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是直通车
避险情绪
昨天,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当晚跌到了创纪录的低点。
今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185个基点,创下5月份以来的次低值。
人民币汇率发生什么了?
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7.15、7.16、7.17、7.18、7.19……27日从早上11点后开始至晚上10点,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口,贬值幅度最大时超过500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离岸人民币汇率昨天最低时触及7.1964,这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最低点。
在岸人民币在昨天同样一路走低,从7.13区间下滑,晚上11点左右时触及了7.1775的最低点,单日跌幅最大时也达到了420个基点。
反观当天美元指数的表现,冲破了99的高位,最高时来到了99.34。美元走高与人民币走贬基本呈现了负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5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整体贬值幅度超1%,下挫超700个基点,而在岸、离岸人民币则贬值超过1000个基点。
贬值背后的避险情绪
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的原因何在?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指出,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当中的避险情绪仍旧是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重要来源,在风险规避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在低位运行。
他还表示,市场避险情绪还反映在美元指数的走势上,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叠加的作用下,美元指数在经历了全球“美元荒”之后仍旧维持高位水平,美元的强势表现使得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
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前景黯淡、预期悲观是当前造成“美元荒”,进而推高美元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将是美国经济衰退的开始,而按以往衰退时间计算,一个衰退周期平均持续13个月,因此这次衰退或有可能持续至明年,而美国第二季度GDP或将大幅收缩42%,第三季情况可能更为严重。”美盛旗下股票管理公司凯利投资董事暨投资策略师Jeffrey Schulze认为,由于封锁措施,美国及全球企业第二季盈利均受影响,下半年潜在疲弱。
人民币汇率弹性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明明表示,其研究团队此前曾提出人民币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一个重要约束,近期逆回购连续暂停也体现出人民币在贬至7.1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保持谨慎的态度,虽然大的宽松方向不变,但短期内的操作可能都会比较保守。
但他也强调,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提高,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之上。
平安证券认为,本次肺炎疫情的暴发,可能显著改变未来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可能显著改变主要大国与主要货币之间的相对实力。在本次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具体看,考虑到前述中美的增长差,以及目前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几乎有200个基点的息差,一旦疫情蔓延基本得到控制、国际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修复,那么中国可能面临短期资本流动由流出转为流入的格局。
这意味着外汇市场上将会出现美元供过于求的格局,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
海通证券则表示,短期美国仍将维持超低利率政策,预计美元指数趋势上会向联邦基金利率靠拢,美元币值难以长期坚挺,预计未来人民币将有序升值,而人民币资产价值将有所凸显。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表示,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如果回顾过去20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既有过8块多的时候,也有过7块多和6块多的时候,现在人民币汇率又回到7块钱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来源:南生今世说
近期有这样一个新闻:由中国社科院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认为,当前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仍处在可控区间内,整个2019年全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平均汇率大概仍在7以内。
对此,有不少网友评论认为:预测不准,目前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经超过了7,即要7元多的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而且,距年底不远了,回到7以内的可能性不大。南生认为,持此观点的网友“没搞清楚情况,就来评论了”。
显然这个报告不是预测到2019年年底,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会降到7以内,他指的是:2019年全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即“平均汇率”。只不过,在我们的语言中经常省略“平均”二字罢了(一句话中如果有时间词,往往就省略平均两字)。
什么是平均汇率?
汇率分两种,一种就是每天都在变化的实时汇率。比如,2019年10月22日是7.076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9月20日是7.070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3月21日是6.71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最低是6.667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另外一种就是平均汇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各个交易日中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数值。比如,我们将2019年第一季度58个交易日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相加,再除以58,得出一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6.746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算出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6.8137,即二季度平均是6.8137人民币兑换1美元;然后算出三季度平均是6.9872:1,并得出2019年前三季度的平均汇率是:6.8514:1。
2019年全年的平均汇率
目前来看,第四季度的第一个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仍在7以上。我们假设11月、12月份的汇率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那基本可以推测出:2019年第四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会超过7。
但是,前三季度平均汇率为6.8514:1,而四季度是略微超过7。由此,预测整个2019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大概仍在7以内(非常接近7),这个预测是非常可信的。
为什么要关注整个平均汇率
前三季度,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接近70万亿元人民币,按此推算2019年全年或将达到97万亿元人民币。此外,全国经济普查即将公布结果,按照以往的经验会将GDP向上修正——以前三次提升范围在1万多亿元人民币到3万亿元人民币不等。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2019年全年中国的GDP有望接近或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这在全球属于什么位置呢?就需要将各国的GDP转换成同一种货币来对比,不论是将人民币转换成美元,还是将其他国家的货币转换成人民币,都离不开汇率。
如果我们采用2019年年初的汇率,那就能兑换成更多的美元。反之,如果采用年底的汇率,兑换到的美元就变少了。从而使得GDP转换变得“不可控”——这时就需要平均汇率了。
再换个思路:GDP是全年的,那也应该采用全年的平均汇率啊。这样就保证了各国GDP统计、比较的科学性——按照接近或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汇率在7以内(接近7)的标准,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国GDP要超过14万亿美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01
1883年6月5日,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一个小男孩,取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后来,这个小男孩因开创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凯恩斯的父亲尼维尔凯恩斯也是一位经济学家,曾任剑桥大学伦理学讲师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秘书,母亲弗罗伦斯布朗曾任剑桥市参议员和市长。
基因的作用是无比强大的!
小凯恩斯在1902-1906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后来跟随马歇尔学习经济学。
1916年6月,已经小有名气的凯恩斯担任财政大臣的战时顾问,主要工作是分析英国在一战时期的经济状况。
凯恩斯惊人的发现,欧洲国家在战场上拼得血头血脸,而美国却在悄悄大发战争财。
当时英国的战争花销除了依靠黄金储备,其余不得不依靠抛售美国债券以及向美国银行家借款筹措。
如果说一战时期的美国在财富掠夺方面显得羞羞答答,二战时期的美国已经羽翼丰满,开始大杀四方。
在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美国财长摩根索就给战后世界秩序谈判代表,经济学家怀特下达硬性指标:
其一、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全球金融中心;
其二、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通用货币。
于是,代表各自国家利益的两位经济学家之间的博弈开始。
当时已经是全球大名鼎鼎经济学家凯恩斯作为英国参加战后秩序谈判的代表,怀特是凯恩斯的粉丝。
但是,在“国家大义”之前,怀特不得不把对凯恩斯的崇敬放在心底。
粉丝的专业度肯定不及“被粉”的对象!
怀特在与凯恩斯的谈判过程中,经常在咄咄逼人的凯恩斯质问之下哑口无言。
但是,国家实力决定一切,英国也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
当时,美国拥有全球80%的黄金储备,以及全球最强大的军队,而英国与欧洲各国尽管财力还是比“马大”,但是已经是行将“瘦死的骆驼”了。
经历二战洗礼的欧洲各国,都在嗷嗷待哺中渴求美国的帮助。
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美元与黄金挂钩,全球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霸权”正式成立。
02
美元成为全球通用货币之后,美国过了几十年的舒心日子,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变。
日本与德国这一对难兄难弟,经过几十年的忍辱负重,经济强劲恢复。
美国逐渐从贸易顺差国变为贸易逆差国,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出美国。
美国与日本、德国的关系正如富村和穷村之间的关系。
富村曾经生活富足,有车有房、有土地、有资源;穷村曾经穷的一无所有,但是穷村的村民有干劲,有充足的劳动力。
穷村的人们为了活命,只好给富村打工。
富村的村民曾经也过了许多年苦日子,如今有人给自己打工,并且只要很少的钱。
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穷村从富村那里挣的每一笔钱都不舍得乱花,慢慢的穷村也富了起来。
于是,穷村从富村那里也买了一小块地,以后穷村不光给富村打工,也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慢慢地,富村自己种出的庄稼开始没有穷村的多,质量也比不上穷村。
富村村民也不愿意吃自己土地生产的庄稼了。
美国这样的富村持续出现黄金外流,最终逼着尼克松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从此进入信用货币时代。
03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不仅面临日德的经济冲击,同样陷入越战的泥潭难以自拔。
美国在越战中共花掉4000亿美元,死伤58307人。
同时,第四次海湾战争的爆发更是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美国的驰援之下,以色列军队在和埃及、叙利亚的战争中反败为胜。
战争结束不久,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油价由起初的3.01美元上调至5.12美元,涨幅达到70%,并且禁止向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出口石油,1973年12月,石油价格再次上涨到11.65美元。
由于欧佩克国家是一个垄断性组织,14个成员国共控制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基本可以控制全球石油的定价权。
石油价格的飙涨,使得美国国内出现输入性通胀,进而股市崩盘,但是美国并不着急,它正在酝酿一盘大棋。
1974年7月,美国开始落子。
美国财政部长西蒙斯飞往沙特,见到沙特石油大臣,并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美国向沙特大量购买石油,并且美国向沙特提供军事援助以及武器装备。
其二、OPEC国家石油交易必须使用美元,沙特石油收入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OPEC国家的老大沙特原以为美国来找自己麻烦,谁知道要给自己当靠山,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美国从此向全球经济布下天罗地网,这张网以“美元—石油—美债”作为轴心。
04
“石油美元”的套路比“黄金美元”的套路深多了。
因为,任何国家发展生产、开动机器、运输货物都离不开石油。
就拿中国来说,中国每年要消耗6亿吨石油,而其中4亿吨石油需要从海外进口。
中国进口石油就得拿人民币换美元,然后用美元买石油,谁让石油结算必须用美元呢!
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洗劫全球经济的套路是这样的:
美联储首先让美元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设定非常低的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样的话,就会有大量资金以贷款的形式走出国门。
这些资金大部分来到需要美元来支援本国经济建设,外汇管制比较宽松的国家。
我们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假如有100亿美元资金进入某发展中国家甲国。
甲国拿出其中20亿来购买石油,从国际上赚来40亿美元。
这样的话,甲国就有了120亿的外汇储备。
当甲国外汇储备达到120亿美元的时候,该国进出口处于均衡状态,即:每年从国外进口40亿美元石油,出口40亿美元商品。
但是,美国在这个时候加息10%,甲国的100亿美元开始慌了!
因为,100亿美元在甲国投资的净收益不足10%,再加上美联储加息必然对全球进出口造成影响,100亿美元迅速归还银行贷款才是最合适的。
这样的话,甲国外汇储备只剩20亿美元,而其每年需要进口石油就需要40亿美元。
在这个时候,除非有一半的企业倒闭,使得甲国每年进口20亿美元石油,出口20亿美元商品,形成新的进出口均衡,才能够挽救甲国经济。
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种均衡很难达到,谁也不想成为倒闭的那一半企业。
这个时候,甲国肯定会疯狂的兑换美元,谁兑换的早谁得利。
美元的供不应求,只会造成美元升值,甲国货币贬值。
如果这个时候油价上升的话,甲国面临的局面就会更加严峻。
如果在这个时候美国过来捣乱的话,甲国的经济局势立马陷入动荡。
美国可以在这个时候利用舆论告知甲国老百姓,甲国外汇储备快没有了,本国货币一定会大幅贬值,甲国居民疯狂挤兑美元只会让本国经济快速崩溃。
甲国不得不加息自救,但是加息也是一把“双刃剑”。
加息可以暂缓老百姓美元的势头,但是却使国内企业的贷款成本剧增,最终倒闭。
在甲国经济系统即将陷入瘫痪之际,美元就会及时出现,贪婪地去收割当地便宜的筹码……
05
199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经历一波恢复之后迎来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供求失衡的背景之下,金融秩序陷入紊乱。在那一年,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44.7%,地下钱庄也相当活跃。
当时中国的“资金空转”现象也十分严重。有企业在银行以9%的利息贷款,转手就以18%的利息贷了出去,成为早期的资金“二道贩子”。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国家迫切需要一场金融变革与金融管制的加强,朱镕基受命于危难之际。
其实,早在1991年朱镕基就已经是全国主抓经济的副总理。
朱总理上任不久就清理了企业的三角债、进行中央—地方分税制改革,而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进行汇率改革。
在此之前,中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汇率双轨制”现象: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两条轨并存。
汇率双轨制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可以有效保护国企利率,但是却催生出套利空间,使得民间汇率交易黑市猖獗。
1994年1月1日,中国开始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双轨合一,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之前的5.7:1变为8.72:1。
汇率改制对于中国经济的腾飞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可以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假如一个村庄生产某种产品,这种产品也是其他村庄的必需品。
这种产品的市场价是10块钱,而该村庄却标价15元,这使得其他村庄尽管需要,却只能退避三舍。
于是,这个村庄的产品卖不出去,也变得非常贫穷。
后来,村民们终于相通了,把产品标价定为5块钱,反正村子里有的是原材料。
于是,其他村的村民蜂拥而至,这个村子很快就富起来了。
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商品一下子在世界市场上价格变得便宜了,中国相对于周边其他国家,成为更加吸引外商投资商的地方。
06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凭借自己便宜的商品,丰富的劳动力红利,再加上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全球80%的中低端制造在中国进行。
随着中国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美国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了。
前期,美国想让中国处于产业生态链的中低端,而自己处于食物链的高端。
这就相当于前文我们所讲的富村与穷村的故事那样。
而穷村富起来之后,已经不屑于给富村打工。
富村却已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不愿意再干脏活累活了。
穷村除了能干脏活累活,也能玩高科技,这是富村更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现在富村同样有着很强的经济实力,有车子、房子还有大量的资产。
这时候,富村醒悟了,再这样下去的话,富村不仅陷入实体经济空心化,自己仅剩的科技优势也有被挑战的可能。
富村开始想方设法的让实体经济回归,同时千方百计保证自己的科技优势不被挑战。
07
当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与欧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当然,中国经济同样面临发展瓶颈。
中国制造已经占领全球80%份额,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除非中国把生意做到其他星球上去,中低端制造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在保持中低端制造一定份额的前提之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以及相关产业。
当然,转型不会一蹴而就的,会遭遇各种挑战!
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面临美元加息的冲击。
为了应对美元加息所造成的资金外流,中国开始通过少印钱、控制贷款以及迫使一些环境污染型企业破产,来收缩市场上的流通资金。
这就客观上造成自美国2015年12月以来的9次加息,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很差。
再加上中国的中低端制造的特征就是规模经济,受到美元加息的冲击更大。
我们举一个例子:
假如某工厂生产一双袜子的利润是1毛钱,1年生产100万双的利润才能够达到10万块。
那么,如何获得更多利润呢?
只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1000万双、1亿双袜子。
规模经济的特征就是规模大、利润少,同时占有资金。
占用资金就需要找银行贷款,这样的话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就一直很高,这是由于中国前期的经营特质所决定的。
美元的一次次加息使得美元回流越来越严重,这使得中国的规模经济同样受到影响。
美元减少,国际贸易就缺少资金,世界经济自然就变差,世界经济变差,为了避险,许多人选择美元资产(包括美元)来避险,世界经济就会变得更差,这就使得全球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08
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有困难,但是更有机会。
从中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的底部区域,后期会有一个很长的上升期。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与投资市场,中国的金融侧、实体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进行,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仍有着充分的调整空间。
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金融场景的配合,汇率的及时调整是金融供给的重要体现。
2015年8月11日,中国进行“811汇改”,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贬值。
中国的“811汇改”就是为了提前应对美国即将于12月进行的第一次加息而做准备。
这样做的话,既可以防止国内资金外流,又可以防止国外资金外逃。
我们知道,国外资金在中国不可能直接流通,必须换成人民币才可以投资与消费。
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之下,许多投资在中国的资金会选择获利了结。
中国在这个时候选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到位。
原来6.5元能够换1美元,现在6.8元才能够换1美元,十分划不来。
“811汇改”之后,美元加息心理战如约而至,当然这也是美国常用的伎俩。
美国利用多种舆论手段,怂恿中国老百姓不停兑换美元,从而达到消耗中国外汇储备的目的。
如果中国央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同样无法购买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石油等大宗商品,同样包括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在这个时候,保证汇率的稳定,就得消耗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而汇率稳定是一国经济稳定的中流砥柱。汇率适度的贬值有利于出口,而过度的贬值则会贱卖本国资产。
在这个时期的汇率管控十分重要。
在中国汇率稳定之后,监管层选择汇率的突然升值,这样既可以使做空人民币的力量爆仓离场,又可以保证国内老百姓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遏制外汇储备外流。
在2017、2018年间,中国政府就严禁中国企业对外非理性投资,并且把个人兑换外币的额度由5万美元降低为1万美元。
并且对于出口型企业明确指出,如果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到国外购买资产,那么必须把这些资产换成美元再拿回国。
经过上一阶段的严控美元外流之后,人民币开始主动贬值,从而应对美元加息。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美国想让中低端制造重新回归美国,希望美元能够贬值。
中国为了保证人民币的吸引力,只能选择人民币同步贬值。
否则的话,就会很吃亏!
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国家都希望能用自己的可再生资源来换取其他国家的不可再生资源。
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呢?
劳动力!
只要人类不灭绝,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出现。
美国也懂得这个道理,他也希望本国的劳动力能够换取不可再生资源,同时解决本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得实体企业能够回归本国。
前期,我们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资源和原材料,然后加工之后再出口创汇。
我们就是用自己的可再生的劳动力来换取别人的不可再生资源。
我们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资源和原材料,然后加工出口给其他国家,赚取辛苦费!
我们现在是用可再生的劳动力去换取别人的不可再生财富!
我们从美国赚取大量美元,这些美元同样可以购买美国的石油、土地、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
中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8月1日,在美联储降息之后,8月5日,人民币破7,就是这个道理。
结语
美国的再次降息,就是想着找机会向全世界转嫁危机,当然如果能够把危机转嫁给中国,这是美国最想看到的。
但是目前来看,美国的如意算盘要落空。
因为,中国不仅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实体改革。
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锁定房地产的流动性,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改革方案出台,中国的未来只会更加美好。
来源:巨丰投顾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持续走强,特别是在10月底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回落呈现出加速上涨趋势。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无论是在岸还是离岸都已破7,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强,意味着什么,未来市场能否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下有弱转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未来市场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首选,我们来看分析一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的原因,人民币汇率大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期央行MLF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向市场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增强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企稳运行的市场预期;二是我国再推对外开放五大措施,增强市场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预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对近日人民币持续上涨构成支撑。其中,央行下调MLF操作利率尤为重要,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变形的降息。
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0.25个百分点,国内央行始终按兵不动,市场对于央行年内降息的预期大大降温,而此时,央行下调MLF操作利率可所谓意义深远。央行通过MLF降息操作,变相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释放的流动性短期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预期,继续提振11月份股市市场情绪,释放的中长期资金可以直接降低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从长期来看,MLF降息操作,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推动市场逐步走强。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以人民币计价类资产将更具吸引力。从近期来看,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都吸引多数境外投资者的目光。股市方面,外资通过沪深港通道持续流入中国A股市场,大手笔买入A股市场中的蓝筹股和绩优股。在债券市场,外资同样大手笔增持中国债券。据中央结算公司10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18061.3亿元,当月增持量115.85亿元,同比增19.82%,环比增0.65%。自去年12月以来,外资已连续11个月增持中国债券,继续刷新历史纪录。可见,中国资产获得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加强。
11月8日,A股市场迎来MSCI第三次扩容,预计将带来2200亿的增量资金,占全年MSCI引入外资的45%,MSCI的再次扩容,不仅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长期资金,更为近期的A市场增添了许多色彩,市场的鲶鱼效应将再次扰动平静的市场,随着外资不断买入A股市场的优质股票,市场的投资逻辑也将随着外资的介入而转向价值投资,医药、家电、银行、保险、非银、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绩优股将成为市场资金追踪的对象。
来源:巨丰投顾
作者:朱华雷 执业证书:A068061303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格物·资本 seek for capital
【格物·货币】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人民币”内容系列从属于【格物·货币】
第一部分:人民币的诞生
第二部分:人民币货币统一进程中的三大挑战
第三部分:人民币通胀史:上涨的物价和缩水的购买力
本文为“人民币”系列 第 四 部分
格物者说:汇率问题牵涉到一国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贸(进出口)、关税、跨境资本流动、外汇储备、物价、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对外战略等。要透析复杂的人民币汇率问题,首先应清晰地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基本历史脉络——人民币汇率史。
从人民币诞生至今,人民币汇率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52年的汇率大波动,1953-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可调整固定汇率,1981-1993年经济体制转轨期的探索改革,1994年至今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人民币汇改。
1949-1952:汇率大波动
人民币诞生之时(1948年12月1日),我国境内当时流通着许多外币(如美元、英镑等)。在解放区内,外币被强制要求兑换成人民币,不得流通,外币全部汇集至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管理。当时建国前后,我国外汇极端短缺,人民银行对外汇资金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外汇的收支,严格服从国家政策目标和计划安排。
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被解放,全国渐渐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外汇管理模式:一,所有外汇收入(出口收入、侨汇)必须出售给人民银行,所有外汇的使用(进口或其他用途)都要经批准后向人民银行购买;二,由人民银行设立外汇交易所,并指定一些银行机构(包括外资银行)参与外汇交易,同时指定中国银行作为国家外汇管理机构、代理人民银行参与外汇交易(当时中国银行被并入人民银行体系中,专职外汇管理业务),严禁一切场外交易(外汇黑市交易);三,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汇率制定原则是“国内外物价对比法”(根据国内外物价对比水平来制定汇率,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购买力平价”原则),汇率随物价变化而调整,盯住美元的进行浮动。
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工作起始于天津解放。平津战役胜利后,华北地区基本都解放,当时华北人民政府在天津设立外贸局,以对华北所有进出口贸易事务进行统筹管理。要发展对外贸易,当然必须先得制定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
1949年1月15日,天津正式解放,次日,人民银行在天津设立分行;两天后(1月18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挂出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牌价——这是最早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牌价。人民银行在制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时,先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然后再以美元为基础来套算人民币对其他外币(如英镑)的汇率。
此后,随着上海、厦门、广州等大城市相继解放,人民银行也快速在当地设立了分行,并在当地公布各自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其他各地均以天津口岸的汇率牌价为参照标准,再结合当地具体物价情况,来制定各自的汇率牌价(上海解放后,上海港口被封锁,这客观上促成了天津港口地位的上升)。
在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7月8日间,人民币汇率呈现两大特点:一,各地不同的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牌价并存,无全国统一汇率。由于天津、上海、广州等各地的物价情况不一样,因而各地人民银行分行报出的汇率牌价也不一样,存在差价,形成分散式的汇率制度,和分割式的外汇交易市场。二,人民币汇率因国内恶性通胀、物价飞涨而大幅调贬。从1949年1月19日到1950年3月13日,人民币汇率调贬共52次,以天津挂出的牌价来看,从“1美元/600旧人民币”调贬至 “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1950年3月全国财经工作统一化,此后物价渐渐稳定,人民币汇率小幅回调。
建国前后,人民币汇率的飞速贬值,是由当时的汇率制定原则(国内外物价对比法)和外贸外汇政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照顾侨汇)决定的。
以上海为例,我们从下图中可明显看出“上海的物价上涨曲线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曲线的高度相关性”,物价上涨和汇率调整之间存在一个时滞期(大约为一个月),即物价上涨一段时期后(时滞期),人民币汇率会随之调贬。由此可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根据国内物价来调整的(当期美国物价非常稳定,可视作固定不变)。
▼图:1949年8月至1950年7月上海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物价指数。1949.8上海月均汇率是2246.77,到1950.4月均汇率达到峰值39516.67。制图丨格物·资本。
1950年3月后,全国财经统一工作开始展开,经济秩序和物价重归稳定,人民币汇率统一也被提上日程。同年7月8日,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 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定,由此结束了多个并存、分散式的人民币汇率时期。
另外,全国财经统一后,国内物价稳定,而美国物价上涨,我国外贸外汇政策也发生变化(转为“兼顾进出口有利,照顾侨汇”),由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人民银行不断调升,到1951年5月23日时,已升至1美元/22380旧人民币(全国统一汇率)。
1953-1980:可调整固定汇率
1953-1980年这段时期,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也打上了深刻的“计划”烙印:人民币汇率定价完全由政府决定,高度服从于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目标,市场机制完全失效。
从1953年起,计划经济时代开启,物价被高度管制,长期保持稳定(除1960-1962年物价大波动之外),物价和汇率定价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被行政之手所“掐断”;货币政策也是被高度计划,因而货币政策也并不影响汇率定价。同时,所有外贸业务也均由国营外贸公司统一计划经营,外贸盈亏由财政收支统一安排调剂,这样一来,汇率对外贸的调节作用也就失效了。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币汇率定价完全由政府控制,而政府对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方针是 “坚持稳定”:在1953-1971年间,将人民币钉住英镑,对英镑汇率基本固定不变;在1972-1980年间,将人民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整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图:1953-1980年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和英镑),数据为官方的外汇牌价(区别于外贸所用换汇价)。制图丨格物·资本。
在1953-1971年间,国际上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实行的是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主要货币(英镑、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日元等)和美元之间保持着长期固定汇率关系。国际汇率机制的固定化,间接地为人民币汇率固定化创造了条件。
我国政府将人民币钉住英镑,实际上是在间接地钉住美元。当英美货币汇率调整时,人民币汇率也跟随调整,并重新固定钉住。
还须注意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时,人民币对前苏联卢布的汇率才是最受重视的汇率。
50年代为中苏蜜月期,我国经济发展得到苏联有力支持,双边经贸活动扩大。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美苏冷战,我国因朝鲜战争受到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封锁,同时,我国与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经贸关系快速升温。因而,人民币和卢布的汇率关系,才是当时最受重视的汇率关系。当时,中苏均为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由两国政府协商决定,市场机制不发挥作用。进入60年代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双边经贸活动急剧萎缩,人民币对卢布汇率重要性下降。1970年后,中苏间贸易不再用卢布,改用瑞士法郎。
1972年后,由于一些国际因素的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和方法也发生一些调整。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同年12月,美国政府与“十国集团”达成《史密森协议》,美元对黄金贬值,每金衡盎司黄金从35美元调整至38美元,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名义上依然保留着固定汇率制。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与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升温。接着1973年2月,美国政府再度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从38美元调整为42.22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西方国家普遍转入无序的自由浮动汇率制。
面对国际汇率机制的大变局和外交政策的大转变,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依据和方法做出了调整,从原先的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转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以保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汇率相对稳定。
所谓“钉住一篮子货币”,即根据“篮子中货币”的浮动情况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货币篮子”中的货币种类及其权重,完全由政府决定,而且会根据不同时期情况而进行调整。“篮子货币”选取的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须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按其重要程度和对外政策的需要,确定相应权重,最终计算出人民币加权汇率。
▼图:1968-1979人民币汇率“一篮子货币”中的外币变化。 “货币篮子”的范围逐步扩大,到 1979 年时扩大到 20 种货币,其中,英镑、西德马克 、瑞士法郎、美元、日元在货币篮子中始终占重要地位。图片来源:《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贺力平。
不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详细制定依据和具体计算方法,我国当局从未公布过,至今仍是谜,因而,我们无法得知这一时期 “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真实定价机制到底是怎样的。
“钉住一篮子货币”方法实施后,秉承着“坚持稳定”的方针,人民币汇率在国际汇率市场上(对比其他各货币浮动情况),整体保持在中间偏上的水平。其中,1972-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因美元的贬值而相对调升。而且,随着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升温,美元在“货币篮子”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1979年后,人民币汇率名义上虽是“钉住一篮子货币”,但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钉住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主要是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纵观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完全服从的是计划经济思维,按行政指令来制定汇率,是一种完全由政府控制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期间钉住的对象发生变化,1953-1972为英镑——1972-1979为一篮子货币——1979后为美元)。人民币汇率不受市场供求影响,也无法起到调节外贸的作用,制定的合理性也失去保证,汇率严重偏离均衡水平,人民币汇率仅沦为了一个记账和核算工具。
1981-1993:转轨期的探索改革
1979年开启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始转轨。外贸部门走在改革的前列,外贸经营权下放,各地外贸公司纷纷成立,这些外贸公司试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对外贸公司的利润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原本不合市场逻辑的、被行政之手严重扭曲的人民币汇率,则暴露出明显的缺陷——出口贸易企业因汇率扭曲而蒙受不合理的亏损。外贸体制的改革,倒逼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
比如:在1979年时,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为2.41(即我国的外贸出口公司,以2.41元人民币的成本,出口商品赚取1美元,相当于用2.41元人民币换了1美元),而当时的银行牌价汇率(即官方汇率)为1.555,这意味着,出口企业赚回1美元后,从银行只能换到1.555元人民币,无法抵消成本2.41元。因而,出口企业出口越多,亏损越多。相反,进口企业却是赚钱的。
为了改变出口企业因人民币汇率扭曲而亏损的局面,我国1979年8月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出口企业把赚取的一部分外汇卖出国家,另一部分可留成给自己(在此以前,出口企业所有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出国家,不得自留),留成的部分可自由支配。
“外汇留成制度”衍生出了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之外的“外汇调剂市场”。由于外汇留成制度的存在,出口企业保留着一些外汇,而同时一些进口企业需要外汇、但不一定能申请得到,还有一些其他潜在的外汇需求者也存在(如黑市外汇交易者),为了调配这种外汇余缺关系。国家外汇局于1980年10月开始尝试,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展外汇调剂业务,由中国银行充当中介,由此形成的最初版的“外汇调剂市场”。不过80年代上半期,该市场因受到种种审查和限制,而发展缓慢,并不成熟。
此外,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试行人民币对美元的贸易内部结算价,规定出口企业按“1美元兑2.8元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汇率,而官方汇率则变成非贸易结算汇率,我国进入了“双轨汇率制”时期(贸易汇率和非贸易汇率,都由政府控制)。官方汇率,即我国对外公布的外汇牌价,主要用于侨汇、旅游、外国领事馆、我国驻外机构、出国代表团等一切非贸易外汇收付的兑换。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即限于进出口贸易所用的结算汇率。
▼图:1980-199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官方汇率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1981-1984年间,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一直都是1:2.8,没有变动过,这一汇率明显低于官方汇率。制图丨格物·资本。
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之所以定在“1:2.8”的水平,主要目的是为服从于当时的外贸政策“出口创汇”。从实施效果来看,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解决了当时出口企业亏损的问题,贸易收支好转,外储增加。
不过,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在实施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由于贸易和非贸易的双重汇率存在,造成了外汇管理混乱;而且,双重汇率引入后一直被国际社会所诟病(双重汇率是对出口的补贴,是不公平贸易的手段),IMF多次建议我国政府改变汇率双轨制。因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注定只能是经济转轨初期的一个过渡性临时政策,它既不代表汇改的方向,也无法阻挡人民币汇率走贬的倾向。
从上图还可看出,1981-1984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非贸易汇率(官方汇率)在不断调贬。1981-1983年调贬主要是因为美元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才相对调贬。1984年时,我国接受了IMF建议,同意取消汇率双轨、进行并轨,于是大幅调贬人民币官方汇率,以让其接近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并轨做铺垫。
到1984年底时,官方汇率已经接近2.8。1985年1月1日,贸易内部结算汇率正式被取消,同时将官方汇率定为2.8,汇率实现并轨。
1985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一路调贬,一直到1993年(见上图)。此期间的汇率调贬,是由于国内物价上涨较快,出口换汇成本也快速上升,迫使人民币汇率调贬,而且整个80-90年代的外贸政策一直推崇“出口创汇”的宗旨,汇率调贬正好契合此宗旨。
在贸易和非贸易汇率并轨之际,还有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人民币汇改探索实践正在如火如涂地进行——外汇调剂市场。前文中提到,80年代上半期,外汇调剂市场发展缓慢,但是到了80年代下半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外贸企业外汇留成比例不断提高,外商投资的引入,外汇调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外汇调剂资金量快速增长。
到1988年3月时,为了配合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国家外汇局制定了《关于外汇调剂的规定》,依此,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1993年时,全国共有18个外汇调剂公开市场)。
同年9月,上海率先设立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实行会员制、公开竞价交易和集中清算制度,允许外汇调剂价格在一定限价内按公开市场供求浮动,并且这种汇价形成机制很快就被其他调剂中心所采纳。这种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以往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汇率定价机制,拉开了我国市场化汇率定价的序幕。当时的“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上的汇价,就是我国最早的市场化汇率。
在1988年9月至1993年底期间,人民币汇率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双轨制”时期: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是政府定价的汇率,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是“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上市场定价的汇率。
▼图:1979-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月平均汇率。 “新的双轨制”时期,人民币的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一直低于官方汇率,这说明当时人民币官方汇率是存在贬值压力的(被高估了)。图片来源:《过于强调汇率稳定是对汇率政策的异化》,管涛。
1988年后,外汇调剂市场发展迅猛,到1993年底时,受外汇调剂市场汇率来调节的外汇收支活动占到80%作用,政府定价汇率调节活动仅占20%。此时,人民币的汇率定价机制,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由外汇调剂市场主导的浮动汇率制,政府官方定价实际上是以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为参照依据。
“新的双轨制”在运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利用汇差套利、寻租腐败,调剂市场分散不统一,导致地区不正当竞争,政府背负巨额的外贸补贴,阻碍加入WTO),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实现再次“并轨”。同时,“新的双轨制”运行时期,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人民币汇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轨已成为必然趋势。
1994年至今:市场化汇改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市场化汇改,由此正式定调。
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宣布1994年1月1日起实施重大汇改——人民币市场化汇改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
1994年汇改的主要内容有:一,原先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单一的(钉住美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设定汇率波动幅度,并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对汇率进行浮动管理);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持续了14年的外汇留成制度和外汇支出行政审批制,允许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有限制条件),外汇管理由原先的外汇局直接管理变为依靠银行间接管理;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当年4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由此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人民币汇率市场定价机制也初步形成。
1994年后,我国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先后出台许多放松汇率管理的改革举措,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
不过,市场化汇改进程并不顺利,历经波折。1997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钉在8.28附近,持续了七年之久,回到了政府管制的固定汇率制,这意味市场化汇改中断;同样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又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钉在6.83,持续了两年,市场化汇改再次中断。2015年突如其来的“8·11汇改”,激起汇市大波动,人民币急剧贬值,央行为了稳住预期,又出手干预(抛美元稳人民币、严控资本外流、引入逆周期因子),8·11汇改这种“闷雷一声响”的操作遭致很多人的批评(央行没有与市场提前沟通,没有制造充分的市场预期,过于唐突;而且,央行因干预汇率而流失了大量的外储,且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8·11汇改”后,央行不再指导制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而是将定价权交给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由市场的供求决定。但实际上,由于央行的频繁干预(出于稳定目的),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而且,与汇改紧密配套的人民币可兑换性也被严格控制。市场化汇改仍在路上,挑战依然很大。。。
▼图:1994年1月至2019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月度汇率,以及1994年至今人民币汇改历程。数据来源:CEIC DATA,中国人民银行。制图丨格物·资本。
历年汇率波动
回顾历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52年,人民币汇率因国内恶性通胀而不断走贬,主要是由当时历史环境(新中国刚建立,社会还未稳定,经济凋敝)所决定的,人民币汇率也没有连贯且完整的制度安排。
1953-1980年,人民币钉住英镑或“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固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
1981-1993年,人民币名义上钉住“一篮子货币”,实际上以钉住美元为主、且对美元汇率不断走贬。这段时期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大背景下,当局尝试人民币汇率定价改革探索(两次“双轨制”),并根据不断升高的出口换汇成本,而不断调贬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
1994年至今,大背景是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人民币汇改,具体分两个阶段:1994-2015.8,人民币单一钉住美元,且对美元汇率不断走升(持续21年单边升值),国际收支“双顺差”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基础;2015.8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见上图1994-201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汇率波动弹性扩大,央行也会视情况干预,遏制单边走向。
另外,2015年11月后,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开始受到关注,如下图,人民币汇率指数整体是在走贬的。(这里的“一篮子货币”,和1972-1993年期间的“一篮子货币”不一样)
▼图:2015.11-2019.8,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是参考CFETS货币篮子、参考SDR货币篮子、参考BIS货币篮子计算。数据来源:CEIC DATA,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参考资料
《人民币汇率研究》(第二版),吴念鲁 陈全庚,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8
《1949~2000年的人民币汇率史》,徐少强 朱真丽,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
《人民币内外均衡论》,卜永详 秦宛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人民币汇率升值:历史回顾 、动力机制与前景展望,张明,金融评论,2012年第2期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杨 帆,中国经济史研 究, 2005 年第 4 期
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吴念鲁 陈全庚 鄂志寰,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人民币汇率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贺力平,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
人 民币汇率变化历史回顾及其影响分析,张米良,工业技术经济,1993年第5期
过于强调汇率稳定是对汇率政策的异化,管涛,新浪专栏,2016年11月24日
版权声明
本百家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北京头条客户端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11月7日,人民币汇率再现大涨。下午17:20左右,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破6.97,日内涨幅超400点。下午16:30,人民币即期汇率官方收盘价报6.9880,随后继续走高。下午18:08,人民币在岸汇率也升破6.98关口至6.9733。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涨涨跌跌已成常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但价值准绳和价格底线始终存在。这一次回升再次说明人民币汇率完全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00亿元,中标利率均为2.90%。此次发行受到市场欢迎,全场投标总量超过640亿元,是发行量的2.1倍,认购主体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基金等各类离岸市场投资者,覆盖欧美、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首度“破7”,此后两个多月,人民币汇率呈下行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低至7.19左右。从10月9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转为升值趋势,从7.15左右一直拉升到7.00左右,连续升破多个重要关口。
1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的整数关口,截至当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收盘报6.9975,较上一交易日涨327个基点;当日18∶00,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9893,升破6.99关口。11月6日,人民币仍位于7下方,截至官方收盘,美元/人民币报6.9976,人民币较前日小升约0.15%。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接连升值,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美元指数因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低于预期、欧元区经济表现高于预期和美联储加码降息扩表而有所下行;二是市场避险情绪降温;三是中国金融市场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流入股市、债市,改善了跨境资本流动状况。
上周四,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三度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未来一段时间利率可能会维持不变,但通胀低迷的背景下,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难以继续加息。目前中国利率较美元高出许多,从息差角度看,因此短期内人民币仍有走强动能,短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一路走向6.85元。
从资金流向看,人民币近期走升也有十分坚实的基础。中债登11月4日公布的10月债券托管量数据就显示,截至10月末,中债登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18061.30亿元,同比增19.82%,较上年末增19.85%,月度环比增0.65%,已连续11个月增长,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10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业务运行情况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共有234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数字显著增长。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从10月的情况来看,外部环境短期转暖,人民币小幅升值且贬值压力明显下降;展望11月,预计中美利差维持较高水平,且外部风险环境好转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骄)1月28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上行逾百点,收复6.98关口。北京时间昨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下挫逾500点,接连跌破6.94、6.95、6.96、6.97、6.98等五道关口。截至13点15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9755。
时隔三个月,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5日再度回归“7”元整数关口内。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7.00关口,日内涨超360点,随后有所回落;在岸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以7.0298开盘后从午后拉升,最终收报6.9975,为8月5日以来新高。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385,较前一交易日下调3个基点。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分析称,人民币汇率此次大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日央行MLF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向市场释放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信号,增强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企稳运行的市场预期;二是我国再推对外开放五大措施,增强市场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预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三是10月以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对近日人民币持续上涨构成支撑。
近一个月,离岸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近1700点。机构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反弹意味渐浓,走低预期显著收敛,短期内有望维持强势。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指出,从技术上看,未来一周美元指数仍然大概率走弱,欧元大概率走强,英镑则具有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则主要视两大国的贸易磋商进展,顺利的话不排除回归7以内可能。
曹源源也认为,短期内外部环境仍是人民币汇率走向的关键扰动因素。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状态基本不会改变,这主要是基于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和市场主体日趋成熟的基本预判。同时,在国内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四季度经济基本面企稳预期增强,以及美联储货币宽松路径下美元指数走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围绕“7”点位上下窄幅整理。
伴随人民币汇率走势渐强,人民币资产也形成普遍性利好。历史数据表明,大多数国家本币汇率与股市同向变动,汇率企稳反弹利好A股,有望刺激外资加大对中国债券投资。近期,北上资金净流入趋势持续回暖。5日,北向资金净流入52亿元,自10月24日以来,北上资金已持续9日净流入A股。受此影响,上证指数盘中一度站上3000点。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来源:对冲研投
近期人民币汇率表现抢眼,出现多次日内快速升值的情形,加之昨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取消人民币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我们认为随着汇率走强,资本流入趋势性增长,对于国内的资产价格利好明确,股、债有望走出双牛。
近期人民币走势:
具体来看,人民币升值趋势实际自去年9月份便已开始产生,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当前人民币出现了和美元同时升值?
股票市场方面,股市自12月份开启了上涨行情,我们早在去年年初的报告便指出了当前人民币汇率与A股市场的联动增强,汇率上涨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和资本流入,将推高股指。
对于债券市场,在三元悖论要求下,汇率走强将减少外部对货币政策的约束,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更加有力,利多债券市场。
人民币为什么升值?
自去年9月开始,经历了破“7”贬值之后的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当前在岸人民币汇率已位于6.90左右,本周中美将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完成签署,中美贸易的边际改善是近来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动力之一。
除贸易方面的影响之外,美元走势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弱同样直接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从陆股通北向资金的流入情况来看,北向资金的加快流入使得对于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也起到推高人民币汇价的作用。
股汇联动:在人民币汇率走高的同时,进入12月份股市同样一路攀升,我们早在去年年初便提出股市与汇率的联动现象及机制,并提出汇率是股市的领先指标。汇率与股市之间联动机制,一方面有二者面对的影响因素重叠部分较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一致的风险情绪也会对股汇产生影响增加联动性。
从人民币汇率与上证50、中证500以及创业板的相关性上来看,人民币汇率与中证500以及创业板的相关性更强,反映出中小企业受到基本面以及风险情绪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为何当前人民币与美元同时升值?
从历史情况来看,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大多数时间是一致变动,近一周来看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同时升值值得关注。在新兴市场货币走势的大背景下,风险情绪的提振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大,美元指数的上涨或为短期现象。
债市策略:人民币汇率的走强为货币政策的宽松提供了空间,而当前国内无论从基本面稳增长角度还是降成本角度,货币政策都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而降息无论从效果还是政策空间而言都支持降息的落地。当前债市面临的整体环境较为友好,年初配置资金充足,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降低市场风险偏好,流动性整体宽松,我们继续看好长端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