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意大利

AMD产品路线图曝光:含NAVI2核显的APU被命名为梵高

日前一份2020-2022年AMD产品路线图被部分曝光,由于图中涉及部分保密内容,爆料者对其进行了大概遮盖,但网友还是拼凑出了大量信息。

第一行是桌面处理器,左上角缺失的部分是代号Vermeer弗美尔的下一代锐龙桌面版CPU,它的信息我们已经比较了解:ZEN3架构、7nm、支持PCIE4.0,年底上市。AMD的产品研发代号都是知名画家的姓名(就像英特尔选择“湖”系列代号一样),扬·弗美尔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将其翻译为“威猛”是错误的。

Vermeer的接班人,也就是下下一代桌面锐龙处理器代号为Warhol沃霍尔,2021年问世,同样是ZEN3架构、7nm工艺。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美国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再往后看,2022年的桌面锐龙研发代号为Raphael,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图中看不到CPU架构,但应该会是ZEN4架构了,此外这个处理器可能是带核显的设计(Navi ?)。

产品路线图的第二排是新增的系列,首款产品研发代号Van Gogh,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它的CPU部分将基于ZEN2架构,7nm工艺制造,带有Navi 2核显,支持LPDDR5和LPDDR4x内存。图中的CVML被认为是Computer Vision & Machine Learning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简称,也就是说这款处理器可能是面向特定专用市场的。达芬奇的继任者的代号以D开头,但已经确定不是达芬奇(Davince),这是整张爆料图片中最大的迷。以D开头的知名画家太多了,难以猜测。

最后第三行中列出的是APU产品,被截去多半但很容易猜出的是左下角的Renoir雷诺阿。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画家。Renoir也就是AMD的Ryzen 4000系列APU,ZEN2架构、7nm工艺、搭载Vega架构核显。

Renoir在明年将由代号Cezanne塞尚的下一代APU接班。保罗·塞尚,著名法国画家。Cezanne将CPU部分升级到ZEN3架构,但核显依然是Vega架构的,支持LPDDR4x和DDR4内存。

Cezanne的接班人则是排到2022年的Rembrandt。伦勃朗,荷兰画家。有关Rembrandt的CPU部分架构不明,但核显基本能确认会升级到Navi系列。

展开
收起

若不是对艺术的追求,兰博基尼早该破产了,背后金主叫苦不迭

与法拉利品牌一样,作为同样出生于意大利的超级跑车,兰博基尼的名字同样来自于他的创始人费鲁吉欧_兰博基尼。1916年,费鲁吉欧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他一边帮助父亲种植葡萄,一边凭借着对机械方面的浓厚兴趣钻研学习机械知识,并最终成为了意大利空军的机械师,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知识。二战结束后的1949年,费鲁吉欧用大量被遗弃的军用物资成立了最初的兰博基尼公司,主要生产拖拉机和加热设备。凭借对机械知识的精通以及空缺市场的精准把控,很快,兰博基尼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农用机械制造商。

事业成功后,本身就非常喜爱跑车的费鲁吉欧买了一辆法拉利。正是这辆经典的250GT,让日后兰博基尼摇身一变,成为了超级跑车界的后起之秀。

坊间传闻,费鲁吉欧在指出法拉利变速箱缺点的时候,遭到了恩佐_法拉利的无情嘲弄。这个一生都在为赛车事业奋斗的高傲企业家,不屑于听取一个以制造拖拉机为生的后辈的建议。结果,费鲁吉欧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制造自己的跑车,与法拉利一较高下。不过这个说法后来被费鲁吉欧的妻子否认,她在采访中表示:费鲁吉欧发现那辆车存在不足是事实,只不过是以书信的形式寄给了恩佐,得不到回应后,费鲁吉欧才决定挑战制造能超越法拉利的超级跑车。

总而言之,在以超越法拉利为目标的这一强大驱动力下,费鲁吉欧卖掉了自己的跑车,并花重金从法拉利和玛莎拉蒂挖来大量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因为意见不合离开法拉利的贝萨里尼,他设计的3.5升360马力 V-12发动机是兰博基尼挑战法拉利的核心,在20世纪的意大利车坛,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恩佐和佛瑞肯。

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保障下,1962年,兰博基尼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次年的意大利都灵车展上,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350GTV,同时,兰博基尼也迎来了日后为自己车辆设计注入灵魂的设计师马塞罗_甘迪尼。这位从25岁开始便师从吉奥瓦尼_博通的天才,与另一位名垂青史的大使乔治亚罗成为了同门师兄。

当时的350GTV还是一款用于展示的车型,真正的量产版350GT在1964年发布。新车在重新调校了底盘的基础上,在两年内一共生产了120辆。1966年,工程师Gian PaoloDallara对350GT的发动机进行了改进,并将其用在了新车400GT上,这一改动使这款车得到了消费者高度认可。整个团队也因此大受鼓舞,开始着手研发全新的车型。

1966年,在兰博基尼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Miura问世,它由甘迪尼操刀制作,开创了兰博基尼发动机中置设计的先河。Miura的名字源自于一个公牛品种,它来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体型巨大而且异常凶猛。这一切,都与Miura所展现出的性能完美匹配。

3年后,兰博基尼推出了名为Miura J的赛车,迫于当时经济受困,这款车只生产了一辆,并出售给了一位工业家。不久后,这位工业家在和女儿出游时遭遇车祸,粉身碎骨后的Miura给人们留下的,只有惊人的320KM/h的极限速度。

由于在跑车领域的大规模投入,进入七十年代后,兰博基尼拖拉机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其拖拉机业务的最大客户取消了长期合同,使兰博基尼的销售额严重下滑。1972年,费鲁吉欧无计可施,把兰博基尼拖拉机公司出售给意大利的工业设备制造商same,然后专心经营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尽管财务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但是在1974年,兰博基尼还是推出了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款车型——Countach。其向上方垂直开启的两扇剪刀门,在当时颇为惊艳,这一设计正是灵魂设计师甘迪尼主笔。

此后,费鲁吉欧虽然大力寻求资金的援助,但还是无法负担制造超级跑车的高额成本。1980年,兰博基尼汽车公司破产,被瑞士的Mimran兄弟收购。之后,他们于1985年推出了兰博基尼历史上唯一的一款量产越野车LM200,给车迷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自重将近3吨的LM002的百公里加速仅需7.7秒,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08km/h。这款超级越野车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在1993年停产时仅仅生产了328辆车。

1987年,命途多舛的兰博基尼因资金问题被再次拍卖,这次接手的是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3年后,一款用来替代Countach的全新跑车Diablo问世,是当时最快的量产跑车。最初的Diablo采用的是后轮驱动方式,此后,兰博基尼又为Diablo推出多种版本车型。

1998年,兰博基尼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转手中迎来了最终归宿,也正是这次新东家德国大众的加入,让兰博基尼在日后的研发上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被划归奥迪管理的兰博基尼,在2001年推出了旗舰级跑车Murcielago,它在西班牙语中翻译为蝙蝠,低矮的车身配合流线式的车身设计,使得Murcielago视觉效果极具动感。2年后,兰博基尼推出了Gallardo,这款车的定位稍逊于Murcielago,所使用的发动机全部来自于奥迪。

2007年,一款兰博基尼历史上最贵的跑车Reventon揭开了神秘面纱,它的名字来源于一只在1943年斗牛比赛中杀死了著名斗牛士的公牛,寓意着强悍与绝对的力量。它的外形极具未来感,在原厂CentroStile造型中心与研发中心的通力合作下,设计师运用CFC复合碳纤和钢材等材质,并以直线、锐角和平面等造型元素为Reventon刻划出无与伦比的夸张外观,透露出其源自战斗机的设计概念。

这款车在当时全球限量20辆,售价高达100万欧元,一经推出便宣告售罄。随后,兰博基尼推出了该车的敞篷版,依旧仅发售20辆来保证其尊贵的稀有性。

2010年11月5日,兰博基尼推出了Murcielago系列的最后一款车型——LP 670-4 Superveloce。这标志着Murcielago系列的完结,也预示着新的旗舰车型即将推出,

1年后,兰博基尼Aventador LP700-4在日内瓦车展亮相,依旧是那台6.5升V12发动机,经过调校可以达到700马力的最大功率和350公里/小时的极限速度。当然,这令人咋舌的性能同样与几乎全部由碳纤维打造的车身息息相关,在这之后,兰博基尼继续推出AventadorS、LP700-4 roadster等衍生车型,不断满足着消费者对这头蛮牛的狂热追逐。

从第一代跑车的惊艳问世,到毒药、第六元素等一系列经典车型的层出不穷,在创始人费鲁吉欧和灵魂设计师甘迪尼倾其一生的热爱下,它终于从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拖拉机品牌,变成了跑车领域的殿堂级成员。它的每一个棱角,每一道曲线都是如此完美,极具霸气的LOGO,也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其誓要超越法拉利的决心。

有人认为投身跑车事业的费鲁吉欧或许是不成功的,但他也许并不会理会这种言论。1993年,在蒙蒙细雨中,一辆崭新的兰博基尼拖着一具棺木回到了费鲁吉欧的故乡。放弃原有的事业,为了心中的执念投身于跑车事业,他的故事注定为人们世代推崇。那头仍在奔腾的公牛,也将继续带着费鲁吉欧先生的桀骜,生生不息。

展开
收起

意大利杀手 1500HP兰博基尼Gallardo LP560 - 4

众所皆知,意大利超级跑车Lamborghini Gallardo的后继车款Huracán已经登场,外观上已有重大改变,然而攸关动力表现的引擎依旧维持排气量5.2升的V10自然进气配置,在后期型的Gallardo身上有550HP至570HP的表现,Huracán身上则是进化成602HP,但是若诉诸改装,以现行款式Gallardo LP570-4 Superleggera来说,透过电脑程式改写与进排气强化工程,要突破600HP以上并非难事。动力部分,Lamborghini Gallardo LP560-4搭载5.2升V10自然进气引擎,能于转速8,000rpm之际提供560HP的最大马力,扭力峰值55.1kgm则于6,500rpm之际涌现,辅以六速自手排变速箱与四轮驱动系统,百里加速需时3.7秒、由静止加速至时速200km/hr则需11.8秒、极速可达325km/hr,表现亦相当抢眼。 因此,若您打算添购一部Lamborghini来进行动力改装且不是非最新外型不可,其实选择2008年至2012年间生产的Gallardo LP560-4也相对划算,尤其是当你想要大改特改的时候。

今天带给各位一部由改装厂Underground Racing所操刀的白色涂装Lamborghini Gallardo LP560-4,说它是「LP560-4」其实没有非常贴切,而是应该要称它为「LP1500-4」,想必熟知超跑改装的各位读者已经知道为何了,那就是,透过双涡轮增压套件的植入与进排气系统的强化等步骤,这部看似素雅内敛的意大利超级跑车已经拥有高达1,500HP的最大马力,等于是Huracán LP610-4的两倍之多。除此之外,改装厂也替它换上知名品牌ADV.1 Wheels、型号ADV10.1 MV1 SL的轻量化消光黑色轮圈,尺寸采用前19x8.5J、后19x11J、近似原厂的规格,搭配Toyo R888全热熔胎,以增加高速巡航或弹跳起步时的稳定性。

展开
收起

LP、BC、AM意大利三大羊绒品牌大比拼

今年的秋天来得有些让人猝不及防,南方冗长的盛夏不声不响的就结束了,秋装还未置办妥当,天气就已变凉了。

还好及时购入了几款毛衫,及早做好准备,以免温度跌得太快,季节交替染了风寒。

国庆将至,闲来无事,就简单的挑几款毛衫说说吧,挑选的是意大利三大羊绒品牌的羊绒衫,公平起鉴,选的面料,厚度,款式都是比较相似的几款。当然还是老规矩,分品牌、价位、面料、做工这几个方面来说。

1. 品牌及价位。

第一件是来自Loro Piana的深蓝色薄款羊绒衫(Cashmere),装柜价8K左右。作为最顶级的羊绒品牌,市场定位是很高的,LP最出名的是羔羊绒(baby Cashmere)和骆马毛 (vicuna),一件骆马毛大衣至少20万起步,一件羔羊绒的毛衣至少也是1.5万起步。这次就拿普通羊绒衫来比较,这样才有意义。

第二件是来自Brunello Cucinelli的深蓝色薄款羊绒衫,专柜价8K左右。被称为“山羊绒之王”的BC在羊绒制品上也是非常专业的,就羊绒制品来说和LP几乎不相上下。但是就品牌定位来说LP是高于BC的,毕竟LP有更加高端的羔羊绒和骆马毛面料存在。

第三件是来自Andrè Maurice的深蓝色薄款羊绒衫,专柜价4K左右。作为意大利三大羊绒品牌之一,唯一没有资本入驻和被收购的家族品牌,几乎没有任何品牌运营和推广,品牌价格溢价最少的品牌,在意大利和欧洲还是有一定知名度。

前两个品牌不多赘述,毕竟百度都查得到的牌子,最后一个简单多说几句。起源于1921年的意大利羊绒品牌,在意大利本土地位与前两者并称为意大利三大羊绒,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前两者,其性价比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2. 面料。

前文有提到为了公平起见,三款选的面料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羊绒面料。

这种号称“软黄金”的珍贵面料一直以来都是富人和上流阶层的宠儿,一件普通的毛衫只要面料和羊绒挂上边,那价格就是蹭蹭蹭的往上涨。当然羊绒贵自然是有它贵的理由,面料本身细柔,亲肤感极好,轻盈舒适,而且由于其独特的构造使得羊绒的隔热保暖效果是羊毛所无法比拟的。接着回到毛衫本身。

单论触感来说,LP的这款毛衣的面料是最为轻盈爽滑,绒毛非常细腻,当然这种手感也和面料的平纹织法有关系。可以说是相当舒适了。果然是顶级的品牌。

BC的这款毛衣的面料织布采用人字纹织法,相较之下手感上没有LP那么柔软,但是在成型效果上比LP更好一些,款式的优势能够体现出来。

当然只是对于LP、BC来说,AM的这款毛衣面料可能是因为是三款中相对教厚的一款,所以手感上柔软度可能就稍显逊色了,但是亲肤舒适度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越厚一点的毛衣在衣服定型中还是要考虑成型的问题。

三款毛衣的重量其实都是很轻盈的,最后补一条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吧,我特地称了一下三款毛衫的重量,得到的结果也和手感的判断结果一致。

从柔软感并不能判定羊绒的好与不好,越厚的毛衣柔软感越差。就这三款毛衣对比,从亲肤度上来说,LP确实是略胜一筹,BC和AM旗鼓相当。

3. 做工。

其实毛衫的做工,在服饰里面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你说它重要吧,基本上一眼就能瞧出门道;你说它不重要吧,因为面料的特殊性,使得做工也是一眼就能看清门道。不像衬衫西服裤子这些能够体现很多小细节的繁杂服饰内别,毛衫的做工就那种看似比较简单,其实是比较考验技术,特别是羊绒这种柔软细纤维的面料做工比羊毛面料的要求要高。所以我就挑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来说,也就是把毛衫翻过来,看内在。

和很多潮奢大牌或者设计师品牌不一样,传统的工艺性品牌的产品肯定是内外兼修的。果不其然,我们把三款毛衫翻过来,里面的细节处理才是它们真正的内在。

先看看三款中最薄的LP,内里的包边处理的非常专业,折进去封起来,绵延无际,可以很好的压住羊绒面料不脱线。而且缝线用的也是粗一点的羊绒线。乍一看还以为是浑然天成毫无拼接痕迹的整衣。

不过纵然是LP,也还是有无伤大雅的小瑕疵,之所以是无伤大雅,不过是一处逼死强迫症的小缺憾罢了。

BC可以说是三款中最花哨的了,也是走线痕迹最为明显的一款。BC果然是在款式上有想法,用了几种颜色的线,而且粗细线都有。缝线也是羊绒线。

虽说BC的外面线的颜色和衣服一致,这也是为了设计效果,但是很容易让人从它是羊绒衫的设定中出戏。

当然BC毛衫内里的面料拼接的包边处理也是很有大家之风,精密有序,极具几何规律的美感。

最后来看看AM的羊绒衫的内里工艺做的如何。

最为厚实的AM毛衫的内里处理可以说和它敦厚的体格一般无二。袖子和大身接驳处采用了三保险的缝合,三条线平行压过去,而且三条平行线中间还有线穿插,确实是有水平。也是用多股羊绒线进行的缝合和包边。

和前两者一样的大身前后片拼接包边处理,不过接驳处的处理略逊于LP和BC,这种内里的细节的细致化处理,AM确实得向LP和BC学习,但是差距不大,工艺水平接近。

最后再多说几句吧。关于这三个品牌的羊绒衫,相信你心中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标签印象。如果你是我最开始提到的家里有矿或者是靠自己努力开了矿山的所谓上流阶层,LP和BC的羊绒衫绝对能够带给你货真价实的温暖。当然毕竟大多数人并不是这一类群体,那么AM作为一款日常通勤或者说是性价比最好的羊绒衫,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毕竟羊绒衫拼的是面料、工艺和价格,并非品牌LOGO。

最后在补充一点,羊绒并不是越柔软就是代表越好,用软化药水泡过的羊绒能柔软到你怀疑人生。大部分奢侈品品牌的羊绒衫和今天对比的三个品牌的羊绒衫可放心购买, 都是天然羊绒。

展开
收起

股价大跌99%!一代“股王”又出大事,创始人刚被提起公诉!

来源:EMBA微金

近日,羁押一年之久的暴风集团创始人冯鑫又有了新的进展!

7月31日晚间,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近期通过冯鑫先生的辩护人获悉,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冯鑫先生提起公诉。

目前,案件正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进一步办理中。

暴风集团也已经在7月1日被深交所暂停上市,总市值仅剩4.88亿元,较2015年的最高峰下跌了99%。

当年的一代"股王"曾在上市当年创下40天36个涨停,市值高达408亿的巅峰时刻。现在创始人被捕、高管全部离职、股票暂停上市,令人唏嘘不已。

一个在朋友眼中的讲义气的"好人"是如何沦落到身陷囹圄?又是如何让光大、招商等10多家投资机构被三个意大利人割了韭菜?冯鑫本人更是被下属骗了1亿都浑然不知?

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庭审中一一揭晓……

01

冯鑫是个什么样的人?

2019年7月底,冯鑫被抓的消息传出来,不少人都唏嘘不已。媒体人程苓峰的一篇《朋友冯鑫》更是广为流传,有人称他为失败的英雄。

那么冯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此前媒体报道,90年代初,在大学里多次挂科的冯鑫好不容易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山西矿务局。

但这份工作没做多久,冯鑫就辞了职,他做过很多行业,传呼机维修、煤炭运输、餐饮,但一直没有什么成效,直到拜读了《联想为什么》一书后,才将自己的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他要成为像杨元庆、郭为一样的人。

1999年,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联想拒绝了冯鑫,但是在中关村,他遇到了雷军,加入金山软件成为一名普通的销售员,工作是卖金山毒霸。

有人形容冯鑫是个"天才销售"。几年的时间里,冯鑫就从一名普通业务员一路升迁到市场总监、金山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

据说,当年还有一个段子。事业有成,经济富裕的冯鑫有些飘了,他想要自己单干,于是找到雷军,对他说"把金山毒霸交给我吧"。

雷军对他笑了笑,竟不知怎么回答。

之后,冯鑫离开了金山,转身来到了雅虎中国转投周鸿祎。一年之后,冯鑫决定自己创业,并成立了北京酷热科技有限公司。

这之后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冯鑫在2007年收购了暴风影音之后,公司驶入快车道,随后公司正式改名暴风科技公司。

这个免费解码任何视频资源的本地播放软件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装机必备。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暴风影音的用户数接近3亿,占了当时中国网民总数的73%,仅次于QQ和迅雷。

2010年前后,互联网掀起了视频大战,优酷、爱奇艺、乐视等都在烧钱买带宽和版权,暴风影音却没有跟风买版权,仍然坚持做播放器,追求什么视频都能解码播放。

回首往事的时候,冯鑫才发现自己已经华丽丽地错过了最重要的转型风口。

2010年12月,优酷在美国成功上市,这大大刺激了冯鑫。经过一番准备,2012年,冯鑫在A股也提交了IPO申请。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的冯鑫,终于在2015年的3月24日登陆A股创业板,随后便创下了40天36个涨停的记录。

2015年5月,暴风集团股价达到最高点327.01元,市盈率超千倍,总市值高达408亿元,冯鑫的账面财富也超过了100亿元。彼时,中国视频业老大优酷土豆总市值仅有252亿元人民币。

02

"内忧外患"的冯鑫

虽然暴风上市当年的A股神话,但是这并没能让暴风集团更上一层楼。

在最风光的时刻,暴风集团学习的乐视模式,开始多元化布局,把公司划分为VR(虚拟现实)、TV(电视)、秀场、视频、文化五大业务群,各自拥有独立发展方向,保持未来都有单独上市的可能性。

暴风集团还招揽原创维集团副总裁刘耀平任暴风TV CEO、前天天动听创始人黄晓杰任暴风魔镜COO。暴风集团希望已不再限于视频概念,而是把自身打造为一家娱乐公司。

冯鑫说,“以前暴风的天花板是中国互联网视频公司估值都在百亿美金以下,而暴风上市后面临一个机遇期,能让暴风科技冲破视频领域,做更大的事。”

冯鑫一心想转型,但是投资人和跟随他一起创业的人却不这么想。

在限售股解禁的2016年第一季度,就有不少投资机构清仓撤离。一直跟随多年的投资人蔡文胜和江南春也迅速抛售套现,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两人均在十大股东名单上消失。

不仅如此,上市后高管也纷纷离职,并抛售股份,到了2018年,上市前的14人高管团队就只剩3个人了。

要知道,冯鑫在上市之前,对一起创业的小伙伴非常慷慨,不仅搭建了员工持股平台,更是让不少高管直接持股。

一直没有减持的冯鑫,反而不断地质押股权给公司的项目做担保。面对光怪陆离地资本市场,内忧外困地冯鑫有些慌了神。

2016年3月,暴风集团发布公告,以10.8亿元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核心资产就是吴奇隆和刘诗诗两口子。当时正巧赶上他们大婚,一时媒体上到处都是“吴奇隆的10亿聘礼”的大标题。

幸亏当时证监会否决了该项并购。一年之后,稻草熊影业得到了阿里影业的投资,估值仅为1173万元,只有当年暴风收购对价的1/14。

人傻钱多,似乎给后来的MPS收购事件埋下了伏笔。

03

压垮冯鑫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冯鑫锒铛入狱的是当时震惊资本圈和体育界的跨国并购案。

当年冯鑫设想的多元化业务都在两年内草草收场。冯鑫又开始向梦想出发,借着体育的风口完成转型。

2016年,暴风集团联合光大资本对意大利体育版权经纪公司MP&Silva的收购有直接关系。当时国内媒体一致宣传,MPS是当时全球体育版权市场的霸主之一,冯鑫曾宣称是收购MPS就是拿下了“暴风布局体育产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2016年,光大浸辉、暴风投资共同发起浸鑫基金,合计募集52亿元。优先级出资人“招商系”出资28亿,爱建信托出资4亿;深圳恒祥等中间级合计出资10亿;暴风系公司、光大浸辉的控股股东光大资本等作为劣后级合计出资10亿。

2016年5月,该基金完成对MPS公司65%股权的收购。交易刚完成,MPS却爆雷了。

MPS在短时期内失去了意甲、法甲多项体育比赛的转播版权,并遭到一系列拖欠版权费用的索赔官司,于2018年申请破产清算,公司资产和收入用于偿还债权人,而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使得基金面临较大风险。

投资打了水漂,巨额的损失引发了连环索赔,招商财富作为LP起诉了GP光大资本,光大资本则起诉了提供兜底承诺的暴风集团,索赔7.51亿元。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暴风影音的净利润连续亏损。2018年报显示,暴风集团资产总额为12亿元,而总负债高达21亿元,冯鑫个人所有股权的95%以上都已质押。

2019年7月28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同年9月,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职务侵占罪对冯鑫批准逮捕。

一笔52亿元的交易,居然没有跟对方高管签下竞业协议,也不清楚对方公司代理的的版权还有多长时间的有效期,结果对方拿了钱之后,辞职另起炉灶,大搞同业竞争。买下不到两年,大量版权到期,MPS无以为继,只能破产。

在这期间,为了促成交易,冯鑫质押自己的股权去行贿,在这其中还被操作这件事情的下属骗走了1亿元,却浑然不知。直到自己被羁押起诉之后,才发现。

此刻,"好人"冯鑫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他走过的前半生?

04

消失的暴风集团

暂停上市、股价暴跌99%

15年上市至今,短短5年的时间,暴风集团已经消失不见了。

2020年7月1日,因为无法披露2019年的年报,暴风集团已经被深交所暂停上市。

此时,暴风集团的总市值仅剩4.88亿元,据最高市值408亿元,下跌了99%。

2019年11月22日晚间,网上就有传出暴风影音的官网打不开了,或者打开之后也是乱码,完全不是正常官网该有的样子,显然已经没多少人维护了。

以下是官网的截图。

下面是APP的截图。

另外,基金君在某个职场社交app上看到,暴风的开发员工只剩下一个人,如今官网app都挂了,估计这个小哥也离职了。

近日,基金君在App Store和安卓应用市场上发现,暴风影音App还能被正常下载使用,最近一次软件更新显示在1个月前。

有消息称,该App已经被风行在线接管。

05

MPS并购案三大谜底即将揭晓

从浸鑫基金收购MPS之初到最终MPS火速破产,这一收购案就充满了诸多让人看不懂的蹊跷。

大体而言,MPS收购案引发业内争议和批评的疑点和谜团主要有三点:

一、在成立浸鑫基金的过程中,光大方面的风险防控机制为何形同虚设?

当时承诺兜底的暴风集团自身的流动性资金本就不足,而冯鑫所持有的暴风集团的九成以上股份也陆续被质押。

当时,只要光大方面进行风控审核,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一点。

但诡异的是,无论是光大浸辉还是光大浸辉的母公司光大资本均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相反,光大资本很快为一众投资人签下了《差额补足函》,承诺未来如果招商银行这些优先级出资人无法退出时,光大资本来为其补足差额。

而在MPS爆雷后,不少投资人士终于公开发声,称光大资本当时不可能在风控方面犯下如此低下的错误,唯一的解释就是光大资本方面有人收受贿赂,故意对风险视而不见。

此后,光大资本投资总监项通因为涉嫌收受贿赂被检查机关批捕,如今也将被提起公诉。而冯鑫如今被指控的“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其实也正是被指向项通等人行贿420万元。

此外,光大资本的母公司光大证券的多位高管均因为MPS收购案中的风控不力而被免职或主动引咎辞职。

二、收购MPS时浸鑫基金的尽职调查为何形同虚设?

对于MPS这类体育版权代理公司而言,创始人和高管团队的人脉才是最核心的财富,体育版权的合同周期长短是考量公司价值的主要参考标准。按照惯例,收购这类公司必须要求高管团队留任,同时详细审核版权合同的剩余年限和实际的交易金额。

但诡异的是,中方收购代表不仅没有与MPS的高管团队签订类似的约束条款,而且还对大量即将到期的版权合同视若无睹。至于MPS外强中干的财务流水也同样无人质疑,相反,在对国内媒体宣传时,一直将MPS形容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版权代理公司之一。

最终,MPS的三位意大利创始人在完成资产交割后不久就纷纷辞职,或用套现的资金收购球队享受人生,或另起炉灶成立体育版权公司,与MPS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更诡异的是,没过多久,MPS旗下的大量版权合同纷纷到期却无法续约,公司业务基本流失殆尽。此外,MPS被粉饰过的财务报表也漏洞尽显,公司的营收能力压根不足以支付拖欠的版权尾款。

很快在2018年10月,英国高院宣布对MPS破产清算。

三、冯鑫真的被下属骗走了1亿元吗?

在冯鑫被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提起公诉的同时,冯鑫也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一项申诉,称在MPS收购时,被暴风投资部员工蒋佳能经过层层转账,洗钱洗走了1亿元。《中国经营报》通过对冯鑫律师李小萌进行采访,率先对这一“插曲”进行了披露。

在成立浸鑫基金、收购MPS的过程中,冯鑫用自己的暴风股票质押获得3.5亿元资金,然后采用常规的“内保外贷”模式来融资,按照潜规则,这需要向基金管理人等各方面给予“补贴”。而支付“补贴”的具体操作,则是由投资部总监刘洋的下属蒋佳能负责。

冯鑫方面认为,蒋佳能在向基金管理人提供“补贴”的过程中有中饱私囊之嫌。他在将其中1亿元投资置换出后,经过层层转账,最终转入其个人或亲属所控制的账户。离谱的是,当时居然无人发现这么大一笔钱的流失。

冯鑫亲属称:“作为投资部主管,刘洋当时居然也没有发现异样。这事直到不久前,我们跟进蒋佳能的案件,才了解这个钱是怎么走的,最终去了哪里。冯鑫同样在之前也对此一无所知。最好笑的是,冯鑫发现这个问题后,安排助理去问蒋佳能,竟然被蒋佳能拉黑了。”

此前,蒋佳能因为向相关基金管理人提供“补贴”一事,也被采取强制措施,如今也被检方以涉嫌行贿罪名提起公诉。

来源:中国基金报 安曼 综合自网易、南方+、第一财经、中国经营报等

展开
收起

暴跌99%!一代股王又出大事创始人刚被提起公诉!

近日,羁押一年之久的暴风集团创始人冯鑫又有了新的进展!

7月31日晚间,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近期通过冯鑫先生的辩护人获悉,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冯鑫先生提起公诉。

目前,案件正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进一步办理中。

暴风集团也已经在7月1日被深交所暂停上市,总市值仅剩4.88亿元,较2015年的最高峰下跌了99%。

当年的一代“股王”曾在上市当年创下40天36个涨停,市值高达408亿的巅峰时刻。现在创始人被捕、高管全部离职、股票暂停上市,令人唏嘘不已。

一个在朋友眼中的讲义气的“好人”是如何沦落到身陷囹圄?又是如何让光大、招商等10多家投资机构被三个意大利人割了韭菜?冯鑫本人更是被下属骗了1亿都浑然不知?

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庭审中一一揭晓……

冯鑫是个什么样的人?

2019年7月底,冯鑫被抓的消息传出来,不少人都唏嘘不已。媒体人程苓峰的一篇《朋友冯鑫》更是广为流传,有人称他为失败的英雄。

那么冯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此前媒体报道,90年代初,在大学里多次挂科的冯鑫好不容易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山西矿务局。

但这份工作没做多久,冯鑫就辞了职,他做过很多行业,传呼机维修、煤炭运输、餐饮,但一直没有什么成效,直到拜读了《联想为什么》一书后,才将自己的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他要成为像杨元庆、郭为一样的人。

1999年,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联想拒绝了冯鑫,但是在中关村,他遇到了雷军,加入金山软件成为一名普通的销售员,工作是卖金山毒霸。

有人形容冯鑫是个“天才销售”。几年的时间里,冯鑫就从一名普通业务员一路升迁到市场总监、金山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

据说,当年还有一个段子。事业有成,经济富裕的冯鑫有些飘了,他想要自己单干,于是找到雷军,对他说“把金山毒霸交给我吧”。

雷军对他笑了笑,竟不知怎么回答。

之后,冯鑫离开了金山,转身来到了雅虎中国转投周鸿祎。一年之后,冯鑫决定自己创业,并成立了北京酷热科技有限公司。

这之后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冯鑫在2007年收购了暴风影音之后,公司驶入快车道,随后公司正式改名暴风科技公司。

这个免费解码任何视频资源的本地播放软件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装机必备。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暴风影音的用户数接近3亿,占了当时中国网民总数的73%,仅次于QQ和迅雷。

2010年前后,互联网掀起了视频大战,优酷、爱奇艺、乐视等都在烧钱买带宽和版权,暴风影音却没有跟风买版权,仍然坚持做播放器,追求什么视频都能解码播放。

回首往事的时候,冯鑫才发现自己已经华丽丽地错过了最重要的转型风口。

2010年12月,优酷在美国成功上市,这大大刺激了冯鑫。经过一番准备,2012年,冯鑫在A股也提交了IPO申请。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的冯鑫,终于在2015年的3月24日登陆A股创业板,随后便创下了40天36个涨停的记录。

2015年5月,暴风集团股价达到最高点327.01元,市盈率超千倍,总市值高达408亿元,冯鑫的账面财富也超过了100亿元。彼时,中国视频业老大优酷土豆总市值仅有252亿元人民币。

“内忧外患”的冯鑫

虽然暴风上市当年的A股神话,但是这并没能让暴风集团更上一层楼。

在最风光的时刻,暴风集团学习的乐视模式,开始多元化布局,把公司划分为VR(虚拟现实)、TV(电视)、秀场、视频、文化五大业务群,各自拥有独立发展方向,保持未来都有单独上市的可能性。

暴风集团还招揽原创维集团副总裁刘耀平任暴风TV CEO、前天天动听创始人黄晓杰任暴风魔镜COO。暴风集团希望已不再限于视频概念,而是把自身打造为一家娱乐公司。

冯鑫说,“以前暴风的天花板是中国互联网视频公司估值都在百亿美金以下,而暴风上市后面临一个机遇期,能让暴风科技冲破视频领域,做更大的事。”

冯鑫一心想转型,但是投资人和跟随他一起创业的人却不这么想。

在限售股解禁的2016年第一季度,就有不少投资机构清仓撤离。一直跟随多年的投资人蔡文胜和江南春也迅速抛售套现,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两人均在十大股东名单上消失。

不仅如此,上市后高管也纷纷离职,并抛售股份,到了2018年,上市前的14人高管团队就只剩3个人了。

要知道,冯鑫在上市之前,对一起创业的小伙伴非常慷慨,不仅搭建了员工持股平台,更是让不少高管直接持股。

一直没有减持的冯鑫,反而不断地质押股权给公司的项目做担保。面对光怪陆离地资本市场,内忧外困地冯鑫有些慌了神。

2016年3月,暴风集团发布公告,以10.8亿元并购稻草熊影业60%股权,核心资产就是吴奇隆和刘诗诗两口子。当时正巧赶上他们大婚,一时媒体上到处都是“吴奇隆的10亿聘礼”的大标题。

幸亏当时证监会否决了该项并购。一年之后,稻草熊影业得到了阿里影业的投资,估值仅为1173万元,只有当年暴风收购对价的1/14。

人傻钱多,似乎给后来的MPS收购事件埋下了伏笔。

压垮冯鑫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冯鑫锒铛入狱的是当时震惊资本圈和体育界的跨国并购案。

当年冯鑫设想的多元化业务都在两年内草草收场。冯鑫又开始向梦想出发,借着体育的风口完成转型。

2016年,暴风集团联合光大资本对意大利体育版权经纪公司MP&Silva的收购有直接关系。当时国内媒体一致宣传,MPS是当时全球体育版权市场的霸主之一,冯鑫曾宣称是收购MPS就是拿下了“暴风布局体育产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2016年,光大浸辉、暴风投资共同发起浸鑫基金,合计募集52亿元。优先级出资人“招商系”出资28亿,爱建信托出资4亿;深圳恒祥等中间级合计出资10亿;暴风系公司、光大浸辉的控股股东光大资本等作为劣后级合计出资10亿。

2016年5月,该基金完成对MPS公司65%股权的收购。交易刚完成,MPS却爆雷了。

MPS在短时期内失去了意甲、法甲多项体育比赛的转播版权,并遭到一系列拖欠版权费用的索赔官司,于2018年申请破产清算,公司资产和收入用于偿还债权人,而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计划实现退出,使得基金面临较大风险。

投资打了水漂,巨额的损失引发了连环索赔,招商财富作为LP起诉了GP光大资本,光大资本则起诉了提供兜底承诺的暴风集团,索赔7.51亿元。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暴风影音的净利润连续亏损。2018年报显示,暴风集团资产总额为12亿元,而总负债高达21亿元,冯鑫个人所有股权的95%以上都已质押。

2019年7月28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称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同年9月,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职务侵占罪对冯鑫批准逮捕。

一笔52亿元的交易,居然没有跟对方高管签下竞业协议,也不清楚对方公司代理的的版权还有多长时间的有效期,结果对方拿了钱之后,辞职另起炉灶,大搞同业竞争。买下不到两年,大量版权到期,MPS无以为继,只能破产。

在这期间,为了促成交易,冯鑫质押自己的股权去行贿,在这其中还被操作这件事情的下属骗走了1亿元,却浑然不知。直到自己被羁押起诉之后,才发现。

此刻,“好人”冯鑫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他走过的前半生?

消失的暴风集团

暂停上市、股价暴跌99%

15年上市至今,短短5年的时间,暴风集团已经消失不见了。

2020年7月1日,因为无法披露2019年的年报,暴风集团已经被深交所暂停上市。

此时,暴风集团的总市值仅剩4.88亿元,据最高市值408亿元,下跌了99%。

2019年11月22日晚间,网上就有传出暴风影音的官网打不开了,或者打开之后也是乱码,完全不是正常官网该有的样子,显然已经没多少人维护了。

以下是官网的截图。

下面是APP的截图。

另外,基金君在某个职场社交app上看到,暴风的开发员工只剩下一个人,如今官网app都挂了,估计这个小哥也离职了。

近日,基金君在App Store和安卓应用市场上发现,暴风影音App还能被正常下载使用,最近一次软件更新显示在1个月前。

有消息称,该App已经被风行在线接管。

MPS并购案三大谜底即将揭晓

从浸鑫基金收购MPS之初到最终MPS火速破产,这一收购案就充满了诸多让人看不懂的蹊跷。

大体而言,MPS收购案引发业内争议和批评的疑点和谜团主要有三点:

一、在成立浸鑫基金的过程中,光大方面的风险防控机制为何形同虚设?

当时承诺兜底的暴风集团自身的流动性资金本就不足,而冯鑫所持有的暴风集团的九成以上股份也陆续被质押。

当时,只要光大方面进行风控审核,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一点。

但诡异的是,无论是光大浸辉还是光大浸辉的母公司光大资本均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相反,光大资本很快为一众投资人签下了《差额补足函》,承诺未来如果招商银行这些优先级出资人无法退出时,光大资本来为其补足差额。

而在MPS爆雷后,不少投资人士终于公开发声,称光大资本当时不可能在风控方面犯下如此低下的错误,唯一的解释就是光大资本方面有人收受贿赂,故意对风险视而不见。

此后,光大资本投资总监项通因为涉嫌收受贿赂被检查机关批捕,如今也将被提起公诉。而冯鑫如今被指控的“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其实也正是被指向项通等人行贿420万元。

此外,光大资本的母公司光大证券的多位高管均因为MPS收购案中的风控不力而被免职或主动引咎辞职。

二、收购MPS时浸鑫基金的尽职调查为何形同虚设?

对于MPS这类体育版权代理公司而言,创始人和高管团队的人脉才是最核心的财富,体育版权的合同周期长短是考量公司价值的主要参考标准。按照惯例,收购这类公司必须要求高管团队留任,同时详细审核版权合同的剩余年限和实际的交易金额。

但诡异的是,中方收购代表不仅没有与MPS的高管团队签订类似的约束条款,而且还对大量即将到期的版权合同视若无睹。至于MPS外强中干的财务流水也同样无人质疑,相反,在对国内媒体宣传时,一直将MPS形容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版权代理公司之一。

最终,MPS的三位意大利创始人在完成资产交割后不久就纷纷辞职,或用套现的资金收购球队享受人生,或另起炉灶成立体育版权公司,与MPS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更诡异的是,没过多久,MPS旗下的大量版权合同纷纷到期却无法续约,公司业务基本流失殆尽。此外,MPS被粉饰过的财务报表也漏洞尽显,公司的营收能力压根不足以支付拖欠的版权尾款。

很快在2018年10月,英国高院宣布对MPS破产清算。

三、冯鑫真的被下属骗走了1亿元吗?

在冯鑫被以“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提起公诉的同时,冯鑫也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一项申诉,称在MPS收购时,被暴风投资部员工蒋佳能经过层层转账,洗钱洗走了1亿元。《中国经营报》通过对冯鑫律师李小萌进行采访,率先对这一“插曲”进行了披露。

在成立浸鑫基金、收购MPS的过程中,冯鑫用自己的暴风股票质押获得3.5亿元资金,然后采用常规的“内保外贷”模式来融资,按照潜规则,这需要向基金管理人等各方面给予“补贴”。而支付“补贴”的具体操作,则是由投资部总监刘洋的下属蒋佳能负责。

冯鑫方面认为,蒋佳能在向基金管理人提供“补贴”的过程中有中饱私囊之嫌。他在将其中1亿元投资置换出后,经过层层转账,最终转入其个人或亲属所控制的账户。离谱的是,当时居然无人发现这么大一笔钱的流失。

冯鑫亲属称:“作为投资部主管,刘洋当时居然也没有发现异样。这事直到不久前,我们跟进蒋佳能的案件,才了解这个钱是怎么走的,最终去了哪里。冯鑫同样在之前也对此一无所知。最好笑的是,冯鑫发现这个问题后,安排助理去问蒋佳能,竟然被蒋佳能拉黑了。”

此前,蒋佳能因为向相关基金管理人提供“补贴”一事,也被采取强制措施,如今也被检方以涉嫌行贿罪名提起公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展开
收起

被法拉利鄙视,造拖拉机的兰博基尼啪啪打脸法拉利,终成劲敌!

本文为汽车之家原创文章,作者李伊文,转载请注明!


就像耐克和阿迪达斯、麦当劳和肯德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一样,这样的“死对头”随处可见,汽车行业更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讲讲死对头品牌中为速度而生的法拉利和兰博基尼,正所谓跃马出现的地方,附近必暗藏着一头蛮牛。


为赛事而生的意大利跑车品牌——法拉利

菲亚特的诞生推进了意大利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法拉利则是为追求速度而生的,确切地说是为了征服赛场。1898年,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出生在意大利著名的金属加工业中心摩德纳(Modena),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型铁建公司,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车迷。10岁时,恩佐跟随父亲观看了一场汽车比赛,从此便与赛车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9年,恩佐·法拉利成为了一名赛车手,次年,他驾驶阿尔法罗密欧赛车在Targa Florio大赛中夺得亚军,并由此开始了双方长达20年的合作。直到1939年,恩佐·法拉利离开阿尔法罗密欧,在摩德纳建立了自己的公司Auto Avio Costruzioni。1940年,新公司打造了Tipo 815赛车,但仅参加了一场比赛,随后意大利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赛车活动被迫终止。


1943年,恩佐·法拉利将公司迁至马拉内罗(Maranello)。1947年,首款带有跃马徽标的赛车125 S问世,该车在皮亚琴察赛道首次亮相,按恩佐·法拉利本人所说,“虽然失败却很有潜力”。紧接着,该车在Terme di Caracalla Circuit比赛中赢得了罗马大奖赛冠军。从那时起,法拉利已在全世界斩获了5000多场胜利。为了支持赛车队庞大的开销,1969年,恩佐·法拉利出售公司50%的股份给菲亚特集团,1988年该比例增加到90%。


为和法拉利较劲儿而生的跑车品牌——兰博基尼

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年轻时的他曾是一名意大利皇家空军机械师,精通机械原理的同时,他对拖拉机、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十分感兴趣,并在二战后开启了自己的农机事业。当时大量的军用物资被遗弃,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将这些剩余物资低价收购,利用这些零部件组装出了第一台兰博基尼拖拉机。


战后的意大利百废待兴,城市重建工作和农业生产对于拖拉机的需求量极大,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1947年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兰博基尼拖拉机制造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拖拉机及空调系统的生产。凭借对农机技术的精通和及战后的良机,兰博基尼迅速成为当时意大利最大的农用机械制造商。本身就是车迷的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事业有成后开始购置大量名车,其中包括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及奔驰。


1958年,42岁的费鲁吉欧·兰博基尼购置了人生中第一辆法拉利跑车,法拉利和兰博基尼这对死对头故事也由此展开。那兰博基尼为何会投身于跑车制造领域呢?坊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费鲁吉欧·兰博基尼非常喜欢驾驶他那辆法拉利250 GT,然而追求完美的他认为250 GT存在很多缺点,当他与恩佐·法拉利谈论250 GT的缺点时,恩佐·法拉利傲慢地回复道:“不用一个造拖拉机的人告诉我该如何制造跑车!”正是这句话中伤了费鲁吉欧·兰博基尼的自尊心,最终他决定打造属于自己的跑车。



兰博基尼350 GT VS 法拉利275 GTB

为了打造能与法拉利比肩的跑车,1963年,实力雄厚的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意大利圣亚加塔·波隆尼(Sant'Agata Bolognese)成立了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同年都灵车展,首款以兰博基尼命名的双座硬顶跑车350 GTV与公众见面。该车外形由意大利设计师Franco Scaglione设计,车身由Sargiotto公司在都灵打造,底盘由Giorgio Neri和Luciano Bonacini在摩德纳制造。


350 GTV的发动机由前法拉利总工程师Giotto Bizzarrini创办的Societa Autostar公司负责研发,不过由于时间仓促,展车实际上并没有安装发动机。尽管350 GTV只是一款用于展示的原型车,但它依旧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后,曾在法拉利、玛莎拉蒂任职的Gian Paolo Dallara与Paolo Stanzani、Bob Wallace等人组成新的研发团队,在350 GTV基础上对底盘、发动机做了改进,车身则由Touring公司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造,新车被定名为兰博基尼350 GT。


1964年,兰博基尼的跑车处女作350 GT正式上市,其车身安装在前置后驱布局的底盘上,车长4640mm,轴距2550mm,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3.5升V12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80马力,峰值扭矩325牛·米,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6.8秒,最高时速250km/h。销量方面,兰博基尼的首款跑车在上市第一年共交付了13辆,到1966年停产时,350 GT的总产量被锁定在120辆。该车的成功推出,对于兰博基尼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让法拉利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同样在1964-1966年期间,法拉利为客户带来的双座硬顶跑车为275 GTB,其是250 GT Berlinetta Lusso的继任者,由宾尼法利纳设计,Scaglietti公司负责车身制造。法拉利275 GTB也是传统的前置后驱跑车,车长4325mm,轴距2400mm,虽然在尺寸上比兰博基尼350 GT小一圈,但性能却旗鼓相当。法拉利275 GTB的动力系统搭载了3.3升V12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80马力,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258km/h。


法拉利330 GT 2+2 VS 兰博基尼400 GT 2+2

在2+2座跑车细分市场中,法拉利早在1960年就推出了250 GT 2+2,并证明该细分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1964年,法拉利330 GT 2+2替代了250 GT 2+2,新车车长4840mm,轴距2650mm,最初采用了四圆前大灯设计,1965年改款后变为双圆前大灯样式。其动力系统搭载的是最大功率300马力的4.0升V12发动机。为了在2+2座跑车市场中分到一杯羹,兰博基尼在1966年推出了400 GT 2+2。


与兰博基尼350 GT相比,400 GT 2+2采用了四圆前大灯,同时车顶线条经过重新设计,使车内空间更加宽敞,能在后排多布置两个座位。兰博基尼400 GT 2+2的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高达320马力的4.0升V12发动机。该车推出后得到了买家的一致好评,兰博基尼的名号也迅速被人们所知晓,并让恩佐·法拉利记住了这个以生产拖拉机起家的费鲁吉欧·兰博基尼。


兰博基尼Miura VS 法拉利365 GTB/4

1965年,兰博基尼将一款中置后驱布局的底盘带到都灵车展展示,如此颠覆性的设计相当夺人眼球,很多人甚至连车身都没见到就前来订车,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车展结束后带着厚厚的订单回到公司,为它打造一副靓丽的车身已是当务之急。兰博基尼将这一重任交由博通公司,当时年仅25岁的马塞罗·甘迪尼主导新车的设计工作。


1966年日内瓦车展上,名为Miura P400的跑车亮相兰博基尼展台,但当时的人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这辆展车并未安装发动机。原因是车身设计仅有5个月的时间,当工人将车身和底盘合装时才发现,低矮的车身根本容不下V12发动机,为了保守半成品的秘密,兰博基尼婉拒了想对其动力系统进行拍摄的媒体。


法拉利与兰博基尼的“牛马”之争正是从Miura诞生之日开始,它的出现让恩佐·法拉利意识到这个乡巴佬不仅拖拉机造的好,还很会造跑车,Miura的出现也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跑”。兰博基尼工程师将V12发动机横置于座舱后方,量产跑车采用如此革命性的布局,就连恩佐·法拉利也不得不承认费鲁吉欧·兰博基尼确实有那么点才华和创新性。


让我们来看看Miura P400的动力参数;4.0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350马力,峰值扭矩369牛·米,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6.7秒,最高时速280km/h。Miura系列从1966年生产到1973年,期间经历过两次改款,进一步发展出Miura P400 S和P400 SV,其中P400 SV的V12发动机经过重新调校后,最大功率达到385马力,最大扭矩40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6.5秒,最高时速可达300km/h。


再来看看同时期的法拉利以什么样的产品应对兰博基尼的猛攻:1966年,法拉利以275 GTB/4替代了275 GTB,这是法拉利首次推出装有顶置四凸轮轴的V12发动机车型。不过,275 GTB/4的生存期仅有一年半,1968年-1973年换代为365 GTB/4,也被称为Daytona。相比兰博基尼Miura从白纸到成品的全新设计,法拉利365 GTB/4则是在原有产品上继续优化的精品之作。


Miura被定义为超级跑车,而法拉利365 GTB/4则定位于更适合日常驾驶的GT跑车。论创新性,兰博基尼Miura无疑将法拉利365 GTB/4远远抛在脑后,但365 GTB/4的造型极富美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为优雅的法拉利跑车之一,其动力水平也无愧于法拉利的名号。4.4升V12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352马力,最大扭矩431牛·米,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280km/h。狂野的Miura与优雅的365 GTB/4让当时的富人们无法抉择,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同时出现在有钱人的车库中。


法拉利365 GT 2+2 VS 兰博基尼Espada

1967年,法拉利330 GT 2+2的继任者365 GT 2+2走上了历史舞台,新车继续由宾尼法利纳设计。尽管365 GT 2+2与330 GT 2+2的轴距同为2650mm,但由于增加了前后悬长度,使总车长增加了超过130mm,达到4974mm,因此车身变得更宽更低,显得优雅大气。动力方面,法拉利为365 GT 2+2配备了全新的4.4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320马力,最高车速为245km/h。此外,该车还配备了与Koni合作开发的可调节高度的后悬架系统。


反观兰博基尼,由于400 GT 2+2的车身制造商Touring公司深受财政危机所困,因此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决定在400 GT 2+2的底盘上重新打造一个车身。新车被命名为Islero,其车身由Marazzi公司设计制造,最主要的特征是采用了隐藏式的前大灯。1968年日内瓦车展,兰博基尼将Islero带到了公众面前,但这款“新瓶装旧酒”的2+2座跑车却被认为诚意不足,人们的注意力被另一款新车兰博基尼Espada吸引了。


Espada是博通设计师马塞罗·甘迪尼设计的四座跑车,用以扩充兰博基尼的产品线。Espada 400 GT将竞争对手直接锁定为法拉利365 GT 2+2,它们的轴距也同为2650mm。Espada 400 GT的动力系统配备了4.0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325马力,峰值扭矩375牛·米,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6.5秒,最高车速245km/h。虽然动力方面势均力敌,但Espada的外形更夺人眼球,低矮修长的车身搭配略显怪异的车尾,营造出独特的个性。在这场对抗中,法拉利365 GT 2+2并没有占得多少优势,兰博基尼这位后起之秀势头强劲。


Espada在兰博基尼的产品阵营中屹立了长达十年时间,期间经历过两次改款,对发动机及内饰进行了升级,但车身造型始终保持不变。终极版本Espada 400 GTE的最大功率提升至350马力。为了应对兰博基尼Espada持续的高人气,法拉利在1972-1976年推出了365 GT4 2+2,轴距增加到2700mm,原先那台4.4升V12发动机经过调校,最大功率为340马力。1976-1979年,365 GT4 2+2进一步升级为法拉利400,并成为首个装有自动变速箱的法拉利量产车,也将前置后驱2+2座跑车的发展带到了全新的高度。


兰博基尼Urraco VS 法拉利Dino 308 GT4

在兰博基尼Miura和Espada的光芒掩映下,Islero1的销售额并没有达到费鲁吉欧·兰博基尼期望的水平,于是他果断叫停了该车的生产,在1968-1970年间,共有225辆Islero驶出了工厂大门。1970年日内瓦车展,兰博基尼带来了Islero的继任者Jarama,后者与Miura、Espada一样,是出自马塞罗·甘迪尼之手的作品,并且很快就成为了费鲁吉欧·兰博基尼本人最爱的一款车,但客户却对这款车反应平平,从1970年到1976年,兰博基尼Jarama的销量最终定格在328辆。


Islero1、Jarama的接连受挫,令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彻底放弃了前置后驱跑车市场。而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与社会压力,使得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跑车制造商开始降低排量,生产更省油的全新车型。1973年,兰博基尼推出了名为Urraco P250的四座入门级跑车,该车继续由马塞罗·甘迪尼设计。采用中置后驱布局的Urraco,搭载了一台2.5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220马力,峰值扭矩225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6.9秒,最高时速240km/h。


兰博基尼Urraco诞生一年后,法拉利首款V8发动机的量产公路版跑车Dino 308 GT4正式上市,该车也是出自博通设计室,因此你能看到它与Urraco在设计上有着些许相似。Dino 308 GT4同样采用了四座设计和中置后驱布局,动力系统配备了一台3.0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255马力,最高车速250km/h。此后兰博基尼又推出了搭载2.0升和3.0升发动机的Urraco P200和P300型,法拉利也推出了动力稍弱的Dino 208 GT4。不过,Urraco的销量始终不及Dino 208/308系列,Urraco成为了兰博基尼又一款失败车型。


法拉利365 GT4 BB VS 兰博基尼Countach LP 400

继Miura之后,马塞罗·甘迪尼再次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魅力跑车。1971年日内瓦车展,一辆采用了剪刀门设计的原型车引起了轰动,其打破常规甚至略显张狂的夸张造型在当时可谓极其大胆。费鲁吉欧·兰博基尼第一次见到这款原型车时,不禁惊呼:“Coon tash!”(源于意大利俚语,如同男人见到美女时发出的赞叹)最终该车被命名为Countach。与兰博基尼Countach原型车同样诞生于1971年的还有365 GT4 BB原型车,后者于1973年上市,并成为了法拉利的新旗舰。


法拉利365 GT4 BB由宾尼法利纳操刀,虽没有Countach刀锋般的车身造型抢眼,但对于法拉利来说仍有较大的突破,而新颖的动力系统更是其亮点所在。车名中的“BB”意为“Berlinetta Boxer”,没错,这款车采用的是180°夹角的V12发动机,这对法拉利来说无疑是一种突破。4.4升12缸发动机的最大功率360马力,配备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302km/h。


兰博基尼Countach LP 400比法拉利365 GT4 BB晚一年上市,原型车上那对迷人的剪刀门被保留了下来,从1974年起,剪刀门即成为兰博基尼的象征。也正是在那一年,创始人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彻底离开了汽车制造领域。Countach LP 400搭载了一台4.0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375马力,峰值扭矩365牛·米,得益于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其0-100km/h加速时间5.6秒,最高时速可达316km/h。


此后,法拉利和兰博基尼都基于原有车型继续推出改进版本。1976年问世的512 BB取代了365 GT4 BB,其装配的5.0升12缸发动机能以更低的转数、更好的扭矩以及更平稳的输送提供与365 GT4 BB相同的动力,该车一直生产到1981年。兰博基尼则在1978-1982年期间推出了Countach LP400 S,新车以略微牺牲动力为代价,大幅提升了稳定性。本轮较量中,Countach在造型设计上更胜一筹,但365 GT4 BB/512 BB在销量表现上占优。


兰博基尼Silhouette P300 VS 法拉利308 GTS

石油危机造成的燃料供应短缺,对兰博基尼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其并没有在对中置V8跑车的探索之路上停下来,新的管理层相信只要给Urraco换上一个更加新颖的造型,就能获得成功。于是,他们要求博通公司为Urraco重新设计一个外形。作为Urraco的进化版,兰博基尼Silhouette P300于1976年日内瓦车展发布。该车最大的卖点是第一款带有Targa半敞篷车顶的兰博基尼。博通还为该车配备了个性十足的五环式轮圈,这种环形轮圈设计一直被沿用至Murcielago。


与Urraco的四座设计不同,Silhouette P300的车内仅保留了两个座位,其可拆卸的顶篷可收于座椅后方。动力方面,Silhouette P300搭载了Urraco P300的3.0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260马力,峰值扭矩273牛·米,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6.5秒,最高车速260km/h。然而,让兰博基尼感到失望的是,Silhouette P300对于持币观望的买家们来说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该车从1976年生产到1979年就停产了,总共仅制造了52辆。更为糟糕的是,兰博基尼的公司经营陷入了困境。


法拉利也深知敞篷驾驶的乐趣,于是与宾尼法利纳共同开发了308 GTS,该车在197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正式加入法拉利车型系列的大家庭。车型名称中的“S”代表“Spider”,但这个称号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标签,因为308 GTS也采用了Targa半敞篷车顶,开篷驾驶时车顶可以存放到座椅后面。车尾的发动机舱后面还设计了储物空间,抬起整个发动机舱盖即可看到车尾处的拉链式行李厢隔板。


法拉利308 GTS的底盘经过特别加强,以弥补顶板缺乏整体性的特点。该车动力系统搭载的是2.9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255马力,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最高车速252km/h。法拉利308 GTS在1977年至1980年期间共生产了3219辆车。在这场入门级V8敞篷跑车的较量中,法拉利308 GTS完胜兰博基尼Silhouette P300。


兰博基尼Jalpa VS 法拉利308 GTSi/GTS Quattrovalvole、328 GTS

惨淡的销量导致兰博基尼在1980年宣布破产,进入清算程序后,由Mimran兄弟接手对兰博基尼进行了重组,新公司于1981年成立。同年日内瓦车展,兰博基尼带来了Silhouette的进化版Jalpa,后者的名字取自一种著名的斗牛品种。Jalpa依然是一款双座Targa半敞篷跑车,但博通操刀为其设计了全新的造型,该车的推出象征了兰博基尼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Jalpa的动力系统搭载了3.5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255马力,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6.0秒,最高车速234km/h。同时,更好的操控性与驾驶舒适性,让Jalpa更适用于日常驾驶。作为兰博基尼至今为止的最后一款V8跑车,Jalpa在1981年至1988年期间,总共卖出了410辆,销量成绩远超之前的Silhouette,但与竞争对手法拉利308/328 GTS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980年,法拉利308 GTSi取代了之前的308 GTS,新车名称中的“i”代表了用燃油喷射系统取代之前的化油器。不过,为了达到反污染法规的要求,308 GTSi的2.9L V8发动机的最大功率降低为214马力。从1980年到1983年,法拉利308 GTSi共生产了1749辆车。1982年巴黎车展,法拉利又推出了308 GTS Quattrovalvole,车名中的Quattrovalvole指每缸四气门,与308 GTSi相比,最大功率提升至240马力,这款车型在1982年至1985年期间总计生产了3042辆车。


1985年,换代车型法拉利328 GTS问世,新车继续由宾尼法利纳设计,与前代车型相比楔形断面线条更加柔和,重新设计的车头、车尾形状更圆,驾驶室的人体工程学特性也得到了改进。328 GTS的动力系统搭载了3.2升V8发动机,装备有电子点火系统,最大功率达到270马力,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6.4秒,最高车速263km/h。该车一直生产到1989年,总共制造了6068辆车。


法拉利Testarossa VS Countach 5000 QV和25周年纪念版Countach

1981年法兰克福车展,法拉利512 BBi取代了512 BB车型,后缀“i”表示燃油供给方式从化油器改为燃油喷射。与512 BB相比,512 BBi的4.9升Flat-12发动机最大功率降低了20马力,为340马力。同时,该车的前后保险杠、外后视镜经过了重新设计,内饰细节也有所改变。法拉利512 BBi的生产时间为1981年至1984年,在此期间共制造了1007辆。


为了应对法拉利的新车,兰博基尼的12缸旗舰跑车在1982年升级为Countach LP500 S,动力系统换装了更大排量的4.8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重新回到了375马力。兰博基尼Countach LP500 S的外观相比老款没有太大变化,该车在1982年至1985年期间共制造了323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LP500 S在车尾位置贴的是LP5000 S的徽标。


1984年巴黎车展前夕,法拉利Testarossa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丽都夜总会首次亮相,车名在意大利语中译为“红头”,代表着法拉利高性能发动机的红色凸轮轴盖。Testarossa由宾尼法利纳设计,车身侧面的进气口远大于以往车型,而长长的斜纹叶片则成为其最醒目的特征,其它特殊设计还包括安装在驾驶员一侧A柱上的后视镜、隐藏在黑色水平格栅后方的矩形尾灯组等。Testarossa搭载的4.9升Flat-12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390马力,该车一直生产到1991年,共制造了7177辆。


兰博基尼迅速做出回应,在1985年推出了Countach 5000 QV,1988年进一步推出了终极版本的25周年纪念版Countach。这两款车的动力系统配备的都是最大功率455马力的5.2升V12发动机,马力远超同时期的法拉利中置12缸车型。不过,25周年纪念版Countach的外形经过帕加尼创始人Horacio Pagani重新设计,被认为与法拉利Testarossa有几分相似之处,因此饱受诟病。1985-1990年期间,Countach 5000 QV和25周年纪念版Countach共制造了1267辆。


兰博基尼Diablo VS 法拉利512 TR/F512 M/550 Maranello

1987年,Mimran兄弟将兰博基尼转手给了克莱斯勒集团。在克莱斯勒执掌期间,兰博基尼推出了Countach的继任者Diablo,该车的设计工作最初仍交由马塞罗·甘迪尼负责。不过,克莱斯勒对甘迪尼1988年交来的设计稿非常不满意,而甘迪尼也不愿意按照克莱斯勒的想法进行修改。于是,道奇Viper的设计师Tom Gale取而代之进行后续设计,张扬、凶猛的Diablo于1990年问世。


Diablo是19世纪一头特别凶猛的斗牛的名字,这款车型也达到了期待中的新高度。动力方面,兰博基尼Diablo搭载的5.7升中置V12发动机,最大功率492马力,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4.1秒,最高车速328km/h。为了给买家提供更多选择,兰博基尼Diablo推出了一系列衍生车型,包括四驱版的Diablo VT、四驱敞篷版的Diablo VT Roadster,最大功率达到510马力的Diablo SV等。


Diablo凭借低矮、前卫的造型和超凡的性能,缔造了兰博基尼新的传奇,法拉利自然不肯示弱,于是在1991年推出了512 TR。车名中的TR是Testarossa的缩写,而512 TR正是在Testarossa基础上做出的一次革新,最主要的变化是底盘降低了30mm,使车辆重心更低,从而提升车身稳定性。同时,4.9升Flat-12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增加38马力,达到428马力,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4.8秒,最高车速314km/h。法拉利512 TR在1991-1994年期间共制造了2261辆。


1994年,法拉利F512 M问世,车名中的M是Modificata的缩写,代表“改进型”。该车保持了Testarossa的整体风格,但前大灯不再采用隐藏式的设计,轮圈和车尾造型也进行了重新设计。F512 M的发动机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最大功率达到440马力,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4.7秒,最高车速315km/h。不过,F512 M却是Testarossa系列中寿命最短、生产数量最少的车型,该车在1994-1996年期间仅制造了501辆,同时,其也是法拉利最后一款采用中置Flat-12发动机的车型。


1996年,法拉利550 Maranello正式亮相,这是法拉利对于那些认为前置V12发动机跑车的性能,无法对抗中置发动机跑车人们的有力反驳。宾尼法利纳设计的车身造型给人以激进的优雅之感,同时还留有早期经典车的影子,如前翼板上有双排气槽与60年代的250 GTO和275 GTB相似,尾灯的处理则接近于365 GTB/4“Daytona”。


作为F512 M的继任者,550 Maranello搭载的5.5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为485马力。1998年10月12日,550 Maranello在美国创造了量产车的全新速度纪录:以304.1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100公里,并在1个小时内行驶了296.168公里,该车在1996-2001年之间共制造了3083辆。另外,为了纪念宾尼法利纳成立70周年,法拉利还在2000-2001年推出了敞篷版的550 Barchetta Pininfarina,共生产了448辆。


法拉利550系列的动感气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兰博基尼则在性能上不断进化。1998年,Diablo迎来了中期改款,全系车型都由跳灯改为了固定式大灯,同时,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至530马力。同年,大众集团完成了对兰博基尼的收购,并将其划归至奥迪旗下。随后,兰博基尼于2000年推出了由Luc Donckerwolke设计的终极版本Diablo VT 6.0,四轮驱动,最大功率达到550马力。Diablo在销售上大获成功,从1990年到2001年总共制造了2884辆。


兰博基尼Murcielago VS 法拉利575/599

2001年,奥迪接手兰博基尼后的第一款全新车型Murcielago问世。Murcielago的名字也是源于一种著名的凶猛斗牛,同时这个单词在西班牙语中译为“蝙蝠”。该车继续由Luc Donckerwolke设计,作为Diablo的接班人,Murcielago采用中置四驱布局,动力系统搭载的6.2升V12发动机动力更强劲,达到580马力,匹配6速手动(可选装6速e-Gear)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3.6秒,最高车速330Km/h。


法拉利与兰博基尼的对决仍在继续,2002年,法拉利推出了550 Maranello的换代车型575M Maranello,前者优雅和谐的造型让设计者决定不做过多修改,但性能方面却得到了全面提升。法拉利为575M Maranello配备了5.7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增至515马力,同时,该车也是法拉利首次在公路版V12跑车上引入6速F1(标配6速手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4.2秒,最高车速325Km/h。


Murcielago注定不会孤独,2004年,兰博基尼进一步推出了同系列的敞篷版车型Murcielago Roadster。

与之对应的,法拉利在2005年推出了575M Maranello的敞篷版Superamerica,后者采用了菲奥拉万蒂专利技术的Revocromico电动旋转车顶,从双门硬顶跑车变身为敞篷跑车只需要10秒钟。同时,Superamerica的发动机最大功率被提升至540马力,最高车速与Murcielago Roadster一样,可以达到320km/h。


2006年,Murcielago迎来了中期改款,LP 640系列的发动机排量增加到6.5升,最大功率达到640马力。同年,法拉利带来了599 GTB Fiorano,宾尼法利纳为其设计了极具雕塑感的外形。此外,599 GTB Fiorano还是当时性能最高的法拉利跑车,该车动力系统搭载了6.0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为620马力,匹配6速手动或6速F1-SuperFast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3.7秒,最高车速330km/h。


在新世纪最初十年的巅峰较量中,桀骜不驯的兰博基尼Murcielago更博人眼球、摄人心魄,它不仅能令驾驶者心跳加速,也能让路人着迷。相比之下,法拉利575/599虽然外形低调一些,动力也稍弱一些,但却拥有丰富的驾驶乐趣,同时能实现更加舒适的驾驶。兰博基尼与法拉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恰好迎合了各自追随者的口味。


兰博基尼Gallardo VS 法拉利F430/458

2003年,又一款以斗牛命名的跑车Gallardo问世。该车造型采用了源自乔治亚罗的设计方案,经Luc Donckerwolke进一步开发,融合兰博基尼的专有特征,设计出这款简约、动感的跑车。作为入门级车型,工程师令Gallardo同时满足了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和兰博基尼跑车应体现的卓越性能。最初的Gallardo采用中置四驱布局,动力系统搭载了5.0升V10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匹配6速手动(可选装6速e-Gear)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4.2秒,最高车速315km/h。


Gallardo为兰博基尼赢得了无数掌声,而法拉利的新一代中置后驱双座跑车也已经准备就绪。2004年,法拉利推出了F430,该车外观由宾尼法利纳与法拉利设计部门合作完成,每一处造型细节都强化了法拉利跑车的进取气势和杰出性能。动力方面,F430配备了4.3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490马力,匹配6速手动或6速F1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4秒,最高车速315km/h。此外,该车还采用了两项创新技术:E-Diff电子差速器和方向盘上管理车辆动态控制系统的旋钮。


2005年起,兰博基尼Gallardo新增了敞篷版:最大功率达到520马力的Gallardo Spyder,同年,法拉利也带来了F430的敞篷版F430 Spider。2008年,Gallardo进行了中期改款,动力系统换装了5.2升V10发动机,LP 560-4系列的最大功率为560马力。2000年起,兰博基尼又推出了后驱版的LP 550-2,也是最便宜的Gallardo。截至2013年停产,Gallardo凭借14022辆的销售成绩成为兰博基尼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车型。


老对手法拉利同样没有放松,在2009年推出了F430的继任者458系列,包括硬顶版458 Italia和敞篷版458 Spider。458系列的车身造型继续由宾尼法利纳与法拉利设计部门合作完成,动力方面,法拉利首次在其中置发动机量产跑车上采用了直喷技术,4.5升V8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570马力,匹配7速F1双离合器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3.4秒,最高车速325km/h。在Gallardo的强势挑战下,法拉利凭借F430和458两代车型,依然捍卫着跃马的荣誉。


兰博基尼Aventador PK 法拉利F12berlinetta

时至今日,兰博基尼与法拉利之间的竞争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在售车型中,Aventador与F12berlinetta针锋相对,显然,将纯简主义发挥至极致的Aventador更具视觉冲击力。动力方面,Aventador LP 700-4的6.5升V12发动机,最大功率为700马力,而F12berlinetta的6.3升V12发动机,能够输出730马力的最大功率,二者都是名符其实的速度机器。不过从驾驶体验来看,Aventador总是那么咄咄逼人,而F12berlinetta则令人感觉亲切很多。


兰博基尼Huracan PK 法拉利488

在门级的“牛马”之争中,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法拉利488作为后起之秀,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都比价位更高的兰博基尼Huracan LP 610-4更加出色。不过,很多车迷拒绝接受涡轮增压,而搭载5.2升V10发动机的Huracan,则满足了人们对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情结。值得一提的是,这台看似胃口很大的发动机因为带有闭缸技术,低速或柔和行驶时只有5个气缸在工作。


法拉利为追求速度、征服赛场而生,兰博基尼则是为了与法拉利较劲而生。“牛马”之争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两个品牌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拥有了各自的拥趸。与其争论究竟谁更胜一筹,不如说兰博基尼与法拉利之间是一种互补竞争,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迎合了不同类型跑车消费者的口味。



展开
收起

强者恒强!加密资本主义时代的投资基本面分析来啦

一个项目良好的基本面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项都不能有严重缺陷。过分沉迷与追求项目的单一方面都有失偏颇,容易陷入误区无法自拔。花了两周时间,特意撰写此文,全文25000字。是我对币圈基本面投资的一个思考和总结。我相信币圈的长期走向会是美股:强者恒强。优质公司的价值获得体现。价值投资者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是一篇分享给价值投资者的文章。如果你不相信在币圈有价值投资,那么请不要看,这会是纯属的浪费时间。

加密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面投资

创始人的气质风格和性格特征

理想主义者的气质

创始人最好拥有理想主义者的气质。唯有理想主义者才能创造出伟大的项目。无论是中本聪、Vitalik、BM、Arthur或者是Jae Kwon,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创始人光有理想主义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对项目成功而言政治正确的性格特质。以下我用几个知名项目的创始人做例子。

人情练达、处世圆滑老道、理性

Vitalik,以太坊创始人。年纪虽不大,但为人处事圆滑老道。年纪轻轻却人情练达。大家在这点上都低估了Vitalik。我以闪电网络Raiden这个项目举例。当时Layer2概念盛行,Raiden是其中一个明星项目。但团队比较有个性。和VB的关系不是很好。在Raiden决定发起荷兰拍卖的当口,VB就发了一条推特直言Raiden项目其实没有发币的需要。即便VB和某个项目的关系不好,他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喷一个项目。作为项目创始人,这样的理性是需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基金会ECF原来的资助项目里是有Raiden的,后面却悄无声息的下架了Raiden。如果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上个时代融资比较成功、收益比较优秀的以太系项目都是和VB关系比较好的。

Charles,Cardano创世人。性格直爽,脾气火爆。查尔斯很难容忍别人对他项目的质疑。17年牛市期间Cardano上线二级市场,价格涨了几十倍。即便在Cardano最风光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质疑项目是空气和骗局。查尔斯推特直接开骂回去,各种Fuck。直言币圈没有包容精神,充斥最大主义。

表演欲望:懂得表现自己、营销自己

查尔斯很懂得表现自己、营销自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自拍。被封为币圈最爱自拍的项目创始人。顺便说说Preethi这个大V,她也很懂得营销自己。三个Title能把大多数人唬住:A16Z、Coinbase、Goldman Sachs。履历确实也是牛逼。

及时更新项目进展,给予投资者信心

查尔斯还懂得一直给予承诺,虽然Cardano的测试网拖延了两年至今未出,但他一直在推特非常频繁的更新项目的进展。这至少会让投资人有安全感或者说是一种心理安慰。如果项目进度一直拖延,创始人又放任不管对其没有任何公开评论,势必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

创始人最好有一些表演欲望。在镜头面前善于表现自己,尽管你知道那只是一场做给大家看的秀而已。至少这能够稳定投资者的军心。因为相关利益者们的士气对项目最终的成败者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在公开场合发表政治言论和偏激的观点

Jae Kwon,Cosmos创始人。白左思想。想法非常极端。很乌托邦。我称他为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公开发表的言论通常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Jae Kwon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反面例子。过度的追求“做真实的自己”。但是忽略了自己的公众身份是一个项目的创始人。

历史上无数经验证明,影响力者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有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近乎毁灭性的损失。所以不建议项目方创始人在公开场合发表极端的政治言论。那样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具有凝聚团队的领导力

圈内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项目方的创始人需要有政治领袖般的能力。我觉得这种说法稍微夸张了些,更合适的说法是创始人需要有领导力。否则整个团队将会如一盘散沙般失去凝聚力。

在创始人领导力这点上Jae Kwon又是一个典型反例。最近Cosmos公司的管理层争议随着前Tendermint开发总监Zaki在推特向Jae开炮浮出水面。紧接着是Tendermint公司、Interchain基金会的一系列重组事宜。然后是Zaki、Jack等开发功臣纷纷离开公司。前Tendermint的员工、现在是Tezos的第三大节点Cryptium Labs的Awa就在推特上直言Tendermint公司的问题才刚刚暴露出来。整个团队大部分的时间不在开发而是在“呼唤CEO出来”。可见Jae的领导力确实是有问题的。

成功的项目需要一个政治领袖人物

在Gavin Wood还在以太坊团队的那个时期,是由他把以太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展和更新从理论白皮书转化为代码层面的:无论是以太坊黄皮书还是之后的Parity钱包等等。Gavin Wood具有较为强大的代码工程实现能力。

初期由Vitalik和Gavin所领导的以太坊是比较完美的,Vitalik负责研究理论,Gavin Wood负责具体的代码实现。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Gavin Wood出走以太坊自立门户后,以太坊出现的Bug变多了,其中就有致命的DAO漏洞,以及之后版本更新不断的延期和跳票,以及现在ETH2.0转POS的不断延期。如果Gavin Wood还在的话情况应该会变好很多。

但Vitalik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从理论上去推动区块链发展、一些架构设计还有密码学。他更是一个像政治领袖一般的人物。他本人就是以太坊最大的Meme。提到以太坊,大家一定最先想起的是Vitalik。有很长一段时间,Vitalik是以太坊社区内的神,以太坊最大的DAO漏洞也是他最后拍板决定的。振臂一呼,一呼百应。所谓的社区领袖,理应如此。

以太坊是一个优秀政治领袖和强大代码工程师两者结合下的完美作品。

这也是目前无数公链项目的问题。要么缺乏一个能够共情的政治领袖般的人物,要么缺乏一个有强大工程实现能力的程序员。

Cardano的创始人查尔斯也是以太坊创世团队成员,理论白皮书能力、煽动和共情能力都很强。Cardano曾经抢占了POS先机,但可惜它的工程实现能力没赶上它的白皮书愿景,项目一直拖延,到现在也没有音信。查尔斯和Vitalik的角色很像,都是政治领袖。

三点很重要的因素是:一个项目需要同时具备超强的理论白皮书能力、政治领袖程度的渲染和共情能力以及工程实现能力。同时前两个因素往往是合二为一体现在同一个项目创始人身上的。

但很可惜的是,即将推出的众多公链项目,很难再看到Gavin Wood和Vitalik这般天作之合的搭档。无论是Polkadot抑或是Cosmos。Polkadot相比之下稍微好点。

创始人是一个Logo Man是一个加分项

创始人本身是一个Logo Man这点会是一个加分项。譬如Chainlink的Sergey。Chainlink的粉丝经常恶搞Sergry PS各种各样的图片。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已经成为了一种图腾和象征,或者说是一种meme。这能够凝聚一个项目的社区共识。历史上成功项目的创始人基本都符合这一点。

在计算机理论和工程开发能力都很有天赋

创始人最好在在计算机理论和工程开发能力都很有天赋。以下是一位高手对知名项目创始人开发能力的评价:

“区块链需要一个创始开发者在计算机理论和工程开发能力都很有天赋。中本聪是最牛的。BCNXT其次,Gavin Wood和Jed也可以。Vitalik理论天赋高,大规模开发能力需要练级。Charles & BM是好的建筑工,开发可以。Jae Kwon回到了BFT的老路上,是一个开发强的人。”

个人私生活正常

创始人的私生活最好不要太乱。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很火的图片,就是一个美女坐在查尔斯的腿上,右手拿着一杯威士忌。好多网友看到之后直言做空ADA。这一点有些站在道德制高点。其实个人的私生活和项目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为了保持创始人的较好人设,尽量不要被爆出私生活混乱。

定期输出观点和文章

创始人最好定期输出观点和文章,来展现自己的思考。譬如VB、BM和Arthur经常在Twitter、Steemit、Medium输出观点和文章。V 神更偏技术,BM除了技术还会抨击人性和政府治理,AB思考更多的是对区块链治理的哲学。他们创造的三个项目无处不彰显他们的个人痕迹,ETH 的智能合约,EOS 的 DAC 大局,Tezos 的自进化理论。

创始人要在合适的时机放权

VB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错。在以太坊初期,几乎是他一人掌握权力。DAO黑客事件爆出时,是他最终拍板决定硬分叉。但当以太坊奠定币圈老二的位置后,他逐渐的退居二线,开始放权。充当项目的吉祥物。不放权、没有在合适的时机放权,都会影响项目的长期发展。

人无完人,不能渴求一个方方面面完美的创始人

然而人无完人。不要苛求一个方方面面完美的创始人。沿用一位大佬的一段话,上面提到的各个项目的创始人,都是有自己的缺陷的:

“几个相对有名点的创始人,BM只会骗钱和「BB What if」,老查只会自拍和喷人,Jae Kwon自我封闭,Arthur B不善言辞靠吃老婆软饭,Zooko也是白左傻屌,燕妮暴力狂。为数不多的区块链英豪孙宇晨,可惜英年早石。所以还是珍惜Vitalik吧。”

项目的赛道与题材

寻找真龙项目

币圈从来不缺赚钱机会,总是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些热点。从17年至今,ICO、公链、平台币、隐私币、Defi、PoS & Staking、跨链等等等。而大多数的热点只是刹那的烟火或者割韭菜的套路:

有的热点没有确定性。比如STO和Defi,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我们也不确定什么币种能成为代表;也比如隐私币,我们不能确定隐私性的需求迫切程度。

有的热点没有持续性。比如小野矿币,没有强庄支撑没有资本机构青睐,它只会是一个短暂Pump And Dump;又比如模式币,终究逃不过快速拉人头然后崩盘的宿命。

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些币种的上涨,它兼备确定性和持续性,是真正的天命所归的真龙。对于炒币者而言,它们就是上天馈赠的Easy Money(容易赚的钱)。炒币的人,可以错过其他所有热点,唯独不能错过捉住真龙的机会。

17年下半年的以太坊(ICO创投界新革命)、18年上半年的EOS(胖协议深入民心)、19年上半年的BNB(人人赚钱的IEO,ICO2.0),这些都是当年的真龙。错过这些机会的人,其实都应该给自己扇嘴巴。

题材要大,赛道要宽

加密货币项目不是做生意,它不因为生意赚钱而估值增长,而因烧钱抢占市场,抢占社区共识,抢占价值定位而增长。

为什么公链能够百花齐放。因为公链这个题材本身够宏大。因此有足够的包容性。大资金进来的可能性也大。2017年的牛市可以说是公链的牛市。

虽然目前公链项目的估值普遍较高,项目密集程度远大于需求,可以预测最终留下来的公链屈指可数,其他的都将一地鸡毛。但为什么资金仍然不断的去投资公链?因为目前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仍然在初期阶段,而底层堆栈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占领高低,谁就能获得百亿甚至千亿美元以上的空间。

真龙项目所选择的赛道一定会是宽赛道。只有赛道足够宽,商业逻辑才能圆,世界观才够大,才能容纳足够大的资金,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泡沫,才可能出现独角兽。

新颖独特的故事和题材

如果不能在一个类别中成为第一个,那就建立一个你可以成为第一个的新类别。

几乎每个人都对新的东西感兴趣。不是每个人都对什么更好感兴趣。新的、新颖的、有趣的东西使我们兴奋并引起关注。仅仅是对现有事物的改进并不会得到足够的关注。

随着新类别的创建和推广,该类别中的项目自动成为第一个领先的前景,因为实际上没有竞争。

拥有一个新的类别很棒,因为它为其他人提供了一个“关键点”,这可以使得人们轻松记住项目,并且还为项目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成为领域中的新话题。

以下拿Holochian举例。

Holochain的口号是:Think Outside of Blockchians。即跳出区块链思考。

Holochain不仅仅是另一个以太坊克隆。Holochain是从零开始编码,甚至不喜欢将自己归类为区块链,事实上,他们更愿意被成为区块链替代品。

他们的方法与目前所有的区块链解决方案都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它试图打破并重新设计互联网的核心功能。

Holochain背后的理念:Holochain提供了一个防篡改的分布式账本,它结合了散列、数字签名和分布式哈希表(DHT)系统。专注于以点对点代理为中心的模型。而不是像区块链中那样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型。Holochain具有巨大的扩展能力,因为网络中没有对节点的全球共识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成功地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类别,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建立新颖而独特的东西极大地有助于区分项目,从而使其令人难忘。

输家思维

一种商业模式获得较大成功后,就会引发一批跟踪者、模仿者。同时资本市场很容易在出现成功的范例后加大投资。

以以太坊举例。当比特币社区面临创新者的窘境时,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lin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想法,引发了嗅觉灵敏的投资者跟随。他在硅谷做了一个充斥了代码的演讲,PPT的演示过程全部都是代码,做完演讲以后投资人们都非常激动,认为这就是未来。随后以太坊通过ICO完成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募资,创下了资金募集奇迹。

在技术逻辑、故事完备的情况下,投资人愿意冒险一试。万向肖风在VB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支持,从而有了今天的以太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肖风对以太坊的成功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当然,他也从以太坊的成功中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而随后2016年、2017年的ICO热潮则是追求「更好的以太坊」的结果(Grin的故事有所不同,它追求的是"更好的比特币"),高TPS、分片、分层、跨链……如今行业内非常熟知的概念,都是服务于「更好的以太坊」这个主题。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正是因为有了PoW机制,所以比特币社区在早期才会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资本市场,能够孕育烤猫等成功案例; 这个成功案例激发了后来更大规模的投资投机活动,从而能够支撑以太坊的诞生;以太坊的成功,则带来了区块链协议开发融资活动的大爆发。

纵使资本闻风而动,但到底有多少公链能成为「更好的以太坊」?究竟这个世界又需要多少「更好的以太坊」?这个问题或许需要再到3~5年,才会得到更好的回答。

在此和大家分享圈内一位大佬的“输家思维”理论:龙头股票龙头板块,自己没抓住之后,就去找所谓的类似标的。所谓的散户踏空。要是在股市,会输的很惨。不过币圈反正信息传递太快,也没那么专业。碰到17年大牛市,说不定就发财了。碰不到,就闷杀,gg。

根据输家思维的理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错过以太坊,转而去寻找以太坊杀手的人最终都铩羽而归,甚至碰到归零项目的原因。

龙头板块,龙头项目

营销学里的营销定位有提到,要占据消费者心智,你必须在细分市场里成为第一。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像百事可乐那样成为市场第一(可口可乐)的对立面。类似互联网或者币圈从业者经常所说的头部效应。你必须选择细分市场里面领先的那几个项目,因为最终他们会瓜分整个细分市场。

判断一个项目,先看它是不是在它选择的细分市场里是第一,或者它独创了一个新细分市场。如果答案是否定,那它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成为现在行业第一的对立面。举例子来说,区块链2.0的代表以太坊就是智能合约领域的第一,那如果新项目想要在这个细分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成为以太坊的对立面,所以也就能看到EOS一直怼以太坊,BM一直怼V神。

尽量去寻找以太坊,而不是以太坊杀手们。换句话说:

挑各个赛道的龙头项目。买最好的。无论它有多贵。因为它今后会更贵。

因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是否成为一个标准

判断一个项目能否大业所成的一点是:它本身能否成为标准。

拿公链举例。每个人对公链的评判标准不一而足,但也许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判断标准,那就是公链本身是否是标准。大多数公链也都是这么标榜自己的,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公链都只是把自己做成了一个产品,少数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品牌,只有极个别做成了标准。就如比特币是行业价值存储的标准,以太坊是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金融的标准。而Cosmos和Polkadot正在成为跨链标准的路上。

看公链一般都是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这个公链的共识期有多久。所谓的共识期就是大众在多长时间内会被认可。如果共识期是和行业绑定的,那么就下重注。如果共识期是几年的,那就不要all in。而当下公链落地的困境在于,竞争对手太多,但是没有几个作为标准能够跑出来的。

赛道的炒作空间和炒作生命周期

一个项目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如果一个项目是它所属赛道的龙头,那么这个项目所在的赛道或者说项目所代表的概念炒作空间有多大?

除了炒作空间,还要考虑整个赛道的炒作生命周期,跟产品生命周期一样,一个赛道诞生后也是有炒作生命周期的,

有一些赛道被炒作过了之后,可能已经涨了很多了,它就会变成一个稳定币或者说慢慢衰落的币。具体的表现是:不会有独立的行情,也不会跑赢大盘。只可能在大牛市的行情是被动的跟涨,但是涨幅远远不会跑赢大盘。

比如DAG这一赛道曾经的DAG技术三雄(IOTA/NANO/GBYTE),DAG赛道的炒作周期明显已经趋于稳定期和衰落期,当然也可能会老树开花,但是否投入到其他赛道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社区

微信群不等于社区

建立项目的微信群不代表这个项目就拥有了社区。微信群是最容易建立的,每个人都能在5分钟之内把一个500人的微信群拉满。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很多项目方往往喜欢自欺欺人,动辄建立十多个微信社群,然后对外宣称自己项目的社群有几万人。

不要把社区局限在微信社群。社区其实是一股自发的无形力量,而这股力量可以概括为meme。

长期能够存活下来的社区一定拥有很强的meme

国外媒体Messari的创始人Ryan Selkis说过:The only crypto communities that will survive in the long-term will have strong memes。

意为:长期能够存活下来的社区一定拥有很强的meme。

Meme是可以在社区中传播的文化单元。可以是一个观念、一种价值或者某种行为方式。它代表了一种共享的文化或对现实的认知。

目前市面上排的上号的币种,我们都能给它一个朗朗上口的绰号。BTC是数字黄金,ETH是金融结算平台,EOS是区块链3.0,BCH是电子现金,Tron是复制加黏贴,NEO是中国以太坊,LINK是插头币,Rchain是泰迪币,Polkadot是万链之母,Cosmos是插座币。

我们把这种给加密货币取绰号的方式叫做Meme。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Meme提取了去中心化网络的价值定位,并将它转化成了一种便于网络内利益相关者分享和立即的形式。

在当今时代,注意力属于稀缺产品,人们只需要轻点几下就可以在社区之间切换,因此建立一个有粘性的品牌对于打造网络效应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网络的价值定位越容易被用户传播,这个网络的发展潜力就越大。

加密圈子里一个流行的meme是「HODL」,它用来形容那些在波动期仍持有而不抛售的想法。「HODL」一次最早出现在2013年,当时一个网友在bitcointalk论坛上把「hold」这个词给拼错了。像「HODL」这样的meme使加密社区变得更加强大,因为他们让人们在艰难时期更加团结。

又比如比特币的「数字黄金」meme。由于仍处于早期,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可以先放在一边,理论上说,它的确是比黄金更好的一种价值存储,因为其供应量上线被限定在2100万,而且比黄金更容易携带。跟机构投资者说话时,「数字黄金」这个说法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这个概念,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黄金,或者很容易明白在投资组合中持有黄金的意思。

总之,meme对加密货币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社区持续发布高质量内容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发展的技术领域中,发布内容来帮助教育和消除人们对项目相关可能存在的困惑、恐惧和疑虑,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始终如一地推出高质量内容,不仅使社区成员保持在生态中,而且帮助他们吸引新的人加入社区。

加密货币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领域,更精细的技术细节往往会让大多数人头脑混乱。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团队需要制作通俗易懂的内容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在做什么。

譬如Holochain这个项目,他们曾经写了三篇文章:分别为100字、200字、500字解释Holochain是什么的简单技术文章。

这并不能让读者对Holochain的工作方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但它确实为开发人员和非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但理解的出发点。因为区块链领域中大多数人不具备技术背景,因此将事情简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为了给不同的社区成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Holochain还做了以下努力。

Holochain撰写了三篇不同的论文:分别是针对初学者或非开发者的绿皮书、货币经济说明书用来为那些具有经济/金融头脑的人解释代币经济、技术白皮书详细介绍Holochain的内部工作原理。

为了迎合终端开发人员的新手,团队为常见问题创建了专门的页面-“了解关于holo的所有信息”。除了书面内容外,还提供了大量视频,以进一步迎合那些喜欢看视频和音频内容的人。

如何判断项目的meme度

一个项目的meme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像上文所说的,对事物的一种形象概括,譬如比特币的的「数字黄金」,以太坊的「世界计算机」,波卡的「万链互连」。

另一种形式是推特上项目代码的提及次数。譬如Chainlink的代码是LINK,在推特输入$LINK,即可查询到推特上提及LINK这个代码的相关消息。

Chainlink这个币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们有一个Chainlink Marine(海军)。大约有1000多个人组成。这1000多个人每天就在推特上输出有关Chainlink的喊单内容。这让LINK这个代码在推特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我们戏称Chinlink这种币有推特邪教粉丝团。

在这里推荐一个网站Lunarcrush。这个网站是项目热度的数据分析网站。是推特代码次数提及的一个量化指标。

另一种形式是4chan这个论坛。这个论坛很纯粹,没有任何理性的项目分析,是一个完完全全喊单的论坛。喊单内容是以恶搞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在4chan这个论坛,有各种人喊各种币,真真假假很难辨别。

诸如Chainlink、Holochain这样表现优异的币,都是出自4chan这个论坛。Chainlink甚至被称为4chan的板币,因为4chan这个论坛90%的时间都被Chainlink的相关内容所占据。

另外4chan论坛的币种热度一般是和推特币种代码的热度联动的。譬如Chainlink,它也同样霸占着推特代码的讨论热度。

以上这些全都是经验之谈,无法通过逻辑去认证。但确实有一定的参考性。

谣言而产生的fomo情绪

Holochain ICO之后,有一个Reddit上的帖子迅速传播:大约两个以太坊创世钱包的资金大量投资于ICO(以太坊创世钱包是为那些投资于以太坊原始ICO的人而创建的钱包)。

这引起了许多讨论,因为许多人开始质疑和怀疑这些早期以太坊采纳者对Holochain了解多少。一些人甚至推测钱包的所有者可能是以太坊的开发者。

创世的一个钱包把以太坊送入了Holochain的ICO合同。不用说,关于早期以太坊采纳者大量投资于Holochain的传言导致了大众Fomo从而更广泛的加密社区获得了Holochain的更多信息

在币安上市Holochain后不久,Holochain在与Holochain的通信总监Matthew Schutte的网络直播中提到了Holochain和Mozilla之间潜在的合作关系,获得了第二次热度。

关于这种潜在合作关系的传言引发了Holochain的进一步讨论,这些传言在9月和10月通过口碑传播,最终引发了更大的猜测和探讨,促使Holo代币有了更积极的价格上涨。

在幕后悄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然后适时发布积极消息,其效果远远大于在其他人无法根据消息采取行动时让合作伙伴的消息提前泄露。

项目的社区运营

项目方可以定期举办诸如竞赛、测验、黑客活动或者AMA等互动活动,以维护项目和社区之间等紧密关系。同时和社区之间持续沟通,让社区成员保持参与感和兴趣。

项目方的市场运营对社区的建立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项目方的社交频道会走高冷的路线,每次推特的更新都是技术开发相关的内容并且更新频率非常之低。整个推特的社交频道处于一种门庭冷落的状态。最直观的体现是:推特的关注人数不多,并且每条消息转发和点赞的人数也稀少。这些都是市场运营的大忌。

目前整个区块链行业仍然是由国外团队的技术创新所引领,所以推特这个社交频道一定是项目方的兵家必争之地。

我会拿Kava这个项目举例。这是一个值得项目方学习的案例。他们的市场运营非常均衡。既有常规的开发更新内容,更多的是非开发向的更新内容。比如和各个社区展开AMA活动同时对转发该条推特内容和参与AMA提问的人发送代币奖励。又比如通过转发推特抽奖的方式分发代币。

那些市场运营做的不好的团队,往往是带着传统互联网的思路来做币圈项目。他们忽略了加密货币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草根社区。而草根社区需要项目方用心和接地气的运营。

令我惊讶的是,Kava还专门建立了几个推特喊单的小号,专门去喊单$KAVA。他们还建立了诸如Kava印度,Kava菲律宾这些地域性的推特号去推广他们的项目。

Kava这个项目给我整体的感觉就是非常懂行,懂币圈的运营思路。

如此用心的市场运营,这对于一个只融资了千万美元级别的项目来说,是非常可贵的。这说明一个道理,项目方的市场运营做的好不好,和钱没有关系。

而有些项目动辄融资几千万美元,却对市场运营一点都不在意。以较低的频率在社交频道上更新内容,和社区成员一点都没有互动。更新的又都是技术开发向的内容。也难怪这种项目最后会失败。

社区不是单靠一个KOL就能支撑起来的

如果你特别看好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热度不高怎么办?当然是去建立项目的社区,去宣传这个项目,去喊单这个项目。毕竟如果你买了一个币,却不去宣传它,这是很不应该的。

但是也不要忘记,一个项目的社区, 绝非是靠一个KOL就能支撑起来的。就像一个公司会有创始人独揽权力的单点失败风险,如果一个项目长期只有某个KOL在推动,其他人却一点都不出力,那么这个项目是有些问题的。

社区的形成,靠的是千千万万个KOL们,以及千千万万个普通持币者们。

KOL站在台前,振臂一呼,千呼百应。后来这个项目成功了,成为了巨头,KOL也一战成名。但一个项目的成功一定是各方合力的结果,是天时、地利加人和。而KOL所能做的,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一个KOL的成功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失败的KOL们。

所以要谨慎那些长期只有某个KOL推动的项目。

影响力者、意见领袖的背书

受信任的人和品牌的认可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认可度,使人们更加关注项目。由于现在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除非一个项目一直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否则他们很快会流向下一个吸引他们注意力的项目。

还是拿Holochain做例子。几个关键的意见领袖在Holochain的ICO之前、之后的成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见领袖在指导更广泛的加密市场和社区关注的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Holochain尤其如此。

在Holochain的案例中,一个关键的意见领袖是Andre Cronje,在ICO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评论崇拜Holochain的代码。

当时,Cronje刚刚起步,他的评论在许多高级加密社区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Cronje之前,没有其他人公开审查“已经建立”的区块链项目代码。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像Cronje那样严肃地做这件事。

Cronje的Holochain代码审计获得了比Quarkchain(另一个在2018年大肆宣传的ICO)更多的积极评价。在迅速获得名声称几个大名鼎鼎的项目仅仅是抄袭以太坊代码之后,来自Cronje的积极评价意味着严肃的商业。

事实上,审查不仅是积极的,而是高度赞扬(并且几乎崇拜)Holochain的代码,这使得该项目获得很多人和不同的加密社区的关注。

“Holochain和我以前看到的不太一样,所以这个代码审查不会像你以前从我这里读到的任何东西。Holochain可扩展分布式计算模型似乎将去中心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不是太好了令人难以相信?” ---Andre Cronje

熊市是项目社区共识的试金石,选择穿越牛熊的项目

牛市时各个项目都是鸡犬升天,里面不乏一些垃圾空气项目。但当熊市来临时这些垃圾空气项目就各个原形毕露了。而那些真正优质的项目,有强大社区共识的项目,价格会有很大的支撑。在熊市里的跌幅会比其他项目小很多。

像比特币以太坊这两个最典型的项目,他们都是经过漫长熊市的考验后存活下来,并且穿越牛熊的币种。所以熊市是检验项目是否优质的好时机,也是项目社区共识的试金石。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大熊市之下,真的就只有共识的币才能存活下来。而活着,你才能看到明日的阳光。

项目需要有沉淀期,社区是沉淀出来的

第一代以太杀手追求哲学层次上的差异,EOS,Cardano,Tezos各有自己的哲学故事,形成新的文化部落。EOS的大选投票,ada的学术向,Tezos的链上民主。

前两者都在上个时代大放异彩,Tezos则诞生在18年熊市,本应该在上一轮牛市绽放光芒的它在生命周期上相当于延后到接下来的一轮牛市。这种时间错位和每个项目的时机、每一轮周期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也正是因为这种错位,让投资者在每一轮周期中都可以配置优质的标的。

我相信在即将上线的的20个多个PoS公链项目里面,一定会有3-5个成为下一轮牛熊优质标的。因为这些项目聚集了近一两年来最好的资源、人才和资金。(这里说的下一轮牛市,指的是接下来的一轮牛市之后的再一轮牛市)。

而现在行业的局面,给我的感觉是该占的坑位已经被现有的头部项目占领了,后面的项目没有太大机会。聊起跨链,你只会想到Cosmos和Polkadot。聊起PoS,你只会想到Tezos、Cosmos和Polkadot。以太坊说着去中心化金融的故事,生态愈发强大。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的低位自不必说。其他项目还有占领市场心智的机会吗。只能说很难。

干脆错开时机,用时间换空间,现在加下来2-3年的牛市中沉淀积累,然后选择在下轮周期爆发。

一个项目必须要有自己的沉淀,如果没有沉淀, 注定难以走向市场。这个沉淀期通常是3年左右。而现在项目的普遍问题是,在一点都没有沉淀的情况下,迅速推向市场。完全没有预热和前奏。这注定是失败的结局。

市场营销

优秀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

Tether是发行在Omni协议上的资产。币圈老人应该都知道Omni。Omni的前身是Mastercoin。Mastercoin是在2013年夏天推出的代币预售项目,几个月后Counterparty诞生,2014年初以太坊开启预售。Mastercoin可能是第一个做到在产品推出之前就进行代币预售的平台,这里的代币预售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ICO。

即便Tether在过去的几年内饱受质疑,它仍然占据了稳定币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高居市值排行榜第四。而基于Omni协议发行的USDT代币,则占了90%的比例,基于以太坊和波场发行的USDT代币只占剩余的10%份额。

哭笑不得的是,Omni这个币早已无人问津,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回顾历史,我发现第一个新技术的创造者,并不意味着最终就能成功。

Bytecoin开创了匿名环签名技术的先河,但因为预挖等问题被社区抛弃。Monero复制了Bytecoin的代码,最终却占领了暗网的支付市场。Mastercoin、Counterparty和以太坊,这三种币都在追求同样的目标,即建立一个发行新代币的平台。前两者早已成为历史的注脚,成就一代霸业的是后来者以太坊。

以太坊现在做的事情,比特股之前全部做过。MakerDAO的那一套玩法在比特股的网关上都有,连MakerDAO的联合创始人Rune之前都是比特股社区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那也是比特股最先提出的理念:DAC。以太坊最终继承其衣钵,将各种功能和特性发扬光大,加之EOS把比特股自我迭代。自此比特股彻底成为加密历史中的一抹记忆。

我们都说先发优势有多么重要,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何其关键。

比特币远古大神Jimmy Song,其一人相当于整个币圈的历史。如果不看他的文章,我不会知道原来Charlie Lee在创造莱特币之前还创造过两个狗屎币:Tenebrix和Fairbrix。这段黑历史可能他本人都不愿提及,但是却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是莱特币成功了而不是前两个。Jimmy Song揭晓了答案,多年来,Charlie Lee对许多人说,他最具前瞻性的想法,是他给了莱特币一个朗朗上口的称号:比特金,莱特银。

至少在加密货币这个领域,大部分技术对币价都没有直接的正面影响。也因此我们常常戏称这种现象为:技术还在,币却没了。

因为技术容易复制和取代,技术优势可以转移和集成。但共识和生态却是马太效应,就像同是贵金属,更稀缺的有很多,但几千年来都取代不了黄金的地位。在没有高纬度产品彻底打破局面之前,寡头垄断甚至赢家通吃很可能就是宿命。

那么一个从零开始的项目如何积累共识和生态呢。答案只有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对区块链项目的重要性

最初的时候,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尚未成熟,就像八九十年代的电脑一样,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脆弱。因此,它们的大多数用户都是技术迷,而且关注的问题往往着眼于技术,而不是市场进入战术。

建造这些系统的技术人员通常相信「只要你能搭建出来,用户自然会有」——这种心态他们多多少少会有,只是程度不同。2011 年,比特币的发明者在没有为未来提供任何指引的情况下就抽身离开了这个项目,情况倒确实符合这种论断。

但是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为进入市场而进行营销已经非常重要。不信那就看看以太坊。以太坊的市值已达百亿美元,但其领袖Vitalik Buterin基本上是以飞机为家,在世界各地向信众传播福音。当然,他显然更喜欢深入研究而非公开演讲,他似乎永远在倒时差,工作日以继夜。在他搭建以太坊的首个版本时,他居然还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中文,想要将以太坊介绍给中国。除了VB孜孜不倦的宣传,以太坊基金会也向世界各地的基层社区建设注入了大量资源。

简单来说,人们并不是自然而然就来到了以太坊,是以太坊基金会将它推向了市场。

区块链领域技术复制、分叉和剽窃的实例

在区块链领域,所有技术基本上都是开源的,竞争对手便开始更加积极地复制彼此的代码,并且利用自己的基金会的平台与其抗衡。这种情况正在加速。

以下大事记以时间轴列出:

1.从比特币中分叉出莱特币 Litecoin。

2.从字节币 Bytecoin 中分叉出百特门罗 BitMonero,后者又分叉出门罗币 Monero。如今门罗币是使用最广泛、最有价值的高保密性代币。而字节币和百特门罗地位一跌再跌,已经沦为加密货币历史上的两行脚注。

3.在 DAO 被攻击之后,以太坊成功完成了一次硬分叉,留下 Ethereum Classic,这是一个具有相同功能集的直接竞争的智能合同平台。

4.从零币 Zcash 中分出了 Zclassic,取消了先前对创始人的奖励。

5.从比特币中分叉出了比特币现金 Bitcoin Cash,社区、代码库、分类账和 ASIC 矿机算力都因此分裂。

6.以太坊团队与零币团队合作,执行了零知识证明协议 zk-Snarks,使得以太坊也得以启用零币风格的隐私保护。

7.Cosmos 允许任何人简单地在 Tendermint 算法共识上挂载一个以太坊虚拟机,其目的是可以在 Cosmos 空间的 Ethermint 链上构建以太坊的 DApp,而不需要直接在以太坊上构建。

8.从 EtherDelta 交易所中分叉出了 ForkDelta,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攫取了 EtherDelta 几乎所有的流动性。

9.Zclassic 和比特币进行了一次联合分叉,产生了 Bitcoin Private,为比特币分类账引入了零知识证明 zk-Snarks。

10.作为以太坊的竞争对手,Hedera Hashgraph 平台试图通过采用 EVM 来吸纳以太坊的开发社区。

11.门罗币最近又进行了两次分叉,分出了 MoneroV 和 Monero Classic。

12.作为以太坊的竞争对手,EOS 平台通过不断出售其囤积的 ETH,以对以太坊施加降价压力。

13.在 EOS 平台上进行开发的 WAX,刚刚上线了自己的 WAX 链。

14.多个区块链开发者或超级节点将上线 EOS 区块链,这其中并非所有都将遵循 EOS ERC-20 代币分配规则。

15.人们已经在讨论在以太坊新的 Plasma 链内部使用 EOS 软件。

这些只是一些公开的例子。复制、分叉和剽窃的速度正在加快。到截止2020年,区块链行业已经涌现数百个这样的例证。

通过市场进入策略尽快占领市场

考虑到所有的开源代码都可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复制,所以最重要的事情无非就是尽可能快地实现网络效应,而后者主要关乎市场进入策略和执行力。

因此,现在看来,当前的区块链领域,取得长期持续成功的关键是市场进入策略和执行力,而技术和产品本身几乎是无关紧要的。 对于几乎所有的加密货币团队来说,这恐怕都是一个骇人的想法。

如果你问所有加密货币团队,「在你的组织、技术、产品和市场进入策略中,哪个功能最强?」我怀疑只有不到 1% 的团队会说是「市场进入」。

事实证明,软件并不可能自己获得市场,把软件推向市场的是人。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创业家大多是由其理念驱动。但是下一波进入该领域的创业者和高管们将不再是理论家,而是在营销方面经验丰富的实干家。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将有一些拷贝发明者技术的竞争者无情地淘汰掉许多团队。资本主义永不餍足的特性决定了这必然会发生,并且局面将非常惨烈。

这方面已经有先例。比如德国火箭网络 Rocket Internet 的业务模型。他们在美国搜寻实现了产品 / 市场契合度的团队,然后在欧洲迅速山寨。他们的模式是有效的。

随着加密货币的成熟,你会看到看到更多像火箭网络那样的大规模克隆工厂。考虑到加密货币的开源特性,复制一个协议甚至比照搬人家的公司更容易。

各个区块链团队需要做好准备,一旦产品匹配市场,就要积极打入市场。否则,那些追随者会迅速利用发明者的技术,在他们自己的游戏中打败原有的发明者。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意思为:随着更多的人使用网络,网络变得更有价值。一旦一种协议被采用后,要想取代它就非常困难。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使用这种标准,这种协议变得非常具有防御性,或者说网络效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拿以太坊生态的网络效应举例。

以太坊的EVM虚拟机性能确实不高,但是已经有数以亿计美元的生态建立也是一个事实。

Cosmos和Polkadot这两个项目在所有的“以太坊杀手项目”中算是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的,但从最近Polkadot赶忙推出Substrate EVM可以看出,以太坊生态真的很强大。这些“以太坊杀手们”不得不纷纷推出兼容EVM虚拟机的软件以作出妥协。

诸如Dfinity等项目确实是很有钱,但是不禁要问,怎么从根本上这么不同的设计模式,重建开发者生态?

DeFi又是以太坊网络效应的一个典型例证。

加密货币世界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DeFi。如今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尽管它在1年前还只是初露锋芒。关于DeFi的事实是,它只在以太坊上是有效的。DeFi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这意味着很难把一个DeFi生态迁移到一条没有其他资产、没有互操作性、没有高质量抵押物的链上。

如果你试图在EOS上建立DeFi上台,你可以尝试,在EOS上确实有一个小型的DeFi生态,但是问题是EOS没有许多稳定币,EOS本身不是ETH那样高质量的抵押物。它没有充足的流动性,它是很波动的。网络效应让ETH保持高锁定状态,让它成为DeFi的Home。大多数DeFi不需要扩展性,如果你不是开一个巨大的CDP,你不需要500TPS去做这件事情。最后,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不建立自己链的初创公司都是建立在以太坊上。

现在有很多项目说自己是Okay的。我们会建立在波卡上,会成为一个平行链。或者我们将基于Cosmos SDK建立,我们想成为Cosmos生态的一部分。

但几乎所有人都基于以太坊建立,因为它是城镇里唯一的游戏,它是钱所在的地方。人们基于以太坊建立是因为它是钱在的地方。如果你想建立一个能带来钱的产品,你不得不选择以太坊。真的很难想象比如Telegram进入加密货币领域能够获得强大的开发者生态。

有很多平台即将发布,他们有更好的设计,更好的架构,带着更具有扩展性的产品走向市场,但他们需要证明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该如何赢得开发者。

如果有人想建立游戏或者其他对扩展性有需求的东西呢。有没有动机选择其他的区块链在其之上建立?

确实许多链就是如此标榜他们自己的:我们对游戏友好,我们对高性能用例友好。但问题是,这些事情很难产生网络效应,如果有一个游戏,真的需要扩展性,那么最适合的平台可能是EOS或者是Algorand。那会是对一个游戏来说很好的平台,但这个游戏未必能吸引很多用户。它不会吸引许多其他资产,它不会吸引许多其他应用。

代币价值捕获模型

价值捕获的定义

何为价值捕获。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代币经济的设计,让代币长期不断的增值。最典型的莫过于以太坊的ICO了。想要参加项目的众筹,就必须购买ETH代币参加。ETH代币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价格的上涨。因此可以说ICO是ETH代币增值的重要手段。或者说ICO是ETH的价值捕获方式。

价值捕获没有做好的案例

Cosmos生态将近有100个项目,其中有5个项目已经上线主网并且在二级市场有交易对,分别是:

atom/kava/iris/terra/bnb。

Cosmos Hub作为一个第一个官方Hub,其原生代币为Atom。项目方希望未来在IBC跨链通讯协议启动后,Cosmos的生态项目能围绕Cosmos Hub这个中心枢纽去展开,这样Atom代币就能够捕获到价值(Atom代币持有者能够收取跨链通讯的手续费)。

换句话说,在IBC跨链通讯协议开发完并投入使用之前,Atom代币除了Staking、维护网络安全和参与网络治理之外并没有其他作用。关于Atom价值捕获能力较弱这一点也广受外界质疑。

项目方则可以通过发链工具Cosmos Sdk快速启动一个项目,不用像以前从底层架构开始一点点的去开发。Cosmos Sdk提供了一个设计精良、搭建好的完善架构,项目方只需要在其之上调整好参数,即可发行一条自己的链,也就是所谓的一键发链。

由于开源协议的特征,各个项目都能沿用其他项目的技术,这正是加密货币的有趣之处:Open Libra在分叉libra,Solana实现Libra的Move VM,Tezos实现Cosmos的Tendermint共识,Tezos实现Zcash的SNARK协议,Solana利用了Filecoin的PoRep复制证明等等。

这也对项目方设计代币的价值捕获模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Cosmos主张自由开放的精神。Cosmos Sdk作为开源软件,所有想基于Cosmos Sdk发链的项目方都可以免费试用,而无需用到Atom代币。这也就为Atom代币的价值捕获问题埋下了一个隐患。

即Atom作为Cosmos Hub的原生代币,在IBC通讯协议开发完并投入使用之前,无法捕捉到整个Cosmos生态的价值。即便有100个项目基于Cosmos Sdk建立,仍然无法给Atom代币带来什么好处。

典型的币安链通过引入各种开源协议来增强自身的网络效应和BNB代币的价值捕获。币安链基于Cosmos SDK建立。今后会不会发展成这样一个情况:币安链成为链整个Cosmos网络最中心的最强有力的Hub枢纽站。如果真变成那样,那么Atom作为Cosmos Hub的原生代币,将无法捕捉到大部分的价值。

作为对比的是Polkadot的卖拍插槽,这也是Polkadot代币的核心价值捕获方式:开发者想要加入我的生态,享受Polkadot生态的特权与功能,你必须购买DOT代币质押。

如今Cosmos团队内部发生人事变动,多名核心开发离职。IBC跨链通讯协议短期很难开发完成。

而Cosmos整个生态在币圈新生代项目里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因此如果Atom的价值捕获模型设计的更加完善,Atom代币可能会比现在有更大的增值。在这一点上,Cosmos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公链项目,还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同时Cosmos这个价值捕获模型设计失败的典型案例也值得投资者和项目方好好思考。

价值捕获问题不能矫枉过正

很多人会根据一个项目的价值捕获能力强弱来判断它的潜在价值。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容易错过许多好的投资机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0x。0x是以太坊生态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基础设施,17年的明星项目。0x当时设计的经济模型是在DEX交易时支付的手续费需要用0x代币支付。这个经济模型一度被许多人诟病。因为没人会愿意在使用DEX交易之前先去买一些0x代币充当手续费,这反而增加了交易的摩擦。

但代币经济设计差,价值捕获能力弱并不代表项目就不会拉盘。0x在上线二级市场后,依旧有10倍收益的出色表现。更不用说17年成百上千个群魔乱舞的山寨币。甚至在那时候还没有价值捕获的概念,依旧拉盘拉的令人瞠目结舌。

因为判断一个项目的潜在价值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而价值捕获能力的强弱仅仅是一个指标而已。切记不能以偏概全。

也有人说所谓的价值捕获就是骗傻逼的。这同样是一个很偏激的观点。因为良好的代币价值捕获模型确实是有助于增加代币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也就是说,用一个较为良好的代币价值捕获模型,总比没有好的多。

很难定义和判断价值捕获

作为一家Crypto Fund,它的责任就是要给LP最大的价值敞口。所以机构也一直在思考价值捕获的问题。价值捕获无外乎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基于比特币、以太坊、Tezos建立事物的公司捕获了价值,另一种是这些公共交易的底层资产本身捕获了价值。

价值到底会在哪里捕获,这一点仍然不是很明显。比如1confirmation这家Fund,既投了Cosmos的代币,又投了Tendermint公司的股权。又比如Polychain,不仅投了Polkadot的代币,又投了Web3基金会的股权。就连业界最顶级的Crypto Fund对价值到底会在哪里捕获也不是十分笃定,所以他们对于看好的优质项目,一般是选择既投股权,又投代币。

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如今大多数协议看上去仍旧像是风险投资。尽管表面上这很Ok,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代币的价格有很大的增值。但这些东西更像是一个二元期权式的押注。要么这些东西成功,成为了他们想成为的东西:比如电子黄金,世界计算机。又或者他们失败了,随后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

所以买比特币更像是买比特币成为电子黄金的看涨期权,买以太坊则是以太坊赢得全世界智能合约平台的看涨期权。

所有这些事物仍然有不对称的收益率分布,所以机构经常问自己问题,基于事物现有的状况,什么是最好的投资。有时机构会选择股权投资,有时机构会选择投资底层协议的代币。这得看实际情况判断。

精心设计的价值捕获模型是否就是好事情

USV的Joel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写出那篇著名的胖协议文章之后,“价值捕获”这个词有一天会变成流行语。18年之后,“价值捕获”这个概念慢慢进入主流大众的视野。彼时无数文章诞生,试图教育我们代币应该如何正确的捕获价值。

想来也好笑,以太坊爆发偏偏不是因为它的价值捕获模型(收取手续费),而是因为ICO。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项目的代币价值捕获真的能够被提前预测到吗。甚至说像Nervos一样去设计一个长期有利于代币价值良性增长的价值捕获模型?今后哪一天Nervos爆发了,爆发的原因就真的会像团队设计的那样?

比特币说想成为交易媒介,但不料变成了价值存储。以太坊说想成为世界计算机,现在却是“全球金融结算层”。事物偏偏朝着不既定的方向运行。所有的精心设计回过头看往往可笑无比。

但在Nervos之前,的确还没有一个团队像Nervos这样从代币工程学的角度去精心设计它的代币经济模型。无论Nervos未来是否会朝着这套模型发展,团队至少是用心的。他们也是懂社区的,知道社区和投资者最想要什么:代币价格的长期增值。

这应该是Nervos团队的创新之处,他们向业界大胆的提出了一个观点并付诸实践:代币经济模型需要精心设计,而不是粗糙对待,或者任其自由发展。它们也开启了币圈关于“代币价值捕获需要精心设计”的先河。

但这一套理论市场是否会买账,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项目开发进度

开发进度关系到项目的窗口期

开发进度指的是项目方能够按照开发路线图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开发工作。

拿公链举例。如今公链的这条赛道拥挤不堪,因此公链的时间窗口期非常重要。如果不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迅速推出,那么这条公链被大家遗忘、被历史淘汰几乎是可以遇见的事情。因此公链非常考验项目的开发进度。

比如Dfinity。云计算的故事在2017年还非常有吸引力,但是放到2020年来看已经是索然无味。而Dfinity恰恰就是这么的不争气,从2017年拖延到了2020年仍然没有上线主网。

如果一个项目屡次拖延,有理由怀疑它交付作业的能力是非常有问题的。

开发人员数量和工程开发能力决定开发进度

项目的开发进度主要由开发人员数量和工程开发能力决定。关于开发人员数量这一点很好理解。双拳难敌四手,即便单个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有多么强,也抵不过10个开发人员一起开发。而工程开发能力相当于单个程序员的个人表演秀。典型的例子是Gavin Wood时期的以太坊。以太坊的核心开发基本全有Gavin Wood一人主导。

开发进度关系到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项目方来说,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PR活动,但是开发进度一点都不能落下。保持高频率、高强度、高质量的开发,其实拼的就是开发人员。而雇佣区块链工程师的价钱并不便宜。开发进度的拖延绝对不是好事。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次两次的拖延也许可以容忍,反复的拖延则打击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失去投资者的信心,对于项目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开发进度非常重要。

项目进度严重拖延的典型案例

Cardano,作为上一代以太坊杀手的代表作,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很大的造诣。也是在PoS和Staking概念没有被正式提出之前,为数不多的PoS币种。可惜的是,虽然Cardano在理论研究上非常厉害,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工程开发层面。他的测试网足足拖延了两年之久。时至今日,Cardano的主网还没有上线。

Cardano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论设计非常强,但是缺乏落实到代码开发层面的项目。很多项目也会犯同样的毛病,即一开始吹的过于牛逼,饼画的太大,以至于后面无法在代码层面兑现。

ETH2.0。曾经有人做过比喻,ETH2.0的开发犹如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换引擎。ETH1.0到2.0的转变,是从PoW到PoS底层系统的改变。2.0的开发进度拖延不止5次,最新的开发进度是第0阶段将在20年7月交付。而整个2.0开发完成,应该会花费2-3年的时间。

Cosmos IBC。IBC跨链通讯协议是Cosmos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IBC,那么Cosmos可以说毫无意义。而就是这么重要的开发部分,团队确实一拖再拖。本来计划的是19年11月份进行Game Of Zone测试网,后来又拖延至20年1月,又继续拖延至3月,如今3月份的截止时间已到,继续拖延已成定局。

IBC的开发本身就有难度,因此必须部署巨大的开发资源到IBC的开发。直到2020年初Cosmos团队爆出团队内部斗争事件,投资者才明白,原来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造成了太多的内耗。核心开发陆续离开公司。IBC的开发人员只有不到3人。开发资源的配置严重不足。也难怪会导致目前IBC屡次拖延的局面。

代币经济(代币成本、筹码分配)

今后的项目有如下特征:

没有公开销售,筹码集中度高

ICO作为币圈从草根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产物,如今早已消失殆尽。没有公开销售意味着筹码的集中度非常高,很难把筹码分配到中下层的用户。这会让整个社区变得没有参与感。

以前我们判断一个项目的代币经济,通常会看它的代币分配是否集中。但今后的趋势可能是,所有项目的筹码集中度在初期都非常高。

因此今后项目的一个考验是,在上线交易后,如何让筹码尽可能的分散给用户。这相比于通过公开销售分散给用户筹码要困难的多,消耗的时间也更加长。无论项目的基本面多么优质,都逃不过合理的分配筹码这一环节。

在ICO时期,散户有机会和机构拿到相同低成本的筹码。但是今后散户只有一种选择:在二级市场接盘,拿较高成本的筹码。

部分项目会采取类似锁仓空投分散代币的方法,比较成功的案例是Edgeware。但前提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基本面就不错,否则项目没价值也吸引不了多少投资者去锁仓。Edgeware的锁仓空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Polkadot上重要的生态项目。若非Polkadot的光环,我相信其锁仓空投也会无人问津。

私募轮的价格档次和解锁条款

不同轮次的私募价格有差距,同时不同价格档次的私募解锁规则也不同(解锁时间和每次解锁的筹码数量)。有些项目两轮私募之间的价格差过于夸张比如有10倍之多,这个都是不太合理的价格设计。又比如有些项目成本低的私募不锁仓,那简直就是灾难。这些都是需要调查清楚的信息。

譬如Thunder这个项目,第二轮私募是第一轮私募价格的10倍。譬如Polkadot,第二轮私募的价格是第一轮公募的3倍,而第三轮公募的价格可能会在第二轮的基础上又翻倍。当然Polkadot比较特殊它的第一轮和第三轮都是公募。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一轮融资都会是私募。

相比于现今项目动不动就锁仓90%以上代币的,上个时代的(2017年以前)的项目就显得太过单纯。那时大家对锁仓非常厌恶,80%-90%的代币在一开始全部释放基本是不成文的规定,剩下的10%-20%筹码才分配给团队成员、生态发展基金、预留的筹码。

随着市场的成熟,为了制约机构出售低成本的筹码,锁仓成为唯一的选择。如果一开始解锁大部分筹码,造成市场的大量抛压,那样对项目的伤害非常大。币价代表了市场的信心。过度的砸盘对一个初期的项目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锁仓最大的问题便是把私募投资者、二级市场投资者和市值管理者这三者置于囚徒困境中。

投资者不敢贸然介入二级市场,一看这个项目只释放了10%的筹码,但凡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是不敢接盘的。市值管理者也不敢贸然操盘,因为这个项目只释放了10%的筹码,所以注定了即使拉盘也不敢拉太久,即可持续性非常差。后面还有一大批解锁的筹码等着砸盘,那我现在这么用力的拉盘意义何在呢。

综合下来的结论就是,今后项目的筹码清洗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周期。我个人接下去很看好的几个项目:Coda、Near等,无一例外都是只有私募,无论项目多么优质。必然要经过筹码分配这个漫长和痛苦的环节。这对投资者的耐心有了更大的考验。投资的平均周期将拉长很多。

项目的合理估值和资金储备

VC币的估值现状

Polkadot/Near/Coda/Solana/Nucypher/Oasis/Skale/Celo/Keep/Dfinity

以上是2020年即将上线主网或者无限期延迟主网上线的项目,其估值都在1亿美元以上。2017年之后,估值1亿美元以上的新项目几乎成为标配,已经鲜少见到估值在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因为其没有公开融资、散户无法参与、投资机构扎堆的特点,这些新项目也被称为VC币。

项目方的资金储备

先让我们来算一笔账,来看看1亿美元的估值是否合理。对于一个公链项目来说,工资、场地和宣发,这些费用满打满算加起来,一年估摸着得花费3000万美元。省点花,团队工资少开点,勉勉强强再撑一年。

而估值在1亿美元的项目,其融资额大概在3000万美元左右。换句话说,估值1亿美元的公链项目,只能维持公司运转1年钱就烧光了。

持续烧钱是公链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因为公链目前还没有盈利模式。因此在旁人看来夸张的1亿美元估值,对于团队来说,其实并不是一笔怎么多的钱。

之前采访了高性能公链Solana的CEO时问他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新的公链项目如果没有融到1亿美元以上,是很难在激烈的公链战场活下去’的观点”。他的回答是公链拥有充裕的资金仅仅是最终成功的一个前提。

“如果你不能将一家公司资本化到足以生产该产品的程度,你将无法参与竞争。在这样一个早期的市场中,估值基本上决定了你可以筹集的资金数量和你的社区分配规模,而能够制造出优秀产品的优秀工程师并不便宜。”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人工成本很贵,优秀的区块链的工程师更贵,在公链冲出重围之前,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钱来烧。尽管现实是大多数公链在把钱烧完之后,仍然没有一丝成就。

公链钱多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没有钱确实万万不能的。

Tezos作为典型案例

Tezos这个项目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吃到了ICO热潮时的红利,融到了巨额款项,手持6-7亿美元。并且因当时同类竞品较少,一度被当作以太坊的接班人,所以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的社区和共识。

如果说以太坊是第一个吃平台红利的人,那么Tezos可能是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在公链竞争进入白热化前,能够积累较大社区和共识的巨额融资项目。往后的明星公链项目,即所谓的VC币们,初期都很难聚集共识和社区。因为只有私募,没有公募。尽管钱还是能融的比较充足,但是在参与度上远远不及Tezos。

目前能确定的一点是,如果Tezos合理有节制的开销,那它大概率能够存活到下一个牛市。而不死是成功的前提。因为Tezos钱太多了,所以它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把其他公链都磨死。这一点可以从Tezos的目标看出:Tezos的目标是下一个世纪的人。它正在培育下一代人去开发Tezos。

Tezos是目前所有公链项目中唯一没有项目路线图和开发进度表的。也许根本不需要什么路线图,手持7亿美元,几年后发现,整个行业也许没有什么技术进展,大多数公链的资金被消磨殆尽,而自己基金会的钱反而变多了。

1亿美元估值以上的项目是合适的容流度

项目一定要有足够的市值和足够的容量。市值小的项目虽然容易爆拉,但吸引不了大庄家大资金,庄家会天然地担忧出不了货,项目一定要能提供足够的容量和深度让大资金大机构进场和出场。

没有容量没有深度的项目只是屌丝的盛宴,只有大资金大机构的进入,资本机构才会身体力行地去推动推进项目,炒作周期才会具有持续性。否则项目的热度无法延续,没有延续的热度,项目是无法成为主流币种的。

而1亿美元以上的估值正好符合以上特点。

项目的生态基金

项目生态基金简介

有一些项目或者公司,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建立生态系统,增加他们的本地货币价值”。他们持有本地货币,并为本地货币发展生态,让这个加密货币的网络更加有价值。

一个项目的生态基金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优势的项目能够自己衍生出周边的生态,但也缺少不了生态基金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以吸引开发人才并建立一个专注且充满活力的用户群,从而构造不断扩大网络的价值。

以太坊和Grin可以作为两个例子,作为以太坊创始人之一的Joseph Lubin创立Consensys,Joseph Lubin本身持有大量的以太坊,而他创立的Consensys以及Consensys Venture也是担当着以太坊的生态开发公司的角色,围绕以太坊生态进行大量投资和发展,为赋予以太坊更多价值(同时为他手上持有的以太坊增值)尽心尽力。

而另一例子就是Grin,开发人员没有得到很好的资助,核心开发人员在经济上挣扎,靠捐赠的支持下运营。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协议拥有适当激励未来核心开发人员的治理模型至关重要。

现在区块链的项目生态基金一般有两种形式:

盈利性生态基金:投资者拥有这个基金或者公司的所有权并通过投资项目的生态以获取利润。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和加速器计划,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以太坊的Consensys。

非盈利性生态基金,包括一些协议内部的基金会和拨款计划。没有所有权,没有利润预期,但对投资者有不同的激励。

项目的生态基金为什么重要

在考量一个加密货币项目,特别是公链项目的价值时,生态基金的评估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胖协议”将在多长时间内有效,还有什么时候“瘦协议”生效。

胖协议简单说就是底层基础设施会获取大部分资本流入的价值。因为胖协议的生效,导致我们看到现在的市值前二十的项目,大部分是公链项目(ETH、EOS、ADA、TRX、XTZ、ETC等)。

公链的竞争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好技术不足以赢得这个智能合约平台的“战争”,还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表现来抢夺开发者和用户,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这包括通过基金会和基金部署资金,赢得开发人员的心智并对未来的核心协议开发产生积极影响。

项目生态基金不能乱投资

RChain是一个反面教材,它的生态系统发展基金Reflective Ventures投了21个项目,现在RChain已经功能破产,所投资的这些项目也要承担其底层失败的风险。

EOS是所有加密货币项目的生态基金中最有钱的。Block One创建了EOS.VC,随后于2018年宣布与五家外部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EOS相关基础设施和DApp部署7.25亿美元。

但缺点是整体比较混乱,有多个基金,几个外部资金决策的透明度很小甚至没有透明度,很难理解会发生什么。有看到宏大的布局,但没看到对EOS生态的专注。

又比如EOS的母公司BlockOne花了3000万美元买了一个voice.com的网站域名。生态基金诸如此类的奢侈花销,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不负责任。

还有其他一些项目,成立了生态基金,但看得到他们的投资根本不是围绕生态,就是“瞎投乱投”,变成炒币基金。当然对于盈利性生态基金,从商业盈利角度来看没有什么错,但从商业道德上就很说不过去了。

合理配置资金

项目的生态基金只有合理配置资金,才能为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随意挥霍资金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项目的破产。以下以以太坊和Tezos的生态基金举例。

很多人低估了以太坊的生态价值。根据Electric Capital 最近的开发者报告,与其他智能合约平台相比,以太坊在开发人员活跃度上有绝对优势,远超其他公链,开发活跃度甚至是比特币的两倍。

许多人低估了ConsenSys对以太坊社区发展的影响。在过去两年中,ConsenSys为数十家基于以太坊的初创公司和开发商投入了数亿美元资本。

Tezos基金会也是一个正面例子。Tezos基金会每年会发布一份财务报告。在这份财务报告里,会披露如下信息:Tezos一年来的大事件回顾,资助项目的分类、评估流程、总资助金额,财务报告,资产的具体配置以及金额,基金委员会成员。连媒体Messari的创始人Ryan Selkis都称赞Tezos基金会是一个比较有纪律的组织。

项目的交易场所

一级市场项目多为闷杀

一级市场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风险巨大。机构投资的一级市场项目,大多数的命运会是闷杀。闷杀有点像软跑路,团队没有解散还在做事。但是项目就是一直不上线交易所。机构也就失去了套现离场的机会。货也就烂在手里了。当然也可以通过OTC,不过OTC能够成交的也都是较为优质的项目。

项目能上线交易所本身就过滤了一层风险

因此一个项目能够上线主流交易所,这件事本身就过滤了一层风险。这个风险就是上不去交易所而导致的流动性缺失。

圈内有一个玩笑:在上个时代很多投资者对项目方的要求就是只要你的项目上线了交易所后,项目方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是跑路我也不管你。这个玩笑侧面反映了上线交易所有多么重要。

如何才能上线交易所?无外乎两种情况:项目方交钱上交易所,或是项目足够优秀各大交易所主动上线。

第一种情况。只要项目方交了足够多的上币费,那么就能上线交易所。对于交易所来说,上币就是一个商业行为而已。

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诸如Poloniex、Bittrex等交易所会免费上线一些有技术创新的币种。但现在的币圈,交易所一切以商业利益为主。上币就是一门买卖而已。商业的事不要聊情怀。正因如此,投资者对项目需要有辨别能力。上线的项目质量难免参差不齐。毕竟交易所养了这么多人,大家都等着吃一口饭。

所以说项目方一定得有钱。至少有上线交易所的钱。

小市值、小众币种大概率上不了交易所

举一些没有钱的项目方。譬如Nyzo这类的小市值币种。有一小撮人会喜欢这种项目。因为他们对原创技术币种有情节。这类项目的特点是:原创技术、团队匿名且单兵作战、只能上三线小交易所、没有流动性和深度,最关键的一点是没钱。

顺便说一下,有时往往是你过度高估了所谓原创币种的创新之处。事实却是它在技术上并没有那么的创新。是你自己倾注了太多的主观情感在里面。并且当一个项目过度强调自己的技术,只有拿所谓的原创技术作为卖点,那么这个项目也走不长远。

曾经我把Nyzo推给一个热衷于上线原创技术币种的二线交易所,这家交易所已然不易。他们在做好基本的尽职调查后,如果认为这个项目的基本面较好未来有潜力,就会免费上线,只需一些币作为流动性做市。

他们对Nyzo很感兴趣,但是在做尽职调查问及项目创始人时,Nyzo的中国区负责人表示,项目创始人是匿名并且不愿意公开身份。自此,Nyzo上线交易所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认知不能停留在上个时代,很多人拿Nano这个千倍币举例子。Nano在意大利某不知名小所拉盘了几百倍。后来这个意大利所经不住诱惑卷款Nano跑路了。然后Nano靠着社区力量的推动,通过投票上币上线了币安。但这种只有在上个时代才会出现的事情,不能推广到大众情况。

现在这个时代不能指望小市值币种通过免费投票上币的方式上线交易所。小市值、小众币种大概率上不了主流交易所。

顶级项目足够优秀以至于全球交易所主动免费上线

第二种项目上线交易所的情况是,项目足够优秀以至于各大交易所纷纷主动上线。几个要点:主动、全球、免费。也就是说判断一个项目是否为顶级质量的标准是:全球的交易所是否主动并且免费上线这个项目。典型的例子有:Tezos、Cosmos以及接下来的Polkadot。

最优质的项目不会通过IEO上线交易所

另外要注意一点的是,最优质的项目不会通过IEO上线。IEO的本质是通过改变代币经济结构、牺牲私募投资者的利益,去优先获得流动性:IEO部分的价格比私募低,并且还不锁仓。但私募投资者仍然愿意这么做的原因是:如果项目不通过IEO的方式上所,恐怕再也不会有上线交易所的机会,也不可能获利出局了。所以牺牲一部分利益给IEO玩家也是可以容忍的。

最优质的项目不会牺牲私募投资者的利益和改变代币经济结构,因为他们不会差钱,足够正常上币。同时也不缺上所的资源。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上线主流交易所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项目想要成为主流币种,一定要经过主流交易所的洗礼。

具有话语权的VC投资的项目不愁上交易所

另外项目的主要投资机构也是一个指标。一些具有币圈话语权的VC投资的项目是根本不愁上不了交易所的。譬如Polychain投资的项目,大概率能上线Coinbase交易所。圈子在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币圈掌握权力和财富的国外机构,大多都和Coinbase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我们称之为“Coinbase黑帮”。

另外很多交易所自己也有旗下的投资机构,像币安实验室、火币资本等,他们投资的项目上自己的交易所几率还是很大的。

展开
收起

马斯克成世界第四富,有钱人爱的基本款怎么穿才好看?

最近一段时间,马斯克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昨夜,特斯拉再现逆天股价,首次突破2000美金。一夜市值飚升230亿美金(约合1590亿人民币)。有媒体测算,特斯拉的市值已经相当于8个法拉第、14个福特。

与之相对应,马斯克身家再次暴涨,将达到946亿美金(约合6532亿人民币)。之前他已经超越了LVMH老板阿尔诺,位列世界第四大富豪。这轮暴涨之后,马斯克的身家已经无限逼近排在他前面的扎克伯格。

除此之外,马斯克收获的薪酬也很惊人。根据彭博社的统计,他再次蝉联了美国CEO薪酬榜No.1,年收入换算下来超过41亿人民币。不过联想起马斯克之前“财富使我压抑”的表态,相信他一定变得“更痛苦”了。

“有钱难受”的马斯克不仅喜欢一言不合就抛售房产,日常穿衣也是根本看不出他到底多有钱,平时穿西装打领带,除了走路带风凸显大佬气质,和普通商务人士差别不大。

除此之外,他近年最爱的就是各种深色基本款T恤,感觉已经深谙硅谷大佬穿衣之道。

随着硅谷风格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大佬和商务男士,都开始对基本款穿搭情有独钟。除了马斯克,前段时间雷军和小米高管也统一身着蓝色基本款拍了合照,还挺有feel的。

基本款看似简单,但对普通男士来说,要穿好还是需要很多技巧的。最近范主就看了一本书,叫做《基本穿搭》,主要讲的就是男士基本款的选择与穿搭法则。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一位比较有名的形象设计师,名叫大山旬。迄今为止,他已经成功帮助1000多位客户改进了他们的穿搭方式,在这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那么,今天范主就结合书中内容,来给大家总结一波,看看男士穿好基本款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一些tips,大家可以一起学起来~

------分割线------

什么是基本款,怎么挑基本款

基本款,一般指是款式简洁的短外套、素色衬衫、直筒牛仔裤这一类非常普通的单品,搭配起来也最为方便。

在作者看来,如果衣柜里全部是款式简洁的单品,那么无论怎样搭配都不会出错,而这些基本款的价格也多是在我们的预算内。基本款的穿搭法则,一旦掌握就会受用一生。

接下来就结合书中观点,给大家讲讲,基本款到底怎么挑?

款式上的选择:简单纯色为佳

1、尽量选择简洁的“无图案”服装

作者认为,在选择衣服时,“普通”最为重要。尤其是在选择衬衫、T 恤时,尽量不要轻易购买带有文字、花纹等明显特征的商品,纹饰的选择是需要技巧的,一旦选择不当,就容易会给人留下廉价的印象。

比如马特·达蒙这两件上衣,左边纯色长袖针织显得就比较有男神味,右边的印花T恤给人感觉就没那么高级,有点路人感。

2、避免复杂的颜色和印花

男士入手基础款,最好是选择易于搭配的纯色服饰,像基础的黑白灰就很好入手,那些使用多种颜色和印花的服装容易给人一种乱糟糟的印象。

如果不是弄潮儿,确实难以把握其中的平衡,虽然看起来有些许设计感,但其实并没有纯色衣物显干净和高级。以张朝阳为例,从复杂印花换成纯色内搭,是不是就显得清爽多了。

3、避免冗余装饰

一些带有装饰、设计独特的服装看起来十分显眼,但实际生活中将这种单品穿在身上出门。比如皮草领、铆钉等装饰性元素,即便是潮流明星、摇滚唱将穿,也会显得比较用力过猛。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基本款的单品虽然不会凸显出各自的强烈个性,但反而容易组合在一起,构成大方得体的搭配。

正如作者所说:职场成年人时尚穿搭的要点之一,就是不追求强烈宣扬个性,而是通过组合的方式搭配出具有个人色彩的穿着。像雷军和小米高管最近合影的这种搭配,就是比较典型的基本款穿搭,在职场上穿得体又不会过于死板。

尺寸也很重要:

无论多好的衣服,一旦尺码不对,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实际上,服装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型”。

即便是很昂贵的衣服,如果尺码不合适,看上去反而会显得不高级。比如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他的西装都是来自Caraceni、Brioni、Kiton这些顶级西装品牌,但尺寸就总选的很over。服装的尺码变大,整个人的轮廓看起来也会变大,会给人一种邋遢的印象。

马云早年也喜欢穿比自己身形大一号的衬衫(左图),现在的他会选择合身或偏小一点的衣服(右图),给人感觉更加感觉利落,提升整体的精气神,凸显年轻感。而《基本穿搭》的作者也认为:选择尺码的要点在于:与其偏大,不如选择偏小一点儿的尺码。

当然,如果尺码过小,穿上绝对不会好看,有些健身男士为凸显身材很喜欢穿非常紧身的衣物,其实容易显得油腻。

所以,作者强烈建议大家在选购服装的时候,最好是试穿一下,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正确尺码。有时候也要试穿一下小一号的服装,尽量选出最贴合身体的尺码。

质胜于量:

在书中作者说过一句话:想要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时尚品位,最需要做的不是“买买买”而是“扔扔扔”,和不适合自己的衣服来一场“断舍离”。

因为无论你拥有多少衣服,其实最常穿的衣服就那么几套,作者建议大家只留下穿上后会让你感到心情更好的衣服,其余的全部丢掉,简而言之就是质量大于数量。

那么到底要扔掉哪些衣服呢?作者给大家总结了几个类型,大家可以参考:“款式不够简洁的衣服、尺寸不合适的衣服、拉链不好用的衣服、已经穿旧了的衣服、一年以上没穿过的衣服……”

男人的衣橱里要有哪些基本款,怎么搭配

在外套上不吝啬投资

外套是穿在最外面的单品,具体来讲,大衣、拉链式防寒服等都可以称之为外套。《基本穿搭》的作者认为:成年人时尚穿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在引人注目的单品方面不吝啬投资。简言之,应该先准备两件品质上乘的外套。

(作者大山旬本人演绎)

羽绒夹克和大衣是必备品。羊绒或者羊毛质地的大衣,穿着起来更加轻便还显高级。像LP的羊毛和羊绒大衣很适合男士入手一件,色系基础、质感极佳,完全可以当作当家外套来穿,很多年都不会过时。

羽绒夹克选择简洁款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功能性和保暖性,像大鹅、Moncler的羽绒服虽然价高,但保暖性高、耐穿,很值得投资一件,另外The North Face、哥伦比亚也都不错。

春夏季也要入手一两件主打的短外套,短外套是能够很好地提升格调的休闲单品,质地相对轻盈也易于搭配。在款式的选择上,作者建议最好选择百搭又显气质的深色,如果要入手第二件,可以选择日常耐看的灰色或米色。

作者本人的短外套穿搭

在搭配上,可以套在T恤和衬衫外面穿,下装可以选择牛仔或棉质裤装,凯特弟弟James就爱用blazer搭配棉质裤装或牛仔裤,英伦范十足。

大方得体的基础上装搭配

衬衫是男士必备单品,在选购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设计简洁,纯白、牛仔和条纹的款式都是不错之选。作者还特别提醒,需要注意纽扣的颜色,与衬衫颜色反差太大的最好不选,白色和象牙白纽扣最佳。

品牌:COS、Club Monaco

春夏季可以入手设计简单的T恤和Polo,虽然是十分简单的单品,同时也是随价格不同,很容易看出材质和剪裁差别,所以不能贪图便宜。

在颜色上,藏青、灰色和白色等低调的纯色最佳。邦德常穿的Sunspel范主就比较推荐;款式的选择上,T恤普遍最好选U领款式,身材不错的男士可以入手V领,比如Brunello Cucinelli的基础tee,质感好又耐穿。

套头毛衣和开衫毛衣能够拓展多样穿搭的可能性,菲利普亲王和经典icon保罗·纽曼都爱穿针织衫,很显气质。款式方面,作者建议大家选择设计简洁的V领或者开衫款。尺码方面,无论薄厚,选择针织衫的时候,也都应该挑选较为合身的大小。

内衣是男士容易忽视的一环,但其实也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不仅在于防止皮肤直接接触衬衫而变脏,也具有保护隐私,防止透视的效果,比如马斯克早年就有过这种尴尬时刻。

作者建议选择内衣标准是:打开衬衫的第一粒纽扣时看不到内衣、选择贴身的尺码,类似款式在优衣库和CK就能买到。

下装左右整体风格

裤子虽然不是容易出彩的单品,但是通过裤子,却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穿衣者的着装是时尚还是土气。作者认为,对于男士来讲,牛仔和棉质长裤是衣橱中的必备。

在牛仔裤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颜色和贴合感,颜色过于做旧或者太鲜艳都不要选择,保险起见最好是选择常规一些的颜色,也不要选择过瘦或破洞的牛仔裤,给人感觉会不够严肃。

之前比伯虽然穿了一身的基础款,结果一条紧身破洞牛仔裤,让整体造型直接破功,又回到了他流浪汉式的穿搭。

在棉质长裤的选择上,需要注意版型,作者比较推荐小脚裤,就是向裤脚处微微收拢的款式,会显得身型比较修长,也要避开过于休闲运动的款式,比如Jogger Pants,上身就不够高级感。

灵活运用配饰做点缀

一个人是否擅长打扮,最重要的特征就在鞋上。在鞋上面很用心的人,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男性应该优先准备的是一双显档次的翻毛皮鞋和一双运动鞋,预算可以稍微留多一点。

具体款式上,作者推荐这种沙漠靴的款式,威廉和抖森都爱穿,品牌大家可以看看Clarks;运动鞋的话,Zegna、dunhill都不错,不止运动,搭正式衣服也不违和。

腰带是第一眼就会暴露在对方视线里的单品,最好选择一条制作精良的腰带,大牌可以选,但最好不要logo过大,比如大H腰带就容易显得像暴发户,质感好的低调款优先,马云的BV就是不错之选。

在穿好基本款的基础上有哪些进阶的搭配

在讲完如何穿好基本款之后,作者还给到一些关于进阶搭配的Tips,大家也可以学起来。

1、了解成人服饰选择的基本色。

基本色的服饰不会被流行所左右,因此不存在第二年就不能穿了的问题。一旦购入可以穿很长时间,与任何服装都能很好地搭配在一起。包括藏青色、灰色、白色、浅驼色、浅蓝色、深棕色和黑色等。

威廉的衣橱中就是这种基础色偏多

2、在穿搭中加入一些点缀。

基本款虽然款式简洁,但有时看上去略显乏味。可以尝试一下条纹或者格纹的衬衫,拥有正式感的同时,给人感觉也不那么死气沉沉。

3、花心思营造出“随意感”

要制造随意感,作者推荐给大家的解决方法是卷袖子,或者是把衬衫的领子解开前面1-2颗扣子,适当露肤,会显得比较随性有亲和力,可以参考卷袖子大师奥巴马的示范。

4、在袜子上增加小情趣的方法

袜子属于面积较小的单品,在整体基础色的搭配中,很容易展现出俏皮感。比如老布什就有这种不经意露出花袜子的装扮,具体款式上,大家可以看看范主常推的Corgi和Falke。

5、选择造型简洁,更具质感的眼镜。

对于戴眼镜的男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树脂材质的镜架和金属材质的镜架,前者给人的印象较为温和,适合平时休闲;后者给人的印象较为严肃,适合通勤办公。

具体款式,大家可以看看Oliver People的玳瑁纹款,之前boy A入手过一副,比较复古风,金属材质的可以看看Lotos,风格比较严谨。

穿衣之外,更重要的清爽感和仪态

讲完穿衣方式和款式挑选方法,最后作者给大家讲到了穿衣之外需要注意的点,就是清爽感和自身仪态,那么经常提到的「清爽感」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服装的状态非常重要。松松垮垮的衣服、褪了色的衣服、有破洞甚至散发着异味的衣服……这类衣服无论再怎么清洗,都已经跟“清爽感”这个词无缘了,德普本人就完整演绎了一个清爽感的消亡史。

另外,服装的日常保养也要注意,无论衣服还是鞋,都不要连续穿两天,而是应该穿一天就让它休息两天,给鞋子设定保养时间,维持在每个月一次的程度即可。

另一方面,本人自身的清洁感也需要在意,男士定期修理鼻毛和胡须,也是提升清爽感很重要的一步。

发型也要随年龄而改变,对于男士而言,最好是选择不出错的利落短发;作者在书里推荐了渡边谦和泽村一树的短发发型,不过仅供参考,发型还是要适合自己最重要。

除此之外,作者还建议买一面能照见全身的穿衣镜,可以在出门之前检查穿衣状态,平时在家里利用现有的服饰,尝试各种搭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可能有的人会说,身材不好穿啥都差点意思。

而根据书中的观点,大家与其在意身材,不如在意身姿,即便是身材普通的人,如果能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将背部挺得笔直,走起路来姿态舒展大方,依然会打造出良好的整体风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猥琐大叔VS自信男神

------分割线------

好啦,关于基本款的选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基本穿搭》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感兴趣的范友,可以花点时间,看看原书~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分享给范主哦~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视觉中国

商务范出品:编辑 大宝 | 运营 Eva

来源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微信号:bfaner)

展开
收起

三峡新能源收购西班牙572MW光伏电站

中国国有企业三峡集团近日达成了对西班牙572MW光伏资产的收购协议。这一系列光伏电站的原持有者是总部位于马德里的美-加合资控股公司X-Elio。交易完成后,X-Elio公司仍在西班牙市场保持超过2GW的处于不同阶段的光伏项目。

图片:X-Elio出售了总价值5-6亿欧元的光伏资产,来源:X-Elio

中国三峡表示,此次收购的光伏电站都是在过去20月内新建的,并补充说,此次收购“除了增加公司在葡萄牙、德国、英国和希腊的投资之外,还将加强中国三峡在欧洲的影响力”。通过这笔交易,中国三峡欧洲公司(CTEG)将进入西班牙这个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之一。

这次交易活跃了西班牙的能源市场,西班牙优质的资产、令人关注的商业环境和良好的法律框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兴趣。本次交易目前正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在下半年完成。

被收购的13个光伏项目总价值在5-6亿欧元。知名财经资讯公司彭博Bloomberg上月报道称,在X-Elio排除了包括西班牙电力公司Iberdrola在内的竞购对手之后,中国三峡集团和另一家中国国企上海电气则成了最有可能的买家。

X-Elio由加拿大投资机构Brookfield RenewablePartners LP和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控股。据称,该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洪都拉斯、智利、意大利、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包括拥有41个光伏电站。

光伏們整理编译。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