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牌价今日价格

银行业专题报告及投资策略:银行如何投基建及本轮基建影响解析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今年以来,消费和出口受疫情冲击较大,基建投资在稳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政府部门在今年以来的各项会议中多次对基建进行部署,基建投资有望发力。本文从基建的资金来源出发,详细解读银行投资基建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基建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助力

消费和出口受疫情冲击较大,加大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消费、投资和出口。今年以来,消费和出口受疫情影响较大。消费方面,根据统计局披露数据,1-6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 11.40%。由于目前疫情影响尚未彻底解除,且疫情期间网络消费和实地配送满足了消费者的部分需求。疫情后消费爆发式反弹的概率不大。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披露数据,1-6 月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下降 3.00%。虽然降幅逐渐减小,但 2020 年外贸发展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6 月新出口订单 PMI 为 42.60%,和疫情前水平以及 50%的荣枯线仍有较大距离。

基建将成为投资的重点,助力经济企稳。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三部分组成。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主基调下,房地产开发投资难以成为稳增长的主力。由于前期扩张过快、库存积压,以及国内外需求不足,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的难度较高。基建投资一般由政府主导,具有规模巨大、时间周期长等特点,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长期保持在 1/4 以上,对经济拉动效果大,同时还能“一业带百业”,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有望成为扩大投资、协助经济企稳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政府各项会议多次对基建投资进行部署,加大扶持力度。截至 2020 年 6 月,基建投资完成额的累计同比降幅仅为0.07%,较 2 月份同比降幅 26.86%快速且大幅改善,逐渐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什么是基建

基建即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恢复以及相关机器设备、车辆船舶的购置安装等工作。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可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流通,具备基础性和先行性的特点。

按照投资领域的不同,基础设施可分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

传统基础设施俗称“铁公基”,泛指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主要包括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③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大类别。为避免和工业投资的统计范围重复,统计局口径的基础设施数据未包含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考虑到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公用事业属性较强,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行业,因此在后文中纳入基础设施口径一起计算。

新型基础设施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提出的概念。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中首次明确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并将卫星互联网等领域也纳入其中,丰富了“新基建”的内涵。总体来看,新基建既涉及 5G 等新型领域培育与发展,也涉及交运等传统领域的更新与改造,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科技为核心。

按照运作模式,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两类:①政府主导。项目资金由政府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集,政府独立运作。这也最传统、最常见的模式。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广义的 PPP 模式)。政府挑选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达到政府减轻财政负担、企业降低投资风险的共赢局面。按照合作方式不同,具体又可以分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移交(BT)、TOT(转让-经营-转让)等多种模式。

三、基建资金来源多样化

根据统计局披露口径,基建投资资金有五大来源,分别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受到披露口径限制,我们使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测算,最新年度数据截至 2017 年底,自 2018 年起改为披露同比增速,因回溯调整等原因存在差异。

国家预算内资金指各级政府用于基建投资的财政资金,各级政府债券也归入其中。财政部预算执行报告将国家预算划分为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用于基建项目的国家预算内资金来源于一般财政预算(如一般债券)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如土地出让金、专项债)。随着国家加大对基建的财政支持力度、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提高,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从 2003 年的 9.75%稳步提升至 2017 年的 16.52%。

国内贷款指基建项目单位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各种国内借款,包括银行贷款、上级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随着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日益丰富,国内贷款占基建投资资金的比重长期处于下降通道。

自筹资金指各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基建项目的资金,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和从其他单位筹集的资金,但不包括各类财政性资金、从各类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和国外资金。主要形式为自有资金、城投债、非标融资和 PPP 等,是基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

利用外资指收到的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资金(包括设备、材料、技术在内)。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按报告期的外汇牌价(中间价)折成人民币计算。该项资金规模不大,占比已从 2003 年的 3.32%下降至 2017 年的 0.30%。

其他资金指除以上各种资金之外的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主要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其占比随时间小幅波动,但一直处于 10%以内。

从历史上各类资金的占比情况来看:

2003-2009 各类资金占比相对平稳,国内贷款贡献小幅下降:自筹资金始终是基建投资资金的第一大来源,其占比自 2003 年起便高达 45%以上,此后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作为第二大来源的国内贷款占比持续受到挤压。2009 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四万亿”投资的推动下,国内贷款同比快速提升,占比小幅反弹。

2010-2015 城投债和非标业务兴起推动自筹资金占比快速提升:自 2010 年起,我国开始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力度。随着“四万亿”的影响消退,贷款规模增速下降。与此同时,城投债爆发式增长、非标融资兴起大幅挤占基建贷款空间。国内贷款在基建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从 2010 年 29.06%下降至 2015 年 14.49%。相应的,自筹资金占比从 2010年 50.56%提升至 2015 年 64.14%。

2016-2018 严监管影响逐步显现,自筹资金占比下降:2013 年开始,城投债、非标业务所面临的监管环境逐步趋严,针对理财、同业、信贷资产收益权、各类通道业务的监管文件陆续出台。随着城投债规模增速下降,非标业务大量压缩,表外资金 “脱虚向实”,开始向表内回流。自 2016 年起自筹资金规模增速放缓、占比开始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17 年自筹资金占比 59.81%,较 2015 年下降 4.33pct,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占比分别较 2015 年提升 1.03pct、0.71pct、0.13pct 和 2.46pct。

2019-至今监管态度有所缓和,财政支持力度持续提升:近年来,随着监管对于态度趋于缓和,城投债规模增速企稳回升。同时,随着业务逐步规范化,非标业务调整压力减轻,未来仍有扩容空间。今年以来,专项债提速扩容并向基建倾斜。为应对疫情影响,财政部于今年 6月至 7 月共发行四期抗疫特别国债,截至 7 月 30 日已全部发行完毕,实现发行总额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到位后将全部转给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由于国家财政对基建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还将继续提升。

四、多渠道供给资金,银行助力基建发展

银行是基建资金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一方面,基建投资中约 90%的资金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三类资金来源可以进一步细分出自有资金、城投债、非标融资、PPP、地方政府债、银行贷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等主要形式。银行主要通过发放贷款、购买债券(主要是专项债和城投债)、投资非标产品、参与 PPP 项目为基建项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基建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参与主体的类型和数量多等特点,不同经营环节、不同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银行在提供开户结算等基本服务的同时,还为相关主体提供包括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综上所述,基建项目发力势必会导致对银行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大幅提升。

(一)银行贷款

1、银行如何发放基建贷款

银行基建贷款一般以项目贷款的形式发放。具体流程为项目发起人(一般为政府、政府融资平台或社会资本)为经营基建项目成立一家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作为贷款主体筹借资金,以项目投产后的收益和现金流量作为还款来源,并以项目本身的资产作为担保物。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根据行业的不同,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一般为 20%至 30%,少数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可适当下调,但下调不得超过 5pct。由于项目贷款金额大、期限长(投资回收期一般大于10 年,甚至 30 年),通常按照一次审批,分阶段、按条件多次发放的形式投放,分期偿还。

银团贷款可以满足大型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由于基建项目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供需匹配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银团贷款也是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提供基建贷款的重要方式。银团贷款是由一家或多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的银行集团以相同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形式。银团贷款期限短则 3-5 年,长则 10-20 年及以上。在同一银团贷款内,可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定期贷款、周转贷款、备用信用证额度等多种形式贷款。根据所提供的服务,银行除了获取相应利息外,还可从中获取安排费、贷款包销或承销费、代理费、承诺费等收入。

2、大型银行是主力,中小型银行同受益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与基建贷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由于基建贷款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都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银行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放贷筹集,两个行业的信贷水平同时受到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影响。而且在实务中,被确认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与基建项目通常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在研究上市银行基建贷款特征时,我们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作为基建相关贷款纳入考虑范围,并将两者合称为基建相关贷款。

2013 年以来银行贷款中基建相关贷款占比长期保持稳定。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我们选取 13 家上市银行(老 16 家银行剔除缺失部分历史数据的浦发、华夏、北京)作为样本,对 2008 年至 2019 年各行业贷款数据进行分析。从占比来看,在 2009 年由“四万亿”投资拉动的基建行情中,样本银行在基建相关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包括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和贴现)的比重达到 28.92%的历史高位。此后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开始显现,制造业、批零业等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逐步回升,另一方面随着城投债、非标业务快速兴起分流,上述基建相关行业的贷款占比下降 6.43pct 至 2013 年的 22.50%。此后三年,基建相关贷款占比小幅波动。2017 年基建相关贷款占比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并在此后维持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三三四十”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并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严监管促使非标转标、投放渠道变化所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基建贷款的主要投放领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占比大幅提升。基建相关领域的贷款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行业: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③电力、燃气使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④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五个细分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直是基建投资的“重头戏”,该行业贷款规模占全部基建相关贷款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40%左右,位列第一。从增速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增速在 2011 年以后变化不大,基本处在 10%左右。而基数较小的其他三个细分行业贷款则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增速在 2009 年曾一度超过 10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长期保持双位数较快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在近年来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弹性。站在当下时点,随着政府部门明确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以科技赋能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大型银行为银行基建相关贷款的主要提供方。由于大型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能满足基建投资巨大的资金需求,有史以来一直是基建贷款的主力军。在样本银行中,来自大型国有银行的基建贷款占比长期高达 80%以上。近年来,中小银行随着规模扩张、实力提升,以及贷款模式创新,在基建领域有了更多探索和投入,但大型银行为主的格局尚未改变。以 2019 年为例,36 家上市银行在基建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共计 24.97 万亿元。其中,国有行(五大行+邮储)的相关贷款余额合计高达 18.10 万亿元,占比 72.47%;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相关贷款余额分别为5.01万亿元、1.64万亿元和0.23万亿元,分别占比20.05%、6.55%和0.93%。

中小型银行基建相关贷款增速弹性更大。根据我们选取的 13 家样本银行数据,大型银行在基建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相关领域的贷款总体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速,而中小型银行基建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变化更加显著。以信贷额度宽松、基建发力的 2009 年为例,样本中的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基建相关贷款的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 35.74%、47.35%和 144.07%,增速较分别较 2008 年提升 16.93pct、29.13pct 和 77.29pct。其中,宁波银行以 240.75%的亮眼增速高居榜首,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同比增速也高于 100%,处于第一梯队。而近些年在基建投资增速相对平稳的年份,中小型银行基建相关贷款也整体表现出更加靓丽的增速水平。

(二)专项债

1、专项债额度逐级下发

地方政府专项债属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是一种特殊的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为建设具体工程项目而发行的债券,发行主体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发行额度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批准,主要投向有一定收益的项目,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对应的项目收入作为还款来源,不影响一般公共预算赤字。根据发行期限,专项债券可分为 1 年、2 年、3 年、5 年、7 年和 10 年;根据用途,可分为新增专项债券和置换债券,其中,只有新增专项债券可为基建投资提供增量资金;根据资金投向,主要分为土地储备专项债、棚改专项债、收费公路专项债、轨道交通专项债、教育项目专项债、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项债等。

《2015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对专项债的使用流程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为地区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和置换专项债券,财政部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对于新增专项债,在层层下发的过程中,省级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调整方案须经省级政府部门同意后报省级人大常委批准,市县级财政部门编制的预算调整方案须经本级政府同意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对于置换专项债券,省级和市县级财政部门在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限额内提出分配建议,报本级政府批准即可,无须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专项债额度下发时间提前,分布更加合理。2019 年以前,全国人大于每年 3 月确定当年的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额度,但因层层下发推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出时间往往集中在下半年,而上半年则面临着无债可用的困局。为促进地方政府债发行使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2018 年 12 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可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额度,但提前下发额度不得超过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 60%,该授权期限为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2、加强预算管理,可用作资本金比例提升

自 2015 年以来,财政部多次发布有关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政策,主要方向包括:一是加强对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预算管理。财预〔2017〕89 号文规定严格执行法定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不得突破专项债务限额。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审批。二是鼓励项目收益专项债的发行。自 2017 年,财政部先后发布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等专项债的管理办法。三是提高地方政府债券透明度。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在新增专项债发行前至少五个工作日在门户网站或专栏公开相关信息。

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限制逐渐放宽。2019 年 6 月以前专项债不得作为项目资本金,只在项目中扮演者补充融资的角色。2019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主要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当年 9 月,国常会提出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规模占该省份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达 20%,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将应用领域拓宽至 10 个。2020 年 4 月,财政部提出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高于 20%。比例限制逐步放宽后,专项债补充资本金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的收支压力,有助于加快项目进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吸引配套资金支持、撬动融资杠杆,利好基建投资。

3、受政策驱动,今年以来扩容提速

目前存量债务置换已基本完成,新增专项债占比接近 100%。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2014 年 8 月新修订预算法,规范政府举债行为,10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 号文),允许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置换,通过以新换旧、以长易短来清理存量债务,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缓解资金压力。2015年 5 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 2015 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对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的银行贷款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应当与银行贷款对应债权人协商后,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予以置换。2016 年 1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并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通过银行贷款等非政府债券方式举借部分,设置三年左右的置换过渡期。2018 年底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与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基本一致,置换需求所剩无几。

专项债发行受国家政策驱动。近两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在 2018 年 9 月、2020 年 5 月达到高峰,并在 2020 年 5 月首次单月发行规模破万亿元,主要是受到政策影响。针对 2018 年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缓慢的情况,2018 年财政部发布 72 号文要求加快发行进度,各地 9 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 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 10 月份发行。当年 9 月,各地方政府基本完成专项债发行任务。2020 年 4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各地要抓紧发行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力争二季度发行完毕。专项债发力节奏与政策动向一致。

今年以来专项债提速扩容,向基建倾斜。专项债发行节奏较去年加快。截至 6 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 3.4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88%。其中,专项债发行规模累计达 2.37万亿元,同比增长 52.93%。专项债发行规模增加的同时,占地方政府债券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1-6 月累计发行专项债占比达 68.05%,较去年同期提升 13.37pct,较去年全年提升 8.72pct。在限额方面,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7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6 万亿元”,此外,提出“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在资金投向方面,与 2019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约 65%投向土地储备和棚改领域不同,监管部门明确要求 2020 年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棚改等与房地产相关领域。我们预计,在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提前、规模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的比例提升、投向受监管指导的情况下,基建投资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三)城投债

1、城投债如何支持基建项目

城投债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城投平台)公开发行的债券,是根据发行主体来界定的,按结构可划分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多种类型。城投债介于政府债券和一般企业债之间,主要异同如下表所示。根据国发〔2010〕19 号文的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城投平台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和城建资产公司,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投公司)为主要形式。城投平台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城投债、非标借款等渠道融资,筹措的资金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因此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城投债可以为基建项目提供资金。

城投平台划分口径尚无统一标准。由于政策文件表述较为宽泛,目前城投平台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主要官方口径包括银保监会口径和中债标准口径。其中,银保监会口径依据每季度各地政府上报的名单确定,具有较强的行政特色。中债标准依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登)于 2014 年推出的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样本,严格按照主营业务划分而不参考募资用途,能更加精确反应城投的资质和特性,而且中债登是财政部唯一授权主持建立、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的机构,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此外,投资者还经常参考源于第三方公司的Wind 口径,该口径自 2014 年底开始采用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样本作为新发债券的划分标准,已划分为城投债的债券暂不清理。三个口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但趋势大致相同。本文同时采用 wind 和中债标准口径予以说明。

2、城投债与监管政策密切相关

城投债兴起于“4 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20 世纪 90 年代末,地方政府受《预算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的限制不得以任何形式举借债务,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面临的财政压力促使各级地方政府成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地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等项目筹措资金。因为城投平台天然具有政府基因且过去长期受到政府信用担保,所以城投债又被成为“准市政债”。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计划投资 4 万亿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赠张。为筹措配套资金,政府陆续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 号)等文件鼓励发行城投债,城投平台的融资模式得到认可,并逐步成为地方政府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的主要运营实体,自此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0 年至 2014 年,城投平台融资方式受限促使城投债保持扩张。由于城投平台债务快速扩张,地方政府直接或变相提供担保使偿债风险日益加大,监管部门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 号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 号文)等政策法规,对政府举债进行约束,但在“堵偏门”的同时并未给出合规的解决之道。由于地方财政支出相对刚性,尤其是 2012 年我国在经济下行期加码基建,融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信托等非标业务的调控力度,城投平台融资方式受限,因而在此期间,具有发行规模大、利率低、期限长等优点的城投债仍然大幅扩张。

2014 年新预算法和 43 号文出台,疏堵结合开启城投债改革新篇章。2014 年新预算法出台,允许地方政府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举债筹措资金,从根本上打通了隐性债务转变为显性政府负债的通道。2014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 43 号文,措辞严厉地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同时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城投债并纳入预算管理,“堵偏门”的同时“开正门”,为之后的城投债改革奠定了基调。此后,351 号文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对 43 号文进行逐步细化,明确了城投债的甄别方法和偿债来源。即新增城投债和存量非公益项目城投债属于非政府债务,由城投平台承担偿还义务,除此之外的部分均划分为政府债务,其中,没有收益性的公益项目采用一般债券融资,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有一定收益的公益项目通过专项债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2015 年至 2018 年,改革在放管交替中逐步推进。2015 年债务置换正式开启,同时,为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还发布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发行管理等办法,明确可以通过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由于 2015 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部门陆续下发多份文件,放松了对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率、债务融资条件等方面的要求,简化了申报程序,放宽了信用优良企业发债指标限制,鼓励优质城投企业发债。2016 年城投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当年 10 月,监管部门颁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88 号文),强调要依法厘清政府责任范围,明确政企债务界限。此后,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随着改革持续推进,城投债向规范化发展,余额增速放缓。

2018 年至今监管态度趋于缓和,城投债尚有发行空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积极防范化解存量风险始终是监管导向与政策底线。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的情况下,政策在严控风险的同时也兼顾过渡的平稳性,监管态度趋于缓和。2018 年 7 月国常会提出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2019 年初沪深交易所窗口指导放松了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公司债的申报条件,城投债再次迎来发展时机。2019 年发行数量和规模的同比增速均较 2018 年大幅改善。2020 年以来,监管政策仍以防控风险为底线,延续此前相对缓和的监管态度,因此,我们预计今年城投平台再融资仍将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

(四)非标产品

1、银行通过非标支持基建

“非标资产”全称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不符合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条件的债权类资产,但存款(包括大额存单)以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除外。根据 2020年 7 月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包括所列举的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等无需进行认定的固定收益证券,以及按程序申请、经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标债资产。非标资产的主要类别有信托贷款、委托债权、应收账款、各类受益权等。相对于标准资产,非标资产一般具有形式灵活、产品透明度较低、收益率高等特点。

银行与地方融资平台是非标融资的重要主体。银行利用非标业务将资金导入 SPV 通道中,以非标资产的具体形式承载,最终投向地方融资平台,而后流入当地基建项目,实现了“绕道放款”的效果,也较快速度地满足地方基建项目的大量资金需求。目前银行投资非标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表外理财资金与表内自营资金。根据新推行的会计准则 IFRS9,表内的非标投资的主要表现方式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与“其他债权投资”。

2、业务向规范化发展,非标降幅逐渐收窄

非标业务引流资金活水,助力地方平台融资。我国在 2009 年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但随着 2010 年银信合作和信贷政策逐步收紧、房地产政策调控逐渐密集,信贷资金供需失衡下,大量的表内贷款转向信托与委托贷款、资产计划等表外非标业务,绕道为房地产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形式灵活、收益率高、可场外流通的非标业务充当了除银行信贷与标准化债券投资之外的中间融资角色,顺势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众多资质较差、信用违约风险较高的企业与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大量资金。

2011 年至 2013 年非标资产快速扩张,助力基建投资高增长。从社融的两类非标资产口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 )来看,2011 年,非标规模开始较大幅度扩张,2013 年全年新增非标规模高达 43870 亿元,同期整体基建投资规模新增 93621 亿元,同比增速为 21%;2011 年至2013 年,新增非标规模与新增基建投资规模比例逐步提高,新增基建投资规模的增速也在不断抬升,这说明了该时间段内非标投资对基建投资的贡献力度加大,拉动基建投资规模加速扩张, 为当时地方企业与融资平台化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

2013 年开始,非标业务所面临的监管环境逐步趋严。银保监与国务院分别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 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合理控制理财资金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投资。理财资金中投向非标的占比从 2013 年 27.49%下滑至 2015 年 15.73%,此后几年较为平稳,保持在 16%-17%的水平。2017 年起表外理财被纳入 MPA 考核范围,同年,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三三四十”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监管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多部门严厉监管下,2018 年起非标规模增速下行。因部分地区频发非标城投违约的事件,有关部门对非标融资的监管愈加严格,2018 年陆续出台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与《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委托贷款、资管业务以及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表外信用投放,持续地压降非标资产规模,过去地方融资平台较为粗放式融资的模式走向终结。从社融口径来看,非标资产(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当月同比增速从 2018 年初的 12.00%大幅度下降至年底的-10.19%,受其拖累,同期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从 11.34%下滑至 1.79%。

非标业务逐步向规范化发展,同比降幅收窄。2020 年 5 月《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资金信托投资非标债券资产的限制比例,预计正式稿下发后银行通过信托投资非标渠道将部分受堵。7 月《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及监管安排,对争议品类从严划分,但影响可控。一方面是由于截至 2019 年 6 月底,非保本理财中新口径非标资产占比不超过 26%,距监管上限 35%还有较大缓冲空间,另一方面是由于《认定规则》有条件地放松了对存量“非非标”资产的过渡期要求,允许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7 月 31 日,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延长至 2021 年底,并允许在过渡期结束后进行个案处理,监管约束进一步放松。随着存量资产处置持续推进、过渡期延长给予缓冲空间,短期内非标规模压降的趋势不变,但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五)PPP 模式

国务院 43 号文和新《预算法》的出台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和资金用途等方面做出了严格限制,因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 PPP(公私合营)受到青睐。银行除了采用为项目公司贷款、理财产品对接信托和资管计划、购买或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和承销等多种方式参与 PPP 项目以外,还可以通过投贷联动为项目提供资金。即同时通过投行业务提供资本金(股权)和发放贷款(债券)的形式满足 PPP 项目融资需求。一方面可以享受分红和项目资产增值,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目前基建项目使用 PPP 融资的规模仍然较小。截至 2019 年底,涉及基建的在库 PPP 项目合计投资额仅 12.26 万亿元,且 88%以上的拟合作期限超过十年。2019 全年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即高达 18.21 万亿,由此可见,PPP 项目在基建投资中所占份额十分有限。

整体来看,当前银行开展 PPP 业务仍然较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银行对 PPP 项目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对项目等级、社会资本的财力和信用等级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准入要求。二是 PPP 项目期限一般很长,轨交等大型项目甚至长达 25-30 年,而《贷款通则》规定“自营贷款期限最长一般不得超过 10 年,超过 10 年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三是中标项目多为西部地区,而银行授信区域以中东部发达地区为主,对项目区域的授信偏好较低。四是社会资本出于降低资产负债率、风险隔离等考虑提供担保意愿不高。

(六)多角度权衡,按需求抉择

银行对基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以上五种方式,即贷款、购买专项债、购买城投债、投资非标资产和参与 PPP 项目。在选择参与方式时,银行往往需要将风险、收益、政策限制、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隐性利好等因素同时纳入考虑范围。

从风险角度出发,PPP 项目因涉及股权投资,风险较大,但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并享受分红和项目资产增值的收益;非标资产因结构复杂、不能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特征,面临着相对较高的风险,通常以较高的收益率进行弥补;而贷款、专项债和城投债通常以项目收益和项目资产作为担保,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不同程度地获得政府信用背书,所以风险比较小。

从收益角度出发,考虑税收和资本占用后,AAA 级的地方政府债的实际收益率高于 AAA级城投债的实际收益率和一般贷款的平均利率。因为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权重不同、利息收入所面对的税收也存在差异,所以商业银行往往以扣除税收和风险资本占用后的实际收益率作为选择资产类型时的考量标准。计算方法为:资产最终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1+增值税及附加税率)]×(1-所得税率)-资本占用成本,其中,资本占用成本=资产的风险权重*资本充足率*资本回报率,增值税及附加税率=金融服务增值税率 6%*(1+教育附加税率 3%+地方教育附加税率 2%+城建税率 7%)=6.72%。2020Q1 末,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为 14.53%, Q1 上市银行年化平均资本回报率为 12.29%。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不同资产风险权重如下表所示。计算可得扣除税收和风险资本占用后,10 年期地方政府债(AAA)收益率约为 2.98%,高于一般贷款、城投债等资产的收益率。

从流动性角度出发,购买债券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相较于贷款,债券可以更加灵活地转让,具备更强的流动性。此外,根据财政部 2015 年发布的《关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关于 2015 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地方政府债券被纳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质押品范围。商业银行可按照规定通过质押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从而增强流动性。

从政策约束的角度出发,表内的银行贷款、债券投资面临着资本、信贷规模等方面的监管约束,而表外的非标业务可以免受表内资产所面临的较为严厉的监管,突破净资本与信贷规模等限制,降低资本消耗和拨备监管压力,给予了银行更多发展业务的空间。但近年来,随着各项监管政策出台,表外理财被纳入 MPA 考核范围,非标业务的监管套利空间已大幅收窄。

在实务中贷款对银行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一是因为发放贷款有助于增强客户黏性,从而可以达到吸收存款、增加中收等目的。比如平安银行通过发放对公贷款吸收了大量对公存款。二是因为符合发债资质的债务主体数量有限,而银行发放贷款依据自主的风控体系选择客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此外,发放基建贷款还具有快速扩大规模、助力银行化解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拉长久期等多种效果。因此,发放贷款也是银行在基建投资中的常用手段。

五、借力基建投资东风,银行有望充分受益

基建贷款助力银行规模扩张,以量补价。我国大多数银行以利息净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规模扩张是驱动利息净收入增长进而推动业绩上行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净息差承压的环境下,银行通过规模扩张以量补价的需求愈发凸显。一方面,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量一般很大。另一方面,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往往受到一定政策约束,但在发力基建时,贷款额度宽松。因此银行具有通过投资基建快速扩大规模的内生动力。从历史上来看,2008年底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基建发力带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较 2018 年底大幅提升15.68pct 至 2009 年 6 月 27.70%。2008 年下半年贷款基准利率连续四次下降,贷款重定价导致2009 年净息差平均同比降幅达到约 60bp。由于规模扩张对冲了息差下行的不利影响,不少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自 2019Q2 开始回升。

锁定优质资产,化解信用风险。在经济下行周期,优质资产较为缺乏。基建项目主要投资于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③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④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与基建紧密相关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低风险领域,资产质量较为优异。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最新数据,截至 2017 年底,上述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0.70%、1.10%、0.50%、0.10%和 0.60%,均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 1.74%,也低于同期老 16 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 1.60%。银行加大低风险、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力度后,一方面不良率将被大幅增长的贷款所稀释,另一方面因基建投资期限一般较长,风险集中暴露压力降低,从而以时间换空间,可随着经济企稳逐步化解信用风险。如果银行选择以购买债券的方式提供基建资金,因为相关债券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具有一定收益的基建项目,并以项目营运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往往还拥有地方政府信用背书,低风险特性十分显著,可有效摊薄存量资产的信用风险。

项目收入长期稳定,基建投资拉长久期。基建项目所涉及的交通运输、电力、自来水、污水处理等行业一般没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由于具有基础性和先行性,市场需求长期存在,而且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加大。同时,由于基建项目一般用于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大多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在需求和政策扶持的共同作用下,基建项目收入受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基本能保持稳定。此外,为吸引长期资金支持重点基建项目,政府往往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税收减免。基建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大于10 年,更有甚者可长达 30 年及以上,能大幅拉长贷款和债券久期,在经济下行阶段平滑收入,成为银行应对跨周期风险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基建项目现金流巨大,带来丰富的衍生金融服务需求。因基建项目现金流量巨大、期限长,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暂时留存在银行体系中的存款为银行提供了长期低成本的负债来源。以 2009 年前后为例,基建投资发力拉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速大幅提升,2009 年 6 月达到 29.02%的峰值水平,高出 2018 年底 9.29pct。同时,随着经济活跃度提升,企业对收付结算、代理、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方面的需求也将大大提升,银行有望获取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收入。此外,以项目企业为核心,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方式打通产业链,进而大幅降低上下游的获客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源。

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地方政府通常会将银行对政府和政府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作为财政存款存放的重要参考,并根据一定比例在政务业务代理资质(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财政资金专户业务、非税收入收缴业务等)、国库现金定存的招标中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在存款竞争加剧的商业环境中,银行通过配置地方政府债,可以拉动低成本的财政存款规模提升。此外,通过深化与地方政府在各领域的合作,还将增厚其他综合收益。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有望打开未来成长新空间。今年以来各项重量级会议多次提及基建的重要性,并明确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短期来看,因新基建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相对较小,传统基建仍将是稳增长的主力。但长期来看,新基建以科技赋能,更加符合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具备更大的增长潜力和乘数效应。据国家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赛迪智库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 2025 年,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 10 万亿元,带动投资累积或超 17 万亿元(与 2019 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相当)。以本次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为契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银行抢占优质客户、在时代发展的“新风口”上形成先发优势,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六、本轮基建投资对银行的影响开始显现

经济弱复苏信号明显,基建投资促进信贷需求、衍生金融需求及信用风险边际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随着疫情好转、基建投资回暖,经济数据持续改善。6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 4.8%,增速较 2月份最低-25.87%大幅回升。7月制造业 PMI升至 51.10%,超过预期 50.5%和前值 50.9%,已连续 5 个月站在荣枯线以上。供需两端持续回暖,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采购价格指数等均出现反弹,其中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随着基建投资乘数效应显现,经济活跃度提升,实体企业的信贷及衍生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加大、信用风险下降,将为银行基本面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建发力对提升贷款规模、拉长久期的促进作用渐显。从每月发布的社融数据来看,5 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 1.55 万亿元,同比多增 3645 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表现相对平稳,分别同比多增 418 亿元和 2 亿元,主要增量来源于企业中长期贷款,我们判断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继续加码所致。6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趋势延续且增幅扩大,依旧是拉动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的主力。由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大幅增加不仅推动了银行贷款规模扩张,也拉长了贷款久期,有利于银行在利率下行周期保持收入的稳定性,我们认为基建投资对银行的利好作用正在逐步呈现。

配合密集出台的结构化政策,优质中小银行更加受益。根据我们测算,本轮基建投资对整体银行业贷款规模的拉动效果有限,但由于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主体,为防范金融风险、完成保就业政策目标,年初以来监管部门通过定向降准、降低拨备覆盖率要求和资本补充门槛、放松 MPA 考核要求等形式对中小银行精准滴管,预计未来还会推出更多定向支持政策,中小行有望享受结构性政策利好,拥有较为充裕的信贷额度。同时,基建投资具备较强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复苏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直接对接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预计更加受益。此外,根据前文分析,中小银行的基建贷款规模增速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因此,我们预计大型银行依旧是本轮基建投资的主力,但资产质量稳健、资本充裕、具备成长性的上市中小型银行将更加受益于基建投资发力对银行规模扩张的促进以及信贷风险的压降作用。根据央行披露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小型银行贷款同比增长 21.21%,增速较 5 月环比提升 37bp,相比于大型银行同比增速 13.45%和增速环比提升 26bp 呈现出更大的弹性。

信用利差收窄,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边际缓解。信用利差是信用债收益率与相同期限无风险债券(一般用国债)收益率的差值,可以用来衡量债券违约风险的高低。因为债券违约风险与贷款违约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可以用高频的信用利差间接反映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预期。今年二季度以来,产业债和城投债的信用利差均大幅收窄。截至 7 月 31 日,二者分别较 3 月末下降 28bp 和 29.48bp 至 65.41bp 和 86.93bp,信用债违约风险溢价减少,反映出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减轻的预期。我们判断疫情好转、政策扶持和基建发力共同助力经济企稳,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从而导致了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边际改善。

上市银行能够有效应对不良贷款压力。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 5 月 15 日申请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一共有 4.72 万亿元,大约占贷款总额的 3.45%。随着疫情好转、基建发力,经济企稳后部分企业可能重新恢复偿还能力,因此这些问题贷款并不会全部成为不良贷款,而且银行也多倾向于逐步确认问题贷款的分类。我们以 1 年的期限作为观察期,按照上一轮信用风险爆发时最高的关注类贷款年度下迁比例 30%(2015 年前后)计算,那么未来 12 个月因为疫情导致的不良贷款生成率将为 3.45%*30%=1.03%。上市银行每年的不良贷款自然生成率为 1.04%,两者合计为 2.08%。但是银行通过调整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核销处置以及用利润回补的三种方式,每年能消化的不良率为 4.36%,是可能的不良贷款生成率 2.08%的两倍以上。因此现有的信用风险都在基本面可以应对的范围以内,我们对银行基本面的稳健性可以保持信心。

七、投资建议:精选高成长性优质个股(详见报告原文)

基建投资促进银行基本面改善。在疫情冲击和市场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基建投资促进经济企稳,为银行带来贷款、债券、非标资产等多种投资机会,以及扩张规模、化解信用风险、拉长久期、带来衍生金融需求等多方面的好处。虽然大行依旧是基建投资的主力,但中小银行在规模扩张上具备更大的弹性。同时基建投资具备较强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复苏可以降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直接对接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银行更加受益。

短期压低利润增速不改变上市银行的投资价值。2020 上半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承压,但由于行业格局显著分化,风险主要集中在未上市的中小银行,上市银行具有较为强劲的风险抵御能力和较大的利润反哺空间。根据我们测算,上市银行基本可以抵御现有信用风险。尤其是对于资产质量和风控能力优秀的高成长性上市银行而言,监管部门要求适当降低利润增速只是阶段性放缓了公司的利润释放节奏,并未改变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与此同时,风控能力偏弱的同业企业牺牲短期商业利益来夯实资产质量,能有效降低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利好基本面优秀的上市银行。

银行股已启动估值修复行情。从基本面上看,随着我国经济弱复苏迹象逐渐显著,压制银行股估值的信贷需求和信用风险都出现了边际改善的信号。从 5 月以来“利率底”已经形成,随着人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预计下半年信贷增速微降,将减少利率中枢和净息差的下行空间,改善银行的资产端议价力。从政策面看,市场对金融支持实体政策的理解回归理性化。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是控总量调结构,强调直达实体经济。对接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有望作为政策主要实施载体享受政策红利。从资金面来看,宏观流动性宽松叠加政策催化,促成今年的资管业务迎来大发展,资本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当前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估值修复行情启动,具备较大的投资吸引力。

我们建议关注两个股票组合,一是受益于今年资管业务大发展和下半年消费刺激政策的零售标的;二是低关注度低估值标的。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民生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走势分析(8月10日)

阻力位2:1.2000 阻力位1:1.1900

即期价格:1.1795

支持位1:1.1695 支持位2:1.1620

上周五美国公布非农数据,数据情况是:美国经济在7月创造了176.3万个工作岗位,超过市场预期的160万个工作岗位,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失业率下降到10.2%,关键时薪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了0.2%和4.8%,均高于预期。数据迫使欧元兑美元出现了下行调整。尽管欧元7月涨势主要是由广泛的美元抛盘和风险相关领域的人气改善所引发,但国内基本面因素带来的利好效应为涨势提供了额外支撑,而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支撑了冠状病毒疫情后经济强劲复苏的观点。最近达成的有关欧洲复苏基金的协议帮助平息了(暂时)欧元区内部的政治担忧,以及欧元区经常账户的稳固地位,也提振了围绕欧元的势头。技术图形上,欧元兑美元初步支持位于1.1695(8月3日低点),接着是1.1495(3月9日的月高点)。另一方面,如果突破1.1916(2020年8月6日高点),则打开升向1.1996(2018年5月14日高点)和1.2032。短线看欧元下行调整尚未完成,本周可以考虑空欧元的操作,止损控制在1.1930之上。

阻力位2:1.3280 阻力位1:1.3200

即期价格:1.3062

支持位1:1.3000 支持位2:1.2910

英镑/美元上周收于1.3050附近,小幅收跌。英国内阁大臣迈克尔·戈夫称,预期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将取得成功,并补充说“我们与欧盟的谈判正取得进展”。同时,英国正制定计划9月重新开放学校。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自新冠疫情以来,在医院接受新冠病毒治疗的就医人数已较高峰期下降95%以上。英国酒馆和餐馆以及学校仍然开放。如果疫情不会卷土重来的话,经济有望全面开放复苏。英镑/美元日图显示,英镑/美元维持整理,处在近期高位附近,上涨动能有所缓和,但还未暗示汇价将出现下跌。短期来看,4小时图显示英镑/美元维持在20移动均线下方,处在大级别均线上方。动能指标朝南,处在负区,相对强弱指标整理于42附近,表明汇价风险倾向于下行。因此,近期要留意下行调整风险的出现,现在1.30是关键,如果跌穿,则开启短线下跌旅程。本周的操作上,如果1.30跌穿则顺势跟进空英镑。

阻力位2:107.30 阻力位1:106.60

即期价格:105.75

支持位1:105.30 支持位2:104.20

上周五由于美国非农数据强劲,美元兑日元出现了周的首次上涨,报收105.91。仅从技术面来看,相对强弱指标周五回升到45.16,略过高于上周开盘价,也是7月22日以来的最高水平。短期移动均线都在当前汇价水平之上。如果美元借助上周五非农数据强的机会进一步展开超卖反弹模式,则日元恐会遭到抛售的压力。目前美元兑日元交投于105.40-106.00的窄幅区间内,观察汇价向那方突破后则顺势跟进。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

来源:中金在线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走势分析(8月6日)

阻力位2:1.2000 阻力位1:1.1900

即期价格:1.1879

支持位1:1.1700 支持位2:1.1620

美债实际收益率的崩溃导致黄金、股票和欧元走高,在赤字激增的双重影响下削弱了美元。与此同时,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另一项财政刺激计划的谈判上仍有很多分歧。共和党提出的1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和民主党提出的3.5万亿美元计划相差甚远。而每周600美元的失业救济刺激计划于上周结束,这将对经济造成伤害,复苏的第二阶段将更具挑战性。美元昨日恢复下行走势,欧元兑美元温和地上升再次来到1.1905附近,收盘略脱离当日高位。如果本周随后的美国就业数据不良,料欧元兑美元将会获得进一步冲击高位的动能。且有大的投行分析认为,随着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份额逐步减低,欧元作为储备的比例将会获得提升,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欧元兑美元的上升空间可期望有不俗幅度的提升。在4小时图中,汇价已经突破了平缓的20移动均线,技术指标在积极的水平内稳步上升,预示上行动能未竭,如果穿破1.19,上方目标先看向1.20,进一步则会测试1.2130。多头者在入多欧元操作的同时,要注意留好止损的位置,防止深度调整风险的出现。

阻力位2:1.3280 阻力位1:1.3200

即期价格:1.3137

支持位1:1.3060 支持位2:1.2980

在今年第二季度商业活动出现创纪录的下滑后,英国服务业提供商开始看到曙光。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商业活动出现了5年来最快的增速,为今年夏季整个制造业的增添了新的复苏迹。而由于美元的继续走软,英镑兑美元探底回升90点。投资者开始将焦点转向今天的英国央行利率决议,有分析认为8月利率决议很可能是场过渡的决议,预计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不会有任何变化,但交易员都将密切关注会议使用的措辞,尤其是是否实施负利率方面的态度。目前英镑兑美元仍较强势的企立1.30之上。总的来说,英镑/美元仍处于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得益于美元疲软。如果美元下行脚步不停,则还会吸引英镑的多头盘入场,上方若捅穿1.32,进一步目标2019年12月份的高位1.35。如进入英镑多头的操作,下方止损摆在1.30之下,防止出现深度回调风险。

阻力位2:107.30 阻力位1:106.60

即期价格:105.53

支持位1:105.10 支持位2:104.20

美元/日元昨日明显走低,并一度接近首个目标105.20,市场上似乎再次印证更乐于进行逢高空美元的操作。一旦美元/日元跌破105.20,该汇价将延续看空走势至103.65。因此,除非美元/日元明确突破106.60且维持在这一水平上方,否则我们将继续预期该汇价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看空趋势。但在明日美国就业数据出笼之前,料汇价将暂时徘徊在105-106.40之间。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

来源:中金在线

展开
收起

美国联储印刷推动黄金、银和比特币汇价的三种方式

大家好,我是小爱

美联储(FederalReserve)的货币政策似乎是当前黄金、白银和比特币反弹的主要催化剂。

市场分析

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的价格((BTC)随着各种宏观因素推动另类资产的增长,所有这些资产都在同步上涨。随着金价升至2,055美元的历史新高,BTC当日反弹至11,715美元,录得4.28%的涨幅。

鉴于这三种资产的整体势头更为强劲,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包括:黄金与比特币的相关性、美元贬值对另类资产的影响,以及央行激进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增加。

比特币与黄金的相关性日益增强

在2020年2月之前,比特币与黄金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在3月12日比特币价格大幅调整至3750美元后,比特币与黄金之间出现了增强相关性的迹象。

这种相关性上升的时机是否仅仅是由于投资者在黑色周四崩盘后重新进入市场,目前仍不确定,但有可能辩称,每一种资产类别,包括股票、贵金属和加密货币,都在3月中旬下跌。

另一种分析数据的方法可能是,美元贬值和通胀上升提振了投资者对黄金的信心。随着避险资产受益于宏观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为比特币是一种价值储备,比特币也出现了反弹。

美元贬值对每一项资产都是一个积极的催化剂。

自4月份以来,随着黄金、白银和比特币同步升值,美元兑其他储备货币的表现明显逊于其他储备货币。

近几个月来,美元贬值对贵金属和比特币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比特币研究人员MarkWilcox在内的一些分析师表示,BTC的上涨可以归因于美元的贬值,而不是BTC价格的上涨。

自4月1日以来,白银兑美元汇率也上涨了90%,超过了同期比特币和黄金的表现。此后,BTC上涨了85%,黄金价格上涨了30%。

7月份,美元兑美元经历了最糟糕的一个月十多年后协智图报告美元现在有可能跌破12年的主要趋势线.

越来越多的冠状病毒病例和两位数的失业率似乎引发了美国经济和美元下跌的趋势。

因此,在短期内,分析师预计衰退将持续下去,理论上这将有利于黄金、白银和比特币。

中央银行的流动资金正在增加。

在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之后,其他央行也纷纷效仿。

中国说会使其货币政策更加灵活这一策略在历史上是为了长期稳定而避免的。与此同时,泰国央行决定离开其创纪录的低利率不变预期经济会逐步复苏。

宽松的金融环境,不断增长的市场流动性,以及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都刺激了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市场上有比以前更多的资本和更强大的价值主张,稳健的价值储备。

目前的宏观形势加上黄金、白银和比特币的势头,可能会继续推动对贵金属和加密货币的需求。

喜欢的点个关注或者收藏哦~

本文来源: 金色财经 / 作者:币圈墨子

展开
收起

邦达亚洲:美元走软油价攀升 加元刷新6个月高位

来源:新浪财经

8月6日,本周最新公布的路透调查显示,美元两年多来的强势表现已经急剧逆转,目前的下滑势头将持续至明年,因为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复苏疲弱,特别是与欧洲相较,从而提振欧元。这一点在最新的仓位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数据显示,投机客持有的美元净空仓规模升至九年高位,同时欧元净多仓则创下纪录高位。路透7月31日-8月5日对超过60位外汇分析师的调查显示,预计美元兑主要货币未来12个月的表现将继续落后,疲势很可能延续一年以上。实际上,回答了一个额外问题的分析师中有一半,或62位中的33位表示,美元疲势至少将持续六个月,其中24位策略师预计将持续一年以上。大约四分之一,或15位分析师预计为不到六个月。11位分析师预计为不到三个月,只有三位分析师称美元疲势已经结束。

另外,中美局势愈发紧张,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威胁下架不可信任中国App,并点名TikTok和微信,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抗中国的最新举措。 蓬佩奥周三表示,美国希望“不被信任”的中国应用程序从美国应用程序商店中删除,并称中国拥有的短视频应用程序TikTok和短信应用程序微信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 蓬佩奥说:“由于母公司设在中国,TikTok、微信等应用对美国公民的个人数据构成了重大威胁,更不用说中国的内容审查工具了。” 在上周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蓬佩奥也提到TikTok和微信。他说:“我希望美国人民能认识到:这些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软件公司,无论是TikTok还是微信,正如纳瓦罗所说的那样,不计其数的(美国人个人)数据正在直接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它们的国家安全机构。”

今日需要关注的数据有,德国6月季调后制造业订单月率、美国7月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和美国截至8月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此外,日内英国央行将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需要重点关注。

黄金/美元

黄金昨日大幅攀升,一度突破2050关口并刷新历史高位,现汇价交投于2047附近。除美元指数在多重利空因素的联合打压下失守93.00关口对黄金构成了有力的支撑外,中美贸争端,地缘紧张局势升温激发的避险情绪也是支撑黄金攀升的重要因素。此外,美债收益率下降和时段内表现疲软的小非农报告也对黄金构成了一定的支撑。今日关注206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2035附近。

澳元/美元

澳元昨日震荡上行,刷新18个月高位,现汇价交投于0.7200附近。除美元指数走软对澳元构成了有力的支撑外,日前澳洲联储利率维稳并对于经济前景的措辞相对乐观影响发酵也持续对汇价构成支撑。此外,时段内澳大利亚表现良好的经济数据也对汇价构成了一定的支撑。今日关注0.730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0.7100附近。

美元/加元

美元/加元昨日震荡下行,刷新6个月低位,现汇价交投于1.3260附近。除美元指数跌跌不休接近2年低位对汇价构成了一定的打压外,原油价格在EIA库存降幅远超预期的影响下刷新5个月高位也是施压汇价走软的重要因素。此外,日前加拿大表现良好的经济数据和时段内美国表现疲软的小非农报告也对汇价构成了一定的打压。今日关注1.3350附近的压力情况,下方支撑在1.3150附近。

展开
收起

人民币对美元又涨了,真是“内贬外升”?关键还在美元指数猛回调,流动盛宴利好新兴市场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璐璐

美联储天量宽松政策下资金持续涌入新兴市场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中国股市和人民币汇率也将受益维持涨势。

8月6日,受上一日美元指数大跌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大涨影响,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上调314个基点至6.9438,为今年3月11日以来最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攻,主要源于近期美元指数的疲软。美元指数自5月中旬起就不断走低,近两个月的跌幅已达7.4%;其中,7月初至今的跌幅近4.5%,创下过去10年来的最大跌幅,也一度跌至2018年5月以来的两年多新低。美元指数的下跌会带动非美货币兑美元汇率的上涨,人民币同样如此,不过,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仅1.7%左右。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持续上涨,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弱和美元资金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寻求投资机会影响,由于美联储短期内难现货币政策转向,这一趋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盛宴”下,汇率的稳定和外资的流入,又将对国内的资本市场形成利好支撑。

人民币“内贬外升”说法不靠谱

截至8月6日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9441,较上一日上涨89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持续走强,但其上涨幅度相对于同期美元指数的下跌幅度依然较小。同时,作为观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7月环比还微跌0.68%,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也都在7月出现环比微跌。

中国银行(港股03988)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时报记者解释,7月人民币升值幅度低于美元,说明人民币与美元关联性降低,受美元影响减弱。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涨,也引发了市场关于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讨论。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在外汇领域看来并不专业靠谱。

北京一资深外汇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所谓一国货币对内贬值,通常是用通货膨胀衡量,只要经济运行有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货币对内的价值肯定是在不断贬值的,也就是所说的钱变毛了,温和通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更有利的;而一国货币对外的价值则主要通过汇率体现,但衡量货币的对外价值不能仅看单边汇率,更重要的是看实际有效汇率,或者说是兑一篮子货币汇率。

从短期视角看,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说法也不靠谱。王有鑫表示,实际上,不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看,今年以来人民币购买力都在增强,人民币走势基本符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周期表现。从国内看,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计后果、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相当的定力,总体宽松但又松紧适度,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复苏的同时,又确保物价平稳回落,CPI指数从年初的5.4%降了一半至2.7%,房价也保持基本稳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人民币并不存在对内贬值的情况。如果考虑到部分生活消费品降价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购买力实际在增强。

上述外汇人士也表示,从近几个月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结售汇情况看,人民币汇率总体维持平衡状态,近期升值的实际幅度较小。

美元指数还将走软

近日美元指数持续疲软的同时,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却在节节攀升,反映出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指数短期内还将持续疲软。

导致美元指数走软的因素多重复杂。王有鑫表示,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低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三季度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美国政府在4月底强行重启经济导致美国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势头变弱。从高频指标看,近期美国餐馆上座率有所下降、就业市场恢复变缓甚至再度恶化、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趋缓、商业零售和每周经济指数回落。美国经济下半年实现“V型”反弹的概率较低,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经济恐在四季度陷入双底衰退。

“因此,美元指数的持续走跌是市场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反映。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美国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前景还是货币政策周期,都对美元未来走势不利,美元恐将继续回落。”王有鑫称。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也表示,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开始看到经济数据停滞不前,而因为很多家庭失去救济福利,8月份的数据可能会更加严重。相对于疫情似乎正持续改善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预计美国经济将与这些经济体短期脱钩,最近的经济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在经历连续15周下降后,出现连续两周上升。

“这一切都显示,在短期内美元的弱势可能会持续,而美国国债和黄金可能会继续受市场追捧。我认为美国股市可能会稍逊于其他地区。” Kristina Hooper称。

全球流动性“盛宴”下人民币资产持续受青睐

然而,从全球资金流动的角度看,美元指数的疲软也反映出全球流动性“盛宴”下,美国本土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寻求更高投资回报的资金流动变化,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明确收紧之前,这一趋势仍会持续。相应的,这将利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证券市场。

上述资深外汇专家表示,美联储自3月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量化宽松举措,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下,美国本土的资金肯定要流向本国股市以及外流到资产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投机。近期港元兑美元汇价多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也是美国资本外流的反映。

对境内的证券市场来说,外资也在持续加大买入力度。今年二季度,随着债券供应的加速,海外投资者二季度人民币债券净买入2600亿元,市场增量份额由一季度2.1%上行至7%。另据Wind显示,截至8月6日,沪深港通北上资金今年以来合计流入1259.56亿元,其中,近三个月的净流入规模就达905.95亿元,占今年以来净流入规模的七成。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态度对全球金融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新兴市场股票预期将跑赢发达市场股票和固定收益,受益于强劲的经济复苏和具有吸引力的估值,下半年时间A股将维持出色表现。“我们将中国股市的任何重大下跌都看作是买入的良机,中国将迎来十分强劲的经济复苏,而且一旦地缘政治事件尘埃落定,市场情绪将继续为中国股市带来支持”。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走势分析(7月22日)

阻力位2:1.1740 阻力位1:1.1600

即期价格:1.1533

支持位1:1.1460 支持位2:1.1380

周二(7月21日)欧元/美元重回1.1500水平,涨至2019年1月以来的高位1.1541。市场消息方面,欧盟领导人就7500亿欧元新冠疫情经济复苏基金计划达成协议,其中救助款为3900亿欧元。这一消息提振欧洲股市和风险情绪。此外,中国康希诺新冠病毒疫苗试验结果令人鼓舞,已进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这将是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球第三种新冠病毒疫苗。技术层面上,欧元/美元一度涨至1.1541,汇价处在短线超买当中,美国时段收盘前维持积极势头,表明汇价有望再度上涨。4小时图显示20移动均线朝北,处在现价远上方,同时仍处在大级别均线上方,技术指标触及超买指标后已经持平。总体而言,自汇价冲破了前期的强阻力1.1460后,上升空间将会打开。短线还是防范一下高位获利回吐形成的回踩行情,但总体倾向逢低则还是继续入多欧元的操作为主,进一步的上攻目标1.18。

阻力位2:1.2880 阻力位1:1.2812

即期价格:1.2732

支持位1:1.2670 支持位2:1.2610

英镑周二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触及1.27美元上方的六周高位1.2768,因围绕新冠疫苗的乐观憧憬以及欧盟就一项关键的复苏基金达成协议,盖过了对英国经济的担忧。经过盘整之后的英镑兑美元似乎欲借疫苗快速进展的利好消息发动上升走势,目前1.2740时较强的阻力,冲破后上方将会向6月高点1.2812攀升,进一步突破的话,则上方目标有望向1.30进发。但是多头还是要保持慎重,毕竟目前诸如脱欧、英央行将实施负利率等消息面上仍构成掣肘英镑的发展。总体上短线防超买获利回吐风险,整体操作思路是低位构筑的多头头寸可减仓持有,未入市的投资者可侯低位继续入多英镑。

阻力位2:108.15 阻力位1:107.70

即期价格:106.79

支持位1:106.50 支持位2:106.00

自7月10日以来,美元/日元维持在106.60至107.50的窄幅区间内。欧洲和美国实施财政救助计划以及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出现进展,同样打压避险盘美元。如果美国联邦政府刺激计划的预期使得股票维持上涨,则美元/日元将继续承压。况且在美元兑其他主要非美货币齐齐下跌的市况之下,美元兑日元料也会随市而动承压下行。因此对于该货币对仍偏向逢高空美元的操作。日线图上显示,若下方跌穿106.60,则会进一步分别测试106和105这些水位。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

来源:中金在线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走势分析(7月24日)

阻力位2:1.1800 阻力位1:1.1725

即期价格:1.1607

支持位1:1.1550 支持位2:1.1500

欧元汇率近日连续上涨,和疲软的美元汇率走势形成鲜明对比。欧盟27国领导人21日就7500亿欧元规模的“恢复基金”以及1.074万亿欧元长期预算达成一致。不少外资银行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峰会成功达成协议,向金融市场释放了欧盟团结抗疫的积极信号,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疫情难以得到控制,实体经济无法正常运转。虽然此前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在短短几个月向市场投放了三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但对实体经济影响暂难显现。美国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政府可能推出更多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消息,也促使美元下跌。目前,欧元/美元测试1.1600一线阻力,考虑到该水平自2015年以来多次充当重要阻力或支持,所以短期能否有效上破至关重要。若有效上破1.1600,将为进一步上涨指向长期下行压力线(1.1800)打开空间。而若短线受阻回调,下方支撑关注1.1550及1.15等水平。操作上依然倾向逢低入多欧元,短线需防超买回调风险。

阻力位2:1.2880 阻力位1:1.2812

即期价格:1.2755

支持位1:1.2660 支持位2:1.2600

尽管近期美元疲软支撑着英镑,然而英镑上涨动能开始显现不足。因为英国脱欧方面的消息打压英镑/美元,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继英国和欧盟完成第五轮会谈之后称,欧盟与英国的谈判距达成协议还很遥远。他补充说,双方在公平竞争领域,渔业和两个关键问题上均未取得进展。英镑/美元短线技术前景英镑/美元交投于周线震荡区间上沿,技术指标显示汇价看涨动能有所下降,但还未显现看跌的趋向。4小时图显示20日均线维持看涨,处在现价下方,MACD信号线开始形成死叉,需防冲高无果后的调整风险。有构建英镑多头的头寸建议减仓持有观察,看1.28能否破位,设止损或止盈于1.2600之下。

阻力位2:108.15 阻力位1:107.40

即期价格:106.53

支持位1:106.00 支持位2:105.20

美元持续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美元兑日元的疲软。美国爆发第二波新冠病毒的担忧加剧,几乎令美国国内经济迅速好转的希望完全破灭,使得美元继续承压。再加上美国下一轮财政刺激措施方面的僵局,进一步削弱了美元需求。经过两周的窄幅盘整后,昨日美元兑日元开始打破了盘整区间出现小幅下跌,进入周五亚盘阶段美元兑日元盘中继续下跌,目前报价在106.53。日线图上看,如果汇价跌穿106.50,则下方目标将瞄向106、105等水位。近期我们的观点一直是偏向逢高空美元,有进入空头美日的头寸,可暂时持有观察。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

来源:中金在线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走势分析(7月27日)

阻力位2:1.1800 阻力位1:1.1730

即期价格:1.1689

支持位1:1.1550 支持位2:1.1500

得益于对新冠疫情截然不同的反应,欧元区经济一度有望比美国更快地从危机中复苏。而与欧洲相比,美国未能成功控制住疫情遏制了经济的反弹。在欧洲,许多以前的疫情重灾区设法恢复了经济活动,而没有引起类似的感染激增。对于可持续复苏至关重要的是,人们相信病毒不再失控,欧洲的相对成功可能会鼓励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进一步推动需求和增长。而且在欧盟复苏基金的促动下,欧洲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也在进一步得到加强。上周欧元保持一路攀高的走势,根据周线图,欧元/美元两年多来首次升到200移动均线上方,技术指标保持了向上倾向,并进入积极区域。从日线图来看,欧元/美元已经连续六个交易日上涨,欧元/美元汇价较看涨的20日均线高出200多点,并且也拉大了与100日均线和200日均线的距离。目前欧元/美元已来到1.17水位,假如突破这一水平,该汇价有望延续涨势并升向1.1730区域。倘若攻克1.1730,那么欧元/美元存在延续涨势之2018年9月高点1.1814的空间。若欧元/美元出现回撤,那么需要保持在1.1500区域以上,从而令多头仍然掌控局势。

阻力位2:1.2980 阻力位1:1.2880

即期价格:1.2822

支持位1:1.2660 支持位2:1.2600

上周五发布的初步报告显示,7月份英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加快了扩张步伐。经季节调整的IHS Markit/CIPS英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16个月高点53.6,高于预期的52.0和6月终值50.1。与此同时,7月份英国服务业企业活动指数初值为56.6,创下60个月新高。英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开局强劲,在冠状病毒疫情封锁后,商业继续开门。7月份商业活动的激增将加剧人们的预期,即在第二季度遭遇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收缩后,英国经济将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英镑受刺激,突破了1.27。技术图形上,4小时图显示前景仍有利于多头,因为英镑交投于所有移动均线上方,且动能依然积极。尽管动能有所减弱,但依然向上。上行的阻力位于日高点1.2773,然后为6月顶部1.2815。更上方关注1.2895和1.2980。英镑多头头寸建议继续持有,止损或止盈设置在1.2670之下。

阻力位2:107.40 阻力位1:106.10

即期价格:105.83

支持位1:105.00 支持位2:103.00

上周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录得近四个月来最大单周跌幅,美元指数下滑0.46%,至94.34,尾盘触及94.32,创下22个月来最低,一周累计下跌1.72%,连续第五周走低。这主要还是受美国疫情仍在高增长所累,美国累计确诊病例数超过400万,累计病亡数超过14.3万,大流行还导致数千万美国人失业。日元上周受到避险盘青睐在临近周末阶段大幅走升,美元兑日元盘中最低曾跌至4个月来的最低水平105.67。日线图上观之,自美元兑日元跌穿106.60的关键横盘底边支撑水位后,汇价开始出现一波明显的下行态势,如果近期的短线回拉仍低于106水平之下,则汇价下方将还会进一步测试105关键支撑水平,若是该水位也颇位的话,下方将瞄向103和今年3月份的低点101.30。继续保持上周的观点和看法,操作上逢高空美元。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

来源:中金在线

展开
收起

中国银行: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走势分析(7月23日)

阻力位2:1.1740 阻力位1:1.1600

即期价格:1.1567

支持位1:1.1500 支持位2:1.1460

欧元兑美元汇率周三升至201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1.1601。此前欧盟国家就一项大规模刺激计划达成协议,以重振陷入冠状病毒引发的低迷的经济。欧盟复苏基金协议被誉为是显示欧洲领导人团结和经济复苏基础的一个重要信号。有分析认为,虽然复苏基金的规模并不大,如果欧洲大陆再次发生封锁,可能还不够用。然而,欧盟能够比许多人预期的更早协调达成妥协,这一事实意义重大。近期在这则有利消息的推动下,欧元兑美元颇有乘风破浪一路前行的感觉。目前下方1.1460似乎已形成坚实的底部支撑,一定时期内预料将不会回落于该水平之下。从日线以及周线级别图上看,汇价正开始远远脱离短期均线之上,各类技术指标进入正向区域的佳境。操作上还是仅仅抓住有短回调的机会就上车多头欧元。总体止损摆在前期长久横盘的顶部阻力水位1.1460之下,而上方目标继续瞄向1.18-1.20。

阻力位2:1.2880 阻力位1:1.2812

即期价格:1.2728

支持位1:1.2660 支持位2:1.2610

随着最新一轮的欧盟-英国谈判即将结束,双方在“重大分歧”方面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据说英国政府表示正试图对年底前无协议脱欧做好准备。欧洲时段受上述消息不利影响,英镑/美元跳水跌至1.2643,但随后由于美元持续疲软,英镑/美元出现反弹。虽然脱欧仍是掣肘着英镑的前行,但目前的打击力似乎已不如之前强烈,而当前美元的持续疲软则成为主要驱动汇价走势的因素。况且如果英国一如有些分析机构预测将会出现V型复苏的局面出现的话,那么英镑仍然会受到抬捧继续攀升。技术图形上看,4小时图显示动能头朝南,表明短期买兴减少,但不是暗示卖压加大。RSI盘整在70以下,而看涨的20移动均线构成盘中支撑,目前位于1.2660附近。主要阻力位于本月高点1.2812,如果突破之,上方目标是1.30。但短期若汇价跌破20移动均线,将会加大下行整理。

阻力位2:108.15 阻力位1:107.60

即期价格:107.13

支持位1:106.50 支持位2:106.00

欧美股市纷纷表现出较好的风险资产偏向,同时对于美联储是否会出台同样的第二轮紧急刺激政策充满期待。美国财政部长努钦昨天表示,白宫和国会将在下周末之前就追加经济措施达成协议,并希望在本月底之前提交国会通过。市场风险偏好情绪的逐渐回暖,似乎影响者日元的避险角色,因而美元兑日元最近也是延续着窄幅的波动。汇价当前在107.42水平包括55日均线处面临新的阻力施压,而从价格明显的下修走势中发现过去两周汇价持续下测106.65支撑位。一旦失守这一点位,将令多头跌向更为关键的5月和6月低点以及颈线支撑水平106.14/105.98一线。上行方面初步的阻力位见于107.12一线,上破107.38/42水平后将使得阻力位上移至107.53/60区域,预计只要这一区域难以攻破,汇价向上突破的概率将很小。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

来源:中金在线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