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大利语

中国学生学习意大利语的特点,动词变化概括,练习小技巧收藏

意大利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支,跟我们的汉语拼音一样,是一种拼读的语言。并且意大利语中只有21个字母,比英语少的5个字母称为外来字母。意大利语的拼读规则相对于其他罗曼语支的语言也更为简单。所以可以说,意大利语发音方面是整个欧洲语言中最简单的。

那么在发音方面对外国人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有哪些难点呢?

首先是字母“e”和“i”的发音,因为它们的发音分别与英语中字母“i”和“e”发音相近,所以在最初的学习中很多人会混淆2个字母的发音。尤其是当意大利语单词和英语在拼写上一致的时候,比如单词me。其次,是区分字母“c”和“g”在单词中的发音,尤其是ci,chi,ce,che和gi,ghi,ge,ghe这几组音节的发音。

意大利语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练习的小窍门

先将ca,che,chi,co,cu;ga,ghe,ghi,go,gu这两组音节放到一起,反复诵读。然后把他们单个写到卡片上,按顺序抽读,再打乱顺序快速抽读,按照同样的方式处理ci,ce;gi,ge这两组音节,最后把所有卡片放到一起练习。意大利语中几对清浊辅音的发音和单双辅音的区别也是一个难点,其实这对意大利小学的学生也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内容。

ps:就是自己在读记单词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样在听到这些发音时,才能够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关于发音最后一个难点,就是大舌音“r”的发音。第一步难在发出大舌音;第二步难在如何将大舌音带入单词。

首先介绍几个大舌音发音的方法:

①是可以用字母“t”或者“d”的发音带动一下,后面紧接着发拼音“le”的音,这个方法也可以比较快速的检验一下舌头是否可以颤动。

②只发音节“la”由慢而快反复练习

③舌下压一小口水,头微仰,吹气,这种方法主要是帮助练习者找到舌头放松的感觉,方便之后只通过气流带动舌头颤动,多加练习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成功发出大舌音。上述这些发音上的困难,随着意大利语更进一步的学习会自然而然地被克服。

意大利语

如果是自学的学生,由于缺少老师的纠正,极有可能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而且发音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正。

说完发音,就要说到语法问题。意大利语入门比较简单,随着更深入的学习,会接触到规则繁多的语法部分。

其中动词便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点,意大利语中的动词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1、按照形式分为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按照语式划分为确定语式和不确定语式两大类,其中确定语式包含直陈式、虚拟式、条件式和命令式,指的是动词要按照相应人称(我、你、他/她、我们、你们和他们)进行词尾变化的动词。

2、不确定语式包含不定式、副动词式和分词式,与确定语式相反。这几种语式中动词不会按照不同的主语进行变化;按照时态可分为简单时态和复合时态。每个语式所包含的时态数目不等,直陈式有8个时态,分别是现在时、简单将来时、未完成过去时、远过去时这4个简单时态和近过去时、先将来时、近愈过去时和远愈过去时这4个复合时态。

3、虚拟式有4个时态,分别是现在时、未完成过去时这2个简单时态和过去时、愈过去时2个复合时态。条件式包含1个简单时态:条件现在时和一个复合时态:条件过去时。命令式只有1个简单时态,不定式和副动词式与条件式相同,各有1个简单时态和1个复合时态,分词式也有2个时态,分别是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意大利语

看完这些时态,想必你也知道意大利语的难点在哪里了由于意大利语是小语种中的小语种,在听力能力的培养上也存在种种困难。国内学习资料相对于其它语言更为匮乏,能找到的听力材料就更少,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可选择的范围很小。

我们不是在意大利语环境中进行的学习,日常听到的也都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只通过课堂老师讲的课文来培养语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如果想要学好意大利语,除了要打好语言基础之外,也要坚持下来。

展开
收起

让梦想,不延误|抓住最后机会,上世界名校,读国际本科

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本科志愿填报已经进入尾声国内本科招生名额“僧多粥少”苦读十余载的学子们都进入到了理想的大学了么?你还在为高考发挥失常而懊恼么?你还在为要读一个不理想的

大学和学历而纠结吗?

难道除了高考

就没有途径可以读本科了吗?当然有!

青岛科技大学国际项目

日韩俄意国际班火热招生中

小班教学名额有限欲报从速享青科大优质资源拿世界名校本科学历从青岛科技大学出发开启你精彩留学人生

青岛科技大学国际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国际教育项目是经青岛科技大学正式审批,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官方国际教育项目。通过校际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语言培训,出国留学,境外服务一体的全留学服务。根据学校招生计划,2020年国际教育项目(中日班、中韩班、中俄班、中意班)秋季班招生工作火热进行中。详情关注本公众号,查看招生简章,或直接来电咨询。

中日班

日本经济发达,素以教育立国闻名于世。目前我方已与东京、大阪、京都、和歌山等地区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中日国际教育项目。

01

项目优势

教学水平高、学费亲民、奖学金丰厚、勤工助学机会多、日语易学、上名校几率大、就业前景广阔。

02

学习费用

国公立大学学费约3万人民币/年。

中韩班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我方目前已与韩国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庆熙大学、全南国立大学等数十所韩国著名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至今举办逾十届,输送学生逾千名。

01

项目优势

文凭含金量高、学费相对低廉、专业设置齐全、入学条件宽松、高额的奖学金。

02

学习费用

国公立大学学费约2万人民币/年。

中俄班

中俄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日益紧密,国内俄语人才缺口巨大。俄罗斯留学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热潮,逐渐受到了大多数工薪家庭的青睐。

01

项目优势

中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国家”、就业前景广阔、世界一流名校众多、教学质量过硬、学科优势突出、专业基础强大、留学费用低、真正的高性价比。

02

学习费用

俄罗斯国立大学学费约1万-2万人民币/年。

中意班

我方与意大利多所大学签署交流协议,开展师资互派,学生交换等合作。并设有山东省唯一的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CELI(官方意大利语等级水平证书)考试中心。

01

项目优势

经济高度发达、留学条件较为宽松、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学制短、费用低、就业前景好。

02

学习费用

本科和研究生学费全免。

报名条件

1、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高中生,或高中同等学历;

2、参考高中成绩, 面试选拔, 择优录取;

展开
收起

联合国最终确定“6种”全球通用语言,日语的申请被直接拒绝

导语:联合国最终确定“6种”全球通用语言,日语的申请被直接拒绝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胜利的产物,旨在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也是在二战五大战胜国中美英法苏的主导下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体现,这五个大国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联合国日常的一些工作。既然那么多国家聚在了一起,所说的语言所写的文字必然就非常繁杂,所以就需要一种或几种为官方所使用的通用语言,这也就慢慢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世界六大语言。

联合国评选世界通用语言的标准有三个,一是使用范围,二是使用人数,三是是否具备独立的文字语言体系,综合这三条标准,以及对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移民等因素的考量,联合国最终确立了6大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以及阿拉伯语。

这六种语言中,英语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第一大语种,主要是美国、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使用。而汉语则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同时也是唯一的象形文字体系,自然也就被选择了下来。而法语、西班牙语由于历史殖民因素的原因,分别是大部分非洲国家和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通用语言,也因此被保留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俄语和阿拉伯语,俄语是前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通用的语言,而阿拉伯语则是伊斯兰世界众多国家的通用语言,出于对历史和文化因素的考虑,这两种语言也就成了世界通用语。除了这六种语言以外其他的各国语言都被统称为小语种,包括德语、意大利语、日语、印度土语等,虽然使用人数也比较多,但是在全球的影响不大。

这其中日本曾经向联合国申请将日语设立为世界第七大通用语,但是联合国文化官员在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后果断拒绝了这个要求。原因就是日语虽然随着日本的动漫文化广为传播,但是根本无法形成大范围的世界性影响力,到现在只有日本和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使用日语。而且更关键的是,日语中含有大量的中国汉字成分,应当被认为是汉语文化的一个变种,因此日本政府的这个如意算盘就落空了。

不过从这一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日本的野心,毕竟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诚心地向曾经侵略过的各个国家人民作出了道歉和真实的赔偿,而日本却一直贼心不死,时刻想着对外扩张自己的影响力,死性不改,更加值得我们去警惕这个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非常危险的邻居。

展开
收起

驻佛罗伦萨总领馆“领保进校园”走进意大利语学院

讲座现场。

中国侨网12月15日电 据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馆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2月13日,驻佛罗伦萨总领馆“平安留学与领事保护”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佛罗伦萨意大利语学院开讲,周海燕副总领事、领事部主任颜金林、领事于冷洋、吕海蓝等一行参加讲座。意大利语学院院长卢斯出席活动并致辞,约100余名中国留学生分两场参加了讲座。

讲座首先由馆内年轻干部结合自身留学及工作经历为大家讲解了海外安全形势及领事保护与协助的内容,并重点结合具体领保案件就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了讲解与安全提醒。在自由提问环节,领馆人员解答了留学生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疑问。最后,周副总领事表示,希望同学们发扬中华民族“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优良传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积极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热心推进中外交流,争做中意友好的使者。

留学生反响十分积极,表示总领馆送平安留学讲座进校园的举措让大家觉得十分温暖。讲座期间,大家认真记录并踊跃提问。校方也表示宣讲十分及时有效,对于提升中国留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作用重要,表示愿意在今后结合学校每年开学典礼与总领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展开
收起

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穷的窗口(文学聚焦)

就方法论而言,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的鲁迅研究专著和传记各有侧重,但都可以归到文化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中

鲁迅不仅是世界级文豪,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这一现象,挖掘“鲁迅精神”和“民族魂”的内涵,不仅具有学术和学科意义,也是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限的窗口

早在1927年,美国学者巴特勒特(Bartlett)就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中国革命的思想界领袖们》一文,积极评价鲁迅的《阿Q正传》《风波》和《狂人日记》等短篇小说,开创了西方鲁迅研究的先河。此后几十年,鲁迅研究虽未停止,但始终表现平淡,整体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截至本世纪初,仅有浦嘉珉(James Reeve Pusey)和寇志明(Jon Eugene von Kowallis)等人出版的专著和其他几位学者的博士论文,研究主力几乎是清一色的华裔学者。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在英语国家呈现突破性进展——除发表大量鲁迅研究论文外,自2002年起,英语国家的多家著名大学出版社出版鲁迅研究专著8本,传记2本,作为中国文学巨匠的鲁迅,在海外学界影响力不断提升。

西方挖掘“鲁迅精神”和“民族魂”内涵

长期以来,西方鲁迅研究的范围十分狭小,主要集中于他的前期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很少涉及散文和杂文,迴避左翼时期的鲁迅及其作品。如今态势已大为改观。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鲁迅研究学者黄乐嫣(Gloria Davies)2013年出版《鲁迅的革命:动乱时代的写作》,从文学、语言和思想三方面,集中研究鲁迅后期(1927年-1936年)的散文和杂文作品,深入挖掘其中表现的人民性。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伊维德(Wilt Idema)研究对比历代作者对《庄子·至乐》的改编后,认为鲁迅的《起死》与《故事新编》中收录的其他故事意旨相同,都是妙用典籍之作。《起死》以戏剧的形式和情节,辛辣讽刺当时知识界不切实际的空谈做派。

爱丁堡大学教授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出版《情书与现代中国的隐私文化: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生活》,不仅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两地书》的体裁、形式、风格和内容,还对比中国和5个英语国家的隐私文化,以比较文化的视角还原了以“民族魂”为核心的鲁迅精神及其人道主义者形象。加拿大学者保尔·福斯特(Paul Foster)2007年出版长达400多页的《阿Q谱系考古学》,以文学分析为主,结合话语分析和其他文化研究方法,围绕百年来阿Q形象的嬗变,穿梭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历史。

英国学者卜立德(David E. Pollard)、杰里米·谭布林(Jeremy Tambling),加拿大学者温迪·拉尔森(Wendy Larson)、傅佛果(Joshua J. Fogel),美国学者郑爱玲(Eileen J. Cheng)、卡罗琳·布朗(Carolyn Brown)等人的研究专著,也从不同角度广泛深入挖掘鲁迅其人其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除郑爱玲外,这些学者母语均为英语,并来自多个国家,其中还有像罗琳·布朗这样的非洲裔美国学者。这说明鲁迅研究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域,而是在英语国家受到更广泛关注。

鲁迅的价值被西方重新发现

随着鲁迅研究在对象上的拓展和研究者队伍的壮大,相关研究方法也实现了突破,鲁迅的价值日益被西方学术界重新发现。

杰里米·谭布林运用语言学、话语分析以及巴赫金对话和复调理论研究鲁迅小说,认为鲁迅使用白话文创作,其意义与但丁弃用拉丁语而改用意大利语创作《神曲》,有异曲同工之处,并认为《呐喊》中的每一个短篇都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声音”,每部作品都有“复调”效果,对中国短篇小说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换句话说,在杰里米·谭布林看来,鲁迅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话语结构和形式,具有开拓性意义,就其作用和效果而言,鲁迅可比肩但丁。

卡罗琳·布朗细读《呐喊》和《彷徨》,运用荣格的人格理论,尤其是“真我”“自我”“原型”“阴影”和“人格面具”等理论,结合鲁迅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鲁迅“思想的深层解构”,建构鲁迅的心理、人格和精神结构,进而揭示现代中国作家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结构。这本专著甫一出版,即好评如潮,文学界和心理学界一致认为布朗不但实现了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而且实现了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将鲁迅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方法论而言,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的鲁迅研究专著和传记各有侧重,但都可以归到文化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中。文化研究克服了文学本体论和纯审美研究的局限,学者们结合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理论,以各学科中的文化关键词为语境,以世界文学、文化、思想史和历史为视野,重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重新认识鲁迅、发现鲁迅、评价鲁迅,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黄乐嫣认为:“从名望、震撼力和恒久的(读者)敬仰等几方面考量,鲁迅文学的国际影响可以媲美马克·吐温、莎士比亚、歌德和托尔斯泰。”其他学者还将鲁迅和狄更斯、奥威尔、卡夫卡等世界文豪相提并论。这样的评价不仅客观而且符合事实。

本世纪英语国家的学者运用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将鲁迅研究从以审美为主转向以文化研究为主,认为鲁迅不仅是世界级文豪,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研究这一现象,可以挖掘“鲁迅精神”和“民族魂”的内涵,进而认识和了解中国人的内在精神。鲁迅研究热潮不减,研究鲁迅不仅具有学术和学科意义,而且是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限的窗口。

(作者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

展开
收起

西洋业余音乐家,编写出意大利文与中文对照,为中国最早双语书籍

欢迎关注紫禁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年1610年)是意大利人,明朝时来到北京,还当了一回业余的「音乐家」。

利玛窦、徐光启像铜版画 A.Kircher, ChinaIllustrata.Amsterdam,1667上海图书馆藏图片转引自韩琦《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一八年图版一

《西琴曲意》的创作

利玛窦曾向万历皇帝献上一架钢琴——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钢琴。万历皇帝让太监学习弹钢琴,太监则要求利玛窦写几首歌以便与钢琴演奏的乐曲相搭配。

利玛窦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在皇帝面前提升自己地位、展现自我的绝佳机会,于是在几天之内用中文谱写了八首歌,以《西琴曲意》之名辑为一册。

歌的名称分别是:吾愿在上、牧童游山、善计寿修、德之勇巧、悔老无德、胸中庸平、肩负双囊、定命四达。

清西洋军乐摇琴法国制造故宫博物院藏琴的背面有一金属摇把,上弦后此琴可以演奏九首曲子。琴的正面两侧立有一对木刻法国男女,在管风琴演奏时,会跟着节律轻轻敲击手中的铃铛附和。

《西琴曲意》用韵文写成,琅琅上口,是最早翻译成汉语的赞美诗。《西琴曲意》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欢迎,他们要求利玛窦刊刻发行。利玛窦就编写了意大利文和中文对照的版本予以刊印,这是中国最早的双语书籍。

对中国音乐的不理解

利玛窦认为中国乐器的种类很多,但是「中国人没有键盘式的乐器。在他们所有的弦乐器上,琴弦都是用棉线捻成的,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可以用动物的肠子做琴弦这一事实」。

十八世纪木楼嵌铜饰木哨钟高四八厘米宽三三厘米厚二二厘米英国制造 故宫博物院藏

利玛窦注意到了道士在中国音乐中的独特地位:道士经常参加中国人的丧事,吹奏各种乐器,发出阵阵哀音,且在皇帝祭祀祖先或者地方官祭孔的典礼上会组成乐队奏乐。在这样隆重的场合,道士穿着漂亮的道袍,认认真真地演奏。

十八世纪木楼嵌铜饰木哨钟(内部)英国制造 故宫博物院藏机械开动后,音乐机械装置钟长短各异的木哨就会演奏出和谐的乐曲。

利玛窦列出了道士所使用的乐器:「铜铃,盆形的乐器,有些是石制的,上面蒙有兽皮像鼓一样,类似琵琶的弦乐器,骨制的长笛和风琴,不是用风箱而是用嘴吹。他们还有一些别的乐器,形状也像动物,他们用牙齿噙着芦管,迫使管内的空气排出来。」

十八世纪铜镀金乐箱鹧鸪鸟钟高四二厘米宽四三厘米厚二七厘米英国制造 故宫博物院藏

从利玛窦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乐器并不熟悉,很多乐器他连名字都说不出来。利玛窦对中国音乐颇有微词,认为中国的乐器不但古怪,而且中国人也没有把不同音符组合起来的能力,故此,中国乐器演奏出来的只是「乱七八糟的噪音」。

十八世纪铜镀金乐箱鹧鸪鸟钟(局部)英国制造 故宫博物院藏

利玛窦来中国之前只学习了基础音乐知识,是业余的音乐家,并不是专业的。他完全站在欧洲的立场上看待中国音乐,发出种种奇谈怪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文作者:刘亚轩原文来源:《紫禁城》2019年11月刊《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删减)

展开
收起

意大利和中国,原来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说了一周的干货!借着王毅大大出访欧洲的第一站的东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意大利和中国!到底是不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米亚,你身边最优秀的意大利语专家

在欧洲有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和中国有着六个小时的时差,但在很多层面,总能在这个国家身上看到中国的影子,这就是被誉为"欧洲的中国"的意大利。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欧洲大部分人执着于三明治面包和土豆泥,但意大利人在吃方面"作"出了与众不同的妖风。意大利菜素来享有"西餐之母"的美称,从开胃头盘到饭后甜品,烹饪方式变化多端出品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有的代表菜品。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面团,也能摇身一变各种口味的面点。这一点像极了爱吃的中国人,即便拥有成千上万种食材,依然可以将每一种食材创造出上百种吃法。

“意大利面(spaghetti):是西餐品种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它的形状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还有螺丝型的、弯管型的、蝴蝶型的、贝壳型的林林总总数百种。所以,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面的酱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意大利面酱分为红酱(TomatoSauce)、青酱(PestoSauce),白酱(KleamSauce)和黑酱(Squid-InkSauce)。甜点(dolce):意大利最著名的甜点是冰淇淋(gelato),其中奶油冰淇淋和威士忌冰淇淋是最为普遍的口味。gelato和其他冰淇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味道和质感。不仅在牛奶的选择上会带来更低的脂肪,而且因为制作时相较一般冰淇淋...”

南北大不同

意大利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因为其狭长的地形,造就了和中国类似的南北差异。比如在中国,南北方人每年都会就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吃咸粽子还是甜粽子而争论不休。在意大利,北方人西装、领带,小皮鞋高冷风溢出屏幕。而南方人更喜欢西装搭配运动鞋,慵懒随性。总之,都是帅的。

话痨不是病,是每个人都这样!

如果在路上偶遇一个意大利朋友,那么,恭喜你了,有机会喝上一下午的咖啡了。因为…只要给了意大利人一个开口的机会,他们分分钟和你侃天侃地侃到你怀疑人生,关键是还很喜欢借助"张牙舞爪"的手势来表达他们的热情。所以,当你在意大利街头看见两个聊得火热的家庭主妇,你会有一种站在中国街头的感觉。意大利人的人情味,和中国的胡同情、弄堂情有异曲同工之处。

规矩就是拿来破坏的&隐藏技能

在意大利有句俗语:我们没有rule这个词,如果有,那么我们就破坏它。相比我们印象中刻板、守规矩、讲原则的欧洲人来说,意大利人更随性,比如马路上的车辆随意穿行,参加会议时迟到,办事会被踢皮球等。

中国人在疫情期间开发了隐藏技能——厨艺复兴;意大利人开发了文艺复兴。

其实中国和意大利,无论从历史文化底蕴还是现实生活细节,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意大利生活越久的华人,越是深有感触。

这样的意大利,还怕融入不了吗?

分分钟让你有一种在祖国的感觉有木有~

并且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心里就突然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王毅大大首访去了意大利,并且中国和意大利总是互相帮助呢?甚至于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危机影响到了全世界,中国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为世界做出了典范,成为了标杆。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疫情最初疫情在欧洲爆发的时候,中国也并没有完全控制住本国的疫情发展,很多医院的医生也都还刚从武汉前线回来。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意大利的求助,中国政府和民间都还是第一时间给了意大利无论从物资还是从技术支持方面甚至是人员上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几项比较重要的因素: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签署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协议的西方大国唯一响应中国并给予医疗技术支持的欧洲大国时任意大利总理朱利奥·安德烈奥蒂成为成功打破西方封锁,第一个到访北京的西方大国首脑非典期间给予中国极大支持汶川地震时期,第一个到达现场并展开救援2015年双方共同签署《中意警务联合巡逻谅解备忘录》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方大国归还文物当然除了这些!远在好多年前的马可波罗更是沟通了中意文化的第一人!

古有马可波罗来中国学习交流中意文化!

今有莘莘学子通过马可波罗计划前往意大利学习科学知识!

今天在最后!NO哥继续再一次的跟着同学们一起喊出来!我们的口号!

想去意大利怎么办?

找米亚!

展开
收起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和日本人刷弹幕?

来源:36氪

把简简单单的作品,诠释得作者都要惊呼「原来还有这层含义」,是每一个中国学生寒窗十载的练就的超能力。

来源 | 杜绍斐(ID:shaofeidu)

文 | 杜少

策划 | 李童

封面来源 | B站

「大郎,该吃药了…」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俺也一样!」

这些四大名著影视剧里的名场面,承包了B站网友近一个月的笑点,也让B站6月新上线的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跟着火出了圈儿。

上线一个月来,该剧集总播放近6000万,有636万条弹幕,74万人在线追剧,至今仍稳居B站电视剧排行前十。

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我司那位平常张口「某车型前杠设计微调」,闭口「汽车车漆的白至少有10种写法」的钢铁直男同事,都突然在办公室里看起了87版《红楼梦》呢?

当然是弹幕的力量!

当宝黛初见,弹幕集体变成粉红,王夫人讲宝玉是混世魔王时,弹幕说,「王夫人:我给你个高能预警。」

《西游记》里,母亲咬唐僧左小趾做标记,弹幕:唯一吃过唐僧肉的人。孙悟空偷吃蟠桃,弹幕:桃饱会员。

《三国演义》里,刘备在家种菜浇水,弹幕更是生生将韬光养晦的场面刷成了QQ农场。

在B站的弹幕里,当年蹲家各自偷看电视的孤独小孩们,可算找到组织,恨不得把十几年来攒下的机灵劲儿,一下子全都给抖光。

这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是B站弹幕用户最核心的体验追求,也是B站生态能够区别于爱优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点,早在十几年前日本始祖级弹幕网站niconico动画的成功过程中,就已被反复验证。

日本学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人们倾向于在拟态环境中构建身份认同,弹幕为观众提供共同存在的虚拟场所,观众在场所中发言、互动,并通过他人的发言确认自己是否与这一集体相容,满足自己构建身份认同的需求。

人们生存于网络的时间比例越长,对这种拟态环境内身份认同的需求就越强烈,所以Z世代中出现弹幕文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

可如果说弹幕是当代人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那么为什么除了中国和日本,世界其他国家却都没有成熟的弹幕文化呢?

中日之外,真的没有弹幕吗?

要问为什么,先问是不是。

中日之外,真的没有弹幕吗?

是的,没有。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出现弹幕型视频网站的国家。2006年12月,为了将YouTube视频右侧的评论栏换一种展现方式,实现更强烈的同屏观影效果,「niconico动画(仮)」上线,首次将用户评论叠加到视频荧屏之中。

这种形式一经问世即大受追捧,短短一个月后,2007年1月,niconico页面浏览量即突破1亿。2008年5月,全站视频总播放量突破50亿,到2016年,总付费会员数超过256万人。

日式弹幕文化也迅速应运而生,很快,所有UP主都不得不在自己的视频下标明「弾幕禁止/弾幕自重/弾幕推奨/弾幕歓迎」等标签,来照顾粉丝属性。

2006年后,AcFun和bilibili相继将这一形式引入中国,也很快催生出了别开生面的中国弹幕文化。不仅在流视频网站上红红火火,也在线下大荧屏上破位出圈。

2014年,《纽约时报》登载一篇文章,惊讶地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名为「弹幕」的神秘东方现象。文章称,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坐在影院中沉默地观看电影,他们会拿起手机发送短信,将自己的评论送上巨幕。

这则新闻所谈论的,是2014年《小时代3》在北京几家影院所做的弹幕电影尝试。在那次尝试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发送评论给影院,经影院处理后,观众评论会以弹幕形式在电影屏幕上实时滚动。

纽约时报评论,不知这会是「电影观众最可怕的噩梦还是未来最酷的浪潮」。

如今6年过去,弹幕在中国已成滔天巨浪,在欧美却仍是猎奇的谈资。人们也许曾听自己的亚洲朋友热情安利过这种视频形式,并好奇地进行尝试,但最终基本都会头晕眼花地皱着眉头,叹一声「什么玩意儿!」。

在欧美,目前拥有比较接近弹幕形式的,只有游戏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Twitch。Twitch于2011年在美国旧金山创立,在它的视频右侧,有一个侧窗,可以实时滚动评论,有点像我们目前直播中评论滚动的形式。

它提供给用户在线交流评论的可能,但并不会以弹幕的形式呈现在视频中。

YouTube也是同样,不仅不会出现弹幕,连字幕都少得可怜。

在某些欧美视频播主眼中,唯一能接受的弹幕,只有星战开头。

对于这种情况,国外网友没有任何不适,只有中国和日本网友感到接受不能。

为了在YouTube上也能享受弹幕的快乐,中日网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强行开发出各种Chrome浏览器插件,给YouTube加上了弹幕功能。

不过由于大多是用爱发电,这些插件淘汰速度极快。目前尚还能用的,有日本网友开发的TUBETUBE、支持Crunchyroll& Hulu & Funimation的DanMage,以及中国网友开发的Dmooji弹幕君。

相比于不过四五百用户的前两者,拥有一万加用户的Dmooji弹幕君已经算业界一哥。不过从YouTube《甄嬛传》的弹幕体验来看,它的主要用户群体仍然是中文用户。至于其他用户较少的视频,插件会自动爬取一些视频下的评论充作弹幕,让屏幕显得不要太过冷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插件目前在Chrome商店收到了1284份评价,总评维持在5星,可见对许多国人来说,满足弹幕需求着实是一种刚需。

在英语圈外,韩国、泰国、越南等国,也都没有成熟的弹幕文化出现。

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究竟原因为何呢?

搞点评这种事儿,其实是中日的传统艺能

回顾我国的历史传统再来想,弹幕这东西能在这里爆发,也是其来有自。

其实搞点评这事儿,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艺能。

不过古人边看边发表评论,不叫弹幕,叫批注。

批注批得一般,是种自娱自乐,批得好了,就能刊印全国,和天下同好共赏。批到登峰造极,到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水平,还能当考试教材,荼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远的咱们不说,还说回四大名著。

批《水浒》的才子金圣叹,和批《红楼》的大拿脂砚斋要是放到现在,一定有一群弹幕追在身后喊等等。

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至今仍然畅销。书中每不出三句,必有他的一条「弹幕」,其中套话一套一套。

开篇讲宋太祖降生,书中道:「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金圣叹小话儿立刻跟上,【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妖魔出世,黑气一道。】

倒拔垂杨柳一节,讲泼皮张三和李四在菜园想将鲁智深踹进粪坑,智深心生疑忌,暗忖:「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颠洒家?」金圣叹夹批,【张三李四,不三不四。】

若遇到看得畅快之处,就一通夸奖【写得好】【写得出色】【写得妙极】【妙妙】【绝妙】。

对于讨厌的角色,黑得也是不遗余力。金圣叹最看不上的是宋江,认为他假仁假义假忠假孝,是个小人,于是抓紧每一个场景去加以佐证。其中固然有说得在理之处,也有很多现在看起来,形同杠精。

譬如书中说到,宋江从还道村脱险回到梁山,在聚义厅上急问「老父何在」,金圣叹夹批【一片权诈。孝顺不在口说,孝顺亦不在人前,凡属口说及在人前者,皆强盗,非孝顺也。】

当然,金圣叹不仅是个弹幕作者,还是一位擅于二次创作的剪刀手UP主,由于不待见梁山好汉最后被招安并为朝廷战死的美好结局,他在自己的《贯华堂本》中,将第七十一回后的被招安、征方腊等情节全部删除,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结局。成全自己理想中,「108好汉全部斩立决」的完美结局。

这一做法,史称「金圣叹腰斩水浒传」。

同样厉害的点评家,还有脂砚斋,脂砚斋点评的《红楼梦》,和《红楼梦》本身一样,养活了许许多多的红学家,可谓功德无量。

他的评论,没有金圣叹一般的跳脱飞扬,但胜在沉静细腻。写黛玉眉眼之美,书中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脂砚斋批:【奇眉妙眉,奇想妙想。奇目妙目,奇想妙想。】

讲黛玉入贾府一路所见,脂评【写得清,一丝不错】,很有一种语文课代表解阅读理解的感觉。

除脂砚斋外,仅道光年间出版的《红楼梦》评本就不下数十家。

此外《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书,也有大批文人提笔点评。要不是技术条件所限,盛况未必弱于今天。

古代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这份点评的本事自然也没有落下。与中国文人一样,日本文人同样精擅注释与点评。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问世后,考据和点评本层出不穷,《源氏译》、《奥入》、《永水抄》、《紫明抄》、《河海抄》、《源氏秘诀》、《湖月抄》,每一本都曾名噪一时。

到了当代的动漫文化语境下,这种潜藏在文化根底里的第三者视角,甚至在弹幕文化的互动下,发展成了官方吐槽。

现代中国人的点评本能,在语文课上养成

中国的语文课,向来与外国不同。

当欧美的教材还在集中于单词、语法的教学时,中国孩子已经开始做阅读理解了。

一场近代革命过去,语文传统里这份轻术而重道的老根脉,倒是没有断绝。

一个合格的中国学生,也许搞不清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什么是谓语状语从语,但一定知道记叙顺序里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一定知道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一定知道分析人物形象要讲外在形象、内在特点、人物身份;一定知道如何在长长的文章中寻找线索,提炼主旨。

把简简单单的作品,诠释得作者都要惊呼「原来还有这层含义」,是每一个中国学生寒窗十载的练就的超能力。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是一句病句吗?请问作者鲁迅为何要这样写呢?

有学生回答:一棵枣树指作者自己,另一棵枣树指和自己有一样目标的人。所以在鲁迅看来,两棵枣树是有区别的,这不是病句。

有学生回答:由于是秋夜时分,作者可能看不分明,这说明,作者先写一颗是枣树,而后出门仔细看后得出的结论,另一颗也是枣树。所以并不矛盾,反而衬托出秋夜光线昏暗的特点。

有学生回答:这种故意重复的修辞格的运用,有一种电影中慢镜头的运用的意味,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还有学生回答:鲁迅,作为历史上一个十分正直的作家,他的笔就是枪,他说学医医不好中国人。一棵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给人莫名的压抑感,这样更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黑暗。

熟练掌握这份哈勃望远镜般的观察精度,也难怪四大名著里的每一个穿帮镜头都难逃弹幕法眼。

30秒内找到文章重点,1分钟内写完答案的本领,全被用在了弹幕之中。

《西游记》里,悟空给国王治病,带领师弟们连夜制药,弹幕提炼主旨,【无证经营,动物作坊】。

唐僧长大见到母亲,饰演母亲的女演员音容不变,弹幕立刻联系上下文指出,【吃了唐僧肉果然长生不老】。

当浮力公式驾鹤西去、三角函数付诸东流,唯有语文的影响,依旧长长久久。

中日使用的汉字比英文更适合呈现弹幕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语言。

观察弹幕出圈的国家不难发现,中日两国都是汉字使用国家。

相较于英文等表音字母,表意的汉字在信息熵上,明显更胜一筹。

所谓信息熵,指接收者在接收到语言符号之前的不确定程度大小。这种不确定程度越大,在你接收到语言符号的那一刻,所获得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因此,语言的信息熵,是一种衡量语言负载信息量多少的指标。

信息熵越大,语言负载的信息量越多,信息熵越小,语言负载的信息量越小。

根据我国学者冯志伟的计算:一个汉字的熵为9.65比特,法语一个字母的熵为3.98比特,意大利语一个字母的熵为4.00比特,英语一个字母的熵为4.03比特,德语一个字母的熵为4.12比特,俄语一个字母的熵为4.35比特。

在同样的符号长度下,汉语所负载的信息量明显高于其他语言。

这也就使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弹幕,在汉语语境下成为可能。

虽然英文里也有许多缩写词汇,能够精炼地表达丰富的含义,但从信息熵的绝对量上来说,屏幕上单位面积内能呈现的信息量,还是远低于汉字的。

也就是说,当满屏幕英文弹幕铺满时,人们很难快速从中抓取到相应的信息,反而很容易看得头晕眼花。

36氪旗下英文媒体KrASIA的一篇文章称,弹幕之所以在欧美地区无法流行,就是因为扫读困难,视读效率低的缘故。

不过,虽然没有弹幕文化诞生,欧美人在虚拟空间身份认同的构建上,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解决之道。

就在弹幕文化在中日兴起的稍早几年,「反应视频」也悄然在YouTube上抬头。这种记录自己观影心得的视频,吸引了无数人在线观看。

它所表达的内容核心,与弹幕极为相似,通过观看反应视频,观众同样能够获得在虚拟现场共同观影的快感,也同样可以建立虚拟世界中的身份认同。

只不过,这种视频牺牲了一定的即时性,加入了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更加独具欧美特色。

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共情,是信息时代里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

但面对这同一种需求,中日和欧美国民却分别选择了文字和视频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一方面是受客观因素——文字信息熵——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受民族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当亚洲人还在园林中寻求曲径通幽的雅趣时,欧美人已经将灌木剪成了一览无余的方块,当亚洲人盛赞中庸之道与老庄哲学时,欧美人早已举起暴力革命的大旗。

对于相对内敛的东亚人来说,潜藏在屏幕背后发表意见,无疑能带来更高的社交舒适度与更强的安全感。

而对于热爱Party到不顾新冠病毒的欧美人来说,真人出镜才足够爽快。

其实不论是弹幕还是反应视频,人类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共情的核心需求永远不会改变。至于形诸于文字还是形诸于肢体,大概就是内敛与外放的不同民族,在历史与血脉中形成的自然选择。

展开
收起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

“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海客谈神州)

不久前,意大利汉学家毕罗借助网络平台在云端为书法爱好者们做了一期题为《书法史研究与文史研究:以〈集王圣教序〉为中心》的讲座,反响热烈。自年初从上海返意以来,毕罗已经在意大利南部城市、老家奥斯图尼生活近半年。我见到毕罗时,他正在老家的房子里过着每天写论文、校书样、练习两三个小时书法的惬意日子。

“在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

如果只闻其声,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毕罗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标准流畅,还夹杂着些许儿话音。他的名字“毕罗”则取自《庄子》,《庄子·天下》中有言:“万物毕罗,莫足以归。”足见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熟悉。

毕罗出生于1977年,爱上中国书法时,他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汉语非常有魅力,我至今依然记得大学一年级的汉语教材《现代汉语教程》,上面的字体除了黑体、宋体还有楷体,对话的部分是楷体。楷体太漂亮了,我当时就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6年高中毕业后,毕罗进入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学习汉语,第一次与汉字亲密接触。

1999年底,正在读大学的毕罗认识了一位生活在意大利的中国书法老师。“从那会儿开始,我一边做研究一边坚持练毛笔字。直到现在,那位老师还在指导我研习书法。”随后,毕罗来到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留学,并前往浙江大学进修。2007年,他获得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文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毕罗曾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担任研究员,执教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为研究中国书法,他一年中的很多时间都在中国度过。

毕罗逛遍了北京和杭州的大街小巷,他喜欢和热情淳朴的中国人聊上几句。“汉学研究需要厚积薄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入门的过程很长。上世纪90年代末,大家都没有手机,电脑也尚未普及,正因此,我很幸运地和中国百姓有了更多零距离接触,对中国传统和风俗习惯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认识。”毕罗说,1998年,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西土城有条小月河,很多人在河边摆摊卖旧书,五花八门,非常便宜,他在那购买了很多字帖。毕罗一边回忆,一边感叹练习书法是一个不断学习、沉淀、提高的过程。

毕罗对王羲之情有独钟,他说:“我要把中国书法介绍给全世界的人,王羲之是一个代表,不了解他是万万不行的。王羲之的书法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全世界关注研究。我经常会跟我妈妈说,在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比意大利的达·芬奇还要早一千多年,他叫王羲之。”6月,毕罗首部用中文完成的作品《尊右军以翼圣教》出版,收获不少好评。谈及撰写此书的初衷,毕罗说:“《尊右军以翼圣教》研究的是《集王圣教序》。它源自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僧侣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唐咸亨三年刻制成碑,不但是现存最早集字而成的书法作品,还是中国和东亚历代集字碑的开端。”眼下,毕罗正专注于将王羲之的《兰亭诗集》翻译成意大利语,“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大家都会喜欢上王羲之”。

每天晚上,毕罗都喜欢打开昏黄的小灯,在安静的屋子里写字。他说自己喜欢写小字,“我喜欢写毛笔字,这是全世界民众都可以修习的艺术”。

“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一直关注并从事的工作”

作为研究中国书法的西方人,毕罗对中西文化交流充满期待。“我将中国学者张天弓对书法术语的简释翻译成英文,出版了《中国书法主要术语的释读与研究》一书,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西方与中国书法和文化交流。书法是中国代表性艺术,值得西方了解和品鉴。”毕罗介绍,“我研究汉学,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一直关注并从事的工作。”

毕罗说:“从4世纪到7世纪,中国出现了各种有深远影响力的书法作品,不论是普通人的作品还是名家手笔,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些书法创作是当时文人毕生修养的成果,对生活节奏快、被眼花缭乱的视觉符号包围的现代人来说,值得去反思和学习。”在毕罗眼中,古代中国书法能够让今天的人们注意到,人类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对简练的视觉符号和动感十足的艺术创作造诣颇深,他认为,书法是受西方影响较小、能原汁原味保存至今的文化形态。

在给学生上书法课时,毕罗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中国书法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汉字的“漂亮”之上。他说:“练习书法不能只凭一时的兴趣,需要一个努力投入、由浅至深的练习过程。书法是汉字艺术,更是悠久文化的产物,它不仅是文字符号,在它背后是一个文化体系。在西方学术界,包括汉学界在内,对书法的了解和研究几乎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在毕罗看来,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毕罗非常喜欢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一句话:“意在笔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次行动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起初的‘意’,而实现这个最初之‘意’,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才行。研习中国书法,传播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叶 琦

【编辑:田博群】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展开
收起

周晋峰接受瑞士意大利语广播电视台RSI采访:呼吁全球关闭“生鲜市场”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4月20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接受瑞士意大利语广播电视台(Radiotelevisione Svizzera Italiana,RSI)驻京记者采访,围绕新冠疫情传播、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回答。

瑞士意大利语广播电视台RSI https://www.rsi.ch/

周晋峰博士表示,虽然目前对于新冠疫情的起源尚无确切的科学定论,但不可否认野生动物与疫情爆发存在密切联系。人畜共患病是源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这一点已在国内和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为了避免此类人为灾难再次发生,我们呼吁并鼓励各国尽早关闭“生鲜市场(wet markets)”(即存在野生动物交易、活禽现场宰杀的市场),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性政策。

疫情之后的华南海鲜市场 (图源/新华社记者熊琦)

早在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之际,中国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和国家工商总局严禁违法捕猎和经营野生动物。然而,随着非典疫情结束,禁令随即取消。此次早在疫情初期,我们便积极建言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严格措施。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旨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在《决定》指导下,中国正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野生动物非法犯罪。

周晋峰博士认为,人们需要做出改变,倡导更加绿色、生态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全面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坚决取缔所有野生动物交易场所,保障公众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乏有人认为当场宰杀的禽畜或其他动物更加新鲜,但鉴于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建议大众选择更加“安全”的商品。

整理/Cyan 审/Linda 编/Angel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