牙、中国、葡萄牙、希腊、德国,

当然还有主宰一切的出版社法国人。

虽然说现在的美剧里很喜欢有各种外国面孔,来显示剧集的国际化,

但是《超感猎杀》里全员说英语、《西部世界》里的高层为了表现上流社会的博学,偶尔蹦出两句塑料法语,

或是大魔王在《瞒天过海美人计》里现学现卖的塑料中文。

而《翻译疑云》中,不同国家的演员们,法语却非常的熟练,

这也使得本电影开场的代入感很强,每个翻译在各自国家的机场与家人告别时,都说着自家的语言,

可是见面时,又都可以用法语无障碍的交流,这很容易让我们代入进剧情。

而这些看起来卑微的各国翻译,其实,每个人拆开看,都是技能缠身的文化人:

能做翻译、也能创作、至少精通三门语言(母语、法语、英语),

既有文化人的清高和旁人难以融入的乐趣,但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别看法语电影小众,但是在语言上极强的代入感,却是它很强的一点,

《传奇办公室》里的法国特工,都掌握三门以上的语言,法语、英语、驻扎国语言,

所以看到这些特工完全融入当地生活,获取情报时,你一点都不会觉得隔阂。

或是《向黑夜进发》中,末日航班上不同国家,

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的乘客们,也都是掌握三门以上的语言,

所以,会因为语言站队、或者利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设定,非常带感,

这也是法国人能玩的“文化梗”。

在《翻译疑云》中的精彩之处也在这里,

当九位一同密谋将版权泄露出去为译者发声,共同抵御唯利是图的出版商时,他们的武器就是语言,

面对拿着枪的法国人,他们选择用西班牙语交流,甚至选择用最难的中文交流。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法国人竟然也听得懂中文,

关键时刻西班牙译者急得逼出了母语,然后,几个翻译员急中生智,不断切换语言,

那种紧张感和才华拯救命运的感觉,让人异常兴奋,

这是不同于美国大片用特效和场面来制造紧张气氛的手法,

文学能保命、语言能致命,普鲁斯特的小说可以当防弹衣用,这是法式的悬疑,

不用大场面、也不用复杂剧情,满满都是文化梗。

《翻译疑云》里面有几个梗,也非常得有意思,

丹麦小姐姐说:

“你们看推理小说吗?通常第一次要求付款,不会被答应,因为觉得可以找到转机,第二次仍然拖延时间,而第三次为了挽回最大损失,选择付款,但为时已晚,一切都无法挽回。”

也完美应对了电影里被勒索的出版商的选择。

而整部电影的剧情虽然是悬疑推理的,内里却是一个无比感人甚至浪漫的故事,

出版商烧掉了德国大姐八年的原创小说,并且说:

“因为你没有才华才来做翻译,承认你的平庸和没有才华吧。“

就连德国大姐都在崩溃的时刻哭诉:

“我一直抱怨我的孩子和丈夫浪费了我的时间和才华,而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创作的灵感和才华。”

译者一直是文学创作里被鄙视的一部分,永远在书的第二页,

事实也是如此,当莫言和刘慈欣获得诺贝尔和雨果奖时,大部分人不会记得将作品推向世界的译者的名字。

而在《翻译疑云》里,这个享誉世界的天才作者却为译者发声,

捍卫他们被出版商压榨的权利,给予他们作为译者二次创作同样的致敬,

来自不同世界的文化人们为了同样的文学信仰,站在一起,完成了一场惊天的泄露,

一次理想主义对消费主义抗争的成功,在这个消费主义、功利主义和狼性文化盛行的时代也能给我们小小的安慰吧。

当知识付费如火如荼,让我们感到莫名的焦虑时,

那些即使为了吃饭,但是仍然把热爱当做信仰的人,还是有“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的时刻,

电影里的玩梗、致敬、引用、甚至用书做防弹衣逃出生天,能让被生活伤得体无完肤的社畜感到:

“它的名字就像一个暗号, 这些人从别人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 ”

有时候爱好也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灵魂同类,甚至关键时刻救我们一命,

即使功利是这个时代的风向,但《翻译疑云》还是能让我们有短暂的思考和消解,

相信自己的才华,也要相信信仰的力量。

展开
收起

27岁脑瘫儿自学8门外语,翻译意大利名著,花32万装修40㎡的家

一位孩子的诞生,对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对有些家庭来说,也可能是一件沉重的负担。生活在上海的姚先生一家三口挤在40㎡的老房子内,儿子斌斌刚出生时非常可爱,一家人十分欢喜,然而三个月后斌斌被查出来患有脑瘫,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上天虽然跟斌斌一家开了个玩笑,但父母并没有放弃斌斌,他们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儿子,接送他上学。斌斌自己也非常争气,家里存满了一箱子的奖状。虽然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斌斌最终没有踏入向往的大学校园,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好学上进的斌斌在家自学大学课程,掌握八国语言,立志成为一名翻译。

然而,随着斌斌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也在渐渐老去,父亲由于操劳过度,突发脑梗,大病了一场,出院后虽然能生活自理,但照顾斌斌已经力不从心。40㎡的房子布局不合理,收纳杂乱,也对腿脚不便的一家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房型奇葩,呈狭长型,房屋宽度只有3.1米,所有房间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过道狭窄,通行不便。

书架太高,行动不便的斌斌够不到,需要妈妈帮忙。妈妈都需要站到书桌上才能够到,非常危险。

入户处是厨房空间,大门口就是微波炉、冰箱等厨房电器,室内外缺乏缓冲区域。

这个厨房区域其实属于违建部分,空间狭小,东西杂乱。

入户处有一级台阶,对腿脚不便的一家人来说是安全隐患,家里像这样的高差还有很多处。

这是家里的卫生间,淋浴间的挡水条对斌斌来说也是一个障碍。

天井位置整体是下沉式空间,与其他房间高差较大。

家里的休息区,目前堆满了各种杂物。

家里没有合适的书架空间,书本叠得太高,行动不便的斌斌够不到,需要妈妈帮忙。妈妈都需要站到书桌上才能够到,非常危险。

由于家里缺少收纳空间,许多杂物只能堆放在过道,原本狭窄的过道变得更加拥挤,一个人通过都有点吃力,斌斌的轮椅更是无法使用。

由于特殊的狭长房型,中间的几个房间通风、采光很差,使得家里阴暗潮湿的问题尤为严重,即使是大白天,也跟晚上一样。

水管生锈腐蚀,房屋渗水发霉问题严重。

针对斌斌一家的情况,设计师很快制作出了改造方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力求打造一个无障碍住房。

经过漫长的等待,改造终于完成,斌斌一家回来了。

进门的第一个房间是厨房,改造后的厨房做了U型设计,拥有充足的操作空间;根据洗碗、切菜不同的厨房任务,水槽台面和切配台面还做了不同的高度设计,不会因为长时间弯腰而感到难受,是非常贴心的设计。

原先的天井区域现在被改成了客餐厅空间,和厨房之间以移门相隔,打移门打开时两个空间可以连为一体。此外,原本天井区域有两级台阶的高度差,现在也都被抹平了。

斌斌的卧室,设计了一面巨大的书架墙,斌斌的书终于有地方存放了。

卫生间设计了许多扶手,在这些扶手的帮助下,斌斌可以独立刷牙、洗澡、上厕所了。

洗衣机的安装高度被刻意抬高了,这样每次洗衣服的时候就不用弯腰了。

父母的卧室,和原本的装修比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简约素雅,非常舒适。

亲朋好友也纷纷赶来参观新家,庆贺斌斌一家的乔迁之喜。看过改造后的房子,大家都没想到原本巴掌大的地方居然能装得这么漂亮,甚至自己都想住下来。

原本杂乱拥挤的家现在变得整洁温馨,原本室内的台阶现在都被抹平,增加了收纳空间,过道变得更加宽敞,实现了无障碍设计,斌斌终于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了。

展开
收起

意大利语翻译服务的收费标准是什么?知行翻译公司总结了3点

自国外疫情全面爆发后,本着“人类共同命运体”的原则,面对来自意大利的医疗救援申请,国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不仅捐助大批救援物资,分享抗疫经验,还派遣国家医疗救援组远赴意大利,进行现场救助。在中意双方共同努力下,意大利疫情最早被先控制。对于这份深厚的中意友情,知行翻译公司相信以后中意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交流会更加频繁,在这个过程中,意大利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有很多人对翻译存在一定的误解,或者说不够重视翻译。可是知行翻译公司想要告诉大家,在中外合作交流中农,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业务的走向,也有不少人询问翻译是怎么收费的,有什么收费标准,今天知行翻译公司就以意大利语翻译为例,简单讲一下意大利语翻译的收费标准。

首先,意大利语翻译根据文件类型不同可以分文证件翻译和文档翻译,证件翻译普遍的定价方式是按照页或者份来收费的,至于文档翻译则是通过统计文档的字数来书费,具体的是按千字为单位来定价,参考《翻译服务规范第一部分:笔译》(GB/T1936.1-2008)及《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B/T18692-2005)标准,按照Microsoft Word2010 审阅/字数统计/字符数(不计空格)×单价/1000计算翻译价格,如果是PDF格式的文档,可以通过工具转换成Word文档来统计字数。

其次,一般意大利语翻译的服务范围大致包括各类型的文件资料翻译及各类涉外证件翻译认证盖章等,翻译行业主要包括金融贸易,法律合同,商业合作,医疗医药,跨境电商,IT互联网等领域。

最后,对于意大利语口译服务的收费标准,知行翻译公司无法给予准确的答案,因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意大利口译,它们的价格也不相同,不过在这里,知行翻译公司可以告诉大家,在找意大利语翻译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资质齐全的翻译公司,这样不管是在价格上,还是翻译质量上才能得到保证。

展开
收起

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意大利总统,女翻译表情在网上火了

综合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报道,10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在特朗普讲话期间,人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坐在特朗普和马塔雷拉后面的一位意大利语女翻译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所吸引,特别是当特朗普说错意大利总统名字,以及提到美国与意大利的历史关系时。外界认为是特朗普的一些错误和奇怪的表述让这位女翻译感到惊讶,才导致其表情多变。

据悉,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将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的名字“Mattarella”错误说成了“Mozzarella”(马苏里拉奶酪)。此外,特朗普还表达了对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热爱,并赞扬美国与意大利的长期关系。特朗普说,美国和意大利之间共享着共同的文化和政治遗产,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罗马时代。

但特朗普的这番言论被解读为特朗普认为美国和意大利自古罗马时代以来就一直是盟友,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的抨击。按照历史,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比美国建国早了1300年。而意大利也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直到1871年才统一。

而事实上,特朗普所表达的并非此意,白宫后来在推特上发布的特朗普发表这些讲话时的录像也证明这一点。《每日邮报》报道则解释称,暗示成立于1776年的美国与建立于公元前753年并于公元410年结束的古罗马有着直接联系的历史当然是错误的,但美意两国确实具有共同的文化和政治历史。美国开国领袖们对古罗马十分感兴趣,不仅在演讲中有意识地提到过古罗马,并试图效仿古罗马的执政形式。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则指出,特朗普主张美国和意大利文化之间之间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政治遗产是正确的,但是他在与马塔雷拉的会晤中确实至少还有12处说法有误。CNN指出,尽管罗马和北美大陆的政体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多次的变化,但罗马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始终存在与现在的美国等国。美国政府机构的设立和立法传统的概念都始于罗马。罗马法虽然比现代法律制度更加严厉,但也构成了现代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在文化上,罗马建筑、艺术、科学和技术一直存在于西方世界的发展中,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古希腊文化的启发。许多历史学家和记者也为特朗普辩护。

美国畅销书作家迈克·因研究古罗马问题而成名,他在推特上写道:“我强烈地认为,他(指特朗普)所说的基本上没问题。”

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特里·莫兰则解释说:“意大利和美国都有着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和文化历史,这是完全正确的。例如,参议院。你可以查一下,还有西塞罗、卡托、辛辛纳图斯等,如果你们为了这个而抨击特朗普,你们是在让自己难堪。”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