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民币

央行:2018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 同比少增1071亿元

央行公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展开
收起

2018年这些人民币值钱了!千万别花掉!

2018年这些人民币值钱了!千万别花掉!

近期看新闻发现

2018年最值得珍藏的钱币

竟然是这些……

请大家仔细阅读

随时准备收藏

千万不要错失了一个成为土豪的机会

01

菊花一角硬币

2016年,钱币收藏界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老三花中菊花一角和梅花五角硬币只收不付,菊花一角中2000年菊花一角硬币没有公开发行,因此收藏市场难得一见,30万套普制币、2万套精制币,这些数量还有一部分流入了国际市场,国内更是难得一见,一枚价值可在千元以上。

02

梅花五角硬币

1993年梅花五角硬币,是继长城币后发行的最后一套纯铜质的流通硬币

采用进口铜材,实行手工雕刻模板,实在堪称梅花五角硬币中的币王,目前原光1993年梅花五角硬币价格在40元左右。

03

牡丹一元硬币

老三花中,唯一还没有执行只收不付的就是牡丹一元了,其中2000年牡丹一元同菊花一角一样,发行数量少,市面少见,单枚价值在千元以上。它广受收藏者们关注不仅因为它的独特年代意义,也因为它是一枚关门币。

04

80版5角纸币

随着5角纸币的不断印刷,三冠码开始起印,二冠码的五角纸币已经是消耗得越来越多,流回到银行的纸币也会增加,因此80版的5角纸币市场存量不断减少,如今品相好的80版5角纸币估计只能在藏品市场中可以见到了,如果自己手中尚有这版五角纸币一定要好好收藏。

05

“大叶兰”一元纸币

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第五套人民币只存在一个版本,即1999年版,但其实在2008年到2009年部分991两冠中,有一部分一元纸币的兰花水印与其他普通一元纸币有着明显区别,这部分的一元纸币也被称为“大叶兰”一元。“大叶兰”一元纸币的特征为水印为固定凸版,立体感强,花瓣叶片宽短、花瓣成椭圆、整体看起来饱满阔张,另外在花蕊、花叶、花径上也有着众多的不同,据了解这是因为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纸币采用了六种专业纸张,包括了三种国产纸张和意大利、俄罗斯、美国三种外国纸张,而只有美国纸张才使用了“大叶兰”水印。

06

99年版5元纸币

钱币史上,99版人民币算得上是一个传说。它于1999年印制发行,宣称采用国际主流钞票防伪技术,但在发行不久却被发现背面少拼音“YUAN”、防伪技术不足、质量水平较低等问题,于2003年开始悄然退市。1999年版5元人民币作为最晚发行的5元券,是该版人民币流通时间最短的钞票,从2002年11月18日发行到2005年8月31日被2005年版取代,其流通时间还不到3年,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即被改版回收,几乎是寿命最短的人民币了。

07

99年版20元纸币

1999版20元在收藏界被称为9920,一共发行了104个冠字号,数量至少仅次于9950。9920在99版中是最具典型意义的试验品种。9920在发行不久,05版的20元就迅速上市,9920也就悄然退出了流通,在广大藏友们没来得及有准备的情况下,市面上已经很少流通了,目前市场上全新的9920已经几乎绝迹了。

08

99年版50元纸币

1999年版50元纸币发行时间短,是2001年9月1日发行的,结果流通不到3年,2004年7月30日进行改版,设计了05版,从此99版就开始停止印刷,发行到流通时间都很短。由于发行时间不长,甚至发行时有些省份没流通。这版50元纸币几乎有着纸币收藏的所有关键要点,向来收藏价值备受关注,如果恰巧家中尚有该版50元,一定要收藏好,等待时间来证明其不菲的收藏价值!

展开
收起

2018年人民币汇率全年贬值5.43% 预计明年趋稳

新京报讯(记者 顾志娟)12月28日是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汇市迎来收官战。12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8658,较上一交易日涨2个基点,全年累计下跌3538个基点,跌幅5.43%。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632,2018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调贬3553个基点,跌幅5.18%。

与去年相比,2018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人民币中间价全年变动均由涨转跌,主要下跌均发生在下半年。在央行及有关部门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在年末趋于平稳。专家普遍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将会减弱,汇市整体以稳为主。

今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态势加大

12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报6.8658,较上一交易日涨2个基点。

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6:30收盘价报6.5120。从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至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2018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全年累计下跌3538个基点,跌幅5.43%。

今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态势加大,全年振幅达7261个基点。年初,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走高,2月7日创下最高点6.2519,为2015年8月汇改以来新高。3-4月,基本维持在6.3上下波动。4月底,在岸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6月底跌破6.6,8月起基本维持在6.8以上,直至10月31日达到6.9780,刷新逾十年新低。此后,人民币小幅调升,12月基本维持在6.9以下。

与去年比较,2018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升转贬。2017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大涨收官。2017年全年人民币升值4420基点,涨幅6.36%,创2008年以来最大涨幅。

人民币中间价由升转贬 2018全年下跌5.18%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12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632,较前一交易日调升262个基点。

2018年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079,2018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调贬3553个基点,跌幅5.18%。

从今年的变化来看,贬值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上半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基本维持在6.2-6.6之间。下半年人民币开始持续走低,8-9月期间维持在6.8以上,10月份跌破6.9,11月1日达到6.9670。此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走势渐趋平稳,12月基本在6.85-6.90之间波动。

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全年变化重回贬值。2014-2016年三年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年度变化连续三年贬值,2014年小幅调贬200个基点,跌幅0.33%;2015年全年调贬3688个基点,跌幅6.02%;2016年全年调贬4338个基点,跌幅6.67%。到2017年转为升值,全年调升4156个基点,升幅5.98%。

重启逆周期因子等 央行连放大招稳定汇率

今年1月份,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下半年以来人民币一路贬值,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6.90关口之时,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8月2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公告中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另外,央行还重启了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政策。8月3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央行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要求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让银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准备,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属于透明、非歧视性、价格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11月7日,央行再放大招,在香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人民币200 亿元,其中3个月和1年期品种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 3.79%和4.20%。央行称发行央票可以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业内则认为,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央票,是调节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手段,以抬高离岸市场利率,稳定人民币汇率。

央行在11月9日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央行的一系列措施释放了积极信号,取得了积极效果,市场预期基本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今年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事件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曾公开“喊话”人民币空头。在10月26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潘功胜称:“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

潘功胜当时回应汇率波动时表示,近期的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是对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加上贸易摩擦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的扰动,所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在新兴市场货币中,人民币表现还是总体稳健的。他表示,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明年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 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弱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人民币汇率在6.9附近,还是比较合理的,与今年以来的基本面以及美元表现相一致。今年以来外汇市场情绪较为稳定,国际收支也基本处于平稳态势,今年人民币汇率跌幅一定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变化、贸易争端影响的体现。

周茂华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保持稳定,稳中略偏强走势,波动较今年可能更小。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能下滑,美联储加息有望放缓,中美经济由今年分行走向“趋同”;欧央行则维持中长期缓步政策正常化基调不变。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央行货币政策也不会大水漫灌,因此,“稳”仍是汇市主基调。

今年以来,美联储于3月、6月、9月、12月实施了四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一路提高至2.25%-2.50%。这也使得美元一路走强,美元指数从年初88的低点,上升至上半年末的95左右,下半年以来维持在95上下波动,10月底开始站上96上方。12月14日,美元指数达到年内最高点97.7155。12月28日,美元指数在96.2-96.6之间波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美联储加息或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主要源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走势存在方向差异。但美联储降低了2019年加息预期,从原来的加息3次下调至加息2次。美国加息步伐放缓对于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利好,中美利差加大、甚至倒挂的局面将有所缓和,国内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微调的空间也将有所加大。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将逐渐转好,市场信心和投资者情绪将得到修复,人民币贬值压力将减弱。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将进一步上升,以6.72为中枢,在上下6%的区间内波动。本轮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自美元指数的持续显著走强。2019年美元或将冲高回落,结束本轮强美元周期。2019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结束,美国GDP增速可能从目前的3%回落到2%以下,此外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也会对美元产生负面影响。预计美元指数未来或再次挑战100整数位,全年可能在89-100的区间波动。因此,如果美元告别其强势周期,则人民币将逐步摆脱目前的贬值压力。

谢亚轩表示,2019年,央行可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提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可带来汇率弹性的提升,有助于分化单边的汇率下跌预期。汇率的灵活调整有助于缓解国际资本外流的压力,也有助于反向溢出效应的发挥。汇率弹性的提升有助于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协调,改善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他认为,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7”这样一个整数点位不应该被视为“禁区”,而更应该视为早晚要打破和丢掉的“枷锁”。

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吴兴发

展开
收起

中国央行:201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

中国央行:201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加2.64万亿元。2018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2018年三季度末宏观杠杆率为249.6%。中国2018年1至11月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比增加17.1%。

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展开
收起

央行:2018年人民币存款增13万亿元 外币存款减634亿美元

中国网财经1月15日讯 今日,央行公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8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8.1%,狭义货币增长1.5%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二、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94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110亿美元,同比多减158亿美元。

三、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1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9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39亿美元,同比多减104亿美元。

四、1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57%,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68%

2018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12.71万亿元,日均成交4.02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75.7%,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6%,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上月末高0.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比上月末高0.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3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07万亿美元

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7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632元人民币。

六、2018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1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66万亿元

2018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6万亿元、1.45万亿元、8048.1亿元、1.86万亿元。

中国网财经

展开
收起

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张莫)《经济参考报》1月16日刊发题为《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的报道。文章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9.8%,增速比上年低3.6个百分点。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

针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回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社融增速回落的原因,从金融方面看,主要体现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主要是平台相关行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数据显示,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减少。全年表外融资减少2.93万亿元,比上年多减6.5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1.61万亿元,比上年多减2.38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901亿元,比上年多减2.95万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343亿元,比上年多减1.17万亿元。

阮健弘表示,在社融增速回落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主动加强定向调控、区间调控和政策协调,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贷款核销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表外融资的收缩,实现了社融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总体匹配。

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16.2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6万亿元;债券投资累计新增4.7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3%。“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表外融资下降对M2的收缩效应,实现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平稳增长。”阮健弘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义货币M2增速平稳的同时,狭义货币M1增速出现明显回落。M1的主体是现金和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2018年M1增长1.5%,比上年低10.3个百分点。对此,阮健弘表示,一方面,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工具和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社会对M1的需求持续降低。另一方面,央行调研显示,当前房地产销售减缓和平台公司财务纪律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增量大幅减少。M1是M2的组成部分,总量有55万亿元,在M2中占1/3。目前广义货币M2增长平稳,M1增速回落主要反映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规模的变化。

数据还显示,总体上,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融资成本有所下降。截至2018年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增量是上年全年的2倍。另外,人民银行通过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的长期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小微企业传导政策红利。2018年12月,新发放的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比上年同期低0.39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改善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完)

展开
收起

央行:2018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

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李思默)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昨天(15日)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2019-01-1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总体来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初步统计,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增量为19.26万亿元。

阮健弘: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9.8%,增速比上年低3.6个百分点。社融增速回落的原因,从金融方面看,主要体现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主要是平台相关行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阮健弘介绍, 201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

阮健弘:全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全年外币贷款减少431亿美元,同比多减953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全年外币存款减少634亿美元,同比多减1413亿美元。

展开
收起

央行:201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 多增量是上年同期3倍

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月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通报了最新统计的相关金融数据。

初步统计,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

在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朱鹤新介绍,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打通环节,提高效率。

11~12月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同比增长70%

朱鹤新介绍,2018年11~12月,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同比增长70%。12月,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年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5%,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

前11个月,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1%,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8%。朱鹤新说,各种利率稳中有降。金融风险总体收敛,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

一是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五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在结构上加大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力度。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扩大央行担保品范围等措施。

三是采取多项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参数,扩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增设考察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和债转股工作的专项指标。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地督导。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进银行补充资本,缓解资本约束。

四是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提高利率定价的市场化水平。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五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多措并举有序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

朱鹤新说,人民银行将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个稳”的工作方针,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做到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保持好金融稳定,进一步降低金融风险,稳定好宏观杠杆率。

稳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在此次会议中,朱鹤新还详解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内涵。

他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主动动态优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同时把握好松紧适度的“度”,既要保持总量合理,也要着力优化结构。一方面,要把握好总量,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同时,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投向,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做好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特别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扶贫、乡村振兴、双创以及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这就是我们的方向。”他说。

对于打通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朱鹤新表示,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打通环节,提高效率,要解决好金融机构传导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是流动性的问题,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采取了五次降准、中期借贷便利等定向支持政策。二是要解决好资金成本问题,因为小微企业融资贵就体现在资金的价格,通过流动性的支持来引导资金价格下移,降低成本。三是资本的问题,去年贷款放了16万亿,这是需要资本支持的,怎么解决资本约束的问题,可以通过推动发永续债补充资本。四是风险防范问题。

“只要我们齐心努力,把货币政策和监管的协调以及金融机构的作用发挥起来,同时也发挥服务对象企业的作用,相互一起努力,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朱鹤新说。

展开
收起

央行2018年成绩单: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在今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朱鹤新透露,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

2018年央行做了哪些工作?

朱鹤新介绍,2018年以来,央行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

一是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五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在结构上加大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力度。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扩大央行担保品范围等措施。

三是采取多项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参数,扩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增设考察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和债转股工作的专项指标。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提供长期资金并执行比MLF更优惠的利率。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地督导。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进银行补充资本,缓解资本约束。

四是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提高利率定价的市场化水平。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五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多措并举有序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风险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

2018年这些工作成绩如何?

“总的来看,各项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朱鹤新介绍,初步统计,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前11个月,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1%,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8%。各种利率稳中有降。12月,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68%,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年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25%,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2018年11月-12月,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同比增长70%。金融风险总体收敛,宏观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

2019年央行如何开展工作?

朱鹤新说,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金融形势可能更加复杂。人民银行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做到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保持好金融稳定,进一步降低金融风险,稳定好宏观杠杆率。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立军

展开
收起

2018-2019年人民币汇率形势分析与展望

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贬值没有形成贬值预期-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人民币汇率波动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经济层面对人民币汇率具备一定支撑因素。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2019年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一、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从6.5贬值至6.86,贬值幅度达到5.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触发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操作,开始逐步退出常规性外汇市场干预。此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出乎市场意料之外。在1月份,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会保持强势,甚至有交易员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升值破6。彼时,欧央行加息预期较强,美元走势偏弱,中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强,经济基本面有力的支撑人民币汇率。而且,中美贸易摩擦还在初级阶段,为了释放谈判的善意,投资者认为央行不会让汇率贬值。5月底,中美贸易谈判破裂,国内外形势急转直下,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汇率开始迅速贬值。8月,央行调整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且重启了逆周期因子,仍然没有阻止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直到12月5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决定暂时中止贸易战后,人民币汇率才止跌反弹。

中国央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在整体平稳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力度显著加强,非标融资大幅收缩。为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对冲了强监管的信用收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2018年,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两次分化。从现象上来看,这一次贬值有些与众不同,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相关性显著减弱。6月20日-8月3日,短短32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达到6%,美元指数维持在95左右,基本没有波动。人民币汇率走势很大程度上由贸易战紧张情绪引导,短期内打破了过去依赖美元指数的定价机制。9月份,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再度出现分化,由于美联储主席发布偏鸽派言论,美元指数再度大跌。然而,在贸易战的威胁下,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进一步从6.82贬值至6.87。

二、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人民币汇率波动

与主观感受相反,事实上,2018年,无论观察出口形势还是资本流出的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压力都在逐步缓解。然而,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基本面走势并不一致。

中国贸易顺差收窄主要源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18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为3000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2%,进口同比增长14.6%。进口增速远超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油价高涨。2018年1-10月,WTI原油价格从57暴涨至70,带动南华商品指数上涨20%,极大推升额进口价格成本。这一情形在2009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时也曾出现。从出口份额的变化来看,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对汇率造成强烈冲击。

中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显著下降。2018年1-11月,中国银行结售汇逆差从去年同期1200亿美元收窄至489亿美元。从全球资金流向数据来看,根据EPFR数据库,1-12月流入发达经济体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187亿美元和13亿美元。1-12月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544亿美元和-85亿美元。10月份是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拐点,10月初,美联储主席提出“美国利率水平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的论断,美股开始持续调整,跨境资本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

全球资本流动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原本应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支撑。然而,2018年9-11月,当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持续升值时,人民币汇率反而从6.82继续贬值至6.9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悲观预期。

面对中美贸易战压力,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冲市场压力。2018年1月,央行让做市商暂停实施逆周期因子,但是并没有停止调整中间价。我们将每日中间价分解为收盘价+篮子货币+中间价调整,对各个成分做20个工作日平滑处理。结果表明,1-5月,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一直处于升值空间,“中间价调整”则在小幅对冲收盘价的升值幅度,避免CFETS指数升值过快。6月下旬,人民币收盘价出现显著贬值压力,平均每天贬值接近300个基点。对比1月份升值压力,央行在面对贬值压力时,运用“中间价调整”对冲贬值的力度更大,表明央行并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8月3日,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表明货币当局已经开始关心汇率稳定问题。8月24日,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此后强调稳定汇率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冲中美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冲击。

逆周期因子与“811汇改”之前央行调整中间价的措施,没有本质的区别。中间价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央行手中。逆周期因子的本质,只是为央行提供了市场供求信息。究竟如何使用信息,取决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如果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就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汇率。如果认为市场升值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则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降人民币汇率。无论是那种情况,中间价原本蕴含的市场供求信息都会被逆周期因子对冲。

三、2019年人民币汇率存在阶段性升值机会

从2017年的经验来看,当央行出台逆周期因子等措施之后,外汇市场各个交易主体通常会跟随央行的指挥棒行动,直到累积的不均衡重新打破并形成新一轮的剧烈波动。中美贸易战由于涉及太多政治动向,金融市场难以对其定价,引发了较大的波动。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特朗普并不希望继续在贸易领域与中国纠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人民币汇率会获得一定支撑因素。从其他国家对华进口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对华进口增速最高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日韩台、以及东盟六国等东亚经济体。也就是说,今年出口扩张并非完全缘于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抢出口”(除了10月数据外),而是海外经济扩张引发的进口需求。一旦贸易战警报解除,中国出口增速并不会出现市场担忧的坠崖式下跌。

当人民币汇率接近7.0的关键心理位置时,政策决策者的空间十分有限。一般而言,当人民币汇率逼近7.0这个点位时,会有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外汇市场做空人民币汇率。如果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做空资金借助“破7”这个信号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那么“破7”之后,可能会严重影响市场情绪,影响到中美贸易谈判。为了避免“破7”引发被动局面,央行会提前入市,稳定汇率。G20双方首脑会晤后,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出现拐点。中方在明确拐点方向之前,不会轻易打出汇率这张牌。

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又会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由于中间价主要反映篮子货币的信息,人民币汇率制度事实上成为窄幅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此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重新和美元指数挂钩。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贬值压力,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会出现升值压力。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