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的外汇交易平台

中国外汇收支形势稳中向好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邱海峰)国家外汇管理局20日公布的2019年5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显示,市场主体结汇意愿上升,购汇意愿平稳。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介绍,5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0%,环比上升4个百分点;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环比基本持平;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192亿美元,环比增长33%。

“在此背景下,主要渠道的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并呈现积极变化。一是银行代客货物贸易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保持一定规模顺差,较4月均有所增加;二是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增长,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购汇稳中有降,直接投资结售汇顺差增加;三是企业投资收益购汇正常有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增加但低于上年同期;四是5月个人净购汇继续减少,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28%和19%。”王春英说。

王春英指出,5月中国外汇收支形势稳中向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从相关统计数据看:一是银行结售汇呈现顺差。5月,银行结汇较4月增长4%,银行售汇下降7%,银行结售汇顺差62亿美元。二是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收窄。5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60亿美元,环比收窄23%。三是外汇储备余额有所回升,5月末为31010亿美元,环比增加61亿美元。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表现出韧性强、潜力大等特征;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宏观政策空间充足,市场信心良好,为外汇市场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王春英说,同时,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在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适应能力明显提升,5月外汇收支数据变化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外汇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理性,未来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考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1日 第03 版)

展开
收起

中国外汇储备创一年多新低!从两个角度来看,这或许还是好事!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的外汇储备为30870.2亿美元,与上月相比减少了226.8亿美元,为今年2月以来最大幅度减少,同时也是连续两个月出现减少,创2017年8月以来新低。由于外汇储备在一国的对外贸易、维护金融市场尤其汇率市场稳定上都有重要作用,有人就可能会担心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减少会不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并不是坏事。

外汇储备

为什么说外汇储备减少不是坏事?

首先,以对外贸易来说,如果想要跟外国人做买卖,就必须要有一定外汇储备,买卖做的越大,需要的外汇储备就越多。但这其中有一个前提,就是该国的货币不能在国际贸易中直接使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是因为中国是全世界对外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吗?显然不是!主要还是因为人民币还不能在国际贸易中通用。

目前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很明显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量,所以只能储备较多的外汇。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欧盟,外汇储备就比中国要少得多,主要还是因为美元和欧元都是可以在国际贸易中直接使用的货币。

所以,如果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份额能提升的话,那外汇储备就可以相应减少。而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也的确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变化。由于多国都在倡导去美元化的缘故,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人民币越来越受到青睐,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和作为储备资产的地位近期都有所上升。所以外汇储备的减少,或许只是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之后的需要。

外汇储备

其次,从汇率角度来看,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无论是大幅升值还是贬值都是不利的。当一国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央行就可能会采取措施干预,而央行干预汇市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但通过买卖外汇的方法,当本国货币出现大幅贬值时,就需要卖出外汇才能使汇率稳定下来,这时就需要有外汇储备作为支撑。看今年跌的比较惨的几种货币,多半是因为外汇储备不足无力干预,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国货币汇率大幅下跌。

外汇储备

不过对人民币来说,或许并不需要这样做。人民币今年虽然也出现不小幅度的贬值,但还是在正常的浮动范围之内,所以并不需要干预。

事实上,我国央行已经很少动用外汇储备来直接干预汇率了,一方面是央行充分尊重汇率的市场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民币的汇率相对稳定。这两方面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好现象,尊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预判以便提前做出应对,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既然用不着动用外汇储备来干预人民币汇率,或许我们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了。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大家觉得是好还是不好呢?

作者:龙小林/审核:赵溪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为希财网作者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展开
收起

注意!这些外币最好别带回来

暑假出境游旺季到来

注意 这些外币最好别带回来

暑假出境游旺季到来,不少市民结束行程后会带着在境外花剩下的外币回到福州。不过,有的市民发现,自己带回来的外币银行居然“拒收”,买东西也花不出去,成了“烫手山芋”。

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银行确实不收一些外币,市民从境外回来前最好把手中剩余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部分外币兑换有点难

“我出国前就在你们这里兑换的韩元,怎么回来后你们就不收了?”昨日,在福州华林路上一家国有银行的网点,市民张先生有点郁闷。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去韩国旅游,在该网点兑换了5万韩元,回国后他把花剩下的韩元拿到这里兑换,但有几张纸币被“拒收”。

该网点的负责人告诉张先生,不是银行不收韩元,而是他带回来的这几张没法收,因为有破损。张先生表示,这几张韩元的破损程度较轻微,相同品相的人民币使用起来肯定没问题,银行拒绝兑换他不理解。该网点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只是照章办事。最终,张先生只能把这几张纸币带回家。

记者采访获悉,银行对外币兑换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按照澳元的兑换标准,目前市场流通的澳元现钞允许轻度残缺,但残缺位置要在钞票边沿且不超过(10×10)毫米的二分之一(三角形)。此外,很多市民喜欢去印尼巴厘岛旅行,如果将印尼盾带回福州,想要兑换成人民币也有点难。

外币纸币兑换人民币较难,外币硬币想要兑换就更难了。

福州多家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明确表示,他们不接受外币硬币兑换或存款,任何外币硬币都不收。

记者了解到,银行拒收外币硬币的行为并不违反现行规定,因为我国法律只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拒收人民币,外币不在规定范围内。

剩余外币该怎么处理?

对小额难以兑换的外币,应该怎么处理呢?

中国银行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外币的零钱和硬币最好在境外就花掉。比如,在境外离开酒店去机场前,确定不会有其他需要外币的消费后,结算房费时可以用身上所有的外币结账,不够的部分再刷信用卡,这样就能把所有的外币用完了。如果到机场后发现还有一些零散的外币,可以在机场买一些小纪念品或零食。如果你是咖啡爱好者,还可以把零钱存入星巴克卡,在不同国家都可以通用。

在银行没法兑换,能不能把剩下的外币卖给准备出境的人呢?答案是不能。根据规定,外汇必须到国家指定的银行兑换,在外汇兑换指定银行和法定外币兑换点之外的地方进行外币兑换属于违法行为。江海

来源:福州日报

展开
收起

罕见!外汇局最新表态 中国股票价值投资前景非常好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孙璐璐

4月17日,国家外汇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蔓延是影响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但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汇率预期相对平稳,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透露,4月以来银行代客涉外收支基本平衡,银行结售汇延续小幅顺差。3月份,疫情全球蔓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上主要股票指数大幅下跌,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外部流动性趋紧。受此影响,3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现逆差,主要是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净流出增多。同时,境内外汇市场保持基本稳定,银行结售汇维持顺差,外汇市场供求总体平衡。

王春英表示,从一季度外汇市场运行的情况看,外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汇率走势双向波动,汇率在调节宏观经济以及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所以,中国外汇市场的成熟度可以很好的吸收、应对短期冲击影响,未来我国外汇市场有能力保持稳定运行。

3月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较多致涉外收付款逆差

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顺差391亿美元,如果综合考虑远期、期权等其他供求因素,外汇市场供求呈现基本平衡;同期,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付款顺差17亿美元。其中,3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477亿美元,为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逆差,但银行结售汇顺差186亿美元。

3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规模加大,主因当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证券投资项下资金净流出较多。王春英解释称,跨境收支呈现逆差主要是人民币出现净流出,证券投资项下资金流出是主因。3月份股票项下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出,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减持境内股票大约是100亿美元,3月份相对减持的多一些,但债券项下资金延续净流入。

“不过,此外尽管3月股票市场资金呈现净流出,但从阶段变化看,3月24日以后,陆股通‘北上’渠道资金重新回到净流入的状态,港股通‘南下’净流出也逐步平稳。股票市场没有形成持续、单方向的资金流出。”王春英称。

总体看,一季度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除了上述银行结售汇、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外,售汇率、购汇率等指标同样反映人民币汇率预期良好。其中,一季度,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6%,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个人净购汇同比下降25%,显示个人购汇意愿也是理性、有序的。

经历了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巨震,人民币汇率在全球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一季度,美元指数上涨2.8%,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小幅下降1.8%。从其他货币来看,同期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降12.9%,英镑对美元下降6.3%,欧元对美元下降1.6%,综合看来,一季度,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2.9%。

经常账户有望基本平衡或小幅逆差

毋庸置疑,疫情蔓延将对国际收支形成一定影响,尽管一季度国际收支数据尚未公布,但市场普遍认为,经常账户有望基本平衡甚至小幅逆差。

王春英认为,中国的经常账户走势受到了疫情的阶段性影响,但是一季度仍然会保持在基本平衡的区间内。这是因为一方面,一季度货物贸易还会保持顺差,但顺差规模会有所收窄;另一方面,根据已公布数据,1、2月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了25%,主要是旅行项下的支出大幅度回落,初步统计,3月份旅行支出也是维持在低位,也就是说,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在收窄。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收窄和服务贸易逆差收窄是同步进行的,因此经常账户将大概率保持基本稳定,即使出现逆差,幅度也不会太大。

“从经常账户差额占GDP比值来看,近年来基本都在2%以内,目前稳定在1%左右,经常账户不会出现方向性改变,不会引发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出。”王春英称。

2018年一、二季度我国就曾出现过短暂的经常账户逆差,彼时一季度逆差规模40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规模收窄至9亿美元,三季度开始又恢复至顺差。

王春英强调,疫情不会成为影响中国经常账户走势的中长期因素,决定其走势的根本因素实际上还是国内经济结构等深层次和长期性的因素,这个因素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规模是非常大的,产业门类也是非常齐全的,承压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储蓄率虽然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从全球来看,还是处在比较高的水平。理论上,决定经常账户差额走势的是储蓄和投资缺口,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也是可以保持基本平衡的。

“股票市场价值投资前景非常好”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往往互为此消彼长的镜像关系。尽管疫情给经常账户带来一定冲击,但资本项下的净流入依旧非常可观。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中长期境外资金还是持续流入的,主要体现在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以配置中长期人民币资产为目的的债券投资。一方面,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I)总体稳定,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一季度非金融部门实际使用外资312亿美元,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是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还是快速增长的。

“从直接投资角度来看,过去四年中全球的FDI在连续下降,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不降反升,是逆势上扬的,我们始终是全球第二大引资国。”王春英称。

另一方面,以配置中长期人民币资产为目的的债券投资是增加的,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我国债券167亿美元,增幅达到了48%。同时,得益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境外投资者购买境内债券增加,在外债中的占比从2014年末的8%提高到了2019年末的26%,投资中国债券的投资者主要都是境外央行,其特点是不以短期盈利为目的,投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这也使得我国外债结构进一步优化。

“未来中国的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对境外资金仍然会有较强吸引力。”王春英称,从债券投资角度看,中国的债券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对于中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从股票市场情况来看,中国的股票市场实际估值比较低,价值投资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比如,与全球股票市场表现相比,中国股票市场波动还是相对小的。中国的市场不论从直接投资的角度、债券投资的角度还是股票投资的角度,对境外投资者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展开
收起

一季度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外汇市场形势趋好

4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607亿元、代客结售汇小幅逆差157亿元,相较去年四季度环比改善;远期结售汇签约连续7个月顺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同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放缓。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此外,外汇储备稳中有升。截至2019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0988亿美元,较2018年末上升260亿美元。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汇率折算因素与资产价格变动仍是外储余额变动的主因。“3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变动为-4.6亿元,央行3月依旧并未干预外汇市场符合我们的预期,预计后续央行仍将维持对外汇市场的不干预状态。”

远期结售汇签约连续7个月顺差

开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呈现更加平稳的状态,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在结售汇、涉外收付款、外汇储备数据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4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9年3月及一季度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数据显示,1~3月,银行累计结汇29443亿元人民币(等值4362亿美元),累计售汇30050亿元人民币(等值4454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607亿元人民币(等值9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收窄50%。

从3月看,银行结汇10153亿元人民币(等值1513亿美元),售汇10565亿元人民币(等值157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412亿元人民币(等值61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66亿元(2月为逆差1023亿元),逆差环比明显收窄857亿元。

分月看,一季度银行结售汇数据表现为:1月顺差121亿美元、2月逆差150亿美元、3月逆差61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付款数据表现为:1月顺差257亿美元、2月顺差44亿美元、3月顺差33亿美元。

“一季度商品贸易顺差大幅度增长,服务贸易也出现了逆差收窄,使结售汇逆差收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表示。

对于3月银行结售汇逆差的原因,赵庆明认为,“主要是3月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一季度存在跨国公司的利润分红汇出,从往年规律看,一季度、二季度是高潮。”

王春英表示,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月度外汇收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平衡。如果综合考虑远期结售汇和期权交易等其他供求因素,2019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自主平衡格局。

而作为机构投资者市场情绪的关键,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已连续7个月实现顺差。外汇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345亿美元,上季度为顺差17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逆差178亿美元,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预期更趋稳定。

谢亚轩认为,3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形势边际好转,结售汇与代客结售汇逆差均明显收窄,数据的向好主要得到了结售汇率改善的支撑,市场预期的好转更为关键。综合一季度整体的情况来看,我国结售汇数据相较去年下半年改善,结售汇数据向好的趋势也将最终反映到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上。

人民币贬值预期化解

通常情况下,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会有所下跌。但在汇率方面,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突出。

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元指数上升1.2%,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上升0.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1.9%。人民币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一揽子货币上涨1.9%。

赵庆明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自四季度以来,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发生了作用,经济基本面向好。同时,由于中美经贸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度化解,这也有力支撑了人民币升值。

王春英表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市场情绪稳定,主要渠道的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也有进一步改善,一季度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明显增加。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流入和结汇都有所上升。另外,个人结售汇保持稳定,个人净购汇同比下降22%。“从这些主要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市场运行更加平稳。”

王春英认为,当前内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于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第一,国内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第二,全方位对外开放为跨境资金流动或者跨境投资均衡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基础;第三,中美经贸磋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稳定市场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降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3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出2019年不加息的信号,并计划在9月末停止缩表,这将对美元汇率和利率走势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会对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王春英称。

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前一段时间出台的《外商投资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外商投资。”王春英表示,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二季度以后国内债市和股市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实际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逐步推进,外汇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金融开放是双向的。”王春英表示,无论资金流入角度还是流出角度,全方位对外开放是为跨境投资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政策基础。从总的原则上,外汇局将坚持两点基本考虑:一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维护外汇市场稳定,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流动以及保值增值,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具体而言,一是继续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在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中,改革QFII和RQFII制度,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渠道整合。规范境外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有序推进“熊猫债”市场发展。

二是,不断发展开放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支持外汇衍生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类型的期权产品,优化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汇率风险管理。

三是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丰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以公开、透明和市场化的方式逆周期调节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微观监管政策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预期性,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

来源:第一财经

展开
收起

疫情下的行业突变,什么样的外汇经纪商值得你拥有?

来源:汇商Forexpress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令行业发生突变,金融市场波动性骤然飙升,各国投资者多数居家交易,也有不少准交易者开户涌入股票、外汇等交易市场,成为交易领域的“弄潮儿”。

尽管疫情限制了零售外汇及差价合约(CFDs)经纪商的商业拓展活动,但诸如CMC Markets、IG Group、嘉盛集团以及Plus500等老牌经纪商的业绩却表现不俗,甚至交出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单。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在高波动性市场行情下赚得盆满钵满的经纪商,多数在市场营销上趋于保守,依靠自身品牌魅力和更为接地气的产品服务,来赢得客户的“芳心”,而非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

这不禁让人思考:疫情下行业发生的一系列改变,是否驱使那些注重口碑与品牌效应的经纪商营销模式发生变化呢?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尽管全球针对零售外汇及差价行业行业的监管政策收紧,同时也迫使一些中小型经纪商退出市场,但更老牌的经纪商在很大程度上欢迎这种监管法规。而投资者对经纪商的信任度也得到很大改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监管的影响。

这种残酷的现状使得零售交易商转换思路,它们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向交易者提供的服务之上,以便使其从其他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同时,在投资者培训方面增加投入也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盛宝银行(Saxo Bank)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Andrew Edwards表示,“正如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期望的那样,伴随着监管新规实施及疫情蔓延,交易培训和指导方面的创新不断涌现,因此来确保零售客户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来提高自身的交易技巧。”

一向在中国市场很少投入资源推广的盛宝银行却一直将自己视为风险管理的领导者,其官网也提供视频、网络研讨会、知识材料阅读以及研报等,以此来提高客户的交易成绩。

拥有超过15年历史的在线零售交易商FxPro浦汇首席执行官Charalambos Psimolophitis表示,“疫情下的市场波动性巨大,客户更应该意识到交易杠杆产品的风险。帮助客户进行更好的交易和投资是FxPro浦汇发展战略的基础,从长远看,这实际上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我们为全球交易者提供了许多交易工具,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交易培训工具,这可以帮助客户认识与化解风险。这一点我们在同业里面做的比较突出,也受到来自全球交易者的良好反馈。”Charalambos Psimolophitis补充道。

留住客户的关键是什么?

据一项权威的调查显示,大约有50%左右的交易者在首次入金交易后的两周时间内会选择永久退出某平台。此外,有很大一部分外汇交易者会同时在2-4个不同的平台保持活跃,不停地对比,测试,进行模拟操作。

对于客户来说,他们最关心,最期待的自然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也恰恰是客户“吃回头草”的重要秘诀。那么,如何才能挽留住交易者,提升他们的“回头率”呢?

曾短暂进入中国市场后退出的波兰上市外汇及差价合约经纪商X-Trade Brokers(XTB)主管Josh Raymon表示,客户培训是忠诚度和高留存率的基石。“对于我们客户而言,这仍非常重要,也是XTB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提供各种培训资源的原因所在。”

“交易者培训是留住客户的关键。这些举措能够让他们做出更为明智的交易决定。对于经纪商而言,一整套完善的培训产品及风险管理体系,除了能够提高客户交易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客户的留存率和交易生命周期。”FxPro浦汇的首席执行官Charalambos Psimolophitis说道。

在最近数月以来,随着新冠大流行病毒的扩散及对交易市场波动率的影响,不管是盛宝银行、XTB还是FxPro浦汇,抑或交易领域的“老大哥”IG集团,它们都希望交易者在市场上获得交易优势,并扩大自己的在线交易培训项目,以此来“俘获”投资者芳心。

IG Group(IG 集团)亚太及非洲地区负责人Kevin Algeo表示,“作为全球差价合约领域的领导者,IG在过去两年采取了积极举措来应对化解监管新规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不断投入资源完备健全客户交易培训体系,赢得了交易者的青睐。”

IG集团2020财年财务报告佐证了这一事实。数据显示,IG集团净交易营收高达6.492亿英镑,同比增长36%;全年活跃客户量为239,600个,较2019财年新增96,900个,同比增长34%。

展开
收起

外汇局:未来中国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

中新网4月5日电 据国家外汇局网站消息,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今日表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形势比较稳定,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平衡。未来,中国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

4月5日,国家外汇局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主持会议,索尼、宝马、戴姆勒、壳牌、辉瑞、IBM、VISA等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参会。

潘功胜表示,未来,中国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资料图。张云 摄

潘功胜在座谈会上指出,建立稳定、良性的外汇市场,符合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利益,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潘功胜指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形势比较稳定,跨境资金流动趋向平衡。未来,中国跨境收支具有良好的稳健基础。

潘功胜强调,当前中国外汇管理工作基于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同时,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依法加强外汇市场监管,维护一个健康、稳定、良性的外汇市场秩序,为改革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展开
收起

「首席观察」降成本+筑本强基!“双循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突破

经济观察网 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这个时候,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恰值决策层提出“双循环”战略之际,作为一国经济对外及对内循环相互交织之关键环节的货币国际化可以如何发挥作用?

试图“通过鼓励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的使用,以培养境外居民与企业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可能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或者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突破口;包括潜移默化推进的跨境清算体系梳理等。

人民币国际化而言,贸易方面该出的政策似乎都出了;金融交易细节上还能做哪些?

这不,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一则致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的消息:为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汇兑成本,促进银行间人民币外汇直接交易市场发展,经批准,自2020年8月1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暂免人民币对新加坡元、卢布、林吉特、新西兰元、南非兰特、沙特里亚尔、阿联酋迪拉姆、波兰兹罗提、匈牙利福林、土耳其里拉、韩元和泰铢十二个直接交易货币对竞价和询价交易手续费,暂免期三年。

与此同时,无独有偶,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7月29日下发的《关于变更人民币外汇即期竞价交易清算业务欧元资金清算路径的通知》(简称《通知》)称,自2020年8月7日起,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外汇即期竞价交易清算业务欧元资金清算路径将变更;并规定所有起息日为2020年8月7日及以后的人民币外汇即期竞价交易请使用变更后的欧元清算路径。未按新路径支付导致错付的,资金将被退回至市场机构账户。

这意味着“欧元清算换了一家开户行”,据通知附件显示,统一更新后的开户行为“银行间市场清算所”。

半个月前,媒体曾报道,今年上半年,监管下发通知,将清算机构分为六类,包括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联、网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

当下,不妨“从对内循环角度,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货物贸易和投资的使用。包括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国际清算和结算网络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等。”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建议。

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其中,会议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开放。继续落实好已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汇管理政策。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由此,“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被定调为“积极稳妥推进,此外“统一”、“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亦成为新的金融关键词。

而“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网络,以及国际清算与结算网络”等旨在“筑本强基”的建“网”之策几成业界共识。

“这是好消息,更加务实了。” 就上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暂免汇兑手续费”消息,鄂志寰告诉经济观察网,降低12种直接兑换货币的交易成本,提升直接兑换货币的交易活跃度,把市场规模做起来,增加便利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在双边贸易结算计价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

此前,在疫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美元荒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探讨更多地使用本币的可行性,加快推动区域内双边本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其实就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已,不必过度去解读…… ”,本着少说多做的原则,不宜关联人民币国际化。

事实上,行至十一年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到关键时刻;2019年的人民币国际步伐已有所放缓。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认为,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恰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是周期的上升期,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到2015年年中,中国跨境贸易结算有近三分之一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至2018年底,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显著下降,很多指标甚至出现了逆转。人民币跨境结算占跨境贸易结算的比重下降至15%左右。这既有经济金融层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所谓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指:过度重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而相对忽视了计价货币功能、过度重视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而相对忽视了培育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之前就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造成套利交易大行其道,这些因素也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按照鄂志寰的说法,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国际贸易和投资在受到疫情和防疫措施双重冲击的同时,亦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短期无法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大变局中开拓人民币国际化新局,并为中国经济对外循环提供更多动能,需要认真分析,寻找新的重点方向。

她建议,稳步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拓展中国经济对外循环的空间;推动重点区域本币结算体系建设,深化“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合作;以及筑本强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

提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使用,鄂志寰提议,推动重点区域本币结算体系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合作。

她认为,在贸易摩擦的持续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进入重构期,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今年一季度,东盟与中国双边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欧盟,东盟成为中国最大交易伙伴。在后疫情时代,东盟经济有能力继续较快增长,2012年至2018年,东盟十国GDP年均增长率为5.2%,高于全球3.6%的平均增幅。东盟十国作为单一经济体,GDP规模排在全球第五位。此外,东盟不断提升内部经济金融一体化水准,提升其系统重要性。

而让市场印象深刻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央行推出针对一些货币的直接兑换,但是,在具体运作层面,交易规模有限,鄂志寰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可能有交易成本的问题;其二,通常一些非主要国际货币的盘子不大,交易不活跃;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可提升交易活跃度,有助市场便利持有该交易的货币,推动双边结算的使用,除了推动使用人民币以外,也应创造条件使用更多的区域内其它货币。

换言之,“从原来的‘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 鄂志寰说。

其逻辑是,过去人民币国际化“高大上”强调得较多,比如动辙是央行层面的储备货币;这些也要去推动,但落实到贸易结算的使用上,新兴市场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也需雪中送炭——解决这些区域国家或者地区的美元荒,或者交易货币的不足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考方向。

总之,“我觉得(降低交易成本)是一个很好的变化,因为强调说贸易方面政策该出都出了,但实际上金融市场方面还是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去做,去继续推动的。”鄂志寰告诉经济观察网。

而基于开放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搭建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框架,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鄂志寰建议,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从促进中国经济对外循环角度,美元独大的单极货币体系存在严重制度缺陷,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短期内,“一带一路”沿线和部分新兴市场面临美元流动性短缺,不妨为美元流动性短缺的经济体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推进重点区域去“美元化”进程。

其次,从对内循环角度,要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货物贸易和投资的使用。除金融政策支持以外,也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激励。其次,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主场驱动期,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自由度,使人民币逐渐成为避险货币。

再者,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国际清算和结算网络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同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体系,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错位发展,有效协作,双轮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诚然,尽管逻辑上,一国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水到渠道的过程,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镜像;政策助推更多是在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上发力,即政府搭台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辅助力量;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推动似乎可以更加务实。

不言而喻,近期市场热议SWIFT——旨在未雨绸缪,防范被反制;那么,类似清算体系的金融基础建设来说,我们又可以怎样统筹规划?

半个月前,媒体曾报道,今年上半年,监管下发通知,将清算机构分为六类,包括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联、网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

其中,清算总中心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负责处理人民银行履职相关支付清算业务。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负责处理银行间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并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提供资金结算服务。

“市场上存在好几家清算机构,这次划分了边界,明确了业务范围。”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一方面清算机构可以各司其职,发挥专长;另一方面,市场创新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要充分满足。”

一位资深金融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央行的发文主要涉及清算总中心与中国银联的职责调整,可能跟Swift没有太大关系。不过,董希淼亦认为,尽管二者尚无直接关联性,但就此防范于未然,做些梳理工作,亦未尝不可。

在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看来,国际收付清算之开户银行帐户管理的最佳选择是集约化、专业化,即在一国内部,建立清算中心体系,所有银行(清算机构)都在清算中心所在机构开户,相互之间发生资金往来需要清算时,直接通过清算中心进行就行。

他认为,清算货币、清算方式、清算信息、清算账户等构成国际收付清算体系的基本因素,国际收付清算体系集约化、专业化、中立化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必须不断提高相关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安全性、便捷性、准确性。

就资金清算账户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王永利认为,记账清算方式下,必须真正实现资金所有权通过清算机构(开户银行)从付款方向收款方的转移才能最终完成,这些资金账户以及相互之间的资金转账清算体系,才是国际收付清算体系的核心,注重解决国际往来的资金流问题。

事实上,在张明看来,美国威胁要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制裁,也威胁要将中资金融机构挤出SWIFT体系。这些威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目前尚不可知。但无论如何,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外部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这自然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据张明观察,从2018年起,中国政府似乎已经改变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新的策略可以被概括为新的“三位一体”,也即大力促进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加快开放在岸金融市场、在中国周边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着力培养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未来,“中国政府尤其应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加快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又能够方便通过货物与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跨境信贷等方式输出的人民币通过金融市场投资回流国内。”张明称。

他认为,通过鼓励人民币在周边邻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用,以培养境外居民与企业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这有助于培养粘性更高的境外人民币用户。因此,通过在周边邻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交往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与结算,并通过输出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鼓励人民币境外使用者增持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这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更加真实、更可持续的途径。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副所长涂永红看来,面对当下形势需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诸如,全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在外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

此外是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力。关键是要加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运用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未来十年稳健发展的新动力,使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突破当前的平台期,迈上新台阶。

最后是加速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网络。重点要突破计价贸易结算的一些壁垒,增加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种类和平台。促进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融合发展,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增强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粘性。另外还需大力推动人民币在岸市场和香港、伦敦、新加坡等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如果人民币能够在10年之后的2030年,在国际支付、外汇交易、储备货币这三个维度上全面超过英镑与日本,成长为仅次于美元与欧元的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新的里程碑;”张明认为,“这个目标更为现实、更加可能达到,因此应该成为未来10年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目标。”

展开
收起

陈元高瞻远瞩:中国最好公司去美国上市是外汇流失的一个原因!

作者: 陈元 来源:经济学家圈

货币与去杠杆及国际化

——伯南克的启示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公众号

陈元系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会主席

“货币发行”可以解决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全球转型最快的国家,但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借贷,企业的杠杆率太高。杠杆率过高是让人费解的,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蓄国家,贸易是顺差,净外汇资产占中国GDP的17%。因此金融业真正的问题在于股权和债权的失衡,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规模失衡,股权少,股市发展不充分,是个股权赤字经济。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中,6%是股本,其余94%则是银行贷款,因此中国的融资结构是债务型,存量融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杠杆率太高,归根到底是因为股本金来源不足。而现在对股本金的来源也存在认识上的失误——第一来源是财政拨款,第二来源是企业盈利,第三来源是资本市场,看到流,没看到源。因此为了让企业降低杠杆率,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减少借贷,切断杠杆链条。然而企业增加的股本金大多是杠杆式的,即名股实债。

过去有种说法,货币是央行以经济为抵押向全国人民发放的永不兑付的债券,这个说法很形象,虽未见诸于任何理论,但却被广泛接受。然而央行认为自己发出的货币都是债务,这只是一种错觉和不全面的认识而已。

要解决高杠杆问题,应从根本上来考虑货币的性质,即将其看作国家发行的“股票”。马克思认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储藏、世界货币五大职能——“国家股票”作为财富的载体,一定具有价值储藏功能;虽然股票不能直接作为支付手段,但这是在企业层面,在货币层面并不存在这个矛盾。由于货币是永不兑付的债券,因而生来具有股权功能。

很多人认为伯南克实行量宽政策的本意是,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打通血脉,以缓和美国及世界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伯南克魔术”实际上在于——美联储发行的每一元都是一份股权。伯南克通过量宽政策发出的资金最后到达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及个人部门,而此过程中的每一美元都是国家对这些部门的股权,股权增加自然带来杠杆下降。

“央行魔术”可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资本市场是通过商业化手段,在企业及个人层面上将储蓄变为股权,能力大小要看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债券与股票都是微观层面的债转股,全社会大规模的债转股也是由一笔笔的微观债转股所构成的。如同企业、个人的债转股,央行发行货币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股权。因为国家不会破产,所以国家发行货币不会面临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风险或破产风险。

债务和股权都是财富的承载体,但债务要求流动性高,股权对流动要求很低,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正确认识这一区别,对国家层面的资本处理至关重要。央行可以同时配置股权和债务,那么许多国家层面的金融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如果能对每个行业在每个时期的股权和债务比例进行估计和分析,就可以近似得出货币量投放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中的股权债务比。对于经济中充满债务资金、缺少股权资金的情况,如果央行按照合理和严格的系统,把股权资金配置到相应的地方和行业去,并与债务资金重新组合,很快就能在全社会实现股权和债权的平衡。换句话说,在一定时期、一定对象层面,与美元一样,中国央行所注入的每元人民币可看作是国家的股权,就可以解决经济中杠杆率过高及企业经营遇到的各种问题。

具体到操作问题,央行可以在特定时间将特定项目作为试点进行尝试,试点成功后再扩大规模,如此推进,现有的经济问题可得到快速解决。阿里巴巴是以股权融资为主的少数企业,在中国是例外,基本不需要债权融资。

这是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启示——央行可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企业进行直接的资源配置,企业数目成千上万,央行很难进行直接操作。但是央行可以制定规则,规定企业的股本数额、债务数额和具体的配置渠道。

当前经济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让问题企业重组或退出市场,可以让央行集中购买所有问题企业的不良资产。如果不能让央行直接接手,可由金融机构来处理,就可以解决问题。从国际经验显示这完全可行,例如伯南克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就解决了问题。并购一旦启动,资金从央行层层向下,在其对企业完成收购后,一方面可将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修建棚改房,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资金顺着流程到了最基层环节,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自然得以盘活,其实90年代的国企改革就是这么做的。

总之,过去是“泛债务化”,现在则可以借助货币政策实现“泛股权化”。通过“央行的魔术”,重新考虑股权债务问题,改造企业的路就一定能走通,这和过去央行用外汇置换企业不良资产是一个道理。

外汇储备可用做开发性金融

中国有4万亿外汇储备,这个数字看似很大,其实不然。外汇储备下跌1万亿,实际数字则大概为1.6万亿,其中包括贸易顺差的6000亿。以此节奏为参考依据,中国外汇储备还能支撑多久?外汇是一国所掌握的财富,近期资本流出现象明显,有人认为外汇储备可以随意下降,这个看法并不对。在人民币的信用尚未建立起来之前,一国货币估值仍需依靠美元信用:当央行手里握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时,人民币就升值;一旦这个数字下降到3万亿美元,人民币就贬值。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跌到2万亿,或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到7,甚至跌到7.5,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没办法实施。所以不能让外汇储备规模轻易下降。

此外,股票市场不发达也与外汇流失有关。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大约为53万亿人民币,约合8万亿美元,占GDP的70%。但其中有2万亿在香港,1万亿在美国,中国最好的公司都去美国、香港上市,老百姓要投资还要到海外资本市场,这也是外汇流失的一个原因。如果老百姓在国内就可以买到这些资产,资金也就不会流到国外去。

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前提是,人民币在海外有足够的信用支持,足以承载资本品交易,在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等交易中,双方愿意使用人民币。但在过渡期间,人民币可以比照与美元建立的联系汇率,通过大额互换与英镑、欧元建立相对紧密的关系,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样做的好处是杜绝“货币战争”。

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2000年前后银行大规模发放贷款,但并没有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之际,应对冲外汇占款以防止通货膨胀,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由于中国的外汇占款是根据外汇储备而发行,并不是依据央行自身信用,所以外汇占款可以当做资本使用,且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防止外汇占款流向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是合理的,这部分资金更应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开发性金融或购买国外资源,实现开发性金融的许多功能。具体而言,中国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缺少的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半导体芯片等等)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进口,因此并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另外,现在的开发性金融并不需要外汇作为保证,一般是用人民币进行长期放贷,只要保证长期贷款不超过外汇占款、长期贷款与当年经济自然增长所需要的货币总和也不超过外汇占款,就可避免出现通货膨胀。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亟需强势人民币

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国际化,或许正是中国不能如美国一般放开手脚的重要原因。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套利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当时我国经济体量小,监管部门担心索罗斯等人继英镑和港币之后,将对人民币进行攻击,所以不敢轻易放开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现在,美国的GDP总量为18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总量则为12万亿美元,我们的GDP水平已与美国达到同一数量级,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大体相同。因此,人民币总量已大出美元许多。中国不再对外汇投机交易恐慌,开放资本及债券市场的前提是严格管制套汇。

托宾税(Tobin Tax)是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美国希望加强美元的国际流动性,因此并不认同征收托宾税。而中国和欧盟都支持托宾税,同意进行外汇管制。一个国家支持托宾税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量小、购买力低。如果我们现在与欧盟联盟,实现人民币与欧元的完全互换,并实行相同的托宾税,只要互换的规模能达到整体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就不需要再恐惧美元。

因此,央行需要和美联储沟通,人民币不是要与美元争霸,而是要保持自身的稳定。同时,还要与欧盟洽谈合作,以此保证欧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不合作,双方则可能都将遭受一定程度的伤害。

美联储可能将于今年开始执行“缩表”计划,“缩表”并不是减少美元存量,而是减少美元发行的增量。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来了,可以趁此机会对外放出一些人民币,往外扩张资本市场。这包括用人民币来采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同时建立大宗商品贸易机制。原来的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将人民币的流动性都投放在海外金融机构上,主要原因在于CNH没有可投资标的,唯一用武之处就是外汇套利,但这样做反而带来人民币下跌的市场预期。但实际上这种市场没有存在的必要,将资金用在大循环上,服务规模大、表现优秀的市场,自身才能发展成为令人赞赏的市场。

同时也引出一个重要问题——人民币跨境结算标准与国外的兼容。我国需要建立一个人民币自身或与欧元联系汇率的支付体系,并以此取代SWIFT系统。原来的支付系统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若能将所有交易(包括消费和理财)上线,支付涉及的凭证、票据及证券均可追溯,还包括支付宝消费记录,这才可从根本上打击日益泛滥的造假行为。央行正在逐步扩大建设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但包括货币、支付和股票交易都还没有进入该系统。未来理财和消费记录若能进入这个系统,人民币就能实现在全世界的流通。

因此,目前中国亟待思考的已经不仅是如何增加出口的问题,而是强势人民币(Strong RMB)。中国的资本要走向世界,不能只靠外汇,需要强势人民币作为有力后盾。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而是说明,通过保持高度稳定和高信用,可以发挥资本载体的功能

相关阅读《陈元:要从国家战略角度重新定义僵尸企业》

以下为陈元演讲实录:

我今天所讲的不是系统的关于开发性金融的做法和案例,而是把看到的实际问题及一些思考,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开发性金融是采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国家战略

首先,我想先简要回答一下什么是“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一直在发展当中,其最主要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思考和提炼中。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开发性金融是为实现国家战略而发展出来的一系列金融方法,其基本特征区别于财政性的拨款、减让性融资支持,是完全用市场的方法来实现国家战略。

开发性金融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运用现成的市场去实现国家战略,这比较接近于商业金融。但商业金融往往是运用市场获取最大利益,国家战略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够清晰。在当前的国情下,我呼吁商业性金融机构,也要用市场化方式实现国家战略,不要去做那些乱象丛生、没有理性的投资业务,而要围绕国家战略,去做一些有实质内涵的、为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增砖添瓦的项目。第二类比较难,是没有市场,却仍然要用金融方法实现国家战略。开发性金融的资金来源是国家信用证券化得来的,通过国家信用的市场化得来的资金,必然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用,否则是难以生存下去的。

所以,开发性金融面对的将是一个创造市场的过程,不创造市场,资金运用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大额不良贷款风险,甚至出现金融危机。这和很多人的观点相差甚远。有人一直认为市场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即使中国掉不下来,美国的馅饼已经掉下来很多了,那么我们直接用美国的市场、美国的方式就可以去做,这是不全面的。中国的馅饼没掉下来,需要靠我们自己去辛勤耕耘,去创造市场,创造一个为我所用的高效运行模式。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推进开发性金融过程当中,只想摘桃子不想种地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也是一种思想懒惰,是对现实视而不见的想当然的看法,往往是没有结果的。不种地就长不出桃子,当想去摘桃子的时候却没有桃子,最后这件事也就做不成。

合理确定融资的股债比

到目前为止,股权和债权比是一个没有充分挖掘的领域。中国经济是一个债权经济,股权短缺,我在十几年前就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股权的来源,都是认为企业盈利、财政拨款、资本市场,始终没有一个好的来源。像中国这样股权靠债权运转,动不动就是高杠杆率,即使是股权,也是名股实债,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我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1:9的股债比,实际上就是高债务,没有短期回报的现金流来源,一个企业如果股债比是1:9,金融机构是不会向其贷款的。但是,也并非所有这样的企业都没有短期回报的现金流来源。这种比例也是现实当中存在的,适用于一类现金流充足的大行业,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2000年左右的电力行业。电力行业甚至可以做到0:10的股债比,即全部是债权,因为其现金流特别充足,当时电力供应短缺,只要有电就能收钱。原来开行利用债务形式的软贷款,加上商业贷款的硬贷款,建成了这些电厂,一直运行良好,也都能还本付息。因此,1:9或者0:10的股债比可能存在于一类高现金流的企业。再看2:8和3:7的股债比,是大量工业服务业常用的股债比,也是形成全球共识的一种黄金比,债务为主的融资是广泛被接受和使用的。在这一股债比下做成的项目,估计占到70%~80%以上。4:6的股债比被认为是高股比,可以覆盖高风险,债权方风险明显下降。5:5的比较少见,只要股权不是通过杠杆取得的,整体风险就不大。

我们国家现在很多都是形式主义化,股权实际上也是高杠杆,债权披上股权的外衣,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股权。6:4,可以认为债权风险被股权更多覆盖。7:3和8:2、9:1,都可以认为是债权风险基本被股权风险覆盖,银行自身不承担多少风险,这样的实践比较少,只是过去财政对科研、军工以及重大国家设备、试验设备等的一种补助性融资,债权就是一个填缝性质的融资方式,不做不行,做也是相当于陪衬。我认为,这些问题都要从头反思,在股债比上让企业融资方式逐步趋于合理,覆盖国家发展需要的各种不同的情景。

从国家战略角度重新界定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是指资不抵债、经济指标严重恶化的企业。但是从前面来说,有的企业并不是只有财务标准,它还有广泛的基础,比如产业基础、国家基础、国家战略标准,所以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把国家安全信用标准和企业财务信用标准结合起来。在遇到矛盾的时候,首先要看国家战略,财务标准要服务于国家战略。

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僵尸企业在对国家战略发展作用有限和纯市场化的领域中,是正面的概念,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是有不同含义的。所以大家对于无关国家战略的企业,财务指标应该是市场出清的标准,但是国家战略不能市场出清。对于执行国家战略的企业和产品,要动用财力来巩固和加强发展,帮助其改善经营,提高整体能力。

企业的重要性,在金融机构层面叫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监管当局(主要是财政部)对是否救助雷曼兄弟公司,想在初期打破市场惯例,结果反而引起美国市场的恐慌,连带引起全球市场大动荡。自此之后,监管部门就开始研究,提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这是一个对大而能倒的政策调整和改进,凡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就应该实行更严厉的监管和更精细的经营,使其避免出现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风险爆发。换句话说,从让大企业倒闭、市场出清,转成采取预防性的管理,从而避免发生重大风险,影响全局的稳定发展。

我认为,在企业当中也有这种系统重要性的企业。这种企业与金融机构不同,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标准很清楚。系统重要性企业或者是产品如何界定?这取决于不同行业、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各行各业有不同的标准。反过来说,如果技术和产品在国家安全当中是不可取代和没有竞争性的,那么似乎可以把它看作系统重要性的企业或者产品,应该对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予以格外关注,不是放手让它浪费国家的金融财富和企业经营的资金,而是对它实行更严格的监督、管理,不要由于其自身经营问题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系统性稳定。

展开
收起

圣商分析外汇交易在国内的前景好不好

作为不少投资者来说,都会关注到外汇交易的投资方向。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说,在外汇交易过程中都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与投资产品对比,确实在方方面面的前景和优势上还是会更多一点。接下来,圣商金融专家为你分析外汇交易在国内的前景好不好,是否可以去加入到其中进行投资?

国内的外汇市场已经有着完善健全的法律监管和规范,所以说外汇市场的交易上得到了良性的发展,带来的前景上确实是很不错的。有了完善的法律监管之后,基本上就杜绝了一些不法交易的行为出现。圣商金融专家认为,在这方面往往要比国内的其他投资模式上还是要安全稳健的多。

由于外汇市场的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在零售行业的外汇前景上会更加广阔一点,从而带来的发展上还是会越来越不错的。只有把握好外汇交易的特点,相信长期投资还是很稳定的。圣商金融对外汇的分析上一直都是比较精准的,与传统的投资模式对比,这完全算是一个稳定长效的选择,真正在投资领域中带来的方向性上会更加明确一点。

从发展前景来说,圣商认为外汇交易市场在国内是属于朝阳行业,出现的市场空白情况,对发展来说也是很不错的机会。只要及时加入到其中之后,在外汇投资交易方面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提高对外汇交易的认知度。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