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原油价格

世界原油价格战结束!高盛等多家投行警告油价还会跌

当地时间4月12日,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结束了沙特与俄罗斯之间毁灭性的价格战。

经过长达一周的双边会谈以及全世界能源部长为期四天的视频会议,应对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石油需求冲击的协议终于宣告达成。由于遭到墨西哥反对,谈判一度接近破裂。但经过周末紧急外交斡旋,谈判终于回到正轨。

综合媒体报道,OPEC同意削减石油产量970万桶/天,墨西哥减产10万桶/日;美国、加拿大、巴西将共同减产370万桶/天。

OPEC+减产协议声明称,计划自2020年5月1日起减产970万桶/日,为期两个月;2020年7月1日至12月将减产770万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计划减产580万桶/日。

声明称,将在2018年10月的基准上减产,预计沙特和俄罗斯均在1100万桶/日的基准上减产。减产协议将在2022年4月30日到期,但将在2021年12月评估该减产协议的延长问题。

声明还指出,将在2020年6月10日召开视频会议,确定进一步的行动以平衡油市。

美国能源部长布鲁耶特最新表示,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将继续减少。美国原油减产预期为160-200万桶/日,美国削减的产量将包括墨西哥的减产份额。

油价还会跌吗?投行纷纷警告

在OPEC+宣布达成协议后,油价再现暴动一幕。

在达成协议的消息传出后,美国WTI原油期货开盘暴涨8%后,但很快回吐涨幅转向下跌,不过在OPEC+减产声明公布后,油价开始回升,美国原油期货扩大涨幅至5%。

高盛在第一时间发布报告指出,OPEC+的减产协议虽然是“历史性”的,但“减产规模不足”。预计油价将在未来数周内进一步下跌。

高盛表示,97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意味着产量将较OPEC+ 4月份宣称的水平下降1240万桶/日,但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仅下降720万桶/日。

高盛称,假设OPEC核心成员5月份完全履行减产协议,其他成员履约率50%,OPEC+的产量实际上仅比2020年第一季度减少430万桶/日。

高盛称,“虽然达成协议,但自愿减产仍然太少并且太迟,无法避免储油设施装满,低油价将迫使所有产油国为石油市场再平衡努力。这将最终反映自愿减产幅度不足以弥补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的4-5月份日均需求损失1900万桶。”

高盛重申,随着储油设施装满,原油价格将在未来几周进一步下跌。预测价格存在短期20美元/桶的下行风险。

花旗全球大宗商品主管Ed Morse周日在一份致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前所未有的时代,前所未有的措施。”

Morse表示,减产将在下半年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年底前将油价推升至40美元左右,但在市场重新平衡的过程中,短期内将会有阵痛。

他说:“现在想要阻止3月中旬至5月底期间超10亿桶的超大规模库存增加,想要阻止现货价格跌至个位数,已经太迟了。”

瑞银表示,预计布伦特及WTI油价在6月底保持在每桶20美元附近,但随着疫情消退及经济复苏,国际油价下半年将回升至每桶40美元或以上。目前产油国面对“油满之患”,许多商业储油设施已不胜负荷,美国政府甚至计划向油企出租战略石油储备空间。油价暴跌对产油国固然不利,对消费国却是难得的采购机会。

Again Capital的John Kilduff表示:“减产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市场形势仍对生产商不利,尤其是在短期内。随着全球原油库存的增加,油价可能会进一步走低。未来几周可能会再次测试20美元的水平。”

休斯顿地区Lipow Oil Associates LLC总裁Andy Lipow表示,因为墨西哥很容易就摆脱了减产困境,OPEC+的减产规模比预期要少一些。鉴于市场非常怀疑欧佩克+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近1000万桶/日的减产计划,油市未来的前景还很艰巨。

Rystad能源公司的分析主管Per Magnus Nysveen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CNBC:“这至少暂时缓解了能源行业和全球经济的压力。尽管减产幅度小于市场需求,只是推迟了库存积压的限制问题,但最糟糕的情况暂时避免了。”

能源咨询机构Energy Aspects Ltd。首席石油分析师Amrita Sen称,(OPEC+减产协议)不能解决原油供应过剩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份历史性的协议,但想要解决问题,这种规模的减产措施则需要持续数月,甚至一年。

(文章来源:FX168)

展开
收起

全球石油价格战宣告结束!油价想要“复活”却仍非易事?

来源:环球外汇

在西方复活节的当天(4月12日),欧佩克(OPEC)及其石油生产盟友周日正式宣布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给造成严重后果的石油价格大战画上了句号。

在为期一周的双边电话会议以及OPEC+联盟和20国集团部长视频会议后,应对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石油需求冲击的协议终于宣告达成。按照协议,23个国家承诺向全球市场总计减少970万桶/日石油供应。

该协议寻求向市场减少的供应量达到创纪录水平,相当于全球产量的13%以上,目的是解决因新冠疫情削弱需求而导致的石油供应日益过剩问题。

不过,这份复活节市场最大的“彩蛋”,在周一开盘后却并未真正令油价“满血复活”。随着西方市场在三天假期后恢复交易,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上涨8%,但很快回吐了这些涨幅。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这份协议是空前的,但还不足以提振油价,因为交易员计算得出,削减的供应量几乎无法抵消随着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停摆而持续成长的大量石油过剩。

OPEC+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油价大战宣告结束

根据OPEC发布的最终声明,欧佩克+确认自2020年5月1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首轮减产,减产额度为970万桶/日;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形容本次原油减产幅度是历史性的:“(欧佩克+减产协议)减产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长达两年时间,今天共同见证了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胜利,这是欧佩克价值观的核心。 所有欧佩克、非欧佩克产油国及其它产油国,翻开了石油世界的历史新篇章。”

此次OPEC+会议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OPEC+最初在周四提议将石油日产量削减1000万桶,相当于全球石油供应量的10%左右,但墨西哥反对削减产量,从而阻碍了最终协议的达成。

而经过周末紧急外交斡旋,谈判终于回到正轨。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干预,帮助撮合达成最后的妥协。最终的协议确认了墨西哥前两个月仅需减产10万桶/日,而非原定的30-40万桶/日。

特朗普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与墨西哥总统奥夫拉多尔通了话,同意代表墨西哥“弥补部分空缺”,削减产量。他没有详细说明削减将如何实施,并表示墨西哥将在晚些时候偿还美国。

作为本轮石油价格战发起者之一的沙特阿拉伯,宣布5月起将减产至850万桶/日。一旦沙特减产到位,这将创该国2011年以来最低的产油水平。

在G20方面,G20能源部长上周五举行了会议,会议一致认为有必要稳定市场,但没有讨论具体的产量数据。而彭博社消息称,根据协议,美国、巴西和加拿大将再提供370万桶的产量削减,其他G20国家将贡献130万桶削减。不过,G20的数字并不代表真正的自愿削减,而是反映了低价已经对产出产生的影响,并且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可能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生效。

虽然有关消息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市场普遍认为G20产油国跟进欧佩克+的减产行动应是大概率事件。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认为,欧佩克+协议的达成,为G20国家参与全球石油联盟铺平了道路。

沙特能源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表示,他对OPEC和其他产油国周日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感到由衷高兴 ,希望协议会帮助稳定油价。“你能想象我们在3月6日的处境以及今天取得的成果吗?”沙特能源部长称,他指的是沙特和俄罗斯在OPEC+会议上发生政策冲突的那一天。

在减产协议达成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推特发文表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协议,“将拯救美国成千上万的能源工作。”特朗普在推特中还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国王萨勒曼表示感谢和祝贺。

☆空头仍无意投降!油价想要“复活”绝非易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油国最新达成的这份协议是空前的,但似乎还不足以提振油价!布伦特原油期货日内开盘后一度上涨8%,但很快回吐了这些涨幅,美国WTI原油也再度回到了24美元下方。

目前,两大国际原油期货均处于熊市,自1月份攀升至峰值以来,分别下跌了53%和63%。

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并引发各国旅行限制且企业停工,据Rahim预测,4月份全球石油日消耗量将减少近3500万桶。

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S&;P Global Platts)全球分析主管Chris Midgely表示,减产不足以“填补市场近期内每日1500万至2000万桶的供应不平衡,也不足以避免5月份储存空间满溢。”他补充说,除非欧佩克采取进一步行动,否则减产“将不足以给油价带来可持续的、恢复元气的支持”。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则称,假设OPEC核心成员5月份完全履行减产协议,其他成员履约率50%,OPEC+的产量实际上仅比2020年第一季度减少430万桶/日。

高盛称,“虽然达成协议,但自愿减产仍然太少并且太迟,无法避免储油设施装满,低油价将迫使所有产油国为石油市场再平衡努力。”“这将最终反映自愿减产幅度不足以弥补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的4-5月份日均需求损失1900万桶。”

高盛表示,97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意味着产量将较4月份OPEC+宣称的水平下降1240万桶/日,但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仅下降720万桶/日。高盛重申,随着储油设施装满,内陆原油价格将在未来几周进一步下跌;短期20美元/桶的价格预测存在下行风险。

不过,无论如何,减产协议的达成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而言似乎是一次外交胜利。石油行业的盟友此前敦促特朗普向国际竞争对手施加压力,促使其削减供应,以免导致美国出现一波企业破产潮。

特朗普已成为30多年来首位力促油价上涨的美国总统,他对OPEC的个人立场出现180度大转弯。

“沙特和俄罗斯达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之一,最令人瞩目的是,将他们重新聚在一起并最强烈地施加减产压力的人,却是OPEC历史上最严厉的批评者——特朗普总统,”奥巴马时期前白宫官员、现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职的Jason Bordoff说。

展开
收起

如何看待这一轮世界原油价格战结束?

任何“战争”都不可能是长久永远无限度地打下去的,只是利益诉求等方面是如何的去被调整分配了而已。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代表行列的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由于各自特殊情况使然,最终必将相互协调一致,使大家的利益都能做到最大化可接受,自然就能达成原油价格战结束的目标,世界也是希望石油价格相对的稳定吧,尤其是在正处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世界的当下,大家各方共识都十分需要经济局面的稳定作用,所以各方就心照不宣达成一至共识暂时结束了这一阶段的世界原油价格战,这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了吧。

美国由于石油很大组成部分是页岩油,生产成本相对地较高,美国自然是很不希望继续加重下去的导致产量剧增、价格大跌的世界原油价格战了,这关系到美国国內很多石油开发生产商的生存。

石油也是俄罗斯经济收益重要来源之一,也不愿意看到世界原油价格战长期继续下去,对国內经济和运作造成太多负面影响。

沙特阿拉伯,石油更是该国的主要经济财富收入支柱了,虽然石油从井下开采抽出来便可,但长期下去也是石油资源价值的减损,也并无太多好处,兼且还会要受到相关联国家等各方面因素左右影响,所以世界原油价格战告一段落,对于沙特阿拉伯来说,也是比较妥善的结果吧。

现阶段这一轮世界原油价格战结束,这亦或多或少跟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所面对的利益关联情况相同样大同小异吧。这也比较有保障起到达成这一轮世界原油价格战结束的相应作用。

因此这次这一轮世界原油价格战结束,可以说是天地人和的自然必然结果吧。但不管怎么样,全球石油价格的稳定,总体来说,对世界各国各方和全球经济的稳定运作进行,还是有其很积极意义作用在的。

展开
收起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原油价格下跌,我国企业却很害怕?

这要问三大油企的决策者,没有前瞻的眼光,不把握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和走向,强调这理由,那原因没有用,这不是大企业的格局。你们的不作为或错误决定,国家就少收入或损失上百上千亿美元。

个人认为可用低价购入,少开采留给孙子后辈,投资石油科研,研究新对策,进行保本,你们不能总让全国开车族来保国内高价开石油的代价――就是开车的必须养石油开采的人,这不公平,国际化了还不得用国际的低油价!开车民众的心声应该是,国际低油价我应该得享受(省钱),国际高油价我少跑(就省钱)。国家对油的保底以来,民众都不满意,都认为不合民心良心。按我说这两桶油的背后好多庄家要分成,不管你国际油价升跌,每吨死人都要挣够这个数目,分成少了就说亏本了,打个比方,按原计划每吨挣三百元的,现在只挣15O元一吨,他们就说亏本了150元一吨,他们多惨啊,石油公司为全国人民,他们附出的贡献实在太大了,这么亏本的生意都原意做。

其实严格说来,我国石油企业也并不是怕原油价格下跌,而是在原油价格下跌过程中,由于油价波动容易造成不确定性,这给企业经营带来难度,尤其是价格忽高忽低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石油企业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可是你接下来的油价的成本确实低了,只要这不是最后一单,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这个大家都进入误区,我国的石油企业主要是上游开发,成本在50美元一桶!不能因为国际油价降低了,成本就降低,也不能停产,光中石油就160万职工。另外油价不可能一直低,这次油价低是为了对付美国的油企,目的是给整倒闭以后再涨价!所以,油价不可能完全跟着国际油价走的。

就算原协议有购买量的要求,但仍然可以买更低的价格的油以减低成本啊,何况还可以储存,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至于什么开采成本高,更是荒谬,这是资源,中国不是说缺少吗?那干脆买低于成本的石油,这样比开采的还便宜,节省下来的钱给工人开工资,还能节约本国资源,不是更好?

进口原油价格越下降,涉及原油的下游企业越亏损。 你的说法真是无法理解! 进口油价格下降了,成品油价格会随之降低,不管是把油做能源或者原料而生产出的产品成本肯定会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了会导致亏损?理解不了,这是哪门子经济学? 当前,国产油这块价格不变,成品油还是原来的成本,不升不降。成品油价格当然也不会变。 国产原油生产这块是不能停产的,我同意。 要是把国产油、低价进口油混合在一起定价,肯定比国产油便宜!这是肯定的,谁都得认账。和原油有关的下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也会随之而降低呀!怎么样会亏损呢?

从经济理论和美元石油的主轴出发,因为现在出现的美元石油变化不是针对输出国利弊做考量的。输入国在这种畸形势态下购入石油的确是有巨大利好的,但是只是短期现象,因为输出国家为被拖倒。整个石油输出市场会全盘皆输。最大的赢家是美元贬值后对全球优质资产的洗劫,吞并。如果把这种现象狭隘的去单从石油购入上权衡利弊,视角和高度都没有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要求。与全球割韭菜比起来这点便宜的石油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是要从全局和整体上去看这种行为变化的真正目地是什么?它不是让输入国购入价格出现负数的石油,而是故意贬值美元,用纸一样的美元最大限度地去收割全球财富。这是目地!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有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国际油价下跌,进口油便宜了,许多用油行业的成本就会降低,只是采油行业会因产量被迫减少而利润下降用工减少而影响收益和就业,但同时又可多保存一些国家资源,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利大于弊 ,不明白有什么不好。

那可以把电价也和石油绑定,油价跌,电价也下调,鼓励企业多生产,居民多用电,油价回升,电价上调。这样既不损害国内石油企业,也可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居民也可以享受到电力带来的好处,比方说夏天可以不再节约用电,可以多开会空调。

展开
收起

世界原油价格战宣告结束!近期国内油价会上涨么?

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沙特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和俄罗斯等部分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连续一个多月的全球原油价格战宣布结束。

今年3月初,沙特为了抢占更大面积的原油市场,向俄罗斯发起了价格攻势:大幅调低石油价格并且提高原油产量。

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了一个月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与俄罗斯等盟友(OPEC+)在13日终于达成了一致协议,23个国家对原油进行减产,其中今年首阶段的5、6月份每日减产原油970万桶。

根据协议,这次历史性的减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在今年5月1日开始的为期两个月的每日970万桶的减产额度。第二个阶段是从今年8月到12月的每日减产800万桶。第三个阶段是从2021年1月到2022年4月每日减产600万桶。

我国油价会上涨么

对于全球原油市场的逐渐恢复,我国的油价是否会上涨也受到了网友的关注,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指出短期之内我国油价不会有大幅度的上涨情况。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对于原油的需求量大大萎缩,国际能源署之前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石油需求或将每天减少2000万桶,降幅达20%,而最新数据表示,4月份全球石油日消耗量减少近3500桶,比早前的情况愈加严重,欧佩克组织的减产力度对比持续缩减的需求市场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每日仍会有1000万桶至2000万桶的原油过剩,因此价格波动也是暂时性的。预计只有在国外疫情出现拐点之后,国际油价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回升。

截止到4月13日,国内92#汽油价格普遍在5.5元/升左右,95#汽油价格普遍在5.9元/升左右,虽然我国是原油进口国,但是目前国内的油库与加油站等原油储备量充足,在短期内也不会因为国际原油供应量减少而上涨,所以车主们也不用过度恐慌,正常进行加油就可以了。

欧佩克困境仍将继续

虽然欧佩克成功达成了减产协议,但是就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来并不乐观,公布协议结果后,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了0.2%。

不仅如此,本次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受到疫情影响的原油需求,情况更加严重了。截止到4月14日,国外确诊病例达到了1846516例,较昨日上涨了74912例,远远未达到疫情拐点。

从3月开始,为了控制疫情,已有不少国家关闭机场,大量航班停飞,由此带来的需求量锐减短时间之内也不会有明显好转。奥地利JBC能源咨询公司近期发布报告指出,今年四五月份,全球原油需求很可能出现20%以上同比降幅。

原油需求降低成为全球不可避免的趋势

除了受到疫情影响导致的原油需求量下降,近年来,原油需求也不如往年一样量大了,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能源格局产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能源业正向着非化石燃料进行转型,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能源消耗产业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目前全球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潜在储存能力为14亿桶,其中陆地储存能力约为10亿桶,海上储存能力约为4亿桶。按照目前原油的产出和消耗量进行趋势测算,今年5月份国际储油设施将会耗尽。所以如果石油输出国不能将减产量达到平衡值,未来的原油价格还会持续下跌。

如果你有急用钱的需求建议选择信贷大品牌,“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大品牌、靠谱、利率低值得信赖,提供面向大众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打造创新消费信贷模式,延承百度的技术基因,有钱花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风控技术,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联网信贷服务。

综编自:上游新闻、光明网、中新经纬。

展开
收起

2020年全球石油价格大幅下跌,这样会持续多久?

首先,本轮油价暴跌的导火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发动石油价格战导致的,起因是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在石油产量问题上未达成一致。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导致各国经济停滞,工厂停产、航线暂停、运输需求量大减,这些原因导致石油需求大减。如果经济活动不恢复到之前状态,石油价格也很难回到之前水平。

其次,需求减少的同时还要面对低成本生产国持续提升石油产量的压力。石油主要生产国的主要收入来自石油出口,他们的财政预算支出建立在稳定油价之上。为了维持财政支出,他们最终只能放开产量,以量换价,加大市场供应量,在需求没有恢复前油价将继续承压。由此可见在世界生产没有恢复之前,油价很难上涨到之前水平。随着新能源不断崛起,汽油车逐渐被电动车所代替,核能、风电等能源将不瓜分石油能源市场,长期看石油需求将不断降低。随着未来需求不断降低,油价也将逐渐走低。

最后,油价下跌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连锁反应会导致上下游企业产生严重亏损,石油能源将面临被挑战的危机。未来油价何时恢复的关键因素是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何时结束,目前看今年需求很难恢复到之前水平,这个影响可能会持续影响2-3年。

展开
收起

全球原油价格战宣告结束!油价又要涨?

[爱卡汽车 用车 原创]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沙特的“壮士断腕”吗?3月初,沙特决定大幅调低石油价格并提高产量,意在对抗俄罗斯,抢占全球更大市场。国际油价经此一役,跌幅堪比跳楼大甩卖。而国内油价也紧跟世界油价“潮流”,创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实行以来最大跌幅。截至4月13日,国内92#汽油价格普遍在5.5元/升左右,95#汽油价格普遍在5.9元/升左右。

虽然沙特“冲动”的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但是他们也心知肚明,价格战对于整体国际石油市场是不利的,所以,冲动之后必然还是要回归冷静与理性。虽然谈判过程一波三折,但是经过多方努力,在西方复活节的当天(北京时间4月12日),欧佩克与其石油生产盟友正式达成历史性协议,按照协议规定,23个国家承诺向全球市场总计减产970万桶/日的石油供应量,占到原全球石油产量的13%以上。至此,国际原油价格战正式画上句号。

油价不会降到4块多! 本轮油价调整搁浅不降价!

老外谈判进展如何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相信我们更在意原油减产对于国际油价有何影响,进而国内油价会不会反弹。

目前,国际两大原油期货均处于熊市,自今年1月攀升至峰值以来,分别下跌了53%和63%。在经过各石油输出国努力协商后,本想待周一开盘后国际油价会有大幅上涨,但结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开盘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涨8%,但是没过多久价格又跌回到了“解放前”。(图片来源网络)

加满一箱油或便宜40元,国内油价将迎来史上最大跌幅!

目前,全球所有国家几乎都受到了新冠疫情或多或少的影响,全球经济更是大幅受挫。据相关机构分析测算,4月份全球石油每日消耗量将减少近3500万桶,而目前的减产幅度并不足以“填补”市场近期每日原油的过度供应。除非欧佩克与其盟友采取进一步的减产行动,否则国际油价并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同时据相关机构估计,目前全球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潜在储存能力为14亿桶,其中陆地储存能力约为10亿桶,海上储存能力约为4亿桶。按照目前石油的产销趋势,本月月底全球储量将达到13亿桶,届时全球将有超过20%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成为漂浮的储油船。按照目前趋势测算,国际储油设施将于5月份耗尽,如果石油输出国不进一步减产,到那时,国际油价将会继续下跌,甚至有可能出现负油价。

综合目前全球疫情的发展与控制情况来看,即便欧佩克等产油国达成初步减产协议,在短期时间内,国际油价也不会出现“报复性”上涨,我国成品油价格也将继续保持在5元时代。而至于油价什么时间重回6元时代,那要看全球疫情发展与欧佩克等产油国是否有进一步的动作。

精彩内容回顾:

国际油价崩盘,国内油价会喜迎暴跌吗?

满满惊喜 新老版本CarPlay使用体验对比

70合1 Model Y将使用一体铸造车身?

single

展开
收起

原油历史价格研究一:石油价格历史波动回顾分析

原油作为“工业血液”、“黑色黄金”,其价格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原油价格的波动会牵动着整个化工产业甚至世界经济跟随起伏。

1859年,美国人美国宾夕法尼亚钻出第一口油井,正式拉开了原油商业化的帷幕,而在这之前,人们对原油的使用仅停留在简单的用作燃料,开发和交易十分有限。正是这一历史性的一刻,将原油带入了历史舞台,与当时正在跃跃欲试的内燃机组成了“黄金搭档”,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一、研究标的的选择

图1

本文将以WTI日度价格为标的,对原油历史价格波动进行分析。选择原因有二:第一,WTI上市较早(WTI与1983年4月上市,BRENT于1988年6月上市),是现有可追溯时间最长的清晰记录的历史价格;第二,通过图一可以看出,WTI 与BRENT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用于研究价格趋势两者作用相同。

注:图1 为月度价格,之所以不用日度价格,是因为两者节假日和休市时间不一致,日度价格不能统一,故变频至月度,后文的分析均已WTI日度价格为标的。

二、石油定价机制的三个阶段

原油进入商品世界后,其价格定制机制发生了多次转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859年-1960年,寡头垄断定价。这一时期的定价大权被牢牢掌握在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手中。细分来看,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该公司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垄断了美国90%以上的石油市场,也将定价权牢牢握在手中;第二个时期是在标准石油公司由于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而被迫解体,石油市场由新泽西标准石油、壳牌、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英国波斯标准石油、海湾石油、德士古和纽约标准石油组成的“石油七姐妹”所控制。此阶段油价长期处于2美元/的低价水平。

第二阶段,1960-1985年,OPEC定价阶段。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不断发现大型油田。但由于市场定价权掌握在石油公司的手中,对于产油国十分不利,于是1960年产油国联合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OPEC成立初期,由于话语权弱,对原油价格的影响较小,直到1973年前,原油价格仍维持在2美元/桶的低价水平。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1978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 命”,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OPEC逐渐掌握了原油的定价权,原油价格也从2美元一度涨到36.8美元。

第三阶段,1985年至今,市场化定价阶段。自1960年OPEC建立,逐渐抢占原油定价权后,西方世界国家开始意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纷纷上市原油期货来削弱OPEC的定价能力。而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原油价格的定价话语权被不断削弱,同时,原油期货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使世界原油的定价体系逐渐形成了以OPEC、原油供需和国际原油资本等多方因素共同定价的市场化定价体系。

三、国际市场的三次石油危机

随着石油资源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逐渐升高,其价格的变化往往会波及整个市场经济。在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因为石油价格变化而导致世界经济受到影响的情况,被称为石油危机。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此次危机源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阿拉伯国家为打击以色列以及以色列的支持国,突然宣布禁止石油运输并减产,收回了石油标价权,并将石油价格从3美元提高到10.6美元。骤然提高三倍多的石油价格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冲击,据统计,此次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20%,其他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所放缓。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次危机源于当时的第二大产油国――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 命”,国内剧烈动荡的局势导致伊朗宣布全部石油出口暂停,导致石油价格从14美元直升31.6美元。而1980年,两伊战争的爆发,两大石油输出国出口量同时锐减,彻底点燃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更进一步涨至36.8美元。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机。此次危机源于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伊拉克遭受了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对世界原油供给中断,国际油价从1990年7月的16.5美元一路上涨到10月最高点40.1美元。虽然国际能源机构紧急投放储备石油且沙特等国家加大生产稳定住了市场,但1991年世界GDP的增长率仍跌破2%。

图2

四、WTI上市后的历史涨跌情况分析

图3

原油期货上市后,市场对原油价格的调节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图2为自1983年WT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在纽交所上市后的价格变化。可以看到虽然国际油价受市场调节的格局逐渐形成,但仍出现了几次较大的起伏。

1985年OPEC价格战

图4

图4的下跌发生在1985年12月至1986年3月,究其原因,是因为沙特表示要“夺回市场份额”,OPEC会议也确定了“市场瓜分”的协议,开始大幅度增产,价格战就此打响。据统计,1985年12月-1986年3月,OPEC日产量增加250万桶,而石油价格也从31.3美元/桶跌至谷底的10美元/桶。

此次价格战不但给西方石油公司和非OPEC石油输出国带来了重大损失,也危害到了部分OPEC成员国的利益。最终,在1986年12月的OPEC会议上,决定减产以促进石油价格恢复18美元/桶左右的水平。此后四年间,石油价格在18美元/桶上下波动,一直持续到海湾战争导致的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际油价下跌

图5

第三次石油危机过后,国际油价开始了长达7年的稳定期,期间油价在18-20美元/桶震荡微涨,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上世纪90年代,亚洲经济崛起,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高,成为了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石油的需求也大幅度下降。而此时OPEC错误估计了世界原油的需求,甚至增加了日产量,供大于需的市场行情使石油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自22美元/桶跌至10.8美元/桶,触及20年来价格底部。

经济增长与次贷危机,2000-2009国际油价“过山车”起伏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进入了21世纪初高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5%,各国对原油的需求日益增高,岁然OPEC也制定了一系列产量调整方案,以平衡国际油价,但石油需求量的剧增使得OPEC丧失了调节能力,国际石油进入了供不应求的阶段,而此时美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贬值情况,开始了一路上涨。2000-2008年,国际油价进入了“井喷式”的增长期。在这期间,石油价格自2000年的20美元/桶,一路飙升至100美元/桶,甚至在2018年曾短时间内攀升至145美元/桶的顶峰。

图6

如图6所示,国际油价在此期间持续震荡上升。而在此期间的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可以看出,在油价整体呈上涨态势中,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下跌情况,分别出现在2001年下半年以及2006年下半年。前者是因为美国911事件引发市场动荡,市场避险情绪扩散,油价一路跌破20美元/桶至18美元/桶。而此后,地缘政治因素更对原油的影响接连不断的出现:2002年,委内瑞拉国内发生动荡,全国陷入长期罢工状态,油价出现大幅度上涨;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导致伊拉克原油出口基本停滞,油价继续走高;2005年,墨西哥湾遭受“卡特莉娜”和“丽塔”两股飓风侵袭,导致美国原油开采和下游加工的中断,将国际油价持续拉高。但2006年下半年,由于前对石油供给的悲观情绪拉高了油价,而后期美国石油产出的表现并未受到强烈影响,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世界原油库存升高,油价应声下跌,半年时间由高点的近77美元/桶跌至50美元/桶附近。

进入2007年,油价止跌回升,并迅速持续拉高。2008年国际油价一度突破100美金/桶,并在7月3日达到历史顶峰145美元/桶。

但所谓盛极必衰,经济的繁荣之下早已埋下了隐患。而这一隐患在2007年8月彻底爆发。随着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美国埋藏已久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很快席卷全球,波及了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而反映到原油方面,虽然新兴发展中国家对原油的需求依然强进,但北美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5%,欧洲和日本的需求量也有所降低。需求的急剧降低在2008年8月开始反映到了石油价格上,短短四个月,石油价格从145美元/桶一路跌至34美元/桶左右,跌幅达100美元/桶以上或76.6%。

次贷危机后――2009-2014年石油价格止跌回升

次贷危机后,各国政府开始通过一揽子政策,斥巨资帮助银行解困,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政策和积极地财政政策刺激消费,鼓励生产,以摆脱经济萧条的困境。石油价格在经过次贷危机的暴跌后,又借世界经济复苏的契机开始回升。

图7

由图7可以看出,次贷危机过后石油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攀升。而这一轮上涨的主要还是受供需调节。

供给方面,次贷危机蔓延,石油价格暴跌开始后,OPEC多次召开会议,达成了数次减产协议,累计减产达420万通/天,以恢复世界石油的供需平衡,阻止石油价格进一步探底。另外,此阶段出现的多起地缘政治事件,也使得市场对原油的供给担忧愈发强烈。2010年,阿拉伯国家爆发了“阿拉伯之春运动”,混乱的局势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给原油的出口带来极大影响;2011-2013年叙利亚内乱,示威、武力斗争影响产量的同时,叙利亚还遭受了来自美国、欧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制裁,其石油出口收到严重限制;2011年,利比亚发生内战,长达八个月的内战给石油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12-2015年,伊朗由于核协议问题收到了来自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制裁,石油贸易受限,出口受阻,据统计三年期间伊朗石油产量下降逾15.5%,出口量下降48.5%。欧佩克的减产协议,以及地缘政治的共同影响下,国际石油供给不断紧缩。

而需求方面,在政府的量化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向了复苏,对石油的需求的也逐渐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危机中, OECD成员国在次贷危机中收到影响较为严重,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少,但新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率先从次贷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非OECD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一跃超过OECD国家。在此供给紧缩、需求旺盛,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的形势下,国际油价震荡走高,直到2014年下半年――页岩油革 命。

页岩油发展,OPEC再度打响价格战

早在上世纪初,人类就发现了页岩中储存的大量油气资源,但受制于开采技术和开采成本,页岩油气一直没有被人类所利用。而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页岩油气革 命,不断斥巨资发展页岩油气的开采技术。2013年,美国能源署公布了美国的页岩油气储量为782亿桶,居全球第一。而经过三十余年的技术发展,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以降至新低。

图8

2014年,美国原油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而美国快速增长的原油产能,使得美国由原油进口国成为了原油净出口国。与此同时,俄罗斯、加拿大等非OPEC国家的原油产能也稳步提高。而这些现象,都引发了OPEC对市场份额下降的担忧。而同时,由于次贷危机过后石油价格止跌回涨,油价在3年期间均处于100美元/桶的高位,高油价对需求造成了极大程度的损害,世界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日益增加,各类替代能源的发展也日益加快。

本着抢占市场份额,巩固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并同时打压甚至摧毁页岩油的想法,OPEC产量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超过配额,全球石油市场进入供过于求格局,OPEC毅然而然打响了石油“价格战”。供过于求的情况加重,国际油价开始了大幅度跳水,仅仅半年,油价自100美元/桶迅速跌落至44美元/桶,跌幅超过50%。而随着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伊朗原油生产和出口的恢复,世界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国际油价跌上加跌,一度降至30美元以下。

这一低油价行情一直延续到2016年12月,OPEC新的减产协议达成。

减产协议达成,油价进入调整再平衡时期。

OPEC的“价格战”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严重打击了美国页岩油的发展,但也同时也给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带来了诸多损失。尤其是“价格战”后期,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采取了资本“抱团取暖”的策略,并且技术进一步成熟,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三大主要产区的活跃钻技术也逐渐开始上涨,页岩油产量也开始回升。OPEC不得不放弃摧毁页岩油的计划,重新达成了新一轮的减产协议,国际油价逐渐进入了供需平衡的时期,油价开始回暖,并进入了较长时期的平稳调整阶段。

图9

由图9可以看出,2016年12月减产协议达成后,进入2017年开始,国际油价开始了稳步的回升。较大程度的跌幅出现在2018年10月,国际油价自高点74美元/桶一路跌至43美元/桶,缩水近一半。究其原因,应是市场对于前期价格过度上涨的冷静处理。2018年5月9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同时希望各国与其一同对伊朗实施制裁。这一消息流出后,市场联系2012-2015年美国制裁伊朗时,伊朗石油出口量暴跌100万桶/天,供给紧张的担忧引发了油价的上涨,于是出现了2018年10月的价格高点:74美元。

但进入10月后,由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滑,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不能达到预期,油价开始下跌。另外,伊朗经济制裁措施生效后,中国、印度等国家获得180天豁免,仍可从伊朗进口原油,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进一步加大,国际油价进一步下探至2018年底。

进入2019年,OPEC+进一步深化减产,国际油价止跌回稳并震荡上涨。整个2019年,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附近震荡但平稳运行。

直到2020到来,国际油价开始了新一轮的跳水。

公共卫生事件与减产协议破裂,新一轮价格战打响

进入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全球市场带来了阴霾。本就处于下行周期的世界经济在卫生事件的阴霾下进一步恶化。

图10

供给方面,3月6日的OPEC+第八次联合会议上,俄罗斯拒绝了OPEC提出的联合每日减产150万桶的提议;而随后的3月9日,沙特下调了4月份向全球供应的原油官方销售价格,并表示将加大产量,将产能释放至1000万桶/天以上。需求极度疲弱与供给增加形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格局,国际油价“跌跌不休”,一再探寻价格底部。

千呼万唤始出来,国际市场在油价的下跌中终于等来了“救命良药”――OPEC+新一轮的减产协议。4月12日,OPEC和非OPEC部长级第10次(特别)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5月份和6月份每日减产970万桶;从2020年7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的6个月,每日调整产量770万桶;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的16个月内每日调整产量580万桶。产量调整基准为2018年10月份石油产量;但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和俄罗斯联邦除外,这两国的基线产量水平相同,均为每日1100万桶。该协议的有效期至2022年4月30日。

但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此次“史诗级”减产协议的达成并未有效的拉动油价回升,在小幅度震荡后,国际油价又开始继续下探。4月20日,由于交割地库存达到顶峰,又临近期货交割日,大量近月合约被卖出,创造了WTI历史上首次负价格。

后续,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得以控制,各国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另OPEC与非OPEC产油国对减产协议的执行力度符合甚至超出预期,国际油价在震荡中开始逐步回暖。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球的卫生事件形式仍不明朗,国际油价的走势还需要时刻观察供需两端的发展。

来源: 卓创资讯

展开
收起

世界原油价格下跌了,但波兰加油站却赚得盆满钵满?

波兰石油工业贸易组织(POPiHN)发布的加油站零售汽油和柴油价格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七个月每升95号汽油的平均价格比2019年便宜约0.60兹罗提(从5兹罗提将至4.39兹罗提),柴油价格从每升5.06兹罗提跌至4.49兹罗,降幅达到11.3%。

统计显示,95号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中各类税费占比超过了50%,较2019年增长幅度均达到5%,其中包括19%的增值税、35%的消费税,3%的附加税和2%的分销税。

尽管世界范围内油价下跌了,波兰加油站每升95号汽油和柴油的利润却分别达到0.06和0.11兹罗提,涨幅分别为40%和120%。

展开
收起

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可承受的原油盈亏平衡价格是多少?

文件编号:A221/0230

刊发时间:2020年6月24日

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可承受的原油盈亏平衡价格是多少?

2020年发生的史上第四轮油价暴跌,大大超出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可承受的最低范围,这就是4月以来欧佩克+联合减产的最主要推动因素。

王能全

2020年上半年,我们亲历并见证了史上第四轮油价暴跌。在观察和分析这一轮油价暴跌过程中,一个非常有趣现象是,随着油价的急剧下跌,4月9日和12日,以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为首的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直接干预下,经过两轮马拉松式的谈判,虽然墨西哥拒绝接受多减产区区30万桶/天,仍达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并在4月20日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出现160年来世界石油工业首个负油价之后,没有等到5月1日即提前开始减产,从而使国际石油价格止跌并逐步回升。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主要起作用的因素就是,从3月9日开始的油价暴跌,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可承受的最低油价范围,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必须联手减少石油产量,稳定国际石油市场,努力争取国际石油价格的止跌回升。

那么,什么样的油价水平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无法承受的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多年来国际石油问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只有明确了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最低可承受的油价范围,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国家面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在什么样的油价情况下会采取相应的对策及行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能源信息署也都对此都开展了研究。依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有关材料和数据,本文将介绍近年来,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即欧佩克+国家可承受的最低原油价格,以及2020年所发生的史上第四轮油价暴跌对这些国家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冲击。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可承受最低原油价格的评估

作为一个石油生产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或对某一油田开发项目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盈亏平衡油价。从一个石油公司来说,公司盈亏平衡的油价,通常是指一口油井盈利所需的最低油价。如果将这一问题放大到国家,一个国家的盈亏平衡油价,指的是指政府(在财政盈亏平衡的情况下)或经济体(在外部盈亏平衡的情况下)能够弥补支出的最低油价。

最常用的国家层面盈亏平衡原油价格,指的是财政盈亏平衡,即一个国家为满足其直接支出需要和平衡其预算而出售的每桶原油最低可承受价格。财政盈亏平衡这一指标假设的是,各国政府的支出调整,取决于它们影响全球原油价格的能力,即它们决定生产多少原油,以避免赤字并平衡其公共支出。

多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年为大多数欧佩克+产油国,计算一次国家层面的盈亏平衡原油价格,欧佩克+成员国,以及非欧佩克+成员国的卡塔尔和墨西哥财政收支平衡差异很大,自2010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的财政收支平衡原油价格最低,2018年为每桶37.90美元;伊朗最高,2020年为每桶389.40美元。

二、美国能源信息署对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可承受最低原油价格的综合评估

美国能源信息署认为,尽管财政收支平衡是直观的,但它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石油出口国面临的经济约束。例如,亏损的出口国可能不必调整支出,只需选择从未来收入中借款或提取现有的金融储备,而不必调整近期支出。同样,一个出口国也可以选择,或者对于一个浮动汇率的国家,简单地允许其货币贬值。

财政收支平衡的另一种选择是外部收支平衡,这是一个国家需要支付的进口价格。正如财政收支平衡假设的是政府将调整公共支出以平衡其预算一样,外部收支平衡假设的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将更多地调整支出流出(即进口),以匹配其支出流入(即石油出口收入)。因此,如果石油价格高于一国的外部收支平衡,该国就可以增加公共开支或允许其货币升值;而低于外部收支平衡的石油价格,则表明该国要么必须减少公共开支,要么必须允许其货币贬值。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通常高于其外部收支平衡,但两者往往是同时变动的。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卡塔尔央行、俄罗斯联邦央行等多国央行的季度经济数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研究了有关国家的外部盈亏平衡原油价格。截至2019年底,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墨西哥和卡塔尔的盈亏平衡原油价格,相对于2015年那次油价暴跌期间的平均水平有所下降;相反,伊朗和尼日利亚的盈亏平衡原油价格有所上涨,而科威特和哈萨克斯坦的平衡油价则基本持平。

外部盈亏平衡和财政盈亏平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一国出口原油数量的变化,以及一国非石油经常账户的变化,即一国资金流入(如出口)和流出(如进口)的净额。研究对象国中的大多数国家,2019年原油出口量与2015年相当,变化在15%范围之内,俄罗斯和卡塔尔的原油和天然气出口量同期也大致如此。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由于受到制裁,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减少了55%;而得益于恢复了战前的油田,伊拉克原油出口增加了32%。

上述国家的非原油经常账户,在评估期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从逻辑上讲,一个出口更多(或进口更少)非石油产品和服务的国家,应该不那么容易受到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美国能源信息署发现,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非石油经常账户赤字,2019年小于2015年,其他国家的赤字变大。尽管卡塔尔、俄罗斯、伊拉克和阿联酋存在较大规模的非石油经常账户赤字,但被它们更大的石油出口量抵消了,不过尼日利亚和伊朗不断增长的非石油经常账户赤字,则因其石油出口量的下降而进一步恶化。

非石油经常账户本身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部分:非石油净出口(例如,食品出口)和其他外部收入。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研究发现,2019年仅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比2015年净出口了更多的非石油商品和服务,其他国家则都是下降的,其中尼日利亚下降了18%,而俄罗斯大降了66%。尽管外部收入的增加(例如汇款,关税收入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使得一些国家能够部分抵消非石油出口收入的下降,但由于与非石油出口收入相比规模少得多,外部收入增加的部分基本上被其下降的趋势抵消掉了。例如,从绝对数而言,由于前者的规模约为后者的两倍,这样自2015年以来,科威特非石油出口收入下降了55%,虽然其外部收入增长了61%,最终的结果是两者近乎基本抵消。

三、2020年史上第四轮油价暴跌对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的冲击

2020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了近50%,这给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收入的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评估本轮油价暴跌对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的影响,美国能源信息署引入了金融市场有关工具。美国能源信息署认为,与石油收入下降或税基萎缩的国家相比,一个经济更健康或石油收入更高的国家不太可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违约。尽管一个国家盈亏平衡油价的变化已经说明了这些国家面临的经济压力,但它们不一定能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些国家预期的变化。衡量这些预期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债券市场,或者更具体地说,通过一国政府发行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即从称之为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的金融合同定价中,来推断出这种可能性。为此,美国能源信息署研究了2015年至2020年6月3日,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的政府债券隐含违约概率问题。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研究发现,2015年至2019年间,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墨西哥和卡塔尔,财政收支平衡的石油价格下降,但只有俄罗斯、阿联酋和墨西哥三国的CDS隐含违约概率也随之下降,其余的国家或是增加或是保持不变。

但是,在今年过去的六个月时间里,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大多数国家/地区CDS隐含的违约概率进一步增加。截至6月3日,2020年迄今为止的七个主要产油国平均政府债券违约概率,相对于2019年的平均值都有所增加,其中墨西哥为4.2%至5.7%,俄罗斯为2.6%至3.0%,卡塔尔为10.4%至11.7%。尽管这些国家的CDS违约可能性远低于世界上一些资不抵债的国家,例如,截至6月3日委内瑞拉五年期债券的CDS隐含违约概率为98.9%,但是正由于今年年初以来的油价暴跌,这一变化说明的是,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面临的经济社会压力正在不断增大。

免责声明:本人撰写和发表的文章,仅是个人研究心得,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