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表

(图表)「财经·行情」4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84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4月24日 图表:4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84个基点 新华社发 边纪红 制图

展开
收起

(图表)「财经·行情」5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9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5月11日 图表:5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9个基点 新华社发 边纪红 制图

展开
收起

(图表)(财经·行情)6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94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6月23日 图表:6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94个基点

展开
收起

6月底前持稳于7.0关口 瑞银发表看好人民币汇率

4月15日,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外汇分析师陈得能发表评论称,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前景持续困扰着亚太货币,在避险资金方面,未来一段时间瑞银依然偏好美元。除了日元,亚太货币在二季度初期或继续受压。在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元同样出现果流动性危机,尤其在2008年四季度及2009年一季度,亚太货币下跌。

人民币汇率当然,2020年不能完全跟2008年时的环境相提并论,陈得能认为,各国货币及财政政策来得比12年前快速及全面。值得借鉴的是,当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掀起巨浪,并迅速向金融市场蔓延,市场由最初面临巨幅震荡,到后来的较小幅波动。

今年上半年,金融市场难免波涛汹涌。陈得能称,相信成熟市场及大部分亚太国家二季度经济将收缩,在出口疲弱及低风险偏好下,亚太货币显得较脆弱。

他表示,在亚太地区,由出口主导、经常账户不太平衡或倚重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比如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菲律宾,其货币面临较高风险。

至于中国,陈得能认为,随着武汉逐渐恢复城市活力,标志中国二季度活动重回正轨,加上中国在货币及财政政策方面双管齐下,以抵御二季度海外需求下降及产业链中断带来的经济冲击,为人民币创造较稳定的环境。

与此同时,他表示,由流动性紧绷引发的美元涨势可能在一至两个月后无以为继,从而支持人民币及其他亚太货币的稳定性。瑞银估计人民币汇率在6月底前持稳于7.0关口,年底前升值至6.7。

此外,由于日本退休金资金持续流出,对一季度日元构成压力,但瑞银相信这一负面因素在本季度将有所减退,加上国际金融市场仍未摆脱不确定性,日元在6月底前可能涨至100关口,但下半年或将回调至104水平。

展开
收起

(图表)「财经·行情」7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03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7月8日 图表:7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03个基点 新华社发 边纪红 制图

展开
收起

(图表)「财经·行情」7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行74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7月29日 图表:7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行74个基点 新华社发 朱禹 制图

展开
收起

(图表)「财经·行情」7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91个基点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0年7月27日 图表:7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91个基点 新华社发 边纪红 制图

展开
收起

南财快评:动荡世界中人民币汇率日趋稳定,不可忘记“8.11”汇改之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波动。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升至6.8398的近7个月高位,但在疫情发酵、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中美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一度走弱至7.1765的9个月低位。最近三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连续升值,除了美元自身的因素以外,人民币本身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得到了市场认可。尽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波动频率均明显增加,但市场对此反应稳定,表明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市场运行的韧性已显著增强,清洁浮动的基础逐渐稳固。而这,与“811汇改”不无关系。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要求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来提供中间价报价。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次性下调1136个点。当年12月,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为人民币价格的重要指标。2016年,人民银行在一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阐述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2017年5月,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随后于2018年1月和2018年8月进行调整,以稳定市场预期。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明显波动。8月11日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调整后,即期汇率波动剧烈,人民币出现较为明显的贬值,当日贬值幅度达1.79%,截至年底累计贬值4.4%,至2016年底累计贬值10.6%。代客结售汇逆差(剔除远期结售汇当月履约额,下同)则由汇改前的253亿美元扩大至8月的1104亿美元,表明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恐慌性购汇行为。从当月开始,代客结售汇连续24个月逆差。

至此,“811汇改”已过去五年。与汇改前比,人民币汇率市场已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格局确立,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2005年“721汇改”后至2013年末的逾八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为单边升值,最大升值幅度达到27%。长时期的升值会加剧经常账户的不平衡,并弱化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人民币可能的贬值,既无心理也无措施上的准备。2014年初,人民币汇率开始贬值,“811汇改”后仍持续走弱,市场对贬值的敏感放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但在经历了适应调整后,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已展露明显的双向波动的特征。2018年3月,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6.2418的汇改后高位,又于当年10月末跌至了6.9780;2019年8月,人民币汇率平稳破“7”,之后基本围绕“7”关口有升有贬。在此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图1)。

此外,在“811汇改”前,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与即期价格偏离幅度较大,最高达到1263点,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及权威性。而汇改后,中间价与市场价格的偏离得到校正,中间价的基准作用明显增强。

图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及波动率变化

图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相对于收盘价的偏离幅度

市场主体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和风险管理意识增强

长达十年的升值以及此后两年的贬值让市场主体形成了一个预期,即升贬值会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并保持较大的幅度,由此形成了市场主体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单边升值阶段,市场总是预期下个月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因而不愿持汇,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结汇热情高涨,进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单边贬值阶段,市场又总是预期人民币会继续贬值,不愿结汇,在人民币下跌过程中反而加快购汇,进而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由此,单边升值阶段总伴随大规模的结售汇顺差,单边贬值阶段则为大规模结售汇逆差(图3)。

但近两年来,市场开始适应了双向波动的节奏,对人民币也不再有单边的升值或贬值预期。在此基础上,市场主体不再押注于汇率的单边变化,而是根据汇率波动自发地调节自身行为:在人民币升值阶段,市场适时购汇;贬值时又适时结汇。此外,银行代客远期购汇签约与月平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环比变化幅度的相关性显示,在“811汇改”后至2016年末人民币贬值阶段,二者相关系数为+0.78,表明人民币汇率贬值时,企业远期购汇的动能非常强;但2017年初至今,该相关性回落至+0.19,表明企业的顺周期特征弱化,外汇市场供求更趋均衡,且其与人民币汇率已有的同步关系被打破。

图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

国际收支更趋平衡,民间部门的货币错配现象缓解

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评判标准是经常项目差额是否可持续。当前通用的国际标准认为,经常项目逆差与GDP之比不应超过4%,顺差占比不应超过6% 。自加入WTO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峰值9.9%。2008年后,受周期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及其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回落至4.8%,此后维持在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内。2016年-2019年分别为1.8%、1.3%、0.4%以及1.0%,国际收支已更趋平衡。

图4: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的变化

此外,民间部门的货币错配现象缓解。人民币十年升值期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伴随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量化宽松,全球流动性泛滥,民间部门倾向于采用“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财务摆布。这时候举借外债,一方面可以稳定享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享受低廉的借贷成本。截至2015年6月末(“811汇改”前的最近数据),剔除官方储备后,我国对外净负债达到2.37万亿美元,相当于年化GDP的22.1%。“811汇改”后,因坚持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市场逐步建立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民间部门加紧偿还外债,并配置海外资产,货币错配现象大幅改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民间部门对外净负债降至1.04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回落至7.4%。

图5:对外净负债及其占GDP的比重

经历了五年的发展,人民币外汇市场已愈发成熟。当然,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仍然不足,制约依然较多,市场参与者汇率风险对冲水平仍然偏低。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要在改进汇率调控方式的同时,增加交易主体、丰富交易产品、放松交易限制,并开展持续的市场教育。市场多大程度能够克服浮动恐惧,将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能够走多远。

(作者系建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

(作者:矫堃,胡珊珊 编辑:李靖云)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