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股市涨势如虹,仅用6个工作日就直接攻破3400点大关,与此同时,两市成交量出现明显放量,连续数日破万亿,行情高歌猛进之下,股民开始加速入场,券商开户量猛增,甚至有公司单日开户量已达到历史峰值。此外,券商两融业务也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多家委托量创下历史新高。
跑步入场的股民虽然让券商开户量和两融业务发展迅猛,但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比如超长的排队、系统的卡顿等,每一次等待都让股民心焦。在此之下,多家券商开始内外夹攻,对外花式营销抢客,对内部分公司早已在系统扩容上做足了准备。
券商开户量猛增
有公司单日开户量达历史峰值
如火如荼的行情也彻底点燃了股民的投资热情。7月6日,关键词“股票”百度搜索指数日环比增8.31倍,“开户”的微信指数日环比增幅339.90%。
在采访中,多家券商表示,公司开户量较往日确实有显著增加,甚至有券商7月初以来,单日开户量已达到历史峰值。
“我司近期开户人数增长显著,当月日均开户环比上月增幅高达95%”,东方证券相关人士表示。此外,华泰证券5月、6月开户数均环比增长近3成。上周(7月6日-7月10日)日均开户数环比增长超5成,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7月以来,公司单日开户数处于近三年来较高水平。
基于火爆的市场行情,兴业证券近期开户数增长数量约提升40%-50%。此外,自六月下旬,联储证券开户量明显增加,六月末一周开户量增长50%,七月初一周实现翻倍。
“今年我司战略重视客户开发,投入大量资源着力进行客户拓展,今年日常开户数已较往年翻倍,近期市场火爆,单日开户数较日常实现翻倍,属于历史峰值水平”,联储证券相关人士表示。
招商证券相关人士也透露,相比从前,活跃用户的数量明显有了提升,开户数上升也很明显。为满足用户需求,营业部开户的流程也大大缩短。目前开户到第一步交易的间隔很短,启用账户的时间加速了,“目前可以用跑步入场来形容新股民开户的积极性,而这些人开户后也迅速转入资金,希望能快速抢到行情机会”,其表示。
不过,尽管开户量猛增,但多数并未超过2015年牛市高点的开户量。
东方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从本月开户情况来看,公司日开户人数是2018年日平均值的4倍左右,是2019年日平均值的2倍左右,但尚未超过2015年的高点。“近期的火爆市场对公司新增客户数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由于公司近几年在客户拓展工作方面常抓不懈,新增客户水平处于行业前列,长期来看,本周的新增客户数在近3年处于中位数偏上的水平”,兴业证券相关人士表示。
两融业务高速发展
多家委托量创出历史新高
在开户量迎来暴涨的同时,券商两融业务也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w ind数据统计,截止到7月9日,两融余额 达13265.27亿,两融交易额为 2156.61亿。而在6月30日时,两融余额仅为11637.68亿元,7个工作日内,两融余额增超1600亿元。
兴业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仅入7月以来的6个交易日,公司两融余额涨幅高达15%,超市场3个百分点。两融市场份额更是创历史新高,达1.77%。随着交易量的增加,客户委托数量也大幅上涨,并于7月6日,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委托量创出历史新高,普通委托笔数比历史峰值增加近30%,两融委托笔数比历史峰值增加近50%。
此外,今年以来,联储证券两融余额整体呈上升趋势,7月起两融余额持续增加,截至7月9日,两融余额较6月底增长超8%,实现历史峰值。
两融业务热度与行情齐飞之下,多数券商额度虽紧张,但却也够用,特别是大型券商,额度仍较为充足。
7月3日,证金公司券商转融通业务取消保证金提取比例限制,这有利于缓解券商开展两融业务时资金和证券来源的压力,扩大市场上两融余额的规模。安信证券非银团队指出,目前券商杠杆率处于2014年牛市前期水平,券商融资成本下行和政策放松给券商加杠杆提供空间,两融需求仍有提升增长空间。
系统扩容、借机营销
券商双管齐下抢客“忙”
跑步入场的股民虽然让券商开户量和两融业务发展迅猛,但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比如超长的排队、系统的卡顿等,每一次等待都让股民心焦。
上周,中信证券网上开户出现了超长排队情况,有网友截图排到第474位,需要等待56分钟。中信证券深圳某营业部人士透露, “不仅线上排队,这几天现场柜台开户也是排起了长龙,一些已经销户的老股民、或者嫌网络开户麻烦的新股民跑来开户,很多人都会催着营业部加速开户流程,直言不能耽误炒股。”
此外,部分券商系统卡顿的传闻也不时挑战着股民绷紧的神经。
有意思的是,在市场高歌猛进、股民开户排队慢的反差之下,有券商开始动起了心思,借机营销的同时花式抢客。
据悉,深圳某老牌券商紧急打出多个海报高调宣传称,“开户不排队,交易不堵单,万亿成交量,我们扛得住!”,更有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直接在朋友圈打出了一波广告:“遇到(宕机)这种情况,不如换一个券商开户试试。” 国盛证券则在开户海报中称,“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不是沪指3300点,你还没有开户;而是每次万亿成交量时,你的炒股 软件已堵死!”
华东一大型券商内部人士直言,暴涨之下,开户指标压身的基层员工们是最开心的,各家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拓客的机会。“最近公司投 顾挺忙的,一方面忙吸引潜在客户开户,一方面忙老客户召回,最近特殊时期,我们也在增加开户的视频审核人员。”
不过,券商也不是光耍耍嘴皮,在外花式抢客的同时,对内,部分公司早已在系统扩容上做足了准备。围绕部分老股民重回A股、要求开户或者增设两融等权限,不少券商也紧急提升了服务内容。
据平安证券介绍,针对长久未登陆股票账户的客户,公司专门在微信制作了“快速找回资金账户和密码”的攻略贴,解决客户急难问题。而针对两融账户,则联合平安银行支持7X24小时银证转账服务,满足客户全天候资金需求。
东方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当行情较好的时候,系统的各个方面都会感受到市场压力,从用户的开户,到银证转账,到行情和交易以及各类基金的购买。因此,公司一直在持续进行大量系统优化,例如将开户进行了整体的系统扩容,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共同参与开户的视频见证工作,大幅提升开户效率;对客户的自选股进行优化,提升用户选股和交易体验,并且前期已对系统进行多轮的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提前做好扩容,以确保能够支持更大的用户流量等。
兴业证券则不断完善两融业务管理体系,并上线券源管理平台,实现融券预约、融券需求提交、智能匹配等,同时升级内控系统,搭建两融多种风险监控模型,增加压力测试频次等,防范两融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
“宕机”传闻搅动行业
券商提前部署迎战万亿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莉
上周行情突然启动,连读多日万亿成交量,不仅让投资者反应不过来,券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APP宕机”消息。而据记者采访了解,市场上所谓“宕机”传闻实际上存在一定误读,多数券商的交易系统实际能够承受现有的交易规模。
券商人士解释称,经历上一轮牛市后,各家券商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较大,针对系统的扩容工作此前已经提前布局完成,同时也做好了营业部应急机制,确保交易不受影响。“不过行情火爆造成系统堵单、查询延时等问题后,投资者需求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这一点需要行业反思,后续仍需要提升券商信息技术系统的智能升级、优化服务。”
查询延时≠交易中断
券商APP宕机或存误读
过去一周,A股市场行情火爆,交易量频频刷出万亿成交数据,伴随市场升温,券商APP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也频频出现,不少投资者先后曝光自己使用的软件出现查询功能延时、开户排队堵单等情况,甚至被解读成“券商APP系统宕机”,引来市场一阵热议。
7月6日上午,招商证券出现了宕机传闻,随后公司回应称:“公司关注到网上有两位客户反映,交易遇到问题,招商证券立即对系统进行了全面排查,未发现问题,宕机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同时,也有社交媒 体爆出消息称长城证券疑似出现交易中断,随后长城证券回应称,公司已经就早盘出现问题进行自查,并未监测到交易相关功能出现故障的情形。
据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上述券商之所以会出现APP疑似宕机的情况,多数是查询功能出现了延时;还有某大型券商一名客户由于证券交易软件很久未登陆使用,导致软件部分功能没有及时更新、页面刷新不及时。随后该券商联系到客户,解决了页面无法显示的问题。
某头部券商信息中心相关人士指出,宕机的定义是指券商APP中包含交易、理财、行情、查询等所有功能都出现了系统中断、集体死机的问题,尤其是系统稳定性不足造成投资者交易损失的情况。而从这次市场出现的情况来看,多数都是券商APP部分查询等功能出现了一时延时,并非是行情或者交易等核心功能受到影响。
“上一轮牛市中,确实存在券商APP出现宕机的情况,但经过这几年金融科技的投入后,大部分券商的交易系统和容量规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当前还是行情启动初级阶段,万亿交易量的承载能力基本没什么问题。”
上述头部券商信息中心人士举例,如果将过去券商系统承载能力比喻为公路两车道的话,万亿交易量的确会导致部分券商服务器容量不足的问题;但近年券商云扩容后,承载能力已经扩展成八车道,就目前的交易量而言,承载能力绰绰有余。“当然不排除未来交易量快速猛增,八车道也无法承载;那么后续券商也会根据市场变化而快速扩容,避免出现宕机的情况。”
另一方面,社交媒 体发达、投资者情绪感染,也导致了宕机传闻的快速发酵。
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市场赚钱效应渐起,微博、微信等社交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投资者情绪也比较容易受到感染,“很多投资者看到宕机消息后,会抱着尝试的心态进行查询,导致部分页面功能在同一时间挤占了过度的需求,出现了功能延时的情况,这也制造了恐慌的情绪。”
上述营业部负责人建议,后续券商APP仍需提升技术,在单个客户遇到类似查询不足的时候,系统能第一时间反馈到公司总部技术平台,随后触发客服应急响应,解决客户的真实需求,快速解决投资者需求,这也对券商APP系统智能化响应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后投资者后续遇到疑似宕机的情况,建议第一时间寻找客服,或者转移到券商小程序或者公司页面,解决交易投资等需求,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太大影响。”上述营业部人士指出。
多券商提前扩容应战
营业部应急响应待优化
实际上,面对交易量突然暴增,券商系统如何应对,也是投资者关心的焦点。联储证券相关人士分析称,由于近期市场浓厚的入场情绪,交易火爆,网络瞬时交易量过大,应用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承不住系统压力会导致登录不上、短暂迟滞、堵单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联储证券网络金融事业部联合信息技术部从账户系统、行情系统、电话委托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
“一方面通过监控平台监控各节点容量,在交易数据监控上加大了防控力度,保障在交易压力到达阈值之前及时处置;另一方面启动多套后备交易终端系统,包括综合版APP端、行情交易版APP,PC版等,保障用户交易流畅性和稳定性。”联储证券相关人士表示。
北京一大型券商内部技术人士对记者称,“如何应对突发流量高峰的高压,是每个技术系统都会面临的问题。从技术角度讲,这次宕机问题并不难解决。只不过这次牛市来得太突然,谁都没有准备,如果我们能像淘宝双十一那样预知到流量高峰即将到来,那么就会提前做好准备避免系统宕机。我国程序员的综合实力是全球一流的,金融业的程序员也是中国程序员行业中的佼佼者,所以你可以看到并没有一家券商出现较长时间的宕机,这些问题基本很快就被修复了。”
兴业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信息技术方面,公司提前部署,今年以来陆续完成交易信息系统架构优化,重要服务器和线路带宽资源扩容、核心交易网络设备升级等工作,并在“五一”假期完成核心交易系统扩容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本次行情高峰未对信息系统造成影响,各交易系统运行平稳。
东方证券相关人士也表示,为进一步确保交易平稳,避免发生极端情况下因软件问题而导致客户委托交易受影响的情况,东方证券启动多终端、多通道备份机制,并同步做好营业部服务人员应急预案相关培训工作,关键时刻高效辅导客户做好应急切换,控制影响范围。
围绕宕机情况,深圳某券商营业部人士也指出,很多投资者在发现软件部分功能出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无法联络道客服,或者自然联想到上一轮牛市的宕机情况,害怕影响自身交易和投资,进而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公开投诉。
“宕机说法出现后,很多客户会怀疑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稳定性,进而离开平台选择别家,对业务有实质负面的影响。从这一信息反馈流程来看,我们也需要反思,为何公司客户没有第一时间接到客户反馈、并迅速解决问题。”
拒绝跟风唱多
券商投研更重研究质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迪
上周,A股市场的暴涨点燃了全国股民的热情,券商投研团队也开始忙碌起来。多家券商纷纷召开策略会、发布股市研报。多位分析师表示,跟风唱多并非投研人士的主旋律,新的市场环境下,分析师们更加重视深耕行业、持续产出优质研究成果。
A股站上3300点
暴涨下券商忙唱多
上周,A股站上3300点,全日成交量也多次站上1.6万亿大关。即使周五股市出现回调,市场的入市情绪依然高涨。值得注意的是,行情快速上冲之际,券商投研分析师也忙到“跳脚”。不少券商纷纷在此期间频频召开策略会或者电话会议,更有研究所抓住视频风口,上线各类市场分析栏目,为自家客户提供快速、及时的投 顾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周,券商围绕市场策略报告每周就多达225份,而此前几周,策略报告的数量每周不足150份,行情火爆带动报告数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多家机构也在积极唱多市场,看好A股前景、预测市场点位的报告比比皆是。东北某券商研报预测最为乐观,该机构分析师预计:“以2020年3月23日美元流动性危结束作为本轮全面牛市的起点,则年内将演绎本轮第一阶段牛市,上证综指点位空间为4130点,年内可上看3800点。”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称,未来5-10年中国股市总市值有翻倍空间。中国资本市场或正迎来发展的大机遇,A股重新站上的1万亿元交易额有望成为新的均衡水平,预计2021年证券行业营收及利润水平将接近此前2015年的巅峰时期。中金公司还提到,未来5-10年中国证券化率有望从当前60%左右提升至不同国际市场分布的中位数100%附近,意味着中国股市总市值相比当前有翻倍的空间。
对于具体的板块投资机会,不同券商存在一定观点分歧。中信建投策略首席分析师张玉龙认为,从三季度来看,周期股的业绩改善相对于成长股存在阶段性优势,持续坚定推荐金融地产和周期板块的原因。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认为,“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大消费时代。当前我国已经走过了重工业时代,地产周期正在下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消费在经济中占比抬升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性方向。告别了名义增速的高增长高波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力量也将逐渐大于周期性力量。在这样的发展规律下,后小康时代,可以重点关注集中度提升、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带来的趋势性方向投资机会。”
跟风唱多并非主旋律
新环境下投研更重研究成果
暴涨之下,股市受关注程度火速提升,券商投研团队迎来了扩发影响力的关键机遇。对于暴涨行情下,券商普遍唱多的行为,也有分析师自嘲道:“在牛市里面,喊的小声不够有胆识,喊的大声又放不下节操;理性是阻止分析师迈向成功的最大弱点。”
不少分析师认为,牛市行情其实是分析师建立自身品牌知名度的关键时刻,但理性推票依然是主旋律,“专注锚定一个行业,持续跟踪一个好票,服务好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这样的链条才是能够形成正反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建立行业声誉。毫无逻辑随意唱多,反而会引来客户反感、失去客户信任。”
一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最近,‘周期天王’周金涛14年前的预言再次被朋友圈刷屏,周金涛准确预言中国将在2020年出现首次证券市场大繁荣。这就是专注投研的力量,即使多年之后,精华、有独特见地的投研观点依然能被世人牢记。牛市出股神,但这些股神往往会被之后的熊市淘汰,分析师也是这样,盲目跟风唱多不是长久之计,沉心调研、提升分析能力才是长久之道。”
深圳某券商研究所机构销售负责人指出,当前针对投研分析师考核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投研的核心能力是关键,“买方机构越来越务实,评判研究员价值最终还是根据其研究成果,是否推荐有价值的股票或者未被发现的公司价值,或者能否对某一个行业研究清楚。此外,研究员的服务能力也会比较看中,比如是否及时路演、和投资经理及时沟通,以及及时跟踪到研究领域的行业动态等。”
尽管每逢暴涨分析师爱唱多,但部分资深投资者却对分析师的选股能力表示怀疑,更有人戏称分析师选票是“反向指标”。
对此,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分析称,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量化分析发现,卖方关注偏好越高的股票,收益越高,尤其在2015年6月泡沫破灭之后。因此,卖方分析师至少在短期内并非市场走势的反向指标。”
在洪灏看来,卖方对于大白马、大蓝筹的覆盖偏好在2015年中泡沫破灭之后随着行业龙头效应加强而上升。“卖方分析师似乎并不善于发现好股票,毕竟大白马世人皆知;卖方分析师似乎更善于回避不那么好的股票。在当下这个上涨势能冲劲十足的市场里,这个多空策略可以有效的回避逆市做空的风险。”
华东一大型券商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券商分析师的风格是比较稳健的。A股市场上前些年妖股、垃圾股、蹭热点股时常出现暴涨,这部分股票不会被分析师覆盖,因而有些风格较为投机的股民并不认可分析师研报。但是从长期表现来看,券商分析师推荐的大多数股票走势还是很稳健的。”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0年伊始,世界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创与动荡。然百年大萧条中,往往深藏着百年大机会!ETH2.0,Polkadot,波卡,Filecoin,DEX,DeFi与减半延续,CSW结案..... 这一个个可期的催化剂,无疑让区块链领域价值在这混乱之世闪闪发光。
这其中,DeFi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整个区块链行业最具有吸引力的板块!资本青睐,平台涌进,似乎所有项目都在拼命蹭它的热点!
有人说它是“新金融革命运动”,有人说它是“区块链下一轮牛市发动机”,也有人说它是“乐高玩具”。那么,DeFi到底是何方神圣?哪里可以搜索到?能否催生超级大牛市?普通人又怎么参与?
解析:99%的人看不懂DeFi
DeFi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也被称为“开放式金融”。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怎么理解呢?
简单说,就是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介化,消除寻租中间人,从而从各方面改善当前的金融体系,解决传统/中心化金融存在的天然短板。比如解决金融体制不平等、审查流程繁琐、缺乏透明性和潜在的交易风险(不履行合同义务的风险即坏账)等等。
在传统的金融系统中,金融服务主要由中央系统控制和调节,无论是最基本的存取转账、还是贷款或衍生品交易。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应用最多的支付和转账板块,在传统金融体系下,要进行跨境支付和转账一般要先告知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联系国外金融机构进行转账和清算。
但是在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金融世界里,可以通过加密货币直接把相应的价值转给对方,并不需要任何中介机构提供服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转账的速度,而且节约了成本。
(DeFi对比传统行业与金融科技)
从普通大众投资角度,DeFi可以简单理解为,就一个兴起的新概念,就如同炒股时,有个新概念出来新板块,上面必然有很多新概念股。如2018年突然大火的dapp概念,只不过那时大多在各类公链上,如今的 DeFi主要都是在ETH上。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是,当前很多人投资用的BTC、ETH,都是去中心化的资产,但是交易却还要在一个中心化的平台上交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而在DeFi这个生态系统里,就可以直接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
换言之,在 DeFi 系统中,用户在获取金融服务时,对个人资产和数据有独立控制权;它是在没有中心化实体——储蓄、贷款、交易、保险等等情况下,重建传统的银行服务。即DeFi诞生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没有任何中央权力机构主导的金融生态系统,供世界上的每个人随时随地、无准入门槛地使用。
历程:DeFi的发展演化史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一批金融科技初创企业争相涌出;此后10年,这些金融科技一代,又打造出了一批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些金融产品虽然有明显地改进传统银行解决方案,但它们代表的只是渐进式的改进,而不是金融革命。于是,新一批“后浪们”便开始在区块链上探寻“传统”金融科技未实现的金融服务革命,DeFi随之而来!
2017年,“DeFi概念兴起之年”
此时人们需要一种更加便捷和可靠的方式来满足更加多样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手中有各种加密资产的人们,希望利用这些资产实现更多的金融功能,创造更大的利益。于是,探索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世界的稳定币,开始成为新的关注。
2018年,“Defi生态架构之年”
随着更多传统著名的风投基金,如Andreessen Horowitz 等的进场,受风投圈的追捧,那些专注于消除金融服务中中介的项目,便有了新的统称和归属体系,DeFi。此后,DeFi创新者试图将传统金融产品移至区块链,便形成以资产管理、预测市场、交易市场为主的 Defi 生态。但此时,将货币的发行和存储分散化,只是提供了点对点结算的解决方案,还不足以支撑丰富的金融业务。于是,去中心化借贷协议,将 DeFi 带入进一步开放区块链世界的金融系统中。
2019年,“DeFi金融贷款之年”
随着市场热点发生剧烈的转变,DeFi在商品服务的分类上也更加多元化,其中以 Synthetix、 Uniswap 及 Set Protocol 分别在衍生品交易市场、去中心化交易所及资产交易上受到瞩目。2019下半年,合成资产兴起,合约及大宗商品、股票、指数等其它金融衍生品逐渐入驻去中心化交易所。
2020年,“DeFi试验创新之年”
上半年,资本和技术的快马加鞭,DeFi以惊人的速度生态大爆发,原有的项目被新一波实验和创新所取代,各类新型应用层出不穷,诞生出众多无法想象的产品。DeFi领域火爆代币总市值突破62亿美金,DeFi历经演变、试验和整合,已经出现了一些特定的趋势,成为区块链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但仍在建立最有吸引力用例的途中。
(DEFI 体系全貌)
独特:DeFi的特性与变革
去中心化金融的目的,是利用区块链的关键特性和功能提供无准入门槛的金融服务,从而创建一个更加自由、开放和透明的金融体系,这就包含了去中心化金融市场、去中心化金融机构、资产持有者和使用者。
因此,DeFi的基础组件包括稳定币、智能合约、金融协议、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等,这些组件又是底层开放金融的底层基础设施。有了这些基础设施铺设,加上各个协议之间通过可组合性、安全性、隐私性、透明性,建立起了极强的协议网络互联,比如COMP的挖矿,导致稳定币互换、借贷套利、DEX等的流动性和量都创了历史新高,这就为整个区块链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DeFi的核心优势和特性,并不在于去中心化本身,在于无需许可、抗审查和可组合性。
具体来说,DeFi 系统中:
1)任何人有访问权限,没有中央控制权;2)无需信任任何中介机构,通过智能合约新的信任在机器和代码上重建;3)所有协议都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协议上合作构建新的金融产品,并在网络效应下加速金融创新。
DeFi的各类新特性开创出一个开源金融科技平台,带来诸多变革。
最重要三大重要变革:
1)区块链上有原生的资产,从而可以跨主体提高结算效率、重构治理信任。
2)在缺乏中心化的地方,提供了多主体协调的方式。
3)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形态,它将给现有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和无限可能。
总的来说,去中心化金融的目标不是去中心化本身,而是更加自由、开放和公平,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途径。
项目:DeFi点燃牛市的四把火
DeFi本质上是映射在区块链上的金融服务,尽管大多数DeFi应用程序运行在以太坊区块链上,但DeFi的先驱无疑是比特币。比特币开启了挑战央行对货币和金融体系垄断的大门,是最初形态的DeFi,此后项目的探索真正引来DeFi世界的大爆炸!
第一个尝试DeFi的项目又是什么?其实是由Daniel Larimer(BM),Charles Hoskinson等人创建的Bitshares(中文名比特股BTS)。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BTS的探索最终流产。后来,MakerDAO 的出现,才真正把DeFi推向了世界。
第一把火(资产类):MakerDao,被普遍认为「启动了 DeFi 运动的项目」。
MakerDAO 于2017年12月上线,是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银行”,其发行了稳定币DAI和管理型代币 MKR。其中,DAI作为整个DeFi生态系统的基石,运用了自动化超额抵押+目标利率的反馈机制,一度引领众多项目锁定在DeFi上的价值增长,是以太坊上规模最大和最久经考验的稳定币抵押解决方案。
第二把火(借贷类):Compound,被称之为「进入DeFi领域的窗口」。
Compound成立于2018年9月,是目前DeFi借贷市场上最主要的抵押借贷平台。2020年6,Compound上线了平台治理代币COMP,价格从20美元一路飙升至320美金。借贷即挖矿机制让Compound一夜爆红,流量暴增,创造了又一个币圈神话。目前Compound市值已经“超车”DeFi的前任冠军Maker,成为成DeFi领头羊。
第三把火(交易所类):DEX,去中心化交易所,无疑是「带动DeFi发展的基石」。
DEX是相对于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而言的,以DEX为基础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经爆发出惊人的发展态势,如火爆的Bancor、Kyber,dYdX,DDEX,Uniswap等。DEX在2020年前六个月的总交易量超过30亿美元,与EOS去中心化交易所生态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第四把火(合成资产类):Synthetix, 曾作为「DeFi市场最耀眼的新星」。
2019年,崭露头角的合成资产平台 Synthetix, 不仅能够自行合成数位资产,也能通过虚拟货币购买法币、大宗商品、股票、指数等金融衍生品,其发行的代币 SNX 仅仅半年内飙涨近 800%, 2019 年 SNX 累计上涨 2872%。
以上这4个项目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类的项目,见证着DeFi 市场不断发展成熟。
应用:DeFi创造区块链新世界
2020年是属于DeFi的高光时刻,DeFi的各类项目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应用和质押的代币数量爆发式增长,DeFi上的用户数量也已然10万余。
1)丰富的各类应用场景
目前DeFi 的应用场景已经非常丰富,包含资产管理、借贷、稳定币、DEX、基础设施、预言机、分析工具、金融衍生品等各个领域。其中,借贷占据主要地位,然后是去中心化交易,以及衍生品交易。借贷主要以Maker、Compound、Aave等为主,而去中心化交易方面,以Bancor 、Kyber、Uniswap、Oasis为主,衍生品方面以Synthetix为主。
同时,以太坊上的DeFi协议也已经应用在各种金融场景中。底层的一些流动性企业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来提供各种各样的流动性,借贷中可以添加杠杆合约,资产管理可发起去中心化的DeFi资产协议来进行管理;买保险也可以进行保险设置;可以把证券数字化后进行交易、预测;还可以把真实的黄金数字化,通过半中心化的信托来托管,从而在对应的链上创造出相应的货币或通证,然后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还可以合成资产。
2)可组合的开放金融服务
DeFi的应用其实已经形成了和传统金融世界一样的交易组合。除了以太坊之外,还有更多更好的新底层。加之,整个 DeFi 平台开放性很高,它有不同的合约在链上,合约和合约之间还能产生一个个交互。环环相扣的DeFi协议为开放金融服务提供了像乐高积木一样的可组合性——DeFi乐高。这就能创造出无数新赛道、新金融、新可能,打开了大众对区块链未来畅想的新大门!
风险:DeFi的危机与困局
3月12日,ETH在一夜之间暴跌40%,由此引发大量DeFi头寸遭到清算,而Maker系统则从最初的盈余状态一瞬间转为负债400万DAI,一度崩溃,DeFi生态也因此经历了一场生死大考。
所以,DeFi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金融体系,虽然身处千亿级乃至万亿级蓝海市场,但受限于底层公链交互难、可抵押资产单一、产品操作繁琐等问题,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与危机。
目前DeFi的阻力最大的主要是两个:用户链上资产的易操作性,以及智能合约的安全性。一方面,目前用户对链上资产认知较低,需要资产方和DeFi提供简易的操作流程和用户教育,才能尽快了解DeFi资产是如何操作的。另一方面,智能合约的安全可信,仍然是DeFi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
此外,因币价波动导致的平台清算问题,因恐慌性挤兑带来的以太坊性能拥堵问题,因智能合约安全漏洞造成的黑客攻击问题,因乐高积木式组合潜在的系统性风控问题,因平台挤兑压力下的潜在跑路问题等诸多难题仍横亘眼前,DeFi能否持续开疆拓土,依然道阻且长。
前景:DeFi重构世界金融
根据DeFi Pulse的数据,目前整个DeFi生态抵押的资产已超过了10亿美金,这一数据还在源源不断地提升。尽管目前DeFi依然处于商业模式的探索而非技术效率的提升阶段,相关金融模式和技术方案也还没有经历更复杂的市场环境考验,但显然DeFi 理财、资管、衍生品等各类新模式已经成为新的市场增长驱动引擎,创新正在使DeFi成为现实世界的用例。
DeFi有潜力开创生产力的新时代。随着DeFi的日渐成熟与区块链技术的迭代,DeFi将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进来,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们连接到复杂的金融设施和资本中,带来行业格局的重新分配,甚至主导未来“代码世界”的金融体系也未可知。
DeFi 世界的人们希望重新构建金融服务业的雄心壮志,既是狂妄之梦,也是天才之想。传统金融就是地球,DeFi 更像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的潘多拉星球,所做的不是简单的提升金融效率,而是重新想象金钱, 重新构造金融。
无论如何,我们身处DeFi行业之中,就要经历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这也是 DeFi 市场从小众走向主流,从草莽走向成熟必经之路。
我们见证着历史,也在创造着历史,这一切美好又刺激,聒噪又曼妙。
参考:DeFi的几个数据研究工具
1)DeFi市值排行榜
2)DeFi市场抵押资产查询
3)DeFi动态及产品查询
4)DeFi产品概览
5)DeFi锁仓价值排行榜
6)DeFi币种涨幅风云榜
作者:孙雨 编辑:康晓
出品|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合伙人在赴美上市后首次集体亮相。这样大场面下,阿里巴巴创始人、永久合伙人马云却当众否认蚂蚁金服(支付宝母公司)的上市计划,“蚂蚁还没有做好准备。”旋即有蚂蚁金服内部人士对《深网》表示,上市已进入计划表,“2020年应该是一个可以期望的数字。”
随后是漫长的传闻与反转,但这只巨型蚂蚁还是赶上了“可以期望”的2020。今年7月20日,已经“做好准备”的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为新经济公司能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
资料显示,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一轮超过120亿元人民币A轮增资,估值超过450亿美元;2015年9月5日,获中邮资本(中国邮政)战略投资;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总额超过45亿美元B轮融资,由建行旗下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人寿、中邮集团等机构参投;2018年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总金额达140亿美元。
按蚂蚁集团最后一轮融资估值1556亿美元计算,这将创下科创板开板一年以来市值最高的记录。
这是一家金融领域的庞然大物,根据蚂蚁集团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其已与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九个本地合作伙伴实现战略合作,全球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约13亿。
在支付宝上线之初,故事还完全不同。“最早还被人当成骗子!”时任支付宝CEO彭蕾曾公开对外表示。这家现在支付体验顺畅的支付巨头完成第一笔交易时几经周折,在运营人员费尽全力让买家将钱发给支付宝后,买家又想将钱撤回。经过工作人员的反复说服,第一次交易才最终完成。
蚂蚁集团上市消息公布前,马云现身公司,支付宝大楼里传来一片欢呼,有人评论,“那是庆祝财富自由的声音。”
且待上市钟声响起,回望视之,最早却不过三人、三桌、三电脑而已。
阿里巴巴的第一个钱袋子
在一次非公开场合中,马云曾自称其主业是银行家,“电商是做慈善。”逻辑并不复杂,在淘宝免费、天猫未崛起的当口,支付宝收取的交易佣金正是维系阿里巴巴生存重要资金来源。目前,国内支付面向B端商户收费率约为6‰,面向C端大部分不收费,信用卡、提现费率约为1‰。
2003年5月,阿里巴巴成立淘宝网。这家聚焦于C2C(个人对个人)业务的电商网站获得了广泛关注,网站用户非常活跃,但是一直到当年10月,淘宝网都没有一笔线上交易产生。
真正帮淘宝成为电商平台的正是负责提供“担保交易”的支付宝。伴随着移动支付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者或许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完成交易需要买家在下单后,把钱打入一个由银行托管的第三方账户(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淘宝网通知卖家发货。在买家收货并确认后,淘宝网再把钱打给卖家。
当时支付宝和现在相比堪称简陋,每天的交易额只有几百元,一个月几十笔交易额。工作团队由一个财务经理、一个会计员和一个出纳员三人组成,工作平台是三张课桌大小办公桌上面的三台台式计算机,工作系统是Excel。
十几年过去,2019年双11当天支付宝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每秒处理峰值已达到6100万次。
但当时,没有人能对十几年后的电商盛世做出准确预言,不过阿里巴巴高层们已经意识到,刚刚呈现雏形的中国在线零售行业正在面对最基础的问题:诚信体系建设。
淘宝网上线前一年,阿里巴巴召开长富宫战略会,提出“Meet, Work, Live at Alibaba”,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式将目光瞄向网络上的“基础设施”。随后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这是一个重要突破,阿里巴巴高层曾表示,“网上交易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信任的问题。我们在全球有众多的买家和卖家,其中有许多会员。如果能解决信任问题,我们将破解电子商务的密码。”
正如支付宝早年广告语“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所说,解决了信任问题的支付宝成为阿里巴巴推开电子商务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在未来,这把钥匙将被广泛用于中国的所有在线零售行业。
2016年马云曾在新加坡举行的荣誉国际研讨会上如此回忆当年他力主成立支付宝的场景,“立刻、现在、马上启动支付宝项目,如果要去坐牢,那就是我去。”2004年12月,支付宝从淘宝网分拆,支付宝网站上线,并通过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宣告支付宝从淘宝网的第三方担保平台向独立支付平台发展。
仅仅1个月后,马云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2005年将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年。随后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制度,并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方电子商务领域支付领域合作的范围和深度。
此时的中国电商仍处于初级阶段,方便快捷的支付宝受到了广泛关注。亚马逊、京东商城、红孩子等独立B2C纷纷与支付宝展开合作,成为其平台的支付方式之一。同时支付宝也推出WAP手机版,布局移动领域。
2008年支付宝全年完成交易额1300亿元以上,一年后,电商行业最大促销节双十一正式面世。
马云不满意
2011年,淘宝网一拆三,淘宝商城(天猫)正式独立运营。这意味着曾经的合作伙伴们(B2C平台)正式变成竞争对手,以京东为代表的独立电商平台们开始撤出支付宝。更重要的是外部市场变化,央行对在线支付市场逐步重视,推出的第二代网银让电商在线支付有了新渠道。
意识到危机的支付宝已经提前转型,在淘系甚至电商之外寻求其他的生存之道。此时的支付宝还远非日后的超级金融帝国,聚焦支付领域自然是最好选择,首先被支付宝盯上的是网游、在线旅游等几个迫切需要在线支付的行业。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使用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的非淘宝网商家已经达到30万家以上;2007年,支付宝全年交易额达到47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部商家已占比30%左右;2008年8月,支付宝用户数量正式超越淘宝网,达到1亿。
但这些数字并没有让马云满意。有消息称马云在支付宝年会上连续播放用户批评支付宝的客服电话录音,时任支付宝总裁邵晓锋当场被骂哭。
2010年,有着“阿里巴巴守护神”之称的彭蕾接掌支付宝。和马云一样,彭蕾在阿里巴巴之前的职业经历也与教师相关。在加入阿里巴巴后,彭蕾曾先后就任阿里巴巴集团人力副总裁、市场副总裁和服务部副总裁,为阿里巴巴挑选最符合企业文化的核心员工,原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就是彭蕾独到眼光的典型代表。
一位阿里巴巴的老员工对《深网》表示,在接手支付宝以后,彭蕾经常出没于贴吧等论坛,搜集用户对支付宝的看法,也经常召开内部讨论会议,只要有好的点子就会迅速执行。在彭蕾的努力下,支付宝很快重生。
同时,彭蕾将目光瞄向了国内的水电煤等公共事业服务。这是金融机构不愿意面对的琐碎用户,但最终支付宝将很多城市基础设施的支付系统打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等。
更重要的改变来自交易模式,淘宝天猫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了十亿级别,但用户在网购时依然需要跳转到电子银行支付,需要口令卡、U盾等工具,过程繁琐。为了改变这种繁琐现状,支付宝开通了快捷支付,这是一种银行+银联的完整支付体验。
这种模式至少领先韩国7年以上,2017年时韩国有相关调查称,用户一般需要输入各类密码5次,点击37次才能完成一次简单的线上支付。该调查同时显示,近20%的韩国网购者由于支付失败或过程过于复杂而放弃购买。
2010年12月,支付宝用户突破5.5亿,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46万家。
分拆与回归
2011年对于支付宝以及日后的蚂蚁集团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当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27家公司获得央行颁布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业务范围涵盖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银行卡收单等。
但这次牌照的获取,殊为不易。支付宝的拆分事件在当年引发了轩然大波,一直到去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依然认为这对中国商界领袖在全球的声誉造成了持久伤害:“我仍然认为他有诚信问题。”
此前,支付宝是VIE结构下的阿里全资子公司。具体的控制方式是:阿里巴巴集团100%控股境外公司Alipay E-commerce,Alipay E-commerce全资控股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当时,雅虎和软银分别占有阿里巴巴集团43%和29.3%的股份。由此简单计算,支付宝有超过七成股份掌握在外资手中。
这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模式,毕竟当时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采用VIE结构,但金融行业新规定的出台让支付宝不得不选择另一条路。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新规定,要求非银行支付公司需要获得牌照才能在中国运营。规定称,任何接受外国投资的支付公司要想获得牌照,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外国投资者的资质、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股份比例都需要遵守未来将要发布的规定,而且还要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规定要求,任何没有获得牌照的支付公司必须在2011年9月1日前停止运营。
为了让支付宝获得央行牌照,且保证金融安全,马云开始游说董事会,并最终断开VIE控制体系,支付宝以内资公司身份顺利拿到牌照。
随后,阿里第一大股东雅虎发布公告称:马云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集团转移到了马云与谢世煌(阿里创始人之一)二人设立的“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马占股80%、谢占股20%,后来的蚂蚁金服),而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大股东的雅虎,对于马云转移支付宝的行为毫不知情。雅虎同时披露了支付宝的总转让价格为3.3亿元人民币。
雅虎声称马云转移支付宝并未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的授权许可,这在华尔街看来是严重违背公司治理规则的。其次在雅虎看来,支付宝保守估值在数十亿美元,但马云仅用了3.3亿元人民币,便转移到个人公司。
外界对马云的最大质疑,即由此而来。
阿里巴巴方面回应称,分拆支付宝的动作极有必要,作为股东的雅虎和软银,一直是知悉的,且各方一直有探讨此事。雅虎发布公告只是围绕支付宝的商业谈判中,出现了分歧,而这与商业契约精神无关。
支付宝剥离生效后,阿里巴巴集团与小微金融服务公司(支付宝母公司,原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更名而来)、支付宝、雅虎、软银、马云和蔡崇信就管理未来集团与支付宝及其母公司的关系达成了一份框架协议。
根据当时的协议(后经修订)显示,蚂蚁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税前利润的37.5%;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阿里巴巴有权入股并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权,并将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金服,上述分润安排同步终止。
2018年2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支付宝分拆一事最终结束。
唯一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以人民币875亿元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份,按此比例计算,蚂蚁金服的估值仅为2625亿元人民币,距其目前至少超过1500亿美元的估值相去甚远。
多重挑战与监管压力,前浪彭蕾身退
2016年10月,彭蕾辞去蚂蚁金服CEO职位,接任者为时任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两年后,马云又通过内部邮件形式宣布彭蕾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兼任董事长。
彭蕾功成身退,马云评价称:“这是蚂蚁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团队更替,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更重要的是蜕变。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方可闲庭信步,这是人材队伍上最大的成功。”
在彭蕾主政的几年中,支付宝开始摆脱对电商渠道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领域的布局让支付宝登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2012年5月11日,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对接基金公司;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仅一年多,天弘基金用户破1亿,成了中国基金行业老大;2013年8月,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不用再捆绑信用卡或者储蓄卡,能够直接透支消费,额度最高5000元。
更重要的是,余额宝的出现,帮助支付宝甚至阿里巴巴解决了另一个关键问题。
2010年双十一曾险些数据库崩溃,第二年的双十一,支付宝技术团队基本扛住了压力,但银行支付开始产生巨大问题。谈到当时的窘境时,支付宝相关人士告诉《深网》:“幸亏几家银行的网银没在同一时间挂掉,基本是挂掉一家,抢修,再挂掉另外一家,再抢修。”
但如果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未来的每次大促都可能出现无法付款的情况,极大影响用户体验。更关键的是,这个问题需要网银相关系统推进,和支付宝自身无关。
支付宝方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大促前通过活动吸引用户先充值后付款,在付款高峰时可以从余额直接扣款。可这仅是治标不治本,面临每年几乎都要翻倍的流量峰值,对外部的依赖早晚会成为隐患。
余额宝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用户的账户余额甚至现金因为财务回报大量流入余额宝,这意味着支付宝从“转账工具”摇身变为“管钱工具”。
执掌支付宝取得的优秀业绩,让彭蕾一度成为阿里巴巴集团CEO的有力竞争者。但最终马云还是选择让彭蕾坚守在蚂蚁金服的岗位上,这家庞大的金融公司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外人”掌舵,马云不放心。
2014年10月,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正式更名为蚂蚁金服,彭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网商银行等。
新生的蚂蚁很快面对多重挑战:金融监管日渐趋严,余额宝增速大幅下滑;海外市场进展遇阻,重要收购最终叫停;国内市场各竞争对手在崛起。
数据显示,背靠微信社交平台的微信支付早已成为支付宝最强势的竞争对手,某些第三方数据平台甚至已经认定在线下小额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已经对支付宝完成超越;而在线上,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平台都对其带来一定压力。
另外,日趋收紧的政策监管也让蚂蚁金服的利润收到影响。2017年5月余额宝将个人账户最高持有额度由100万降低至25万;8月份再次向下调整至10万元;12月,余额宝设立单日购买额度2万元的上限。
蚂蚁金服旗下的借呗、花呗业务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这是蚂蚁金融旗下最赚钱的两款消费金融产品。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借呗”运营主体蚂蚁商诚小贷净利润44.93亿元,为2016年全年净利润的两倍多。
当年年底,现金贷整顿和网络小贷专项整治政策相继出台,借呗选择下调额度、关闭部分用户使用权限,提高开通门槛,进行专项整改。
随着彭蕾隐退,井贤栋接棒后支付宝的应对措施是通过收购打开海外市场,成为全球性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7年1月26日,蚂蚁金服以8.8亿美元与速汇金达成并购协议。但此次并购因未能获得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相关并购事宜终止,蚂蚁金服还为此向速汇金支付3000万美元解约金。
这本应该是蚂蚁金服全球化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此次收购失败的最核心原因被归结为“政治”,蚂蚁金服的Euronet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布朗曾公开表示:马云几乎没有机会获得美国的安全许可。
时至今日,蚂蚁金服20亿全球计划依然只能重点从东南亚进行布局,在这个市场上有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甚至有些银行还无法提供接口,蚂蚁金服面临一条非常困难的拓荒路。
资本运作背后:从颠覆到赋能
马云曾有一句名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但继曾经的CFO张勇成为阿里巴巴集团CEO之后,蚂蚁的CEO、董事长井贤栋也是CFO出身。
这次高层震荡被外界解读为蚂蚁金服上市的最后准备。从履历上看,井贤栋有着近20年的财务管理和运营经验,他于2007年初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支付宝CFO。2014年蚂蚁金服成立后,井贤栋出任COO;2015年6月起,担任蚂蚁金服总裁。
2012年,阿里巴巴从香港证券交易所退市。此前一年支付宝刚刚从阿里巴巴剥离,成为一家独立公司。退市后,笃定再次上市的阿里巴巴将包括哪些业务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当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确认支付宝将独立上市,不与其他业务捆绑。
随着阿里巴巴正式购入蚂蚁金服33%股权,有分析人士指出,终止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的利润分成可以更好地将蚂蚁金服股东的股权占比与其应占利润相匹配,为蚂蚁金服未来上市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直接持有蚂蚁金服的股权将有助于海外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两家公司的关系。
2018年开始,蚂蚁金服上市传闻不断。2月时曾有消息称,蚂蚁金服计划进行至多50亿美元的新股融资,估值在800亿-1000亿美元。而在井贤栋接盘后,新的融资传闻变成了80亿-100亿美元,而估值则超过了千亿美元。
更言之凿凿的消息是,蚂蚁金服正在进行增资扩股,投后估值为1500亿美元,同时已基本敲定将在港股和A股同时上市。
这一轮融资很快到来,2018年6月8日上午,蚂蚁金服宣布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140亿美元。除原有股东继续跟投外,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华平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银湖投资、淡马锡、泛大西洋资本集团等资本成为新增的战略投资者。
据《深网》了解,本轮蚂蚁金服的投资方不会获得股权,而是获得可转换金融工具,在蚂蚁金服上市IPO后可转化成股票。另外,此轮融资没有任何机构进入蚂蚁金服董事会。
不过有投资者表示,目前蚂蚁金服的估值已经较高,回报率并不高,预计在未来三年获得1.5倍以上回报。而根据蚂蚁金服的投资计划显示,本轮融资的投资者需要进行站队,承诺不投资竞争对手腾讯、京东等。
据悉,本轮融资蚂蚁金服采取了相对比较罕见的“定向邀请制”来确保投资者的“纯洁性”,最后只有十来家国际基金进入“投资者”名单。
在获得巨额融资后,蚂蚁金服也表示,融资将用于支付宝的全球化拓展,自主科研投入和全球顶尖人才的招募,从而提升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向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此外,资金也将用于培育新兴市场的本地科技人才,助力当地的数字化转型,让普通民众也能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
从此表态中可以看出,蚂蚁金服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家科技公司,或者说是一家科技服务公司。在蚂蚁金服组织的一个相关培训课程中,金融行业媒体的比例要高于科技行业媒体,这似乎也符合近年来外界对蚂蚁金服的定义:一家带有科技属性的金融公司。
这并不奇怪。
尽管这家最开始以“信用”为核心诉求的公司名字从支付宝变成蚂蚁金服,还拿了一堆金融行业的牌照。不过在内部,马云早已放弃“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就改变银行”的想法,整个阿里巴巴体系更愿意把自己放在“赋能”的位置上,蚂蚁金服也不例外。在外部,最现实的问题则是估值,目前金融公司的估值大大低于科技公司估值,如果真的被定义为金融公司,无论融资还是上市,对蚂蚁金服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数据显示2015年时,蚂蚁金服来自技术服务的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14%,2017年该部分收入占比超越金融服务,占比达到34%,与第一名的支付链接收入逐渐缩小。据路透社消息,蚂蚁金服未来重心将由支付及消费金融转向技术服务,目标是升至65%。去年最新的消息是,蚂蚁金服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已经持平,各占约45%左右,剩下一成则来自其他技术收入。
今年6月,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金服的全称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简称由“蚂蚁集团”取代。
无论如何,单纯的金融或者科技公司很难成为蚂蚁集团的标签。与之类似,同样以数字金融发展的京东金融也更名为京东数科,小米支付运营主体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新故事:从C端到B端
今年3月,新任蚂蚁金服CEO胡晓明正式宣布支付宝从支付金融工具全面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未来三年,支付宝要联合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商家做数字化升级。
这是支付宝诞生后最重要的一次战略转型,此次升级背后,支付宝正试图摆脱身上的“C”端标签,重点向“B”端发力。更深层次的意义是,支付宝所在的在线支付市场已经基本触及天花板。支付宝必须讲一个新的故事,才能在资本市场走得顺畅。
2014年,是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的巅峰时代,据数据报告显示,当年支付宝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超过八成,达到第二名八倍还多。马云曾如此感慨,“我就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盛极而衰,就在当年春节期间,微信基于熟人社交关系链推出“红包”产品,一举完成大规模用户绑卡,这场载入互联网史册的经典案例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
尽管随后支付宝在社交方面做了大量布局,但大量用户从支付宝流转至微信已不可阻挡,到2016年,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下滑至五成左右,微信支付则攀升至接近四成。
支付宝想到的新故事和阿里巴巴近年来在B端的发力如出一辙,在它熟悉的商户金融领域存在大量数字化空白。胡晓明公开表示,当前国内服务业升级转型只做到了20%,还有80%的巨大空间。
进入5月后,支付宝动作不断,向商户机构开放小程序,推动直播等数字化工具,都是在试图帮助线上线下的商户增强数字化能力,构建商业生态。
据支付宝方面介绍,在未来会有更多第三方服务会被纳入,服务的丰富程度、以及类目细分程度不会止于此。“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就是服务业数字化的“新基建”,我们要扎扎实实干十年。”胡晓明说。
显然,从B端找增量是支付宝转型的核心逻辑,如果回到阿里巴巴整体层面,支付宝的转型也契合集团需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金服越来越像一家投资公司。根据《深网》不完全统计,在最近的五年时间里,蚂蚁金服投资接近百家企业,除了传统的金融领域之外,还包括目前的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汽车出行、餐饮、媒体、影视等非金融领域。
目前蚂蚁金服的投资模式主要以和阿里巴巴协同为主,在国内主要以生活消费类为主,如出行领域的ofo、哈罗单车,餐饮领域的饿了么、二维火以及房产领域的蘑菇租房等。除此以外,则是一些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公司,如人工智能公司Face++以及3D传感领域企业奥比中光等。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蚂蚁金服旗下公司众多,仅一级子公司就有43家,其中32家为全资控股子公司,非控股公司(不足50%)仅7家。
而蚂蚁金服股东主要以阿里系为主,除杭州阿里巴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3%以外,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股28.45%和21.53%。根据工商信息显示, 君瀚的有限合伙人是为马云和谢世煌, 普通合伙人是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君澳的有限合伙人为陆兆禧、 张勇、 彭蕾等24位阿里高管, 普通合伙人也是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由马云100%持股。
从股权穿透的结果来看,马云最终受益股份约1.22%,现任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最终受益股份2.80%,而彭蕾的最终受益股份最多,占比达到9.89%。
除此以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97%)、置付(上海)投资中心(1.9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1.06%)、北京太平洋人寿(0.74%)等也都是蚂蚁集团重要股东。股权穿透后,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国际集团、巨人投资、广发证券、横店集团、远东控股等企业也均通过旗下公司进行参股。
科创板第一巨头
蚂蚁集团宣布上市消息后,关于其估值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内容。
目前蚂蚁金服主流的三种估值方法分别为融资倒推估值、整体PE估值、用户市值估值:
1、融资倒推估值:此前蚂蚁金服曾在2015年和2016年前后完成两轮融资,倒推估值约4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今年4月,彭博社曾报道蚂蚁金服将以估值1500亿美元融资至少100亿美元,此后融资金额传闻曾上涨之120亿美元,而最后敲定的数字是140亿美元,这意味着蚂蚁金服的估值将进一步上涨。
2、巴克莱银行通过预测蚂蚁金服未来三年的整体盈利,2019年时达到55.3亿美元,乘以相对保守的28倍市盈率,估值结果为1550亿美金。
3、国内安信证券采用的是用户市值法,截至2018年4月12日时,PayPal和腾讯每用户市值分别约为391美元和487美元,采用二者每用户市值平均值的70%得到每用户市值约307美元,蚂蚁金服的估值为1597亿美元。
而在三种主流估值方法之外,根据兴业研究发布的《蚂蚁金服:拆分业务架构看估值(下)》中显示,当前市场研究机构对于蚂蚁金服的市场估值只衡量业务边界,忽视了蚂蚁金服以科技重塑信用的金融生态平台的业务属性,在支付、理财、融资、多元金融、征信等几个领域对蚂蚁金服进行评估,2020年蚂蚁金服估值将达到1641亿美元。
无论哪个数字,如果蚂蚁集团最终登陆科创板成功,都将成为科创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集团宣布上市计划,正值科创板诞生一周年前夕。事实上,如果没有科创板的特殊规定,蚂蚁集团仍无法登陆A股。
中国证监会规定,申请上市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处于盈利状态,累计利润超过3000万元(约合460万美元);在近三年中累计现金流至少达到5000万元,累计营收达到3亿元。
而按照自然年计算的话,蚂蚁金服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42.54亿元、29.06亿元、131.90亿元、亏损19亿元、122.6亿元。
与现行的A股市场相比,科创板在发行制度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允许红筹和VIE架构企业上市;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上市。
这三大突破,足以让原先不符合A股IPO标准的公司在境内上市,比如正在准备上市的蚂蚁集团。
目前,蚂蚁集团收入仍以数字金融服务为主。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一年内,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50%以上的总收入。数字金融服务在中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类别:
蚂蚁集团与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蚂蚁集团的理财平台提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投资产品等综合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3月31日,蚂蚁财富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4万亿元。
蚂蚁集团与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合作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小额、期限灵活的消费信贷服务,比如花呗、借呗,对蚂蚁集团贡献着巨大的利润。2017年净利润合计95亿元,占蚂蚁金服利润约73%。此后由于监管原因,转为与银行等机构联合放贷,利润率大幅缩水。
蚂蚁集团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保险产品,包括创新保险产品,以及健康及人寿保险产品。2020财年,蚂蚁集团促成的保险费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
此外,蚂蚁集团部分收入来自佣金和服务费。目前,国内支付面向B端商户收费率约为6‰,面向c端大部分不收费,信用卡、提现费率约为1‰。海外收取的费率则为国内数倍,尤其是B端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目前央行已重启支付机构备付金付息,这也将为蚂蚁金服带来一笔额外收益。据第三方测算,备付金每年带来20亿以上的利息收入。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蚂蚁金服以外,菜鸟网络被认为是最接近上市的阿里巴巴子业务。此前有消息显示,在上市前,菜鸟网络仍试图完成至少一轮甚至两轮融资,并再投资/收购一家国内快递相关公司后,才会具体推进上市事宜。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增资菜鸟53亿元,持有菜鸟股权比例从47%增至51%,增资后阿里巴巴连续注资快递公司:百世物流、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申通快递等快递巨头都加入阿里巴巴阵营。最后一家加入的是韵达,根据今年4月韵达发布的2019年年报信息显示,阿里巴巴已成为其股东之一,持股2%。
记者 | 胡颖君
7月以来,权益市场涨势如虹,赚钱效应激励下,投资者纷纷借道基金涌入股市,爆款基金频出,基金申购规模屡创新高。然而随着“疯牛”行情结束,市场屡次出现大幅回调,非理性交易行为引导下,部分基民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结果损失惨重。
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样这句话,芒格反复说“我有一个简单的捕鱼成功法则:去有鱼的地方捕捞。然而,资本市场中哪里有鱼?中产阶层应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享受资本市场的红利?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宜人财富产品策略负责人王浩宇,就为何要做资产配置、中产阶层财富管理的痛点、基金组合的底层逻辑等议题展开对话。
界面新闻:在今年疫情背景下,经济焦虑与心理恐慌也使得投资人的投资理念迅速变化,资产配置概念越发受到关注,能否谈谈当前市场环境下做资产配置的意义?
王浩宇:资管新规是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分水岭。在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之前,信托、银行理财乃至整个投资领域都是刚兑为主的,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谁还想去做资产配置?投资者要么去买动辄年化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理财产品,要么就是去投机,其他的事情是不会考虑的。
资管新规出台的核心就是打破刚兑、去杠杆、去嵌套。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也愈发突显。宜信的投资配置图里面有短期的固定收益类债券产品,有二级市场的产品,也有偏保险保障类产品,我们会把资产分得更细,比如二级市场里有股票、债券,现金管理类产品有货币基金,固收类产品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假设每一个类别都不刚兑,都是净值化管理,用资产配置的方案,不管各个市场是涨还是跌,投资者都能拿到收益,因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各类资产是相互对冲的。我们计算过,最近三年做资产配置的收益每年大概是年化8%-11%的回报,这个收益是比较稳妥的。
无论是普通投资者、高净值人群还是机构投资者,长期来看,大家都应该挣确定性的钱,比如明年真正这个市场涨50%,但概率只有1%或10%,还是挣资产配置每年稳定的8%-11%的回报。对于财富管理或是资管行业而言,真正能创造价值的就是把不确定性转化成确定性,这也是投资的内核。
界面新闻:中产阶层在家庭财富管理方面的痛点是什么?为何要以基金组合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
王浩宇:居民财富正在快速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期,中国家庭财富总值已从2000年的3.7万亿美元增长至63.8万亿美元,全球占比达18%,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我们观察发现,无论是中产阶层还是高净值群体,在财富管理方面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痛点。
首先,由于全面推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从2018年4月才开始,所以对于这些中产阶级、大众富裕人群而言,他们对理财产品的识别能力、专业度是不够高的。举例来说,你问一个普通白领甚至公司高管,公募基金跟私募基金的区别,哪些公募比较好,为什么要买这只基金?他们并不懂。当然这也是由于国内理财产品种类繁多造成的,除了公募、私募,还有信托计划、资产管理大集合、小集合,银行理财,所以让任何一个大众富裕人群去选理财产品,他们的专业度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痛点。
其次,大多数中产阶层自己在做投资的时候,免不了会追涨杀跌。在专业性之外,纪律性也是很重要的。去年我去巴黎参加东方汇理年度投资大会时,见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查德·泰勒,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95%的人都在追涨杀跌,95%的人没有纪律性,剩下5%的人可能能够在低点杀进去,高点卖出来,能够逆人性。”所以一般大众富裕人群没有纪律性是再正常不过的。
最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近8000只公募基金,注册过的有6万多个私募基金,数量比上市公司股票数量还多,选基金显然更难。因此,怎么能选到最好的呢?我们认为,基金组合可以帮大家去完成这个使命,因此我们设计了系统化的框架,通过风格稳定、收益波动小、关键人风险低、专业能力强等系统化框架。组合始终在做选择题。组合投资帮大家系统化地做好判断、划定一个圈,找到最能钓到鱼的地方,然后下钩,这是我们的核心成功法则。
界面新闻:长期以来,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能否介绍下慧智投的底层逻辑,如何帮助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斩获收益?
王浩宇:由于大众富裕阶层专业性不足、纪律性欠缺,导致自主管理财富难度大。为解决上述痛点问题,宜人财富联手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推出了“慧智投”基金配置组合,从产品端帮助投资者避免追涨杀跌、赚取稳健收益。
慧智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宜优选,其本质是帮助投资者挑选基金。目前市面上有七八千只公募基金,包括指数型、债券型、QDII、混合型、股票型等等。根据每一个基金投资属性的不同,我们会做不同的筛选指标,最终会有30-50只产品进入基金池。也就是说,不管这30 -50只基金怎么组合,其业绩在市场里都是名列前茅的,这是慧智投的核心价值。
在宜优选的筛选策略之上,经过多重建模打分,我们最终挑选出了7-10只优秀基金,这就是“慧智投攻守兼备”组合。慧智投组合具有攻守兼备的投资属性,在资产配置方面,组合约60%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基金,它们负责牛市进攻赚取收益;约40%为债券型基金,可在市场下跌时形成安全垫避免亏损惨重。
自2019年7月18日成立以来,我们的所有组合的累计收益均在20.05%以上,其中“慧智投攻守兼备”组合累计收益42.67%。与此对比,比较基准收益为12.92%,沪深300收益为26.13%。跑赢沪深300指数近16个百分点。
目前宜优选和慧智投均已迭代到3.0版本。每次迭代背后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在市场的变化中持续更新,因为组合里有很多因子会失效,有一些基金会被淘汰,包括一些新发基金也可能会被筛选进来,本质上我们还是要给客户创造收益。
界面新闻:近期A股行情火热,同时市场波动也很剧烈,尤其近期各大指数回调明显。在市场大跌中慧智投组合如何控制回撤?
王浩宇:去年一年慧智投基金组合的业绩超过了40%。实际上,市场一些Beta属性特别高的基金很多业绩已经翻倍了,但是这些基金的回撤和波动率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但不会是100%配置。由于目前的组合持仓不是纯权益的基金,所以回撤幅度比市场波动要小很多,当然,进攻性方面会稍微有一些损失。
不仅如此,组合持仓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来进行相应地调整,我们目前是采取季度调仓,今年2月份、3月份那一次市场大跌时,我们在组合中调入了一些进攻属性较强的基金,目前为止还没有调仓,等到未来A股市场接近牛市尾声时,会把多头仓位降下来。
此外,慧智投组合目前大概有7-10只基金,每一只基金持仓30-50只股票,所以母基金底层持有的股票数量比单一基金还要多很多,因此回撤也会比单一基金小很多。
其实只要组合回撤控制住了,就能保住胜利的果实,投资者愿意在这个产品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它赚钱概率肯定是越来越大的。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一、回头看,“核心资产牛市的大趋势和小波段”已经成真
2016 年初至今,有一件事令我们倍感欣慰和荣幸,那就是我们倡导的“核心资产Core Asset”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投资中国各类资产的标签性词语。从那时起,我们数年如一日地倡导、推动、充实、完善“核心资产”投资理念。
如今回头看,“核心资产牛市”在 2019 年这篇报告发布后已如期启动。我们以外资持股前 50 的组合来刻画核心资产的表现,可以看到虽然上证指过去两年几乎原地踏步,但是,核心资产指数已然翻倍。我们这两年一直秉承着“核心资产”来推荐结构性行情,按照当年推演的蓝图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和核心资产牛市的根基。
2020年上半年的行情依然是核心资产长牛起步阶段的蹒跚,而2020 年下半年将开始演绎核心资产牛市的高潮或者主升浪阶段。
核心资产牛市的基本面基础:中国经济步入“中年”、中低速、高质量发展阶 段,中国各领域加速优胜劣汰、结构分化。中国核心资产的结构性长牛将立足于中国经济中长期三大动力——科技创新、内需扩张、改革开放。中国核心资产将呈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大趋势,强者更强甚至成为全球赢家。
核心资产牛市的制度面基础:中国金融体系重构决定核心资产大趋势。中国经济从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迈入到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从要素驱动、债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资本市场走向股权时代。科创板之于A 股乃至于金融体系重构,就像当年的经济特区之于中国。科创板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核心资产牛市的资金面基础: 投资者结构走向国际化、机构化,驱动中国股市走向成熟。随着中国资产市场的改革开放,主权基金、养老金等为代表的外资机构投资者将成为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无论外资还是内资,增量资金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更愿意选择龙头估值溢价、更愿意给予基本面确定成长的东西估值溢价。
核心资产牛市的全球环境:未来数年全球将深陷“优质资产荒”的时代,业绩持续增长的中国核心资产属于全球稀缺的优质资产。全球宏观经济的低增长将是常态,与此对应,发达经济体深陷高债务率、低利率负利率的泥沼。全球化红利已经盛极而衰,以邻为壑的民粹主义兴起。在经济低增长的时代,资产的世界有点沙漠化的倾向,而核心资产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资本市场,都像是沙漠中拥有水源的绿洲一般傲然的存在。
二、展望基本面新变化:新一轮库存周期和新型朱格拉周期将是“核心资产牛市”的中长期逻辑
2.1 、中国新一轮库存周期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2.1.1 、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恢复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弱复苏有望延续
首先,中国经济弱复苏基本得以确认。PMI 数据已经连续四个月站上荣枯线,5 月份 PMI 为 50.6,6 月份上升至 50.9,其中生产 PMI 由5月 53.2 上升至6月 53.9。
第二,中国国内经济活动正在回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劳动力市场数据和发电量数据显示,2020 年 5 月平均工作时间从 44.3 小时/周快速上升至 6 月 46.1 小时/周,2019 年同期为 45.7 小时/周。2020 年 5 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速为 4.3%,较三月份-4.6%和 4 月份 0.3%有明显改善。
第三,外需至少不会比预期的更糟糕。虽然全球疫情依然严峻,但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持续推进经济重启,全球经济活动已经解冻。中国 5 月出口总额 2068.1亿美元,同比下滑仅 3.3%,大幅强于预期。各国积极出台的财政刺激措施有望进一步拉动外需。以美国为例,不论谁当选新总统,刺激基建都是必选项,特朗普政府计划出台接近 1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而众议院民主党主导通过 1.5 万亿美元的《前进法案》。
2.1.2 、预计 PPI 见底,中国新一轮主动补库存有望开始
原本自 2019 年底启动的中国新一轮库存周期,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经过三个月的调整之后,结合工业企业存货数据和 PPI 数据来看,中国库存周期后续有望进入主动补库存。
下半年中国的 PPI 有望确认触底回升。1)5 月 PPI 同比降幅为 3.7%,降幅环比缩窄。2)6月份 PMI 价格指数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PMI 指数为56.8,前值为 51.6;出厂价格 PMI 为 52.4,前值为 48.7。3)4 月份以来,煤炭、铜、铝、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
PMI 分项中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6 月降至 46.8 处于2010 年以来较低水平。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4、5月份出现明显下滑。
2.1.3 、先进制造业利润弹性将强复苏
随着PPI 触底回升,中国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望结束 2017 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实际上,5 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已见底回升,当月同比增长 6%。
截至 2020 年 5 月底最新已公布的产成品存货同比数据,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均处在 2020 年库存同比分位数相对较低的水平。
随着复工复产和投资消费复苏,先进制造业的利润弹性可能超预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 5 月份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达到 34.7%。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 5 月份也达到了 16.6%
2.2.1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科技创新将获得重点支持
逆全球化和外部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超大规模内需潜力来驱动“自主可控”的科技朱格拉周期。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两新”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3.9 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国家通过各种创新工具对“新基建”的投资进行引导。1)5 月 7 日,国开行推出第二批 3500 亿元(含外汇 100 亿美元)复工复产达产专项贷款……力争上半年发放制造业专项贷款 1300 亿元,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以大基金为代表的产业基金投资提速,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2.2.2 、以 5G、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基建有望对全产业链产生极大的带动效应,驱动“自主可控”科技朱格拉周期
首先,2018 年以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持续高于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2020 年 1-5 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6.3%,而同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2.7%。
以 5G 发展为例,根据中国信通院 2017 年发布的《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从产出规模看,2030 年 5G 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 6.3 万亿和 10.6 万亿元。在直接产出方面,按照 2020 年 5G 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 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 年、2030 年将分别增长到 3.3 万亿、6.3 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 年、2025 年和 2030 年, 5G 将分别带动 1.2 万亿、6.3 万亿和 10.6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
其次,中国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不同于 2000-2010 年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背景下以“五朵金花”为标签的那一轮,而更像是美国 90 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标签的科技型朱格拉周期。从 1990-2000 是美国的一轮新型朱格拉周期,美国步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兴起驱动计算机和电子产品行业繁荣。
以史为鉴,以下一些规律值得借鉴。
淡化 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总量数据,关注结构亮点,结构聚焦科技。到 1991 年至 2001 年,伴随信息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电脑和通信类设备占信息设备投资比重大幅上升。这一阶段信息通信技术生产行业占 GDP 比重从1990 年的 3.4%攀升至 2000 年的 6.2%。
不同于工业化城镇化时代,科技创新时代下的朱格拉周期是由科技型行业来主导设备更新投资规模。一个突出表现是,自 80 年代开始,美国信息类设备投资的占比就在不断持续上升,到 1990 年代维持在 36%的高位,而工业设备和运输设备投资占比不断下滑,在 25%以下徘徊。
科技创新时代下的朱格拉周期,信息类设备的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高位。美国在 1990-2000 年的朱格拉周期内,设备投资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高位。
三、展望资本市场规则的新变化:机制服务科技创新,监管引导“长牛”
3.1 、A 股市场积极推动注册制和科创板,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首先,中央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2018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 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近两年以“科创板、注册制”为亮点的A 股市场改革快速推进。
其次,资本市场监管层的政策导向十分清晰——资本市场肩负起推动创新转型的使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我们预计后续政策将继续大力支持 “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比如,加快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等。
第三,事实上,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双向扩容与新经济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A 股市场的 IPO 向科创板、新兴市场行业倾斜。截至 2020 年 7 月 10 日,过去一年时间里,科创板占全部 A 股 IPO 金额 41%,高于主板占比(40%),创业板占比 9%,中小企业板占 10%,主板仅占 40%;分行业来看,信息技术占A 股 IPO 金额的 35%,医疗保健占 10%,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占比为6%,其余行业占比 49%。
科创板聚焦“硬核”科技。截至 7 月 10 日,当前科创板已上市公司 123 家, 主要集中于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科创板的财富示范效应显著。截至 2020 年 7 月 10 日,统计已上市科创板公司估值水平:根据中位数法计算得出科创板 PE TTM 为 90.6 倍,PB 为 11.1倍。截至 7 月 10 日,对已上市科创板公司涨跌幅进行统计,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跌幅为 159.3%,上市以来涨跌幅平均值为 239.1%。
第四,A 股市场的市值结构当前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消费、科技行业市值仅次于金融。截止 2020 年 7 月 12 日,A 股市场金融行业占比仍居首位(23%),消费次之(可选+日常 18.8%),科技第三(16%),工业第四(15%)。
3.2 、港股积极改变发行制度和指数编制规则,顺应中国经济新趋势
首先,顺应中国经济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2018 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
港交所鼓励科技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尚未盈利或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新兴及创新行业公司来港上市、允许符合资格的中资及国际公司在港二次上市。
其次,港股制度改革,有效地实现了吸引中概股回归、独角兽来港上市的目的。
一方面,港股市场的新经济行业 IPO 持续欣欣向荣。2019 年全球首发募资额香港市场排名第一,从行业来看,资讯科技业占比 33%,消费类行业占比 28%,医疗保健业占比 13%。以生物科技为例,自上市新规生效至 2020 年 4 月,港交所已迎来 28 家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截至 2019 年末,香港市场共有 146 家医疗健康公司上市,总市值 1.85 万亿港元,较上市新规生效前的 2018 年 4 月增长 72%。
另一方面,新经济的核心资产纷纷来港股上市。近年来港股吸引了美团点评、小米等独角兽公司赴港上市;另外,中概股阿里巴巴 2019 年 11 月率先登陆港股,近期网易、京东也纷纷着陆,为其他中概股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本参考。
第三,伴随着发行体制的改革创新,港股市场的市值结构当前已经发生质变,已经实现科技行业主导并且还在继续提升占比。2020 年 2 季度港股市场的科技行业市值占比从 2019 年 3 季度的 20%跃升至 35%,金融占比下滑至 17%,可选消费和电信以 15%和 11%位于其后,必需消费、工业和医疗保健均约为 7%。
第四,恒指编制规则的新变化带来新生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上市,未来有望出现类似美股 FAAMNG 驱动港股指数前进的格局。
2020 年 5 月 18 日至今,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编制规则持续发生革新调整,主要变化为纳入来自大中华地区(即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至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选股范畴,另外,同股不同权成份股的整体比重不得超过 10%的上限规定也将被撤除。
以成交金额来观察,港股市场的转型更加显著——资讯科技业交易热度持续走高。2019 年,资讯科技业的成交额占比已经达到 25%,而金融 23%、地产建筑业 14%、非必需消费业 12%位于其后,其余行业的成交额占比未超过 10%。
3.3、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导向侧重引导“有韧性、可持续”的“长牛”
首先,资本市场的监管层强调要加强法治环境的建设,坚持科学监管。新修订的证券法已大幅提高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证券执法和司法工作,坚决打击、遏制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投资者权益。
其次,2015 年股市泡沫牛杠杆牛的悲剧为前车之鉴,监管政策将强化各方协作,着力提升金融治理效能。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各有关监管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形势研判的新局面,重点领域的风险可以未雨绸缪,市场的韧性将明显增强。
第三,面对似曾相识的“快牛、疯牛”特征,这一次中国金融监管层的应对更有章法,不是通过行政性手段压制市场节奏,而是用市场化力量来引导股市理性繁荣。
敬畏市场,监管尊重市场规律,2020 年 7 月初两融交易迅速攀升,中国投资者者对于全面牛市的预期快速升温、持续自我强化,牛市的亢奋特征明显。截至 7 月 8 日,融资买入额达到 1867.8 亿元,逼近 2015 年 4 月初的水平;融资买入比例(融资买入交易额占 A 股总成交金额比重)12.48%相当于 2014年 10 月,而 2015 年疯狂时高达 18%,所以,市场仍有较强的向上惯性。
维护“法治环境”、打击违法行为。表现为,证监会查处场外配资平台;银保监会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及时推行市场化调节手段,包括,积极推进 IPO 和再融资;放宽减持限制;参照海外的平准基金模式等等。
四、展望资金面的新变化:海外流动性泛滥,中国“融资成本”趋势性下降
4.1、境内:中长期而言,中国社会真实的“融资成本”将趋势性回落,有助于股市估值中枢上台阶
4.1.1、中期,随着中国经济弱复苏和创新型金融工具的运用,宽信用的格局仍有望延续,信用利差回落、风险偏好提升
首先,直达实体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力,将推动终端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2020 年 5 月以来,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步恢复,货币政策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监管政策打击金融套利导致资金利率短期出现反弹。
但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在下行。截至 2020 年 6 月 22 日,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 3.85%,较 3 月份下降 20bp;5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 4.65%,较三月份下降 10bp。
其次,信用利差出现明显压缩、风险偏好改善。截至 7 月 6 日,AA 产业债信用利差较 4 月份高点下降 58.5bp,AA+级产业债信用利差下降 40.8bp,AAA 级产业债信用利差下降 35.3bp。
4.1.2、长期来看,中国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将趋势性下降
首先,从中国居民资产配置情况说起,权益资产配置的比例明显偏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3 万余户城镇居民资产负债调查:2019 年,城镇居民总资产中 59%配置于房地产,仅 2%配置于股票和基金;在金融资产中,现金和存款 47%,银行理财及资管信托产品占比 27%,保险 7%、股票 6.4%、基金 3%。
而海外比较来看,2019 年美国居民总资产的 24%为房地产,股票和基金占 35%,保险和养老金占 23%。同样,高储蓄率的日本,2018 年包括住宅在内的固定资产占 12%,股票和基金占 9%,保险和养老金占 18%。
其次,中国居民长期低配权益资产,宏观层面的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对资金异常饥渴,债务融资是社会主导的模式。特别是与房地产融资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民间拆借等,在社会资金争夺战中强势,从而,导致社会整体融资成本贵成为常态。具体而言: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特别是 2008年之后较长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低迷、中国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房地产更是成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市场的长牛又吸引了巨量的社会资金,房子成为过去 10多年的流动性“蓄水池“、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主力,而股市始终是“配角”
随着房价的数轮大涨,住房问题特别是房地产的资产泡沫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房地产相关融资环境逐步收紧,因此,影子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民间拆借等长期与房地产的强劲融资需求密切相关,导致融资成本贵成为常态。
过去十年,中国股市面临的无风险收益率其实是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类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和房价涨幅,这对股市的估值形成了系统性的压制。
第三,经济从投资驱动、债务驱动走向创新驱动,意味着全社会真实的“无风险收益率”将下行。一方面,“房住不炒”战略将对房地产相关的融资和投资链条产生深刻改变,另一面,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将推动社会财富向权益类资产再配置,有助于系统性提升股市估值中枢。
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之下,配置在房地产市场的庞大居民财富有望向权益资产趋势性转移。
房地产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变迁,显示了社会资源配置重大变化: 这一比例在 2016-2017 年曾经超过 50%,这些年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逐年下降,2020 年一季度占比已经降到 25%左右。
金融供给侧改革启动之后,加速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持续推进,因此,理财等类固收产品不再是无风险的资产。
4.1.3、中长期,中国股市增量资金的机构化特征明显
首先,过去几年核心资产结构性行情的赚钱效应明显,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选择通过基金入市。
2016-2020 年,新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一直趴在底部,但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稳步上升,尤其是 2020 年截止 7 月 12 日发行份额已经超过2019 年全年。
存量公募基金规模按照发行时间显示,2019 年至今新增基金规模大幅提升。
其次,海外机构逐渐增加对 A 股的配置。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开通和深化,以及MSCI 将 A 股市场纳入全球指数体系,2018 年至今海外资金对 A 股持有市值占比逐年大幅提升,从 2017 年 1 月的 1.4%大幅提升至 2020 年 3 月的 3.4%。第三,银行理财和保险等中长线资金,在全球资产荒的时代正加大向股市再配置:1)大类资产收益率比较,优质股权资产估值有吸引力,恒生指数,上证 50、沪深300 的潜在收益率(市盈率倒数)远高于高评级信用债收益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2)低利率环境加大了保险公司投资端的压力,同时即将于 2022 年实施的 IFRS9也会加大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性,保险公司有动力逐步加大长期股权投资。
最后,作为小结,机构主导的行情有助于核心资产长牛的延续。
参考美国 80 年代 401K 计划实施以后,美股机构化趋势加速,美国的住户和非盈利组织持有市值占比从 1980 年接近 70%一直下降至今 40%以下。
美国机构化进程的推进伴随着核心资产长牛。80 年代后期,美国上市公司中,一批优秀的核心资产,包括迪士尼、麦当劳、沃尔玛等脱颖而出,呈现“赢家通吃,强者恒强”的格具。
4.2、海外:流动性存量泛滥、中国各种“好赛道”核心资产吸引力强
4.2.1、短期美股要震荡消化高估值,但系统性风险不大,中期震荡向上的概率大
首先,当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放慢或者阶段性不再扩张,标普 500 指数也随之步入震荡、消化估值。美股的整体估值目前处于历史性泡沫状态,相当程度反应了流动性宽松预期。
第二,美股需要消化估值,要么阶段性调整,要么箱体震荡等待基本面业绩复苏。
截至 7 月 2 日,标普 500 预测市盈率为 25.0 倍,互联网泡沫时期标普 500 预测市盈率为最高 26.3。当前标普 500 指数预测市盈率已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预测市盈率的高值。
截至 7 月 2 日,标普 500 行业预测市盈率均位于 1990 年以来的较高分位数水平:非核心消费品(100%)、工业(100%)、房地产(99%)、公用事业(92%)、原材料(91%)、核心消费品(91%)、信息技术(90%)、金融(90%)、电信服务(86%)、医疗(56%)。(注:括号内百分比数值为对应行业预测市盈率于 1990 年以来的分位数)
第三,疫情不止、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也不会停,美股中期而言系统性风险不大,阶段性经济数据或者季报业绩数据的风险只是短期扰动。
疫情并未影响经济重启。当前美国疫情二次冲击仍不见拐点,近期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 5 万人,但是,美国经济重启的进程未受影响。以美国的服务业为例,并未出现规模性的关停,比如餐馆,截至 7 月 6 日,全美 50 个州中仅 4 个州实施了关闭措施。
不论是 2020 年美国总统大选年的政治压力,还是美联储的鸽派立场,美国都将继续以超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美国经济,直到走向复苏。
4.2.2、中期,海外泛滥的资金将在全球范围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资产
首先,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力度加深,对美元构成压力,我们预计美元中期走势将有望比 2020 年弱势,性价比更好的资产将受益于资金从美国溢出的效应。
历史上,美国财政赤字率大幅上升的时期,往往伴随着美元走弱。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美国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攀升至二季度末 9.8%的历史高位。
美国疫情的反复,美国将继续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这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截止 5 月 15 日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增量超过了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量。
欧、日10年期国债与美国国债利差已经快速回升至2013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其次,历史经验看,美元走弱的阶段,资金从美国向新兴市场溢出的效应明显。2020 年 4、5 月份主要投资于新兴市场的 ETF 净流出约 76.8 亿美元,然而,6 月以来伴随美股步入震荡,资金外溢趋势明显,6 月份主要投资于新兴市场的 ETF净流入约 16.7 亿美元。
第三,历史上,美元指数的走势与 MSCI 美国指数/MSCI 新兴市场指数的走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020 年 6 月份美元走势进入弱势震荡,上证综指(涨 20.6%)、MSCI 新兴市场亚洲指数(涨 15.6%)和 MSCI 新兴市场指数(涨 13.5%)领涨
4.2.3、中期,中国核心资产在全球的性价比高,受益于全球再配置
中国优质股票资产性价比更高:中国经济复苏更明确;估值有优势;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
中国占据全球 GDP 超过 20%,而资产的全球配置比例依然较低。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达 2.1 万亿元,持有债券资产约 2.3 万亿元,从占比看,境外投资者在中国股票、债券的持有比重在 2%至 4%左右。
全球优质资产荒的时代,中国各种“好赛道”的核心资产在全球都是稀缺的,如同沙漠中的绿洲。以 MSCI CHINA 前十大权重股为例,簇拥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外资持有 A 股前十公司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格力电气、恒瑞医药、中国国旅等都是中国消费和医药行业的好公司。
并且,全球来看,这些公司优质而且不贵。全球都水涨船高,而港股和 A 股的诸多优质资产在全球来看性价比有相对吸引力,尤其是港股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 PE 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都处于较低水平。纳斯达克、德国DAX30、标普 500、MSCI 新兴市场的 PE 都已经高于 2011 年以来的 95%分位数水平,欧洲斯托克 50、日经 225 的 PE 也处于 2011 年以来的 90%分位数水平附近,而恒生指数(47%)、恒生国企指数(57%)尚不到 60%分位数。
中国港股和 A 股正在进行改革创新,包括,注册制、科创板、中概股回归、核心指数编制方式的优化、对外开放,都将提升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
我们可以观察到,3 月 23 日以来,北向资金持续保持净流入,3 月 23 日至 7 月 3日,已累计流入 1684.3 亿人民币。
4.2.4、长期,中美博弈还将有波澜,但是,扰动成为全球资金趁机买入中国核心资产的良机
中美博弈长期还有波澜,但是,2020 年下半年大概率有惊无险,如果围绕香港问题的中美博弈还会出现波折,恰为全球资金提供趁机买入中国核心资产的良机。
五、投资策略:精选核心资产,把握当下,赢在未来(详见报告原文)
5.1、行情展望:核心资产长牛仍是大概率事件,而指数疯牛每次不长久
首先,未来数年核心资产继续结构性长牛行情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未来数年的投资风格——科技成长仍将是本轮行情的主旋律,而传统行业估值修复所导致的风格再平衡只是“水涨船高”的插曲。
这是基于基本面的判断,建议淡化指数的波动,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聚焦于核心资产的长牛。
当前与 2001-2010 年不同,那时的朱格拉周期是重工业化主导的,那时的周期股其实是成长股,而现在多数周期股只是伴随弱库存周期而起伏、做波段。
当前与 2009、10 年也不同,那时是 4 万亿刺激下的“强复苏”加上流动性大水漫灌,而现在是“弱复苏”和国内货币政策刺激保持定力。
当前在宏观“弱复苏”和新科技朱格拉周期启动的环境下,科技型的先进制造业兼具成长和周期特征,中期盈利有弹性、长期成长空间巨大,是中短期和中长期的最优解。我们看好,新能源车、5G 半导体、精细化工、军工、高端制造这些景气在持续改善、既有周期色彩、又有科技含量的领域。
结论:精选那些受益于国内大循环新趋势的相关行业核心资产才是长期赢家之道。当前资本市场的重要变化是 A 股启动创业板注册制,港股体制创新吸引同股不同权、中概股回归以及那些没有收入的创新型生物科技上市。无论是 A 股还是港股,股票会越来越多,但是,股票与股票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上世纪 80-90 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时期,大批“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公司发行上市,但仅有优质公司才能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生存下来。
第三,从行情节奏来看,我们承认中国权益资产已经进入“水涨船高”的全面行情阶段,但是,基于上证综指发生质变仍有待时日,指数型“疯牛”每次都不会持续太久。建议投资者不要去“赌”像这次不一样。在当前宏观环境下,传统行业特别是周期行业行情更多是围绕库存周期进行大幅波动,而不像过去那样具有朱格拉周期的繁荣动能。但是,目前,上证综指仍是传统行业主导的指数,市值结构的分布来看,金融地产占比 32%,能源材料公用事业占比 17%,工业占比 15%,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占比 19%,信息技术占比仅 9%,医疗保健占比 6%。
第四,中国股市若想要走出大盘指数的长牛趋势,也许需要等待中国版的FAAMNG 来支撑指数震荡向上。2009 年至今以 FAAMNG 为代表的核心资产驱动美股走出指数长牛行情。2009 年 4 月 FAAMNG 占标普 500 指数的权重只有5%,其中 Facebook 和奈飞还未上市,2020 年 7 月 FAAMNG 占标普 500 指数的权重已经高达 22%。2009 年初至 2020 年 7 月,FAAMNG 贡献了标题 500 指数涨幅的 32%,从 2015 年初至 2020 年 7 月,FAAMNG 贡献了标题 500 指数涨幅的53%,过去一年,FAAMNG 贡献了美股标普 500 指数涨幅的 180%!
5.2、“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形势下的核心资产牛市更趋于“硬核”
所谓核心资产牛市更趋于“硬核”,指的是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逆全球化潮流,那些具有真正难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优秀公司。
5.2.1、互联网及计算机:科技与消费的完美结合,港股更具代表性
首先,To C——凭借着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行业以及最大的消费市场,平台巨头正引领商业模式由量变走向质变;互联网行业结合消费与科技元素,行业龙头将持续业绩与估值双击。
电商: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疫情加速线上渗透率提升,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消费模式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诸如生鲜到家等新零售模式的发展,将拓宽网络消费的应用场景。
游戏:“宅家”驱动流水&时长,5G 将促进云游戏发展,海外游戏的渗透率自 2Q19 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即使当前基数较高,头部公司业绩仍有机会超出预期。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用户群、医疗资源紧缺及技术进步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持续高增长。1)用户:中国互联网渗透率逐步攀升(2019 年达到 52%)为客户转化提供了庞大用户基群。2)需求: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促使远程医疗服务需求增长。3)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有效提高了健康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
外卖:基本恢复,长期增长逻辑坚定。外卖单量及外卖营业额现已基本恢复,且随着不断规模化,龙头公司外卖的单均盈利能力尚存 1+元的空间,龙头公司场景扩充叠加高端餐饮商家的入驻驱动客单价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广告营销能力将随用户习惯提升,结合到店领域的份额优势,将有更多变现空间。
互联网广告:线上广告预算剧增,此外“宅经济”红利加大了游戏、在线教育、办公领域等投放力度。在宏观逆势的情况下,广告主一般会选取能抓取高用户使用时长的线上平台以及 ROI 高的平台。因而如短视频抖音、快手,社交平台微信即获取了更多的市场份额,1Q20,腾讯社交广告在逆势下同比高增 47%。
短视频:UGC 内容流量井喷,平台从独木到成林,网红生态蓬勃发展,UGC生态在流量上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娱乐性生态,诞生了抖音、快手、微博等商业巨头。随着主流 UGC 平台的确立,网红生态 2019 年迎来了大规模商业变现,整体规模为数千亿市场,且处于爆发初期。
其次,To B:受线上化超预期需求推动,中国将开启新一轮“云”资本开支回升。阿里巴巴计划 3 年 2000 亿元、腾讯计划 5 年 5000 亿元都将加码数字基建,包括,远程办公、教育、在线经济等新增场景,将利好云计算在线上协作、互联网巨头、电商、流媒体娱乐等领域的应用,进而,对于国内的信创行业形成巨大需求推动。
5.2.2 、以半导体和 5G 为代表的科技硬件:立足内需反击“被脱钩”
首先,中国半导体的供、需两端都面临中长期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中国对半导体的需求有望进入多元化、高增长阶段。5G 建设的深入推广和疫情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深层影响,都将持续助推万物互联的大时代,所以,中国未来 10 年的新型朱格拉周期的半导体,可以类比过去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期的水泥钢铁,终端需求除了现有的智能手机、PC、服务器之外将更加多元化。
另一方面,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科技领域对华“脱钩”的压力,中国半导体的全产业链有望深化合作、自主创新。随着,中国的芯片设计厂商崛起,;制造环节国内晶圆厂龙头中芯国际、存储厂商代表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在技术上实现关键性突破;半导体设备、材料厂商产品逐渐成熟,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芯片设计:受益于终端本地市场与供应链的需求,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与市场份额激增。华为海思在 1Q20 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营收前十的榜单。
制造环节:以中芯国际为首的晶圆代工厂为中国 Fabless 提供全方位、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在指纹芯片、图像传感器、电源管理、功率器件等成熟制程领域,与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深化合作;持续开拓先进制程,发力国产替代。
半导体设备、材料厂商:国家大基金二期注资显示出政策扶持提速,二级市场助力。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国产化率平均不足 20%,行业有望加速弥补短板。
其次,中国的 5G 建设进入高景气阶段,主要运营商开启投资热潮。根据三大运营商 2019 年年报,2020 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 3348 亿元,其中 5G 相关投资约1803 亿。2020 年 5 月 20 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与中国广电签署《5G 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投资建设 700MHz 5G 网络。兴证通信团队估算该共建计划再一次推高对 5G 的投资,700MHz 频段实现全国覆盖约需要 40 万座基站。
5.2.3 、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
政策面:气候问题,低碳经济背景下所倡导的能源结构优化,是时代的大趋势。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新能源车的政策倾斜将长期存在。以德国为例,自 2020 年 2 月 19 日起,纯电动车补贴从去年的 4000 欧元增加至 6000 欧元,插电混动汽车补贴从去年的 3000 增加至 4500 欧元。
需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消费者接受度提升,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根据 Marklines 数据测算,全球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均逐步提升,预计 2022 年,美国和欧洲的新能源车渗透率约 11%。多数国家已实现平民车型购置端平价,叠加终端优惠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电动车增值税减免,电动车将真正实现从“平价”进入“价格优势”阶段,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供给:国内的寡头竞争格已经明显,有望实现赢家通吃 1)电池环节寡头垄断, 龙头享有较高的议价能力 ,据 GGII,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前四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分别为 65、71、8GWh,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达到 37%、52%、51%; 2)核心供应链企业客户结构优质,璞泰来、科达利资金占用能力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具备相对较强的议价能力及现金流安全边际。
5.2.4、医药:业绩最确定的赛道,拥抱创新大时代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是朝阳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1)根据 EvaluateMedTec 统计,2017-2024 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5.40%。2)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未来 10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速超过 10%。
创新药研发需求的井喷期。国内公司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1)以国内创新药 IND数量近两年增速均超过 50%。而临床前研发至 IND 至少有 3 年的滞后期,因此我们预计当前创新药研发热情将可能更为旺盛。2)同时,近两年国内创新型公司融资金额快速增长,2018 年增速达到约 80%,资金投入也相应流入 CRO 市场。CRO/CDMO 在国内迎来爆发期。
医疗服务未来总体呈现量价齐升趋势,其中后疫情时代,龙头优势也会越发明显。人口老龄化一直是推动医疗卫生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1)2020 年我国 5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接近 40%;2)55-64 岁老人两周患病率达 32.2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优质的医疗服务是稀缺资源。
5.3 、消费:中国未来增长确定的长赛道, 新机遇在于“潮”吃“潮”穿“ 潮”玩“潮”乐
首先,后工业化时期,中国 14 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变迁催生消费行业的巨大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积累,中国的消费正从马斯洛需求模型中低级的生理、安全、归属走向高级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仓禀实而知礼节”。
其次,新生代 90 后、00 后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催生新潮消费。截至 2015 年,消费意愿最强的 00 后、90 后的人口占比 30%并逐步提高,;同时,90 后、00 后是新潮流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消费规模占比达到 81%。
第三,“潮”吃“潮”穿“潮”玩“潮”乐的需求,和互联网的碰撞之下,新潮消费领域正诞生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5.4、传统行业核心资产:从“估值洼地”到“核心竞争力重估的转机”
5.4.1 、证券行业的转机——股权时代、创新时代来临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注册制”驱动的股权时代和新一轮对外金融开放大潮,证券行业迎来历史性创新发展的机遇。
1) 注册制改革带来资产市场大扩容的红利,投行业务率先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项目储备丰富、定价和销售能力强的头部券商优势愈发明显。
2) 社会财富向股市再配置的大潮,有利于券商的机构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 理业务大发展。
3) 金融开放创新大背景下,监管提出多项措施推动航母级头部券商建设,加强 新三板精选层、金融衍生品、跨境业务的发展,从而,专业性强、机制强的证券迎来赢家通吃的快速发展阶段,最终将兴起 5-10 家具有全面竞争力的券商龙头。
5.4.2 、周期性行业龙头的转机——等待全球经济复苏超预期的号角
首先,周期股的大转机要看“天时”。当期全球经济仍处于被疫情严峻形势压制的阶段,资本市场基本上没有充分反应未来数年的经济超预期复苏的预期。但是, 考虑到 2020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史无前例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大刺激,一旦此次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2021-2022 年全球经济不排除会出现超预期的复苏,甚至可能出现通货膨胀风险。
其次,周期股的小转机看“地利与人和”。
中国传统周期行业龙头现在的竞争力更具统治性。随着中国 2016 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中国周期行业的竞争格局明显优化,所以,一旦未来两年宏观经济略超预期,化工、建材、机械、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的核心资产将举办盈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洪灾之后的灾后重建,特别是防洪排涝水利建设的需求,建材相关竞争格局较好的周期行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共振。2020 年全国多地受洪灾影响较为严重,灾后重建带来结构性机会。历史上看,洪涝年份 1998 年,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中名义同比增速中,公共交通+99.3%、道路桥梁+42.5%,排水投资+71.5%。洪涝年份 2016 年排水投资+24.4%。
第三,这类资产“核心竞争力重估”的转机或者说发令枪,大概率是外资的 old money 价值投资者发动的。以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为例,2008 年至今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持仓开始长期持仓中国周期类核心资产。例如中国国航、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海机场、中国外运、鞍钢股份、东方航空、中海油服、广深铁路、华新水泥和江西铜业等相关标的持仓时间已经超过 11 年。
5.4.3 、地产为代表“类债券”价值股的转机——外资或产业资本举牌 、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首先,高股息率资产是金子,等待在全球资产荒的时代发光,等待长线机构怀着怜悯的心来配置。
当前市场对于地产、银行等高股息资产的态度类似 2016 年初。彼时,地产产业链的基本面已经逐步企稳、改善,但是,投资者依然沉浸在“宁可在成长股泡沫中哭泣,也不在价值股的洼地陷阱中欢笑”的偏见中。
当前,恒生指数的股息率为 3.81%,高于 2006 年 9 月以来的 3/4 分位数,若从股息率的角度来配置港股,中期(6 个月到 1 年)大概率将获得超额收益。
地产: 目前市场对行业和板块的预期足够低, 重点公司平均估值为2019A/2020 年的 5.4 倍 PE 和 2019 年平均股息收益率约为 6.6。
其次,地产、金融为代表的传统核心资产行情的转机——外资等长线资金举牌, 或者,大股东私有化。
资金方面的考虑:基于 “房住不炒”的地产政策,如果这次再出现一次举牌万科的资本大戏,那么,大概率这次可能不是姚老板等所谓“门口的野蛮人“,而更可能是是外资为代表的、具有全球资产配置导向的白衣骑士。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的背景下,长线外资配置中国高股息核心资产的是大势所趋。
制度方面的考虑:国企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激励机制改善和混改深入带来效率提升的转机,重点关注地产、金融、军工等。根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三个发力点:1)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2)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3)“科改示范行动”,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兴业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篇幅较长建议收藏后阅读
自2020年7月23日起,《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正式施行。
与2019年版相比,2020年版#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开放水平。其中,全国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压减比例17.5%,还有2条部分开放;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压减比例18.9%,还有1条部分开放。本次负面清单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全面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01金融领域扩大开放的发展历程
关于开放金融业外资准入,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扩大开放的趋势。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基金投资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2017年8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推进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的时间表与路线图。2017年9月,银保监会召集10家外资公司负责人座谈会,释放出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的信号,保险业将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和政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具体是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举措要确保落地;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2018年6月发布的2018年版负面清单中,取消对中资银行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由中方控股改为外资股比不超过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2019年版负面清单延续了2018年版负面清单的前述限制。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
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6号),规定“境外股东累计持有的(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外商投资证券公司股权比例,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安排”。
2020年6月23日,最新2020年版负面清单发布,全面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寿险公司外资比例的限制。
02深圳证券、保险业务发展机遇
外商投资企业是深圳改革开放的建设者、见证者,是推动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45万个,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960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8亿美元。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每年创造了深圳约1/5的GDP、40%的进出口贸易及近三成税收,全市产值约35%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对深圳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近期一份《深圳证券业调查》和一篇“迷失的深圳证券业!券商第一梯队大溃败”的报道,引起了不少证券从业者的共鸣。
2019年证券业绩统计显示,营收规模前十名名单中,上海以4席雄踞榜首,北京以3家紧随其后,深圳仅1家上榜。北京、上海、深圳证券业竞争新格局中,深圳券商第一梯队濒临大溃败。除了个别券商还位列行业前十外,深圳本土券商无论综合影响力,还是单一业务影响力,已荡然无存。
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前海自由贸易区,身兼三区建设重任。深交所已在深圳成立40年,股票发行注册制亦于今年率先在深交所创业板试点,深圳证券业应当具有较明显的地缘优势。
2018年至今,证监会已先后核准了多家外资控股的券商机构。在北京、上海内资券商巨头已形成垄断优势的局面下,外国券商的引进无疑应当作为重塑深圳证券业的重点。证券公司对外资的全面放开,更多的外资券商尤其是港澳地区券商进入深圳应可预期。
2019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要修改内容为:一是对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取消“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条件。二是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并授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修改后的《外资保险公司条例》放宽了外资保险公司准入限制,将有利于更多有经营特色和专长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80多家各类机构,机构类型包括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养老保险公司等。据悉,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近期也已获得设立批复。
过往,香港的保险产品一直对内地居民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内地居民尤其是广东省居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购买香港保险机构的产品,也蕴含了很多风险。香港的各类保险机构亦非常关注内地的巨大市场。在中国保险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格局下,外资保险公司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要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目前,港澳地区及内地不少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正积极进军这一新的“红利区”,对外资保险机构而言,在湾区内的布局尤为重要。深圳作为大湾区的引擎和龙头,优势尤为明显。
03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仍需面对的法律和合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股权比例限制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外国企业可以随意地在中国内地设立证券、保险等机构开展经营。
根据《外商投资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规定禁止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不得投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规定限制投资的领域,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应当符合负面清单规定的条件。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外商投资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依法需要取得许可的行业、领域进行投资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与内资一致的条件和程序,审核外国投资者的许可申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换言之,即使外商投资企业拟投资领域并非负面清单禁止准入或许可准入项目,该外商投资项目仍然不能突破对内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现行有效的对内资企业市场准入的管理依据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亦即,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实际受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内资企业的准入类负面清单的双重限制。
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版)规定,证券公司设立、合并、分立、停业、解散、破产;证券金融公司设立和解散;证券公司设立、收购或撤销分支机构;证券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且股权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等需证监会审批。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及分立、合并、终止(解散、破产、分支机构撤销)、变更注册资本、变更股东等重大事项变更需银保监会审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取得“牌照”。
另一方面,外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面向中国众多的本地投资者、消费者、雇员和中国特色的监管体系和文化氛围。如何适应中国独特的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在各项业务行政许可、工商、税务、金融监管、外汇管制、反垄断和安全审查、反腐败贿赂、劳动和社会保险以及争议解决等各个方面,均需建立严密的合规管理体系,以规避战略风险和运营风险。因此,和中国内地传统的金融机构所拥有的所谓“地利人和优势”不同,外资金融机构在遵守中国法律和合规体系建设上,需要更加审慎和规范,因此专业机构的帮助尤为重要。
伴随着中国金融行业不断的扩大开放,各主要监管部门目前也在积极地调整政策。深圳市政府日前发布了《深圳市2020年稳外资促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五个方面21条具体措施,要求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严格执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举措。同时,《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促进与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也已列入议程。这些积极的举措,会使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中国内地值得期待。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要闻
央行: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银行需今日上交联合贷款情况!央行重点调查蚂蚁花呗、借呗
宏观
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 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上半年区域信贷图谱:近四成流入粤苏浙 19省份新增规模超去年增量的71%
香港金管局:4月至今逾千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
香港金管局向银行系统注入31亿港元
央行将开展50亿元CBS操作
积极发挥调节作用 三家政策性银行上半年贷款投放大增
上海票交所:首批标准化票据创设成功 9单完成认购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1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黄金交易量居全球第三位
中行发布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 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意向提升
政策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践行“不干预”理念 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
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上海市政府与国开行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全面合作
人行南京分行:下阶段要扩大融资总量、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又见降准!四部委发文 静待本周政治局会议正式定调
标准化票据正式落地 13单产品集中披露创设
监管
因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等,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遭罚205万
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一审开庭,被控受贿8552万元
时隔两年再接罚单 常熟银行因贷款资金挪用被罚共计50万元
平安银行南通分行被罚120万:涉违规吸收存款等“三宗罪”
再收9张罚单!贵阳银行贷款挪用、员工骗贷被罚235万元
因个人消费贷、住房抵押贷问违规 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同日收罚单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被罚25万元
行业
二季度手机银行活跃用户突破3亿 环比增长3.8%
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创新应用公示亮相
非上市中小银行未雨绸缪 上半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小银行改革重组迎良机、投行类业务迎广阔空间
美国银行:投资者本周向黄金投资39亿美元
上半年利润增速料放缓 银行估值渐入修复通道
报告显示:信用卡信贷规模在消费金融领域遥遥领先
“被贷款”事件司法鉴定结果出炉:相关材料署名字迹为同一人
香港虚拟银行汇立银行正式开业
强能力、稳收入、提拨备、优市值!交通银行: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这五家上市银行年内被调研30次:理财子公司“藏身”其中 透露了这些最新战略规划
五大行科技子公司聚齐!银行系金融科技能否找到突破口?
“宇宙行”瞄准科创板风口 工银理财向市场发行23支科创题材理财产品
六省上半年银行业指标公布:不良走势平稳 山西利润下降2.25%
建信金科拟引入不超过5个股东:估值超100亿 开业至今亏损超9亿
注资银行的2000亿专项债额度下达至18省:西部6席、东部5席、中部4席、东北3席
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
近八成银行股“破净” 中长期或迎估值修复
中银协报告:去年66家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展线上经营 占比达86%
多家银行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 吸取原油宝事件教训?
央行下发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年内首批评级下调银行现身山东:担保圈风险蔓延 不良率约8%
理财公司推动资管转型驶入“快车道”
18家银行IPO待审 农商行独霸11家占比超六成
基金转战高景气板块 银行股东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推动国库服务换挡升级
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超万亿 利差空间明显压缩
网贷新规利好中小银行 拓展业务风控先行
盘活存量不良资源 主力军加大资产收购力度
近八成上市银行股价“破净” 年内40位董监高人均增持过百万元
年内1700多个银行网点关闭!业务加速离柜
银行
无锡银行:持股5%以上股东兴达尼龙质押2000万股
汇丰控股任命FIG投资银行业务全球联席主管
交通银行年中工作会议:抓实“四项改革” 净经营收入增长同时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
江阴银行:获准发行不超2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
杭州银行:三位高管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
光大银行:齐晔、杨兵兵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渣打银行:计划在全球裁员数百人
工商银行:张文武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交通银行:完成境外优先股赎回
交通银行:发行不超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复
德意志银行第二季度净营收62.9亿欧元 超出预期
金立群当选亚投行第二任行长
汉口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不良双升 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承压
台州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位数增长 不良率微增
农业银行:农银金科正式注册成立
民生银行:中国泛海解押、质押均为约1.14亿股
紫金银行:69.6833万股限售股将解禁
江苏银行:约2448.04万股限售股8月3日解禁
苏州银行:获准发行不超4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光大银行:何海滨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
要闻
1.央行: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7月31日,央行官网最新消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
2.银行需今日上交联合贷款情况!央行重点调查蚂蚁花呗、借呗
今日,财联社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央行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今天就上报各家联合放贷的相关情况。
根据财联社记者获得资料显示,央行此次是为了掌握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情况,而所指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但央行并未对具体比例进行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给各银行的附表中,央行将与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的合作情况,作为银行填写的重点。根据文件显示,央行要求银行填写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份的相关信息,并将金融机构与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的合作情况分别列出。
宏观
1.央行开展200亿元逆回购 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人民银行31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
2.上半年区域信贷图谱:近四成流入粤苏浙 19省份新增规模超去年增量的71%
7月31日,截至7月30日,31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公布了上半年的信贷数据。对于地方而言,银行信贷是重要的金融资源。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下同)最高的三个省份为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合计新增信贷规模4.53万亿,约占全国增量的四成,占比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占比回落。在上半年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组合下,上半年19省份新增信贷规模超去年增量的71%,部分省份新增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
3.香港金管局:4月至今逾千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
7月3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30日公布,4月至今已有超过109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港元体系,香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外汇和货币市场保持有序运作。29日晚,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的港元兑美元汇价的强方兑换保证(1美元兑换7.75港元)再次被触发,金管局在纽约外汇市场承接4亿美元沽盘,向市场沽出31亿港元,由此31日的香港银行体系账户结余将增至1833.56亿港元。
4.香港金管局向银行系统注入31亿港元
7月30日,香港金管局向银行系统注入31亿港元以捍卫联系汇率。
5.央行将开展50亿元CBS操作
7月30日,7月3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6.积极发挥调节作用 三家政策性银行上半年贷款投放大增
日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相继召开了年中工作会议,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披露了上半年的贷款投放情况。数据显示,三家银行均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并在投向方面各有侧重。分析人士称,作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上述三家银行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实际行动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7.上海票交所:首批标准化票据创设成功 9单完成认购
7月30日,今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信息表示,《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的首批14单标准化票据创设成功,创设规模为12.13亿元。上海票交所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合作,支持其中9单标准化票据通过其货币及债务工具发行系统完成认购。
8.央行开展3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实现净投放300亿元
7月29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2.2%,与上次持平。鉴于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300亿元。
9.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1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黄金交易量居全球第三位
7月28日,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商业银行的黄金交易量总计9.06万吨(单边),交易规模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全球第三位,占全球黄金市场总交易量的比重为15.36%,较去年提升4.43个百分点。
10.中行发布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 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意向提升
中国银行7月27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ORI)。结果显示,一季度末,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为1.38%,较2019年四季度末上升0.03个百分点,超出预期值0.05个百分点。一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延续上行趋势,离岸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增长,发债融资增加,储备货币职能增强,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政策
1.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践行“不干预”理念 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
7月31日,中国证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会议指出,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减少管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按规则制度办事,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2.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
7月31日,“房住不炒”基调下,遏制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监管重点。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银保监会7月11日发布答记者问称,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7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通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突出问题答记者问时再次明确,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与此同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也持续遭到监管部门的严查。
3.上海市政府与国开行达成战略合作 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全面合作
7月29日,上海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29日在沪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上海市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挥双方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一带一路”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面合作。
4.人行南京分行:下阶段要扩大融资总量、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7月28日,记者获悉,昨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银保监局召开全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推进会,对于下阶段工作,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表示要重点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五方面工作:一是扩大融资总量;二是落实直达实体政策;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五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包括:加强对资金的监测和管控,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和空转套利;加快拨备计提、不良核销,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5.又见降准!四部委发文 静待本周政治局会议正式定调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该《通知》已由“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并发布多年,而今年要落实好7个方面23项任务,较2019年有所减少。
6.标准化票据正式落地 13单产品集中披露创设
7月28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当日,上海票交所对近期创设的标准化票据产品进行了集中披露,这是《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发布以来首次产品集中信息披露。
截至7月28日下午1点,上海票交所披露了“兴业大同煤矿”、“浦发浦票盈”、“招行格力”等13单标准化票据产品创设文件,合计创设规模10.44亿元,承兑人信用等级最低AA,产品最低创设利率达2.5%。
监管
1.因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等,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遭罚205万
7月31日,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宁波分行因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吸收存款、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债务融资等四项违法违规行为遭罚205万元。
2.国开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一审开庭,被控受贿8552万元
据“承德中院”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30日,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受贿一案。
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2009年至2019年,被告人胡怀邦利用担任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在获取及增加银行授信额度、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入股商业银行以及职务晋升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共计人民币8552.4008万元。
3.时隔两年再接罚单 常熟银行因贷款资金挪用被罚共计50万元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7月29日常熟银行接到两张罚单,涉及贷款资金挪用问题,该行上一次受监管处罚还在2年前的2018年1月。
罚单信息显示,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违规与“票据中介”开展票据交易;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罚款人民币45万元。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对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行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负管理责任,罚款人民币5万元。
4.平安银行南通分行被罚120万:涉违规吸收存款等“三宗罪”
财联社7月30日讯,昨日,南通银保监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行因未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员工行为管理不审慎;违规吸收存款;借贷搭售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款120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王凯对平安银行南通分行未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员工行为管理不审慎行为承担直接管理责任,受到警告处分并被罚款5万元。
5.再收9张罚单!贵阳银行贷款挪用、员工骗贷被罚235万元
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贵阳银行在7月28日一日内共收到9张罚单,主要问题涉及贷款资金被挪用、虚增负债规模等,合计被罚235万元。
这已经不是贵阳银行近期内第一次密集领取罚单,此前在6月30日,贵阳银行也一口气领了10张罚单,合计被罚210万元,条条“中标”监管最新乱象整治通知。
6.因个人消费贷、住房抵押贷问违规 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同日收罚单
7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均收到罚单,因同样的未办妥抵押(预告)登记即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别被罚85万元和50万元。
7.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被罚25万元
7月28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中国银行台州市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审慎,未发现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被罚25万元。
行业
1.二季度手机银行活跃用户突破3亿 环比增长3.8%
8月1日,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易观分析发布的手机银行Q2运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手机银行服务应用行业活跃用户规模为3.3亿户,环比增长3.8%。随着国内经济及消费复苏加快,个人客户支付、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需求回升,带动第2季度手机银行交易额环比上升至87.39万亿元。
2.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首批创新应用公示亮相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首批4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项应用中,3项应用类型是金融服务,分别为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百行征信)、基于TEE解决方案的智能数字信用卡(百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华为)、基于智慧风控的面向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招商银行)。其余1项应用类型是科技产品,为基于区块链的境外人士收入数字化核验产品(微众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3.非上市中小银行未雨绸缪 上半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截至7月29日在中国货币网上披露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的逾50家中小银行数据。其中,披露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数据,并有去年同期数据作对比的银行共42家。
在这42家银行中,有29家今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占比近七成;有25家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大了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占比近六成。其中,有7家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幅超100%,肇庆农村商业银行、承德银行的增幅分别高达583%、327%。
总体看,上半年中小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雨绸缪”的经营思路。
4.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小银行改革重组迎良机、投行类业务迎广阔空间
7月3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举行《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今年是该《报告》连续第十年发布。
由于《报告》文字较多,财联社记者精选了《报告》对于2020年银行业发展趋势的六个核心预测判断:非信贷资产业务有望迎来更多发展契机、非存款负债成本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投行类等非传统中间业务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不良贷款仍存在上升压力、中小银行改革重组迎来有利时机、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
5.美国银行:投资者本周向黄金投资39亿美元
7月31日,美国银行表示,数据显示,投资者本周向黄金投资39亿美元,金额为有史以来第二大。
6.上半年利润增速料放缓 银行估值渐入修复通道
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在即。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二季度银行信用风险暴露料更充分,银行有动力多计提拨备应对风险,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大概率将下降。随着行业负面因素不断消化,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7.报告显示:信用卡信贷规模在消费金融领域遥遥领先
中国经济信息社30日在上海发布的《中国信用卡消费金融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9亿张,环比增长0.32%。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作为银行零售资产业务的核心之一,银行信用卡业务在消费金融领域仍然拥有重要的地位。
8.“被贷款”事件司法鉴定结果出炉:相关材料署名字迹为同一人
四川程女士“被贷款”1200万元一事又迎来新进展。7月30日,记者从浦发银行处获悉,根据司法鉴定机构7月30日出具的《鉴定意见书》结果显示,“被贷款”事件所涉贷款的《借款申请书》《个人信贷业务谈话调查记录》等材料上的署名字迹与程女士2020年6月、7月分别提交成都分行的《申请》和《异议申请书》等材料原件上的署名字迹是同一人书写。
浦发银行表示,尽管上述贷款业务发生已时隔八年,但银行将坚持实事求是、审慎稳健的经营管理原则,查明事实,依法依规采取后续措施,并切实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9.香港虚拟银行汇立银行正式开业
7月30日,获香港金融管理局发牌的当地虚拟银行——汇立银行(WeLab Bank Limited)正式开业,为客户提供纯线上、全新的数字银行服务。
10.强能力、稳收入、提拨备、优市值!交通银行: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7月28日,交通银行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下半年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目标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以“强能力、稳收入、提拨备、优市值”为策略;在保持净经营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11.这五家上市银行年内被调研30次:理财子公司“藏身”其中 透露了这些最新战略规划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上述5家上市银行共计被调研了30次,分别为5次、9次、6次、9次、1次,其中平安银行调研时间集中在2019年年报披露前期,宁波银行、苏州银行集中在2019年年报披露后,张家港行调研时间较平均,江阴银行则是7月28日首次被调研。
12.五大行科技子公司聚齐!银行系金融科技能否找到突破口?
昨日晚间,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公告,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银金科”)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根据公告显示,农银金科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市通州区,成为五大行中唯一一个注册地在北京的金融科技公司。
13.“宇宙行”瞄准科创板风口 工银理财向市场发行23支科创题材理财产品
7月29日,银行正在瞄准科创板风口。财联社记者今日从工行获悉,在上海、深圳设立了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为74家已上市科创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与40多家已上市科创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工银理财向市场发行23支科创题材理财产品,累计投资打新基金等科创板类相关投资超200亿元;工银瑞信发行2支科创主题主动权益基金,超额认购资金56亿元,科创板股票持仓市值超13亿元。
14.六省上半年银行业指标公布:不良走势平稳 山西利润下降2.25%
疫情影响下,上半年各地区银行业经营状况、监管指标发生了什么变化?财联社记者梳理各地银保监局信息发现,截至目前包括浙江、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等六地银保监局已发布上半年相关指标信息,但公布指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从利润指标来看,各地分化较大,上半年青海地区银行业盈利同比增长超5倍,内蒙古、天津地区增长超20%,而山西地区利润下降2.25%,河北地区微增0.51%;从不良率来看,各地较为平稳,上涨下降幅度均不大。
15.建信金科拟引入不超过5个股东:估值超100亿 开业至今亏损超9亿
在第12家银行也是5大行之一的农业银行拟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之际,在国有大行中首家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建设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信金科”)拟进行增资,引入不超过5个外部股东。
尽管自成立以来,建信金科处于连续亏损中且亏损额超过9亿元,但通过增资公告计算,建信金科融后的估值仍超过100亿元。
16.注资银行的2000亿专项债额度下达至18省:西部6席、东部5席、中部4席、东北3席
7月29日,从多个地方财政人士处获悉,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2000亿专项债额度已下达。共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得该额度,平均每个省份约111亿。东部地区5席: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东。东北地区3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地区4席:山西、江西、河南、湖北。西部地区6席:内蒙古、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一位地方财政人士表示,要根据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状况及处置需要,因行施策,细化确定实施方案和支持方式,不搞“一刀切”,逐行评估、严格把关,成熟一家做一家。
17.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
7月29日,今日,有用户在使用美团支付时发现,美团月付和银行卡支付占据优先位置,而不再显示支付宝支付了,而微信支付和Applepay还在支付选择列表上。据悉,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取消支付宝支付,2016年、2018年分别有过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点餐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
18.近八成银行股“破净” 中长期或迎估值修复
7月29日,在7月市场行情“水涨船高”推动之下,银行股估值有所修复。近期银行股估值虽又有回调,但市场还是对上市银行的中期业绩给予重点关注。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速下滑幅度可能不会太大,随着下半年经济向好,叠加政策大力扶持等因素,将为银行股估值再次修复提供支撑,银行板块已具备投资价值。截至7月28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有28家银行处于“破净”状态,破净比例高达77.78%。
19.中银协报告:去年66家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展线上经营 占比达86%
7月2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线上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9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从业人员为5.32万人;66家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展线上经营,占比达到86%。《报告》进一步指出,2019年,已有13家银行客服中心更名为远程银行中心,21家银行建立远程银行。值得一提的是,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的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达到71%。
20.多家银行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 吸取原油宝事件教训?
近期贵金属涨势迅猛,基于控制风险考虑,国内多家银行发布通知,将暂停账户铂金、钯金、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分析人士认为,银行此举或是出于担忧贵金属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21.央行下发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
7月28日,央行近日向各大银行下发调研通知,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情况。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该通知由调查统计部门发出,意在摸底统计线上消费贷款规模,包括与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两款产品的联合贷款规模、信用卡贷款及互联网贷款等。“(央行通知)不是为了出台新的监管规定,而是要摸清楚线上消费贷款有多少流入楼市。”上述人士表示。
22.年内首批评级下调银行现身山东:担保圈风险蔓延 不良率约8%
进入7月底,银行评级报告披露进入尾声,个别银行评级被下调的信息也在今年首次出现,不过与2018年、2019年的10多家相比,数量大幅减少。
近日,烟台农商行、阳谷农商行主体及相关债项评级被相关评级机构下调,两家农商行均位于山东省,下调的理由均包括:不良率大幅上行、拨备覆盖率严重下滑、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等,而担保圈风险蔓延是两家农商行不良率大幅上行的重要原因。
23.理财公司推动资管转型驶入“快车道”
7月28日, 一年前,银行理财公司正式开业,截至目前,20家商业银行获批设立银行理财公司,并发行千余只产品。展望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公司稳步发展,中国资管转型将驶入“快车道”。
24.18家银行IPO待审 农商行独霸11家占比超六成
7月28日,证监会最新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厦门银行状态为已通过发审会,还有18家银行状态分别为已受理、已反馈或预披露更新,其中排队的农商行数量多达11家,占比逾六成。
25.基金转战高景气板块 银行股东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7月28日,日前,多位银行高管出手增持自家股票彰显信心,但二季度公募基金银行股持仓却进一步降至历史次低水平。目前银行股仍处于大面积破净的状态。截至7月27日,36家A股上市银行的算数平均市净率(PB)为0.82倍,其中27家处于破净状态,4家不足1.1倍,超1.5倍的仅有宁波银行(1.89倍)。
26.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推动国库服务换挡升级
7月27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坚持和完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 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指出,深化国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人民银行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国库服务换挡升级。要强化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运用先进科技理念与技术手段,着力提升国库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拓展“互联网+国库服务”,努力推动国库资金经收支付服务、财政支出无纸化、退库电子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新时代国库服务标识。
27.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超万亿 利差空间明显压缩
7月27日,在监管持续高压之下,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6月出现骤减。从人民银行披露的信贷收支数据来看,6月末,全国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合计约为10万亿元,较5月末大幅减少约1万亿元,利差空间也明显压缩。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近期发布报告称,结构性存款压降速度超预期,9月末完成既定压降目标难度并不大。该团队此前表示,按照监管要求,年内结构性存款或面临较大的压降压力,压降规模或达到万亿元级别甚至更高。
28.网贷新规利好中小银行 拓展业务风控先行
受疫情冲击,银行开展传统业务遭遇严峻考验,肩负重任的“非接触式贷款”由此充分发挥了方便快捷的作用。而近期落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又进一步为银行线上贷款的发展“铺路”。业内认为,上述办法在合作机构、联合贷款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则,将促进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发展,拓宽银行客户覆盖面。
29.盘活存量不良资源 主力军加大资产收购力度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风起云涌。今年上半年,主力军大规模进场,加大收包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中国华融上半年收购不良资产规模累计超800亿元,中国长城资产持续加大主业投放力度,上半年收购金融不良资产超过300亿元,收购非金融类不良资产120亿元,发挥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风险缓释和化解功能。
与此同时,行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争取跨境资产转让试点,资产包价格或迎来价值洼地;而另一方面,业内人士坦言,传统的收包处置业务面临处置缓慢的问题,将采用重组等综合手段提升处置效率。不少AMC人士称,下半年不良资产收包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30.近八成上市银行股价“破净” 年内40位董监高人均增持过百万元
董监高增持股份是上市公司对外传递信心的重要手段,对于常年“破净”的商业银行来讲更是如此。截至7月24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8家银行股价跌破净值,“破净”比例高达77.78%。
不过,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的大股东和高管纷纷出手增持“保价”。今年以来,共有8家上市银行的40位董监高(或其近亲属)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自家银行的股权,合计增持330.95万股,斥资约5299.43万元(不包括闪电增减持且未导致持股数量实质性变更的交易行为以及分红送转导致的股权增加在内),人均投入132.49万元。
31.年内1700多个银行网点关闭!业务加速离柜
7月24日,黑龙江银保监局一次批复同意农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旗下5家支行终止营业。这或许只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的一个缩影。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1741家网点终止营业,其中仅六大行就603家;与此同时也有1336家网点开业,六大行有217家,合计来看六大行净关闭网点386家,占全部银行中的大部分。
银行
1.无锡银行:持股5%以上股东兴达尼龙质押2000万股
7月31日,无锡银行公告,公司于2020年7月31日接到持股5%以上股东兴达尼龙函告,获悉其所持有本行的部分股份被质押,本次质押股数2000万股。
2.汇丰控股任命FIG投资银行业务全球联席主管
7月31日,根据彭博看到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汇丰已任命常驻香港的Eric Bai和常驻伦敦的Alexander Paul担任FIG投资银行业务全球联席负责人。该行还任命Egmont Schaefer和Pedro Urresti为欧洲FIG企业银行业务联席负责人汇丰的一位代表确认了备忘录的内容。
3.交通银行年中工作会议:抓实“四项改革” 净经营收入增长同时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
7月30日,记者获悉,交通银行于7月28日召开年中工作会议,确定下半年抓实“四项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做好架构职能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金融科技改革、深化风险授信和反洗钱改革落地、深化网点综合化改革。会议同时要求,在保持净经营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提升资本补充能力和拨备覆盖率,向资本市场传递稳健经营信号。
4.江阴银行:获准发行不超2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
7月30日,江阴银行公告,公司已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同意本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的批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的批复》(苏银保监复﹝2020﹞23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0﹞第51号),同意江阴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行政许可有效期为2020年7月25日至2022年7月24日,在有效期内可自主选择分期发行时间。
5.杭州银行:三位高管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
7月30日,杭州银行公告,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已核准李晓华、李炯的公司副行长任职资格以及章建夫的公司财务总监任职资格。
6.光大银行:齐晔、杨兵兵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7月30日,光大银行公告,中国银保监会已于2020年7月24日核准齐晔、杨兵兵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7.渣打银行:计划在全球裁员数百人
7月30日,据报道,渣打银行计划在全球裁员数百人。
8.工商银行:张文武副行长任职资格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
7月30日,工商银行公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核准张文武先生担任本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张文武先生担任本行副行长的任职已生效。
9.交通银行:完成境外优先股赎回
7月30日,交通银行公告,2015年7月29日,公司在境外成功发行24.5亿美元的境外优先股。2020年6月17日,公司发布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赎回境外优先股的公告》。根据境外优先股条款和条件,以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公司赎回境外优先股无异议的复函,公司已于2020年7月29日以每股境外优先股发行价格(即清算优先金额),加上自前一股息支付日(含该日)起至赎回日(不含该日)为止期间的已宣告但尚未派发的每股股息的赎回价格,赎回上述境外优先股。
10.交通银行:发行不超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复
7月30日,交通银行公告,2020年3月10日,公司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议案》。近日,公司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交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银保监复〔2020〕474号),中国银保监会同意公司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其他一级资本。上述事项尚需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本公司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1.德意志银行第二季度净营收62.9亿欧元 超出预期
7月29日,德意志银行第二季度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13.3%,分析师预估12.5%;第二季度净营收62.9亿欧元,分析师预估59.4亿欧元;第二季度除税前利润1.58亿欧元,分析师预估亏损1.333亿欧元;第二季度净亏损7700万欧元;第二季度成本收入比率85.4%。
12.金立群当选亚投行第二任行长
7月28日傍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上,金立群获选为亚投行第二任行长,新任期将于2021年1月16日开始。
13.汉口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不良双升 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承压
7月29日,汉口银行披露二季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负增长,不仅如此,其不良双升,资本充足水平也呈下行趋势。
14.台州银行上半年营收净利同比双位数增长 不良率微增
7月29日,台州银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台州银行资产总额1919.83亿元,负债总额1745.59亿元;所有者权益174.2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418.12亿元,贷款余额1175.86亿元。
同期,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23亿元,同比增长20.46%;实现净利润19.10亿元,同比增长34.77%。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0.74%,较上年末增加0.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9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
15.农业银行:农银金科正式注册成立
7月28日,农业银行公告,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市通州区,主要业务方向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产品运营与技术咨询。
16.民生银行:中国泛海解押、质押均为约1.14亿股
7月28日,民生银行公告,公司股东中国泛海解除质押公司股份114,037,855股,质押114,037,855股。中国泛海、泛海国际、隆亨资本及泛海股权累计质押公司股份3,036,121,088股(含本次),占中国泛海、泛海国际、隆亨资本和泛海股权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99.88%,占公司总股本的6.93%。
17.紫金银行:69.6833万股限售股将解禁
7月28日,紫金银行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公告,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696,833股,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0年8月3日。
18.江苏银行:约2448.04万股限售股8月3日解禁
7月28日,江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约2448.04万股;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0年8月3日。
19.苏州银行:获准发行不超45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7月27日,苏州银行公告,近日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0〕第48号),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45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本行将严格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做好本次债券发行管理及有关信息披露工作。本次二级资本债券发行结束后,将按照相关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20.光大银行:何海滨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
7月27日,光大银行公告,公司非执行董事何海滨因工作调整,于2020年7月27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普惠金融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职务。
“前几天刚看了《纸醉金迷》,现实版就要上演了?” 近来,黄金迎来了“黄金时代”,价格屡屡突破历史高点。当地时间8月4日,伦敦黄金现货和COMEX黄金期货双双突破2000美元/盎司,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金价创历史新高,90后买金忙
8月5日,亚洲市场交易时间,伦敦黄金现货开盘报2018.36美元/盎司,之后价格继续冲高。截至发稿时,最高报2039.9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最高报2055.4美元/盎司。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利率、全球央行刺激措施、美元大幅贬值、地缘政治等因素助攻下,金价今年已飙升逾30%,成为2020年表现最好的主要资产之一。”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有色组高级研究员刘冬博向中新网表示。
截至8月4日,2020年以来,伦敦现货黄金涨了32.98%,COMEX期货黄金涨达34.02%。
黄金ETF成了今年买入黄金的主力军。截至周一(8月3日),有实物支撑的全球黄金ETF持仓量今年以来增加30.5%至3365.6吨,这比德国的储备量还高出数吨,仅次于美国的黄金储备。
买入黄金的主力军不仅只有黄金ETF,还有悄然入场的“80后”、“90后”们。
Independent Speculator首席分析师Lobo Tiggre向媒体表示,过去往往规避投资黄金的年轻投资者对黄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他指出,在吸引大批年轻一代散户的美股互联网经纪商Robinhood平台,黄金ETF的交易活动大增。
“因为工作关系,我会留意各类理财,本来是定期买金条或者金币,后来改成了开户定投黄金。”在银行工作的90后李小姐表示,为了规避风险,她在黄金站上1980美元/盎司的高位时曾进行赎回,但收益率仍然近40%。
李小姐表示,身边不乏投资黄金的“后浪们”。“我还在上研究生的妹妹在课堂上听老师分析黄金市场,就在支付宝上小投了一笔试试水。同事、客户们有些也和我一样,有定投黄金的习惯。”
怪现象:黄金投资热,金饰没人买
“我支付宝买的一块钱黄金要涨了!”“3年前在银行买的黄金定投,当时去银行开户办卡,柜台小姐姐推荐的,就糊里糊涂的投了。”“做现货黄金灵活,可以买涨买跌,每个月都能稳定获利5%-10%还保本。”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投资经历。
不同于当初中国大妈购买实物黄金,不少人如今通过股票账户或支付宝等平台投资黄金ETF。
刘冬博表示,国内黄金ETF投资标的主要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U9999黄金现货合约,ETF走势与国内黄金价格高度一致,是相对成本低廉、透明高效、流动性强的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则可通过国内上期所的黄金期货、期权以及上金所黄金T+D进行杠杆交易投资。杠杆交易风险较大,要求的专业性强,建议普通投资者谨慎参与。”刘冬博提醒。
虽然黄金作为投资品的热度攀升,但实物黄金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点遇冷。“来看金饰的人倒是有,但是很多人都想等金价稍微降降再入手,毕竟首饰不是刚需,不着急入手。”北京西城区周大福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新网表示,“最近入手金饰的客户以结婚人士为主。”
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323.29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8.25%。其中,黄金首饰207.87吨,同比下降42.06%;金条及金币76.98吨,同比下降32.12%。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全球金饰需求同比几近减半,降至572吨。第二季度疫情造成的影响依旧严峻,该季度金饰消费落至251吨,创下纪录新低。
金价,下一站目标3000美元/盎司?
“毕竟首饰不能变现,我还是跟风去银行开户投资吧。”金价一路走高的消息让有的消费者跃跃欲试。不过,多家银行已经提前暂停了贵金属的开仓交易。
7月28日,农业银行发布通知,于8月10日上午8点起停止账户铂金、钯金品种的开仓交易服务;工商银行也通知,从7月31日0:00起暂停账户铂金、账户钯金、账户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此外,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交易的还有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
刘冬博表示,已买入的投资者不受影响,可继续持有或获利了结。“最近贵金属价格波动大,风控要求在提高,有‘原油宝’事件的前车之鉴,目前多家银行宣布暂停黄金、铂金、钯金和其他与贵金属有关产品的开仓交易。”
上周,黄金曾出现近70美元/盎司的大幅跳水,刘冬博认为,主要是近期金价上涨过快后多头获利了结引发的技术性调整,并不影响黄金强势格局的延续。
此前,花旗集团等多家机构预期金价在年内会达到2000美元/盎司,如今目标点位已提前完成。接下来黄金是否还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机构也更新了看法。
高盛预计黄金可能攀升至2300美元/盎司,因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储备货币”。而RBC Capital Markets预计金价上涨至3000美元/盎司的概率有40%。
“中期来看,黄金强势格局未改,牛市尚未走完。短期来看,在黄金快速上涨后本周将迎来美国重磅非农数据发布,黄金价格存在双向大幅波动的风险。”刘冬博称。
你最近买黄金了吗?赚了多少钱?(彭婧如)
“前几天刚看了《纸醉金迷》,现实版就要上演了?”
近来,黄金迎来了“黄金时代”,价格屡屡突破历史高点。当地时间8月4日,伦敦黄金现货和COMEX黄金期货双双突破2000美元/盎司,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伦敦现货黄金走势图。
金价创历史新高,90后买金忙
8月5日,亚洲市场交易时间,伦敦黄金现货开盘报2018.36美元/盎司,之后价格继续冲高。截至发稿时,最高报2039.9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最高报2055.4美元/盎司。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利率、全球央行刺激措施、美元大幅贬值、地缘政治等因素助攻下,金价今年已飙升逾30%,成为2020年表现最好的主要资产之一。”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有色组高级研究员刘冬博表示。
截至8月4日,2020年以来,伦敦现货黄金涨了32.98%,COMEX期货黄金涨达34.02%。
黄金ETF成了今年买入黄金的主力军。截至周一(8月3日),有实物支撑的全球黄金ETF持仓量今年以来增加30.5%至3365.6吨,这比德国的储备量还高出数吨,仅次于美国的黄金储备。
买入黄金的主力军不仅只有黄金ETF,还有悄然入场的“80后”、“90后”们。
Independent Speculator首席分析师Lobo Tiggre向媒体表示,过去往往规避投资黄金的年轻投资者对黄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他指出,在吸引大批年轻一代散户的美股互联网经纪商Robinhood平台,黄金ETF的交易活动大增。
“因为工作关系,我会留意各类理财,本来是定期买金条或者金币,后来改成了开户定投黄金。”在银行工作的90后李小姐表示,为了规避风险,她在黄金站上1980美元/盎司的高位时曾进行赎回,但收益率仍然近40%。
李小姐表示,身边不乏投资黄金的“后浪们”。“我还在上研究生的妹妹在课堂上听老师分析黄金市场,就在支付宝上小投了一笔试试水。同事、客户们有些也和我一样,有定投黄金的习惯。”
怪现象:黄金投资热,金饰没人买
“我支付宝买的一块钱黄金要涨了!”“3年前在银行买的黄金定投,当时去银行开户办卡,柜台小姐姐推荐的,就糊里糊涂的投了。”“做现货黄金灵活,可以买涨买跌,每个月都能稳定获利5%-10%还保本。”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投资经历。
不同于当初中国大妈购买实物黄金,不少人如今通过股票账户或支付宝等平台投资黄金ETF。
刘冬博表示,国内黄金ETF投资标的主要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U9999黄金现货合约,ETF走势与国内黄金价格高度一致,是相对成本低廉、透明高效、流动性强的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则可通过国内上期所的黄金期货、期权以及上金所黄金T+D进行杠杆交易投资。杠杆交易风险较大,要求的专业性强,建议普通投资者谨慎参与。”刘冬博提醒。
虽然黄金作为投资品的热度攀升,但实物黄金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点遇冷。“来看金饰的人倒是有,但是很多人都想等金价稍微降降再入手,毕竟首饰不是刚需,不着急入手。”北京西城区周大福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新网表示,“最近入手金饰的客户以结婚人士为主。”
资料图:山西太原,金店陈列的金条。 张云 摄
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323.29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8.25%。其中,黄金首饰207.87吨,同比下降42.06%;金条及金币76.98吨,同比下降32.12%。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全球金饰需求同比几近减半,降至572吨。第二季度疫情造成的影响依旧严峻,该季度金饰消费落至251吨,创下纪录新低。
金价,下一站目标3000美元/盎司?
“毕竟首饰不能变现,我还是跟风去银行开户投资吧。”金价一路走高的消息让有的消费者跃跃欲试。不过,多家银行已经提前暂停了贵金属的开仓交易。
7月28日,农业银行发布通知,于8月10日上午8点起停止账户铂金、钯金品种的开仓交易服务;工商银行也通知,从7月31日0:00起暂停账户铂金、账户钯金、账户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此外,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交易的还有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
刘冬博表示,已买入的投资者不受影响,可继续持有或获利了结。“最近贵金属价格波动大,风控要求在提高,有‘原油宝’事件的前车之鉴,目前多家银行宣布暂停黄金、铂金、钯金和其他与贵金属有关产品的开仓交易。”
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服务。 赵玎 摄
上周,黄金曾出现近70美元/盎司的大幅跳水,刘冬博认为,主要是近期金价上涨过快后多头获利了结引发的技术性调整,并不影响黄金强势格局的延续。
此前,花旗集团等多家机构预期金价在年内会达到2000美元/盎司,如今目标点位已提前完成。接下来黄金是否还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机构也更新了看法。
高盛预计黄金可能攀升至2300美元/盎司,因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储备货币”。而RBC Capital Markets预计金价上涨至3000美元/盎司的概率有40%。
“中期来看,黄金强势格局未改,牛市尚未走完。短期来看,在黄金快速上涨后本周将迎来美国重磅非农数据发布,黄金价格存在双向大幅波动的风险。”刘冬博称。
你最近买黄金了吗?赚了多少钱?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金价破2000美元!这次淘金的,却不是中国大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6日电 (彭婧如)“前几天刚看了《纸醉金迷》,现实版就要上演了?”
近来,黄金迎来了“黄金时代”,价格屡屡突破历史高点。当地时间8月4日,伦敦黄金现货和COMEX黄金期货双双突破2000美元/盎司,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伦敦现货黄金走势图。
金价创历史新高,90后买金忙
8月5日,亚洲市场交易时间,伦敦黄金现货开盘报2018.36美元/盎司,之后价格继续冲高。截至发稿时,最高报2039.9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最高报2055.4美元/盎司。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利率、全球央行刺激措施、美元大幅贬值、地缘政治等因素助攻下,金价今年已飙升逾30%,成为2020年表现最好的主要资产之一。”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有色组高级研究员刘冬博向中新网表示。
截至8月4日,2020年以来,伦敦现货黄金涨了32.98%,COMEX期货黄金涨达34.02%。
黄金ETF成了今年买入黄金的主力军。截至周一(8月3日),有实物支撑的全球黄金ETF持仓量今年以来增加30.5%至3365.6吨,这比德国的储备量还高出数吨,仅次于美国的黄金储备。
买入黄金的主力军不仅只有黄金ETF,还有悄然入场的“80后”、“90后”们。
Independent Speculator首席分析师Lobo Tiggre向媒体表示,过去往往规避投资黄金的年轻投资者对黄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兴趣。他指出,在吸引大批年轻一代散户的美股互联网经纪商Robinhood平台,黄金ETF的交易活动大增。
“因为工作关系,我会留意各类理财,本来是定期买金条或者金币,后来改成了开户定投黄金。”在银行工作的90后李小姐表示,为了规避风险,她在黄金站上1980美元/盎司的高位时曾进行赎回,但收益率仍然近40%。
李小姐表示,身边不乏投资黄金的“后浪们”。“我还在上研究生的妹妹在课堂上听老师分析黄金市场,就在支付宝上小投了一笔试试水。同事、客户们有些也和我一样,有定投黄金的习惯。”
怪现象:黄金投资热,金饰没人买
“我支付宝买的一块钱黄金要涨了!”“3年前在银行买的黄金定投,当时去银行开户办卡,柜台小姐姐推荐的,就糊里糊涂的投了。”“做现货黄金灵活,可以买涨买跌,每个月都能稳定获利5%-10%还保本。”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投资经历。
不同于当初中国大妈购买实物黄金,不少人如今通过股票账户或支付宝等平台投资黄金ETF。
刘冬博表示,国内黄金ETF投资标的主要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U9999黄金现货合约,ETF走势与国内黄金价格高度一致,是相对成本低廉、透明高效、流动性强的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则可通过国内上期所的黄金期货、期权以及上金所黄金T+D进行杠杆交易投资。杠杆交易风险较大,要求的专业性强,建议普通投资者谨慎参与。”刘冬博提醒。
虽然黄金作为投资品的热度攀升,但实物黄金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点遇冷。“来看金饰的人倒是有,但是很多人都想等金价稍微降降再入手,毕竟首饰不是刚需,不着急入手。”北京西城区周大福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中新网表示,“最近入手金饰的客户以结婚人士为主。”
资料图:山西太原,金店陈列的金条。 张云 摄
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323.29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8.25%。其中,黄金首饰207.87吨,同比下降42.06%;金条及金币76.98吨,同比下降32.12%。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全球金饰需求同比几近减半,降至572吨。第二季度疫情造成的影响依旧严峻,该季度金饰消费落至251吨,创下纪录新低。
金价,下一站目标3000美元/盎司?
“毕竟首饰不能变现,我还是跟风去银行开户投资吧。”金价一路走高的消息让有的消费者跃跃欲试。不过,多家银行已经提前暂停了贵金属的开仓交易。
7月28日,农业银行发布通知,于8月10日上午8点起停止账户铂金、钯金品种的开仓交易服务;工商银行也通知,从7月31日0:00起暂停账户铂金、账户钯金、账户贵金属指数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此外,暂停账户贵金属开仓交易的还有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
刘冬博表示,已买入的投资者不受影响,可继续持有或获利了结。“最近贵金属价格波动大,风控要求在提高,有‘原油宝’事件的前车之鉴,目前多家银行宣布暂停黄金、铂金、钯金和其他与贵金属有关产品的开仓交易。”
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服务。 赵玎 摄
上周,黄金曾出现近70美元/盎司的大幅跳水,刘冬博认为,主要是近期金价上涨过快后多头获利了结引发的技术性调整,并不影响黄金强势格局的延续。
此前,花旗集团等多家机构预期金价在年内会达到2000美元/盎司,如今目标点位已提前完成。接下来黄金是否还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机构也更新了看法。
高盛预计黄金可能攀升至2300美元/盎司,因投资者“正在寻找新的储备货币”。而RBC Capital Markets预计金价上涨至3000美元/盎司的概率有40%。
“中期来看,黄金强势格局未改,牛市尚未走完。短期来看,在黄金快速上涨后本周将迎来美国重磅非农数据发布,黄金价格存在双向大幅波动的风险。”刘冬博称。
你最近买黄金了吗?赚了多少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