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啤酒批发

啤酒行业深度报告:以美日为鉴,探析我国啤酒行业进阶之路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他山之石:详细复盘美国、日本啤酒行业发展历史

美国:营销和资本强者获取最后胜利

美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百花齐放、价格战群雄逐鹿、集中度提升、成熟阶段寡头竞争阶段,对我国更具借鉴意义。回顾美国啤酒行业发展历程,安海斯布希除了具备深厚历史积淀、上等啤酒品质外,更是于 1950-70 年间凭借优秀的营销能力坐稳行业龙头位臵。1980 年在与米勒进行淡啤话语权的争夺时,出色的营销能力也发挥重要作用。1990年代是全球啤酒行业海外扩张整合的时期,资本强者通过收购兼并扩大啤酒版图,最终成就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啤酒帝国——百威英博。

1820-1910:百花齐放的初级阶段,人均消费量快速增长

这一阶段伴随欧洲移民涌入,外来啤酒文化植根美国,美国啤酒行业蓬勃发展。1820-1870 年 750 万移民的到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一倍多,其中 2/3 的移民来自嗜好饮酒的德国和爱尔兰。1850 年美国共有 431 家啤酒厂,年产量 75 万桶。安海斯布希(后文称A-B公司)成立于1852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市,彼时城里1/4以上为德国移民,城内30-40家啤酒长每年生产 6 万桶左右啤酒,并且都在当地销售。

1870-1910 年间,美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增长至原来的 4 倍,从每年 4 加仑提升至 16加仑。1873 年美国有 4131 家啤酒公司,达到美国啤酒发展史峰值,接近 1850 年的 10倍。1911 年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啤酒生产国,年生产量接近 6300 万桶,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每年 20 加仑。

1910-1940:一战叠加"禁酒令"阻碍发展,推动行业整合

1880 年以后虽然整体消费量不断增长,但美国啤酒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现象,竞争格局分散,1911 年 A-B 公司产量 160 万桶,市占率 2.5%。这一阶段市场竞争加剧,啤酒企业间为抢夺份额开启价格战,大量的小型啤酒工厂合并、倒闭。

1914 年一战爆发、1920-1933 年"禁酒令"使美国啤酒行业发展受阻,同时淘汰了大量中小啤酒厂。"禁酒令"1920 年正式生效,直到 1933 年美国长达 13 年的禁酒期终于接近尾声。这期间众多小型啤酒厂关闭,美国啤酒厂数量减少了 44%,1934 年还剩下 756家。大萧条结束后的 3 年美国经济茁壮复苏,啤酒销量迅猛增长,1938 年整个行业增长率达到 26%。

1940-1980:恢复增长,集中度加快提升

1940s 二战进一步成就了美国啤酒生意。二战期间美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增长了 50%,1950 年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 18.2 加仑。美国国内三大啤酒巨头——安海斯布希、帕布斯特和喜立滋,承包了军队需要的大部分啤酒。二战结束后 1946-1964 年出生的美国婴儿潮一代在 1965-1980 年成为消费主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也推动啤酒人均消费量提升。

1960-1980 年人口及收入增长,人均啤酒消费量继续增长。受益于婴儿潮一代,1965-1980 年美国 15-64 岁人口占比逐步提升,啤酒的目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一阶段美国人均 GDP 快速上升,1978 年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啤酒行业发展势头向好,人均啤酒消费量突破 20 加仑,这是自禁酒令颁布前到当时为止最高的人均消费纪录。

行业持续整合,啤酒厂数量减少、平均单厂规模提升。1950-1980 年代美国啤酒行业竞争激烈,地方小酒厂由于无法与几大酒商的全国经销网络和雄厚的广告预算抗衡,接连倒闭退出市场。1970 年"禁酒令"结束后在营的 700 多家啤酒厂仅剩下 154 家,1980年减少至 101 家。与此同时美国平均啤酒厂规模快速提升,自 1950 年的 25.6 百万升提升至 219.2 百万升。

美国啤酒行业集中度提升,于 1980 年基本达到稳态。1950-1980 年美国啤酒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位于前十名的啤酒公司基本稳定,A-B 公司自 1960 年代遥遥领先。1980年美国啤酒行业 CR 10 达到 93.2%,CR 3 为 58.2%,前三名中 A-B 公司和米勒啤酒遥遥领先,三至六名差距不大。此后 10 年市场份额逐步向前三名公司集中,1991 年 CR 3达到 78.2%,基本形成 A-B、米勒、康胜三国鼎立的格局。

1950-70 年是美国啤酒行业价格战时期,龙头企业加大广告营销、竞争趋于激烈。1950-1960 年美国家庭电视普及率大幅提升,10 年时间内家庭电视普及率从 9%提升至87%,这一背景下美国广告行业高速发展。龙头啤酒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加大广告营销投入,抢占消费者心智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1950-60 年 A-B 公司、Miller、Pabst每桶啤酒的营销费用迅速攀升,A-B 公司投入力度较大。1969 年米勒啤酒被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收购,加大市场投入通过一系列电视广告宣传,米勒的定位从啤酒中的香槟转变为适宜工薪人群的饮料,1975 年米勒啤酒市场份额和产量都已扩张了一倍,总销量自行业第 7 名攀升到第 4 名。

1970 年代后期淡啤开始流行,头部企业争夺话语权。1970 年由于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位臵,且青年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缓,啤酒行业努力寻找新的消费群体和并推出适合他们口味的新产品。为迎合更为年轻的年轻大学生群体,1975-1976 年间米勒率先推出了自己的新款低卡啤酒——米勒淡啤,在投入市场的第一个整年就创下了 500 万桶的销量,获得了极大成功。1977 年 A-B 公司快速跟进,推出百威天然淡啤和米狮龙淡啤两款新品,并将 1978 年广告预算提高至 1 亿美元,最终凭借出色的营销能力取代米勒成为淡啤销量冠军。

1980 年美国啤酒销量达到高位,人均啤酒消费量也达到 25.8 加仑的顶峰,美国啤酒主流消费结构转变为淡啤。这一阶段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龙头集中,1985 年 A-B 公司啤酒总产量 6400 万桶,市场份额达到 36%,较 1980 年提升了 7.5 pct。其中百威啤酒销量 4650 万桶,同比增长 4.5%;而 1982 年推出的百威淡啤销售量达到 540 万桶,同比增长 28.6%。

淡啤成为主流,2000 年前后淡啤占到美国啤酒消费量的 40%左右。淡啤一方面迎合了美国便利店业态走向成熟后家庭消费啤酒趋势,另一方面低卡的特点也符合人们对健康的追求。21 世纪美国最畅销的 20 款啤酒里,淡啤占据 10 名,BUD LIGHT 成为迄今为止美国最受欢迎的啤酒,单品牌市占率约为 16%。Coors 和 Miller 淡啤市占率也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占比 8%/6.2%。

1990s 后:美国内部整合+全球化并购潮

美国啤酒行业 1990 年代后步入成熟期,主要啤酒企业开启了国际扩张。1991 年 1 月起,政府将啤酒的联邦货物税翻倍增加到 18 美元/桶,给本就增长乏力的国内啤酒企业施加了压力,1991 年百威销量出现首次下滑,下跌接近 6%。这一阶段 A-B 公司开始进行对外扩张先后收购欧洲、韩国啤酒品牌。此后 A-B 公司百威开始在亚太地区进行布局,2002年 A-B 公司与青岛啤酒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2004 年收购国内的哈尔滨啤酒。2008年英博啤酒收购 A-B 公司,成立百威英博公司,交易对价 520 亿美元,成为全球啤酒航母。

与此同时,美国第二大品牌米勒啤酒 2002 年被总部位于伦敦的南非啤酒公司收购,交易对价 56 亿美元,收购结束后南非啤酒公司更名为 SABMiller。2008 年 SABMiller 和Molson Coors 合并成立了合资公司 MillerCoors,美国位列第二、三名的啤酒公司合并。

需求多元化,啤酒企业扩大品牌组合。1950 年大多数啤酒厂商仅生产 1-2 种旗舰品牌,1970-1980 年淡啤的流行促进企业进行多品牌战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需求逐步多元化,这一趋势在 1990 年后更加明显。2010 年百威英博旗下啤酒品牌多达 55 个,MillerCoors 旗下啤酒品牌 61 个。

日本:高税收政策下,企业被迫加快创新周期

日本啤酒市场由于政府管控原因天生集中度高,此外政府高税收政策下,企业被迫加快创新周期。对我国而言,日本啤酒行业的借鉴意义在于两个方面:1)朝日抓住消费者喜好变化,推出大单品 Super Dry 后市占率超越麒麟,改变了行业格局。2)随着 1990 年代日本零售业态的发展,酒类流通渠道也发生明显变化,为行业罐装化、口味清淡化趋势带来契机。

1949-1984:二战后起步发展,经济高增长,啤酒大众化

二战之前啤酒在日本是高端饮料,行业垄断程度高。二战之前日本啤酒是高级奢侈饮品,日本啤酒企业严格使用正宗的德国原料、配方和酿造技术,并且以此标榜为高品质且正宗的啤酒,主要在西餐馆、酒吧饮用。彼时日本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是日本麦酒公司,控制了餐饮业的批发店网络;而第二名麒麟啤酒致力于开发面向个人家庭消费的批发零售网络。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过解散财阀、排除垄断的战后改革,日本麦酒公司被分割为后来的札幌啤酒、朝日啤酒,和麒麟啤酒三分天下。

伴随经济复苏、家庭冰箱普及,啤酒消费大众化。战后 1950-1970 年日本经济快速复苏,社会&企业设备投资空前活跃,城镇化水平提升、全民奔小康,带动啤酒消费量增长。日本人口从 1950 年的 0.84 亿上升到 1970 年 1.05 亿,人均 GDP 从 400 美元上升到4000 美元。1952 年日本市场上开始出售家庭小型冰箱,1965 年冰箱普及率达到 50%,1976 年达到 100%。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和冰箱的普及,人们对饮料的需求增加,啤酒的消费从高级餐馆走进了家庭。消费结构从餐饮业向家庭转移,到 1970 年代,家庭啤酒消费量扩大到餐饮业消费量的两倍。

这一阶段,家庭零售渠道占优的麒麟市占率领先。1960 年代中,排名第一的企业有 5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前两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有 75%以上。进入 1970 年代,麒麟份额慢慢提高到 60%,1976 年达到 65%的高位。

1975-1985 年:酒类加税涨价,啤酒消费增长放缓的 10 年

日本是酒类重税制度国家,政府税收政策对啤酒行业发展影响深远。啤酒实施从量税,自1975年日本啤酒税率开始明显提升,自1970年的106日元/升增长至1984年的239.1日元/升,涨幅达到 125.6%。根据日本酒税厅,1984 年啤酒消费量占整体饮料消费量的64.8%,征税额占整体酒税的 60.4%。这一阶段日本啤酒产量增长放缓至个位数,而烧酒销量较快增长。

1985-1993:朝日推出"Super Dry"生啤,带动日本啤酒行业突破瓶颈

1987 年朝日啤酒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发现,消费者想要一种清爽干净的口味,可以大量饮用,并且可以与任何类型的食物搭配的啤酒,因而朝日 1987 年发布了"SuperDry",将其推向市场的巅峰,带动日本啤酒业突破瓶颈,也奠定了朝日啤酒行业龙头地位。

"Super Dry"在日本推出的当年销售 1350 万桶(约 159 KL)。1988 年日本市场销售的啤酒中,生啤的市占率达到 39%。"Super Dry"自上市以来连续 25 年每年都可以卖出超过 1 亿箱,2016 年"Super Dry"的销量占日本啤酒总销量的 49%。

朝日超越麒麟成为日本啤酒行业龙头,二者分列伯仲。凭借"Super Dry"这一大单品,朝日在日本啤酒市场的市占份额自 1986 年开始快速上升,并于 2000 年前后首次超越麒麟。 2018 年朝日啤酒以 37.4%保持首位,麒麟啤酒以 34.4%排名第二,三得利和札幌啤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16.0%和 11.4%,Orion 啤酒为 0.9%。

1990 年代:量增停滞,发泡酒诞生,啤酒消费结构改变

19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放缓,人均 GDP 于 1995 年达到 4.34 万美元后开始下滑。同时人口结构老龄化,15-64 岁人口占比高位下滑,酒精类饮料需求下滑。日本啤酒消费量的最高水平出现在 1994 年,人均啤酒消费量 55 升。

此外 1988 年日本再次提高酒类税率,全面实施从量税,并且所有酒类加征 3%的消费税。1989 年啤酒税额占整体酒税比重达到 73.6%。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日本东京地区啤酒价格在这一阶段小幅提升。

产品创新突破政策限制,发泡酒诞生。日本啤酒依据"麦芽使用量"决定税率,麦芽率在 66.7%以上才被成为啤酒。1994 年三得利发明了发泡酒,麦芽使用率低于 67%,大量使用了大米、玉米、淀粉作为辅料。外观、饮用口味与啤酒相近,具有口味淡、苦味少、久饮不醉的特点,税约比啤酒税低 30%左右,售价调低 25%左右。此后发泡酒销量快速提升,札幌和麒麟也相继推出发泡酒拳头产品,成为日本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酒净饮料。

1996 年日本政府后来又对发泡酒提高税收,规定麦芽率超过 50%的发泡酒也同啤酒一样征税,三得利公司很快推出麦芽率 25%以下的新型发泡酒。2003 年政府再次提高发泡酒税率,厂商推出了不含麦芽、使用大豆或豌豆为原料的啤酒饮料(第三类啤酒)。

2009 年麒麟推出了无酒精啤酒"FREE",由于日本政府修改了《道路交通法》,加大酒驾处罚力度,无酒精啤酒受到欢迎。2016 年日本共卖出了 1769 万箱无酒精啤酒,较去年同期增长 1.8%。2016 年无酒精啤酒约占日本啤酒市场 4.5% 的市场份额。

发泡酒及第三类啤酒消费量占比提升,啤酒类价格趋于平稳。1995 年后日本发泡酒消费量快速增长,2002 年发泡酒产量达到 246.5 万吨,占整体酒类消费量的 26.1%;随着第三类啤酒消费量的快速增长,2012 年发泡酒+第三类啤酒消费量超过啤酒。2018 年二者销量合计 276 万吨,占整体酒类消费量的 33.5%;啤酒销量 238.5 万吨,占整体酒类消费量的 28.9%。日本发泡酒销售价格通常比啤酒低 30%,2003 年后酒类税收政策没有大幅变动,日本啤酒、发泡酒价格趋于平稳。

1990 年代伴随零售方式转变,日本罐装化率上升。

零售业态发展促进啤酒销售渠道转向以超市、便利店为主。1990 年代日本百货业进入萧条,便利店业态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时间、距离、商品,以及消费者生活的便利程度。从 1983 年到 2016 年,日本 8 家主流连锁便利店的数量由最初的不到 1 万家,增长到了 5 万多家。日本零售业态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啤酒的销售渠道逐步由专门的酒贩店转移到超市、便利店,目前超市、便利店、折扣店啤酒销量占比约为 72%,成为主流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的改变进而促进罐装化率快速提升。玻璃瓶曾长期在日本啤酒包装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1993 年玻璃瓶装啤酒仍然占 50%以上。1990-2000 年玻璃瓶包装占比逐年明显下降,金属罐、大桶包装占比逐年提升,2011 年日本啤酒金属罐、大桶、玻璃瓶包装分别占比 71.6%、18.1%、10.3%。

归纳与对标:我国啤酒行业高端化正当时

我国啤酒行业当前可类比于美国的 70-80 年代,日本的 80-90 年代。通过归纳美国、日本啤酒行业的发展历史,总结出人口及供需结构、竞争格局、政府管控几个关键要素。通过对标和借鉴,我们认为我国啤酒行业正处于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高端化加速的阶段。

人口及供需结构对标

人口红利不再,啤酒销量进入存量期。从美国、日本经验看,美国 15-64 岁人口占比在20 世纪 70-80 年代达到顶峰;日本该年龄段人口比例在 19 世纪 90 年代达到高点,相对应美国、日本啤酒产量在这一阶段同时达到高位开始进入存量时期。2013 年前后我国15-64 岁人口占比达到顶峰,随之而来我国啤酒产量也达到高位,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美国 1960-1990 年代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啤酒高端化占比加速提升。二战后美国经济逐步恢复繁荣,1960-1990 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80 美元/年提升至 17264 美元/年,CAGR 增速达到 7.3%。这一时期美国啤酒行业高端化加速,1960 年美国区域性啤酒品牌及低端啤酒品牌销量占比 76.6%,高端啤酒销量占比 20.2%;至 1990 年高端啤酒销量占比提升至 60.1%,取代了区域性啤酒品牌和低端啤酒的份额。

生活水平提升后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啤酒口味清淡化,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美国在1970-80 年代淡啤流行,并且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类,销量占比接近 40%;日本在 1980 年代也出现了这一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啤酒也开始向低热量、低嘌呤、低酒精度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顺应趋势出现畅销大单品,改变行业格局。百威跟随消费趋势顺势推出 BudLight,凭借强大营销能力获得领先销量,稳住行业龙头地位。朝日 1987 年推出"SuperDry"两年时间内销量高达 1 亿箱,1998 年"Super Dry" 单品种销量跃居日本第一,本土市占率超越麒麟成为龙头。由于我国啤酒消费习惯多为配餐、豪饮,本身偏向于清淡,预计跨过美国、日本口味清淡化过程,完成高端化。

我国啤酒消费结构的供需错配:2011-2015 年进口啤酒销量快速增长。2010 年前后我国 1986-90 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人口达到饮酒年龄,生长在经济快速繁荣时期的他们消费需求较父母辈更为多元化,对进口高端啤酒需求增加。2011-2015 年进口啤酒量增长CAGR 达到 70.2%, 2011 年我国进口啤酒均价达到 1417 美元/吨(约为 9210 元/吨)。这一价格远高于我国当时主流啤酒 3-4 元/瓶的消费价格带,国内啤酒企业看到契机纷纷加紧布局高端化,2012 年前后青岛啤酒才推出奥古特、鸿运当头等高端产品。2015 年后随着国内高端啤酒升级、进口啤酒国产化,啤酒进口量增速下滑,进口平均单价也出现逐步下行。2013-18 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 8%左右较快增长,判断我国啤酒行业当前处于高端化关键时期。

竞争格局对标

头部企业 CR 3 集中度仍有 20%提升空间

行业竞争已经进入头部企业之间的较量,前三格局或有变数。我国啤酒行业集中度当前类似美国 1980 年代,2018 年我国 CR 3 集中度达到 58.8%,美国 1980 年 CR 3 集中度达到 58.2%。与美国类似,我国啤酒行业 CR 3 集中度也是用近 10 年时间提升了 20 pct。2016 年之前国内头部啤酒企业通过挤压、收购地方小品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已经建立了全国化的销售渠道,成为全国化品牌且拥有各自主导大单品。

2017-2018 年 CR 3 集中度保持平稳,这一阶段各个地方小品牌尽数被收购,量增红利不再后头部企业通过渠道价格战获取销量的边际效用递减,行业竞争已经到达头部企业之间的较量。

稳态阶段,美国啤酒行业形成 1 超 2 强局面,龙头集中度再提升。美国 A-B 公司、Miller、Pabst 三家公司 1980 年市占率分别为 28.5%/21.2%/8.6%。此后 20 年百威市占率保持上行趋势,继续与第二、三名拉开差距,2002 年百威市占率达到 49.2%,占半壁江山;Miller、Coors 二者合计市占率约 30%紧随其后,形成 1 超 2 强的局面。2008 年 Miller、Coors合并,Crown Imports市占率逐步提升,至 2018 年美国前三名啤酒企业百威英博、MillerCoors、Crown Imports 市占率分别为 42.7%/25.4%/10.1%。

预计我国啤酒行业 CR 3 集中度仍有 20%提升空间,龙头座次或有变局。根据欧睿数据,2016-2018 年我国前三强市占率保持平稳,华润保持领先态势,青岛、百威市占率逐步缩小差距。参考美国经验,1990 年代后 CR 3 集中度稳定在 80%左右,我国 CR 3集中度预计仍有 20%提升空间。考虑到美国在 1980 年代整体销量平稳后,淡啤的流行为行业集中度的再次跃升提供了催化剂,百威正是通过成功的淡啤营销稳固行业龙头地位。而我国啤酒行业口味已经比较清淡,目前处于高端化的关键时期,把握高端化趋势的企业有望获得份额的持续增长。入场券已经发放完毕,但前三甲座次或有变数。

集中度提升后,啤酒价格加快上行

价格战过后美国啤酒价格加快增长,成熟啤酒市场价格涨幅与人均 GDP 涨幅接近。美国 1950-70 年啤酒行业价格战时期,啤酒价格增长 CAGR 仅为 1.6%,而同期人均 GDP增长 CAGR 为 5%;1970-90 年行业集中度格局趋于稳固,价格战放缓,啤酒价格增长CAGR 提升至 4.9%,同期人均 GDP 增长 CAGR 为 7.9%;1990 年后美国人均 GDP 增长CAGR 增速放缓至 3.5%,啤酒价格增长 CAGR 为 2.4%。

我国啤酒行业价格战期间,啤酒零售价增速显著高于国内企业出厂吨酒价增幅,餐饮终端利润空间大。2008 年之前啤酒行业主流价格带为 5-6 元/升,增幅较为缓慢。2008 年通货膨胀压力下大麦、包材价格大幅上涨,啤酒企业为抵御成本压力集体提价。2009-17年行业仍处于价格战时期,国内啤酒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敢轻易提价,2011-12 年通过缩包装变相提价。这一阶段为争夺销量较大的餐饮终端,厂商让渡利润空间,发明了开瓶费、买店费等诸多补贴措施,餐饮终端利润空间达到 50%-70%。

因此 2008-2017 年我国啤酒平均零售价增长 CAGR 达到 7%,但啤酒企业出厂吨酒价增长 CAGR 仅为 3%左右,受益者为餐饮终端。

竞争格局改善,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改善。1980-1987 年 A-B 公司市场份额从 28.5%提升至 41%,净利润率逐步提升。由于 1991 年起政府将啤酒的联邦货物税翻倍增加到 18美元/桶(同比增长一倍),叠加经济形势衰退,啤酒销量出现下滑,且消费者选择低价啤酒,这一阶段盈利能力承压。

1993 年至 2002 年 A-B 公司的市占率自 44.3%进一步提升至 49.2%后保持平稳,竞争格局趋稳后盈利能力逐步改善。自 1993-2003 年安海斯布希毛利率水平自 35.5%提升至40.3%;同期 EBITDA 利润率也从 14.4%左右提升至 26.2%;净利润率自 4.5%提升至12.7%。EBITDA 利润率、净利润率提升幅度高于毛利率,体现出竞争改善、费用投放减少,盈利能力提升。

2008 年安海斯布希与英博啤酒合并后成立百威英博。秉持高端化战略下,2008-2018 年百威英博毛利率水平自 56%提升至 62.7%。由于合并及整合产生大量负债、减值,净利润率出现较大波动,但 2008-2018 年经调整的 EBITDA 利润率平稳提升,自 32.5%提升至 39.1%。

朝日啤酒与麒麟啤酒市占率拉开差距后,营业利润率提升。朝日啤酒自 1987 年推出"Super Dry"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并于 2001 年首次超过麒麟啤酒达到 39%。2001-2010 年双方市场份额一直相差不远,竞争状态胶着。2011 年后朝日市场份额逐步与麒麟拉开差距,高于后者 5-7pct,酒类业务营业利润率出现明显提升。2018 年啤酒、发泡酒、第三类啤酒合计占朝日酒精类业务收入的 76%,酒精类业务整体的含酒税/不含酒税营业利润率达到 12.7%/21.3%。

啤酒企业转变业务心态,注重利润增长。在日本啤酒类饮品消费量持续下行阶段,朝日未来将更关注提升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计划自 2020 年 1 月起不再公布啤酒总销量,只披露其三大主要品牌销量。2017 年华润啤酒转变竞争策略,注重利润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加速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推出 Super X、匠心营造等升级新品;另一方面加速去产能,关闭亏损工厂。

政府管制对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

政府管制措施如禁酒令、加征税收等,抑制行业发展。美国 1920-1933 年禁酒令使得啤酒行业停滞十多年,同时也使得中小啤酒厂退出市场。日本啤酒行业前期管制严格,造成集中度天然较高的局面;同时日本是强税收国家,企业被迫加快了创新周期,推出发泡酒、第三类啤酒以谋求发展。按照目前日本酒税规定,以 350 毫升罐装计,啤酒/发泡酒/第三类啤酒的酒税分别为 77/47/28 日元,分别占到零售价格的约 35%/29%/20%。印度各州对啤酒征收 25%-65%不等的消费税,啤酒比烈酒更贵,因而 2018 年印度啤酒消费量占酒精饮品总量的 47%,低于日本(62.4%)、韩国(56.1%)、中国(71.7%)。

日本计划 2026 年取消啤酒分类制度,调高发泡酒税率、调低啤酒税率。自 2016 年以来,日本开始打破啤酒分类壁垒,啤酒麦芽汁浓度标准下降为 50%,且允许添加不超过麦芽重量 5%的香料。根据酒税法修改案,日本政府计划分几步统一啤酒类产品税率,至 2026 年彻底取消啤酒分类制度,统一各类产品税率为 54.25 日元/瓶。发泡酒及第三类啤酒的税率优势将不复存在,部分因添加大量香料而被归为第三类啤酒的进口产品也将无法享有优惠税率,预计日本啤酒企业将重心移至传统啤酒品类。

我国自 1985 年以来啤酒消费税多年没有变化,出厂价 3000 元/吨以上的啤酒消费税是250 元/吨,出厂价 3000 元/吨以下的啤酒消费税为 220 元/吨,目前尚未看到啤酒消费税提升的迹象。

探析国内啤酒企业盈利改善空间

国内啤酒行业利润水平还有多少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可以从开源、节流、话语权三个角度考虑。1)开源:抓住高端化趋势、提升吨酒价是国内啤酒企业突围的首要任务,叠加罐装化率提升推动毛利率上行;2)节流:国内啤酒企业产能优化及效率提升空间大;3)产业链话语权转移:由于前期竞争激烈,当前国内啤酒行业利润多留存在终端,随着啤酒企业品牌力增强,话语权有望从终端渠道转移部分至产商。

开源:产品结构提升+直接提价

中长期角度看,我国啤酒行业正处于产品结构升级阶段。2014 年整体啤酒消费量进入存量期,低档啤酒销量同比单位数下降,中档啤酒销量保持 3-4%增长,高档啤酒销量保持 15-20%增长。根据欧睿划分标准,低档酒销售价格低于 7 元/升,中档酒销售价格 7-14元/升,高档酒销售价格大于 14 元/升。2002-18 年我国低档啤酒销量占比持续下行,2018年我国低档、中档、高档啤酒销量占比分别为 73.4%、16.4%、10.3%。

对标美国啤酒行业销量结构,当前处于以中档啤酒为主,向高档啤酒升级。美国啤酒行业成熟阶段以中档啤酒为主流价格带,消费量占比 45%;低档、高档啤酒销量占比分别为 24%、31%。2011 年以来中低档啤酒消费量小幅下滑,高档啤酒消费量保持个位数增幅。参考美国经验,预计我国啤酒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以低档向中档升级为主流趋势,消费量主力从底部向腰部转移。

预计我国啤酒行业未来 5-10 年吨酒价增幅保持 4-6%。我们将吨酒价增幅拆分为产品结构提升、直接提价两部分:

1)经测算,产品结构提升贡献未来 10 年吨酒价增长 CAGR 2.4%。假设低档/中档/高档啤酒吨酒价分别为 2500/3500/5000 元/吨。假设我国啤酒销量结构将于 10 年后达到美国成熟时期销量结构,则行业平均吨酒价从当前的 2924 元/吨提升至 3700 元/吨,对应10 年吨酒价增长的 CAGR 为 2.4%。

2)假设啤酒行业每年直接提价幅度为 2-4%。2018 年以来青啤、雪花等头部啤酒企业每年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根据不同省份的市场销售情况确定提价产品、幅度,通常对整体吨酒价拉动幅度约 2-4%。

罐装化率增长,有利于毛利率提升

零售业态持续发展,把握罐装化率提升趋势。我国啤酒行业发展早期以瓶装为主,1998年瓶装占比 94.3%,主要源于我国啤酒消费渠道以餐饮渠道为主,且行业发展早期铝材成本较高。随着啤酒消费场景的拓展,以及远距离调运需求,罐装啤酒占比逐步提高。2018 年我国啤酒消费量钟玻璃瓶装占比 73.5%,罐装占比 24%。相较于美国、日本成熟啤酒行业,我国啤酒罐装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啤酒企业珠江啤酒由于流通渠道销售占比接近 70%,罐装化率领先。

参考日本 1990 年代零售行业便利店、折扣店业态增多,啤酒罐装化率明显提升。啤酒消费渠道的变化不可忽视,当前我国现饮渠道消费量合计占啤酒消费量的 55%左右,非现饮渠道中占比较高的小杂货店份额持续下行,被超级市场逐步取代。

2014 年随着互联网电商兴起,电商渠道份额快速增长,2018 年电商渠道啤酒消费量占非现饮渠道的 7.6%。百威英博主要在电商渠道销售超高端啤酒品牌,2018 年百威中国区电子商务业务同比增长 78%。根据 Kantar Consult ing 的数据,中国于 2017 年通过电子商贸渠道销售的快消品总量占比约 13%,而其中饮料的占比仅为 2%,预期到 2022年前将增加至 10%。

假设我国啤酒罐装化率达到 40%,啤酒吨成本下降空间约 5.3%。国内啤酒企业仍以玻瓶包装为主,平均罐装化率约为 15%。根据青岛啤酒年报,2018 年成本构成中包装物占比约为 50%。我们了解到一个铝罐成本约为 0.5 元,一个玻瓶成本约为 0.8 元。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对罐装化率提升对吨成本影响进行敏感性测算,中性条件下未来我国罐装化率达到 40%,吨成本下降幅度约为 5.3%。

国内啤酒企业毛利率天花板能够达到多少?

我们考虑 3 个要素:1)吨价上涨。根据前文测算,我们预计产品结构优化+直接提价背景下,未来 10 年我国啤酒行业每年吨价涨幅在 4-6%。2)吨成本上涨。考虑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假设啤酒企业每年吨成本涨幅为 2-3%。3)罐装化率提升。假设啤酒行业罐装化率未来 10 年达到 40%水平,即整体吨成本下行 5.3%。

经测算,中性假设下,未来 10 年我国啤酒行业毛利率水平能够达到 49.3%-54.0%。

节流:供应链优化

国内啤酒企业在产能优化、供应链效率改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啤酒企业在扩张阶段收购了很多低效产能,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考虑淡旺季影响,啤酒行业理想产能利用率在 70%左右。2018 年百威亚太西部(52 家工厂中 35 家位于中国)产能利用率为58%,略高于国内啤酒企业青岛 54.5%、华润雪花 53.7%。2018 年百威中国单厂产量达到 21.8 万吨,高于国内啤酒企业 10-15 万吨的平均水平。

我们从折旧摊销、员工支出两个角度分析产能优化空间。

关键假设 1:假设产能利用率达到 70%,计算单位产量折旧摊销的优化空间。根据公司公告的设计产能,我们假设产能利用率达到 70%,计算出公司理想产量。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金额相对稳定,假设公司达到理想产量,以对应"折旧摊销/理想产量"作为优化后指标。从而得到产能利用率提升对单位产量折旧摊销的优化空间,理论上百威亚太优化空间为13.5%,华润、青啤优化空间分别为23.2%、22.2%,重啤由于设计产能偏高,优化空间理论值为 34.9%。

关键假设 2:假设人均产销量水平达到百威亚太 330.8 吨/人的理想水平。百威亚太人均产销量水平高于国内啤酒企业,仅重庆啤酒 292.5 吨/人与其接近。假设国内企业人均产销量达到 330.8 吨/人,并除上文理想产量得出理想员工人数。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大致看出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员工支出有 40%左右优化空间。

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优化后的折旧摊销、员工费用测算公司的 EBIT margin 提升空间。百威亚太、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 EBIT margin 提升空间分别为 1.1、9.4、8.4、2.8pct。

回收渠道话语权

现饮类渠道终端话语权强,占据更大利润蛋糕。由于啤酒动销对终端依赖程度高,且主流价格带经济型拉格啤酒口味同质化明显,导致零售终端在渠道利润分配中占有较大优势。根据终端调研及访谈,通常现饮类终端渠道利润空间在 50%以上,强势的终端比如夜场加价率可以达到 100%。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市场,厂家为鼓励终端渠道动销,会通过返利、锁店等方式给予零售终端补贴。啤酒行业厂商通过深度分销方式直控终端,经销商的功能被弱化为配送及维护,毛利率空间为 10-15%,主要以高周转率获利。

啤酒企业加快提高品牌拉力、增强渠道控制力,逐步回收渠道话语权。百威英博重视品牌营销投入,2018 年百威亚太销售费用率为 26.8%,高于百威全球的 25.3%,远高于国内啤酒企业的 17-18%。当前阶段国内啤酒企业正加快提升品牌拉力,青岛啤酒成为北京冬奥会官方赞助商、华润雪花赞助综艺节目《明日之子》,提升品牌形象。2018 年以来国内啤酒企业每年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并且通过逐步减少渠道终端返利的方式,回收渠道话语权。假设未来将渠道终端利润缩减到 30-40%,即使部分用于品牌营销投放,啤酒企业利润也会有较大幅度提升。

投资建议

中期角度:关注低档酒向中档酒的升级+产能优化

我国当前处于中档啤酒占比快速提升的阶段,主流价格带市场份额高的酒企受益,关注华润啤酒、青岛啤酒。我国啤酒行业当前仍以 7 元/升以下(非现饮渠道)的低档啤酒为主流价格带,2018 年低档啤酒销量占比约 73.4%。参考美国成熟时期啤酒销量结构,7-14元/升的中档啤酒将成为销量的中流砥柱。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当前正处于低档酒向中档酒快速升级的红利期,于主流价格带市场份额较高的酒企受益。2018 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主流价格带销量占比分别为 57%、51.3%,是低档向中档升级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国内啤酒企业加快产能优化进程,运营效率改善促进盈利能力回升。重庆啤酒于 2015-16年关停省外大部分亏损工厂,华润啤酒 2017-19 年也加快产能整合,青啤 2018 年也计划未来 5 年关 10 家亏损工厂。啤酒行业进入存量期,啤酒企业通过整合多余落后产能以提升产能利用率,有利于毛利率水平提升、费用支出下降,盈利能力得以改善。我们认为我国啤酒行业已经进入高端化+产能优化双轮驱动,利润加速提升的阶段,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考虑,中期角度关注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珠江啤酒。

长期角度:高端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高端啤酒市场空间扩容,主要玩家座次或存在变局,关注百威亚太、重庆啤酒。根据百威亚太招股说明书,2018 年我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销量约 800 万吨,并预计未来 5 年高端及超高端市场销量以 CAGR 4.9% 的速度增长,至 2023 年达到 1020 万吨。百威英博于该市场市占率 46.6%,其次是青岛(14.4%)、华润雪花(11.0%)、嘉士伯(4.6%)、喜力(1.7%)。在超高端市场百威旗下的科罗娜、嘉士伯旗下 1664 均以年轻时尚化的品牌形象受到消费者喜爱。2019 年嘉士伯中国地区高端组合销量同比增长 7%,1664 销量增长近 50%。2020 年是嘉士伯中国资产注入重啤的窗口期,嘉士伯中国在高端市场增长强劲,如若落地将大幅增后重庆啤酒业绩弹性。

百威英博中国产品结构升级+提价,吨价、盈利能力稳定提升。百威英博中国地区超高端啤酒销量近年来年保持双位数增长,高端百威保持单位数增速,叠加每年会对高端、核心+品类啤酒进行小幅提价,共同推动百威中国吨酒价增速保持在 6-8%。百威中国高端化战略持续拉动 EBITDA 增长,其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的盈利能力是核心&实惠的 5-9倍。2019 年公司 EBITDA增速保持在 18-20%,2019 年前三季度百威中国 EBITDA margin提升 4.5 pct 至 39.2%。

中国是嘉士伯集团重要战略市场,2019 年已经成为嘉士伯最大的市场。2019 年嘉士伯中国收入接近 90 亿丹麦布朗,同比增速达到 19%。其中销量同比增长 8%,高端啤酒组合销量增速达到 7%。

2017 年以来嘉士伯中国本土、国际品牌升级齐头并进。本土品牌乌苏、重庆、大理进行换包装升级取得良好成效,例如乌苏啤酒在 2019 年也成为网红啤酒,销量增速达到 45%。得益于嘉士伯集团自 2017 年对其进行换装升级,红乌苏走出新疆,凭借阳刚的品牌形象以及丰富口味受到消费者欢迎。此外,2017 年以来重庆啤酒推出重庆纯生、小麦白、醇麦国宾,抢占更高价格带。国际品牌方面,公司持续推动乐堡、嘉士伯、1664 等高端及超高端品牌增长,提升吨酒价;同时引入国际品牌格林堡白啤,投资国内精酿啤酒京A,布局超高端啤酒市场。

……

(报告来源:国盛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展开
收起

夏日啤酒新玩法:在“丹麦·设计师酒吧”品尝“啤酒鱼子酱”

图说:嘉士伯啤酒“丹麦·设计师酒吧”日前在长宁来福士广场举办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嘉士伯啤酒“丹麦·设计师酒吧”日前在长宁来福士广场举办,标志着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巡展收官。今年上半年迎来品牌焕新升级的嘉士伯啤酒,为了满足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啤酒享用方式的趋势,携手国际新锐设计师蔡烈超于今夏开展了“丹麦·设计师酒吧”全国巡展。

记者了解到,升级后的嘉士伯啤酒外包装首次使用了cradle-to-cradle认证的绿色环保油墨,因此在活动现场还为消费者特别提供了环保油墨DIY体验,鼓励消费者从日常小事做起,“袋”走环保,通过绿色环保油墨的丝网印刷,亲手为自己制作独一无二的专属环保袋,把环保变成一种艺术。

除了在现场畅饮,啤酒原来还能搭配鱼子酱。“啤酒鱼子酱”以嘉士伯醇滑啤酒为原料,可搭配各式小食,新鲜丰富的口感碰撞,让消费者在炎炎夏天获得一份新奇的体验。

展开
收起

一场大火将这里烧毁,最后被一个卖啤酒的修建成了丹麦的凡尔赛宫

丹麦的“凡尔赛宫”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北部,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堡——腓特烈堡。城堡于1625年建成,是北欧现存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有着“丹麦凡尔赛宫”的美誉。

16世纪中叶,腓特烈二世从一位当地的女贵族手里买下了这座城堡。之后,腓特烈的儿子耗费60余年的时间斥巨资对这座城堡进行了修建,并将其改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最终成为皇室的行宫。由于腓特烈二世是首先将这座城堡纳入皇室行宫的国王,因而城堡是以他为名的。据说最喜欢这座城堡的是接受君主立宪制的腓特烈七世。他喜欢从窗户伸出鱼竿,直接在湖面钓鱼。

整个城堡的外墙都是以红砖包裹,如果你去过北京的红砖美术馆,应该对这种建筑的感觉并不陌生。而这里的屋顶及塔顶则都是用青铜铸就的,逛过哥本哈根你就会发现,包括克里斯钦堡宫,股票交易所等地的顶部均是采用的青铜,这也许是当地人从前的一种特有的建筑风格吧。

整个宫殿由三面建筑构成,中间的广场上是以海神为原型的喷泉雕塑,名为海王星喷泉。

海王星喷泉是17世纪早期丹麦作为波罗的海最强大国家的象征,它也是腓特烈堡最耀眼的景点。它制作于1617年,安置于庭院中的时间最晚应为1621年。在1659年的瑞典战争期间它被拆毁。瑞典人将喷泉上的雕像作为战利品带回国并安放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皇后岛。在1888年,嘉士伯创始人出资重建了喷泉,其中一些铜像是同喷泉原来的雕像制成的。

摇身一变的国家历史博物馆

作为丹麦国王的行宫,腓特烈堡在丹麦众多古堡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每一位国王都会在此举行登基加冕和进行重要的宗教仪式活动。北欧大战结束后,丹瑞两国还在此签署了著名的《腓特烈堡和约》,从而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丹麦和瑞典之间的敌对状态。

可惜的是1859年一个严冬之夜,城堡突然失火,大火几乎焚毁了内宫所有建筑。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雅各布得知此消息后,便为腓特烈堡宫捐赠了修缮费,将70多个房间恢复原状,并在重建腓特烈堡运动中捐赠了大量艺术珍品及文物。同时,他还提议将腓特烈堡宫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重建于1878年完成。现在,不仅可以看到国王和王妃的房间、谒见大厅、骑士间、礼拜堂、舞蹈室等,还可目睹当时的表现丹麦历史重大事件的油画、著名人物肖像以及丹麦最古老的管风琴等艺术珍品。

城堡内一层的整体结构便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各种传统服饰应接不暇,整个建筑的棚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倒是有几分巴洛克或是洛可可的感觉,不过院长并非美术专业出身,也无法判断的太准确。

请点击

整个走廊的墙上都布满了这种东西,原以为是盾牌,其实却是国王颁给骑士的骑士勋章,确实也是颠覆了院长的三观。

皇家的教堂是当年唯一没有经历火灾洗礼的地方,依旧保留了400年前本来的面貌

整个馆内最为知名的就要数城堡内的教堂和上图这个房间了,极为的富丽堂皇,充满了奢华的气息。尤其是馆内的棚顶的工艺,究竟需要多么精细的工艺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巴洛克花园

从Mint大门和Mint桥可以从城堡来到巴洛克花园。克里斯蒂安四世在国王宫对面修建了一间小型意大利别墅,他称其为“Sparepenge”,但是这间别墅于1720年被拆除,腓特烈四世在原址上修建了巴洛克花园。

建筑大师J. C. Krieger的花园设计是基于城堡的中轴线完全对称的,整个花园的远景延伸至周围的景色之中。在此之后巴洛克花园渐渐疏于修整,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修复。

巍峨的城堡与粼粼闪烁的湖波相辉映,富丽晶莹。

关于丹麦的腓特烈堡,这应该是介绍最全面的一篇文章了,希望对接下来要到丹麦旅行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疯人院里有什么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欢迎大家在评论内积极留言吐槽,院长会逐一进行回复的。

展开
收起

这款来自丹麦的神仙奶酪,竟还能吃出新鲜的啤酒花碎?

大家好,我是爱丽丝!《海的女儿》里,舍弃鱼尾换来一双腿的小美人鱼,第一次走进了人类世界。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贵族们觥筹相错,各色佳肴让人目不暇接。小时候每每看到这里,总会嘴馋不已,想着世界另一端的盛宴上,到底会有什么美味?想get同款奶酪吗?往下看就对了!

今天机会来啦,爱丽丝要给大家安利一款来自小美人鱼家乡丹麦的有机奶酪!吃过以后,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对这个世界又多一点点眷恋。

少年味的奶酪,是什么样的?

和上次推荐的QQ弹弹的马苏里拉奶酪不一样,这次的丹慕1888干制有机奶酪,是奶酪界实实在在的男子汉。

外表和《猫和老鼠》里经常出现的块状奶酪有些相似,上手一掰,你会发现它少了点软质奶酪的缠绵劲,多了一分清朗的韧性,像穿着白衬衫的少年,干净又利落。

一共有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特有的风味:

① 绿色是高地威望系列(啤酒花味 )— 发酵15周

② 深红色是红丹威望系列 — 发酵20周

③ 黄色是黄水晶威望系列 — 发酵30周

④ 鲜红色是红水晶至尊威望系列 —发酵40周

是不是看得眼花缭乱?别着急,我们一块一块慢慢捋清楚。

绿色和深红色的这两款,发酵时间稍短一些,属于半硬质干酪。这种干酪含水量和乳糖量都较高,比起硬质奶酪又柔软一些。

如果追求口味的清爽感,那就不要错过①号绿色啤酒花味奶酪!!这块的外皮上居然撒了新鲜的啤酒花碎!!闻起来有一股橘子的清香,切开送入口中,芬芳的奶香中裹挟着鲜咸的滋味,水果和香草的气息也一点一点攀附上你的舌尖。

吃起来非常奇妙,像是森林里淙淙流淌过的小溪,安静的在你口腔内攻城掠地,非常适合搭配一杯橘子气泡水一起食用。

②号红丹威望系列(深红色那款)味道要更成熟一丢丢,撕开包装袋,馥郁的奶香就直直钻进鼻孔,香味甜甜的,很像大白兔奶糖。入口很绵滑,咸味十足但不齁。

“像是在喝浓度很高的凝固酸奶呀!”一位朋友品尝以后啧啧称奇,同时表示要不是怕发胖她可以将这款奶酪当成下午的零食一直吃吃吃。

黄水晶和红水晶两款,因为发酵时间较长,已经属于硬质奶酪的范畴了,虽然切起来有点麻烦,但人家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和乳脂肪都够够的,给孩子当小零嘴不会错。

③号黄水晶奶酪(黄色包装)和沙拉真的是绝配!闻起来甘鲜,吃起来居然有焦糖和水果的味道,切几片放在沙拉碗中拌一拌,既中和了水果的甜,又稀释了奶酪的咸。

喜欢酥脆口感的小伙伴,那就选择④号红水晶奶酪(深红色包装)!切成薄片以后夹在饼干里,立马就收获了脆的三次方,干爽又香醇,是奶酪界的“妙脆角”没错了!

横扫北欧的有机奶酪,如何诞生?

丹慕1888这个牌子,国内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北欧,尤其在丹麦、瑞典和德国几个国家,几乎可以说“凡有超市处,皆有丹慕”,每年丹慕的奶酪品鉴会都人头攒动。

为什么这么好卖?我把重点都罗列在这里了,懒得细看的朋友们看这里就OK:

-- 成立132年的丹麦有机农场,超棒的动物福利

-- 一年365天的牛奶检测

-- 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非自然的化学、人工添加剂

先从农场说起,要知道,丹麦可是著名的“欧洲乳酪市场”,稍微差一点的农场在这里都生存不下去,能够开上百年的有机农场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比如说,他们是这样养奶牛的。

这样的。

给出生三个月的小牛犊喂“母乳”▲一户一牛,秩序井然▲

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干草“床垫”,效果相当于我们的懒人沙发。每年的4-11月份,奶牛们还有专属的“撒欢时间”,每天点一到,全部都要出去跑五公里。

牛活得舒服,奶自然品质更高。这样养出来的牛奶,天然含有高蛋白质,比非有机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出20%,新鲜挤下的牛奶被快马加鞭的送往30公里以内的奶酪工厂,经过一系列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加工。

奶源健康,生产过程又不使用任何非自然的化学、人工添加剂,丹慕的奶酪获得了自家政府、欧盟和中国的有机认证,东西好,当然卖得好。

丹慕1888有机干酪

对了, 给大家提个醒,买回去的奶酪记得用保鲜盒呈着,放到2—8摄氏度的冰箱冷藏室储存,最好在3天之内食用完哦(〃'▽'〃),我们下期再见啦

展开
收起

循环利用丹麦农民收集音乐节狂欢者尿液“酿啤酒”

【环球网综合报道】丹麦农民已经实现了一个完美循环——利用从音乐节上游客排出的大量尿液酿成啤酒。可以说没什么比这更环保了。

据俄罗斯卫星网4月13日报道,丹麦农业和粮食委员会表示,当然啤酒中并不含尿液,只不过,这些废物会用于给啤酒大麦施肥。报道说,这并不是完全不常见的生产过程,因为人们已经将牛粪和猪粪循环利用。然而,使丹麦啤酒变得如此特别的是,因为它们使用的是罗斯基勒音乐节游客的尿液。罗斯基勒音乐节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音乐节,也是欧洲最大的音乐节。

丹麦农业和粮食委员会在罗斯基勒音乐节共收集了54000升“节日”尿液。2016年春天,这些尿液被用作给农田施肥,并收获了产量不低于11吨的大麦。为了完成啤酒循环,这种啤酒将会在这个夏天让啤酒爱好者们一饱口福。

丹麦农业和粮食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卡伦•海克鲁普介绍说,从字面上讲,啤酒循环能够让他们避免将有用的东西冲进下水道。卡伦•海克鲁普说:“当谈到循环经济时,丹麦农民可谓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农民。如果你能用尿液作为肥料酿造啤酒,那么,你几乎可以回收利用任何东西。”

诺雷布罗啤酒厂执行董事亨利克•旺(音)称啤酒循环是一项“很酷的”工程,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所面临的挑战。

在同名的丹麦城举行的罗斯基勒音乐节,自1971年以来一直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欧洲各地的音乐爱好者。近年来,音乐节平均每年都会已吸引多达13万的游客。所以很显然,丹麦啤酒供不应求。(实习编译:于阳 审稿:谭利娅)

展开
收起

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啤酒厂再生计划

多功能综合开发项目紧邻丹麦哥本哈根新嘉士伯街区CarlsbergByen District西北角著名的象门(Elephant Gate),由DahlerupsTower和Caroline Hus组成的,总建筑面积约39800 m。新的综合开发占据了一整片城市街区,包含一座80米高的塔楼,将容纳17000 m住宅,7000 m办公,2000 m的零售、咖啡厅和餐厅,以及14000 m 的地下室和泊车空间。

Dahlerups Tower and the surrounding CarolineHus together make up a 39,800 m mixed-use development situated close to the famous Elephant Gates in the northwestern corner of the famous Carlsberg Byen site in Copenhagen, Denmark. Thedevelopment, which spans a full city block and includes an 80-metre tower, will comprise 17,000 m of housing, 7,000 m of offices,2,000 m of retail, cafés, and restaurants, and 14,000m of basement and parking space.

嘉士伯酿酒原厂已于2008年关闭。古老的厂区因其丰富的建筑遗产闻名,如今正逐渐以崭新的可持续城区面貌再生呈现——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公共交通系统和新建筑群,密集的脉络将完善充满着历史记忆的城市构架。

The Carlsberg Brewery production plant was closed down back in 2008 and this former industrial site renowned for its rich architectural legacy has been re-emerging as a new sustainable city district: adense city structure with attractive urban spaces, public transport, and new buildings that complement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structures.

“在哥本哈根这片独特的城区中,将有许多元素融入进来。新建筑紧邻象门,它将融入嘉士伯特殊的历史城区肌理,成为连接Ottilia Jacobsen广场和 Bryggernes广场,这两个主要公共区域的纽带。这里特殊的倾斜地形和周边的建筑遗产,使得项目更具吸引力,同时也为项目带来了技术性挑战。与此同时,塔楼将超越嘉士伯城区最高点,重塑哥本哈根的城市天际线,将成为城市中一个兼顾历史和功能的全新城市聚集地。”SHL资深合伙人Kristian Ahlmark说道。

"There are many parametres coming into play at this unique site in Copenhagen. The new buildingis part of 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text of Carlsberg, with its close proximity to the Elephant gates, where it will form a link between the two main public squares, Ottilia Jacobsen Square and Bryggernes Square. The location, with historic neighbours and a sloping terrain, creates an exciting and technical challenge. At the same time, the tower will rise above Carlsberg Cityand become part of Copenhagen's new skyline, thus becoming a reference pointthat both historically and physically will help tie the city together",says Senior Partner Kristian Ahlmark.

待2024年建成后,嘉士伯城将成为一个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城市社区,为周边提供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的场所。

When completed in 2024, Carlsberg City will be a vivid and diverse neighbourhood for living, working, learning and socialising.

设计将使现有建筑结合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这里将不仅有商业、办公功能,还将包含住宅、教育和日托中心。总的来说,新开发将为超过3000个家庭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并将在2024年上半年,为10000名学生在新学期中开放全新的UCC嘉士伯校区。

Moder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will mix with listed buildings. Shops and offices will integrate with housing, educational and daycare centres. In total, the development will offer over 3,000 new homes available at various price levels, whilst 10,000 students have already begun their first semester at the recently inaugurated UCC Campus Carlsberg.

该项目采用红色和深色砖块,旨在融入嘉士伯街区的建筑肌理。

The project embraces red and dark shades of brick, blending with Carlsberg Byen’s palett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lours.

公寓将面向哥本哈根,以及充满活力的全新嘉士伯城市社区,拥有无与伦比的开阔视野。

The residential units of the structure will provide a remarkable view over Copenhagen and the new vibrant neighborhood of Carlsberg Byen.

这里将成为通勤者每日来往最主要的自行车交通道,以及全新的现代化通勤轨道交通站,其有望成为哥本哈根最繁忙的通勤区域。

Daily commutes to and from the district will beprimarily human-powered thanks to a vast network of bicycle paths, and a new modern commuter railway st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become one of the busiest in Copenhagen.

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完工。建筑基础由22000立方米的混凝土和3600吨的钢筋构成。

The project is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and is expected to complete in 2021. The building’s foundation is made up of 22,000 cubic metres of concrete and 3,600 tons of reinforcement.

项目概况 FACTS

规模 Size/

39,800 m

竞赛 Competition/

2016年公开投标第一名

2016, winner of open tender

状态 Status/

预计2021年建成

Expected completion 2021

业主 Client/

嘉士伯城市社区 Carlsberg Byen

建筑设计 Architects/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Holscher Nordberg Architects

承包商及结构顾问 Contractor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Züblin

机电顾问 MEP Engineering/

COWI

景观顾问 Landscape architect/

Werk

效果图 Visuals/

Uniform

Cadwalk (Carlsberg Byen)

关于丹麦SHL建筑事务所

About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丹麦SHL建筑事务所于1986年创立于丹麦奥胡斯。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富盛名的设计事务所之一,公司目前在丹麦哥本哈根、奥胡斯和上海设有办公室。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专业的建筑服务,在国际上拥有诸多享有口碑和影响力的设计。主要设计领域和项目实践有:文化公建和教育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及零售建筑、多功能建筑及城市综合体、改造和城市更新设计。我们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从室内设计到整体设计,从概念设计到总体规划,从建筑细节到城市发展、景观规划。我们在图书馆、文化和大型公建项目上尤其经验丰富,拥有许多地标性的设计。我们的设计根植于开放包容的斯堪的纳维亚建筑美学传统,将美感、光线的利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我们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开放性吸引了许多国际上的关注,也为我们赢得了100多个国内外著名的奖项。2018年初,SHL正式加盟 Perkins and Will 全球建筑设计事务所,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拓展SHL在中国的发展。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was founded in Aarhus, Denmark in 1986. The firm is one of Scandinavia’s most recognized and award-winning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Working out of studios located in Copenhagen, Aarhus, and Shanghai, the firm provides skilled architectural service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a distinguished track record as designers of international, high-profile architectur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uildings, offices, commercial, retai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ten in mixed-use developments and complex urban contexts, are cornerstones of the firm’s output. The practice has extensive global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of libraries and other public and cultural landmark buildings, and its innovative, sustainable, and democratic approach to architecture has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 winning more than 100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wards.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now part of global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firm Perkins and Will.

展开
收起

西海岸金沙滩啤酒城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带来纯正的德国、丹麦啤酒

鲁网青岛8月9日讯(记者 刘明明 通讯员 李涛)8月8日,记者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的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自啤酒节开幕以来,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为了给广大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啤酒屋的装饰、啤酒、美食、互动等方面,绞尽脑汁、努力“争宠”。

德国百帝王小麦啤酒、德国沃斯坦比尔森啤酒、丹麦法克拉格啤酒……在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市民游客可以品尝到来自德国、丹麦的纯正啤酒,“百帝王啤酒是啤酒系列中酿造历史最悠久的品牌之一,由修道院酿造,到现在有400多年的历史。酿造的啤酒精选上等原料,严格控制质量,比市面上的啤酒酒精度要高,酒香纯正,口感舒爽。” 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运营负责人迟吉洲告诉记者。

德国沃斯坦比尔森啤酒是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主打的另一种啤酒,作为德国经典啤酒品牌,因其超凡品质的原料、顶级的酿造技术、完美的金黄色泽、非凡的淡雅口味荣获“啤酒中的香槟”的美誉。

更值得一提的是,啤酒节开幕以来,德国百帝王啤酒花园装修焕然一新,按照国际流行的设计,在啤酒屋内还摆放着一张台球桌,“我们希望带给游客更加丰富的体验,游客在品尝美酒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打打台球,留下关于啤酒节的美好记忆。” 迟吉洲说。

展开
收起

丹麦国家队门将,为了终身免费啤酒拼了,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奖

又到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季,随着今年诺贝尔奖一项项颁出,所有的诺奖得主最终水落石出。不过小编今天文章的主角,却不是今年的诺奖得主,毕竟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写这些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一段诺贝尔奖史上的趣闻。

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一向以美味的啤酒闻名于世,而其创始人则非常热心公益,还曾将他的“豪宅”捐赠给丹麦皇家科学院,供“在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终生居住。而附带的福利则是,在这栋紧邻嘉士伯啤酒公司的房子里,安装有直通啤酒公司的啤酒管道和酒头的房子,居住者可以终身享用免费新鲜的嘉士伯啤酒。

通有啤酒管道的豪宅

而有一位丹麦物理学家,不但生平酷爱踢球,曾担任丹麦足球国家队的门将,更是喜爱喝酒,特别是对啤酒情有独钟。因此当这位仁兄知道嘉士伯的这个福利之后。暗下决心,只要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想必就能够有资格住进这栋对任何一个爱酒人士都梦寐以求的豪宅吧。

于是这位物理学家拼命的研究,虽然在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评选中输给了爱因斯坦,但是最终还是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并且在嘉士伯那栋豪宅的上一任主人去世后,于1931年搬了进去,终于圆了终身随时能喝到最新鲜的免费嘉士伯啤酒的梦想。

这位物理学家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尔斯·玻尔,原子结构、原子辐射和量子力学的开山鼻祖,著名的l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他还跟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有过论战,也是原子弹的发明者之一,徒弟里有大名鼎鼎的海森堡,以及另外五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连他自己的儿子奥格·波尔也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而当因为德国发动二战,迫使他不得不离开装满嘉士伯啤酒的“豪宅”。喝不到美酒的波尔一怒之下去了美国,然后亲自发明了原子弹,终结了二战。战争一结束,波尔就迫不及待地搬了回去,并且一直住到去世。

1908年波尔随队获得伦敦奥运会银牌

可见千万别惹怒如波尔这样, 看起来像青铜,结果却是王者,能随时终结一场世界大战的传奇物理学家。

(本文为科技史趣闻,不甚严谨,但基本属实,只为大家放松放松,望大家阅读愉快)

【如果喜欢本文,别忘了转发点赞,并请关注小编,跟踪最新科技动态】

展开
收起

盘点三大本土啤酒巨头的国籍:一个美国,一个丹麦,一个混血

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啤酒产销量的世界第一大国,根据公开的数据,2018年中国啤酒产量占到全球1/5,是曾经的啤酒产量巨头美国的两倍。在这巨大的产量背后,是中国遍布大江南北的啤酒生产厂,以及承载这些工厂的无数个啤酒品牌。

上个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啤酒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全国有超过1000家规模以上的啤酒厂,把中国啤酒的消费推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市场高潮,于是一时间千家争鸣,不过市场总是遵循淘汰落后的规律,市场混战之后,强者自然能够脱颖而出。

中国知名的啤酒品牌

21世纪初,全国啤酒厂商集中到100多个,也诞生了中国的八大本土啤酒巨头,如今这些名字仍然还活跃在市场上,他们是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啤酒、燕京啤酒、哈尔滨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黄河啤酒、惠泉啤酒。对消费者而言,多年来一直还是那个品牌那个味,但品牌的背后,有些巨头已经属于他人,下面就一起盘点其中三大本土啤酒巨头的国籍。

一个美国

哈尔滨以前是个带有移民性质的城市,据百度百科上的一份数据显示,1913年,哈尔滨有一半的人都是俄罗斯人,还有不少其它国家的人,难怪啤酒、面包的西方饮食特色早早就进入了这个中国的城市。1900年,一个俄罗斯商人开了一家啤酒厂,正式生产“哈尔滨啤酒”,如果照此计算,哈尔滨啤酒算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比青岛啤酒还早了3年。

此后的几十年间,哈尔滨啤酒一直在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经营下发展,直到1950年,当时的苏联红军把哈尔滨啤酒厂交还了中国,隶属当时的哈尔滨实业总公司,此后哈尔滨啤酒走上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到1999年,产量已经位居全国第六。2004年,哈尔滨啤酒已经成为全国畅销的啤酒品牌,而让人意外的是,同年百威母公司收购哈尔滨啤酒99.6%的股份,使得哈尔滨啤酒成为彻底的外资企业。

哈尔滨啤酒

一个丹麦,一个混血

与哈尔滨啤酒一样换了外国国籍的,还有重庆啤酒和黄河啤酒,其中重庆啤酒的收购史尤其跌宕。重庆啤酒堪称西南区域的啤酒大王,早在1959年的时候就在《重庆日报》上做了西南地区最早的啤酒广告,尤其旗下的山城啤酒曾经名噪一时。1997年,重庆啤酒登录上交所,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4家啤酒上市公司之一。

而1998年,重庆啤酒却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进军生物制药研究疫苗,从2005年到2011年间,受益于生物制药概念,重庆啤酒的股价一路飙升,最高市值达到300亿。正式在这期间的2008年,丹麦嘉士伯成为了重庆啤酒的第二大股东,并在此后一步步增持重庆啤酒,但2011年,随着疫苗研究宣告失败,重庆啤酒股价急转直下,半月内蒸发250亿,嘉士伯也损失惨重。

但嘉士伯盯上的是重庆啤酒旗下的啤酒市场,2013年,嘉士伯在重庆啤酒亏损的状态下,以29.3亿元收购了重庆啤酒集团的股份,成为重庆啤酒的真正实控人,2015年,随着重庆啤酒集团剩余的最后4.95%股份的转让,嘉士伯以60%的持股比例完成了对重庆啤酒的要约收购,“西部啤酒之王”换成了丹麦国籍。

重庆啤酒

而黄河啤酒也曾经是甘肃乃至西北区域的龙头老大,1999年登陆A股,是西北区域唯一的一家上市啤酒企业,2002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为了扩大产量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嘉士伯合资成立了两家公司,黄河啤酒产量得到巨大提升。可以查到的是,嘉士伯在合资公司中占了50%的股份比例,“西北之王”也成了中丹混血。

中国市场仍然是本土品牌领跑

三大啤酒巨头背后的百威和嘉士伯什么背景呢?百威母公司的全称是百威英博,是由美国、比利时、南非的三家啤酒公司并购而成,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制造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1995年进入中国后,通过一系列收购策略,当前约占中国17%的市场份额。而嘉士伯则是丹麦啤酒制造商,全球排名第四,1978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通过并购占有中国5%的市场份额。

二者共同的收购特点都是保留了原有的被收购品牌,所以无论是哈尔滨啤酒、重庆啤酒还是黄河啤酒,仍然在既有的市场区域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发展越来越好。其实,即使换了国籍,但如果外资经营得更好,这样的企业转让是良性的,因为让品牌得到了有效的延续。其实就像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扩展一样,海尔、格力、美的白电三巨头也都在海外收购了当地企业,也保留了原来的品牌。

其实八大啤酒品牌中还有一个被收购的是惠泉啤酒,不过它卖给了同胞燕京啤酒,早在2003年,公司名称已经变为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仍然保留,现在的惠泉啤酒仍然是福建本土的第一大品牌。而珠江啤酒,虽然市场份额落至二线,但仍然是南方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牌之一。

虽然百威和嘉士伯拿下了三个巨头,但中国啤酒市场的领跑者仍然是本土品牌,根据2017年的数据,青岛啤酒和华润(雪花)啤酒,两家合计占有近48%的市场份额,再加上燕京啤酒,中国本土三巨头合计占据了超60%的份额。而在外国品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啤酒出口量也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国际啤酒网的数据,2018年中国累计出口啤酒量38万千升,如果以500ml的瓶子计算,相当于7.6亿瓶。

其实啤酒本无国界,不管是百威、嘉士伯,还是喜力、科罗娜,中国市场都欢迎。

展开
收起

丹麦嘉士伯啤酒花园:“小酒馆”式暖心,邀您喝一杯,歇歇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王兴

2020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迎来了它30岁的“生日”,在这而立之年的盛宴上,有一别数年的老友重逢,也有着不少新朋友的在此相逢。对于多年参节的朋友们来说,保拉纳、慕尼黑HB、嘉士伯等国外啤酒厂商是他们熟知的啤酒节老面孔, 他们20多年的参节经历和啤酒品质,也成为市民游客心中的“活招牌”。

从啤酒大篷到啤酒花园,丹麦嘉士伯已在崂山会场走过24年的时光,这也是褚嘉欣作为负责人的第11个年头,他坦言在崂山会场,嘉士伯虽不是参节最久的厂商,但多年的经营也使得每年都有近30%的回头客再次光临。从散客到包场,他们经历着啤酒节带来的变化,在去年,嘉士伯啤酒花园以团队接待为主,商务客户和团队客户接待使得他们每天几乎座无虚席。但这种接待模式下,也无形中将不少“散客”拒之门外。今年他们推出以包场+散客接待的运营模式,“虽然今年也有不少客人想要包场,但是啤酒节是市民的节日,我们也想让更多客人前来体验。我们虽然参与啤酒节,但并没有想把嘉士伯啤酒花园打造成一个啤酒节的氛围,也不想做成制式的酒吧,我们想做‘接地气’的东西,就像是街边的小酒馆儿,轻松随意的氛围,路过时想要进来喝一杯歇脚地儿。”

走进嘉士伯啤酒花园,王姐烧烤、臭豆腐、鲜卤鸭脖、薯塔、肠粉等十余款特色美食小吃跃然眼前,争相占据味蕾。在啤酒种类上,除嘉士伯全系列扎啤外,今年还首次将法国凯旋1664、新疆大乌苏、云南风花雪月、重庆山城啤酒等嘉士伯收购的子品牌啤酒带到啤酒节,11个品牌26款啤酒,是嘉士伯对青岛国际啤酒节30年的诚意献礼。“像法国凯旋1664,是目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啤酒,在我们花园不光可以喝到1664的瓶装酒,还可以品尝到1664桃红和白啤扎啤。我们今年的啤酒价格较往年相比也有所下降,大概下调30%左右。”丹麦嘉士伯啤酒花园负责人褚嘉欣介绍道。此外,今年还推出一款创意饮品——精萃咖啡啤酒,形似啤酒但拥有咖啡的口感,是一款0酒精含量的饮品,可供不喝酒的朋友们前来尝鲜。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