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存款准备金率

居民消费需求的复苏有望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记者郭钇杉)8月10日,毕马威中国发布2020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以下称为“报告”)。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世界经济面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走在世界前列,经济持续复苏。二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大幅回升转正至3.2%,优于市场预期。主要经济指标也从一季度的历史低位持续回升。今年上半年,GDP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增速均有所回升,工业恢复快于农业和服务业。第二产业当季同比增长4.7%,上半年累计同比-1.9%,较一季度回升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速已接近往年平均水平,当季同比分别较一季度回升14.6和25.3个百分点,是拉动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回弹的主要原因。根据7月最新的数据,官方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发电量、耗煤量、挖掘机销量等数据也显示生产活动加速向上修复。

从需求端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回升,但消费需求仍然偏弱。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降至-73.3%,拖累经济下滑约2.3个百分点。疫情防控措施对消费和服务业影响较大,聚集性、接触性的住宿餐饮等消费活动仍在恢复中。线上消费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升至25.2%,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认为:“目前电影院、跨省团队游等行业逐渐开始运营,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机制。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放开,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居民消费意愿也将得到回升。我们认为,居民消费需求的复苏有望成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3.1%,较一季度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9%,在6月首次转正,高于同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也有所好转,上半年制造业投资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5个百分点;按当月同比计算,基建投资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  

进出口方面,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2万亿美元,累计同比-6.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987.5亿美元,累计同比-6.2%;进口9,309.5亿美元,累计同比-7.1%。贸易顺差1,678亿美元。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使得海外对抗疫物资和“宅经济”存在较大的需求,带动二季度出口表现继续好于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速转正。 

国际方面,由于采取隔离、封锁、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得到一定控制,但是近期美国出现二次爆发,同时疫情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也在加速传播。疫情对上半年世界经济活动造成明显冲击,主要经济体修复速度也不及预期,在6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中,IMF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1.9个百分点至-4.9%,同时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4个百分点到5.4%。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也面临很大下行压力。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预测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降幅或高达40%。在此背景下,二季度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8.4%,较一季度同比下幅-10.8%明显改善。中国的逆势增长,反映出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央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1-4月先后通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大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进入二季度以来,央行没有进一步采取大规模降息降准,而是逐步转向更为适度精准的措施,使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通过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发行特别国债,扩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进一步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认为:“尽管当前经济复苏形势向好,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依然面临不小的困难,重点群体失业率仍然偏高,全国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也加大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2020年下半年央行将继续保持较宽松的信用政策。财政方面,随着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专项债和国债资金逐步到位,下半年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加速提升,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增速有望加快。” 

在政策分析部分,本期报告对2020年二季度政府发布的重要政策和相关热点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内容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规则落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我国公募REITs试点正式启航等。  

本期报告的专题研究部分聚焦中国与东盟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有所减缓,而东盟经济体依托较大的人口基数,不断提升的人均收入,持续流入的海外劳工汇款,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新兴的消费市场。我国也在不断加强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以及企业并购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贸易方面,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十国在文莱宣布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双方90%以上的商品实现零关税。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贸易下滑,但是我国与东盟地区的进出口逆势增长,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主要贸易商品涉及机电产品、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其制品,以及塑料橡胶及其制品。 

从投资来看,截至2018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总存量为1,028亿美元,是东盟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我国对东盟的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之前以基础设施为主,到近年来制造业成为中国对东盟最主要的投资领域。 

我国在东盟地区的并购业务也在不断扩大。2000年至2019年完成并购企业数量多达524个,项目涉及多个行业,新加坡因其较为成熟的并购环境,成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热点。毕马威中国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林琳提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企业面临很多客观挑战,例如,对当地市场了解不够所带来的风险、监管、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建议企业制定有的放矢的海外投资战略和详细的落地方案,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加速推进区域经贸一体化,我国与东盟也在经贸领域签订多份协定,为双方未来投资贸易增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明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东盟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之一,我们预期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童芬芬)

展开
收起

央行:2018年来共降准12次,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5日电 央行网站25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2020年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来源:央行网站

大型银行,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1.0%;中型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存款准备金率为9.0%;小型银行,包括40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6.0%。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央行表示,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推进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了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当地、服务实体,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此外,2020年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央行指出,降准导致的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中新经纬APP)

展开
收起

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姚均芳)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据人民银行统计,2018年以来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人民银行指出,降准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人民银行表示,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推进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了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当地、服务实体,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展开
收起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展开
收起

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没有必要实施量化宽松……央行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这些重点内容

2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相比上一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执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报告重点解读了哪些问题?下一阶段的方向和任务是什么?有没有必要实行量化宽松 (QE)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理解?

有哪些重大变化?

【1】货币信贷概况方面

相比于2018年第三季度的信贷概况,第四季度最大的变化是“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替代了“贷款利率基本稳定”的表述。

具体来看,2018年第三季度,“在市场利率稳中趋降等因素推动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趋稳”。而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情况是,“贷款利率下行,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分别连续四个月和五个月下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39个百分点。

总体看,前期出台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表外融资等在内的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不过,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已对此有所预计。

【2】货币政策操作方面

2018年第四季度,“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替代了上一季度中“降低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说法;同时,还增加了“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的内容。

2018 年四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月,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将原有定向降准政策拓展和优化为统一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随后,人民银行分别在4月、7月、10月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完成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其中,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这意味着更多的小微企业将从中受益。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报告专栏分析称,目前6家大型商业银行均至少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第一档标准,实际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和13%,全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1%。

报告在新增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这节内容中指出,国家开发银行新一届董事会、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已成立并有效运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会正在组建过程中。继续推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强化职能定位,加强风险防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

【3】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

关于调节措施方面,报告强调“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动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有序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果断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措施,适时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表示,目前,我国利率体系仍存在“双轨”,也就是一方面,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双轨”使得央行利率传导机制受到影响。“我们认为,莫低估了央行利率市场化的决心,央行将会继续推进培育市场化形成的利率,扩大利率自律定价范围,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

重点解读: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专栏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 没有改变,“稳健”强调了货币政策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增强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2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而此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也指出,“稳健”是货币政策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以稳为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既要有效实施逆周期调节,也要把握好度。

专栏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在银行,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化方式,激励和调节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的行为是有效的,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没有必要实施所谓量化宽松(QE)政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货币条件维持不变,而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动态优化和逆周期调节,适度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在上行期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下行期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专栏分析,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好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

下一阶段的方向是什么?

报告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提高金融结构的适应性,在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的“度”如何体现?报告专栏分析称,主要体现为总量要合理,结构要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另一方面要把握流动性的投向,着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在总量适度的同时,把功夫下在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上。平衡好总量和结构的关系,做到“松紧适度”,需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不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央行在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能否有效运用和传导出去,还取决于资金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专栏分析,若信用扩张受到多重约束,金融体系“有钱”难以运用出去,这种情况下仅靠总量调节,则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实际上调节好结构有助于控制好总量,结构调节不好,总量可能也调控不好。因此,在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的同时还要考虑调整结构,更有针对性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把金融资源更多引向实体经济。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展开
收起

央行: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2018年初已降5.2个百分点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央行: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姚均芳)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据人民银行统计,2018年以来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人民银行指出,降准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人民银行表示,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推进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了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当地、服务实体,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展开
收起

央行: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 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来源:东方财富网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2020年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降准导致的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文章来源:央行网站)

(责任编辑:DF075)

展开
收起

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5月25日消息,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推进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了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当地、服务实体,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2020年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降准导致的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展开
收起

央行: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姚均芳)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据人民银行统计,2018年以来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人民银行指出,降准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人民银行表示,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推进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了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当地、服务实体,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展开
收起

央行:2018年至今降准12次 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5.2个百分点

来源:观点地产新媒体

观点地产网讯: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2018年以来,央行共降准12次,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在12次降准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央行表示,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推进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了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当地、服务实体,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此外,于2020年5月1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较2018年初已降低5.2个百分点。

央行指出,降准导致的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

主要原因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