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瓜分波兰

这个国家被人三次瓜分,但是因为这个人此国从新屹立于世界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帷幕,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分赃大会——巴黎和 会——在法国巴黎正争论不休地继续着它的议程,一位来自波兰的将军约泽夫.毕苏斯 基,带着世界闻名的钢琴家扬.帕德雷夫斯基赶到了会场,他们是作为一个在地图上尚 不存在的“新国家”——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临时元首和总理,前来争取战胜国的承 认的。

约泽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这个近代波兰历史上独立运动的出色领导人兼开国 元勋,这个在维斯瓦河奇迹般击败俄军而挽救过波兰的军事统帅,这个后来依靠军事政 变上台的强人独裁者于1867年12月5日出生于俄属波兰的维尔诺城日洛夫村一个破 落但却拥有爱国传统的小贵族家庭,他的父母实际上是立陶宛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与 生俱来永不言败的秉性使他从少年时起就立志以波兰的独立为终身事业,少年时的他曾 经在维尔纽斯的一所俄罗斯体校读书,正巧与后来成为苏联克格勃创始人的捷尔任斯基 同校。

波兰,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它的辉煌,在10 ~ 18世纪,与立陶宛大公国组成联邦的 波兰王国曾是欧洲幅员辽阔的大国之一,但它在18世纪末期就已经被俄国、奥匈帝国 和普鲁士瓜分干净。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地图上已经没有它的位置了。但是,波兰人不 想生活在外国人的统治之下,很早的时候,波兰人就组织过一些爱国组织,与俄国的一 些志同道合者共同宣扬反封建、反沙皇思想。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力量, 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剑”。当革命从一种意识变为思想的时候, 其本身就拥有了不可战胜性。当时沙皇明令禁止这些组织进行任何形式的活动,也取缔 了不少,不过这些做法都治标不治本,革命者就是野草,春风吹又生。与所有搞民族独 立的人一样,毕苏斯基所有的心思就是复国——恢复波兰全盛时期的版图。毕苏斯基是 个民族主义者,他从来也没隐瞒这一点,在1918年底波兰复国后他曾经有过一段自白:

“同志们,我与你们一同搭乘社会主义的红色电车,在一个称作‘独立’的站点下车, 而你们也许会继续坐在车上,直到电车抵达你们希望的那个终点站,但是从现在开始, 各位相互称呼为‘先生’吧!”

走向社会的毕苏斯基很快就就投身于政治运动中,1887年,他因被指控策划谋杀沙 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流放到东西伯利亚,1892年回来后,他参加波兰社会党,成为 该党领袖,并创办了该党的机关刊物《工人》。1906年,波兰社会党发生分裂,毕苏斯 基成为该党右派的代表人物。1908年毕苏斯基脱离社会党,开始致力于发展武装组织。 两年后,在奥方当局的支持下,毕苏斯基成立了类似于军校的步兵协会,专门用于培养 反对沙俄的武装人员,并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为“一战”爆发时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一战”爆发前夕,毕苏斯基提出:“现在只有剑才能够决定国家的命运。”并预言: 波兰将会随着战争的爆发而独立,俄国将会被结盟的德国与奥匈帝国所击败,而胜利者 也终究会被法国、英国和美国所制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毕苏斯基敏锐地察觉到 这是实现他一生理想的绝好机会,他迅速带领一支小部队越过边境,随后组织起波兰兵 团,配合奥军对俄国作战。尽管他们的实力并不大,但为了利用其牵制俄军,同盟国任 命他为同盟国所扶植的波兰王国的战争部长!可是毕苏斯基并不是真心为同盟国卖命, 他与同盟国不过是因为在反俄问题上的共同性而走到了一起,他需要借同盟国的力量光 复俄属波兰,而同盟国则需要毕苏斯基的武装对俄作战,对此心知肚明的毕苏斯基为将 来打算,暗中与协约国的英法两国通信,宣称他的人马只对俄国作战,而不会攻打同属 协约国的英法两国。

1918年11月,德国签署了投降书,战争结束了,当沙俄、德国和奥匈三大帝国在 同一时间宣告崩溃时,为独立而斗争了 100多年的波兰人突然发现他们可以有机会复国了,毕苏斯基匆匆忙忙地将四五个自行宣布独立的团体整合进了一个联合政府,并顺理 成章地成为了临时政府的元首。随即又匆匆赶到了法国巴黎,因为那时在巴黎正在开一 个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会议,毕苏斯基要借这个天赐机缘完成他的复国大业。出于对战 后德国的削弱和对苏联的抑制,协约国成全了毕苏斯基的心愿,巴黎的协约国会议依据 “民族自决”承认了波兰的独立,但波兰的所有边界都还未最终确定。波兰将俄、德、 奥属地区合并,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红白两色国旗在华沙古城广场升起,波 兰人民在经历了丨23年的亡国之痛后,终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自此,11 月11日的独立日与5月3日的宪法日并列为波兰国庆节。

可以说波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受益者,昔日的侵略者和压迫者俄国,现在已伤痕 遍体、自顾不暇,正面临着内战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波兰人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 机会。临时政府首脑毕苏斯基提出了“从海到海”的口号,即从波罗的海到里海,全面 占领乌克兰第聂伯河地区和白俄罗斯,恢复1772年波兰全盛时曾经拥有的版图。马克 思曾赞誉波兰人民是“欧洲不死的勇士”,的确,连华沙的美人鱼雕塑也是一手拿剑一 手拿盾,与丹麦著名的哥本哈根美人鱼温顺的形象完全不同。

从1918年波兰刚独立开始,它就先后与立陶宛、捷克、乌克兰发生了边界冲突,对此, 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评论道:“巨人的战争结束了,侏儒的战争才刚刚 开始。”而毕苏斯基针对波兰未来的边界的划分与走向的解释是:“我们在西方所能得 到的所有土地都要依靠协约国——要达到能够挤压德国的程度,而在东方的边界则要靠 波兰人自己去确定了。”从1919年4月开始,波军对苏俄进行了一系列试探性的攻击, 当时俄国红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两线,无暇西顾。这使得波军进展顺利,先后攻占 了维尔纽斯、明斯克等重要城市,战场上的胜利使得波兰人忘乎所以,1920年4月25日, 在协约国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毕苏斯基率军向苏俄发动了直接进攻,协约国对波兰的这 次进攻寄予厚望。在开战的最初4个月内,波兰军队取得了一些战果,接连的胜利和苏 军并不强烈的抵抗,让毕苏斯基相信,他离实现自己梦想的海间联邦的计划已经为时不 远了。最后波兰和苏俄进行了和平谈判,但谈判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因为波兰人的目标 是恢复1772年的边界,对待新独立的波兰,苏俄政府还是给予承认的,但苏俄并不认 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独立主权国家地位。

西线危急,苏军年轻的杰出将领图哈切夫斯基临危受命,针对波军凶猛的进攻,图 哈切夫斯基果断采取以攻对攻的策略,整个7月,苏联红军气势如虹,红军强焊的战斗 力和图哈切夫斯基本人机敏果敢的指挥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整个欧洲都惊恐地 关注着图哈切夫斯基的攻势,人们惊呼:拿破仑复活了。苏军大举向波兰境内挺进,在 一个月内就向西推进了近500公里,到了 8月的第一周,苏联红军已经推进到了华沙城 下,形成了一条大体由北向南沿维斯瓦河从普维茨克到利沃夫与波军对峙的新战线,波 兰陷入了危急之中。红军已兵临华沙城下,波兰的失败近在眼前,协约国力促波俄双方 开始和平谈判,苏维埃代表在大胜之余并没有提出太苛刻的条件,只不过要解除波兰能 用于发动战争的武装。英法两国都认为波兰已无路可走,建议波兰接受苏俄的和平条件, 但是毕苏斯基拒绝了,他知道这样的条件对他代表的地主和资产阶级政府而言,就意味 着死亡。

波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挽救自己了!濒临绝境的毕苏斯基拟 订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反攻计划,因此创造了后来被人们称为“维斯瓦河上的奇迹”的苏 波华沙之战。国破家亡的前景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激励了毕苏斯基和他部队中的每 一名军官及士兵,使得波军的士气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仍然比较高涨,在高涨士气的激励 下,毕苏斯基指挥的波军开始了出其不意的反击!在这之前,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已经 向波军发动了凶猛的进攻,8月3日,第四集团军占领了罗姆日,第十五集团军占领了 奥斯特罗夫,第三集团军推进到西布格河,第十六集团军占领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 到8月8 口,红军已逼近华沙外围阵地,前锋距华沙仅有10公里。但就在这时,红军 的指挥员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胜利也经是确定的了,不但做出了分兵出击的决 策,而且对波军可能的反缶毫无防范。

8月16日,波军孤注一掷的反击幵始了,面对波军凶猛的突然袭击,苏军莫里济集 团很快瓦解,接着在莫里济集团北面的第十六集团军也在正面波军和侧翼波军的两面夹 击下溃败!西方面军的第四和第十五集团军则因失去掩护而无法招架波军的猛攻,陷入 混乱和溃退! 6天后,西方面军的有组织的抵抗不复存在,8月31日,南面利沃夫一线 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也开始溃退。9月12日,趁苏军立足未稳,波军恢复了攻势,到9月 28日,波兰军队已经攻占了平斯克以南到捷尔诺波尔一线地区。10月,波兰和苏俄达 成了停战协议,次年3月双方签订了《里加条约》。根据该条约,波兰人的东部边界线 比华沙之战前英国人寇松所提出的边界线向西了一些,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仍划归 波兰。

虽然这对致力于“海间联邦”计划的毕苏斯基而言并不是他发动苏波战争时想要的, 他甚至称这份条约是“懦弱条约”,因为这标志着他的“海间联邦”计划的寿终正寝, 可对于已经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的波兰来说,勉强也可以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了。 华沙之战把毕苏斯基推上了事业的巅峰,使他的野心和欲望进一步膨胀。1926年,他在 波兰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1935年病逝。毕苏斯基作为民族英雄被载入了波兰历史, 尽管后人对他的评价几经变化,但直到今天,华沙毕苏斯基广场仍然是波兰独立的象征。

展开
收起

欧洲黑历史:曾经攻克莫斯科的大国却死于卖国贼太多,贵族太作

2019年9月1日是二战爆发80周年纪念日,波兰在当天举行的纪念仪式上邀请了40个国家200余名官员,却独独没有邀请俄罗斯。不仅没有邀请,波兰总统杜达还在活动上大加指责俄罗斯的“帝国主义行径”,波兰“国家记忆研究院”也跟着踩一脚,认为是苏联与德国一道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波兰纪念二战爆发80周年,不带俄罗斯一起玩

波兰的做法引起了俄国的不满,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评论称,波兰政府拒绝邀请俄罗斯领导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要说二战已经过去70多年,两国更是在二战以后结成亲密的盟友关系,为何到了今日才开始互相指责,几十年的情分哪去了?

一切要从俄国瓜分波兰说起。

一、波强俄弱阶段

波兰的维斯瓦河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发源地,但从有历史记载开始,两国就没有太大交情,波兰早早选择了天主教,而俄国却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进入了东正教的行列。

▲斯拉夫人的发源地--维斯瓦河

公元10世纪,波兰形成了早期的封建国家。14世纪,为了抗击条顿骑士团,波兰与立陶宛大公国结盟,在这之后才与俄罗斯有了来往。15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取代金帐汗国成为俄罗斯的统治者,伊凡三世狂妄地宣称要做全罗斯的君主,并继承基辅罗斯公国的遗产。由于基辅罗斯时代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为立陶宛所占据,俄罗斯便以各种借口蚕食对方,作为立陶宛的盟国,波兰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与俄罗斯的战争。

两国的第一次战争是争夺利沃尼亚(大于相当于今天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俄罗斯迫切希望获得一个出海口,利沃尼亚土地肥沃,且拥有波罗的海港口里加,经济意义非同一般。

▲神经呼呼的伊凡四世,打死了太子,让留里克王朝绝嗣

战争由号称“伊凡雷帝”的伊凡四世发起,1562年俄罗斯侵入立陶宛,波兰随即紧急动员抗击入侵。当时的波兰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也十分发达,再加上立陶宛的助力,三下五除二就把入侵的俄军打得大败,一边吃瓜的瑞典也趁机出兵落井下石,伊凡四世被迫求和。

俄国的战败,表明此时波兰的综合实力优于俄罗斯!

16世纪末,俄国爆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起义遍地,就连留里克王朝的子嗣也被中断。波兰国王西吉蒙特三世认为这是武装干涉俄国的好机会,他支持伪太子德米特里,妄图骗取沙皇宝座。在假太子被揭穿后,波兰国王又推举了两个沙皇:戈东诺夫和舒伊斯基。为了压制俄国贵族的反抗,波兰军队索性开进莫斯科,拿破仑没做到的波兰倒是提前完成了,这在两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也说明相对混乱的俄国,波兰实力占有压倒性优势。虽然1612年波兰军队被驱逐出境,但依然夺去了斯摩棱斯克、切尔尼戈夫、塞维尔斯克等三个地区。

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俄国国力有所恢复,1632年沙皇米哈伊尔打算趁着西吉蒙特三世病逝的机会收复失地,结果再次被波兰打败,波兰依然握有军事优势!

▲1648年的波兰,可谓东欧大国

二、两国联盟阶段

十七世纪中叶,波兰的好日子走到了尽头,由于多贵族制度的失败,波兰国内政治变得一盘散沙, 大贵族守着权力不放,新贵族迫切希望上升,老百姓夹在中间,日子过得十分憋屈,1648年还爆发了乌克兰民族大起义。外部世界也是危机四伏,先是北面的瑞典妄图侵占波罗的海沿岸所有土地,发起对波兰的战争;接着是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从南面不断进犯。与此同时,俄国经济开始恢复,野心勃勃的伊凡三世趁机接收了寻求保护的乌克兰(俄乌合并便是源于此时),并对波兰宣战。战争以俄国胜利告终,斯摩棱斯克、切尔尼戈夫、塞维尔斯克连同今日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全部回到俄罗斯管辖之下。

表面上看,这次战争是俄国小胜,但从后世来看,这次战争是双方国力的转折点,实力的天平开始转向俄罗斯。

▲彼得大帝,引领俄国崛起

18世纪初,在彼得一世的带领下,日渐强盛的俄罗斯在大北方战争中痛击瑞典,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借机取代对手成为东欧新霸主。与此同时,波兰的国内危机也发展到顶点,由于国王选举制度的失败,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状态。为了攫取政权,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选择出卖国家利益,换取俄国的支持,1699年波兰与俄罗斯组建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波兰加入俄国对瑞典的战争。其时大部分波兰贵族反对国王的做法,认为波兰最大的威胁来自崛起的普鲁士和强大的俄国,而不是瑞典,但新国王吃人家的嘴短,不敢得罪俄罗斯,一来二去,波兰被俄罗斯拉下水。

战争结束后,彼得一世开始耍流氓,不仅不把承诺的战利品交还波兰,还借机当起了波兰国王的保护人,如此一来,波兰就成了俄国的保护国,自然低人一等。更可笑的是,俄国还拉着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保护波兰,并承诺不会改变波兰的政治制度。三只狼保护一只羊,换做其他羊,早就自杀了。

▲自私自利的波兰大贵族,是他们把国家引入绝路

三、瓜分波兰阶段

奥古斯特二世死后,波兰爆发了王位继承战争,俄国法国各助一边,最终奥古斯特二世的儿子奥古斯特三世在俄国的帮助下获胜。此君在位的几十年,是波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他为了维护统治,频繁引狼入室镇压国内反对势力。七年战争时期,波兰不是参战国,却允许俄国骑兵借道波兰参战,相当于主动把自己绑在沙俄战车上。

奥古斯特三世死后,波尼亚托夫斯基上位,此君是前波兰驻俄罗斯大使,早就暗中投靠了沙皇。但波兰的贵族们不干了,担心这么下去波兰迟早亡国,于是开始私下串联反对国王。1768年奥斯曼帝国对俄国宣战,波兰的反对派们十分高兴,认为可以借刀杀人,借助奥斯曼帝国驱逐俄国,但兵强马壮的俄罗斯连续击溃对手,并在战争结束后以镇压反对派起义为借口,联合普鲁士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了波兰。

▲瓜分波兰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政绩

波兰的统治者在侵略者面前毫无自卫能力,欧洲列强也无动于衷。俄国借机将波兰东部白俄罗斯一部分、立陶宛等地划归自己名下。

遭遇国耻的波兰在此之后走上了自强之路,他们在法国大革命的感召下,修订通过了新宪法,并组建了新的武装力量,还计划进行土地革命,打击大贵族和卖国贼。这些激进的举措让大贵族们惊慌失措,他们忙不迭跑到俄国寻求支持,179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公开指责波兰人不珍惜俄国的保证,要帮助波兰恢复自由,并于当年出兵波兰。

面对俄国的再次入侵,波兰国王不知廉耻的选择投降并与俄国一起绞杀反对派,而普鲁士也趁火打劫,与俄罗斯一起再次瓜分波兰。

此次瓜分,俄国将白俄罗斯剩余部分,西乌克兰尽皆收入囊中。

▲大多数波兰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对俄国东正教的入侵恨之入骨

但波兰人不愿就此屈服,他们再度举行民族起义,反抗国王和沙俄。恼羞成怒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94年与奥地利普鲁士一道,第三次瓜分了波兰,波兰彻底亡国。1795年波兰国王在签署退位诏书后移居俄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各国承认瓜分波兰,波兰从地理和法理上消失!

波兰与俄国的关系,是个实力此消彼长的过程,17世纪中叶的波兰,人口与俄国几乎相等,最终亡于对手,很大程度是波兰制度的缺陷导致。

▲波兰人也曾起来反抗,但实力的差距让这一切徒劳无功

四、波兰被瓜分的缘由

波兰在十四世纪实行等级君主制,贵族、僧侣和市民组成议会控制国家,这种制度在统一国家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却无法像俄国或者西欧那般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到了1573年波兰又发展出了匪夷所思的国王选举制,国王由贵族选举产生,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决定宣战、征税等重大事务。这一做法听来不错,但在强敌环伺的中世纪与自杀没什么分别。1573-1795年波兰选出11个国王,有7个是外国人,和今天大企业外聘CEO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波兰上层渐渐被大贵族控制。1652年波兰议会又通过决议,议案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就不能通过,这种近乎荒唐的制度直接导致波兰上层权力瘫痪。

此后贵族索性不向国家纳税,把钱都拿来建立自己的私家军,形成地方割据,用波兰人的话说:波兰靠混乱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有志于夺权的大贵族们纷纷从国外寻找靠山,只要能帮助他们获得权力,叫亲爹都行,至于对方是俄国还是普鲁士,都无所谓,至于亡国不亡国,与他们无关,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波兰被瓜分过程中卖国贼层出不穷,与这种思维模式不无关系。

▲波兰末代国王退位后移居俄国,并在那里病逝

相对而言,俄国的政治制度发展进程就平稳多了,17世纪完成了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转变,并在18世纪达到顶峰,大事小事,都必须由沙皇拍板决定,“朕即国家”的理念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俄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波兰被瓜分也就不足为奇。

结语:

一直等到1918年波兰才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好机会复国,百余年的亡国之耻,让波兰对俄国恨之入骨,“恢复波兰,就是消灭俄国,剥夺俄国取得世界统治权的资格”。所以到了今天,波兰不愿与俄罗斯再有半点交集,更加不会感谢俄罗斯这个“欧洲的野蛮人”。至于斯拉夫同宗,历史上的友好,那都是华而不实的虚名,波兰要的是独立自主,是融入西方,两国的关系,再也回不去了!

展开
收起

波兰到底做了什么,人缘这么差,竟然会被三大强国三次瓜分?

波兰历史上也阔过,甚至是个欧洲强国,尤其是和立陶宛合并后,周边国家根本不是对手,甚至把打进了莫斯科。但是从17世纪中叶开始走向了衰落。

说起三次瓜分波兰,时间分别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涉及的邻国就是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不过其中俄国占据主导地位,获得的好处也最多,占了波兰一半多的土地,余下的普鲁士和奥地利这对兄弟几乎对半分了。

波兰也通过这三次瓜分,彻底从地图上抹去了。

那么波兰到底做了什么,人缘这么差,竟然会被三大强国三次瓜分?

波兰由于连年征战,内部不稳定,尤其是王位的争夺频繁,导致国家日益衰退。俄国看准时机,把波兰变成了自己的附庸国,不过这不是俄国的最终目的。

1772年,波兰第一次被瓜分。直接原因是俄国干涉波兰王位人选,结果引发了战争。起先俄国是没有打算便宜其他国家的,不过普鲁士作壁上观,奥地利却和土耳其结盟了,为了拆散土奥联盟和拉拢普鲁士,俄国同意瓜分波兰。但是这次瓜分,波兰这个国家还存在,只是土地面积大幅度缩小了。

1793年,波兰第二次被瓜分。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波兰受到影响希望收复失地,遭到了俄国的敌视,俄国直接出兵占领了华沙。普鲁士一看,情况不妙,也出兵了,两国瓜分了一部分土地后,通知了奥地利。

1795年,波兰第三次被瓜分。眼看波兰有灭亡的危险,波兰民族英雄掀起了民族起义,屡胜俄军。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只好又和普鲁士、奥地利联合起来镇压了起义。这一次三国决定将独立的波兰彻底抹去。

令人不解的是,波兰和俄国有世仇,和普鲁士也关系不好,但和奥地利可一直好得很,波兰还曾帮过奥地利的忙。国家间的交往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这个好理解,但三个国家这么长时间咬着波兰不放,愣是把波兰瓜分了,这其中肯定有原因。

我们先说一下波兰。波兰通过和立陶宛联合,确实实力非常强劲,地盘也非常多。但波兰的问题并不少。波兰国王其实非常窝囊。他没有军队、没有官员、没有立法权,权力全部在波兰贵族手里,国王更像是一个名义上的存在,徒有虚名而已。

比较有意思的是波兰国王并不是继承制,而是选举出来的,而国王很少是波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波兰的国王一直是外国人所担任,这就有点奇葩了。

国内问题不少,而外部也是麻烦不断。不管是所占地区的暴动,还是瑞典等国的侵略,使得连年征战的波兰逐渐开始力不从心,成为了俄国的附庸。从这个时候开始,波兰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早已四分五裂。

波兰的战略位置重要而且资源丰富,一直都是周围强国垂涎的对象。

当时的欧洲,沙俄为了向西扩张以及获得黑海出海口,将波兰视为眼中钉。而普鲁士希望与东普鲁士连成一片,挡在中间的波兰自然变成了障碍。

老牌帝国奥地利,在与普鲁士的争斗中丧失了西里西亚,为了遏制普鲁士也不得不对波兰下手。

本来奥地利是最不情愿瓜分波兰的,毕竟波兰和法国关系也不错,况且波兰当年还给予奥地利雪中送炭,有大恩于奥地利。

但正如奥地利女皇的说辞:我们并不愿瓜分波兰,但如形势所迫、非要瓜分的话,我们会坚持拿到该有的份额。

那个时候是弱肉强食的时代,波兰被瓜分只能说明自己没有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了。要知道当时的俄国以及普鲁士正是崛起之时,波兰面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胜算。

展开
收起

波兰的辉煌过往——超千年的历史,两次拯救欧洲,三次被瓜分灭国

在欧洲的版图上,有两个国家的地缘最差——四战之地,一个是德国,另一个是波兰。

德国位于西部欧洲的最东边,波兰位于东部欧洲的最西边。德国与波兰的分界基本上就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欧洲的界线,德国以西属于日耳曼人,波兰以东属于斯拉夫人。

可是,波兰虽然属于斯拉夫人,但却信奉天主教,而其它的斯拉夫人均为东正教。

所以,在西边的英法德意等国看来,波兰是外人;而波兰与其它斯拉夫国家,尤其是与俄罗斯,几乎是仇深似海。

当今世界,要说最具大国梦的小国(或者说中等国家),波兰、土耳其、韩国必然首当其冲,不过与韩国相比,波兰和土耳其属于历史上确实阔过的国家。

1、波兰的历史并不算短

波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的三大蛮族之一——斯拉夫人,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被认为是斯拉夫人的故乡。

斯拉夫人分为三支——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其中波兰属于西斯拉夫人,俄罗斯属于东斯拉夫人,巴尔干火药桶上的国家属于南斯拉夫人。

不过,当时的斯拉夫人尚处于原始社会,并未过渡到文明时代。

至公元10世纪,波兰的斯拉夫部落逐渐开始形成国家。

公元960年,当我国的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之时,梅什科一世统一波兰,建立了波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梅什科一世被誉为“波兰国父”。

梅什科一世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波兰,而且在信仰上使波兰皈依天主教,从此波兰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

2、波兰人第一次拯救欧洲

公元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蒙古人有三次西征,第二次便是西征欧洲。

在欧洲,拔都远征的极限是波兰和匈牙利。

里格尼茨战役1241年,拔都在征服俄罗斯后,大军一分为二,一路进入匈牙利,一路进入波兰。之后拜答尔率领的蒙古大军在离里格尼茨城约10公里的平原地带与亨利二世率领的波兰军队大战,史称里格尼茨战役。

此战波兰损失极为惨重,亨利二世被蒙古人按在地上向蒙古人的尸体下跪,然后像绵羊一样被斩首,这一次是窝阔台的去世拯救了欧洲。

克拉科夫保卫战1287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大军又一次进入波兰,这一次是秃剌不花率领,不过这一次的胜利者属于波兰,波兰不仅保住了所有的城堡,还在野战中击败了蒙古人。

从此,蒙古人在欧洲远征的极限就是波兰,波兰和匈牙利成为天主教世界的拯救者。

3、波兰的全盛时代——波兰立陶宛联盟和波兰第一共和国

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签订联盟条约,两国以联姻的方式联合,由此成为了当时欧洲版图最大的国家,立陶宛人从此也皈依了罗马天主教。

1410年,波兰-立陶宛大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全歼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组成的条顿骑士团,从此进入波兰的“黄金时代”。

历史进入16世纪之后,波兰东部的俄罗斯开始崛起,为了应对俄罗斯的扩张,同时加强王权,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决定正式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即波兰立陶宛联邦,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

此时的波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这与中国古代的王朝相比当然算不上什么,但在欧洲绝对是一个大国。

4、波兰第二次拯救欧洲——维也纳之战

当蒙古人的威胁退去之后,欧洲人最大的威胁变成了奥斯曼帝国,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

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了千年拜占庭,从此成为欧洲人的噩梦。

与蒙古人的来去如风不同,奥斯曼帝国占据了整个巴尔干半岛,也就是南斯拉夫人的地盘,是欧洲人的心腹大患。

公元1683年7月14日,奥斯曼大军25万人抵达多瑙河之滨,围攻维也纳。土耳其人宣称,这次进军,他们的目标是罗马,如果维也纳沦陷,欧洲就将门户大开。

此时的波兰国王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约翰三世·索别斯基,他认为在奥斯曼帝国的面前,天主教内部的矛盾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在他的坚持下,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这两家曾经的世仇结为同盟。

在维也纳之战中,波兰传奇的翼骑兵大胜奥斯曼土耳其。波兰人有一次拯救了欧洲,而奥斯曼帝国在这一战后开始逐渐衰落,直到一战后解体。

5、近代欧洲列强崛起,波兰惨遭瓜分

波兰——曾经的欧洲第一大国,在近代衰落了,不仅衰落而且最终被瓜分,为什么?

波兰的地理位置,西为普鲁士,东为俄罗斯,南为奥地利。波兰强大之时,东普鲁士也曾属于波兰王国。可是,近代的大国崛起是从欧洲西部开始的。

当普鲁士开始崛起,波兰便成了其东向扩张的障碍。

当俄罗斯崛起后,其十分渴望被视为欧洲的一员,于是波兰便成为俄国通往西欧的障碍。

奥地利与普鲁士均为德意志邦联中的领导者,其不能坐视普鲁士扩张,也要去瓜分波兰,于是波兰的悲剧便不可避免了。

波兰第一次亡国1772年,1793年,1795年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波兰第一共和国灭亡。

其中,俄国人分到了62%,约46万平方公里;普鲁士分到了20%,约14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分到了18%,约12万平方公里。

波兰第二次亡国拿破仑战争期间,为了限制普鲁士和俄国人,公元1809年,拿破仑在击败普鲁士后重建波兰,即华沙大公国。

当拿破仑远征俄国时,波兰是除了法国自己之外出动军队最多的国家,目的就是复仇。

然而,随着拿破仑兵败俄罗斯,1812年,普鲁士和俄国重新瓜分了波兰,西部归普鲁士,东部归俄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第三次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俄对战德奥土,最终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全部灭亡,公元1918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让波兰复国,从此德国和俄国之间又有了缓冲国。

公元1918年,自1795年波兰被德奥俄三国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波兰终于复国成功,这便是波兰第二共和国。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德国和苏联又一次瓜分了波兰,这是波兰第三次王国。

波兰第三共和国二战的结局我们都清楚,德国人又战败了,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波兰又一次复国。

与原来的波兰国土相比,波兰整体向西移动,这当然是为了苏联的利益。波兰西部向西推移至奥德-尼斯河,也就是说波兰的版图整体向西移动了200多公里,其面积则比战前缩小了7.6万平方公里。

波兰领土变迁

战后的波兰经历了波兰人民共和国和东欧剧变之后的波兰共和国阶段,而今天的波兰共和国便是波兰第三共和国。

在欧洲,波兰也算得上历史悠久,但由于地缘劣势,再加上斯拉夫人的身份天主教的信仰,一直都不受欧洲大国的待见。于是今日的波兰开始报美国的大腿,成为欧盟内部的“刺头“,那么有着大国梦的波兰未来之路又会怎样呢?

展开
收起

大波兰经历三次瓜分,国家主权整整空白了“100多年”!

大波兰起义,是发生于1794年3月24日,波兰和立陶宛对俄罗斯大帝国和普鲁士王国发动的全国大起义,起义领导人是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又名科希丘什科,他被视为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美国的民族英雄,出生于波兰一个贵族家族,生于1746年2月4日,卒于1817年10月15日。

大波兰起义 浮雕

波兰地处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中间,被这两个超级大国夹击的日子,非常难过,因为地理原因,波兰是这两个大国博弈的战场,双方都向把波兰拉拢到自己一边,为此波兰领土经常承受战火,而波兰人民更是有苦难言。

在巴黎和会后,俄国和普鲁士王国开始第一次瓜分波兰,而且在1792年进行的俄国和波兰战争中,战败的波兰损失了大量的波兰领土,波兰统治者内部也产生了分歧,亲俄派被认为是波兰国家的卖国贼,在波兰人民心中,反对亲俄派统治的情绪日益高涨,这也为大波兰起义的爆发积聚的氛围。

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民族气氛,俄国和普鲁士把驻守的联邦军队裁减了一半,并吸收了剩下的波兰士兵,在1794年3月12日,大波兰国家的一位骑兵旅指挥官,不服从上层的调配,把军队拉到了克拉科夫,这次事件激起了大波兰国家人民对俄国军队驻守的不满,并随后发生了暴乱。俄国军队被赶出了波兰城市。3月24日,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刚回国的乌什·科希丘什科,扛起了起义的大旗,他宣布自己是波兰所有起义军的首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波兰起义战争。

大波兰起义起因

大波兰起义,是发生于1794年3月24日,波兰民族英雄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领导的, 一场争取波兰民族独立的战争,尽管大波兰起义最终失败,但是作为民族独立的象征,继续激励着波兰人民向往自由的理想。

大波兰起义 剧照

大波兰起义起因源于,巴黎和会上瓜分波兰领土的协议,直接导致了波兰国内人民的反抗,因为早在1773年,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方就已经在维也纳签订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当时三国在波兰各自划分领土,大波兰的国土面积损失了大约22万平方公里,人口失去了450万,第一次的瓜分已经引起了当时人们的不满,而在1792的进行的波俄战争中,波兰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又被俄国和普鲁士逮住机会,进行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行动,这次瓜分中,波兰的人口只剩下300多万,经历两次瓜分的波兰人民,对俄国和普鲁士列强侵略行为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于是在1974年,从美国独立战争前线归来的英雄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扛起了起义的大旗,打响了反对俄国和普鲁士的第一枪。

大波兰起义,得到了很多农民阶层的响应,也导致了起义军中大部分是民兵,武器简单落后,根本不是俄国正规军的对手,在起义的当年10月,起义军就被俄国军队无情的镇压了,而起义军首领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也被捕入狱,大波兰起义失败了。

大波兰起义,是由波兰民族英雄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领导的,一场反对俄罗斯大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侵略和瓜分波兰的起义。大波兰起义正式爆发的时间为1794年3月24日。

大波兰起义漫画

大波兰起义过程,从1773年2月19日的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方在维也纳签订的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协议就已开始。此时波兰已经被三国势力渗透,没有自主的国家主权,国内政权有亲俄的波兰贵族把持,尽管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协议,但是这个行为无异于与虎谋皮,在1792年的波俄战争中,普鲁士就背叛了波兰,和俄罗斯一起达成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于是经过二次瓜分浪潮的波兰人民,心中的独立热火已经烧得够热了 。

国内政治腐败,受贿赂的国家公务员出卖国家,批准了俄国和普鲁士的合法占领波兰领土的要求,对亲俄的波兰贵族掌握国家命运,深感忧虑的有识之士,在民族情绪高涨的氛围中,扛旗而出,从美国独立战争前线归来的老兵,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宣布自己是所有波兰起义大军的首领,他的英勇行动感染了很多有相同想法的人们,特别是一直遭受贵族阶层压迫的农民,4月4日起义军就已经攻占了一个俄国军队驻守的城镇,这个胜利鼓舞了更多的波兰人民参与到大波兰起义中,形势大好,而俄国方面也加紧了镇压,俄国派遣了大量的精锐士兵作战,专业化的军队对战民兵占大多数的起义军,绰绰有余,在同年的10月1日,大波兰起义军的领袖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被捕,大波兰起义就此失败。

大波兰起义结果

大波兰起义,是波兰国家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民族独立运动,是由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于1794年3月24日领导的一次大规模起义活动,大波兰起义是为了反抗俄国和普鲁士对大波兰领土的瓜分,却不料,大波兰起义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俄国和普鲁士的第三次瓜分大波兰的领土,而在经历第三次瓜分后,大波兰国家主权没有了,不复存在,整整空白了100多年,波兰才重新成为一个国家。

大波兰起义 领土图

大波兰起义结果,在起义的同年10月就已经揭晓,受巴黎和会第二次瓜分波兰协议的刺激,波兰统治者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1792年他们同当时还是盟国的普鲁士发动了对俄国的波俄战争,但是在战争中途,身为盟国的普鲁士背叛了协议,倒戈俄国,直接导致了波兰的惨败,而后,两国签订瓜分波兰协议,波兰国内人民反抗情绪高涨,渴望独立的呼声渐起,1794年从美国独立战争前线归来的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站出来了,他在3月24日宣布自己是起义军的首领,要带领波兰人民保护波兰国土的完整,大波兰起义,得到了部分波兰贵族和众多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在初期俄国还没有派兵镇压时,迅速攻占了几个城镇,但是8月俄国的大部队开始镇压起义军,面对军事化程度高的专业军队,以民兵为大多数的起义军,很快就败下阵来。

同年的10月1日,大波兰起义军首领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被捕,随着首领的被捕,大波兰起义终告失败。

展开
收起

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曾被三次瓜分,比中国晚清还惨

波兰的邻国,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德国。如果时间回到二战前,波兰的邻国就只有两个,苏联和纳粹德国。

1939年9月1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一星期后,德国闪击波兰。9月17日,苏联也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部领土,波兰彻底沦陷。

波兰在斯拉夫语中意为“居住在平原上的人”,波兰大部分领土位于东欧平原,平均海拔仅173米这为德苏闪击波兰提供了地利条件。

德苏为何不利用波兰来掣肘对手,反而要瓜分波兰呢?这要从几百年前说起。

1386年,立陶宛大公国君主迎娶波兰公主,她是波兰王位唯一继承人,立陶宛君主相当于迎娶一位女王,开启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辉煌序幕。

王国四面扩张,领土最大时曾包括现在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乌克兰首都基辅。1618年极盛时期,疆域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是今天波兰的三倍多。波兰骑兵披上盔甲,插上羽翼,名为翼骑兵,曾先后击败瑞典骑兵和俄罗斯哥萨克骑兵,名动欧洲。

迅猛扩张的王国,遭到邻国的联合打击,不过领土也保持在70多万平方公里,仍是东欧大国。

1772年至1795年,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共同出兵,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王国。其中沙俄占领46万多平方公里,占比约62%;普鲁士占领14.11万多平方公里,占比约20%;奥地利占领12.18万多平方公里,占比约18%。

一战结束后,波兰人掀起独立运动。协约国中的英法也希望波兰独立,成为阻挡苏联西进的障碍。波兰人希望恢复123年前的疆域线,自然被苏联拒绝。波兰与苏联的战争又打了两年,在其他战胜国调停下,双方以实际控制线为界,波兰正式复国,面积约38.8万平方公里。

二战中波兰翼骑兵曾遭遇德国坦克部队,虽然波军也有部分机械化的装备,但与德军差距较大,因此损失惨重。清扫战场时德军发现波军有用于仪仗和悬挂旗帜的长矛,战地记者夸张地报道了此事,变成“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国坦克冲锋”的神话。后来德国鼓吹此事用来宣传闪击战的威力,波兰用来赞美翼骑兵的无畏英雄主义精神,有人当笑话,有人当神话。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苏联边境向西推进,波兰边境线则向德国方面移动,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积约31.27万平方公里,又缩水约20%。

波兰首都华沙,本来位于波兰中央位置,如今却是偏东,相应德国首都柏林也偏东。

展开
收起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是怎么回事?

在欧洲近现代史上,俄奥普三国瓜分波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事件,原本作为大国强国的波兰,沦落到此,其实也是令人唏嘘。那么,究竟三次瓜分波兰,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三次瓜分波兰,时间分别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3次,在此之前,波兰还算得上是一个欧洲强国,但是从17世纪中叶开始走向衰败,尤其到1750年左右,更是如此。这样子一来,波兰的三个邻国就开始动坏脑筋了,三国便趁机干涉波兰内政和瓜分波兰领土。

1772年,波兰第一次被瓜分,但是这次瓜分,波兰这个国家还存在,只是土地面积大幅度缩小了。这次瓜分,波兰人的爱国热情都高涨起来,在人民要求下,波兰议会于1791年通过了《国土完整议案》和《五三宪法》,规定此后波兰绝不丢失一块土地,实际上就是波兰搞改革了。这引起俄普奥三国的不安,很快俄、普出兵镇压了波兰爱国者的改革运动。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协定让俄国割占达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普鲁士则占有波兹南、伊里什、陈斯比霍夫、托伦、革但斯克等,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其余部分领土也被俄国驻波兰大使所掌握,实际上沙俄占了不少。所以这样子一来,第二次瓜分后,波兰不能再算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奥地利没有参与,所以注定还有下一次瓜分。

波兰还是有人的,所以起义又发生了,为了铲除波兰剩余势力,俄奥普三国决定以"将独立的波兰彻底抹去"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1795年10月,三国代表再次签订瓜分条约,将剩余的波兰国土全部瓜分。这就是地三次瓜分波兰事件。

展开
收起

波兰表示考虑加入“护航联盟”

波兰,曾经也是中欧强国,但历史上却被俄普奥三次瓜分,亡国居然达几个世纪,一战以后,才恢复独立,真是打不死的小强,但却马上去攻打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又与战败的德国彻底翻脸,等于和德国、苏联同时都结下了梁子。

二战前夕,难怪波兰再次被德苏两国联袂瓜分,实话实说,波兰,确实是个欠揍的国家,在其强大时,事实上也没少惹其他国家,特别是在波兰立陶宛王国时期,对外不要太过凶残。

在英国扣押伊朗的油轮,伊朗扣押英国的油轮,海湾地区局势高危的背景下,美国倡导的所谓“海湾护航联盟”,实际上响应者寥寥无几,大国的颜面确实有点挂不住了。

在此背景下,据路透社周五报道,波兰正在考虑支持美国领导的保护霍尔木兹海峡的任务,但尚未作出正式决定;但波兰的举动,无疑是对美国的强烈支撑,关键时刻竟然是波兰这个小弟来替主子撑场面。

波兰,自加入北约以来,是原华约国家中,可谓对美国大腿抱得最紧的国家,心甘情愿地充当美国的奴才,为此,不惜将美军驻波兰的军事基地命名为“特朗普堡”,愿意主动承担20亿美元的美军驻波兰军费,希望将驻扎在德国的美军重装师移居波兰。

但对于波兰如此盛情,美国反倒答应不下来,因为美国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感想,一但俄罗斯与波兰翻脸,驻扎在波兰的美军重装师怎么办,难道非得和俄罗斯兵戎相见吗?因此,对于波兰的盛情,美国似乎很开心,但终归未将驻德国的重装师移居波兰。

极度的不安全感,让安杰伊·杜达即便出访美国遭到了极度羞辱,都忘了个一干二净,依然要紧抱着主子的大腿,尽管主子自身也在衰落中。

第一次,安杰伊·杜达与特朗普签合作协议时,美方居然连小板凳都不安排,让堂堂一国总统站在特朗普办公桌的角落,就站着弯腰签字,还得对着镜头脸上挤出笑容。

第二次,安杰伊·杜达夫妇和特朗普夫妇合影,被特朗普夫妇有意挤出了红地毯;外交无小事,通过两次细节,特朗普等于是公然羞辱安杰伊·杜达。

展开
收起

揭秘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公式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第一眼就被横亘在亚欧大陆北边的俄罗斯惊呆了,它是如此的辽阔,足足占据了亚欧大陆相当大的面积,令人不寒而栗,要知道,这还仅仅是大幅缩水后的版图。它从东至西一共横跨了11个时区,要知道全世界一共才24个时区。在俄罗斯的东西两侧,居然有像芬兰和朝鲜这样差异巨大的国家。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和它的老对手美国竟然只隔了一条窄窄的海峡,而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俄罗斯甚至还盘踞在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往南一直深入到美国现在的旧金山附近。

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

我们通常所说的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不断兼并周围领土而形成的。13-15世纪,莫斯科公国还是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偏远的封建小邦。15世纪末,金帐汗国逐渐走向了解体,莫斯科公国开始独立并强大起来,在原来金帐汗国的废墟上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开始奋马扬鞭,加大了扩张的力度。

从伊凡四世开始,一直到帝国的覆没,历代沙皇都野心勃勃,妄图建立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为此它每时每刻都在扩张着。俄罗斯几百年以来的扩张政策是一贯的,连续的,对土地有着近似于病态的疯狂,人们称之为“噬土性”。特别是彼得大帝时期对俄国的扩张进行了顶层的设计,制定了走向四大洋的战略方针。从此,俄罗斯在领土扩张上有了理论武器的指导,更是得心应手。

因为俄罗斯本身就处于高纬度地区,背靠北冰洋,所以它的扩张方向有三个,西面、南面和东面。欧洲方向是西面,也是俄罗斯传统上的主要扩张方向,因为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和人口重心都在这里,俄罗斯最看重欧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亚洲部分、高加索、伊朗、中亚细亚属于向南扩张的方向。而东方主要就是中国。虽然俄罗斯占据着西伯利亚,直接面向着太平洋,但那里天寒地冻,“朝向亚洲的窗户”一年之中有很长时间都是结着冰的,所以,中国也是必须要侵略的。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俄罗斯的扩张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对外扩张的三个方向并不是在同一个时期同时往前推进的,其中一个或两个方向不动或受阻时,另外的方向就会加速往前推进,以弥补受阻的那个方向侵略效益的“损失”。就像一张弓一样,弓臂弯曲的目的是为了射得更远,俄罗斯的扩张是非常富于弹性和张力的。正因为此,俄罗斯即使在一个方向上吃瘪,但总体上它还是越来越大。这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公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是把金帐汗国碎片化的小汗国一个一个地收拾掉,然而,南方有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当时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整个东欧大陆,俄国想都没敢想。而往西也是寸步维艰,伊凡四世于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时的俄国在西、南两个方向上受阻,但向东扩张的步伐快得惊人,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

乌拉尔山以东是西伯利亚汗国,位于鄂毕河中游,1581年9月1日,哥萨克头目叶尔马克率领840人的远征队伍出发,很快击溃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军队,占据了首都,叶尔马克得意的将这块辽阔的土地称为“西伯利亚”。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一批又一批的哥萨克探险队和皮毛商深入西伯利亚腹地,相继占领了叶尼塞河流域和勒拿河流域,到1637年,俄罗斯人已到达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俄罗斯最终占据了广阔富饶的西伯利亚。后来又越过白令海峡占据了阿拉斯加,并且一直往南沿着海岸线一直渗透到北纬40度附近。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俄国人往东跋山涉水一万多公里居然都是民间行为,正是哥萨克们果敢无畏、能耐严寒和艰苦环境的毅力和勇气,才让俄罗斯不经意间捡到了一千五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而有了傲视群雄的实力。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

沙皇俄国的第二波扩张浪潮从叶卡捷琳娜开始。这时,东方的扩张告一段落,叶卡捷琳娜集中火力攻击西边的波兰和南边的土耳其。俄国对鞑靼人和土耳其人发动了两次战争。第一次战争在1768至1774年间,使俄国有效地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第二次战争是从1787至1792年,使俄国获得了从东面的库班河到西面的第聂伯河的整个黑海北岸。整个乌克兰这时已在俄国的统治之下,大森林终于战胜了大草原。而在西边,俄国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强占了波兰大部分土地。这时的俄罗斯,由于巨大的体量和贪得无厌的胃口,已经是能与英法并列的欧洲列强了。

然后在战胜拿破仑战争中,俄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俨然成了欧洲的宪兵,到处干涉别国内政。这样,一直到了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土耳其等国联合把俄国打得满地找牙。最后俄国战败,签署协议,俄国的欧洲霸权终结。就这样,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往西边扩张的势头被遏制,但它的扩张公式能束之高阁吗?

克里米亚战争

千万不要小看俄罗斯了,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它一边舔着伤口疗伤,另一方面它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和南方。既然西边玩不过你,惹不起我躲得起,有一句话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一定要从其它方向上捞好处。

俄国随后展开了一连串行动。由于阿拉斯加离英属加拿大太近,并且连年亏损,立马低价卖给了美国人。随后趁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无暇北顾,趁火打劫先后逼迫中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共割占了中国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占领了海参崴,兴奋的俄国人马上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征服东方。

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在俄罗斯正南方的中亚细亚这时也相继落入了它的魔爪。在1824至1854年的30年间,俄国人征服了直到锡尔河的哈萨克草原,从而首次进入中亚。随后,一个又一个的中亚名城陷入正在前进中的俄国人之手——塔什干于1865年陷落,布哈拉手1868年陷落,希瓦于1873年陷落,格奥克-杰彼于1881年陷落,梅尔夫于1884年陷落。然后,兵锋直逼阿富汗,甚至引起了英属印度的恐慌。最终,俄罗斯兼并了中亚细亚,它的版图也达到了2280万平方千米。

通过俄罗斯的扩张公式我们能够看出来,俄国的扩张之所以如此神速,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表现的是那么的韧性十足,主要是和它的野心分不开的。就像列宁说的:“它的手段和方式会变,但它的目的永远也不会变,那就是称霸世界”。也和它周边的邻国当时都已经衰落了有关,它捡漏了。最后,也和它的体量过于巨大有关,也有一些强国想遏制它,但“按住葫芦漂起瓢”,就这样,慢慢俄罗斯成长成了一个巨无霸强国。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俄罗斯的历史知识,请关注这套《全球通史》,它分为上下两册,是哥伦比亚大学三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的世界历史的扛鼎之作,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解读历史,是影响全球的传世经典。《全球通史》是世界唯一的中文全译本,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大师力作,有意购买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图/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

参考资料:《全球通史》

展开
收起

波兰奥古斯特三世的去世,引起俄国沙皇和普鲁士对它的第一次瓜分

波兰奥古斯特三世的去世,引起俄国沙皇和普鲁士对它的第一次瓜分

16世纪时,波兰是东欧强国之一,它的疆域北起波罗的海沿岸,南近黑海之滨,西抵奥得河,东达第聂伯河一带,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到17世纪上半叶,其版图达到9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100万,其领土之大,在欧洲仅次于俄国。但波兰的经济制度落后,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较快发展,中东欧各国急起直追之时,波兰却仍然实行着中世纪式的庄园农奴制度,工商业进展缓慢,经济停滞不前。在政治上,波兰仍处于诸侯封建主割据的局面,实行贵族共和制和自由选王制,而欧洲各国已大多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另外,波兰的复杂民族构成和教派众多的情况也加剧了波兰国内的离心倾向。这一切都给了正在迅速上升的中欧、东欧诸邻国以可乘之机,终于难免被诸强国瓜分的命运。

波兰的自由选王制早就给诸邻以可乘之机,俄国、奥地利、法国及德意志诸侯都曾干预过波兰国王的选举。自由选王制还明文规定外国人有资格竞选波兰国王,因此许多国家的王子、公爵曾担任过波兰国王。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就是被奥地利和俄国推举为波兰国王的,是为波兰的奥古斯特三世。正是这位国王的去世而引起了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

奥古斯特三世在1763年10月5日七年战争刚结束不久去世。长期垂涎波兰国土的俄国闻讯立刻行动起来。这时俄国沙皇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也是一位欧洲政坛上的有名君主。她在17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后,派人暗杀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消灭了政治上的其他对手,很快就坐稳了俄国皇帝的宝座。她一面在国内推行开明政治,一面继续彼得一世的侵略政策,拟定了巨大的侵略计划,其中包括瓜分波兰。当她得知奥古斯特三世去世的消息后,便全力以赴地谋求把她众多情夫中的一个斯坦尼斯劳斯·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扶上波兰国王的宝座,想把她过去的宠儿变成封臣式的人物并以此吞并波兰。她在波兰收买了一些诸侯担任她的间谍。这是在当年彼得大帝临终时就写在遗嘱中的方法:“通过制造混乱和煽动妒忌心理瓜分波兰。用金钱收买具有权威性人物。要影响那些不坚定分子,贿赂他们,以期在选举国王时插手其事。要支持和资助义勇军。把俄国军队派往这个国家,一有情况就可立即投人。如果毗邻的强国制造麻烦,可以暂时进行安抚,直到能够重新取得人们所承认的东西为止。”

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的计划最初在波兰诸侯中引起了不满。波兰的大主教拉迪斯劳斯·卢宾斯基在1763年11月123涑日发表演讲表示反对俄国推举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叶卡-捷琳娜二世以激烈的言词进行了反击,并假意声称:“我们决心要保持共和政体的现状及其自由和财产。而且由于我们关心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的不可侵犯性,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允许对波兰的任何瓜分,不管是谁计划这样做!”这些诺言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为了平息诸侯的不满并加紧实施彼得大帝的临终计谋,女沙皇秘密将100万卢布运往华沙。

普鲁士对波兰也怀有野心,因为普鲁士的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之间相隔着格但斯克等波兰地区,如果得到这些领土,不仅可以使东西两块领土联结起来,从而形和成一个整体,而且可以占据维斯瓦河口,控制波兰的对外贸易。因此,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控制了矿藏丰富、纺交织业与贸易都很发达的西里西亚以后,下一步的侵略目标就是波兰。俄国为了顺利地瓜分波兰,已经开始争取普鲁士的支持,俄普为此展开了紧急谈判。弗里德里希二世本意不希望俄国向欧洲过分扩张,声称俄国“对整个欧洲具有危险性”,他们是“北方的野人”、“北冰洋上的蛮人”,但又不愿放弃参与这场唾手可得的分赃行动。因此,双方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可谓一拍即合。

1764年4月11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针对波兰的同盟条约,条约的秘密条款规定,俄普双方将“竭尽全力”,必要时甚至动用武力干涉波兰,以阻止波兰变自由选王制为王位继承制,维持波兰旧宪法。也就是说,要让波兰保留无政府状态,永远也不能强大起来。为了拉拢普鲁士,两国还相互保证包括西里西亚在内的双方各自的领土完整。这一盟约为以后瓜分波兰打下了基础。1764年初夏,沙皇俄国立即派出5万重兵开进波兰,以影响即将召开的波兰议会。5月7日,在卢布加大棒的双重影响下,波兰议会在华沙召开。波兰议会议长立即宣布,协商无法开始,因为面对外国军队的干涉议会没有应有的选王自由。卢布终于发挥了作用,亲俄派大贵族立即推举了新的议长。9月6日,波尼亚托夫斯基在俄国的剌刀的保护下被推举为波兰国王,他是波兰的最后一名君主。

在国际上,俄普的行动首先得到了英国的承认。但法国和奥地利则表示不满。玛丽亚·特利莎最初希望萨克森选帝侯能够保住波兰王冠,但当看到这已无可能后,她通过驻华沙的代表表示:“波兰共和政体及其国王可以继续存在下去,以便能使它同这个或那个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考尼茨首相为了消除战争危险,则尽力试图使分崩离析的波兰各派相互妥协,但这没有任何效果。1764年9月14日,波兰国王的兄弟、担任奥地利将军的安德烈亚斯·波尼亚托夫斯基伯爵从波兰返回维也纳,带来了波兰国王的亲笔信,告知土耳其也插手波兰内部派别纷争,反对波尼亚托夫斯基国王,制造事端。女王为了挽救和平,通过奥地利驻法国和土耳其的大使做两国的工作,最终这几个国家都承认了波兰新国王。

由于波兰问题,约瑟夫皇帝主张改善同普鲁士的关系。自七年战争以后,奥地利女王同普鲁士国王都竭力避免各种摩擦,虽然相互的仇恨很深。弗里德里希二世甚至暗示要同奥地利结盟。这一暗示通过驻柏林大使传到维也纳后,女王和考尼茨对其动机颇费了一番神思。最后,在外交思路上他们达成共识:由于战后国际关系戏剧化,国际条约多如牛毛,奥地利的目标是避免战争,巩固同法国的联盟,保持同其他各国的良好关系。1766年6月,约瑟夫皇帝提出去西里西亚阅兵,这是德意志皇帝的象征性权利。弗里德里希二世知道这是年轻的奥地利王室继承人对自己的暗示,他将会在西里西亚见到这位年轻皇帝。但女王和考尼茨担心普鲁士国王的阴谋,礼貌地加以拒绝。约瑟夫很遗憾地对母亲说:“我错过了会晤和结识一个人的唯一一次机会,我无法否认,我对他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普鲁士国王也同样地遗憾。

由于俄国的武力干涉,波兰的动乱已迫在眉睫,这势必引起大国间的战争。波兰问题成为玛丽亚·特利莎和考尼茨主要考虑的问题。女王下令动员了大批部队,并命令劳东将军回维也纳待命并对可能发生的军事行动进行商议。奥地利的反应使俄国和普鲁士又达成一项新的秘密条约,弗里德里希二世向女沙皇保证,如果奥地利入侵波兰,普鲁士将向俄国提供武器支援并保留要求相应的赔偿损失的权利。俄国也向奥地利声明,俄国只是为了保护持不信奉国教者、保障宪法,并以此维持普遍和平而对波兰进行干预的。所谓的不信奉国教者是指波兰的东正教徒和新教徒,他们是俄国女沙皇的支持者。他们试图在波兰获得法律平等,这势必壮大俄国的势力,而这时的波兰国王已经站在波兰的立场上说话了,他反对这一企图因此,俄国女沙皇对这位昔曰情人要教训一下。这激起了奥地利的紧张感。1767年以后,波兰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信奉国教的人请求俄国女沙皇成为波兰及其法律的保护人,并敦促议会接受这一要求。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