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女音乐家在倾情演奏。当日,主题为“焕然新声”的德国“人鱼公主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团音乐会在上海市静安洲际酒店举行。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4月9日,女音乐家在倾情演奏。当日,主题为“焕然新声”的德国“人鱼公主弦乐四重奏”室内乐团音乐会在上海市静安洲际酒店举行。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2010年6月,《1971—2010 周春芽艺术四十周年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除了有艺术家标志性的桃花、绿狗、太湖石……还有他创作于1980年代的“藏族系列”。
本来,这个系列中尤为出名的作品有四幅,分别是《剪羊毛》《春天来了》《藏族新一代》和《若尔盖的春天》。但在那次回顾展中,《春天来了》未见踪影。周春芽也想不起来,这幅画究竟去了哪里。
直到8年之后,在一次欧洲之旅中,周春芽意外地发现:这幅画作,一直被妥善收藏在好友洛泰·严森家里。
2020年8月17日晚,中国嘉德2020春拍“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顺利收槌,全场上拍26件标的,总斩获1.866亿元,成交率为88 %,并有2件拍品超千万成交。其中,最大亮点莫过于周春芽早期作品《春天来了》,大幅刷新个人拍卖纪录。该作品受到了场内外藏家的激烈竞拍,以900万元起拍,竞价很快升至4000万,经过4200万、4300万、4500万、5000万……最终,以75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8625万元成交,大幅刷新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蓝天与草原青春的时光
创作于1984年的《春天来了》是周春芽“藏族系列”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为周春芽艺术创作的第一个探索系列,“藏族系列”主要涵盖了他在四川美院求学的那段青春时光。
在校期间,周春芽和同学们外出采风,第一次去到了四川阿坝的红原和若尔盖一带,接触到许多当地的藏族同胞。在这些地方,周春芽和他的同学们看到的画面格外明亮:耀眼的蓝天、青翠的草原,男人女人们的袍子和衣裙也颜色鲜艳。
色彩对于艺术家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周春芽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基于此地的作品,但尺幅大的不多,最重要的便是之前提到的那四幅——1980年的《藏族新一代》、1981年的《剪羊毛》、1984年的《春天来了》和1985年的《若尔盖的春天》。
关于该系列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艺术史学者、知名批评家吕澎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周春芽一系列关于藏族生活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艺术家们所认同的一种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艺术家主动地将自己的艺术或内心需要同一种富于人情味和人道理想的题材结合起来……艺术家们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各种新的、带主观色彩的描绘对象的方式。”
三岁的女儿画进了画中
《春天来了》这幅画最初刊登于周春芽出版的第一本个人画集中,当时在画册中的名字是《一家人》,画面上最显眼的主角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怀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不过,这幅《春天来了》并非单纯取材于一个家庭,而是诸多素材形象的综合,是在很多速写、头像和肖像写生基础上的创作。画面正中的男人威武雄壮,上身显露出结实的肌肉线条。在周春芽看来,他的身上洋溢着一种“彪悍、自由,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
和目光投向远方的男人不同,怀抱小孩的女人,母女俩的目光都直视着画面之外,仿佛与观赏此画的人们对视。她的嘴角似乎微微含着笑意,而那个脸儿圆圆的孩子,眼神里则是儿童特有的懵懂与天真。这些表情与动作合在一起,赋予整个画面蓬勃的生机,与神秘的美感。
周春芽透露:那女子手中抱着的孩子,实际上是他照着女儿周褐褐的样子画的:“画的时候她才三岁,小时候她看着挺像藏族小孩,我就把她画进去了。”
事实上,褐褐的名字也来源于当时父亲的创作色调。褐色,是当时周春芽最喜欢的一个颜色。这个与泥土与大地紧密相连的颜色,也在《春天来了》中得到充分发挥,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明艳却厚重的独特质感:周春芽没有突出强调人物的形体细节和虚实变化,而是通过褐色调的加入增强淳朴粗犷的视觉观感,色块堆叠出如同浮雕一般厚重的肌理。
作品赠友人,他却忘记了
最初认识洛泰·严森的时候,周春芽刚从川美毕业,当时好友严森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教书。1986年周春芽去德国留学时,严森还当了他去留学的财经担保人。
此后两人交集并不多,但也没有失去联系。周春芽念旧,当年帮助过他的人,他从来都不会忘记,并一直保持联系。2011年4月,他去旧金山参加“溪山清远”艺术展时,也特意抽空去寻访了1998年曾邀请他和刘晓东等人去旧金山举办展览的LIMN画廊,并邀请画廊老板来参加开幕式。
但他却忘记了自己曾将这幅《春天来了》赠予严森的事情。只记得他当年卖了些这类题材的画,而且卖得都很便宜,“我们那时都不知道画还可以卖钱。”周春芽回忆说。
直到2018年,周春芽带着家人去欧洲旅行,试着联系了严森,后者热情地邀请他去自己卢森堡的家中作客。严森打开电脑,说要给周春芽看一张画。周春芽很惊讶:“原来这幅画在你这儿啊!”
回忆重新浮现,接踵而来,他记起了当年在严森回国前,自己确实将画赠与这位帮助过自己的外国朋友。考虑到艺术作品出关时可能受到询问,周春芽还贴心地在画的背面写下留言:“送给洛泰·严森先生——周春芽”,落款时间是1985年。
从此一别30多年,低调的严森将此画收藏在家中,从未将其送去参展或拍卖,渐渐地,这幅画的创作者也忘记了它在哪里。
说服收藏家,画作迎首拍
如今严森已年过七旬,他不常上网,自己当年帮助过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了艺术大腕,都还是他儿子在网上看到后告诉他的。严森为此提前写好了遗嘱,要求子女不得轻易卖掉这些宝贵的艺术作品。
红星新闻记者也联系到了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的总经理李艳锋,试图了解他们究竟是如何说服了这位藏家,将该作品首次拿出来送拍。对方表示,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得求,其他则不愿过多透露。据悉,这幅作品目前给出的估价区间是1500万-2500万元。
周春芽则吐露了一些个人心声:作品留在海外私人藏家手上,在公众展示方面会较有局限,国内的观众们更是难有机会亲眼目睹。“我希望这幅重要作品能回到中国。”
在他心目中,这幅画见证了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历史。”《春天来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这场转型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当时风华正茂的艺术家本人,还是当时的社会,那都是一个伟大的春天。
(中国新闻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每经编辑:张杨运
1丨世卫回应新冠去年8月已传播:无证据支持
据人民日报,日前,哈佛大学医学院一团队发表论文称,通过分析武汉医院附近交通流量和相关百度搜索认为,新冠肺炎在去年8月底就可能传播。10日,世卫组织就此回应称,不能对医院停车场汽车数量的变化做过多解读,然后“跳跃”两三个推论,将此同新冠肺炎疫情相联系。
2丨重庆市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为湖北省输入
据重庆市卫健委消息,6月10日0—24时,重庆市本地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湖北省输入,渝北区报告)。
3丨上海昨日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例
据上海市卫健委消息,昨日上海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6例境外输入病例。截至6月10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4丨德国:已从美方处获悉驻德美军有撤军计划
据央视新闻,德国联邦政府副发言人德默尔当地时间6月10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德国政府已被告知美国正在考虑从德国撤出部分驻德美军一事。但她强调,根据德国方面了解到的情况,美国还没有作出最终决定。
5丨警惕美股回调 机构认为A股更具吸引力
据中国证券报,在全球经济活动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美股连续上涨。业内人士称,流动性利好和预期经济最差时刻已过成为美股连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但美股回调风险已需引起重视。摩根资管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指出,风险资产的势头强劲或持续数周,若投资者继续消化快速复苏的影响,股市回调的风险将上升,尤其是容易受到疫情以及外围摩擦升级影响的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背后站着四个成功男人的伟大女性,她的父亲是蒋百里,丈夫是钱学森,表哥是徐志摩,表弟是金庸,她的一生注定不平凡,她就是蒋英。
1919年蒋英出生,她是浙江海宁人,父亲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蒋家与钱家是世交,蒋百里有五个女儿,钱均夫只有一个儿子,于是三岁的蒋英过继到了钱家,改名“钱学英”,但是没多久蒋百里夫妻就开始想念女儿,蒋英感到很孤独也经常哭闹,最后她还是回了自己家,但是钱学森的妈妈提出一个新要求:“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从此,钱学森就成了蒋英的“干哥哥”。长大后钱学森去美国留学,而蒋英也去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两人断了联系。1946年,蒋英结束了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1947年5月31日,她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轰动了整个上海。也是这一年,蒋英邂逅了同样学成归来的钱学森。
钱学森对蒋英始终有情意,蒋英也一直拒绝着追求者,终于钱学森向她表白,二人交往了。不久之后二人结婚,蒋英为了丈夫推掉演出机会,一起去了美国定居。钱学森经常对拜访的朋友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后来新中国成立,钱学森决定回国,在被美国变相监禁的五年时间里二人患难与共,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
历经波折回国后,二人却聚少离多,蒋英被分配到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员,而钱学森的工作也在秘密进行,经常不在家。丈夫忙于工作,蒋英慢慢放弃登台演出,一边照顾家里一边培养下一代歌唱家,章亚伦、祝爱兰、姜咏、李双江等皆是她的得意门生。
2012年2月5日,蒋英因病逝世,享年92岁。
这样一位传奇女子没有被出身掩盖自己的光芒,事业爱情都很成功。大部分人或许无法一样活成传奇,但起码,我们可以活成自己。
好消息好消息,成都火到爆的JW德国冻酸奶登录魔都啦~
吃货小伙伴们还在等什么呢?小伙伴们约起来,一起去品尝冻酸奶啊!
冻酸奶也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它有酸奶和冰淇淋双重特点,1970年诞生于美国东北部,而我们中国,冻酸奶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前景可观。
冻酸奶,也叫“Frozen Yogurt”,因为制作过程中没有加入糖分和奶油,所以口感非常爽滑,酸甜适中,入口即化,冻酸奶低脂低糖,非常利于减肥人群哦~
话不多说,一起欣赏一下JW冻酸奶的高颜值吧~
以上图片都来自顾客朋友们的实拍图,看起来是不是很诱人?各种水果、酱汁、坚果,口感丰富,插上一枚小国旗,顶顶有趣。
双拼口味的冻酸奶,是店内热门产品之一,原味与香草味的完美结合,极大地解决了选择困难症的大难题。
巧克力、松子、奥利奥、提子干、咖啡酱、布朗尼酱、蓝莓、芒果粒……各种辅料任你选,还怕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吗?
店内是极简的黑白北欧风装饰,搭配暖暖的灯光,非常适合女孩子们拍照,享用美食。
(图为上海JW德国冻酸奶店店主,迷人的小哥哥已经成为咱们中国女婿啦)
小焙相信机智的小伙伴们阅读完本文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
想要获取更多烘焙资讯,那就赶紧关注我们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喜欢的网红,小编就喜欢上海一个超级喜庆的洋女婿——阿福
近期阿福在德国发布了一个老家的视频,虽然是乡下,却以独特的角度介绍了德国房屋的情况!
他分享的父母乡下住宅,是一个三层带阁楼的小别墅!原本一楼是给自己父母居住,而二楼则是孩子们居住的空间
别小看这个房子,这可是阿福爸爸三十年前亲手建造的!
从打地基开始都是由父亲亲手参与建造而成的!
每一层都有家人的痕迹与印象,不同于中国房屋要包给包工队的设计,德国人更喜欢自己去建造房屋
对于乡下来说,他们只要申请土地开发和构建房屋的方式就可以自行建造房屋了
阿福表示这套房屋前前后后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才呈现出这样的效果,而这样一套屋子在这片区域的市场价是35万。
合起来是人民币大概270万左右,视频中阿福也询问在中国这样的价位又能买的了怎样的房子呢?
这个房子拥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邻居与邻居之间一般都会选择用矮冬青来隔离
不过他家的院子却略显不同,除了放木头的小屋外,还有很多的功能房,这些也都是阿福父亲亲自建造的!
看这两个小房子,是他爸爸亲手为孙子孙女打造的儿童房,可谓是迷你小别墅,只为了孩子更加方便的玩耍
而且里面的空间很大,可以画画,过家家等等!甚至这个小房子还有一个小阳台,可以让孩子随意的玩闹
院子里还放置了一些秋千和玩乐工具,对于孩子来说有这样的空间可以肆意的玩耍,拥有一个欢快的童年生活
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利用整个院子,阿福的外甥女在院子里养了两只兔子
两个外甥则负责院子里随时来吃食的小鸟,还专门为小鸟打造一个可以随便吃东西的平台
院子的另一半则是一个暖房,十分简单与质朴,但是在里面却种植了很多有机蔬菜,像黄瓜、番茄等都是无农药的!
先来看看阿福家的阁楼,通往阁楼的道路是一个已经工作了30年的老式折叠楼梯
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东西真的很耐用,这么多年都还能工作
阁楼主要是放置一些平时不用的东西,例如玩具,不用的被褥,充当一个隐形的仓库
而楼梯也很结实,即便孩子爬上爬下也不用担心会有太多的危险,而且还可以收起到天花板,不会占据太多的空间
整个这一层都是小孩子的房间!不得不说阿福家里人好多,房间也多到不行
但是外国孩子对于自己房屋有很强的隐私感,这不他大姐家的儿子在门口贴上了一个禁止入内的公告~
而阿福的房间应该是在三层,因为能看到斜斜的房顶,同时也能够眺望远处的美景
据他表示他三哥的房间是最抢手的空间,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屋子
这个房间可拥有一个可以通往外面的露台,在夏天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他们家所有人都会去露台上睡觉,很凉爽!
为了不占据太多的房屋空间,阿福的父母将上楼的楼梯贴着墙壁建造,以弧形的设计减少楼梯的坡度,让孩子们上下也十分安全
为了让生活更加便利与具有一定隐私效果,阿福大姐家与阿福父母家还是隔离开了
他大姐家拥有一个独立式的大厨房,厨房超级大,拥有烤箱、灶台、操作台等等
而德国人家会将冰箱藏在柜子里,这样看起来会更加美观与舒适
同样他们吃饭的空间也是这厨房里,不同于中国厨房与餐厅分开的设计,德国更讲究一体式的厨餐厅模式
卫生间区域还是比较简易的,但是你也能看到一个特殊的物品那就是暖气!
德国暖气也是普及率很高的国家,尤其在冬天,暖气是每家每户都会使用的物品
阿福表示他大姐计划重新修缮一下自家的屋子,所以客厅看起来也比较杂乱
想要一套房子能够永久的保留下来,日常的检查与修补是必然要做到的!
但是不同于我们总会找施工队来建造,德国人修缮房屋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完成
工具也是自己购买而来然后再进行使用,既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全家人更加和谐
在德国大部分家庭都会添置一个壁炉,这就是为什么阿福家门口用一个专门放置木头的房子
这种火焰带来的力量有很温馨的感受,一家人围在壁炉周边,享受周边的宁静!
由于阿福家在乡下,汽车是家里必备的交通工具,所以他们特别设计了一个电动车库门
在屋子里就能够操作车门的是否开启,便利生活
当然德国的动手能力一直是杠杠的,甚至修车也是日常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很少会去专门的汽修店修理
基本都会考虑自己在家中修车,而车库也因此设计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空间
它犹如咱们汽车厂地沟一般,方便人在下面完成修理过程,不得不说这套装备真的够先进!
再来看看阿福父母居住的一楼空间,这里也拥有厨餐空间,只不过厨房的窗户能够清晰看到院子里的景象
随时观察孩子们的动向,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而且人家柜体还设计了高低柜,更加便利日常工作,特别符合人体功能学
阿福父母的客厅在餐厅的另一边,墙角的位置也有一个传统壁炉,墙壁也设计成了砖的纹理感,让人新奇不已
不过客厅外拥有一个玻璃暖房,日常家人可以在这里共同进餐享受风景和明媚的阳光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阿福家超级幸福,还有更幸福的呢!他的父亲还在家里打造了一个五星级饭店才能拥有的东西
一个独特且富有健康效果的汗蒸房~没想到德国也这么注重养生呀
而且这个房间真的看不出来这是他爸爸亲手建造出来的!阿福的老爸真的很厉害呀~
这样一个乡下房子却承载了德国人对于家人的全部保护,用心呵护而成的房屋却是最有温度的家
如果可以我也有期待能够盖一个这样的房子,但是似乎现实不太允许呀~
【图片来源阿福的视频,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德国队在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第一场的表现显然不如他们此前在摄影机前那么让人满意。今天,提心吊胆的德国球迷们,你们准备好迎来德国队的第二场小组赛了么?那么,去哪里寻找和你志同道合的球迷一起为德国加油呢?还有肉食动物最爱的德国美食,以及世界杯的最佳搭档——德国啤酒。看看这份指南,就可以让你“假装在德国”。
上海
Zeitgeist
海防路537号近西康路
本文图均为 资料图
这是一家开业刚刚一年的德国餐厅,主营巴伐利亚风味食物。餐厅里没有那些游客风十足德国装饰,深色桌椅和暗调灯光营造出一派阿尔卑斯山滑雪小屋的气氛。除了烤猪肘、香肠这些经典德国美食,这里还提供巴伐利亚特色的奶油蘑菇馅儿面包团子,以及巴伐利亚人最喜欢吃的手工面疙瘩。
啤酒方面,在德国进口啤酒意外,还有几款特色德国饮料,比如啤酒中加雪碧的radler。
Zapfler
巨鹿路158号158坊B1层
158坊Found 158是魔都新晋潮地,Zapfler则是其中唯一的德国啤酒坊兼餐厅,宽阔的室外下沉式广场简直是天生的Beer Garden(啤酒花园)。店里自酿啤酒,坐在二楼可以看到玻璃窗内的巨大的自酿啤酒桶,建议试试口味别致的烟熏拉格或是姜味拉格啤酒。每一季也会出不同的季节限定款。这里的食物也都与酒有关:猪肘以生鲜啤酒腌制,再低温慢煮,最后烤至外皮酥脆;自制啤酒面包圈由新鲜磨碎的天鹅麦芽搭配浓郁的芝士、沙拉、黄瓜、萝卜、洋葱圈等制作而成。
北京
普拉那啤酒坊Paulaner
亮马桥路50号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一层
1992年开业的凯宾斯基酒店可以说是北京德国餐厅的先驱,也为北京开创了比较浓厚的德国美食氛围。这家啤酒餐厅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啤酒工厂,各种银光闪闪的酿酒设备分布在四处。穿着巴伐利亚式裙装的女招待在其中穿梭,端着超大的餐盘,里面不是可以砸死人的烤猪膝,就是宛如蟒蛇的德国香肠。
德国皇冠自酿啤酒坊
工体东路丙2号中国红街5号楼1楼
虽然是个连锁品牌,但这家餐厅并不因此缺乏特色。啤酒坊大厅挑高达14米,三楼的巨型投影墙让客人无论坐在哪个角落都能边喝酒边看球。啤酒桶占去了三层楼的啤酒坊的大半空间,还有酿酒设备隐藏在地下,让人好奇这里究竟有多少好酒。
皇冠招牌的是自酿黑啤酒,用了4种烘焙过的麦芽酿造,回味有淡淡焦糖味道。
普兰达德国餐厅
观唐东路5号浩华宫东门(近赛特奥莱,观唐别墅)
普兰达在北京经营了十年,从海淀搬到了五环外,虽然更远了,但空间也更大。一千平方米的洋房+大草坪+8千斤自酿啤酒储存,简直是北京的最佳看球地。看球设备也不差:店里的2.9米X3.9米的超大屏幕,在二层吃饭也能看见。
这里提供四种自酿啤酒,招牌菜则是精选超级大肉盘,包括整只烤猪肘、五种香肠,还有德式肉糕、德式碱包、酸菜土豆泥和酸黄瓜等等,不多招呼几个朋友一起看球,真的吃不完。
兰特伯爵西餐厅·啤酒屋(方庄店)
方庄蒲方路甲2号
这里有自酿鲜啤酒,也提供原装进口德国啤酒。餐厅内中心圆形吧台的台顶来源于铜质啤酒罐,直径5.10米,是中国唯一原装啤酒罐吧台顶。除了酸黄瓜、纽伦堡香肠这些传统德国食物,兰特伯爵还有一些自创的改良德国菜,加入中国口味,比如烤小牛腱子配面包丸子和红椰菜,用秘制中式酱料腌制后慢火灸烤。
辛德勒啤酒德餐厅
酒仙桥北路798艺术园区751时尚设计广场
虽然不像前几家德国餐厅那样有自酿啤酒,但辛德勒也提供多种进口德国啤酒选择。户外大屏幕不消说极大提升了观看世界杯体验,晚上8点后的98元啤酒畅饮更是来这里看球的好理由。
从德国到上海,从欧洲到亚洲,飞一趟都觉得辛苦,但却有这么一个德国人,花了9个月,用双脚跑了12000公里,一路从德国跑到了上海!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马库斯 ,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到中国的他,渐渐喜欢上中国文化,还娶了位湖北宜昌的妻子,成了中国女婿。
德国是马库斯的家乡,中国也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但在他的身边,却经常会出现对两国之间的偏见和误解,看到这种情况,马库斯总想做点什么。
于是,他想到了跑步旅行。
早在年轻时,马库斯就很喜欢跑步,他曾 从德国跑到过巴黎,也曾从德国最北端的弗伦斯堡跑到最南端的阿尔卑斯山楚格峰顶。
在了解到丝绸之路这一中国悠久的文化后,马库斯就想,自己能否用跑步的形式,重走丝绸之路,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呢?
就这样,热爱跑步,热爱中国的马库斯,萌发出了从德国跑步到中国的想法。
有了这一冲动,在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后,马库斯便立马开始为行程做准备。
他把这次旅程称为“ 文化马拉松 ”,起点定为德国汉堡, 沿丝绸之路一直向东,穿越德国、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后进入中国,最终抵达中国上海, 路程预计12000公里。
一切准备就绪,3月12日这一天,马库斯在德国汉堡,出发了。
同行的,还有他的好友维克多,作为后援,维克多开着一辆挂载着拖车 的 老爷车, 带着营养补剂、蛋白粉等物资,计划一路 陪伴马库斯完成这场旅程。
作为一个非专业长跑运动员,马库斯的计划是每天跑大约40—80公里,中间穿插一些休息日,做物资的补充,参加一些沿途的文化交流活动等。
从汉堡到柏林,马库斯花了6天时间完成了德国的路程,并于第7天进入到了第二个国家波兰。
在波兰,马库斯迎来了跑步的第10天,也迎来了他的第一个休息日。
这一天,他参加活动,向当地人宣传丝绸之路文化。同时,妻子也带着1岁多的儿子坐火车,前来与他进行了短暂的相聚。
3月底,他们抵达第三个国家白俄罗斯。
在这里,马库斯和维克多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招待,被他们邀请到家里休息,一起谈沿途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及生活方式,感慨一路走来的变化。
4月10日,两人从白俄罗斯进入俄罗斯,开始第4个国家的征程。
在这里,他们见识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也奔跑于银装素裹的林海雪原。
在零下的晚上夜宿拖车,也受热情的家庭邀请享受了温暖。
还和当地的马拉松俱乐部进行了交流,共同完成了丝绸之路长跑的一小部分,通过跑步,进行文化交流。
在辽阔广袤的 的俄罗斯,他们花了整整1个月时间,终于在5月11日,进入了第5个国家,哈萨克斯坦。
在这里,沙漠、炙热的阳光、各种稀奇危险的小动物……让马库斯这一路都跑的很辛苦。
即便如此,碰见好奇的小朋友,他还是耐心的向他们讲自己在做的事,讲解什么是丝绸之路。
在第76天,5月底,他们进入了第6个国家,乌兹别克斯坦。
在这个有着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的地方,烈日之下跑步已十分辛苦,又因为在沙漠,还要克服整日无水源、无食物的饥饿恶劣条件。
每天,马库斯就看着孩子和妻子照片,来鼓励他征服这脚下漫长的距离。
在沙漠里,这个来自德国的中国女婿,甚至还写下了“天将降大任于凯·马库斯也 ,必将苦其脚趾,劳其筋骨,沙漠吃土!”的句子。
7月初,在后援队友维克多身体状态调整的差不多后,他们进入了第7个国家,也是进入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国家,吉尔吉斯斯坦。
在这里,他们面临了绵延不断的山脉马拉松挑战,最终,终于在7月10日,跑到了中国国境线,进入中国境内!
在中国,他跑过了新疆,跑进了丝绸之路重镇敦煌,跑到了西安和大学生做交流,跑进了妻子的故乡湖北。
按原计划,他要从湖北抵达最终目的地上海,却没想到,在9月29日,跑了202天11000多公里后,在湖北恩施,马库斯在躲避一辆车时,不幸出了事故,双腿骨折。
眼看梦想就要完成,目的地就在前方,但马库斯不得不接受手术,进行治疗。
于是,在进行了短暂的治疗后,马库斯和同伴维克多商量,由维克多代替他完成最后一段路程,从湖北跑到上海 。马库斯则坐着轮椅,坐火车前往上海。
终于,在12月16日这一天,马库斯和维克多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上海。
作为一个团队,他们跑完了全程。
从3月到12月,历时9个月时间,穿越8个国家,徒步跑了11000多公里。
一路上,马库斯总共穿烂了40余双鞋,经历了俄罗斯的极寒,也经历了中国沙漠地区的极热,最终完成了他这丝绸之路的长跑之旅。
出发时意气风发,到达目的地却坐着轮椅,白发也明显比出发时多了许多。
但对这次文化苦旅,马库斯表示一点都不后悔,跑步是因为喜欢,目的是希望能向关注他的人打破许多中德两国之间的偏见。
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他的这一行动, 给予年轻人以勇气,即便在困难时刻也要坚持梦想、不要放弃。
最重要的,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让他破除了此前自己对他国的一些偏见,这一点,也已经足够。
不得不承认,这世上,总有一些有着奇思妙想的人,做着我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最终,还都能折腾出个结果。
大概是因为他们坚信, 很多想做的事,只要去做,总会有结果。很多想走的路,只要出发,就一定会到达。
“别问我机器做中国菜味道好不好,我说了你也不信,不如直接来品尝!”福维克集团美善品事业部亚太区业务发展总监弗里德里克在展台前吆喝道。他带着德国百年老店的最新产品TM6多功能料理机首次亮相进博会。为了在齐聚世界各国优质产品的进博会中吸引中国消费者,美善品可是使出浑身解数——从糖醋小排到三杯鸡和水煮鱼,从上海弄堂菜到川菜和粤菜,这台多功能料理机都游刃有余,自行完成烹炒煮炸煎烤焖。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影报道
疯狂的挑战!
上海→抚州!
近日,
在微博上有一个很有创意的视频
微博vlog博主@阿福Thomas发布了一则视频
没想到这个视频是跟江西抚州大有关系!
他有一个疯狂的计划
和素不相识来自江西抚州的滴滴司机小周
从上海开始
共同进行这一个疯狂的挑战
和江南君一起看视频~
【快频时长15分钟】
15:16“你想不想家?
你想不想你家里人?
你愿不愿意带我到你老家去转转?”
(从上海到抚州有700公里!)
开车700多公里!
终于见到他好久没见的家人!
”
而后,
阿福还送上了2万元的上学基金
回来后,小周陪了他儿子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
吃完一碗家乡的牛杂粉
又重新回去了上海
截止今天晚上7时
该视频在微博上的
观看次数
已达到457万
看过视频后,
大家纷纷在微博上留言
表示很感动
↓↓↓
江南君说
挑战太疯狂了。
视频也很暖心!
2019年已经过去半年多时间了,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评论区里聊聊~
来源:抚州发布、@阿福Thomas
编辑:陈远路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个“
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里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