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于6月19日在光大证券2019年中期策略会上演讲的记录整理稿。作者在演讲中阐明了在当前的贸易战背景下,汇率是如何进行调整并影响宏观经济的。今天重温此文,有助于我们理解眼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逻辑与后市。
贸易不确定下的宏观新平衡
就中国经济宏观平衡,市场尤其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内部是消化过去累积的债务和房地产泡沫问题,涉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外部的突出问题是应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
今天我想对贸易摩擦如何影响经济内外平衡及可能的政策含义谈一点最新的思考。
关税是美国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目标
首先我们了解下美国本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第一是从多边回到双边,特朗普政府认为在WTO机制下美国吃亏了,双边谈判方式对其更有利;第二是贸易保护从普通的商品贸易领域扩大到科技领域;第三是关税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不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前两个应该比较清楚,第三个特征需要一点解释。
我们可以把美国的税收制度总结为“对进口不征税、对出口征税”,即进口关税较低,但出口生产企业的利润要缴税。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则是“对进口征税、对出口不征税”,比如增值税出口退税。
美国认为过去几十年自己在这方面吃亏了,所以2016年总统大选时,共和党提出边境调节税。边境调节税说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所得税和关税来模拟类似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对进口征税、对出口不征税。但不像其他国家以流转税为主,美国以直接税为主,边境调节税违背了WTO法律,争议很大,落实不容易。
但这一理念仍然存在,一个体现就是要增加进口关税。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一旦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对进口加征关税。
我们观察到美国对进口商品征税的威胁,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欧盟、日本、印度、墨西哥等许多国家,这与共和党反思美国的进出口和国内税收制度有关。考虑到特朗普政府这样的理念,未来几年美国总体的进口关税水平可能要上升。这个判断对我们看全球的贸易与金融有重要含义。
那么如何看关税和更广意义的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看这个问题。
短期内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是顺差国,加征关税对中国是需求冲击,出口受到影响;美国是逆差国,进口大于出口,关税提升进口商品价格,主要是供给冲击。
中期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中美两大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处于关键位置,关税的冲击直接的体现是重复征税。关税不同于增值税,后者对附加值征税,关税对总价值征税,这使得全球产业链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进口关税导致重复征税。全球价值链的调整需要时间,会带来供给和需求双重冲击,对全球经济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长期来讲,如果中美市场分隔,国际贸易萎缩,竞争下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我们参与美国市场,对我们最重要的帮助不是出口需求(我们可以有其他出口比如一带一路国家),而是通过参与全球竞争程度最充分的市场,促进中国企业提高供给效率。当然美国也会受到影响,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以上是三个维度,我不太相信中美完全脱钩,所以我主要从经济周期和全球价值链冲击的两个维度,结合当前的内部经济环境尤其是金融周期的调整谈谈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汇率是传导的载体也是结果
首先看看去年6月份美国第一次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来的贸易的变化,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从其他国家进口上升,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累计值现在似乎又回到原点(图1-2),直观来看这是符合理论预期的。
图1: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
资料来源:Wind
注:为当月值相对于2018年6月的累计变化
图2: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基本不变
资料来源:Wind
注:为当月值相对于2018年6月的累计变化
20世纪30年代贸易战以后,经济学反思关税问题。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Lerner提出对称假说,认为对进口征税等同于对出口征税,贸易量会下降,但贸易差额不变,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升值,抵消关税增加的影响。
当然,贸易差额还受其他因素比如双方经济状况,但汇率是其中的关键。
我们看看进口关税如何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如果汇率不变,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美国的消费与投资需求转向国内替代品,这是美国国内部分人认为加征关税有利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逻辑。但如果美元升值,美国的商品变贵,需求会转向为国外产出,就会抵消关税的作用。关键看美元汇率升值幅度,是部分抵消、完全抵消还是甚至出现超调。
关税对物价的影响,跟汇率也有关系。近期有很多关于美国加征关税的成本有谁承担的讨论,包括NBER的研究似乎指向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受,但其测算对比了去年相关数据,可能存在偏差。去年下半年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合约可能是在加征关税前定好的,加关税后必然是在合同价格基础上增加成本,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但关税增加后,新的贸易合同价格就要看进出口商双方的博弈了。
这和汇率有很大关系,如果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商就更愿意或者更有能力接受较低的美元价格,美国消费者面对的成本就不会上升。
延申上面的逻辑,美国政府征收的进口关税由谁来承担?汇率不变,进口价格上升,则是美国消费者承担;如果美元升值,则更多是由贸易伙伴的出口商承担。
综合来看,增加关税的影响不是一面倒的,汇率是关键变量。美元升值有利于抵消关税的成本影响,有利于美国消费者,但不利整体经济增长;如果汇率不变,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消费者面对的成本上升。以上是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作为顺差国,加征关税主要体现为需求冲击。按照IMF的研究,中国出口对价格的弹性系数在1.0-1.3,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特朗普政府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额外征税25%,或减小中国对美出口25%-30%。中国对美出口占GDP约4%,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约1个百分点。
这是静态分析,没有考虑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对冲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是20%,假设其他国家货币汇率不变,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便可以抵消25%关税影响。但这还不是完全动态的分析,其他国家货币也可能跟随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部分抵消人民币贬值作用,进而需要人民币贬值幅度更大才能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近8%,但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有效汇率小幅贬值约1%,这说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是升值的(图3)。到目前为止汇率变动基本符合一般的贸易模型所隐含的需要贬值幅度,以抵消关税加征影响,且没有带来竞争性贬值,汇率的调整是有序的。
图3:贸易摩擦以来: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资料来源:Wind
这里要讲一个逻辑,美国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是贸易谈判或者双方博弈的工具,作为逆差国,美国加征关税必然带来美元强势。从微观来讲很直观,美国增加关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需求下降,中国出口商获得的美元下降,外汇供求的变化导致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从宏观经济平衡来讲,贸易顺差还是逆差取决于储蓄率和投资率之差,而这从中期来讲取决于人口、技术进步等结构性变量,加征关税改变不了这些更基本面因素。从进口和出口这个角度来看,关税增加打破了过去的平衡,这其中必须有一个变量来抵消关税对进口价格的影响,这便是汇率(图4)。
图4:美元升值是美国增加关税的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当然,现实中汇率变动要看汇率机制。在浮动汇率制下,名义汇率变动就能起到抵消关税的作用,但如果人为地阻止汇率的调整,比如维持人民币与美元固定汇率,这个调整还会发生。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贬值通过一般商品价格下降来实现;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通过商品价格上升来实现。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美国增加进口关税给美国带来通胀压力,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总之,只要加征关税,必然会通过汇率有所体现,要么是名义汇率要么是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的调整降低经济的摩擦,实际汇率的调整慢一点,对于经济的影响大一些。
汇率虽然是一个结果,但不代表就没有问题,有两个因素可能带来汇率超调并放大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一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许多国家有美元债务,美元升值加重债务人的负担,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往往不是清洁浮动的,容易出现超调。二是进口关税是针对总价值而非增加值征税,在全球产业分工非常细的情况下,进口关税容易导致重复征税。因此如果单纯靠汇率调整来对冲加征关税影响的话,汇率受到的冲击可能就比较大。
2000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非重要位置,圆形大小代表出口附加值的大小。2000年全球价值链的两个中心是美国和德国,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比英国、法国要小,甚至比韩国还要小。但到了2017年全球价值链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中国和德国成为中心,但德国的贸易量很多是欧盟国家内部、同一个货币区发生的,其影响被高估。总之,美国和中国是现在全球价值链的两大中心(图5-6),中美两国发生贸易摩擦,影响远超两个经济体本身,对消费、投资、全球价值链都会带来冲击,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很大的风险因素。
图5:2000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非重要位置
资料来源:Meng et al (2018),圆面积大小表示出口附加值大小,每一对交易的总量使用连接线的粗细表示,光大证券研究所
图6:2017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关键位置
资料来源:Meng et al (2018),圆面积大小表示出口附加值大小,每一对交易的总量使用连接线的粗细表示,光大证券研究所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贸易和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大,不利消费和投资需求,并非出口进口那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对预期的影响有关,我们要考虑到宏观政策可以起到的对冲和稳定作用。
逆周期调节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何看逆周期调节?按照上述的逻辑,未来几年美国贸易保护尤其加征关税会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趋势因素,而且不仅仅针对中国。加关税的直接含义就是带来强势美元,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容易导致汇率超调。
对全球而言强势美元的宏观含义,简单来讲就是紧信用、松货币。导致全球紧信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新兴市场美元债务偿还负担上升,二是美国私人部门负债是美元,而资产多通过直接投资采用对方货币计价,美元强势会带来美国私人部门净资产下降。信用紧缩会带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压力,以对冲其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财政扩张空间受限,宽财政会反过来加大美元升值压力,所以加征关税对美国的政策含义是紧信用、松货币。
对中国来讲,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在金融层面也有紧信用的效果。中国的非政府部门是对外净负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增加债务人的还本付息负担,紧缩其信用条件(图7)。非政府部门的美元负债主体主要是房企和国企,所以汇率贬值带来的紧信用作用主要在这两类企业。
图7:中国:汇率贬值有紧信用作用
资料来源:CEIC,2014年以前中国外债数据采用世界银行口径
图8:叠加金融周期下半场信用自主紧缩动能
资料来源:Wind,CEIC,BIS,作者绘制
我们在思考逆周期政策应对的时候,还要关注金融周期下行期调整这个大环境,在高杠杆的情况下,链条崩的很紧,信用有自发紧缩的动能(图8)。同时,房地产已处在高位,像过去依靠房地产抵押品的角色再来一次大的信用扩张,不太可能。图9比较了中美日三大类资产市值对GDP的比例,中国房地产市值对GDP比例非常高,坚持房住不炒,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是政策的大方向。
图9:作为信用抵押品的房地产已经在高位
资料来源:Wind,Zillow,第一戴维斯,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等,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日本的房地产/GDP为2015年数据,其余皆为2017年数据。
结合贸易摩擦加大经济周期下行压力,和金融周期下行期去杠杆的大环境,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宏观政策组合?两者在信用方面相互矛盾,经济周期下行要宽信用,金融周期下行要紧信用。但“松货币”、“宽财政”是共同的政策方向,有利于稳增长、去杠杆。由于贸易问题我们还要考虑汇率的因素,简单来讲,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更有效,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更有效。美元是浮动汇率制,所以货币政策更有效,中国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相对更有效些。
目前形势和2008-09的外部冲击比,有一个差别值得关注。当时经常项目顺差对GDP比例接近10%,扩大内需(带来进口增加)的空间很大,现在经常项目顺差对GDP比例已经很小(图10)。在出口受打压的情况下,单纯靠扩大内需来稳增长,可能很快带来经常项目逆差。因此,虽然财政政策有很大空间,但不能完全靠财政扩张,汇率调整作为关税加征的结果,我们不应该阻拦,要增加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让市场供求发挥作用。
图10:经常项目平衡是新外部约束
资料来源:Wind,数据为四季度滚动平均,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
宏观新平衡的三个维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想谈谈贸易不确定环境下宏观平衡的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的短期平衡要求美国“松货币”,中国 “宽财政”。
短期内,美国作为贸易逆差国,中国作为贸易顺差国,美国加征关税的必然结果是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从贸易渠道来看,汇率变动是经济在面对关税冲击的自我稳定机制的一部分。因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角色,强势美元对全球有紧信用的作用,在金融渠道对经济增长不利,政策如何进行逆周期调节?考虑到美元汇率自由浮动、货币政策的效率较高,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的效率较高。
图11:短期:宏观政策新平衡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贸易的不确定性带来汇率超调的风险,6月中旬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也提示,如果贸易摩擦继续恶化,可能会触发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上述的政策框架在汇率上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机制:加征关税带来美元强势,美国放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缓解美元升值压力;对中国来讲,宽财政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经济平衡所要求的均衡利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压力。财政扩张增加非政府部门的净资产,有利于去杠杆,促进金融周期下行期的有序调整,也有利于避免汇率超调的风险。
第二、全球价值链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新挑战。
美国和其贸易伙伴的争端涉及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问题。从微笑曲线来看(图12),20世纪70年代比较扁平,附加值分配比较平坦,但随着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留下的是高端服务比如研发、设计等,中间的生产、物流环节进入新兴市场,对全球来讲是效率提高,但我们需要关注隐含的结构和分配问题。对美国而言,这样的价值链产生的高附加值被少数人垄断,一般的产业工人不仅享受不到知识产权垄断带来的价值,反而工作机会被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
图12:全球价值链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讲,也受害于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尤其是一些商业模式、品牌带来的是先发垄断优势的挤压。知识产权收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费,另一种是股权投资。过去几十年中国是少数有能力抵抗美国“知识产权”垄断寻租的国家之一,和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我们庞大的市场规模是一个优势,中美多通过合资来实现合作,而不是通过按件收费。但这一模式目前受到挑战,这不是说简单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如何实现利益平衡,互利共赢的问题。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创新,另一方面过度保护尤其是不是基于真正创新的垄断会导致过度寻租,反过来不利于创新。
总体来讲,加大对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有利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获取更大的收益,宏观层面的一个直接含义是支持美元汇率。由此导致的强势美元对应的美国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和内部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其他国家尤其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条件恶化,这个分化失衡是难以持续的,虽然我们现在难以判断最终的调整路径是怎样的。
第三、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均衡利率与汇率。
应对贸易摩擦,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结构性改革,这方面政策层面有很多阐述,市场也有很多讨论,举几个例子,首先是竞争中性加对外开放,越有贸易摩擦越要加大对外开放,同时对内竞争中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科创板的推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些是增量改革,还有存量改革,即化解不良资产。三是降低收入分配差距比如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促进生育率回升。
这些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想提示大家关注的是如何理解经常项目和汇率的关系。这些结构性改革的共同结果是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从宏观平衡来讲,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经常项目逆差,这对汇率是什么含义?
经常项目与汇率的关系需要从不同的时间维度看,短期内经常项目是外汇供求的重要因素,顺差推升汇率,逆差带来贬值压力。但从长期来讲,汇率和经常项目差额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是价一个是量,共同由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决定,比如说人口结构、生产率等。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中国的生育率回升,小孩多了、会带来过剩储蓄下降,结果可能是经常项目逆差伴随强势汇率。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好理解,其逻辑是储蓄率下降,资本的回报上升,均衡利率上升,吸引资金流入,对整个国家来讲,资金净流入必然对应经常项目逆差,同时带来汇率升值压力。
来源:吴晓波频道
作者:巴九灵
昨天一早,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关口。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 8月5日9时15分,央行下属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给出的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225,是2018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6.92关口;
2. 9时16分左右,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关口;
3. 9时32分左右,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跌破7关口。
截至昨日23:30
人民币汇率依然维持在7以上
说起来,有一些同学说分不清人民币中间价、离岸价、在岸价的区别,小巴简单来说说:
中间价指的是央行每日早上9点15分公布的当天人民币基准汇率,央行通过公布人民币中间价,来确定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的汇率波动范围。即人民币中间价带有很强的央行意志。
而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差别在于,在岸是国内交易人民币的价格,离岸是在国外交易人民币的价格。因为离岸人民币汇率受央行影响较小,大家平常主要通过它来了解市场情况。
那这次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破7,又是什么概念呢?
其实,这几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多次即将破7的敏感时刻,不过到最后都止跌回升。
如2016年12月底,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报6.9633。小巴记得当时彭博还闹过一个乌龙,彭博交易系统显示汇率破7了,但很快央行出来辟谣,市场虚惊一场。
2018年4月后,人民币汇率一路下跌,到了10月底,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报6.9771,虽接近临界点,最终再度回升。
实际上,这次是2008年4月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突破7以后,人民币汇率11年来首次跌破7关口。
破7引发市场关注与热议,央行微信公众号也火速发布官方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
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其实吧,小巴也觉得7.0001和6.9999好像没太大区别,可对于市场来说,破7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卡。那么,这次人民币究竟为何会破7?又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会力守7防线吗?让我们看看大头怎么说。
人民币汇率破7可能跟海外离岸做空人民币机构的整体策略有关。相对在岸汇率来说,离岸汇率破7是引领性。离岸的做空速度非常快,但是时间很短暂,后面已经快速地往回拉了,说明这次下跌还是跟他的套利和做空策划有关系。
短期来看,人民币破7对我们外贸企业的结汇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换回更多的人民币。
但是人民币的贬值应该是不太确定的。我个人认为人民币未来还会进一步地走低。所以对企业而言,我觉得随行就市结汇会比较有利。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现在中美贸易处在一个比较僵持,甚至比较困顿的阶段。尤其是特朗普上周提出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加税,如果加税的话,就和汇率贬值相互抵消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比较难的地方在哪儿?美国的订单越来越少。
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的广交会,美国基本上不给中国订单,而且还有加税的可能性存在,企业也不敢大量生产产品,以免滞销。
破7本来对外贸或者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但是目前恐慌性会更大一些。
如果从大势看,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已很清楚——不太愿意让人民币走强,偏贬的概率是我们认可的。但是我们也不要把数字炒得过热,这对我们主动调控和对外应对特别不利,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市场的正常现象可能会相对比较好。
货币升值对实体是不利的,货币贬值对实体是有利的。所以我们的取向没问题,但是从管理角度去看,直接用外汇储备去干预,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主要还是管理市场情绪。
破7的预期一直都在,从2018年初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只有一条主线:贸易战升级,人民币贬值;贸易战缓和,人民币升值。
这次央行的表态也只说了一个原因“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没有提基本面。
但对比来看,去年的贸易战比现在严重得多,当时央行都有能力保7,现在也并非保不住,更像是一次半主动的风险测试,一方面顺势破掉7的心魔,另一方面为国内的潜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风险做准备。
一个证据是,破7之后央行光速发声明解读,而且辅之以简单易懂的故事,显然是有所准备,为的是引导预期,避免“一泻千里”式的无序破7。
我认为破7大概率会重圆。现在还远没到保不住汇率的境地,只不过是在有意引导。如果是这种思路,那人民币一定会像央行今天说的那样“有涨有落”“双向波动”,而不是如大坝崩溃般“一泻千里”。
两个原因:第一,从历史来看,人民币汇率虽然越来越市场化,但本质上还是政策变量的一部分。
当国内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虽然汇率有自然贬值的压力,但一般央行的管控也会更加谨慎。2018年之所以汇率贬值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还有比较大的经济腾挪空间,另一方面有对冲出口压力的考虑。
第二,美元太强势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十年前的竞争性贬值也有抬头之势。
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还可能创新高。中短期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是共识,但长期内,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
汇率本质上是一种相对购买力,最终只取决于一个因素:经济基本面,任何一个国家的汇率和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长期看是相吻合的。
中国经济虽然在放缓,但与全球大部分国家相比增长的韧劲依然有优势,未来中国经济的比重还会继续提升,这对人民币是一个最大的支撑。
人民币破7引发热议,我的观点是:
第一,不要舍本求末,搞错了政策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国际收支管理的平衡,汇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中介。所以,不应存在所谓保7这种“保卫战”的说法,也不存在“破7”“失守”的问题。
第二,汇率机制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关系密切,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改革也不断推进,尽管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仍未完全实现,但形成更有市场弹性的汇率定价机制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
这是我们主动的结果,也是适应国际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佳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频率可能会增加、幅度可能会增大,但只要不是失速、失控的,就不必过分担忧。
过去20年,人民币总体升值,过去10年,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相当“强势”,市场上也有各种对于“被逼升值”的“阴谋论”。现在破7,同样的人又发出“被迫贬值”的“阴谋论”,都应该更为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美国的所谓“不确定性”对市场的“杀伤力”一直巨大,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也同样。中美贸易谈判预期是良性还是悲观与市场往往同沉浮。
特朗普在上周悍然宣布,将在9月1日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10%,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均表示要进行反击,对中国出口、经济增速的预期产生影响,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
正如央行答记者问中表示,“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操作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是人民币汇率破7的直接原因。
第四,中国经济目前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同时,6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的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都维持在6.2%,即使考虑了全球贸易局势紧张的最新变化,也都认为现有经济政策足以支持中国经济趋稳。
而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止跌企稳,中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些基本面信息都表明,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仍无忧。
第五,汇率浮动这件事,需要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和时间来习惯。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汇率本身,而是要有效控制两件事:一是因市场预期错乱悲观造成的资本外流;二是金融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金融风险显性化。
整体来看,破7与否不会对居民生活构成什么大影响,资本项目管制对普通居民的影响应也较小。但对深入推进的金融结构性改革、市场开放等而言,可能会更加考验相机政策的配合能力、改革的定力等。
人民币汇率迅速破7并不意外,国内经济数据基本稳健,主要是受特朗普上周推文声称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3000亿美元商品加收关税的影响。
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必然会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包括美国资本市场在内都受到严重冲击。
实际上,上周离岸人民币就已经出现大跌,而这次破7,并不是央行没有准备的遭遇战,恰恰说明没有人为干预人民币汇率。
因此,破7并不可怕。但影响也不能说没有,人民币短期贬值对股市构成利空,外资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就不得不卖出换成美元,以避免盈利缩水。
汇率破7也让跨境资金流动、进口以及外储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荡。不过对于黄金来说,是无惧汇率破7压力的,这种避险情绪让黄金成为市场人士的投资首选,无论是黄金现货还是黄金期货都会上涨。
汇率波动对一般的老百姓的影响并不大,当前中国居民持有的主要财富,包括存款、股票、基金、国债乃至房子,大多以人民币计价,只有极少数人持有一些美元计价资产。只要经济运行平稳,老百姓的福祉就不会大幅下滑。
中美谈判仍在继续,短期人民币汇率将维持震荡格局,未来走势取决于央行的态度以及中美谈判的发展。
最近人民币不断的在贬值,截止到今天一美元可以兑换7.0428元人民币,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双双突破7元关口,那么手里的钱该怎么办才好能?
人民币贬值是难免的,如果想要避免由于人民币贬值给自己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将自己手中的钱灵活运用起来,让自己的钱实现增值和保值,这样才会真正消除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想要自己的钱不贬值,那么要学会对投资理财,只有如此,才会让我们的钱不贬值。
为什么富人越富?其中原因就是它们不断在给自己理财投资,因为它们害怕自己财富贬值,毕竟他们并不是生产人民币的。
如果他们的钱一旦贬值,那么累计的总金额是巨大的,所以才会拼命为自己投资理财,所以并不是只有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同样有钱人更担心贬值。
人民币的贬值,分3个角度来看,
1从汇率角度看,美元指数上涨则人民币汇率下跌而贬值。
2因为外围M易压力,导致资金出逃而出现汇率下跌而贬值。
3长期来看,国内人民币购买力出现贬值。
从货币上来看,全球货币都在贬值,只有不同国家之间的贬值速度和持续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任何国家纸币本身都没有价值,属于国家公权力强制流通,因此站在单独的任何一个国家货币都是在长期贬值。
那么如何避免手中的钱贬值呢?
我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可以将资金分几个部分,风险从小到大。
首先,进行无风险投资,比如银行存款,购买国债,或者美元,欧元,把一部分资金投在风险系数不高的理财中。
其次,可以拿一部分资金投资在浮动收益中,比如黄金,投资者可以选择越跌越买的策略,也可以买一些债权,股票,基金等。
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投资P2P,信托等高风险投资,目前监管越来越严格,劣质的P2P企业已经清除,剩下的都是比较优秀的了,所以投资者适当投资一些上市的P2P,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率,又可以分散风险。
另外就是投资自己,提升个人领域专业能力,来抵抗钱贬值,个人能力是远远能跑赢人民币贬值的。
总之,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货币都会出现贬值的现象,而国内经济保持高速发展,自认国内人民币贬值也是难免的。
所以,我们手里的现金一定要流动起来,进行理财投资,以实现手中的钱每年都有4%-6%之间的收益才能保值或增值,这样才能避免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贬值。
面对货币的贬值,该持有货币还是持有房产,这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疑问,那么到底该持有哪个好呢?
为什么会造成货币贬值?
货币的贬值有两种,一种是购买力下降而造成的货币价值下跌,另外一种就是对外汇率的相对贬值。
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持有房子更具备抵御货币贬值的功能,长期来看货币贬值是历史的趋势,但是房子不会过度的贬值。
房产具备保值升值的属性
虽然国家一直强调房住不炒,但中国的房价涨幅一轮又一轮,投资不动资产即使不努力,财富也会自动增加,然而没有不动产的人,即使努力工作也赶不上房价涨幅。
其次选择房产要到大城市,未来10年,房产依旧是一个相对平稳上升的投资品种,最好是到一二线城市中,选择优质的片区,即使面积小点,也不要到城市边缘,最好选择优质户型。
人民币在贬值,但是在房产上是抵抗贬值最有利的投资品,所以在贬值中房会比钱更保值。
人民币贬值是历史的趋势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长期发展中,货币都是不断在贬值的,通过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市场的货币越来越多,导致钱不值钱,GDP每年都在不断增长。
但是实际上也是要面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良性的通胀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反之恶性通胀会给经济沉重的打击。
国家GDP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货币的贬值,这是正常现象,只要通胀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就算属于温和刺激。
人民币贬值,也要合理配置资产。
持有房产的优势远高于持有人民币,而且手上的资金还需要买入更多的大类资产规避贬值。
此外手上的人民币还需要买入其它的类型资产,如基金,债券,银行理财等,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抵抗人民币贬值。
货币的贬值是一个历史性的趋势,任何国家经济发展都是要面临的现象,手中有人民币的人需要合理配置资产抵御通胀。
房产虽然说不能像过去那样暴涨,但依然会保值及温和增长,房产是非常有效的稳定投资品,从长远来看是远胜于持有人民币。
因为货币本身就没有保值功能,货币只有衡量一个商品价值的纸币。
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还是购买力贬值,都会有可能让房价上涨,持房的话还会增值,即使房价不涨也不会像人民币一样贬值的。
来源:江瀚视野
美股10天熔断4次,但美元指数却扶摇直上,持续走强。3月19日,美元指数强势突破101关口,目前已从3月9日的低点反弹近6.7%,10日之内上演V型大反转。与此同时,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对不少非美货币来说,将会面临着不小的被动贬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在此背景下亦难独善其身,3月19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幅扩大至1%,跌破7.14关口。自3月11日以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个交易日已下跌超1500点。
很多人都在疑惑,当前美股跌成这样一个情况,而美联储还在不断降息,人民币开始在贬值,这里面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到虽然美股是在大规模的下跌,但是实际上美国的美元反而在上涨,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美国股市大跌,美国汇市却在反复上涨,而美元指数实际呈现了疯狂走强的趋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的上涨才是人民币贬值的核心,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美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上涨?
其次,分析美元的上涨,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一是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引发的黑天鹅事件,对全世界资本市场的冲击是非常深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全世界都在不同程度受到波及。美国顺势受到波及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整个欧洲受到的影响更加深远,欧元所遭受的贬值压力其实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欧元的大幅度贬值,反而让美元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避险资产,全世界都开始在把欧元兑换成美元,所以让美元成为了更加坚挺的资产,由于长期形成的美元的世界货币优势,在这个情况下,让美国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底气。
二是当前我们看到很多市场上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资本巨头亏损,甚至于出现了类似于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可能爆仓的传言,这些传言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的是当前整个资本市场都处于非常危险的边缘。由于大量的资本基金需要补仓,并且需要提高自身的头寸,这些都是需要用美元来进行操作的,所以大量的资金都开始进行美元兑换,导致了市场上美元的供给和需求层面是供给不足,需求过剩,整个美元市场的流动性是呈现出比较紧张的局面。也正是因为美元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推高了美国汇市的价格,让美元反而变得走势坚挺起来。
第三,分析人民币市场,当前正好是市场波动的关键时期,美元出现了市场走强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这是一个相对的市场现象,没必要对这个过程进行过度的解读。当然,我们从货币的角度,还有另外一个考量,这就是面对着全世界比较大的一次经济波动,甚至有可能呈现出金融危机趋势的时候,人民币进行适当的贬值,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国的出口的,将会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世界的市场竞争力。
不过相比于其他的世界货币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昨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2019》正式发布,报告指出:货币市场全年交易规模再创新高,利率中枢整体下移。离岸市场上,人民币交易区域不断扩展,2019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和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分别位列全球第八位和第五位。
去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取得一定进步,但风险和挑战一直存在,例如近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又发表了对香港的不当言论,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方将在本周末之前宣布对中国涉港国安立法的回应措施,并扬言那些措施将“非常有力”。
受美方威胁言论影响,在27日白天,离岸人民币在交易时间跌破7.15、7.16、7.17关口后,晚间跌幅进一步扩大,加速走低并跌破7.18和7.19关口,盘中一度跌破7.19至7.1963,日内最高跌幅为500个基点,稍后跌幅收窄至不到400点。
离岸人民币走势图
在岸人民币持续贬值月线图
在岸人民币疫情以来持续贬值周线图
本文着重梳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六个热门问题
1.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大?
昨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超2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亦跌逾200个基点。人民币会否再次形成阶段性贬值趋势?从外资流动来看,目前这种可能性不大,本周以来,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入60.31亿元,5月以来已累计净流入208.97亿元。参考之前的经验看,北向资金的流出通常同步或领先于汇率的贬值,目前未有任何迹象。海通证券认为,短期美国仍将维持超低利率政策,预计美元指数趋势上会向联邦基金利率靠拢,美元币值难以长期坚挺,预计未来人民币将有序升值,而人民币资产价值将有所凸显。
2.央行连续三天放量逆回购呵护资金面,后续货币政策怎么走?
光大证券固收分析师张旭张旭指出,当前开展逆回购操作的意义,一是熨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短期波动;二是在有突发事件时,进行逆回购操作并降低中标利率。当前并无足以促使逆回购利率降低的突发事件,显然近几日逆回购操作是为了熨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短期波动。
对于逆回购利率保持不变的原因,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指出,汇率也是一大制约因素。明明说,利率和汇率是人民币的天平两端。近期避险情绪下美元强势使得人民币汇率承压。尽管货币政策大方向不变,但近期可能近期操作可能偏谨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认为,预计央行下一步将采取综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下行。
3.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而利率抬升的现象?
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同时,资金利率近期却悄然走高。目前,经济基本面有所回暖在一定程度对债市有所压制,而人民币走弱,令市场对央行后续宽松力度也愈发关注。光大证券表示,央行的逆回购操作表明未来政策不具备大幅收紧的可能性,政策松仍是大概率事件,对A股而言,这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信号。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汇率作为影响国内政策宽松的重要因素,汇率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将影响到国内政策宽松的节奏和力度,后期仍需持续关注政策松与稳汇率之间的平衡。
4.为什么人民币汇率从受关注到被“遗忘”的戏剧性变化?
温斌:今年3月以来,疫情在海外加速传播,恐慌情绪加剧一度导致美元指数快速升破100。在其他非美元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有所下跌但跌幅有限,而兑一篮子货币则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人民币汇率出现这种从受关注到被“遗忘”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近年来,从“8·11”汇改到确定“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中间价报价机制,又到一篮子货币扩容、权重优化,再到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这些改革举措使人民币汇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有助于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二、我国具有较为充裕的外汇储备,对于调节汇率、稳定币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疫情防控趋势向好,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形成了有力支撑。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逐渐完全恢复,经济出现积极改善,信心逐渐增强,相信下阶段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区间保持双向波动。
5.有哪些原因支撑力人民币汇率?
徐奇渊:与1998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相比,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几年以来的弹性显著增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成熟。
以下原因支撑了人民币汇率:
第一,我国服务贸易项目的逆差预估将有大幅缩减。过去多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旅游项目逆差一直在2000亿美元以上。疫情冲击下,服务贸易项的逆差将大幅收缩。
第二,第一季度末以来,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其他国家生产则仍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其中一些疫情重灾区国家需要从中国进口更多的医护用品、基本生活用品等。
第三,由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历史高位,同时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空间在明显上升,因此,资本和金融账户项下的资金流动也较为稳定。
6. 疫情至今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受到了哪些影响?应如何防微杜渐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疫情大流行之后,西方经济体普遍采取了力度较大的财政货币刺激;而中国虽然在提出六稳、六保之外,在宽货币松财政方面也有所强化,但中外政策刺激差异仍然显著。对此,一些人主张推行更积极的持续量价齐松的货币政策;另一些人则主张货币信用的宽松还是要有侧重、有章法,避免过度应对引起金融风险的潜伏积累。
温斌:疫情至今,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导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资金链条变得脆弱,贷款还本付息压力增加,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提高了0.05个百分点达到1.91%。在较宽松的政策下,宏观杠杆率也有所提升。
下阶段,宏观政策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稳定经济发展大局提供坚实保障。要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住市场主体,逐渐改善银行资产质量;要加强政策的前瞻性,尽早发现金融风险点,实现精准拆弹。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专业性,强化风险意识和风控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市场异常波动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徐奇渊:可能需要关注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2016年前后,我国开始对存量地方债进行了大规模的置换,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显性化,并且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但矛盾还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性解决,再加上近年来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房地产调控下的土地市场降温,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在2019年已经明显出现吃紧。
目前,明显提高特别国债的增发幅度,这方面呼声较高。但是,特别国债的使用要对应项目、对应资产,所以无法解决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问题。这可能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健性造成影响。
不过,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地方财政面临的一些比较现实、迫切的压力。特别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地方财政还将面临更大压力。地方财政问题也是近期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的一个缘起。但是后来的争论过多聚焦于“赤字货币化”,而我们恐怕还是需要更多关注当前地方财政面临的困难。
2020年7月16日10:00,国内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1.5%,扭转了第一季度下滑的局面。经济快速复苏,为什么人民币还在贬值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海外需求恢复缓慢,且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疫情蔓延需承担大国责任。因此,在欧元成为近期主流升值币种之后,人民币顺势回调。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压力远大于贬值压力。
2020年7月30日22:36,离岸人民币兑日元日线图显示,7连阴,K线向下突破。根据斐波那契回调线显示,第一支撑位为14.8455。KD指标和RSI已经超卖,一旦回升有可能引发K线企稳反弹。4小时图表显示,跌势放缓,技术指标底背离。但K线尚未企稳,布林线中轨线下行趋势。周线图显示,K线受到60周均线和30周均线压制,且失守所有均线,或仍有调整需求。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日线图显示,MACD指标金叉,K线反弹。不过布林线中轨线下行趋势,没改变之前反弹空间应该有限。4小时图表显示,站上MA120,MACD指标金叉,或仍有上升动能。周线图显示,技术指标顶背离,K线回调至布林线下轨线,还有上升趋势线支撑,暂时仍有希望在区间内运行。
欧元兑离岸人民币日线图显示,均线向上发散,K线继续走高。4小时图表显示,上升趋势,技术指标已经顶背离,但K线继续上行。周线图显示,K线突破盘整区域,打开上升空间。
澳元兑离岸人民币日线图显示,上升趋势,近期收敛整理后再次上行。4小时图表显示,技术指标顶背离,MACD指标死叉,或仍有回调压力。周线图显示,K线向上突破120周均线,MACD指标继续上扬。
来源:周密金融
密金融,一切只为您,从来无二心!
版权:来源 房东经济学 ID:SEALAX
进入五月下旬,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脱离7.0至7.1这一拉锯了两个月的区间,开始贬值。在5月27日,在岸人民币跌破了7.17,离岸人民币则跌破7.19,逼近2019年9月的大约7.2一线,如果突破这一水平,那么将刷新2008年以来最弱。
2012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另外,作为央行指导价的中间价,比市场走得更远,在5月26日,中间价报出7.1293,创2008年2月28日以来最低,虽然在一天之后的27日央行将中间价上调201点至7.1092,以表达逆周期调节的意图,但市场没有买账,加上投资者心态受部分消息影响,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可能会继续在波动中走弱。
后文的部分,我们会从“金砖”成色、人民币是否高估、贬值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应对方法这几个重点展开分享观点。
金砖的成色
谈到汇率,我们先从“金砖国家”说起。
由于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各自国家英文首字母正好可以组成“BRICS”一词,这五个国家被市场成为“金砖国家”,但近五年来,除了中国和印度经济相对比较好,其他三个“金砖国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可以从他们这几年的汇率看出端倪。
金砖国家
五年多以来:
美元兑俄罗斯卢布从2015年初的1:58.0贬到现在的1:71.1,贬值超过20%;
美元兑巴西雷尔从2015年初的1:2.65贬至现在的1:5.34,贬值了一半;
美元对南非兰特从2015年初的1:11.55贬至现在的1:17.50,贬值三分之一。
而人民币汇率在同期从6.2贬值到7.15,幅度比较小。从数据来看,过去五年主要货币里也只有美元比人民币走势更强,人民币对其他货币都有不同幅度的升值。所以说人民币并不弱,只是美元太强了,所以相对美元来说人民币出现了贬值。
在过去几年央行常说: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短时间内的某个事件或某个利空消息,而是整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数一数二的外商投资目的地,我们的国际收支常年都是盈余的,即常年获得大量贸易顺差、来华投资的外资数额巨大。这是其他四个“金砖国家”都不具备的,也是中国这块“金砖”在五个国家中含金量最高的原因。
虽然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但只要我们沿着开放和发展的路前进,不用担心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
高估还是低估?
一个常见的争议:人民币到底是被低估了还是被高估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可贸易品和资产价格两个角度衡量,因为这两个角度带来的答案截然不同。
从可贸易品(以及日常消费品)来看,中国人力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产业链成熟高效,很多商品和服务在中国的成本都很低,正是因为这样,苹果才把大多数产品都放在中国组装,一个在中国只要10人民币的手机套在美国要卖到10美元甚至更贵。
结合各类消费品价格以及权重,联合国国际统计委员会得出了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根据这个汇率,目前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4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这样看,人民币在现在7.17的汇率上是被低估了很多的,看几个我自己比较熟悉的例子:
3人民币起步的北京地铁 VS 2.75美元的纽约地铁,
30元人民币的理发 VS 15美元的理发,
100元人民币的北京滴滴快车 VS 45美元的纽约优步(相同里程),
洛杉矶分时计算电费,平均约0.3美元/度 VS 北京根据用量计费,平均约0.55元/度,
不过美国在能源、农产品方面的物价低于中国。
名义汇率的低估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高于那些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如墨西哥)。
可是,从资产价格来看结论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人民币就变得高估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比纽约和东京还高,中国科技股的平均估值(市盈率)超过50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整体估值只有20多倍。
由于房价多年来以远超租金的速度上涨,住宅的租售比已经非常扭曲,在最极端的厦门,1000万市场价格的房子月租金只有六七千而且还不一定租得出去,同样价值的房产,东京的租金是厦门的8倍、纽约的租金是厦门的6倍,至于房产税,拿两个月租金来交就够了。在香港,按揭利率2%出头、平均租金回报率3%就被说成是房价“大泡沫”,你可以想象一下厦门这类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到了什么程度。如果业主熟悉了外面的世界,会不会心动呢?如果会,那他们就成了人民币的潜在空头。
房价和人民币汇率有关联吗?有。
随着房价的上涨,一个不需要太富裕的中产家庭,可能只需要卖一套房就可以换得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美元的外汇,推升房价相当于是送子弹给这些外流资金来做空自己。
资本外流可以从经常账户的收支结构看出端倪,过去中国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赚取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但这几年开始,货物贸易顺差见顶下降,而外汇支出却在大幅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以“旅游”名义流出的,如果趋势维持下去,经常账户收支不久将会由正转负。
在银行购汇过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真的旅游,还是在境外买房、投资股票,“旅游”都是一个万用借口。过去几年,在有大量经常账户顺差作补充的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从峰值的4万亿美元下降到3万亿出头,可推测资本外流规模超过了1万亿美元。
中国经常账户收支情况 2000-2018
可以很肯定地说:按生产效率和可贸易品价格来看,人民币不但没有被高估,反而被低估了;但如果从资产价格来看,人民币被高估了。
过去我们的财富价值还没有现在这么高时,投资和移居海外对我们来说不太实际、也没什么吸引力,因为你就算有了身份,但还总是要养家糊口的吧,不然过去之后能干什么呢?但现在情况有些不同,1000万人民币的房子在一线城市司空见惯,只算得上改善型住房,但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在美加澳的热点城市无负债买下三套像模像样的房子了,由于他们的租金高而房价不高,自住一套出租两套也足够生活了,连工作都免了... 这种情况真的不会有人心动吗?这种心动就是做空人民币的力量来源。
好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所以一般人卖了房也换不到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可以继续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强大的出口能力赚取顺差,积累更多外汇储备。
留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资产泡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阻力,没有之一。除了资产价格以外,在可贸易品上中国仍然具有显著优势,如果泡沫去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将会非常轻松。国家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了,所以用“房住不炒”来抑制泡沫被进一步吹大、用减税降费来尽可能强化我们的成本优势。
有何影响?
很多人认为本币贬值对经济有好处,因为可以刺激出口进而拉动经济。但欧洲和日本已经证明,在没有技术突破和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即使大力度地贬值本币也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本币贬值不能解决需求不足或生产技术等根本问题,还可能惹来贸易伙伴的竞争性贬值和关税报复,而且贬值虽然看上去加强了出口的竞争力,却打击了进口,现在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是一边进口原材料、一边出口制成品。
比如钢铁,中国从海外进口铁矿石,我们自己炼出钢材后再出口给海外市场;比如手机,中国从海外进口芯片、屏幕等组件,再把完整的手机出口到海外市场;又比如水产品,中国进口生鱼,然后通过加工剔骨,再将无骨的鱼肉出口到海外... 对于无数行业而言,如果贬值造成进口成本提升,也会带来严重损害。
可以预料,这次贬值并不会刺激我们的出口,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口表现取决于海外国家疫情的恢复进度,毕竟订单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从来没有通过让人民币贬值的方法来促进出口,相反,我们追求稳定的汇率,相比升值,反而更不愿意看到贬值。所以在贬值的压力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可能被束缚(进一步宽松货币会给本币带来更大贬值压力),这这将利空股市和房地产的表现,而且会减少通胀的压力。
今年3月-4月,物价环比出现显著下降,下半年可能出现通缩
普通人的对策
大多数人不用对人民币贬值感到恐慌,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和消费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
但如果你要在未来使用美元,或是在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希望优化自己的资产配置,不妨考虑一些美元计价的资产,配置美元计价资产不一定要用美元去买,我们用人民币也可以实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QDII基金用人民币买入标普500或纳指100基金,他们在龙头公司优异的业绩推动下长期表现非常不错,也是对放水最敏感的资产;黄金ETF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钱可以印,但黄金总不能要多少有多少把,所以它也具有防通胀和受益于放水的特点。
在以人民币计价的体系下,人民币贬值会进一步利好这些美元资产,假设某天纳指100跌了0.3%,但人民币在当天贬值了0.5%,那么以人民币计价的纳指100基金净值将在这一天上涨0.2%。
我们之前谈到过纳指100 + 黄金ETF的组合,它在过去这段时间表现很不错,因为纳指100是指数基金,它属于最优秀的风险资产之一,而黄金是典型的避险资产,两者之间常常反向波动,有很好的风险对冲功能,与此同时它们都受益于全球放水和人民币贬值,易涨难跌。
说到放水,最近美国放水比我们可猛多了,零利率+无限量化宽松,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两个月内就增加了20%的M2。最近这些天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市场情绪影响的,我希望也相信这个趋势是短期的。
人民币急速贬值连过数关!发生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作者:知识星球找老齐的读书圈
昨天,汇率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波动,离岸人民币在交易时间跌破7.15、7.16、7.17关口后,晚间跌幅进一步扩大,7.18和7.19也被攻破,日内最高贬值幅度500个基点。后来才逐渐反弹,目前又回到了7.18关口前。
我们马上看了一眼美元指数,通常如果是被动贬值,美元都会升值,但目前美元指数也在下跌,这意味着这次人民币贬值跟美元没有关系,属于我们自己在单边贬值。而且对美元贬值这么多,也就意味着对其他非美货币贬值的更多。
7.19这个位置,基本上是最近几年的低点了,之前人民币从8升值到了6,然后又从6现在贬值到了7.19,这十几年人民币来了一波过山车行情。汇率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资产定价,他的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货币发行的多少,经济是否强劲,资产是否升值,社会是否稳定,贸易是否有盈余都会影响货币价值,即便自身没问题,其他货币的升值和贬值,也会对汇率造成相对影响,那么此次人民币快速贬值到底是为什么呢?市场上有这么几种声音。
首先,我们今年不设增长目标,这对于国际资本的信心造成影响,经济不好汇率贬值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外部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多,这就让进出口也增加了明显的不确定性,持续的顺差才有利于币值稳定,如果顺差的基础不存在了,那么币值也就会产生波动。
第三,特别国债发行,政府债务今年肯定会大幅上升,再加上央行的持续宽松,未来还可能降息降准,都会让本币价值下降。
第四,美国股市走势强劲,经济重启,再加上持续的通缩压力并未缓解,使得资金依旧有回国避险需求,所以全球资金反向流动,也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
第五,可能我们也主观上有意让他贬值,贬值会更有利于出口。有利于我们消化国内库存。稳定经济。
所以,现在各个国家其实都在进行博弈,而汇率就是一个重要的博弈手段,但是老齐认为,人民币现在有点低估了,因为我们虽然宽松,但是印钱的速度,显然跟美国还是没法比的,所以短期可能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中长期来看,起码人民币兑美元是低估的。我们也不可能让人民币就这么永远的贬值下去。因为持续贬值会造成这么几大危害。
首先,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加速外资撤离,让外汇储备流失。外汇才是央行手上的资产,外汇降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必然收缩。也会影响国内的货币政策。
其次,贬值不利于资产价格,之前我们就说过,人民币快速贬值的过程,一定是股市下跌的,说明资金在往外走,市场资金减少,一定会下跌。债市也一样道理,资金减少,一定是利率上升,价格下跌,所以股市债市阵痛在所难免。另外,利率上升也不利于经济复苏。资金外流对于楼市也会产生压力。
第三,贬值幅度过大,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将造成巨大影响,你现在是储备货币了,不能动不动就那么大波动。否则别人对你失去信心,也就不用你了。
第四,虽然有利于出口,但是不利于进口,贬值也就意味着我们采购原材料将更贵了。而我们很多制造业都是来料加工,一开始去库存的时候很爽,但是等到要补库存了,发现背着抱着一边沉。
第五,人民币贬值,对于人民财富也大大不利,出国留学,旅游,海外采购都将受到影响。
所以,贬值不能成为趋势,也不应该成为趋势,2018年3月以后的人民币贬值速度有点过快了,波动幅度也超过了10%,这不利于国内经济稳定,所以老齐觉得,央行肯定也会想办法尽快控制,绝不能让人民币贬值形成一个预期,那样资金就该持续流出了。而我们的办法通常是,定期杀个回马枪,在人民币贬值一段时间后,突然拉升一把,由于外汇的杠杆过大,达到100倍,所以有时候一个回马枪,就能杀翻一众空头。所以千万不要去做外汇, 更不要去赌方向。
至于有人问,我有美元现在要不要换回来,如果你的美元没用了,可以趁着人民币便宜换回来,如果你的美元还有用,或者以后还要再换回美元,那就别折腾了,汇兑损失很大,也得不偿失。而且货币汇率是多种因素混合,这个很难精准去踩对节奏,根本就没有胜算。
最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贬值,离岸人民币兑美元逼近7.2,汇率波动,货币贬值到底好不好?汇率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所向披靡,用不好可能反噬己身。可能很多人对于升值或者贬值并不陌生,但是究竟升值好还是贬值好,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其实并不清楚,那么我们就用简单的例子,通俗易懂了解货币升值贬值。
我们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假设此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也就是说700 人民币可以兑100美元,倘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8,那么也就表示此前美国用100美元可以买我们700人民币价值的东西,现在同样用100美元,可以买我们800元人民币的东西。反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6,那么也就是表示我们之前用700人民币可以买美国100美元价值的东西,现在买美国100美元价值的东西,只需要600元。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因为同样的东西客户买到的价格便宜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有利于进口,买同样的东西花的钱少了。
通常情况下,货币超发会造成贬值,也就是发行的货币越来越多,钱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上涨,购买力不断下降,为什么美国疯狂印钞,人民币兑美元反而贬值了,美元越来越升值呢?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国财政支出都在增加,为了应对疫情和刺激经济,各国财政赤字大增,美国国债已经超过25万亿美元,相比年初,已经增加了超过2万亿美元,而且后续还会持续增加,欧元区一个季度债务增加2000亿欧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的债务增量,国内前四个月财政赤字近1·2万亿,接近去年一年的赤字,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降低,直接导致财政赤字飙升。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赤字货币化开动印钞机,货币超发成为了最直接的手段。
自3月份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平均每周增加超两千万美元,目前已高达7万亿美元。但第二季度美国财政部计划增加3万亿赤字,也就意味着继续印钞三万亿,这其中牵扯美国的货币发行,通常财政部赤字增加,就会发行美债,美联储就印刷相应数量的美元。美联储除了买入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还吸纳了一些其他资产来支持其流动性资金,这些资产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国会批准的美国财政部的资金支持。对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正常,他认为当年最主要的是保持经济复苏,让就业市场恢复,美国失业率暴增,失业人数已经超过三千万,简言之,用宽松扩表维持经济,避免经济下行,产生衰退危机。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4月末,M2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创近三年来最高增速,社融规总量增加3.9万亿左右,后续可能会持续增长。今年的财政赤字预算约八万亿左右,,不设经济增长目标,同时财政赤字率不低于3.6%,中央财政赤字增加一万亿,地方专项赤字增加1.6万亿,同时增发一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我国与欧美国家不同,一般央行不直接购买政府债务,通常是商业银行持有,今年前四个月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增加了1.7万亿,但是央行的资产中,最主要要的是外汇储备,大约3万亿美元左右,商业银行的债券占比也近三分之一,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实也有点央行间接持有的意味。
为什么同样是在超发货币,美联储拼命印钞,美元不但贬值,美元指数反而节节高升,人民币反而不断贬值呢?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堪比全球资产定价的锚,虽然美元看似发行巨大,但是实际市场供给量并不高,市场上美元流动性紧缺,甚至出现美元荒,三月份原油暴跌,拉开了全球市场崩溃的序幕,美元的需求量飙升,许多国家不得不抛售美债换取美元,这对其他国家货币而言贬值风险增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表示不考虑负利率,那么接下来就是更大规模的量化宽松,释放流动性,如果效果不理想,市场利率还会飙升,美元只会更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