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每月美元汇率

2017年一扫三年颓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升值5.8%

从2014年连续三年都在贬值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终于在2017年扬眉吐气了。

201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342,较前一交易日升值70个基点。

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了4028个基点,幅度达到5.8%,(2016年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93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三年出现年度贬值,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2015年全年则贬值了6.12%,2014年则小幅贬值0.36%。

在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表现中,以中间价计算,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幅度最大,达到了6.78%,人民币对英镑一年也贬值了3.17%,对日元、港元则实现了升值。幅度为2.87%和6.55%。

年初换汇最亏,9月最划算

今年一年,换汇最不划算的日子无疑是年初,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最低点出现在1月4日(报6.9526),而如果你是在9月11日去换汇,则是最划算的,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997。

在升值的大背景下,2017 年人民币汇率大致走出了三个小高潮。

年初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收紧,并带动人民币汇率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在1月同步走高。

随后,中间价从5月26日加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从6月开始连续升值,市场贬值预期也明显改善,购汇率持续下降,人民币快速升值,并在9月达到了年内最高。

而在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后一波升值小高潮始于12月20日,当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最终的共和党税改方案,为美国扫清了税改立法的障碍。但美元指数并未获得提振,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集体走高。

包括外汇储备、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在内的一系列反映跨境资金流动的数据均显示,不同于前两年的资本流出情况,今年以来跨境资金流动维持了基本平衡格局。

升值背后监管部门频出手

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一度在市场弥漫的贬值预期也显著改善,而这背后,中间价定价机制和外汇政策和的调整功不可没。

年初,个人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恢复,市场一度担心这将打击当时本就处于贬值预期中的人民币汇率。不过,国家外汇局在2016年12月末果断出手。

2017年1月1日起,个人购汇申报新政开始实施:无论是在银行柜面还是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购汇,均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确填写购汇用途。

随后,个人日均购汇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回落,直接带动了年初的那波人民币升值。

为避免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2017年2月份央行再度出手,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进行微调,缩减一篮子货币汇率计算时段,从原来的24小时改为15小时,即从下午4:30开始计算到早上7:30。

三个月后,央行再出手。

5月26日,外汇交易中心在原有的“收盘汇率+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化”基础上,推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市场倾向于认为,这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汇率市场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面,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央行维护汇率稳定的态度。

在这次调整后,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在央行看来,新机制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汇率预期平稳。

在中间价制度完善后,央行在9月初两次出手,调整此前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出台的措施,将远期购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零,并取消了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账户的存款准备金要求。

展开
收起

张岸元:年内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研判

《首席经济学家》APP正式上线了,了解更多首席观点,掌握实时财经动态,请下载APP:首席经济学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

张岸元(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康明怡(东兴证券宏观研究员)

汇率包含了市场对全球和个体国家政治、经济的整体评估和展望。相较于国债利差,汇率波动的关键拐点可能更依赖于国家间货币政策节奏的差异,数据上表现为各自短期利率和QE规模的拐点。

总体我们仍维持美元弱势的看法。由于美联储今年加息步伐坚定,而近期欧洲和日本均释放出按兵不动的信号,美元指数年中有短暂上行的可能,但上行有效突破强势底线95的可能不大,3、4季度再次下探90以下的阻力更小。人民币汇率跟随美元指数波动,先跌后涨。欧元考验强势区域底线1.2,年内震荡为主,年尾有进入强势区域的可能。英镑处于合理震动区间底部,上行阻力最小。日元有一定的贬值压力。

1. 除去政治因素,货币政策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拐点最重要的变量。

货币政策是央行对经济未来整体走势的展望表达,其量化指标为短期利率和央行总资产变化。以美国为例,其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当下经济运行表现的果,而不是因。反应在数据上表现为联邦基准利率(FFR,约等于3月国债利率)的变化略滞后于实际GDP增速,而领先于通胀水平。即,经济处于周期底部时,FFR的变化侧重于参考实际经济运行的表现;在周期顶部时兼顾通胀。因此,短期国债利率能够充分反应美联储对实体经济运行的最新预期。

次贷危机后, QE作为利率的有效补充加入了货币政策工具箱。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发达国家也采取类似的体系。因此,各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可量化为短期国债利率和央行总资产变化。

基于各国利率步调差异,波动幅度不同,两国利差有时并不能及时反映货币政策的拐点。一般而言,国际经济周期的顺序为美国领先,英国几乎与其同步,日本和欧元区滞后半年到1年左右,其中德国相对独立。基于实体经济的步调不一致,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步调也存在领先-滞后的关系。加之各国利率波动幅度也不一样,仅以短期或长期国债利差作为参考有时不能及时表达各国货币政策乃至汇率的变化方向。

近期,非美发达经济体均没有释放出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这暂时消减了市场对其结束QE和加息节奏临近的预期。而与此同时,美国加息步伐坚定并有加快迹象。这使得4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出现阶段性升值。然而全球货币收紧的趋势并未打破,下半年美元指数下探90以下的阻力更小。

2. 美元指数:年内不会趋势性回升,4季度有回落至90以下的可能。

广场协议后,美元指数合理的强势区域处于95-105之间。2000年美元指数升至110-120属于市场对新生货币欧元的担忧引起的特殊情况。美元指数一旦下跌至90,即进入弱势区域。从历史数据看,降息通道里美元贬值是大概率事件,但加息周期与美元升值周期并不是一一对应。目前美元的升值动力来自于其他发达国家没有及时跟进加息政策。但全球经济环境尚未看到明显的风险,我们仍维持美元指数弱势的判断。其上行阻力大于下探动力,趋势性突破95关口的可能不大。

3. 人民币汇率:年内整体看空,年尾有一定升值压力。

对于正处在转型阶段的我国,在趋势性升值或贬值通道中,利差并不是主要因素。尤其是在目前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当汇率作为一项筹码时,已不是利率所能左右。从目前央行的降准操作来看,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看空,年尾有一定的升值压力。

中美利差对汇率的长期趋势解释力度并不强。我们在3月专题报告《中美货币政策缺乏同步性基础》中指出,我国利率进一步走高的概率不高。虽然央行近期有加息动作,但步伐小,客观上加息空间不大。中美利差收窄是确定性事件。考虑到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利率走廊的发展仅在起步阶段,经济增长也处于下降通道,债券市场的波动并不能准确传达货币政策的意图,因此利差对汇率的影响不见得有很强的依据。811汇改后,长、短期中美利差仅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但对长期趋势并不强。尤其在2017年6月后,中美利差与汇率的长期趋势之间就一直存在背离的现象。

目前,央行以降准等量替换MLF,意味着降准回归货币政策的重要位置。从历史数据看,央行降准不会是单次行动,可预计年内处于降准通道。降准对M2同比上升和汇率下跌均有影响,时间维度上领先半年左右。

从国际市场看,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美元指数走势高度同步。因前期人民币对欧元已趋势性贬值,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幅度不及美元指数。目前由于欧元区迟迟没有结束QE,美元指数再度走强,人民币也顺势贬值。降准从效果上类似欧元区不跟随美国的加息步伐。

4. 欧元:1.2附近震荡后上涨,但在经济衰退前重回1.4的阻力不小。

欧元底部区间在1.08附近,高位区间在1.4左右。只有在2000-2002年经济危机期间,市场对新生货币的可延续性产生担忧,造成欧元的过度贬值,突破下限。目前,欧元回落至前期升值区间的底部1.2附近,一旦有效突破,欧元将重回强势区间。

长短利差对欧元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利差是最常提到的研究汇率走势的指标,其背后是利率平价理论。对欧元的短期波动,十年期国债利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判断汇率拐点上,多数情况下,无论长短国债利差均没有领先性,且利差的波动幅度与汇率波动幅度无关。2012年后,欧元区十年国债利差对汇率的长期趋势解释力度下降,短期波动尚可。目前该利差与汇率严重背离。

2005年后,max{德1年国债+1.8%,美1年国债利率}对汇率拐点的解释力度很好。由于欧元区短期利率水平低于美国,为能充分体现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拐点,需要对德国国债利率做一定的修正。我们让德国1年期国债利率整体加上1.8%,补足2005年8月德美两国1年期国债的利差。我们发现max{德1年国债+1.8%,美1年国债利率}对长期拐点的预测优于十年期国债利差,对2009年后欧元的短期波动也解释的很好。该指标背后的逻辑在于,当美国开始加息后全球经济企稳回升和加息的预期开始升温,非美货币开始凸显其投资价值。

由于不同经济体的利率弹性和节奏不同,无论哪种指标(利差,或利率最大值)都会扭曲利率传达的信号,因此我们建议观察各国的货币政策(短期利率和QE变化)更为直接。2004年欧元企稳后,美元加息和欧元加息都刺激欧元升值。美元加息传达了世界经济企稳的信息,欧元升值。欧元在此基础上的加息视为更强的信号,欧元进一步升值。直至欧元降息确认全球陷入全面衰退,美元升值。可以看到,本轮美国首次加息引起欧元短暂下跌,但随即企稳;美国第三次加息后欧元正式进入升值通道。这说明美国的加息行为向市场传达了全球经济企稳的信号,多次加息后增加了市场对欧元区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因此,欧元并不具备趋势性转弱的基础。

欧元1.2的位置是欧元强势区域的底部,能否有效突破1.2取决于欧央行实质性紧缩政策的落地。最近一次欧洲央行会议表示继续按兵不动,加之1季度经济数据略有回落,这增加了市场对欧洲央行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之前能否进入加息通道的顾虑。因此,我们推断欧元年内的走势是在1.2附近震荡后上涨。但由于欧元区失业率改善缓慢,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失业率仍旧高企,本轮欧元趋势性升值能重回1.4的阻力亦不小。

5. 英镑:处于长周期底部,目前在底部震荡,下半年有望再次上行。

英镑目前处于历史合理区间的下限,货币政策进入紧缩节奏,年内再次回到1.45概率很大,且长期上行至1.6的阻力较小。广场协议后,英镑波动区间下限维持在1.37-1.45,上限1.9-2.0。2016年6月脱欧公投使英镑脱离了1985年以来形成的震荡区间。目前脱欧引起的过度贬值得到修复,英镑汇率回到历史合理波动的下限区间。

最近英镑下探至1.35,再次突破历史区间。但其宏观基本面并不支持英镑长时间处于历史区间以下。虽有脱欧阴影,但英国经济恢复良好。英美两国的实际固定投资均已显著超过次贷危机前期高点,而日本和欧元区仍未达到。

长短利差对英镑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对英镑的短期波动,十年期国债利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时好时坏。在判断汇率拐点上,多数情况下,无论长短国债利差均没有领先性,且利差的波动幅度与汇率波动幅度无关。

与欧元相似,max{英美短期利率}对英镑的关键拐点具有领先性。由于英美经济周期节奏同步,两国货币政策也趋于同步。我们发现max{英美短期利率}对英镑拐点的解释力度更强,并具有一定的领先性。2009年后随着短期国债利率失去弹性,该指标对区间的震荡波动失去解释力度,直至脱欧以后恢复。(2009-2016年英镑波动与欧元同步。)

同样,我们建议直接观察货币政策的拐点而非利差等指标。在美国2015年第一次加息时,英镑下跌。而在2017年美国第二次加息时,英镑止跌企稳,不久随着美第三次加息后开始升值。这背后是2017年英国经济转好,英国QE减速,也是美国加息后市场对全球经济企稳逐步乐观的体现。

自英国2017年5月QE减速、11月首次加息以来市场对其进一步紧缩政策预期迅速升温。而英国央行至今迟迟未动,造成一定的预期差,英镑下跌。鉴于脱欧谈判结果未明,经济数据略显疲软,上半年英国维持货币政策的可能在上升,但下半年进一步紧缩的预期仍在。因此我们认为英镑在目前位置(1.35)趋势性下跌的可能不大,预计年中在下限区间以震荡为主,下半年有望重拾升势。

6. 日元:贬值压力较大。

美元兑日元的正常波动区间在101-125之间,超跌下限(日元升值上限)在80附近。与英镑不同,日元与欧元的长期趋势同步性不强,短期波动同步性尚可。在2005-2014年间与欧元在长期趋势上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2001-2013年长期国债利差对日元解释力度很强,但2014年后相关性减弱。这是因为日本国债利率已经失去弹性,十年期国债利率在0.3%以下,目前仍在0附近。

日本是最先进入0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的国家(1996年)。从短期利率失去弹性后,短期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也消失。从数据来看,日元对本国短期利率并不敏感。2016年2月的负利率政策,日元反而升值,与欧元的负利率政策对汇率的影响相反。但另一主要货币工具QE对日元有重要影响。

次贷危机后,日元走出与欧元不同节奏始于美国第一次QE。当时日本是唯一央行资产负债表没有和美国同步扩张的主要发达国家。直至美国第三次QE3日元应声贬值,其原因也是日本QQE预期升温。这一趋势性的贬值直至美国首次加息后企稳,日元开始升值。日元在QQE减速后保持稳定。

从目前日本央行的态度和日本通胀数据,我们预计今年日本货币政策出现紧缩的可能要小于欧洲地区。因此,在本年度日元大概率是处于震荡贬值的趋势。其趋势性升值的可能性要小于英镑和欧元。

——————

展开
收起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8个月来首次月度升值

截至30日21:10,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报6.9460元,较前收盘价微跌9基点;今日16:30收盘价报6.9436元,较10月31日收盘价升值298基点,为今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升值。今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9357元,本月升值289基点,亦为4月以来首现月度升值。

展开
收起

人民币汇率2019年首秀:对美元中间价升值150个基点

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升值迎来了2019年首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482,较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升值150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22%。

在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开盘报6.8650,并一度升至6.8500。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官方收盘价6.8632,夜盘收报6.8800。

2018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贬值3290个基点,幅度达到5.04%。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三年出现年度贬值, 2014年则小幅贬值0.36%,2015年全年则贬值了6.12%,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近6.83%。这一颓势在2017年告一段落,全年升值5.8%。

展望2019年,平安证券认为,从基本面来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仍将承受一定的贬值压力。该机构认为,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将会面临两种情景:情景之一,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不会破7,而是在6.7-7.0的区间内呈现较长时间的窄幅波动;情景之二,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破7,但在破7之后不会继续快速贬值,而是会在7上下呈现较长时间的双向波动。 等市场主体对于汇率破7较为适应之后,再进行新的渐进式贬值。至于中国央行最终究竟选 择情景一还是情景二,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的演变。

国家统计局12月28日表示,未来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外汇局将继续密切监测外债形势变化,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展开
收起

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多少?

2018年已经结束,对投资者来说,2018年是黑色的一年,这一年,各种资产价格几乎都在下跌。而2018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是持续下跌,那么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多少?

2018年12月31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87020,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51250,全年下跌幅度约为5.5%。

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8730,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5060,全年下跌幅度约为5.6%。

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货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汇率其实总体上还算坚挺,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会破7也有了答案。

当然,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的低迷,都可能会加速人民币的贬值进城。

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面临着破7的压力……

展开
收起

2018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6174元人民币 比上年升值2.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 国家统计局网站今天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0727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672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6174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更多内容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id:ourcecn)

展开
收起

美元汇率强势还会持续多久?

鲍威尔上任之后,对美元汇率指数看走眼的人多得是,从2018年开始,许多人都认为,随着美国经济步入新的衰退,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的干预,再加美国财政赤字大量增加,美元汇率指数将出现全面逆转,美元将由强势全面转变为弱势。但实际情况完全与这种分析相反,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元汇率指数不仅没有步入弱势,反之,美元汇率指数升了再升。2018年美元汇率指数上升了4%以上,而今年美元汇率指数又上升了2%以上。

我早几天就撰文指出,近期来美元的强势,不仅在于美国经济好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且在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货币政策有可能再度宽松,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央行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降息成了这些央行将要考虑的重点。但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却没有考虑到,就是美联储主席的鲍威尔的个人风格没有考虑进去。因为,在美联储上一次议息的公布中,美联储表现为隐忍了再隐忍,好像完全被特朗普所骂服。我还以为,在特朗普总统任上,美联储这样的方式一直会这样下去。我相信,如果换上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及耶伦,估计这种猜测可能会成为现实,但换了鲍威尔看来太不一样了。

5月1日美联储议息公布,正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官员以10票对0票一致通过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尽管这个结果是预料之内的事情,但是委员会一致意见,也看到美联储内部之决心。更为重要的这次议息会议公布给市场的感觉,完全逆转对上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偏鸽转向之市场心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鸽中带鹰。因为,鲍威尔在会后记者会上表示,不仅强劲的美国经济将会进一步扩展,而且当前美国通货膨胀率过低的压力只是暂时性的。所以,当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恰当的,看不到有迫切需要去加息或减息。这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而再指责美联储并要求减息,以及由此导致市场对美联储可能需要减息揣测最近升温来说,其实给出最为明确的答案,即短期内美联储不会减息。这对市场来说,当然是有一点震撼。

因为从2018年8月以来,美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受限于2.2%,更于今年3月回落至2%以下,即3月跌至1.55%,进一步远离2%通货膨胀目标。但是美国经济增长强劲文,就业良好。美国劳工部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非农职位激增26.3万个,远胜市场预期;失业率更跌至3.6%,创1969年以来最低。这些数据公布之后,联邦基准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测美联储今年内减息机会降到47.3%。而这些数据当然有利于美元汇率再强势,也是鲍威尔讲话的底气。

由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鸽中藏鹰,由于美国经济数据远好于市场预期,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又开始做多美元。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资料显示,做多美元仓位已增至2015年来最高。还有,路透社在4月29日至5月2日问卷调查了近70位外汇策略分析师后发现,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美元的相对强势至少可望延续到10月底,但美元今年来对主要非美元货币涨幅将在一年后回吐。

其实,要看美元汇率指数未来趋势,或当前美元强势能够持多久?一是要看美国经济走势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取向;二是看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如果以美国经济来看,我完全同意美联储对当前美国经济形势的判断,美国经济增长的扩张会进一步增强,根本就不存在着美国经济在1年后衰退的可能。因为,美国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短期内任何国家是不可能追赶上或可替代了。对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指责美联储,一直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美联储头上,但对于鲍威尔来说,特朗普要达到其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美国的经济能够持续走强,以数据为准绳的鲍威尔只能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渐的正常化。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加息而不是减息。如果这样,不是特朗普要不是美元强势,而是美元自然会强势。

还有,从全球经济来观察,只要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排除,只要中美贸易谈判以好的方式结束,这些都有利于全球经济重新走上增长之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会如此。至于有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导致经济下行的国家那也只是少数国家(如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经济估计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才能够恢复。而德国、印度、印尼等国家的经济今年内肯定会得以恢复,及全面好转。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要赶上美国并非易事。所以,非美元货币估计还会处于弱势之中。

再就是,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有些国家引发经济危机及金融危机(今年这种情况出现概率不会太高)并向全球市场传染,在当前以美元为主导国际货币体系下,这更是容易导致让全球快速流动的热钱流向美元及美元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强势。所以,预计美元对非美元强势还能持续多久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美元对非美元的汇率波动随时都可能发生,但美元作为一种全球强势货币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国人对此得密切关注。

展开
收起

英镑兑美元自2017年1月以来首次跌破1.20关口

来源:金融界网站

随着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威胁要提前举行大选以实现脱欧大计,英镑自2017年1月以来首次跌破了1.20美元大关。

英镑兑美元汇率连续第五天下跌,盘中一度下跌0.6%至1.1994美元,同时兑其他G-10货币汇率也全面走低。

英国议会本周将就无协议脱欧进行投票,据一位英国高级官员透露,若是此次关键投票不能使其如愿,约翰逊计划于10月14日提前举行大选。彭博上个月的一次策略师调查结果显示,人们认为对于市场而言,提前大选好于无协议脱欧,两种情境下英镑兑美元汇率会分别跌至1.19美元和1.10美元。

“眼下的关注焦点是议会是否会拿出并通过一项法案,由此进一步推迟英国脱欧的限期,”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驻悉尼高级外汇策略师Rodrigo Catril说。“对此市场没有心存侥幸,而是先行抛售英镑,接下来的事等接下来再说。”

据一位欧洲市场外汇交易员称,1.2015下方的止损卖单和1.2000下方的止损挂单已被尽数填平。因无公开发表评论授权,这位交易员不愿透露姓名。

展开
收起

您信吗?专家预计,2019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大概保持在7以内

来源:南生今世说

近期有这样一个新闻:由中国社科院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认为,当前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仍处在可控区间内,整个2019年全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平均汇率大概仍在7以内。

对此,有不少网友评论认为:预测不准,目前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经超过了7,即要7元多的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而且,距年底不远了,回到7以内的可能性不大。南生认为,持此观点的网友“没搞清楚情况,就来评论了”。

显然这个报告不是预测到2019年年底,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会降到7以内,他指的是:2019年全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即“平均汇率”。只不过,在我们的语言中经常省略“平均”二字罢了(一句话中如果有时间词,往往就省略平均两字)。

什么是平均汇率?

汇率分两种,一种就是每天都在变化的实时汇率。比如,2019年10月22日是7.076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9月20日是7.0709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3月21日是6.71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最低是6.667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另外一种就是平均汇率。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各个交易日中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数值。比如,我们将2019年第一季度58个交易日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相加,再除以58,得出一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6.746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算出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6.8137,即二季度平均是6.8137人民币兑换1美元;然后算出三季度平均是6.9872:1,并得出2019年前三季度的平均汇率是:6.8514:1。

2019年全年的平均汇率

目前来看,第四季度的第一个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仍在7以上。我们假设11月、12月份的汇率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那基本可以推测出:2019年第四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会超过7。

但是,前三季度平均汇率为6.8514:1,而四季度是略微超过7。由此,预测整个2019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大概仍在7以内(非常接近7),这个预测是非常可信的。

为什么要关注整个平均汇率

前三季度,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接近70万亿元人民币,按此推算2019年全年或将达到97万亿元人民币。此外,全国经济普查即将公布结果,按照以往的经验会将GDP向上修正——以前三次提升范围在1万多亿元人民币到3万亿元人民币不等。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2019年全年中国的GDP有望接近或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这在全球属于什么位置呢?就需要将各国的GDP转换成同一种货币来对比,不论是将人民币转换成美元,还是将其他国家的货币转换成人民币,都离不开汇率。

如果我们采用2019年年初的汇率,那就能兑换成更多的美元。反之,如果采用年底的汇率,兑换到的美元就变少了。从而使得GDP转换变得“不可控”——这时就需要平均汇率了。

再换个思路:GDP是全年的,那也应该采用全年的平均汇率啊。这样就保证了各国GDP统计、比较的科学性——按照接近或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汇率在7以内(接近7)的标准,我们可以预测今年中国GDP要超过14万亿美元,人均突破1万美元。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展开
收起

最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1美元对人民币7.0349元(11月27日)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2019年11月2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0349,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00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1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7.0349元,1欧元对人民币7.7528元,

100日元对人民币6.449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852元,

1英镑对人民币9.048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7748元,

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221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1558元,

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0526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3005元,

人民币1元对0.59433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0948俄罗斯卢布,

人民币1元对2.1026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7.14韩元,

人民币1元对0.5221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3307沙特里亚尔,

人民币1元对43.3273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519波兰兹罗提,

人民币1元对0.9636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627瑞典克朗,

人民币1元对1.3031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1865土耳其里拉,

人民币1元对2.7744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2956泰铢。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