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经结束,对投资者来说,2018年是黑色的一年,这一年,各种资产价格几乎都在下跌。而2018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是持续下跌,那么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了多少?
2018年12月31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87020,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51250,全年下跌幅度约为5.5%。
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8730,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收6.5060,全年下跌幅度约为5.6%。
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货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汇率其实总体上还算坚挺,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否会破7也有了答案。
当然,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的低迷,都可能会加速人民币的贬值进城。
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面临着破7的压力……
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贬值没有形成贬值预期-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人民币汇率波动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经济层面对人民币汇率具备一定支撑因素。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2019年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一、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从6.5贬值至6.86,贬值幅度达到5.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触发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操作,开始逐步退出常规性外汇市场干预。此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出乎市场意料之外。在1月份,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会保持强势,甚至有交易员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升值破6。彼时,欧央行加息预期较强,美元走势偏弱,中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强,经济基本面有力的支撑人民币汇率。而且,中美贸易摩擦还在初级阶段,为了释放谈判的善意,投资者认为央行不会让汇率贬值。5月底,中美贸易谈判破裂,国内外形势急转直下,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汇率开始迅速贬值。8月,央行调整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并且重启了逆周期因子,仍然没有阻止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直到12月5日,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决定暂时中止贸易战后,人民币汇率才止跌反弹。
中国央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2018年,在整体平稳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力度显著加强,非标融资大幅收缩。为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对冲了强监管的信用收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2018年,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出现两次分化。从现象上来看,这一次贬值有些与众不同,人民币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相关性显著减弱。6月20日-8月3日,短短32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达到6%,美元指数维持在95左右,基本没有波动。人民币汇率走势很大程度上由贸易战紧张情绪引导,短期内打破了过去依赖美元指数的定价机制。9月份,人民币与美元指数再度出现分化,由于美联储主席发布偏鸽派言论,美元指数再度大跌。然而,在贸易战的威胁下,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进一步从6.82贬值至6.87。
二、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贸易战是人民币汇率波动
与主观感受相反,事实上,2018年,无论观察出口形势还是资本流出的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压力都在逐步缓解。然而,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基本面走势并不一致。
中国贸易顺差收窄主要源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18年1-11月,我国贸易顺差为3000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2%,进口同比增长14.6%。进口增速远超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油价高涨。2018年1-10月,WTI原油价格从57暴涨至70,带动南华商品指数上涨20%,极大推升额进口价格成本。这一情形在2009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时也曾出现。从出口份额的变化来看,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对汇率造成强烈冲击。
中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显著下降。2018年1-11月,中国银行结售汇逆差从去年同期1200亿美元收窄至489亿美元。从全球资金流向数据来看,根据EPFR数据库,1-12月流入发达经济体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187亿美元和13亿美元。1-12月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基金资金净流量和债券基金资金净流量分别为544亿美元和-85亿美元。10月份是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拐点,10月初,美联储主席提出“美国利率水平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的论断,美股开始持续调整,跨境资本从发达经济体流向新兴经济体。
全球资本流动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原本应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支撑。然而,2018年9-11月,当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持续升值时,人民币汇率反而从6.82继续贬值至6.9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悲观预期。
面对中美贸易战压力,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对冲市场压力。2018年1月,央行让做市商暂停实施逆周期因子,但是并没有停止调整中间价。我们将每日中间价分解为收盘价+篮子货币+中间价调整,对各个成分做20个工作日平滑处理。结果表明,1-5月,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一直处于升值空间,“中间价调整”则在小幅对冲收盘价的升值幅度,避免CFETS指数升值过快。6月下旬,人民币收盘价出现显著贬值压力,平均每天贬值接近300个基点。对比1月份升值压力,央行在面对贬值压力时,运用“中间价调整”对冲贬值的力度更大,表明央行并不希望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8月3日,央行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表明货币当局已经开始关心汇率稳定问题。8月24日,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此后强调稳定汇率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冲中美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冲击。
逆周期因子与“811汇改”之前央行调整中间价的措施,没有本质的区别。中间价最后的决定权仍然在央行手中。逆周期因子的本质,只是为央行提供了市场供求信息。究竟如何使用信息,取决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如果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就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升人民币汇率。如果认为市场升值的压力脱离了基本面,央行则会使用逆周期因子调降人民币汇率。无论是那种情况,中间价原本蕴含的市场供求信息都会被逆周期因子对冲。
三、2019年人民币汇率存在阶段性升值机会
从2017年的经验来看,当央行出台逆周期因子等措施之后,外汇市场各个交易主体通常会跟随央行的指挥棒行动,直到累积的不均衡重新打破并形成新一轮的剧烈波动。中美贸易战由于涉及太多政治动向,金融市场难以对其定价,引发了较大的波动。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特朗普并不希望继续在贸易领域与中国纠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
如果贸易摩擦没有进一步恶化,人民币汇率会获得一定支撑因素。从其他国家对华进口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对华进口增速最高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日韩台、以及东盟六国等东亚经济体。也就是说,今年出口扩张并非完全缘于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抢出口”(除了10月数据外),而是海外经济扩张引发的进口需求。一旦贸易战警报解除,中国出口增速并不会出现市场担忧的坠崖式下跌。
当人民币汇率接近7.0的关键心理位置时,政策决策者的空间十分有限。一般而言,当人民币汇率逼近7.0这个点位时,会有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外汇市场做空人民币汇率。如果国内外形势比较严峻,做空资金借助“破7”这个信号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那么“破7”之后,可能会严重影响市场情绪,影响到中美贸易谈判。为了避免“破7”引发被动局面,央行会提前入市,稳定汇率。G20双方首脑会晤后,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出现拐点。中方在明确拐点方向之前,不会轻易打出汇率这张牌。
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又会重新进入“窄幅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体制中。由于中间价主要反映篮子货币的信息,人民币汇率制度事实上成为窄幅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此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重新和美元指数挂钩。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贬值压力,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会出现升值压力。在美股波动以及美国经济指标走弱背景下,美元指数会有所回落,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双向波动情形,在个别季度会呈现较强的升值压力。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0,为2018年12月24日以来新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171点至6.8859,中间价贬值至2018年12月27日以来最低。
【延伸阅读】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多重因素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动力
人民币汇率走势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649,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84个基点。实际上,最近几个交易日,由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升温。与此同时,汇率下行压力也有所加大,在个别交易日,离岸人民币跌破6.90重要关口,在岸人民币逼近6.90,创下近4个月新低。
去年下半年至今,每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市场有关人民币贬值的声音就会增多。不过,尽管在市场主体情绪变化影响下,短期内汇率市场波动加剧,但人民币汇率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经济基本面、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以及货币当局稳汇率的态度等多因素,将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具体来看,1至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其政策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尽管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但经济已经显现出企稳向好的迹象,为汇率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来看,今年以来银行结售汇逆差已经明显收窄。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按美元计价,银行结售汇逆差91亿美元,同比收窄50%,月均值较2018年下半年收窄74%。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最近几个交易日汇率波动加剧,但在岸市场上也并未出现恐慌式的购汇。另外,多个监管部门正在持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如外汇局推进改革QFII和RQFII制度,旨在简化准入管理和扩大投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4月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MSCI(明晟公司)日前也宣布,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市场,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动力。
再次,货币当局有基础也有能力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短期内汇率超调,在必要时刻,货币当局运用“看得见的手”来对市场进行调控也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题中之义。最近几个交易日,种种迹象表明,货币当局已经有所行动。在离岸市场,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各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3.00%和3.10%。此举将有助于央行回收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拉升离岸人民币利率和做空人民币成本,稳定离岸人民币汇率。对于在岸市场,不少市场人士分析称,从本周二人民币中间价来看,逆周期因子应该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也体现了货币当局稳汇率、引导市场预期的意图。
相关报道>>>
央票护航离岸市场利率 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告一段落
人民币汇率中短期走势预期平稳 破7概率较低
管涛:汇率预期应基于经济基本面 莫受短期波动因素干扰
中信证券: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化?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7日电 题:《周景彤等:2019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逻辑与趋势》
作者 周景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经济学家)、李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汇率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影响2018年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也将会影响2019年的人民币汇率,但一些新因素将使201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2018年有很大的不同。2018年人民币汇率呈现“一波三折”、总体贬值,而预计2019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为明显,人民币汇率总体将保持稳定,贬值幅度不会像2018年那么大。对人民币汇率要保持足够的调控力,保留稳定汇率的“杀手锏”,要顺势而为,不刻意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要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增强政策公信力。
2018年人民币汇率——“一波三折”
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上呈贬值态势,从年初的6.4967到年末的6.8658。但相比2015年、2016年的持续贬值和2017年的持续升值,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可用“一波三折”来概括,呈现“先强—后弱—再稳”的特点。2018年2月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了20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态势,并在2月7日达到6.2596的年内高点;但3月中旬之后,人民币由强转弱、由升转贬,并于6月14日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变化后出现加速贬值;在8月份中国央行相继重启外汇风险准备金和逆周期调节因子政策之后,人民币汇率稳住了跌势,稳定在6.80—6.98区间。
与此同时,2018年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明显增强,结售汇行为总体保持理性。2018年银行结售汇逆差为559.58亿美元,比2017年同期收窄49.9%。2015年汇改后,离岸市场汇率与在岸市场汇率价差相对较大,做空和唱空人民币汇率的声音较大。但2018年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与在岸市场汇率价差较小,说明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比较一致。
2018年人民币汇率总体贬值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经济基本面差异。经济增长对汇率会通过“GDP增长—投资利润率上升—资本流入增多—汇率升值”的路径产生影响。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6%,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而美国经济当年预计增长2.9%左右,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中美宏观经济的增速差收窄是人民币整体贬值的重要原因。
二是货币政策方向。从货币政策操作来看,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操作“一松一紧”,即中国货币政策稳中趋松,美联储加息缩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导致中美利差持续收窄。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四次降准,美联储则实施了四次加息。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一松一紧”导致中美利差持续缩小,10年期国债利差从年初的147个基点缩小到年末的56个基点。
三是经常项目顺差。从资本流动角度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缩小造成了外汇储备少增、汇率持续承压。2018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8.3%。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1.71%降到2018年三季度的0.28%。外汇储备则由2017年末的3.14万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末的3.07万亿美元。
预计2019年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
2019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因素,既有贬值方面的又有升值方面的,预计整体将在宽幅区间内波动。
贬值因素方面,主要来自国内,包括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趋松、贸易盈余缩小等。
第一,中国经济继续放缓。宏观经济方面,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较为明显。
第二,货币政策继续放松。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公布在1月15日和25日分别实施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未来还有降准的可能,预计全年降准在3到4次,货币政策料将比2018年更为宽松一些。
第三,贸易盈余减少。2018年12月,出口增速为-4.4%,进口增速为-7.6%,预计未来贸易顺差可能进一步缩小。
升值因素方面,主要来自外部,比如美元指数技术性回调、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美联储加息缩表政策放慢步伐等。
第一,美元指数技术性回调。2018年,美元指数从4月16日的89.44之后持续走强,一路攀升到11月12日的97.69,之后高位震荡盘整,直到2019年1月依然处于96以上的高位(1月22日为96.32)。从历史经验来看,五年平均的美元指数在90左右,而现阶段美元指数处于高位,预计未来将有技术性回调。美元指数回落,会减轻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包括人民币)的波动压力。
第二,美国经济见顶放缓。与2018年三季度相比,美国的消费、企业利润、投资等数据都相对疲弱,预示美国经济有放缓迹象。同时,房地产泡沫、政府债务上限和对外贸易紧张的情况,都成为悬在美国经济头上的利剑。2018年12月,美国成屋销售总数年化仅为499万套,创三年来新低。
第三,美联储放缓加息缩表步伐。从2018年10月10日,美国股债“双杀”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政策颇有微词。近期,美联储官员也频繁释放鸽派信号,2019年预计加息次数降为2次。美联储减少加息频率,有利于缓和中美两国利差缩小的趋势。
整体来看,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宽幅区间内波动。虽然既有促进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因素也有促进其升值的因素,但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总体上是稳定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对未来预期会起到转变影响的事件和因素。
对汇率应保持调控力
汇率稳定至关重要,波动幅度过大既不利于进出口贸易,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需要对汇率保持调控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第一,对人民币汇率保留足够的调控力,保留稳定汇率的“杀手锏”。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由于汇率对进出口数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汇率短期内大幅度贬值会首先造成进口商品计价的变化,即造成进口支出相对增大,从而导致短期内贸易差额恶化。而汇率大幅度升值也会在中长期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所以,有关部门要推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让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要保留逆周期因子、离岸市场发行央票等最后手段,保持汇率稳定,作为对国际炒家的威慑力量,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
第二,顺势而为,避免过度追求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巨大进展,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篮子以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境内外直接参与者有31家,境内外间接参与者高达695家,实际业务范围已延伸到148个国家和地区。但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在内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时进行。现阶段,在美国经济放缓趋势明显、欧洲政治局势不稳、新兴市场信心不足等内外部环境并不稳定的情况下,应提高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管理水平,防范短期内资本大量流入流出,稳定中国金融市场。
第三,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增强政策公信力。2018年6月,受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市场上恐慌情绪加剧,“羊群效应”严重,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如果再遇此类情况,相关部门应及时出手,防患于未然,避免汇市出现过度波动。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一定要释放出足够清晰的信号,政策应具有预测性,只有这样政策才会有足够的公信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预计2019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为明显,人民币汇率总体将保持稳定,贬值幅度不会像2018年那么大。对人民币汇率要保持足够的调控力,保留稳定汇率的“杀手锏”,要顺势而为,不刻意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要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增强政策公信力。
开局经济这么看(6)
周景彤 李赫
汇率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影响2018年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也将会影响2019年的人民币汇率,但一些新因素将使201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2018年有很大的不同,2018年人民币汇率呈现“一波三折”、总体贬值,而预计2019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更为明显,人民币汇率总体将保持稳定,贬值幅度不会像2018年那么大。对人民币汇率要保持足够的调控力,保留稳定汇率的“杀手锏”,要顺势而为,不刻意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要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增强政策公信力。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2018年人民币汇率——“一波三折”
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上呈贬值态势,从年初的6.4967到年末的6.8658,贬值幅度为5.38%。但相比2015年、2016年的持续贬值,2017年的持续升值,2018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可用“一波三折”来概括,呈现“先强—后弱—再稳”的特点。2018年2月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延续了20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态势,并在2月7日达到6.2596的年内高点;但3月中旬之后,人民币由强转弱、由升转贬,并于6月14日美联储加息、6月15日特朗普批准对中国500亿美元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后出现加速贬值;在8月份央行相继重启外汇风险准备金要求和逆周期调节因子政策之后,人民币汇率稳住了跌势,稳定在6.80—6.98区间。
与此同时,2018年市场主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明显增强,结售汇行为总体保持理性。2018年银行结售汇逆差为559.58亿美元,比2017年同期收窄49.9%。2015年汇改后,离岸市场汇率与在岸市场汇率价差相对较大,做空和唱空人民币汇率的声音较大。但2018年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与在岸市场汇率价差较小,说明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比较一致。
2018年人民币汇率总体贬值且幅度较大,主要与四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经济基本面差异。经济增长对汇率会通过“GDP增长—投资利润率上升—资本流入增多—汇率升值”这个路径来产生影响。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6.6%,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并且逐季放缓、下行压力较大,而美国经济总体强劲,全年预计增长2.9%左右,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中美宏观经济的增速差收窄是人民币整体贬值的重要原因。
二是货币政策方向。从货币政策操作来看,2018年中、美货币政策操作“一松一紧”,即中国货币政策稳中趋松,美联储加息缩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导致中美利差持续收窄。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四次降准,美联储则实施了四次加息。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一松一紧”导致中美利差持续缩小,10年期国债利差从年初的147个基点缩小到年末的56个基点。
三是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实质性升级。6月15日,美国开始对中国500亿美元产品征税;9月24日,美国开始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升级,导致国内外市场信心受挫,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从6月15日的6.4146下跌到8月24日的6.8789,跌幅达6.7%。
四是经常项目顺差。从资本流动角度分析,我国贸易顺差缩小造成了外汇储备少增、汇率持续承压。2018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8.3%。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1.71%降到2018年三季度的0.28%。外汇储备则由2017年末的3.14万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末的3.07万亿美元,减少了672亿
美元。
2019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逻辑和走势
2019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因素,既有贬值方面的又有升值方面的,整体将在宽幅区间内波动。
贬值因素方面,主要来自国内,包括经济增长减速、货币政策趋松、贸易盈余缩小等。实际上,2019年影响汇率贬值的国内因素是2018年贬值因素的延续。
第一,中国经济继续放缓。宏观经济方面,供求两端双双走弱,预计2019年经济增速还会进一步放缓,尤其是上半年放缓更为明显。
第二,货币政策继续放松。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公布在1月15日和25日分别实施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未来还有降准的可能,预计全年降准在3到4次,货币政策料将比2018年更为宽松一些。
第三,贸易盈余减少。2018年12月,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出口增速为-4.4%,进口增速为-7.6%,预计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将会更大,贸易顺差可能进一步缩小。
升值因素方面,主要来自外部,比如美元指数技术性回调、美国经济减速、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美联储加息缩表政策放慢步伐等。
第一,美元指数技术性回调。2018年,美元指数从4月16日的89.44之后持续走强,一路攀升到11月12日的97.69,之后高位震荡盘整,直到2019年1月依然处于96以上的高位(1月22日为96.32)。从历史经验来看,五年平均的美元指数在90左右,而现阶段美元指数处于高位,预计未来将有技术性回调。美元指数回落,会减轻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包括人民币)的波动压力。
第二,美国经济见顶放缓。与2018年三季度相比,美国的消费、企业利润、投资等数据都相对疲弱,预示美国经济有放缓迹象。同时,房地产泡沫、政府债务上限和贸易摩擦,都成为悬在美国经济头上的利剑。2018年12月,美国成屋销售仅499万套,创三年来新低。
第三,美联储放缓加息缩表步伐。从2018年10月10日,美国股债“双杀”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政策颇有微词。近期,美联储官员也频繁释放鸽派信号,2019年预计加息次数降为2次。美联储减少加息频率,有利于缓和中美两国利差缩小的趋势。
整体来看,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宽幅区间内波动。虽然既有促进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因素也有促进其升值的因素,但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总体上是稳定的。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对未来预期会起到转变影响的事件和因素,比如中美贸易谈判结果等。中美关系是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除了经贸问题,还包括科技竞争、制度竞争以及全球领导力竞争等诸多问题。
几点建议
汇率稳定至关重要,波动幅度过大既不利于进出口贸易,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需要对汇率保持调控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第一,对人民币汇率保留足够的调控力,保留稳定汇率的“杀手锏”。
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由于汇率对进出口数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汇率短期内大幅度贬值会首先造成进口商品计价的变化,即造成进口支出相对增大,从而导致短期内贸易差额恶化。而汇率大幅度升值也会在中长期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所以,有关部门要推动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让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要保留逆周期因子、离岸市场发行央票等最后手段,保持汇率稳定,作为对国际炒家的威慑力量,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
第二,顺势而为,避免过度追求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巨大进展,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篮子以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境内外直接参与者有31家,境内外间接参与者高达695家,实际业务范围已延伸到148个国家和地区。但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把“双刃剑”,一定要在内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时进行。现阶段,在美国经济放缓趋势明显、欧洲政治局势不稳、新兴市场信心不足、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内外部环境并不稳定时,应提高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管理水平,防范短期内资本大量流入流出,稳定中国金融市场。
第三,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增强政策公信力。
2018年6月,受美国加息、提高中国500亿美元关税等因素影响,市场上加剧了恐慌情绪,“羊群效应”严重,导致人民币汇率加剧下跌。如果再遇此类情况,相关部门应及时出手,防患于未然,避免汇市出现过度波动。提高汇率预期管理质量,一定要释放出足够清晰的信号,政策应具有预测性,只有这样政策才会有足够的公信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来源:中国基金报
【今日直播】信弘天禾周曾海:用耐心去守候A股结构性行情下的投资机会 华夏基金席博慧:黄金一路走高,资产如何配? 掘金大消费|万联汽车周春林:行业弱复苏持续,精选业绩与估值相匹配个股 国联安章椹元:中报来袭,半导体是否还有上车机会? 腾祺基金:港版纳指登场及金价创新高后如何部署? 易方达成曦、招商张夏(金麒麟分析师)(金麒麟分析师):全球科技浪潮下如何掘金科创板 天弘基金郭相博:今年医药涨65%,还能上车吗?
果然A股新龙头!刚刚,军工股又火了,猛掀涨停潮!黄金继续狂飙,上金所紧急提示风险!人民币罕见暴涨2300点,股市又要牛了?
最近的A股市场变化多端!
8月5日,国务院派发大利好,芯片股早盘集体狂欢,并带动大盘来了一波小V反弹。午后,“有色金属之王”稀土板块突然异动,指数飙升7%以上,概念个股快速冲上涨停板。
同时,大飞机、航母、卫星互联网、5G等题材持续上攻,A股市场多点开花局面延续。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更是持续爆发,引来交易所紧急风险提示。
当天,沪深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万亿成交规模,这也是连续六个交易日A股成交量维持万亿水平,意味着市场热度不改。当天大盘微涨0.17%,报收3377点,创业板涨0.97%,报收2860点。
不过,“聪明资金”著称的北上资金再次出逃,也引来关注。快进快出、大手笔调仓,过去长期投资的外资如今却多了“游击队”风格,也让投资者颇感困惑。
一边是A股行情热点扩散、震荡不断,一边是外资等机构资金动作漂移,到底意味着什么?
疯狂稀土重新回归
指数盘中狂飙7%
疯狂的“稀土”行情又回来了!
8月5日,在早盘被芯片股刷屏市场后,被称之为“有色金属之王”的稀土板块突然出现异动。午后,盘面上稀土指数突然出现了强劲的上攻态势,短短一个小时,板块指数快速飙升超7%以上。截至收盘,稀土指数依旧涨超5%以上。
板块内,北方稀土一度冲击涨停,五矿稀土也涨超5%以上,厦门钨业、广晟有色等均涨超3%以上。
同时,稀土永磁指数也涨近3%以上。板块内超21至个股大涨,其中北矿科技涨停,中钢天源、金力永磁、龙磁科技等涨超4%以上。
消息面上,近期国内轻稀土市场价格出现上涨,成为这轮稀土行情拉升的支撑因素之一。
据生意社数据显示,国内轻稀土市场部分价格上涨,金属镨钕价格上涨4000元/吨至380000元/吨,镨钕氧化物价格上涨3000元/吨至299500元/吨,氧化钕价格上涨3000元/吨至318000元/吨,金属钕价格上涨2500元/吨至402500元/吨,氧化镨价格为297500元/吨。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稀土板块大涨,和市场预期的逆全球化趋势有关。当前稀土资源正在成为战略资源,海外市场关系变化不断,稀土资源的供应也将会受到影响,稀土资源的价值有望抬升。
中信证券认为,随着海外持续复工复产,下半年全球稀土消费量有望反弹;受打黑、环保高压及产量指标等因素影响,预计稀土供给将会持续受限,叠加供给端收储等政策预期持续增强,供需基本面有望逐步向好,逆全球化下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有望大幅提升。
军工股继续狂欢
军工ETF强势依旧
军工股的强势行情,依旧延续。
近期,A股市场主体概念层出不穷,而具备持续热点曝光的当属军工板块。8月5日午后,军工股持续延续上攻格局,板块掀起猛烈的涨停潮。
当天,军工指数大涨超3.8%以上,成为领涨行业的主题。板块内,中飞股份、航天彩虹等近20股涨停,航发控制、航发动力、航天动力等大幅拉升。
与此同时,军工主题ETF也迎来一波大涨行情。8月5日当天,军工主题ETF基金依旧成为吸金热门。多只军工类ETF基金涨幅超3%以上。
军工股的大涨,也和近期市场预期变化、外部环境建设以及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有关。
天风证券统计测算了全部30个行业板块过去12个月经营质量的变化,发现军工行业出现了连续12个月的经营质量改善,与电力设备、新能源并列第一。同时,军工企业当前的经营质量与预期净利润增速也处在5年周期的历史最高值,且进入了一个将屡创新高的景气扩张期。
天风证券李鲁靖表示,军工股偏主题投资的风格,主要是早期军工投资留下的印象。随着2014至2018年军工核心资产逐步上市,国有企业管理与考核机制改革不断推行,军工企业财务报表已具备反映行业发展情况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黄金暴涨、沪银涨停
上金所紧急提示风险
受外围市场变化影响,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飙升,也带动一波凶猛的行情。
8月5日,国内期市早盘贵金属大涨,沪银一度涨逾7%,沪金涨逾2%。外盘方面,现货黄金快速反弹,一度重回2020美元/盎司上方。
当天期市收盘涨跌不一;贵金属均上涨,沪银封涨停,沪金涨逾2%。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收盘,沪金、沪银期货主力合约分别流入资金18.01亿元、14.92亿元。
受此影响,当天黄金概念指数午后异动明显,当天涨幅超4%以上。板块内,赤峰黄金、华钰矿业等涨超8%以上。
黄金ETF基金也成为资金追捧的热点。
受黄金白银大涨的影响,8月5日,上金所公告,近期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白银价格持续高位大幅波动。请各会员单位继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细做好风险应急预案,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芯片航空集体飘红
A股市场多点开花
如果说上半年,医药消费成为确定性投资主题的话,那么近期的市场走向,就让人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了。
医药股、消费股虽然偶尔爆发行情,但高处不胜寒,部分高价股震荡不断,回调风险加剧;而另一边,免税、抖音等题材性强的个股也出现了明显熄火的迹象。不过,热点轮动的速度也出现了越来越快的迹象,市场多点开花局面明显。
8月5日当天,A股市场多题材出现明显异动。一方面,受国务院利好消息刺激,芯片股集体大涨,引发早盘资金狂欢。不过,在题材刺激后,资金获利了结的意愿强烈。
当天午后,芯片指数持续强劲,指数依然大涨超2%以上,板块内近60只个股上涨,包括晓程科技、北斗星通、航锦科技、国民技术等个股涨停。
从资金流量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行业也成为吸金热门,当天均成交额约900亿。
同时,受益于中国北斗三号系统建成消息影响,卫星互联网指数等再度涨超4%以上。航空发动机、大飞机、通用航空等题材火热。
场内资金换手凶猛
炒作主题轮番切换
当前,A股市场炒作资金依然猛烈,资金搏杀动作凶猛。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市场的题材轮动变快,热点涣散,意味着资金正在从过去的高价股向其他低估值板块转移,资金流动迹象明显。
同时,热点扩散也意味着不同资金的分歧严重,对热点方向的把握有不同的选择。
8月5日消息,仙鹤股份宽幅震荡,早盘一度冲击涨停后震荡下挫,截至收盘,该股跌0.21%,全天成交超18亿,换手率超106%。
仙鹤股份的巨震和一则传闻澄清有关。此前有消息称,仙鹤股份涉及疫苗包装题材,仙鹤股份此前于7月31日、8月3日均收获涨停,连续3个交易日斩获涨停板,且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均换手率为53.92%。
不过,仙鹤股份表示,经核查,公司并不涉及该类业务。澄清后,仙鹤股份今日盘中巨震,换手充分,高达100%。
而在此番巨量换手背后,机构等资金则提前逃跑,其背后知名游资机构闪现。据8月4日,仙鹤股份的龙虎榜数据显示,当天,机构专用、沪股通专用席位卖出居榜首,而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等知名游资机构也在买入席位之中。
从盘面上看,此前热炒主题今日头条指数、大基建指数、创投指数等均出现了明显回调,领跌市场。
“聪明资金”又出逃
外资玩起游资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以“聪明资金”称号的外资近期表现却出现了一股浓浓的游资风格,令市场关注。
昨日上午,外资重新恢复买入动作,买入量逐步放大,当天尾盘净流出超20亿。不过今日,外资又开始出逃。当天,北上资金净流出近20亿。
过去,北上资金投资持续时间较长,投向明确;但如今北上资金的调仓动作却在加快。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最近的外资都有游资快进快出的风格。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曾表示,近期北向成交活跃度显著提高,表现为外资波动明显增加而非单向流入放大,主要增量来自于交易型外资。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7月配置型、交易型、托管于内港资机构的资金分别累计净流入约118亿元、144亿元和-44亿元,配置型、交易型资金净流入规模占比为54%、66%,二者贡献相当;但若以每日净流入规模的绝对值累计,则配置型、交易型资金流入规模绝对值的占比为21%、68%,交易型资金贡献远高于配置型。
有私募机构人士指出,实际上,近期不少内地客户的资金尽管留存在海外,但其投向仍然在国内A股市场,管理人风格也符合内地资金的操作习惯,这也意味着,虽然这类资金通过沪深港通的通道进入A股市场,但并不是真正代表外资动向。
此外,也有港资券商透露,由于近期投资的火热,围绕北向资金的配资动作也开始增加,部分配资蟾皮的杠杆可以增加到3倍以上,这也让部分外资的操作更像营业部大户室内的“游资风格”。
另一方面,外资的流出也意味着盈利的兑现。据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德伦指出,今年7月A股食品饮料和消费者服务合计流出约200亿元,外资快速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急涨后兑现浮盈以及中美关系又现波澜。
不过,北上资金跑进跑出并不意味着真正离开中国市场。兴业证券指出,境外投资者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不能单纯以短期的外资流入流出看待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而应该以开放的红利去理解外资参与A股和资本市场。
A股连续六日突破万亿
机构:“需要放下突破的执著”
受多空交织的影响,A股市场也出现了小幅震荡。
8月5日当天,市场三大指数小幅震荡。其中,沪指早盘一度下跌,但随后午盘强势收红,但到午后又出现一度翻绿的情况。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微涨0.17%。
深成指表现和沪指趋同,震荡趋势明显。深成指当天微涨0.72%。
而创业板震荡幅度则明显放大。当天上午,创业板指最低跌近1%,随后强势翻红午后涨超1.5%左右,但临近尾盘,涨幅收窄,收盘涨0.97%。
尽管指数略有回调,但A股市场交投依旧活跃。当天,A股市场再度实现万亿成交量。从盘面上,两市涨多跌少,超186只个股涨停。市场情绪指数达到6.5。
外汇市场,人民币表现也传出好消息。8月5日下午,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升破6.95关口,均创3月以来新高。
据行情走势图显示,从5月27日离岸人民币创下7.17低点之后,人民币开始进入升值通道,短短两个多月,调升超2300点,升值幅度达3%。仅7月,离岸人民币汇率累计跌了839个基点,即离岸人民币升值1.18%。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A股吸引海外资本流入以外,境外投资者增持债券也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动力之一。据中央结算公司发布7月债券托管量显示,7月份,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3441.24亿元,环比增长了6.7%,同比增长了38%。
从历史数据上看,这已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了,并且在今年7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
围绕后市前景,不少券商机构的观点也开始变得略有谨慎。多数机构指出,短期市场将出现震荡徘徊的情况,“需要放下突破的执著”,等待下一次上涨。
国盛证券指出,短期大盘有望继续挑战3380点附近压力位,若量能稳步释放,市场有望突破箱体继续向上。方正证券表示,短线上大盘将围绕3381点继续蓄势,若量能得到释放,大盘有望突破箱体继续上攻,若量能难以释放,则大盘将在箱体空间继续震荡运行。
中信证券表示,8月份期间市场受到的任何冲击,都是入场并布局下一轮上涨的宝贵时机。配置上看好消费、医药和有色金属板块。而中信建设证券8月的投资策略认为,股票市场将重新呈现出震荡的格局,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和周期行业会相对占优。
国泰君安认为,需要放下突破的执著。历史筹码密集区域,宏观流动性斜率放缓、监管态度不确定性等问题,突破3500还需要时间。需要对震荡区间的下沿保持足够的信心。同时金融服务实体背景下,创业板注册制在即,未来逐季上行的盈利、比市场预期更为持久的宽松流动性环境以及国内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均是支撑市场下沿的关键因素。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璐璐
美联储天量宽松政策下资金持续涌入新兴市场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中国股市和人民币汇率也将受益维持涨势。
8月6日,受上一日美元指数大跌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大涨影响,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上调314个基点至6.9438,为今年3月11日以来最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攻,主要源于近期美元指数的疲软。美元指数自5月中旬起就不断走低,近两个月的跌幅已达7.4%;其中,7月初至今的跌幅近4.5%,创下过去10年来的最大跌幅,也一度跌至2018年5月以来的两年多新低。美元指数的下跌会带动非美货币兑美元汇率的上涨,人民币同样如此,不过,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仅1.7%左右。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持续上涨,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弱和美元资金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寻求投资机会影响,由于美联储短期内难现货币政策转向,这一趋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盛宴”下,汇率的稳定和外资的流入,又将对国内的资本市场形成利好支撑。
人民币“内贬外升”说法不靠谱
截至8月6日16:30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9441,较上一日上涨89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日持续走强,但其上涨幅度相对于同期美元指数的下跌幅度依然较小。同时,作为观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7月环比还微跌0.68%,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也都在7月出现环比微跌。
中国银行(港股03988)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时报记者解释,7月人民币升值幅度低于美元,说明人民币与美元关联性降低,受美元影响减弱。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上涨,也引发了市场关于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讨论。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在外汇领域看来并不专业靠谱。
北京一资深外汇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所谓一国货币对内贬值,通常是用通货膨胀衡量,只要经济运行有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货币对内的价值肯定是在不断贬值的,也就是所说的钱变毛了,温和通胀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更有利的;而一国货币对外的价值则主要通过汇率体现,但衡量货币的对外价值不能仅看单边汇率,更重要的是看实际有效汇率,或者说是兑一篮子货币汇率。
从短期视角看,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说法也不靠谱。王有鑫表示,实际上,不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看,今年以来人民币购买力都在增强,人民币走势基本符合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周期表现。从国内看,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计后果、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相当的定力,总体宽松但又松紧适度,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复苏的同时,又确保物价平稳回落,CPI指数从年初的5.4%降了一半至2.7%,房价也保持基本稳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人民币并不存在对内贬值的情况。如果考虑到部分生活消费品降价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购买力实际在增强。
上述外汇人士也表示,从近几个月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结售汇情况看,人民币汇率总体维持平衡状态,近期升值的实际幅度较小。
美元指数还将走软
近日美元指数持续疲软的同时,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却在节节攀升,反映出市场避险情绪浓厚。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指数短期内还将持续疲软。
导致美元指数走软的因素多重复杂。王有鑫表示,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低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对于三季度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美国政府在4月底强行重启经济导致美国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势头变弱。从高频指标看,近期美国餐馆上座率有所下降、就业市场恢复变缓甚至再度恶化、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趋缓、商业零售和每周经济指数回落。美国经济下半年实现“V型”反弹的概率较低,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经济恐在四季度陷入双底衰退。
“因此,美元指数的持续走跌是市场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反映。从这个角度看,不论是美国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前景还是货币政策周期,都对美元未来走势不利,美元恐将继续回落。”王有鑫称。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也表示,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已经开始看到经济数据停滞不前,而因为很多家庭失去救济福利,8月份的数据可能会更加严重。相对于疫情似乎正持续改善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预计美国经济将与这些经济体短期脱钩,最近的经济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上周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在经历连续15周下降后,出现连续两周上升。
“这一切都显示,在短期内美元的弱势可能会持续,而美国国债和黄金可能会继续受市场追捧。我认为美国股市可能会稍逊于其他地区。” Kristina Hooper称。
全球流动性“盛宴”下人民币资产持续受青睐
然而,从全球资金流动的角度看,美元指数的疲软也反映出全球流动性“盛宴”下,美国本土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寻求更高投资回报的资金流动变化,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明确收紧之前,这一趋势仍会持续。相应的,这将利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证券市场。
上述资深外汇专家表示,美联储自3月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大规模量化宽松举措,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下,美国本土的资金肯定要流向本国股市以及外流到资产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投机。近期港元兑美元汇价多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也是美国资本外流的反映。
对境内的证券市场来说,外资也在持续加大买入力度。今年二季度,随着债券供应的加速,海外投资者二季度人民币债券净买入2600亿元,市场增量份额由一季度2.1%上行至7%。另据Wind显示,截至8月6日,沪深港通北上资金今年以来合计流入1259.56亿元,其中,近三个月的净流入规模就达905.95亿元,占今年以来净流入规模的七成。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态度对全球金融市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新兴市场股票预期将跑赢发达市场股票和固定收益,受益于强劲的经济复苏和具有吸引力的估值,下半年时间A股将维持出色表现。“我们将中国股市的任何重大下跌都看作是买入的良机,中国将迎来十分强劲的经济复苏,而且一旦地缘政治事件尘埃落定,市场情绪将继续为中国股市带来支持”。
8月5日下午15点52分左右,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升破6.95关口,创下 3月中旬以来的新高。截至当日16点38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报 6.9497和6.9481。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752 ,较前一交易日上调51个基点。
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跳涨逾150点,升破6.97关口,与此同时,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在6.97附近波动。随后,人民币一路震荡上行,接连升破 6.96和6.95关口。
与人民币汇率走强相对应的是美元指数近期重挫。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美元 指数从97.37下跌到93.49,跌幅4.1%,创下了该指数近10年最差的单月表现, 盘中甚至触及92.529的低点,创下2018年5月以来的新低。进入8月,美元指数略有企稳,但分析人士认为,从中长线来看,美元的下行趋势并未真正逆转。
8月5日亚洲市场早盘,美元指数震荡下行,最低触及最近三个交易日的低点93.01。截至当日16点38分,美元指数报93.16。
7月17日,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 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总体稳定。对于未来汇率,王春英认为还是会随着 市场变化而不断地波动。
谈到汇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王春英表示,这取决于个人持有外币资产的规模 和对资产的管理理念。对于没有持有太多外币资产的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 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多少影响;如果外币资产很多的话,账面资产会有一些变化 ,但如果不真正地进行货币兑换,影响也非常小。
对于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保持 基本稳定,稳中有升的概率比较大。除了外资流入、美元走弱外,我国经济根 本面继续向好,也是支撑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强的重要要素。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认为,在基本面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的作用下 ,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方向上的支撑,有向6.9靠近的可能。该团队表示,对 于当前我国的情况而言,过强或过弱的人民币汇率都非最优解,保持汇率在合 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也许更有益于资本市场和经济整体。
【来源:北青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谢亚轩 刘亚欣
核心观点:
1973年以来美元运行了“两轮半”周期,我们认为美元未来将进入一个持续走弱的趋势,完成余下的半轮美元下行周期。
早在3月,我们即正确预判本轮美元转弱。3月22日《美元流动性窘迫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中提出,当时的美元快速走强是美元流动性“窘迫”所致,这样的非常态必然不能持久,103的美元指数也远脱离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未来美元指数将出现回落,人民币走势将由弱转强。在5月6日的《不要只看到港元强,更要看到外溢效应》,我们再次强调这一观点。在5月30日的《人民币汇率当前的“斗而不破”》中明确指出:对未来两个季度美元指数的基准预测是下降至95以下,人民币兑美元回到7左右的水平。
基于以上看法,我们试图回答关于美元指数的三个问题:第一,招商宏观团队再次强调美元由强转弱的目的是什么?第二,美元将走弱到什么程度?第三,美元转弱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有什么影响?
以下为正文内容:
问:招商宏观再次强调美元由强转弱的目的是什么?
答:早在3月,我们即正确预判了本轮美元走弱。我们在3月22日的《美元流动性窘迫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中提出,当时的美元强势是美元流动性“窘迫”所致,这样的非常态必然不能持久,103的美元指数也远脱离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未来美元指数将出现回落,人民币走势将由弱转强。在5月6日的《不要只看到港元强,更要看到外溢效应》,我们再次强调这一观点。在5月30日的《人民币汇率当前的“斗而不破”》中,我们明确指出,对未来两个季度美元指数的基准预测是下降至95以下,人民币兑美元回到7左右的水平。
当前,我们再度强调美元指数由强转弱,主要目的有三:
首先,欧盟达成复苏基金协议,可能成为美元走弱的一个重要推手。欧盟各国领导人终于就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达成协议,这意味欧盟将开始执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救助计划,其中的5000亿欧元作为以直接拨款形式发放给经济遭受重创的成员国,受援国无需偿还,剩余2500亿欧元作为贷款予以发放。欧盟复苏基金意味着欧洲向财政一体化上做出了重要突破,意味着更为团结的欧盟,也意味着欧洲更加乐观的经济前景,这将对欧元构成支撑,并推动美元走弱。
其次,1973年以来美元运行了“两轮半”周期,新冠疫情之后一些促使美元指数走弱的因素已处于酝酿之中。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进入浮动汇率时代以来,美元经历了两轮完整的强弱周期(下图)。本轮强美元初始于2012年,加速阶段始于2014年7月,至今已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历史上两轮美元指数趋势性走弱的宏观背景存在以下共性:一是美联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美国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的恶化,三是美国经济增速相对全球GDP增速的下降。新冠疫情发酵以来,美联储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发酵、特别是二次发酵延长了美国经济受到疫情因素影响的时长,短期冲击向中期延续的概率在上升,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经济体相对美国可能具备更为乐观的经济基本面前景,促使美元指数走弱的因素正处于酝酿之中。
最后,随着美元指数跌破95这一位置,越来越多的市场声音开始看空美元,表明市场的共识度在上升。7月22日,美元指数跌破95,降至2018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市场声音开始看空美元,ICE美元指数非商业净持仓也达到了较低水平,表明看空美元的市场力量在上升。我们也提示投资者关注这一变化。
问:美元将走弱到什么程度?
答:1985年至1992年,美元指数下降45%。以月度均值衡量,1980年7月,美元指数开始从84.6触底走强,美联储从1984年9月开始进入降息周期并快速降息,美联储于1985年2月、3月见顶,高点达到158.5、158.3,此后开始回落,“广场协议”签订于1985年9月,此时美元指数已较1985年3月下跌了12%。在广场协议后确实与日元的升值同步出现加速贬值,至1986年末继续下跌了24%。该轮美元指数弱势的最低点为1992年8月的80.8,较最高点下跌了45%。
2002年至2008年,美元指数下降39%。2001年6月、7月美元指数达到119的高点,小幅回落后2002年2月又再度回升至119,筑成双顶之后,美元指数出现趋势性回落。促成了美元指数从2002年3月开始的趋势性回落。该轮美元指数回落的最低点为2008年4月的72.1,较最高点下跌了39%。
美元指数未来可能下降30%,回到70左右的水平。2016年12月美元指数达到102的高点,后续有所回落但一直维持在较强水平,按照历史上美元的贬值幅度以及每轮高点的变化,我们估计本轮美元指数走弱的低点可能在70左右,但过程可能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
问:美元转弱对于资产配置有什么影响?
答:从历史来看,美元指数与诸多资产价格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也许并非简单是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因为美元强弱既是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果,又具有其作为国际货币的显著溢出效应,因此,其他资产价格既受到同样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美元指数强弱的影响,因而这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种相关关系是历史事实,因此对美元指数的判断也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于其他资产价格的判断。
我们在6月16日的报告《新冠、美元和大类资产走势》中提出,如果美元出现趋势性走弱,对于资产价格将有以下影响:
第一,欧元、日元、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将转强。若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回升,新兴市场货币有望摆脱承压的局面,发达国家货币中欧元、日元、加元、澳元等负相关性较强的货币升值的概率也最高。
第二,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美元指数与除纺织品以外的CRB各类指数、原油价格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美元指数的走弱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第三,美元走弱有利于金价上涨。黄金价格的相关性略低于其他商品,主要原因或在于风险事件频发在较多阶段对于黄金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可能出现美元与金价同升的现象。因此美元走弱有利于金价上涨,同时也要考虑政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四,美元转弱与带动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和债券价格的下跌。美元指数与德债、中债、印度国债收益率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意味着美元指数下行的阶段可能对应着部分国家长端利率的上升。
第五,美元指数回落,新兴经济体股指的表现将相对好于发达国家股指。有观点认为,MSCI发达-MSCI新兴之差与美元指数同方向变动。据此推论:未来如果美元指数持续回落,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表现将相对好于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
导读:最近三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连续升值,除了美元自身的因素以外,人民币本身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得到了市场认可。
而这,与“811汇改”不无关系。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矫堃,胡珊珊
编 辑丨李靖云
图 / 图虫
今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波动。
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升至6.8398的近7个月高位,但在疫情发酵、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中美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一度走弱至7.1765的9个月低位。
最近三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连续升值,除了美元自身的因素以外,人民币本身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得到了市场认可。
图 / 图虫创意
尽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波动频率均明显增加,但市场对此反应稳定,表明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市场运行的韧性已显著增强,清洁浮动的基础逐渐稳固。
而这,与“811汇改”不无关系。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要求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来提供中间价报价。
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次性下调1136个点。
当年12月,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为人民币价格的重要指标。
2016年,人民银行在一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阐述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
2017年5月,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随后于2018年1月和2018年8月进行调整,以稳定市场预期。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明显波动。
8月11日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调整后,即期汇率波动剧烈,人民币出现较为明显的贬值,当日贬值幅度达1.79%,截至年底累计贬值4.4%,至2016年底累计贬值10.6%。
代客结售汇逆差(剔除远期结售汇当月履约额,下同)则由汇改前的253亿美元扩大至8月的1104亿美元,表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恐慌性购汇行为。从当月开始,代客结售汇连续24个月逆差。
至此,“811汇改”已过去五年。与汇改前比,人民币汇率市场已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格局确立,
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图 / 图虫创意
2005年“721汇改”后至2013年末的逾八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为单边升值,最大升值幅度达到27%。
长时期的升值会加剧经常账户的不平衡,并弱化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人民币可能的贬值,既无心理也无措施上的准备。
2014年初,人民币汇率开始贬值,“811汇改”后仍持续走弱,市场对贬值的敏感放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但在经历了适应调整后,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已展露明显的双向波动的特征。
2018年3月,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6.2418的汇改后高位,又于当年10月末跌至了6.9780;
2019年8月,人民币汇率平稳破“7”,之后基本围绕“7”关口有升有贬。在此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图1)。
此外,在“811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与即期价格偏离幅度较大,最高达到1263点,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及权威性。
而汇改后,中间价与市场价格的偏离得到校正,中间价的基准作用明显增强。
图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及波动率变化
图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相对于收盘价的偏离幅度
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
和风险管理意识增强
长达十年的升值以及此后两年的贬值让市场主体形成了一个预期,即升贬值会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并保持较大的幅度,由此形成了市场主体明显的顺周期特征。
在单边升值阶段,市场总是预期下个月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因而不愿持汇,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结汇热情高涨,进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
在单边贬值阶段,市场又总是预期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不愿结汇,在人民币下跌过程中反而加快购汇,进而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由此,单边升值阶段总伴随大规模的结售汇顺差,单边贬值阶段则为大规模结售汇逆差(图3)。
但近两年来,市场开始适应了双向波动的节奏,对人民币也不再有单边的升值或贬值预期。
在此基础上,市场主体不再押注于汇率的单边变化,而是根据汇率波动自发地调节自身行为:
在人民币升值阶段,市场适时购汇;贬值时又适时结汇。
此外,银行代客远期购汇签约与月平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环比变化幅度的相关性显示,在“811汇改”后至2016年末人民币贬值阶段,二者相关系数为+0.78,表明人民币汇率贬值时,企业远期购汇的动能非常强;
但2017年初至今,该相关性回落至+0.19,表明企业的顺周期特征弱化,外汇市场供求更趋均衡,且其与人民币汇率已有的同步关系被打破。
图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
国际收支更趋平衡,
民间部门的货币错配现象缓解
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评判标准是经常项目差额是否可持续。
当前通用的国际标准认为,经常项目逆差与GDP之比不应超过4%,顺差占比不应超过6%。自加入WTO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峰值9.9%。
2008年后,受周期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及其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回落至4.8%,此后维持在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内。
2016年-2019年分别为1.8%、1.3%、0.4%以及1.0%,国际收支已更趋平衡。
图4: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的变化
此外,民间部门的货币错配现象缓解。
人民币十年升值期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伴随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量化宽松,全球流动性泛滥,民间部门倾向于采用“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财务摆布。
这时候举借外债,一方面可以稳定享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享受低廉的借贷成本。
截至2015年6月末(“811汇改”前的最近数据),剔除官方储备后,我国对外净负债达到2.37万亿美元,相当于年化GDP的22.1%。
“811汇改”后,因坚持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市场逐步建立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民间部门加紧偿还外债,并配置海外资产,货币错配现象大幅改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降至1.04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回落至7.4%。
图5:对外净负债及其占GDP的比重
经历了五年的发展,人民币外汇市场已愈发成熟。
当然,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仍然不足,制约依然较多,市场参与者汇率风险对冲水平仍然偏低。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要在改进汇率调控方式的同时,增加交易主体、丰富交易产品、放松交易限制,并开展持续的市场教育。
市场多大程度能够克服浮动恐惧,将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能够走多远。
(作者系建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