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德国进口

中国连续四年成为德最大进口来源国

新华社柏林3月22日电(记者李萌)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约为1062亿欧元(1欧元约合1.1353美元),中国连续四年成为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2013年5月11日,德国汉堡港口举行港口节庆祝活动。(新华/EPA欧新)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介绍,1980年中国在德国进口来源国当中排名第35位,到2000年已经跃升到第10位。2018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总额达到约378亿欧元,主要包括电脑、数据存储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等。

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克里斯蒂安·鲁施表示,数据处理设备、电气和光学产品是2018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最重要商品种类,这体现出商品专业化生产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德中双边贸易总额达1990多亿欧元。德国经济研究所相关专家表示,这一贸易规模相当于约40年前的近105倍,凸显了德中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展开
收起

德国杜伊斯堡—中国中欧班列进口运邮测试成功

测试集装箱在阿拉山口海关查验

德国邮政DHL中国铁路及多式联运总负责人托马斯·科维斯基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许多):9自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开通以来,随着中欧班列逐渐融入欧洲铁路运输体系,中欧班列运邮常态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26日,在重庆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口岸中心,随着中欧班列集装箱被工作人员缓缓打开,一批来自德国的邮包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标志着中欧班列首次成规模邮件进口测试成功。

德国邮政作为欧洲最大的邮政服务业巨头,整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验,随着中欧班列逐渐融入欧洲铁路运输体系,德国邮政现在正在进行一项新的尝试——用中欧班列运邮。10月27日,首列装载着德国邮政邮件的中欧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发出,历时25天,于11月21日抵达重庆团结村,这标志着中欧班列首次成规模邮件进口测试成功。德国邮政高级运营副总裁巴德里表示,长距离的国际运输要经过很多国家,空运虽然快捷,但成本昂贵、并且由于航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稳定。火车运输就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欧陆路运输已逐渐形成一张交互网。巴德里说:“‘一带一路’倡议将让世界各国受益,以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为例,中欧班列不仅能缓解空运压力、更加环保,还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就业机会,也满足了一些对中欧之间运输速度中等要求的客户需求,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海关人员通过手持阅读机查验

德国邮政高级运营副总裁巴德里

德国邮政每日派送6600万件邮件,其子公司DHL 旗下的国际快递、货运运输、国际邮件等相关业务是德国邮政营业额的重要支柱之一。德国邮政DHL中国铁路及多式联运总负责人托马斯·科维斯基表示,德国杜伊斯堡是欧洲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港。从杜伊斯堡到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的水上距离为230公里,拥有很广阔的物流需求和市场潜力。中欧班列为国际邮件运输提供了新选项,将使德国邮政的广大客户从中受益。科维斯基说:“最直接的就是,可以让我们的客户从中受益,因为原本的国际运输方式比较单一,中欧班列为国际邮件在运输方式上增添了新的选项,并且实践证明这是切实可行的。我们也看到,班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我们现在刚刚开始在渝新欧列车上进行国际运邮测试,但是中国境内现在有超过30个城市都开通了中欧班列,这也为客户提供了提升运输速度的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这项优势应该保持并扩大。”

截至2018年9月,每周有25趟中欧班列往返于杜伊斯堡与中国之间,中欧班列的开通让以杜伊斯堡为中心的整个莱茵-鲁尔区成为了连接中国与欧洲各内陆以及海港的物流集散地,不断增加的货物吞吐量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就业作出贡献。德国邮政DHL中国铁路及多式联运总负责人托马斯·科维斯基表示:“我注意到,伴随着这些新涌入的货运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莱茵-鲁尔区落户或是设立中国办事处,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欧班列的开通。中欧班列促进了中欧之间进出口贸易发展,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也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据悉,去年中欧班列已实现出口运邮常态化运作,此次德国杜伊斯堡至重庆进口运邮测试成功,是中欧班列运邮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将为中欧班列运邮常态化运作、促进双向互通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
收起

合资奥迪Q5中国33万起步,美国从德国进口18款才卖29万

2018款奥迪Q5已经在海外市场率先上市,北美版2018款奥迪Q5官方指导价为4.24-5.17万美元,约合29.1-35.5万元人民币。北美版2018款奥迪Q5共推出5款车型,分别为进取型、技术型、舒适型、动感型以及豪华型,和2017款奥迪车型配置一致。

2018款奥迪Q5在外观和内饰方面均有升级。外观方面,2018款奥迪Q5采用了六边形的进气格栅,同时对大灯组进行了全面升级,视觉效果非常犀利。2018款奥迪Q5车身侧面和现款相比变化不大,不过更加凸出的腰线使得2018款奥迪侧面看上去要比现款更加硬朗一些。车尾方面,2018款奥迪Q5尾灯组也进行了调整,棱角更加明显,可以说继续发扬了“灯厂”的一贯优势。

内饰方面,2018款奥迪Q5进行了全面升级,现款奥迪Q5的内嵌式中控大屏升级为了悬浮式屏幕,同时全液晶仪表盘也成为了标配,科技感十足。在档杆方面,2018款奥迪Q5采用了和奥迪Q7同款的电子挡杆,造型更加大气,同时也提升了新款奥迪Q5内饰的整体质感。

动力和配置方面,2018款奥迪Q5依旧搭载的是一台2.0升TFSI发动机,最大功率252马力,与之匹配的是一台8AT自动变速箱。值得注意的是,2018款奥迪Q5的四驱系统由现款的全时四驱变为适时四驱。高科技配置方面,2018款奥迪Q5配备了支持触控和手写功能的迷你控制面板,高配车型还支持抬头显示功能。

国产2018款奥迪Q5目前还没有上市,不过日前国内已有部分经销商开始销售进口版2018款奥迪Q5,起售价为42万。从2017款国产奥迪Q5的官方指导价来看,2018款国产奥迪Q5的起售价将不低于40万元。

中美市场奥迪Q5售价巨大差异无非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一是奥迪在北美的销量并不好,溢价空间较小。二是北美市场对品牌的重视程度并不像国内,不存在BBA此等说法,奥迪Q5在北美市场面临的同级别竞争压力远比国内大,定价过高会进一步下挫其销量。

展开
收起

狮子大开口!德国:中国进口一台需多加700万,中方霸气“回击”

“文|家乐(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要问世界上哪个水电站最大,我国三峡当之无愧排名世界第一。在全世界最大的20个水电站中,中国独占11位,不愧是基建狂魔,我国的水电站建设,给我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为此很多国家都会选择与中国合作,不过在合作的过程中,避免有“找茬”的。最近德国就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进口机器要中国一台多加700万,我国霸气“回击”!

虽然说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掌控了无数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曾经也有过一段的阴暗时光,因为起步较晚,所以发展就比较落后,在许多的领域方面都被西方国家“卡脖子”,没有办法顺利发展自身的经济,但是我国并不妥协,面对着技术封锁,我们就自己创造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技术。

在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目前中国的风能技术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很多国家都在中国购买风力发电机,但是我国的风力研究之路也并不是顺利的。建国之后,欧美国家对中国实行了技术封锁,据了解中国曾经求助美国,想要购买一个风力发电机用于研究,但是遭到了拒绝。

这样的拒绝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残酷的,因为清的闭关锁国,在西方大工业变革的时候,中国并没有跟紧西方进步的脚步,所以我国的科技十分落后,没有一个领航人,很难取得什么突破。

因此从德国风能发电机是情势所需,而德国却仗着自己一家独大,给中国开价竟然每台多加700万。中国当时也是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与日本战争一触即发,很多国家都不看好中国,所以拒绝向中国出售武器,当时德国势大,只要给够了钱,自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也不惜得罪日本,德国之所以如此迫切圈钱,是因为德国因为凡尔赛条约,制造工厂损失极重,直到30年代才开始复苏。

对此,中国方面不想再一味的请求他人,就开始致力于技术开发。在2010年,华锐风电公司凭借技术人员的不懈设计与革新,终于制造出了属于我们的机器SL5000大型风电机。而且这台机器的的发电能力是目前全世界最强的,能够达到5兆瓦的数值。

在发电仪器的设计上,中国也做了很多的改变。在风车的叶片设计上,将长度设定为直径128米,这样所形成的机舱,可以容纳下一架小型的飞机,最关键的是,在成本上,远远低于美德两个国家的价格,甚至连他们价格的一半都没有到,这就一下子吸引了在风能方面有需求的其他国家,中国风能仪器的购买量快速的增加。

总之,没有契约精神的国家,我们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合作。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有很多国家都希望和我们达成合作。而德国失去中国市场,以后也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展开
收起

最新:德国巨头在华购1亿只口罩运回本国!欧盟70%口罩从中国进口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目前,疫情肆虐的欧洲大地尚未真正迎来曙光,被视为欧洲经济体发动机的德国防疫现状也极其不稳定,截至4月14日凌晨,德国累计确诊感染人数已超过13万。可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硬仗,而“战疫”最要紧的是后方防疫物资储备要跟得上。德国专家指出,由于欧洲疫情严重升级,该地区存在数亿口罩缺口,而且目前欧盟70%的口罩都是从中国进口。基于此,德国化工巨头也采取行动了。

德国化工巨头采取行动:在华购买1亿只口罩运回德国!

据环球网援引德国《南德意志报》4月15日报道称,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将向德国捐赠1亿个防护口罩,而这些口罩都将从中国购买,准备运往德国。巴斯夫CEO马丁布鲁德穆勒表示:“当前这种紧急情况只能由我们所有人一起共同应对,因此,我们正在利用公司在中国的采购网络和物流支持来提供帮助。”

要知道,去年巴斯夫便宣布,在中国湛江投资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的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巴斯夫154年以来史上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同时也是中国重化工领域首例外商独资项目。在海外各国经济活动停摆之际,巴斯夫在华生产基地和建设项目已实现复工复产,这为巴斯夫在华更加便利地采购防疫物资创造了条件。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为了保障德国医疗物资供应充足,3月份德国紧急发出求援信号,希望和中国达成口罩购买协议。对此,中国方面回应,从4月起中国国有企业生产商将为德国提供数千万只口罩。随后中国制造的两批口罩先后抵达德国慕尼黑机场,共计4800万只口罩。报道称,德国专门架设了一座“空中桥梁”,每日派出一架专机飞往中国上海安全运输防疫物资。据悉,德国计划4月23日至28日再安排三个航次,累计最大运量达490吨。

德国做出意外决定后,中国考虑减少重要原材料出口!

另外,数据显示,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经济在此次疫情中遭受重创。市场预测德国二季度GDP将萎缩9.8%,创197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跌幅的两倍多。而在上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德国强劲的实体经济曾帮助其快速走出危机,并在此后许多年里保持强劲经济增长,成为欧盟经济火车头。

然而,据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占据德国经济总量约五分之一的庞大制造业高度依赖出口,这意味着受疫情影响的供应链受阻和全球需求下滑两方面因素都将对德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据环球网4月10日援引德国《焦点》周刊指出,中国正在考虑改变原先的原材料出口措施,比如,对于德国汽车产业而言极其重要的原材料——金属镁,中国产量占全球八成以上,但是今年前两个月中国6种税号镁产品出口量同比已经下滑34.66%。

疫情期间,在出口贸易遭遇难题的情况下,德国却于4月8日同意再次收紧外资收购法规,保护国内企业抵御来自非欧盟国家投资者的非合意收购,事实上,在2018年年末,德国就已经限制外资收购,将外资收购德企的审查门槛从25%股权下调至10%。

受此影响,中企对德国的投资直接削减95%。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9上半年,中企向德投资5.05亿美元,只有2018全年对德投资100亿美元的零头。如今,德国重蹈覆徹,再做意外决定,有声音指出,此举将进一步恶化了德国的营商投资环境,称“德国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展开
收起

自给自足失败,德国曾将黑锅甩给中国背,称进口的生产设备有问题

“文|小七(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旅行,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点滴生活细致入微的感受。

今年确实是不平和的一年,年初的世界卫生事件来得突然,我国一直都积极应对,好在效果明显。自本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后,中国努力向国际社会提供防护物资,加大生产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国家。但是没想到他们并不知道感激,反而将黑锅甩给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要看的是自给自足失败,德国曾将黑锅甩给中国背,称进口的生产设备有问题。

为解决一罩难求的局面,国内很多企业都跨界生产口罩和防护设备,当然我们很多企业响应号召加入生产,如今中国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国内口罩并不短缺,而且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全世界超过一半的口罩都来自于中国,这让一时间国内口罩供货商和生产商纷纷加大生产力度,除了要解决国内口罩的供应问题,还要解决大量的国外订单,满足他们的口罩需求。

据了解,全球近90%的医用手术口罩与FFP口罩都在中国生产,确实令人惊讶,但是没更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也是进口国之一。大家都知道德国的实力,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类产品,包括医疗设备多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但是在这次是世界卫生事件中,德国口罩却依旧紧缺,这也是令人非常好奇的,口罩从技术上来说,远没有上述产品复杂,为何德国还如此紧缺口罩呢?

据了解,当时德国防疫处于艰难阶段,口罩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德国呼吁本土企业转产,德国500多家公司迅速转型生产口罩,德国的口罩产量也迅速提升,每周生产大约1200万个普通口罩以及1000万个防护口罩。但因生产标准与质量、利润低等原因,许多公司的短期转型已宣布“破产”。再加上口罩的生产设备多为中国进口,由于安装和维修问题,导致很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口罩认证、追溯性等问题也让德国不少企业倒闭。

德国供应商居然把黑锅甩给了我们,称是这些从中国进口的生产设备有问题,导致德国口罩国产化失败。但是我们始终是一个诚信大国,这样的事情是不允许发生的,我们出口给德国的口罩生产设备,本就是我们自用的型号,甚至为了符合德国的标准,在部分工艺上还有所加强,出现问题为何不先从自身找原因呢,更何况这一设备中国不少企业也在在使用,就没有问题。

最后,德国口罩“自给自足运动”也以失败告终,并仍高度依赖中国。据报道,德国已采购了7亿只口罩,大部分由“中国制造”。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哦,我国的出口贸易也在稳步上升,当然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如今的实力,可以说是黑马一般的。自给自足失败,德国曾将黑锅甩给中国背,称进口的生产设备有问题,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呢?

本文由“小七行旅记”原创,欢迎评论,收藏,点赞。未经允许请勿抄袭,感谢你们的阅读,请持续关注,让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
收起

中国暂停波兰猪肉进口后,德国猪肉也岌岌可危?日本给出了这个提议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据媒体11月22日最新报道,在2014年发现了猪病之后,11月以来,波兰西部的卢布斯省中又被发现了20头受到感染的野猪。随着波兰的猪肉疾病问题在不断蔓延,欧盟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德国担忧自家的生猪也会受到影响。据了解,作为德国的邻居,德国与波兰仅仅相距80公里(50英里)。目前,德国担心,倘若在自家猪肉出现质量问题,中国买家将会停止购买猪肉。

据悉,2018德国猪肉产量为534.2万吨,占欧盟28国总产量的22%。而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以外最大的猪肉出口目的地,平均每年带来的收入约为5亿欧元(折合约38.9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猪肉累计进口132.57万吨,同比增长43.6%。从德国进口的猪肉总量高达22.16万吨,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在中国不断增长的猪肉需求下,德国的猪肉价格也创下近6年来新高。根据德国农业市场信息协会(AMI)Thomas Els的数据,今年9月,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8.3%。

报道指出,目前,德国还没有发现任何生猪感染的案例,但由于与波兰距离太近,德国的猪肉质量也岌岌可危,买家极有可能做出停止全部或部分进口猪肉的举动。据了解,2014年,波兰曾被爆出猪肉质量问题,随后中国宣布停止进口波兰猪肉。数据显示,中国是波兰最大猪肉出口市场,进口波兰猪肉曾达到5万吨/年。据报道今年3月,波兰就提出要对中国恢复猪肉出口。这一要求至今尚未实现。

目前,我国的猪肉进口国数量已经达到了24个。由于我国不断扩大与各国的猪肉买卖,加上近日越南、韩国的猪肉质量问题也在蔓延,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对进口猪肉的质量把控。据媒体11月19日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与中国有关部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动植物方面的入境检查,防止非法进口肉类和其他物品,双方将在法规和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信息共享。

此外,在看到中国市场的肉类需求下,据媒体11月21日报道,日本希望能于明年恢复对华出口牛肉的资格。据悉,日本牛肉在2001年被爆出安全问题,随后失去了对华出口牛肉的资格,在过去了将近20年后,至今尚未得到出口批准。

消息领先一步,财富更近一步。关注“金十数据”,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财经大事件!

(责任编辑:张倩影)

来源: 金十数据

展开
收起

法媒:中国叫停垃圾进口给德国带来巨大问题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余鹏飞】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月6日报道,德国每年都将成千上万吨垃圾卖给中国,让中方回收利用。但现在中国对外来垃圾说不,这给德国带来巨大问题。德国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因为德国消化不了自己造成的垃圾山。

报道援引德国西南广播电台的消息称,德国运往中国的垃圾主要是塑料,每年达80万吨,约占德国塑料垃圾的1/7。中国为每吨塑料垃圾支付的是约200欧元的好价钱。

美国《赫芬顿邮报》爆料的数字更高,说运往中国的塑料垃圾约为150万吨,超过了德国塑料垃圾的一半。除此之外,德国还往中国出口电器垃圾和废纸。

《赫芬顿邮报》表示,现在该往哪儿运垃圾,这让德国犯难。因为德国的垃圾处理厂处理不了德国人造成的所有垃圾。从90年代到现在,德国人的塑料垃圾从160万吨增加到了约300万吨,几乎翻了一番。

根据德国的包装法,德国目前的塑料垃圾只需36%加以回收利用。许多旧塑料会被烧掉。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要到2022年才会提高到63%。

德国垃圾、水和原材料经济联合会要求德国投资回收利用。西南广播电台认为,德国部分垃圾可以打包储存,等待“好时光”,部分可能可以运往印度。

展开
收起

“去中国化”宣告失败,德国继续进口中国口罩

编辑:常乐

校对:百味

近期,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重新开始向中国大批进购口罩。疫情突发,导致德国的口罩严重供不应求,今年的四月份时,德国五百余家企业转型生产口罩,希望借机将口罩生产“去中国化”,不过今天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德国纺织协会在近日发文称,转型的企业只剩一小部分还在继续生产口罩,因此德国再次向中国进购数亿只口罩。

德国企业转型口罩生产,热度迅速消失

德国媒体报道称,在德国新冠肺炎的初期,口罩的急剧需求超过任何时候,而德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医疗物品,只能向中国大量进购口罩等防护物品。这种对中国的过分依赖,让德国决定要自己生产口罩,于是短时间内,便出现了五百家公司转型的现象。四月份时,德国口罩的生产量便达到了一周约1200万只。

不过这种生产口罩的热度还未维持多久就消却了,一直到今天,德国仍在生产口罩的公司已经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其中一家转型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初决定转型的时候,德国制造口罩的机器便是从中国进口的。一段时间之后,机器所面临的维修问题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重要的是,德国企业低估了生产口罩的认证、环保、可追溯性等等多种问题,最终选择放弃。

当然,企业转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对中国依赖,更重要的是为了盈利。而在疫情缓解之后,口罩的需求慢慢降低了,价格也恢复了正常水平,利润过低。加上企业转型时的材料机器等物品都从中国进口,往后的维护运转可能会产生更高的耗费,如此一来,少之又少的利润让许多企业放弃转型。

德国“去中国化”宣告失败,暂时无法摆脱中国口罩

而且从长远来看,德国在口罩生产领域并不存在竞争优势,无法对外销售,市场过小。因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国生产口罩并不适合德国长期发展。因此,德国决定继续从中国进口口罩,此次便一次性进口了7亿只口罩。

对此,《世界报》报道称,德国对中国的口罩依赖基本无法摆脱。而此前,德国曾宣布将医疗产品作为工业支柱,如今看来,至少在口罩领域,德国还得继续依赖中国。

对此,有商界人士指出,中国在未来的日子中应继续加强两个方面,第一便是品牌,塑造出象征口罩质量的品牌;第二个便是质量,质量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会严格要求的。

中国在整个疫情期间已经向国外销售了不计其数的口罩,中国口罩企业利用这样的机会,塑造出象征中国质量的品牌,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由《看见港澳台》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来源:海外网)

展开
收起

德国进出口期待“中国动力”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月出口较上月下滑1.3%,创12个月来最大降幅,进口也下滑1.6%。进出口下滑幅度皆大于预期。德联邦经济部上周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德国2月工业订单创两年多最大降幅。

德国《商报》8日报道称,这一数据对世界经常账户盈余冠军德国来说十分糟糕。德国出口行业无法同时应付中美贸易争端、英国无协议退欧风险和国际需求下降等全球贸易危机。

德国经济专家们普遍认为,德国工业的转机要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发展。“德国经济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德国VP银行首席经济师齐策尔指出,中国政策给欧洲经济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降低增值税、投资基础设施等。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华德国企业超过6000家,尤其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有约1/3的销售业绩来自中国。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