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牢牢坐稳了中国互联网的前三把交椅。
今日(5月26日)开盘,美团点评(03690.HK)的股价跨越133港元/股,总市值突破7746亿港元,以实时汇率折算,美团的总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第3家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仅次于腾讯(5257亿美元)、阿里巴巴(5357亿美元)。
截止今日收盘,美团点评涨幅扩大至10.4%,连续2个交易日的涨幅超过17%,最新收盘价升至138.9港元,总市值亦飙升至8093亿港元(1044亿美元),站稳1000亿美元大关。
据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的3名创始人(王兴、穆荣均、王慧文)分别持有A类股5.73亿,1.26亿股及3640万股,合计7.36亿股。按照最新市值来算,美团CEO王兴的持股市值已高达786亿港元。
而最大的赢家,无疑是腾讯。作为美团点评第一大股东,腾讯持有B类股10亿股,占比高达20.14%,均为上市前参与美团的融资取得。以今日收盘价计算,腾讯持有的市值已高达1389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突然飙升的发动机,却是一份亏损的财报。
疫情下的美团,亏了16亿
5月25日收盘后,美团点评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2.6%至168亿元;净利润亏损15.8亿元,是美团连续3季度盈利后,再度陷入亏损。
除了营收、净利润以外,美团点评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美团的财报将主营业务分为3块:外卖、到店/酒店/旅游、新业务,其中外卖、到店/酒店/旅游业务深度绑定线下。
因此美团的各项业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线下餐饮、酒店、旅游行业在疫情期间的缩影。
据财报显示,2020年1-3月份,美团外卖的交易数量为13.7亿笔,同比下滑17.3%,环比大幅下滑45.4%;酒店业务的订单数量为4280万间夜,同比下滑45.5%,环比大幅下滑61.1%。
美团亦在财报中承认,受今年1月下旬以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团所在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在需求端、供给端都遭遇了严峻挑战。
虽然,数据很惨,但面对凶猛的疫情,美团的一季度经营情况,似乎比市场预期的惨烈程度稍好一些。
1、2020年一季度亏损,换来了美团外卖的客单价大幅提升,带动了外卖毛利率、经营利润率超预期;
2、虽然酒旅收入失惨重,但到店业务以广告为主,垄断地位下韧性较强,下跌幅度很小;
3、在出行业务、to B业务基本停摆的情况下,新业务收入实现了正增长;
从而使得,美团股价在二级市场上演了V型反转:
美团CEO王兴在财报会上非常有底气地表示,2025年美团点评达到每天1亿订单的目标不变,瞄准每单1块钱的经营利润。
美团最大的惊喜:外卖"涨价"
餐饮外卖,作为美团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2020年第一季度的交易总金额(GTV)为715亿元,同比小幅下滑5.4%,明显小于交易笔数的17.3%下滑幅度,亦明显超过市场预期。
意味着,2020年一季度,每一单美团外卖的单价,大幅提升。
由财报披露的外卖交易金额、成交笔数,便可以算出平均每单外卖的价格。2017年平均每单交易金额为41.8元,2018年44.2元/单,2019年超过45元/单,而2020年一季度,这一数字竟迅速增长到了52元/单,同比大幅增长14.4%。
美团的单笔外卖价格上升,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外卖涨价”。外卖单价的提升,主要是因为用户每笔外卖点了更多的东西,亦或是外卖的品质在上升。
而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团单笔外卖价格上升的原因主要有2点:
其一,疫情期间外出聚餐减少,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卖数量增加,大幅提升了每一笔外卖的单价;
另外,疫情期间商家结构的变化,线下停摆的品牌顶级餐饮店,被迫转战线上,主打外卖业务,相比小型快餐式的外卖单价提升非常明显。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外卖单价的提升对美团意义重大,将会大大降低用户对配送费、餐盒费的敏感度,且在人力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高客单价将带来高交易额,从而提升美团外卖的毛利率。
尽管,2020一季度客单价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疫情的原因,但此次疫情对用户的消费心理改变很可能是长期的,美团亦在电话会上表示,疫情期间较高的平均订单价值(AOV),可能会正常化。
受疫情冲击,线下餐饮商户损失惨重,一大批商家可能关门、倒闭。因此市场预期,美团平台的商家数量或出现大幅下滑,但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稳住了活跃商家的基本盘。
2020年一季度,美团外卖的活跃商家数量为610万,较2019年同期净增长30万家。
但,仍然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冲击,较2019年四季度环比下滑10万家,是美团历史上的第一次。另外,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量为4.5亿,环比下滑190万。
美团外卖,真的不赚钱?
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团外卖遭到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讨伐潮”,商家、各地餐饮业协会集体控诉美团外卖佣金过高,让众多线下餐饮商家,不堪重负。
那么,美团外卖的佣金到底有没有降呢?据财报数据显示:
2020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15亿元,佣金收入86亿元,佣金率为12%;
2019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56亿元,佣金收入99亿元,佣金率为13%。
也就是说,跟2019年同期相比,美团的佣金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与2019年四季度相比,佣金率环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看到数据后的第一印象或许是,美团佣金率下调得太少,无法解决餐饮商家的难处。
事实上,美团的外卖业务,真的不赚钱。
每一笔美团外卖的成本中,外卖骑手占据大头,占比约为95%,其余5%包含带宽、网站维护、客服、折旧摊销、支付处理等支出。
2019年,美团外卖骑手的总成本为410.4亿元,以87.2亿笔外卖数量计算,每单外卖需要支付给骑手4.71元。而同期,美团从每单外卖拿到的收入为7元,扣掉骑手成本仅剩下1.3元的毛利。
若再考虑网站/APP维护、客服、折旧摊销、支付处理等费用支出,假设分摊总费用的45%,每一笔美团外卖的净利润仅0.3元。
稍有不慎,就会亏损。
面临突如起来的疫情,虽然客单价高大幅提升14.4%,但外卖订单规模下滑、降低佣金,再加上抗疫费用,美团的外卖业务再次陷入亏损,经营亏损金额为7090万元。
美团的"奶牛业务",被腰斩
很显然,总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美团,真正的想象空间并不是外卖,而是到店、酒店、旅游业务。
据美团的财报显示,2019年,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营收为222.7亿元,占比仅22.8%,却贡献了197.5亿元的毛利,占比超过88.6%,这块的毛利率更是高达88.7%。
一目了然的结果:相比于外卖业务,美团的到店/酒店/旅游业务才真正的“现金奶牛”,堪称暴利。
这块业务的营收主要分为2部分:交易佣金与在线营销服务。其中,佣金主要是从酒店、旅游类商家抽成,而在线营销服务,则是为入住商家提供曝光、流量,而收取的广告费。
而美团外卖仅仅是给到店/酒店/旅游业务输送流量的,是互联网常见的“高频带低频”经营逻辑。
据美团的一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1-3月,美团的外卖、新业务都遭遇了亏损,只有到店/酒店/旅游业务还能保持盈利。
但酒店、旅游业务显然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两个行业之一,美团的到店/酒店/旅游业务自然受到冲击,订单、营收规模双双腰斩,一季度盈利仅剩6.8亿元,同比下滑超57.3%。
美团的天花板,在哪?
总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美团在国内的同一赛道里已经没有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而国外也没有如此大体量外卖、本地生活线上平台,这点与腾讯对标Facebook、阿里对标亚马逊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美团的天花板在哪里呢?
美团给自己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务商。其在上市之初就自己“画了一个圈”:中国生活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8.4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增长至33.1万亿元,符合增长率达10.2%。
如此看来,美团划出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丝毫不亚于阿里巴巴所处的电商行业。
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的野心也是巨大的。正如王兴所言:美团是一家无界平台,什么都可以做。
现实中,美团也确实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既做网约车又做生鲜超市,而且还染指了金融支付、新零售、充电宝等领域。
虽然,疫情对基于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带来了冲击,但疫情却也在深刻改变这个行业。譬如,越来越多的线下品牌餐饮店意识到了线上业务的重要性,这让美团多年费力拓展的重点客户们“不请自来”。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8年,美团在生活服务行业的渗透率(交易规模/行业总规模)仅3%不到,远远不及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渗透率,很显然美团未来的赛道是宽且长的。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受益好于预期的一季度财报,美图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美团股价5月26日开盘不久就攀至133港元以上,依据实时汇率,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最高涨至134.3港元,市值超过7822亿港元,相当于1009亿美元,这是美团市值首次破千亿美元大关。
至此,美团成为腾讯、阿里之后,国内第三家市值跨过千亿美元门槛的互联网公司。
自3月中旬开始,美团股价从几乎每天上涨,从70港元左右一直攀至130港元附近,上涨超过90%。
他声称,此举“鉴于中国不公平的报复”。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5日(周四)表示,他正命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据称,特朗普在一份声明中称,“鉴于中国的不公正报复行为,我已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审议第301条款是否适用中国1000亿美元的额外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声明截图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对中国商品额外征税须参考行业意见。
此前,美东时间4月3日,美国发布对华“301调查”项下征税产品建议清单,涉及中国约500亿美元出口。美国发布的建议征税清单涵盖中国约1300个税号的产品,价值约500亿美元,建议税率为25%,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
数小时内,中方多部门相继强势回应,4月4日下午,中方公布对自美进口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500亿美元商品征税的对等措施。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方态度一如既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4月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莫斯科同俄外长拉夫罗夫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表示,美国执意要出台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清单,中国是被迫做出必要反制。这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正当自卫,也是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制。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以为搞保护主义就能占到便宜,是打错了算盘。中美都是世界大国,应当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美国向中国挥舞贸易制裁大棒,是找错了对象。
4月4日,中国还就美国对华301调查项下征税建议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4月4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会见美国代理国务卿沙利文。双方就中美关系等相关事宜交换了意见。崔大使重申中方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要求美方及早摒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停止对华301调查,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同中方解决有关分歧。
“中美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即使在分歧很严重的方面,也保持着政策的沟通。”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现在中美两个大国存在经济方面的分歧,反映了对对方更加开放的市场的需求,反映了合作的愿望。
来源:澎湃新闻、环球网(ID:huanqiu-com)
本期精彩回顾
仗还没打,就有人要割地求和!
呼叫81192!你在哪儿?请返航!
别废话!既然打,就找美国七寸打!
中国半夜宣布: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解放军“驾临台湾”日,蔡英文能往哪里跑?
美总统特朗普发布声明,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外交部昨晚都作出了回应。
商务部:美方严重错判了形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应询发表谈话:
问:美东时间4月5日,美总统发布声明,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答:我们感到,美方的行为十分无理。美方严重错判了形势,采取了极其错误的行动,这种行动的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美国公布新增1000亿征税产品清单,中方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反击。
问:你认为这场所谓贸易战的性质是什么?
答:我们认为这是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的一场斗争,是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之间的一场斗争。如果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整个世界经济复苏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这既不利于中国的核心利益,更不利于全球的共同利益。面临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斗争。
问:据报道,有美方高管表示,双方正在就贸易冲突进行谈判,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答:中方注意到,美方不同官员都表达了这个意思,但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段时间以来,双方的财经官员并没有就经贸问题进行任何谈判。美方公布301调查报告及产品建议清单后,中方予以坚决回应;美方再次提出增加1000亿征税商品,中方进行了更加坚定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更不可能就此问题进行任何谈判。
问:如果美方进一步采取升级行动,你们会如何应对?
答:我们已经按照底线思维的方式,做好了应对美方进一步采取升级行动的准备,并已经拟定十分具体的反制措施。中国人的做事方式是,我们不会挑事,但如果有人挑事,我们会坚决应战。中国人办事历来是十分认真的,一定会说到做到。
外交部:中国人办事历来说到做到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答记者问:
问:美东时间4月5日,美国总统发布声明,考虑再对中国10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答:看来美方严重错判了形势,采取了极其错误的行动。美方此举终将损害自己的利益。中方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如果美国公布新增1000亿征税产品清单,我们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反击。我们说过,美方不应心存侥幸。
问:你认为这场所谓贸易战的性质是什么?
答:我们认为这是以单边主义对抗多边主义之争,以保护主义对抗自由贸易之争。如果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整个世界经济复苏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这有损中国的切身利益,更有损全球的共同利益。面临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斗争。
问:如果美方进一步采取升级行动,你们会如何应对?
答:中国商务部已表明,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美方进一步采取升级行动的准备,并已经拟定十分具体的反制措施。我们说过,中方不会挑事,但也不会任人挑事,定会坚决应对。中国人办事历来说到做到。
评论:1000亿美元唬谁呢?中国不是吓大的!
特朗普急眼了!当地时间4月5日,这位美国总统表示,已指示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是否合适。此言一出,美国市场最先受到惊吓,道琼斯和纳斯达克股指期货应声跳水。
如果说之前500亿美元加税清单,还打着所谓保护知识产权、减少贸易逆差等借口,此次1000亿美元的加税要求,则干脆“啥也不说了”,完全以威胁、恫吓中国为目的,想以更粗的贸易大棒,逼迫中国作出让步,争取美国利益最大化。
美国这一举动,进一步反映了其无视国际贸易规则的一贯做派。国际贸易本质上追求合作共赢,即使有分歧,也应通过平等对话、谈判协商解决。令人瞠目的是,美国作为曾经的国际贸易规则主要缔造者,如今却成了地地道道的“破坏者”。随意说个数字,动辄就要加征关税,这是哪家的贸易规则?完全就是一家独大、霸道无理的路数。
美国这一举动,进一步暴露了其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我可以随便制裁你,但不许你反制我,不然就要给你教训,美国现在的“脾气”,已经不是贸易冲突那么简单了。正如一些美国学者指出的,中美看上去是在贸易领域有分歧,背后则是中国崛起伤了美国“自尊心”。在贸易战面前,中国任何的忍让、退缩,都只会让美方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最终损害中国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
趁着还未真正交恶,拼命撂狠话、出大招,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这是美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惯用伎俩,但这一回,美国的如意算盘恐怕敲错了。中方早就有言在先,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面对美国恫吓,中国压根儿不怵。中美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现在既然美国主动寻衅挑起贸易战,中国一定奉陪到底,也一定会让美国付出沉重代价,让美方一些无视国际规则、挑动中美是非的人接受教训。
面对美国恫吓,中国绝对不躲。可以预见,不管是500亿美元清单,还是1000亿美元清单,抑或是将来更大的贸易制裁,中国承诺的同等力度、同等规模反制举措一定会如约而至,并继续依法将美方有关行径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面对美国恫吓,中国更不会退。从“站起来”的那天起,中国就再没有屈服于外部压力,美国今日之行径,只能使中国人民更加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关口,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扰破坏,必将促使中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更充沛的干劲、更高质量的发展回击美国遏制举动。
“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美国来势汹汹、气焰嚣张,我们沉着应对、成竹在胸。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自信、更勇毅,谁要阻止中国的发展壮大,就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也终将付出惨痛代价!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闫欢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
俄罗斯央行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据彭博社1月10日消息,俄罗斯央行公布最新一期季报显示,2018年3月到6月,美元资产在俄罗斯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从43.7%锐减至21.9%,创纪录新低。而欧元、人民币和日元则有不同程度上升。
图片来源:译自俄央行2018年第二季度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人民币在俄罗斯储备资产中的占比从2018年一季度的5%,上涨至二季度的约15%。
俄罗斯央行青睐欧元、人民币
俄罗斯央行一般延后6个月公布相关宏观经济数据。截至2018年6月底,俄罗斯的外汇和黄金储备规模排名全球第10。
据《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报道,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和黄金储备量增长了404亿美元,涨幅9.7%,达到4581亿美元。
据周三俄罗斯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在这期间,欧元和人民币资产规模扩大了440亿美元,日元资产扩大了210亿美元。三种货币现在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超过1000亿美元。
据彭博社报道,2018年二季度, 俄罗斯的美元资产从2010亿美元减少到1000亿美元,对应地,欧元和人民币资产显著增加。欧元占比升至32%,人民币升至14.7%。其他货币方面,英镑占比6.3%,日元占4.5%,加拿大元占2.3%,澳元占1%。人民币的占比提升明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统计,俄罗斯央行的人民币储备占比,大约是全球央行平均水平的十倍。
图片来源:彭博社报道截图
“人民币更加稳定,将有可能是美元的替代品,它是一个更可靠的资产。在目前的状况下,欧元的流动性比美元更好,而且考虑到政治因素,俄罗斯央行增加欧元资产储备合情合理,”前俄罗斯央行副行长Konstantin Korishchenko表示。
“另一方面,低利率和持续的疲弱趋势使得日元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资产,所以我认为日元份额的上升只是基于多元化考虑,” Konstantin Korishchenko补充道。
周四,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称,2018年上半年,俄罗斯是中国国债的主要买家。而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占比的转变降低了俄罗斯外汇储备的资产质量。AA级别的资产比重从43%下降到了27%。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间,俄罗斯央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为3.2%,高于美元资产的0.35%。
“俄罗斯正在对其外汇储备进行战略性的转向——持有更少的美元,配置更多其他国家的资产”,美国经济学家本·斯泰尔(Benn Steil)表示。
俄美关系动荡
“去美元化”进程加速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俄罗斯央行“去美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此举是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提升俄罗斯经济的健康度,增强应对外部经济干预的能力。
2018年4月,俄美关系开始变得紧张,俄罗斯经济持续承压,卢布兑美元震荡下跌。随着美俄关系紧张程度上升,俄罗斯央行开始抛售美债。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制裁之后,俄罗斯抛售了其持有美债的84%,持仓从2018年3月的961亿美元降至5月的149亿美元。3月至6月,俄罗斯对美投资的比例也从29.4%减少到了9.6%。
据卫星社报道,俄罗斯第二大银行俄罗斯外贸银行(VTB)行长去年曾提出“去美元化”的计划,受到俄罗斯财政部的欢迎。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丹尼斯·曼图罗夫(Denis Manturov)在去年9月表示,俄罗斯致力于推动与中东地区、东南亚、拉美和非洲的国家在进行双边贸易往来时采用本币结算。
“去美元化决策的主要原因是持有美元资产总体上存在风险。”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中俄关系专家Alexander Gabuev称。
去年10月4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在出席了俄罗斯能源周活动时表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领域完全可以实现去美元化。为此需要建立相互结算的机制和工具,在银行方面做出相应调整,此外还需要发展本币交易。
去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我们没有‘抛弃’美元,而是美元在‘抛弃’我们。鉴于美元的不稳定性,世界许多经济体都再寻找别的替代储备货币。”
在减少对于美元的依赖性方面,俄罗斯并非“孤身一人”。近期,不断有欧盟官员提出,要提高欧元在跨区域经济活动结算时的使用率。
本周三,英国央行行长卡尼(Mark Carney)公开表示,最终而言,会出现美元之外的其他储备货币。全球金融系统的发展滞后于全球经济,并且在发达经济体,相对其经济活动,有对其金融资产的不对称关注。
“譬如说,新兴市场占到全球活跃度的60%,但其在全球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则只有约三分之一。目前全球一半的国际贸易是通过美元支付的,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不到10%。在全球秩序重构的情况下,这种分歧会减少,在此期间,其他储备货币会出现。我认为人民币具备这样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欠1000亿美元还能挺过来,全世界也只有他了!
他出生在日本九州,身上流淌着韩国血脉,却成名于中国。他辗转于中、日、韩、美国等地,一半是风险投资家,一半是企业家,36年创造出4000亿美元的财富,他就是孙正义,软件银行的创始人。
有的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
孙正义就是如此,他在加州伯克利经济系就读大一期间,9个月就卖出去1000台游戏机,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大二下学期,19岁的孙正义搞出一个袖珍发声翻译器的专利,最后,卖给了夏普的老大、“日本电子产业之父”佐佐木,赚到第二个100万美元。
1981年9月,孙正义在大野创办软件银行时非常豪迈,给临时雇的两位员工打鸡血,“公司5年之内销售规模将达2.5亿美元,10年之内超过125亿美元,未来公司将是千亿美元,上万人的公司。”
当年11月份,当孙正义听说大阪要举行全国电子产品展销会时,他决定孤注一掷,一举砸入20万美元“租下了会场最大、距入口最近的展厅,并免费提供给各软件公司”。
结果,开展第一天,观众就被软银展台的大手笔给镇住了,尤其还有德高望重的佐佐木老先生站台。
结果,软银展台前面人头攒动,孙正义整整一天都没有动窝,就连中午上厕所的时候都在发名片,当场就有10多家谈定要与孙正义签约。
这个时候,孙正义显示出过人之处,他只选择了最大的软件公司哈德森签订代理合同,而且签的是独家代理合同,“要和别人合伙,一开始就要和最大的公司合伙。”
此后,软银进入了快车道,短短4个月就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一年后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到了1982年底,软银的利润已经突破600万美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增。
1994年4月,软银在东京交易所挂牌,年仅37岁的孙正义一跃成为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软银也成为日本最具规模的软件销售及文化出版公司。
2年后,孙正义更是豪气干云,动用银行31亿美元贷款,上演蛇吞象,一举买下美国的齐夫戴维斯集团全部股权,将旗下的“电脑周刊”收入囊中。
1995年底,孙正义成立了两只1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必须抢先在互联网项目下赌注。”
此后,孙正义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泡在硅谷,他先后在55家新开办的网络公司中投入了3.5亿美元。
孙正义逮住的第一条大鱼是雅虎。1996年8月,杨致远的雅虎进入了孙正义的视野,“搜索引擎抓住了互联网的入口”。可惜,当时杨致远并不缺钱,一年有几百万美元的广告费收入,而且红杉等风投都追着杨致远。
于是,孙正义想起了孙子兵法里提到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决定玩点奇招。
3个月后,孙正义在斯坦福的宿舍找到杨致远,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网景,怎么啦?”
“我这里有1亿美元,一个月内就要投出去,如果你不让投,那我就去投网景。”那可是1亿美元啦!如果真给到了网景,那网景还不放出几十个大卫星来!
“成交,算你狠!”
你知道的,孙正义那1.02亿美元占到雅虎公司33%的股份。仅仅5年过后,那1个多亿就变成了200亿美元。
正是投资了雅虎,孙正义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机会,他果断成立软银科技投资公司,决定将“软银”朝互联网“风险投资商”转型。
在没有赛道的情况下就认准了车手,或者说想好赛道、找最牛的车手,正是孙正义的独家秘笈。
可以说,1995年-2000年5年间,孙正义不是在看项目,就是在看项目的路上。
4年之内,他在全球投资超过450家互联网公司。到了2000年,软银已经拥有美国企业300多家,日本企业300多家,旗下资产规模达到7000亿人民币,一举跻身日本资产规模前5位。
西方亮了,东方自然也会亮。
1994年年底,孙正义第一次来到中国,出席UT斯达康的董事会。会议间隙,他站在八达岭长城大声呐喊,“我是孙子的后代,血液中的祖先在召唤我。”此后,孙正义每年要来中国3-4趟。
孙正义在内地的投资清单中相继出现了香港亿通 盛大网络、新浪、网易、8848、当当网、携程旅游网、263集团、完美时空、人人网等100多家公司的名字。可以说,孙正义是众多投资大佬背后的大佬。
1999年10月,孙正义听说西湖旁边的马云获得高盛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时,再也按耐不住了。他通过摩根士丹利的资深分析师古塔催了3次,要与马云见面。
马云当然受宠若惊。要知道,当时马云连自己都不知道B2B业务到底将做成什么样。与张朝阳、丁磊、王志东等IT大佬相比,他只不过是一个入门级的创业者。
此后你知道的,孙正义一眼就发现马云与杨致远一样,“身上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霸气”。尤其他对马云所提出的互联网将由“网友”时代向“网商”跨越的想法大为赞赏。6分钟后,孙正义就决定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以218亿美元的筹资额登陆纽交所,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所持股份暴涨到580亿美元,15间投资回报率超过1000倍。而正是这一天,孙正义的身价暴涨至166亿美元,登上了日本首富的宝座。
不过,2012年成了孙正义的滑铁卢。
那一年,他斥资20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运营商Sprint,从此软银的噩梦就开始了。
孙正义的初衷是将其与美国第四大运营商合并,打造一支新的电信龙头,不过却被美国电信业监管机构给否掉了,原因是“涉及垄断”。目前,Sprint已经连续5年亏损,未来3年将有100亿美元债务到期。
据称,由此导致软银背负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2014年、2015年软银的股价跌幅分别为22%、15%。
为了还债,孙正义已经出售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套现100亿美元,并将芬兰游戏开发商“超级细胞”以8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腾讯。
从此,孙正义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之后我国估值最高的六家公司:头条、美团、滴滴、小米、快手、拼多多,在C轮之前都没有软银的身影。
事实上,Facebook、 Twitter、Square、Airbnb、Uber、WhatsApp、Snapchat……一直到WeWork,几乎所有估值或市值过100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在C轮融资之前都没有出现过孙正义的身影。
一家靠早期投资确立江湖地位的硬核VC,居然在人类历史上最活跃的创业盛宴中缺席了。过去10年,孙正义在早期领域的投资布局甚至比不上半路出家的DST!
不过,孙正义有的是时间改错,因为他的粉丝足够忠诚,尤其是中东的富翁,人家一出手就是几百亿美元。
所以,今日头条第8轮融资时,软银进去了。滴滴第11轮融资时,软银进去了,Uber第12轮融资之后,软银进去了。
有消息称,孙正义可能会投资瓜子二手车,据说最多投资金额达15亿美金。
同时,孙正义已经向商汤科技投资了数亿美元,而且,仍筹备向商汤科技追加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后者估值或将被推上100亿美元的高峰。
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孙正义。
现代社会发展,什么都离不开金钱,不过有关金钱的概念,可能比较广义。
要么拥有大量的黄金;要么有大量的房产;要么有大量的土地。不过在现实中,拥有大量的现金,可能是一个财富的重要象征。
当然不管是黄金、房产、土地,都不能及时兑现收益或直接用来交易,还得经过几道手续成交好换成现金钞票才能使用。
作为企业,可能财富的象征也不太一样,有大量应收账款、大量的存货、大量的债券等等。但也跟其他的财富有所不同,也是希望有大量的现金可以直接拿出来使用。
当今世界上,世界500强企业中,能拥有庞大的资产,可能数都数不过来,尤其传统领域的制造业企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庞大的现金是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竞争性企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往非常优秀的企业,都没有过大量的现金储备,现在这个时代,拥有庞大现金储备的也不多。
环顾世界各国,能真正持有超过1000亿美元企业,真的不多。这样的企业,在全世界都不多,大多数都在美国。
今年2月23日,巴菲特在公布的年度致股东信称,截至2018年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112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其他现金等价物,连续六个季度超过1000亿美元。
相比苹果公司手持2300亿美元现金储备,还是逊色不少,但是超过1000亿美元现金储备就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公司。毕竟对于企业本身来说,财务状况非常良好,随时可以应对任何风险,及时出手并购或收购关键性技术和公司。
当然还有一家是微软持有现金储备1312亿美元,也是一个超过1000亿美元的优秀企业,也是比苹果差那么一点。可以这么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微软算是比较老的企业,它们成立的时间比苹果要早很多,当然有这么庞大的现金流,也不足为奇。
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现金流,就是要让我们想想这些企业是怎么做到的。同为手机领域的强者,三星和华为,目前在现金储备上远远落后于苹果。根据近日媒体公布的数字,三星的现金储备量高达104.21万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6300亿左右。根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的华为现金储备应该在300亿美元左右。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就是生命力,只是有一点让人费解的就是像苹果这么有钱,为什么不像很多公司一样拿钱去投资或收购呢?这也许就是超过1000亿美元现金储备公司的想法跟一般性的公司有很大不同,大公司也有自身的风险,在业务上和经营理念上,肯定会有所区别。作为优秀的企业,拥有庞大的现金储备是防范风险的第一大屏障,毕竟任何投资都会出现亏损,负债融资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现金不用去搞研发?大企业搞研发,不是盲目的,研发是有比例的,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只有确定有前景并能商业化运用,大量搞研发才是有效的,否则盲目投入研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是在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因为光依靠投入大量的金钱就能研发出超级产品,这是多想了,因为任何一次商业性创新不是大量金钱堆出来的。
回顾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重要的科技创新,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诞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科技公司担心那些在地下车库里创造伟大的技术。
他领导市值11000亿美元上市公司,年收入25亿,他的车却如此低调
文/汽车在线最前沿
大家平时除了关心一些娱乐八卦,最关心的应当是一些知名企业的领导人了吧。毕竟,这些成功人士身上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外就是好奇他们在平时都做些什么,而且这些成功人士身价很高,他们都开车也是引来无数人的关注。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以为知名企业的领导,他领导市值11000亿美元上市公司,年收入25亿,他的车却如此低调。
他管理市值11000亿美元上市公司,年收入25亿,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他是谁了,他就是苹果公司CEO库克。目前,苹果公司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比位居第二的亚马孙还多1000多亿美元,当然在年收入还是第二的15倍,看来苹果公司在库克的带领下,取得的成绩是相当出色的,苹果公司给他的年收入也是非常多的,难怪库克这么卖命的工作。那么,库克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25亿,他这么有钱,平时都开什么车呢?
作为苹果公司的CEO,库克在生活中是十分低调的。他平时都喜欢开一辆宝马5系,这辆宝马5系在美国售价为6万多美元,按库克的收入来算,库克一天能赚近70万美元,买一辆宝马5系真是分分钟的事了,他的车却如此低调。
当然,作为这么大公司的CEO座驾肯定不止一辆,除了宝马5系,库克还有一辆价值14万美金的宝马i8。这辆宝马i8在刚发布就引起外界很大的轰动,并且在电影《碟中谍4》中有出现,这辆车采用混合动力而且还是双门设计的超级跑车,虽然是混合动力,但是在百公里加速上能够达到4.4秒,可以说十分出色了,难怪库克会选择宝马i8了。
另外,库克还有一辆奔驰S级轿车,这款车的售价在10多万美金,对于库克来说,到办公室喝杯咖啡就能赚到这辆车了。这款奔驰S级属于商务范,应该是库克在参加一些商务活动时乘坐的汽车,毕竟掌管着这么大的公司,该有的商务范还是要具备的。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库克没有购买宾利或者劳斯莱斯呢?开这种车参加一些商务活动不是更有气场嘛。其实,库克并不是土豪也不是老板,只是苹果公司的管理者,参加商务活动奔驰更适合他的身份。那么,大家觉得库克是怎样的人呢?现在的苹果还是你心中的苹果吗?
来源:智通财经网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媒体20日的报道称,消息人士透露,沙特阿美将选择拉扎德投资银行和美驰投行安排其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当地时间周一,有消息人士表示,沙特阿美已正式向一些大型银行征集有关其IPO的建议书。另一位知情人士则透露,这项举措是推进IPO的重要一步,除非市场情况恶化,或者发生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才会导致进一步推迟。
据悉,沙特阿美公司今年成功推出120亿美元国际债券,再次推动IPO。由于油价下跌,沙特阿美公司截至6月份的六个月的利润从去年上半年的532亿美元下降至469亿美元,但仍远远领先于全球六大上市石油公司的总和。
沙特阿美的高级主管Khalid al-Dabbagh 表示,当股东同意市场条件“最佳”时, 我们已准备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尽管油价下跌且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我们已经实现了强劲的财务业绩,”他说。他在沙特阿美的首次投资者电话中表明,公司准备在今年夏天早些时候恢复上市计划。
据了解,沙特阿美IPO可能筹资1000亿美元左右。沙特希望能够以此吸引外国投资,促使该国产业多元化,从而实现经济转型。沙特阿美的IPO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
来源:金融八卦女
文|CJ
编辑 | Vicky Xiao
来源 | 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 · ·
软银总裁孙正义在62年人生中,曾做过3天世界首富。
但他还来不及告诉比尔盖茨,送他上云巅的互联网泡沫就轰然崩塌,700亿美元纸上财富在金融危机中化为乌有,“日本股神巴菲特”跌落到破产边缘。
那是近20年前孙正义上一次豪赌硅谷,关键词:互联网。
2019年,孙正义完成了另一场豪赌。他用3年时间投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1000亿美元风投基金。
1000亿美元是多大的资金池?美国老牌红杉资本也筹集了本地史上最大的一支基金,用以抗衡软银——80亿美元。
软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者,孙正义称自己为“独角兽猎人”。
孙正义是罕见用百年为刻度衡量发展的人。他要投资未来几个世纪能够塑造世界面貌的企业,要建造软银300年的持续增长。
软银的美国投资传奇再次崛起:估值千亿的Uber,470亿的WeWork,230亿美元的Slack,126亿美元的DoorDash……
于是2019年成为美国风险资本驱动科技IPO规模最大的年份,关键词:科技。
但是,世人喜欢传奇,喜欢轰轰烈烈捧上神坛、赞叹不已,更喜欢神话破灭。
2019进入下半年,孙正义的独角兽帝国一落千丈:
Uber估值腰斩
WeWork上市失败
Slack股价阴线
DoorDash命运不定
……
用1000亿美元,笼络了最顶尖的人才,捆绑了无数利益体,居然也没有成功。
现在,软银有逾1000亿美元债务高企,投资的回报正随投资企业的估值缩水。全球投资的上百个未盈利企业,三百年企业增长的愿景,还在等着软银筹措资本打下半场。
资本点燃科技创业疯狂想象力的黄金时代,会因此走向完结篇吗?
1.
“通过投资有潜力成为行业领袖的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战略集团,能够持续增长300年”。—— 孙正义
互联网金融危机后,软银再度封神,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时:2000年200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彼时600亿美元的回报。
软银花了十几年时间,等待这一刻到来。
但在此之后,他的耐心似乎就没有那么好了。
2016年,孙正义启动了一辆造神战车,带着1000亿美元航母体量的软银愿景基金征战世界。
如今有谁能比饱受诟病的Uber等创业企业花钱更快,那就是他们背后三年投出1000亿美元的软银。
他总是开出创业者无法拒绝,竞争对手投资人瞠目结舌的价码,颠覆风投行业的规则。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的执行合伙人Scott Sandell告诉CNN,他曾经“非常接近”以1.8亿美元的估值,完成对一家初创公司的三千万美元投资。
但是“孙正义出手了”,并以5亿美元的估值向初创公司提供了1亿美元。
软银成为了硅谷创业企业的定价者,它开价涨几倍,企业估值就膨胀几倍。
这是一笔创业者无法拒绝的资本,通常金额庞大,能让企业估值飙升,扫清行业竞争,并且要确保它不会落入竞争对手手中。
例如,如果Uber不接受软银的投资,那么它的对手Lyft就可以拿下这笔钱,再装满打击Uber的弹药。
这三年对软银来说,也是一场闪电战。它到处递上投资要约,几乎血洗了创业融资新闻,推高了一批创业企业的估值。
小风投才做选择,大软银全部都要。投资者往往惊叹创业的烧钱速度,一笔钱砸下去,惊不起一点浪花。而软银砸下的资本,掀起的都是巨浪。
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地产、自动驾驶、网约车、电商、外卖、金融、企业服务、医疗科技…… 软银资本投资的企业覆盖各个行业,横跨几大洲。
布局和野心令人惊叹。
十年之后,这张投资版图能够撑起软银的三百年帝国梦想吗?
成功了,孙正义就是坐拥科技帝国,塑造世界面貌的神之手。
如果他能成功的话。
2.
这是史上最容易融资的时代,从古埃及时代算起,这可能是整个历史上任何行业任何企业融资的最好时代。—— Slack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
创业企业的命有多长?原本,这是以企业的烧钱速度和盈利时间点决定的。
但是,这些创业企业经历了最好的时代,低利率让资金涌入了回报更高的私募股权,而软银更让创业企业见识到了资本烧钱换增长的力量。
在今年原本最大的两场科技企业IPO中,软银向WeWork总计投入约106.5亿美元,向Uber总计投入约93亿美元。
本应是少年颠覆者与造王者的相遇,写下科技创业史上最精彩的一篇。但结果在资本的强力灌输下,却变成了溺爱纵容的长辈和巨婴的畸形关系。
软银愿景基金执行合伙人Jeff Housenbold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
后期投资曾经意味着,我们将开出2000万至7500万美元的支票,放手让你们发展。
孙正义则说:不,我们将开出1亿到10亿美元的支票,我们一起上阵。
软银和它的独角兽们,展现出了非常一致的风格:庞大资本,高速增长,全球扩张,高负债,颠覆行业。
软银甚至不惜投资了一些行业的所有玩家,以为不管最终是谁清场,软银都能“赢者通吃”。
在共享出行领域,软银投资了美国的Uber,中国的滴滴,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他们在全球市场对抗,贡献了“战士还在前线厮杀,将军已在帐中投降”的名场面。如果论起身份,还都是软银系。
软银打破了传统的估值方法,愿意向看不到近期盈利的企业开出高价。网约车出行,共享经济,自动驾驶,食品外卖……他们是在亏损,但软银相信他们能改变世界,有朝一日产生巨大的利益。
软银要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但就像在互联网金融泡沫中,疯狂的市场忘记了盈利指标的重要性。登陆股市就像豪赌一块顽石,劈开才能看是不是璞玉。
当这些独角兽以庞大身躯走上资本市场,露出了巨婴的面貌,包括孙正义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WeWork。
Uber上市时,软银损失了6亿美元,WeWork的估值从470亿美元一路狂跌到近100亿美元,甚至快要跌破软银的投资金额,让软银不得不考虑全盘接手WeWork。
太多人在等经济衰退的靴子落地,拿出了防御的姿态,害怕手中没有足够的资本,活不过将至的凛冬。
这时除了软银,谁还愿意向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巨婴”输血?
虽然没有人愿意相信投入巨资造富的投资人们,会有集体看走眼的一天。但科技光环也不是救命到草,依靠烧钱扩张带来的增长,和招股书中“可能永远无法盈利”的风险,足以让估值泡沫一触即破。
就连Slack这样看似稳妥的软件服务公司,也被怀疑估值太高,股价表现一路下跌。
3.
软银和它的独角兽们一样,背负着高额的债务。
据软银2019年财报,其债务超过1000亿美元。而1000亿美元的基金,按照7%的回报率,需要70亿美元的增值。
今年6月,软银透露,其对原始基金的投资迄今已获得62%的回报。今年8月,软银在财报中披露基金的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近66%,约合37亿美元。
软银解释说,这要归功于投资公司OYO,Slack和DoorDash的估值增长。
软银的财富回报也在纸上,都来自于一旦接受软银投资,就估值暴涨的企业们。
2018年,软银以14亿美元估值投资DoorDash,2019年,DoorDash的估值膨胀到126亿美元。
Uber、WeWork都曾享受过同样的增值速度。然而Uber的市值与估值相比近乎腰斩,WeWork上市流产后估值跌去了四分之三。
资本的光环褪去了,怀疑如同传染病向其他企业的估值蔓延。这些公司真的是科技公司吗?他们真的在有生之年能赚钱吗?DoorDash和其他估值高涨的独角兽们会面对同样价值垮塌的命运吗?
资本能成就一个行业的新霸主,也能毁掉一个创业者成为英雄的机会。
资本洗刷后的硅谷或许淡忘了,硅谷创业的精神源头在车库创业,看技术是否成熟,有没有盈利条件,市场是否会认可。
有规律的融资周期和成长速度,都迷失在了资本大潮里。
时势难违,早年的人工智能寒冬,一度无法飞天的阿里巴巴云服务,不是方向不好,只是科技条件尚不完备。
就像现在一直无法实现的完全自动驾驶一样。
不幸的是,就算软银“赢者通吃”,网约车、外卖全行业补贴亏损,自动驾驶还在无底洞烧钱的阶段。这不是一场三年就能结束的战役。
这些企业都还没有盈利,投入的是真金白银,回报则是建立在市场信心上的纸上财富。
软银投完一千亿美元的基金,还有约一千亿美元的负债,手上一众看似风光无限但还无法盈利的“巨婴”企业都需要输血,软银的下半场该怎么打?
这或许还不是一个有资本就能为所欲为的世界。
4.
这次被戳破的科技泡沫,让很多人想起了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
在相似的历史中,都有孙正义的身影。
软银能打造霸主企业,因为投入巨资,扫荡行业,推高估值;软银能拿出惊人回报,是把膨胀的估值算入回报之中。
随着今年美国企业的几场败绩,软银的投资估值和回报率也在蒸发。
孙正义说,他很惭愧。
第二支愿景基金的筹备陷入困难,其中200亿美元计划向软银的员工借贷。
据英国《金融时报》,软银鼓励一些高管人员借出十倍以上的工资,这是对其雇员的一种期望,以此来证明他们对孙正义的忠诚度。
孙正义已将其在软银的38%的股票,向全球19个金融集团抵押个人贷款。
他还没有等到下一个阿里巴巴。
孙正义也流露改变投资方向的意愿,寻找有更清晰的盈利路径和上市方式的企业。
下一个十年,是否只有无趣但是盈利的软件公司,板正平淡的产品,稳定的现金收入,以及波澜不惊的故事。
任何颠覆行业的创业公司,都值得致以敬意。但要多少场失败,才能证明不能走疯狂扩张但不能造血的“巨婴”独角兽之路?
后面等待上市的,还有美国DoorDash、印度OYO、中国的滴滴……看似巨无霸的美国科技企业,也只是软银投资组合中的一角。
印度企业OYO三年崛起为全球第三大酒店连锁品牌,估值膨胀到100亿美元。在此次软银和它美国同辈的挫败中,OYO站了出来捍卫软银。
在蒙眼狂奔贾跃亭正式申请破产的那一天,硅谷山景城的咖啡馆里,两名创业者压低声音的谈话走到了尾声。
”中国到处都是奇怪的汽车企业,你听说过BYT吗?“
”不是BYT,是B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