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历史领域文章,描述的是关于丹麦的16个事实的历史往事。
俄罗斯一位人士,对关于丹麦的16个事实,作出了介绍和评价,以下为具体内容:
事实一、
丹麦王国,是一个位于欧洲北部的国家,是地球上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丹麦以其高生活水平,迷人的风景,原始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
事实二、
丹麦,是地球上较幸福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全球幸福报告》中,丹麦多次被称为世界上较幸福的国家。
事实三、
许多人可能认为丹麦人很粗鲁,从不说“请”。
事实就是这样,他们在对话中从不使用这个词。但是,这不是因为无礼,而是因为在丹麦语言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词语。
事实四、
丹麦的土地面积为43,094平方公里,由日德兰半岛和丹麦群岛组成。
此外,它还有8750公里的海岸线。因此,无论你身在这个国家的哪个地方,都不会距离大海超过52公里。
事实五、
丹麦,拥有世界上较古老的经常使用的国家旗帜。
丹麦的国家旗帜,为红色背景上,装饰有的白色斯堪的纳维亚十字交叉图形。
历史数据表明,丹麦的国家旗帜,自1370年代以来就具有类似的设计。但是,直到1625年,它才具有现代感。
事实六、
在历史上,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奴隶贸易的国家。
1788年,丹麦医师保罗·艾德曼·伊瑟特,公开谴责奴隶贸易。
1792年3月,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签署法令,禁止在丹麦进行奴隶贸易。
但是,该法律仅在11年后,也就是1803年才生效。
事实七、
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以其城市基础设施适合骑自行车者而闻名。
根据初步估计,在哥本哈根所有居民中,约有62%的居民,骑自行车上班或上学。
精心设计的自行车道,和平坦地形系统,使自行车成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绝佳交通工具。
也许,再也没有比哥本哈根更适合骑自行车旅行的地方了。
事实八、
丹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公司。我们都听说过乐高玩具。而生产乐高玩具的乐高集团,总部就位于丹麦比隆。
事实九、
在俄罗斯,人们从小就被告知不能从水龙头里喝水。的确,那里的水质量不是最好的,直接饮用,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
因此,俄罗斯人习惯于随身携带瓶装水。
而在丹麦,情况并非如此。在这个国家,即使是自来水也非常干净。丹麦人直接从水龙头里喝自来水,这里的水质,绝对不逊色于俄罗斯的瓶装纯净水。
实际上,丹麦水龙头的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清洁的水之一。
事实十、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丹麦是一个相对地势平坦的国家。
丹麦最高的山,海拔高度只有173米,位于日德兰半岛东部的伊丁-斯科霍伊山。
事实十一、
在丹麦,医疗和教育是免费的。
但是,这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免费。也就是说,在实质上,丹麦医疗和教育,并非完全是免费的。
是的,在这个国家,对居民征收医疗税和教育税。所以,这些公共服务,对该国居民是免费的。
因此,在丹麦,不仅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还是经济条件相对不太理想,每位居民都可以平等地得到医疗和教育的公共服务。
事实十二、
格陵兰岛,是丹麦王国的一部分。格陵兰岛是丹麦的岛屿。
但是,格陵兰岛公共机构对当地,充分行使控制和发展权。
例如,2009年之前,格陵兰岛有2种官方语言:丹麦语和格陵兰语。而2009年之后,该岛只有一种官方语言:格陵兰语。
事实十三、
在俄罗斯,即使在红色的交通信号灯下,人们也“不加理会”,照样过马路。
但是在丹麦,当地居民在开始过马路之前,都会等待绿灯。
在这里,重点不是宣导教育,而是高额罚款。
如果丹麦警察发现有人过马路闯红灯,那么违法者将被处以1,000丹麦克朗(约300多元人民币)的罚款。
所以,在红色信号灯亮起时,即使道路上没有汽车,丹麦人也不会过马路。
事实十四、
这是一个多雨的国家,每年大约下雨170多天。
总体而言,欧洲北部本身是多雨的,而丹麦也不例外。
事实十五、
尽管丹麦经济较为发达,但是许多访问该国的游客,对当地消费价格颇为“抱怨”。
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丹麦工业和商业的企业,需交纳25%的营业税。
事实十六、
而当地居民,交纳的所得税就更高,有些居民,交纳的所得税,约为其经济总收入的45%。
然而,尽管有如此高的所得税比率,但是根据调查,大约90%的丹麦人,对税收水平感到满意。
(说明:可能的原因是,丹麦为北欧国家,社会福利相对较好。而社会福利的支出,主要来自税收。所以,高税收会带来高福利,丹麦居民上述“对税收水平感到满意”的原因,有可能来源于此)。
本文旨在发掘历史,解读历史,以史为镜,以史鉴今。
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要来
你期待的另一半是什么样?设计师、音乐家、诗人...?
今天要说的是影帝邓波的理想型:一个理工男。
他也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当红艺术家,不仅人帅而且浪漫。
这位帅气的大叔,就是Olafur Eliasson(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53岁的他,经常自然风光中汲取灵感,为全球创造了无数网红地标。
从未见过哪个艺术家能把巨大的太阳搬进室内;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把瀑布搬到凡尔赛宫;
waterfall,2016
将格陵兰岛的冰运到伦敦让人们直观地感受气候的变化。
Ice Watch, 2014-2019
他是《纽约时报》最推崇的艺术家之一。
还在几年前被欧美媒体誉为“当代艺术的达·芬奇”。
In Real Life At The Tate Modern
2016年“全球私人美术馆占有率最多的艺术家”榜中,排名全球第8,仅次于毕加索。
这个男人究竟多有魅力?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创造梦境的魔术师
Eliasson擅于利用光、色彩以及自然现象。
他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引导人们去体验和感悟。
当你驻足欣赏艺术时,它才存在;而当你离开时,艺术就消失了。
他把光变成了一种强烈直接的语言,营造出梦境般的氛围。
“光代表对未来的渴望,努力让明天过得比昨天更好。”
Eliasson的作品总能唤起人们对自然更细腻的感知。
当你走进一场艺术展的时候,
你能够感觉到被邀请去共同创作一件艺术品,
你也成为了艺术家,
你也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
天气项目 | The Weather Project
《天气项目》大概是Eliasson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了。
据说英国人爱聊天气,他就把“太阳”搬进了伦敦泰特美术馆。
观者在进入美术馆的那一刻,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Tate Modern, London, 2003
在巨大的“室内夕阳”和镜面的天花板下,人们的情绪和动作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他们躺下、拥抱,甚至舞蹈。
太阳的照耀,使生命的姿态被看见、有了意义。
The weather project, 2003 Tate Modern, London, 2003
凡尔赛宫的作品
“Deep mirror”,“You sense of unity”和“Solar compression”是在凡尔赛宫展出的作品。
Deep mirror (yellow),2016
Deep mirror (yellow),2016
他采用圆形切割的镜面,以黄色单频光和黑色间隔填充,放置在宫殿里的不同方位。
看起来像在宫殿里穿梭游走的月亮。
游客则通过自己的移动在持续与间断之中感受无限的镜像。
Deep mirror (black),2016
他通过模拟“太阳”、“黑洞”、“宇宙”等自然元素将人们牢牢的锁在了无限延伸的金色宫殿中。
Solar compression,2016
Your sense of unity,2016
冰钟 | Ice Watch
随着全球变暖,格陵兰岛的冰川,正在逐渐消融。
Eliasson和团队从格陵兰岛的峡湾运回12块巨大的冰川浮冰,总重达120多吨。
Ice watch,2014
他们把浮冰放置在公共空间,摆成钟的模样。
随着时间流逝,冰也慢慢融化。
人们走进它,触摸它,聆听它,拥抱它。
Ice watch,2014
这件作品旨在让人们直观感受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
彩虹 | Beauty
是一件由喷雾和灯光组成的装置。
观众进入合适位置或角度时,会发现空中的彩虹。
彩虹随人的移动而移动,引导人们产生身体动作去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
Beauty,1993
通过水、雾、色彩、光形成七色光谱,使整个场景产生一种扑面而来的闪烁流动感。
Beauty,1993
人在其中穿梭感受柔软与温润。
瀑布 | Waterfall
花园里,悬挂在空中的瀑布,听起来是不是很疯狂?
Eliasson做到了,他让瀑布悬挂在在凡尔赛宫的大运河之上。
Waterfall, Palace of Versailles, 2016
水流从一个钢架塔的顶端涌出。
从正面看,一泻而下的水流正好遮挡住了后面的钢架塔。
Waterfall, Palace of Versailles, 2016
感觉即真实 | Feelings are facts
展厅设计成了一个长近60米的蜿蜒的空间.
Eliasson用红、绿、蓝三基色组成 “荧光灯阵”。
Feelings are facts, 2010
把整个空间用雾充满,雾与三种灯光的色泽将制造出一个人工的光谱空间。
进入这个云雾缭绕的彩色光雾世界的观众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这样的“虚幻”光谱也许是自然界里不存在的。
但当人在此空间穿行,置身其中,你的视觉感应中体验到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在“迷宫”世界里,观众感知不到空间,却享受属于自己的真实感觉。
Feelings are facts, 2010
他的作品,让人们忍不住驻足并沉浸于其中。
而它们更能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化为平凡浪漫的小事。
痴迷于几何的艺术家
1996年Olafur Eliasson开始与建筑学家及几何学家Einar Thorteinnd合作。
并将对几何与空间的理解,巧妙的融入作品中。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我非常痴迷于几何,
对一切圆形或是球形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
它们有一种近乎宇宙维度的力量。
圆桥 | Cirkelbroen
Eliasson与几何圆形相关的作品不胜枚举,圆桥即是其中特别的一例。
这座 40 米长的人行天桥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圆形平台组成。
Cirkelbroen, 2015
每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中心都有一个高桅杆,用来引导驶过哥本哈根水道的船只。
超过110根张紧的电线穿过桥的底部和五个桅杆的尖端之间。
海峡屋 | Fjordenhus
这是Olafur Eliasson的参与设计的第一个建筑作品。
自水中升起的“海峡屋”由四个相交的圆柱结构相连接构成,高28米。
四面环水,背靠瓦埃勒大桥。
外立面上使用了定制的釉面砖块,弧线、曲线和圆形建筑元素交错其间,让空间变得趣味十足。
建筑自身与海港景色融为一体,在瞭望台上可以与水面近距离接触。
除了建筑设计工作之外,Eliasson的装置作品也一同植入其中,增添了不少色彩。
疯狂的年少经历
1967年,Olafur Eliasson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移民家庭。
他的父母在1966年从冰岛移民到哥本哈根。
为了生计和快速融入当地生活,父亲从事厨师职业,母亲作为一名裁缝。
olafur和父亲(确实长得有点像)
在Olafur很小的时,父母就离婚了。
当时年仅八岁他,同母亲和身为股票经纪人的继父一起生活。
而Olafur的亲生父亲,后来成为一名艺术家并搬回冰岛发展。
父亲画的画
或许是因为和母亲一起生活,让他对父亲产生出无限的的好奇心。
“我认为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惊人的。”
在olafur眼中,父亲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并且很疯狂。
olafur Eliasson的父亲
小时候,他总能看到父亲的工作室里摆满了自己的石膏头像,让人觉得很惊悚。
父亲与石膏头像
为了得到父亲的喜爱与认同,和母亲在一起时,olafur总是给父亲画画。
父亲也总提醒olafur寄新画,并在艺术方面给予了他很多的支持。
这对olafur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
olafur Eliasson的画
在15岁的时候,Olafur 举办了自己第一次个展。
在丹麦一个小而另类的画廊中展示了风景画以及水粉作品。
在Olafur的成长旅程中,父母从没有逼迫他做严肃的事。
这也促使他在做作品时,发挥出自身更多的感性。
olafur Eliasson早期作品
在艺术家看来,他青少年时期的“霹雳舞”表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艺术作品。
那时的Olafur Eliasson与两个同学一起组成了一个舞蹈团体——Harlem Gun Grew。
他们在俱乐部和舞厅表演了四年的时间。
Harlem Gun Grew
还赢得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霹雳舞比赛冠军。
年少的疯狂经历并未让Olafur忘记艺术的深造,1989年,他前往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1995年,Olafur Eliasson移居柏林,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如今这间工作室汇聚了100多人,
包括工匠、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厨师、程序员、建筑师和电影人等在内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艺术×美食也能搞跨界?
也许你看过Eliasson的展,但你可能不知道,他近几年还开过餐厅。
Eliasson和他的妹妹在Marshall Restaurant + Bar推出了限定三个月的实验餐厅——SOE Kitchen 101。
Eliasson和妹妹
这家限定餐厅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如餐厅营业时间是周二到周日,餐厅准备了一张大长桌,让客人一起分享食物、畅快谈天。
而这样设定都是从Eliasson柏林工作室的员工食堂SOE Kitchen搬来的。
A warm meal at SOE Kitchen 101 in Reykjavík
我希望午餐能让人有被感激、
被关怀、被珍视的感觉。
在前文提过,他在柏林的工作室Studio Olafur Eliasson,不仅有各种各样职业的员工。
最妙的是,还有专门的厨房小组。
还专门在Ins上开了个账号(还确实是挺不务正业)。
一开始,工作室午餐是由同事轮流下厨,但有些伙伴的厨艺确实令人捉急。
而且还要为解决午餐,花好多时间。忙于项目时候,只能靠方便食品应付。
随着工作室人数增加,Eliasson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员工食堂。
起初,Eliasson请厨师好友来帮忙下厨,既健康美味,又不会影响工作进度。
渐渐地,一群女性厨师组成了专业的“厨房小组”,其他部门的同事偶尔也会轮流帮忙打打下手。
不管有多忙,只要到了饭点,他们就聚在餐厅里,快乐吃饭、聊天。
周一大家就集体出门觅食,偶尔也会吃点“炸鱼薯条”+肥宅快乐水,罪恶一下。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食堂的天台种菜。
伙伴们聚在一起吃着创意料理、聊着天马行空的创意。
渐渐地,SOE Kitchen不仅仅是作为厨房的存在,而是升华为工作室的另一个创意空间。
“厨房这个地方,会让你感受到你是群体的一份子,让你不再觉得孤单。
蛮族是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人对周边民族和部落的称呼。罗马帝国是西方历史中最强大的古代帝国,全盛时期总面积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西班牙、高卢、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地中海一度成为帝国内湖,基本可以说是西方世界的骄傲。
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为拉丁语,亦是意大利地区的地方语言,不过罗马帝国内部的文化差异也很大,西罗马主要使用拉丁语,东罗马主要使用希腊语,这两种语言虽有差异,但属于同一语系,有很多通用语,古罗马人主要把不会这些通用语的民族称为蛮族。
罗马帝国主要是一个环地中海文明,统治中心区域位于现在的南欧地区,主要威胁基本来自北方,也就是中东欧地区。中东欧地区的民族都是古罗马人最敌视的,所以古罗马人把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三个主要民族称为三大蛮族。
这三大蛮族分别是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罗马帝国历史上,和三大蛮族的冲突和摩擦从未间断。这主要是因为罗马帝国繁荣富足,他们创造的辉煌文明和灿烂文化,都对这些蛮族充满了吸引力,所以这三大蛮族,一旦强盛起来,就会生出南下入主罗马的想法。
几百年来,罗马帝国的每次衰落都和这些蛮族的入侵有关,最终罗马也是亡于这些蛮族之手。此后历经上千年的发展,这些古罗马人口中的三大蛮族已经遍及欧洲各地,并逐步扩展到了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他们的实力也早已今非昔比。那么发展到现在,这三大蛮族,谁的实力最强呢?
首先,凯尔特人。凯尔特人最早生活在法国东部,德国西南部地区,后逐步扩展至不列颠和整个西南欧地区,鼎盛时期,一度入侵和洗劫了罗马和希腊。这段惨痛历史一直被罗马人牢牢铭记,恺撒继位后,罗马人决心一雪前耻,开始四处征战,攻击凯尔特人活动区域,随着罗马帝国攻占高卢,大约有100万凯尔特人被斩杀,100万沦为奴隶。后来在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蚕食下,凯尔特文化在欧洲大陆逐渐消失,只能在遥远的不列颠和爱尔兰延续他们的王国,不过日耳曼人仍旧没有放过这些凯尔特人。
其次,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最早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瑞典南部和挪威的西南部,后来逐渐开始向欧洲南部迁徙,先是迁徙到了德国北部地区,然后继续南下,赶走了居住中欧广大平原上的凯尔特人,从此和罗马帝国有了交集。
公元2世纪左右,罗马帝国和日耳曼人开始爆发激烈的冲突,但面对装备精良的罗马大军,日耳曼人始终是败多胜少。继续南下被迫中止后,日耳曼人开始向西欧迁徙,其中生活在现在德国北部和丹麦地区的日耳曼人分支,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甚至渡海来到了不列颠岛。
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再次驱逐了生活在不列颠南部的凯尔特人,建立了英格兰。而凯尔特人逐渐发展为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来,随着英格兰的扩张,凯尔特人完全并入了英国,直到20世纪中期,爱尔兰南部才得以独立。现在的凯尔特人国家主要为爱尔兰、此外还有苏格兰人、威尔士人。
而日耳曼人不仅占据了不列颠,后来又在欧洲大陆灭掉了西罗马,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了多个国家。大航海之后,日耳曼人国家逐渐兴起,并扩展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现在日耳曼人国家主要有,除芬兰外的北欧四国,德国、奥地利、瑞士,以及低地三国,此外还有英格兰人,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
第三,斯拉夫人。最早生活在波兰维斯瓦河谷地区,逐渐崛起后开始四面扩张,并向南不断侵袭东罗马帝国的巴尔干属地。后来根据地域分布,斯拉夫人可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其中东斯拉夫人国家主要为俄白乌三国,西斯拉夫国家主要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国家主要为巴尔干国家。所以按照这些国家的总体实力比较,现在实力最强的,应该是日耳曼人,其次为斯拉夫人,最弱的为凯尔特人。
北欧霸主瑞典在15岁的新君即位后,马上面临着丹麦、波兰、沙俄三个国家的联合威胁。
而年轻的瑞典国君卡尔十二世先自己亲政,整合内部,随后在面对丹麦、波兰、沙俄组成的反瑞典联盟,采用逐个击破的方针,先是利用海上优势,直击丹麦老巢逼迫丹麦签订城下之盟退出战争,那么接下来18岁的卡尔十二世会选择攻击波兰还是俄罗斯呢?
本期是大北方战争系列第二篇纳尔瓦之战!大北方战争第一篇详见→_→《15岁继承王位,18岁击败彼得大帝,卡尔十二世统领的瑞典有多强? 》
图注:彼得一世
一、彼得一世的决定
在丹麦-波兰-沙俄三国同盟中,战前规划是由丹麦从西边攻击瑞典,吸引瑞典主力,然后借此机会波兰和沙俄迅速从东方攻占瑞典波罗的海的东方各省。
但是,俄国因为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以及和奥斯曼人的合约扯皮,俄国的主力部队在丹麦和波兰都已经和瑞典开战的时候,还没有撤回俄罗斯。
等到和奥斯曼帝国签订合约后,才发现丹麦已经被年轻的卡尔十二世给打趴下了。
但是彼得一世认为俄罗斯的兴起,必须要有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和瑞典争斗。彼得一世决定迅速率领大量军队先抢占一个出海口再说。
彼得一世把初次进攻的目标选择在了通往因格利亚的边境之城,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纳尔瓦城;
图注:瑞典和俄国的纳尔瓦之战示意图,以史为鉴制图
之所以把目标放在纳尔瓦城,除了它是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纳尔瓦仅有区区两千士兵守卫,这看起来是一个软柿子,可以轻松拿下。
彼得一世尽管在七月份就做出了“快速”出征纳瓦尔的决定,但是4万精锐俄军的进军速度慢到令人发指,足足到了十一月,彼得一世的军队才抵达纳瓦尔城。
其实俄国军队如此“迅速”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俄国当时的交通很差,还赶上了夏秋交际时频繁的大雨。大雨让本来就不好走的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
二是彼得的这支“精锐”部队并不是俄国的常备军。这支四万人的部队是他在游历西欧之后,以西欧军队为模板建立的新式军队。在彼得一世登基之前,俄国的军队维持了后中世纪时期的状态,即以外国雇佣兵和临时征召兵为主,只维持少数常备军用于领土防卫。这样的军队导致俄军在战争状态下动员非常耗时。
图注:俄国名将鲍里斯·谢列梅捷夫
三是俄军的统帅部也问题重重。俄军的统帅部中确实不乏名将,比如亚历山大·门希科夫以及鲍里斯·谢列梅捷夫,然而许多彼得一世偏爱的亲信也都在这次队伍中担任将领,俄军存在内部话语权的争夺。
四是俄军在战争前期仍然雇佣了许多法国军官,这些人并不懂俄语,他们在面对俄国军队时往往因为语言障碍,无法沟通,这也是战争的大忌。
五是彼得一世本人对于欧洲的战争也没有非常系统的了解,他在战争前期仍然习惯俄罗斯的慢节奏战争。
二、卡尔十二世的决定
瑞典18岁的国王卡尔十二世在面对三国联军时,已经安排好了逐个击破的战略。
首要之敌就是离自己最近的丹麦人。
图注:年轻的卡尔十二世
所以在八月末彻底收尾和丹麦的战役之后,卡尔虽然接到俄军正在向纳瓦尔前进时的情报,但他无法确定俄军到底是快还是慢。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卡尔选择先休整,然后根据进一步的消息来选择自己的下一个对手。
到了十月,卡尔十二世决定利用自己海军的优势,准备渡海直接进攻波兰军队的后方,解救被围困的里加(如今拉脱维亚的首都)。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瑞典人得到了两个重要消息。
一条消息是波兰军队因为久攻不下,而且冬季马上来临,所以波兰人决定将不会在冬季继续进攻,他们将退入道加瓦河以南的冬季营地进行休整。
另一条消息是,纳尔瓦传来的“俄军还在路上,但是即将抵达”。
图注:纳瓦尔城的城墙和防御工事,绘于18世纪初
瑞典的随军将领提醒年轻的瑞典国王,如果要救援纳尔瓦,那么他的舰队将顶着秋冬的暴雨在海上航行,而且抵达港口后瑞典部队还要前进一百五十英里才能抵达战场,到达战场之后还要应对4倍于己的大军……
但是年轻气盛的卡尔并不打算退缩,并且认为这次将是扬名立万的绝佳时机。
就在这样的想法的支配下,瑞典军队于1700年10月30日启程前往纳尔瓦,准备与俄军决战。
三、纳尔瓦之战:11月29日的雪
经过长达四个月的行军,数量庞大的俄军终于在十一月抵达了纳瓦尔城下。
图注:纳瓦尔之战-全景图
尽管俄军数量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也带足了充分的补给,但是在天寒地冻的北欧,纳尔瓦城下的土地已经坚如钢铁,俄军无法挖掘足够的进攻及防御工事。
而且俄军的炮兵部队配备的大炮不仅不足以对纳瓦尔厚重的城墙形成威胁,在火炮的数量上也落后于防守方。祸不单行的是指挥俄军炮兵的是一个仅仅在海牙学习了六个月炮兵通识的亚历山大亲王。这些导致原本为了攻城准备的火炮现在直接变成了累赘,在未来则变成了瑞典人的战利品。
这样的一支俄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是短时间内却拿只有2000守军的纳尔瓦毫无办法。
纳瓦尔之战-局部图-瑞典视角
11月19日,卡尔十二世带领8000守军终于抵达纳尔瓦。
而彼得一世在这个关键时刻,却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彼得一世以督促援军和辎重为借口,丢下正在围攻纳尔瓦的俄军,自己跑去诺夫哥罗德。整个俄军的指挥权下放给部下和刚刚雇用的法国将领冯-克鲁伊公爵。
到了11月29日早晨,纳尔瓦下起了暴雪,大风像刀刃一样划过士兵的脸颊,大雪不断的遮住双方士兵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军队交战,除了瑞典军队持续进行火炮射击以外,双方没有其他动作,俄国人也因此麻痹大意了。
图注:瑞典人突入俄军阵地
然而到了下午两点,风向一转,大雪借着风向遮住了俄军的视野,反而瑞典军队视野清晰。
就在这一瞬间,卡尔看到了完美的战机。卡尔下令进攻,排成两线列的瑞典士兵在大雪的掩护下杀向俄军的营地。以近战著称的瑞典军队迅速突进因为寒冷没有挖好防御工事的俄军营地,在极近距离发射出两轮射击,像割麦子一样射倒了一片俄军士兵。
随后两军进入瑞典人擅长的肉搏战,俄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很快在瑞典人刀锋的乒乓作响中溃散开来,许多雇佣兵和外国军官直接投降。
图注:纳瓦尔之战后俄军向卡尔十二世投降
带领骑兵的俄国名将鲍里斯·谢列梅捷夫眼看失败在即,于是直接带领骑兵强渡纳瓦尔河,在损失一部分兵力后总算逃得性命。
但是大量溃散的俄军士兵只能冲向纳瓦尔河上唯一的桥梁,然而很快因为有太多的士兵逃亡,压垮了这座桥梁,大量的俄军沉入了冰冷的纳瓦尔河中。
就这样,彼得一世率领的4万俄国大军,在纳尔瓦城下完败于瑞典的8000士兵。俄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18000人,是瑞典军损失人数的十倍,而且大量的火炮都成为了瑞典人的战利品。
图注:纳瓦尔之战中瑞典军缴获的俄军战旗
此战之后,彼得一世的俄国也成为欧洲笑柄,而年轻的瑞典国王则名声鹊起。
瑞典人甚至专门制造了纳尔瓦战役的金币,上面极尽嘲讽的画上了战败的彼得一世的形象。
第一次北方联盟中,现在只剩下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仍在围攻里加。而奥古斯特在先后失去了两个盟友之后也将面对他的表弟,年轻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怒火。
参考资料: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英)西蒙·塞巴格·蒙蒂费奥里
《卡尔十二世》(瑞)弗兰斯·G·本特松
《大国崛起:1648-1815》(英)德瑞克·麦凯,H·M 斯考特
《瑞典帝国的衰落与卡尔十二世:1682-1719》(英)罗伯特·尼贝特·贝恩
近年来在欧洲众多国家中,马耳他移民以其独特的魅力崭露头角,吸引了很多外国投资者的目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超的教育水平,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很多人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免税政策,纷纷将企业转移到这里;发达的医疗水平和福利保障能够让老人在这里悠闲、舒适的生活;通过马耳他移民申请欧盟永居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今天麦克斯出国小编就跟大家说说关于马耳他申请欧盟永居的那些事儿。
一、欧盟永居简介及优势
欧盟永居是由所有的欧盟成员国一起签发的一种身份,马耳他已经加入了长达13年的时间。拥有欧盟的永居身份后,可以自由地在欧盟的成员国范围内工作、学习和生活,可以和欧盟成员国的公民享受一样的待遇,但不适用于英国、爱尔兰和丹麦。欧盟永居身份永久有效。欧盟永居法可以根据本国情况做适当调整。根据马耳他永居法规定,在马耳他获得欧盟永居的第三国公民享有马耳他以及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国民的同等待遇。
二、通过马耳他移民申请欧盟永居条件
1.在马耳他住满5年
必须要在马耳他住满5年的时间,这5年的实际案例累计连续离境不可以超过10个月,也就说最少要住满四年零两个月;
2.有稳定收入
申请前的两年内,有足够支撑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来源(提供缴纳社保证明和税单),收入不能低于马耳他的平均工资;
3.提供证明,通过语言考试
申请前的12个月,需提供参加100小时马耳他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历史、环境课程的证明,最后考试成绩要达到总分的四分之三;并且还要参加马耳他语考试,达到Level-2水平,大家不用担心通过率的问题,很少有人卡在这一环节;
4.购买健康保险
5.稳定而又符合健康和安全标准的住所
6.有效证件
7.无犯罪证明
三、马耳他移民新福利:免费学习语言和文化课程
马耳他近期推出了“I belong programme”,目的就是为移民者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外国人更好的融入这个国家,马尔他当地人都很热情、亲民,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英语,来到这里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更好的语言环境,此外,还可以和他们学习当地的马耳他语,免费提供语言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机会。
总的来说,马耳他移民可以实现申请欧盟永居的目的,通过马耳他国债投资居留计划,即可满足申请欧盟永居的居住条件。马耳他移民是一个打开欧洲大门的敲门砖,对于那些想移民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是条件不够的人来说,马耳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折衷之选,建议有移民想法的趁早行动起来,以免以后移民政策收紧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众梦幻的“人间天堂”,如同一个奇幻世界,但却少有游客前来
看过山河大海固然可以感受到这世间曼妙的风景,不过在这个世界的某一处角落,有一个小众梦幻的人间天堂,就算是经常看山看海的旅游爱好者,也不一定去过这里,这处位于世界尽头的人间天堂,如同一个奇幻的世界,在广袤的世界中独美,但却很少有游客前来。
这就是法罗群岛,属于丹麦。虽然和丹麦相隔甚远,但是的确是这个国家的海外领地。
法罗群岛有十八个岛屿,其中十七个有常住居民,不过人口不多,一共才五万多人左右。虽然人少,但是绵羊很多,五万多人有八万多头绵羊。而这些绵羊除了延续自己作为家畜的使命之外,还要承担起谷歌地图的取景工作,如果游客们有机会前去,幸运的话,hi看到五只背着依靠太阳能供电摄像的绵羊,十分有趣。温馨提示一下,远观即可,千万不要去打扰绵羊们的工作。
法罗群岛游玩,交通非常便利。乘坐汽车或者轮渡都可以很轻松地前往自己想要去的目的地。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露营车旅行,很有意思。
如果不愿意自己开车露营,那么想要住宿环境好一些,就只能选择住Torshavn了。这也是法罗群岛上环境最好,商店最多,消遣去处最多的地方了,晚上也可以在这里喝酒消遣,认识一些新朋友呢。
由于法罗群岛的气候原因,所以岛上艳阳高照的日子几乎没有,大多数时候都是阴天,不过岛上不冷,所以没有必要特意防寒。这种奇妙的气候,并不会有阴郁的感觉,相反拍出来的照片特别的好看。
建议游客去这里游玩除了看山看海看小动物之外,可以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夜不闭户,生活氛围美好的人间天堂。还可以品尝一下当地人的特色美食,取之于自然的美食,风味十分特殊,据说对身体十分有好处哦。而且当地人还会在食物中加入岛上的中草药,和我国的药膳有一脉同源的感觉哦。
总的来说,法罗群岛不算大,人口不算多,经济不算是非常优秀。但是作为世界的尽头之一,这里的自然风光在别处难以看见。这里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地方也感受不到。
其实世界很大,甚至我们平时没有发现的小角落,都能够带来意外的惊喜,能够让人对这个世界重新定义。
所以,有机会的话,请一定要去这里感受一下世界尽头的人间天堂哟。
小tips:
1. 签证:需要提前办理签证,并且需要提供银行账单,手续费约为410元左右。
2. 建议旅行季节:全年皆可。
3. 建议旅行时间:三到四天。
4. 语言:当地以丹麦语和法罗语为主。自由行可以考虑轻翻译。
5. 消费:当地使用法罗群岛克朗,和丹麦克朗等值兑换,需要提前去银行兑换。
6. 交通:可自驾游,持有中国驾照和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即可。
建议游玩季节:全年皆可。建议游玩时间:三到四天。语言:当地主要语言以英语为主。消费:虽然当地主要流通货币是巴哈马币,但是使用美元也是可以的。二者汇率为一比一。交通:当地旅游业十分发达,可以选择出租车,由于当地不打表,所以需要提前商量好价格。如果有条件,选择租车会比出租车更划算。温馨提示:当地紫外线十分强烈,建议做好防晒准备。当地气候炎热,蚊虫较多,防蚊药物请常备。
国内不可错的5座冷门城市,远离喧嚣的散心圣地,累了就去走一走
高考500分左右的考生,在福建可以上什么大学?这3座高校景色太美
四川“川东小峨眉”火了,年均18度适合避暑,重庆自驾仅2小时
你尝试过去读一遍《易经》吗?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停留在了“想尝试”的阶段,继而陷入了下一个思考中:读《易经》有什么用?
很多人对《易经》都有一个误解,觉得它只是一本占卜书籍,迷信学术。
这种看法可以说是大错特错。如果你遇到一个说《易经》是迷信学术的人,你上前去问他,是否读过《易经》。
相信,他的回答一定是:没有!再问他为什么会说《易经》是迷信学术,他一定会回答:别人都是这么说的。不用怀疑,这个所谓的别人,一定也从来没有读过《易经》。
《易经》,你所不知道的丰功伟绩
想要反驳《易经》的“迷信学术”说法也很简单,看看它给人类带来的丰功伟绩就知道!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在《易经》中发现了二进制的联系,从而发展了二进制。
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玻尔借助《易经》太极图发现了波粒二象性原理。
杨振宁和李政道从《易经》阴阳原理中获得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的奇偶性,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云力捧的经典《易经》
是否觉得很神奇,一本四千年前古人留下的书籍,竟然在现代科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更是多次力捧《易经》,曾多次在国内外的演讲上,向其他的企业家推荐读《易经》。
还曾说:“自己得益于比别人读得早。”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曾说:“千万别晚上读《易经》,不然一下就天亮了。”
在那些牛人的眼里,《易经》的魅力,恐怖如斯!
藏在《易经》里的变数
抛去《易经》的神秘光环,它更像是一本教人们认知自我,改变性格的书籍。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人们常常哀叹,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每年如一日,奔波劳累,似乎从来没有休息过。
人生一事无成,工作一蹶不振,家庭一成不变。唯一改变的,只有日渐疲惫的身体和迷茫的内心。
可往往这一切,都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决定。《周易·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就需要去寻找“变数”。这“变数”是什么,没人知道,或许它就藏在《易经》之中。
马云找到了,于是他失败的“中国黄页”,变成了现在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
你如果找到了,或许生活不再是一潭死水,人生也不再一成不变。
你能读懂的《易经》
人生一世,《易经》不读一遍,着实遗憾。有些朋友特别想读《易经》,就是被《易经》的晦涩难懂给阻挡了。一大堆的文言文,加上些许的释义,看得脑子都成浆糊了。
所以,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带白话文翻译的图版易经,叫《图解易经》。这本《图解易经》以最浅显的语言和图片,给人们呈现《易经》中深奥的智慧。
用《图解易经》读懂《易经》很简单,难的是,面对“一潭死水,一成不变”的生活,你想不想去改变。
《易经》是你改变生活的最好武器。
来试一试吧!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入手!
葡萄牙是一个小国,却是足球版图里一个无法忽视的国家,今日的葡萄牙已经远离世界的中心舞台,但足球却给了这里以最大的存在感。
然而,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葡萄牙人,却都始终被一种心魔所笼罩,因为,无论他们可以赢得多少世人的赞誉,内心没有足够安全感的他们,始终对异国他乡的土地,缺乏太多的信赖。
这,或许正是绿茵场内外的葡萄牙人,有着太多争议的原因......
然而,忆及昔日在葡萄牙的往事,或许这一切,已经不算是意外。
1
葡萄牙人——足坛的漂泊客
相信对于很多热爱足球运动,以及喜爱瓦格纳歌剧的人们来说,“漂泊的荷兰人”这个名词,恐怕并不陌生。
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
然而,在足球世界里,与荷兰人一样漂泊的,还有一个曾经也以航海而闻名的国度,那就是地处欧洲西南边陲的葡萄牙。
这里的人们,对足球的热爱恐怕不亚于其他任何的欧洲国家,然而,在欧洲的版图上,卢西塔尼亚的土地实在没法为来来往往的足坛名将,提供有足够曝光度的舞台。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1-1伊朗,葡萄牙当地球迷庆祝夸雷斯马世界波。
因此,对于很多功成名就的伟大球星和教练来说,他们或许曾经驻足于此,然而,这里却只是通往星光大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对众多葡萄牙本土的足球名将来说,祖国的绿茵舞台,显然也并不足以让他们在国际足坛扬名立万,所以,在更大、更广阔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也就成了葡萄牙足球人自然而然的选择。
穆里尼奥曾执教皇马三年,与C罗相约马德里。
年轻的时候,他们便背井离乡,从特茹河和杜罗河畔出走,或是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邻国,或是飘洋过海,去到了英伦三岛和亚平宁半岛,在马德里、巴塞罗那、伦敦、曼彻斯特、米兰或者都灵等欧洲足球重镇,赢得球迷和媒体们的认可——无论是富特雷、保罗·索萨、菲戈、戈麦斯,还是C罗、夸雷斯马、纳尼,还有教练席上的穆里尼奥,莫不如是。
然而,“江南虽好是他乡”一语,或许会令这些漂泊在天涯海角的卢西塔尼亚人,心有戚戚焉,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尽管能够尽情地挥洒自己在足球上的才华,却始终无法弥补心中的那一份不安全感,于是,常常在言行举止上,令看客感到颇为怪异,甚至不可理喻。
菲戈在巴萨担任队长,却私下与还是皇马主席候选人的弗洛伦蒂诺签订秘密协议,最后覆水难收,只能选择背叛诺坎普的球迷;
作为葡萄牙两代偶像,菲戈和C罗都曾做出“出格”之举。
而C罗,时而在媒体前表现出极端的自大性格,时而又会把心中所有的不满、不快乐,毫无保留地吐露出来,直至今夏,以令人震惊的方式,离开皇马加盟尤文图斯;
欧冠小组赛,曼联客场2-1逆转尤文,赛后穆里尼奥的庆祝动作引起争议。
而穆里尼奥的自负,则成为过去十多年世界足坛,一道最独特的风景线,那种“上帝第二”式的偏执,曾经使他享尽了世人的欢呼雀跃,如今却令其保守着看客的冷嘲热讽......
2018赛季欧冠小组赛,曼联主场0-1不敌尤文,穆里尼奥用三根手指挑衅尤文球迷,意指他曾率国际米兰取得三冠王。
每一个在欧洲足坛功成名就的葡国足球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着客居异乡葡萄牙人的心无所依。而且,纵观足球史,几乎所有的葡萄牙球星,都不曾在自己赢得满堂喝彩的他乡土地上从一而终。
菲戈背负着“犹大”的恶名从诺坎普离去,却也未能在伯纳乌结束自己的足球生涯,于暮年辗转梅阿查,效力国际米兰;鲁伊·科斯塔则从佛罗伦萨来到米兰,最后回到本菲卡算是叶落归根;而C罗从老特拉福德来到伯纳乌时,或许他自己都相信,会在这里待一辈子,未曾想到,这个夏日,却来到了意大利工业重镇都灵,而这里,显然也不像是他最终的归宿。
在无法聆听到乡音的土地上,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着心灵港湾,却始终不能得偿所愿,也许,在那些灯红酒绿的欧洲大都市里,令葡萄牙人无法释怀的,是没法再静静地品味一曲里斯本故乡的“法多”吧!只有那美丽而哀伤的声音,方能令敏感细腻的葡萄牙人,有一种回到家的安全感。
2004年欧锦赛官方用球ROTEIRO(航海日志)。
曾记否,2004年欧锦赛在葡萄牙举办时,阿迪达斯曾将该项赛事的比赛用球,命名为“航海日志”,也许,这种漂泊于异乡的不安全感,也秉承了这个国度的航海家气质。
2
葡萄牙的航海家气质
如今,经济生活水平在欧洲排名靠后的葡萄牙,除了在南来北往的游客心中有着一席之地,在欧洲的地理版图上,显然缺乏必要的存在感。
1562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起“圣保禄”教堂,三次大火后,只剩下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然而,数百年前,这个如今面积狭小的国度,也曾经是地跨四大洲的世界帝国。他们曾经据有巴西、印度的果阿、马来群岛的东帝汶、以及为数不少的非洲殖民地,而中国的澳门特区,也曾经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沦为葡人繁衍生息的殖民地。
葡萄牙殖民版图曾涉足南美、亚洲和非洲。
忆往昔,繁华竞逐,尽管壮丽而残酷的大航海时代,早已落下了帷幕,但这种航海家精神,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它已经成为了葡萄牙的民族精神支柱,深深地镌刻在了葡国人的心头。
迪亚士、瓦斯科·达迦马,以及麦哲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让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代代航海者从里斯本扬帆出航,寻找理想中“黄金之国”的热情。
罗卡角——山海天一体的巍峨景致。
也罢,葡萄牙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国家精神象征的卡蒙斯,曾经写道:“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a)。”
因为罗卡角,正是亚欧大陆的最西端,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天涯海角,我曾经游历罗卡角,临风远眺,那种山、海、天融为一体的恢宏景象,实非三言两语所能够道尽。
罗卡角的山崖上有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作为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城市,位于特茹河口的里斯本,也有着大多数欧洲城市所没有的气魄——特茹河口,滔滔江水向西流,那种磅礴的气势,也令这个欧洲大陆最西的大都市,有一种欧洲城市罕见的大气。
这种大气,赋予了卢西塔尼亚人离开故土,前往未知世界里探寻大千世界的勇气,这也许就是世人对葡萄牙“航海家气质”津津乐道的一面;然而,谁又能想到,葡萄牙先人们不畏惧大自然的勇敢背后,却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对海上前路的迷茫......
特茹河日落。
即便在地域面积远远不如中华大地的欧洲大陆上,葡萄牙也只是一个小国,对这个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的国度而言,在一个永远试图吞并他们的强邻身畔,也令历代的葡萄牙君王和贵族们寝食难安。
一方面,他们小心翼翼地打理着和卡斯蒂亚王国——也就是日后西班牙王国——的关系,重复着自古以来“以小事大者”的外交传统;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避免有朝一日终将被强邻吞并,葡萄牙人自从中世纪“光复运动”开国而始,就与英国维持着至今仍旧有效的同盟关系。
波谲云诡的伊比利亚半岛,每天都在上演分分合合的戏码。
因为英葡之间的盟约,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里,强邻西班牙都未敢对葡萄牙有更多的非分之想,而当拿破仑的军队开进里斯本后,也正是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布拉甘萨家族方才得以重新恢复葡萄牙王室的身份,将法国人驱逐出祖国。
直到今天,葡萄牙仍旧采取和英国一样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而并没有像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伙伴们一样,加入幅员辽阔的“东一区”,而20世纪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佩索阿,常常用英语来完成自己的诗篇,而并不是葡萄牙语。
自然而然地,葡萄牙也并没有足够的领土纵深,国力并不足够强盛的他们,当然无力向强大的卡斯蒂亚王国发动扩张战争。因此,将目光投向罗卡角外,那片望不着边际的大洋,也成为了这里的人们背井离乡时,最无奈的选择。目光远大的恩里克王子,劝服其父亲若昂一世,在1415年征服了北非扼守地中海要冲的休达港,这也成为了“大发现时代”的标志。
在王室的大力资助下,葡萄牙的航海者们先后抵达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并且在西非的海岸上建立起了一个个的据点。恩里克王子去世后,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也并未消退,到达刚果河流域后,安哥拉也成为了他们的殖民据点。
葡萄牙纪念航海时代的“发现者纪念碑”(领头的即为恩里克王子)。
当然,伴随着安哥拉的殖民化,人类历史上一段不光彩的历史——黑奴贸易,也就此进入了高潮。
至今为止,葡萄牙很多知名的足球人物,都来自这些“大发现时代”所占领的土地。人们最为熟悉的C罗,来自马德拉的最大城市丰沙尔;曾经的国家队历史射手王保莱塔,家乡则位于亚速尔群岛上;纳尼来自更遥远的佛得角;而葡萄牙历史上的足球巨人,“黑豹”尤西比奥,则来自东非海岸上的莫桑比克。
葡萄牙队传奇巨星尤西比奥出生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
就像法国今时今日依旧在攫取着非洲大陆昔日殖民地上的足球资源一样,葡萄牙足球的繁荣,也从来都离不开这些大航海时代赢取的土地。
甚至,很多无法在“足球王国”巴西赢得为国效力机会的球员,也纷纷投效这个昔日的宗主国,他们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除了曾经在“红蓝军团”巴萨取得过巨大成功的德科,效力皇马十年的佩佩,也是过去数年间葡萄牙后防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还有德尔莱、利德森等众多巴西人,曾经披上葡萄牙队的紫红色战袍。
3
忧伤的法多——葡萄牙人的思乡情
忧郁的葡萄牙人。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在高度发达的欧洲地区,葡萄牙是一个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因此,亦被很多人戏称是“发达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这里诸如人均GDP这样的指标,如今已经落后于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由于经济的常年不景气,许多葡萄牙人,也如同他们祖辈曾经所做过的那般,背井离乡,去欧洲其他地方寻找工作的机会。
葡萄牙GDP总值甚至一度呈现负增长趋势。
我在巴黎游学期间,曾经在巴黎市区的一间老屋中暂住,那栋楼的门房太太就是葡萄牙人,她和她的先生来自里斯本,我也经常看见他们两个可爱的孩子,穿着“大红鹰”本菲卡队的球衣,和妈妈一起出行。
在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等欧洲的各个角落,都不乏葡萄牙劳务工人的身影,他们远离自己的故土,为的只是更好的工作机会,以及更多一点的收入。
2018赛季英超第9轮,切尔西主场2-2战平曼联,面对斯坦福桥漫天的骂声,穆里尼奥伸出三根手指:我为切尔西拿过三个英超冠军。
这或许也塑造出葡萄牙人在欧洲独特的一面,下至贩夫走卒,上至C罗和穆里尼奥这样的公众偶像,都在无意间,表露出漂泊他乡的葡人,所独有的那份不安全感。
荷兰人、比利时人,或者是丹麦人、奥地利人,他们尽管也出自小国,然而欧洲各地的他们,却似乎并没有葡萄牙人那样,寻找不到心灵的慰藉,也许,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令让们在异国他乡也能充满自信地面对一切。
C罗、穆里尼奥那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狂妄、自恋,也许正是异乡葡国人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以一种看似激烈的方式,在世人眼前的呈现。
用“3”diss全世界的狂人穆里尼奥。
毕竟,在那些发达的欧洲现代都市里,客居他乡的卢西塔尼亚人心中想念的,是破落家乡的那一曲乡音,一曲让海外游子之心默默流泪的法多。
游历葡萄牙期间,我曾经与一位旅居当地多年的华人陆先生聊到这种被誉为葡萄牙“国粹”的音乐形式,他的一番话至今令我记忆犹新:“法多不同于欧洲高雅的古典乐,它并不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音乐,而更有一种市井的、下里巴人式的情结,这是一种起于民间的艺术。”人们用一种婉约而哀愁的方式,直抒胸臆,慨叹人世无常,感怀韶华易逝,为爱情似逝水、佳人天各一方而黯然神伤。
法多演出。
“法多”一词,源于拉丁语,其字面含义“宿命”,无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轻人,还是识尽愁滋味、历尽逢霜的人,都会为此而心头一震,这种艺术形式可谓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朔到遥远的中世纪,摩尔人还驻足于里斯本的岁月里。
Cheira a LisboaAmália Rodrigues - ou no ?
现代法多的代表歌手Amália Rodrigues(阿玛利亚·胡德里格斯)演唱的《Cheira a Lisboa》(里斯本味道)。
有人说,法多是中世纪欧洲的游吟诗人传统,与阿拉伯风味音乐结合后的产物,那种婉约而忧伤的曲调,与葡萄牙人敏感、脆弱的心灵,堪称是天作之合。
阿尔法玛(Alfama,里斯本最古老的城区)的几乎每一间餐厅,都会在夜幕降临之际,成为法多歌手的演出舞台。1755年那场几乎毁灭了里斯本的大地震,阿尔法玛因为地处高山之上,因而幸免于难,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因此,这里也成为古老的葡萄牙首都里,最有传统韵致的地区。
阿尔法玛老城区。
穿梭在阿尔法玛破落的旧街之间时,也许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就是数百年前,拨弄着阿拉伯乐器的游吟诗人,让最初尚未成型的法多,在这里顽强生存,并且繁衍下去的所在。
这种忧伤哀婉的音乐方式,与葡萄牙语的配合更堪称是天衣无缝,也许,只有这种语言的独特节奏,才能支撑起法多的演绎方式。
里斯本拥有欧洲最古老的电车。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之间,存在着某种类似性,然而,两者之间的不同,对聆听者来说,却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西班牙语清脆、流畅、快速,所有的音节之间,都结合得非常紧密,而相反的是,葡萄牙语却显得抑扬顿挫许多,在重音与轻音的结合上,颇得古典拉丁语的韵致。
我想,葡萄牙语是一种很温柔的语言,就如同法多,也是一种舒缓的音乐,急性子的人,是说不好葡萄牙语的,而说不好葡萄牙语的人,自然更唱不好法多。
4
念昔游——里斯本的未了情
里斯本,是一座被时光遗忘了的城市,她也坦然地接受着被世人遗忘的结局。
数年前游历葡萄牙时,曾经想过要写一篇游记,记录下自己身处这座古老城市的点点滴滴,而前面这句话,正是我在酝酿这篇游记时,脑海中一直在叨念着的一句话。因为,相比于众多令人思之神往的欧洲名都——罗马、维也纳、巴黎、伦敦,里斯本更像是静静躺在角落里的沧海遗珠。
可惜,一直未曾动笔,直到今日,念及这段昔年的回忆时,方才想起如何努力地拼接起这些已经在记忆里愈发成为碎片的往事......
在那里,偶遇了一位当时在瑞典隆德求学,彼时兴意盎然地来里斯本旅游的大学学姐,在各自感叹命运的奇妙时,曾经各自都去过欧洲不少地方的我们,一同坐在驶向罗卡角的大巴车上,产生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坐落于特茹河畔的“遗忘之都”里斯本。
“你最喜欢的欧洲城市是哪里?”
思绪良久之后,我缓缓地说道:“维也纳。”
“维也纳曾经也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我认为自己遇到了知音,随即她又继续说“但是现在,维也纳在我心中只能退居次席了,因为里斯本才是我心中的最爱。”
“断壁残垣”里斯本。
“我觉得,里斯本是一座被时光遗忘了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有种断壁残垣的感觉,太破旧了。”
“是的,她确实像是一座时光隧道里的城市,然而这里的人们,却也坦然地接受着被世人忘却的命运,静静地躺在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里,怡然自得。”
听罢此语,我才猛然间体悟到里斯本的美。
山海相连,天地合一的里斯本,有着欧洲绝大部分城市所没有的大气,在这座欧洲著名的“山城”里,许多街道本身都非常陡峭,无论是阿尔法玛的老城区,还是山脚下的新城区,常常并不很长街道两头,有数层楼的巨大落差。这样的城市布局,熟悉重庆的朋友们,想必是不会特别陌生的。
天地合一的里斯本。
不过,对于当时求学巴黎的我来说,印象更为深刻的,莫过于里斯本的人情味,还有里斯本人的热情。
在巴黎这座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早出晚归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地铁上那些卖唱者的行为艺术,绝大部分人,都对那些行为艺术家们投去了冷漠的目光。
里斯本地铁站。
因此,当我在里斯本地铁上,看到乘客们与地铁歌手一起唱歌、打着节拍,热烈互动的时候,我仿佛感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巴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如此泾渭分明,而在这里,无论是朝九晚六的工作者、还是前来一睹葡京芳容的旅者,人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甚至在这里,你可以同陌生人热情地攀谈——有一位美丽的葡萄牙女孩,看到我这张东方面孔时,对我致以了一个微笑,而当我同样以微笑回馈之际,她忽然告诉我说,自己的祖辈就有中国人,因此看到中国人时,会格外亲切。
里斯本的圣热罗尼摩修道院。
尽管有1/4的葡萄牙人居住在这里,然而,安静的里斯本,却并不像诸如伦敦、巴黎、罗马、米兰、马德里、巴塞罗那这样的欧洲大都市一般,隔三差五地出现各种治安事件,在游客心中愈发地声名狼藉。
曾经在半夜时分,连续步行四站地铁,回到自己下榻的旅舍,却不曾感到有丝毫的不安——尽管里斯本没有那些聚光灯下的欧洲大都市那样发达,这却是一个能够让人安心的所在。
里斯本的地标建筑贝伦塔。
此时此刻,对里斯本的印象,忽然变得格外清晰起来,心中最难以割舍的回忆,不是贝伦塔,不是航海博物馆,不是圣热罗尼摩修道院,也不是本菲卡队气势恢宏的光明球场,而是这里的人,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不到很多隔阂,人与人的距离,在这里是如此之近!
可能,里斯本这座城市,对这里的人们来说,便是最可靠的心灵港湾吧。
贝伦塔附近大名鼎鼎的“贝伦蛋挞”。
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漂泊他乡的葡萄牙人,乡愁是如此的强烈,因为在伦敦、巴黎、马德里、米兰这些再典型不过的欧洲大都市里,又怎会有这座相忘于江湖的城市里,那种让人产生心灵慰藉的感觉?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却有着春意盎然的名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是丹麦王国的海外,在这里顶顶在2008年公投后成为一个内政独立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管理的领地,不过,革命不属于欧盟,格陵兰在它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安然的芳名呢?
关于格林兰岛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大约982年,有一个挪威海盗看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在格林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草地音,刘刘刘刘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她骄傲地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地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
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7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各位暖岛全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最冷的中国现在地区最大,大到零下70度,格林兰岛今晚估计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导语,导语,导语导语导语也是大部分面积被冰雪覆盖的道理。
格林兰岛的大陆冰川的面积达1813万平方千米,其平均厚度达到2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其实这个岛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充满着春意,格林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有种想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很有感觉的,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成为格陵兰的奇景,对着它们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本期到此结束,记得关注并在关注,并在下方评论在下方评论,感谢大家的感谢,大家的就再见。
爱尔兰,西欧议会共和制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是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
爱尔兰自然环境相当出色,素有“翡翠岛国”之称,全国绿树成荫,河流纵横,草地遍布,所以又被称为“绿宝石”。爱尔兰的大学教育非常成熟,首都都柏林自中世纪起就被誉为大学城。
爱尔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的成员国;爱尔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为经济发达被称为“欧洲小虎”的美誉。
据爱尔兰中央统计局(CSO)发布的经济数据,在2018年,爱尔兰GDP增长8.2%,连续五年成为欧盟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在1999年和2003年,爱尔兰的软件出口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被誉为“欧洲软件之都”。
爱尔兰人口只有481万(2017年),它在2019年GDP总量为3815亿,仅相当于江苏镇江的总量还少,但爱尔兰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77450美元 (2018年数据,相当于人民币54万左右),一度排名全球第五,超过美国、新加坡、丹麦等国家。
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在英国的西北,地理位置优越;爱尔兰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每年名目繁多的社会福利开支大约占政府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位列世界排名十一位,人均已超过英、法等发达国家。
根据2017年7月经合组织(OECD)对各国家政府在“家庭福利”版块的社会支出占国家GDP比例的调查统计:爱尔兰占比排名第6位,现金福利支出排名第3位。
爱尔兰是一个全球闻名的高福利国家。
在爱尔兰看病治疗几乎都是由家庭医生负责的,凭借家庭医生访问卡或医疗卡,病人都可免费享受家庭医生服务。假如家庭医生认为病人需到医院就诊,病人就凭借此医疗卡或访问卡到公共医院就诊,看病就诊的费用都是免费的。
在爱尔兰,如果需要长期服药,爱尔兰也有药物补助计划覆盖,每个月的药费支出绝对不会超过144欧。如果需要住院,每天75欧,10天以上的费用不需要缴纳,每年只需支出750欧。
拥有爱尔兰移民合法身份的居民,可以免费申请欧盟医疗保险卡。因为欧盟医疗规定,爱尔兰居民在任何欧盟国家、包括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等旅游及办事情过程中生病或受伤了,都可享受这些国家的医疗服务。这样等于是扩大了医保范围。
爱尔兰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国家的医疗服务。长期疾病医疗计划规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合法居民可以免费获得治疗及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物。
长期疾病医疗计划 Long-TermIllness Scheme(LTI)是爱尔兰政府对患有某些长期疾病或身心残疾的爱尔兰居民提供的免费疾病治疗。包括药品、药物、医疗和外科手术。
申请这个计划不是以申请人的具体收入为判断条件,而是根据你的病史。
爱尔兰符合长期疾病医疗计划的疾病类型大致有:糖尿病、知识障碍,精神疾病,嗜血杆菌,脑炎,苯乙酮,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脊柱裂,肌肉发育不良,帕金森病,急性白血病,使用沙利度胺引起的病症等等,覆盖面非常广。
爱尔兰的高福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爱尔兰政府为一个孩子的家庭每月提供140(相当于人民币1150元 1欧元=8.22人民币)欧元的补助,两个孩子的家庭补280欧元,三个孩子补420欧元,四个孩子补56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4603元),以此类推,一直到孩子满18岁为止。
如果是低收入家庭,根据爱尔兰家庭收入补偿计划(FIS),家庭可获得一周至少20欧元额外的补助。
爱尔兰政府为6岁以下儿童和小学生以及医疗卡持有者提供牙医服务。从婴儿满9个月起,每个孩子即可享受由政府出资的全方位儿童健康发展检查,检查内容有:听力检查、视力检查、语言能力检查等,并且免费接种疫苗。
爱尔兰对于18岁以下的孩子有很详细的法律规定:14岁以下孩子是不能工作的;15岁孩子每周可工作8小时;16-18岁孩子每周可工作40小时,但每天不能超过8小时。为了保证休息和学习效果,凡是在校学生不得在晚上10点到早晨6点之前的工作,每个假期中有21天不得工作。
爱尔兰的产假福利金:爱尔兰的公立医院为母亲和婴儿提供了免费的产前护理、婴儿出生过程中的护理和住院费用。
在爱尔兰,孕妇可享受法定26周( 6个半月)的超长带薪产假; 还可以享受16周的无薪产假, 因此,爱尔兰在产假时间长度上,在欧盟排名第一,在欧洲排名第二。
爱尔兰政府为每个符合条件的孕妇提供每周245欧元(人民币2013元)的孕妇补贴,26周的带薪产假中每周发放。 带薪产假额:245 * 26周 = 6370欧元(大约5.2万人民币)
在孩子出生四周内,可以有领取产妇福利金,进行免费的孕期治疗。爱尔兰公立妇产科的医院护理,对所有怀孕的普通居民都是免费的,包括:产前护理、婴儿出生过程中的护理,母亲和婴儿的住院费用。
在儿童免疫方面:爱尔兰的儿童和年轻人都可免费享受一系列的免疫服务,以保障他们免受疾病的困扰。六岁以下儿童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牙医服务;在十六岁之前,爱尔兰孩子可以享受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对于小孩的补助:政府给未满16或18周岁公民,提供每月至少140欧元(人民币1150元)的补助。
爱尔兰的工作福利:在爱尔兰不需要太担心失业,因为爱尔兰政府拥有完善的失业就业法律体系。如果一旦失业,你将可以到当地的国家培训与就业局进行注册,培训与就业局将会为你及时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如果你之前没有缴纳过社保,那么你可以申请求职者津贴,获得的金额可达到342.6欧元(相当于人民币2816元,以一个三口之家计算)。如果你的正常工作时间被压缩,那么你也可以获得”被压缩的工作时间“的求职者津贴,总之就是依然可以获得完整的工作时间收入。
爱尔兰属于欧盟成员国,因此,公民在欧盟任何一个国家工作,均享有与其国民同等的社会福利的权利。
在爱尔兰的每个普通工作者,每年拥有至少4周时间的法定假日,此外,还可享受9个公共假日,比如复活节、圣帕特里克节、圣诞节等。
因此,假期加上全年48个周末,一年的休假为:28+9+96=133天。
爱尔兰退休老人的福利:在爱尔兰合法工作10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就可以领取每周93.4欧元的退休金,而且到80岁时,每周可以得到10欧元的额外养老福利。
在爱尔兰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包括住院病人护理、疗养院护理、社区服务等。即使是私人开的疗养院,老人的开支费用政府也会提供补助。
在爱尔兰合法永久居住的66岁以上老人可免费申领境内交通卡,免费乘坐爱尔兰境内的公共交通,包括:公交、火车、轻轨。
对于独居老人,爱尔兰政府每周还会付给66岁以上老人专门的津贴。
所以,爱尔兰福利待遇是覆盖了从出生到年老几乎所有方面,福利制度极为完善。
爱尔兰其他方面福利:租房者的租金补助,规定只要租金水平没有超过规定限额,而租房者无法承担房子租金时就可以申请租金补助。
爱尔兰特殊需求补助金和紧急需求补助金:在必要时,可向政府申请一次性非预期或紧急花费,比如火灾后的食物费用、丧葬费等。
爱尔兰的国家燃油补助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了帮助爱尔兰居民无法负担取暖费用、并且长期依靠社会福利或健康服务管理署资助的家庭,政府每周补贴他们20欧元。
爱尔兰的教育:爱尔兰公民的子女都可以享免费教育,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和大学的高等教育。并且公立学校全部免费;假如是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也不超过5000欧元。
爱尔兰非常注重教育质量,规定小学阶段,27个学生必须拥有一个老师;中学阶段19个学生必须拥有一个老师。
爱尔兰政府为在爱尔兰的大学就读本科,并且满足居住和国籍条件的学生支付学费;申请不需要进行家庭收入的调查。
爱尔兰有很多助学金和奖学金,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或者费用减免。
国际研究显示,爱尔兰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居世界前列!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胡润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中,爱尔兰表现十分抢眼,获得榜单中的第三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和第二的英国。
英国脱欧之后,爱尔兰成为欧盟成员国内唯一一个官方英语国家。爱尔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爱尔兰的学校以及教育体系基本都是仿照英国而建立的,所以爱尔兰一直被认为和英国一样是传统英式教育发源地。
在中世纪,爱尔兰就是西方教育界的佼佼者。在2017年IMD世界竞争力排名中,爱尔兰教育系统排名世界第七,超过了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与欧洲国家相比,爱尔兰本土学费却很低廉
在世界经合组织2017发布的“教育概览”(Education at glance) 中,公布的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的占比,爱尔兰排名全球第17,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和欧盟平均水平,也超越了英国、美国、德国、传统教育强国。
在爱尔兰2018年财政预算中,教育费用支出占比高达16.6%(大约合计100亿欧元,相当于人民币822亿)。
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调查了全球近50个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表现并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在爱尔兰25至34岁的年轻人中,56%接受了高等或继续教育,而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为44%。
爱尔兰这一百分比为欧洲最高,同时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仅次于韩国、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
爱尔兰具有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ECCE)计划: 意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每天3小时。
在爱尔兰,每个儿童都有资格接受免费的公立小学教育和小学后的教育,所有处于6至16岁年龄段的儿童,都必须接受全日制义务教育。
在爱尔兰虽然6岁以下的儿童不会强制要求上学,但是大多数儿童会在4-5岁入学。
爱尔兰属于天主教国家,大部分学校属于天主教学校,有的学校也会录取学生时会优先招收本教区的学生为主,但是否是天主教徒并不是必需条件。
爱尔兰中小学校包括宗教学校、非宗教学校、多教派学校和爱尔兰语学校 (用爱尔兰语教学的学校)。 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也有男校,女校和男女混校之分。所有中小学教育全部是免费的。
爱尔兰小学几乎没有正式考试,并且初等教育强调以孩子为中心,提倡多样化教学、尤其重视结合儿童自身身心发展阶段来实现个性化发展,不会让孩子自小心身就接受巨大的压力。
爱尔兰的小学生在家庭作业方面是很“幸福”的。因为相比国内孩子的繁重学业来说,孩子们通常在周末是没有课后作业的,在前两年的大、小班也没有正式的作业,即使有也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画画、简单的阅读、匹配形状和图片,要么是轻轻松松愉快地听父母读讲故事等。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课后作业一般是20-30分钟;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课后作业一般为30-40分钟;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课后作业一般为40-60分钟。时间相对较短。
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需要保证每年为183天。小学学年从9月至次年6月底,期间除去公共及宗教假期和7、8月的暑假外;
一般学生在12周岁就开始初中学习,持续三年,然后参加结业考试。爱尔兰的中学包括3年初中教育和2至3年高中教育。
爱尔兰初中教育以取得中考毕业证书(Junior Certificate)作为结束。初中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2年的高中毕业会考课程学习,也可以选择1年的过渡年(Transition Year)教育,然后再进入2年的高中会考课程学习。
爱尔兰中学过渡学年(Transition Year)课程与实践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科学部的规定来设计和安排的。在这一年,学校会统一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2-4个星期的工作实习。这一学期很好的体现了爱尔兰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
在国内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爱尔兰更强调全面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及发展能力。
在这一年里,学生除了学习少量的文化课,大部分时间都会被安排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旅行、交流、游览等活动,学生也可以参加电影制作、创意写作,帆船,公开演讲等课程,还有的爱尔兰学生也会去体验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实践过程,通过这些兴趣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在爱尔兰高考中,数学和英语是必须学习及必须通过考试的两门课。如果这两门课中有任何一门不及格将失去进入大学资格。
爱尔兰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绝不仅限于成绩。因此,爱尔兰中学除了传统的教学科目还有一些必要的关键技能,如历史,科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会计,商务等,有的学校还要求学习世界宗教、足球、划船、游泳、艺术、戏剧、音乐。
爱尔兰的高考比较人性化。爱尔兰全国高考放在每年6月,也就是说将近一个月的考试时间,意味着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充分准备时间、复习时间来完成最终考试。
相比国内3天内要考完所有6门考试,而爱尔兰用近1个月时间考完6门学生会轻松很多。
在爱尔兰高考中,是不限制考试课程数目的,它是取成绩最高的6门课,就是说,学生可以申请考6门课,也可以考7门,8门甚至更多,但总成绩则根据学生单科成绩最高的6门,所以学生的选择性会更多。
爱尔兰采取的是英式教育。因为爱尔兰一直被认为是同英国一样的传统英式教育发源地,二者在教育体制方面非常相似。比如传统的男、女校教育模式、对于英式彬彬有礼的“绅士”与“淑女“培养、“精英”教育及理念是爱尔兰英式教育的最核心内容。
英式教育与美式不同,美式教育则强调自主性,崇尚自由,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爱尔兰的学校的是将每个学生都当成独立的个体,在心灵、社交、学术、艺术、体育层面都能够得到全面成长。尤其是爱尔兰女校重点进行“优秀淑女教育”,除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学校将大量时间及精力投入到艺术、戏剧、设计、舞蹈、音乐等适合女生修养的课程,重点培养女生高贵气质及教养,培养独立及自信的品质。
爱尔兰大学的学费远远低于美国和英国。比如爱尔兰国立大学每年的学费为9000欧元-13000欧元,理工大学为8000欧元左右,私立大学为7000欧元左右。占比算下来,爱尔兰的教育费用仅相当于留学英国花费的60%,相当于留学美国花费的70%。
爱尔兰的大学教育在世界上是一流的。
比如“欧洲大学三剑客”,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齐名的圣三一学院是爱尔兰最有名的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它成立于1592年,是“英国和爱尔兰最古老的7所大学”之一,该校毕业生的学历可得到全球认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奎恩商学院(本科)则是同时拥有美国商学院协会和欧洲质量改善系统认证的商学院。全世界只有20所商学院同时获得两项殊荣。
爱尔兰是纯正的英语国家,不但具有非常完备的教育设施,堪称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而且在医学,工程,计算机等领域内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于欧美的同类大学,并获得全球的广泛承认,爱尔兰的计算机等尖端高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爱尔兰的高等教育体系涵盖了所有的普通专业,它的教育质量非常之高。比如爱尔兰的工程及医院类院校,一直享誉全球。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已成为爱尔兰的强势专业。
爱尔兰高校毕业生在欧洲的就业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失业率非常低。这一点得益于它的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十分发达,被称为“欧洲硅谷”,有超过1200家国际著名企业在爱尔兰设有分支机构,比如著名的苹果、英特尔、谷歌、脸书、雅虎、推特等众多企业的欧洲总部驻扎在爱尔兰。
因此,对于爱尔兰高校毕业生来讲,这些跨国公司的入驻意味着获得极佳的就业优势,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进入跨国企业实习或工作的契机。
全球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欧洲总部都设立在爱尔兰,每年都会提供大量实习就业机会。在爱尔兰取得会计学本科文凭的学生可以免考ACCA的其中9门基础课程。
爱尔兰还是外来投资“舒适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世界上十大生物制药公司中,有九家公司的总部设在爱尔兰,奠定了爱尔兰在世界制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据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最新“2019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显示,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中,爱尔兰位居欧盟第一,总排名第六,高于英国,加拿大,美国,阿联酋等国家。在榜单中,中国香港以90.2的高分蝉联全球经济自由度最高地区,这也是中国香港连续25年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新加坡以89.4分排名第二;中国台湾地区位列第10。
爱尔兰是全球公司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自90年代末以来,爱尔兰将企业所得税税率调至12.5%并保持至今。
相比之下,美国不含扣除额的企业所得税税率35%。在欧洲,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也远低于欧洲23.2%的平均水平,而英国为28%,法国,德国均在30%左右。在2015年G20国家平均公司税率为28.7%,是爱尔兰的两倍多。
持有爱尔兰护照可以到世界大约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获得免签的待遇,并可以在欧盟自由生活和学习。因此,拥有爱尔兰护照就相当于拥有了“世界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