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国际金融中心名片更闪耀

位于香港中西区的中环,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象征。这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汇集了一大批响当当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然而,过去一年,此处却常常可见杂乱的路障、刺眼的标语以及被损毁的商铺和地铁站。

2020年3月下旬发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香港得分较上期大跌34分,排名跌出前三,居第六位,多项子指标较上期排名全面下滑。

在过去两个月,有心人却发现,无论是5月底全国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立法决定,还是6月底法律正式公布实施,香港恒生指数都有至少一个交易周的连续上涨。

“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将是投资者们期盼和乐见的。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我们接触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对未来的机遇掌握甚为清晰,而这机遇就是建基于对香港金融制度有信心,对香港金融前景有希望。”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说,有人担心香港国安法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导致资金外流,事实上香港不但没有出现显著的资金外流,反而有持续的资金流入,“自6月以来超过110亿美元资金流入港元体系,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在过去几个月也持续上升”。

美国推出所谓制裁措施期间,香港股市反应平淡,港币汇率走势平稳。香港工商界普遍认为,“美国制裁实际影响有限”。“无论美国做什么,它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香港仍然会是中国最国际化、最开放的市场。这样的香港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香港作为高度国际化和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城市,今年备受考验,香港市场到目前为止表现出的韧性、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让人感到自豪。

7月27日,旨在追踪香港上市龙头科技股、涵盖市值最大的30家科技企业的恒生科技指数正式推出。有媒体评论称,这个动作意味着港交所的科技股在质量和数量层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足以支撑一个有代表性的新指数诞生,这将赋予香港资本市场巨大活力。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进行了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以便利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创新型公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为寻求在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

据恒生指数公司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数量从137家增至163家;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从14.6%增至33.2%;总成交额占比从16.3%提升至27.6%。在生物科技方面,香港目前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从2019到2021年,港交所的规划是围绕立足中国、连接全球和拥抱科技这三条主线,把香港资本市场打造成全球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枢纽之一,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名片更闪耀。”李小加说。

财政部日前宣布,今年将在境外发行150亿元人民币国债,其中50亿元在香港发行,这是连续第十二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这充分体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有助于促进香港债券市场的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外资持有的A股,接近七成是透过沪港通和深港通购入,7月的北向交易量单日曾达到240亿美元;外资对中国内地债券的交易量有一半以上经债券通进行,上半年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90%。

“回归23年,港股市值由3万多亿港元激增至超过40万亿港元水平,增长了12倍。是什么让一个GDP不到3万亿港元的经济体,支撑着一个市值超过40万亿港元的股票市场呢?”陈茂波说,正是内地持续改革开放,国企、民企相继到香港上市,以致后来的科网企业接力成为香港股票市场的主要支撑。“我相信,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可在国家持续开放和深化改革过程中,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迎来长远的繁荣稳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2日 06 版)

展开
收起

哈药,非偶然没落

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本刊资深记者: 李凌

作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曾首创“哈药模式”,以“广告+地推”创造了盖中盖等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20052010年稳居医药行业百强首位。然而,面对“限抗令”政策持续实施下未能推出新产品,大力布局的中药注射剂品类因安全性等因素发展不如人意,又错失“带量采购”之下生物制剂类产品的发展机会,哈药近10年似乎步步踩错点,最后被巨额投资的美国GNC控股破产一案拖入更深的泥淖,目前其约86亿元的市值尚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究其背后原因,与哈药股份在中信资本等投资机构股东主导下,急于以收购外部资产快速实现股权增值,没有扎扎实实投入医药研发不无关系。

沉寂已久的哈药股份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0年6月24日,哈药股份宣布,公司投资的GNC控股(NYSE:GNC,中文简称“健安喜”)将通过两个方案实施美国破产法第11章下的重整。投入20亿元巨资收购并持股40.1%的GNC控股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哈药股份作为优先股股东,偿还次序位列普通债权人之后,无法得到优先清偿。根据GNC目前公布的财务数据初步测算,这将对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若GNC可转换优先股总计20.48亿元的投资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冲减公司留存收益;若累计1.71亿元的应收股利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将计入当期损益。

GNC披露的重整方案中涉及的出售方案还显示,GNC及其多数现有担保的债权人于临近公告前另与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药集团”,哈药股份母公司)以7.6亿美元的价格向其整体出售GNC业务初步达成原则性意向。按照最新汇率,这笔意向交易对价为55亿元人民币。在遭遇投资可能血本无归的情况下,哈药集团方面仍有继续投入巨资“抄底”的勇气,让外界不禁捏了一把汗。

随即在6月30日晚间,哈药股份发布澄清公告,称参与GNC控股重整的为公司控股股东哈药集团,公司未参与GNC本次重整,也未就重整事宜与哈药集团签署任何协议,但后续会否加入仍未知。

哈药集团收购GNC控股才刚刚过去2年,就陷入一地鸡毛的乱象之中,的确令人唏嘘。公告资料显示,2018年2月13日,哈药集团与健安喜签订了购买协议,拟以现金2.99亿美元认购其发行的29.99万股优先股。优先股转换为在外普通股后,哈药集团将持有GNC40.1%的股权,从而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在哈药集团的安排下,哈药股份是此项交易的实施主体。

收购之时,曾经位居全球最大保健品公司的GNC控股已经疲态尽显,这从其股价走势上已显露无疑——从2015年8月最高时的50.4美元一路下滑至2018年2月28日的4.25美元,市值跌去超过9成。而从收购后至今不到2年半的时间,GNC控股股价继续从4.25元美元跌至2020年6月29日的0.55美元,市值又再跌去近9成。

曾经以“哈药模式”创造销售奇迹的“医药第一股”,哈药集团及哈药股份的巨额投资显然未能让GNC控股起死回生。而且自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GNC控股在美国的店铺大面积关闭,前景更是灰暗。

尽管从一开始外界多不看好这一收购案,但哈药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当时却以“弯道超车”来形容对GNC的并购:“GNC的产品比我们的要高一个层级,把他们的一共1800多个产品引进来之后,丰富了我们保健品的产品线,丰富了类别和品种,有利于哈药集团保健品的升级、换代和转型。”

主动变革、勇于创新曾是哈药集团和哈药股份创造品牌和业绩神话的最重要法宝。但10多年来哈药股份屡屡折戟,市值跌落至约86亿元,不及沪深股市行业平均市值204亿元的一半,与目前的行业第一、第二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的5162亿元、1812亿元市值更是相距甚远。

不禁要问,这些年哈药股份发生了什么?

两次股权改革都带来一波小增长周期

哈药集团及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和三精药业(2015年资产重组后更名为“人民同泰”)都是曾经盛极一时的老牌制药企业,哈药股份拥有哈尔滨制药厂、哈尔滨制药三厂、哈尔滨制药四厂、哈尔滨制药六厂、哈尔滨中药二厂等12家效益较好的知名医药企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从化学原料药到制剂、中药、生物制剂以及医药商业的全产业链, 打造了产销一体化的核心竞争优势,拥有独家产品69个,227个品种、444个品规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440个品种纳入国家级医保目录。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上市第一股,哈药股份于1993年6月29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凭借其首创的“哈药模式”和主动改革,哈药股份取得快速发展。

1999年开始,哈药斥巨资投入广告市场,2000年即投入12亿元,采用“见缝插针的广告投放+全明星阵容”等大面积覆盖的广告轰炸,再加上强有力的地面推广团队,建立起一种独特的销售模式——“哈药模式”,在国内率先塑造了OTC药品品牌力销售模式,在提升产品知名度的同时,带动医药销售的增长。曾经央视上“腰不酸腿不疼了,一口气上五楼”的新盖中盖高钙片广告,让消费者记忆深刻,也让哈药股份成功打造了“盖中盖”品牌。

在当时同质化日趋严重、产能过剩的大医药行业背景下,“哈药模式”让哈药股份脱颖而出。凭借抗生素和补钙等主打系列产品,公司于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43.63%;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 64.43%,居全国医药行业的第一位。

更重要的是,在创新销售模式带动下,公司塑造了一批家喻户晓品牌,例如“哈药”“三精”“盖中盖”“护彤”及“世一堂”等5个中国驰名商标,创全行业之最。而这也成为支撑公司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一直稳居中国医药百强榜前列的核心基础。

引入中信资本等机构再获增长动力

哈药集团第一阶段的成长,是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完成市场化改革带来的。2004年底,哈药集团引入产业资本,完成企业的所有权由国资向“国资+产业资本+海外资本”的第二次变革,带来了集团的第二次腾飞。外部产业资本对公司销售和管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让公司攀上了中国医药生产企业的鼎峰。

2004年12月,哈药集团宣布增资扩股并引入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与辰能投资。三家公司以现金方式向哈药集团增资超过20亿元,分别持有22.5%、22.5%和10%的股权。扩股完成之后,哈药集团第一大股东仍是哈尔滨市国资委(持股45%),但集团由国有独资公司变更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

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等三家投资机构握手言欢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当时南方证券是哈药股份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2001年7月股市低迷,南方证券在承销哈药股份的配股时,包销了无人认购的6800万股股份。但此后,南方证券不但没有择机抛售,反而做起庄来。2013年底,南方证券因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被查,为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联合发布公告,自2004年1月2日起对南方证券实施行政接管。

财报显示,截至2004年三季度末,南方证券违规持有哈药股份7.56亿股流通股,占流通股的93.32%、总股本的60.88%,持股市值超过42亿元,远远超过了持有3.32亿股、持股比例34.76%的哈药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哈药集团急需一笔资金,拟向哈药股份流通股发出全面要约收购,提出的收购价格为每股5.08元,以在不退市的前提下解决哈药股份控股权问题。

当时,作为医药行业最引人瞩目的上市公司之一,围绕哈药股份重组权的博弈从2000年之后一直都在紧张进行,据悉华源集团、健康元、南京医药、上海复星实业、西安东盛集团、北京国药工业集团公司、李嘉诚的和黄集团、美国华平投资、中信集团都先后单独或结伴参与争夺哈药,甚至连JP摩根也“对哈药有意”,但最终是以中信领衔、美国华平投资和辰能投资参与的方式赢得了地方政府的信任。

最终,随着南方证券轰然倒塌,经历了复杂的破产清算后,其所持有的哈药股份的股权被建银投资拿到17889.27万股,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也拿到3297.34万股哈药股份,已经破产的南方证券作为“僵尸股东”也还持有部分股权。哈药集团也顺利解决了哈药股份的控股权问题。

中信资本等三家投资机构的进入,打破了哈药集团层面“国有独资”的体制,直接带给哈药股份的是长期被体制性、结构性等矛盾所困扰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其经营更加市场化,也推动了哈药股份2005年至2010年业绩高速的发展。

2010年哈药股份登上顶峰,实现营业收入125.35亿元,同比增长17.4%,较2005年的营收增长了47.59%;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21.15%,较2005年的净利润增长147.81%,创历史最高,并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百强”第一名。

不过,步入巅峰的哈药股份很快滑入低谷。2011年,既是中国新医改政策不断深入,基药招标、药品行政性降价等行业政策开始实施的一年,也是限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的一年。抗生素产品量价齐跌,哈药股份作为国内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的龙头企业,没有抓住时机进行适应政策的改革,加之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公司经营受到严重冲击。

此后,公司虽然提出“二次创业、转型升级”,但见效甚微,重渠道轻终端的OTC产品营销模式并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市场终端拦截日趋严重。同时面对不断上涨的媒体费用,在收入放缓的情况下,“哈药模式”的高额广告费用难以维系,致使公司净利润从2010年的11.3亿元,跌落到2014年2.47亿元。

中信资本布局获取哈药集团控股权未果

2017年6月,华平投资在投资13年之后决定退出,中信资本拟以9.9亿元的价格接手其所持股份,持有哈药集团的股份比例达到45%,与哈尔滨市国资委并列第一大股东。此后中信资本很快发布正式声明,明确表示“不谋求对哈药集团及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和人民同泰的实际控制权”。

不过,2017年12月28日,哈药集团宣布,中信资本将通过旗下的中信资本医药对哈药集团增资29.9亿元,增资如果完成,中信资本持有哈药集团股权的比例将达到60.86%,并成为哈药股份、人民同泰两家上市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2018年1月10日,哈药股份、人民同泰均公告,对控股股东变更为中信资本一事作出解释。根据当时股价,两家公司市值之和超过200亿元。对此,上交所还向中信资本发出问询函,质问“增资是否违反公开声明,误导投资者”。在回复函中,哈药集团称,2017年6月中信资本接盘华平投资的股份时,确实没有控股哈药的意图。但在2017年9月,哈尔滨市政府推动哈药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属意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信资本,才有了后来的增资之事。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资本对哈药集团的增资将通过子公司中信资本医药进行,该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GP为中信资本的子公司深圳汇智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100万元。唯一的LP为中信资本子公司中信资本(天津),认缴出资额5亿元。在对上交所的回复函中,中信资本提到,中信资本医药计划进一步引入两家知名的机构作为LP,以满足本次增资所需资金金额。这意味着,中信资本打算以PE基金方式完成对哈药集团股权的收购。

不过,最终以中信资本医药接手华平投资0.5%的股权告一段落。中信资本谋局哈药集团控制权的意图也宣告失败。

回看2017年的PE市场大背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热捧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控股型投资”,即通过收购一家公司的控制权,对之进行并购重组、改善运营,甚至更换管理层等。这一模式让多家PE机构实现了投资的高额回报,因而颇受热捧。中信资本谋求哈药集团的控股权,以利于进行新的并购重组,快速获取股权增值回报也就顺理成章了。

直至2019年8月11日,哈药股份、人民同泰双双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哈药集团最终确定以增资方式引入重庆哈珀与黑马祺航,二者分别以现金约8.05亿元、4.03亿元对哈药集团进行增资,分别认缴哈药集团新增注册资本约4.35亿元、2.18亿元,分别占此次增资后哈药集团的股权比例为10%、5%。增资完成后,哈药集团股权结构变为哈尔滨市国资委持股38.25%,中信资本、华平投资、黑龙江中信资本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股19.125%、18.7%、0.425%,哈尔滨国企重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简称“国企重组管理”)持股8.5%。

黑马祺航成立于2018年4月8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而重庆哈珀似成立于2019年7月4日,认缴出资额为15亿元,实际控制人为陈蕊。据工商资料,陈蕊时任厚朴云科技(珠海)有限责任公司、哈珀投资咨询(珠海)有限责任公司、厚朴(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厚朴(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交易完成后,哈药集团董事会由5名董事增加至6名董事,其中哈尔滨市国资委委派两名,中信冰岛、华平冰岛、国企重组公司、重庆哈珀分别有权委派一名董事(图1)。

而哈药集团也由国有控股企业变为国有参股企业,不存在可控制半数以上股权或半数以上董事会席位的股东。

被寄予厚望的哈药三精重组远未达预期

在GNC收购案前,哈药股份已经面临“不得不变”的局面。2015年4月,哈药集团牵头,对哈药股份和三精制药进行资产重组,以彻底解决多年来哈药股份与三精制药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哈药股份承接三精制药的主要医药工业类资产及负债,即三精制药以拥有的全部医药工业类资产及负债与哈药股份持有的医药公司98.5%股权进行置换。重组完成后,哈药股份定位于医药工业,全部医药工业类资产均在除三精制药外的母体内;三精制药转型成为医药商业平台公司,并更名为人民同泰,将不再从事医药工业业务,主营业务将变更为医药批发、医药零售。

而承接三精制药优质医药资产的哈药股份又于2015年7月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业绩止跌回升,2016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6.11亿元,同比增长51.84%。

在哈药集团内部看来,此次资产重组是公司先“破”后“立”的第一步,也是公司后续改革的基石,实现了两大目的,一是哈药集团内部的制药工业整合,为未来工业去腐存精、深度改革整合了资源和提供了土壤,把散乱的、继续改变的医药工业部分集成为一个改革标的的“实体”;二是剥离商业,成立人民同泰,把哈药集团内部的优质商业资源进行清晰化的分离,形成了一个新的医药商业资本平台,为未来商业部分的内部整合、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人民同泰的单独发展提供了资本运作的空间和可能。

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哈药集团内部认为是“立”的重要基石。2015年7月,哈尔滨国资委通过了哈药股份推出的股权激励预案,使哈药股份成为医药国企改革第一股。第一次股权激励草案的激励对象主要以公司销售人员为主,包含公司销售人员980人以及公司的副总经理5人。由于当时的二级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当时股价13.34元进行限制性股票激励显得不合时宜,在经过公司高管与激励对象以及公司相关方的积极协商,对股权激励的方案进行调整,并于2016年9月再次获得哈尔滨国资委审批通过。

第二次方案激励对象有所调整,覆盖了公司主要的管理人员(副总经理5人,子公司负责人24人),全部销售人员984人,全部采购骨干90人以及审计监察骨干59人,共计1162人,拟授予激励对象7143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87%,授予价格为每股4.36元。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要求,以2014年扣非净利润2.29亿元为基础,20162018年哈药股份净利润增速不得低于200%、350%和550%,也即这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需达到6.87亿元、10.31亿元、14.89亿元。这一行权条件下的业绩要求明显高于大多数企业对权激励要求,如此苛刻的条件,在外界看来一是集团管理层对哈药股份“逆水行舟”境况的判断,只有改革一条出路方能再铸哈药辉煌;其次也体现了管理层对改革的决心与魄力,自上而下让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最重要的是,管理层对哈药股份多年医药行业积淀的判断,超越2010年创下的11.3亿元净利润的目标是可实现的。

在国资大力支持、公司领导积极推进、和激励对象不断沟通中,以及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改善的情况下,股权激励方案最终得以实行,向950名激励对象授予4851.8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比公司股本的1.95%,同时预留 1212.5万股,预留给未来加入公司的骨干人员。不过最终有212名激励对象放弃认购。

在此期间,哈药股份的主要变革方向,仍然集中在销售模式的升级上,提出“哈药模式2.0”,意在加大哈药品牌力、大数据药品销售监控以及专营商地推。在这样的战略下,哈药股份再一次错过了弥补研发能力短板的重大战略机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哈药股份虽然拥有独家产品69个,227个品种、444个品规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440个品种纳入国家级医保目录,积累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但研发能力不足一直是短板,主要品种虽都是大病种用药,但也是普药为主,市场竞争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有部分券商研究仍然看好改革及股权激励对哈药股份的正向推动力,甚至认为哈药股份即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但现实是,2016-2018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88亿元、4.07亿元、3.46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12亿元、2.9亿元、2.44亿元,远未达到股权激励计划要求的行权条件(图2)。

收购GNC控股事与愿违

“近年哈药业绩下滑,不能说明哈药不行了,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当时的中信集团直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私募股权投资部执行合伙人信跃升曾对媒体表示,如果哈药继续保守既有品种,在它们慢慢老化后,业绩势必持续下滑。而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借力资本,去收购新产品、并购企业。于是,业绩远未达预期的哈药股份在中信资本的主导下,收购美国GNC控股,以期获得再次腾飞的动力。

2018年2月,哈药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从GNC购买299950股可转换优先股,每股购买价格为1000美元,总计约3亿美元交易规模,这约占GNC控股40%的股份。

根据协议,该项交易完成后,哈药集团将成为GNC第一大股东。同时,双方拟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哈药占股65%,以生产及销售GNC品牌产品。GNC持有合资公司35%的股权。合资公司将拥有中国大陆地区GNC业务的独家经营权,GNC将授予合资公司长期的独家商标许可,允许合资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销售GNC产品。

不过与之前哈药集团及哈药股份的历次改革不同,此项收购从一开始就不被外界看好。2018年2月27日,收购公告两天后停牌整5个月的哈药股份开盘,股价重挫。连续两天下跌后,2月28日,其收盘价定格在5.05元,已低于2017年的最低价5.24元。

2018年9月13日,哈药股份收购GNC一案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下简称“CFIUS”)批准通过,哈药集团为总牵头方,中信资本团队为并购顾问。这是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少有被CFIUS审议通过的案例。

随后,哈药与GNC协商后,拟分三次支付其认购投资款项,其中:2018年11月9日前首次付款1亿美元(合计近7亿人民币),并向GNC指派2名董事;2018年12月31日前付款0.5亿美元;2019年2月13日前付款1.49亿美元,并向GNC指派剩余3名董事。

2018年11月8日,哈药集团发布公告表示,为加快开展美国GNC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公司拟与GNC在上海及香港成立合资公司:一是对GNC在上海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PRC JV进行增资,投资金额为等值于2000万美元的人民币,之后取得其65%的股权。二是对GNC在香港已注册的投资公司GNC HK 进行增资,投资金额为1港元。合资公司将拥有中国大陆地区GNC业务的独家经营权,并被授予长期的独家商标许可,允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销售GNC产品。

外界普遍担忧的是,GNC自2015年以来遭遇股价、营业利润的双重下滑。营业利润从2015年的3.93亿美元降为负数,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2.86亿美元、1.49亿美元。截至2017年末负债近16.79亿美元,负债率超110%,其中长期债务高达13.53亿美元。在入主GNC后,哈药如何解决GNC面临的这些问题?

“中美会计准则在商誉的处理上存在差异。”哈药官方回复媒体时称,由于业绩持续不及预期,GNC于2016年、2017年分别对商誉等长期资产计提了4.77亿美元和4.57亿美元,导致出现账面亏损。但这属于非经常性科目,不会对公司实际经营及现金流造成实质影响。“如果不考虑无形资产减值等非经常性损益,则GNC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现了4.04亿和2.74亿美元的息税折摊前利润(EBITDA),并取得了1.86亿和1.97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哈药坚持认为,此次收购有利于哈药“扩充保健品、营养品等产品线,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发挥在中国市场上的渠道优势和终端经营管控能力”,其目标是“成为中国零售保健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2年多时间过去了,深陷泥淖的GNC控股让中信资本等投资机构及哈药方面的所有打算全部落空。而引入外部投资机构后的哈药股份一直“精准踩雷”——“限抗令”政策持续实施下未能推出新产品,以弥补销售额占比非常大的抗感染产品受压带来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品类被屡屡点名不良反应多,哈药股份同样布局了该行业;“带量采购”之下,生物制剂类等产品中标率不高。

正如一位哈药股份股票投资人在评价GNC控股收购案时说,“哈药为什么不搞自主创新,把这20亿元用来搞研发,每年投几亿不是更好吗?”也许,中信资本和哈药都需要停下来,反思这个简单而直击本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现哈药新的方向。

展开
收起

人民币重回“6”时代!欧元兑美元创十年最大涨幅!美元创十年最大月跌幅!

从3月下旬全球美元荒,到7月美元指数单月下跌超4%,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美元从当时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加速贬值。

而欧元兑美元创下十年最大涨幅,过去100个交易日累计增长10%,同时英镑7月表现也创1990年来同期最佳,并且今年以来主要货币兑美元首次全线上涨。

美元创10年最大月线跌幅 美指下挫超9%

上周,美元延续其戏剧化的下跌走势,恐创下十年来最大月线跌幅,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本月均录得涨幅。

投资人担心美国难以控制住疫情,将拖累其经济复苏。在疫情造成的融资压力消退,美联储有可能进一步放宽政策,以及美国即将举行大选之际,汇市的目光主要聚焦于美元回落。

美元指数近日也刷新近两年低位,美元7月累计下跌4.1%,创下了2010年9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

美元指数已下挫超过9%,最低跌至92.55,为2018年5月以来低点。

当前,美元走势面临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不确定性。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推迟美国11月总统大选的可能性,这些言论令美元处于不利位置。继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实际收益率接近历史低点、美国对新冠疫情的应对相比欧洲令人失望之后,特朗普的话给美元跌势火上浇油。

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资深市场分析师Joe Manimbo表示,美国任何形式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是卖出美元的借口。

美元走弱还与美国最新经济数据有关

美国商务部7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降32.9%,创下自1947年美国政府开始跟踪该数据以来最大跌幅。

自美联储6月会议以来,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减弱。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面临漫长的复苏之路。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会在较长时期内维持近零利率。

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Rick Rieder接受CNBC电话采访时说,美元的下跌反映出美国不断膨胀的预算赤字和日益增加的债务。他预期,美元将继续走低,但不会急剧下跌。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同时维持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为“AAA”,指因该国信用实力正在弱化,包括抗疫刺激政策导致赤字增加。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评判。

惠誉还表示,美国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部分取决于11月总统大选结果及之后的国会构成,警告存在政策僵局延续的风险。

欧元涨幅创新高 欧洲经济复苏承压

7月,欧元上涨超过5%,触及2018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上周,欧元创六年来最高水准,在160个交易日上涨逾7%。

上次欧元出现如此迅猛涨势是在2017年,当时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警告称,欧元大涨是物价稳定的“不确定性来源”。

欧元一路冲高的原因在于一系列好消息,欧洲推出抗疫财政支持计划、欧元区分裂风险由此下降、欧元区迄今控制疫情相对较为成功。

从欧洲方面来看,欧元贸易加权汇率的上升,对于试图抵御通缩风险的欧洲央行,以及已经因全球深度衰退而承受严重压力的出口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

法国兴业银行首席外汇策略师KitJuckes表示,欧元兑美元此前的上涨容易造成误导,给人感觉欧元整体依然便宜,即误以为汇价还能继续涨。但是,以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欧元与2010-2014年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经不足1%,暗示目前的位置已经不算很低。

KitJuckes暗示,欧洲央行很快会看到欧元兑美元升至“不公平”的水平,并很快出手进行干预。在他看来,汇价升至1.20大关后将引发欧洲央行做出一定反应。

他表示,欧洲是一个开放的、对汇率相当敏感的经济体,目前因疫情正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出口遭受重大打击,面临着严重的通缩风险。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无法让人看好欧元继续走强。

即使在最好的时期,欧元上涨对于出口导向的欧元区经济体来说是逆风,也很少得到欧洲央行的欢迎,这种情况在经济危机中期更为常见。

欧洲央行有义务实现“接近但低于2%”的年通胀率,但在危机后的年份很少能够做到,因此倾向于不欢迎通缩。在全球经济因为疫情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则更不可能实现这样的通胀目标。

人民币保持定力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劲

美元指数加速探底之时,人民币汇率依然保持定力。

在弱美元行情下,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人民币资产对外资吸引力增加。

7月初,在股汇联动带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回“6”时代,随后受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影响,在短暂破7后又迅速企稳反弹。

8月4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为6.9803元,站稳在7.0关口下方。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情况下,美元指数避险属性明显减弱,预计美元指数将延续弱势。而人民币汇率支撑力量稳固,有望继续酝酿中期趋势性升值行情。

相对于弱势美元折射出正深陷泥淖的美国经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二季度GDP增速为3.2%,相较一季度,不仅实现由负转正,而且高于市场的平均预期。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最新报告,给予中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A+,评级展望稳定。该报告称,该评级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中国稳健的外部财政状况、持续向好的宏观经济表现以及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规模。

基于稳健的经济基本面,国际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增持力度保持强劲。

人民银行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24567.6亿元,持有境内债券25724.23亿元,均较上月有显著提升。截至6月底,境外机构和个人连续3个月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资产。

中俄贸易结算美元占比跌破50%

俄媒称,俄罗斯央行和俄联邦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俄中贸易中的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跌至历史最低的46%,首次低于一半。

本国货币和欧元占比达到创纪录高位:分别为24%和30%。

不过,卢布占比几乎没有变,近3年来一直维持在平均7%的水平。

专家相信,其他货币在对华贸易中取代美元的趋势将在短期内加快,但俄罗斯货币仍然波动过大,无法在结算中占据显著位置。

5年前,也就是2015年,俄中贸易近九成用美元结算。但在此之后,美元的地位开始显著下降。

2016年,美元在结算中约占80%,随后每年降低3-4个百分点。

2019年,从美中贸易摩擦打响开始,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元在俄中贸易结算中的占比暴跌至51%。

2020年,美元继续失去阵地。第一季度在俄中贸易中的占比为46%,首次跌破50%。

挤掉美元的是欧元和人民币,欧元在俄中贸易结算中占比超过30%,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人民币占比超过17%,增长2个百分点。

对两种货币来说,这个比例都是创纪录的高水平。

原作者:一贸通资讯

原出处:邦阅网

展开
收起

外汇投资者必看!七大货币对最新汇率预测(3月30日当周)

以下环球外汇援引外媒对46家投行机构及专业分析师的外汇调查,每周更新:

☆欧元兑美元

调查对本周欧元兑美元汇率预测中值为1.0947;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0966,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0991。

其中,35%受访者预测欧元兑美元本周将上涨,59%受访者预测欧元兑美元本周将下跌,6%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欧元兑美元将升至1.150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1.0650。

☆英镑兑美元

调查对本周英镑兑美元汇率预测中值为1.2177;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2509,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2684。

其中,18%受访者预测英镑兑美元本周将上涨,35%受访者预测英镑兑美元本周将下跌,47%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英镑兑美元将升至1.270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1.1512。

☆美元兑日元

调查对本周美元兑日元汇率预测中值为108.83;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08.44,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08.91。

其中,53%受访者预测美元兑日元本周将上涨,20%受访者预测美元兑日元本周将下跌,27%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美元兑日元将升至112.5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103.10。

☆美元兑瑞郎

调查对本周美元兑瑞郎汇率预测中值为0.9767;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0.9774,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0.9730。

其中,64%受访者预测美元兑瑞郎本周将上涨,22%受访者预测美元兑瑞郎本周将下跌,14%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美元兑瑞郎将升至1.040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0.9500。

☆澳元兑美元

调查对本周澳元兑美元汇率预测中值为0.6071;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0.6251,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0.6396。

其中,43%受访者预测澳元兑美元本周将上涨,36%受访者预测澳元兑美元本周将下跌,21%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澳元兑美元将升至0.653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0.5540。

☆纽元兑美元

调查对本周纽元兑美元汇率预测中值为0.5935;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0.6051,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0.6143。

其中,42%受访者预测纽元兑美元本周将上涨,33%受访者预测纽元兑美元本周将下跌,25%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纽元兑美元将升至0.623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0.5370。

☆美元兑加元

调查对本周美元兑加元汇率预测中值为1.4110;未来一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3737,未来三个月汇率预测中值为1.3585。

其中,46%受访者预测美元兑加元本周将上涨,39%受访者预测美元兑加元本周将下跌,15%看平。最乐观的预测预计本周美元兑加元将升至1.4700,最悲观的预测则预计将跌至1.3500。

(文章来源:环球外汇网)

展开
收起

3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环比升值0.30%

记者2日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计算的2018年3月30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6.73,较上月末升值0.30%。

为便于市场从不同角度观察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化情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2018年3月30日上述两个指数分别为99.31和97.79,较上月末分别升值0.33%和升值0.24%。

展开
收起

人民币市场汇价(3月30日)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3月30日受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澳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元、林吉特、卢布、兰特、韩元、迪拉姆、里亚尔、福林、兹罗提、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里拉、墨西哥比索及泰铢的市场汇价。

3月3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如下:

100美元           704.47人民币

100欧元           782.88人民币

100日元           6.5467人民币

100港元           90.858人民币

100英镑           875.36人民币

100澳元           433.33人民币

100新西兰元         424.90人民币

100新加坡元         493.29人民币

100瑞士法郎         740.05人民币

100加元           500.68人民币

100人民币          61.380马来西亚林吉特

100人民币          1119.91俄罗斯卢布

100人民币          254.96南非兰特

100人民币          17202韩元

100人民币          52.171阿联酋迪拉姆

100人民币          53.381沙特里亚尔

100人民币          4557.45匈牙利福林

100人民币          57.931波兰兹罗提

100人民币          95.30丹麦克朗

100人民币          141.07瑞典克朗

100人民币          149.32挪威克朗

100人民币          91.747土耳其里拉

100人民币          335.37墨西哥比索

100人民币          462.46泰铢(完)

展开
收起

(图表)「财经·行情」3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20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3月30日 图表:3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20个基点 新华社发 朱禹 制图

展开
收起

人民币对美元又涨了,真是“内贬外升”?关键还在美元指数猛回调,流动盛宴利好新兴市场

美联储天量宽松政策下资金持续涌入新兴市场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中国股市和人民币汇率也将受益维持涨势。

8月6日,受上一日美元指数大跌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大涨影响,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上调314个基点至6.9438,为今年3月11日以来最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攻,主要源于近期美元指数的疲软。美元指数自5月中旬起就不断走低,近两个月的跌幅已达7.4%;其中,7月初至今的跌幅近4.5%,创下过去10年来的最大跌幅,也一度跌至2018年5月以来的两年多新低。美元指数的下跌会带动非美货币兑美元汇率的上涨,人民币同样如此,不过,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仅1.7%左右。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持续上涨,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弱和美元资金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寻求投资机会影响,由于美联储短期内难现货币政策转向,这一趋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盛宴”下,汇率的稳定和外资的流入,又将对国内的资本市场形成利好支撑。

人民币“内贬外升”说法不靠谱

截至8月6日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9441,较上一日上涨89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持续走强,但其上涨幅度相对于同期美元指数的下跌幅度依然较小。同时,作为观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7月环比还微跌0.68%,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也都在7月出现环比微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时报记者解释,7月人民币升值幅度低于美元,说明人民币与美元关联性降低,受美元影响减弱。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涨,也引发了市场关于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讨论。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在外汇领域看来并不专业靠谱。

北京一资深外汇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所谓一国货币对内贬值,通常是用通货膨胀衡量,只要经济运行有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货币对内的价值肯定是在不断贬值的,也就是所说的钱变毛了,温和通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更有利的;而一国货币对外的价值则主要通过汇率体现,但衡量货币的对外价值不能仅看单边汇率,更重要的是看实际有效汇率,或者说是兑一篮子货币汇率。

从短期视角看,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说法也不靠谱。王有鑫表示,实际上,不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看,今年以来人民币购买力都在增强,人民币走势基本符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周期表现。从国内看,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计后果、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相当的定力,总体宽松但又松紧适度,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复苏的同时,又确保物价平稳回落,CPI指数从年初的5.4%降了一半至2.7%,房价也保持基本稳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人民币并不存在对内贬值的情况。如果考虑到部分生活消费品降价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购买力实际在增强。

上述外汇人士也表示,从近几个月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结售汇情况看,人民币汇率总体维持平衡状态,近期升值的实际幅度较小。

美元指数还将走软

近日美元指数持续疲软的同时,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却在节节攀升,反映出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指数短期内还将持续疲软。

导致美元指数走软的因素多重复杂。王有鑫表示,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低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三季度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美国政府在4月底强行重启经济导致美国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势头变弱。从高频指标看,近期美国餐馆上座率有所下降、就业市场恢复变缓甚至再度恶化、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趋缓、商业零售和每周经济指数回落。美国经济下半年实现“V型”反弹的概率较低,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经济恐在四季度陷入双底衰退。

“因此,美元指数的持续走跌是市场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反映。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美国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前景还是货币政策周期,都对美元未来走势不利,美元恐将继续回落。”王有鑫称。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也表示,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开始看到经济数据停滞不前,而因为很多家庭失去救济福利,8月份的数据可能会更加严重。相对于疫情似乎正持续改善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预计美国经济将与这些经济体短期脱钩,最近的经济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在经历连续15周下降后,出现连续两周上升。

“这一切都显示,在短期内美元的弱势可能会持续,而美国国债和黄金可能会继续受市场追捧。我认为美国股市可能会稍逊于其他地区。” Kristina Hooper称。

全球流动性“盛宴”下人民币资产持续受青睐

然而,从全球资金流动的角度看,美元指数的疲软也反映出全球流动性“盛宴”下,美国本土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寻求更高投资回报的资金流动变化,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明确收紧之前,这一趋势仍会持续。相应的,这将利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证券市场。

上述资深外汇专家表示,美联储自3月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量化宽松举措,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下,美国本土的资金肯定要流向本国股市以及外流到资产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投机。近期港元兑美元汇价多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也是美国资本外流的反映。

对境内的证券市场来说,外资也在持续加大买入力度。今年二季度,随着债券供应的加速,海外投资者二季度人民币债券净买入2600亿元,市场增量份额由一季度2.1%上行至7%。另据Wind显示,截至8月6日,沪深港通北上资金今年以来合计流入1259.56亿元,其中,近三个月的净流入规模就达905.95亿元,占今年以来净流入规模的七成。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态度对全球金融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新兴市场股票预期将跑赢发达市场股票和固定收益,受益于强劲的经济复苏和具有吸引力的估值,下半年时间A股将维持出色表现。“我们将中国股市的任何重大下跌都看作是买入的良机,中国将迎来十分强劲的经济复苏,而且一旦地缘政治事件尘埃落定,市场情绪将继续为中国股市带来支持”。

展开
收起

有大事发生?做空美元头寸创9年新高外资再次大举加仓中国资产

8月5日,人民币离岸和在岸汇率升值300多个基点,突破6.94,创下3月以来新高。

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人民币升值也是非美货币反弹的一部分,过去一段时间内,非美货币都在不同程度反弹,包括了日元、加元、澳元等一系列非美货币都在反弹。而美元指数则出现持续下调,美元指数已经跌到93。

统计显示,7月当月,美元指数贬值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而且7月我国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月均为233基点,较6月大幅拓宽24基点,人民币汇率上涨势头稳健。

反观美元指数,自3月20日起跌至7月30日为止,已下挫将10%。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为止当周,美元的投机净空单部位已高达242.7亿美元,不但较前周的188.1亿美元激增29%,还创下2011年8月以来新高纪录。

在做空美元资金激增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美国三季度GDP增速将反弹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美国经济复苏前景黯淡,美债收益率多下行,5年期创历史新低,10年期也逼近历史纪录低位。而当前3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也跌至0.242%,创2014年12月以来新低。

在岸、离岸双双升破6.94人民币持续升值

在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创下3月以来新高,8月5日,人民币汇率日内升值300多个基点。同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51个基点,报6.9752。

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以6.9660开盘后走高,升破6.96、6.95和6.94多个关口,日内升值超过300个基点。20时35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940,较上一交易日上涨320点。

在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也紧随在岸市场升破6.94关口。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汇率8月5日在以6.9746开盘后,接连升破6.97、6.96、6.95和6.94多个关口,一度升值至6.9388。

做空美元头寸创下9年新高,美元指数暴跌10%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非美货币都在不同程度反弹,不仅仅是人民币,还包括了加元、澳元等一系列非美货币都在反弹。而美元指数则出现持续下调,目前美元指数已经跌到93。

统计显示,追踪美元兑6种主要货币一篮子汇价的ICE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简称DXY),自3月20日起跌至7月30日为止,已下挫将10%。而3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也跌至0.242%,创2014年12月以来新低。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为止当周,美元的投机净空单部位已高达242.7亿美元,不但较前周的188.1亿美元激增29%,还创下2011年8月以来新高纪录。

目前,衡量美元指数投资人信心状况的“市场晴雨表”指标已跌破25,显示市场极度悲观。而黄金的“市场晴雨表”却升破25,代表人们极度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持续下跌的背后是,美国新一轮疫情救助措施分歧明显,而且美债收益率逼近历史新低。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和白宫近日就新一轮疫情救助方案进行磋商,双方分歧较大。特朗普表示,若无法很快达成协议,将可能单方面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实施救济措施,包括暂停薪酬税、延长暂停驱逐房客令等。投资者对美国三季度GDP增速将反弹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美国经济复苏前景黯淡,美债收益率多下行,5年期创历史新低,10年期也逼近历史纪录低位。

对于美元前景,高盛策略分析报告认为,仍然看空美元兑主要G10货币,首当其冲的是欧元及包括瑞典克朗和挪威克朗在内的欧洲货币,其次是周期倾向的货币,如澳元、加元及纽元。高盛策略师认为,虽然遭遇大规模抛售,但是从大多数指标来看,美元仍被高估,基本面也不佳。未来一年里,贸易加权美元的贬值幅度将达到5.3%。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丽莎·沙莱特(LisaShalett)指出,“随着造成美元供应不足的因素,相对增长和收益率优于美元、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收窄以及危机后更加有效的政策举措‘消退’,我们最终看到了美元牛市正在走向死亡。”

国内实质利率走高,外资二次大举加仓中国债券

相对于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创下历史新低,中国国内国债收益率反而在持续走强。

7月我国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月均为233基点,较6月大幅拓宽24基点,加之美元指数贬值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人民币汇率上涨势头稳健。

与此同时,在市场资金端口高度关注的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方面,也在持续走高。统计显示,自6月起至今各期限存单发行利率稳步上行,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行了约117基点、55基点。

在这种背景下,外资机构在7月份二次大举加仓中国债券市场。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余额达2.34万亿元,环比增1481亿元,是年内外资第二次大举加仓,创下2017年9月以来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单月最高纪录。

自2018年12月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债券通有限公司近日披露数据显示,7月交投活跃,债券通总成交4469亿元,净买入755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较上月大增83.7%;7月有超过70家客户完成入市以来首笔债券通交易。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展开
收起

有大事发生?人民币突然跳涨300点,做空美元头寸创9年新高,外资再次大举加仓中国资产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长留

8月5日,人民币离岸和在岸汇率升值300多个基点,突破6.94,创下3月以来新高。

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人民币升值也是非美货币反弹的一部分,过去一段时间内,非美货币都在不同程度反弹,包括了日元、加元、澳元等一系列非美货币都在反弹。而美元指数则出现持续下调,美元指数已经跌到93。

统计显示,7月当月,美元指数贬值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而且7月我国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月均为233基点,较6月大幅拓宽24基点,人民币汇率上涨势头稳健。

反观美元指数,自3月20日起跌至7月30日为止,已下挫将10%。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为止当周,美元的投机净空单部位已高达242.7亿美元,不但较前周的188.1亿美元激增29%,还创下2011年8月以来新高纪录。

在做空美元资金激增的背后,是投资者对美国三季度GDP增速将反弹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美国经济复苏前景黯淡,美债收益率多下行,5年期创历史新低,10年期也逼近历史纪录低位。而当前3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也跌至0.242%,创2014年12月以来新低。

在岸、离岸双双升破6.94人民币持续升值

在美元指数持续下跌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创下3月以来新高,8月5日,人民币汇率日内升值300多个基点。同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51个基点,报6.9752。

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以6.9660开盘后走高,升破6.96、6.95和6.94多个关口,日内升值超过300个基点。20时35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 收盘报6.940,较上一交易日上涨320点。

在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也紧随在岸市场升破6.94关口。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汇率8月5日在以6.9746开盘后,接连升破6.97、6.96、6.95和6.94多个关口,一度升值至6.9388。

做空美元头寸创下9年新高,美元指数暴跌10%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非美货币都在不同程度反弹,不仅仅是人民币,还包括了加元、澳元等一系列非美货币都在反弹。而美元指数则出现持续下调,目前美元指数已经跌到93。

统计显示,追踪美元兑6种主要货币一篮子汇价的ICE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简称DXY),自3月20日起跌至7月30日为止,已下挫将10%。而3个月期美元Libor利率也跌至0.242%,创2014年12月以来新低。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为止当周,美元的投机净空单部位已高达242.7亿美元,不但较前周的188.1亿美元激增29%,还创下2011年8月以来新高纪录。

目前,衡量美元指数投资人信心状况的“市场晴雨表”指标已跌破25,显示市场极度悲观。而黄金的“市场晴雨表”却升破25,代表人们极度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持续下跌的背后是,美国新一轮疫情救助措施分歧明显,而且美债收益率逼近历史新低。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和白宫近日就新一轮疫情救助方案进行磋商,双方分歧较大。特朗普表示,若无法很快达成协议,将可能单方面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实施救济措施,包括暂停薪酬税、延长暂停驱逐房客令等。投资者对美国三季度GDP增速将反弹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美国经济复苏前景黯淡,美债收益率多下行,5年期创历史新低,10年期也逼近历史纪录低位。

对于美元前景,高盛策略分析报告认为,仍然看空美元兑主要G10货币,首当其冲的是欧元及包括瑞典克朗和挪威克朗在内的欧洲货币,其次是周期倾向的货币,如澳元、加元及纽元。高盛策略师认为,虽然遭遇大规模抛售,但是从大多数指标来看,美元仍被高估,基本面也不佳。未来一年里,贸易加权美元的贬值幅度将达到5.3%。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丽莎·沙莱特(LisaShalett)指出,“随着造成美元供应不足的因素,相对增长和(港股00001)收益率优于美元、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收窄以及危机后更加有效的政策举措‘消退’,我们最终看到了美元牛市正在走向死亡。”

国内实质利率走高,外资二次大举加仓中国债券

相对于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创下历史新低,中国国内国债收益率反而在持续走强。

7月我国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月均为233基点,较6月大幅拓宽24基点,加之美元指数贬值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人民币汇率上涨势头稳健。

与此同时,在市场资金端口高度关注的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方面,也在持续走高。统计显示,自6月起至今各期限存单发行利率稳步上行,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同业存单发行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行了约117基点、55基点。

在这种背景下,外资机构在7月份二次大举加仓中国债券市场。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8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余额达2.34万亿元,环比增1481亿元,是年内外资第二次大举加仓,创下2017年9月以来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单月最高纪录。

自2018年12月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债券通有限公司近日披露数据显示,7月交投活跃,债券通总成交4469亿元,净买入755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较上月大增83.7%;7月有超过70家客户完成入市以来首笔债券通交易。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