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任何意外,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月27日创下了十连跌的记录。上一次人民币出现十连跌时,还要追溯到2014年3月。不过与上一次相比,这一次跌的更彻底,幅度也更大,十天下来,人民币对美元一共贬值了2300点,贬值幅度达3.65%,而且看架势还没收住!可就在这轮贬值之前,人民币还是全球除美元之外的强势货币之一,为何短短几天就剧情反转了?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把原因推给美国加息。确实,人民币的这轮贬值是从美国加息后开始的,要说没影响肯定说不过去。但如果把锅都甩给美国加息合适吗?加息后美元指数是涨了一点点,但也真就只是一点点而已。这一点点涨幅,肯定不够支撑起人民币对美元的如此大幅贬值。在前段时间美元指数大涨的时候,也没见人民币像现在这样如坐上火箭般贬值啊?
或许,央行降准给了我们解释这一现象的另一突破口。也确实,央行宣布降准后,人民币就出现连续三天大跌,二者存在一定联系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这之前又不是没降过准,今年1月和4月,央行都有降准的动作,当时人民币就像没当回事一样,根本没什么动静,怎么唯独这一次就成惊弓之鸟了?
总之,以上两个因素,对人民币贬值形成一定助推作用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要把锅全推在它们身上,又感觉有点说不通。至于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那就不好说了。如果大家有其他看法,欢迎文末参与讨论。对于人民币的贬值原因,这里就不再深层探讨,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人民币贬值是好还是不好。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是好还是不好?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人民币贬值也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关键是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人民币贬值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先来说说弊,人民币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同时对有外币需求的人来说,在兑换外币时资产会有一定幅度缩水,这些不利主要是对个人而言的。此外,由于进口物价的上涨,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可能就会下降,可能就会造成这些商品的进口企业收入下降。
人民币贬值再来说说利,人民币贬值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出口,这点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很重要。一方面,中国的内需正在经历增长不足,需要外需增长来刺激经济。内需增长不足的一大原因来自负债,目前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负债率都不低,极大限制了消费,虽然国家也在致力于去杠杆,但杠杆也不是说去就能立即去的掉的。另一方面,出口的增速也出现放缓。从5月的国际贸易数据来看,出口增速同比仅上升了3.2%,而同期的进口却上涨了15.6%。
正是在内外需增长都显不足之下,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就能让这两个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此外,在太平洋另一岸的某国在对我们大量的商品施加关税壁垒之际,通过人民币的大幅贬值,还能减小关税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么看来,此时人民币贬值,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心里有点数了吧!
作者:龙小林 / 审核:禹君健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为希财网作者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民币贬值,并不意味着你的财富就是在缩水。下面介绍下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助你化险为夷,实现资产的保值。
理性消费:
同样的货币,买的东西没有以前多了。特别是海外代购、奢侈品的粉丝们要控制自己了,能少花点就少花点,毕竟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额。可买可不买的就不买了,这样下来就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花费。
理智房市:
虽然一直都说房价要降,可就是不降,反而从没有停止过,随着人民币一直再涨。股市下跌,一些资金就会流向房产;人民币贬值,房价将会降?目前不一定,不要急着出手,耐心等待、积极观望才是上策。所以不要恐慌的大量抛售或疯狂的购买都是要避免的。
关注汇率,美元理财:
人民币下跌,可以考虑美元理财。一方面,增持银行 账户的美元资产;另一方面,购买美元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汇率,密切注意其走势,制定好风险防范对策。
避开高债,出口强音:
人民币贬值会拉大 出口的需求,同时对进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虽然我们买别人东西贵了,但我们出口的竞争力强了。服装、棉花、这些出口型行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航空、汽车、金属领域依靠进口的行业成本上升,会增加负债,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投资时要避开这些行业。
以稳为主:
对于投资者来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底线是财产不缩水,因此投资的方向适当规避贬值风险。投资时选择起伏波动小、预期收益高的产品。不盲目跟风抄外汇和黄金,非专业人士不要触碰与外汇及汇率相关的理财产品。
不要大量购买黄金:
即使黄金的保值效果很好,也不要大量的购买,要守住底线。目前的黄金处于熊市,而且美联储的加息还悬而未决,所以金价的涨跌也不确定。可以等加息点稳妥后在决定购买与否。如果一定要购买,暂时要买入少量的黄金,不可太多。
查看原文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houjibaidu@baidu.com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外汇讯,近日我国央行中间价水平持续在7元线上凸显,昨晚离岸(2月20日)人民币短线贬值触及7.05元水平,收盘在7.0451元,贬值幅度0.53%,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上行至99.9点,涨幅0.29%。两者比较之间人民币贬值大于美元升值。目前我国在岸人民币水平迂回7元上下,离岸汇率波动宽幅大于在岸性更为强烈。
目前海外因素的技术为主、国内政策为主的侧重十分清晰,离岸市场投机设计意图、技术寻求以及主观摆布对人民币技术面突破月初7.01元关键位,这直接引发短线惯性推进、逐利加大特点突出。毕竟我国央行2月多次开展逆回购操作,Shibor利率全面下降,MLF也如市场预期下调10个基点,加之昨日下调1年期LPR至4.05%,这些举措的政策主动积极表现意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减税降负之间的央行偏向人民币贬值的中间价指导也蕴含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保护意义。
毕竟人民币汇率与外部衔接和贸交往为主,短期对策的精准靶向十分有利于信心和维稳政策的旨意。再次对比人民币与美指走势可见,人民币双边趋贬的动态清晰明了,并非一味遵循与美元关联走向,尤其是美元自年初起便开启上行通道,人民币年内至今微幅贬值,这显示是我国经济内部因素关联主导,尤其是疫情应对的灵活有效。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存在利好预期,到春节期间疫情短期情绪,再到央行释放流动性结合美元指数波动,人民币走势一直处于理性之中,基本逻辑是市场与技术认同人民币趋贬的根源。
从现象上分析,人民币单日贬值动能得以释放是借助美元走高的间接推动力实现对我国外贸的支持,且对趋势具有一定指引作用。从本质上分析,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外向企业复工阶段的信心提振。因此,离岸贬值具有技术惯性,参考外因居多。在岸贬值虽体现略有节制,但节制是为稳定,辅助经济。
2020年半年很快就过去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今年过得特别快。
毕竟,在中间,我们已经暂停了2个月没有去工作,于是,我们都在叫,要把时间抢回来。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抢不回时间,因为已经失去了就不再重来。也许,我们能抢回来,可能只是弥补损失。
正因时间少了,我们赚钱的时间也少了,很多人不断担心这,担心那。而今年以来,大家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明显贬值。在5月27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分别贬至7.18和7.2,均接近19年9月初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低点,而再往前一次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于7.2还是在08年初。
笔者,也跟大家说过,对于人民币汇率贬值波动,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幅度更大,于是很多人都在问用什么才能实现保值升值。
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笔者有一个观点非常明确,我国人民币有一点非常有意思,经常会出现对内和对外的表现。
人民币有的时候会出现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有的时候会出现对内升值对外贬值。这里牵涉到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是由内部引发,还是外部引发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是由外部因素推动,毕竟这一次疫情全球蔓延,造成我国外需不足,对我国构成了一个外力冲击,使得我国人民币对外需求量大幅减少,导致我国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倾向。
而一国货币内在价值,就是其自身内部央行体系是否有稀释货币的政策意愿,这一轮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不是由于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超发货币导致的,相比较而言,我国央行货币超发情况远好于美国。美联储这一次释放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已经超过想象。
由于我国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国际化的货币,对外贬值,并一定会影响到对内价值变化。所以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还不如关心我国经济情况和货币政策力度。
如果我国经济情况发生恶化或政策走向美国那般宽松,作为普通人就要考虑资产配置以对冲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情况。我国央行近期6月份是否再度降息,就要看是否出现钱荒,在过去6月份是一个高发期,不过今年在年初已经进行大量的信贷投放,现在情况到底如何,还没有具体的数据反馈。也就是说,中国央行会再次降息降准,就要看实体经济能否扛住。
从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今年以来的贬值,并没有太多担心的必要,这只是一个对外贬值,而不是对内贬值,暂时不需要找资产来对冲。也就是说,人民币即便对外持续贬值,未必都是坏事,至少可以为我国出口减轻压力,民众财富依然没有出现财富被稀释的情况。
来源:周密金融
密金融,一切只为您,从来无二心!
版权:来源 房东经济学 ID:SEALAX
进入五月下旬,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脱离7.0至7.1这一拉锯了两个月的区间,开始贬值。在5月27日,在岸人民币跌破了7.17,离岸人民币则跌破7.19,逼近2019年9月的大约7.2一线,如果突破这一水平,那么将刷新2008年以来最弱。
2012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另外,作为央行指导价的中间价,比市场走得更远,在5月26日,中间价报出7.1293,创2008年2月28日以来最低,虽然在一天之后的27日央行将中间价上调201点至7.1092,以表达逆周期调节的意图,但市场没有买账,加上投资者心态受部分消息影响,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可能会继续在波动中走弱。
后文的部分,我们会从“金砖”成色、人民币是否高估、贬值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应对方法这几个重点展开分享观点。
金砖的成色
谈到汇率,我们先从“金砖国家”说起。
由于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各自国家英文首字母正好可以组成“BRICS”一词,这五个国家被市场成为“金砖国家”,但近五年来,除了中国和印度经济相对比较好,其他三个“金砖国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可以从他们这几年的汇率看出端倪。
金砖国家
五年多以来:
美元兑俄罗斯卢布从2015年初的1:58.0贬到现在的1:71.1,贬值超过20%;
美元兑巴西雷尔从2015年初的1:2.65贬至现在的1:5.34,贬值了一半;
美元对南非兰特从2015年初的1:11.55贬至现在的1:17.50,贬值三分之一。
而人民币汇率在同期从6.2贬值到7.15,幅度比较小。从数据来看,过去五年主要货币里也只有美元比人民币走势更强,人民币对其他货币都有不同幅度的升值。所以说人民币并不弱,只是美元太强了,所以相对美元来说人民币出现了贬值。
在过去几年央行常说: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短时间内的某个事件或某个利空消息,而是整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数一数二的外商投资目的地,我们的国际收支常年都是盈余的,即常年获得大量贸易顺差、来华投资的外资数额巨大。这是其他四个“金砖国家”都不具备的,也是中国这块“金砖”在五个国家中含金量最高的原因。
虽然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但只要我们沿着开放和发展的路前进,不用担心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
高估还是低估?
一个常见的争议:人民币到底是被低估了还是被高估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可贸易品和资产价格两个角度衡量,因为这两个角度带来的答案截然不同。
从可贸易品(以及日常消费品)来看,中国人力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产业链成熟高效,很多商品和服务在中国的成本都很低,正是因为这样,苹果才把大多数产品都放在中国组装,一个在中国只要10人民币的手机套在美国要卖到10美元甚至更贵。
结合各类消费品价格以及权重,联合国国际统计委员会得出了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根据这个汇率,目前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4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这样看,人民币在现在7.17的汇率上是被低估了很多的,看几个我自己比较熟悉的例子:
3人民币起步的北京地铁 VS 2.75美元的纽约地铁,
30元人民币的理发 VS 15美元的理发,
100元人民币的北京滴滴快车 VS 45美元的纽约优步(相同里程),
洛杉矶分时计算电费,平均约0.3美元/度 VS 北京根据用量计费,平均约0.55元/度,
不过美国在能源、农产品方面的物价低于中国。
名义汇率的低估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高于那些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如墨西哥)。
可是,从资产价格来看结论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人民币就变得高估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比纽约和东京还高,中国科技股的平均估值(市盈率)超过50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整体估值只有20多倍。
由于房价多年来以远超租金的速度上涨,住宅的租售比已经非常扭曲,在最极端的厦门,1000万市场价格的房子月租金只有六七千而且还不一定租得出去,同样价值的房产,东京的租金是厦门的8倍、纽约的租金是厦门的6倍,至于房产税,拿两个月租金来交就够了。在香港,按揭利率2%出头、平均租金回报率3%就被说成是房价“大泡沫”,你可以想象一下厦门这类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到了什么程度。如果业主熟悉了外面的世界,会不会心动呢?如果会,那他们就成了人民币的潜在空头。
房价和人民币汇率有关联吗?有。
随着房价的上涨,一个不需要太富裕的中产家庭,可能只需要卖一套房就可以换得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美元的外汇,推升房价相当于是送子弹给这些外流资金来做空自己。
资本外流可以从经常账户的收支结构看出端倪,过去中国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赚取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但这几年开始,货物贸易顺差见顶下降,而外汇支出却在大幅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以“旅游”名义流出的,如果趋势维持下去,经常账户收支不久将会由正转负。
在银行购汇过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真的旅游,还是在境外买房、投资股票,“旅游”都是一个万用借口。过去几年,在有大量经常账户顺差作补充的情况下,中国外汇储备从峰值的4万亿美元下降到3万亿出头,可推测资本外流规模超过了1万亿美元。
中国经常账户收支情况 2000-2018
可以很肯定地说:按生产效率和可贸易品价格来看,人民币不但没有被高估,反而被低估了;但如果从资产价格来看,人民币被高估了。
过去我们的财富价值还没有现在这么高时,投资和移居海外对我们来说不太实际、也没什么吸引力,因为你就算有了身份,但还总是要养家糊口的吧,不然过去之后能干什么呢?但现在情况有些不同,1000万人民币的房子在一线城市司空见惯,只算得上改善型住房,但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在美加澳的热点城市无负债买下三套像模像样的房子了,由于他们的租金高而房价不高,自住一套出租两套也足够生活了,连工作都免了... 这种情况真的不会有人心动吗?这种心动就是做空人民币的力量来源。
好在中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所以一般人卖了房也换不到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可以继续凭借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强大的出口能力赚取顺差,积累更多外汇储备。
留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资产泡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阻力,没有之一。除了资产价格以外,在可贸易品上中国仍然具有显著优势,如果泡沫去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将会非常轻松。国家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了,所以用“房住不炒”来抑制泡沫被进一步吹大、用减税降费来尽可能强化我们的成本优势。
有何影响?
很多人认为本币贬值对经济有好处,因为可以刺激出口进而拉动经济。但欧洲和日本已经证明,在没有技术突破和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即使大力度地贬值本币也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本币贬值不能解决需求不足或生产技术等根本问题,还可能惹来贸易伙伴的竞争性贬值和关税报复,而且贬值虽然看上去加强了出口的竞争力,却打击了进口,现在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是一边进口原材料、一边出口制成品。
比如钢铁,中国从海外进口铁矿石,我们自己炼出钢材后再出口给海外市场;比如手机,中国从海外进口芯片、屏幕等组件,再把完整的手机出口到海外市场;又比如水产品,中国进口生鱼,然后通过加工剔骨,再将无骨的鱼肉出口到海外... 对于无数行业而言,如果贬值造成进口成本提升,也会带来严重损害。
可以预料,这次贬值并不会刺激我们的出口,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口表现取决于海外国家疫情的恢复进度,毕竟订单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从来没有通过让人民币贬值的方法来促进出口,相反,我们追求稳定的汇率,相比升值,反而更不愿意看到贬值。所以在贬值的压力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可能被束缚(进一步宽松货币会给本币带来更大贬值压力),这这将利空股市和房地产的表现,而且会减少通胀的压力。
今年3月-4月,物价环比出现显著下降,下半年可能出现通缩
普通人的对策
大多数人不用对人民币贬值感到恐慌,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和消费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
但如果你要在未来使用美元,或是在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希望优化自己的资产配置,不妨考虑一些美元计价的资产,配置美元计价资产不一定要用美元去买,我们用人民币也可以实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QDII基金用人民币买入标普500或纳指100基金,他们在龙头公司优异的业绩推动下长期表现非常不错,也是对放水最敏感的资产;黄金ETF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钱可以印,但黄金总不能要多少有多少把,所以它也具有防通胀和受益于放水的特点。
在以人民币计价的体系下,人民币贬值会进一步利好这些美元资产,假设某天纳指100跌了0.3%,但人民币在当天贬值了0.5%,那么以人民币计价的纳指100基金净值将在这一天上涨0.2%。
我们之前谈到过纳指100 + 黄金ETF的组合,它在过去这段时间表现很不错,因为纳指100是指数基金,它属于最优秀的风险资产之一,而黄金是典型的避险资产,两者之间常常反向波动,有很好的风险对冲功能,与此同时它们都受益于全球放水和人民币贬值,易涨难跌。
说到放水,最近美国放水比我们可猛多了,零利率+无限量化宽松,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两个月内就增加了20%的M2。最近这些天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市场情绪影响的,我希望也相信这个趋势是短期的。
周一(8月5日)亚市早盘,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跌破7关口。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超过200点。
北京时间周一上午9:16分左右,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关口。随后进一步扩大跌幅,日内跌幅一度超过1000点。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盘中最高触及7.1105,刷新2010年以来最高。
随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也跌破7元,最低报7.0246。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现报7.0225。
“灵魂拷问”:为何很多人害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7?
人民币汇率7这个关口,检验的是市场的信心:低于7,说明人民币汇率总体处于可控稳定范围;超过7的话,说明跨境资金流动、进口以及外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动荡。
其实7和6.9或者7.1,从汇率上看,没多大差别,他们之间的差别,最重要的是一个心理价位和市场行为。
人民币汇率其实也遵循这样一个心理逻辑,只要汇率控制在7以内,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都不会太大,而一旦突破7这个心理关口,那市场就会认为人民币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贬值余地,而市场也向来都是追涨杀跌的,一旦人民币突破7这关口,就会有很多资金对于人民币进行做空,到时我国的汇率管制甚至有可能会失灵,一旦外汇管制失效,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就会大幅上升。
2017年5月26日,央行首次启动中间价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持续趋势走强,人民币篮子汇率也随即触底并强势反弹;至2018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17年5月的6.88升值至6.44后,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之后数月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6.2-6.3之间。
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自此拉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序幕。而浮动汇率一出,使得中国几十年来的增长红利得到释放,人民币一路升值。到20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从8:1升值6.8:1附近,升值幅度高达15%,在7关口附近徘徊。
人民币“破7”是好事or坏事?
1)谭雅玲:人民币“破7”是好事还是坏事必须论证清楚
对于人民币未来的走势,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7月中旬指出,要从市场的角度去评估汇率,这样企业的准备性会相对充分一些。同时对人民币“破7”是好事还是坏事必须论证清楚,如果过去太敏感,应该淡化其敏感度。
谭雅玲指出,人民币波动的区间跨度会越来越大,对企业的考验也越来越大,要从市场的角度去评估汇率,这样企业准备性会相对充分一些。
2)盛松成:目前人民币汇率破“7”弊大于利
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5月份发文则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破“7”弊大于利,汇率如跌破关键点位,可能对市场信心带来较大冲击,加大资本外流压力,甚至有可能在未来中美经贸谈判中“授人以柄”,使问题更复杂,导致贸易摩擦升级。
目前,美国并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事实上,人民币大幅贬值也是美方所不希望的。更何况,我们无法持续地依靠低廉的价格获取竞争优势。放任人民币贬值,难以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当然,也不应该放任汇率大幅升值,也应避免在升值方向上人民币汇率的超调。
当前,我国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促进了我国内需增长,本身利好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及GDP增长,同时有利于国内防风险、促改革、稳增长,也有利于避免催生资产价格泡沫,导致负面外溢效应。
人民币贬值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人民币贬值,一般包括主动贬值和被动贬值。人民币主动贬值一般是国家根据现行宏观经济情况,由中国中央银行主动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升)来反映贬值情况,主动贬值是国家宏观经济手段,在大局上,对我们多数人来说有益无害。人民币被动贬值,一般是指他国货币(一般指美元)大幅度升值后,从而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自动调升(被动调升),以至于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弱而贬值。下面从我们老百姓(个人或者相对于集体的个体)的角度分析下人民币贬值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受损或受益)。人民币贬值,有如下几类人(行业)的利益将受损:
(1)、股市的股民。其实,人民币与A股的走势多数高度相关。如果人民币贬值,很多人都会考虑把钱换成美元,这样可能导致A股快速下跌。这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会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业(含房地产)的相关板块走弱,以至拖累整体大盘面下跌,股民受损。在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将导致热钱流出,A股所处的资本市场迅速趋紧,导致股民受损。再次,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会使境外融资企业因负担较重的财务负担,从而使相关股票估值下降从而“割肉”销售。
(2)、出境一族(出国旅游或者留学生)。对于出国游玩或者留学美国的学子而言,就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美元比以前少了很多,将造成出国一族的资金紧张。对于这部分人,可采取先购汇,即考虑在出国前就兑换好全部需要的现金(美元)。也可带上几张信用卡(银联、VISA及MasterCard三张)以便使用,因不少人出国旅游喜欢刷信用卡购物,如果人民币在贬值,使用以美元结算的信用卡相对划算,延期还款反而还能够少还点钱。使用以人民币结算的信用卡,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将会还更多的利息。
(3)、中国海淘族。近年来,海外代购市场异常火热,从境外海淘的商品价格一般会比在国内专柜购买的便宜1/3左右,有的甚至能便宜一半,这也是不少海淘族舍近求远的原因。不过,若人民币贬值,很多海淘族会“亏了”,比如,从海外购一原来价值1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80.18元)的商品,若人民币贬值50%(夸张说法,便于理解)后,则需要付1360.36元人民币才能买到。这就像原来3元一斤的白菜,人民币贬值后要付6元才能买到,明显是不利的。当然,这时对于老外来说,淘中国产品将是有益的。
来源: 亚汇网
适度的货币贬值对于国家是好事,通过货币适度贬值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大部分的人产生一种焦虑,这样焦虑不仅带来的把钱的运转速度加快,还可以让人的神经更加紧张和危机感,会更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地方和企业更是好事,这些地方和企业的债务就会稀释,等于为其减少融资的成本,特别是在货币贬值下的贷款利率还在下降,这就更加地可以从中获得收益。从目前的社会平均基准收益率8%来分析,可利率(企业债券)却是只有3%多一点,也就是假如100万亿债务就可产生8万亿的利润,而利率成本却是仅3万亿,多出来的5万亿就是企业得到的红利。如果没有通货膨胀,不仅基准收益率会下降,利率还会上涨,或许差额就只有2~3万亿,而不是5万亿的巨额利润。
对于中产以上的居民,在货币贬值中又会得到什么?我国居民财富中房地产占比达到了70%以上,如果以居民总财富400万亿计算,那么至少会有超过280万亿的固定资产财富,这些财富中还包含着50万亿的按揭贷款。每次在货币贬值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现象。每当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出现了上涨,那么这种货币贬值对于有房一族也是会带来不断财富增值的好处。可是,房价不可能无限制地上涨,特别是这次疫情带来的量化宽松和货币贬值,却是没有很好地体现在房地产的价格上,而这种房价不涨反跌的趋势一旦形成,那么货币贬值也是对有房一族或中产居民带不来什么好处。
那普通的老百姓呢?如果财富分配按照28定律,400万亿的财富中需要11.2亿的居民才拥有80万亿的财富,人均财富仅7万元。既买不到城市里的房产,也不太敢去炒股,最后只有放在了银行。可是,一旦货币贬值加速,银行利率根本就跑不赢货币贬值。如果以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10%以上,而存款利率才4%来分析,也就是每年至少要贬值达到6%。等同于10万元年初存入了银行,到了年末虽然拿到了10.4万,可是的货币稀释中只值9.4万元,其中的0.6万元消失了,这还能算是好事吗?而唯一的寄托就是需要收入待遇会快速增加,这样等于是带来的好处吧!
总之,货币量化宽松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切菜,也容易切手。不是每一个群体都可以从中得到实惠,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只是你是站到了得的一方,还是挤在了失的一方。可如果以后的货币贬值连房价也起不到上涨的趋势,那么失的一方更会是人满为患。
来源:莫开伟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自疫情以来,随着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及央行三次降准释放天量货币,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大,外汇汇率也呈下降态势,这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民众对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都引起浓厚的兴趣。
那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幅度大的原因在哪里,据分析:一是央行选择时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政策因素,因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调节作用。二是近日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数据使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出现分化;只有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让市场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与磨合,才能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有序完善。
显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降,既有央行人为政策操纵的内因,也有国内外经济自发推动的市场外力,要对此客观看待,正确分析利弊,不能大惊小怪,更不能对人民币产生恐慌情绪。
从利好端看,会让纺织、钢铁、航运等行业受益:一是纺织服装行业会“起死回生”。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由于受近十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使出口为导向的不少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如果人民币出现贬值,会增大出口订单,让其获得喘息机会。尤其对不少利润被结汇环节吞噬掉的纺织服装企业,成本会大减,人民币贬值将刺激其起妙手回春。二是钢铁行业又将“枯木逢春”。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是社会共识,人民币贬值利于钢铁行业走出去,从而增加其生产利润;尤其在人民币贬值情况下,会降低钢贸企业出口成本,有利于加速国内钢企去库存化,使钢铁企业经营竞争活力得到焕发。二是航运业会“启帆远航”。人民币贬值刺激国内制造企业出口,带动钢铁、纺织等货运业务,从而给集装箱等航运业务带来利好,甚至还有可能带动原材料等货运市场扩大。四是化工业会产生“化学反应”。人民币贬值将加大进口企业采购成本,但对出口型化工企业将是利好。五是汽车行业将会迎来“发展春天”。人民币贬值或使进口汽车价格吸引力将下降,或抑制进口汽车销量进一步扩大局面。如此,会给国内汽车制造业提供大好发展时机。
从利空端看,会让股市、楼市、国外旅游、海外购物、留学等行业或投资人员受损:一是股市投资形势会更严峻,振幅会更大。人民币与A股走势高度相关,人民币升值会让A股走强,人民币贬值多伴随着A股下跌。同时,人民币贬值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地产等相关板块走弱,拖累整体大盘。如果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将导致国际热钱流出,A股流动性环境会趋紧,波动幅度也会加大。二是可能导致民众房产投资兴趣下降,不利于房地产业整体回暖。人民币升贬与民众房产投资欲望息息相关,人民币持续升值十多年,也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十多年。在这个升值过程中,拥有房产的人们,资产迅速升值。房产升值预期,又激发了更多人买房欲望。而人民币贬值,则会使国际热钱流出中国,不敢轻易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会推动国内住房资产价格下跌。为此,目前急欲购房或房产投资者,可等待观望一段时间,再做投资决定。三是对国外留学、旅游、购物等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外汇比以前少很多;海外购物者会面临购买一些境外商品因价格上涨而购买数量减少的窘境;国外旅游意味着换取原来相同的美元,要付出更多人民币。这一切对有留学子女家庭、有国外购物爱好者和喜爱国外游家庭来说,就需认真权衡了,选择好购物方式和出境游时机,以规避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6.9377
6.9574
6.9646
……
近几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调贬,贬值到10年以来最低。离岸人民币汇率更是突破6.97关口,距离7也只有一步之遥。
很多人开始不淡定了,纷纷惊呼:人民币汇率要“破7”,汇率“保卫战”一触即发!
而在楼市这一端,更多的人问我,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人民币贬值破7,会不会加速房价下跌,就像当年日本经济危机一样,日元贬值资本出逃,房价直接崩盘?
保汇率还是保房价,对于世界各国来讲,一直都是一道难以抉择的单选题,选对了经济涅槃重生,选错了经济将一蹶不振。
那么人民币贬值背后暗藏了什么玄机?中国是否也存在二选一的抉择?人民币的“7”点位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汇率阴谋
现在来看,2018年马上就要结束,金融危机十年魔咒99.9%不会发生,但按照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依然是暗流涌动,人人自危。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美国主导的毛衣战和加息潮。
毛衣战几乎影响了全球商品贸易流动性,而加息潮则让新兴国家的货币一直处于贬值压力通道上。例如前段时间土耳其货币不堪重压,里拉爆仓,经济毁于一旦。
反观美国,其实加息利率攀升,对市场发展压力也很大,前段时间美股高台跳水,特朗普甩锅给美联储,说我干点儿好事儿,你却每天就搞加息。
一唱一和,两者玩的不亦乐乎,而明眼人均能看明白:如果说特朗普是阳谋家,美联储就一定是阴谋家。尤其是美联储,这么多年以来,靠着美元霸权没少干割新兴国家韭菜的勾当了。
而且每次割韭菜的套路十分相似,就是先让你的货币升值,然后通过加息让你货币贬值,这一升一降,如果缺乏金融管理,货币政策判断失误就会容易把一个国家的货币搞崩溃。(这里有一个知识点需要铺垫说明一下)
本国货币升值,产品价格上涨,不利于商品出口,但有利于资本流入,同时货币升值会推升资产泡沫,例如房价。
举例:如果你现在有一个水杯卖5块钱,如果人民币升值,外国人买你的水杯就得花10块钱,他们和其他国家一比较,认为你这个价格太高,就不买了,这叫不利于商品出口,订单少了,工厂盈利下降,员工工资降低了。人民币升值之后,有钱人认为这个市场动力强活跃度高,有钱可赚,就纷纷把钱投资进来,房屋交易量高,房价顺势而涨。
本国货币贬值,产品价格下跌,有利于商品出口,但会造成资本大规模出逃,资本出逃抛售资产,会造成房价等资产的下跌。
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连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导致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了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就是割韭菜)。
于是美联储把目光盯在了具有巨大贸易逆差的日本身上。
1985年9月,美国逼着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要求各国抛售美元,让美元贬值,日元因此大幅升值,三年间达到了86.1%。
日元升值之后,日本政府没有考虑到货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是坚决的选择了宽松货币,放松国内金融管制,刺激内需。
人们纷纷从银行借款投资到股市和房地产中,造成股价和房价飙升。而因为当初日本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90%,在低利率和流动性过剩的催动下,诞生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1990年,仅东京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
由于地价飙升导致了生产成本加大,本国企业纷纷外迁至东南亚地区,对产业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扼杀。此时的美联储还没来得及加息让日元贬值,日本政府就选择了激进式挤泡沫,决定保汇率弃房价,结果导致经济瘫痪。
同样的道理还在发生在东南亚身上。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大量日企奔赴东南亚投资生产,再加上东南亚生产成本低,成为了全世界的加工厂。
而当时的东南亚选择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美元涨他们涨,美元跌他们跌,结果美国玩套路,一个涨跌让东南亚产生了巨大的套利空间,索罗斯等一行资本大鳄顺势将其做空,资本大规模外逃,东南亚房价、汇率双双失守,经济瞬间毁于一旦。
2
中国式策略
那么无论通过日本还是东南亚,我们都会发现,如果国家货币和美元死死挂钩,美国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让你在不合周期的情况下发生货币动荡,造成经济危机。
这也是中国这几年拼命发展“一带一路”,让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其实前几年,中国也活在美国的货币周期中。
你从图中可以发现,在2005-2015年之间,人民币相对美元一直在增值。有人说,是因为美国在08年遭遇了金融危机,经济缓慢复苏,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更加强势。
其实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美国的阴谋论。
因为当年美国割东南亚韭菜时,东南亚货币升值,世界各国资本,工厂纷纷由东南亚转入中国。中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依靠强大的人口红利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也让当时的美国十分不满,于是美国开始用同样的套路对中国下手。
先是想尽办法盯死人民币,让人民币升值,然后再想尽办法让其贬值,让泡沫落空,资本出逃加速经济下跌。
事实上,回顾这几年的中国也的确如此。
从2005到2015年,人民币汇率从8.26大幅升至6附近。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各国投机资本纷纷进入中国淘金发财,投资股市楼市,促使老百姓加注买房,导致房价地价不断飙升,放大资产泡沫,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
出口开始越来越难,人工越来越贵,核心人员逐渐流失,很多工厂像93年那样返流回东南亚地区,想想这几年多少工厂从中国流失了?
终于在2015年,美联储决定对中国下手:让升到顶的人民快速贬值,让催生出来的泡沫摔碎破裂。同年12月,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启动自2008年以来首次加息,人民币应声贬值。
其实这个时间有点儿早,因为2015年人民币并未达到实际高位,美国经济也没想象中那么健康。主要是2015年时,中国首次提出了发展一带一路政策,想让人民币国际化。美国无法容忍危及美元霸权地位的行为,早早把阴谋暴露了。
当美国认为中国会像日本、东南亚那样妥妥地因为货币贬值,资本出逃房价崩盘时,结果中国放了两个大招。
一是在已经有泡沫的基础上,又启动了新一轮房地产;二是出台了严厉的外汇管制。
就2015年启动的这轮房地产来说,如果单单是为了去库存,解决地方债务危机,也用不着拿这么长时间去完成任务。它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吸收资本。中国的做法就是驱赶资本进入房地产,等到时机差不多了,再用政策死死地把资本锁在楼市里,譬如多地的限售政策。
而外汇管制更过分,你在中国这么多年赚取的利润,如果16年没走,那么今年你一毛都汇不出去,老外们当时就傻眼了。所以李嘉诚当年不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是如果他赚了最后一个铜板,前面的一车金子都就出不去了,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人来说,无疑是最失败的资本运作。
把资本吸进楼市,用政策封锁住,这就是中国防止因人民币贬值而造成资本出逃的策略,所以在2017年年初大家还忧伤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的时候,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房价和汇率都被保住了。
但是代价也是很大的,高房价过分地透支了老百姓的生产力,被围堵的资金在楼市中发酵,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大家现在都能体会得到。
3
汇率的意义
中国用中国特有的方式对美国说,这个游戏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则。
所以在今天,当美联储接二连三加息对中国施加压力后,本以为人民币会超贬下坠,我们却还是坚挺地死死守在“7”点位,这让美国人开始惶惶不安。
于是他们开始状告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开始编造中国阴谋论的谎言,开始用毛衣战打击中国制造2025。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各国对人民币的信心就不会动摇,一带一路无法阻挡,人民币国际化也无法阻挡。
接下来中国要做的,就是在发展一带一路的同时,去稳定情绪,去消化这个之前由人民币升值,货币过剩流动性生成的资产大泡沫。
例如让房价缓速回落,回到城市供需基本面;加大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老百姓工资收入;减轻个税,减少老百姓生活支出等等。
在其他国家,因为是自由市场经济,房价和汇率具有强关系:汇率影响资本,资本影响资产价格。而在中国,因为出台了外汇管制,资本就不可能大规模出逃,房产没有人抛售,在市场供需面,房价就不可能存在大规模下跌。
所以汇率对大家来说,7只不过是被炒汇者炒作出来的一个数字而已,6.99和7.01的性质是一样的。在这个时间段,切勿盲目听从媒体唱衰唱涨,人民币贬值,房价大跌?人民币贬值,财富缩水?
好像你能把钱花出去似的。
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于6月19日在光大证券2019年中期策略会上演讲的记录整理稿。作者在演讲中阐明了在当前的贸易战背景下,汇率是如何进行调整并影响宏观经济的。今天重温此文,有助于我们理解眼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逻辑与后市。
贸易不确定下的宏观新平衡
就中国经济宏观平衡,市场尤其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内部是消化过去累积的债务和房地产泡沫问题,涉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外部的突出问题是应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
今天我想对贸易摩擦如何影响经济内外平衡及可能的政策含义谈一点最新的思考。
关税是美国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目标
首先我们了解下美国本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第一是从多边回到双边,特朗普政府认为在WTO机制下美国吃亏了,双边谈判方式对其更有利;第二是贸易保护从普通的商品贸易领域扩大到科技领域;第三是关税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不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前两个应该比较清楚,第三个特征需要一点解释。
我们可以把美国的税收制度总结为“对进口不征税、对出口征税”,即进口关税较低,但出口生产企业的利润要缴税。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则是“对进口征税、对出口不征税”,比如增值税出口退税。
美国认为过去几十年自己在这方面吃亏了,所以2016年总统大选时,共和党提出边境调节税。边境调节税说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所得税和关税来模拟类似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对进口征税、对出口不征税。但不像其他国家以流转税为主,美国以直接税为主,边境调节税违背了WTO法律,争议很大,落实不容易。
但这一理念仍然存在,一个体现就是要增加进口关税。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一旦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对进口加征关税。
我们观察到美国对进口商品征税的威胁,不仅针对中国,也包括欧盟、日本、印度、墨西哥等许多国家,这与共和党反思美国的进出口和国内税收制度有关。考虑到特朗普政府这样的理念,未来几年美国总体的进口关税水平可能要上升。这个判断对我们看全球的贸易与金融有重要含义。
那么如何看关税和更广意义的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看这个问题。
短期内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是顺差国,加征关税对中国是需求冲击,出口受到影响;美国是逆差国,进口大于出口,关税提升进口商品价格,主要是供给冲击。
中期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中美两大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处于关键位置,关税的冲击直接的体现是重复征税。关税不同于增值税,后者对附加值征税,关税对总价值征税,这使得全球产业链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进口关税导致重复征税。全球价值链的调整需要时间,会带来供给和需求双重冲击,对全球经济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长期来讲,如果中美市场分隔,国际贸易萎缩,竞争下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我们参与美国市场,对我们最重要的帮助不是出口需求(我们可以有其他出口比如一带一路国家),而是通过参与全球竞争程度最充分的市场,促进中国企业提高供给效率。当然美国也会受到影响,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以上是三个维度,我不太相信中美完全脱钩,所以我主要从经济周期和全球价值链冲击的两个维度,结合当前的内部经济环境尤其是金融周期的调整谈谈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汇率是传导的载体也是结果
首先看看去年6月份美国第一次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来的贸易的变化,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从其他国家进口上升,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累计值现在似乎又回到原点(图1-2),直观来看这是符合理论预期的。
图1: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
资料来源:Wind
注:为当月值相对于2018年6月的累计变化
图2: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基本不变
资料来源:Wind
注:为当月值相对于2018年6月的累计变化
20世纪30年代贸易战以后,经济学反思关税问题。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Lerner提出对称假说,认为对进口征税等同于对出口征税,贸易量会下降,但贸易差额不变,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升值,抵消关税增加的影响。
当然,贸易差额还受其他因素比如双方经济状况,但汇率是其中的关键。
我们看看进口关税如何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如果汇率不变,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美国的消费与投资需求转向国内替代品,这是美国国内部分人认为加征关税有利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逻辑。但如果美元升值,美国的商品变贵,需求会转向为国外产出,就会抵消关税的作用。关键看美元汇率升值幅度,是部分抵消、完全抵消还是甚至出现超调。
关税对物价的影响,跟汇率也有关系。近期有很多关于美国加征关税的成本有谁承担的讨论,包括NBER的研究似乎指向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受,但其测算对比了去年相关数据,可能存在偏差。去年下半年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合约可能是在加征关税前定好的,加关税后必然是在合同价格基础上增加成本,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但关税增加后,新的贸易合同价格就要看进出口商双方的博弈了。
这和汇率有很大关系,如果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商就更愿意或者更有能力接受较低的美元价格,美国消费者面对的成本就不会上升。
延申上面的逻辑,美国政府征收的进口关税由谁来承担?汇率不变,进口价格上升,则是美国消费者承担;如果美元升值,则更多是由贸易伙伴的出口商承担。
综合来看,增加关税的影响不是一面倒的,汇率是关键变量。美元升值有利于抵消关税的成本影响,有利于美国消费者,但不利整体经济增长;如果汇率不变,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消费者面对的成本上升。以上是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的影响。
中国作为顺差国,加征关税主要体现为需求冲击。按照IMF的研究,中国出口对价格的弹性系数在1.0-1.3,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特朗普政府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额外征税25%,或减小中国对美出口25%-30%。中国对美出口占GDP约4%,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约1个百分点。
这是静态分析,没有考虑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对冲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是20%,假设其他国家货币汇率不变,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便可以抵消25%关税影响。但这还不是完全动态的分析,其他国家货币也可能跟随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部分抵消人民币贬值作用,进而需要人民币贬值幅度更大才能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近8%,但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有效汇率小幅贬值约1%,这说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是升值的(图3)。到目前为止汇率变动基本符合一般的贸易模型所隐含的需要贬值幅度,以抵消关税加征影响,且没有带来竞争性贬值,汇率的调整是有序的。
图3:贸易摩擦以来: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资料来源:Wind
这里要讲一个逻辑,美国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贬值并不是贸易谈判或者双方博弈的工具,作为逆差国,美国加征关税必然带来美元强势。从微观来讲很直观,美国增加关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需求下降,中国出口商获得的美元下降,外汇供求的变化导致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从宏观经济平衡来讲,贸易顺差还是逆差取决于储蓄率和投资率之差,而这从中期来讲取决于人口、技术进步等结构性变量,加征关税改变不了这些更基本面因素。从进口和出口这个角度来看,关税增加打破了过去的平衡,这其中必须有一个变量来抵消关税对进口价格的影响,这便是汇率(图4)。
图4:美元升值是美国增加关税的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当然,现实中汇率变动要看汇率机制。在浮动汇率制下,名义汇率变动就能起到抵消关税的作用,但如果人为地阻止汇率的调整,比如维持人民币与美元固定汇率,这个调整还会发生。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贬值通过一般商品价格下降来实现;美元的实际汇率升值通过商品价格上升来实现。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美国增加进口关税给美国带来通胀压力,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总之,只要加征关税,必然会通过汇率有所体现,要么是名义汇率要么是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的调整降低经济的摩擦,实际汇率的调整慢一点,对于经济的影响大一些。
汇率虽然是一个结果,但不代表就没有问题,有两个因素可能带来汇率超调并放大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一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许多国家有美元债务,美元升值加重债务人的负担,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往往不是清洁浮动的,容易出现超调。二是进口关税是针对总价值而非增加值征税,在全球产业分工非常细的情况下,进口关税容易导致重复征税。因此如果单纯靠汇率调整来对冲加征关税影响的话,汇率受到的冲击可能就比较大。
2000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非重要位置,圆形大小代表出口附加值的大小。2000年全球价值链的两个中心是美国和德国,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比英国、法国要小,甚至比韩国还要小。但到了2017年全球价值链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中国和德国成为中心,但德国的贸易量很多是欧盟国家内部、同一个货币区发生的,其影响被高估。总之,美国和中国是现在全球价值链的两大中心(图5-6),中美两国发生贸易摩擦,影响远超两个经济体本身,对消费、投资、全球价值链都会带来冲击,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很大的风险因素。
图5:2000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非重要位置
资料来源:Meng et al (2018),圆面积大小表示出口附加值大小,每一对交易的总量使用连接线的粗细表示,光大证券研究所
图6:2017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关键位置
资料来源:Meng et al (2018),圆面积大小表示出口附加值大小,每一对交易的总量使用连接线的粗细表示,光大证券研究所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贸易和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大,不利消费和投资需求,并非出口进口那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对预期的影响有关,我们要考虑到宏观政策可以起到的对冲和稳定作用。
逆周期调节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何看逆周期调节?按照上述的逻辑,未来几年美国贸易保护尤其加征关税会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趋势因素,而且不仅仅针对中国。加关税的直接含义就是带来强势美元,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容易导致汇率超调。
对全球而言强势美元的宏观含义,简单来讲就是紧信用、松货币。导致全球紧信用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新兴市场美元债务偿还负担上升,二是美国私人部门负债是美元,而资产多通过直接投资采用对方货币计价,美元强势会带来美国私人部门净资产下降。信用紧缩会带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压力,以对冲其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财政扩张空间受限,宽财政会反过来加大美元升值压力,所以加征关税对美国的政策含义是紧信用、松货币。
对中国来讲,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在金融层面也有紧信用的效果。中国的非政府部门是对外净负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增加债务人的还本付息负担,紧缩其信用条件(图7)。非政府部门的美元负债主体主要是房企和国企,所以汇率贬值带来的紧信用作用主要在这两类企业。
图7:中国:汇率贬值有紧信用作用
资料来源:CEIC,2014年以前中国外债数据采用世界银行口径
图8:叠加金融周期下半场信用自主紧缩动能
资料来源:Wind,CEIC,BIS,作者绘制
我们在思考逆周期政策应对的时候,还要关注金融周期下行期调整这个大环境,在高杠杆的情况下,链条崩的很紧,信用有自发紧缩的动能(图8)。同时,房地产已处在高位,像过去依靠房地产抵押品的角色再来一次大的信用扩张,不太可能。图9比较了中美日三大类资产市值对GDP的比例,中国房地产市值对GDP比例非常高,坚持房住不炒,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是政策的大方向。
图9:作为信用抵押品的房地产已经在高位
资料来源:Wind,Zillow,第一戴维斯,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等,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日本的房地产/GDP为2015年数据,其余皆为2017年数据。
结合贸易摩擦加大经济周期下行压力,和金融周期下行期去杠杆的大环境,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宏观政策组合?两者在信用方面相互矛盾,经济周期下行要宽信用,金融周期下行要紧信用。但“松货币”、“宽财政”是共同的政策方向,有利于稳增长、去杠杆。由于贸易问题我们还要考虑汇率的因素,简单来讲,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更有效,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更有效。美元是浮动汇率制,所以货币政策更有效,中国汇率制度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相对更有效些。
目前形势和2008-09的外部冲击比,有一个差别值得关注。当时经常项目顺差对GDP比例接近10%,扩大内需(带来进口增加)的空间很大,现在经常项目顺差对GDP比例已经很小(图10)。在出口受打压的情况下,单纯靠扩大内需来稳增长,可能很快带来经常项目逆差。因此,虽然财政政策有很大空间,但不能完全靠财政扩张,汇率调整作为关税加征的结果,我们不应该阻拦,要增加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让市场供求发挥作用。
图10:经常项目平衡是新外部约束
资料来源:Wind,数据为四季度滚动平均,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
宏观新平衡的三个维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想谈谈贸易不确定环境下宏观平衡的三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的短期平衡要求美国“松货币”,中国 “宽财政”。
短期内,美国作为贸易逆差国,中国作为贸易顺差国,美国加征关税的必然结果是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从贸易渠道来看,汇率变动是经济在面对关税冲击的自我稳定机制的一部分。因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角色,强势美元对全球有紧信用的作用,在金融渠道对经济增长不利,政策如何进行逆周期调节?考虑到美元汇率自由浮动、货币政策的效率较高,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的效率较高。
图11:短期:宏观政策新平衡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贸易的不确定性带来汇率超调的风险,6月中旬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也提示,如果贸易摩擦继续恶化,可能会触发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上述的政策框架在汇率上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机制:加征关税带来美元强势,美国放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缓解美元升值压力;对中国来讲,宽财政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经济平衡所要求的均衡利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压力。财政扩张增加非政府部门的净资产,有利于去杠杆,促进金融周期下行期的有序调整,也有利于避免汇率超调的风险。
第二、全球价值链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新挑战。
美国和其贸易伙伴的争端涉及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问题。从微笑曲线来看(图12),20世纪70年代比较扁平,附加值分配比较平坦,但随着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从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留下的是高端服务比如研发、设计等,中间的生产、物流环节进入新兴市场,对全球来讲是效率提高,但我们需要关注隐含的结构和分配问题。对美国而言,这样的价值链产生的高附加值被少数人垄断,一般的产业工人不仅享受不到知识产权垄断带来的价值,反而工作机会被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
图12:全球价值链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讲,也受害于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尤其是一些商业模式、品牌带来的是先发垄断优势的挤压。知识产权收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费,另一种是股权投资。过去几十年中国是少数有能力抵抗美国“知识产权”垄断寻租的国家之一,和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我们庞大的市场规模是一个优势,中美多通过合资来实现合作,而不是通过按件收费。但这一模式目前受到挑战,这不是说简单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如何实现利益平衡,互利共赢的问题。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创新,另一方面过度保护尤其是不是基于真正创新的垄断会导致过度寻租,反过来不利于创新。
总体来讲,加大对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有利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获取更大的收益,宏观层面的一个直接含义是支持美元汇率。由此导致的强势美元对应的美国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和内部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其他国家尤其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条件恶化,这个分化失衡是难以持续的,虽然我们现在难以判断最终的调整路径是怎样的。
第三、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均衡利率与汇率。
应对贸易摩擦,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推动结构性改革,这方面政策层面有很多阐述,市场也有很多讨论,举几个例子,首先是竞争中性加对外开放,越有贸易摩擦越要加大对外开放,同时对内竞争中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二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科创板的推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些是增量改革,还有存量改革,即化解不良资产。三是降低收入分配差距比如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促进生育率回升。
这些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想提示大家关注的是如何理解经常项目和汇率的关系。这些结构性改革的共同结果是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从宏观平衡来讲,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经常项目逆差,这对汇率是什么含义?
经常项目与汇率的关系需要从不同的时间维度看,短期内经常项目是外汇供求的重要因素,顺差推升汇率,逆差带来贬值压力。但从长期来讲,汇率和经常项目差额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是价一个是量,共同由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决定,比如说人口结构、生产率等。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中国的生育率回升,小孩多了、会带来过剩储蓄下降,结果可能是经常项目逆差伴随强势汇率。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好理解,其逻辑是储蓄率下降,资本的回报上升,均衡利率上升,吸引资金流入,对整个国家来讲,资金净流入必然对应经常项目逆差,同时带来汇率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