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各国、地区的外汇储备情况。储备的美元总量约为67949.1亿美元(接近6.8万亿美元),占已分配外储总量比例为62%。
从市场份额来看,美元无疑仍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货币,是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所不能比拟的。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元能如此“强势”,使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据如此之高的比例呢?
答案有很多。比如,美国经济实力强大,综合国家稳居全球第一名。2019年美国GDP高达21.43万亿美元,全球占比约为四分之一。即使咱们中国的GDP也已大幅超过日本、德国、印度等国,但仍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2019年中国GDP约14.363万亿美元,低了7万多亿)。
经济总量如此之大,并且是当今世界的领头羊,持有美元自然是其他国家、地区首先得了。还有网友认为,美国军事实力最强大,可以维持美元的霸权。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南生认为更加重要的是“石油美元”。
在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虽然不再和黄金挂钩,但却与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了“以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和支付的货币”的交易,进而演化成全球大宗商品的最主要结算货币。
这意味着,其他国家想要进行国际贸易,就必须想办法获得足够数量的美元,然后用来支付和购买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于是各国、地区纷纷让自己的货币贬值,从而变相提升自己的商品出口竞争力(按美元算,价格变低了嘛)。
当美元成了各国、地区追逐的对象,当美元变得更加稀缺,当美元的价值变相提升后,各国为了让自己的外汇储备能保值、增值,就又加大了存储美元的力度……。反复如此,就使得美元在全球外储中的比例远非其他国家货币可比了。
面对美元的强势,欧洲国家坐不住了——希望能提升欧元的作用,希望在石油交易中也可以大量石油欧元结算。这也符合部分石油出口国的利益,因为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伊朗等国出口到欧盟的石油比例比出口到美国的更高。
这种博弈的结果就造成:从2000年初开始,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由73%下滑至62,而欧元则从零提升至当前的20.5%(表面是零起步,但实际上是替换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货币后的综合结果)。曾经有段时间,欧元大有取代美元之势。
但在中东、北非地区接连爆发了多次战争、冲突,打破了欧元的上涨势头,使得欧元未能取代美元,最终站在了全球第二名。但其意义仍然巨大,瓦解了“美元与石油之间被画上的无形等号”,令全球石油交易、结果变得多样化。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各国、地区外储中的比例提升至2.02%。虽然整体规模仍有待提升,但与20年前的几乎为零相比,这个进步也是巨大的。更加重要的是,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等国的石油交易中,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
并且,中国的人民币石油期货交易系统也受到了多国的关注(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前不久,英国石油公司(BP石油)首次参与交易,使用人民币购买了一船原油。这标志着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期货交易进入到了欧洲。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2019年11月26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7474,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19.00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1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7.0344元,1欧元对人民币7.7474元,
100日元对人民币6.455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881元,
1英镑对人民币9.0763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7672元,
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122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1536元,
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0588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896元,
人民币1元对0.59373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0871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元对2.0991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6.88韩元,
人民币1元对0.52198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3296沙特里亚尔,
人民币1元对43.3514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475波兰兹罗提,
人民币1元对0.9644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701瑞典克朗,
人民币1元对1.3052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1593土耳其里拉,
人民币1元对2.763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2965泰铢。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2019年12月9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7853,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05.00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2月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7.0405元,1欧元对人民币7.7853元,
100日元对人民币6.4812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912元,
1英镑对人民币9.252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125元,
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16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1734元,
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1098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3108元,
人民币1元对0.59069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0506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元对2.0770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8.94韩元,
人民币1元对0.52173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3263沙特里亚尔,
人民币1元对42.4908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4920波兰兹罗提,
人民币1元对0.9596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492瑞典克朗,
人民币1元对1.2966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2108土耳其里拉,
人民币1元对2.7376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3113泰铢。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2020年1月14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6793,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01.00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6.8954元,1欧元对人民币7.6793元,
100日元对人民币6.2705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690元,
1英镑对人民币8.9578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7574元,
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68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1204元,
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1027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817元,
人民币1元对0.58871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8.8772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元对2.0871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7.47韩元,
人民币1元对0.53268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4413沙特里亚尔,
人民币1元对43.4533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127波兰兹罗提,
人民币1元对0.9732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728瑞典克朗,
人民币1元对1.2893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5070土耳其里拉,
人民币1元对2.7275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3820泰铢。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2020年1月13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6994,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5.00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6.9263元,1欧元对人民币7.6994元,
100日元对人民币6.3206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186元,
1英镑对人民币9.0323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7805元,
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961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1370元,
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1147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3017元,
人民币1元对0.58827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8.8303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元对2.0691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7.33韩元,
人民币1元对0.53031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4170沙特里亚尔,
人民币1元对43.3563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035波兰兹罗提,
人民币1元对0.9707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721瑞典克朗,
人民币1元对1.2838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4865土耳其里拉,
人民币1元对2.7141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3659泰铢。
来源:南生今世说
今年10月份,在国际支付市场中,人民币的份额下降到1.65%,被加拿大的货币(加元)所反超,使得人民币的排名下降到全球第六名。当时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在10月份,中国有7天长假(国庆节假期),大量企业放假,使得在国际贸易上人民币的支付比例大幅下降。
当时分析人士就认为,到11月份中国企业正常进行国际贸易,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中的比例就会回升。现在看来这个分析是正确的——按照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开的信息,2019年11月份,咱们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回升至1.93%。
而加元的份额继续是1.73%,因此人民币在全球的排名也恢复为第五名。但同时SWIFT声称,如果“不考虑欧元区内的国际支付份额,那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就下降到1.24%,降至全球第八名”。
这就说,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欧元区国家使用人民币的频率更高。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欧元区国家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加“偏爱”人民币呢?
为什么欧元区国家使用人民币更加频繁呢?
南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已经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欧元区国家进行了货币互换,这些货币就可以用在贸易中。此外,人民币在欧洲的卢森堡、法兰克福等设有离岸交易中心。
所谓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起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作用,是人民币内外体系循环的节点。对欧元各国来说。拥有之后,当地的银行可以比较方便地帮客户把人民币付到中国境内,反之亦然。
第三,南生认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对外贸易总额早就超过美国。欧元区各国在进行贸易时“稍微多使用一些人民币,也会激励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时多使用一些欧元”,彼此互惠互利。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支付比例呢?
看完了人民币,再来看看其他主要货币。按照SWIFT公开的信息,在2019年11月份,美元的国际支付比例为40.39%,已经连续很多月都是略微超过40%了,保持的非常稳定。第二名继续是欧元,占比为33.52%。
第三名是英镑,在11月的国际支付比例为6.98%;第四名是日元,11月的国际支付比例为3.49%;之后是人民币、加元、澳元为1.55%,港币为1.52%,其他各种货币所占份额合计约为8.89%。
网友们注意到没有?主要货币所占份额虽有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可以用“稳定”两字来形容。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咱们中国的经济在最近几十年高速发展,GDP总量早已全球第二。
但为什么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长期维持在接近或达到2%的水平呢?这背后的原因就是SWIFT是一个运行多年,非常成熟的体系,各种货币所占的“势力范围”相对稳固,很难被打破,新的货币很难脱颖而出。
于是中国、欧洲、俄罗斯、印度等都在近几年建设自己主导的国际支付系统,其目的就是打破SWIFT垄断,给全球各国在对外贸易时可以有更多的支付渠道来挑选,提升国际支付的安全性。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流通货币,以国内为例,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并且也得到市场与广大群众的认可。当然,美国相对应的货币是美元,英国的货币单位为英镑,通常来说,任何一个国家均有相对应的流通货币,然而,欧元却是欧盟中多个国家的货币,这一点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法定货币。那么,目前3万欧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呢?另外,欧元是世界上哪些国家的货币?
其实,欧元对于很多欧洲国家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含义,其中比如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就是欧元,当然,到今天为止欧元对区域经济整合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而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同时按照目前欧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可知1欧元=7.7526人民币,这意味着3万欧元能兑换232578人民币,从最近的欧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处于震荡反弹的状态。
另外,欧元是世界上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而该19会员国分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当然,除过这些欧盟国家外,还有部分非欧盟国家也使用欧元,并且流通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欧元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而因为3万欧元能兑换23.2578万人民币,就足以说明较为坚挺、购买力也较强,并且由于流通的范围也相对较广,再加上它是一种信用货币,所以在欧洲的覆盖面积较广,尤其从2018年以来随着美欧关系发生变化,随后欧元国际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借助欧元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呼声不断高涨。
当然,按照当下欧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来看,在国内3万欧元相当于23万左右的人民币,因此,对于多数群体而言,相当于三年到四年的收入水平,假如将其存入银行既能办理定期存款也能购买大额存单等多种业务;而在部分欧洲攻国家3万欧元也消费不了多久时间,甚至还购买不了一辆上档次的好车,话说在意大利,坐下来吃一顿饭大约要花15欧元,而在挪威消费水平可能更高一点,再加上欧元在兑换人民币汇率是不断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波动与变化的,所以,3万欧元也消费不了太久的时间。
来源:小白读财经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升至2.01%,创2016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但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占比从2014年的66%下降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61.78%。人民币开始崛起了!
储备货币是如何形成的?
一国的外汇储备是央行保有的外汇资产,是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体现,和调节国际收支、汇率等的重要手段。
外汇储备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资本流入(比如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比如出口)。比如A企业对外出口赚取了100万美元,则A企业需要将这100万美元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同样,海外机构也需要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来国内投资。而商业银行收到的这些外币到了央行那里,便形成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所以外汇储备中的外币不可能只是美元。根据中金公司数据(2016年)显示,除美元外,欧元和英镑占我国外储比例分别约为20%和10%,日元最低,约为3%。
人民币的储备货币之路
2015年12月,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但2017年才是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元年,因为在当年3月,IMF首次披露了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2016年四季度,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1.07%;2016年底,已经有56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数量并不多,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足够开放,使得欧洲不少国家仅仅只是“有意向持有”罢了。因为那时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比例仅为2%,连日元的1/5都不到!
为此,2016年中国在外汇和债券市场、交易时间、交易币种等方面加大开放力度,努力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交易比例。毕竟交易量上去了,储备货币的比重才会上去。
由于亚洲的人民币交易量需求大,中国又跟非洲兄弟关系比较好,所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亚非的进展比较顺利。比如2014年尼日利亚央行宣布将把该国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储备从2%增加至7%。2018年央行与尼日利亚央行签署了中尼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努力终究没有白费:2017年德国央行宣布决定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2018年1月,法国央行表示已持有一些人民币外汇储备。
储备货币之路,任重道远
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人民币要成为全球货币,就必须经受得住国际上的各种金融冲击,至少对于欧美来说,他们希望咱们全面放开资本账户。
可是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不成熟,全面放开资本账户非常危险,因为一旦放开,马上就有大量国际热钱进来,进来之后,把国内股市、楼市炒高,再获利清仓,人民币就会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和国内资产泡沫。
所以,当前人民币并不适于去充当一个全球货币的角色,这也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汇率仍受控制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各国增持背景下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至少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当时间接近3月26号石油人民币期货上市,在美国举办的很多中国学术研讨会上,有关的人民币国际化话题越来越引起很多学者和金融从业人员的关注。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6年已将人民币纳入了特别提款权,并给予了10.92%的推荐比率,但是在目前各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还相去甚远。中国利用自身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制造业和贸易大国的优势,适时推动石油以人民币计价,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纵观历史,人民币并不是第一个挑战美元地位的货币,当下也不是美元霸权第一次被人们预测即将崩溃。美元作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在过往的数次经济周期中引发的危机显而易见。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结构性缺陷。回顾日元和欧元国际化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对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贸易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元最先受到的便是来自日元的挑战。当时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政府的关注点在于如何避免日元升值、扩大对外贸易。进入 80 年代,美国为了解决出口制造业竞争力恶化的问题,对日本政府施压要求日元升值,并要求推进日本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而日本内部亦认为金融自由化能使资源分配效率提高,扩大内需。这一时期日本的金融改革政策频出,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日本先是颁布了新的《外汇管理法》,把过去对资本交易的“原则上禁止”改为“原则上自由”,取消了本国居民向国外提供日元贷款和外汇不能自由兑换的限制。其后又取消了“实际需求原则”,规定外汇交易可以不受实体需求限制。此外还进一步在东京创设离岸金融市场,取消外资流出限制。可以说,日元国际化走的是一条金融深化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虽然日元在国际化道路上大步前行,最后却远未撼动美元的绝对强势地位。日元未能战胜美元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与美国相去甚远。日本经济奇迹昙花一现,人口结构的快速老龄化导致经济增速从 90 年代以后陷入低迷。泡沫破裂后,经济持续低迷。国家的货币实力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其经济的基本面。在日本低迷经济的背景下,日元的国际化也一度出现了倒退,至今也未能挑战美元的地位。其次,日本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原料进口依存度过高,使日元失去了竞争贸易计价货币的优势。日本以加工业务为主,而加工中所需的大量生产用原材料都依赖于海外进口。传统上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多以美元计价,所以贸易中以美元计价、结算的比重也过高。经常账户顺差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日元国际化的优势。再次,日本虽然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均不及美国。规模有限的金融市场在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形成了一道天花板,制约了日元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转。在日元之后对美元发起挑战的货币是欧元。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相当于美国对黄金兑换窗口的一次主权违约,这使欧洲各国普遍意识到欧洲共同货币对于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性。1991 年起,欧盟先后签署了《马斯特里赫条约》、《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法律地位》等多个条款,为欧元打下了法律基础。1999 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并成为了重要的储备货币。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国际贸易第二大货币的位置。欧元区的出口规模超过美元,且拥有与美元类似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而且还有世界一流的中央银行支持。在很多方面,欧元都是美元的完美代替品。但事实上,欧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仍与美元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欧元的缺陷也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各成员国经济状况差距过大,欧元区存在随时崩溃的危险。《马约》规定了加入欧元的条件:各成员国预算或实际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 GDP 的 3%;政府债务不得超过当年 GDP 的60%;禁止金融机构或央行对政府赤字融资;禁止欧盟机构或成员国为其他成员国的债务承担责任;所有财政政策的制定都应该建立在维持物价稳定的基础上。欧洲各国为了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要求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各国的经济状况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经济差异导致各成员国之间的政策产生冲突:单一货币政策在不同成员国之间因传导机制差异而引出的溢出效应,即统一的金融政策对不同经济状况国家产生不同影响;多元的财政政策会对其他成员国产生溢出效应,即某一国的财政政策会通过货币传导至其他国家,削弱自身政策调节能力的同时对他国经济形成干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主权国家调节经济的两大核心工具,而溢出效应让这两大工具的效果锐减,政策灵活性大大下降。由于欧元区一些国家持续的低增长、高失业、高福利,它们的政府赤字严重恶化。虽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 3%和 60%的红线,但欧元区并没有退出机制。这两条红线对于已经成为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家来说约束力也就形同虚设。欧债危机爆发前,希腊的财政赤字率为平均的债务占 GDP 水平达 84%,赤字占GDP的比例达 6.3%。欧元区过高的赤字水平引发了欧债危机,也动摇了欧元的国际地位。欧元是一个没有国家的货币。作为区域货币,它没有欧元区政府的支持,只有参与国家的政府。欧洲委员会是欧洲联盟而非欧元区的执行机构,而欧盟还包括尚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丹麦、瑞典等国家。当欧洲出现经济金融问题时,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需要各国政府沟通协商。各国出于自身利益博弈,而最终能否达成一致则不得而知。即使达成一致,中间的沟通过程也会十分漫长,使欧元区无法迅速应对危机。主权的缺失增加了币值的不确定性,自然引发人们的恐惧心理,也就阻碍了欧元的国际化之路。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自己。与日本类似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出口导向型,并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正在步日本的后尘;与欧盟类似的是,中国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之下,各地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巨大不平衡。只有更多的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不断总结,才能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走得更加平稳。
引言
美元长时间持续走低后,最终还是跌破了93关口,世界各国专家都预测:美元贬值几乎已经成为定局。中俄贸易结算时使用美元的比例也在减少,世界上超过40多个国家都在加快去美元化的进程,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民币和欧元在各国的储备和交易中占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呈现出崛起的态势。
美国“狂印钞票”,企图转移危机抢掠财富
二战之后,《布雷森顿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也就奠定了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但是美国自恃美元,对多个国家进行搜刮打压和制裁,很多国家都是敢怒不敢言。这次席卷全球的卫生风暴其实只是点燃美元风暴的导火索。
美国经济大厦摇摇欲坠,为了转移国内的困难,美国政府竟然疯狂印制钞票,来向其他国家转移危机,使自己得到缓解,趁机抢掠全球的财富。这对于今年深受影响的各国经济来说,简直是火上浇油。由于美国政府的疯狂行为,美元贬值成为大势所趋。
中俄添柴,40多国加速去美元化
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中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在贸易往来中,开始主动减少用美元结算的比例,这就意味着中俄两国在去美元化的进程中加快了步伐,可谓是再给“美元危机”添柴了。另外,还有40多个国家都在默默地加快去美元化,用来减少美国“疯狂印钞”带给他们的损失。
去美元化自然是先大幅度减持美债,眼下购买美债还要不断地向美国支付巨额的“利息”,各国谁愿意吃这样的亏呢?所以他们一呼百应,纷纷开始出售美债、减持美债,他们这些美债去往何处?毫无疑问,自然就是美联储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家似乎已经开始为美元崩盘做准备,在贸易往来中加大其他货币的使用,其中人民币和欧元在各国储备和交易占据的比例持续增加。
频繁伤害各国的利益,美元大势已去
除了今年美国疯狂印钞伤害了很多国家的利益之外,美国之前开发页岩油其实也是伤害美元根基的。美元的地位离不开石油的支撑,在页岩油被开发出来以前,美国是全球石油的最大买家,通过石油贸易,美国与很多国家的经济都绑在一起,他们也对美元非常拥护。
但是美国将页岩油开发出来,不仅不再进口其他国家的石油了,反而开始往外出口石油,与他们抢占市场。当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利益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不会再看重美元,在去美元化的进程中,一定表现得更加积极。所以,如果美元真的崩盘了,美国的页岩油产业一定是直接受到冲击的。
结语
在各国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中,其实都是带着自己经济被美国造成的伤痕的。美元的信用被消耗干净,地位被撼动,这也就是中国的那句古话了:“失道者寡助。”在未来全球货币大洗牌中,人民币和欧元会有怎样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