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富网
原标题:海外基金看好中国债市 逆势购买人民币债券
尽管面临偏好美元资产的压力,3月份外资购买人民币债券的势头仍在继续。中国疫情防控先行一步,经济有望率先复苏,所有这些都促使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将中国的人民币计价债券市场作为新的避风港。
自2019年3月以来,由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收益率具有吸引力,中国政府债券每个月都出现资金净流入。近期由于境外避险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中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实际上,不少境外主动资产管理公司债券经理增持中债的速度,远远快于指数的渐进纳入方式。
过去4周,共有477亿美元资金从新兴市场撤出,相当于该行业管理资产的10.2%。新兴市场债券在过去4年共计有1400亿美元净流入,最近资金外流相当已抹去了三分之一。
据了解,受美元升值影响,不少新兴市场的币种下跌幅度较大,加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可能加大,市场的避险心理加剧,从而影响了市场对新兴市场债券的信心,短期内流出资金较多,抛售压力导致新兴市场债券大幅下跌。摩根大通硬货币计价新兴市场债券核心指数今年迄今已下跌10.9%。摩根大通本币计价指数下跌14%。
不过,中国债券市场却保持了相对坚挺。由于美联储开启了无限QE,全球市场被注入大量流动性,而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相对较高,因而成为国际资本的青睐品种。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近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国债相对美国国债更具有吸引力。近期两国10年期国债利差一度飙升至接近历史高点,尽管后来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5年平均值。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具吸引力的息差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支撑中国国债前景。
国际投资者长期以来的一个担忧是,人民币走势可能会侵蚀他们的债市投资收益。这取决于人民币的贬值速度是否快于人民币债券兑美国国债的升值速度。不过,最近人民币波动是被动式调整,主要由全球美元流动性危机下,美元回流推动美元强势走高导致。
今年以来,人民币贸易加权指数稳步上升,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像其他大多数货币那样大幅下跌。中国人民银行对每日人民币中间价的调整也暗示了控制人民币下跌的努力。
新冠疫情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债券的国际化进程。据了解,中国的“债市通”允许外国基金管理公司在没有在岸交易实体的情况下,在中国债券市场进行交易。自去年4月彭博首次将政府债券和政策票据纳入其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以来,流入中国的资金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摩根大通在2月底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其政府债券指数新兴市场指数的过程,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该行近日表示,该行将在3月底前将中国的权重维持在1%,并将在4月底的再平衡期内对未来的纳入计划进行重新评估。
市场也担心,债市的国际化会加剧境外资金对市场的影响。不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占比不太可能超过5%至10%。在岸交易也缺乏做市商来促进买卖,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交易是直接进行的,相对流动速度较慢。
(责任编辑:DF387)
来源:九度视频
来源:舒莫财讯
今年美国无限印钞一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很多人觉得这是美国转嫁风险的老套路。因为美元占据世界霸主地位,又和石油挂钩,所以美国在大肆通过印钞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的同时,倒也确实把风险分散了出去。
也就是在这样的无限印钞下,美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近段时间炙手可热的话题。
这些年美国一直都在疯狂借债,因为有收益,所以乐意买的国家也向来是有增无减。因此,越是有人买,美国借债就越多。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常年疯狂借债,甚至都没考虑过还不还得上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国债总规模已经超过了24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全年GDP的总量。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借债来维持的。
即便在如此大规模的负债下,美国借债的势头依旧凶猛。仅仅在今年3月份至4月份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美国国债的规模就增加了8000亿美元左右,而且并没有要停止借债的意思。
而借了这么多年的国债,美国倒也从来没担心过会还不上,所以就越借越多。当然,外界还是有人担心美国会“赖账”的。只不过这样的担心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
美债规模有多大,这是世界各国都心知肚明的,但投资者依旧乐此不疲的购买,这是为什么?因为安全!国债是以一个国家的信用背书的,要是美国真的赖账的话,不仅会让美元丧失地位,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同样也不会被待见。
况且美元和黄金以及石油都有挂钩过,其价值向来都是得到世界认可的,这也是美国从来不怕借债还不上的原因。
而就在美债持续火热的这些年里,人民币债券也在慢慢崛起。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世界各地是看在眼里的,包括在国家信用上也十分优质。所以近些年来,人民币债券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外资的青睐。
尤其是近段时间,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热情愈发高涨。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境外法人机构26家,境外机构净增持量为597亿元。
截至到3月底,共有822家境外法人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2.26万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外资想要规避美债的风险,而人民币资产的避险能力比较突出,所以才会受到青睐。
既然人民币债券开始吃香了,为何我国不像美国那样大力发行债券呢?
事实上,现阶段人民币债券的发行规模并不像美国那么大,所以还是比较缺乏投资渠道的,要想大力发行,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最重要的是,不乱发债是一个国家负责任的体现,我国向来十分注重信用,所以在发债上也都是秉持着稳定合理的态度,自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疯狂发债。
外资连续16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中国债券对境外机构的吸引力继续增强。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0011.36亿元,为连续第16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同比增长30.5%,较去年末增长6.6%。
“五一”假期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同比翻番
据券商中国报道,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5天)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量900套,而去年“五一”小长假(4天)日均成交量是450套,同比大涨100%。报道指出,除了线下带看恢复、需求延迟释放外,比较重要的原因在于4月30日晚西城多校划片政策的出台,使得部分家长为了教育的确定性加快入市。
中国足协发布倡议书建议降薪30%-50%
中国足球协会周五发布降薪倡议书,提出关于男足职业俱乐部与所属球员、教练员协商合理调整薪酬、共克时艰的26条倡议。倡议书中建议降薪参考比例为30%-50%,但具体方案由俱乐部与球员根据实际情况协商一致。同时,对税后月收入少于或等于10000元人民币的球员及教练员,不建议俱乐部调整其薪酬。
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2076亿元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消息,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2076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845亿元,服务贸易逆差3281亿元,初次收入逆差681亿元,二次收入顺差41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顺差2076亿元,其中直接投资顺差1043亿元,储备资产减少1754亿元。
“五一”假期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周五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一”假期线上消费热度不减,销售进一步加快。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一些大型电商同比超过40%,“双品网购节”实现销售额超过580亿元。
博鳌论坛预计今年亚洲经济全球占比提升至50.2%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经济展望与一体化进程2020报告》,指出2020年亚洲总体经济可能出现零增长,2020年亚洲经济全球占比预计提升至50.2%。
人民币对美元收涨121个点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分收报7.0792,较上一交易日涨121个基点。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788,上调143个基点。
央行逆回购25连歇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未进行逆回购操作,今日也没有逆回购到期。至此,央行已连续25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
沪指收涨0.83%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0.83%,报收2895.34点;深证成指涨1.27%,报收11001.58点;创业板指涨0.87%,报收2125.24点。盘面上,数字货币、天基互联、网络安全等板块涨幅居前;REITs、大豆、宁夏等板块跌幅居前。
沪银期货涨3.45%
国内商品期货收盘,涨跌参半。沪银涨3.45%,铁矿逾2%,棉纱、热卷、玻璃等涨超1%,纸浆、豆油等小幅上涨;EB、PP菜粕等跌超1%,苹果、红枣等小幅下跌。
隔夜Shibor下跌20.5个基点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下跌,3个月以上品种持平前日。隔夜报0.9380%,下跌20.5个基点;7天报1.8090%,下跌2.9个基点;3个月报1.4000%,与前一交易日持平。
原标题:央行: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08万亿元人民币 位居世界第二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央行3日发布消息称,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广度,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和评级、税收等配套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入市便利度,更好满足其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高质量深化市场开放发展。
从数据上来看,央行表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08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6万亿元,2017年以来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目前,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我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
央行介绍,2010年,人民银行先后准许境外三类机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16年,投资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境外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2017年7月,“债券通”适时启动,通过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通,使国际投资者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原有交易结算制度安排和习惯的情况下,一点接入并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类型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债券通与原有的直接入市及QFII、RQFII等多种渠道并存的开放模式互为补充,较好地满足了境外投资者的需求,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7月3日,央行微信公众号刊发《“债券通”三周年 | 高质量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文章。2017年7月,“债券通”适时启动,与原有的直接入市及QFII、RQFII等多种渠道并存的开放模式互为补充,较好地满足了境外投资者的需求,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08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央行指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债券市场制度性、系统性对外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2010年,人民银行先后准许境外三类机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16年,投资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境外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投资产品。
2017年7月,“债券通”适时启动,通过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联通,使国际投资者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原有交易结算制度安排和习惯的情况下,一点接入并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类型债券,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债券通与原有的直接入市及QFII、RQFII等多种渠道并存的开放模式互为补充,较好地满足了境外投资者的需求,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108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6万亿元,2017年以来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目前,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中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广度,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和评级、税收等配套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入市便利度,更好满足其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高质量深化市场开放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债券交易员都哭了”是5月份以来债券市场的真实写照。而进入7月,受近日股市大涨的情绪影响,债市再次下跌。
而就在国内机构成为卖出主力时,外资却在加仓人民币债券。6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金额高达2.19亿人民币,较5月份增加约829亿。下半年还是股牛债熊吗?人民币债券还是外资的避风港吗?点击视频,火速了解业内人士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债市走势。
【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来源:新浪财经
文/中央结算公司副总经理 徐良堆
摘要:为应对疫情对各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冲击,美、欧等经济体央行调整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担保品框架,以加强信贷和流动性供应。各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加速出台,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安全资产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与此同时,人民币债券体现出较强的安全性。推动人民币债券担保品的跨境应用,可以提升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国际吸引力,对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球央行采取非常规政策应对疫情挑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一度出现震荡。今年年初以来,各国政府或货币当局均通过宽货币、松监管等方式,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以避免引发金融危机。在此过程中,基于担保品管理框架的量化宽松政策再次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美、欧等经济体央行均通过调整和扩展货币政策操作的担保品框架,采用暂时性的担保品宽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市场的信贷和流动性供应(见表1、表2)。
截至4月底,欧央行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一方面通过宣布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不断加码量化宽松,另一方面通过推出各类定向流动性支持工具加大对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力度,并不断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以期实现流动性的全面精准投放。美、欧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在扩大流动性投放渠道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意外“副作用”——全球市场优质担保品供给进一步承压,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造成一定挤出效应。
二、疫情冲击下全球优质担保品缺口进一步扩大
牛津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预测显示,全球安全资产(safe asset)或高质量流动性资产(HQLA)稀缺程度将不断上升,即使未来五年全球安全资产供应量以1.7万亿美元/年的速度增长,每年仍将产生约4000亿美元的需求缺口。安全资产的紧缺已开始对金融交易效率与成本产生影响,全球投资者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安全资产以弥补日益扩大的供需缺口。
目前,全球可作为优质担保品的安全资产缺口加速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发达经济体名义利率或实际利率纷纷跌入负区间,市场对安全资产的需求不断上升;二是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央行均开展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或资产购买计划以投放流动性,其“副作用”之一便是导致市场上安全资产的实际供给不足。
(一)安全资产需求旺盛
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先后降息近70次。除我国外,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短期政策利率均已进入或接近负区间(见图1)。同时,在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走低的带动下,全球债券收益率普遍下行,德、英等国的国债收益率纷纷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全球负利率债券存量合计已逾10万亿美元(见图2)。安全资产持有成本的不断上升,既反映了市场需求旺盛,也表明国际市场亟需引入新的安全资产,以建立更加多元、均衡的安全资产池。
(二)安全资产稀缺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此次美联储和欧央行救市措施的规模和力度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1发现,量化宽松政策可以通过放松银行资金约束、增加风险偏好、便利交易等多种渠道改善市场流动性,但央行增持某些证券会带来这些证券的市场稀缺性,从而导致机构交易成本上升,间接降低市场流动性。
以日本为例,IMF的研究显示,日本央行实施量化加质化货币宽松政策(QQE)后,其日本国债(JGB)持仓量不断上升,在2016年末突破日本国债存量的40%。市场上日本国债的稀缺性显现,以日本国债为担保品的回购交易较通用担保品回购交易的利差激增(见图3)。此外,当日本央行的日本国债持仓比例超过一定阈值时,这种稀缺效应会进一步导致日本国债的整体流动性下降(见图4)。
这一理论在此次疫情期间也得到了证实。2020年3月25日,在纽约联储的正回购操作中,交易商不愿提供美国国债作为担保品。随着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购债计划,市场上可用作担保品的美国国债变得十分紧俏,导致交易商仅愿提供机构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作为担保品参与公开市场操作。尽管随着疫情的好转,美联储的资产购买速度已逐步下降,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扩张至近7万亿美元。当前,量化宽松政策结束的时间尚无法预测,其所导致的全球优质担保品稀缺现象愈发明显,全球市场迫切需要新的安全资产来抵御潜在风险。
三、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安全性凸显
在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稳健有效的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IMF在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给予中国经济1.2%的增速预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佳。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工具箱丰富,且相较于其他国家具有更大的政策空间,能有效吸收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很大的韧性,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牢固,并有望在全球最早迎来经济复苏。
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美元荒造成的流动性冲击逐渐消退,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国债的配置热情加快回升,4月境外机构净买入中国国债逾500亿元,同比增长169%。尽管当前中美利差在短端有所收窄,但在长端仍非常可观,加上人民币资产在此次疫情中表现稳定,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配置量预计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随着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中国债市的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在此次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安全性凸显,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主权债券相比,高等级的人民币债券价值稳定,能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状况持续向好,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稳健有效,推动高等级人民币债券成为新的全球安全资产已经具备基本条件。
四、后疫情时期对人民币债券资产跨境应用的思考
与国际主要安全资产相比,人民币债券资产的一个不足是跨境应用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民币债券作为担保品在全球交易中的利用率极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优质担保品需求不断提升,在现阶段应研究推动人民币债券资产的跨境应用,提高中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辐射能力。
(一)提升人民币计价资产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
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之一是市场呼吁建立更加稳定、合理的储备资产结构,促进全球外汇储备多元化,以增强应对危机的韧性和弹性。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以美元或美国国债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池,基于一篮子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组合的储备资产池在应对危机时更加有效,且持有成本也更经济。
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渐上升,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也逐渐被国际认可。截至2019年末,全球已有60多家央行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人民币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的份额已近2%;中国人民银行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反映出各经济体持有人民币资产意愿在增加。在疫情期间,人民币资产整体表现较为稳定,展现了安全资产的特征。借此窗口期,增加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和应用,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的逐步提升,也将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对人民币债券的接纳度,或将成为推动人民币债券跨境使用的新抓手。
(二)重构更加多元、均衡的全球担保品体系
在全球安全资产成为投资者争相竞逐的稀缺品的同时,国际主流担保品池也面临不同程度的集中度风险。市场对使用多担保资产类别来分散风险、提高效率提出了客观要求,也呼吁加快建立更加多元、均衡的担保资产池,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在此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应用将对全球市场产生正外部性:一是为全球市场引入新优质担保品类别,纾解安全资产紧缺;二是为持有人民币债券资产的投资者提供获得流动性的机会;三是有助于建立多元、互补的国际担保品结构,提高不同类别担保资产之间的替代弹性,强化现有全球担保品体系建设,增强其内在的稳定性和韧性。
2019年6月,“双方同意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英国市场合格担保品”被正式写入第十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为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国际化应用提供了方向。究其本质,这与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类似,都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需求,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认可。
(三)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金融服务体系
分析国际主要担保品的应用轨迹不难发现,具有跨境调拨或应用的便利性是成为国际合格担保品的先决条件,因此一国债券担保品的跨境应用与本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化相辅相成。国际主要托管机构均很好地利用了担保品池扩容的契机,与各地的本土托管机构建立连接,促进、协调不同地区担保品的跨境流动。在此过程中,托管机构也极大地巩固、拓展了自身业务边界和国际客群,并逐渐固化形成了当前的全球担保品体系。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正面临着全面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中国金融市场将直面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建议将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到金融开放的高度,从国家和监管层面予以关注和支持,通过打造全球人民币担保品管理体系,建设面向全球投资者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助力构建以人民币业务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注:
1.参见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carcity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Easing on Market Liquidity: Evidence from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Bond Market[R]. IMF Working Paper, May 2018.
本文原载《债券》2020年6月刊
新华社上海7月7日电(记者杨溢仁)转眼2020跨过半年时点,尽管伴随资金面的收紧和基本面的回暖,国内债市陷入深幅调整,并完成了“牛熊”格局的切换,但这并未改变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决心和态度。
国内债券连获外资增持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量为21960.11亿元,较上月末多增829.39亿元,同比大幅抬升33.4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7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有45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6月新增5家;有56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经由“债券通”模式入市,6月新增17家。
不可否认,在各种债券投资项下汇率、利率风险管理便利措施推出,外资评级机构中国业务获批的大背景下,国内债券市场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大,即便身处新冠肺炎疫情发酵导致市场急剧波动的环境中,外资也没有停下增持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政策层就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余额达到108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6万亿元,2017年以来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眼下,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我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
可以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发生较大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名义利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入下行通道,金融危机后更有发达经济体维持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至今,疫情冲击更加大了市场对负利率进一步普及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依旧处于220BP左右的高位。在这种情况下,伴随我国金融、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考虑到国内复工复产进程的加速和长期向好基本面的持续存在,全球大量资金加速流入中国市场顺理成章。
无疑,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投资的新胜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今年的全球经济前景预期十分悲观。其在6月末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9%,此前预期为-3%。分国家来看,中国是唯一被预测在2020年能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长率或为1.0%,此前预测为1.2%。
“年内来看,境内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优势显著,而外资仍会是国内债市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华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周冠南称,“下半年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海外主要国家的宽松政策虽在节奏上有所放缓,可难以转向,全球低利率环境持续,人民币资产的利差优势或将受到进一步关注。就外资的配置偏好看,料主要集中于国债和政金债等利率品种。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人民币汇率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预期,外资持续流入料为大概率事件。”
不少境外机构亦预测,未来五年内,仍将有万亿美元资金流入人民币债券市场,而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多个市场无力应对大流行现象越发明显的情况下,全球资金寻找避险市场和更安全稳定的增长点已不可避免。
加速开放同时需练好“内功”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复产复工节奏快于其他国家,预计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增长差”从二季度开始将拉大,经济基本面料支持中国维持相对其他国家较高的无风险利率,人民币汇率也将得到有效支撑。
部分业内人士更判断,随着中国基本面的好转,中国债券的收益率会不断上涨,为投资者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回报。结合金融开放的最新政策,未来“债券通”等渠道的债市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然,在加速开放的同时,我国债市依然有必要不断加强并完善相关机制、体制的建设,行稳方能致远。
综合业内专家建议,首先应补好短板,完善债券发行信息披露、债券违约处置等制度的安排,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加强信用评级监管,提高国内信用评级公司公信力,有序推进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
其次,有必要在国债期货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丰富国债期货的投资者类型,增强境外投资者的持仓黏性,更好地发挥国债期货市场功能。
第三,中国债券市场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债券通”的“北向通”上线以来运营稳定,较好地实现了“引进来”的目的,后续应继续深化推进“南向通”,让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真正实现与境外债券市场的双向互联互通。
据报道,7月海外投资者购买人民币债券达1481亿元, 创年内最大的单月增幅。
人民币债券为什么会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追捧?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中国经济能够率先走出疫情的冲击,稳步复苏的亮眼表现。这使得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投资人民币债券是安全可靠的。
此外,人民币债券的收益率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零利率、负利率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美元持续下跌,美债收益率走低的双重压力下,使得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机构将大量资金从低收益的欧美债券撤离,转向人民币债券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目前来看,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045%,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0.605%,英国是0.143%,日本是0.025%,德国是负0.468%,法国是负0.171%。
目前,在全球经济都处于衰退之中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债券成为了兼顾安全性与高收益的两全其美的投资品而热销海外。
人民币债券的热销,说明海外投资者对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为人民币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总部位于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下称金砖银行)7月7日介绍,金砖银行近日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2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债券,该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3%。同时,金砖银行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再次发行债券。
金砖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介绍,这一债券超额认购2.1倍,随着金砖银行日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常客”,未来银行将持续在中国市场发力。
“我们一直支持成员国的货币,对人民币也很有信心。”马斯多普还介绍,银行最新向相关机构提出了注册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债券计划的申请,有望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实现新一轮的发债。
金砖银行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共同成立,旨在为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调动资源,补充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为全球增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