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人民币会贬值吗

中美贸易战升级!我们要不要担心通胀?

双方都放出了大招,把谈判的筹码摆在桌

这个清明节,中美并没有消停!

4月4日,中国作出本轮中美贸易战中最强硬的回击,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等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

这个措施是对“美国将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的回应。

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扬言,要对从中国进口的1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

如果加上之前的500亿,美国对中国征税的商品总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

对此,中国有关部门也没有示弱,4月6日晚上,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公布1000亿美元的清单,中国将立刻反击。

所以,从现在的态势看,中美贸易摩擦已经白热化,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如果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里,中美谈判破裂,贸易战一触即发。

现在之所以说“贸易战”而不是“贸易摩擦”,是因为双方都放出了大招,把谈判的筹码摆在桌面上。

中方的大招是针对美国的大豆、汽车、飞机等征税,美国的大招是直接针对中国的“制造业2025战略”。

所以,如果贸易战真的开打,中美双方的很多产业都会受到波及,现在国内很多人关心的是,对美大豆征税会不会导致中国通货膨胀?

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124亿美元的大豆,如果中国真的对美国进口大豆征税,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会上涨。

在国内,和大豆关联性较强的几个产业包括食用油、养殖业(肉类),所以,大豆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高油价和肉价。

01

为什么要大量进口大豆?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事实上,在农业方面,如果和美国相比,美国才是真正的农业大国。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美国进口大豆约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37%,占美国出口量的62%。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为何要进口这么多大豆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国内大豆消费已经不得不依赖于进口。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中国大豆播种面积连年锐减,到2014年已经锐减到680万公顷,近两年才开始回升。

近十年的大豆产量最高峰出现在2008年,当年达到1554万吨,最低谷出现在2015年,只有1100万吨,锐减了大约30%。

大豆播种量和产量减少了,但国内需求并没有减少,所以中国的大豆就主要依赖进口了。

上图是近十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从2007年每年进口3082万吨到2016年每年8391万吨,进口量翻了2.7倍。

另外,单从2016年看,大豆进口量为8391万吨,自产量为1300万吨,总量为9691万吨,进口量占了86.6%。

大豆需求量这么大,为什么国内不种植呢?

首先我们来算一笔账:

根据黑龙江农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9日消息,大豆新品种“黑农84”亩产280公斤,而黑龙江省的实际平均亩产为130公斤。

假如全部不允许进口大豆,按280公斤亩产计算,9000万吨一年的大豆大约需要3.6亿亩耕地。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国到2015年共有耕地20.25亿亩,到2017年稻谷种植面积约4.5亿亩,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

也就是说,我们国产大豆替代进口大豆的部分(这还不算目前实际在种的)需要占全国耕地接近18%,和小麦相同。

所以,在中国要种出这么多大豆仅土地就难以满足。

于是,我们主要从美国、巴西等国进口大豆,美国目前大豆年产量1.15亿吨,巴西目前大豆年产量1.08亿吨,全球南北半两个大豆主产区供应中国。

中国大量进口大豆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无法满足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大豆不管是产量还是出油率都高于国产大豆。

以前,中国东北是大豆的主产区,但是在外来大豆的冲击下,现在播种面积越来越少,主要就是进口大豆的优势明显。

据行业人士称,进口转基因大豆相较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都能高出3-5个百分点。

大豆出油率每高出一个百分点,加工一吨大豆的收益就能够增加150元。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000万吨,自己可以算这个收益。

不过,要是食用的话,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在蛋白含量和口感上,都要比进口转基因大豆更好。

但现实是,大豆产业的主要生力军是压榨业,也就是说这个产业最大的大豆消耗者,不是爱吃大豆的人,而是压榨企业。

进口大豆除了质量更好(出油量)外,还有一个就是成本优势。

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就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个国家的大豆生产又都被四大国际粮商控制。

PS:国际四大粮商指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简称ABCD。

这些粮商从种子研发培育,到农场种植,再到化肥农药、港口仓储、船队运输、后续加工,直到期货市场,控制了整条产业链。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四大粮商完全掌握了国际大豆的定价权。

此外,三国豆农在种植环节也拥有规模优势。国内大多是散户种植,平均种植面积一般只有几亩,三国豆农的平均种植面积高达2000亩,高度机械化。

这也导致美洲的大豆,通过浩瀚的太平洋运到中国,价格比国产大豆每吨还要便宜一百多块钱。

02

加税等于涨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中国目前的大豆消费不得不依赖进口,而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大豆进口来源(2017年数据),一旦征税,影响明显。

从国内大豆实际需求量上来说,国内的大豆消费主要不是豆腐、豆花等豆制品上的消费,甚至豆油都无足轻重,主要是在养殖业上,中国对豆粕的消费量是巨大的。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超过1.1亿吨,其中美国进口约为3300万吨。

据广发证券研究团队测算,按照4-5月交货期1000美元/蒲式耳的外盘价格,美国进口大豆完税价约为416美元/吨。

如果计入3%的适用关税、11%的增值税、港杂费以及加征25%的关税,按照6.3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估算,则进口美豆的折算成本将达到3773元/吨。

正常情况下进口美国大豆的成本约为3118元/吨,加征关税后的进口美豆涨幅将达到21%。

上述测算仅考虑了直接影响。实际上按照USDA(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测算,2018年中国的进口大豆总量将达到1亿吨。

近三年中国对美豆的进口占比为37%,其余剩下的进口额度主要由南美大豆弥补,但据市场估计,今年巴西的大豆出口约为7000万吨,因此即便我们不考虑南北美大豆的替代差异,假设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大豆出口全部供应中国,中国依然将产生约1700万吨的供需缺口。

另外,商务部还拟对美进口猪肉加征25%的关税,这会刺激国内养殖业,这将带动豆粕、菜粕、玉米等价格共同抬升,很容易引起食品类通胀。

招商证券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大豆价格对CPI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5个途径:

1、大豆作为油料可以用于压榨生产豆油,豆油除了食用之外还可用于制成生物燃料。2、大豆可用于制成豆腐等大豆类食品。3、大豆榨油之后产出豆粕,是生猪养殖等肉禽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成分。4、大豆价格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到其它粮食的价格,进而间接对食品通胀造成影响。5、大豆价格的波动还可能影响通胀预期的形成。

大豆影响CPI路径图

在这五个路径中,前三者更为直接,如果仅仅考虑这三个路径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CPI中与大豆相关的细项分别包括了粮食、食用油、以及猪肉禽肉类等,而这三项在CPI中的累计权重达到约7.5%。

报告称,大豆价格上涨5%、10%、20%、30%的情况下,将额外拉动CPI同比0.08、0.17、0.33、0.50个百分点,这将显著抬升中国通胀压力。

2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2.9%,由于受春节因素影响,这已经很高了,如果真的加税,以2月份为参照物,中国的CPI可能超过3%。

其实,最让人担心的是,国内不法粮油商、肉商会借“贸易战”抬高商品价格,这有时候比通胀本身更可怕。

展开
收起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3月23日凌晨,依照对中国的301知识产权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那么中美贸易战到底对金融业有没有冲击?冲击有多大?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对于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本身开放程度不充分,加上外汇管制因素的约束,资本大幅外流的压力大大减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而且,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强调“防风险,守底线”的严监管原则,债券交易新规、资管新规先后纷纷落地,国内金融市场依旧延续“去杠杆化”的趋势,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挤掉了潜在的泡沫,增强了国内市场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危机应急水平。

但出口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由于中美贸易战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使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或有可能重新滑落到低迷状态。而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受到影响必然会对我国金融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当前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和深度融合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千万不可低估中美贸易战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中国金融亦未能幸免于难。

就目前而言,中美贸易战最直接的影响将导致中国外贸逆差或我国国际收支逆差,因为从中美贸易战涉及产品的范围看,中国有600亿美元左右的钢铁、铝制品及其他产品受到制约,而美国大约只有30亿美元的农副产品受到影响,这显然会打破原有的贸易格局或贸易平衡。

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和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虽然目前我国拥有3万多亿美元足够的外汇储备,可通过抛售外汇操作手段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然而这么做的结果又将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使我国中小微企业受到伤害会更大,也直接引发国内就业机会的下降。

同时,对我国当前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也将带来影响,虽然美联储加息有可能引发我国央行做出相应反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中短期货币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以抑制过多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币值稳定或汇率稳定,以防止国际热钱外流,从而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

然而,中美贸易战挑起之后,有可能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尤其会导致大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陷入经营困局,中国又有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让我国货币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十分尴尬境地,到底是应对美联储加息收紧货币政策还是应对贸易战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都有可能迫使央行在寻求应付美联储加息与抵销贸易逆差之间的平衡点上进行相应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波动可能性较大。

而且,更为深刻的问题是,外贸出口减少,对我国外向型企业会带来较大的打击,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萎缩,盈利能力下降,贷款偿还能力亦跟着下降;同时,我国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产业不在少数,如此一起会引发连锁反映,对国内不少生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大量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

有可能使我国实体经济进入新一轮低谷,这对我国银行业生存发展带来不利:有可能引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出现大幅反弹,使银行经营效益将比现在更加糟糕,经营抗风险能力的压力也将加大,使银行业进入新一轮经营不景气周期,这一点国内银行业应保持清醒认识并采取足够应对准备。

同时,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受到一定影响,这与美联储加息有异曲同工之效。虽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资本市场不构成直接影响,但对美股形成打压,短期可能会下跌,对于美股,A股向来有跟跌不跟涨的传统,一旦美股下跌A股很容易跟风。

近几日中美股市急剧下跌就正好印证了这样一种现象。如美股上周四遭遇大幅抛售,三大股指均创下2月8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截止收盘,标普500指数收跌68.24点,跌幅2.52%,创2月8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报2643.69点,创2月9日以来收盘新低。纳指收跌178.61点,跌幅2.43%,也创2月8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报7166.68点。美股全线下挫,标普11大类股中仅有公用事业股收高0.44%。

上周五开盘后,中国A股全线重挫。沪指开盘大跌2.78%,深成指大跌3.37%,创业板指暴跌3.6%,对美国出口占比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纷纷低开。显然,中美贸易战不利于A股的走强,中国A股出现整体下跌或陷入长期萎靡不振状态应是大概率事件。

尤其与被美国拟将征收关税的化工、机械、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制品、电气设备、家电、钢铁及纺织服装等板块将存在继续下跌之虞,这对投资者信心和情绪也将带来较大影响。当然也并非中国A股一片漆黑,与中国抑制美国农副产品相关的日常生活消费品股票有可能走强,给投资者带来利好。

3月23日凌晨,依照对中国的301知识产权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那么中美贸易战到底对金融业有没有冲击?冲击有多大?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对于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本身开放程度不充分,加上外汇管制因素的约束,资本大幅外流的压力大大减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而且,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强调“防风险,守底线”的严监管原则,债券交易新规、资管新规先后纷纷落地,国内金融市场依旧延续“去杠杆化”的趋势,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挤掉了潜在的泡沫,增强了国内市场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危机应急水平。

但出口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由于中美贸易战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使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或有可能重新滑落到低迷状态。而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受到影响必然会对我国金融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当前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和深度融合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千万不可低估中美贸易战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中国金融亦未能幸免于难。

就目前而言,中美贸易战最直接的影响将导致中国外贸逆差或我国国际收支逆差,因为从中美贸易战涉及产品的范围看,中国有600亿美元左右的钢铁、铝制品及其他产品受到制约,而美国大约只有30亿美元的农副产品受到影响,这显然会打破原有的贸易格局或贸易平衡。

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和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虽然目前我国拥有3万多亿美元足够的外汇储备,可通过抛售外汇操作手段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然而这么做的结果又将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使我国中小微企业受到伤害会更大,也直接引发国内就业机会的下降。

同时,对我国当前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也将带来影响,虽然美联储加息有可能引发我国央行做出相应反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中短期货币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以抑制过多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币值稳定或汇率稳定,以防止国际热钱外流,从而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

然而,中美贸易战挑起之后,有可能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尤其会导致大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陷入经营困局,中国又有可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让我国货币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十分尴尬境地,到底是应对美联储加息收紧货币政策还是应对贸易战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都有可能迫使央行在寻求应付美联储加息与抵销贸易逆差之间的平衡点上进行相应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波动可能性较大。

而且,更为深刻的问题是,外贸出口减少,对我国外向型企业会带来较大的打击,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萎缩,盈利能力下降,贷款偿还能力亦跟着下降;同时,我国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产业不在少数,如此一起会引发连锁反映,对国内不少生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大量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

有可能使我国实体经济进入新一轮低谷,这对我国银行业生存发展带来不利:有可能引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出现大幅反弹,使银行经营效益将比现在更加糟糕,经营抗风险能力的压力也将加大,使银行业进入新一轮经营不景气周期,这一点国内银行业应保持清醒认识并采取足够应对准备。

同时,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受到一定影响,这与美联储加息有异曲同工之效。虽然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资本市场不构成直接影响,但对美股形成打压,短期可能会下跌,对于美股,A股向来有跟跌不跟涨的传统,一旦美股下跌A股很容易跟风。

近几日中美股市急剧下跌就正好印证了这样一种现象。如美股上周四遭遇大幅抛售,三大股指均创下2月8日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截止收盘,标普500指数收跌68.24点,跌幅2.52%,创2月8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报2643.69点,创2月9日以来收盘新低。纳指收跌178.61点,跌幅2.43%,也创2月8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报7166.68点。美股全线下挫,标普11大类股中仅有公用事业股收高0.44%。

上周五开盘后,中国A股全线重挫。沪指开盘大跌2.78%,深成指大跌3.37%,创业板指暴跌3.6%,对美国出口占比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纷纷低开。显然,中美贸易战不利于A股的走强,中国A股出现整体下跌或陷入长期萎靡不振状态应是大概率事件。

尤其与被美国拟将征收关税的化工、机械、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制品、电气设备、家电、钢铁及纺织服装等板块将存在继续下跌之虞,这对投资者信心和情绪也将带来较大影响。当然也并非中国A股一片漆黑,与中国抑制美国农副产品相关的日常生活消费品股票有可能走强,给投资者带来利好。

展开
收起

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中国还会像一百多年前那样认输吗?

一百多年前的1840年,大清王朝和远在欧洲的大英帝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在后来被叫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除了这个名字之外,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通商战争”,这场战争不是清王朝挑起来的,但是清王朝不得不面对大英帝国的挑战,并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这场战争中大英帝国不是为了土地,只是为了能和大清帝国通商,这也可以算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最早“贸易战争”,这场战争我们都知道大清最后输了,尽管不乐意通商,但是最后不得不打开国家的大门。

就在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命令,准备对中国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也很快给出了回应,准备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包括水果,肉类加征关税,以此保护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还会像一百多年前那样认输吗?

在美国发布一系列贸易战的文件之后,美国想打贸易战的意图可以说是很明显了,但是美国太小瞧中国了,中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中国现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也有胆量和美国将“贸易战”进行到底。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中方是不愿意打“贸易战”,这是因为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但是我们也不怕打“贸易战”,如果有人坚持要打“贸易战”,我么也会奉陪到底。

回想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时候的贸易战是因为大清王朝不愿意打开国门和世界做生意,但是现在不同,中国本着友好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各国的商人来中国发展。一百多年前中国不愿意开放,所以列强用轻炮打开国门,但是现在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开放的国家,如果有人想要打“贸易战”中国已经有能力给与他们有力的回击,因为中国已经不是那个落后封建的国家了。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我们反复沟通,但是美国仍旧一意孤行,出台高关税清单,我们必须做出捍卫中国自身利益的行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在外部压力之下屈服过,这是新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中国不会向任何外部压力屈服。

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国家了,面对其他国家在贸易以及政治上的挑衅,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回击他们,不过中国还是希望能在和平友好的基础上,向全世界开放,希望每个投资者都能在中国获益,这才是一个大国有应该的态度!

展开
收起

一旦中美贸易战全面开打,两国老百姓谁将承受通胀之苦?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正面临全面升级之势,这无疑是今年中国和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普通老百姓未来的最直接感受可能是加征关税后,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胀压力。那么,一旦贸易战全面升级,中美两国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压力到底有多大呢?本文将详细解析。

如贸易战升级,中国将有多大通胀?

我国商务部4月4日发布了针对美国贸易战的反制措施,将对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106项、价值500亿美元的、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25%。

从106项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看,对CPI影响最为直接的商品有大豆、牛肉、烟酒、塑料、化工制品、塑料橡胶等制品。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大豆——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4.4%,占美国出口总量的62.1%(参见下表)。在其他产品领域,要么是中国贸易依存度较低,国内自给率水平较高,要么进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低,传导到消费终端价格的可能性不大。

从贸易依存度看,由于我国国内大豆需求高度依赖进口,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高达85%以上,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将对我国大豆及下游产品价格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对CPI形成一定的压力。根据平安证券研究结果,大豆价格上涨将通过豆制品、食用油和饲料三个渠道对CPI形成压力。

首先,在豆制品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干豆及豆制品”消费在食品消费中的占比在1.2%左右,而食品烟酒类在CPI中的占比在31.98%,假设大豆涨价25%,豆制品将可能带动CPI上升0.096个百分点。

其次,在食用油方面,大豆油占我国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大约为42%,而食用油在CPI中占比0.86%,一旦大豆价格上涨25%,通过食用油价格上涨带动CPI上升0.09个百分点。

最后,在饲料消耗方面,豆粕在精饲料原料成本中占比大约为25%,而2017年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显示,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奶牛精饲料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比分别为44%、14%、13%、69%、66%、44%,猪肉、牛肉、羊肉、鸡肉、蛋、奶在CPI中占比分别为2.49%、0.59%、0.64%、0.48%、0.60%、1.37%。综合计算后,一旦大豆涨价25%,将通过饲料价格上涨带动CPI上升大约0.16个百分点。

可见,全国大豆价格按照25%涨幅,将拉动CPI上升大约0.35个百分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大豆库消比创近年来新低,2018年全年预计为4.21。同时,美国进口大豆两大主要替代国巴西(占我国大豆进口46%)和阿根廷(占我国大豆进口5%)的大豆产量已经达到极限(参见下图),加上今年南美地区严重干旱,大豆减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因此,在这些内外背景下,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必然会对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形成明显冲击,进而对CPI形成压力。

不过,根据统计局4月11日公布的数据,3月份我国CPI和PPI涨幅双双回落,其中CPI同比上涨2.1%,较2月回落0.8个百分点,可见春节因素对CPI的季节性影响已恢复常态。因此,在当前我国食品价格持续低迷、通胀压力不大的宏观环境下,大豆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依然可控。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通胀形成的压力更大

反观美国,如果中美贸易争端由局部的贸易摩擦向全面贸易战升级,甚至如果出现环球时报所说的“即使中美贸易归零,中国也不会后退”的极端情况,美国普通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压力将是全面而巨大的,具体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商品在美国居民日用消费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大家对2006年美国记者莎拉·邦焦尔尼出版的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可能并不陌生,书中莎拉一家从抵制中国制造,到认识到没有中国制造难以生活的事实,最终放弃了坚持不用中国制造的行为。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尽管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进入美国市场,但在美国居民日用消费品市场中,“中国制造”并没有大规模退出,相反仍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以三大类最典型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皮革箱包、杂项制品(主要有家具、玩具)为例,200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三大类商品分别为246亿美元、38.3亿美元和237亿美元,2017年上升到425亿美元、69.3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增幅均在一倍左右。而同期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由2208亿美元增长到4297亿美元,涨幅(94.6%)也接近一倍,二者保持了大致同步的涨幅。相反,美国在同期的进口额由1.56万亿美元上升到2.34万亿美元,增幅仅为5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这其中包括上述三大类日用消费品。

第二,过去二十年,中国对美消费品出口是美国低通胀的原因之一。在投行分析师和经济研究界,过去十多年里始终存在着一种声音:中国对全球出口日用消费品,是各国央行实行史无前例宽松货币政策而没有形成显著通胀压力的重要原因。正是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和工业品产能过剩,压低了全球通胀水平。尽管许多学者并不认可这一看法,但仍不能否认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同样以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为例,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纺织服装出口快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出口整体价格指数却始终稳中趋降。由此可见,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滞涨或许是美国CPI中服装类价格涨幅长期低于美国CPI整体涨幅的重要原因(参见下图)。

第三,历史上美国发动对日本、德国贸易战,也曾是通胀的原因之一。上世纪60-80年代,美国与日本、德国也曾发生旷日持久的贸易战,特别是美国和日本之间,出现了六个回合的贸易摩擦:1968-1972年关于纺织品,1976-1977年关于彩色电视机,1976-1978年关于钢铁,1979-1981年关于小汽车,1985年关于汇率,1987-1991年关于半导体。最后以美国征收高额关税、日本“自动出口限制”和日元大幅升值而结束。但是,美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大,特别是在贸易战前期(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的泥潭(参见下图),虽然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暴涨,但美国频繁发动贸易战,也是其通胀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之一。

当前,美国经济通胀水平稳步回升。无论是CPI指数还是美联储高度关注的个人消费支出(PCE)指数,2017年以来都有明显的回升。今年3月CPI同比涨幅为2.4%(参见下图),连续突破美联储2%的预期目标值,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各种场合暗示美联储加息幅度和节奏将可能提升。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势必进一步推升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

综合来看,仅就两国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来说,由于“中国制造”在美国居民日用消费品中无处不在,中美全面贸易战对美国老百姓形成的通胀压力,要远远高于对中国老百姓形成的通胀压力。仅就通胀影响而言,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如果全面开打,真有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黄志龙

展开
收起

中美贸易战升级,国内通货膨胀会来吗?

近日,中国方面做出本轮中美贸易战中最强硬的回击,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等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这个措施是对“美国将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的回应。

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对从中国进口的1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如果加上之前的500亿,美国对中国征税的商品总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对此,中方也不甘示弱。商务部表示,如果美国公布1000亿美元清单,中国将予以反击。

从目前态势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已呈现白热化,已经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如果在剩下的两个月内,中美谈判破裂,贸易战将一触即发。不过,我们觉得中美双方都不乐见贸易战的开打,最终还是会回到谈判桌上来,为避免贸易战的对抗而努力。

为此,有国内专家指出,2月的中国CPI同比上涨2.9%,这已经很高了。如果真的加税,中国的CPI可能要超过3%以上。事实上,专家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在国内和大豆关联性较强的几个产业包括食用油、养殖业(肉类),所以大豆的价格将会推动整个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升。

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从2007年每年进口3082万吨到2016年每年8391万吨,进口量翻了2.7倍。单从2016年看,大豆进口量为8391万吨,自产量为1300万吨,总量为9691万吨,进口量占了86.6%。那么,大豆需求量这么大,为什么国内不种植呢?

首先,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只能维持主粮的生产,大豆要想自给自足,恐怕腾不出那么多的地以供种值。假如全部不允许进口大豆,按280公斤亩产计算,9000万吨一年的大豆大约需要3.6亿亩耕地。

而我国到2015年共有耕地20.25亿亩,到2017年稻谷种植面积约4.5亿亩,小麦种植面积约3.6亿亩。这意味着,大豆种值面积要与小麦相当。所以,中国要在3.6亿亩土地全都种值大豆并不现实。

再者,海外进口大豆出油率优于国产大豆。进口转基因大豆相较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一般都能高出3个~5个百分点。而大豆出油率每高出一个百分点,加工一吨大豆的收益就能够增加150元。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000万吨。所以,同样从性价比来看,美国、巴西进口的优质大豆更划算。

最后,进口大豆从价格上也优于国产大豆。美国豆农在种植环节也拥有规模优势。国内大多是散户种植,平均种植面积一般只有几亩,美国豆农的平均种植面积高达2000亩,高度机械化。而且大豆出口还有美国政府补贴。这也导致美洲的大豆,通过广阔太平洋运到中国,价格比国产大豆每吨还要便宜一百多块钱。

正是以上三大因素,才使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滑,国内大豆的消费不得不依赖于进口。近十年的大豆产量最高峰出现在2008年,当年达到1554万吨,最低谷出现在2015年,只有1100万吨,锐减了大约30%。当然,近几年国内大豆的产量才略有恢复。

可能有人提出,既然中美开打贸易战,那么中国能否不买美国大豆,而将订单转给阿根廷和巴西这些南美国家呢?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一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消耗了巴西大豆产量的33%、大豆出口量的61%,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并不大。2017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超过1.1亿吨,其中美国进口约为3300万吨。显然,既使南美国家增加对中国出口大豆,也填补不了美国大豆退出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全球主要大豆出口国就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个国家的大豆生产又都被四大国际粮商控制。国际四大粮商指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简称ABCD。

这些粮商从种子研发培育,到农场种植,再到化肥农药、港口仓储、船队运输、后续加工,直到期货市场,控制了整条产业链。四大粮商基本掌握了国际大豆的定价权,而一旦中国需求大增,那么南美那些大豆生产国就会哄抬价格,导致中国进口大豆的价格疯狂飙升。

事实上,国内对大豆的消费主要不是豆腐、豆花等豆制品上面,甚至豆油也可以换成玉米油,主要是在养殖业上,中国对豆粕的消费量是巨大的。而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也会使国内豆价水涨船高。

先算笔账:美国进口大豆完税价约为416美元/吨。如果计入3%的适用关税、11%的增值税、港杂费以及加征25%的关税,按照6.3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估算,则进口美豆的折算成本将达到3773元/吨。正常情况下进口美国大豆的成本约为3118元/吨,加征关税后的进口美豆涨幅将达到21%。

从目前情况看,大豆价格对CPI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豆可压榨成豆油。二、大豆可以做成豆腐等豆制品。三、大豆经榨油后可再生产出豆粕,以猪肉养殖业的主要饲料。四、大豆的价格波动,人们就会预期通胀要来了。五、大豆价格涨,猪肉价格也涨,其他粮食价格也不同程度的上涨。更何况商务部还拟对美进口的猪肉加征25%的关税,这会剌激国内养殖业价格上扬。

美国这次展开贸易战是有备而来,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开出的加税清单主要针对高端制造的产品,意图是在战略上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而尽量避免中国输美国的日用商品征税。而中国拿出的是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如果真的实施的话,国内物价就要上涨,央行就会加息,这对于我国的房地产来说将是致命一击。

展开
收起

中美贸易战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贸易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主动挑起贸易战的美方还威胁进一步加大加征关税的范围。同时,阿根廷、委内瑞拉、土耳其等国家近期相继发生货币危机,中国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持续波动,这让不少人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了担心,多位专家在接受《今日中国》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战对货币政策影响有限,关键在于中国自身经济能否平稳健康地发展。

经济运行环境稳中有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贾晋京表示:“货币政策稳定与否,一般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态势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行,这些经济基本面都决定了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波动。”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2018年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表示,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已经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区间,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更强了;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9.2%、8.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9、2.5和2.0个百分点,表明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对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还有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等主要经济数据都表明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尽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

在卞永祖看来,主要的外部变量在于中美贸易战所造成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不仅影响两国经贸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作为主动挑起贸易战的美国一方,与欧盟、日本、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也都存在着贸易摩擦,将给全球贸易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隐忧。

持同样观点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认为,美国政府自特朗普上台执政以来,通过对美国企业大规模减税等一系列财政政策,实现美国制造业回流,以刺激经济发展。同时,美国加息提速,今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进行了两次加息,而在9月和12月再次加息是大概率事件;而对外,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多边贸易规则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负面溢出效应,比如资金外流、股市走低、汇率贬值等。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经显现。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6月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个百分点,同时中国上半年11.5%的进口增长速度,已经高于4.9%的出口增长速度。

此外,卞永祖认为,从今年上半年至今,人民币的相对快速贬值以及中国对金融行业监管的逐步加强,这些因素都将使下半年的经济发展面临相对环境更加复杂化的挑战。

▲ 中美经贸战升级,美系车在华面临未知前景。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当前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内部正处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调显得尤为重要。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要求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表明面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形势,中央对政策有新考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协同发力,而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刘英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刘英建议,需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同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着力保障基建等重点项目资金,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下一步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上的更大作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加大对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持力度。

对于货币政策,卞永祖认为,中国在货币政策上一直强调不会搞大水漫灌似的强刺激,“稳健”就是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度中性的货币政策,同时对于僵尸企业、去产能以及其他有去杠杆要求企业就要实行紧缩,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几年,在金融风险的处理上,国家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治理金融乱象,但是客观上也对企业的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要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对正规的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让整体的融资环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因此,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会议强调要突出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实际上是释放了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号。”卞永祖说。

卞永祖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也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目前市场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下一步需要引导资金更加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发布的2018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2018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保持在8%以上,6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0%;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9.0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6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

卞永祖指出,“感受到货币紧张的企业大都是传统型企业,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企业,又或者是在金融业去杠杆中,某些非实体经济的金融企业以及国家目前并不鼓励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等坚决控制的行业,但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资金相对还是比较充裕的。”卞永祖同时强调,“释放货币流动性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金融制度改革,不能突然地造成企业融资环境大幅度的变化,这很可能会对实体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会造成很大影响。要让企业有适应的时间,这样才能既降低金融风险,又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

8月3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此次会议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卞永祖表示,“这意味着在市场流动性已经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引导市场流动性有效灌溉实体经济,并且有效满足最终需求。”

在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多次提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小微企业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力度。之后8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文章,则明确提出,对于小微企业,要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刘英指出,“解决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让正规的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同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引进外资参与竞争,让金融机构真正发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刘英说,“因此,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政策协调的重要性,要求‘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服务宏观大局。”

中美贸易战影响有限

中美贸易战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对于此前中美双方各自公布的500亿美元征税清单,卞永祖表示:“500亿美元的额度在中美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属于可控的范围,但是需要重视中美贸易战可能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要警惕是否会演变成全球性的贸易摩擦。”

卞永祖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但对进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卞永祖认为,应从货币政策上更有效地去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在外汇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对以依赖进口的企业,要给予适当扶持。同时加工性的企业也可能会面临到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是国家就业的主力军,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这就需要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综合施策。

对于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他认为,主要还是由于市场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经历过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如此大规模的贸易战,随着中美贸易战的进展,会慢慢恢复理性的。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是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人民币下跌并没有特别大的空间。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非常大,中国内部行业门类非常全,中国内部的消费已经占GDP的主导地位,并且占比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的内需市场也会越来越大。虽然进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很大,但是比重在降低。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实际上给中国提供了加快自身经济的转型升级,完善体制机制的机会,中国经济在历史上存在这样的先例,当外部压力加大,可能给中国的改革带来更大的动力,并且往往会取得好的成果。” 卞永祖说。

对即将到来的9月和12月,美联储可能再次加息这一大概率事件,中国将如何应对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刘英认为,中国央行要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随美国加息操作,而是坚持促进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促进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的四重目标;要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松紧有度的举措,相机抉择,预调微调;要在股市、汇市、债市、房市方面综合施策,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防控美国政策对中国造成的负面溢出的风险。

贾晋京指出,“美元经过多次加息之后,市场虽然对于美元加息预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消化,但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仍将面临资本流动的压力,中国由于经济体量大,相比其他国家所受压力较小。同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稳中向好,且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使得很多国家更希望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计入外汇储备,28个国家宣布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从这方面看,美联储加息对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是一种机遇。”贾晋京说。

更多精彩

◆ 随马耳他部长了解“地中海的心脏”

◆ 改革开放四十年 | 产业转型升级的“金桥模式”

◆ 改革开放四十年 | 进口化妆品的“浦东速度”

◆ 改革开放四十年 | 浦东28年成长记

◆ 改革开放四十年 | 生活在浦东

◆ 中国以负责任的姿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 改革开放四十年 | 一个农村家庭的四十年

◆ 柳小培:我与西语的一世不解之缘

◆ 在阿里“充电”的非洲创业青年

◆ 中国企业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 迈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展开
收起

美媒终于算对了中美贸易战这笔账!

今天,美国一家主流媒体说出了一个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隐瞒和歪曲的关于中美贸易战的真相。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对咱们中国发动贸易战是建立在一系列对我们贸易行为的指控上,其中最主要的有3点:

1、中美之间有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吃亏了。

2、中国通过合资企业正在窃取美国的专利,让美国不赚钱了。

3、中国还正在拼命扶植自己的企业与美国竞争,抢美国饭碗了。

可在美国CBS新闻网最新刊登的一篇报道中,三位来自美国名校的学者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给出的理由则既简单又引人瞩目:“因为中国每出口一个iPhone给美国,只收入8.46美元”。

中国赚的只是辛苦钱!

三位美国学者进一步解释说:长期以来,我们在审视中美贸易的关系时,惯例是拿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的总价值去计算中美间的贸易逆差。

比如一个在中国完成组装,然后运往美国的出厂价为240美元的iPhone苹果手机,商务部门会将这240美元的出厂价直接算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去。

而这,便会令人以为美国在这个苹果手机的贸易上对中国损失了240美元。那么如此计算的话,去年一年美国仅在iPhone7和iPhone7 Plus这两款苹果手机上就与中国有了15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可实际上,按照三位美国学者的说法,这上百亿的贸易逆差中的最主要部分,却根本不是被中国人赚走的,反而是进入了美国苹果公司以及日本一些高科技企业的腰包。而中国真正从一台iPhone上赚取的,只有区区8.46美元,即整个出厂价的3.6%!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三位学者解释说,因为中国在苹果手机整个全球化的生产链条中,所处的是较为低端的“组装环节”,只负责组装由美国苹果公司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公司为手机提供的技术和重要尖端部件,所以在整个价值链条中的“附加价值”就很低了。

因此,这240美元出厂价中才会有超过一半的价值进入美国苹果公司等提供专利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中国人赚取的那8块多美元,只是低廉的辛苦钱。

“这便是为何与中国打贸易战根本是无意义的”,三位美国专家总结说。这也成为了美国CBS新闻网这篇报道的标题。

不仅是iPhone!

但耿直哥检索发现,不仅iPhone,许多目前中国正在出口到美国、同时也是特朗普正在打击或打算打击的产品,都与iPhone的情况类似:即我们中国在这些产品的全球价值链条中只扮演了“组装者”的角色,而这些产品的大头利润,反而是被美国及其盟友国家的企业所赚取了。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早在今年4月的时候就曾经发文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发动的首轮贸易战攻势中所要重点打击的高科技领域中,中国本身在这些产品中的“附加价值”都非常低,特朗普的打击只会伤及那些来自美国和其盟友的企业。

比如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领域,中国出口的这些产品中中国自身只占不到一半的附加价值,其他的利润都属于其他国家,比如美国。

“布鲁金斯学会”还介绍说,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中有37%还是“中间产品”,因为美国企业需要通过让中国工厂来生产这些半成品,以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从而提升价格上的竞争力。

另外,“布鲁金斯学会”也提到了中国出口给美国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中,有超过一半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生产的。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中国分公司在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被算入中国自身的“附加价值”中,但赚取这部分利润大头的也不是中国人,而同样是那些位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总公司。

而唯一纯粹由中国人自己赚钱的领域,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说法,还是那些中国传统的老工业领域,比如中美纺织品贸易中75%的“附加价值”都是纯粹属于中国人的,但该领域并没有成为特朗普打击的对象。

这家美国智库的观点,也得到了来自欧洲的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一篇报告的佐证。报告中的数据就显示,如果贸易逆差是按照各个国家在产品中实际的“附加价值”计算的话,那么中美的贸易逆差将会大大缩减40%甚至更多。

更引人注目的是,如此计算的话,那么比如2004年时日本和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暴增33%,直接逼近当时中美按这种算法得出的贸易逆差了——毕竟,在不少中国出口给美国的产品中,拥有专利技术的日本的“附加价值”是很高的。

别看这个欧洲智库的数据有点旧,在2018年的今天,情况还是一样一样的。美国CNBC上个月的一篇报道中就引用了来自牛津大学的数据称,如果按照各国实际在贸易中的“附加价值”计算,中美现在3700亿的贸易逆差会缩小一半之巨,即从美国GDP的2%缩小到1%——这已经与欧盟相当了。

而如果再算上美国在服务领域对中国的顺差,以及美国对华投资的各项收益,那么中美之间实际的逆差更会进一步缩小到美国GDP的0.8%。

因此,CNBC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得出了与“布鲁金斯学会”一样的结论,即特朗普现在对中国的打击只会伤及自身和盟友。这位作者甚至也列举了CBS新闻网今天提到的那个iPhone手机的例子,并认为一旦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中国手上可打的“王牌”要比美国多。

为什么还要打贸易战?

最后,相信大家看完了这些美国学者和西方专业智库的分析后,就会更加清楚为啥特朗普对咱中国发动的这场贸易战在全世界都不得人心了——因为他真正伤害到的是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产业链,而中国在这些产业链中赚取的只是辛苦钱。

然而,特朗普却执意一边用误导性的贸易逆差数据蒙蔽美国选民,一边则对勤劳的中国人民发动贸易战。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此,耿直哥前面提到的那篇美国CNBC新闻网的文章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特朗普真正在意的问题,并不是创造一个活跃创新的经济,好让美国在未来20-30年继续保持领先,他在乎的只是11月中期选举的投票数字;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意的问题,反倒是如何令其经济在接下来的20年里保持活力,从而令中国成为一个引领世界、科技上自主独立的国家。

(来源:环球时报微信公号)

展开
收起

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开打:对中国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美国带着“贸易战容易赢”的心态,把单边贸易措施“武器化”,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关税,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 新一轮中美贸易争端,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据新华社2018年7月6日消息,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于当地时间7月6日(北京时间6日中午)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商务部午间表示,美国7月6日开始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违反世贸规则,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这种征税行为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正在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引发全球市场动荡,还将波及全球更多无辜的跨国公司、一般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不但无助、还将有损于美国企业和人民利益。

中国也将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中美双方正式开征关税,这也意味着,之前中美双方达成的谈判成果付之一炬,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出尔反尔的特朗普 几经曲折的中美关系】

美国时间3月22日,特朗普宣布讲对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升级。

其后双方在争端中互相掣肘,并且开始了艰难的谈判过程。5月19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十天之后,本来已经迎来春天的中美经贸关系突然又陷入寒冬。5月29日,特朗普突然变脸,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仍将对500亿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具体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关税将在此后不久施行。

其后,6月4日,商务部长罗斯领衔的美方团队与中方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一系列会晤,会晤聚焦于通过促进农产品和能源对华出口便利化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削减美国贸易逆差、提振美国经济增长、增加美国就业。

期间,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履行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而本次中美经贸磋商的细节尚待双方确认;中国不希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但美国仍一意孤行,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7月6日,美国宣布即日起,将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作为反击,中国也将于7月6日起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就在双方关税举措实行前一日(7月5日),商务部表态称,美方挑起了这场贸易战,中方决不打第一枪,但如果美方实施征税措施,中方将被迫进行反制。

2018-03-23

0时50分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当场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商务部长称,更多细节将在未来数日内公布。

2018-04-03

下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网站公布了长达58页的对华征税建议清单。该清单基于“301调查”,包含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建议税率为 25%,总额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医药等行业。

2018-04-04

中国迅速对美方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建议清单做出了回击。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2018-04-05

特朗普要求美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对中国商品征收1000亿美元额外关税。

2018-04-16

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口电信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

2018-04-16

据报道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研究发起新的301调查,以反制中国在云计算与其他高科技服务领域的所谓“不公平限制”。该报评论称,这实际上是开辟了对华贸易攻势新战场。

2018-04-22

美国财长姆努钦21日表示,他正考虑去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并对两国未来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可能性持“谨慎乐观”态度。

2018-05-04

中美贸易磋商在北京落下帷幕。双方在两天的时间里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双方应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纠纷。

2018-05-16

应美国政府邀请,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率领中方经贸团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抵达华盛顿。

2018-05-19

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就双边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2018-05-29

特朗普突然变脸,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仍将对500亿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具体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关税将在此后不久施行。

2018-05-29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9日深夜发表声明:我们对白宫发布的策略性声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这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无论美方出台什么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按照联合声明精神相向而行。

2018-06-02

6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带领中方团队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带领的美方团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

2018-06-04

白宫就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发表声明称:本轮磋商于周末结束,由商务部长罗斯领衔的美方团队与中方代表团在北京进行了一系列会晤。会晤聚焦于通过促进农产品和能源对华出口便利化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削减美国贸易逆差、提振美国经济增长、增加美国就业。

2018-06-07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履行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而本次中美经贸磋商的细节尚待双方确认;中国不希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2018-06-15

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2018-06-15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2018-06-19

中国商务部:美方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这种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2018-07-06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于当地时间7月6日(北京时间6日中午)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将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央视网:贸易摩擦升级背后是美国的焦虑】

美国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执意挑起贸易争端?

央视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所长李伟指出,美国的理由是贸易摩擦,是贸易不平衡,但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美国自己,是其结构性的因素——储蓄不足,决定了它必须要保持这种对全球贸易的逆差。如果要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美国要放开高科技产品对华的出口限制。但是美国能做的它不做,现在却一味地偏向指责中国。

美国之所以焦虑,李伟分析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美之间竞合关系的变化,作为一个守成大国,美国对中国的赶超感到非常忧虑。同时,在五百亿清单里,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这也体现出美国对自己优势丧失的忧虑。

另一方面,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总统,他一直深谙交易之道,一直是在抛出一个天价要价后,等着对方来进行交易,进行讨价还价,但是他恰恰忘了,这样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忘了贸易实际上是双方都能互惠的,而他这样打击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非常立体化的当今,这种行为还会伤害美国乃至全球企业的利益,甚至会整体颤动多边贸易体系。

【央广网:“关税之伤”美国利益首当其冲】

美国带着“贸易战容易赢”的心态,把单边贸易措施“武器化”,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关税,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以美国的逻辑,惩罚关税将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制裁”。但事实表明,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

受害者之一:美国消费者。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美银美林经济学家的分析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将使美国消费者成为全球最大输家。美国经济学家测算,美国关税措施将引发国内物价上涨,可能抵消大多数美国民众从特朗普税收改革中享受到的减税红利。美银美林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此次对中国采取的征税措施,认为对华措施只是30年前一幕的重演,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仅在1984年,由于进口限制,美国消费者就多支出了530亿美元。

受害者之二:美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关税措施表面上是针对贸易,实际上牵动的是整个全球供应链。受到此前美国钢铁关税措施的影响,一些美国本土企业或计划“出走”,或面临关闭危险。美国制造标志性产品之一的哈雷·戴维森公司在6月25日宣布,将把面向欧洲的摩托车生产转移到美国之外,以避免受到欧盟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影响。美国最大的铁钉制造企业中洲铁钉公司也表示,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公司不得不解雇了500名员工中的60名,并计划在7月底再解雇200名员工。

美国经济学家米歇尔·迈耶图认为,“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但如果全球供应链受到威胁,对于全球经济的信心将发生动摇,那么将引发贸易冲击,进而将美国和全球经济拖入新一轮的‘大萧条’。”

受害者之三:在华外资企业。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说中美贸易战将产生“打击”效应,受打击的绝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还有在华的外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

首先,对在华的外资企业来说,美国市场较其它市场更为重要。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4298亿美元中,外资企业占54.2%,高于其占全球比重(43.2%)11个百分点。其次,根据对美方500亿美元征税的商品构成分析,涉及外资企业的产品高达59.6%。此外,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比39.8%,其中涉及到的原料和元器件,不少就进口自美国。美国7月6日开始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征税,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分别占59%和38%。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贸易大棒所带来的“关税之伤”,没有“贸易战容易赢”那么简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指出,日益紧张的国际贸易关系已经给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贸易战没有赢家。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多边秩序是维持当今世界经济繁荣的基础。美国对世界贸易体系造成的“关税之伤”,要承担后果,美国利益首当其冲。美方的错误作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环球网: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老百姓有什么影响】

环球网评论文章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将给中国老百姓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将可能造成工薪阶层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风险。若美国强征高额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将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出口企业为了保持价格竞争优势,必须大幅降低生产、物流、销售各环节成本,企业员工收入有下降风险,这里包括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员工。二是在贸易摩擦中,中国外向型企业有可能减产或倒闭,造成员工失业风险。

第二,将可能带来物价上涨风险。美国上调关税会造成中国出口企业的减产,除非家庭作坊和小企业,大量减产对大型规模化企业因机器满负荷运转所造成巨大能耗而难以为继,面临亏损或倒闭,这样可能造成市场某些门类的商品紧缺,引起物价上涨。加之当外汇储备减少,原油、粮食价格启动,形成输入型通胀,老百姓生活成本将会不同程度地增加。

第三,将可能造成老百姓消费水平降低的风险。中国出口减少将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进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央行外汇储备减少将会带来人民币银根紧缩,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萎缩。中国的货币投放方式主要有两种:央行外汇占款(美元换人民币)、逆回购和MLF(国债换人民币)。若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将因基础货币发行的减少造成的银根收缩,令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同时老百姓房贷车贷都受到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也会受到影响。

第四,将可能带来老百姓钱袋子缩水的风险。贸易战的发动对双方经济来说都是不利的,汇率的变化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状况,也受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如果贸易战给中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由此产生的预期可能造成人民币贬值,使老百姓的钱袋子在购买进口商品和服务时面临直接缩水的风险。

第五,将可能带来老百姓家庭资产价值缩水的风险。贸易摩擦扩大化不仅会破坏实体经济,同样也会影响金融市场。股票、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利率倒挂,持有这类资产的人就有可能会面临资产缩水。由于中国目前房地产所形成的泡沫,在贸易摩擦中一旦防控失误可能引发房地产危机,几十年来,最让中国老百姓关心的,只有房价。房产占中国家庭资产比例高达70%以上(一线城市占比已达85%),几乎谁都无法接受房价的快速下跌。

【环球网:中国争取胜利的底气何在?】

倘若中美发生贸易战,中国承受力怎样?争取胜利的底气何在?

今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3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的潜在市场规模相当于美日欧的总和。中国经济的巨大体量和发展空间,是有能力和实力应对外部任何挑战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基本融合成了一个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任何国家都不可低估中国经济日益强大的适应能力、抗打击能力和反制能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内需、特别是消费的贡献率已经大幅度上升。在2017年全年GDP增长中,消费开支贡献率占58.8%。中国经济增长正从过去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朝着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局面转变。

贸易战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的市场预期,不过中国金融决策者手中还是有“牌”可打的,存款准备金率现在是历史最高阶段,国有大型银行在16%左右,一般地方商业银行是10%,过去最低的时候是6%,这是中国应对金融风险的政策储备“弹药库”。2018年7月5日开始定向降准0.5%,就为社会流动性释放了7000亿元的基础货币。降准可以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及时给金融体系补充流动性,对冲外储下降带来的银根紧缩风险,也可对冲老百姓钱袋子缩水的风险。

目前中国央行外汇储备为3.12万亿美元(这里需要澄清一下,虽然我国综合口径统计的总外债规模约1.8万亿美元,但不能理解为中国外汇储备净值只有1.32万亿美元,因为外债是由对外国债、政府对外贷款、国资和民营企业共同形成的对外债务,而不是由央行直接所形成和负担的债务)。国资控股的中投等机构在海外投资有数万亿美元,中国政府、国资和民间对外投资持有的海外资产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这种强大经济实力,能够让我们应对外界剧烈的冲击。中国对抗金融风险的底气是毋庸置疑的。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股市的冲击也是有限的。中国股市多年运行在低位,大盘总体的风险并不大。相反,美国股市在十年来的高位上,美国国债十年期利率已经突破了3%,并将形成长短期国债利率背离现象。索罗斯和许多著名投资人、经济学家也都根据其专业知识和其他指标明确预测美国股市有可能在2019年大幅下跌,甚至引起美国经济大衰退。事实上,贸易战会造成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和加息加速,美国国内资产泡沫会被加速刺破。

近年来,由于政府大力倡导科技创新,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据BBC News报道:中国互联网科技变革和创新能力已超越西方国家,将引领世界发展新趋势,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巨大优势所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科技也好,军事也罢,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人。美国限制技术交流,却无法阻止人的自由迁移。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必然海纳百川、人心所向,也必将越来越强大。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份额占到15%以上,每年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的贡献率在30%以上,中国经济的走势已深具全球影响力。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如果不好,全球经济都会受到拖累,这是世界各国所不愿意看到的,美国的行为必定“失道寡助”。这也是中国敢于正面回应贸易摩擦的一大底气所在。

总之,中美贸易战,给中国老百姓的家庭生活一定会带来影响。我们老百姓当然不希望中美发生贸易冲突进而打贸易战,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希望中美人民友好。中国政府在多种场合的对外发言中,也强调非常愿意继续积极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进一步向美国开发市场,进一步推进中美友好。但希望有时候是差强人意的,如果避免不了,站在主权国家的立场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老百姓生活不断提高的长远大局上就只能坚决应战了。许多时候往往需要通过流血来换取生命的不息。想必中国老百姓一定会应义无反顾地团结在中国政府周围,给政府打气撑腰,勒紧裤带全民应战,这或许是我们迫不得已的选择。

中国政府也须事异而备变,在战略上拓宽格局视野,在战术上步步为营、灵活机动、抢占先机,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同时,我们更应该“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以此而凤凰涅槃。中国内部问题还很多,攘外必先安内,房产泡沫、债务高企、金融风险、实体下滑、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等。有问题不怕,要敢于挑战问题、敢于打破常规解决问题。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桑是我们精进和跨越的法器,让中国当下问题转化成中国未来的巨大财富。(资料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央广网、央视网、环球网)

展开
收起

余永定:不应将人民币破七解读为中美贸易战的一种回应

2019年8月5日上午9时16分左右,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跌破“7”的整数关口。当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市场关注“7”的关口,在岸人民币开盘后也随即跌破“7”。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看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破7,为有记录以来的首次。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超过200点,离岸汇率日内跌幅超过1000点。

记者注意到,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不到一个小时之内,中国央行在网站上发布了答记者问,这意味着央行对破7有所准备。人民币汇率在这个时点破7,背后有多层因素。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完全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据了解,实际上在人民币汇率破7的一段时间前,已经有央行高层预警提示。因此,有专家判断,此轮破7,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外部政经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就坡下驴”的意味,顺势贬值,短期一定程度可以舒缓中国出口企业困境,也有助于下半年稳增长。

对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破7,是汇率市场自然波动的结果,“7”没有特殊的含义,市场不应该过度解读破7的意味。实际上央行对于“7”的关口突破也早有准备,不是今天,或最近一周,或许在几个月前或者半年前就有准备,碰到这种情况,自然在恰当的时机发表答记者问,阐明观点,因此不必过多解读。

据了解,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多次即将“破7”的敏感时刻。汇率不是应对贸易战升级的武器

在市场人士看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其背后的主因显然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有关。

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继续极限施压,表示将从今年9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毫无疑问,这将对中国出口贸易和外汇收入带来一定冲击。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均表明了要进行回应的态度。对此,中国央行官员在答记者问中也表示,“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操作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这被业界理解为是人民币汇率破7的一个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告诉《财经》记者,加征关税不断升级,此举明显违背了市场预期,也让中国政府对中美谈判的前景不乐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基本面原因,首先就是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征关税预期未来可能对中国出口增速、贸易顺差增速以及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其次是近期中国经济增速的确面临着较为明显的下行压力;再次也与中国国内金融风险进一步显性化有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认为,作为价格调节工具,汇率贬值是外部环境变化的正常反应。汇率作为国际收支调节工具,其变动必然会随着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态势动态调整。同时,随着汇率的动态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特朗普关税的影响,缓解出口部门面临的困境。

但是,余永定教授提出,不应该将汇率贬值解读为是中美贸易战的一种回应。通过贬值的方法,尽管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有一定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美国加征关税情况下,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中国将承担更多加征关税的负担。不仅如此,中国确实应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如果由于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出口有所减少也不一定是坏事。

余永定教授表示,人民币贬值并没有什么好处,至少目前我们并不能说清楚贬值的好处,所以中国政府不会把贬值作为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武器,所以也不必将汇率的自然波动和中美贸易摩擦挂钩。当然,由于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减少,这将导致人民币走软,这种情况也是自然,不必更多担忧。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1.42万亿元,下降9.6%,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1.7%。其中,对美贸易顺差7506.2亿元,扩大11.9%。

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美元强势表现影响。北京时间8月1日,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25%。从外部环境看,降息意味着美元将呈现趋势性回落。但出乎市场预料,在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后,美元指数不降反升,一度达到98.57的高位。

王有鑫认为,理论上,利率和汇率具有同一性,随着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势应逐渐回落,但近期受英国硬脱欧概率提高影响,英镑和欧元等主要储备货币不断走弱,助推美元继续保持强势。因此,本轮美元在降息后继续保持高位主要是受避险情绪驱动。未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美国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对美元的不利影响将逐渐超过避险情绪带来的利好,美元将趋势性回落。

对此,余永定认为,人民币未来很难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降息对全球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美联储降息是有利于人民币稳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消人民币贬值的作用,至于联储降息以及美元未来的走势对人民币币值到底有什么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据了解,中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余永定认为,从全球市场角度观察,作为货币之间的比价,汇率波动是常态。

余永定表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美联储降息,美元应该回落,但是综合因素比较复杂,假如美国经济形势不错,全球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强劲,全球资金仍然会持续流入美国,反而导致美元升值,人民币一定程度的贬值,因此要综合各种因素考虑。

来源: 财经网

展开
收起

中美贸易战会如何发展

2020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外部挑战,将会是中美贸易战。

1 人民币汇率只能在有限空间内徘徊

大家首先要明白一点,国家看汇率,看重的是经济总体的发展情况;企业和个人看汇率,关注的则是风险和收益。因此,当我们看到媒体和学者都在呼吁时,我们要先搞清楚,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呼吁。

坦率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汇率始终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表面看,无非是1块美元可以换多少人民币;深层次,则是两个国家的产业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

关于“产业链”的概念,我们来打个比方吧,来看看苹果手机。苹果的核心理念和设计基本上都是美国在做。然后,苹果公司要想把这些理念和设计变成现实,它就要在全球范围内找合作供应商来帮助它。日本可以提供生产所需的设备、以及不少关键零部件,韩国可以提供屏幕,而中国则可以实现最终的生产。

这样一条链条,从设计到零部件的采购,再到生产和运输,简单说,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链”,或者高大上的称呼就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老铁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它是我们分析各国经济、汇率、投资机会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之一。理解了它,你就可以迅速理解全球财经资讯背后的很多重要含义。

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我再举个例子,拿大家都喜欢的衣服来说。一件衣服要最后能够有机会在消费者面前被卖掉,它首先需要国外设计师根据潮流去设计,然后去工厂一起谈具体工艺的可行性,接着是采购大量零部件,并实施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把控,再通过各种分销渠道进入各大门店或者网上平台。可以说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道分工。每道分工,很有可能就是几万人、甚至是几百万的产业。通过这样的分工,每个行业里的企业都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为上游和下游提供服务和产品,最后才有机会把这件衣服摆到客户面前。

像日本,在8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行业,它们制造的汽车、家电等众多产品已经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含量。因此,当他们持续发展中高端产业的时候,日本就会把这些初级加工的产业(落后产业),逐步放到韩国、中国、东南亚,因为那里的各项成本都比日本低。这也就是所谓的“东亚雁形模式”,日本是雁头,其它国家则是跟着它的雁身和雁尾。

回过头来,我们要问了,如今的中国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到底是怎么样的?不得不说,非常微妙。

我们一方面还在大量生产初级制造业产品,像衣服、家具、初级机电,另一方面我们又是一个农业不发达、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以前我们说中国生产7亿件衬衫才能换美国的一架飞机;其实,现在,我们的产业发展尽管提高了很多,但是,还是属于非常初级阶段的。

这种处境意味着,我们需要大量进口自然资源,像铁矿石等等;还要进口大量的农产品,目前每年进口粮食已经超过1亿吨;最麻烦的是,还要花大价钱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先进设备。这些都是要实打实支付美元的。

另一方面,我们的初级加工业产品,在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的需求增长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出口的增幅也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了。也就是说,我们赚取美元的能力也在不断削弱。

归纳一下,就是越来越多的支付美元的需求,和赚取美元的能力不能持续增长之间,存在非常紧张的关系。

试想,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涨,那么会促进进口上涨,最后大量外储被消耗点。可是,如果汇率大跌,那么国内许多企业和家庭都会争着要把手上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外储消耗速度可能更快。

因此,在这样左右为难的情况下,不得不说,国家只有两条腿同时走路:

颁布各项政策,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控制在6.4~7之间,争取时间;

大力发展中高端产业,积极鼓励这些产品出口,提升赚取美元的能力;

当家难,无非如此啊。官媒和学者呼吁人民币适度贬值,其深意也正在于此。

2 中美贸易战到底意味着什么?

看我文章比较久的老铁都知道,我一再强调一个事实,就是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真实惨不忍睹

因此,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美国要跟中国打贸易战,无非是想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同时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来帮助他们减少经济压力和贸易赤字。

然而,在今天理解了上面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之后,就可以给大家再进一步展开还有一层深意。

如我们刚刚所提到的,中国目前要摆脱汇率波动的两难,最好的办法是提升自己赚取美元的能力,也就是可以出口中高端产品。问题时,你一旦有能力出口中高端产品了,谁来买美国的中高端同类产品?你让美国怎么赚取技术优势所引发的超额利润?

所以,特朗普打贸易战不仅仅是上面的理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办法不让高新技术、知识、优质华人人才流向中国,不让你的产业迅速完成升级,这样美国企业还可以继续以极大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来获得对华贸易的主动权,并积极促进其自身的经济增长。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前段时间发了一篇文章《从伊朗内乱,看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核心意思就是,供给侧改革,就是想办法把中国的产业从低端逐步做到中高端,这就是赌我们的国运,是中国唯一可走的可持续发展的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恰恰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是否可以成功。

如果我们可以在大数据、电动车、芯片等众多中高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那么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而其它国家,则可能面临更多的经济洗牌。

3 跟着国家经济战略一起投资

由此看来,汇率也好,中美贸易战也罢,背后其实是产业升级和全球产业再分工的竞争。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去年10月的大会报告已经给到我们一条明确的方向:既要坚定不移去实施供给侧改革,还要实现全面开放政策。

你美国不是不给技术、限制人才流动吗?没问题,我们可以跟其它国家合作啊。

昨天的一条新闻就是“沪伦通”即将面世。要知道伦敦可是全球第二大金融市场啊。如果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伦敦打通,那么中国就有机会一起参与全球资本的盛宴。

不仅如此,法国总统也在最近跟我们抛出了橄榄枝。去年下半年,财政危机的沙特也在想办法跟我们一起做生意。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一个个非常好的机会点。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和全球各国的政府、企业合作,从而将散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不同层级的各国资源都引进中国,进而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更为完整的中高端产业链搭建,加速中国企业自身的产业能力升级,真正让中高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那么,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和个人投资客,站在这个大时代的风口,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呢?

今天,在此提出一个概念,叫全球投资规划。

具体来说,在国内,目前大量的投资机会仍然是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尤其是房地产始终是最大头。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和个人,能够跟随和学习国家的经济政策号召,将自己的投资、生意放在全球的版图来规划,那么你将可以撬动全球各地的政策、资源优势,从而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

打个比方,现在像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是利率极低,很多当地政府也非常渴望优质的海外企业家可以前往投资,从而带动当地的税收、就业和城市发展。

随便举个例子,像加拿大,目前利率只有2%+,有着英联邦国家特有的产权保护体系、高等教育质量等诸多优势。如果你可以有机会投资当地的重要产业。比如农业领域、健康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讯、制造业、能源及各类专业服务,那么你就可以整合加拿大的各类优质资源去和中国的优势资源做整合,从而控制好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并提升产业层级。

这就像美国的跨国企业,他们的优势不仅仅使各类创新,而是可以撬动全球各地的优势资源和各种政策机会。而这就是我所说的“全球投资规划”。

综合来说,未来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应该是像美国的那些伟大企业家一样,立足本国(中国),撬动全球资源,帮助祖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战略,同时也能够因此取得个人财富的发展。

4 结语

今天我们主要的内容有:

2020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外部挑战,将会是中美贸易战;

政府会颁布各项政策,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控制在6.4~7之间,争取时间;

中国的目标是,大力发展中高端产业,积极鼓励这些产品出口,提升赚取美元的能力;

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恰恰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是否可以成功;

“全球投资规划”:立足本国(中国),撬动全球资源,帮助祖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战略,同时也能够因此取得个人财富的发展。

人的成功永远是和自己祖国的发展分不开的,没有人可以做空自己的祖国来取得长期的成功。

因此,尽管今天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外部风险——汇率及中美贸易战,但是,和国家经济战略同步发展,永远是我们每个人最佳的投资选择。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