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币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不是偶然的,那是必然的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纵观世界货币的发展史,为何纸币最早在中国出现?关于这个话题我想有两个要点最为重要,分别便是纸和币归结来讲,纸币的出现既是商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那么下面我就结合上面的两个方向,具体的来为列位说一说。

首先我想说的是币也就是货币。早在上古时代,我们国家并开始以贝壳作为衡量物品价值的货币,而在之后,随着原始商业向封建商业不断过渡和发展的过程中,货币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基本都固定在贵金属上。以铜、银、金为主要代表,而且我们国家以铜、银、金等贵金属为主要的一般等价物的时间也是很漫长的,但久而久之,关于货币的储存和携带便出现了问题。一旦要进行大宗交易,携带大量的贵金属总是不变的,因此便为钱庄和纸币的出现创造了契机。

当然这也主要是基于中国有着十分漫长而完整的货币发展史。尤其是到了宋代,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商业发展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顶峰。尤其是在北宋时期,据估算,当时我们国家的GDP占到了整个世界的40%,是绝对的世界第一经济体。而就是在这样的良好经济环境和古代商业环境之下,便诞生了最为原始的工场手工业,而这也标志着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而随着工厂手工业这种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所出现的大宗交易便也持续的在增加着。

很显然如果在大量的使用金银或者铜钱进行交易,已然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了。因为不仅搬运成本高,风险成本更高,所以迄今为止在我们国家所发现的最早的纸币,也就是当时北宋的交子便应运而生了。而且据考证,交子最早是在成都的万佛寺之内印制的。

收完纸币诞生的经济和古代商业发展方面的条件,接下来就要说一说纸币的原材料纸了。这里就不得不提我们国家古代文明当中的佼佼者,四大发明当中的造纸术。而关于造纸术的话,我们都熟知的一点便是与东汉的蔡伦有关,甚至还有说法称蔡伦便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而从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当中可以知道,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麻制的纸张了。到了东汉之后,蔡伦只是将造纸术进行了改良而已,而且一经改良的所造出的纸张,不仅首先满足了更好的书写的需要,还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纸张,这便为后来的印制纸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其实通过现在我们使用的纸币,我们就能知道,用来制作纸币的纸张和平时用来书写的纸张不可能会是同一种。所以在印制纸币的时候,必然要使用一种能够确保纸币在较长的流通过程当中承受不断磨损的纸张。

而正因为造纸术这项技术最早是在我国诞生,而且在后世的传承过程当中还经过了不断的改良,所以这边为纸币最早在我国出现提供了最早的物质保证。而既然纸币都是印制的,那么必不可少便要使用印刷术,而印刷术同样是我们国家四大发明之一。据考证,最早在唐朝时印刷术就已经诞生了。而到了北宋仁宗年间,来自民间的一位工匠毕升在印刷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良,发明了活字印刷。这一发明得出现使得人们在进行印刷操作时可以更加灵活的操作,而且印刷的错误率也明显降低,同时也节省了在印刷模具制作方面的消耗。

除此之外,北宋时期印刷品的质量自然也要比唐朝时期高很多,这便能够确保在印刷纸币的时候排版更加灵活,印刷更加清晰,确保纸币能够作为一种长期的流通物而存在。

说到这里有一点也必须要说一下,便是当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纸币是否已经出现了?毕升发明的这项技术是否已经被应用在了纸币印刷上了?这个我不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却能够从史料方面入手,来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前面我所提到的交子据史料记载,应该是在北宋神宗的元丰元年,也就是公元1078年前后,而这一说法正是以印刷于万佛寺的交子相关的记载为依据的。

有了这样的记载,那么推断起来就容易了。宋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而宋神宗泽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所以在印刷胶字的时候,所使用的必然便是活字印刷术。纸币作为货币发展史上最具创造性的一种发明,之所以最早会出现在中国,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就能得知,除了取决于古代商业的迅速发展之外,还必须要有科技方面的支持才能够实现。然而造纸术和印刷术恰恰又都是我们国家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很长时间的两项重要发明,甚至对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就更加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情了。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三旬就跟列位聊到这里,如果有不妥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展开
收起

中国纸币发行简史:从掠夺工具到国家名片

宋朝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金朝元朝都是先有纸币后铸铜钱元朝纸币的流通区域最广明朝发行了全球尺寸最大纸币清朝设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民国发行了中国最大面值纸币60亿

纸币收藏在中国起步较晚,真正的纸币收集研究应该从改革开放以后算起。然而,它集资料性、艺术性、文化历史地理信息于一体,比邮票这个曾经的“国家名片”还国家名片,天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和收藏群体。

纸币收藏是钱币收藏的一个分支。钱币收藏,按地域分为中国钱币和外国钱币,按年代简单分为古钱和近现代钱币,按材质分为金属币和纸币,按中国朝代还可以分为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等等。

当前世界各国流通货币,主要都以纸币为主,便携方便的优越性超过硬币和金属币。本文主要从断代角度,粗略聊聊中国纸币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宋朝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宋朝,发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比欧洲第一张纸币,1661年瑞典银行发行的早600多年,美国也是到1692年才用上纸币。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可以理解为成都人改变了世界金融史。

近千年后的2016年7月,成都人再次将一套印有中国宋朝纸币“交子”样式的书签,当做礼物送给了G20成员国各位金融领袖。

由于来钱太快,到了徽宗崇宁、大观年间大量滥发,致使交子彻底贬值如同废纸,不能流通。大观三年被迫调整政策,换了个名字叫“钱引”,重新按天圣旧法,恢复纸币发行,才使得币值得到稳定。

到了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便钱会子”,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简称“会子”。起源于临安,后来成了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但会子发行后就遇上宋金战争,政府用会子支付军费,又没有保证会子币值的有效措施,很快也造成贬值。

北宋交子没有实物,相关可靠资料极少。有关信息表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了三块交子印钞铜版,具体踪迹模糊不清,据说两块在国内。

南宋行在会子库,中国国家博物馆交子书签,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

金朝

相比宋朝,金朝最大的不同是先印纸币,后铸铜钱,因为金朝地盘铜矿贫乏,想通过纸币来解决问题。

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发行“交钞”,在中都设交钞库和印造钞引库,学习北宋交子发行纸币。一直到金世宗时期,纸币发行始终比较谨慎,币值稳定,信用很高。

金章宗即位以后,将交钞原来的七年更换限制废止,改为永久流通。旧钞不废,新钞继续印,很快出现了流通不畅,开始走入通货膨胀的困境。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发行“贞祐交钞”,面额巨大,发行量也较大。贞祐三年,交钞每贯就值1钱,7月改交钞为“贞祐宝券”,此时已贬值为原来的千分之一。民间拒绝使用,纸币流通基本完全崩溃。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临近灭亡之时还发行金代最后的纸币“天兴宝会”,以银两为单位。很快,随着金朝的灭亡,天兴宝会也消失了。

贞祐宝券,1978年出土于山西新绛,山西贞祐壹拾贯钞版金,中国国家博物馆

元朝

元朝也是先有纸币,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建国后,问兄弟们钱币怎么搞,太保刘秉忠根据阴阳五行建议用纸币。早期政府先后在大都和各行省设置了相关机构,交钞库和定钞库等,备有准备银,信誉良好。

1276年后,开始滥发宝钞,同时禁用铜钱,造成各地物价飞涨。1287年发行至元宝钞,五倍于中统钞,1309年发行至大钞,又五倍于至元钞,至此官方发行钞票已公开贬值25倍。

根据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见闻记载,凡是属于大汗的领域,都有纸币流通,用纸币可以买到任何东西。当时波斯的伊儿汗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国都曾经效仿元朝印造纸币。

元代后期,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还发行过“至正交钞”。由于战争、财政和社会经济诸方面关系,滥发致使纸币流通量远远超过市场需要量,造成中国货币史上少有的恶性通货膨胀,直接导致元政权的崩溃。

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中国钱币博物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中国国家博物至元宝钞(贰贯),东京货币博物馆

明朝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开始向元代学习推行纸币。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恢复纸币流通制度开始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又叫“洪武宝钞”,尺寸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成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纸币。

使用桑皮纸印刷,下方标明了面额“壹贯”,中间画了十串钱,总计是一千文,就是1000枚铜钱。最下边文字说明了使用方法,也是带有朱元璋血腥特色的防伪措施之一: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

同时禁止全部金银流通,纸钞变成唯一的流行通货。在没有准备金制度的保障下,老朱印钞票上瘾,很快导致贬值和流通受阻。

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白银成了合法货币,从此形成银钱并用格局,宝钞适用范围越来越小。孝宗弘治时期,政府各种钱钞皆折银,纸币流通已名存实亡。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纸币正式停用。

大明通行宝钞,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明通行宝钞,铜钞版

清朝

清朝货币流通实行银钱并用。顺治八年(1651年)曾因财政原因少量发行过“顺治钞贯”,也叫“顺治宝钞”,流通时间仅十年,只见文献记载未见实物。

咸丰三年(1853年),朝廷为筹集用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费,决定再发行钞票,开始叫“户部官票”,后来又印了“大清宝钞”。但因管理无方,增发无度,不能兑现,很快失去信用。

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不得不急令收回并销毁所发票钞,历时不到10年的官票宝钞制度也就废止了。不过,由于“宝钞”和“官票”合称的“钞票”一词却成为纸币代称而沿用至今。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设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户部银行,其后改称“大清银行”,发行了全国统一的纸币兑换券,但对各类钞票发行业务未作法律规定,全然放任自流直到清朝灭亡。

大清宝钞,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圆,光绪三十三年

民国

民国纸币发行时间为1912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政局动荡混乱,发行纸币的品种和版别也相当复杂。有关资料查证,仅官方发行的纸币就超过3000种。

建国初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曾在海外发行了多种筹饷票券。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发行军用票取代之前清朝的货币,宣布独立的各省也陆续发行自己的军用钞票。

北洋时期,银元袁大头是主币。纸币各种钞券混乱到极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通商、四明、中南、劝业等银行先后取得了发钞权。同时,外资银行也擅自乱发,截止1925年数据,外资银行在中国发行的钞票数额居然超过了本土银行发行总和。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意思是“国家法定货币”,废除银本位,采取了与美元和英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由时任财政部长孔祥熙创立。法币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币制,一度成为当时币值最为稳定、货币含金量最高的货币。

但后来因为军费筹集和政府开支,也走上了之前各朝代政权结束前的疯狂之路,私印滥发导致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到1947年,通货膨胀率达到顶峰,法币系统基本崩溃。当时提着十几斤的钱去买几斤的大米是正常现象,法币贬值到可以用来点烟。

大家熟悉的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1948年发行金圆券取代法币,次年即告失败。而同年7月发行银圆券,发行不久也停止流通。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紫龙票壹百圆,民国二中央银行关金贰万二万五千元、五万元,法币中央银行壹万圆,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央银行金圆券壹佰万圆,1949年新疆省银行陆拾亿圆,中国最大面值纸币

新中国

建国后到最近,由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和五张纪念币,包括最近刚刚发行的“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

1948年12月1日,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战争期间,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发行到哪里。导致第一套人民币总共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实也比较混乱。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主要目的是消除解放前连续多年通货膨胀的遗留问题,第二套人民币与第一套折合比例为1:10000。为了提高防伪,高面值的叁元、伍元、拾元由苏联老大哥印刷。随后中苏关系紧张,很快在1964年5月停止收兑和流通,就是后来著名的“苏三币”。

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整套以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为题材,使用了自主研发的水印等防伪技术,调整了第二套人民币1角和5角颜色容易混淆,10元票幅太大等问题。

二套人民币1角和5角,旧票特别容易混淆

实际执行中也出了各种状况,1角枣红刚发行不久,就因为政治因素匆匆被收回销毁,左倾时期居然主图案人物却是向右走。后来发行的1角背绿又因为背面容易与2角混淆,再次调整为枣红色。

三套人民币1角背绿和2角,背面绿色容易

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最早由1967年李先念批示准备实施,历时18年定稿,主要以表现各名族大团结为主题,用人口在10万以上各族人民的头像做主景,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形势发展。

原方案没有大额50元和100元,因为改革开放货币流通量增加等原因后又增加。确定使用时,人口最多的汉族和蒙古族已经在10元上用了。后经美术专家提议和国务院批准,50元使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100元使用四大伟人。

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早在1988年10月,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提出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思路。1993年,朱镕基总理建议所有面额正面主景全部改为毛泽东头像。正面毛主席和背面祖国风光的思路,主要考虑了人民币国际化,便于外国友人识别。

截止目前,人民币还在继续探索,各种新技术防伪和新材料,已经从第四套人民币做滚动实验。未来的中国纸币会是什么样子,拭目以待。

伍佰圆瞻德城,第一套人民币大黑十,第二套人民币壹角枣红,主图人物向右走,第三套人民壹角背绿水印,第三套人民币8050天蓝补号,第四套人民币北京奥运纪念钞,2008年发行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钞,2018年11月发

展开
收起

中国钱币发展史:天天都在花钱,你可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现在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我们生活中使用钱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中国人民银行更是早在2014年已经开始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以后货币恐怕就要完全数字化、虚拟化了。货币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又逐渐从有到“无”的过程。

如今我们使用的钱币都是国家印发,再放入市场中流通,如果私人造钱币是违法犯罪行为。但在钱币最早诞生之时,却没有官方的色彩,而是民间自发产生。

最早的钱币——贝壳

在钱币出现以前,人们通常是以物易物,这种交易方式效率很低,于是人们逐渐用一些坚固、易于携带、大家又都公认的东西充当中间等价物。当时交通不便,在中原腹地贝壳难得一见,物以稀为贵,人们慢慢地接受了它,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就这样诞生了。大约在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贝币(即贝壳)在我国中原地区已经广泛流通。

上图-贝币

到了商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交易量大增,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于是出现由骨、木、石为材料制作的贝的仿制品——人工贝币。到了商代晚期,已经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铜成为了周朝的通用货币。

春秋战国钱币大发展

上图-空首布

西周时期还是沿用了商代的传统,以铜铸币,主要以布币为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个诸侯国权力扩大,于是纷纷铸造了自己的钱币,中国的钱币样式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当时主要有三种形态的铸币:布币、刀币、蚁鼻钱。

上图-三孔布

布币:布币来源于人们干农活使用的铲子,两周、魏国、韩国和秦国(秦在之后逐渐使用圆形钱币)都在使用铲形的布币,此时的布币和早期的布币类似,但各国形式又稍有区别。春秋中期的空首布,其首部不再深入肩部以下,不过仍然中空,保留农具铲子用来插入木柄的构造。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平首币,其首部不再中空,变得和币身一样扁平,整体也更加轻便,完全失去了原来农具的实用功能。之后在这基础之上,又陆续出现了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燕尾布等,但整体形态基本一致。

上图-齐刀币

刀币:刀币形制就像一把刀,也是农具演变而来。最早在齐国使用,之后赵国和燕国逐渐用刀币代替了原来的布币。刀币种类繁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燕召刀和明刀等,其中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程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

上图-蚁鼻钱

蚁鼻钱:蚁鼻钱主要是楚国在使用,形制更加接近最早的贝币。钱币的正面有阴文,下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

圆形方孔钱一统天下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彰显帝国的统一,以及全国各地商贸往来的方便,取消了原来六国的货币,根据当时秦国已经十分流行的圆形钱,设计了全国统一的铜钱——秦半两。

上图-秦半两

这种铜钱为圆形,中间方孔。对这个特殊的形态,国人传说是因为中国人讲究天圆地方,因此在设计之时,便将这种思想体现在了钱币上。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这样设计主要还是出于工艺上的考虑。

当时铸币技术比较落后,在铸造完圆形钱币后,周边有很多毛糙突起,必须手工将其周边打磨至光滑。因为有大量的钱币需要打磨,设计者便在圆钱中间增加了方孔,将钱币穿在一根方形的长棍上,在打磨时转动长棍,钱币就会以同一速度转动了,方便打磨,大大提升了造币效率。天圆地方之说之时后人出于某种说教的目的加上的。

后世两千多年来,中国金属货币的形制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一直维持了圆形方孔的设计。

最早的纸币——交子

到了两宋时期,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铸币量的增长,而且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上图-交子

由于宋太祖曾下令回收四川的黄金、白银和铜钱运往中央,命四川铸造铁钱代用,并禁止带铜钱入四川,于是铁钱成为四川的主要货币。但因为铁比铜廉价,铁钱价值较低,但重量却更高,铁钱1000文就有25斤重,商人经常要用马车载运铁钱,使用上十分不便。于是,民众便将铁钱寄存在“交子铺”中,换取票据交子,在日常生活中用作交易。

最开始交子都是民间私人发行,被称为“私交子”。后来宋朝因与西夏和辽交战,军费增加,天圣元年(1023年)下令交子铺停止发行交子,已发行的交子全部回收,改由国家垄断发行交子,“官交子”开始出现。之后,宋朝又陆续出现了“会子”“关子”等纸币,但基本都是交子的变体。

上图-中统钞

蒙古灭宋建立元朝后,有鉴于当时已流通的纸币成本低廉,忽必烈决定也要发行纸币,称之为中统钞,并以金、银、绢为储备金,是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但之后由于纸币被过量印制而大幅贬值,才又铸造铜钱来作为辅助性货币。

之后明清朝时期都尝试过印发纸币,明朝因为通货膨胀而取消,清朝纸币应用较为广泛。

白银帝国的建立

明朝时期,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开始在广东作为货币使用,并在1423年传到长江下游地区成为纳税的法定货币。各省税收自1465年起以白银的形式上交首都,灶户从1475年起开始使用白银支付,徭役豁免费从1485年起使用白银支付。

上图-银元宝

到了明朝中后期,欧洲人发现了北美新大陆并开辟了往来航线,1571年西班牙人又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马尼拉。之后,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大部分通过西班牙人从美洲的进口得到满足,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包括所有重要交易的纯私人货币体系。

上图-yuan'da'tou

之后的清朝虽然更加的闭关锁国,但仍然保持着银铜共存的货币体系。到了清朝晚期国门被迫开放后,外贸逐渐发展起来,在广东开始发行类似西方国家的银币,之后逐渐推广到了其他地区。

到了民国时期,银币的使用已经十分普及,比如人们熟悉的“袁大头”就是其中一种。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基本寿终正寝。

现代货币——纸钞

上图-金圆券

从民国开始,纸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我国主要钱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发行过很多不同类型的纸币:

民国政府:关金兑换券、法币、金圆券、银元券、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地区发行的东北券;日本占领区:伪满洲国的满洲国圆、傀儡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发行的蒙疆圆、汪伪政府发行的联合准备银行券、华兴券、中储券,还有日本军用手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香港地区的港币、澳门地区的澳元等(特殊时期的粮票、布票等不能算作货币) 。

上图-人民币

现如今,我们的货币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这对打击假币、防止腐败、节能环保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也更加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未来可期。

展开
收起

中国人民银行出版的纸币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们最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货币。纸币、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出现后,人们又把它们纳入货币范围之内。后来逐渐认识到,银行存款也具有与纸币一样的性质,利用它能够购买商品,支付劳务。并且,银行存款与金属货币和纸币等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对等转化。金属货币、纸币等存入银行,即为银行存款,从银行取出即为金属货币、纸币等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与银行存款的这种转化,不是货币与非货币的转化,而是两种不同货币形式之间的转化。

1972年5角纸币。发行时间: 1974年1月5日;停用时间: 2000年7月1日;字冠号码: 三字冠、七号码 票面尺寸:115*50mm;正面主景:纺织车间,主色青莲、桔黄;背面主景: 国徽和棉花和梅花,主色青莲、桔黄,暗记:车间右侧小齿轮上有“5”,纺织车间右侧大齿轮下有“中”的暗记。

1953年五分纸币隶属于第二套人民币之辅助,是建国以来发行的第一套纸分币,同时也是我国唯一一套纸分币,在收藏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币理论发行量比较少,通过六十多年的时光消耗,现在市场上已经难得一见,不少收藏爱好者为配套收藏而到处收集,无奈好品难觅,目前全新品市场价1200元左右/张,七品以上旧币300元左右/张。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套人民币共9种面值的纸币,从1987年4月27日分批发行了主币1圆、2圆、5圆、10圆、50圆和100圆6种;辅币有1角、2角和5角3种。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及面值文字是由马文蔚先生所书写。票面上两方印章分别为“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纸币背面印有用蒙古文、藏文、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与其面额的字样。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单张的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是收藏价值不大,因为物以稀为贵,小面值的钱币存世量太大,而且其本身面值不大,市场价值也就几块钱,极美品相的话可能也就几十块钱,不过价值不能代表其意义,老一辈留下来的钱币,纪念意义重大,能让我们回忆起那个时代,这才是钱币的最大价值,希望大家有这种钱币的都能好好收藏。

展开
收起

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纸币的国家

现在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国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发行的“交子”,类似于一种票据,是可以自由流通的。接下来全球第一个放弃纸币进入数字货币时代的国家看来也非中国莫属了,因为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全球另外两种主要的电子货币一种是众所周知的比特币,但是比特币是去中心化,没有实体基础,价值浮动非常大,也不具备实时交易的功能。另外一种是facebook推出的"Libra",但是连美国政府都不支持它,害怕它会颠覆美元的地位,前途并不乐观。

中国政府是2014开始推动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领头人是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到目前已经6个年头了,从央行发布的消息来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下面即将进入试点工作。首批将会在苏州、深圳、成都、雄安以及冬奥会场所五个地方进行内部封闭式试点测试,以不断完善功能找出可能的问题加以优化,毕竟这个事关重大,安全性尤为关键,正式问世以后将会面对全球骇客的考验,所以急不得,宜稳妥推进。

网传DECP截图

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命名为“DCEP”,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英文缩写。它的定位就是替代M0,也就是对现金的替代。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将会与纸币并存,并且使用数字货币还是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至少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也要考虑到民众的接受度。但是可以预见数字货币推出以后纸币的需求将会逐年减少,若干年以后纸币也会退出货币流通领域,成为一种收藏工具,所以现在是不是要考虑在家里囤一点纸币呢?

中国的电子支付目前已经是走在全球的前列,并且大幅领先第二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份额合计超过94%。大部分的国人我相信在生活中其实已经很少会带现钞了,那这个新的数字货币的推出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图片来自网络

了解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以后,笔者认为其实影响不大,因为毕竟现在的电子支付已经是很方便了,拿出手机直接扫个二维码付款即可,So easy!新的数字货币有一个改进的地方是支持双盲支付,也就是收款方和付款方手机都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实时支付的,两个手机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支付了。不过我们国家现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了,所以也是改善不大。另外一个就是比如从微信提现到银行卡是要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但如果是使用数字货币的话就不存在手续费的问题了。

这次数字货币的推出最大的意义还是体现在国家层面,一个是监管层面,对于央行来说用户平时都是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么大的交易量却不受监管,形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我们的交易记录全部被支付宝和微信所获取,个人隐私无从保障,隐私数据也是有泄露的风险。至于民众到底是选择直接使用数字货币交易还是继续使用支付宝和微信?那这个就交给市场来决定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个人觉得数字货币最主要的意义应该是为了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打破目前国际贸易间对美元的依赖。现在国际上主流的还是使用美元作为一个支付货币,占比超过60%以上。不同货币之间的跨境清算也高度依赖美国的SWIFT系统,这也是美国能够经常行使长臂管辖权的基础,所以美国能够动不动就制裁哪个国家或者哪家企业,因为你的结算系统必须要经过它。

现在在中美交恶的大背景下这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可以预见的是数字化的人民币将会首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铺开,等到这些国家慢慢接受以后,再面向全球铺开,如果接受程度高的话,将会对美元的霸权形成巨大的冲击。只有成功突破了美元的枷锁,我们才能说中华民族的复兴真正到来了!

展开
收起

《中国甘宁青纸币》正式出版

由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原馆长于廷明先生历时30余年收集、研究、撰写的“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之二十八——《中国甘宁青纸币》一书,于今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据于廷明介绍,该书叙述了自宋代交子产生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域内历史纸币、纸币衍生物及区域内货币金融运行的全貌。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甘宁青纸币综述,从近代地方纸币的角度探讨其纸币发行对地方社会经济金融的影响;第二至第四章为甘宁青三省地方纸币的简史和图录,力图将三省区地方金融机构、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纸币品种搜罗齐全,依次排列,其目的是想为历史货币工作者、金融史工作者、钱币爱好者在研究近代地方纸币时提供一份尽可能完整的相关资料。

《中国甘宁青纸币》共著54余万字,共收录纸币及纸币衍生物图版946种、1221张,伪品纸币14种、18张,纸币样张与信函13种、15张,插图56种、67张,插表9张,按发行时间先后为序收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彬

展开
收起

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纸币,为什么却在欧洲兴盛

中国是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纸币在中国的故事到底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结束的呢?为什么数百年前纸币会在中国诞生呢?纸币的发明者是谁呢?为什么发明纸币的中国自己却不用纸币,却造福了欧洲乃至全世界?

纸币,也就是传说中的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纸币最早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据史记记载,一天汉武帝在猎场打猎,射死了一头白鹿。他看见白净的鹿皮,就在上面设计出图案和文字,命人用针线绣出,做出了纸币的前身皮币,但昂贵的皮币没能被延用。

直到北宋,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成都,在当时的成都出现了一种世界商品宋纸,薄如蝉翼的宋纸要比鹿皮通用的多,因为躲过隋唐战乱,四川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而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日渐凸显。

于是就有民间商人以皮币为蓝本改进出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宋纸不比鹿皮,本身没有价值,为什么人们敢用它来交易,这是由于铁钱价值低却很笨重,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在成都买一匹丝绸需要铁币两万,足足重一百三斤,买一匹布商家还得用马车去拉钱,十分受累。

于是聪明的商人就建起了交子铺,客户存放在商铺里的钱被写明在交子上,然后用交子交易,类似于支票。久而久之,这种民办的交子竟然在成都流通。交子越发越多,很快商人们便发现当人们都用交子交易后,自己手里便凭空多出了一堆钱币,有商铺就动用客户的钱币买房置地。以至掏空储备,使交子无法兑现,客户闻讯后纷纷跑来闹事。最后告到了官府。上头一看得了,干脆收归官办。

就这样在公元1024年,世界上第一张官方发行的纸币就诞生了。奇怪的是纸币发行后,历经宋元明清却始终没能成为主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纸币作为虚拟货币,发行量全由政府调控。历朝历代每当财朝廷出现财政危机,皇帝们就增发纸币,变相从民间掠夺财富。

据明太祖实录,明朝时江西福建一带面值二千元的纸币已经贬值到铜钱五百文,而清朝咸丰币改不到十年,钱钞就跌落到5%的价值,官方滥发纸币的行为使得纸币积之市肆而过者不顾。

但纸币在中国流通五百多年之后却造福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这个令中国骄傲的金融创举成为了现代纸质货币的雏形。13世纪末,马可波罗将中国纸币的概念引入欧洲。直到1660年瑞典才发行了欧洲最早的纸币。纸币既能大量复制,又便于携带流通。便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流货币,纸币的出现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其迅速步入资本经济时代。在英国英格兰银行的后花园,还种着两棵百年桑树,为的是纪念第一张世界纸币,那张中国人用桑树皮宋纸造出的纸币。

时过进迁今天移动支付在国内盛行,中国作为纸币的发明国,很可能也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现金国家。

展开
收起

中国纸币视觉艺术,你绝对没见过

以百元纸币中的形象为元素,将视野无限扩大,延展至现实世界中的景观和物象,“视介”这一主题油然而生,这将是顾长卫积淀已久的一次全方位的艺术呈现。纸币本身是一种介质,是劳动价值的凝聚。作为一般等价物,作为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和国际货币的纸币,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长卫君有言,每一张纸币都是有生命的,从它被印制出来起就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游走,最后它变得陈旧、残破直至被回收、销毁。纸币如同一个人的一生,出生、成长、老去、死亡,没有人知道纸币的一生都曾经留存在谁的手中,又都经历了些什么。纸币就在这样默默无闻的流通中构筑着、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这也正是顾长卫先生艺术作品的独到之处。通过现代影像技术手段走进百元纸币,由纸币探索社会深层的意义,给人以艺术现实无尽的思考。

顾长卫艺术作品取材于中国第五套人民币的红色百元大钞,以微距镜头拍摄,这一酱红色的纸币,牵涉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顾长卫从百元大钞纸质形象中,发掘局部和细节,将它们放大成平面摄影、装置、影像,关注纸质存在内部的卷曲盘绕的线条、数字、水印、人物形象、甚至油墨本身,以及人在纸币流通中留存的痕迹。将纸币上有限的信息和图像幻化成无限,通过否定一种固有认知、一种存在,达到虚无,使其成为萨特所谓的“自为的存在”。顾长卫艺术创作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却又总是趋向于成为某种东西的活动,他的作品起源于纸币作为存在物的内部的一个细微的虚无化,而这些作品形象的虚无化又充满着的激荡和起伏,这就是顾长卫艺术的世界,当我们与这一虚无的存在面对面时,我们读出了无限的旷远,无限的遥想,或焦虑或喜悦……这也正是顾长卫作品中展现出的人性和人文关怀。

展开
收起

中国纸币的两个极端

这里要说的两个极端是最大和最小。最大的纸币出现在明朝也就是公元1375年,名曰“大明通行宝钞”;最小的则出现在近代民国时期,浙江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壹分、贰分、伍分”。为何会出现纸币上的两个极端呢?这就要说起当时的历史背景了,纵观从明朝到明国这几百年的时间,曾经威震海内外的明清王朝,在后期也抵不住列强的侵略,战争不断,资源匮乏,在高压的政治经济下所有都发生了变化。在明王朝初期,巩固政权,实行“洪武之治”,开创了明初盛世,在经济方面,洪武八年(1375)三月,明太祖下令印制“大明宝钞”在民间通行。洪武初,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多为鼓铸的铜钱“洪武通宝”。然而,明朝初期极端缺乏铜料,铜质货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此,明太祖借鉴元代实行的纸币制度,印制“大明宝钞”与铜钱并行,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明朝宝钞共分六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造假者仿制出来的“大名通行宝钞”已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在收藏市场上也是望而生畏,价格冲击一路下跌。

中国最小的纸币这段故事要说到1937年,日军攻进杭州,1941年,杭州沦陷,天天的战争和物资封锁,印刷厂的制钞纸张极度匮乏,同时还要保证人民的用钞需要,对钞票制作进行改造。节约纸张,减小钞票的票幅,制作新的印刷雕版,共制作了四种版式,绿色壹分、蓝色贰分、红色伍分、蓝色壹元,成为了中国最小的纸币。一段历史,一段战争,一段纷争,记录人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诞生的钱币已成为钱币收藏的心头好,既有故事又有收藏价值,现在这张钱币的价值已经涨了百万倍。

中国纸币的两个极端我大概算了一下,比例是1:48,也就是说浙江地方银行发行的壹分纸币48张铺开摆放才能跟一张“大名通行宝钞”的票幅一样大,能够收藏任何一种都已成珍品。

#纸币#

展开
收起

中国纸币收藏中的“王者”一张1角报价600元,快看看你家有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能见到的1角纸币越来越少了,而且现在出门买东西也很难需要1角纸币了。但大家知道吗,1980版1角纸币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那么它究竟哪里特殊呢?

1980年1角人民币,属于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票券上面的人物绘画出自侯一民之手,正面雕刻艺术家为高振宇,左边男子为台湾高山族人民,右边男子为大陆满族男子,都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头像。

1980年1角人民币发行于1988年9月22日,到如今已经发行了30年,一共发行了520多个冠号,可以说1角钱纸币发行数量非常的大,但众所周知收藏界的黄金法则就是:单张纸币价格没有连号的贵,连号的越多价格越高。在这些冠号当中一枚全新六同号尾数8的二冠1980年1角人民币,曾售出600元的价格,暴涨6000倍。

此外,四版币是靠荧光出名的,1980年1角人民币也不例外。1980年1角人民币二冠共发现128个荧光冠号约占总冠的六分之一,荧光冠存量稀少。一种“金牡丹”的荧光更是脱颖而出,在荧光灯下,纸币的背面国徽两侧的牡丹呈现出金黄色,非常漂亮。目前“金牡丹”1980年1角人民币存世量不超过3万张,单张的市场价大概在120-180元之间。

目前,在纸币交易市场上第四套人民币一角的价格并不是太理想,整捆连号的最理想价格就在三百元左右,不过,等到四版币退市的那一天,它所有的币种都将会有不同幅度的升值,1980版1角纸币应该也不会例外。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