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美元

资产166亿美元!孙正义这么有钱,为何被传为“世界首负”呢?

来源:南生今世说

世界首富是美国的贝索斯,当前资产高达1130亿美元。而所谓的“世界首负”,网络上流传的却是日本前首富——孙正义,说他负债超过1600亿美元,每天需要偿还的利息都是数以亿计,唏嘘不已!

1999年,马云用6分钟说服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这笔钱,在让阿里巴巴获得了充足发展的同时,也为孙正义带来了巨量的增值收益——按照最近几年的市值,当初的2000万美元,已转变成1000多亿美元了。

虽然投资阿里巴巴让孙正义大赚特赚,成为成功的典范。但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却接连出现了巨额亏损,包括投资“被称为是德国的支付宝,Wirecard”,以及美国的WeWork,Uber等。未能再次复制投资阿里巴巴的奇迹,接连亏损。

报道称,当前软银集团的债务规模在1600亿美元左右。并且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孙正义投资的很多“共享经济项目”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亏损。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即使大富豪孙正义也是承受不住的。

因此,不少网友就调侃到孙正义正在由以前的“首富”转变成“首负”,而且是世界首负。那问题来了,孙正义真的将可能成为世界首负吗?网络上的传言是真的吗?

既然是传言,那自然就不是真的。按照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的信息,当前孙正义的资产高达166亿美元,在全球排第56名,仍是大富豪啊。虽然软银集团当前的债务是很多,但不代表这些就是孙正义的债务啊。

按照公司法,有限公司(又叫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只承担“有限的责任,不是承担无限责任”。软银集团的全称是“软银股份有限公司”,并且是上市公司。如果赚钱了,孙正义可以获得高昂的分红。

即便不赚钱,孙正义也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来变现。1981年软银集团成立以来,相信已经多次分红了。孙正义也应该有过出售股票变现的行为,相信其获得的收益已经超过其最初的投资额了吧。

如果(仅仅只是假设)软银集团宣布破产,并且是资不抵债。对孙正义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入股时的投资拿不回来了(估计分红和出售股票赚的钱,早就超过当时的入股资金了)。但孙正义不需要额外拿自己私人的资产来抵债,因为有限公司的股东“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

此外,孙正义不仅仅是软银集团的股东,同时还是其他很多公司的股东。即使软银破产,但其他公司还在,孙正义持有的其他公司股票还在,资产就还在。原先持有的房产、存款、现金等都还在。所以,孙正义还是大富豪,并非是“世界首负”。

展开
收起

比尔盖茨目前身价106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根据福布斯2019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比尔盖茨的身价达到了1068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如果按照当前的汇率1:7来计算的话,那么比尔盖茨的总财富差不多能达到7476亿人民币,看到这么大的数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大家最能理解也是最俗套的方法就是存银行赚利息。那假如这7476亿人民币存银行,每年有多少利息呢?如果是存活期按照央行当前活期基准利率0.35%计算,那么每年的利息能达到7476亿*0.35%=26.2亿,每年光活期利息收入就超过了A股90%以上上市公司的利润。

但是如果是真存银行没有人那么傻存活期,假如是存三年期大额存单,当前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4.18%左右,那么每年能获得利息就有7476亿*4.18%=312.5亿,每年的利息收入就能排进中国富豪榜第75名。这是多少人一辈子的梦想。

而从2018年世界各国发布的GDP数据显示,比尔盖茨1068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GDP,从下图数据中我们能看出,比尔盖茨身家能排世界GDP第61位。所谓的富可敌国也不过如此了,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很多人一辈子的梦想。

现在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是京广高铁,全长2298千米,由于隧道、山岭众多,总造价接近4000亿,如果比尔盖茨的身家全部用来造高铁,可以造1.869条京广高铁。这钱拿来造高铁又能造福多少人,带动多少GDP。

让世人惊叹的珠港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总造价是1269亿,如果这7476亿拿来造珠港澳大桥,又能造5.89座,这笔钱在拿来造一条澳门到海南、福建到台湾、山东到辽宁的大桥,又能造福多少人?

假如比尔盖茨每天花500万人民币的话,那么不算利息的情况下,能花409.6年,差不多从明朝花到今年才能花完,如果利息用来复利计息的话,可以说永远也花不完了。

综上所述,身家达到这种层次,真的钱就是个数字,对于他们来讲,可能真的鞋带掉了,弯个腰系鞋带的时间能赚到的钱,就是别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在自己花不完的情况下,把这些钱捐出来也算是一种公德了。

展开
收起

目标:百亿美元“绝地武士”!全球前两大富豪比拼,贝佐斯要状告美国政府

此前对美国国防部100亿美元规模的云服务合同项目JEDI志在必得的亚马逊,没想到败给了微软。

11月14日,亚马逊对外宣布,对近期美国国防部把这一可能重塑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的合同交给微软的决定提起诉讼。据纽约时报报道,亚马逊表示,已经将抗议这一政府决定的计划通知了一家美国联邦法院。

亚马逊发言人Drew Herden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JEDI合约最终花落谁家是由于政治原因,并称“对美国而言,政府及其民选领导人不受政治影响、客观地管理采购至关重要”。

10月2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宣布由微软负责为美军打造一套云计算系统,项目费用高达1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里,微软将为美军打造一套核心云计算系统,让不同军队的计算机能够借由这套系统实现更高效的交流。

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

受这一消息影响,微软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比尔·盖茨也超越贝佐斯,坐上全球首富宝座。

明争暗斗不断

五角大楼这单100亿美元的云合同,曾让谷歌、IBM、甲骨文、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在一年多时间内陷入漫长而激烈的争夺。

这项合同项目名为“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简称JEDI,与电影《星球大战》里“绝地武士”名称不谋而合,由美国国防部前部长马蒂斯在2018年3月公布,有媒体将这一项目称为“绝地云”。美国国防部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大部分计算能力从物理服务器转移上云,这将对美军的领导、指挥系统进行一次“现代化”的改造和升级。

媒体报道称,JEDI的意义,相当于要为美军打造一套新的“神经系统”,将部队在战场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迅速收集到指挥机构,通过计算给出决策建议,并将最终的决策传递至战场。这套系统建设难度很高,工程量相当大。

一年多以前,亚马逊、微软、IBM、甲骨文和谷歌五家公司报名参与了JEDI项目的竞标。

不过,去年10月,谷歌宣布从竞争中退出,表示JEDI项目与谷歌的行事原则相悖,违反了“禁止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杀伤性武器装备”这一条准则。

剩下的四家中,很多人都预测亚马逊将会拿下这个合同。毕竟,一方面亚马逊AWS在云计算市场中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亚马逊也有丰富的和美国政府合作的经验。亚马逊是目前唯一能够提供足够安全的加密,以满足美国政府“最高机密”要求的技术公司。此前亚马逊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建立了一个云服务系统。

甚至IBM和甲骨文也一度认为美国国防部会“内定”亚马逊,甚至甲骨文还对此提出指控,于2018年12月状告美国联邦政府。甲骨文认为,国防部JEDI招标过程偏袒单单一家云供应商,指的就是AWS,因为一名前政府雇员Deap Ubhi在参与国防部这一采购流程之前和之后都在亚马逊的云计算部门工作。

后来联邦法院驳回了这一诉讼,法官认为并不存在不公平的利益冲突。

而在今年4月,美国国防部表示,只有亚马逊和微软两家公司能在技术上满足履行合同的要求。IBM和甲骨文已被淘汰。

亚马逊不服微软拿单:状告美国政府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所有人都觉得亚马逊胜券在握时,没想到微软反而棋高一招,不声不响把“肥单”装入了口袋。

在五角大楼宣布微软独家中标后,华盛顿邮报援引亚马逊公司发言人的表态称:“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吃惊,AWS在云计算领域明显领先,仅比较产品进行详细的评估显然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我们仍然坚决致力于继续为新的数字战场进行创新;在新的数字战场,资源的安全性、效率、弹性和可扩展性事关成败。”并强调美国联邦采购法严禁包括总统本人在内的任何政客干涉中标决定。

据纽约时报报道,亚马逊表示已经将抗议这一政府决定的计划通知了一家美国联邦法院。

亚马逊发言人Drew Herdener在声明中表示,“JEDI评估过程中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错误和不应出现的偏见,这些错误必须被检查和纠正。”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对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一直充满敌意。贝佐斯是华盛顿邮报的所有者,该报经常发表批评特朗普政府的文章。特朗普将华盛顿邮报称为“亚马逊华盛顿邮报”,并指责该报传播“假新闻”。

大单助力 盖茨夺回首富宝座

据彭博社的亿万富翁指数,截至11月16日,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超越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以1100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全球首富榜首。贝佐斯的净资产降至1090亿美元,排在第二,欧洲首富伯纳德·阿尔诺以1030亿美元净资产位居第三。

媒体称,这是盖茨两年多来首次重新在“全球首富”宝座上站稳。

盖茨能够重新登顶,是因为微软股价今年迄今已飙升近48%,提升了盖茨所持1%股份的价值。

此外,盖茨重新登顶某种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国防部授予微软而非亚马逊这一100亿美元云计算合同大单。拿下合同后,美国当地时间周一,微软股价应声上涨近3%,突破历史新高。在10月25日之后至今,微软股价累计上涨近7%,同期亚马逊股价则累计下跌1.2%。

有分析师表示,微软拿下JEDI这个项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改变未来十年内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格局。

百亿美元大单归属揭晓之时,也是两家公司分别公布最新财报之时,值得注意的是,两巨头云业务收入增速都出现下滑迹象。

10月24日,微软发布了2020财年第一财季(自然季度为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营收为330.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净利润为106.7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

云业务方面,以Azure为代表的微软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达108.5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Azure这一季度营收增速达59%,比上一季度64%的收入增速有所降低。不过微软表示,由于Azure毛利率实质性改善,商业云利润率提升4个百分点至66%。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表示,商业云的盈利能力在下个财季以及本财年将继续有所改善。

10月25日,亚马逊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三季度实现营收7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21.34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28.83亿美元。

云业务方面,亚马逊2019年第三季度云服务AWS收入89.95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91亿美元,35%的同比增幅也创2015年有数据披露以来的新低。AWS营业利润为22.6亿美元,同比增长9%。

虽然各自增速都下滑,但可以横向比较的是,微软云计算业务Azure以59%的营收增速,对AWS的威胁越来越大。

中国的阿里云近期发展增速更是超过了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根据阿里巴巴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阿里云取得92.9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64%,增速超过亚马逊和微软。

Gartner7月10日发布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IBM位列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前五位。

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向头部进一步集中,亚马逊、微软、阿里云已经占据七成市场份额。亚马逊依旧领跑,但市场份额已经从2017年的51.8%下撤到2018年的47.8%,微软的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13.3%提升至2018年的15.5%,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则由2017年的4.6%提升至2018年的7.7%,在全球市场“坐三望二”。

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

来源:Gartner

微软员工可并不高兴

不过,拿下这份人人觊觎的五角大楼100亿美元大单,微软员工未必高兴。

此前在微软公司竞标国防部这份云合同的消息曝光后,微软的员工们曾公开发表博文表达抗议,文章说:“许多微软员工认为他们所开发的技术不应被用来发动战争。”

“当我们决定在微软工作时,我们怀着‘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的希望而来,而不是为了结束人们的生命和增强致命打击能力。”文章写道。微软员工还呼吁该公司放弃其HoloLens美国陆军合同,该合同最终可能会提供超过100000副增强现实头戴式耳机,用于军事方面的战斗和训练。

展开
收起

八十亿美元的估值,是 WeWork 的终局吗?

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现在一定无比后悔当初让公司上市的决定。

10 月 22 日,WeWork 的母公司 The We Company 在官网发出公告表示,已经接受了软银集团的注资计划,根据协议,软银将提供给 WeWork 50 亿美元的新融资,以及对现有股东 30 亿美元的股票收购要约。此外,软银还将在明年 4 月前增发 15 亿美元的股票。

交易完成后,软银对 WeWork 控制权将达到 80%。但 WeWork 表示,软银并不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会议上持有多数投票权,也不直接控制公司,WeWork 不会成为软银的子公司,两家公司将维持合作关系。

软银集团还向创始人亚当·诺伊曼支付 1.85 亿美元的咨询费,购买下诺伊曼价值 10 亿美元的股权,并借给诺伊曼 5 亿美元供他还债。软银合计给诺伊曼提供了近 17 亿美元的奖酬方案,以让他退出董事会。同时,WeWork 董事会任命了软银集团首席运营官马塞洛·克劳尔(Marcelo Claure)担任 WeWork 董事会执行主席一职,诺伊曼将成为董事会观察员。

这笔注资也「反噬」了软银,在软银宣布注资高达 95 亿美元去「救助」WeWork 后,软银的股价也跌至今年 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0 月 24 日收盘时,软银股票下跌 3.2%,至 4057 日元。同时,软银的债券息差也达到了创纪录高位,债券价格指数在 10 月 23 日跌至 98.3,这是去年 9 月软银发行债券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 CMA 数据,其信用违约互换指数也扩大至 252.7,为今年 1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10 月 25 日,据路透社报道,因 WeWork、Uber 市值的大幅缩水,软银准备在 11 月 6 日公布第二季度收益时减记至少 50 亿美元。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也在东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鞠躬致歉。

孙正义在发布会上鞠躬 | 路透社

不到 80 亿

两个半月前的 8 月 14 日晚,WeWork 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招股书,当时据各方媒体报道,WeWork 的真实估值从此前的 470 亿美元,已经降至 231 亿美元。

在提交招股书后,WeWork 不断膨胀的亏损、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存疑、高管对公司的管理方式……都让投资者们对这家披着科技外衣的共享空间公司产生了强烈质疑。WeWork 在估值被腰斩后,又迎来了跳水式下滑。

原定于 9 月上市的 WeWork,起先只是推迟了上市计划,很快就传出了公司内部就未能如期上市所引发的纷争。9 月 22 日,据媒体报道,曾经代表软银集团,非常支持 WeWork 和创始人兼 CEO 亚当·诺伊曼的孙正义,在董事会上提议要求诺伊曼下台。随后诺伊曼卸任 CEO。WeWork 仍表示计划在今年完成上市。

9 月底,据路透社报道,WeWork 计划在路演时提出的最低估值只有 100 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要比公司迄今拿到的融资总额(120 亿美金)还要低。WeWork 的母公司 We 公司随后表示,将撤回 S-1 申请,并暂停 IPO 计划。媒体也报道称,We 公司正考虑进行数千人规模的裁员。高管们最近预计这一数字约为 2000 人,约占现有员工的 13%。

10 月 10 日,WeWork 印度分公司大股东 Jitu Virwani 表示,自撤回 IPO 计划后,WeWork 印度分公司与印度银行 ICICI Bank 就 1 亿美元融资计划进行的谈判已经破裂,该公司正在讨论向新投资者筹集 2 亿美元资金。10 月 12 日据彭博社报道,如果没有新的融资,WeWork 的资金即将于下月耗尽。

10 月 15 日,WeWork 在私募市场(OTC)上的股票交易几乎已经陷入停顿状态。据一位活跃在私募市场上的投资者称,WeWork 合成股票目前的成交价仅为每股 20 美元或更低。

如今,WeWork 董事会接收了软银的注资,也就意味着公司内部已经认可了 WeWork 公司股权估值为 80 亿美元的现状。

2017 年,软银愿景基金在孙正义的带领下,按照 200 亿美元的估值,出资 44 亿美元收购了 WeWork 近五分之一的股份,软银愿景基金成为了该公司的主要投资者;2018 年,软银以认购股权的形式投资 WeWork 40 亿元;今年年初,软银愿景基金向 WeWork 注资 20 亿美元。算上马上要回购的 30 亿美元现有股票,软银已经在 WeWork 这家公司上投资了 130 多亿美元,而这家公司目前价值不到 80 亿。

一个资本市场的警示故事

在今年年初软银向 WeWork 注资 20 亿美元后,WeWork 的估值一度飙至 470 亿美元,成为今年 Uber 之后第二大待上市的独角兽。另一方面,投资人们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 Uber 和 Lyft 的「上市后暴跌」的情形后,愈发对共享经济行业以及虚高估值产生了质疑,WeWork 选择在 8 月递交招股书,考核它的是已经放下情怀和愿景,严苛地检视财务报表的投资者们。

据 WeWork 提交的招股书显示,WeWork 的亏损从 4.29 亿美元(2016 年)扩大到 19.27 亿美元(2018 年),因吸纳投资过多,长期又处于负现金流状态,租赁合同期过久等原因,债券评级公司纷纷下调了 WeWork 的证券评级。

而在招股书外,随着媒体更深入到细节的报道,也让创始人亚当·诺伊曼接连他创造的 WeWork 公司文化的另一面浮现出来。在公司内搞「家族式管理」,让妻子担任分公司 CEO;在提交招股书前先行套现 7 亿美元;用公司名义和私有房产签订租约合同;员工极高的流失率和不满意度……当估值泡沫被戳穿时,由内到外的问题也就此暴露出来。

曾经表示「我们相信,利用亚当的远见和这笔成长资本,公司将有能力积极追求未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深信诺伊曼以及 WeWork 前景的孙正义,在面临着不得不拉着集团下场救火的现状时,也站在了诺伊曼的对立面。

2018 年的孙正义与 Adam Neumann | Business Standard

反观 WeWork 估值泡沫的背后,也是软银近两年来的「不离不弃」,从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大额购入股份,到愿景基金主要资金支持者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以及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对孙正义再投资 WeWork 的反对,再到如今软银出来以购股的形式,解决了 WeWork 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只有软银一家投资方推高了 WeWork 的泡沫,也只有软银愿意处理泡沫破裂后的一地水渍。

近两年来,软银的注资加大了 WeWork 扩张的力度,但也加大了它亏损的额度。WeWork 这家公司内部结构和管理难以跟上它飞快的增长速度,外界的吹捧和强大基金的靠山,也让这家公司忽略了比它估值更高的 Uber,在勉强上市后遭遇到的窘境。在大额亏损同时还在扩张中的 WeWork,不知道是出于过度自信,还是烧钱已经烧出了难以补全的漏洞,在贸然的递交了招股书后,投资人也随之卸下了对这家公司的滤镜,给出了更为理性的投资判断。

WeWork 这场 IPO 闹剧历时近三个月终于落下帷幕,最终落得个创始人出局,集团入局,估值不到 80 亿美元的结局。这场闹剧打破了近年来通过「烧钱式扩张形成市场规模后,以虚高估值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和明星企业家的创业神话,WeWork 成了资本市场的警示故事,或许如今的 80 亿美元,才是这家公司最贴近真实的一次估值。

编辑:宋德胜

题图:We Company 官网截屏

展开
收起

300亿美元,两大衰落科技巨头开战

来源:投资界

作者 | 王菲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施乐(市值84.44亿美元)和惠普(市值295亿美元)之间的并购大戏正式开幕。不管是蛇吞象,还是大鱼吃小鱼,恶意并购注定将是一场残酷厮杀。

11月24日,惠普再一次拒绝了施乐的要约,而就在三天前,施乐刚刚给惠普下了最后通牒。施乐表示,如果惠普在11月25日前拒绝与施乐友好商谈并购事宜,施乐将启动“恶意并购”程序。没想到提前一天,惠普就把拒绝的决定甩在了施乐面前。紧接着,施乐宣布,会把其收购计划直接提交给惠普股东,这也意味着施乐将开始恶意收购战略。

双方你来我往直接互怼,让这桩337亿美元的并购交易火药味浓厚,也把两大科技巨头的力不从心展现在市场面前。

两大科技巨头CEO写信对垒

一个咄咄逼人,一个再三拒绝

这两家科技巨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惠普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打印机制造商之一,施乐则是最大的复印机制造商之一。施乐市值约80.5亿美元,仅为惠普的三分之一。

施乐收购惠普公司将是一次“蛇吞象”的并购。为了吞下比自己体量大几倍的惠普,施乐已向花旗集团筹资。市场猜测为完成收购惠普的交易,施乐可能需要举债至少200亿美元,其并购惠普之决心可见一斑。

这场刚刚对外公布不到一个月的并购,两大老牌科技公司的较量形式也很有意思,CEO互相给对方写信隔空开战:一个说,无法理解,另一个说,你逼人太甚。

本月初,施乐并购惠普的消息传出,惠普也对外承认了这一事实。之后,惠普董事会在11月17日明确表示,拒绝施乐公司的收购提议。原因是该提议不符合惠普股东的最佳利益,并将低估惠普公司的价值。

对于惠普的拒绝,施乐直接硬杠,并给出了一个终止时间。

施乐首席执行官约翰·维森丁(John Visentin)在上周四致惠普董事的一封信中写到,如果惠普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25日)下午5点前拒绝与施乐友好商谈并购事宜,则施乐将启动“恶意并购”程序,即直接将收购提议提交给惠普股东。

业内将此举解读称对惠普的威胁,面对威胁,惠普同样强硬。11月24日,惠普再次拒绝了施乐33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原因仍然是“这一估值低估了惠普的价值”。

作为回应,惠普领导层写信吐槽了施乐的种种不足:

第一,不看好施乐未来的发展前景。惠普公司董事会在给约翰·维森廷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注意到自2018年6月以来,施乐的收入从102亿美元下降到92亿美元(以12个月为基准),这给我们提出了关于贵公司的业务轨迹和未来前景的重大问题。”

据了解,施乐确实有些自身难保,在和长期的合作伙伴日本富士胶片公司解决了合资公司的纠纷之后,施乐可能面临几十亿美元的债务。

第二,批评了施乐的收购态度不够端正。

“从你咄咄逼人的言辞和行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施乐有意以投机性条件强迫进行潜在的合并,而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惠普首席执行官恩里克·罗雷斯和董事长奇普·伯奇对约翰·维森廷此前的“威胁”十分不满。

惠普还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另外一个可能性,即惠普出面来收购施乐公司,惠普表示自己可以通过获取施乐的尽职调查信息来评估其业务优势,并决定是否对施乐展开并购。也就是说,未来到底是蛇吞象还是象吞蛇,仍是个未知数。

一场恶意并购开战在即。

恶意并购杀到门前

惠普应该怎么办?

上个世纪70年代惠普就已经是全球计算机的霸主了。有数据统计,截止现在全球仍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着惠普的产品。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惠普已经不复当年辉煌,但施乐想要吞下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并非易事。

Moor Insights&Strategy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帕特里克·穆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认为,惠普目前占据了上风,施乐的规模仅是惠普公司的三分之一,收入也始终在下降,它对惠普的需求超过了惠普对它的需求。

对于惠普公司的价值难以统一是这笔交易一波三折的主要原因。

“虽然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打印机及个人电脑销量都处于下滑态势,这也是施乐对惠普的报价达不到后者预期的主要原因。但从市场份额来看,惠普的个人电脑业务依然排名全球前三,且考虑到其80年沉淀下来的品牌价值和曾经市值超过千亿美元,所以惠普认为目前施乐报价过低也是情有可原。”晨哨并购分析师王浚柯告诉投资界(ID:pedaily2012)。

目前,施乐提出的交易方案为77%现金和23%换股,即每股出价17美元现金和0.137股施乐股票,合22美元/股。施乐预计将付给惠普的交易对价约为330亿美元。施乐之前在提案中称,两家公司的合并将产生协同效应,可以节省超过20亿美元的开支。

并购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出价,取得卖方多数股东的同意,以及政府反垄断审查等。

考虑到本次惠普董事会已经否定施乐的收购,未来施乐可能会提高出价,以取得更多股东的同意,从而推动惠普董事会接受施乐。

有市场分析指出,按照美国资本市场敌意收购的模式,一旦施乐或者伊坎决定启动敌意收购方案,他们可能会收购更多惠普公司股票,并且展开股东代理人大战,劝说惠普股东更换目前的董事会成员,从而迫使惠普董事会接受施乐公司的收购要约。

“面对施乐的恶意收购,惠普董事会应该尽早在公司章程设立反并购条款,设立董事会分级制度,限定每年更换董事人数,同时加入对董事资格的限制条款,控制董事人选,这样即便施乐获得足够的股权,也无法取得对惠普董事会的控制权。”王浚柯表示。

华尔街“狼王”卡尔·伊坎操盘

都不想成为下一个柯达

就在两大巨头针锋相对的时候,市场的旁观者们却更乐见这样一场并购最终成型。

从历史经验、行业走势来看,惠普与施乐合并业务或许是大势所趋。在打印机、复印机业务上,惠普和施乐存在巨大的协同效应,双方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丰富产品线。

这一“蛇吞象”的大胆收购举动,将两个昔日的科技巨头结合起来,或许将扭转这些年来他们的衰败趋势。

近年来,纸质文件正在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印刷行业自然也江河日下。用户对办公和消费打印需求不断减弱,削弱了惠普和施乐最赚钱的业务。

从惠普2019年财报来看,惠普打印业务自2019年二季度开始下滑。惠普2019三季度净营收为146.03亿美元,同比增长0.1%;净利润为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打印业务第三季营收为49.12亿美元,同比下降5%。

施乐同样面临重重困境。施乐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施乐本季度净营业收入为22亿美元,同比下跌6.5%,但运营利润率为2.67亿美元,同比上升12.1%。施乐本季度由于节省成本产生了3.39亿美元现金流,并上调2019年全年现金流预期至11到12亿美元。

面对施乐的衰败,其背后的股东已经坐不住了。2018年,拥有施乐10.6%股份的华尔街“狼王”卡尔·伊坎联合另一位亿万富翁大股东Darwin Deason,曾迫使施乐停止合并到富士胶片,富士胶片于同年6月起诉施乐违反合同,要求赔偿损失超过10亿美元。

伊坎一直要求施乐进行变革,否则将“成为下一个柯达”,走上破产之路。

危机面前巨头们求生欲望强烈。惠普新任首席执行官恩里克·罗雷斯(Enrique Lores)不久前刚宣布一项重组计划,将在2022财年底之前曾裁员最多900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6%。施乐方面表示计划在今年削减6.4亿美元支出,合并后的新公司每年能够削减超过20亿美元支出。

如果不放弃的施乐能够成功,对行业也是一件幸事。华尔街分析师表示,惠普和施乐公司在打印机业务领域存在重叠,两家公司联合起来更好地应对停滞不前的打印机市场是有意义的。

展开
收起

162亿美元!毛线球卖8万的美国奢侈品巨头,被欧洲首富买下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开奢侈珠宝品牌蒂芙尼(Tiffany & Co.)的中国官网,里面东西的价格可能会颠覆你的想象。

有售价8.1万元的毛线球(纯银)。

图片来源:蒂芙尼官网

还有售价1459元的书签(纯银)……

图片来源:蒂芙尼官网

上个月底,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母公司LVMH(路威酩轩集团)计划以每股120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美国著名珠宝品牌Tiffany(蒂芙尼)(总价约145亿美元)。

这一消息一度让蒂芙尼大涨,但Tiffany认为这一报价并未体现其实际价值,没有同意此次要约。

但LVMH集团并没有放弃收购的努力,作为欧洲首富旗下的公司,LVMH集团出手阔绰——“嫌价格低?那我就加钱”。

11月25日,据彭博社,LVMH集团已与蒂芙尼达成协议,前者将以每股135美元现金(总计162亿美元,不含3.5亿美元净债务)的报价收购后者。这次全现金收购预计将在2020年中期完成。

这一报价远高于2017年收购Dior(迪奥)时装业务的65亿欧元,若此次交易成功,则将是LVMH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同时也是奢侈品行业最大规模的并购。

受此消息影响,蒂芙尼25日股价盘前大涨5.65%。LVMH盘前大涨2.16%,报404.40欧元。

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

根据福布斯 Real-Time Billionaires,LVMH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伯纳德·阿诺特)资产净值增至1068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此前他曾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第二富豪。

老牌珠宝巨头近年式微

作为老牌珠宝奢侈品巨头,蒂芙尼在1961年就已名声大噪,当时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蒂芙尼的早餐》极大的提升该品牌全球影响力。而后,蒂芙尼与卡地亚、宝诗龙(Boucheron)、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等知名品牌成为奢侈珠宝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珠宝、钟表、家居和配饰以及香水,在全球经营着300多家零售店。公司员工多达1.4万名,其中包括5000多名熟练工匠。

但近年来,蒂芙尼的业绩并不让人满意。由于被消费者认为过于传统和乏味,与年轻人显得格格不入,这家创立于1837年的珠宝公司曾被人称为“旧世界的奢侈品”。2015年初开始,连续7个季度销量同比增速为负的惨淡业绩,迫使这家昔日珠宝零售巨头经历了管理层换血、产品品类扩充、营销手段年轻化等一系列变革。

近来蒂芙尼加大广告力度,发布新产品,并公布了翻新纽约旗舰店的大胆计划。最新系列也推出了吊坠和耳环这些价格更实惠的产品来满足年轻的千禧一代的需求。

除此之外,蒂芙尼也开起了“网红”咖啡馆,试图借此拉进与年轻顾客的心理距离,也让《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的影迷们也多了一个“朝圣”的去处。

2017年12月,蓝盒子咖啡馆(Blue Box Café)在蒂芙尼位于纽约市第五大道和第57街的旗舰店开业。时隔56年,“蒂芙尼的早餐”终于不再只是荧幕中的画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这一系列举动让蒂芙尼的业绩在2017年后逐渐回升,但好景不长,2019年,蒂芙尼的业绩再度下滑。

蒂芙尼2019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全球净销售额下降3%至21亿美元,可比销售额下降4%;在固定汇率的基础上,销售额同比下降1%,可比销售额下降2%;同时公司净利润为2.61亿美元,较上年的2.87亿美元下降了9%。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蒂芙尼在全球一共拥有322家门店。美洲地区门店数最多、达124家,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占比为42%。亚太地区(不含日本)门店数排名第二、共90家,上半年的销售额占比为30%。日本和欧洲地区的门店数排名三、四位,分别为56和47家。

2019年上半年,蒂芙尼几大市场的销售数据均出现下滑。例如最大的美洲市场,蒂芙尼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5%。

相比之下,亚太地区的表现最好。以不变汇率计算,亚太地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增长3%,同店销售额同比上升1%。占比约60%的中国市场成为亚太地区销售增长的发动机,今年上半年的增幅达两位数。

蒂芙尼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其首席执行官Alessandro Bogliolo在上半年的财报电话会议里称,“我们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渗透中国消费者所在的市场。”

LVMH风格正盛

Tiffany上半年显现的业绩疲态,在LVMH看来或许正是出手的良机。

公开资料显示,总部位于巴黎的LVMH集团作为世界三大顶级奢侈集团之一,目前市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而随着股价一路走高,欧洲首富、LVMH集团老板阿诺特也成为全球仅有的4位身价超过千亿美元的富豪之一,身价仅次于贝佐斯、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

LVMH集团旗下坐拥包括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在内的四十余高端品牌。集团主要业务包括以下五个领域:葡萄酒及烈酒、时装与皮具、香水和化妆品、腕表及珠宝、精品零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星平 摄

2018财年,LVMH集团收入468.26亿欧元,其中腕表及珠宝业务的收入仅占9%,占比最低,在时尚相关业务中,12%的增长也属最低,相比较而言,时装皮具部门占比高达39%。

2019年半年报显示,LVMH集团实现营收250.82亿欧元(约合276.50亿美元,1945.89亿元),同比增长15%;集团净利润32.68亿欧元,同比增长9%。从营收结构来看,时尚皮具仍是LVMH的主要营收贡献者,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4.25亿欧元,占比约41.56%,而手表珠宝同期却仅实现了2.135亿欧元的营收,占比仅为8.51%。

有分析师认为,收购蒂芙尼将帮助LVMH在业务方面进一步多元化,并在增长迅速的珠宝市场上与历峰集团(Richemont)展开竞争。

历峰集团拥有卡地亚(Cartier)、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伯爵(Piaget)、积家(Jaeger-LeCoultre)等十多个奢华钟表与珠宝品牌。相较之下,LVMH集团在品牌数量上略有不及,仅有Bulgari、Chaumet和Fred等6个品牌。

据彭博资讯的数据,自2016年初以来,LVMH集团在19笔收购交易中花费了超过120亿美元(约合843亿元)。而在过去八年中,LVMH的股价翻了两番。

此次收购将使LVMH的珠宝业务规模增加一倍以上,并将其市场份额提高到18%以上,彭博资讯分析师Deborah Aitken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它将成为奢侈品珠宝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收购珠宝行业巨头蒂芙尼,或将明显提振LVMH集团在珠宝领域的影响力。而蒂芙尼也有望借LVMH集团的力量拯救不断滑坡的业绩。

编辑 | 孙志成 王嘉琦 杜波

展开
收起

163亿美元!LVMH宣布收购Tiffany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 者丨施诗、卢杉

编 辑丨李清宇、陈思颖

图 / 图虫

LVMH史上最大一笔并购终于官宣了。

当地时间周一,全球知名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LVMH)与蒂芙尼(Tiffany Co.)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已经签订了一份最终协议。根据协议,LVMH将以每股135美元的现金收购Tiffany。这笔交易价值将高达163亿美元,或成为奢侈品行业最大的并购交易,也是LVMH董事长伯纳德·阿尔诺(Bernard Arnault)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

由于Tiffany近几年业绩下滑明显,并逐渐退出一线奢侈品牌行列,因此当收购消息传出时,一小部分业内人士对此次收购的动机提出质疑。对此,LVMH在周一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收购蒂芙尼将能够深化该集团在珠宝行业的地位,并接触到更多的美国奢侈品客户。

这笔交易信息从传出到确认将近一个月时间,LVMH的出价从最初的145亿美元到现在的162亿美元,Tiffany多卖了17亿美元。当时有消息称Tiffany认为该报价低估了其价值,预计将拒绝该收购要约,现在看来这个报价让股东们比较满意。

Tiffany或重新崛起

凭借标志性的蓝盒子和1961年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Tiffany被奢侈品市场认为最具少女心的品牌之一,在女性消费者中颇受欢迎。然而,自2015年起,该公司开始走下坡路。2016财年其净销售额为41亿美元,同比下滑3.41%;2017财年其净销售额为40亿美元,同比下滑2.51%。在Alessandro Bogliolo成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后,业绩才有所改善。2018年其净销售额同比增长6.53%,达到44.4亿美元,为2014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2019年Tiffany的业绩再次陷入低迷。该公司2019财年半年报显示,全球净销售额下降3%,至21亿美元;净利润为2.61亿美元,较上年的2.87亿美元下降了9%。按地区来看,由于美国海外游客的消费能力下降和本土消费者支出减少,2019年上半年美国总净销售额同比下降4%;在亚太地区,2019年上半年净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管理层认为销售额下降是受外币折算和香港局势的影响。

这样的业绩在整个珠宝行业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之下略显黯淡。Telsey Advisory Group首席执行官Dana Telsey表示,此次交易完成之后,Tiffany可以借助LVMH摆脱过去几年业绩不佳的状况。此外,LVMH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本、全球影响力和创造力重新改造Tiffany品牌,使Tiffany焕发新生。

Bogliolo表示,这笔交易发生在品牌内部转型的时候,将为Tiffany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资源和动力。

CQS New City Equity投资组合经理Raphael Pitoun表示,"这是一次很好的并购。Tiffany品牌在过去几年有所削弱,而LVMH在帮助品牌国际化方面经验丰富。之前LVMH收购宝格丽以后,就帮助其开发国际市场,并且效果显著。"

Pitoun强调,"LVMH看起来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此次交易逻辑很清晰。"

珠宝行业的“暗战”

虽然手握尚美巴黎、宝格丽等知名珠宝品牌,但是LVMH集团在珠宝行业的成就与其他行业仍无法抗衡。记者翻阅2018年LVMH财报发现,2018年腕表及珠宝业务部门的营收仅占集团总营收的9%,为五个业务部门中占比最低的一个。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表明LVMH想要扩大其在珠宝行业影响力的决心,将向卡地亚母公司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在全球珠宝行业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

对于此次并购的逻辑,此前各路分析大多称,对于LVMH来说,珠宝不是其强项,如成功吃下Tiffany将有助于其提升整个集团在珠宝业务领域的规模效应,并扩大北美市场份额。

Richemont是目前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高级珠宝品牌卡地亚(Cartier)的母公司,该集团的营收最大来源是高级腕表和珠宝业务。2019财年,该公司珠宝和腕表业务分别贡献了51%、21%的销量。

无独有偶,LVMH的竞争对手开云集团也在加速扩大其在珠宝行业的布局。开云集团不仅投资旗下明星品牌Gucci推出精品珠宝首饰产品线,还收购了麒麟珠宝和宝诗龙。据报道,宝诗龙自从被开云集团收购以后,销售额已经翻了三倍,2018年营业额预计达到9700万美元。2018年开云集团珠宝和腕表业务销量占总销量的7%。

近两年,珠宝已经成为奢侈品市场表现最好的领域之一。根据咨询公司贝恩(Bain Co .)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珠宝市场规模达180亿欧元,同比增长7%,而奢侈品箱包同比增长5%,配饰市场则同比下滑1%。

从这份数据不难看出,未来珠宝行业将成为大型奢侈品集团的必争之地。这也是LVMH愿意耗巨资的收购Tiffany的原因之一。对于阿尔诺来说,收购Tiffany无疑是一次豪赌。他赌LVMH有足够的能力恢复Tiffany作为全球奢侈品顶级品牌的昔日荣耀。

Telsey认为,收购Tiffany将巩固其在珠宝领域的地位,使其能够在个人奢侈品行业增长最快的类别占据重要位置。彭博分析师Deborah Aitken表示,在此次收购之后,“LVMH将成为奢侈品珠宝行业的全球市场领先者。”

LVMH与Tiffany

据LVMH官网,集团汇集了75个知名品牌,2018年的收入达468亿欧元,在全球拥有4590多家门店。

LVMH旗下拥有酒类、时装与皮革、香水和化妆品、珠宝、其他零售等业务品类。其中葡萄酒及烈酒业务增长7%,归功于中国和美国稳定的需求。

时装与皮革制品在2019年的前9个月实现了18%的增长。在所有业务和所有地区均表现出色。“Louis Vuitton于9月在法国开设了新的生产车间,从而继续提高了生产能力。Christian Dior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Fendi宣布了在艺术和音乐界的几项合作伙伴关系。Celine推出了首个高级香水店系列,不久将在巴黎开设专门的精品店。

香水和化妆品企业集团前9个月录得8%的有机收入增长,主要是通过其旗舰品牌的势头推动。

在珠宝的推动下,钟表珠宝业务增长4%,宝格丽表现出色。

Tiffany这边,2018年全球销售额增长7%,至44亿美元。今年8月28日,Tiffany发布二季度和上半年业绩,两个时期的全球净销售额均比去年同期低3%。二季度销售额下降3%至 10亿美元;净收益1.36亿美元,比上年1.45亿美元下降6%;上半年:销售额下降了3%至 21亿美元;净收益 2.61亿美元,比上年的2.87亿美元下降了9%。

首席执行官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我们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业绩好坏参半,但销售净额却低于我们的预期。与第一季度一样,我们在第二季度受到全球本地客户群销售增长的鼓舞,该增长再次由中国内地的两位数增长所带动。”

按地区来看,亚太总销售额下降了1%,管理层将两个时期的销售下降归因于外币换算的影响。但中国内地的增长依旧非常强劲,香港以及该地区其他市场的表现参差不齐。

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珠宝类别的销售额如下:珠宝收藏在两个时期均没有变化;订婚珠宝分别下降3%和4%;Designer Jewelry分别下跌10%和12%。

LVMH并不是珠宝行业行业的领头羊。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的数据,阿诺特已经是欧洲首富,也是全球第三大富翁,财富达965亿美元。与蒂芙尼(Tiffany)达成的交易将使他在与历峰集团(Richemont)的约翰·鲁珀特(Johann Rupert)和古驰(Gucci)所有者开云集团(Kering)的Pinault家族中领先,以巩固奢侈品行业。

与大众印象中不同,除了包包和化妆品,LVMH涉及多项业务,最近一笔并购业务来自于顶级奢华酒店。去年12月,LVMH与Belmond Ltd.宣布,LVMH将以每股25.00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Belmond。交易的股权价值为26亿美元,企业价值为32亿美元。贝尔蒙德(Belmond)成立于40年前,在24个国家/地区拥有46家酒店、铁路和内河邮轮的业务组合。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十二个月中,贝尔蒙德的总收入为5.72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为1.4亿美元。

展开
收起

比尔盖茨目前有一千多亿美金身价是什么概念,能在北京买多少房

世界富豪排行榜

目前世界上财富值超过1000亿美元共有三个人,分别是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以1119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一,这还是因为离婚事件被老婆拿走了部分;排在第二的就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了,财富值为1068亿美元;排名第三的是奢侈品大王伯纳德.阿诺特,以1060亿美元位居第三。

一千多亿美金身价是什么概念?

按照目前的美元兑换人民币比率,比尔盖茨1068亿美元折合约为7500亿人民币,这个资金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富可敌省。按照世界各国的GDP来说,比尔盖茨的财富可以排到2018年的世界各国GDP排名的第64位(目前全世界有主权国家有195个、比尔盖茨的财富还能排名前30%);不过这个数据在国内就比较尴尬了,如果不算港澳台,只超过了甘肃、海南、宁夏、青海以及西藏五省,如果算上港澳台还超过澳门。

这个金额如果是现金的话的,存在银行里,按照5%的年利率(7500亿人民币协议个5%的年利率不难),那么一年的利息就是:7500亿*5%=375亿人民币;一年赚出一个中国富豪榜前60名,即使是存活期,按照0.35%的活期利率计算,一年都有:7500亿*0.35%=26.25亿元,多少人奋斗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一个金额。

在北上买房?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比尔盖茨的财富基本都是股票的价值,真正持有的现金量不会太多,这1068亿美元,如果能有68亿元的现金存款已经很牛逼了,如果大量的抛售,微软的股价肯定会有下滑,所以最终肯定不可能拿到1068亿美元,有个七八百亿美元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取值8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600亿人民币。目前北上的房价均在在6万元/平左右,我们假设都是买100平的房子,大概可以买5600亿/600万=9.33万套,尚不足十万套,但不要小看这个数据,一个小区2000户为例,这相当于47个小区的全部套房。

虽然说收租也是不一种不错的方式,但是显然没有微软来得更赚钱,所以这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件。

展开
收起

《福布斯》又发榜单:从12亿到420亿美元身价,马云只花了10年

记者 | 王付娇

12月24日,《福布斯》发布了过去十年亿万富豪身价涨跌盘点。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高居榜首,10年之间身价暴增974亿美元,从2010年的123亿增至现在的1097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的排名从2010年的第43升至第1位。

包括贝佐斯,入榜的科技领域相关的创始人一共有7位。可见近十年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最大的财富制造机。

入榜的科技巨头有:扎克伯克、比尔盖茨、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其中,马云位列第十。

十年间,马云的财富积累从12亿增长到240亿美元。

榜单第二到第十分别为:

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董事长伯纳德·阿诺特排名第二,身价从 2010 年的 275 亿美元增至 1077 亿美元,增幅为 802 亿美元。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排名第三,身价从 2010 年的 40 亿美元增至 720 亿美元,增幅为 680 亿。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排名第四,身价从 2010 年的 530 亿美元增至 1076 亿美元,增幅为 546 亿。

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排名第五,身价从 250 亿美元增至 749 亿美元,增幅为 499 亿。

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排名第六,身价从 175 亿美元增至 610 亿美元,增幅为 435 亿。

“股神”巴菲特排名第七,身价从 470 亿美元增至 888 亿美元,增幅为 418 亿。

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排名第八,身价从 10 年前的 145 亿美元增至 563 亿美元,增幅为 418 亿。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排名第九,身价从 10 年前的 175 亿美元增至 588 亿美元,增幅为 413 亿。

马云位列第十,这位前英语教师20年前投资6万美元创办了阿里巴巴。他现在大约60%的财富来自阿里巴巴的股份,还有9%来自蚂蚁金服。马云现在是中国首富,身价约420亿美元,而10年前只有12亿美元,增幅达408亿。

展开
收起

日本再增持222亿美元美债成最大债主!33国加速去美元化,中国呢

来源:金十数据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随着美国的“优先政策”席卷全球,美国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将经济危机转嫁他国,加大自身的贸易优势,坚持美国的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乃至美国亲密伙伴无法忍受,开始逐步推行去美元化进程。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仍然坚定美元未来的霸主地位,频频增持美债等美元资产。

日本再次增持222亿美债,稳定美债最大持有国地位

作为美国的亲密伙伴,日本始终保持以美债等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结构。而且,在对未来的资产配置战略中,日本依然倾向于根据目前以美元为主导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遵循传统经济理论,进行外汇资产结构部署。

根据美国财政部1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再次增持222亿美元的美债,增持幅度冠绝美国的所有债权国,持有规模再增至1.168万亿美元,连续5个月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据统计,5月至8月,日本分别增持了370亿美元、219亿美元、79亿美元和439亿美元美债,10月又再度增持222亿美元美债,堪称美债的最大接盘者。根据美债的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美国的债务规模约为23.13万亿美元。

美国庞大的债务规模和最近经常性印钞操作,也使得不看好美元资产前景的国家数目进一步扩大。据此次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10月份,在美债的前十大海外持有者中,有6个经济体抛售美债,其中开曼群岛减持幅度最大,共抛售了136亿美元。

33国集体去美元,中国呢

根据过往的报道统计,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4个国家以多种方式进行去美元化,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抛售美债、签订本币互换协议以避开美元贸易、增持黄金、增加人民币、欧元等非美元外汇储备等等。

要说去美元最为彻底的就不得不提一下俄罗斯。据统计,俄罗斯如今持有美债规模大约只有2010年的6.4%。此外,俄罗斯在以美元结算的贸易金额占比也下降到45%,相反贸易结算人民币化率则上升至15%。

此外,另一个十分积极推行去美元化的国家就是伊朗,几个月之前,伊朗已经宣布,将人民币和欧元列为主要的外汇货币,以替代美元。与此同时,伊朗还和法国、英国共同建立避开美元计价的贸易交易工具INSTEX。11月29日,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挪威和瑞典联合宣布也加入该结算机制。这也标志着去美元化的进程向前迈了一步。

有33个国家都在去美元,那么中国呢?与日本相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四个月进行了抛售美债行动,10月份中国再次减持了8亿美债,持债规模降至1.101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盟友,其第三大债权国英国10月也抛售了121亿美元。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国家支持去美元呢?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全球只有一种主导货币对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与风险相当大。因此,中国等34国更加看好未来多种货币共同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在不断推行去美元化的同时,也在推动人民币与欧元的国际化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更是坦言,美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已逐渐被其他国家赶上,美元已经无力担当全球唯一主导货币的重任,“决不能让世界经济继续依靠美元”。同时他还推断,十年内人民币将会与美元、欧元三雄并立,从而确立起新的全球主导货币体系。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