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央行宣布允许发展离岸人民币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再加上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具体有哪些区别?
什么是在岸人民币?什么是离岸人民币?
在岸人民币是指人民币在中国的存款业务,必须受中国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时间长、规模大,但控制力度较大。央行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意味着在岸人民币汇率受到央行政策的影响很大。
离岸人民币是指境外人民币存款业务。交易双方为非居民的企业称为境外金融企业。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小,但限制较少。它更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海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更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情况。
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的区别
1、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很长时间,规模很大,但受到更多的控制
央行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意味着在岸人民币汇率受到央行政策的影响很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小,但限制较少。它更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海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更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情况。
2、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对超出预期的经济数据反应更强烈
例如,高于预期的增长可能导致货币升值,而离岸市场对数据的反应更强,特别是对超出预期的部分,因为没有控制。研究表明,在各类宏观数据中,超预期/低于预期的GDP数据将对人民币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之间的利差产生重大影响。
3、离岸和在岸流动性差异将影响人民币汇率差异
当人民币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流动性下降时,离岸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cnh强于CNY时,价差上升,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当美元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流动性下降时,离岸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上升,价差或下降。
4、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特别是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紧密,而在岸市场由于存在监管而对这些影响不太敏感。当国际金融市场相对不稳定时,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之间通常会有更明显的差异。
从目前来看,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应该是非常不确定的,而金融市场的状况是非常不稳定的。因此,整个市场的投资和投机应该特别大,所以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升值的现象在短期内应该难以消化。此外,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未来两者之间的差价可能会更大,区间的波动程度可能会更大。我们应该有一些准备。
在人民币还未能完全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还有限制的情况下,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是有分隔的。但这分隔不可能是绝对的,例如有意见提出人民币从内地流出后,最好就在境外持续流转,不再回流内地,但这是不可能的。人民币流到离岸市场后,无论怎样运转,最终都要回流境内。
目前在中国内地以外,并没有全面使用人民币的经济体系,不可能将流入的人民币持续循环使用而不需回流到在岸市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是什么关系?
换句话说,在岸市场必须要与离岸市场相联系,既要有有序流出安排,亦需有良性回流机制,才可以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就目前来说,在岸和离岸市场是靠三座桥梁来联系的:
1.贸易项目
基本上中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货品和服务,都可以选择以人民币结算和自由跨境流进流出。正如上文所述,现阶段是流出比流入为多,这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提供所需头寸和流动性。
2.直接投资
在目前的资本账户下,外商直接投资内地是有管制和需要审批的。过去外商在汇入美元或其他外币需要得到外汇局批准后,才可结汇,换取人民币去支付各种费用。同样地,内地企业要到海外直接投资,亦只能以外汇作为支付手段。自2014年1月开始,中国央行公布了新的办法,内地企业可以将人民币从境内汇出,作为海外直接投资之用。至于外商欲要以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目前则需个案审批。
3.金融市场
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是国家资本账户管制逐步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小心从事、循序渐进。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存在很多不平衡和不稳定因素,某地的金融危机很容易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被放大和传导到全球各地,资金大进大出,对全球的金融稳定都可能构成威胁。但资本账户要开放,便不可能同国际金融市场完全隔离。流到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不可能全部以贸易或直接投资回流到内地,而主要保值和增值的市场都还是在内地。所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逐步和有序地建立在岸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联系是必要的。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董登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部分明确指出:“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在澳门设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可以说,这是澳门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收到的中央大礼。
事实上,早在2018年2月26日,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发行了40 亿人民币 “莲花债”,受到市场广泛欢迎。这是澳门特区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2019年10月12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在岭南论坛称,澳门证券交易所方案已经呈报中央,希望能够将澳门证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这表明在澳门打造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已迈出最实质性的一步。
澳门建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这将是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提升澳门国际知名度。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其著名的轻工业、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成为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强化,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显。如果在澳门设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它将会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国际知名度及金融地位。
(二)进一步提升澳门的经济地位。澳门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南中国海。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今天的32.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4公里。但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建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更有利于澳门与内地经济取长补短,它既能将内地作为自己的经济“纵深”,又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新时代赋予澳门的历史使命。
(三)让澳门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发挥更大作用。澳门回归后政通人和、社会稳定,在实施“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中成绩卓著,并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认可与肯定。那么,在新时代,澳门如何准确定位,既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又能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跨境”。它既有改革先行示范区深圳经济特区,更有“一国两制”回归的香港、澳门两大行政特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定会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离岸市场做特色、打品牌。建设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是澳门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
我们知道,最早的离岸国际金融市场诞生在二战后的欧洲,它以伦敦为中心,主要经营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等离岸业务,其主要特点是:以非居民之间的交易为业务主体,基本不受离岸货币发行国的法规及税制管制。后来,这类离岸市场或离岸中心不断扩散至世界各地,我国香港地区也先后开展了亚洲美元市场及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
不过,世界各地的离岸市场主要包括离岸银行业务,离岸债券市场及离岸基金市场,但离岸股票市场却只在中国内地出现过,那就是1992年中国内地建立的B股市场,2001年2月19日前,B股市场仅限外国投资者买卖。2001年2月19日后,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也开放。目前内地B股市场正在逐步关闭之中。这是世界唯一出现过的真正离岸股票市场。
中国B股市场共有两个类别:一是在上交所挂牌、以美元计价的B股市场;二是在深交所挂牌、以港币计价的B股市场。其IPO标准、股票定价、交易规则、登记结算等均不受美国和中国香港政策的干预和管制,也不受国内A股市场交易规则限制。当时,中国内地建立离岸美元股票市场和离岸港币股票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外汇资金短缺的现实问题,但整个B股市场仅有100多家公司挂牌,而且这些公司都来自中国内地。后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我国不再发行B股,实际上,这也宣告了B股市场定位“筹资”的历史使命终结。随后我们又拉开了人民币国际化大幕,B股市场更是没有了任何存在的价值,因此,B股市场的最终结局只能是关闭。
今天,澳门站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潮头,在澳门建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这是新时代赋予澳门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及祖国内地经济建设的关键抓手和难得机遇。
澳门建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主战场,它将承载离岸人民币银行业务、债券业务、基金业务、股票业务以及离岸人民币资产管理;二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和助推器,它将让人民币国际化走得更快、更远、更高,人民币不仅要成为世界贸易与投资的通用货币,还要成为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是国际社会赋予人民币的光荣历史使命。一旦上述两大目的达成,则澳门证券交易所便可以不断做大做强,澳门的国际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因为澳门而变得更有国际化特色。
澳门建立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需要解决两个配套条件:一是必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二是足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当然,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问题。
众所周知,过去近四个月的香港暴乱,已经严重冲击了香港的经济金融基础,尤其是一些香港暴徒公然打砸并纵火焚烧在港金融基础设施,它带给了世界非常负面的影响,不排除有些境外金融机构可能会考虑就近向澳门搬迁办公地,而且澳门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稳定,这可能是境外金融机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将给澳门带来金融业发展的机遇。
至于金融专业人才方面,更不是问题。整个内地都是澳门的“人才大后方”,再加上澳门自身的高度开放,只要搭建好平台,国内外专业人才将会不请自来。事实上,澳门本土就有相当多的人才来自内地和世界各地。
2018年底,澳门总人口为66.7万人,而不包括居澳外地雇员及外地学生的当地人口只有54.82万人。2018年底外地雇员有18.8万人,按年增加9024人;从事酒店及饮食业的外地雇员有53063人,按年增加1894人;建筑业外地雇员有30128人,与2018年同期相近。
事实上,在“金融用地”上,地皮紧张的澳门,完全可以借鉴珠海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模式,采用土地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珠海的拱北、横琴、湾仔码头已将澳门与内地无缝连接,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已正式通车,内地与港澳地区的“零距离”,不仅能让内地人才直接支持港澳发展,而且在地理空间“纵深”上,珠海也能支撑澳门直接向内地拓展金融基础设施及业务空间。
2009年,在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的当天,珠海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建设正式定奠。2013年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式移交使用,从澳门坐公交车穿过1.5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到横琴岛,只要20分钟,不需要过关,直接进校园。新校区建成后,澳门大学占地面积一下子扩大了20倍,它终于将澳门大学由一个“走读大学”变成了梦想成真的“住读大学”。相应地,澳门大学的新图书馆及各类研究所也就有了“立足之地”。学校运作与管理完全遵从“一国两制”的全套系统,并由澳门政府和澳门大学独立管理。
珠海横琴岛的面积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多,两地只有一河之隔、隔河相望,最近处只有200米的距离,两地既有隧道、更有大桥相连,两地浑然融为一体。未来的澳门证券交易所完全可以设立在横琴岛,并采用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模式,甚至可以将离岸人民币业务的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全部迁入横琴岛,由澳门政府独立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内地专业人才,更可以有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中,但又不影响澳门离岸人民币证券市场的独立地位。
最后,我们希望澳门证券交易所早日开门营业,尽早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并最终形成中国沪深港澳四大证交所强强联手,共同迈向国际化新时代。
来源:新京报网
尽管在澳门附近已存在多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澳门的定位与其他证交所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
▲资料图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岭南论坛上,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表示,澳门证券交易所方案已经呈报中央,希望能够将澳门证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随后,澳门金融管理局对此迅速做出了回应,已委托国际顾问公司对在澳门建立证券市场开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关研究工作正有序进行。
将澳门打造成又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交易中心,这消息甫一传出,就引发广泛关注。此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澳门经济转型升级的自身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的日交易量为2840亿美元,占全球的4.3%,是仅次于瑞士法郎的第八大交易货币。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的央行表示有意投资人民币资产。很显然,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更多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对于澳门而言,探索和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也有助于经济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证券市场的功能。
在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澳门要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而拥有2亿多人口、107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葡语系国家市场潜力很大,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澳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成的话,那么人民币交易的范围将大大扩展,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市场上有人担心,面对周边金融证券中心的压力,澳门建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纳斯达克”的规划能否落实。
目前,毗邻澳门的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占据市场份额的70%左右。
此外,香港还有发达的人民币衍生市场。据港交所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人民币货币衍生品交易量增长,6个月的期货合约交易额超过100万,比2018年同期高出48%。而在粤港澳建设规划中,香港也被要求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毫无疑问,以目前澳门的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人才及资金规模等方面,确实与香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关于市场的这个疑虑,澳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应,那就是差别定位、共同发展。
按照相关规划,澳门正在打造的离岸人民币证券交易所,从短期来看,更多地倾向于人民币债券市场。即便未来发展股票市场,也可能更多地将定位偏向于葡语系国家企业,或者面向欧洲企业,尤其是鼓励这些地区的科技型企业来澳门上市融资。这个定位与港交所有着较为明显不同。
由此可见,尽管在澳门附近已存在多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澳门的定位与其他证交所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
换句话说,澳门证券交易所在开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的时候,不会对港交所或者内地的深交所形成竞争压力。
事实上,如果澳门能够尽快形成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那么不仅会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体系有积极推动作用,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尽管在澳门附近已存在多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澳门的定位与其他证交所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
据报道,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岭南论坛上,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晓军表示,澳门证券交易所方案已呈报中央,希望能够将其打造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澳门金融管理局对此迅速做出回应,已委托国际顾问公司开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关研究工作正有序进行。
将澳门打造成又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交易中心,消息甫一传出,即引发关注。此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澳门经济转型升级的自身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今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的日交易量为2840亿美元,占全球的4.3%,是仅次于瑞士法郎的第八大交易货币。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的央行表示有意投资人民币资产。很显然,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更多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对于澳门而言,探索和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也有助于经济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证券市场的功能。
在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澳门要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而拥有2亿多人口、107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葡语系国家市场潜力很大,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澳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成的话,人民币交易的范围将大大扩展,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市场上有人担心,面对周边金融证券中心的压力,澳门建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纳斯达克”的规划能否落实。
目前,毗邻澳门的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占据市场份额的70%左右。此外,香港还有发达的人民币衍生市场。而在粤港澳建设规划中,香港也被要求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毫无疑问,以目前澳门的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在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人才及资金规模等方面,确实与香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关于市场的这个疑虑,澳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应,那就是差别定位、共同发展。
按照相关规划,澳门正在打造的离岸人民币证券交易所,从短期来看,更多地倾向于人民币债券市场。即便未来发展股票市场,也可能更多地将定位偏向于葡语系国家企业,或者面向欧洲企业,尤其是鼓励这些地区的科技型企业来澳门上市融资。这个定位与港交所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
由此可见,尽管在澳门附近已存在多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澳门的定位与其他证交所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换句话说,澳门证券交易所在开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的时候,不会对港交所或者内地的深交所形成竞争压力。
事实上,澳门能够尽快形成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不仅对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体系有积极推动作用,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李长安(经济学者)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2月7日消息,由财经杂志主办的主题为“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的2019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今日在海南三亚召开。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出席并演讲。
曹远征表示海南自贸港要做人民币国际化,定位应该寻找香港离岸市场和上海在岸市场一种桥梁。这才能把人民币国际化做好。人民币国际化仅靠离岸市场做不远,一定要跟岸市场连在一起。
曹远征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个进程中,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只对机构开放,对个人没有开放,海南能不能率先探讨个人帐户资本项下的使用?比如海南居民可以用人民币对海外进行投资。如果境内个人帐户使用,也允许国外居民用这一个个人帐户来进行跨境资本项下使用,这对海南发展服务业是非常重要。个人帐户开放对海南非常重要,全国现在还没有个人帐户开放。
来源:东方财富网
原标题:全球步入负利率时代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能否借机破茧成蝶?
“全球多个国家宣布无限量宽松政策,负利率、资产负收益率盛行。目前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的又一个时间窗口。”香港金融发展局(下称“金发局”)内地机遇小组成员巴曙松在5月12日的记者会表示。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跨越国境,并在境外流通,继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算、结算及储备货币。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合理,多元化货币储备已成为大趋势,人民币成为外汇储备的需求逐渐产生。
巴曙松坦言,受疫情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面临重大洗牌,“市场一度出现美元荒,依赖美元作为单一国际货币的弊端日益明显。相比之下,人民币资产表现整体较为稳定,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避险资产的特征,如果开放得当,将有条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的流入,加快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进程。”
自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提供人民币清算业务;2004年,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俗称CEPA)正式实施,香港的银行开始为本地居民提供人民币存款服务,“开创了人民币离岸使用的先河”。
随着沪深港通、债券通的启动,香港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目前,全球超过七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是经由香港处理。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平均每日交易金额达11926亿元人民币。同时,香港也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在2014年底达11583亿元的高峰后辗转回落,截至今年2月底,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分别为6387亿及252亿元,合计6639亿元。
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为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注入了新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等。
点心债发行主体、产品单一
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了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渐进路径,香港在“先行先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巴曙松认为,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必须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意见认为离岸市场的发展会冲击在岸市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最高峰时期达到约1万亿元,相比之下,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200万亿,两者的体量规模相差甚远。”
“实践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迅速往往受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巨大需求所推动,顺势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巴曙松强调,“债券市场才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场,因此必须弥补香港在债券市场的短板,才能强化其金融中心地位。”
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首笔离岸人民币债券,俗称“点心债”,点心债市场由此诞生。点心债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高峰,当年的发行量达到2542亿元,相比2007年的100亿元增加了24倍。然而,近年来,在岸融资成本下降和人民币汇率下行预期,使得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受阻,因此点心债发行量锐减。
金发局董事会成员丁晨表示:“目前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和产品相对比较单一,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2800亿元的存量中,政府债券、央票的规模就达到2100亿元,占比达75%,金融债券存量约为400亿元,占到14%,企业债券占比仅为10%左右。总体来看,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供应太单一。”
然而,点心债市场自2018年起出现初步复苏迹象,新发行量在连续三年减少后出现反弹。根据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数据,2018整体点心债发行总额同比增长11.5%至2000亿元。但好景不长,去年的发行规模大幅萎缩至494亿元,今年前两个月的发行量仅为72亿元。
中国银行(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应坚表示,去年由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的点心债,发行量同比激增近70%,市场的融资需求加上人民币与美元息差收窄,有利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他预期今年发行额持续回暖,但坦言与美元债的体量相比,离岸人民币债券仍属于“小市场”。
香港金发局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香港应建设完善多元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体系,发展人民币债券指数挂钩产品,梯度推进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此外,进一步丰富包括外汇对冲、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在内的多种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创新。
丁晨指出,目前中美5年期或10年期国债利差约200个基点,人民币债券对国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但目前香港未到期离岸人民币债券存量仅为3500亿元,相对规模仍较小,其中在香港上市的规模约为2800亿元。
“中国+1供应链”:区域经济新机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化进程亦面临空前挑战。
根据Resilinc发布的数据,在3月初,中国有36000种以上的零部件、9000家以上的工厂、1500个以上独特的一级/次级供应商受到疫情影响。
“产业转移在疫情发生之前已经开始,疫情只是加速了进程,一些医疗物资、原材料的供应链可能回流;原来在全球化时代以经济效率为原则的布局开始收缩,从离岸供应链变为在岸或近岸;适当分散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最典型的是寻求建立中国+1的供应链。”巴曙松表示。
巴曙松指出,在全球化进程受阻的同时,不同区域合作则明显加强,东盟最近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出口贸易伙伴集团。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5941.1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4%。
在这种趋势下,香港能从中找到新的机遇,“香港天然与东南亚有密切联系和互动,在支持中国内地和东南亚贸易联系和产业迁移中,香港可以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同时,在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和分散、迁移的过程中,香港可以协助这些经济体,比如在越南、印尼等周边国家建立相应的供应渠道。”
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庞大人口的内需市场,依然会吸引一些为了贴近消费者而生产的供应链,“这也会为香港提供很多专业服务的需求”。
此外,疫情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了冲击,进一步加重了债务压力,因此也将带来金融变革机会,可以考虑将以其他国际货币计价的资产转换为人民币计价,在香港交易流通。
债券南向通、新股通提上日程
债券通自2017年7月开通以来,一直运作十分顺畅,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债券通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债券通共计成交2,852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为143亿元人民币。截至2月末,入市投资者增至1729家,新增投资者61家。截至2月底,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已有66家完成债券通备案入市。
相比之下,目前内地机构投资者的境内资金投资境外债市的渠道十分有限。他们只能透过 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R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下的基金投资香港的债券市场,但不能自主选择债券品种、类别,以及何时买入卖出。
“债券通采取先北向交易的形式,但市场期待已久的‘南向通’却迟迟未有动作。”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大都已经有了海外投资的渠道,而促进交易所债市互联互通已在内地监管日程上,这将有助扩大交易群体,活跃市场,巴曙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债券通主要是为中小型机构投资者设计的,对于一些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早已通过QFII、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等渠道进入了内地的债券市场。”中银国际研究部副主管、董事总经理王卫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
在他看来,交易所市场的有些债券品种是银行间债市所稀缺的,包括可转债、可交换债、高收益债以及其他信用类产品等,这些产品的潜在回报更高。
金发局建议,在目前“沪港通”、“深港通”的基础上,将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大至新股发行市场。“新股通”的概念是允许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市场认购IPO,以及允许香港的国际投资者认购内地市场的IPO。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与沪深港通的交易模式类似,新股通涉及的资金流亦在封闭的系统内完成。
事实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于2016年透露,计划在三年内推出“新股通”,在交易端与现有的“沪港通”类似,从而便利国际投资者直接参与两地的新股市场,以及国际发行人在港上市。
巴曙松认为,内地上市机制推出重大改革,实行注册制,这为两地未来推出新股通扫除了一大障碍。
(责任编辑:DF522)
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支持港澳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强化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逐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推动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便利流通和兑换。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记者获悉,近日,中国银行发布季度离岸人民币指数(ORI)。结果显示,2019年末,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为1.35%,以接近全年高位的水平收官,环比上升0.05个百分点,超出预期值0.02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当季离岸人民币指数呈上行态势,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离岸市场运行环境较为平稳。当季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约2.3%,境内外人民币利差收窄,汇差在窄幅区间内波动,离岸市场对各项人民币资产、负债金融工具的内生需求均衡增长。
二是人民币融资货币职能快速提升。中国对外经贸稳中向好,人民币利率水平保持相对低位,推动人民币计价的跨境信贷(含贸易融资)快速增长,全年增长约14%,带动离岸人民币指数上行。
三是人民币投资货币职能继续增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突破2.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三成,境外以人民币计价的权益市值增长超一成,带动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使用份额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离岸金融市场格局持续深化调整。尽管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在离岸金融市场的整体使用份额有所提升,但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使用份额仍保持在历史较好水平,除中国经济和对外经贸等基本面因素支撑外,离岸人民币市场更趋完善也是重要因素。
当前,离岸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市场功能更加完善。东京人民币清算业务正式启动,菲律宾新设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清算行网络覆盖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财政部在香港多次发行国债,进一步扩大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规模;人民银行拟在香港建立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这些举措,有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债券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增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定价功能。
与此同时,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预期进一步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客户基础进一步增强。根据中行调查统计,八成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认为未来10年人民币国际地位将不弱于日元和英镑,这一比例创出新高。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接受,离岸人民币市场客户基础进一步增强,为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和服务规模的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人民币汇率在岸、离岸市场分别跌破7.11和7.14
美元指数居高不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5月18日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走低。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5月18日16时30分收于7.1133,盘中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8个基点。进入夜盘交易时间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进一步走低,最低触及7.1198,距离7.12关口仅一步之遥。
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样走低,5月18日跌穿7.14关口,最低贬值至7.14441。
5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94个基点,报7.1030。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官方收盘价报7.0995,夜盘收报7.1012。
美元指数5月18日继续走高,日内最高升至100.47,市场预计,避险情绪仍将支撑美元继续保持高位震荡。
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多位美联储官员上周纷纷表态称明确反对负利率,并认为需要更多财政刺激支持经济。
华泰证券认为,经济重启和疫情反复之间的博弈决定了疫情的第二波避险需求能否到来,各国经济重启后常态化防疫的效果成为关键因素,期间美元指数可能面临较大的波动。一方面,经济重启过程中疫情反复的担忧或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各国修复速度的差异使得美国具有更多的相对优势。因此,尽管疫情反复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全球尤其是欧洲的经济修复出现实质性且可持续的信号之前,美元指数或继续在高位震荡。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兴业研究预计,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政策展望中,人民币汇率相关论述也与上一期基本一致,这意味着目前人民币汇率不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考虑变量。而在专栏“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分析”中,《报告》提出疫情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出现不确定性,但却是从我国疫情防控先行所致跨境资金流入,以及外需走弱、风险偏好下降引发跨境资金流出两个方向来提示风险。这意味着疫情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并非单边的,而跨境资本流动性逆周期管理政策也将作为调节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首要选择。
该机构预计,短期难以看到逆转强势美元的驱动因素,美元指数大概率保持高位震荡,但继续上行的空间也有限,人民币汇率将延续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