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意大利语

“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海客谈神州)

毕罗所著意大利语书籍《李白,其人其诗》。毕罗供图

毕罗所著汉语书籍《尊右军以翼圣教》。毕罗供图

毕罗书写的陆游诗作《北窗闲咏》选段。毕罗供图

毕罗。毕罗供图

毕罗所著英语书籍《孙过庭书谱研究》。毕罗供图

意大利奥斯图尼一景。影像中国

不久前,意大利汉学家毕罗借助网络平台在云端为书法爱好者们做了一期题为《书法史研究与文史研究:以〈集王圣教序〉为中心》的讲座,反响热烈。自年初从上海返意以来,毕罗已经在意大利南部城市、老家奥斯图尼生活近半年。我见到毕罗时,他正在老家的房子里过着每天写论文、校书样、练习两三个小时书法的惬意日子。

“在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

如果只闻其声,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毕罗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标准流畅,还夹杂着些许儿话音。他的名字“毕罗”则取自《庄子》,《庄子·天下》中有言:“万物毕罗,莫足以归。”足见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熟悉。

毕罗出生于1977年,爱上中国书法时,他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汉语非常有魅力,我至今依然记得大学一年级的汉语教材《现代汉语教程》,上面的字体除了黑体、宋体还有楷体,对话的部分是楷体。楷体太漂亮了,我当时就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6年高中毕业后,毕罗进入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学习汉语,第一次与汉字亲密接触。

1999年底,正在读大学的毕罗认识了一位生活在意大利的中国书法老师。“从那会儿开始,我一边做研究一边坚持练毛笔字。直到现在,那位老师还在指导我研习书法。”随后,毕罗来到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留学,并前往浙江大学进修。2007年,他获得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文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毕罗曾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担任研究员,执教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为研究中国书法,他一年中的很多时间都在中国度过。

毕罗逛遍了北京和杭州的大街小巷,他喜欢和热情淳朴的中国人聊上几句。“汉学研究需要厚积薄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入门的过程很长。上世纪90年代末,大家都没有手机,电脑也尚未普及,正因此,我很幸运地和中国百姓有了更多零距离接触,对中国传统和风俗习惯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认识。”毕罗说,1998年,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西土城有条小月河,很多人在河边摆摊卖旧书,五花八门,非常便宜,他在那购买了很多字帖。毕罗一边回忆,一边感叹练习书法是一个不断学习、沉淀、提高的过程。

毕罗对王羲之情有独钟,他说:“我要把中国书法介绍给全世界的人,王羲之是一个代表,不了解他是万万不行的。王羲之的书法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全世界关注研究。我经常会跟我妈妈说,在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比意大利的达·芬奇还要早一千多年,他叫王羲之。”6月,毕罗首部用中文完成的作品《尊右军以翼圣教》出版,收获不少好评。谈及撰写此书的初衷,毕罗说:“《尊右军以翼圣教》研究的是《集王圣教序》。它源自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僧侣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唐咸亨三年刻制成碑,不但是现存最早集字而成的书法作品,还是中国和东亚历代集字碑的开端。”眼下,毕罗正专注于将王羲之的《兰亭诗集》翻译成意大利语,“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大家都会喜欢上王羲之”。

每天晚上,毕罗都喜欢打开昏黄的小灯,在安静的屋子里写字。他说自己喜欢写小字,“我喜欢写毛笔字,这是全世界民众都可以修习的艺术”。

“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一直关注并从事的工作”

作为研究中国书法的西方人,毕罗对中西文化交流充满期待。“我将中国学者张天弓对书法术语的简释翻译成英文,出版了《中国书法主要术语的释读与研究》一书,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西方与中国书法和文化交流。书法是中国代表性艺术,值得西方了解和品鉴。”毕罗介绍,“我研究汉学,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一直关注并从事的工作。”

毕罗说:“从4世纪到7世纪,中国出现了各种有深远影响力的书法作品,不论是普通人的作品还是名家手笔,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些书法创作是当时文人毕生修养的成果,对生活节奏快、被眼花缭乱的视觉符号包围的现代人来说,值得去反思和学习。”在毕罗眼中,古代中国书法能够让今天的人们注意到,人类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对简练的视觉符号和动感十足的艺术创作造诣颇深,他认为,书法是受西方影响较小、能原汁原味保存至今的文化形态。

在给学生上书法课时,毕罗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中国书法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汉字的“漂亮”之上。他说:“练习书法不能只凭一时的兴趣,需要一个努力投入、由浅至深的练习过程。书法是汉字艺术,更是悠久文化的产物,它不仅是文字符号,在它背后是一个文化体系。在西方学术界,包括汉学界在内,对书法的了解和研究几乎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在毕罗看来,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毕罗非常喜欢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一句话:“意在笔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次行动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起初的‘意’,而实现这个最初之‘意’,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才行。研习中国书法,传播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30日 07 版)

展开
收起

重要通知,北京校外培训机构可以线下上课了!

2020年1月26日,我们华意通北京校区接到了停课通知。

从那一天开始,北京校区取消线下课程,全部改为全日制线上网课。

从那一天开始,教室变得空荡荡,

听不到学生读意大利语的声音;

蹭不到情景模拟课的意大利面,提拉米苏我还没来得及吃;

没有意大利教授来线下开讲座;

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院长及教授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舞台美术专业教授

米兰新美术学院教授

晚上也没有学生上晚自习了:

橙子老师的小讲座也没得了。

我们一直在等北京的复课通知,保洁阿姨每天都在做教室的清洁和消毒。

曙光出现在在8月9日的晚上,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

我们华意通也是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联系海淀区教委,准备复课材料。

防疫物资(这是一部分,还有一大批防疫物资在路上)

教室安排

电梯间的小垃圾桶,以后都要垃圾分类了

贴在前台的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责任承诺书

终于,在今天早上,我们接到了海淀区教委的复课通知!!!

我们是海淀区第一批复课的校外培训机构,因为数量少,所以采取的是微信通知,并没有文件。

我们在停课205天之后,终于要迎来2020年的第一个线下班级!

目前我们的教务老师正在安排新的线下课程,我们会优先安排今年要出国的计划生。

从8月24日起,将逐步恢复A2、B1、B2班级。

展开
收起

看,我们的三毛讲起了意大利语!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今天上午开幕

今天上午,第六届以“与世界和未来在一起”为主题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近2万平方米的展馆内,6万余种中外儿童图书新品悉数亮相。展览将于11日闭幕。

今年的展览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主办方博洛尼亚展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国际展商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20%,使童书展的“国际性”特色更为突出。上海童书展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在青少年出版文化教育领域融入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文化品牌和金字招牌,将在全球童书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图说:上海童书展今晨开幕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走出去

一批凝聚本土当代教育精华、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果的作品“走出去”,令世界看到了中国童书的面貌。

今年10月10日,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法兰克福书展举行《真正上海数学》(RealShanghai Mathematics)新书首发仪式,宣布该套数学教材正式出版发行。该套教材原版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下属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已在上海使用近20年,凝聚了上海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真正上海数学》英文教材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第一次成系统、大规模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出版史和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该套教材此次在童书展上的亮相,将吸引众多海外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商的关注。

图说:童书展上的外国母女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少年儿童出版社自1979年向日本输出第一种版权盒装书《宝船》起,30多年间共向海外输出版权千余种。本届童书展上,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典漫画《三毛流浪记》有了新的意大利语版,三毛说起了意大利语,张乐平之子张慰军等将出席首发式。同时,还将举行韩文版《小熊包子》、阿拉伯语版《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怪怪熊学校》《开往熊镇的列车》《中国古代寓言典藏图画书》等17种图书的国际版权签约活动。在国内版权授权方面,也将进行品牌图书《十万个为什么》APP及音频授权,“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影视及舞台剧授权。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小中国通》《看图说话绘本馆》漂洋过海输出到韩国、英国等海外市场后,受到海外小读者的广泛欢迎,此次在童书展上的重磅亮相有望实现其更多语种版本的输出。

图说:兴奋的小读者们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请进来

本届童书展还会来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童书作者,他们的作品也为中国读者喜爱,比如《魔女宅急便》作者、2018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得主角野荣子,美国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的作者、凯迪克奖获得者大卫·香农、韩国插画家苏西·李(Suzy Lee)等。在博洛尼亚童书展期间最令插画师们兴奋的“插画师生存角”也将登陆本届展览,以大师论坛、大师工作坊、一对一作品集指导等形式,为插画师、编辑、设计师及插画爱好者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国际性赛事——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大赛的评选结果将于今晚揭晓,届时将产生国内金奖、国际金奖、出版社选择奖、大众选择奖各1名,特别提名奖3名。本届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大赛外籍参赛插画师占比为47%,是目前国内出版界童书插画赛事与活动中的翘楚。

图说:小读者正在挑选图书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根据观众预登记情况,3天展期,观众数量将超过3万人。(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埋下幸福种子

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海迎来了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的开幕。

这个展,创办于2013,也是目前亚太地区唯一专注于0—16岁儿童图书出版及儿童内容的展览盛会。

这也是一个特别属于孩子的读书日。在这里,可以聆听国内首部音乐剧绘本《多杰》,体会唱歌的童话;在这里,可以与心仪的国内外童书作者面对面;在这里,可以与小朋友们举手一起为书中的知识点竞猜……相信,因品质阅读而起的快乐,可以让这些孩子,记忆深刻,并惠及一生。孩子代表着未来,也代表着希望。让孩子能够读到更多好书,并养成一生学习的习惯,这是办展的根本与宗旨。

图说:童书展展厅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本届童书展,更是首次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的主办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国际知晓度和参与度,大大提升了。当然,我们更希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中国童书,同样借助这个平台,更多传播,更多走向世界,让更多世界各地的儿童,都能够了解中国故事,爱上中国文化。

一切关于“真、善、美”的主题,都是童书国际出版的最爱,好的童书会在孩子心中从小就“埋下的幸福种子”。而以国际、专业、品质为追求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也正在路上,奋力前行,希望帮助阅读走入更多孩子的心里,成为每一位小读者成长路上的动力与源泉。(徐佳和)

参观指南

新民晚报图

展开
收起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

“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海客谈神州)

不久前,意大利汉学家毕罗借助网络平台在云端为书法爱好者们做了一期题为《书法史研究与文史研究:以〈集王圣教序〉为中心》的讲座,反响热烈。自年初从上海返意以来,毕罗已经在意大利南部城市、老家奥斯图尼生活近半年。我见到毕罗时,他正在老家的房子里过着每天写论文、校书样、练习两三个小时书法的惬意日子。

“在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

如果只闻其声,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毕罗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标准流畅,还夹杂着些许儿话音。他的名字“毕罗”则取自《庄子》,《庄子·天下》中有言:“万物毕罗,莫足以归。”足见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熟悉。

毕罗出生于1977年,爱上中国书法时,他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一见钟情,汉语非常有魅力,我至今依然记得大学一年级的汉语教材《现代汉语教程》,上面的字体除了黑体、宋体还有楷体,对话的部分是楷体。楷体太漂亮了,我当时就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6年高中毕业后,毕罗进入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学习汉语,第一次与汉字亲密接触。

1999年底,正在读大学的毕罗认识了一位生活在意大利的中国书法老师。“从那会儿开始,我一边做研究一边坚持练毛笔字。直到现在,那位老师还在指导我研习书法。”随后,毕罗来到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留学,并前往浙江大学进修。2007年,他获得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文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毕罗曾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担任研究员,执教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为研究中国书法,他一年中的很多时间都在中国度过。

毕罗逛遍了北京和杭州的大街小巷,他喜欢和热情淳朴的中国人聊上几句。“汉学研究需要厚积薄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入门的过程很长。上世纪90年代末,大家都没有手机,电脑也尚未普及,正因此,我很幸运地和中国百姓有了更多零距离接触,对中国传统和风俗习惯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认识。”毕罗说,1998年,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西土城有条小月河,很多人在河边摆摊卖旧书,五花八门,非常便宜,他在那购买了很多字帖。毕罗一边回忆,一边感叹练习书法是一个不断学习、沉淀、提高的过程。

毕罗对王羲之情有独钟,他说:“我要把中国书法介绍给全世界的人,王羲之是一个代表,不了解他是万万不行的。王羲之的书法令人叹为观止,值得全世界关注研究。我经常会跟我妈妈说,在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比意大利的达·芬奇还要早一千多年,他叫王羲之。”6月,毕罗首部用中文完成的作品《尊右军以翼圣教》出版,收获不少好评。谈及撰写此书的初衷,毕罗说:“《尊右军以翼圣教》研究的是《集王圣教序》。它源自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僧侣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于唐咸亨三年刻制成碑,不但是现存最早集字而成的书法作品,还是中国和东亚历代集字碑的开端。”眼下,毕罗正专注于将王羲之的《兰亭诗集》翻译成意大利语,“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大家都会喜欢上王羲之”。

每天晚上,毕罗都喜欢打开昏黄的小灯,在安静的屋子里写字。他说自己喜欢写小字,“我喜欢写毛笔字,这是全世界民众都可以修习的艺术”。

“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一直关注并从事的工作”

作为研究中国书法的西方人,毕罗对中西文化交流充满期待。“我将中国学者张天弓对书法术语的简释翻译成英文,出版了《中国书法主要术语的释读与研究》一书,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西方与中国书法和文化交流。书法是中国代表性艺术,值得西方了解和品鉴。”毕罗介绍,“我研究汉学,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我一直关注并从事的工作。”

毕罗说:“从4世纪到7世纪,中国出现了各种有深远影响力的书法作品,不论是普通人的作品还是名家手笔,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些书法创作是当时文人毕生修养的成果,对生活节奏快、被眼花缭乱的视觉符号包围的现代人来说,值得去反思和学习。”在毕罗眼中,古代中国书法能够让今天的人们注意到,人类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对简练的视觉符号和动感十足的艺术创作造诣颇深,他认为,书法是受西方影响较小、能原汁原味保存至今的文化形态。

在给学生上书法课时,毕罗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中国书法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汉字的“漂亮”之上。他说:“练习书法不能只凭一时的兴趣,需要一个努力投入、由浅至深的练习过程。书法是汉字艺术,更是悠久文化的产物,它不仅是文字符号,在它背后是一个文化体系。在西方学术界,包括汉学界在内,对书法的了解和研究几乎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在毕罗看来,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毕罗非常喜欢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一句话:“意在笔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次行动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起初的‘意’,而实现这个最初之‘意’,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才行。研习中国书法,传播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叶 琦

【编辑:田博群】

展开
收起

意大利留学最好的学校:米兰理工大学2021/2022网申时间出台!

见过勤劳的意大利人么?

见过在星期五的时候就发出来信息的意大利人么?

知道疫情之后的意大利人有多么的勤劳么?

想知道么?

不知道吧!今天米亚和Bruno老师来告诉你!

米兰理工大学X妈妈咪呀

入学没困难!

那么!今天米兰理工到底是干了什么大事呢?就是在疫情结束之后米兰理工大学的朋友们突然之间变得勤劳起来!在2020年的招生还有计划生招生还没有结束,在2020年本科入学考试还没有正常进行的状态下,米兰理工大学竟然公布了2021年秋季入学网申时间通知!

我们先来看看2020年的国际生米兰理工大学招收了多少人?

首先在信息的主页面给与的信息是:

经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获得了“ Laurea Magistrale”(相当于理学硕士),其目的是在特定领域提供严格的高级培训。在不同领域中已经拥有“ Laurea”(相当于理学学士学位)或已经就读职业学校的申请人,以及在应用科学大学(或任何其他进行类似研究的大学)获得大学学历的申请人 个人资料),不能直接申请理学硕士,他们必须首先获得必要的学分。

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的Laurea Magistrale课程仅在学年的第一学期(9月入学)接受学生。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最关心的东西是什么?从来对于米兰理工这个全世界设计类工程类建筑类单科排名都高居前几位的学校网申的一些基本情况都是口耳相传得知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网申要求!那么今天BRUNO老师就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细致的剖析!让你的网申没难度!

获得意大利以外的大学学历的学生

理学硕士课程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学士学位或正在完成学士学位。被录取的申请人必须在入学前毕业。

在下面找到参加Laurea Magistrale计划的最低强制性要求:

大学资格

为了符合资格,您必须通过以下方式毕业或获得学位:

如果您从9月(第一学期)开始申请理科硕士课程,则在7月底

如果您从2月(第二学期)开始申请理科硕士课程,则在12月底

您的本科课程必须包含与您申请的MSc课程紧密相关的主题。需要你的课程匹配!

英语或意大利语等级证书

如果您的学士学位是用英语授课的,则必须上载由大学证明的证明教学语言的文件,而不是语言证书。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米兰理工大学的官网上已经清清楚楚的说明了相关中国学生的信息要求!一起来看一下!

那通过官方网站的信息我们清楚的看到想要申请所需要的的东西:

学士学位证书,并且需要作出相应的课程匹配!(具体课程根据你所要申请的课程进行匹配)米亚会做哦!如果想申请赶紧来找米亚(mamamia-scuola)大学期间平均分在70/100,也就是说你的平均分最起码要高于70分!如果成绩单上没有注明您的GPA /加权平均分,则强烈建议您提供由大学签发并盖章的文件,以显示您的GPA /加权平均分。(在这里米兰理工大学提供了相关的PDF样板!)如下:

如果未提供该文件,国际招生办公室将根据您的成绩单计算GPA /加权平均分,米兰理工大学保留根据我们的评估做出的任何决定的权利。

那么我们今天的正题来了!米兰理工大学明年的秋季入学网申时间到底是什么呢?

清晰明了!简洁大方!米兰理工不愧是意大利现阶段综合类大学在QS排名第一的大学啊!

M关注#2020/2021年QS大学世界排名,意大利大学稳步上升。

好啦!究其细节!米兰理工首先在网页中叙述了!今年的第三轮网申!是只针对于2021年春季入学的网申时间已经截止!申请时间为2020年5月到7月!并且申请2021年春季入学的只有工程类相关专业!然后重点来了!

米兰理工2021年秋季入学网申时间!

经过官方网站详细解读:

米兰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网申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轮:网申时间:2020年9月8日-2020年11月19日

最迟提交语言证书时间:2021年2月14日

结果公布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2月

第二轮:网申时间:2020年1月12日-2021年3月9日

最迟提交语言证书时间:2021年4月15日

结果公布时间为:2021年2月-2021年4月

并且贴心的米兰理工大学还对上述网申时间图片中的*和**做出了解释说明!

*表示:如果在截止日期之前未提供文件,我们不能保证将考虑您是否可以获得基于绩优的奖学金和/或将确保在Universitaly.it网站上的Visa申请得到确认。那么我们在图中看到的*的时间是在哪里呢?是最晚递交语言证书的时间!**表示:截止日期将由意大利大学和研究部设定,因此建议您定期检查此页面以获取进一步的更新。那么我们看到的**又在哪里呢!就是最后的网上注册截止时间!按照今年疫情年来说是在7月23日!谁知道明年呢?

TIP:今年米兰理工的GPA需要单独的PDF形式提交,并且网申的费用需要50欧元哦!

米亚知道为什么呢!因为米亚是你身边最专业的意大利留学专家!

想什么呢?关注米亚(mamamia-scuola),申请米兰理工带你飞!

展开
收起

TOMICA馆长 跟他的法拉利Testarossa们

[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 原创]

我应该是第二次做客TOMICA馆长的这间Loft了。平日里,在工作之余能够与他作伴的正是这套房子里超过一万件单品的TOMICA合金车收藏了,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他这辈子都要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本次我来拜访的原因也很简单,前段时间看到他在微博中整理了TOMICA红白盒91-2号从日本制到中国制期间,推出的所有涂装法拉利Testarossa车型,曾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这些小车如今单品市值已有高达几万元人民币的先例,正好借此机会长长见识。

赶巧的是,这几日正值TOMICA小车问世5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都在为此欢聚,上海也在同期举办着TOMICA半世纪展览,无奈没时间去,这次拜访TOMICA馆长自封的这间“TOMICA博物馆”也算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好好膜拜一番了。

我到访时,馆长刚好在沙发上拼装着一套法拉利授权的TOMICA场景。从儿时到现在,馆长已经接触这些合金小车足足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了,之所以做着一个“博物馆”的梦想,也是因为他最终的目的是将TOMICA从1970年问世,直至今天推出过的所有产品收集齐备。精力、财力的付出终究会搞出点名堂来的。

自50年前走到今天,TOMICA也不单单只是小朋友手中把玩的合金玩具了,它形成了文化甚至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热门的爱好之一。如今为其疯狂的玩家大有人在,那些中古的、保存完好的老货到今天也早已成为最“变态”的理财佳品。

“深受童趣滋养的成年人”,这是我能够想到并拿来充分形容TOMICA馆长的词汇了。他的这种状态无可否认,幸福指数很高,能够为自己多年以来的爱好坚持着梦想,这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在馆长的“TOMICA大业”之上,编号91-2的法拉利Testarossa车型是一块重要的版图,当年手持法拉利版权的TOMICA选择了80年代初期,搭载中后置V12发动机的法拉利旗舰车型作为模板,以此伴随着另外几台热门车款建立起了“掌中跃马帝国”。

在意大利语当中,“Testarossa”代表着“红头”的意思,这也证明着这款V12旗舰法拉利在当年的欧洲乃至世界车坛都享有着超群的地位。“世上无人不爱法拉利”的说法也让在当时毫无网络传播时代下,推出的这款法拉利TOMICA立即升温,因此它也是几十年间TOMICA粉丝关注的焦点车型。

很多人对TOMICA都存在着很深的误解,是的,若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TOMICA在80年代推出的Testarossa模具并没有追寻细节的诸多还原,总体而言和现在的产品一样,都属于车模中的“玩具级别”。但它们的精美程度以及几十年如一日的漆水工艺都是相当了得的,这正是令人爱不释手的一大原因。

在当时TOMICA停产Testarossa模具后,他们一度丢失了法拉利品牌的授权长达多年,直到前两年他们才重新将其从他家模型品牌手中拿回,从而TOMICA也在短时间内于常规编号的红白盒、Premium级以及TLV三个产品序列中大力发展法拉利历史上的经典车型,并将他们一一呈现。

之所以如今各系列的法拉利模型如此受欢迎,当年TOMICA红白盒中的Testarossa自然功不可没。从日本制到红标中国制时期,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能够将多达几十种涂装、纸箱的此车型收集全,据馆长回忆,这套的收藏过程足足有10年之久。

而为了自己收藏之路上有一座最能指明方向的灯塔,官方早年间出品的《TOMICA百科全书》应该是唯一的教材了。当年那些产量稀有的,且被官方认可的特注车型,都能够在此书中找到,而那些产量动辄仅有几百台的特注款在如今全网的交易平台中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正如书中所记录,91-2编号的法拉利Testarossa共计有27种配色,除了其中的常规素车版本之外,都将成为收藏爱好者“8倍镜”中的绝佳“猎物”。

TOMICA馆长上万的收藏规模

一些车身颜色相同,内饰颜色不同的产品也要细致地被算做是不同涂装,由此可见TOMICA的收藏工作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与收藏相关的爱好,况且这只是单单一个模具,要知道TOMICA自诞生以来推出的模具就要接近万种之多。

最令收藏爱好者兴奋的便是那些极具价值的特注款了。当年TOMICA玩家对于“特注”的理解与今天有所不同,它们单单指那些仅仅为纪念某项特定活动所单批次发售的涂装款式,而后来正是因为其稀有的原因,才被官方纳入了该模具款式的涂装序列之中。

以这对儿黑黄套车为例,这两台车顶上的“Super CG NAVI”便是当时日本汽车黄金时期,活跃在媒体行列当中的一家杂志社。他们当年不仅为这台法拉利小车重新喷涂了车身颜色、并用讲究的工艺漆上拉花,还重新制造了一批特有的包装纸盒,产量更是超乎你想象的少。

曾有一个专门收集TOMICA小车的团体名为:K.T.M.C.,他们经常在每年举办一些收藏者分享会,而次组织的建立者金江利弘就曾推出过限量不足100台的金色拉花涂装,这也是馆长藏品中价值最高的Testarossa车型了。由于其极为限量,几乎不再流通,而市值价格你更是无法想象,据说早已突破2万元人民币!

而这两台白色涂装版本也格外精致,在此车型进入“蓝标中国制”阶段开始在细节涂装上进行更多还原,譬如右侧的这台翻灯被漆上银漆的,便是还原了日本汽车题材动漫:《湾岸Midnight》中的那台车型。

在TOMICA老车的特注车型当中,前文所说的K.T.M.C.组织的的确确贡献了不少。在1990年冬季的“Swap Meeting”上(应该就是藏友聚会),他们带来了以银为底色喷有7色拉花的7车套装。据馆长说,唯有着7款一起时才有收藏的意义,如今这一套的价值也飙升至了3万余元。

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历史资料记载日本警察署曾经用法拉利Testarossa做过高速巡逻车,但就是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涂装也虚拟地出现在了这台小车上,当年仅以办卡包装的方式售卖。

正如你们所见,TOMICA的收藏有着很多学问,拥有多年收藏经验的馆长还在百科全书之外发现了两台红标中国制由于外包装更新的缘故,在车辆彩绘上进行了尺寸上的改变,这同样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玩家的收藏成本。

至此,法拉利在早期一共推出过512 BB、308 GTB、Testarossa以及两款F1在内的5款车型。这些在馆长的“博物馆”中均能找到。

“每个人都爱法拉利”,这句话在TOMICA合金小车领域同样适用。正如你们所见,TOMICA的微缩世界有着不少吸引人的特质,收藏不仅仅是个拥有的过程,更是一种积累,有些人认为这是用金钱在买时间,而我看来这正是对历史保留的一种崇高敬畏。

编辑点评:这间“TOMICA私人博物馆”内,藏匿着的不止有模型收藏文化,更有人们对于早已消失的老车心存的一点怀念,是汽车文化的一种浓缩。当年把玩这些合金车的小朋友们,如今早就年过甲子,而那些陪伴他们过往的小车也许早已不见,好在仍有不少人在替他们完好地保存童年,并视其为珍宝一般。

精彩内容回顾:

是极速车王那味儿! 触手可及谢尔比GTE

这100台海燕SW710 是中国微型车的鼻祖

思域赛改的典范 这台EG堪称魔力十足

特注法拉利撑起半边天

展开
收起

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张洪模逝世,享年94岁

新京报快讯 据中央音乐学院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音乐学家、音乐翻译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一位对中国音乐理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知名学者,张洪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1日下午15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洪模教授生平

张洪模先生是河北沙河人,1926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兄张洪岛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创建人。他从小受家庭浓厚的语言环境与音乐环境影响,显露出超凡的语言天赋。1949年,他毕业于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从18岁开始翻译工作算起,张洪模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余年,在祖国音乐翻译事业上一直不懈耕耘。

张洪模先生是位多语种的翻译家,他精通俄语、英语,而且日语、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都有很好的基础。他最早正式翻译,是从日语起步的,中学时即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主持讲解西洋音乐欣赏会,18岁翻译了日文《音乐的欣赏》一书。以后数十年里,除了主要从事俄语和英语翻译外,还有许多意大利文献翻译的成果。此外,他也从事大量法文、德文的编译和审校工作。张洪模先生的翻译文献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包括了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表演艺术、作曲家研究等各个方面。

张洪模先生工作照

张洪模先生的早期翻译贡献突出体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的翻译工作中。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向西方音乐文化学习主要体现在向苏联的学习。这给了俄文非常过硬的张洪模先生难得的施展机会。为配合苏联作曲专家讲课,张洪模先生最先翻译了斯波索宾的《曲式学》,往往是在专家讲课之前,才匆忙将有关章节翻译好印发给学员。这本书的完成,是新中国音乐翻译界一项重要的大事,它是我国首部体系严谨、剖析缜密的西方音乐曲式学专著,其中一些今天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就是在这部专著中得以确立,如今天大家熟悉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声中部、织体” 等等众多专业术语,都是由这部译著提供的,如今,这些词汇早已是作曲技术理论中最为常见的通用术语和词汇。此译著出版后,很快成为国内曲式学的教材和研究的基础文献,共再版了4次。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体系建构初期,张洪模先生的翻译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时期也是他最为活跃的翻译时期,除了这部《曲式学》,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他还翻译了《交响配器法》《复调音乐》《音乐的写法》等,今天的部分复调专用术语也出自张先生的笔下。他这时期翻译的译著都是苏联音乐院校作曲理论基础性教科书。

这时期,在音乐史学方面,为配合苏联音乐史专家的教学,张洪模先生翻译了《俄罗斯音乐史》《俄罗斯音乐家论西欧音乐》,以及与人合译《西洋音乐史》《外国音乐名作》,这些也都是苏联音乐学院的专业教程。此外,他还翻译了《舒伯特史料文献》《比才日记选》等专业辅助性的文献资料。

20世纪60年代的张洪模先生

张洪模先生不仅在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史翻译方面硕果累累,他的翻译实践还延伸到艰深的音乐美学领域。张洪模先生曾对他的学生说过:“若能将一部学术份量较重的美学专著翻译过来,你几乎就是一位音乐美学的学者啦。”这正是张洪模先生自己翻译实践中获得的深切体会和经验。这时期,他翻译了《音调论》,这是一部学术价值很大,且行文极为晦涩的专著。美学方面,他还与人合译了《苏联音乐美学问题》。此外,他还翻译了《论音乐表演艺术》《威尔第评传》《民歌采集须知》等。

经历了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之初,他影响最深远的工作体现在综合性《外国音乐参考资料》刊物的主编和翻译上。这本刊物引介了国外作曲、美学、表演艺术等方面的信息,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外国音乐参考资料》的重要意义在于,那是一部改革开放初期艰难探索环境下的内部参考性刊物,是了解外面世界难得的窗口,因此深受国内学界和广大青年的喜爱。在那个时代,国家的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当时的年轻学生们可谓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和旺盛的活力。《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正好满足了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们的需求,成为那个时代学术文献中一个非常光鲜的亮点。

这时期他与时俱进,在作曲技术方面先后翻译了《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关于他对印象派音乐所作贡献的探讨》《20世纪的作曲技法》,这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比较大胆地引进曾被视为异端的西方作曲技法的两部译著,为我国作曲学科的新发展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2011年张洪模夫妇生日合影

离休后,张洪模先生作为文化部翻译高级职称评委,中国音协美国音乐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学者,仍笔耕不辍,一直没有停下翻译的脚步。这时期他的翻译著作有《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此译著填补了与苏联隔绝后苏联音乐学术研究的空白)、《歌剧经典》,以及原文歌剧脚本《鲍里斯·戈都诺夫》《叶甫根尼·奥涅金》《为沙皇献身》《梦游女》《爱斯米尔达》的翻译等。此外,他还为音乐爱好者编写了《柴可夫斯基传》《格里格传》等。

难得的是,年近90,张洪模先生还主编并完成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音乐美学》的翻译。这是一部带有挑战性的专著,体现了先生不衰的敬业精神、精湛的翻译技艺和深邃的思想。

除了大量译著外,半个多世纪以来,张洪模先生还在众多刊物如全国多家音乐院校学报、《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刊物发表大量文章和翻译文献。作为学校资深的翻译学者,他是我国专业音乐文献翻译教学的开拓者,为祖国的音乐文献翻译事业培养了诸多优秀的翻译人才。他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他给学生们修改的翻译作业使学生们叹服并日后常常提起,他将自己的翻译经验无私地奉献给了年轻的一代学人。

值得提及的是,张洪模先生的奋斗人生充满着对祖国、民族深切的爱,他早年在解放前夕的北京,不顾生命安危积极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漫长的70余年从未停止事业的脚步,为祖国音乐文化事业贡献终生更是体现在这一点上。

2018年生日,与关门弟子,黄枕宇老师一家合影

总结张洪模先生的翻译道路,可以说,他的翻译实践从一个侧面,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音乐史学、表演艺术建设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为此,于润洋先生对翻译家张洪模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评价:

“新中国半个世纪对西方音乐精华借鉴和吸收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西方音乐文献翻译工作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离不开我国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翻译队伍,而洪模同志是这支队伍中的一位杰出的领军人物,他对多种西方语言的精深掌握,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入认识,行云流水般的文采,以及他在一生工作中不懈的执着精神,使他成为新中国音乐翻译事业中难得的、不可替代的人物”。

中国音乐界一位兢兢业业、译著等身的翻译前辈走了,他取得的事业高度,或许我们只能仰望,因为,那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音乐翻译成就之丰碑。除了仰望和缅怀,我们还将继承和发扬张洪模先生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将先生铺就的道路继续延伸,并不断拓展。

张洪模教授千古!

编辑 赵天晨

展开
收起

冰淇淋和咖啡的奇妙吃法,来自阿芙佳朵的美味诱惑,来一杯吗?

阿芙佳朵,在意大利语中,是“淹没”的意思,其经典做法是香草冰淇淋搭配现磨的热咖啡,冰淇淋再热咖啡的作用下,慢慢融化,做成了一道即食饮品,又是甜品的美食。

而且现在它的做法也有很多的创新,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比如燕麦脆,巧克力,或者饼干,水果等,而且冰淇淋也不局限于香草口味的,也可以用各种口味来制作。制作方法多变又简单,最简单的就是买盒香草冰淇淋,再用挂耳冲咖啡,就能做,不过今天我来分享的是,有个人喜好在里面的一款阿芙佳朵,十分有风味!喜欢的话,不妨来试试今天这款燕麦脆的阿芙佳朵吧。

【食材】芒果冰淇淋粉100克,纯净水200克,水果燕麦脆一杯,意式浓缩60毫升,巧克力2块。

【制作步骤】1、冰淇淋粉倒入纯净水中,搅拌到融化,放到冰淇淋机中,制作一份细腻绵密的芒果味道冰淇淋。

2、做好的冰淇淋,是软质的,用勺子挖入2个玻璃杯中。大约6分满。也可以放到保鲜盒中,冷冻,之后做成挖冰淇淋球的阿芙佳朵。

3、放入冷冻室,冷冻到冰淇淋凝固冻实,取出来。

4、杯中,放入适量的燕麦脆,其中的水果块和酸奶块,先不要放进去。而且,一定要预留大约35毫升多的空间,放咖啡。

5、上面放入水果块,酸奶块,再放入一块巧克力,和小脆卷。燕麦脆冰淇淋部分就完成了,接下来制作咖啡。

6、之后来制作一杯意式特浓咖啡,首先把咖啡粉放入咖啡机的双杯份的滤勺中,压紧。没有咖啡机的朋友,可以用挂耳制作咖啡,或者其他方式制作份热咖啡。

7、旋紧到咖啡机指定位置,把刚才制作的冰淇淋燕麦脆,开启2杯的程序,制作意式特浓,分别流入到2个杯中。

8、新鲜制作的燕麦脆阿芙佳朵就完成了,还可以根据口味爱好,加一些可以装饰的食物。趁着热咖啡慢慢的融化冰淇淋的过程,品尝它吧。

【小贴士】1、冰淇淋可以自己制作,或者买现成的香草冰淇淋,挖球来制作。 2、这个甜品的精华就是,冷与热的碰撞,以及冰淇淋的甜中和咖啡的苦,吃起来也是苦中有甜,还有加入的麦片,还有脆脆的口感,吃起来回味无穷。3、如果不能制作一份意式特浓的话,也可以用其他形式的咖啡,挂耳也是可以的,但不要用速溶,一定要热的咖啡。

谢谢您的观看,我是阳阳,喜欢烘焙,制作甜点,也喜欢做些家常美味,如果喜欢我的分享,或者有同样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吧,多多交流。如果您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在下面留言。(本文图文均由, 爱美食的阳阳 原创制作,感谢您的收看^ ^)

展开
收起

意大利和中国,原来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说了一周的干货!借着王毅大大出访欧洲的第一站的东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意大利和中国!到底是不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米亚,你身边最优秀的意大利语专家

在欧洲有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和中国有着六个小时的时差,但在很多层面,总能在这个国家身上看到中国的影子,这就是被誉为"欧洲的中国"的意大利。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欧洲大部分人执着于三明治面包和土豆泥,但意大利人在吃方面"作"出了与众不同的妖风。意大利菜素来享有"西餐之母"的美称,从开胃头盘到饭后甜品,烹饪方式变化多端出品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有的代表菜品。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面团,也能摇身一变各种口味的面点。这一点像极了爱吃的中国人,即便拥有成千上万种食材,依然可以将每一种食材创造出上百种吃法。

“意大利面(spaghetti):是西餐品种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它的形状也不同,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还有螺丝型的、弯管型的、蝴蝶型的、贝壳型的林林总总数百种。所以,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拌意大利面的酱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意大利面酱分为红酱(TomatoSauce)、青酱(PestoSauce),白酱(KleamSauce)和黑酱(Squid-InkSauce)。甜点(dolce):意大利最著名的甜点是冰淇淋(gelato),其中奶油冰淇淋和威士忌冰淇淋是最为普遍的口味。gelato和其他冰淇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味道和质感。不仅在牛奶的选择上会带来更低的脂肪,而且因为制作时相较一般冰淇淋...”

南北大不同

意大利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因为其狭长的地形,造就了和中国类似的南北差异。比如在中国,南北方人每年都会就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吃咸粽子还是甜粽子而争论不休。在意大利,北方人西装、领带,小皮鞋高冷风溢出屏幕。而南方人更喜欢西装搭配运动鞋,慵懒随性。总之,都是帅的。

话痨不是病,是每个人都这样!

如果在路上偶遇一个意大利朋友,那么,恭喜你了,有机会喝上一下午的咖啡了。因为…只要给了意大利人一个开口的机会,他们分分钟和你侃天侃地侃到你怀疑人生,关键是还很喜欢借助"张牙舞爪"的手势来表达他们的热情。所以,当你在意大利街头看见两个聊得火热的家庭主妇,你会有一种站在中国街头的感觉。意大利人的人情味,和中国的胡同情、弄堂情有异曲同工之处。

规矩就是拿来破坏的&隐藏技能

在意大利有句俗语:我们没有rule这个词,如果有,那么我们就破坏它。相比我们印象中刻板、守规矩、讲原则的欧洲人来说,意大利人更随性,比如马路上的车辆随意穿行,参加会议时迟到,办事会被踢皮球等。

中国人在疫情期间开发了隐藏技能——厨艺复兴;意大利人开发了文艺复兴。

其实中国和意大利,无论从历史文化底蕴还是现实生活细节,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意大利生活越久的华人,越是深有感触。

这样的意大利,还怕融入不了吗?

分分钟让你有一种在祖国的感觉有木有~

并且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心里就突然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王毅大大首访去了意大利,并且中国和意大利总是互相帮助呢?甚至于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危机影响到了全世界,中国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为世界做出了典范,成为了标杆。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当疫情最初疫情在欧洲爆发的时候,中国也并没有完全控制住本国的疫情发展,很多医院的医生也都还刚从武汉前线回来。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意大利的求助,中国政府和民间都还是第一时间给了意大利无论从物资还是从技术支持方面甚至是人员上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几项比较重要的因素:

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签署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协议的西方大国唯一响应中国并给予医疗技术支持的欧洲大国时任意大利总理朱利奥·安德烈奥蒂成为成功打破西方封锁,第一个到访北京的西方大国首脑非典期间给予中国极大支持汶川地震时期,第一个到达现场并展开救援2015年双方共同签署《中意警务联合巡逻谅解备忘录》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方大国归还文物当然除了这些!远在好多年前的马可波罗更是沟通了中意文化的第一人!

古有马可波罗来中国学习交流中意文化!

今有莘莘学子通过马可波罗计划前往意大利学习科学知识!

今天在最后!NO哥继续再一次的跟着同学们一起喊出来!我们的口号!

想去意大利怎么办?

找米亚!

展开
收起

高考623分姚俊鹏,和8岁就会6国语言的小卡尔,都证实天赋不重要

因为学习真的不是主要靠天赋,而是主要看个人的努力和方法,还有教育是否得当。

前段时间央视报道了一位少年,今年19岁的姚俊鹏,来自安徽省芜湖市。从小被确诊为脑瘫的他,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甚至拿笔写字都很困难。不过,天生的缺陷却没有击垮这个少年,在今年的高考中,姚俊鹏取得了623分的好成绩,超过安徽省理科一本线108分。

难道你敢说,姚俊鹏取得的优异成绩,靠的不是努力和方法,而是天赋吗?

《卡尔﹒威特的教育》里,作者老卡尔﹒威特讲述了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从出生到成长成才的过程,小卡﹒尔威特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国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而他尤为擅长的是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根廷大学……

可小卡尔﹒威特出生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天赋,反而是一个因为脑部缺氧而导致先天不足的婴。因为他是提前出生的,比预计的时间早了一个月——因为那天小卡尔的母亲摔了一跤。

出生时,小卡尔被脐带缠住了脖子,差点窒息而死。在医生的抢救下,小卡尔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在他表现出能够存活的迹象之后仍然四脚抽搐,呼吸困难。

当时,医生说了一句令人难受而又非常客观实在的话:“这个孩子虽然能够存活下来,但明显先天不足,他的大脑看起来发育不健全。虽然他今天活了下来,但恐怕将来的生活对他来说比今天更加可怕。”

正是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在父亲老卡尔的正确教育和小卡尔的自身努力下,最终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才。

发过教育家爱尔修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所以,一个人想要学习好,比起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教育和个人的努力与方法。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