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海外网2月11日电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代购”们成为电商经营者的一员,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履行纳税义务。与此同时,以奢侈品为支柱产业的法国,也正在加大力度对代购行为进行监管。
据《巴黎人报》10日报道,去年(2018年)秋天,巴黎第二司法警区“端掉”一个代购网络,抓获至少6名年龄在30岁至40岁的犯罪嫌疑人,他们涉嫌于2017年至2018年在法国与中国之间转售价值500多万欧元的商品,却未缴任何税费。
2018年8月,巴黎警方收到匿名信,该信旨在揭发在巴黎百货公司购买和转售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品牌包的“三人组”,称他们在巴黎购入商品,在中国以更高的价格转售,有时还雇请持旅游签证的“中间人”购货,甚至提供往返机票,“中间人”所获报酬并不缴税,另有4名共犯将欧元兑换成人民币。
调查人员发现,“三人组”的成员分别是30岁的学生、34岁的艺术家和32岁的秘书,他们往返于巴黎各大百货公司、北郊93省奥贝维利耶的批发集散地以及巴黎九区儒贝尔路的一间办公室。
2018年10月9日,警方在涉案学生的巴黎公寓内将其逮捕,搜获3.2万欧元现金。与此同时,34岁的艺术家也在巴黎九区公寓被逮捕,警方还查获了她为待寄商品拍摄的照片、1500欧元现金和价值7万欧元的奢侈品,并在其电脑中发现伪造护照的资料。警方随即将这对“搭档”拘留并起诉。之后,警方也将涉案女秘书逮捕,并传唤两名涉案人员。
巴黎警方披露,该团伙的洗钱方式主要有两种:将钱交给代购,转到商人的中国账户,给代购一定的报酬;或者将钱交由代购去购买路易威登、香奈儿(Chanel)、古驰(Gucci)等奢侈品,运到中国以双倍的价格转售。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案。在另一起“代购案”中,一名32岁中国男子W先生及其36岁的同伙因涉嫌伪造证件和欺诈被起诉。2018年11月9日,W先生在巴黎七区乐篷马歇百货公司购买路易威登手袋,女售货员要求他出示护照,发现护照系伪造,商店保安将其扣留,并在其钱包里发现5本假护照。警方将W先生拘留,搜查过程中发现多张奢侈品购物发票、16张银行卡和约3000欧元现金。
同年11月10日,警方到14区加桑街另一名涉案女子的公寓进行搜查,调查人员在场查获路易威登的盒子、1500欧元现金、15本假护照,其中12本有W先生的照片,其余假护照则是另一位房客的名字。警察还查获37张面额10欧元的饭票,分属不同公司。
据法媒报道,路易威登、普拉达、古驰、迪奥、伊夫·圣洛朗和香奈儿等品牌一直深受中产和富裕人群的喜爱,但这些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比原产国家高,由此才催生了代购一族。一些买家在巴黎购买这些商品再回国转售,赚取差价,但在部分案例中,也暗藏着走私、洗钱、税务欺诈等行为,法国警方对此已加大监管力度。
中国的《电商法》实施后,将个人海外代购纳入监管范畴,经营者一旦违规,最高罚款可达200万元人民币。代购行业在加速洗牌的同时,跨境电商行业也将更加规范化发展。(编译/鲁佳)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导语:中国一很便宜的东西,在法国被一抢而空,法国人:我想找代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而且现在交通方式多种多样,出国旅游已经变得不是一件稀罕事了,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趁着假期,买张机票,去往国外,见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异域风情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顺便再捎上一些国外的纪念品,回来做收藏或是赠送给亲朋好友,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而不仅仅是中国人喜欢买东西,外国人其实也一样,他们对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和赋有中国元素的商品是由衷的热爱,甚至不远千里来中国淘喜欢的商品,就比如我们中国一很便宜的东西,在法国被一抢而空,法国人还想要找代购帮忙购买,看来对咱们中国商品真是爱不释手,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中国这款商品就是回力球鞋,相信很多80、90年代的人都有穿过吧,这款红蓝花纹、黄色牛筋底的球鞋,在中国卖的十分便宜,就像是地摊货一样的存在,现在也就15元左右就可以买到一双,很难想象在中国这么便宜的东西,在法国被一抢而空,法国人直言:我想找代购!
在法国人看来,这种来自中国的球鞋,质地非常的好,又耐磨,又防滑,而且赋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情怀,因为这款鞋子在宣传的时候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就是它有几十年的历史,曾经也是少林武僧练武时所用的训练鞋,如果自己也有一双,那感觉就非常的神气,仿佛穿上了鞋就会武功了一样!
而且外国人追求复古风,这种70、80年代流行的东西,放到现在来说,也别有一番风味,如今回力球鞋在法国被一抢而空,法国大街上青年男女人人一双回力球鞋已成标配,因此球鞋在商场里刚刚上架,就卖断货了,很多法国人才想要找代购帮忙,对于咱们民族产品在国外受人追捧,你们有没有什么看法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为程承,编辑为万芳,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他们会经历一些冲突的时刻。
今年7月末,林玉回湖北红安县的农村参加婚礼。村民——那些她叫不全名字的亲戚们,用一个塑料桶装着掺了雪碧的长城红酒。
他们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子,盛满这种“酒”,互相干杯。临走的时候,她年迈的姥姥往她的LV水桶包里,塞了一包油炸馓子。
王云也不例外。端午期间,她和高中闺蜜约在一家县城的烤鱼店里——“盗版的炉鱼”。
她们围着结着一层油垢的桌子,讨论追剧、护肤和朋友的恋情。“每个人都背了一个差不多的包,LV、 CUCCI或者YSL,不算太贵的款,一两万这种。”
林玉和王云都是90后,分别生活在湖北宜昌和浙江台州,两座平均月薪不足5000元的小城。她们代表着一个共同且数量庞大的身份——当代小镇青年。
更多的时候,他们安耽于日常生活,朝九晚五,和北上广的年轻人逛同一个淘宝,刷同一个抖音,追同一个明星,关心相似的问题。互联网抹平了信息与时尚的鸿沟。
天猫数据显示,三到五线城市已经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人群之一,增速是一二线城市的1.5倍。由于奢侈品门店并未下沉到小城镇,天猫正在成为他们的“香榭丽舍”。
这是他们的故事,从中窥伺到小镇青年的爱、欲望以及身份认同。
“没错,它就是一种阶层认同”
故事讲述者:林玉,25岁,房产中介
地点:湖北宜昌
我为什么买奢侈品?答案很简单,我想过他们的生活。
我第一次感觉到阶层的问题是在10岁那年。
我从湖北红安县的农村去武汉的亲戚家过暑假。他们家里有一位比我大两岁的表姐。临行前,表姐的妈妈,把表姐的旧衣服铺了一床,然后让我挑。
“挑吧,随便挑”,她插着腰说。我感觉像被针扎了一下。当时,我身上穿着一件已经有些松垮的白T恤,袖子上还有一个小洞。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十二岁才被父母带到了宜昌。他们在一个市场里租赁了门面,卖五金建材。
因为从外地转学来的,开始的时候,我被同学们孤立。他们不跟我讲话,同桌在桌子上画了一条“三八线”。在潜意识里,我隐约的感觉,想要融入一个群体,是很困难的,除非你最后变得和他们一样。
高中毕业之后,我去武汉念了一所大专。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到第一天,我回到宿舍,一位室友已经在整理行李。她很瘦,脸小小的,下巴尖尖的,穿着短裤和吊带衫,头发挑染出几缕蓝灰色,脸上画着浓妆。
她的桌子上,护肤品摆了十来瓶。95后的梳妆台,也不输后来网上热炒的00后的梳妆台。
我们的学业负担不重,年轻人聚在一起有大把时间无处宣泄,谈恋爱、打游戏和逛街购物,就变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女孩的虚荣心在这种环境里,被放大了。我确实知道有些人,为了一个iPhone或者一只奢侈品包包会去一些网贷平台借钱。
环境会形成一种压力,其实不应该苛责他们。如果一个女孩,坚持朴素简洁是一种美,但是她身边所有人,每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交很多男朋友,三个月后,这女孩心态肯定崩了。
我在大学里学会了化妆。第一次买贵价的护肤品,是快毕业的那年,当时,我在武昌找了一家单位实习。
两个月之后,我领到了3000块的实习工资。我花了近2000元,买了CPB的一套护肤品,准确说,一套还没凑齐。我在淘宝上找的一家代购店铺,朋友推荐的,据说是正品。
毕业之后,我先去武汉世贸广场一家美妆品牌做销售。世贸广场旁边的武汉的国际广场,是全城最高档的商场,一楼的外立面,就是LV的门店。
我最喜欢的事,就是中午休息或者下早班之后,去国际广场里逛一圈。
工作之后的第一个月,我用花呗分期,在天猫上买了第一个轻奢品牌的包。送货之前,我每天都要刷很多遍物流信息。第二天背去上班的时候,我觉得步子都轻盈了。
在武汉工作三年,每个月工资到手五、六千元,刨去房租、日常开销之后,所剩无几。去年,在父母的强烈建议之下,我回了宜昌。
经亲戚介绍,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销售。卖房子虽然辛苦,经常要在外面跑来跑去,但房产销售的提成也是最可观的。
从武汉回到宜昌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是之前的紧张感和自卑感消失了。
我经常能听到一些人称赞我漂亮或者有品位,在以前这很少发生。我的朋友圈,也在重新缓慢地建立起来,其中也包括一些原生家庭富裕的人。
在小城里,人会不自觉的,形成圈子。小时候这种圈子由兴趣爱好、性格或者家庭决定,现在,消费水平和品味似乎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它大概率会决定,我们才能吃到一块,玩到一块,有话题可聊。
十月份的时候,因为销售业绩不错,我拿到了一笔不菲的提成。宜昌没有国际广场,我的逛街需求转向了淘宝和天猫,反正它们24小时不打烊。我在天猫上买了一套3000元的裙子,作为给自己的奖励。
中旬的时候,我穿着它去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地点选在宜昌市中心的一个酒楼,大家都有了很多变化。
吃饭的时候,绕着桌子走一圈,看看女孩的包,就能发现,其实在小城,奢侈品没有那么遥不可及。那次聚会之后,我又和一些新朋友走近了。
小时候,我一直有种丑小鸭的心态,自卑感很重。我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用更好的东西,这并没有错。
“27岁,择偶焦虑,开始买包”
故事讲述者:李静,29岁,国企员工
地点:江苏镇江
我第一次接触奢侈品,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深圳,而是我27岁回镇江的时候。
坐在旁边的同事,也是我曾经同一高中的同学,对包、口红、珠宝的品牌如数家珍,而我却一无所知。我记得她看我的表情,瞪着眼睛,微蹙着眉,怀疑我是否在“装”。
从2008年离开镇江去北京求学,到2018年回到故乡,我有十年的时间生活在一线城市。
我妈是镇江一所中学的老师。初中以前,我都生活在学校的家属区。同学的父母和我的父母相互认识,上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关系是一样的。
可能因为教育或者时代的原因,很长时间,我一直对“爱外表的美”有一种耻感,认为内在美和性格才是魅力的来源。
我的专业是理工科,大学是北京一所重点院校。毕业之后,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因为行业相对封闭,身边的女生并不算多,“时尚”没有进入我的视野。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四季温暖潮湿,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没有身份标签。在最初的一年,我几乎觉得自己会永远留在这个城市。
我加入了网上的户外组织,他们经常组织骑行。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把自行车运到香港,环港岛骑行。从太平山顶俯冲而下,穿梭于中环的摩天楼群,咸湿的海风迎面吹来,我觉得平静又愉悦。
当然,这样的时刻只是生活的局部。大多数情况下,我过着从出租屋到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出租屋是两室一厅,60多平米,我和朋友合租。小区老旧,楼与楼相隔不足两米。
在深圳的第三年,我开始感觉疲惫。
有一次,为了办签证,我去人才市场取户口卡。工作人员隔着一层玻璃,拿出厚厚一叠户籍材料,冷漠地翻找着。每张卡都是一个人,跟我一样的,我们一起寄居在一个陌生人的首页卡下。
我第一次感觉,深圳太大了,而人太渺小,也太轻飘。
2017年7月,我辞职离开深圳时,三个箱子装满了我全部的家当。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镇江一家国企工作。
我住回了父母家,睡在少女时代的床上。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单与奖状,父母都小心的收好。每天晚上,电视里播着新闻联播,我们一起坐到餐桌前吃晚饭,用方言聊着琐碎的日常。
深圳和镇江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你买了一辆宝马,第二天,你同事的前同事的女朋友立刻就知道了。但是,熟悉的人际圈子,稳定的慢节奏的生活,让我感觉安全和妥帖。
27岁,在深圳,你是年轻人,但是在镇江,你要给自己再加3岁——择偶焦虑就这样,突然来袭。
几次相亲之后,我陷入了大龄剩女最常见的困境:高不成低不就。那些我心目中列入备选项的男性,几乎无一例外——看脸。那些会打扮,漂亮,有品位的女孩,才在婚恋市场上有竞争力。
在27岁的高龄,我才开始学化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网上查好了,想买Make up forever的粉底。我找了一个朋友带我去线下的逛街,结果因为记不清牌子,买成了蜜丝佛陀的。
开始的时候,我不敢花钱。我的第一个奢侈品包包,是在闲鱼上淘的一个二手Burberry的钱包。不过,我很少告诉别人,我也在闲鱼买过东西。
不久,我又从隔壁桌的同事那里,买了三只没有拆封的墨镜。她有很多的包,集邮一样。
2018年的时候,我通过校友会,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当时,他是我所有可以尝试交往的男士中,条件最好的一个。
在确定关系之前,我去了一趟他老家武汉。当时,我背的包,是找那位同事借的,一款Chloé的马鞍包。
临行前一天,他带我回了家。他的妈妈,送了我一个Chloé的小猪包。我后来上淘宝查了一下,售价一万多。我第一个万元包,是我未来婆婆送的。
那段时间,女神进化论,黎贝卡等时尚号也逐渐浮出水面。相比高冷,小城少见的时尚杂志而言,它们大大降低了时尚资讯的阅读门槛。
镇江的中产,其实不像北上广的人想像中的那么土。我身边很多人,对时尚其实非常有研究,品味极好。
其实不难理解。我举个例子,那位“奢侈品专家”同事,她的父母、丈夫的父早在几十年前就算是中产了。两家早早各买好了两套房。她所有的收入,都是可支配收入。工作之余,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古筝,学插花,当然,也可以用来钻研奢侈品。
去年,我结婚了。对奢侈品,我没有那么焦虑了,我在慢慢向他们靠拢。
每年,买一只包,一两件好品质的大衣,从天猫的官方旗舰店或者找靠谱代购,买几双鞋子。
一切很自然,它们对我而言,越来越像普通、正常的商品。
“唯一不同的,是你的结婚对象,可能是朋友的前男友”
故事讲述者:王云,28岁,银行职员
地点:浙江台州
我的“时尚启蒙者”是我爸。
2010年高考结束,某天我爸在餐桌上跟我说,“你是大姑娘了,可以学化妆了”。
两天后,一个化妆师出现在我的卧室里,给我上了一堂彩妆课。她是我们县城的婚礼跟妆师,彩妆课收费500元/课,是别人推荐给我爸的,他碍于情面,不好拒绝。
我爸,并不时髦。
我家在浙江台州管辖的一个县城里。在浙江,台州并不闻名,只有在台风季的时候,会出现在本省报纸的社会版。至于我生长的县城,更加籍籍无名。
我爸,是一名普通的国企职工,毕业后被分配过来,在工厂里干了一辈子,娶了同厂里的女孩,在职工宿舍里生下了女儿。
在那个职工宿舍里,我们一家生活了8年。
宿舍共五层,在北京,它被称为筒子楼,每家在走廊里摆个煤气炉子做饭,公用走廊尽头的厕所和浴室。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对每户人家的喜事、丧事都如数家珍。
关于那里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了,有一个画面却印象深刻。夏天午睡醒来,躺在凉席上,吊扇吱悠吱悠,楼里夫妻吵架,孩子啼哭,窗外聒噪的蝉鸣,都听得一清二楚。
县城仅有四条中心街道,也是我的生活半径。小学、初中、高中都相隔不远,在同一个方向。起初,我爸骑自行车载我上学,后来骑电动车,再后来我自己骑车。
这一路的风景变化非常慢,例如,有一家馄炖店,最早的时候,是一位婆婆在经营,现在婆婆已经去世,她的两位女儿接手。我小时候,她们还是青春少女,现在已经四十多岁,孩子上初中。
我爸给我找彩妆老师的那一年,我18岁,手机还是3G网络,除了发短信和聊QQ,无法承担更多功能。课程结束之后没多久,我买了人生第一套彩妆,品牌是美宝莲——消费世界的门已经缓慢地打开。
2010年9月初,我拖着行李,离开了县城,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火车去了成都上大学。
在成都,我第一感受到“大城市”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类你想成为的人。在成都,我第一尝试穿吊带衫、烫头发、蹦迪。
大二那年,我在天猫上买了第一个能被称为奢侈品的美妆产品——兰蔻的小黑瓶。
我在淘宝上逛了一周,才下定决心付款,对于学生而言,它真的很贵。但跨出那一步后,我对价格的敏感度急剧下滑。
我的奢侈品教育,是在法国完成的。毕业那一年,我在学校的平台上法国一家商学院为期半年的交换信息,我报名了,被录取了。2014年初,我从上海坐上了飞往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飞机。
半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欧洲旅行、逛街、购物。3月初,我还接到来自台州同学的代购需求——两瓶Sisley全能面霜。
即使在法国,Sisley依然昂贵,单价近人民币900元一瓶。我开始意识到,小县城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巴黎的精品店里,穿梭往来的都是中国游客。有一次,我路过一家LV的店铺,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冲进店铺,指着橱窗里的一款包,操着一口东北话告诉法国服务员:“就那个,整俩。”
之后有一次,我爸的朋友的女儿托人来咨询我在法国买爱马仕的铂金包的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款包,对它的购买流程一无所知。
周末的时候,我逛去了一家爱马仕的门店,问打扮得一丝不苟的年轻白人销售:“铂金包有吗?”
她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回答“没有”,我转身大摇大摆的出去了。
后来我明白了铂金包是什么之后,突然在想,那天的销售内心是不是在翻白眼:“这个中国人怎么这么土,都不知道铂金包要配货吗?”
不过,至今我还没有见过真的铂金包,它不属于我这个圈层。
在法国,我开始买轻奢品牌的包和鞋子,比如COACH、MK之类。返程的时候,因为帮县城的朋友代购,我的行李都超重了5公斤。
我为自己买了二三十只口红,YSL、兰蔻、雅诗兰黛,什么都有。现在我也好奇,当时怎么有那么旺盛的欲望呢?不过,那些口红最终多数没有用完,放过期了。
毕业之后,我选择回到台州,去县城的一家银行工作。并不像大城市的人想象中的那么固化,县城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楼房越来越多,商业街的商铺每隔半年就撤换一批。
一些出现在杭州的店铺,比如网红烤鱼店、奶茶店等,很快会在县城的街头出现。不过,山寨的事时有发生,例如我家附近那家盗版的“炉鱼”。
其实县城里的年轻人,和一二线城市里的也没有很多差别。我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和那些北上广的同学聊的话题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你的结婚对象,大概率会是朋友的前男友。
圈子太小,攀比和较劲不可避免,彼此相互看齐,心照不宣。
在县城里,一个小圈层里的人都差不多,他们会看同样的剧,关注同样的公号,感兴趣同一类综艺,买差不多价格的衣服。他们有一个微信群,还可能有一个淘宝群,互相安利种草。
一个人开始买LV,就意味着其他人很快会背相似价格的包。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安逸而简单,甚至有些乏味,朝九晚五,晚上追剧。也有一些时刻,我无比怀恋在巴黎的生活。
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四月的时候,我独自散步去巴黎圣母院,在广场的椅子上坐了两个小时。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广阔的世界离我很近,一个人,居大都会,我有无限可能。
(应采访者要求,王云、李静、林玉为化名)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民晚报·新民网】“XX要涨价啦,你还不提前入手?”近期,奢侈品涨价传闻甚嚣尘上。商店门口大排长龙的照片,充斥着社交媒体和代购的朋友圈。据报道,多家法国奢侈品牌已率先在其本土市场提高了产品定价,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展至所有市场。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奢侈品门店,上海半岛、国金中心以及恒隆广场等商圈确有排队客流,但并非全因“涨价”。
记者今日来到位于上海徐家汇商圈的港汇恒隆路易威登门店,工作日午间已有不少顾客在店门口排队等待入场。店内导购员表示,这是对于店内客流量调控的正常现象,周末排队的人更多。
5月初,全球最大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在法国对旗下一系列产品进行调价,涨价幅度约在4%至13%之间,解封的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其旗舰店外亦出现了长达数十米的排队场景。不过,关于中国市场涨价传闻,导购员说:“我们目前没有收到来自公司官方的涨价通知。”
另一家奢侈品品牌香奈儿也发布了官方声明,“由于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波动等原因,我们会定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价格调整,“香奈儿在官方声明中指出本次调价是基于某些原材料价格上涨,且因为其高品质而更加难以采购。
不少前来排队的市民表示由于看到了网络上的涨价消息,想在涨价前来选购些心仪产品。也有市民对涨价传闻并不知情,由于受疫情影响,原定的出国旅游计划搁置,只能来国内的奢侈品门店购买。(新民晚报记者 周慧婕)
【来源:新民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有钱人世界真的很难懂。
好不容易来趟时尚之都巴黎,除了花5分钟在铁塔跟前凹造型拍照,其余时间都逗留在各种奢侈品店买法国土特产。
你说挑挑国内没有的款式也正常,但专买一些贵到扑街、A货满街飞的滥俗单品,说这些壕脑袋进水,明姐都算是给他们脸。
你们买的都算不上土特产,顶多是土产。
其实来到巴黎购物,根本不用把自己化作圣斗士,逛到脚后跟都磨破皮。
只要去一家店,即使闭着眼买,也能把法兰西精品土特产收入囊中:
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Colette。
Colette有多神奇?
人称时尚界「老佛爷」的KarlLagerfeld,几乎每周都去Colette扫荡——
「这是我唯一会去的商店,因为这家店的产品,别的地方根本找不到。」
中国人自己都看不上的「一加手机」,就和它搞个联名,连广告都没打,来排队购买的人就能挤爆整条街。
搁国内,只有新款iPhone发售才有这场面。
在实体店铺被电商虐得体无完肤的大环境下,仅在2016年,这家小店的销售额却能达到2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亿)。
要知道,奢侈品巨头BVLGARI平均每家店的销售额才500万欧,连Colette零头都够不到!
在电商和买手店的轮番冲击下,为什么Colette丝毫不受影响,反倒越挫越勇?这其中原因,跟着明姐逛一圈自然明白。
还没进Colette,首先看到就是精心布置过的橱窗。
橱窗是这家店特色之一,重要性之于Colette,正如同封面重要性之于一本杂志。
Colette会不定期更换橱窗主题,每次更新变化都是翻天覆地,令人错愕是不是走错地址:
商店一层,是一家商店的门面,看看这家商店一层有什么商品,大概就能知道这家商店档次如何。
Colette一层弥漫一股文艺气息。正对着大门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每一本都是店主亲自阅读挑选。一楼尽头的墙上陈列着各类唱片,唱片旁贴心地摆放着iPad供客人试听。
更显文艺的是还有各种小配件、玩具、文具等等,小众且精致,普通学生也买得起,非常接地气。
如果说Colette一楼是文艺小镇,那二楼就是时尚大牌天堂。Lanvin、Prada、Dior、MiuMiu、JunyaWatanabe等品牌当季限量款,甚至下一季爆款都能在这找到。
不仅时尚大牌,Colette还常常和潮牌玩些花样。Off-White、Supreme、KITH都曾和Colette合作,只要打上Colette限量合作版的标记,毫无特色的印花T恤也会成为抢手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Colette看中的设计师必须是不断突破和创新的。如果品牌不再有什么新鲜感,马上会在Colette自动消失。
真正让Colette与众不同的是,它不仅仅只是一家卖东西的商店。
二楼上面的Colette小夹层会定期举办各类展览。摄影师HenryDiltz、曾经为adidas设计过Upperplayground球鞋的艺术家RickyPowell等都曾经在Colette展示自己作品。
地下一层的WaterBar售卖来自世界各地的100种左右的水饮。巴黎时装周期间,来看时装秀的时装编辑们如果集体消失,多半都是走来这里喝水。
在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的Colette,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必须是「腔调」。而且,这家有腔调的商店,别无分号。
1997年成立至今,无数人劝店主SarahLerfel开分店,可是她却说:「Colette,永远只有一家。」
可以说,正是对高品质的坚持,和接纳新事物的勇气,令Colette一直处于不败之地。
都说月亮总是国外的圆,国内难道就没有这样逼格满满能买到好东西的地方?
当然有!比如北京朝阳大悦城,现在就已经是要时尚有时尚,要文艺有文艺的ShoppingMall。
最近,朝悦还搞了把大事情。4月15日-5月12日,北京朝阳大悦城联合精选好货的yesbox,邀请10个最懂时尚的人,发布春夏最新潮流趋势。这10个最懂时尚的人里,就包括维密的大长腿超模何穗,当然,还包括明姐我的老朋友杜少。
10个别具一格的box遍布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2F、3F、4F,集合朝阳大悦城内31家时尚品牌,box里全是2017最新的时尚单品。
看到喜欢的单品,现场扫码即可加入收藏或直接在线购买。
扫码之外,你还可以和自己时尚偶像的box合影,分享到朋友圈。
不过最近和杜少box合影的姑娘实在太多,观众老爷可能需要排会儿队才能成功合影。
没错,这就是广告
图片均转自网络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杜绍斐」,ID:shaofeidu
在去大悦城做本季最会穿的人之前,不妨先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yesbox公众号,准备万全,才能在大悦城的汹涌人群中临危不乱!
以前谈到巴黎世家,第一印象就是奢侈品,其价格有点普通人望而不及的味道。可对巴黎世家的印象可不止奢华,还记得两年前发生的“巴黎世家辱华”事件吗?
当时在法国巴黎春天,中国代购们好好排队等待巴黎世家老爹鞋发售。
结果,无论是代购还是游客被屡屡插队,一位中国大姐挺身而出,指责了插队的那几个外国人,之后其中一人先动手开始打架,随后国人就被法国保安控制。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巴黎世家的员工和巴黎春天的工作人员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人。
事情的最后,巴黎世家侮辱规矩排队的华人,并要求他们“滚”出去,以后不要再来买鞋了。
经此一事,“巴黎世家辱华”成为了它永远不可洗掉的黑点,很多华人因此对巴黎世家一生黑,坚决抵制巴黎世家。
风波虽然过了两年,巴黎世家就今年七夕又推出了新款,而且还是面向中国市场的。它的广告也是土味极其浓重,几十年代的影楼PS风格,直白的中文表达,它这是对现在的“中国风”有多大的误会?
小潮就带你来感受一下:
看完巴黎世家土味七夕广告,整个人都不好了,是土味还是潮流,让大家都看不懂巴黎世家这番操作。
也有不少网友戏称:“我奶奶看了都不买系列”,说不定奶奶辈的人比这还要更加潮流呢。
不过仔细一看,怎么还有点恶搞中国风的味道呢,这是前有侮辱,后来恶搞吗?
连包包设计都这么呼应土味“主题”,难道它的审美就是应了那句:土到极致就是潮。
不管怎么说,辱华事件不可忘。就算巴黎世家想再次打入中国市场,也大可不必如此。
“XX要涨价啦
你还不提前入手?”
近期
奢侈品涨价传闻甚嚣尘上
商店门口大排长龙的照片
充斥着社交媒体和代购的朋友圈
据报道
多家法国奢侈品牌
已率先在其本土市场
提高了产品定价
接下来将进一步
拓展至所有市场
新民晚报记者走访
沪上多家奢侈品门店
上海半岛、国金中心
以及恒隆广场等商圈
确有排队客流
但并非全因“涨价”
记者昨日来到
位于上海徐家汇商圈的
港汇恒隆路易威登门店
工作日午间已有不少顾客
在店门口排队等待入场
店内导购员表示
这是对于店内客流量调控的正常现象
周末排队的人更多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5月初,全球最大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在法国对旗下一系列产品进行调价,涨价幅度约在4%至13%之间,解封的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其旗舰店外亦出现了长达数十米的排队场景。不过,关于中国市场涨价传闻,导购员说:“我们目前没有收到来自公司官方的涨价通知。”
另一家奢侈品品牌香奈儿也发布了官方声明,“由于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波动等原因,我们会定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价格调整,“香奈儿在官方声明中指出本次调价是基于某些原材料价格上涨,且因为其高品质而更加难以采购。
不少前来排队的市民表示由于看到了网络上的涨价消息,想在涨价前来选购些心仪产品。也有市民对涨价传闻并不知情,由于受疫情影响,原定的出国旅游计划搁置,只能来国内的奢侈品门店购买。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周慧婕)
编辑:龚紫珺
【来源:新民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高调、辨识度高的奢侈品牌我们看多了,更多“佛系”的奢侈品牌开始受到关注
虽然你可能没听过这些奢侈品牌,但它在国外却是人尽皆知,而且他们的消费群体几乎全是富而有品的中产阶级。
由于这些奢侈品牌目前还未在中华区有过大规模的营销动作,国内的百姓还知之甚少。再加上本身奢侈品的受众群就比较窄,不了解这些品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话不多说,我们这就来看看那些小众又顶级的奢侈大牌。
01宝珀Blancpain
这是一个来自瑞士、诞生于1735年的腕表品牌,与乾隆登基同一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注册钟表商标的品牌。你或许没有听过它的品牌名,但大名鼎鼎的斯沃琪(SWATCH)集团你肯定听过。
注意!可不是王俊凯代言的那个时尚腕表品牌哦,是人家的集团母公司(敲黑板)。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奢侈品圈绝大多数都是集团性质的品牌,如果你正好喜欢的是一个独立品牌,那么请好好珍惜,毕竟在这个圈子,能够通过自己单打独斗打开市场的真的太不容易啦!
斯沃琪集团内的腕表品牌很多,了解腕表的人肯定都听过宝玑,尤其是他们家的那不勒斯王后系列手表(官方称王后,那些说是皇后的可能笔误吧),表圈人称的斯沃琪集团内有“二宝”,指的就是宝珀和宝玑这对兄弟品牌。
宝珀是目前腕表界唯一一个坚持只做机械表的品牌,而且每一枚顶级复杂机械腕表都完全以手工制作且均由制表师亲自检查,刻上编号、签名,这项传统自诞生起一直延续。热门系列五十噚被称为潜水表的鼻祖,女装系列也尤以月亮美人为代表,被誉为独立女性必入的一款极具浪漫色彩的月相表,经典villeret系列偏向商务风格,双圆表圈设计和极具宝珀特色的柳叶指针向我们展示出一种藏不住的尊贵感,酷炫外观、工艺考究的复杂系列腕表更是在2008年至2013年的胡润百富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榜中,连续六年蝉联“最受青睐的复杂功能腕表”大奖。
宝珀这颗顶级腕表界的夜明珠,我不允许你还不知道TA?
可能跟品牌在进军中国市场后一直坚守低调、坦诚、务实的品牌态度也有关系吧,这种低调带来的弊端就是也让更多钟表爱好者失去了更早认识TA的机会。
仔细想想,这与那些角色红、人不红的明星也有相似之处,如果你细细去了解,一定会发现这个宝藏品牌。
02Morabito
Morabito,一个与爱马仕平级的顶级皮具品牌,居然连百度百科都没有(嗯发文前我又去看了一下,还是没有)的法国顶级奢侈品牌就是这么低调!可不要把它和又做香水、首饰又做包的Pascal Morabito混了哦。
于1905年由创始人Jean-Baptiste Morabito在尼斯成立,一直专注于手工制作的手工皮革制品。
Morabito并没有像其他大牌那样的设计了自己的固定性饰物,因此没有了logo,你可能很难看出它是哪个品牌。创始人Jean Baptiste作为珠宝匠出身的手艺人,在皮具风格上个人风格化明显,他所设计的产品也散发出从内向外的手艺人的傲气,与同类奢侈包包相比,Morabito除了拥有优越突出的外观,在价格上Morabito还要更贵!女人的攀比心果然Morabito真的很懂。
产品用料上,Morabito一点也不马虎,甚至可以称之为壕!就连包包的内料也会直接使用鳄鱼皮、蜥蜴皮等稀有皮料制作,表里如一的壕,如今Morabito也成为了欧洲、日本和中东地区很多贵妇的最爱。而且仅在法国和日本有实体店,国内如果想买只能找日本中古店的代购了。
在鳄鱼包成为品牌的第一个王牌产品后,Morabito开始受到西方明星名媛的疯狂追捧,并成为一包难求的绝对典范。
Orsay是Morabito在1958年为梦露量身定做的一款包包,优雅不失娇憨,集宝饰技术和实用需求为一身,既能满足日常穿搭需求,又能充当旅行包,还能作为女孩子心中最精巧万能的化妆箱使用,一包多用,而梦露最初的产品需求就是想要一款能够随身携带的化妆包。
为梦露私人定制Morabito的Orsay鳄鱼包谁又能想到梦露为数不多的珠宝首饰中还有一块宝珀手表呢,看来梦露真的是很偏爱这种有设计的顶级奢侈品牌,这个女人的品味可真是一绝。
Morabito的另一个产品Vendome鳄鱼包也同样广受赞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1971年,Morabito为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法国前总统夫人蓬皮杜选中了Vendome鳄鱼包为国礼,赠送给日本的昭和王后。
03亨利普尔Henry Poole
始创于1806年的英国顶级西装定制品牌,到现在已经有214年的品牌历史。
以为世界各地的王公贵族、政要财阀、明星等定制名贵西服而闻名于世。穿上Henry Poole的定制服装,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标志。
它的第一家店铺开在以英国传统的男士定制服装文明的Savile Row(萨维街)上,尽管价格不菲,前来咨询、购买的商界名流、各国政要等仍然络绎不绝。
威尔士王子、埃及国王、拿破仑、邱吉尔、戴高乐等各国政要都曾是它的顾客。
Henry Poole一套普通的定制西服需要4000英镑,贵的则要上万英镑。最终的制作周期也需要10-12周,想要穿上一件亨利·普尔的西服,不仅要有钱,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另外,Henry Poole从1869年开始就获得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授权,成为皇家节日庆典礼服以及仆从制服的制造商。这一荣誉承传至今,在萨维街上无法被超越。
好了,短短几分钟你又了解了3个顶级大牌,恭喜知识库再次更新~
中国人:匡威太贵了买不起!法国人怒回:你解放飞跃球鞋才贵!
作者:小陈穿搭日记
中国人热爱代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无数次中国人在境外抢购东西的新闻,以及外国人驱逐中国代购等等。比如之前的乐天、巴黎世家......商家对中国人的歧视引起了华人抵制,商家也纷纷道歉,但很多人也好了伤疤忘了疼,依旧去疯狂抢购。像巴黎世家这种贵的离谱的鞋,国人也非常喜欢跟风抢购,那么中国人的代购风潮是因为国货不好吗?
中国人在鞋子上,和化妆品其实差不多,除非是不注重品牌的就随便买了,但凡要买牌子鞋,就一定是代购国外的各种品牌。出去有些年头和品牌文化的美潮,就连很多韩国新兴小众潮牌也被我国代购把价格炒的飞起,人家营销还没做到中国,甚至在韩国都不怎么样的,硬生生被我国代购吹得打开了中国市场。然后各种牌子纷纷入驻中国,中低端品牌标出中高端价格。
但国货真的那么差吗?并不是!有个梗这样写的“中国人:匡威太贵了买不起!法国人怒回:你解放飞跃球鞋才贵!”这个梗不知道大家看了什么感想,大家最看不上的解放鞋和飞跃等老牌布鞋。却刷爆了外网,ins上的时尚博主几乎有一段时间po出的照片都是穿着飞跃、回力、解放鞋等。当我国网红和明星纷纷晒几千几万的限量鞋时,外网网红对我们国货老牌布鞋爱不释手。
说起布鞋,就不得不提同样是经典的匡威了,同是布鞋,为何匡威能卖出几百甚至上千的价格?而我们国货的布鞋那时均价几十块,为什么大家纷纷要代购匡威?说白了多少和虚荣心也是有点关系的。毕竟是大家都知道的牌子,穿着就是比名不见经传的鞋子更有牌面?
大家别觉得我说的太过直白,多少有这个原因的,不然为何以前的飞跃、回力一直没人穿,而近两年飞跃、回力也打入了时尚圈,国外的明星、模特都在穿,知名度直线上升后,国人也开始纷纷正视我们这个老国牌。
各位潮人也还是纷纷购买国牌。就连顶级时尚杂志《Elle》都说,飞跃鞋能够挑战匡威在年轻人心中的时尚主导地位,从而引领时尚界潮流。
飞跃这个牌子是上世纪人手一双的球鞋,而后来随着各种年轻时尚品牌进入中国,飞跃逐渐被淘汰。但05年,它的造型却抓住了一个法国人的眼球,于是他和鞋厂进行合作拿到了商标授权,进行了改良,现在一双经典的飞跃鞋在法国是65美金,人命币450元。难怪法国人要说飞跃比匡威贵。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眼里名不见经传的品牌也可以是外国人爱不释手的,就像我国人民那么热爱代购国外鞋一样,我们的鞋子不是不行,而是大家的目光不愿意停留在国货上!
大家还有什么优质国货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希望大家买到好看又性价比高的鞋!
他们会经历一些冲突的时刻。
今年7月末,林玉回湖北红安县的农村参加婚礼。村民——那些她叫不全名字的亲戚们,用一个塑料桶装着掺了雪碧的长城红酒。
他们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子,盛满这种“酒”,互相干杯。临走的时候,她年迈的姥姥往她的LV水桶包里,塞了一包油炸馓子。
王云也不例外。端午期间,她和高中闺蜜约在一家县城的烤鱼店里——“盗版的炉鱼”。
她们围着结着一层油垢的桌子,讨论追剧、护肤和朋友的恋情。“每个人都背了一个差不多的包,LV、 CUCCI或者YSL,不算太贵的款,一两万这种。”
林玉和王云都是90后,分别生活在湖北宜昌和浙江台州,两座平均月薪不足5000元的小城。她们代表着一个共同且数量庞大的身份——当代小镇青年。
更多的时候,他们安耽于日常生活,朝九晚五,和北上广的年轻人逛同一个淘宝,刷同一个抖音,追同一个明星,关心相似的问题。互联网抹平了信息与时尚的鸿沟。
天猫数据显示,三到五线城市已经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人群之一,增速是一二线城市的1.5倍。由于奢侈品门店并未下沉到小城镇,天猫正在成为他们的“香榭丽舍”。
这是他们的故事,从中窥伺到小镇青年的爱、欲望以及身份认同。
文 | 程承
编辑 | 万芳
“没错,它就是一种阶层认同”
故事讲述者:林玉,25岁,房产中介
地点:湖北宜昌
我为什么买奢侈品?答案很简单,我想过他们的生活。
我第一次感觉到阶层的问题是在10岁那年。
我从湖北红安县的农村去武汉的亲戚家过暑假。他们家里有一位比我大两岁的表姐。临行前,表姐的妈妈,把表姐的旧衣服铺了一床,然后让我挑。
“挑吧,随便挑”,她插着腰说。我感觉像被针扎了一下。当时,我身上穿着一件已经有些松垮的白T恤,袖子上还有一个小洞。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十二岁才被父母带到了宜昌。他们在一个市场里租赁了门面,卖五金建材。
因为从外地转学来的,开始的时候,我被同学们孤立。他们不跟我讲话,同桌在桌子上画了一条“三八线”。在潜意识里,我隐约的感觉,想要融入一个群体,是很困难的,除非你最后变得和他们一样。
高中毕业之后,我去武汉念了一所大专。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到第一天,我回到宿舍,一位室友已经在整理行李。她很瘦,脸小小的,下巴尖尖的,穿着短裤和吊带衫,头发挑染出几缕蓝灰色,脸上画着浓妆。
她的桌子上,护肤品摆了十来瓶。95后的梳妆台,也不输后来网上热炒的00后的梳妆台。
我们的学业负担不重,年轻人聚在一起有大把时间无处宣泄,谈恋爱、打游戏和逛街购物,就变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女孩的虚荣心在这种环境里,被放大了。我确实知道有些人,为了一个iPhone或者一只奢侈品包包会去一些网贷平台借钱。
环境会形成一种压力,其实不应该苛责他们。如果一个女孩,坚持朴素简洁是一种美,但是她身边所有人,每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交很多男朋友,三个月后,这女孩心态肯定崩了。
我在大学里学会了化妆。第一次买贵价的护肤品,是快毕业的那年,当时,我在武昌找了一家单位实习。
两个月之后,我领到了3000块的实习工资。我花了近2000元,买了CPB的一套护肤品,准确说,一套还没凑齐。我在淘宝上找的一家代购店铺,朋友推荐的,据说是正品。
毕业之后,我先去武汉世贸广场一家美妆品牌做销售。世贸广场旁边的武汉的国际广场,是全城最高档的商场,一楼的外立面,就是LV的门店。
我最喜欢的事,就是中午休息或者下早班之后,去国际广场里逛一圈。
工作之后的第一个月,我用花呗分期,在天猫上买了第一个轻奢品牌的包。送货之前,我每天都要刷很多遍物流信息。第二天背去上班的时候,我觉得步子都轻盈了。
在武汉工作三年,每个月工资到手五、六千元,刨去房租、日常开销之后,所剩无几。去年,在父母的强烈建议之下,我回了宜昌。
经亲戚介绍,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销售。卖房子虽然辛苦,经常要在外面跑来跑去,但房产销售的提成也是最可观的。
从武汉回到宜昌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是之前的紧张感和自卑感消失了。
我经常能听到一些人称赞我漂亮或者有品位,在以前这很少发生。我的朋友圈,也在重新缓慢地建立起来,其中也包括一些原生家庭富裕的人。
在小城里,人会不自觉的,形成圈子。小时候这种圈子由兴趣爱好、性格或者家庭决定,现在,消费水平和品味似乎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它大概率会决定,我们才能吃到一块,玩到一块,有话题可聊。
图片来源于壹伴
十月份的时候,因为销售业绩不错,我拿到了一笔不菲的提成。宜昌没有国际广场,我的逛街需求转向了淘宝和天猫,反正它们24小时不打烊。我在天猫上买了一套3000元的裙子,作为给自己的奖励。
中旬的时候,我穿着它去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地点选在宜昌市中心的一个酒楼,大家都有了很多变化。
吃饭的时候,绕着桌子走一圈,看看女孩的包,就能发现,其实在小城,奢侈品没有那么遥不可及。那次聚会之后,我又和一些新朋友走近了。
小时候,我一直有种丑小鸭的心态,自卑感很重。我想要过更好的生活,用更好的东西,这并没有错。
“27岁,择偶焦虑,开始买包”
故事讲述者:李静,29岁,国企员工
地点:江苏镇江
我第一次接触奢侈品,不是在北京,也不是在深圳,而是我27岁回镇江的时候。
坐在旁边的同事,也是我曾经同一高中的同学,对包、口红、珠宝的品牌如数家珍,而我却一无所知。我记得她看我的表情,瞪着眼睛,微蹙着眉,怀疑我是否在“装”。
从2008年离开镇江去北京求学,到2018年回到故乡,我有十年的时间生活在一线城市。
我妈是镇江一所中学的老师。初中以前,我都生活在学校的家属区。同学的父母和我的父母相互认识,上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关系是一样的。
可能因为教育或者时代的原因,很长时间,我一直对“爱外表的美”有一种耻感,认为内在美和性格才是魅力的来源。
我的专业是理工科,大学是北京一所重点院校。毕业之后,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因为行业相对封闭,身边的女生并不算多,“时尚”没有进入我的视野。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四季温暖潮湿,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没有身份标签。在最初的一年,我几乎觉得自己会永远留在这个城市。
我加入了网上的户外组织,他们经常组织骑行。
图片来源于壹伴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把自行车运到香港,环港岛骑行。从太平山顶俯冲而下,穿梭于中环的摩天楼群,咸湿的海风迎面吹来,我觉得平静又愉悦。
当然,这样的时刻只是生活的局部。大多数情况下,我过着从出租屋到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出租屋是两室一厅,60多平米,我和朋友合租。小区老旧,楼与楼相隔不足两米。
在深圳的第三年,我开始感觉疲惫。
有一次,为了办签证,我去人才市场取户口卡。工作人员隔着一层玻璃,拿出厚厚一叠户籍材料,冷漠地翻找着。每张卡都是一个人,跟我一样的,我们一起寄居在一个陌生人的首页卡下。
我第一次感觉,深圳太大了,而人太渺小,也太轻飘。
2017年7月,我辞职离开深圳时,三个箱子装满了我全部的家当。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入镇江一家国企工作。
我住回了父母家,睡在少女时代的床上。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单与奖状,父母都小心的收好。每天晚上,电视里播着新闻联播,我们一起坐到餐桌前吃晚饭,用方言聊着琐碎的日常。
深圳和镇江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你买了一辆宝马,第二天,你同事的前同事的女朋友立刻就知道了。但是,熟悉的人际圈子,稳定的慢节奏的生活,让我感觉安全和妥帖。
27岁,在深圳,你是年轻人,但是在镇江,你要给自己再加3岁——择偶焦虑就这样,突然来袭。
几次相亲之后,我陷入了大龄剩女最常见的困境:高不成低不就。那些我心目中列入备选项的男性,几乎无一例外——看脸。那些会打扮,漂亮,有品位的女孩,才在婚恋市场上有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壹伴
在27岁的高龄,我才开始学化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网上查好了,想买Make up forever的粉底。我找了一个朋友带我去线下的逛街,结果因为记不清牌子,买成了蜜丝佛陀的。
开始的时候,我不敢花钱。我的第一个奢侈品包包,是在闲鱼上淘的一个二手Burberry的钱包。不过,我很少告诉别人,我也在闲鱼买过东西。
不久,我又从隔壁桌的同事那里,买了三只没有拆封的墨镜。她有很多的包,集邮一样。
2018年的时候,我通过校友会,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当时,他是我所有可以尝试交往的男士中,条件最好的一个。
在确定关系之前,我去了一趟他老家武汉。当时,我背的包,是找那位同事借的,一款Chloé的马鞍包。
临行前一天,他带我回了家。他的妈妈,送了我一个Chloé的小猪包。我后来上淘宝查了一下,售价一万多。我第一个万元包,是我未来婆婆送的。
那段时间,女神进化论,黎贝卡等时尚号也逐渐浮出水面。相比高冷,小城少见的时尚杂志而言,它们大大降低了时尚资讯的阅读门槛。
镇江的中产,其实不像北上广的人想像中的那么土。我身边很多人,对时尚其实非常有研究,品味极好。
其实不难理解。我举个例子,那位“奢侈品专家”同事,她的父母、丈夫的父早在几十年前就算是中产了。两家早早各买好了两套房。她所有的收入,都是可支配收入。工作之余,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古筝,学插花,当然,也可以用来钻研奢侈品。
去年,我结婚了。对奢侈品,我没有那么焦虑了,我在慢慢向他们靠拢。
每年,买一只包,一两件好品质的大衣,从天猫的官方旗舰店或者找靠谱代购,买几双鞋子。
一切很自然,它们对我而言,越来越像普通、正常的商品。
“唯一不同的,是你的结婚对象,可能是朋友的前男友”
故事讲述者:王云,28岁,银行职员
地点:浙江台州
我的“时尚启蒙者”是我爸。
2010年高考结束,某天我爸在餐桌上跟我说,“你是大姑娘了,可以学化妆了”。
两天后,一个化妆师出现在我的卧室里,给我上了一堂彩妆课。她是我们县城的婚礼跟妆师,彩妆课收费500元/课,是别人推荐给我爸的,他碍于情面,不好拒绝。
我爸,并不时髦。
我家在浙江台州管辖的一个县城里。在浙江,台州并不闻名,只有在台风季的时候,会出现在本省报纸的社会版。至于我生长的县城,更加籍籍无名。
我爸,是一名普通的国企职工,毕业后被分配过来,在工厂里干了一辈子,娶了同厂里的女孩,在职工宿舍里生下了女儿。
在那个职工宿舍里,我们一家生活了8年。
宿舍共五层,在北京,它被称为筒子楼,每家在走廊里摆个煤气炉子做饭,公用走廊尽头的厕所和浴室。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对每户人家的喜事、丧事都如数家珍。
关于那里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了,有一个画面却印象深刻。夏天午睡醒来,躺在凉席上,吊扇吱悠吱悠,楼里夫妻吵架,孩子啼哭,窗外聒噪的蝉鸣,都听得一清二楚。
县城仅有四条中心街道,也是我的生活半径。小学、初中、高中都相隔不远,在同一个方向。起初,我爸骑自行车载我上学,后来骑电动车,再后来我自己骑车。
这一路的风景变化非常慢,例如,有一家馄炖店,最早的时候,是一位婆婆在经营,现在婆婆已经去世,她的两位女儿接手。我小时候,她们还是青春少女,现在已经四十多岁,孩子上初中。
我爸给我找彩妆老师的那一年,我18岁,手机还是3G网络,除了发短信和聊QQ,无法承担更多功能。课程结束之后没多久,我买了人生第一套彩妆,品牌是美宝莲——消费世界的门已经缓慢地打开。
2010年9月初,我拖着行李,离开了县城,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火车去了成都上大学。
在成都,我第一感受到“大城市”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类你想成为的人。在成都,我第一尝试穿吊带衫、烫头发、蹦迪。
大二那年,我在天猫上买了第一个能被称为奢侈品的美妆产品——兰蔻的小黑瓶。
我在淘宝上逛了一周,才下定决心付款,对于学生而言,它真的很贵。但跨出那一步后,我对价格的敏感度急剧下滑。
我的奢侈品教育,是在法国完成的。毕业那一年,我在学校的平台上法国一家商学院为期半年的交换信息,我报名了,被录取了。2014年初,我从上海坐上了飞往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飞机。
半年里,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欧洲旅行、逛街、购物。3月初,我还接到来自台州同学的代购需求——两瓶Sisley全能面霜。
即使在法国,Sisley依然昂贵,单价近人民币900元一瓶。我开始意识到,小县城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巴黎的精品店里,穿梭往来的都是中国游客。有一次,我路过一家LV的店铺,看到一位中年女士冲进店铺,指着橱窗里的一款包,操着一口东北话告诉法国服务员:“就那个,整俩。”
之后有一次,我爸的朋友的女儿托人来咨询我在法国买爱马仕的铂金包的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款包,对它的购买流程一无所知。
周末的时候,我逛去了一家爱马仕的门店,问打扮得一丝不苟的年轻白人销售:“铂金包有吗?”
她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回答“没有”,我转身大摇大摆的出去了。
后来我明白了铂金包是什么之后,突然在想,那天的销售内心是不是在翻白眼:“这个中国人怎么这么土,都不知道铂金包要配货吗?”
不过,至今我还没有见过真的铂金包,它不属于我这个圈层。
在法国,我开始买轻奢品牌的包和鞋子,比如COACH、MK之类。返程的时候,因为帮县城的朋友代购,我的行李都超重了5公斤。
图片来源于壹伴
我为自己买了二三十只口红,YSL、兰蔻、雅诗兰黛,什么都有。现在我也好奇,当时怎么有那么旺盛的欲望呢?不过,那些口红最终多数没有用完,放过期了。
毕业之后,我选择回到台州,去县城的一家银行工作。并不像大城市的人想象中的那么固化,县城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楼房越来越多,商业街的商铺每隔半年就撤换一批。
一些出现在杭州的店铺,比如网红烤鱼店、奶茶店等,很快会在县城的街头出现。不过,山寨的事时有发生,例如我家附近那家盗版的“炉鱼”。
其实县城里的年轻人,和一二线城市里的也没有很多差别。我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和那些北上广的同学聊的话题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你的结婚对象,大概率会是朋友的前男友。
圈子太小,攀比和较劲不可避免,彼此相互看齐,心照不宣。
在县城里,一个小圈层里的人都差不多,他们会看同样的剧,关注同样的公号,感兴趣同一类综艺,买差不多价格的衣服。他们有一个微信群,还可能有一个淘宝群,互相安利种草。
一个人开始买LV,就意味着其他人很快会背相似价格的包。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安逸而简单,甚至有些乏味,朝九晚五,晚上追剧。也有一些时刻,我无比怀恋在巴黎的生活。
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四月的时候,我独自散步去巴黎圣母院,在广场的椅子上坐了两个小时。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广阔的世界离我很近,一个人,居大都会,我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