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占领日本和重建工作。
既然是重建,必然有方案。
按照美国的计划,要把日本彻底拆分,回到极低的工业化水平,满足衣食住行就可以了,不能有更高要求,至于大国、霸业、战争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要是真做成,日本起码倒退50年,也就没有以后的事了。
不过半年后冷战开始,美国不想让苏联太舒服,便想把日本培养成小伙伴,放松了拆分日本的力道。
紧接着蒋委员长千里转战台湾,美国失去中国大陆的地盘,猛然发现,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太大,必须在旁边放一条恶犬才行。
那么谁能做恶犬呢?
其实也没得选,当时的东亚国家都是农业国,只有日本是工业国家,虽然技术水平不太行,但是起码能用。
得嘞,就你了。
于是,美国放弃斩首日本,改成当狗。
结果日本非但没有为战争付出代价,还保留了绝大部分工业实力,东芝、松下等企业到现在都好好的。
而且美国为了改造日本,不仅清理了军部、贵族等旧势力,还搞了一波打土豪分田地,把日本旧贵族的土地分给佃农。
经过美国的数年改造,日本残留的封建势力逐渐消散,只留下现代化需要的工商势力。
换句话说,日本可以轻装上阵了。
对比一下隔壁的中国,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多年,依然是一穷二白的农业国,日本战争元凶,反而赚大发了。
这特么到哪里说理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韩国李承晚的军队一溃千里,美国为了保住地盘准备出兵打仗,但是朝鲜半岛离美国太远,后勤是一个大问题。
美国想起新收入门下的日本:
“整个东亚只有日本是工业国,离朝鲜半岛特别近,不如你来生产后勤物资吧。”
日本乐开花了,这可是太君的信任啊。
后3年时间,美国订单雪片一样飞向日本。
沉寂多年的工厂重新运转,煤炭、卡车、钢材、毛毯等军用物资不断运向朝鲜,每家工厂都赚的盆满钵满,得到继续扩大生产的能力。
尤其是佳能公司的照相机镜头,得到美国记者的五星级好评,竟然以此为契机,在国际市场上击败德国徕卡相机。
而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的1130万失业人口,大部分都重新找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可以促进国内消费。
于是,一个“生产消费”的经济闭环建立起来,日本经济彻底复苏。
可以说,朝鲜特需是战后日本的第一桶金。
这有点像美国。
二战前的美国陷入大萧条不可自拔,正是欧洲国家的订单,让美国成为同盟国的兵工厂,完成地区大国向世界帝国的转型。
战后日本经济是一潭死水,毕竟大家都穷的要死,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嘛。正是美国订单给日本注入资本,让日本走出战败国的阴影。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
经过朝鲜战争的合作,美国发现日本挺给力,对这个新收的小弟越来越满意,便开始真正扶持日本崛起。
1951年9月,日本和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订合约,日本承诺放弃战争年代占领的领土,48个国家承认日本是主权国家,结束盟军占领状态。
随后美国和日本单独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规定日本是美国的从属国,美国可以在日本驻军和建立军事基地,而且日本的安全由美国负责。
从此以后,日本投入资本主义阵营的大家庭。
这一步很关键。
日本以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完成国际身份的转型,不仅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认同,还打开巨大的商业市场。
对于一个战败国来说,怎么算都是赚的。
国际问题解决了,那么日本国内的问题怎么办呢,毕竟社会主义才是几十年前的正道之光啊。
其实,战后的日本已经有革命的苗头了,日本社会党和共产党的声望很高,旧日本留下的资本家、财阀、政客愁的头秃,成天琢磨怎么稳定局面。
当然,美国也很发愁。
重新扶持日本,就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阵营,日本要是爆发革命,那不是白折腾嘛,美国还玩个屁啊。
于是,美国和日本保守派联合起来,然后在1955年把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起来,组成无人可以取代的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
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执政,直到1993年败选为止,一路执政38年。
所以日本战后的几十年内,政治特别稳定。
也正是从这时起,日本用10年时间摆脱战败国的阴影,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复苏、国际认同的国家。
而这些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根本。
二、
美国军事占领日本的时候,铲除了日本的军国旧势力,却把技术官僚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
比如二战时的军需省,主要负责给战争筹集军费。
救兵如救火,哪里还管什么道德和规矩,能弄到钱粮才是真的,所以军需省的权力特别大,基本可以规定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物价。
比如大藏省,明治维新以后就是日本的财政部门,专门管理财政、金融和税收的。
这两个部门才是日本的经济核心。
但是在美军清算战犯期间,日本有20多万人被开除公职,唯独商工省和大藏省完好无损,把之前的一套班子保留下来。
是的,军需省已经改名为商工省了,后来又改名为通产省,不过马甲可以经常换,但工作依然是对民间企业发号施令。
是不是有点计划经济的味道了?
所以在讨论战后经济恢复的时候,日本很容易采用“倾斜生产方式”,也就是用政府的强制命令,把资源集中起来,投入煤炭和钢铁产业。
煤炭和钢铁是工业的爹娘,只要煤和钢恢复起来,便能提供原材料,让重工业和轻工业逐步恢复。
日本还设立“复兴金融金库”,专门给企业提供设备和资金,没过几年,日本经济就开始逐渐好转。
没有战后几年的资源倾斜恢复生产,日本不可能接住“朝鲜特需”的大礼包。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日本人饱暖思淫欲,开始向往洗衣机、冰箱、电视等“三大神器”,类似于中国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属于结婚必备产品。
人民的需求就是经济的驱动力量。
为了满足人民随三大神器的向往,工厂开始玩命生产家电,进一步带动钢铁、电力、机械制造等产业。
而且要把家电送到消费者手中,一定要有配套的交通,于是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也开始建设。
就这样,一条产业链带动日本的工业化进程。
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
二战前的日本工业并不发达,和欧美国家差几十年呢,怎么二战后的发展就这么快呢?
其实也很简单。
日本做了美国的小弟,便有了资本主义阵营做靠山,那可都是几百年的老牌发达国家,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日本只要舍得花钱,什么都能买来。
所以日本的办法就是引进技术。
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让日本放心看门,也愿意把成熟的技术卖给日本,毕竟是生意嘛,不寒碜。
据统计,日本在1954—1975年引进技术16000多件,其中一半来自美国。
日本用这些引进来的技术,投资了家电、钢铁、电力、石化、电子等一大批含金量很高的产业,逐渐完成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比如1953年的最大钢铁高炉容量只有1000立方米,1973年已经扩大到4600立方米,世界容积最大的10座高炉里,日本占了7座。
说到这里,我都有点眼红了。
日本用强制计划的方法,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然后在国内开办工厂生产商品,再卖给日本和欧美人民,简直是一条龙服务。
而且日本的安全由美国负责,基本不用把财政投入国防和军队,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设,也就是“轻军备、重经济”的吉田路线。
这要是还不发达就见鬼了。
战后30年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1倍,平均每年增长10%,甚至在1968年的时候,日本就超过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其实话说回来,日本的30年高速发展阶段,也是有原因的。
日本是一个后发工业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只要把国内的各种问题理顺,再花钱引进技术,日本就会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毕竟.....80分到90分很难,但是10分到80分很容易。
进步快源于起点低。
中国也是一样的。
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虽然有工业基础,但基本是农业国家,通过各种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中国走了近40年的高速发展进程。
最近几年的GDP增长慢下来,本质上是技术红利吃完以后,成长空间缩小导致的。
现在中国已经做到80多分,再想往上走就要啃硬骨头,想和前些年一样高速增长,不现实嘛。
而且二战让世界经济退步很大,不论日本还是欧洲,都是在废墟上重新建国,这又是一种从10分到80分的过程,做什么事情都能赚到钱。
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一样,通过乱世争雄,把贵族和农民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有枭雄扫平天下,王朝的前一百年都是充话费送的。
日本赶上历史的进程,把技术差距和国内红利玩到极致,才成为二战后发展最快的国家。
但是巅峰之后就是悬崖。
美国不允许日本这么牛逼。
三、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家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并且提升石油价格。
战争爆发10天,每桶石油从3.02美元提升为5.12美元,2个月后又涨到11.65美元。
短短2个月涨价4倍,这还怎么玩啊。
美国汽车的油耗很大,美国做了几十年世界大哥,没心没肺的日子习惯了,可是石油涨价太厉害,搞的美国人也不敢乱开车。
日本的石油完全依赖进口,阿拉伯产油国家一涨价,日本就抓瞎,每天晚上灯都不敢开,电梯也不敢用,日子过的很苦。
为了缓解能源危机,日本鼓励科技人员改进汽车技术,争取用最少的汽油,跑最长的里程。
没想到,还真搞成了。
日本科技人员利用微电子技术,控制发动机燃料喷射,并且开发出新型发动机,让汽油的燃烧状态达到最佳,不仅节能,还减少有毒物质排放。
从此以后,日本车成为节能减排的标杆。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美国人都疯了,汽油都快加不起了,还开什么大排量的车啊,肯定是什么车省油开什么。
很快,日本车成功占领美国市场,行驶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那年头美国人要是没有一辆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随着日本汽车的崛起,半导体、机电等产业也超越美国,在全世界的眼中,日本才是明日之星,美国已经没有未来了。
日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再也不是低眉顺眼的战败国了,而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日本制造的工业品。
海量外汇从美国和欧洲流向日本,繁荣着日本经济,也给日本人编织起一个大国的梦想。
“我们有钱,应该是世界的主人。”
日本人手里握着钞票,虽然是矮胖的五短身材,却感觉气场有两米八,出国旅行就像战神归来一样。
而且经济发达可以产生文化自信,不仅日本人感觉本国制度和文化是最优秀的,欧美人也觉得,日本的制度真好啊,文化贼先进。
要是日本的制度和文化不好的话,为什么经济这么发达?你倒是给我说出个理由来啊。
说不出来吧,那就承认好了。
于是,日本不甘心只做经济发达的国家,它想以经济实力为根基,追求世界大国的地位。
那时候的日本报纸经常报道“美国霸权地位崩溃”、“21世纪是太平洋的时代”、“21世纪是日本的时代”等新闻,要么就是美国坐不住了,日本要雄起。
类似中国自媒体一样,典型的标题党。
1982年,中曾根康弘出任日本首相,明确表示,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1990年外务省事务次官栗山尚一提出,要建立欧美日的三级体制,共同领导世界。
日本甚至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也就是说,日本想和美国平起平坐。
美国怒了,扶持日本是用来看门的,现在居然想翻身农奴把歌唱?
再说世界市场是有限的,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常年顺差,1980年甚至扩大到69.59亿美元,这还得了,美国企业喝西北风去啊。
如果日本不能认清自己的地位,那么美国来教日本做人。
于是,美国到处给日本挑毛病,不是这里的标准不合格,就是那里的技术有问题,实在不行就威胁美国安全了。
从钢铁到家电、录像机、汽车、半导体等等,日本在每个领域都被美国搞,要么罚款要么退出市场,日本头都大了。
不过这些只是开胃菜,美国真正的杀招在后面。
大战一触即发。
四、
1944年7月,44个联合国成员国在布雷顿森林开会,决定各国按照固定汇率和美元兑换,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
而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1美元兑换360日元。
这个体系玩了很多年,大家都挺习惯的,但是随着二战后美国黄金外流,美元越来越不能保证兑换到黄金,大家对美元的信心越来越差。
终于在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兑换,固定汇率制瓦解,此后几年,世界各国逐渐采用浮动汇率制。
对于日本来说就是日元迅速升值,原本1美元兑换360日元,现在成了1美元兑换250日元。
换句话说,以前的日元价值是被压低的。
当初美国为了扶持日本,便把日元价值定的很低,导致日本出口的产品成本不高,特别有竞争力,所以日本才能在短短20年内成为出口大国。
使用浮动汇率以后,日元升值,其实是回到与经济地位匹配的正常水平。
一般来说,日元升值必然对出口有影响。
但我们之前说了,当时正好处于石油危机,日本研究出了节能汽车,让产业竞争力增强,反而化解了日元升值的影响。
于是日本玩命生产,一股脑的卖到美国,日本数钱数到做梦都笑醒。
偏偏美国的经济又不景气,甚至有一些衰落的迹象,和日本的贸易常年逆差,便想让美元贬值,增加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时间进入1985年,美国和日本、西德、英国、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协议,决定5国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造成美元贬值,也就是让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
但是美元贬值并没有挽救美国,该赚不到钱还是赚不到钱,贸易赤字一如既往。
而日元升值,带给日本的影响却大了去。
广场协议签订3个月以后,日元升值到200日元兑换1美元,1987年更是升值到120日元兑换1美元。
日元升值的最大影响,是造成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增加,出口到外国,再也没什么竞争力了。
举个例子。
日本生产一颗苹果的成本是1日元,那么以前1美元可以买到250个苹果,日元升值以后,1美元只能买到120个苹果了。
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日本苹果涨价了,而且是翻倍的涨,美国人很快就失去苹果自由,再也不买日本苹果了,所以日本苹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我们用苹果举例,其实说的是工业品。
日本制造业就是苹果树,如果产品不能出口到国外,国内市场又消化不掉,最终结果就是企业赚不到钱,工人没有收入。
换句话说,日元升值造成制造业萧条。
日本政府发现问题,准备力挽狂澜。
从1986年开始,日本在两年内连续5次下调基准利率,最低时候只有2.5%,放出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希望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日本经济。
但是日本政府的放水没什么卵用。
日元升值已经让制造业赚不到钱了,稍微有脑子的人,都不用政府放出来的钱投资制造业,他们只会投资保证赚钱的产业。
所以政府放出来的钱都流入股市和房地产。
因为日本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给人们一种“明天会更好”的错觉,他们感觉日本会永远繁荣下去,甚至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现在买什么都是捡漏,将来肯定能大赚一笔。
比如东京的房地产,虽然现在涨的很厉害,但以后的价格更高,反正制造业已经黄了,赶紧买房子吧,买到就是赚到。
比如股票,日本人认为哪家企业有前途,便去买企业的股票,希望企业壮大以后发一笔横财。
结果就是房地产和股市的价格飙升。
1987年1月,东京土地价格比一年前上涨23%,一年后土地价格又上涨65%, 土地价格上涨带动房价上涨,人们用10年工资才能买一套房子。
1983年日经平均股价是8000日元,到1989年底已经涨到38915日元,短短6年将近翻了5倍,这些股价拼凑起来的日本企业市值,占世界的45%。
日本企业占世界一半,这不是扯淡么。
但日本人就信了。
甚至连日本政府也说,土地价格上涨只是正常升值而已。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国家和民间的共识。
大家都相信日本国运昌隆,投入房产和股市的钱就越来越多,而且人和人之间也有共识:其他人都相信国运昌隆,我买的房子/股票一定能找到接盘侠。
所以日本的泡沫越吹越大,大到卖掉东京土地,就可以买下美国。
但是共识如水,这东西太虚幻了,一旦有风吹草动就破灭了。
到那个时候,泡沫也就到了崩塌的时刻。
五、
1989年12月,三重野康出任日本银行总裁。
此人对日本泡沫非常不满意,认为人一辈子买不起房子是不正常的,所以必须抑制土地价格,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房子。
他的理想很丰满,手段很激烈。
第二年开始,三重野康上调银行基准利率,达到6%,要把房产和股市里的钱收回来,不让日本人炒房炒股了。
三重野康很成功,日元迅速流回银行,但结果就是贷款买房的人资金链断裂,挖下的大坑怎么都填不上,为了减少损失,大家都在抛售房子。
这就又回到之前说的共识问题。
大家相信房子会涨价,其实是相信国运昌隆土地会升值,而自己买房之后也能找到接盘侠,只有大家都这么想,房子才会涨价。
现在有人在低价抛售房子,说明已经不这么想了,也就是说,房子只涨不跌的共识破灭了。
一个人抛售带动一百个人抛售,紧接着大家都在抛售房子,原价卖不出去就打8折,8折还卖不出去就3折......日本房产市场彻底崩塌。
既然房产崩塌,那么泡沫也就戳破了,股市崩塌是很自然的事情。
1995年,大藏省公开承认,日本的银行不良资产余额高达40万亿日元。
说到底,房子和股市没有人接盘的话,永远是纸面财富。只有兑现了,才是自己的。
泡沫崩塌以后,辉煌了50年的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个“之一”的大国梦想,只能在午夜的梦里重温。
日本回想起曾经的光辉岁月,不禁暗含泪水。
现在有种说法,意思是“广场协议”是美国的阴谋,核心目的是要搞垮日本,不让日本有机会成长为大国。
其实这是以结论推导原因了。
“广场协定”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但肯定不是日本衰落的最终原因,真正让日本吹起泡沫然后崩塌的,是日本放水的骚操作。
西德也签署了“广场协议”,可是西德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且不用通货膨胀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于是就没有和日本一样,造成多余的货币没地方去,只能涌向房产和股市。
而且西德的出口特别分散,所有西欧国家都是西德的贸易对象,电器、汽车、机电等产品都可以做生意。
日本不一样,它的出口大头依赖于美国市场,还是以机电产品为主。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相当于把命门送到美国手里,不过日本也没有办法,它的命运在1945年的时候已经注定了。
日本的荣华富贵只是过眼云烟。
而西德硬抗下来了,两德统一后主导了新德国的进程,到现在都是欧洲的颜值担当。
所以啊,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要自己做的好,什么大风大浪都不怕。
来源:格隆汇
格隆汇10月29日丨据中国新闻网,东日本铁道公司周一公布,该公司10月收入比预计减少约120亿日元,这还不包括被淹新干线的损失及修理费用。东日本铁道公司高管赤石良治表示,造成销售额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台风影响的大面积停运以及北陆新干线运行车辆减少。其中,大面积停运的影响约占70亿日元,北陆新干线车辆减少约占50亿日元。关于北陆新干线列车被水淹的损失额、修理费用等对业绩的影响,该公司表示,目前还无法统计。
由导演过《你的名字》等作品的新海诚导演的最新剧场版动画《天气之子》,在7月19日至9月8日这上映的52天的时间里,已经吸引了900万人观看,票房收入突破了120亿日元。
对于这次的好成绩,新海诚导演表示:“感谢众多观看《天气之子》的观众。在暑假之后本作也会继续上映,希望作品中主人公们的选择与行动,能有幸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话题。”
《天气之子》以一个气候混乱的时代为舞台,讲述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少女与命运抗争、选择自己生存之路的故事。醍醐虎汰朗和森七菜分别为男女主角配音,另外小栗旬、本田翼、倍赏千惠子、吉柳咲良、平泉成和梶裕贵等人参与了本作的配音。
央视网消息:由于日本等国流行养水獭,致东南亚国家大量杀害成年水獭并捕获幼年水獭进行贩卖。
(原标题:癖好!日本掀“水獭热” 一只要120万日元?)
10月25日,电影《天气之子》官微宣布,《天气之子》电影票开启预售,从预售页面(郑州)来看,《天气之子》的IMAX电影票价格非常实惠,仅有不到40元。
此外,官微特别强调,《天气之子》是国内首部上映IMAX的日本动画电影,相比在IMAX上看新海诚作品的效果,想必定然不凡。
《天气之子》剧情简介:在高一的夏天,少年帆高(醍醐虎汰朗配音)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东京。帆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为一本古怪的“神秘学杂志”写稿,生活孤单贫苦。连日的滂沱大雨,像是来映衬他的失落。在纷纭杂沓的大都会一角,帆高遇上了一个可爱少女阳菜(森七菜配音)。阳菜和弟弟相依为命,个性坚强、开朗,但她心中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每当她说:“现在开始天晴了!”雨便渐渐停下来,美丽的阳光洒落街上。原来,她拥有一股不可思议的能量,一股能让天空放晴的异力……
《天气之子》是新海诚导演继大热的《你的名字》之后的最新作,由醍醐虎汰朗、森七菜、本田翼、小栗旬献声,这部电影在日本国内票房已经突破了121亿元,登顶日本年度票房冠军。
(文章来源:快科技)
新华社东京11月6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日本铁路公司社长深泽祐二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在上月台风“海贝思”袭击日本时严重浸水的10列新干线列车将全部报废,损失可能高达148亿日元(约合9.5亿元人民币)。
深泽祐二说,受“海贝思”影响,北陆新干线有10列列车浸水。虽然部分列车零部件还可以使用,但是考虑到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维修的费用,还是应当重新建造新列车。
深泽祐二表示将尽快全面恢复北陆地区的新干线运行。据悉,目前北陆地区已有两列新干线列车加入运行,11月底还将增加一列新制造的E7系新干线列车,明年3月将再增加三列新车。
强台风“海贝思”10月12日傍晚登陆日本。受其影响,10月13日长野县千曲川堤坝决堤,停在长野新干线车辆中心的10列新干线列车严重浸水。这10列列车占日本北陆地区新干线列车总量的三分之一,导致东京至金泽区间的新干线运行大受影响。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来源:新华网
新海诚最新动画电影「天气之子」在7月19日~9月8日上映期间,观影人次达到了913万9915人,票房收入121亿7980万1200日元(约8亿人民币),成功登顶日本2019年票房冠军。
为了纪念电影大卖,从9月14日开始将限量分发入场者特典胶卷书签。
此外,9月15日还将在东京、大阪、爱知、福冈、北海道5个城市举办「いざ期待だけ満タンで!『天気の子』大合唱上映」。活动时间和售票方式可在各上演剧场的官方网站上确认。
目前,「天气之子」已确定将引进内地,上映日期待定。
有许多水果因为新奇、因为稀少,身价并非那么平易近人,虽说如此,喜欢尝鲜的民众,还是愿意捧着大把钞票购买,只为一尝希有品的梦幻滋味。日本葡萄有上百个品种,其中一种由石川县开发的葡萄“浪漫红宝石”(RubyRoman),在今年7月创下史上最贵价格,以一串120万日元落槌,也就是说,一串葡萄约要价约人民币8万元!
▲由石川县开发的“浪漫红宝石”身价不凡,可说是世界最贵的葡萄。(图/网络图片)
日本栽植的葡萄有上百种,其中有一种身价尤为惊人。综合日媒报道,由石川县政府花费14年培育的葡萄“浪漫红宝石”,背后的故事要从1995年开始说起,当时,石川县种植葡萄的农户向县农业研究中心讨教,想要培育一种新的大型红葡萄,便在试验田中种下400棵葡萄树,2年后终于开花结果,结果却差强人意,只有2棵是红葡萄,而2棵中仅有1棵达到设定的期望。但农户和研究人员并未就此放弃,反倒是越挫越勇,在往后的14年里,不断进行改良、研发、繁殖,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研发出称霸葡萄界的“浪漫红宝石”。
▲一口咬下饱满欲滴的“浪漫红宝石”,就能吃出满满甜味。(图/网络图片)
“浪漫红宝石”一颗葡萄的大小逼近高尔夫球,据官方站点内容指出,浪漫红宝石的酸度低,糖和果汁的含量非常高,咬下一口就能吃出满满甜味,素以高甜度闻名。据了解,“浪漫红宝石”很难买到,几乎只能通过拍卖获得,在日本,投标人习惯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标下当年第一批上市的食品,然后用于展示,再以正常价格出售或免费让顾客品尝。2008年首次在金泽市批发市场公开拍卖“浪漫红宝石”,立刻惊艳全场,随着“浪漫红宝石”越来越受关注,每年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2016年创下一串110万日币的历史新高天价;2019年7月再上一层楼,正式突破120万日币(约人民币8万元),堪称全世界最尊贵的葡萄。
或别3年之久,新海诚也总算在《你的名字》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另一重磅新作《天气之子》了。
这是一部同样延续了《你名》科幻风格的作品,通过描绘高中男主在东京谋生的时候适逢上具备超能力的女主,并由此开启了一段难舍难离的动人故事。
如今的豆瓣评分达到7.3左右,尚不算理想,但于一众动漫迷看来,这部诚哥新作都可视为本年度不容错过的动画之一。
当然,我们不做无依据的歪歪脑补,对于上述如此笃定的判断,其原因归结来说有二:
其一为,就在几天前,《天气之子》便已于国内的微博网站开通官方账号了,并和国内的合作方彩条屋进行了一番隔空对话,确凿了“即将定档”的事宜 。
毫无疑问,在日本本土也就上映了2个多月时间的当下就已经考虑到国内观众的期盼,这着实是其它一众日漫作品都必须好好学习的对象呢。
而至于另一点则为《天气之子》在日本收获的“强势票房表现”---
从上映的首周获得超16亿日元的佳绩,同比3年前的《你名》的首周票房要高出1.3倍之多。
随后经过1个多月的上映,最终以日本影史第7快的速度,于8月22日达成了票房突破100亿日元的纪录。
上述佳绩已经足够让《天气之子》超越同期竞逐的《柯南:绀青之拳》了,目前后者的票房定格在90+亿日元左右,已经完全失去了争夺年度票房冠军的可能性了---不过即便如此,《绀青之拳》也成为了《柯南》系列剧场版的票房之最。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天气之子》虽然超越了《柯南》,但这并不代表它就已经能有资格荣登上榜首了。
不是的,它的前面还有迪士尼的真人漫改大作《阿拉丁》(此片在7月份的时候就已然突破了百亿日元,如今总累计大概在110+亿日元左右)。
那《天气之子》能够成功将它超越吗?
时间到来最近几天,我们意外收到了日本最新票房的报道,而这一次,新海诚已经成功登顶2019年年度票房之位---《天气之子》票房突破120亿,超越一切,暂列票房之冠。
要知道,这是一部上映至今也就仅有2个多月的电影,而按照日本的放映规则(只要票房崛升强势,一般能够持续到半年之久),那可想而知,留给《天气之子》的放映时间还有一半左右呢。
所以如今剩下的唯二问题就只有这两个:最终票房能达到多少?能够超越3年前的旧作《你的名字》呢?
坦白说,我对于前者的解答是相当乐观的,预计总累计票房再往上飙升50%应该也是可能的事情,而依据2018年日本票房冠军《波西米亚狂想曲》的120亿左右的成绩,相信《天气之子》铁定坐稳年度票房冠军了。
但对于后一问题了嘛,在我看来实在太难了---
3年前的《你名》最终以250.3亿日元的成绩位列到了日本影史第4席位之上。这个数额是如今《天气之子》的一倍有多,而我们都知道,一部电影在上映前期的票房崛升速率已然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可能性(看看上映40+天的《哪吒》,已绝非是最近上新的《罗小黑》对手了)。
可以想见,在剩余的一半放映周期当中,《天气之子》真的再无冲击《你名》的希望。
当然,按照上表所示的“前十位”只需要166亿日元就能够上榜的条件。想来《天气之子》还是能够助推新海诚完成“前十霸榜两席”的成就吧?
好了,甭管怎样也好,能够看到《天气之子》如此看重中国内地的观众,也能够在日本本土获得如此耀眼的年度冠军票房的成绩。
我相信也足够让所有动漫迷在上映之后,前去2-4刷了吧?
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战忽局编外原创
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表示将停止陆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计划。(美联社)
日本防卫相河野太郎6月15日正式宣布,综合考虑到成本、部署时间和一系列技术问题,日本决定放弃在境内部署两套美国陆基“宙斯盾”系统的原定计划。
日本突然决定放弃部署陆基反导系统出乎了绝大多数日本民众的意料。虽然日本为此已向美国支付了约120亿日元(约合7.9亿元人民币),但还是决定取消部署。河野太郎解释称,主要原因是由于陆基防空系统价格昂贵以及部署期限问题。
此外还存在发射导弹时加速器会落到演习场界外居民区的风险。他宣称,最初认为通过修改软件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然而随后发现,还需要修改系统结构,这需要很长时间。
河野太郎同时还表示,由于日本政府做出过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决定,“那么在必要时还将做出再次部署决定”。他同时强调,海上自卫队驱逐舰将继续配置“宙斯盾”反导系统。
日本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反导能力建设,反导能力居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有7艘驱逐舰上部署了海基“宙斯盾”反导系统。为了应对邻国频繁向西太平洋发射的弹道导弹,还为更进一步加强导弹防御系统, 2017年12月,日本通过内阁决议,决定以21.5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引进两套美国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在西北部的秋田县和西南部的山口县各部署1套,预计作战半径能够覆盖全境。计划在2023年列装,2025年形成作战能力。
当时,日本的这一计划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此前,日本陆上自卫队新屋演习场的部署就曾因遭当地居民的反对而不得不放弃。为了安抚民众,日本政府为此花费多达1800亿日圆(约合118.74亿人民币)的巨资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等前期的部署准备工作。通过论证和从美国方面获得的资料得知,拦截导弹发射后的助推段不会对当地居民造成损害。其中,山口县部署的导弹助推段会落在陆自Mutsumi演习场(萩市、阿武町)内,秋田县拦截弹的助推段则称会落在海上。
但是,2018年8月,日本方面与美方进行的技术磋商中,美国方面表示确实存在“无法切实落下”的问题。原本美国方面承诺可通过修改软件应对,后来又发现必须修改硬件才能解决。
这使得需要再额外花费2000亿日元(约合132亿元人民币)和10年时间的时间才能完成。对日本来说,太耗时费力费钱了,“从限制日本国防预算的角度考虑不合理”(河野太郎语)。
除了技术原因外,可能还有政治原因。6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前局长伊瓦绍夫上将表示,日本以成本过高为由放弃部署美国陆基“宙斯盾”防空系统,此举的真正原因是日方不愿激化与俄罗斯等邻国的关系。俄罗斯不止一次地指出,日本的此类意图无助于改善地区战略稳定环境,在与东京的和平条约谈判中将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
伊瓦绍夫上将说:“日本高层和专家清楚,部署‘宙斯盾’系统将惹恼周边大国。东京完全不希望激化与莫斯科的关系,因此我认为,成本过高只不过是放弃美国系统的借口,部署该系统未来有可能使日本陷入危险。”
伊瓦绍夫同时也认为,日本放弃陆基“宙斯盾”还与海基“宙斯盾”效果不理想有关。因为“某邻国发射的导弹曾不止一次飞过日本,而已经部署的海基‘宙斯盾’系统从未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