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喜欢村上春树,是因为看了他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我整本看了不下十遍,我是偶然在书店里买到它的,同期买的书还有渡边淳一的《白色恋人》。如果你没听说过渡边淳一,那我希望你永远都不要走进他的世界。关于《挪威的森林》,从第一次阅读开始,我就深陷主人公渡边的情感世界。他和直子之间的命运纠葛,以及和可爱的绿子的发展曲线,都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的翻看那本小说。后来我又买了几本村上春树的书,很不幸,在班里传阅的期间传着传着就找不见了。于是我现在手里唯一的一本村上春树的著作,就只有《挪威的森林》了。

每当我闲下来的时候,感到空灵之时,都会再把《挪威的森林》看一遍。村上春树说,他也许再也不会写出像《挪威的森林》一样类型的书了,这本书是不成熟的,孩子气的,不能满足他对文学世界的审美创造和文学理想。好吧,那就不要再写这样的书,《挪威的森林》已经沦为文青装逼的必备单品之一了。

村上春树剩余的作品,我所拜读过的,都是一些令人感到压抑、阴沉、凝重和哑言的书。确实展示了他所追求的审美价值,但是,太过于深刻的主题和融入书里的时代背景,总是让人感觉踹不过气来。

那我们还是说回《挪威的森林》吧。毕竟我反复阅读的也只有它了。村上的书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许是众多意识流作品中都存在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人物及与人物相关的背景条件的虚化。这不是说他不对人物进行叙事或者描写,只是他把浓墨都洒在了行动元与情节上面。人物的外在条件,外貌,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状况,都可以化繁为简,言简意赅的概括过去。他的很多书里面,关于主人翁,甚至角色的家庭背景和故事开始之前的人物生活背景都进行了极为简略的虚化。我认为村上心里存在着家庭一定会左右人生追梦的执念,所以他在作品中将“家庭”抛诸于脑后,首先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审美追求。

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渡边,我对他整体的外在印象十分模糊,他的家庭如何,他的外貌具体特点,甚至他的生活习惯,都没有得到详细的展现。

中国的小说,首先一上来先得刻画主人公的外貌形象特征,不把主人公写得美若天仙、貌若潘安就不能显示出他们的主角光环。而真正影响读者价值取向的,也就是讨喜的,都在于主人公的内在个性和气质特点。对于形象的过分细致的刻画,是可以在人物形象上有一个真实、外在的视觉效果,但是也容易给人一种过于深刻和刻板的印象,无法在人物外形上有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再创造。参见众多的武侠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对于选角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外形特点,他们认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物应该符合更真实的内在特点。而不是头上弄两个鸡腿,扎两个小笼包就可以装小龙女的。就连最重视细节刻画的武侠小说都躺了枪,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角色形象,那么减少人物外在形象描写的着墨又有什么关系。

而家庭,则是影响一个人最重要、最潜移默化的一个生活环境和行动元。最近高考状元陆续出炉之后,北京市的状元同学陈述了他眼中家庭对一个人最深切的影响。网络上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批判当代社会的声音也罄竹难书。家庭无疑是一个人人生历程里最重要的起点,但是村上也把他虚化了,让主角勇敢的只做他们自己。你不用做爸爸的好儿子,不需要当妈妈的好女儿,如果你渴望什么,寻找什么,那就大胆的过你自己的生活。和励志动漫一样,你见过《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说妈妈让我早点回家吗?你听说过三井寿因为家里没饭吃所以做小混混吗?都没有,就连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到场加油都不曾存在。所以,家庭也干脆不写吧。

剩下的,就只有渡边自己了。小说的情节我不做过多的赘述,其中的意蕴也得各人自己体会。但是我认为,最应该注视的,应该是小说的配角。如果你没有一个全局的意识和观念,恐怕是没有办法领会到他们出场的用意的。

先说敢死队吧,那个和渡边同寝室的怪异少年。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准时跳一段广播体操,晚上兢兢业业的降下国旗。每一天的生活就如同上好发条的时钟,一成不变,毫无情趣可言。而在他莫名消失在渡边的生活中后,渡边才感到生活的空洞与失言。我们总是习惯于记住别人的缺点,而忘记了体会命运交融的妙不可言。敢死队的梦想,也许倒在了某个居酒屋的路边。每天始终如一的作息安排,可能也是某个不知名的少年为自己的信念咬牙坚持,才换来了被戏虐的机会和在别人故事里的出场时间。每次看敢死队为了自己选择的事物都竭尽全力,甚至于努力都令人发笑,令人捧腹的时候,我都感觉,我都害怕那是别人眼中的我。害怕我也是那个斤斤计较,固守己念的少年。多看几遍,就觉得敢死队不再那么搞笑的,相反越看越觉得可悲。原来做自己是那么的不容易,那么的艰难,最终也还会倒在现实面前。直到他默然离开,也一个名字也没有。

与敢死队相反,一帆风顺的自然就是永泽。一个永远在赢的男人,永远领先着别人。无论是学业、交际、女人,永泽无一不手到擒来,玩得彻底。永泽的世界观,是旁人所无法想象的要强,无法想象的悲观。虽然赢着,但是赢得不痛快,赢得很痛苦,赢得不如不赢。女人,是《挪威的森林》里绕不过去的话题,和村上春树所钟爱的爵士乐一样,在这本书里无处不在。永泽和渡边的交集,大多都是在酒吧里找寻刺激、放纵自己才相互存在的。每回都是永泽依靠自己出众的外表吸引独自买醉的女生,然后渡边等着永泽买单。就连女人,永泽也只选漂亮的上床。直到他要出国之前,与渡边玩女伴互换,才发现原来有趣的灵魂是那么独特的存在。永泽不敢承诺任何他做不到的事情,不敢轻易尝试任何没有把握赢的赌局,不敢对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负责,不敢正大光明的做他自己。他是作品中唯一的“成功典型”,也是作品中最没有人物特色,泯然路人的典型。他成功了,但却牺牲了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权利。如同流水线一样的成功,又有什么追求的意义?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做自己,才是最真实的活着。

写到这里,就只剩下一个需要分析的女人了。不是直子,也不是绿子。如果直子是人们常说的无法忘怀的初恋,那么绿子就是最终渴望步入婚姻殿堂的终点。而夹在她们中间的,就是林子,那个什么都很好,但是却没有结果的女人。我曾经以为《挪威的森林》这本书里的女性角色,都是我的理想型,但是越长大就越觉得,还是林子更具独特的魅力。林子就是那种,我抽烟,我喝酒,我玩乐,但是我是个好女孩老了之后的样子。插播一句,也许很多人认为绿子才是刚刚我说的那种好女孩的典型,但是我认为人生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如果先出现的是绿子,我也会坦然接受这个观点的。但是现在,最有魅力的还是林子吧。与有着不可思议的情感纠葛的直子,和悄然降临的无条件爱你的绿子都不同,林子,是个饱经风霜,散发知性魅力的女人。知性美,永远都是男人最终的归宿,和英雄冢。当然,她也是在历经千帆后,才看透人生的长河。

可是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了,那就不需要多余的顾忌了。难道你苦苦寻找的,不就是一个知你懂你的人吗?很可惜我在这里不能详写,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只能建议你和你女朋友吵架的时候别去看林子的片段,看了会分手的。彻底分手。不过林子也只是一个过客,我不由得羡慕渡边的人生过于丰满,没有抱残守缺的审美寓意,这真他妈的可惜!林子扮演了在选择一个你爱的人,和一个爱你的人中间的与选择毫不相干的角色,却恰恰是最想选的人。好吧,算村上春树厉害,三个女友的套路都把你那么早就玩完了,你让以后的人还写什么?

刨开敢死队、永泽和林子,剩下的就都是故事的主角了。我也不想再说下去,毕竟我还是坚持着抱残守缺的美学观念,不像村上春树一样把人生玩了个遍。

如果非要写点什么,唯死者永远十七。

来自一位学长——Lorleoness

展开
收起

10句村上春树代表作《挪威的森林》里的经典名句,句句戳心

1987年,一部名为《挪威的森林》的长篇爱情小说完成并出版,一经上市,便引来日本读者的疯狂抢购,并且受到读者们的广泛好评。截止目前,此部小说已经在日本累计销售超过1500万册,平均每7个日本人手里就有一本《挪威的森林》,由此可见,日本读者对这部小说的喜欢程度,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而创作了这部小说的作者正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日本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于京都的一户教师家庭。1968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学习,1979年才出版其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获了个新人奖,1987年,出版其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如今的村上春树可谓是著作等身,荣誉也是拿了一大把,现在年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就差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了!

为了让喜欢村上春树的人们更多的了解其代表作品《挪威的森林》里的经典名句,编者特意精选了其中的10句经典名言名句,以供喜欢村上春树及其作品的人们学习分享!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一: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二: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三: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四: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五: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六: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七: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八: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九:

村上春树经典名句之十:

展开
收起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经典之作,年轻一代的孤独

今天我们来讲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了并没有多久,但是这本书可以当做一本经典了,这就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其实村上春树大家肯定都熟悉,喜欢读书的人肯定都读过村上的书,都会喜欢他的书。他的文学中有很多的思考,同时也能写出年轻人的迷惘。关于村上春树,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肯定都是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陪跑多年,在今年诺贝尔奖没有举办的情况下,瑞典文学界举办了一个“新文学奖”,邀请了村上春树,但是他拒绝了,理由是专心创作,不想受媒体关注,这次自己放弃机会,也是让人很尊敬了。

村上同时也很喜欢跑步,他并不像其他作家一样,创作随意,村上有着很稳定的时间表,早晨起来跑步然后吃早饭创作,每天早睡早起,过着极其有规律的生活,他说,自己既然要做一个职业作家,那就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好,要强健自己的身体。村上之前还写过一本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是讲自己关于跑步的情感,和在跑步时的感悟。

再弹回来我们今天要讲的书,这本《挪威的森林》可以说是村上春树销量最高,评价最高的一本书了。曾经造成了有名的“村上现象”,这本书也被一度认为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渡边的朋友木月自杀了,后来只剩女友直子一个人活着。后来一年后,渡边偶遇直子,在此之后两人开始了交往,直子很安静很腼腆,但是从他的眼睛中也能看出有一些忧郁。在直子20岁的时候,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结果第二天直子就不知去向了。

后来直子来信说自己住在一家精神疗养院,渡边去探望直子的时候,发现直子变了,他的外貌变得成熟,有一种成熟的美,还认识了与直子在一个宿舍的玲子,离开时,渡边说自己会一直等着直子。

后来渡边在学校的餐馆里偶遇了绿子,绿子借了他的课堂笔记,从此两个人开始联系。绿子家里经营一个书店,母亲早逝,后来父亲也逝世,绿子的性格与直子完全不同,;绿子十分活泼,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小女孩。父亲逝世以后,绿子开始追求渡边,两人随即在一起。

在这期间,渡边心中一度苦闷,他忘不了直子,又无法拒绝绿子,这让他陷入了内心的彷徨。但是不久,就传来直子自杀的消息,渡边很难过,他开始迷茫的徒步旅行。后来他在玲子的鼓励下,开始直面在这以后的人生,与绿子在一起。

这本书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迷失,和最后不同的处理办法,木月在17岁的时候迷惘,他选择了自杀,最后留下“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悲伤,直子后来也陷入迷失,一样选择了死亡。最后渡边也一度迷失,最后在旅游途中他遇到了玲子,与玲子的交流让他感悟。

绿子的角色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角色,在这本书里大部分人都是孤独的,但是绿子的内心并不孤独,而是很坦然的一个人,她在父亲死后,脱光衣服出现在父亲的遗照前。这一幕很让人吃惊,也有着不同的韵味。

文章最后关于“春天的熊”那段,是全篇最让我惊艳的,很美,这些文字能让人看到阳光。就像之前的所有都是发生在冬天,要么就是尽是阴霾,最后渡边走出阴霾,见到绿子。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点赞和关注哦!关于这本书,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
收起

《挪威的森林》十句经典句子

《挪威的森林》十句经典句子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只要有时间,我回忆起她的面容。

人与人可以爱的那么深,实在很美妙。

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儿,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

不要同情自己。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每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孤单时,仍要守护你心中的思念。

关注:黑子草,加入读书计划~

展开
收起

《挪威的森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只属于自己的秘密森林

挪威的森林伍佰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名字叫《挪威的森林》。其中有一段话备受文学爱好者的追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歌手伍佰(图源:百度图库

中国台湾有一位摇滚歌手,由于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考试五科都是一百分,所以家人都叫他伍佰。伍佰有一首很有名的歌,也叫《挪威的森林》。听过歌手伍佰的歌曲《挪威的森林》之后,你会发现,这首歌和小说《挪威的森林》中的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出一辙。

歌手伍佰(图源:百度图库)

原来,伍佰读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之后,感触颇深。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但苦思良久也找不到合适的名字,索性就给这首歌取名叫《挪威的森林》。

“让我将你心儿摘下,试着将它慢慢融化”歌词开篇就直抒胸臆,细腻感人。可是正如小说一样,这并不是一个甜蜜的故事。

在恋爱中,即使两个人亲密非常,但是双方依旧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时候,你们以为自己拥有了对方的而一切,却不知,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森林,那是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净土,任何人都无法走进。

这样一说,似乎有些残忍,但事实却是:在爱情中坚持自我,互相信任又给对方相对的自由和隐私,才是爱情长久不衰的法宝。

《挪威的森林》编曲大气深情,感情在旋律中层层递进;伍佰的声音略带沙哑,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嘶吼式唱法使这首歌别具韵味。可以说,《挪威的森林》这首歌,除了伍佰,没有人能唱出其中的男人味和无奈。

《挪威的森林》最后一句仍在发问:只是心中枷锁如何才能解开?

其实,哪有什么心中的枷锁,有时候,爱情本身就是一种枷锁。

爱他,也保留自己内心的小天地,这本来就不矛盾。

展开
收起

村上春树究竟想通过《挪威的森林》告诉我们什么?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故事的创作背景是在人们享受着丰富生活、经济发展飞快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期里边,人们的精神产生了一些危机。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内心与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隔阂,随着物质与精神的压力倍增,一种孤独和焦虑的心声,心态不断的出现。

看过这本书的人,可以分成两大派:

一类是支持者,从书里的故事中产生了思考,觉得十分有感染力。而另外一类读者,则是完全持相反的态度,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人物是在干嘛,只觉得看完心里十分压抑,烦躁难安。

那么,《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的来说,挪威的森林讲述的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对生活和爱情时彷徨,苦闷、迷茫和他们对待生活、生命态度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他们人生结局的不同走向。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对象,讲述了“我”的爱情和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作者以一个倒叙的手法,让“我”用自己37岁的视角与回望自己的青春,用一个成熟的视野去看从前的“不成熟”。

小说中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青春迷失的典型,这种迷失,都带着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普遍性。

渡边迷失了,他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周遭所有的事情都不明白。直子迷失了,她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不懂得如何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困顿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木月、玲子、永泽、初美,书中的绝大多数人物,都在那个特定的年龄阶段迷失了。

许多人看不懂这边小说,或许也是在跟着书中的人物“迷失”,困顿在自己的想法之中,看不清剧情走向,看不清人物的想法,也看不透自己的想法。

故事的最后,有的人得到了救赎,有的人却依旧继续痛苦的沉沦下去。木月选择了直子的爱情和渡边的友情进行自我的救赎。直子选择了逃避,最后面对的也只能是无尽的痛苦深渊。

看不懂故事的我们,也正处于自我迷失的迷茫阶段。

这本书主要表达的是孤独与自我救赎。是一个关于死亡、悲伤和怀旧的故事。故事的曲折与深度,需要拥有足够阅历的人才能够读得懂。

或许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年少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没有看懂这本书的小伙伴,可以在几年之后,或是有过一些阅历之后再回头去看这本书,或许会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

读过这本书的小可爱们,看懂了吗?有没有引起自己心中的共鸣?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展开
收起

《挪威的森林》两个中译本,那么到底哪一个人翻译的更接近原著?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

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自该书在日本问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销出1500余万册。

日原文:仆は三十七歳で、そのときボーイング747のシートに座っていた。その巨大な飞行机はぶ厚い雨云をくぐり抜けて降下し、ハンブルク空港に着陆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十一月の冷ややかな雨が大地を暗く染め、雨合羽を着た整备工たちや、のっぺり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や、BMWの広告板やそんな何もかもをフランドル派の阴うつな絵の背景のように见せていた。やれやれ、またドイツか、と仆は思った。

赖明珠译文:我今年三十七岁。现在,我正坐在波音七四七的机舱里。这架硕大无比的飞机正穿过厚厚的乌云层往下俯冲,准备降落在汉堡机场。十一月冷冽的雨湮得大地一片雾蒙蒙的。穿着雨衣的整修工、整齐划一的机场大厦上竖着的旗、BMW的大型广告牌,这一切的一切看来都像是法兰德斯派画里阴郁的背景。唉!又来到德国了。

林少华译文37岁的我端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夹雨云层,俯身向汉堡机场降落。11月砭人肌肤的冷雨,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呆然垂向地面的候机楼上的旗,以及BMW广告板等的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兰德派抑郁画幅的背景一段。罢了罢了,又是德国,我想。

总的来说林少华翻译的更有味道,可观反复读着很有感觉,很有味道;赖明珠的不能说不好,只是太过平淡,读过去知道意思了就不想再读一遍了。

林少华擅用连词,使得句与句之间形成链接,读起来很流畅,让人觉得他的语感出众。这一点在东野圭吾身上同样可以看到。赖明珠的译文较之平白和单调,而且句子具有独立性,几乎都是以主谓宾、主谓宾的形式展开,读起来就像跳格子,但简明易懂。

因此本人还是更喜欢林少华的翻译,感觉那么的自然,全然没有做作的感觉。淡淡之余,却拥有着排山倒海的感染力!

展开
收起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竟然是在这里拍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相信感动过很多的人吧!玩子姐姐前两天就去了《挪威的森林》取景地砥峰高原,无论是广阔的高原,还是摇曳的芒草,都让人沉醉不已~

砥峰高原位于日本兵库县神崎郡神河町的一个高地,海拔800至900米,草地面积约有90公顷,这里生长着大量芒草和高山植物。电视剧《平清盛》与《军师官兵卫》也曾在此取景。

玩子姐姐去的时候,秋意正浓,银色的芒花铺满了整个高原,微风过后还能看到银色的“浪花”。

沿着木质小道,漫步在芒草之中,回想着电影情节,不禁让人深感浪漫情趣。各位影迷/书迷朋友们,可不要错过了这篇高原的魅力景色哦~

交通:乘坐JR播但线到长谷站,坐出租车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趁着天气好,玩子姐姐还去了志方町赏波斯菊,比较幸运的是玩子姐姐抓住了活动的小尾巴,在活动最后一天去的,真的是万幸。虽然大家已经不能去了,来看看玩子姐姐拍的照片过过眼瘾也是不错的(奸笑),明年再去!

交通:JR加古川站换乘前往细工所的巴士,在志方东小学前下车即达

展开
收起

《挪威的森林》所表达的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文坛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旗手,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深具影响力,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挪威的森林》无疑是作者自傲最为成功的一部书,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独具标识度,他以纪实的手法和平述的语言写出了少男少女在步入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纯真的爱情和个性发展的双重追求,在一系列事件中从懵懂走向成熟,不断成长,明白人生的意义的故事。

这种平铺直述,完整而又顺畅的爱情故事,超出了一般的俗套的爱情描写,非常契合读者的感受,引起了长久不衰的阅读狂潮,那么挪威的森林究竟表达了什么呢?

我想是青春期时面临的孤独,自我救赎与成长

小说开头的题词部分写着“献给许许多多的忌日”,正如村上春树所言,想在自己这代人的青春时代结束前做一个总结性交代,并且献给自己离世和在世的一些朋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被誉为 “经济腾飞的十年 ”。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的欲求也不断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就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却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故事里面的人物成长充满了无奈。

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代价。死亡给生者留下了只有通过死才能学到和体会的东西。

主人公渡边通过好朋友木月的死明白了——“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

而直子的死则让他明白了——“任何哲理都无法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种悲哀中挣脱出来” 。

成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孤独的。

直子,直子的姐姐和木月都具有抑郁症、自闭症的心理或者精神障碍,这也是他们最后自杀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曾尝试融入现实世界,设法与他人沟通,尽管渴望如此,但内心的挣扎与现实世界的对立,他们最终没能冲破束缚,最后皆以自杀告终。

永泽受缚于社会的框架,无法真正了解内心所需所想。屈服于社会所向——做一名绅士。只能通过放浪形骸,麻痹自己。

初美,作为渡边 “少年时代的憧憬 ”的象征,她娴静、理智、美丽、幽默、善良,作为传统女性,她渴望一份稳定真诚的爱。爱而不得,最终也以自杀结束。

在所有人中,恐怕只有绿子做到了作者心中的完美象征。她活泼开朗,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身处逆境却能积极向上,勇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正如她所言 : “把人生当做饼干罐,罐里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如果尽先挑喜欢的吃,剩下的就都是不喜欢的,麻烦也是如此。每次遇到麻烦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往下就好办了,人生就是饼干罐。”这是绿子从切身体会中学得的人生哲理。

作者是把绿子当做健全人格来写的,她虽面临诸多不幸,但她能够忍受痛苦,活出本我,这也是作者对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最好诠释。

《挪威的森林》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与背景,没有跳跃式的章节结构,只有朴实无华的语言进行平铺直述的推进,如同刨过的木料一样光滑顺畅,在不经意间已使整部小说的主题变得丰满充实。

展开
收起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自该书在日本问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销出1500余万册。内容简介: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但后来木月自杀了,直子一人生活着。一年后,渡边同直子巧遇开始了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阴翳。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

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还认识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离开前渡边表示永远等待直子。在一家小餐馆渡边结识了绿子,因为绿子问他借了《戏剧史II》的课堂笔记,以后就渐渐熟络。当绿子的父亲去世后,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显得十分清纯活泼。 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作品主题:自我救赎:自我救赎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这种迷失带有青春期的普遍性,这也是小说《挪威的森林》持续人气的原因之一。就如有16岁的幻想少男少女的存在就有琼瑶热一样,有青春迷悯的少男少女存在,就有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读者。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青春期迷失了自我的典型。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中的位置的19岁左右的渡边迷失了;对什么都不明白,甚至表达都有困难的20岁直子迷失了;永远17岁的木月迷失了;“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的玲子迷失了;永泽、初美也都在青者期迷失了自己。恐怕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于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将那一颗颗紧闭的心灵之门敲得“咚咚”的冲动。

对作者村上春树来说,绿子是一片绿洲,是青春的沙漠上拯救干涸的希望。她有的只是痛苦,是护理病人和夜书屋中不断劳作的痛苦。一如基督耶稣,是作者悬设的拯救者。拯救者是蒙着痛苦来摆脱迷茫的陷阱的。当然,绿子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耶稣,她的身上还有那种来源于本我的快乐。但是对这种青春期迷失的救赎,作者却给出了相同且简单的方式,即恋爱、友情、逃避和幻想,这种简单而相同的方式,在一些人身上收获了成功,在另一些人身上却收获了失败。木月选择了直子的爱情和渡边的友情进行自我的救赎,收获的是死亡。直子选择的是渡边的爱情和玲子的友情还有逃避,但终因她是木月的一部分,对木月的死负有直接责任这无可救赎的理由而仍旧收获的是死亡是失败。

与此相对,玲子选择的是丈夫的爱情,也没有成功,住进了“阿美寮”疗养;选择了“阿美寮”的逃避,也没有成功,在这里一住八年;选择了直子和渡边的友情,并且抱着不愿在“阿美寮”待到“发霉”的决心,冲出了迷失的沙漠。回归到了人间,取得了救赎的成功。虽然村上春树一再刻意完成对意义的消解,但是从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出场人物的自我救赎的成功与否中我们看到,玲子和渡边的自我救赎成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对他人的救赎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这也是小说《挪威的森林》未曾消解掉的意义。青春述茫的救赎之路不是两性的情爱,而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这是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并非人的自然属性所致,而是人的社会属性使然,是这个冰冷冷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作祟。

孤独:年轻一代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他们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他们不再面临困难,相互之间难以交流,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现状,在世界范围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恋人木月所以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无非是两人一直处于近乎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无法同纷繁复杂的外界沟通。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木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而直子在木月死后一直在拼命挣扎,想从木月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想敞开胸怀接纳更丰富的世界;书中有对直子所在的疗养院优美自然风光的大段描写,在这个如诗如梦的意境中,出色地烘托和渲染了直子心中渴望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心灵世界。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世界对于直子只是一个梦,尽管直子在这个梦中挣扎,但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使直子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灵魂挣扎得更辛苦,最后只能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痛苦;就连活泼好动的绿子,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感觉被抛弃的孤独,不止一次诉说。而主人公渡边,心里更是始终怀抱巨大的孤独在人生旅途中踽踽独行。作家以苍凉悲壮的笔触着意刻划渡边与直子之间委婉缠绵的精神苦恋。“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 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过的车流和喧闹的市声带着城市的气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