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美元

抖音将独立融资 估值80-100亿美元

公关战落幕,但围剿今日头条(下文简称头条)才刚开始。

2018年,头条迎来了属于他的“成人礼”,去年摩擦不断的口水战,随着张一鸣和马化腾在朋友圈争锋相对互怼后,升级为公关战。

业界认为双方公关战背后是社交争夺战,因为头条系抖音的快速崛起,瓜分了腾讯系产品的用户时长。不过,某平台高级产品经理何彬对界面记者分析,头条做不好关系链,也没有做社交的基因,真正刺痛腾讯神经的是其创作者生态,在头条系有流量的基础上,腾讯不得不“打”。

据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在头条上一轮融资中,腾讯本想直接投资,但未能如愿,最后曲线通过第三方基金间接投进去很少一点。这一说法也得到多方证实。

另据一位券商人士向界面新闻独家透露,头条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云峰基金和KKR正在与头条接洽,不包括抖音,头条估值350亿美元,抖音将独立融资。“目前,抖音估值在8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

在当下的互联网格局中,第二梯队的TMD(头条、美团、滴滴),美团和滴滴已站队腾讯或阿里,只有头条还在寻求独立发展。

对于头条而言,随着流量收割的完成,增值服务、商业化变现边界的不断拓宽,头条俨然已成为BAT拉拢的重要标的。同时,从瓜分百度系的信息流,到和腾讯争夺内容创作者和社交,头条也是最为难缠的对手。

联合或被围剿,只在张一鸣的一念之间。

在产品布局和投资两个不同维度攻守失败后,2018年成为腾讯围剿头条元年。而一切才刚开始。这一战,对于头条而言,至关重要。

腾讯围剿

腾讯在狙击头条的路上越走越远,投资和产品成为其狙击头条的不同维度。

在短视频的布局上,腾讯虽布局较早,但起了早却赶了个晚集。2013年,腾讯推出短视频产品“微视”,2015年3月该团队解散,沦为弃子,并于2017年4月正式关闭,彼时,短视频领域的头部玩家是快手。

2017年3月份,腾讯投资了快手D轮融资,通过投资加码短视频。

2016年9月,抖音正式上线,通过签约高颜值达人做冷启动期的增量市场。至此,头条系通过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兵分三路包抄快手,其中,火山小视频用“短视频+直播”的产品形态直接对标快手。

也是正在此时,短视频正在蚕食着社交媒体的市场份额。互联网女皇报告数据显示,传统社交媒体的市场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47%,视频媒体则从13%增长至22%。

2017年用户消费短视频的月均使用时长为765分钟,月均使用次数为201.2次,增速超过310%,整个国内移动视频行业月度用户总规模已经突破10亿,成为斩获时间消费的最大杀手。

春节期间,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统计的数据,快手日活已达到1亿2千万,而抖音、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的日活则分别为6200万、5300万和4000万。春节期间,抖音的日活增长接近3000万。

据抖音公布的最新数据:抖音国内的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目前,快手2018年5月日活跃用户数不超过1.2亿,头条系实现了对“腾讯系”快手的包抄。

也是在三月份,头条系和腾讯系的公关战拉开序幕,直接导火索是腾讯在QQ和微信两个平台封杀抖音链接。

6月12日,在抖音第一次媒体会上,今日头条副总裁李亮把双方公关战的原因归咎于,春节期间抖音的高速发展。

“三月份之后,腾讯系产品找各种理由封杀我们的产品,三月份前我们合作还挺多。”李亮说,包括抖音在内的头条系视频产品,每天有近1000万用户分享至微信,但拦截对用户的增长影响并不大,只是伤害了用户体验。

此前,腾讯公司公关负责人张军在微信群“山寨发布会”中披露,将暂停在今日头条系APP中投放腾讯公司的广告。李亮认为,对抖音影响不大。

头条系成为短视频领域最大玩家后, 2018年1月份,腾讯择再次加码快手短视频,参与其E轮融资。据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今年4月快手新一轮融资完成,腾讯再次追加4亿美金,快手估值接近200亿美金。

与此同时,今年5月,腾讯重启微视,并传言开启30亿元补贴达人计划。并推出另一款短视频应用“下饭视频”。但腾讯内部的人则评价,“感觉微视的运营完全没有经验”。

从QuestMobile数据来看,目前,2018年3月到5月,微视的月活几乎只有抖音的十分之一。

数据来源:QuestMobile

这是一场拉锯战,而抖音和微视是在当下语境中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缩影。事实上,从头条系崛起之日起,腾讯就用同样的逻辑进行包抄。

成立于2012年的今日头条,用算法改变了原来的信息分发模式,从门户网站中虎口拔牙。2015年6月,天天快报正式上线,对标今日头条APP,并尝试通过天天快报和腾讯新闻的组合拳狙击今日头条。

尽管如此,其也未能成功抑制今日头条APP的增长,两者对资讯入口的抢夺战争也远未结束。面对这只快速成长的独角兽,腾讯狙击多次,均不算成功。此次公关战看似因抖音而起,但让腾讯焦虑的并不是抖音本身,而是头条的产品能力,以及内容生态。

内容争夺战

抖音会做社交么?

在洋葱视频创始人聂阳德看来,答案是肯定的。洋葱视频通过抖音已孵化出代古拉K、办公室小野、波多野红梅等众多大热IP。“抖音从一开始就是竖屏,竖屏天生适合社交。” 聂阳德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竖屏关注的是人,屏幕重点是人,横屏关注的则是场景,人比场景更适合社交。

目前,在抖音页面,通过关注按钮,已可以看到用户关注过的达人所发的短视频,与微信朋友圈类似,不过抖音呈现形式主要是短视频,偏向陌生人社交,而微信则是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主要以图文为主。

“抖音是目前头条最为综合性的产品。”头条员工张帆认为,抖音本质上是基于算法推荐的视频信息流。的确,从头条目前的产品形态来看,算法是今日头条APP的基础,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均属于视频形态,而头条今年二月份收购的拍照P图APP激萌可为抖音提供“美”的可能。

多位今日头条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内涵段子被关停之后,现在,保抖音已成为头条的重中之重。

不过,何彬认为,头条没有社交基因,抖音未必能做好关系链,真正刺痛腾讯神经的是其创作者生态,通过“头条号+抖音”的内容体系分食了腾讯系的内容创作者生态。撼动腾讯内容生态,是腾讯所不能容忍的。

2015年,马化腾在公开场合表示:腾讯只做两件事,连接器和内容产业。

去年下半年开始,腾讯系和头条系对内容的补贴开始向短视频倾斜,双方都不惜重金去争夺优秀内容创作者。

据头条公布的官方数据,目前,头条号总数已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创造超过48亿次内容消费。为构建内容生态,头条推出“千人万元计划”;2016年3月,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内容投资基金;2016年9月,今日头条再次投入10亿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

今年1月,头条号全面升级,升级后的头条号创作者在头条系产品的粉丝数据将全面打通。 无独有偶,去年11月,企鹅号推出“百亿计划”,开始和MCN机构合作计划。 企鹅号上的内容将实现一点接入、全平台分发。 今年6月份,头条也全面开始和MCN机构接入合作。

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微视拿出的这30亿其实正来源于企鹅号2018年的补贴计划。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曾公开表示,腾讯将打造全新的企鹅号,计划2018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服务图文资讯和短视频的创作者,微视在计划之中。

短视频已成为双方内容生态的重要一环。

除了在内容创作者上掰手腕外,去年11月,腾讯斥资20多亿美元购入Snapchat母公司Snap股份。这在何彬看来也是牵制头条系产品的一种手段。“腾讯一直想绕开既有关系链去做社交尝试,不管Snapchat现在市场表现如何,但其是唯一个尝试短视频+IM的产品,”何彬认为,腾讯可以借助Snapchat的经验把短视频和社交关系链柔和,如果其把Snapchat模式引进中国,能对头条产生压力。

同时,他认为,微博对于腾讯社交关系链的完善具有战略意义。目前来看,微博是通过文图进行社交转发的最好产品形态而言。今年5月25日,在停止更新近三年后,安卓版的腾讯微博升级到了6.1.3版本。 “重启微博,不排除腾讯想通过微博去做短视频信息流。”

无独有偶,6月20号晚间,微信公众号改版,原来的订阅号将通过“内容流”的方式呈现,在信息流上屡战屡败的腾讯终于还是动用了微信这张王牌和头条对打。

不过,因用户关注订阅号数量有限,不足以支撑“流”,但这是向信息流过渡的一种方式。未来,或许用户无需关注订阅号,亦可通过信息流刷到订阅号内容。如不出意外,随着订阅号变成信息流,短视频类内容在订阅号的权重将逐步加大。

去年,包凡对话张一鸣,问到为什么头条在上半场可以跑出来时,张一鸣说,“当初各个公司都在围绕一些旧战场或过渡站场在竞争,没有往前看。现在看来,应用商店、PC、传统的搜索引擎业务等都是过渡战场,他们还是太迷恋旧的战场或者旧的事物。现在也是一样,他们倒回来跟头条竞争,可能会影响看新事情的注意力。”

而今看来,经过六年的发展,站在前沿依靠信息流起家的头条,正成为国内最大的内容分发商,并在流量的控制力上日趋纯熟。但在它的身前,横亘着靠即时通讯起家的腾讯,两者在内容战场上的交锋已经开始。

独立发展?

如今,美团和滴滴已站队腾讯或阿里,只有头条还在寻求独立发展。随着头条成为国内最大的内容分发商,其已成为阿里和腾讯企图拉拢的重要目标。

据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在头条上一轮融资中,腾讯已通过第三方基金间接少量入股。另据一位券商人士向界面记者独家透露,头条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云峰基金和KKR集团正在与其接洽,不包括抖音,头条估值为350亿美元,抖音将独立融资。“目前,抖音估值在8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

成立于2010年的云锋基金,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马云、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联合成立。而KKR集团是老牌的国际化杠杆收购机构。

此前,对于云峰基金入股今日头条的消息,头条和阿里双方均予以否认。不过,颇为暧昧的是,在这次公关战中,阿里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多次在社交软件上公开力挺张一鸣。

据多位接近头条的知情人士透露,头条系早于去年就收购了武汉合众易宝,成功拿下了支付牌照,并很早之前就上线了电商业务“放心购”。“放心购在头条系中是非常敏感的产品,目前更多的还是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导流,现在,不能同时刺激阿里。”知情人士表示。

“到目前为止,头条还是想独立发展。”李亮认为,今日头条是最有机会改变BAT格局的一家公司 ,并称其今年重点任务是国际化。

的确,如今已成为小巨头的头条,正在通过投资加速布局国际化,构建护城河。尤其是在2017年,头条的海外布局正在全力加速,展开多次大规模投资并购。

2015年8月,今日头条海外版Topbuzz上线, 并推出对标西瓜视频的Topbuzz Video ;2016年,投资印度最大内容聚合平台Dailyhunt 、控股印尼新闻推荐阅读平台BABE; 2017年,全资收购美国短视频平台Flipagram、火山小视频海外版Hypstar上线 、上线抖音海外版Tik Tok 、收购移动新闻服务运营商News Republic和直播平台Live.me 、收购音乐视频分享和互动社交应用Musical.ly 。

凭借成熟的算法推荐机制,头条出海产品均表现不俗。 Live.me登顶美国直播APP排行榜,在英国排行第二;News Republic在美国和欧洲均排名前列;Musical.ly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2.4 亿注册用户,全球日活 跃用户数超过 2000 万;而Topbuzz 和 Topbuzz Video 长期占据巴西、美国 Google Play 榜单前列;抖音海外版“Tik Tok”登顶泰国、日本iOS畅销榜 。

头条急剧增长的流量,和精准的推送机制,也给其带来了可观的广告收入。

2016年头条的广告收入达到60亿元,2017年为150亿元。“冲500亿元,保300亿元,2018年,头条的广告收入目标是450-500亿元。 ”此前,第一财经援引一位今日头条内部人士消息说。

“这次公关战,对于这个目标肯定会有影响,”在抖音第一次媒体QA会上,李亮虽否认了500亿元的目标,但他希望今年年底,头条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不管如何,在商业化进程上不断推进、边界不断拓宽的头条,和BAT的交集也越来越多,成为BAT重点盯防的对手。对于进击中的头条而言,如何突出重围,是其不得不破的局,此次,和腾讯的战争是向BAT进军的第一道防线,成败至关重要。

而今,步步紧逼的腾讯系,体现了其自身的焦虑,而这种焦虑与头条分食其内容生态有关。同时,对于腾讯系而言,在头条上一轮融资中,只是通过第三方基金入局头条,显然并不能消除腾讯的焦虑。

或许,腾讯本意并非真要“打”头条,而是希望通过施加压力,让张一鸣妥协,成为其盟友。不过,倔强的张一鸣曾说他创业不是为了做腾讯的员工。早在2016年,传出腾讯要收购今日头条时,其在头条问答分享了一首歌《Go Big or Go Home》。

Go Big or Go Home,如今,这是张一鸣不得不解的结,也是其两难选择。

(据受访者要求,何彬、张帆均为化名)

展开
收起

来见识下从20亿美元超支到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自1990年升空以来已经连续工作到了第28个年头,原本2000年初就会有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来接班却被忽悠加班了一年又一年,而在这年复一年的过程中,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预算也水涨船高,到现在居然超过了100亿美元.....那么它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居然到了100亿美元还在咬牙坚持.....?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预算飙升示意图,可能未来将成为哈佛大学预算控制课程的反面典型!不过咱先不忙看预算,这毕竟花的是NASA的钱,咱也不心疼!

望远镜的第一指标就是口径,即使是普通的天文爱好者也明白这个道理,哈勃的口径大约是2.4M,而詹姆斯韦伯的口径为6.5M,当然后者的大镜子是拼接起来的,其集光面积并不能按圆面积来计算,但即使如此也比哈勃的小镜子要大5倍以上!

而且由于超大口径的主镜根本就放不进火箭的整流罩内,因此它是折叠式的,其主镜后有一套非常精密的镜面组合调节机构,待送上太空后再展开!未来也许BFR将可以塞下那巨大的主镜(最大直径可达8.75M)!

另外詹姆斯韦伯的主镜以及CCD将巨大的遮光罩背后运行,保证其所需要的极低温!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工作在日地的拉格朗日L2点,此地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未来再也不能像哈勃望远镜那样有人前往维护了.....因此望远镜的可靠性必须要达到极高的程度!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主镜是由18块每块21KG的镀金铍质镜片组成,其主要工作在红外波段,分辨率大约能看到月球上的一只蜜蜂!它的任务是观测到宇宙大爆炸后2亿年的景象!由于遥远天体更为快速的离去而多普勒频移,因此未来的望远镜在红外波段之后将彻底进入射电领域!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最新发射日期已经推迟到2020年5月左右,希望这次不要再调票了!

展开
收起

是风口,还是泡沫?又一100亿美元AI独角兽诞生的背后

前两天,国内智能机器人厂商优必选C+轮融资即将到位的消息突然刷屏,据悉其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在优必选的融资历史中,包括A+轮科大讯飞的900万美元、C轮由腾讯领投的8.2亿美元,阵容强大,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之前,优必选估值为50亿美元,位居AI独角兽估值榜的第三位,落后于大疆创新(240亿美元)和商汤科技(60亿美元),而在此次融资后,优必选将超越商汤科技,一跃成为第二位,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领跑。

那100亿美元的估值相当于多少?

其实,从去年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就能知道100亿美元的分量。

由此可见,优必选的新一轮融资,对智能机器人行业,乃至AI领域,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姑且不论估值的水分几何,仅从近期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火爆程度来看,就值得探究一番。

是概念级产品,还是消费品?

严格意义上来说,机器人一般以用途划分为:军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和消费机器人。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商用机器人和消费机器人两大类别。

业界普遍认为,机器人代表了一个国家和企业的最高技术实力,因此各方面均投入巨大,吸引眼球的案例层出不穷。

例如,大名鼎鼎的波士顿人形机器人Atlas、机器狗SpotMini、本田ASIMO以及索尼的机器狗Aibo等等,均刷爆网络。

国际上普遍认为,机器人仍然是概念级产品,都处于实验阶段,主要用以吸引眼球,还未达到实际应用阶段。

然而,国内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消费机器人的突然异军突起,刺激了市场的需求,更迎来资本的关注和倾力投入。

同时,商用机器人也迅速跟进,使得智能机器人也逐步进驻零售、酒店、公共服务等商用服务性领域。

自2014年起,随着国家大力推动AI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资本随即疯狂注入,国内智能机器人行业犹如井喷之势,各类相关企业和产品不断涌现。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到2015年,这一现象被延续,并达到顶峰,直至2016年开始遇冷。

面对如此的大起大落,仍然阻挡不了头部玩家发展的强劲势头。

智能机器人也迅速成为国内AI领域的超人气领域,与国外偏重于军用和工业领域不同的是,国内智能机器人在消费和商用领域的发展可谓炙手可热。

更让人意外的是,国内智能机器人发展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仅拓展出不少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落地,更形成了从应用到技术创新的所谓“突围之路”。

从应用到技术的“突围之路”?

在全球AI领域,中国已是公认的应用大国。

受惠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的积累,中国AI应用场景可谓包罗万象,诸如机器人餐厅、乒乓球机器人、汽车电焊机器人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在消费机器人场景,国内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教育、娱乐、家庭等多个领域。其中儿童教育、老人陪护和智能家居控制等用途的机器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受众人群就是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的中年人。

同时,由于少儿学习编程的热潮在中国兴起,机器人编程也成为寓教于乐的全新形式,吸引家长的目光,推动智能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成为AI+教育的重要一环。

优必选的“悟空”、科大讯飞的“阿尔法蛋”等智能机器人产品一问世就快速占据市场,其动辄数千元的售价,也符合其标榜的AI、黑科技的高端形象,让不少繁忙的家长仿佛看到了“救星”。

与此同时,智能机器人在零售、安防、公共服务等商用场景的应用也相当丰富。

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服务性场景,智能机器人可以充当前台接待、导购的角色,可以回答客人简单的问题,并提供引导,以节省人工。

更重要的是,智能机器人能够为特定场景提升科技感,并带给客人不同的体验,最终提升的是该场景的档次和噱头,几乎成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方式。

在如今这一AI大爆发的时代,“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商用机器人的“突出重围”,似乎是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智能机器人腾飞的信号。

以“优势互补”实现变道超车?

设计和制造出一个能跑会跳、能说会道、能与人沟通互动,甚至思考的智能机器人,难度可想而知,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支撑。

智能机器人是一个汇集大量前沿技术的综合平台,需要结合机械和电气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仿生学、控制学等学科,当然也离不开AI技术的积累和突破。

例如,智能机器人如果需要一双感知外部的“眼睛”,一般要配备一台摄像机,以实现数据的收集,并传输至“大脑”进行视频、图像的分析,才能让机器人能够识别出人脸、手势、动作以及障碍物等等复杂的信息。

这一“大脑”很可能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背后还要包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大量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助力。

在AI技术的作用下,机器人除了感知外,还需要拥有认知、交互、思考、决策和学习的能力,才能让机器日真正“看得见”、“听得到”、“说得出”,这也是作为“人”来说的基本技能。

其中就必须运用语音理解、自然语言、情感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等方法和技术的加持,复杂程度不言而喻。

显而易见的是,国内在基础技术能力、研发经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仍然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更令人担忧的是,行业中还存在浮躁心态。

然而,在如此大环境下,国内竟有专家喊出“优势互补”的发展办法。

就是通过市场需求倒逼、依靠仅有的AI关键技术和现有的机器人产业链等优势,来弥补短板。

如此让人很容易与国内流行的“变道超车”说法联系起来,但放弃核心和基础技术,而只求在特定应用场景上的落地,真的可行吗?

是风口,还是泡沫?

自2014年起,“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最大的市场”、“由机器人带动的产业,将会开启一个万亿级新蓝海”等专家预测充斥整个行业。

让一些短视的资本盲目的涌入,促使企业盲目的扩张,也让大批初创企业在红海中折戟成沙,智能机器人行业逐渐成为头部玩家的游戏。

然而,根据一些调研报告显示,智能机器人市场虽大,但消费机器人的需求其实并不大。据国际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机器人报告显示,2015年消费机器人市场规模只有25亿美金,其中消费机器人主要包括是娱乐、清洁、教育等机器人,其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扫地机器人。

此外,捷孚凯(GfK)也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消费级机器人2018年零售规模将超100亿元,其中最主流产品为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民用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这四大品类,销量最好的依旧是扫地机器人,占近50亿元的零售规模,而属于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份额,只有10亿元级别。

而在商用机器人方面,国际上市场需求主要围绕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型机器人,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等。其应用场景为场地机器人、专业清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物流用途机器人、检查和维护保养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以及国防、营救和安全应用机器人等等。

反观国内,商用机器人主要应用在零售、酒店及公共事业领域,充当问答和引导的角色,并且只能回答简单的问题,专业性和技术程度都不高。

显然,噱头已超过了实际的使用价值。

所以有专家指数,国内的智能机器人充其量只能算是玩具,其应用的范围很窄。

所以,在浮躁的市场环境,国内智能机器人被认为是资本催生的产物,到底是风口,还是泡沫,就显而易见了。

人类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对机器人的研发?

其实,不仅由于人们对科幻电影、小说和漫画执着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效率更高、更耐久以及更智能的工具,来帮助人解决更大、更多的问题,并提升效率,而教育、娱乐的需求其实并不大。

所以,智能机器人必须重拾本质,重回工具的初衷,以找到真正有利于人、有用的产品,回归人的需求。

如此,即使面对泡沫,只有踏踏实实搞好技术,做好产品,一定能找到真正的风口。

文中图片均来自pixabay.com

展开
收起

富豪年底大收官 马云王健林缩水近100亿美元 雷军或为最大赢家!

2018年全球的科技股都可以用“惨痛”来形容,最大的科技霸主苹果,体验了一把冰火两重天。从10月份的万亿美元到蒸发2500亿美元,仅仅花了不到100天时间。脸书也因为隐私泄露问题遭遇股价众创,市值蒸发近千亿美元。

国外市场,还是微软的股价最为坚挺,这么多年来涨幅虽然不及亚马逊、苹果来得迅猛,但却一直在7000亿美元徘徊。(微软目前已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同样的,中国的科技公司的股价,也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阿里腾讯两位超级巨头缩水超千亿美元,京东股价几乎“腰斩”跌到了发行价。

刚刚上市的小米、美团点评也遭遇了破发,实在惨不忍睹,不过我们还是得朝前看,因为希望总是会有的嘛!既然公司的股价有起伏,那大佬们的身价自然也会出现一些波动。不过从这次来看,不少的富豪们要亏出血啦。

今年全球富豪里亏得最惨的还是小扎,因为脸书的因素问题,脸书被推上风尖浪口。12月份的股价大跌让扎克伯格身价缩水200亿美元,目前身价在500亿美元上下。200亿美元什么概念呢,基本可以到中国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市值了。

中国富豪里“二马”的损失也尤为惨重,其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财富缩水98亿美元,马化腾缩水87亿美元。因为阿里腾讯是上市公司,所以只要根据市值和富豪所占股份,就能大概计算出两位大佬缩水的资产。

不光是互联网富豪,深耕实体行业的王健林去年身价缩水也在100亿美元。估计没几个月《福布斯》就要发布财富排行榜了,不信大家到时候关注下。不过今年中国富豪中有几位大佬收获满满,雷军和黄铮就是最典型的。

雷军大家都知道,小米集团刚刚在香港上市,虽然小米的股价一度跌破发行价,但雷军的身价还是上涨了80多亿美元,是全球富豪中增长仅次于贝佐斯的。同样拼多多创始人黄铮也因为公司的上市,身价增加71亿美元。除了小米上市,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局也颇受社会关注。

从财报数据来看,最后还是格力赢了,大家都知道就算输,也不可能真的去支付10亿元,最重要的是小米的崛起见证了新模式的发展。话说回来,股价这东西很玄乎,所谓风水轮流转,不知道再过几个月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展开
收起

100亿美元!彭博2018年收入创纪录

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彭博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实现了他们的“大目标”——先挣100个亿。

据Business Insider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金融数据和信息公司彭博(Bloomberg LP)预计,公司在2018年度已实现100亿美元的创纪录营收。

知情人士同时称,这将给该公司员工带来丰厚奖励——2013年前加入彭博的员工将在今年3月份得到一大笔额外奖金,2008年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奖金额度甚至还要更高。在彭博的近2万名员工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有资格分得奖金。

事实上,尽管去年才刚刚实现这个100亿美元的目标,但数年之前它就已经被提上日程。

根据纽约邮报2010年的报道,彭博董事长Peter Grauer和总裁Dan Doctoroff的年终备忘录显示,公司预计将在2014年实现43%的营收增长,达到每年100亿美元:

如果彭博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之间实现这一目标,员工将得到他们在2009年1月1日至达成目标日期间所得薪水70%以上的奖金。

备忘录中同时表示,若实现目标的时间推迟,奖金额将随之减少。

但2012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华尔街裁员使彭博公司营收的最主要来源——终端机需求减少,100亿营收的目标不得不推迟实现,公司在当年晚些时候通知员工,将于2014年支付一笔临时奖金,剩余部分将在实现目标的当年补足。而如今,终于到了这个发奖金的时刻。

华尔街随处可见的彭博终端机曾经给该公司带来了所有业务中占比最高的盈利,而非终端业务(如投资组合分析、实时数据及新闻产品等)的营收则平平无奇,彭博新闻社甚至是公司的亏损项目。

但Burton-Taylor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的分析师Jennifer Milton在本周早些时候曾发表文章称,预计彭博非终端产品业务的营收增速在2018年将高于终端业务增速,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将上升至23.4%。此前的几年,终端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则高达80%。

如今看来,彭博的业务似乎不再局限于终端机,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转变。

彭博并非上市公司,因此未发布公开财报,公司尚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展开
收起

华为企业业务2018年营收近100亿美元 未来目标是500亿美元

作者|杨凡 编辑|安心

3月21日,华为在福州举办华为生态伙伴大会。在开幕仪式上,华为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在演讲中对外透露,华为2018年企业业务收入接近100亿美元,平均每两年翻一番。

其中,中国区收入接近5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BG业绩突破百亿美元的重要支柱。

阎力大说,2018年在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的合作伙伴中,年收入过百亿元的合作伙伴又增加1家,达到2家。

企业业务是华为三大业务板块之一。在企业业务2018年达成了营收过百亿美元的目标之后,华为三大业务部门营收都达到了百亿美元级。

华为此前预计,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在过了百亿美元规模后,面对智能时代,华为对企业业务的新定位是“Huawei Inside”,通过‘无所不在的联接+数字平台+无所不及的智能”,致力于打造数字中国的底座、成为数字世界的内核。

在今年2月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大会现场,华为企业BG第一次作为独立单元参加MWC展会。展会期间,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表示,华为企业业务体量对标思科,营收计划达到500亿美元。

华为共有三大业务集团,分别是运营商业务集团、消费者业务集团和企业业务集团。华为在2011年便成立了企业业务部门,在内部担任着华为ICT转型的重任。不过相对另外两个业务部门,企业业务集团成立晚且规模较小,但近年一直保持稳步高速增长。

在华为的2017年财报中,华为企业业务的销售收入达到549亿元,同比增长35.1%,销售收入两年翻番,其中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了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

“营收百亿美元之前是企业业务的1.0,百亿美元之后是企业业务的2.0阶段”,阎力大此前表示。在他的计划中,2.0阶段是针对面对行业市场客户需求,打造可复制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的打造上会遵循一个策略:就是云优先,而且是公有云优先。

而根据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华为企业服务的市场已经覆盖全球700多个城市,世界500强中与华为合作的企业达到了211家,一年的时间,增加了14家。

展开
收起

财富超马化腾100亿美金,还是个富二代,嫁个女儿花了超10亿美金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的富豪排行榜,排在最前面的是腾讯的马化腾346亿美元,第二位就是马云,333亿美元,前面这两位富豪,大家都很了解。

但是视角拉大,你知道亚洲的首富是谁吗?他就是来自印度的首富、印度信实集团总裁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他的身家达到444亿美元,比我们的首富多了差不多100亿美金。100亿美金的市值相当于一个中国蔚来汽车的市值了。其实这不是穆克什·安巴尼首次坐上亚洲首富的宝座,早在2012年3月,他就以268亿美元个人财富成为亚洲首富。

你要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有钱?原因无他,他有个超级有钱的老爹。堪称印度版“王思聪”。区别的是,他老爹不是靠房地产起家的,他是靠纺织业起家,再进入石油及天然气市场,然后在1958年创立了印度信实集团。最终不仅掌控了国家电力、石油勘探、金融、生物科技以及电信领域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整个印度经济。不过单看这几个行业,你就知道,垄断行业,富得流油。资料显示,信实集团的总资产相当于印度GDP的3.5%,其利润相当于印度全国私人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你说牛不牛?

回归主题,今天的主人公,穆克什·安巴尼,1957年4月19日出生也门亚丁,在年轻时候也很努力,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身为长子的穆克什·安巴尼,从1986年起,穆克什和弟弟阿尼尔就开始帮助父亲打理集团日常事务。他与弟弟一起,两人主持集团核心的石化产品业务多年,完成了不少大型炼油厂和化工厂的建设项目。

和很多富豪家庭类似的是,在老安巴尼死后两年,兄弟就反目了,弟弟甚至写了500页的报告数落哥哥的不是。哥哥觉得自己是长子,所以理所当然要继承老爹所有的财产,但是弟弟怎么屈就于当一个助手,在长达3年的官司中,在母亲的调解下,哥哥分的信实的实业和石化,弟弟获得了通信和天然资源公司。分家之后,穆克什·安巴尼继续推进经营战略多元化,使其经营业绩更进一步,先后进军移动通信等业务领域,展现出不次于父亲的商业才能。在2007年,由于印度股票上涨,印度报业托拉斯宣称他以632亿美元个人财产超过比尔盖茨为世界首富。因为当时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身价是560亿美元。

虽然这么有钱,但是印度媒体是这么评论他的,说穆克什性格内向,低调保守,经常会在公众场合因拙劣的口才而缺乏自信。他总称自己"怕见媒体",但谈到他的企业时却并不怎么谦虚:"世界上只有两家公司能够从零开始建设大型项目──只有微软和我的公司"。中国的马云谈论起比尔盖茨也只是说,他是我偶像,而他却敢说,我和盖茨不分上下,足见他的狂。

说起这位亚洲首富的生活也不得不说壕,建了世界上最昂贵27层的豪宅,只是为了讨好老婆。里面的豪宅配有600多个佣人,6层停车场,几个露天花园,还有一整层的家庭电影院,耗资10亿美金。建好之后没过多久,觉得风水不好,就放弃了。

然后他的老婆叫妮塔·安巴尼,是印度美女中的美女。据说是穆克什·安巴尼的父亲在看了尼塔的表演之后被深深吸引了,于是把她介绍了自己的儿子,两个人见了7、8次面之后,穆克什·安巴尼就跟她求婚了。他的老婆也是很会花钱,她的鞋子只穿一次,各种爱马仕豪包、大牌服饰塞满了几层楼,就连她的座驾都是镶满水钻的。

穆克什·安巴尼很爱看球,所以还包了一只板球球队——孟买印度人队,花了1.2亿美元买下球队,所以他和夫人可以经常在看台VIP区看球赛。

和一般的土豪一样,穆克什·安巴尼嫁女儿,也是豪的不行,请来了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歌坛天后碧昂斯、印度钢铁大亨米塔尔,甚至还有我们熟知的《摔角吧爸爸》男主角阿米尔汗都已到达婚礼现场。1000多辆豪车,200架飞机,劲歌热舞,婚礼耗资超过1亿美元。无时不刻都能感觉到烧钱。可能在中国也就只有山西煤老板和晋江嫁女儿会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在中国,可不敢这么壕。中国人讲究的是财不外露,香港的富豪李嘉诚太有钱了,他的长子李泽钜,就被绑匪盯上。比如胡润财富排行榜也被戏称为杀猪排行榜—谁肥就杀谁。比如国美黄光裕入狱之类的。所以中国的富豪生怕被别人知道有多少财富,这样日子过得会安稳些。

印度本来就是个开挂的民族,在炫富上开挂,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毕竟极度土豪的世界又有谁懂呢?

展开
收起

市值100亿美元,达到纳斯达克的顶峰

一家视频会议软件公司,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上市。

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袁正(爱立信饰)有着传奇般的人生。

出生在中国山东省,不会说一口完整英语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八次拒绝签约,闯入硅谷,并在美国创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CEO佐姆(Zoom),该公司是美国著名的职场平台GlassDoor,并在纳斯达克(NASDAQ)敲响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警钟。山东叔叔出生和长大于齐鲁,上世纪90年代初获得国内数学和计算机大学学位,但他敏锐地意识到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其中的中心是美国硅谷。在他的心里,袁政做出了一个影响他生活的决定:去美国找工作。在八次拒绝签字之后,他终于第九次“撬开”了美国的大门。当他第一次来到美国时,他利用亲戚的房子,拿着一张盘子上交了他的简历。“当我第一次来到美国时,我甚至不会说英语,但我知道我能写代码。袁政以这种信念度过了第一年最艰难的一年,最终被一家小软件服务公司WebEx接受,并具备了“编写代码”的技能。“后来,思科收购了WebEx,每天比当地员工早一个半小时到达的袁征,由于日夜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逐步晋升为思科WebEx工程师副总裁。由于语言的限制,中国人在美国很难成为副总裁。

元正在WebEx工作了14年2007年,思科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WebEx随后,袁征被提拔为思科工程副总裁。在他的领导下,思科的在线会议提供商WebEx从最初的10名工程师增长到800多名,收入超过8亿美元。袁政于2011年离开思科,因为他的魅力,他从思科带走了40名工程师开始创业,成立了Zoom,并从红杉资本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预挂牌的Zoom市值超过10亿美元,每年提供超过200亿分钟的视频会议服务,客户覆盖财富500强企业的1/3和美国前200所大学的90%。今年,Zoom因其领先的企业管理技能而受到员工的好评。袁政击败硅谷巨头,成为最受员工喜爱和喜爱的CEO。谈到创业精神,他说这来自他在中国的大学时光,当时他和后来成为妻子的女友坐了10小时的火车。一段长距离关系的艰苦工作给了他一个想法,那就是拥有一个视频通话设备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缩放将首次公开募股的价格定在36美元,高于预期的上限。周二,该公司将其报价指南提高至3335美元,高于前28美元32美元。升级后的中间价区间代表了该公司100亿美元的估值,是2017年1月上一轮私人融资的10亿美元估值的十倍。

展开
收起

100亿美元合同“泡汤”了,美国的一个举动,就让世界首富换人了

时也命也!因为美国政府的一个举动,世界首富就换人了。

据海外网消息,美国国防部最近在招标一个价值百亿美元的云计算项目,如今的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微软成功入围了最终“决赛圈”。但就在各方等着看二者如何争夺该项目的时候,五角大楼却直接宣布了最后的获胜者——微软。

而该决定一经发布,便在国际上引发了一连串的“惊涛骇浪”——世界首富换人了;亚马逊要开始打官司了。

按照彭博社的最新消息来看,本月16日,由于微软最终得到了这价值100亿美元的合同,比尔·盖茨凭借1100亿美元身家,再一次超过了身家1087亿美元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荣登世界首富的宝座。

而贝索斯在面临“名利双失”的情况后也无法冷静了,亚马逊第一时间表示了自己的“不服”,正式向美国联邦索赔法院递交了书面申诉。

亚马逊公司还发表声明称,五角大楼的招标过程“在数不清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差错以及确定无疑的偏见”,有必要进行“核查与修正”。目前,微软并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

如果说,贝索斯只是因为心有不甘,才闹出如此大的动静,那可就太小看其中的门道了。该项目招标的背后,蕴藏着不小的政治纠葛。

首先,对于这次招标的结果,业内人士普遍认定“亚马逊稳赢”。而这些业内人士之所以会给出如此肯定的预测,无非2个原因:

1,亚马逊在云计算服务方面,领先微软;

2,亚马逊之前就拿下过美国CIA的云计算合同,相比较与其他同行来说,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其次,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与白宫方面的关系并不是多么“友好”。

要知道,美媒此前就多次报道称,贝索斯自从现任美国总统参选开始,就一直与其“唱反调”,甚至专门请了几个媒体人,设立了一个专栏,就为了挖他的“黑料”。其中,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通俄门”事件,就少不了贝索斯的推波助澜。

所以,亚马逊高管就在企业会议上表示过,“当总统总是贬低其中一家竞标企业时,政府很难客观决定合同到底花落谁家”。其中的暗示非常明显,就是指亚马逊这次的100亿合同“泡汤”,或与该国总统的“从中阻挠”,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老样子,还是3个粗浅的观点吧。

第一,世界首富的易主,将给微软、亚马逊带来不小的影响。

对于微软、比尔盖茨来说,拿到这百亿合同自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宣布该消息当天,微软股价就累计上涨了4%,比尔盖茨重回世界首富宝座。

至于亚马逊、贝索斯,自然是“输了面子也折了里子”,不仅对丢了世界首富的头衔不说,还丧失了一笔原本唾手可得的买卖。在消息宣布当天,亚马逊股价累计下跌2%。

当然了,这一切或许仅仅只是开始,后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也将随之而来。

第二,亚马逊心有不甘、怨气,自然预示着这件事不会轻易善了,后续的一连串申诉也将随之到来。美国的商界,将在最近一段时间,迎来不小变数与动荡。

第三,在商业领域,该国总统存在“使绊子”的举动,以贝索斯的性格,自然不会吃下这个“暗亏”。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大选中,贝索斯必将好好还以颜色,正如他此前做的那般。

与此同时,贝索斯的愤怒、委屈,必将让每年的大选更加精彩。

展开
收起

迪士尼将在2019年超出100亿美元,打破全球票房纪录

迪士尼绝对打破了历年最高票房纪录。由于《冰雪奇缘》续集的成功,迪士尼本周末在2019年全球票房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大关,巩固了其历年最高票房纪录。此前的纪录是迪士尼在2016年创下的,当时最高票房仅为76亿美元。

这笔疯狂的100亿美元甚至不算福克斯的票房,福克斯的票房在今年正式成为迪士尼的一部分。如果加上福克斯的收入,迪士尼在2019年的全球票房总额为119.4亿美元。而这一切都在《星球大战:天行者的崛起》上映之前,也就是12月20日之前,上映之后今年肯定会将使迪士尼的这一票房数据更高。

《终结者》27.9亿美元;《狮子王》16亿美元;《惊奇队长》12亿美元,《玩具总动员4》10.7亿美元等等,尤其《冰雪奇缘II》发行仅三周后,全球票房就达到了9.2亿美元。迪士尼的2019年发行日历几乎全部由续集和重制完成,甚至就连这些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仍然吸引了不小的数目。

《小飞象》票房收入为3.532亿美元,而《恶魔女传:邪恶的女主人》在全球票房收入为4.813亿美元,尽管后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比首部《恶魔》的票房少了近3亿美元。但迪士尼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门槛至少还能升5亿美元。在这里唯一可以被视为“原创”的电影是《惊奇队长》,它记录了布里·拉森的名义上超级英雄的起源故事。但是即便如此,与之前的所有漫威电影一样,它也是漫威宇宙的一部分,并且基于现有的漫画书中。

只要观众愿意观看,迪士尼就不会停止现在的经营生产模式。2020年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两部皮克斯动画电影和一部《花木兰》的真人重制片,但仍有大量翻拍和续集充斥。希望迪士尼至少能够继续让福克斯制作大胆的原创电影,例如今年的优秀 《福特VS法拉利》。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