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德国旅游

德国4月游客过夜数为430万人次

原标题:德国4月游客过夜数为430万人次 来源: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处

根据联邦统计局6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德国4月游客过夜数为430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降幅达到89.3%,为1992年以来最大跌幅。其中,国外游客过夜数为50万人次,下降93.1%,国内游客过夜数为380万人次,下降88.5%。4月份,有统计纪录的52500家酒店中,仅28000家接待商务旅客。

受防疫限制措施影响,德国游客过夜数在经历一、二月份急剧增长后,三、四月份大幅下滑。今年前四个月,德国游客过夜数7690万人次,同比下降39.6%。

展开
收起

原奶产业深度报告:供需紧平衡时代来临,上下游联动加强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1 供需矛盾持续,奶价波动中枢上移

1.1 2018 年奶价开始新一轮上涨

自 2008 年农业部公布奶价统计数据以来,我国的原奶收购价格 经过四个明显的波动阶段。

1)2008 年 1 月-2011 年 7 月,食品安全事件时期:由于金融危 机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原奶价格从 2008 年 3 月的 2.98 元/公斤 下降到 2009 年 6 月的 2.30 元/公斤,降幅-23%。而随着公众消费信 心逐渐恢复,而前期淘汰大量奶牛导致供给不足,从 2009 年 6 月开 始,原奶价格开始报复式上涨,09/06 至 11/02 的 22 个月时间,原料 奶价格累计上涨 39%。

2)2012 年 10 月-2015 年 3 月,国内外奶价共振时期:2013 年 7 月份开始又出现一波明显的加速上涨,至 2014 年 1 月,涨幅累计达 到 25%,是涨幅最快的一次。之后又快速下跌,至 2015 年 3 月,跌幅 累计达 20%。这次波动主要原因是,2012 年我国养牛散户退出加速, 奶牛存栏减少,并且国内与新西兰同时出现干旱减产,新西兰 8 月肉 毒杆菌事件暂停对外出口,导致 13 年下半年国内出现了“奶荒”,各 大乳制品企业均加大了进口订货量,2013 年我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大幅 增长 53%,脱脂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 40%,2014 年新西兰恢复出口后 前期积压的订单集中到货,14 年大包粉进口量在高基数下继续同比增 长 8%,导致国内大包粉库存激增。再加上国内养殖企业在 2013 年开 始扩群,2014 年供给过剩,国内外奶价均出现暴跌。

3)季节性波动时期:2015 年 3 月-2018 年 12 月,我国原奶价格 步入相对稳定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原奶供应全年来看是均 衡的,但是需求季节性波动。因此在需求旺季的时候,供给不足,价 格走高。在需求淡季的时候,供给过剩,价格走低。价格高点一般出 现在 1-2 月份春节期间,春节后开始下跌,价格低点一般出现在 8 月 份。2015-2018年这四年的平均原奶价格分别为3.45/3.47/3.48/3.46 元/公斤。

4)供给偏紧时期:2018 年 12 月开始,原奶价格突破前期旺季高点,2019 年淡季价格也没有明显下降,淡季最低价格甚至超过往年最 高价格。奶价虽然还是呈现季节性波动,但是整体供给紧张的趋势开 始变得更加明显,奶价波动中枢上了一个新台阶。2019 年原奶平均价 格为 3.65 元/公斤,同比上涨 5.38%。

从全球奶价波动来看,2011 年之前,我国原奶价格和欧盟 28 国 平均价格相差不大,波动趋势也与国际奶价波动趋势相同,但是 2011 年之后持续上涨,远高于三大主产区奶价。2014-2018 年我国奶价下 跌周期与国际奶价联动,新西兰奶价受中国因素影响波动更大。国际 奶价波动原因我们在后文详细论述。

1.2 牛奶影响供需的因素多,属于特殊农产品

牛奶与一般农产品有显著不同:

1)供给短期内无法调整,原奶也无法保存。奶牛每天都必须产 奶,每天的产奶量相对稳定,而消费者购买乳制品的量是每天波动的。 原奶只能保存 1-2 天,保质期比新鲜蔬菜还短。原奶如果不尽快送到 加工厂进行加工,细菌会让原奶很快变质。原奶若加工为常温奶,可 以保存 6 个月,如果加工为低温奶,保质期最多只有十几天。如果要 长期保存,必须喷成奶粉或制成奶酪。而由于我国奶价明显高于国际 平均水平,而奶粉奶酪是可以国际贸易的,所以我国的原奶喷粉就意 味着亏损。

2)产能扩充时间周期长。犊牛从出生到产奶,需要等待两年时 间。等到奶牛数量上来,奶价可能已经走上了下跌通道。虽然可以通 过降低奶牛淘汰率,延长奶牛寿命来增加次年的产量,但是成本较高 而且不可持续。当牛肉价格也同样高企的时候,延长奶牛泌乳期不一 定比淘汰划算。

3)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特殊,以液态奶为主,固体消费(如奶酪、黄油等)比重低。欧美等发达国家,干乳制品和液态奶的比重 7: 3,在我国是 3:7。液态奶保质期短,因此供需的风吹草动造成的波动 更大。

除了需求短期容易波动,供给端也有很多干扰因素。供给端波动 的原因可以分类为天气、存栏、单产、政策、库存和进口等几个方面。

1.3 我国原奶产销分布不均衡,种养分离,养殖成本高于欧美

奶牛的温度适宜区为 5~25℃,当夏季气温高时,奶牛产生热应 激,产奶量下降。北纬 40 度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奶带,中国的 黄金奶源带主要在长江以北区域,而牛奶的主要消费市场却在经济发 达的华东、华南沿海地区。

与中国相比,美国,日本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纬度更 高一些,养牛黄金带和玉米种植带在美国偏中部,欧美国家很早就形 成了就地生产饲料,就地养殖奶牛产奶的模式。

我国的奶牛养殖大部分是种养分离,即养牛的没有地,种地的不 养牛。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有 56%的牛场 没有土地配套。种养分离除了造成玉米青贮、优质牧草需要外购之外, 更大的挑战是造成了粪污消纳的压力。一般来说,每头成年牛每天产 粪 20 公斤,尿液 10 公斤。2018 年,我国很多牧场因粪肥无处消纳被 迫缴纳排污费或造成牛场关停,尤其是南方地区和大城市周边地区。 欧美奶业大国基本以家庭牧场为主,种养结合为主。根据奶牛营养标 准配置耕地中种植牧草或饲料玉米的数量,奶牛排除的粪污成为饲草 种植有机肥料的模式。

在饲料方面,国内玉米价格显著高于国际市场,豆粕等蛋白饲料 依赖进口,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缺口大,也基本依赖进口。2018 年我国 规模牛场每公斤牛奶成本为 3.2-3.6 元,大幅高于世界平均 1.8-2.2 元的水平。高成本带来高奶价,我国原奶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在国际 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高奶价减去高成本,我国奶牛养殖业仍然处于 微利状态,稍有波动就会亏损。

1.4 中小散户退出,供不应求是奶价上涨的原因

2008 年以来我国牛奶总产量徘徊在 3000 万吨左右。2000 年以 来,随着牛奶消费渗透率的逐渐提升,也带动了上游奶牛养殖行业的 快速发展。2000-2006 年是高速发展期。但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 2008 年以来,我国原奶产量基本在 3000 吨左右徘徊。

2019 年,全国牛奶总产量 3201 万吨,同比增长 4.1%,是 2014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如果按国内生产液态奶与进口液态奶之和计 算,2019 年液态奶消费总量约 2627.2 万吨,同比增长 6.5%,需求增 速快于供给。

国内散养户和中小牧场退出,奶牛存栏不断减少,原奶供不应求, 是 2018 年以来奶价开始上涨的原因。总产量徘徊不前的背后是我国 奶牛存栏量的大量减少。我国全群奶牛存栏量从 2008 年的 1231 万头, 下降到 2018 年的 1038 万头,下降 15.7%。如果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 的牛奶产量除以平均单产来反推成乳牛存栏,2018 年我国成乳牛存栏 仅为 416 万头,较 2008 年的 644 万头下降 35.5%,较 2015 年的 527 万头下降 21.06%。

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奶牛存栏量 1038 万头,包括了新疆褐 牛,牦牛,水牛等商业化程度低的牛群,如果仅统计荷斯坦奶牛,2018 年存栏总数仅为 504 万头,较 2017 年下降 31%。也就是说 08 年以来, 我国奶牛存栏量不断下降,仅靠不断提升奶牛单产来增加原奶产量。

2017 年包头市农牧局曾列举出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困难主要有五 个方面问题,这也是我国奶牛养殖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其中,环保问 题和奶农盈利问题在 16-18 年尤为突出,造成了散户和中小型牧场的 大量退出。

环保压力和持续亏损加速中小牧场退出: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 2015-2018 年,我国养殖业面临环保压力陡增,而且 2015 年奶价不断 下降,而养殖成本不断提高,迫使散户和中小牧场加速退出。

1.5 乳制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长期来看进口冲击还会加大

液体牛奶由于不易保存,且含水量高,运输不经济,全球乳制品 贸易中以干乳制品为主。我国进口乳制品以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为 主,可以替代牛奶的部分工业用途,例如用于制作冷饮、烘焙产品、 婴幼儿配方奶粉等。此外,大包粉(即全脂和脱脂奶粉)还可以兑水 还原成液态奶,再制成风味奶和酸奶,但是需要在外包装显著位置标 明“复原乳”。

根据 FAO 2017 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大陆口岸进口大包粉(包括 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总量占全球总贸易量的 15%,2013 年-2014 年 占比最高接近 20%。

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全球大包粉主要净进口国中,除了中国, 大部分国家为中东,北非,东南亚等不适合养殖奶牛的低纬度国家。 最大的出口国是新西兰,其次是美国,再次是德国、荷兰、法国等欧 盟国家。

新西兰是我国乳制品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尤其是全脂奶粉, 2018 年,90.9%的全脂奶粉来自于新西兰。新西兰由于原奶产量远高 于需求量,因此生产全脂奶粉具有价格优势。欧盟和美国由于生产黄 油和奶酪较多,因此脱脂奶粉和乳清粉有价格优势,中国从欧盟进口 更多脱脂奶粉和乳清粉。

2015 年以来,欧盟不断增加原奶供给,增加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 对中国的出口。但是从 2019 年的情况来看,新西兰仍然是我国进口 大包粉最主要的来源国,占比 74.4%,但是相比于 2015 年的占比超过 80%,份额有所下降。来自欧盟的大包粉进口同比增长最快,增长了 39.5%,其次为澳大利亚。

我国乳制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在奶价快速上涨的 19 年提升 尤为明显。将 2019 年所有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为 1,731 万吨,同 比增长 7.1%,占国内产量的 54%(2019 年牛奶产量 3201 万吨)。

未来随着中新和中澳自有贸易协定的进行,大洋洲进口乳制品关 税持续下降直至为 0,进口量还会继续提升。2008 年 4 月 7 日,中国 和新西兰正式签订了《中新贸易协定》,《协定》中规定,中国将从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逐年降低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关税,并且,于 2017 年 1 月 1 日前将液态奶、奶油、黄油、奶酪的关税降为 0, 2019 年 1 月 1 日将大包粉关税降为 0。

为了减少关税下降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冲击,除了用逐年关税税 率递减的措施之外,协定还规定了每年进口的限额,对于限额以内才 享受以上的减让税率,限额以外只享受最惠国税率(即基础税率)。 虽然每年的进口限额都在提升,但是每年超过限额触发特保的时间都 提前。目前的限额内的进口量占我国大包粉进口总量不到 20%。液态 奶和奶粉的进口限额将分别到 2022 年和 2023 年取消,到时候新西兰 的大包粉和液态奶的性价比将更高,对国内的冲击会加大。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也有类似的约定。澳大利亚在我国乳制品 进口来源中排名第四位,占我国全部进口份额的 4.4%。在中澳贸易协 定自 2015 年 12 月 20 日生效起,乳制品分别设置了 5、10 和 12 年的 过渡期。在实现完全自由化后,乳制品的平均进口报关关税将由目前 的 12.3%降为零。其中, 婴幼儿配方奶粉在 2019 年降为 0,奶酪黄油 等在 2024 年降为 0,奶粉现行 10%的关税将在 2026 年降为 0。在过渡 期,全脂奶粉每年也设定了限额。全脂奶粉的限额在 2030 年取消, 届时所有关税均降为 0。

面对进口大包粉的冲击,我国奶业需要加大对复原乳使用的监 管。复原乳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与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 菌乳在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目前还没有发布复原乳的 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2018 年 2 月,我国生乳新国标第一次讨论稿发布,在巴氏杀菌乳、 灭菌乳、复原乳鉴定这 3 个新修订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引入了糠 氨酸和乳果糖这 2 个新参数,能够对是否添加复原乳进行检测。此外, 灭菌乳中将不再允许添加原料奶粉(复原乳),对灭菌乳的定义和 2010 年版有所不同,2010 年版把灭菌乳定义为“以生牛(羊)乳为原料, 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新标准定义为“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 这意味着,灭菌乳中将不再允许添加原料奶粉(复原乳)。

2 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进程加速,但奶源紧缺将延续

2.1 大型牧场为主体,原奶质量逐年提升

2015 年以来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 6 吨快速提升到 7.4 吨,主要因 素其实是单产较低的散户快速退出,而规模养殖场的比例被动提高。 2008 年,我国奶牛规模养殖的比例仅为 19.5%,2018 年这个数字提 升到 62%。

我国奶业正在走上以大型牧场为主体的发展道路。2018 年,500 头以上规模牛场存栏占规模养殖总存栏的 77%。其中,存栏 3 000 头 以上的养殖企业(或集团)超过 100 家,万头牧场 75 个,奶牛存栏 达到 225 万头,占我国荷斯坦奶牛总存栏数的 44.6%,日产生鲜乳3.1 万吨,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 37%。3000 头以上规模牧场占比如此 之高在世界范围是比较少见的。

规模化率提升带来奶源质量的不断提升。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提升 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奶牛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不 断提高,现代化的产业技术和装备得到迅速推广。现代化的饲料制作 和营养管理技术、奶牛发情监测和同期发情技术、疾病和生鲜乳快速 诊断技术、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现代犊牛饲养技术、环境控制和 粪污处理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规模牛场 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其中 80%以上的牛场使用的是奶厅挤奶模式,93%的牛场配备全混合日粮 (TMR)搅拌车,全株青贮的使用率达到 90%,进口苜蓿干草的使用率是 50%。

我国生鲜乳卫生标准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8 年菌落总数平 均值全国监测数据是 29.5 万 CFU 每毫升,这个数字明显低于美国、 日本等国家 50 万的标准。2018 年,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全国监测数 据的平均值 33.04 万,也显著低于美国 75 万和欧盟 40 万的标准。规 模示范牧场的生鲜乳质量水平则更高。

2.2 大规模牧场成本高,利润波动大

即便现在规模牧场逐渐成为主体,但是与下游的乳制品加工行业 相比,奶牛养殖业仍然是非常分散的。奶牛养殖规模较大的前 27 家 企业,2018 年的牛奶产量仅为 808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26.3%。而 下游的乳制品行业 CR3 达到 49%。

由于上游养殖业过于分散,且原奶不易保存,必须马上加工,因 此,上下游在进行奶价谈判的过程中,上游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当 奶价上涨的时候,抢奶现象发生,一些牧场不履行合同,乳制品企业 抱怨收不到奶。而行情差的时候,供给过剩,上游亏损严重,养殖户 倒奶杀牛,加速行业波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规模牧场由于养殖条件好,原奶质量高,在原料奶销售的时候往往较散户有一定的溢价。但是近年来,由于规模牧场所占比例不断提 高,溢价率在逐年下降。

规模牧场的溢价率和原奶价格基本成正比。在奶价低迷的 2015-2017 年溢价率在下降,奶价有所反弹的 2018 年也有所反弹,但 是很难回到 2015 年之前 25%左右的溢价率水平。

2.3 新建规模牧场难度大,奶源紧缺将延续

虽然大规模养殖场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较国内家庭牧场有明显 优势,但是大规模牧场的投资规模大,在奶价波动周期中资金压力很 大,盈利性波动性大,环保压力大,并不适合作为奶牛养殖业的主体。 从世界各国的奶业情况来看,万头牧场并不多见。

2014 年,当原奶价格高企的时候一度引发了奶牛养殖业的投资热 潮,不少千头万头牧场兴建。但是 2015 年原奶价格快速下跌,并且 在 2016-2017 年继续萎靡不振,让奶牛养殖企业纷纷亏损。

上市奶牛养殖企业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强,但是在 2016-2018 年也出现明显亏损现象。2019 年盈利情况才刚刚有所好转。

上一轮盲目扩张的惨痛经历让规模牧场扩群更加谨慎。此外,由 于环保,土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新建大规模牧场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在这一轮奶价上涨过程中,上游扩群意愿并不明显,预计奶源紧 缺的状态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2.4 奶源争夺战进入下半场

未来以规模牧场为主体的情况下,牧场的退出和扩群都比较谨 慎,因此奶价周期波动会越来越弱化,但是规模牧场的话语权也会提 高。从 2018 年开始,下游乳企投资上游牧场,“抢夺奶源”的现象开 始变多,例如龙头企业伊利和蒙牛,为了稳定上游原奶供给,纷纷与 大型养殖集团进行股权合作或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原奶价格走势研判:2020 年下半年见底回升

3.1 全球乳品价格复盘:2014-2016 年供给失衡,2018 年恢复平稳

从全球奶价波动来看,2011 年之前,我国原奶价格和欧盟 28 国 平均价格相差不大,波动趋势也与国际奶价波动趋势相同,但是 2011 年之后持续上涨,远高于三大主产区奶价。我国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在 2014年2月见顶,但是由于2014-2015年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持续升值, 导致下图换算成国际奶价并没有下跌,进口乳制品有更明显的性价 比。2014-2018 年我国奶价下降周期与国际奶价联动,新西兰奶价受 中国因素影响波动更大。

2013 年,由于我国养牛散户退出加速,奶牛存栏减少,且当年与 新西兰同时出现干旱减产,新西兰 8 月肉毒杆菌事件暂停对外出口, 导致 13 年下半年国内出现了“奶荒”,各大乳制品企业均加大了进口 订货量,2013 年我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大幅增长 53%,脱脂奶粉进口量 同比增长 40%

过去由于欧盟严格实行配额制,总体产量较为稳定,全球供给增 长主要来自于新西兰和美国。欧盟于 2015 年 4 月正式放开了乳制品 生产的配额,奶农们在 2013 年就做好了扩产准备, 3 年之间,欧盟 累计增加了 1100 万吨约当产量(相当于增加了 9000 万吨原奶产量, 是中国的年产量的两倍以上)。 新西兰和美国的奶农也在积极增加产 量。

但增产的同时遇上了 2015 年俄罗斯进口限令和中国进口大幅减 少。中国 2015 年进口减少的原因是 2014 年积累了过多未发货订单, 大包粉库存大增。

由于 2015-2016 年欧盟原奶价格持续低迷,欧盟委员会在 2015-2017 年实施市场干预政策,收储脱脂奶粉,三年一共收储了 38 万吨。此后,从 2016 年底起,政府以尽量不影响脱脂奶粉市场价格 的方式逐渐释放库存,其中在 2018 年下半年到 2019 年上半年抛储数 量较多。截止到 2019 年 6 月,终于抛储完毕。

但是脱脂奶粉的收储和抛储还是影响到了黄油的价格。由于脱脂 奶粉库存高,价格持续低迷到 2018 年缓慢回升,作为伴生产品的黄 油价格涨幅较大。随着脱脂奶粉价格回升,黄油价格开始正常回落。

相对于脱脂奶粉和黄油,全脂奶粉和奶酪价格在 2016 年后就保 持相对稳定状态,19 年由于我国进口量上升,全脂奶粉价格稳中有升。 2013-2014 年那一波的供需失衡带来的价格大幅波动终于平息。

3.2 2020 年四大产区产量增速将回升,奶价上涨幅度预计放缓

由于看到中国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需求增长的趋势,近 10 年, 美国和欧盟的原奶产量不断增长。新西兰经过了快速增长后进入相对 稳定期,2019 年受干旱影响,产量同比下降 0.73%。澳大利亚由于极 端天气,火灾等影响,2019 年产量下降 6.58%。

四大产区产量合计来看,每年的原奶产量都有小幅提升,由于大 洋洲的减产, 2019 年增幅为近 10 年来最低,仅为 0.17%。

从进口需求来看,中国、墨西哥,印尼,韩国等乳制品进口量逐 年提升。我国是全脂奶粉最大的进口国,随着国内供给的持续偏紧, 预计中长期进口量还会不断增加。

受进口需求的不断提振和近期国际奶价的上涨,近两个月欧盟和 美国的原奶产量继续增加,且幅度有所提高。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原 奶产量减产幅度也开始收窄。预计 2020 年四大产区整体供应量将增 加。

3.3 疫情黑天鹅事件,奶价短期承压,预计三季度见底

新冠疫情对国内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行业是一次短期冲击。疫情 对奶牛养殖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情发生之初,上游奶牛养殖业面临种种困难,交通受阻, 饲料等无法运入,产出的鲜奶也难以运出,局部区域又出现倒奶现象。

2)春节是下游乳制品销售的旺季。今年走亲访友的礼品需求大 幅减少。乳制品终端库存累积,对上游的原奶需求大幅减少。

3)由于屠宰场关闭,牧场不能正常淘汰奶牛和公牛犊,减少了 本应有的现金流入。

下游乳企也意识到为了平稳发展,保持上游供给稳定越来越重 要。各大乳品企业虽然面临销售停滞的压力,第一时间出台各种帮扶 政策,坚持保价保量收奶,国内大乳企每日喷粉最高达万吨,对上游 形成保护。

1)伊利股份:公布了规模约 50 亿的牧场支持计划,一方面在疫 情期间伊利全额收购合作牧场原奶;另一方面针对部分资金和物资困 难的牧场,则开通绿色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已拨付牧场 6.7 亿元。

2)光明乳业:也公开承诺对合作牧场“不拒收一滴奶”,并承诺不随意降低原奶收购价格,保护上游养殖业。

3)蒙牛乳业: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保收购,保供应,保运力, 保资金和保运营,保证上游合作牧场不倒一斤奶。

疫情对于乳制品行业冲击只是一次性的,随着下半年需求恢复正 常,渠道库存出清,整体需求恢复正常增长。因此预计国内原奶价格 上半年压力较大,三季度旺季见向上拐点。

目前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对国外乳制品行业也是一次大的冲 击,预计冲击的结果也会类似于我国,短期供需再次失衡,奶价大幅 下跌,但是后续需求恢复,恢复上涨。

4 世界主要牛奶生产国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分析

前面提到,牛奶是特殊的农产品,同时也是生活必需品,供需的 短期扰动会带来更长期的供需失衡,必要的时候需要政府出面进行价 格干预。欧美等发达国家,奶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维持产 业链上下游平衡发展方面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按照不同国家的奶业供 需关系来看,这些国家平衡奶业产业链主要有几种模式:

1)强需求国家:统一调配和配额制,国家给予适度指导和补贴。主要对应的是奶牛养殖成本高,不具备资源禀赋优势,但是国内需求 又必须满足的国家,如日本和以色列。

2)强供给国家:合作社模式,典型代表是新西兰。国内需求小, 乳制品出口市场大。奶农合作社连接上游奶农和下游加工乳企,起到 调节与平衡供需关系的作用,将产业链利益分配纳入企业内部管理, 透明化程度高。

3)强供给+强需求:政府托底和市场化政策相结合:以欧盟和美 国为代表。由于奶业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部门,政府有价格托底政策 和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加入 WTO 后,尤其是如中国这样的海外需求开 始增加,奶业保护政策被迫走向市场化,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干预市场 价格。

4.1 日本:一元收集,多元销售

日本是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大部分农产品需要进 口。但是为了减少对外的依存,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采取了多种多样 的措施扶持日本本土农业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奶业组织体系非常复 杂,原料奶的收购和销售方式采用“一元收集,多元销售”的模式。

日本奶业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步。日本奶业在发展初期,奶农生 产牛奶,与企业直接结算,出现了与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现 象,例如企业拖欠奶款,奶价波动大,牛奶质量不稳定等。日本通过 推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起了目前奶农补贴政策和价格管理机 制。

目前,日本 96%以上的原料奶通过“农户—综合农协(或者奶农 农协)—指定生产者团体—加工厂”的渠道销售。每年 11-12 月,销 售价格统一由指定生产者团体与加工厂进行谈判,决定次年 4 月份之 后原奶的价格,协定的价格适用于所有的乳品企业。与此同时,政府 给予原奶生产者固定总量价格补贴。在日本,极少有农户不参加农协, 不通过制定团体销售牛奶。

日本的原奶收购价格是按照用途来标价的,其中用于生产饮用液 体奶的原奶价格较高,用于加工成鲜奶油、奶酪和奶粉的原奶价格低。 政府给予的固定补贴也只有针对加工成奶酪和奶粉的牛奶才有补贴, 这是因为生产饮用液体奶的部分受国际贸易影响小,而加工成固体乳 制品的部分容易受海外低价的冲击。

之所以要按加工用途来补贴,由于从农户家收购牛奶时并没有区 分用于哪种用途,而是由生产者制定团体与乳品企业之间通过协商确 定。所以生产者制定团体支付给农户的奶价不是按用途结算的,而是 按牛奶的品质及体细胞、蛋白质、杂菌数、乳糖四项指标进行结算的。 政府补贴的部分也由全体奶农享受。

目前日本的奶业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1)饲料成本上升而补贴没有相应上升时,奶牛生产积极性受打 压,2002 年以来原奶产量持续下降。限额补贴政策的出台,实际上降低了原有的政策补贴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农的生产积极性。尤 其是 2008 年以来,由于全球饲料价格上涨,生鲜奶价格却没有随之 提高,导致奶农受益下降。2015 年全球奶价大幅下跌后,日本政府也 相应提高了奶农的补贴,每年基本在 350 亿日元左右。日本目前原奶 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比例稳定在 14%-15%左右。

2)由于补贴较多,北海道原奶产量占比提升,挤压其他区域产 量:是因为北海道地区离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区域较远,不利于低温奶 的运输,只有少部分(22%)用于生产饮用奶,大部分用于加工成奶 酪奶粉等乳制品,所以北海道地区的原料奶平均价格要远低于其他区 域的价格。因此日本奶业的补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北海道地区的 奶农,但是其他区域的奶农补贴较少,退出的也更快。

3)下游乳企差异化难度大。对于下游乳品企业来说,由于生鲜 乳成本是统一的,所以生产的普通白奶很难做出差异化,导致价格竞 争激烈,白奶业务不赚钱。只能靠加大研发酸奶乳饮料等附加值高的, 有差异化的品种提升盈利水平。

4.2 以色列:配额生产与标准价格

以色列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气候炎热干旱,缺乏水源和饲料资 源,再加上当地疾病肆虐,奶牛饲养条件差,但是依靠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奶业政策,以色列成为了世界奶业技术强国。

2018 年以色列牛奶总产量为 1.5 亿升(15 万吨) ,其中 85%用于 国内自给。奶牛存栏数为 13.5 万头,每年单产为 1.246 吨。不仅如 此,以色列牛奶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乳蛋白率为 3.45%(中国标准 为 2.8%)。

以色列的农场种类有三,分别是家庭农场(莫沙夫,Moshav)、合 作农场(基布兹,Kibbutz) 和农业院校农场。以色列每年农场数在不 断减少,平均配额不断增加,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以色列奶业服务体系非常完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分别扮演 不同的角色。总的来说是以政府部门的政策作为宏观指导,各个非政 府组织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从配种、养殖到产奶、加工、销售都有 专门的部门提供服务帮助。

以色列生鲜乳收购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其核心是“统一定价”、“按 质论价”和“赏罚分明”。既能保护牧场和奶农的利益,又能保持消 费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奶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牛奶价格的组成有二:生产成本及奶农回报。IDB 规定乳脂率为 3.67%、乳蛋白率为 3.26%、体细胞在 22.5 万/mL~30 万/mL、细菌 数在 3.1 万/mL~10 万/mL 的生鲜乳为标准乳,每两年调查出其生 产成本作为标准价格的成本部分,再加上奶农在牛奶生产过程中投入 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商定回报(不包括屠宰、出售奶牛的回报),得到 标准价格(此价格于被调查财政年度结束后的六个月内,全国范围统 一适用)。同时参考牛奶的微生物数和营养含量指标作为奖惩依据, 指标优于标准乳的牛奶提高收购价,低于的降低收购价。

为了确保定价合理,IDB 每 3 个月收集 100 个(规模排名前 50 和 后 50)牧场的生产数据复查一次生产成本,同时根据原料奶生产的主 要投入品的价格指数微调。另外,农场还需支付标准价格基础上的 2% 加价给 IDB 作为其经费。

以色列于 1962 年将生产配额制度引入牛奶生产中,当时目的是 为了避免产量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自我供给和保证奶农的收 入。2011 年 3 月通过的《牛奶部门规划法》标志着以色列以法律的形 式确立了牛奶配额生产制度。该法有两个目标。一是确保牛奶生产、 销售和质量。二是确保牛奶和奶制品的稳定供应和乳企和牛奶价格公 平。

MARD 根据对国内人口结构和乳制品消费情况来预测未来一年的 总产量,分成每个月不同的份额,最后 IDB 按照每个农场的规模和历 史产量逐个落实,产出的牛奶按照合同由乳制品企业统一收购。配额 上下 2%差异的范围以内的牛奶按标准价格收购,超过范围的部分按标 准价格的 20%销售给 MARD,作为惩罚。

当乳品消费下降,制定的配额高于需求量,乳制品滞销时,MARD 将为乳制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将配额内应收购的牛奶加工成储备奶 粉,稳定牛奶生产,保证配额落实。可见,这种“配额生产”加“标 准价格”的模式有效地转移了奶农的风险,只要奶农在配额内生产, 就能获得稳定的收益。

以色列的奶业十分成熟,上有政策保证奶农收益,下有完善的服 务部门体系,对抗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强。然而,由于欧洲、北美地区 乳制品的需求增加,以色列 2017 年乳制品出口量增加了 21%,2018 年增加 10%,IDB 预测未来出口量也会继续增加;而由于以色列奶牛 饲料大量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未来行业成本将会上升,寻找降低 饲养成本的方法是以色列奶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4.3 新西兰:出口导向,政府干预最少,合作社占比高

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乳品总产量的 95%都是对外 出口的,其中约 1/3 的出口目的地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成 熟的产业链模式是新西兰奶业发展的源动力。

依赖广阔的草地资源和适宜的自然条件,新西兰采取露天放牧的 饲养方式,极大降低了建造室内奶牛场的固定生产成本。对比圈养吃 大量工业料的方式,放牧的饲养成本要低得多。此外,牧场主的牛犊 不需要从市场购买,都是自家母牛繁殖出来,获取牛源的成本也很低。

新西兰牧场的经营方式有三种:所有权牛奶生产商、分成牧工、 合同挤奶商。2018 年,新西兰共有 11372 个牧场,其中所有权牛奶生 产商有 6507 个,占比达 57%,分成牧工模式牧场有 3331 个,合同挤 奶商最少,仅有 1460 个,占比不到 13%。新西兰的农场主们大多自己 参与农场的日常经营,牧场规模虽大但管理集中;分成牧工的合作模 式有效地绑定牧工和农场主的利益,牧场管理也同样高效。

新西兰乳制品加工企业分为两种模式:合作企业和大投资商。其 中合作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牛奶收集量达 96%,其中恒天然(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是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 收奶量占比达到 80%以上。恒天然集团成立于 2001 年 10 月,由当时 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合作社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是新西兰当 地最大的公司。年销售额达 80 亿美元,也是世界上第 6 大乳品生产 商。

农场主向恒天然提供牛奶,同时出资购买恒天然的股份。恒天然 按月支付奶价,每年年末还会向农场主分红。合作企业的模式下,农 场主既是乳企的上游供应商也是股东,切实保障了农场主在产业链中 的地位和利益。与此同时,农场主为了自己的收益,更加注重牛奶的 质量安全,并积极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合作企业模式占主导的新西 兰奶业产、加、销有机结合,实现各方利益均衡化。

由于恒天然的收奶量占到了全国原奶生产的 80%有以上,相当于 寡头垄断地位,因此没有一个足够深的市场形成公允的原奶价格。于 是,恒天然内部建立了一个“农场奶价(Farmgate Milk Price)”计 算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复杂,目的是:分别合理评估奶农和恒天然公 司的经营成果,将不同的经营风险在奶农和恒天然公司之间进行合理 分配,能够有效激励奶农和恒天然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而且又不会 过分激励奶农,导致盲目扩产而滞销。

具体定价方法:1)以 GDT 国际拍卖价格确认销售乳制品的总收 入。恒天然确定一篮子商品,包括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及其副产品, 不同产品的产量按照固定的比例,再分别乘以产品的单价得到总收 入。恒天然生产的其他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例如奶酪、婴幼儿奶粉等, 因为有一定的品牌溢价,属于恒天然公司的经营成果,因此不算在这 一篮子商品内,一篮子商品只有大包粉等大宗贸易乳制品。一篮子商 品的单价是恒天然每半个月一次 GDT 拍卖的美元价格,按照恒天然的 实际月平均外汇兑换率换算成新西兰元。

2)扣除与销售乳制品相关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例如将原料 奶到工厂的运费,乳制品到码头的运费、生产费用,管理费用,以及 投资的固定资产的资金本应得到的收益等。

每月,恒天然将累计计算得出的奶价报送给农场主结算,而且每 年都会发布一份“农场奶价报告”,详细地说明定价的假设和方法, 以确保定价机制透明有效。

乳制品产业链经营有多重风险,这套定价机制将风险合理分配。 例如大包粉拍卖价格的波动风险,是和牛奶供应量相关的,因此应该 有奶农来承担,考虑在计算公式里面。鼓励奶农应该根据牛奶的供需 关系自主调整产量。又例如,乳制品销售计划,在全脂奶粉价格高的 时候是否需要多销售一些,还是囤积待涨,这属于恒天然经营层所决 定的,因此不应该考虑在计算公式里面,计算公式里面一篮子产品组 合的比例是固定的。恒天然的定价机制公开透明,运行多年,受到政 府和其他乳制品公司的认可。新西兰的其他乳制品公司参考恒天然的 价格给奶农支付奶款。

新西兰农场主不喜欢政府过分干预市场,新西兰政府也于 1984年取消奶业补贴。目前新西兰对乳制品行业的政策导向是:不轻易干 扰市场运行,基本不提供政策性帮助。不过,新西兰政府会通过实施 严格的质量监管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信誉。同时,新西兰政府资助大批 奶业研究和培训机构,为行业提供创新研究和生产技能培训。除了质 量监管和技术支持外,新西兰政府于 2001 年制定了《乳品行业重组 法》,规定恒天然在每个生产季必须接受奶牛牧场主的所有供应,并 允许牧场主可以自由选择进入和退出恒天然的合作模式,在法律层面 保护奶农的权益和产业链的有效运作。

4.4 美国:政府托底+高度市场化的保险制度

美国是农业大国,2018 年原奶产量 9869 万吨,居于世界第一, 是我国原奶产量的三倍以上,奶牛存栏 939.9 万头。近年来美国小牧 场数量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集约化程度高、标准化养殖的大规模 牧场。养殖集中度快速提高。

1992 年,存栏小于 100 头牧场的存栏总和占全美 970 万头奶牛的 49%,但在 2012 年,只占 920 万头奶牛的 17%;2012 年美国牧场存栏 的中位数是 900 头,千头以上规模牧场共 1807 家,生产了超过全美 总产量 50% 的牛奶。

美国大规模牧场有几方面的经营优势:1)经营成本低:大牧场 的奶牛都具有基本接近的产奶性能和遗传品质,加上机械化标准化的 生产,饲料配方统一、劳动效率提高,因此生产成本下降。甚至有些 大规模牧场配有自己的加工企业,就近收奶,就近加工,及时投放市 场,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物流通畅。

2)规模奶牛场可以支付起各项昂贵投资,牛奶质量高于其他奶 牛场。

3)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大牧场合作可以简化收奶过程中的运输链。 大牧场出售的牛奶平均价格低于小牧场,这让加工企业更愿意和大牧 场合作。

但是小型牧场也有继续存在的理由:1)解决家庭成员就业问题, 家庭牧场除了饲养奶牛还有其他农作物;2)可以发展为有机牧场, 提高奶价;3)可以建立家庭奶酪作坊,生产特色乳制品。

美国奶业政策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销售订单体系(Federal Milk Marketing Orders,简称 MMOs),国内支持计划和边境贸易措施。

1、 销售订单体系(MMOs):牛奶分类定价,奶农收益共享

美国是联邦政府,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法律政策。销售订单体系在 美国有 11 个区,主要针对没有参加合作社的牧场。2018 年,美国有 1417 亿磅原奶通过 MMOs 进行销售,占到美国全部牛奶产量的 65%。

MMOs 将牛奶按加工用途分成四类,通常,加工饮用液态奶的生 鲜乳( I 类乳) 价格最高,其次是酸奶和冰激凌等软质乳品用奶( II 类 乳) ,再次是奶油和奶酪等硬质乳品用奶( III 类乳) ,生产脱脂奶粉 所用的生鲜乳( Ⅳ类乳) 价格最低。不同等级牛奶价格有差异是由于 液态奶面临的进口竞争压力小,因而被设定较高的价格。其他乳品, 特别是保质期较长的奶粉,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较大,因而被设 定较低的价格。

生鲜乳价格形成有三大关键步骤:

第一,乳企每月向所在订单区域的市场监管员汇报生鲜乳使用到 各类乳制品上的数量,每周向农业统计局( NASS) 汇报各类乳制品 (如奶酪、黄油等)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NASS 汇总全国企业上报 的乳制品数据,计算出加权平均价格并予以公布;

第二,农业市场服务局计算和发布各类生鲜乳价格。农业市场服 务局( AMS) 将 NASS 公布的数据带入 I~Ⅳ类乳计算各组公式(参见 附录一)中,得到各种乳成分和各类生鲜乳的价格,以月为周期发布;

第三,各区域的市场管理员根据本区域生鲜乳的使用情况计算出 生鲜乳的混合价格,作为本区域奶农所能得到的最低价格。在混合价 格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加减项目,主要是质量奖励和销售费用,得到 每位奶农销售生鲜乳的最终价格。

2、国内支持计划:从价格托底转向市场化的保障制度

美国对于国内乳制品的价格支持政策也经过了不断改革的过程。 1949 年,美国开始实行价格支持计划(Price Supports Program),即牛 奶最低收购价政策。当牛奶价格跌至支持价格以下时,政府以最低收 购价收购;当市场价格回升至支持价格水平之上时,政府停止收购。 该计划历经多次立法修订,《2008 年美国农业法案》把政府对液态奶 的直接价格支持转向间接价格支持,即政府通过法定价格收购易储存 的黄油、奶酪和奶粉等乳制品,间接保证了生鲜乳价格维持在一定水 平之上。

价格支持计划有明显的缺点:一是较高的支持价格对生产过度激 励,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 二是过多的政府收购加重了财政负担; 三是虚高的乳品价格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四是抬高的乳品价格降低 了美国奶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美国不断下 调牛奶的支持价格,使其远低于市场价,对市场的影响有限,仅能起 到心理保障作用。

目前的美国乳业安全网以保险工具为核心,由价格支持向利润保 障转型。其中乳业收入保障计划(DRP)和毛利保障计划(DMC)是 根据《2018 年美国农业法案》最新修订和升级的,此前的保障计划 参保比例并不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乳业保险政策的稳健运行和其发达的乳 业期货市场密不可分,在乳业保险的保费计算和赔付中,都是以生鲜 乳、玉米、豆粕的期货价格为依据确定,最大程度保证客观,提升投 保和理赔过程中的透明度。

4.5 欧盟:共同政策,强制书面合同,鼓励生产者组织

奶业是欧盟最重要的农业行业之一,为三十多万人提供了工作机 会,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 20%左右,是欧盟产出最多,受保护最多的 部门。2018 年欧洲境内有超过 70 万个牧场,1.2 万个牛奶加工厂。 牛奶总产量估计约为每年 1.7 亿吨。主要生产国是德国、法国、英国、 波兰、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共占欧盟原奶产量的 77%。

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比,欧盟国家的平均奶牛养殖 规模是最小的,仅为 30~50 头,以家庭牧场为主,存栏量在 100 头以 上的大型奶牛养殖场占欧盟总存栏量的 10~15%。欧盟国家的奶农养殖 更加分散,而下游乳品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相对集中。以英国为例, 乳制品加工行业高度整合——87%的鲜牛奶产量来自 5 家公司,78%的 奶酪产量来自8家公司。因此欧盟在奶业政策上倾向于保护上游奶农, 增加他们的话语权。

奶业政策是基于共同农业政策框架下制定的。欧盟奶业政策的起 源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而后来政策的改革方向逐渐转向市场化靠 拢。共同农业政策始于 1962 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 时、卢森堡 6 国共同签署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市场供给和价格平衡,由此开始了共同农业政 策的发展和不断革新。共同农业政策制定后欧盟奶业先后经历了 1974 年价格干预、1984 年牛奶配额制度、1992 年共同农业政策一次改革 (下调乳制品干预价格)、2003 年共同农业政策二次改革(取消干预 价格)、2012 年“牛奶一揽子计划”(Milk Package)以及 2015 年牛 奶配额制度的取消。

受全球乳制品供需波动的影响,欧盟奶价在 07-08 年经历了一 轮大起大落,奶农在奶价波动中利益受损。为了维持乳业稳定,提升 奶农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欧盟于2009年推出 “牛奶一揽子计划” (MilkPackage Proposals) ,其中包括“强制合同”和“生产者组织”两 个部分。此外,欧盟还强制要求定期申报生鲜乳交付量,提高了市场 信息传递的即时性。

强制合同( Compulsory contracts)指的是奶农和买家必须 提前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合同期限至少是半年(不同成员国有具体 的期限规定),合同应该包含价、量、交货时间和期限,具体的合同 要素由双方协商确定。而没有强制合同之前,奶农和买家的收购协议 是比较随意的,可以随时毁约,加剧了市场波动。目前,95%的欧盟 生鲜乳是通过正式的合同协议进行收购的。

生 产 者 组 织 ( Producer Organizations )和集体谈判 (collective negotiations)。指的是在没有成立奶农合作社的情况 下,鼓励奶农成立统一的组织,与买家进行集体谈判。在一般情况下, 是禁止供应商成立合作组织的,因为涉嫌市场垄断。但是为了保护农 业生产,欧盟将农业的生产者组织排除在外,只要单一生产者组织占 单一国市场的份额不超过 30%即可。2016 年约有 36%的生鲜乳通过欧 盟认证的 PO 来进行交付的。

此外,欧盟还建立了牛奶产量和价格的月度监测系统,这些数 据强制成员国披露,从而更好的掌握供需关系的变化。牛奶一揽子计 划加强了欧盟原奶供需的稳定性。前面提到 2015 年-2017 年国际奶价 大跌时,欧盟委员会在 2015-2017 年实施市场干预政策,收储了 38 万吨脱脂奶粉,目前已经出售完毕。2016 年 9 月,为了进一步减少供 给,欧盟还出台了鼓励减产的计划:农场每减少 100 千克原奶,将获 得 14 英镑的补助,总预算为 1.5 亿欧元,预算总共可以支付 107 万吨 牛奶的减产,相当于 2015 年欧盟产量的 0.7%。除此之外欧盟还提供 总计 3.5 亿欧元的特别支持预算,支持小规模养殖户以及技术、环保 符合要求的减产牧场。这些措施让欧盟奶价更快走出了下跌趋势。

5 产业链中长期发展趋势:增强上下游利益联结,共享共赢 是必由之路

我国的奶业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消费普及的阶段只有 20 年左右, 而国外的奶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奶业是传统日常必需品,是农业 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上百年工业化,市场化的历史,因此奶业产业 链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奶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仍然任重道 远。

首先,乳制品已经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必需品,而且渗 透率不断提升,奶业关乎到民生和上游奶农,乳企,经销商,消费者, 已经是农业中的支柱产业。2018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 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 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 业。《意见》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奶源自给率保持在 70%以上。 到 2025 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 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政府在顶层设计上 为奶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为了推进国内奶业健康稳定发展,平衡产业链利益关系,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必由之路。奶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意见》指出,未来要加强上下游利益联结,加大 政府扶持力度。从中长期判断,随着目前上游养殖业逐渐成规模,上 游的议价权变大,产业链联动也会加强,奶价波动的风险会更合理的 在上下游之间进行分配。

第三、加快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意见》中提出,修订乳品国 家标准,规范液体乳加工,制定发布复原乳检测方法,建立生鲜乳质 量分级标准,以及培育壮大奶农专业合作组织,支持乳品企业自建、 收购养殖场等等具体措施,未来将逐步落地。此外我们认为可以考虑 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奶业数据统计和披露制度,建立收储抛储等价 格干预政策,推进乳品期货,奶牛养殖业盈利保险等机制。

第四、对于乳制品加工企业,随着上游奶牛养殖业集中度越来越 高,话语权增强,稳定可靠的奶源越来越重要。在奶源争夺战中,乳 制品龙头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产业链平衡能 力,未来市场份额会继续提升,未来与上游的盈利联动也会加强,共 同承担产业链波动风险。没有稳定奶源的中小乳企会加速退出。此外, 奶牛养殖业的利润波动也会减弱,在供给偏紧的情况下盈利向好,建 议关注龙头现代牧业。

(报告来源:方正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展开
收起

欧洲多国拟延长救助计划提振就业

来源:经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多国推出了包含补贴就业市场措施的经济刺激方案,但未能完全扭转失业率攀升和经济下滑的趋势。随着这些方案到期,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纷纷决定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援助计划,力防就业市场情况大幅度恶化。

欧洲失业率存蹿升风险

为应对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的重创,欧洲多国政府已推出短期工作计划,通过向企业提供数百亿美元,让被强制休假的员工仍保持就业状态。

据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报告指出,今年5月,德国、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约四分之一员工通过这项计划领取60%到85%不等的薪资。

Pimco表示,若把欧洲短期工作计划的人数列为潜在失业者,其实该地区5月失业率恐将激升至33%,远超出美国的15%。

经济学家指出,欧洲支撑就业市场的方式有利有弊。就好处来看,通过有效地冻结就业市场,欧洲政府希望能够留住有价值的技术与人力,可让欧洲经济一旦开始复苏,企业营运也能快速回到正轨。另外,欧洲员工有了稳定的薪资与就业保障,也能对当地的消费支出带来一定支撑。

不过该计划也有其缺点。欧洲提振就业的措施,势必将使就业市场的结构改革遭到延迟,并让毫无获利能力的僵尸企业增加。根据Creditreform信贷评级公司统计,今年在德国的僵尸企业预料将从去年占全体企业的7%升高到15%。

而且数百万欧洲劳工最终仍将难逃失业的命运。人力顾问公司Adecco预估,随着就业补助计划逐渐结束,三分之一的英国企业将在今年十月进行裁员。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IPPR)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该国若过早结束无薪假救助方案,将危及200万个工作岗位,造成不必要的失业危机,并对经济与民众生活造成长期损害。

法国将推新救市措施

法国政府日前宣布,将于9月首周公布1000亿欧元经济复苏计划,拟投资促进年轻人就业。

不过法国劳务市场的恶化高潮还尚未到来。法国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国二季度失业人数达11.94万,叠加一季度49.7万个岗位损失,疫情冲击共使法国损失逾60万个工作岗位。即使各领域“解封”后持续复苏,但工业与服务业领域就业依然低迷。

统计局称,自3月以来,保障计划中的一部分,49000份雇佣合同已经到期结束;这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自封锁令以来,为了防止企业公司破产,已于2020年3月12日开始实施暂停支付贷款的措施,但将于8月24日结束。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法国企业倒闭的数量将激增。

根据法国央行的数据,7月份的经济活动水平比往年的正常水平低7%,而6月份更是下降9%。所以说情况是有所好转的,但指数反弹的力度也越来越小。央行预计国民生产总值要等到2022年中才能恢复到2019年底的水平。

法国的市场经济研究所上周末发表的对企业的最新调查证实了这一衰落的迹象。法国中小企业PMI的活动指数从7月的57.3点下降至8月的51.7点。

法国经济比较依赖旅游业和航空业,而这两个领域受到重创。6月,法国工业生产比年初低了20%。

法国并不是欧洲国家中经济下滑最厉害的。今年夏天,欧元区经济已经失去了复苏的势头。随着新一轮疫情的卷土重来,以及劳务市场环境即将面临的恶化,第三季度经济形势严峻。欧元区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低了15.3%。

德国拟扩大刺激计划

为应对疫情对就业市场等领域的冲击,德国政府25日讨论延长并扩大疫情期间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

6月3日,德国政府通过了一项13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内容包括降税、为中型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援助以及给民众发放各类补贴等。

按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原来的计划,为中型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援助这项政策仅会持续到今年8月底,但目前看来,该援助项目有望被延长至年底。

德国经济部最新公开的信息显示,到目前为止,该项援助约有3.8万份申请记录,但获批的仅是少数,已发放的金额只有约7亿欧元;相比之下,此前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紧急援助计划的申请足足有190万份,总共发放了约143亿欧元。

根据德国经济部的公开资料,想要申请过桥资金援助,企业必须证明市场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0%以上,且必须由税务顾问、审计师或律师提供相关财务证明,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在3个月内获得最多15万欧元的援助。这个申请门槛明显要比此前针对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紧急援助计划高出许多,后者只需证明疫情期间的销售额比之前下降即可。

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德国企业破产数量为1504家,同比减少9.9%,申请破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贸易、建筑、服务与酒店行业。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20日起,德国政府暂停了企业破产的申报,因此目前的破产数量未必能完全反映当前德国企业的现状。

根据德国曼海姆大学和欧洲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在受访的8500家公司中,约三分之二或多或少都享受到了德国政府提供的援助,包括短期工作津贴、疫情紧急援助、延迟纳税等,如果没有这些援助,其中44%的企业可能会申请破产。不过尽管暂时避免了破产危机,并不意味着风险已经完全过去,40%的受访企业都表示疫情给他们的销售额至少带来30%的损失。

由于过桥资金援助项目的申请门槛过高,而此前紧急援助计划的金额又过低,不少企业为了生存都向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申请了疫情援助贷款。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复兴信贷银行共收到了约8.34万份贷款申请,涉及金额约540亿欧元,其中已发放447亿欧元。不过,有经济学家担心,债务负担可能会成为某些公司,尤其是初创企业的大难题。

此外,德国劳工和社会保障部长胡贝图斯·海尔日前提议,将短期工作的补贴发放上限从12个月延长至24个月。

展开
收起

1930关口告破!黄金突然迎来一股威压 经济数据、疫苗进展、中美关系同时推升风险情绪

FX168财经报社(伦敦)讯 周二(8月25日)欧市盘中,黄金迎来一波下挫,经济数据、新冠疫苗及中美关系均传来好消息,施压被视为避险天堂的黄金。

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GDP二季度收缩了9.7%,较此前收缩10.1%的初值改善。二季度为欧洲新冠疫情高峰,随着全面封锁措施的实施,私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告崩跌,但今日公布的数据表明,崩跌幅度稍好于预期。

同时,被广泛关注的Ifo调查显示,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商业情绪目前达到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8月份Ifo商业景气指数升至92.6,7月份为90.4。

这一数据提振了欧元,欧元/美元日内最高触及1.8423。其他风险资产也同步上涨,欧洲主要股指攀升。截至本稿发布(北京时间17:40),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指数分别上升了0.13%、0.62%和0.69%。

荷兰国际集团的Carsten Brzeski在今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此次的德国GDP数据是“后视镜中的最后一瞥”,他预测三季度经济将可随着增值税减免和夏季本土旅游的增加而显著复苏。“经济将在三季度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季度表现。”

BNY Mellon的Shamik Dhar补充说,尽管欧洲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再度增多,住院和死亡率没有回归3月和4月水平的迹象。“疫情状况仍保持着巨大不确定性,最近的重燃可能导致更多的地区性封锁,”他说道,“但我的基本预期是德国经济将会反弹。”

AMP Capital投资策略主管和首席经济学家Shane Oliver指出,尽管股票市场在美国大选前的“季节性疲弱月份”显得脆弱,但仍受到不同积极因素的推升。这包括疫苗的良好进展以、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以及超低的利率。

新冠疫苗方面,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考虑赶在11月份大选之前快速批准可能的疫苗。金融时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的选择之一是牛津大学与制药公司阿斯利康联合研制的疫苗。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药监局最早可能在10月份进行授权。本周风险市场还受到美国监管当局周日批准新冠肺炎血浆疗法的鼓舞。

日内的乐观消息还包括中美恢复贸易磋商。中国商务部周二早间最新消息,刘鹤与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姆努钦通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都看到了在贸易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并致力于使1月份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取得成功。

黄金的避险需求在欧市开盘后显示出受挫迹象,金价一路由1935美元上方下跌超过10美元,最低触及1924.83美元/盎司。

Blue Line Futures首席市场策略师Phillip Streible称:“金价目前只是在各大股指处于创纪录高位的情况下进行盘整。需要更大的催化剂,额外的财政刺激和通胀上升,才能真正推高金价。”

澳新银行表示,风险偏好的上升削弱了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此外,美元也走强,而美国债券收益率进一步走高也打击金价。

目前市场正拭目以待本周举行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此次会议中的讲话可能进一步阐明美联储将采取的未来行动。今年的会议名为“展望未来十年: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定于美国时间8月27日上午9:10发表讲话。

Fxstreet分析师Omkar Godbole称,本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就货币政策的评估发表讲话,这可能是黄金的下一个重要催化剂。

如果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出对通胀高于目标水平的容忍度加大的信号,实际债券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滑,美元将出现新一轮的抛售,黄金可能会重拾涨势,并重新升至2075美元/盎司的纪录高位。如果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没有提供清晰的指引,美元的超卖反弹可能会集聚动能。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可能会跌至五个月涨势的趋势线下方。

校对:冷静

展开
收起

“我朋友圈的高赞照片,是拿命换的!”|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囡楠

最近多地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在大多数人都避之不及的时候,总有个例出现。

8月18日,在四川宜宾,一男子因拍摄洪水被卷走。

第二天,人还没有找到。

过了这么久,洪水又这么湍急,这位男子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0。

即便当地街道拉起长长的警戒线,将市民隔离在安全区域,有民警志愿者现场值守,依然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

这让我想到去年台风“山竹“侵袭,新闻反复播报台风预警,告诫居民无事尽量不要出行,可是偏偏有许多人跑去海边,想看看台风掀起巨浪的“壮丽景色”。

不论是洪水、台风,还是其他自然灾害面前,总有一些人出于极度的好奇心理选择近距离“一睹为快”。他们没有丝毫的惧怕,视灾难为儿戏,好像自己即便靠近也可以置身事外,能亲眼目睹再拍下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那可是件很酷的事。

结果就像影片《好奇害死猫》一样,好奇心把自己“引去未知的方向“。在现实中,这个未知的方向,大概率指向死亡。

在危险的地方拍照引发悲剧,其实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2017年7月28日,一名30岁的中国女游客在泰国普吉岛以海浪为背景拍照。

当时,她坐在一块礁石上,背对大海,刚摆好姿势,突然一个巨浪将她卷入海中。再找到她的时候,已经没了呼吸。

泰国从5月中旬到10月都是雨季,加上常有风暴,岸边海浪有时达到两三米高。因此在普吉岛的许多海滩上,都插有小红旗作为警告,可还是有很多游客选择无视,酿成悲剧。这位女游客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的G315国道部分路段成了“网红公路”,甚至当地有许多导游将它列为必去景点。

(图片来自:小武摄影)

明明只是用来通行的公路,冠以“网红”之名后竟然成了打卡地,被游客称为中国版“66号公路”。引来了无数人的同时也引来了多起交通事故。

从2018年至今,315国道就因为拍照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即便设置了警告牌,即便已经有过血淋淋的教训,还是有人继续冒险,在公路上坐、跳、躺、跑,只为拍几张照片。

其实,这段公路并不是什么景区,更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这种站在马路中间肆意拍照的行为,不仅仅是违背了法律,更是置规则和生命于不顾。

在一段视频里,一位司机的行车记录仪里记录下这样一幕。

车辆飞驰而下,险些撞上在路边的人群,当司机怒斥“不要命了”的时候,游客居然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就好像刚刚命悬一线的不是自己。

或许这一次侥幸没有发生危险,可下次危险再来临,可能就会要了你的命。

每次漠视规则的行为,都是拿生命在赌。只要赌输一次,就永远再没回头的余地了。

澳大利亚的悉尼南部,有个悬崖因外观酷似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被称为“蛋糕悬崖”,因为这独特的外观,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拍照打卡。

美丽的外表下,也暗含着巨大的危险。

这块“蛋糕”裸露在悬崖上,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海域,常年海水的腐蚀使得岩体变得非常脆弱,加上呼啸的海风,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而掉下去的结果是必死无疑。

已经有很多游客在这里遇难。

为了避免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树立起警告牌,还设置了一个1.6米高的栅栏。即便这样,很多游客还是一意孤行,觉得掉下去是个例,这种悲剧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悲剧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什么叫撕心裂肺。

2019年3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一起同样因为拍照引发的事故:一位澳门游客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旅游时,不慎跌入深达305米的悬崖身亡。

当时这名游客随团进入大峡谷的著名景点玻璃天桥,自行走到悬崖边,背对悬崖,想拍一张自己站在悬崖上的大片,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一阵大风吹过,失去重心的他跌下悬崖,酿成悲剧。

同年4月6日,沙特阿拉伯的一位游客在乌干达卡拉加瀑布拍照时,因地面湿滑不慎跌入瀑布底下的尼罗河,四天后他的尸体在10公里外被找到。

这样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

2015年,中国一名33岁的男子在浙江东白山拍照时失足跌落山崖而亡,事发前,他还在朋友圈上传了几张游玩的自拍照。

2016年,韩国一名28岁的游客在秘鲁东北部亚马孙丛林的戈克塔瀑布自拍时不慎坠落,他从瀑布大概500米的高度坠入7米深的湖里,不幸身亡。

同年,51岁的德国游客奥利弗·帕普斯越过“游客止步”警戒线,进入秘鲁著名景点马丘比丘一处禁止踏足的区域,请另一名游客给他拍一张“凌空一跃”的照片,不幸坠入200米深的山谷,搜救人员次日下午在深谷中找到他的尸体。

……

据《家庭医学和初级卫生》研究显示,2011年至2017年间,全球至少有259人因为自拍死亡。

有时候生命在危险面前,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很多人的心理是“万物皆可游”,走到哪都想停下来看看,但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意驻足游玩。

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漠视自然的规则和人为的警告。因为它们的存在,就是那条生命和死亡的分割线。

踏错一步,连后悔的余地都没有。

参考资料:

北京青年报《青海网红公路“拿命拍照”为何屡禁不止》

新京报《站在“网红公路”中间拍照,这种“死亡游戏”不好玩》

南方都市报《痛心!中国女游客普吉岛悬崖拍照,跌落大海溺亡!全球“自拍 死”人数飙升》

展开
收起

印度荔枝产量仅次于中国,出口率却仅0.04%,德国游客是这么说的

荔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水果,一般在夏季的时候上市,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水果,荔枝味道甜美,非常受欢迎,和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不过荔枝作为热带水果,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并且据小编了解到中国栽种荔枝的时间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17世纪末年之后荔枝才开始传入世界各国。

据了解在17世纪末年的时候,荔枝传入缅甸,又在100多年后传入印度,之后更是在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而现如今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生产荔枝,但中国仍旧是全球荔枝生产最多的国家,产量占全球70%以上,不过印度也是一个荔枝生产大国。

印度作为世界荔枝产量全球第二大的国家,这里荔枝基本上都是内销了,出口的是非常少的,不像中国除了内销以外,出口量也是非常高的。据了解中国的荔枝种植面积为813万亩,占全球面积的67.75%,产量229.6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4.14%;印度则位列第二,种植面积138万亩,占全球面积11.5%,产量58.30万吨,占全球面积的16.28%。

可是荔枝产量如此之高的印度出口是非常少的,据了解印度荔枝出口率维持在0.01%左右,最高年份也仅达到0.04%,这是非常低的,难道是印度的荔枝内销比较大,其实不是的。印度也是非常想出口的,可是没有人买,很多国家都更热爱进口中国的荔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不知道有不有小伙伴知道印度著名的“荔枝中毒”事件,有100多个印度小孩因为食用荔枝而死亡,虽然后来科学家们调查发现,是因为空腹吃荔枝的影响,并不是因为荔枝本身有问题,不过这个事件依旧让印度荔枝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很多国家的人们都觉得印度的荔枝在卫生状况上是不能保证,所以人们都不喜欢从印度进口荔枝。而一些德国游客觉得中国的荔枝才是最好吃的,最正宗的,所以一般都是从中国进口,而中国在2017年时荔枝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43658532美元。其实荔枝真的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水果,不然杨贵妃也是不会独宠荔枝这种水果,但是荔枝是真的不要空腹吃,也不要一次性吃很多,荔枝吃多了会上火这可不是假的,以前小编就因为吃太多荔枝而流过鼻血。

对此有的网友表示:荔枝是真的很甜,不高夏天真的不敢多吃,基本上每次买荔枝都会买少一点,因为买多了吃不完怕坏点,而吃完又怕上火。对此你表示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
收起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18万例 印度日增首次破7万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18万例 印度日增首次破7万例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综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7日14时44分(北京时间20时44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24021218例,其中死亡821462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随着社会逐步开放,许多地区出现疫情复发,与体育场、夜总会、宗教场所等人群聚集场所有关,可能导致疫情在更大范围内扩散。

美洲:美国新冠死亡超18万例 秘鲁首都警方查处300余起违规聚会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7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27日20时28分,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180590例,累计确诊病例5863088例。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死亡病例从17万例增加到18万例仅用11天,在此期间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3万例。美媒称,尽管美国过去一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平均下降12%,但日均死亡病例仍超过900例。

巴西卫生部27日通报称,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4万余例,累计超376万例,其中死亡近12万例。

秘鲁国家警察部门利马分局局长27日向当地媒体表示,从该国进入抗疫紧急状态到本月26日,警方已在利马都会区查处321起违规聚会。

欧洲:法国日增重新破6000例

俄罗斯总统普京27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女儿作为志愿者接种第一款俄产新冠病毒疫苗后感觉良好,预计9月将有第二款疫苗在俄问世。截至27日,俄罗斯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4711例,累计975576例。

法国27日新增确诊病例重新突破6000例,病毒传播“高风险地区”新增19个省份。法国总理卡斯泰当日宣布,鉴于疫情反弹加剧,首都巴黎所有公共场所都将实施强制佩戴口罩措施。

德国近一周新增确诊9000余人,仍维持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的高位。德国决定将对违反口罩强制令的人实施至少50欧元罚款,同时针对大型活动的禁令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

据罗马尼亚官方27日公布的疫情数据,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1504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最高纪录,累计确诊83150例,累计死亡病例3459例。此外,罗马尼亚中小学定于9月14日开学,各地教育部门届时将根据疫情决定教学方式。

亚洲:印度日增首次破7万例

据印度卫生部消息,截至当地时间27日8时,印度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75760例,单日新增首次突破7万例,并创下该国疫情暴发以来日增最高纪录,累计确诊病例随之升至3310234例。

韩国总理丁世均28日主持召开中央应急对策本部会,决定将二级防控响应措施延长一周。截至27日中午,首尔一教会相关病例已达959例,由该教会引发的集体感染已蔓延至医疗机构、幼儿园等23处设施。

据日本共同社28日报道称,日本政府新冠肺炎医疗领域对策内容显示,力争到2021年上半年确保全体国民的疫苗用量。对疫情扩大地区的医疗机构和养老院的全体职员将实施定期检测。日本连续6天单日新增病例低于1000例,累计确诊65763例。

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27日疫情数据显示,该国确诊病例比前一天增加2719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新高,累计确诊162884例。印尼当天正式启动一项经济刺激和民生计划,给劳工发放现金以保障生活并刺激经济。此外,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原定于9月11日对国际游客开放的计划推迟到2021年。

非洲及大洋洲:非洲累计确诊超121万例

据非洲疾控中心官网消息,截至非洲东部时间27日5时,非洲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121万,其中死亡28621人。

南非卫生部27日报告说,该国新增确诊2585例,累计达618286例。目前南非累计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基于“分子钳”专利技术开发的一款新冠候选疫苗将扩大一期临床试验规模。该校26日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这种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效果良好,能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完)

展开
收起

德国适度收紧防疫政策:违反口罩强制令将处罚款 年内停办大型活动

为因应国内疫情持续反弹,德国总理默克尔27日与该国各州州长召开视频会议后通过决议,适度收紧当前的防疫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将对违反口罩强制令的人实施至少50欧元的罚款,同时针对大型活动的禁令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

据德国“时代在线”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7日19时40分,德国累计确诊感染新冠病毒238625人、治愈211856人、死亡9453人。近一周(8月20日-26日)新增确诊9306人,仍维持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的高位。

默克尔表示,德国在过去数月间很好地抗击了疫情,然而过去数周的新增感染人数出现了反弹。

默克尔指出,集体宿舍、各类活动、旅游度假出行等已被证明特别易于传播病毒,鉴于新增确诊数出现反弹,当前必须采取新的措施。她强调,联邦与各州共同的目标便是使新增确诊数尽可能多地回落。

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当天达成的决议中,新增的防疫措施包括未来将对违反口罩强制令的人处以不少于50欧元的罚款(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除外)。

此前针对无法满足防疫要求的大型活动的禁令有效期从今年10月底被延长至12月底。分析指出,这使得今年年内德国境内狂欢节、演唱会、有观众到场的足球赛等各类大型活动事实上无法再举办。德国著名的科隆圣诞集市主办方当天即宣布放弃举办今年的圣诞集市。

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当天还同意,将继续要求公众遵守人际距离、卫生防疫要求和强制佩戴口罩;未来对于从境外返回的旅客实施检测时将更加有针对性,从9月15日起结束向非高风险地区返程旅客提供免费检测,同时将加强对居家隔离的抽查力度。

展开
收起

绝地求生PCPI:最有机会拿到第2张德国机票的4支队伍,4AM居头名

一泽游戏说,每天分享一则有趣的游戏资讯

绝地求生PCPI中国区预选赛决赛已经进行大半,而OMG已在昨天夺得FPP模式冠军,拿到了第一张区德国的机票。而今天TPP的比赛也已经结束,从目前进行一半的战绩来看,不出意外的话冠军会从一下4支队伍中产生,而4AM的机会最大!

4、XQ

XQ的实力毋庸置疑,从前几天的比赛来看,XQ是有机会拿下冠军的,他们总是能够出现在决赛圈最有利的位置中,而且吃鸡数最多。在昨天的比赛中,XQ差一点就超过OMG拿到第一张去德国的机票。但是这次XQ并不是以完全体的形态参加比赛,对内的两位主力均因为年龄限制未能参赛,所以实力并没有发挥到巅峰水平,只是暂居积分榜第4。

3、17

17是胜者组第一的姿态闯进决赛的,本以为17会在决赛中大放异彩,没想到前几天的17只能用状态一般来形容,一直没能打出太过经惊艳的操作,有好几局都是死在了跑毒的路上。在今天的比赛中,17战队开始低开高走,并在最后一局比赛中拿到15杀吃鸡的好成绩,一举冲到了积分榜第3,如果能保持这个态势,是有机会拿下冠军的!

2、VTA

VTA虽然是一名老牌队伍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觉得VTA算得上是一只黑马队伍。因为在往常的比赛中,VTA的水平和发挥一直都是中规中矩的,没想到在这次他们擅长的TPP比赛中,会打得这么好,连续拿到第二和吃鸡的好成绩,也是领跑积分榜第一,只要能保持住后面几局不提前出局,拿冠军也是有可能的。

1、4AM

4AM前两日的表现只能用低迷两个字来形容,我从没来见过发挥这么差的4AM,也从没见过状态这么不稳的孤存。在昨天的比赛中,先是连续两局反向吃鸡不说,最后一局还在桥头被周莉莉单人灭队,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了。不过让人欣慰的是,4AM没有因此心态爆炸,反而是经过一夜的开会讨论和反省,找回了状态,更是在今天的比赛中发挥亮眼,直接冲到了第2的位置,在第5局结束的时候,还有过短暂的第1,对于4AM来说,冠军近在咫尺,加油!

截至目前的总积分榜上,前四的队伍总积分如下:

第一名 VTA战队 2470分

第二名 4AM战队 2150分

第三名 17战队 2040分

第四名 XQ战队 1980分

你觉得哪个队伍最有希望夺冠呢?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
收起

欧洲股市涨幅扩大,德国DAX指数涨超4%

6月2日,截止发稿,欧洲股市涨幅扩大,德国DAX指数涨超4%,斯托克50指数涨3.64%,法国CAC40指数涨2.13%,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涨2.27%。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