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结束,对投资者来说,2018年是黑色的一年,这一年,各种资产价格几乎都在下跌。而2018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是持续下跌,那么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多少?
2018年12月31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87020,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51250,全年下跌幅度约为5.5%。
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8730,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5060,全年下跌幅度约为5.6%。
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货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汇率其实总体上还算坚挺,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会破7也有了答案。
当然,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的低迷,都可能会加速人民币的贬值进城。
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面临着破7的压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 国家统计局网站今天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072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672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6174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更多内容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id:ourcecn)
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贬值没有形成贬值预期-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人民币汇率波动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经济层面对人民币汇率具备一定支撑因素。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2019年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一、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从6.5贬值至6.86,贬值幅度达到5.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触发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操作,开始逐步退出常规性外汇市场干预。此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出乎市场意料之外。在1月份,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会保持强势,甚至有交易员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升值破6。彼时,欧央行加息预期较强,美元走势偏弱,中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强,经济基本面有力的支撑人民币汇率。而且,中美贸易摩擦还在初级阶段,为了释放谈判的善意,投资者认为央行不会让汇率贬值。5月底,中美贸易谈判破裂,国内外形势急转直下,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汇率开始迅速贬值。8月,央行调整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且重启了逆周期因子,仍然没有阻止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直到12月5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决定暂时中止贸易战后,人民币汇率才止跌反弹。
中国央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在整体平稳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力度显著加强,非标融资大幅收缩。为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对冲了强监管的信用收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2018年,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两次分化。从现象上来看,这一次贬值有些与众不同,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相关性显著减弱。6月20日-8月3日,短短32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达到6%,美元指数维持在95左右,基本没有波动。人民币汇率走势很大程度上由贸易战紧张情绪引导,短期内打破了过去依赖美元指数的定价机制。9月份,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再度出现分化,由于美联储主席发布偏鸽派言论,美元指数再度大跌。然而,在贸易战的威胁下,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进一步从6.82贬值至6.87。
二、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人民币汇率波动
与主观感受相反,事实上,2018年,无论观察出口形势还是资本流出的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压力都在逐步缓解。然而,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基本面走势并不一致。
中国贸易顺差收窄主要源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18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为3000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2%,进口同比增长14.6%。进口增速远超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油价高涨。2018年1-10月,WTI原油价格从57暴涨至70,带动南华商品指数上涨20%,极大推升额进口价格成本。这一情形在2009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时也曾出现。从出口份额的变化来看,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对汇率造成强烈冲击。
中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显著下降。2018年1-11月,中国银行结售汇逆差从去年同期1200亿美元收窄至489亿美元。从全球资金流向数据来看,根据EPFR数据库,1-12月流入发达经济体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187亿美元和13亿美元。1-12月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544亿美元和-85亿美元。10月份是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拐点,10月初,美联储主席提出“美国利率水平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的论断,美股开始持续调整,跨境资本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
全球资本流动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原本应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支撑。然而,2018年9-11月,当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持续升值时,人民币汇率反而从6.82继续贬值至6.9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悲观预期。
面对中美贸易战压力,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冲市场压力。2018年1月,央行让做市商暂停实施逆周期因子,但是并没有停止调整中间价。我们将每日中间价分解为收盘价+篮子货币+中间价调整,对各个成分做20个工作日平滑处理。结果表明,1-5月,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一直处于升值空间,“中间价调整”则在小幅对冲收盘价的升值幅度,避免CFETS指数升值过快。6月下旬,人民币收盘价出现显著贬值压力,平均每天贬值接近300个基点。对比1月份升值压力,央行在面对贬值压力时,运用“中间价调整”对冲贬值的力度更大,表明央行并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8月3日,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表明货币当局已经开始关心汇率稳定问题。8月24日,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此后强调稳定汇率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冲中美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冲击。
逆周期因子与“811汇改”之前央行调整中间价的措施,没有本质的区别。中间价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央行手中。逆周期因子的本质,只是为央行提供了市场供求信息。究竟如何使用信息,取决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如果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就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汇率。如果认为市场升值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则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降人民币汇率。无论是那种情况,中间价原本蕴含的市场供求信息都会被逆周期因子对冲。
三、2019年人民币汇率存在阶段性升值机会
从2017年的经验来看,当央行出台逆周期因子等措施之后,外汇市场各个交易主体通常会跟随央行的指挥棒行动,直到累积的不均衡重新打破并形成新一轮的剧烈波动。中美贸易战由于涉及太多政治动向,金融市场难以对其定价,引发了较大的波动。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特朗普并不希望继续在贸易领域与中国纠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人民币汇率会获得一定支撑因素。从其他国家对华进口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对华进口增速最高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日韩台、以及东盟六国等东亚经济体。也就是说,今年出口扩张并非完全缘于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抢出口”(除了10月数据外),而是海外经济扩张引发的进口需求。一旦贸易战警报解除,中国出口增速并不会出现市场担忧的坠崖式下跌。
当人民币汇率接近7.0的关键心理位置时,政策决策者的空间十分有限。一般而言,当人民币汇率逼近7.0这个点位时,会有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外汇市场做空人民币汇率。如果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做空资金借助“破7”这个信号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那么“破7”之后,可能会严重影响市场情绪,影响到中美贸易谈判。为了避免“破7”引发被动局面,央行会提前入市,稳定汇率。G20双方首脑会晤后,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出现拐点。中方在明确拐点方向之前,不会轻易打出汇率这张牌。
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又会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由于中间价主要反映篮子货币的信息,人民币汇率制度事实上成为窄幅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此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重新和美元指数挂钩。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贬值压力,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会出现升值压力。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上涨四个月,若全球风险偏好继续改善,3月人民币汇率企稳乃至反弹仍是大概率事件。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经济基本面仍待观察,在当前中美利差偏低和我国货币政策偏松的背景下,判断人民币汇率已步入升值通道为时尚早,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
刚刚过去的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线上涨,其中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升124个基点,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双双升至6.68附近,月涨幅分别为187个基点、359个基点,均为连续第四个月上涨。
本轮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然很难简单地用美元走弱来解释。数据显示,过去四个月美元指数整体延续震荡走势,2018年11月美元指数微涨0.07%,2018年12月、2019年1月分别下跌1.17%、0.53%,2019年2月则回升0.69%,四个月累计跌幅仅0.94%;而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四个月上涨,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四个月累计升值2866个基点,涨幅达到4.11%。
进一步看,本轮人民币升值并非只对美元升值,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同样出现明显升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月2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5.02,较上月末升值0.73;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65,较上月末升值0.74;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5.28,较上月末升值0.52。截至3月1日,上述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较去年10月末升值2.78、2.73、3.12。
机构人士认为,本轮人民币对美元、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均出现明显升值,固然受益于美联储态度转“鸽”、美元指数震荡回落,但更可能反应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的预期,近期外资加速流入对人民币升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1月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均呈现顺差。招商证券点评称,1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形势进一步好转,银行结售汇顺差818亿元,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月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2.3%,而同期美元指数仅下跌0.5%。
展望3月,随着外汇市场预期继续改善,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呈现积极变化,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稳中趋升势头。但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经历连续大涨后,短期内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一方面,市场情绪面临利多出尽,另一方面,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向好或将提振美元反弹。短期投资者需关注国内货币政策预期变化和外资流动节奏,若全球风险偏好继续修复,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仍偏强震荡。
从更长远的周期来看,汇率走势终将回归经济基本面,尽管我国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显示宽信用显效,但2月制造业PMI数据表现不佳,一定程度上冲淡投资者做多人民币情绪,后续经济表现仍需观察,在目前中美利差偏低和货币政策偏松的背景下,判断人民币汇率已步入升值通道依然为时尚早,未来汇率或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0,为2018年12月24日以来新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171点至6.8859,中间价贬值至2018年12月27日以来最低。
【延伸阅读】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多重因素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动力
人民币汇率走势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649,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84个基点。实际上,最近几个交易日,由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升温。与此同时,汇率下行压力也有所加大,在个别交易日,离岸人民币跌破6.90重要关口,在岸人民币逼近6.90,创下近4个月新低。
去年下半年至今,每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市场有关人民币贬值的声音就会增多。不过,尽管在市场主体情绪变化影响下,短期内汇率市场波动加剧,但人民币汇率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经济基本面、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货币当局稳汇率的态度等多因素,将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具体来看,1至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其政策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尽管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但经济已经显现出企稳向好的迹象,为汇率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来看,今年以来银行结售汇逆差已经明显收窄。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按美元计价,银行结售汇逆差91亿美元,同比收窄50%,月均值较2018年下半年收窄74%。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最近几个交易日汇率波动加剧,但在岸市场上也并未出现恐慌式的购汇。另外,多个监管部门正在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如外汇局推进改革QFII和RQFII制度,旨在简化准入管理和扩大投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4月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MSCI(明晟公司)日前也宣布,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市场,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动力。
再次,货币当局有基础也有能力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短期内汇率超调,在必要时刻,货币当局运用“看得见的手”来对市场进行调控也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题中之义。最近几个交易日,种种迹象表明,货币当局已经有所行动。在离岸市场,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00%和3.10%。此举将有助于央行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拉升离岸人民币利率和做空人民币成本,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对于在岸市场,不少市场人士分析称,从本周二人民币中间价来看,逆周期因子应该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也体现了货币当局稳汇率、引导市场预期的意图。
相关报道>>>
央票护航离岸市场利率 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告一段落
人民币汇率中短期走势预期平稳 破7概率较低
管涛:汇率预期应基于经济基本面 莫受短期波动因素干扰
中信证券: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化?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近期,外汇市场“风云突变”。前几天还“跌跌不休”的美元指数,现在已经“转向”,开始节节攀升。据行情走势图显示,仅3天,美元就升值0.8%。那么,美元指数的上涨,对人民币的汇率有何影响?
大家都知道,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是美元指数上涨的基础。从8月13日—8月15日,美元指数连续3天“节节攀升”,累计涨了720个点。
美元指数的上涨,是否表明近期美国经济“好转”了呢?在8月13日,美国公布了7月末季调CPI年率(%)数据。
数据显示,美国7月末季调CPI年率(%)的实际公布值为1.8%,预期值为1.7%,前值为1.6%。从数据上来看,实际公布值高于预期值,多了0.1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美联储都非常关注美国的CPI年率数据。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趋向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美联储就可以“暂停”或者“搁置”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即降息。
8月1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且表示,如果这25个基点的降息对美国的经济“变化”产生好的影响。那么,在9月份,美联储极有可能不会再次下调基准利率。
现在,美国7月末季调CPI年率“回升”,表明美国经济在美联储降息的“刺激”下,有所好转,所以,推动美元指数上涨。
与此同时,昨天(8月15日),美国又公布了一条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美国7月零售销售月率(%)的实际公布值为0.7%,预期值为0.3%,前值为0.3%。
从数据上来看,美国7月零售销售月率高于预期值,多了0.4个百分点。美国零售销售数据的“好转”,推动了美元指数的持续上涨。在美国,消费经济可以贡献2/3的GDP。
由于美国近期公布的一些数据利好美元,从而使得美元指数上涨,仅3天,美元升值0.8%,然而,在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离岸人民并没有持续贬值,在这3天,离岸人民币还涨了560个点,也升值近0.8%。
因此,在美元指数上涨的情况下,离岸人民币并没有大幅贬值。其中,可能有一个原因使得投资者还是不看好美元指数的持续上涨。
近期,美国长短期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现象,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先行指标。此外,昨天公布的美国7月工业产出月率(%)数据不是太理想。数据显示,美国7月工业产出月率的实际公布值为-0.2%,预期值为0.1%,前值为0.2%。
在美国经济数据“参差不齐”的当下,投资者对美元指数持续上涨的“担忧”还未消除,所以,这几天,美元指数的上涨对人民币的汇率不会有什么影响。
东方金诚主权评级团队认为,人民币跌幅扩大更多是市场力量驱动的结果,并具有不可持续性,符合人民银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管理目标,此轮贬值过程本质上是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程度提升的体现。
该团队预期,短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仍是监管层的核心政策目标,综合考虑当前外部风险演化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接下来人民银行将充分利用政策工具箱,适时出手稳定市场预期。在此支撑下,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大幅贬值基础。
来源: 第一黄金网
虽然美联储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时隔十年首次降息,但8月22日凌晨披露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没有“预先设定的降息路线”,且委员们对7月是否降息及降息幅度存在分歧,非美元货币走低。
8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以7.0635开盘后,一路走低,接连跌破7.07和7.08关口,盘中最低报7.0880,16时30分日间收盘报7.0875,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43个基点,创下2008年3月以来新低。进入夜盘交易时间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进一步小幅走低。
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样疲软。
在以7.0681开盘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随后击穿7.07、7.08和7.09关口,最低报7.0946。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8月22日重回跌势。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57个基点,报7.0490,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433,16:30收盘价报7.0632,23:30夜盘收报7.0633。
消息面上,美联储北京时间8月22日凌晨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们一致认为,7月的降息不应被视为未来利率政策的“预设路线”,更像是周期中期调整,同时美联储官员对7月是否降息及降息幅度存在分歧,有几位官员倾向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认为美国实体经济继续向好;另几位官员倾向于在该次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而不是25个基点,认为美联储应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以更好解决过去几年通胀低迷的问题。
美联储7月3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2%至2.25%的水平,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7日电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240点,报7.0810,贬值至2008年3月18日以来最低。
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上一交易日(26日),人民币兑美元创本轮调整以来新低。
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大跌超700点,收报7.1528元,创自2008年2月27日以来新低;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18元,盘中最低至7.1835元,同样创新低。对比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波动较小,26日报7.0570,较前值上调2点。
美元兑在岸人民币近一年来走势 来源:Wind
随着调整加深,人民币是否会迎来新一轮贬值?
在8月20日国新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总的看,当前中美利差处于舒适区间,对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充满信心。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这完全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目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
刘国强称,外汇市场上观察到的套期保值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目前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中国是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人民币资产的估值仍然偏低,稳定性更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洼地”,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提供了根本支撑。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首先,中国资本流出压力可控,一方面中国经常项目仍是顺差,不会存在很大的换汇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短期投机性资本外流。再者,一国货币币值取决于该国经济基本面,中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相对较高的大型经济体,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中新经纬APP)
记者 陈鹏
周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官方收盘价报6.9975,较上日大涨327个基点,为8月5日以来首次收盘突破7.0关口。分析师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人民币汇率年内有望进一步走强。
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对界面新闻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指数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中美贸易磋商进展较为顺利,多空力量转换。同时,美元指数由强转弱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10月10日至11日,中美举行了第十三轮经贸高级别磋商,在诸多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签署阶段性协议奠定重要基础。据新华社最新消息,11月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妥善解决各自核心关切进行了认真、建设性的讨论,并取得原则共识。双方讨论了下一步磋商安排。
Wind数据显示,截至周二收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指数三周来累计上涨超过1.9%,同期美元指数下跌约1.5%。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9939,较上日上涨392个基点。
“中美之间贸易摩擦转向谈判,甚至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的预期,(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界面新闻表示,这标志着持续了将近两年的贸易摩擦出现阶段性改善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周二上午,中国央行将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调了5个基点,实现了一次小幅度的“降息”。一般而言,降息将对汇率有偏空影响。不过,分析师指出,MLF利率下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降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有限。
赵庆明认为,利率只是影响汇率的众多因素之一,且不是最重要的一项。从国际外汇市场来看,降息对外汇市场也没有确定性的方向。
谢亚轩表示,牵动汇率的一般是短端利率,MLF整体指向中长端方向,且MLF利率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向信贷传导,更多指向支持实体经济,这反而可能增强经济基本面企稳预期,进而支撑汇率。
“人民币汇率在来回突破7的过程中,提高了波动性,扩大了波动区间。”谢亚轩表示,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美元仍存在高位回落的可能性,央行有意避免竞争性贬值局面,而11、12月贸易项下结汇可能季节性增多,预计年底人民币汇率或仍将有偏强表现。
时隔三个月,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5日再度回归“7”元整数关口内。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7.00关口,日内涨超360点,随后有所回落;在岸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以7.0298开盘后从午后拉升,最终收报6.9975,为8月5日以来新高。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385,较前一交易日下调3个基点。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分析称,人民币汇率此次大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日央行MLF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向市场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增强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企稳运行的市场预期;二是我国再推对外开放五大措施,增强市场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预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三是10月以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对近日人民币持续上涨构成支撑。
近一个月,离岸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近1700点。机构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反弹意味渐浓,走低预期显著收敛,短期内有望维持强势。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指出,从技术上看,未来一周美元指数仍然大概率走弱,欧元大概率走强,英镑则具有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则主要视两大国的贸易磋商进展,顺利的话不排除回归7以内可能。
曹源源也认为,短期内外部环境仍是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关键扰动因素。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基本不会改变,这主要是基于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和市场主体日趋成熟的基本预判。同时,在国内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四季度经济基本面企稳预期增强,以及美联储货币宽松路径下美元指数走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围绕“7”点位上下窄幅整理。
伴随人民币汇率走势渐强,人民币资产也形成普遍性利好。历史数据表明,大多数国家本币汇率与股市同向变动,汇率企稳反弹利好A股,有望刺激外资加大对中国债券投资。近期,北上资金净流入趋势持续回暖。5日,北向资金净流入52亿元,自10月24日以来,北上资金已持续9日净流入A股。受此影响,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记者 向家莹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