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值为1:7,如果说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值变为1:1,那么就是人民币升值,而且是大幅度的升值,那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购买力提升,我们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就变便宜了,单从这点上来看,似乎对我们有利,毕竟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会说我们就要吃树皮了呢?
当然说吃树皮有些夸张了,但后果极为严重是肯定的。举例,一斤大豆国内2元民币,进口美国大豆到岸价1.5元民币,现在民币与美元是7:1关系,假如1:1了,进口大豆到岸价大概0.2元民币。你说你是买0.2元的进口大豆呢,还是收购2元的国内大豆呢?假如为了保护国内种植业,那国内大豆的制成品成本会非常高,完全丧失了出口竞争力。而没有出口,外汇从何而来?一些必需品比如石油的进口如何解决?我仅仅以大豆为例,其他商品亦然。
要消费,前提是什么?是有收入,收入从何而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工作,而人民币一旦大幅度升值,那么我国的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会大幅度提升,此时我们的产品出口就不再具备有任何的价格优势了,因此出口贸易板块肯定会受到重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失去了出口销售收入,国内不少企业只能直挂东南枝了,企业大面积的倒闭,带来的后果就是工人失业;其次人民币升值,意外着海外资产价值下跌,国内众多的资金会开始流向国外,进行海外投资,海外投资造福的是国外的民众,对于国内而言,因为资金外流,现有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生产经营发展更加不易,因此倒闭的企业也会增多,形成一个失业潮。
失业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此时进口的商品在便宜又如何?没钱的你,即使商品是一元钱,你依旧都买不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储蓄存款都使用完了之后,那么吃树皮视乎也就成为了唯一的一种选择了。
当年美国逼迫日元升值,直接导致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腰斩,接着贸易顺差来到拐点,变为逆差。此时也是日元升值来到顶点的时刻,接着日元不得不贬值,外汇不断流失,于是日本央行没有办法,只能用加息刺破泡沫,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经济失去了二十年。
总结
任何事都有利弊两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显然就目前情况来说,快速大幅的升值肯定是弊大于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汇率给稳定住的原因。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完成的名义GDP约为20.65万亿元人民币,按季度平均汇率折算为2.96万亿美元。同期,法国一季度完成的名义GDP为5768.62亿欧元,按季度平均汇率折算约为6361亿美元。
对此,有很多留言说想知道:这个季度平均汇率是什么,季度平均汇率是从哪里查询的呢,为什么换算GDP要采用平均汇率呢,日元和英镑等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多少呢……。接下来,南生给大家一一解读下。
季度平均汇率的解释、换算过程简介
以咱们中国为例,20.65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是整个一季度的,并非是某一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将一季度中国的GDP换算成美元也应该用“整个一季度的汇率,而不应该用一季度中某一天的汇率”。
因此,经济学家们决定“采用季度中的所有交易日的平均汇款,即季度平均汇率来换算”。其计算方式大致如下:我们需要先查询到一季度所有交易日的汇率,比如:1月2日是6.961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3月30日是7.044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3月31日是7.085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然后相加得出:一季度整体是404.7839元人民币兑换58美元;再接着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58,得出是平均汇率是6.979比1,即2020年第一季度平均是6.97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显然平均汇率是我们自己根据单日汇率计算出来的,暂时还没有免费供我们查询的官方渠道。
欧元、日元、英镑与美元的季度平均汇率
我们可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查询到每个交易日的汇率,然后我们自己可以将其换算成季度平均汇率、年度平均汇率。其中,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6.979比1,上年同期是6.7468比1。
即在2020年第一季度,平均是6.97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平均是6.746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再简单计算下,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一季度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了3.3%。
用类似的办法,我们可以计算法:2020年第一季度平均是1欧元兑换1.1027元美元,上年同期是平均是1欧元兑换1.1358美元,欧元贬值2.9%;今年一季度平均是1英镑兑换1.2792美元,去年同期平均是1英镑对比1.3026美元,英镑贬值1.8%。
2020年一季度,平均是108.79日元兑换1美元,去年同期平均是110.19日元兑换1美元,日元升值1.3%;今年一季度,平均是72.36印度卢比兑换1美元,去年同期平均是70.49印度卢比兑换1美元,印度卢比贬值2.6%……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美元仍相对强势。但从7月份开始,人民币价值略有回升——由之前的略微超过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变成了现在的接近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且不少经济学家预估,美元指数或将继续下滑,人民币、欧元等货币有望进一步回升。
从历史经验来看,没有一种货币能永远处于强势地位,总是这几年升值,那几年贬值。而且不同货币之间的变动,也会互相影响,这是因为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以人民币为例,在2005年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再与美元直接挂钩。转变成了美元、欧元、日元、韩元、英镑、澳元、新加坡元、俄罗斯卢布、加元等货币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人民币的汇率变动。
当然了,这些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权重并不相等。当前是依据这些货币所属国家、地区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程度,给予这些货币不同的影响权重因子。通俗地说,与中国经济、贸易越紧密的国家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数据显示: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设定为21.59%——200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汇率是紧盯着美元,美元变动幅度有多大,人民币变动的幅度就有多大,基本属于100%的关系,即“联系汇率”。
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影响程度大幅缩减,但由于美元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同时还是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交易、支付和结算的最主要货币。所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还是超过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的。
人民币盯着的“一篮子货币”中,欧元的权重约为17.4%,仅次于美元;日元的权重为11.16%,排第三名;虽然韩国经济总量低于英国,但韩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连续紧密程度超过英国,韩国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更加紧密,所以韩元的权重远比英镑更高——分别是10.68%和2.75%
澳元的权重约为5.2%,这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煤炭、铁矿石、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主要渠道。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中国贸易影响较大;马来西亚林吉特全球约为3.7%,俄罗斯卢布为3.65%,港币权重为3.57%,泰铢为2.98%……。不再一一介绍,网友们可看图表。
与以前相比,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自由”,但是否就意味着当前的汇率就能真实地体现人民币的价值呢?很多经济分析机构认为:相对于美元,人民币被低估了。有着“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麦朴思曾表示“人民币被低估了15%”。
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的“购买力平价与世界经济规模”报告中认为,2017年的时候,按购买力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按购买力,大约是4.184元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IMF(国际货币积极组织)公开的按购买力平价GDP也是中国早已超过美国。
这意味着,按购买力计算,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可以比“汇率法”能兑换更多美元,即“接近7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的汇率”。显然,在购买力规则下,当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可能是不太合理的,我们被低估了。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海外掘金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大众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你可能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但我只通过一张图,就能很快回答你:2020年1月20日。
那天,大量关于武汉疫情爆发的新闻、视频和照片在网上疯传,人们真正认识到,就在几天前医疗专家们对外宣称的:疫情可控,不会人传人是错的。对疫情的恐慌,正在中国的一些角落里蔓延。
是什么图这么神奇,能如此迅速地反应出这个时点?答案是:日元兑人民币的走势图。
1月20日这一天,日元兑人民币进入上行通道,一路涨到2月4日,从原本的1日元兑0.062人民币,涨到1日元兑0.065人民币,涨幅达4.8%。
这期间,中国的疫情升级,各种谣言充斥网络,政府开始封锁武汉、湖北,到后面甚至停止了全国团体旅游和境外游。许多国家也在此时宣布禁止去过中国的外国人入境。
这无疑应证了:日元是避险资产,市场遇到风险就会上涨。
外汇市场是敏锐的,能迅速捕捉当地人民的情绪,在市场交易中做出反应。中国出现重大疫情灾害,对当地市场是利空,在中国的外国资本就会四下逃窜避险,而日元就是避风港,抛售人民币购买日元,推升日元升值。
下一个问题:那么,二次传播到国外,什么时间点是国外开始恐惧这个狡猾的新冠病毒的?我们也用一张图就能看出这个节点——日元兑美元的走势图。
在市场逐渐消化中国的疫情,而且随着在中国的疫情逐渐得到当地政府的控制之后,日元就趋于稳定了,从2月4日到2月19日,整个外汇市场都比较稳定。
但是,在2月19日,我们看到日元兑美元突然有个下跌,然后迅速在2月20日拉升。所以,我们可以以此判断,国际开始对疫情出现恐慌的时间,大致在2月19日-20日。巧的是,日经指数也是在这天开始下行趋势。
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邮轮钻石公主号的监管问题爆发,前有船上的乘客在社交网上发出求助,后有日本专家因为质疑政府处理措施而被感下船……此时,船上还陆续出现几名工作人员被感染,船上人员的感染人数也与日俱增。
另外,韩国的超级传播者被确认,而且传播的人数大量增加,一日就确诊几十人。伊朗在2月19日确诊首例,意大利在20日来到疫情的拐点,一名米兰附近的居民被确诊新冠肺炎。国外的社区感染开始大规模扩散。
这一天,中国央行在时隔3个月降息,作为基准利率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月下调0.1%,降至4.05%。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央行正在用流动性挽救这一情形。
一个中国舆情对疫情的认知拐点,另一个世界出现多地社区感染的拐点,两个疫情时期的重要拐点,都可以通过日元的上涨来判定。
日元当之无愧成为全球最敏感的避险货币。
从2月20日开始,日元兑美元开始升值至今,最高已经上涨5.6%。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3日,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这个幅度是近几年来从未见过的,上次降息50个点还是2008年10月——美国次贷危机烈火熊熊的时候。
根据美联储的说法,这次降息,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
美国还能降息,但日本却退无可退(已经负利率了)。降息意味着什么?借美元的成本在减少,将可能有大量美元涌入市场。这个时候还在风险时期,一些避险资金会选择哪里?日元。
也就是说,在两国的利率差缩小的情况下,日元还会上涨。
日元是怎么成为避险货币的?这个问题在网上已经有很多解释。这里主要结合日本央行的最新“买买买”动作来讲一讲。
因为新冠疫情,日经指数已经连跌数日,从2月20日一直跌到现在。期间有几次回调,上涨的主要原因就一个:日本央行兜底。
关于这次日本央行出手救市,《券商中国》的解释非常直接明白,我在这把它简单梳理一下。
据FOX168报道,日本央行于3月2日创纪录出手,暴买1014亿日元ETF,至3月2日披露的数据,日本央行持有本国ETF为28.87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在2010年开始买入股市ETF,2013年,ETF购买的规模被大幅提高。在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下,日本央行每年买入6万亿日元的ETF,对象包括东证指数TOPIX、日经225指数和JPX-日经400指数。
此次购买ETF的本意在于刺激投资者风险偏好,因为央行兜底会给市场以保障,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动机。目前,央妈持有的ETF已经接近全日本ETF总额的80%。
除了ETF,日本央行也为本国的国债兜底。3月2日,日本央行提出,时隔约4年将实施以2周期限从金融机构购买国债、向市场注入5000亿日元的特别公开市场操作。这些都是为了注入资金,给市场提供流动性。
随着日本央行的介入,日本股市3月2日出现止跌行情,日经指数单日反弹近1%。
日本央行可以说是全球央行中,非常神奇的存在。早在2018年3月,日本央行就已经成为了该国近40%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当时的计算,东京证券交易所有3735家上市公司,在其中1446家,日本央行都是名列前十的大股东。更不能不提日央行还是日本政府债券最大持有者,手中有的国债已经相当于全部发行在外的日本政府债券的43%,超过了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
看了这么多,为什么日元是避险货币?(1)日本资本市场良好的流动性,(2)稳健的经济(通常会有央妈兜底),(3)负利率让日元借债很方便,以及(4)其透明的经济环境,造就了日元成为全世界最有用的避险货币。
可即使央妈出手,日本经济仍面临不小挑战。
日本央行的购买计划的确起到了修复风险偏好、提振资产价格的作用。但日本央行购买ETF的尝试也面临诸多问题。除了上述流动性问题,在宏观层面,包括购买ETF在内的日央行量化宽松政策未能使日本摆脱低通胀困扰。目前,日本核心CPI仍然大幅低于其通胀目标。
新冠疫情仍在持续,而日本本国各类数据都不算太好,对华出口、访日外国游客减少和供应链断裂等暂时的打击巨大,整个日本金融业都弥漫着2008年雷诺兄弟倒闭时的紧张气氛。
不过,对日本经济的信心也没减退,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疫情结束,就会出现V型复苏——这一类复苏就是从坐标轴上看,因疫情需求暴跌之后,又因为疫情结束,被压抑的消费欲望激活后的暴增。
正是因为对自家的经济拥有这样的自信,大量资本才会进入日本,不然它们可以选择那些疫情更轻的国家。
雷曼危机前,1美元兑109日元左右的日元汇率,在短短1个月后升值至90日元左右。不过这次市场却没有这么高的预期,因为整体的风险程度并不比当年,而且当时美联储降息是从一个利率高位下降,但这次的基准利率本就处在低位。
但不可否认,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现在的日元已经打开了升值通道。这个时候该考虑配置一个日元资产,比如房产,可以对冲意外黑天鹅事件,分散风险。
最后,给大家介绍智谷旗下日房投资第一平台——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来源:南生今世说
在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这样一段话:未来我国劳动生产率持续较快提升,国际收支保持顺差格局,外汇储备总量高等,虽然近期有些贬值,但中期基本稳定、双向波动,长期来看升值的可能性较大。
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在支撑着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前景,但短期或中期却是“基本稳定、双向波动”。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呢?这主要是基于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一篮子”所决定的。
2005年之前,人民币的汇率波动
在1994年以前,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在1994年4月1日,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逐步发展成“盯住美元汇率的联系汇率”。
所谓联系汇率(目前香港仍在使用),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的货币基本与另一个国家、地区的货币挂钩,维持汇率稳定。比如盯着美元,以前也有国家或地区盯着英镑,并与其保持一定的兑换比例。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缺陷就是丧失了灵活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此外,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
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联系汇率的“灵活运用货币政策能力不足”的缺陷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在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率法律制度完成了一次历史性地跨越——由原来盯住美元汇率制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即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个基本原理就是:盯住在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地区的货币,并依据这些地区对中国大陆金融、贸易影响程度来分配权重。比如,英国(英镑)在全球的影响力要比韩国(韩元)更大。
但是对中国来说,我们和韩国无论在地缘政治、金融联系机密性以及双边贸易上都要比英国更强。如果韩国经济(包括韩元)和英国经济同时波动,且波动幅度一样,那可能韩国对中国的影响更深。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人民币盯住的“一篮子货币”中,我们要给韩元更高的权重。澳元也是如此——澳大利亚的综合实力要低于英国,但澳大利亚却是中国的铁矿石、天然气、煤炭的重要进口渠道。澳元的升值或贬值,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中国企业的进口成本。
所以,在人民币盯住的“一篮子货币”中,我们要给澳元较高的权重。美国不仅和中国贸易联系紧密,而且美元更是“全球硬通货”,所以美元的权重要比其他货币更高,达到了21.59%。欧元紧随其后,占比17.4%。
第三是日元,权重分配比是11.16%;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权重为3.7%,俄罗斯卢布为3.65%,港币为3.57%,泰国泰铢为2.98%,新加坡元为2.82%,加元为2.17%,沙特里亚尔为2.16%,南非兰特为1.48%,瑞士法郎为1.44%……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根据最新的美元汇率,一美元可以兑换6.7215元人民币。如果变成美元兑换人民币达到1:1兑换比例的话,会有什么效果呢?
简单来说,美元兑人民币达到1:1,就意味着按照美元计价的人民币升值了接近7倍,按照中国2017年的GDP总量为82.7万亿人民币,就能折合成82.7万一美元,这就相当于美国2017年GDP的4倍多,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总量甚至超过了美日欧GDP的总和。具体而言,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第一,进出口方面。随着人民币币值的增加,购买力也会大大增加,我国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大幅下降,这样人民购买进口商品就会增多,我国进口额就会扩大。同理,由于人民币币值增加,我国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就会提升,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由于目前出口还是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所以一旦出口大幅下滑,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二,投资方面。由于人民币币值提高,相同的人民币数额对外投资,在国外的购买力会大幅上升,所以会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热情,促进我国经济走出去。同样的道理,国外对我国生产领域的投资也会由于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而降低。
第三,资产价格方面。人民币币值的升高不会一蹴而就,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很多国外的资本会大举涌入中国,投资房产、股票、债券等投资品,以期通过人民币币值的提高获得高额的收益。这个时候,我国的股票、房产和债券的价格都会大幅的提高,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持有这些投资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如果手上没有这些投资品,难免会被经济发展的进程甩掉。
其实历史上就有一个本币大幅升值的例子。
8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通过广场协议使日元兑美元从240:1升值到120:1,升值整整一倍。日本经济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繁荣的顶点,房地产的火热和股票市场快速火热,民众和企业大举投资房产和股市,坐等大赚特赚。东京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投机,大量企业炒股票、炒外汇、炒期货。1985年后的五年时间,股价上升3倍,东京证券交易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1985年地价开始上升,很快地价暴涨在全国泛滥开来。到1987年底,日本全国土地总价1673万亿日元,是美国土地总价的2.9倍。但是为了投资房产和股票,民众和企业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1990年开始,日本的股市和房产市场相继泡沫破裂,整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始终不足1.5%,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影响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退。
所以,有时候本币大幅升值也未必都是好事。保持人民币的汇率长期稳定,才是经济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压舱石。
在最近几年内,国内不仅有许多游客前往国外旅游,而且有许多老外也纷纷到中国旅游,因为不同国家流通货币、消费水平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存在差距,所以,会出现很多较为新鲜的事情。以日本为例,流通货币日元面值较大,发行中的纸币有1000、2000、5000以及10000日元四种,1万日元听起来很多,因此不少国内人猜想能够购买许多商品,那么,1万日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在中国一线城市约能消费多长时间?
首先,要想了解1万日元目前兑换多少人民币,需要知道日元兑换人民币外汇汇率。而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根据最新日元兑换人民币外汇汇率0.06727可知,1万日元能兑换672.7121人民币,由此可见,因为1万日元还不足700元人民币,所以,跟部分人的认知存在偏差,而且跟1万人民币在购买力方面的差距较大。
其次,在中国一线城市约能消费多长时间的问题,因为1万日元相当于672.7121人民币,而在北上广深等具有代表性一线大城市,因为消费水平普遍较高,一顿早餐需要10元到20元左右,午餐以及晚餐总共消费50元到100元均是常态,对于本地人而言,住宿可能不需要额外的支出,自家有房,但对于旅客来说,住酒店或旅馆一晚上最少也需要200元到300元左右,甚至有些价格更高。交通方面地铁公交需要2元到6元不等,坐出租或打车几十元起步;假如再加上其他游玩消费掉300-500多元现金,从而对于真心旅游以及游玩的旅客而言,在中国一线城市一天消费全部费用可能在500元到1000元左右甚至更多,对于有钱人一天消费2000元到5000元现金均是正常现象,因此,1万日元能兑换672元人民币后在中国一线城市约能一天时间,假如节俭一点可以消费两天。
综上所述,日元虽然面值较大,但从人民币兑换日元的外汇汇率14.8652可知,日元坚挺度较弱并且有点不值钱,当然,对于中日两国流通货币汇率不清楚的人而言,可能会误以为1万日元是一大笔钱,实则两国货币在坚挺度方面差距较为突出。而综合中国一线城市消费水平,1万日元只能消费1天到2天左右的时间。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2019年10月8日,100日元对人民币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610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403.00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0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7.0726元,1欧元对人民币7.7795元,
100日元对人民币6.6102元,1港元对人民币0.90181元,
1英镑对人民币8.718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7766元,
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4624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1387元,
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1338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3341元,
人民币1元对0.59080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1236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元对2.1385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8.51韩元,
人民币1元对0.5176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2857沙特里亚尔,
人民币1元对42.8071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586波兰兹罗提,
人民币1元对0.9595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974瑞典克朗,
人民币1元对1.2877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2282土耳其里拉,
人民币1元对2.7573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2916泰铢。
养老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较为重视的话题,尤其对于人口基数较大、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更是如此。虽然日本总人口仅有1.2亿左右,与中国、印度人口大国相比明显较少,但日本其实也存在较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多数70岁左右的老人依然在工作。当然,提到日本多数人可能会想到该国的流通货币日元,而发行中的纸币有1000、2000、5000以及10000日元,与国内流通货币相比额度明显较大。那么,目前日元兑换的外汇汇率,假如将1000万日元兑换人民币,按照国内消费水平能够实现养老吗?
首先,日元兑换人民币的外汇汇率每天均在发生变化,以最新的汇率可知1日元=0.06389人民币,而1人民币=15.6529日元,因此,1000万日元能兑换638859.2529人民币元,省略掉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确切来说按照目前最新的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1000万能兑换63.8859万人民币,而按照国内消费水平63.8859万元是否能够实现养老还有待商榷,因为不同地方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根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565元,增长6.4%;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10元,增长8.7%。然而,因为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因此只具有参考价值,实际意义并不大,比如部分消费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去年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在4万元左右,而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平均后支出资金数目明显降低,总之,国内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中北上广深与部分四五线以及乡镇地区的消费水平形成较为明显对比。而将1000万日元兑换成63.8859万人民币,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基本上够养老,因为按照国内部分三四城市消费水平可知,一年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在3万元左右,并且当一个人有63.8859万人民币时可以通过投资理财的方式让资金增值,就算将其存银行办理一些存款业务,那么年收益可达到2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假如再有一份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其实假如将1000万日元兑换成63.8859万人民币,那么在不买房不买车的情况下,按照国内各省区的消费水平基本上能够勉强实现养老,当然,在部分消费水平特高的城市,60多万资金养老可能有点够呛,因为在未来可能还要通胀问题、医疗问题等多方面的问题均需考虑到,否则可能会出现资金较为匮乏的现象。
当然,通常当一个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按期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就意味着退休后有养老金,而在养老金的辅助下,其实假如将1000万日元兑换人民币,按照国内部分省份的消费水平基本上能够实现养老,因为多数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后能够领取3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再加上1000万日元能兑换63.8859万人民币,并且通过投资理财还能让资金增值,因此,按照一般情况来说能实现养老。
日元对人民币持续下跌,开启贬值模式,现在换点日元存银行怎么样。
进入2019年以后,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低,已经从年初的0.0644下跌到了目前的0.0602左右,并且在3月4日那天一度跌破0.06的关口下探到了0.0597,这是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时隔五个月后首次“破6”,同时这也是日元对人民币自2018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点。也就是说,在年初时兑换10万日元大约需要6440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兑换则只需要6020元人民币左右。
我们知道在银行的存款业务中,除了人民币存款外,还可以进行非人民币的存款业务,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另外,银行存款利息的高低除了与利率有关,还与存款基数的多少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在存款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存款基数越大利息就越多,而反过来存款基数越小利息就越少。
那么问题就来了,随着日元贬值,人民币所能兑换的日元数量也会增加。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换点日元存入银行会怎么样,和存人民币哪个利息高?
首先,由于汇率是浮动的,所以我们需要先取一个固定的数字来方便计算,那就是假设日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值为0.0602。
根据这个标准计算,10万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约166万日元,如果将这些日元全部存入中国银行,按当前一年定期0.01%的利率计算,一年可以产生约166日元的利息,约合10元人民币。而如果是按照年初0.0644的汇率计算,10万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约155万日元,定存一年的利息为155日元,约合人民币9.3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日元的存款利息非常低,所以即使人民币兑换日元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就银行存款的利息收益而言,还没有人民币的活期存款利息多。因为10万元人民币按活期的方式存入中国银行,一年的利息也能达到350元,相当于5800日元。
最后要说的是,日元大幅贬值,现在人民币换日元和日元换人民币,哪个划算?对于这个问题,既然存款的方式被否定了,那么就只能从实际用途上考虑。
日元贬值后,赴日旅游、留学等的费用相对会减少,也会划算一些。但笔者在这里也要说一句,出去开阔眼界无可厚非,但尽量还是不要让旅游变成纯粹的去购物,另外我们的国产制造,无论是质量还是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不输给国外的产品。
结语:综上所述,日元的贬值对有实际需求的人而言是有帮助的,而对没有实际用途,只是想通过升值贬值来获得投资回报的,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摆在面前,那就是持有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