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法国

从张学良到张学思,我走在口述史的路上

■张学良、张学思两兄弟的口述史都出自我手整理,是机缘巧合,还是因为同是东北人?

■十二年来,我采访过近百位老人,他们大多是抗战老兵,也有抗美援朝的老兵。

■采访计划总是在延长,写作计划也就跟着在延长,看来,我在口述史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刚刚在8月份上市的《从延安出发——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口述历史》就在这个小类的榜单上。这本书是我策划、创作的第三部口述历史,第四部《旗正飘飘——那些亲历冀中抗战的东北人》正在编辑中。手中正在进行的是第五部《伞兵天降——我的十年法国外籍军团生涯》。

■奶奶是我的口述历史启蒙老师

我对历史的偏好,从初中时代就很明显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是图书馆学专业,但是分在历史系,因而也学习了很多历史专业的课程。

细想起来,我的口述历史启蒙老师很可能是我的奶奶。

我从1岁就被送到乡下的奶奶家,直到7岁上学才回到城里。当今出版业的低幼阅读和桥梁书都是热门话题,但是在乡下,在我幼小的童年时代,这样的书一本都接触不到,但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这个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于是奶奶充当了故事大王的角色。

奶奶讲的故事,都是她的经历,尤其那些发生在战争年代、令她难忘的往事。这些故事,牢牢地吸引了我。

乡下的老家,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同样经历了令底层百姓无处生存的动荡,在奶奶的故事里,胡子、清剿驴子、国军、八路军你来我往。胡子就是土匪,清剿驴子是国民党的清剿队,负责地方治安,但是到处骚扰百姓,老百姓恨不过,背后就叫他们清剿驴子。

一桩桩往事大多是辛酸的,甚至是惊险的,但是在奶奶的叙述里,听不到哀伤,她总是以欢乐的氛围诉说,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反倒是听故事的心里挺难过。

大概也是受到奶奶的影响,我的每一部口述史的叙述风格都是极为冷静的,极少掺入个人情绪,我希望以人物本身的经历打动人心,这种个人风格贯穿了现有的五部口述历史。

很多个晚上,我就在这样的故事里入睡,有的,听了无数遍后还想听。就这样,用了我的整个童年,在一位民间老人的身边完成了口述史启蒙。

■第一部就是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

我的每一部口述史,从启动到出版都是经历多年。

第一部就是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前后历时五年才完成。最初是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美籍华人教授唐德刚手中,有11盘采访张学良的录音带。听张学良本人讲述自己的历史,这样的书还没有过。

于是辗转联系到唐德刚先生,得到他的授权,拿到了11盘录音带,经过我逐字逐句的整理,最后得以出版。

在出版之前,出版方就作者署名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如果我和唐德刚先生联合署名,恐怕会拉低读者对这部书的认同感。为了它更好的传播,我放弃署名权。

这部书出版后,取得了空前的影响。

操作这部书对我的最大受益就是,突然明白原来可以用录音机解决采访的记录问题。

在我的青年时代,接触过很多有意思的老人。我读大学的时候,就专门到老家对面的邻居家,采访一位被土匪绑过票的爷爷辈老人。但是笔能记录的很有限,那时也没想到可以利用录音机采访,而即使想到了,在那个年代,不仅录音机金贵,而且录音带同样是奢侈品。普通人家都有个几十盘录音带,听音乐、学外语。但是如果做口述采访,尤其要做长期的资料积累,需要的数量就极为庞大了。

明白了可以用录音机采访这个一点就破的简单道理,我立即联系上一位数年来一直想采访的老人,这是一直未能实施的计划,除了工作变动等因素,也是因为没想到录音这个采访手段。

■科技进步解放了口述史

这时已经是2008年,电子时代已经开启。

正月初六,我买了一支录音笔,开始了漫长的采访,老人的家住的比较远,幸好有直达的公交车,窗外的景色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夏天到秋天,当最后书稿定稿那天,又是一年的正月初十,整整进行了一年。

这次采访的是一位抗战老兵,叫黄耀武,那一年80岁。他是1943年从广东报名从军,当时只有15岁。跟随新六军先后参加了印缅战场的第二次远征,参加了收复南京,也参加了东北的内战。

从他的叙述里,我听到了面对外敌入侵、全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战往事,也听到了面对内战,底层士兵如何厌战,国民党内部是如何腐败,理解了强悍的新六军及国民党部队为何最终会兵败如山倒,真的是老百姓放弃了这个腐朽的政权。

这部书稿,先是以《1944-1948我的战争》为书名出版,因为同样的考虑,我也没有署名。直到出版增补了内容的新版时,出于推广的考虑,我才和老人共同署名,新版的书名改为《我是新六军少尉》。

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回忆录和文章出版了很多,但是国民党部队的基层士兵写回忆录的,黄耀武老人是唯一的一位,士兵的视角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尤其又是生活在一个畅所欲言的时代。这本书前后两个版本,都很受读者们的认可,仅是老人亲笔签名的就有上千本。

老人在一年前过世了,很感谢他,为后人在图书馆里留下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尤其在研究印缅抗战时,这本书一定是学者们要了解的。

这本书,从初衷到成书出版,前后历时八年。

前面七年一直在拖,录音笔的出现立即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总觉得,是科技进步解放了口述史,至少在我身上表现出来的是这样。

■采访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

《从延安出发——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口述历史》是我的第三部口述史,同样也是历时八年。

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香山脚下谢老的住处,开始对老人的第一次采访。她是开国少将张学思的夫人,也是八路军女战士。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不解的谜团,张学思是怎么参加共产党的?他的父亲张作霖杀害了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在这样的家庭里,张学思怎么会有条件接触到共产党?后来他又是怎么参加八路军的?既然参加了八路军,为何却在八年抗战里默默无闻,然后突然出现在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二号命令里?张学思部过去一直在哪抗战?

有关张学思的研究过去实在是太少了,《从延安出发》出版后,一位专家拍着这本书说,三十年了,这是有关张学思的第二本书。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林枫的女儿林耿耿撰文说:“现在很少有人、有地方提到张学思同志,我认为是很不公平的。他的影响力也同样是没人能替代,作用独特,以他的身份在中国共产党内其功不可没。他是张学良兄弟姊妹中唯一的共产党员。但是,凡提到张学思同志的地方,大多数只是突出写他和张学良的亲兄弟关系。人们只对他与张作霖、张学良这层家庭关系感兴趣,是一种猎奇的观点,而不晓得、也不关心他为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

林耿耿写的,其实也是我做这部口述史的初衷。这部书里,以张学思为主,实际上写道了四男两女六个青年,他们当中有四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原本都有很好的个人出路,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选择延安?面对着随时都可能牺牲的危险,六个人又是如何坚持战斗在最为残酷的冀中根据地?

他们当中,后来有三男被授予少将军衔,一男被授予大校军衔,两女分别以红军和八路军的资格离休。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有意义的度过,张学思以亲身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六个青年以亲身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还有千万个热血青年以亲身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延安出发》完成了这个任务。

不仅仅以材料说话,还要通过史料互为印证,是我在创作这一部口述史时的新变化。同时依旧保持着客观冷静的风格,我不想让作者的情绪在文中渲染,什么样的描写能比主人公的亲历更能打动人心呢?

回头看去,张学良、张学思两兄弟的口述史都出自我手整理,是机缘巧合,还是因为同是东北人?

十二年来,我采访过近百位老人,他们大多是抗战老兵,也有抗美援朝的老兵。采访计划总是在延长,写作计划也就跟着在延长,看来,我在口述史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一次,当面对着老人坐下来,喝一口水,听老人安静地叙述往事时,我就像是回到了奶奶的身边,就像在听她的那些故事,觉得时光也回到了从前。

心里不免有点遗憾的是,没有给奶奶做一部口述史,奶奶没有活到我突然明白的那一天,奶奶走了以后,新一代科技才向世界走来。

偶尔,心里也有一点成就感,老人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奶奶的故事。作者:朱洪海,来源:北京晚报

展开
收起

大山深处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孩子的音乐梦被点燃

11个孩子组成两支摇滚乐队,他们练歌的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大山深处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专家表示,音乐能让人自信和乐观,要让乡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质量的音乐教育

阅读提示

在贵州六盘水大山深处,由11个孩子组成的两支摇滚乐队被广泛关注。他们跟随音乐老师组建乐队,不仅改变了学校险被关闭的命运,也通过与音乐的相遇更加自信和乐观。专家认为,未来乡村学校也要补齐音乐教育的短板,让乡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质量的音乐教育。

“暖慢慢飘进心窝,远方传来一阵风响。它曾多次想吹散暖气,他们在某个地方相遇,慢慢地寻找着未来。从懵懂的少年,走向成熟的青年……”

这段歌词来自“遇乐队”主唱晏兴丽所作的歌曲《遇》。

8月19日,在贵州六盘水大山深处,一场独特的直播演唱会吸引了上百万网友的关注,网友被孩子们清澈、自信的眼神所感动。这场承载了11个孩子摇滚梦想的演唱会,也在大山深处奏响了“放牛班的春天”,而《遇》这首歌则写出了晏兴丽的心声。

从险被关闭到成了“最摇滚的小学”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音乐家克莱门特到法国乡村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当助教时,通过筹组合唱团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音乐潜能,让这群孩子从美妙的歌声中找到了自我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

如今,这样的故事也在贵州大山深处上演。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老师顾亚带着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组成了“遇乐队”和“未知少年乐队”两支摇滚乐队。在抖音上,他们练歌的视频被广泛传播,这两支大多由留守儿童组成的乐队也因此被广泛关注。

今年33岁的顾亚出生于贵州盘县,2014年艺术专业毕业后,带着吉他,他踏上了成为乡村教师的道路,在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腊寨小学教语文和音乐。

“有一天,学长郑龙跟我说,山顶上的韭菜坪附近还有一个海嘎小学,他兼职那里的校长,但这所小学老师非常少,开班不足,就快关掉了。拯救它的唯一方式是多找几个老师,多动员学生回山上读书,打造成一所‘完小’。”顾亚说,他是山里娃娃,不忍心让学校关掉,于是就答应了。

2016年,顾亚便开始在艰苦的条件下振兴海嘎小学的工作。他和校长郑龙拉来了其他9个老师,老师们又各自动员了一些学生。接着,他把音乐带到了山巅。2018年,他们组建了第一个乐队“遇乐队”,第二年第二个乐队“未知少年乐队”也成立了。

“2018年我发了第一条抖音,记录我和孩子们的生活。除了孩子们排练的视频,还有我们在韭菜坪跳舞,看到‘贵州屋脊’的山山水水。有一天,我打开手机发现我们突然火了,我们成了‘最摇滚的小学’。”顾亚说。

孩子的音乐梦被点燃

“‘暖’代表了顾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温暖,而‘风’则是一开始组乐队时,外面的人对顾老师、对乐队、对我们玩摇滚这件事的流言蜚语。很怕‘风’就把‘暖’吹散了,幸亏没有。”谈起歌曲《遇》的寓意,15岁的晏兴丽不紧不慢地对记者说。

晏兴丽在父母离婚后,就跟着爸爸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她和弟弟、妹妹在家,大多数家务都是她做。

“爸爸也很喜欢音乐,在家的时候,他每天早晨都会拿手机放歌。我也很喜欢唱歌,因为不开心的时候,唱歌就会让心情变好。”晏兴丽说,最初学摇滚、组建乐队的时候,村里人不理解,觉得是“胡闹”,还是应该好好念书。但她觉得唱歌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快乐了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如今,晏兴丽的音乐梦已经被点燃,写《遇》这首歌,只是一个开始。

由于爸爸在外地打工,今年12岁的“未知少年乐队”吉他手熊婷跟着妈妈在家生活。音乐对熊婷的改变显而易见。此前,熊婷的性格比较内向,但只要围绕着顾老师坐在一起弹唱,副歌唱得最大声的多半是她。扫弦时,她总是咧嘴笑着。

“学音乐让我变得自信了,也敢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了,以后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熊婷说。

顾亚告诉记者,8月初,乐队到另一座山上参加一场表演。孩子们排练了一天,回到宿舍发现保管钥匙的人不在,就坐在走廊的地上等。在一片静谧中,熊婷捧着脸,忽然唱起了《桥边姑娘》,很快大家也跟着唱了起来。音乐随风飘散,吸引了整个走廊的人出来听、跟着唱。歌声越来越大,大人们仿佛也成了孩子。

补齐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短板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基本实现。但音乐教育在乡村仍是一块短板,许多乡村学校音乐教师都是由并不专业的老师兼任。

不过,记者注意到,除了贵州,目前湖南、海南、四川、河北等很多地方也已开始采取措施,让乡村孩子接受有质量的音乐教育,点亮乡村孩子心中的“音乐梦”。

例如,2018年5月,由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以及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等共同推出的“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公益项目启动,目前已在湖南多地落地,力求让“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歌声、悠扬的琴声、愉快的欢呼声”在校园回荡。

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聂荣华介绍说,与以前单纯捐款给贫困地区学生的公益项目相比,“快乐合唱3+1”项目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在筛选项目时,将持续关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帮助乡村学校补齐音乐教育的短板,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穆维平对记者表示,音乐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练就的自信和乐观,他们将受益终身。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师资、软硬件投入都有较大的增加,尤其是特岗教师设立,带动了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一些接受专业训练的艺术老师的到来,给农村基础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孩子们在接受现代音乐熏陶时,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也拓宽了视野,为广大留守儿童填补了因为缺少父爱、母爱带来的空虚。

“很多孩子有音乐天赋,一旦有人系统指导,他们的才华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喜欢音乐、爱唱歌的孩子提供指导,提供舞台,让他们也有勇气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顾亚说。

杨召奎

【编辑:田博群】

展开
收起

十年光影 向未来邀约

影迷在露天展映单元南锣书店放映点观影。影像中国

观众在看露天电影。和冠欣摄(人民视觉)

观众在参观北影节10周年特展。贺路启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8月29日,为期8天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幕。本届电影节创新展映模式,开设线上线下观影、露天放映、云论坛等,放映了300多部中外优秀影片,110个项目市场签约总金额达到330.89亿元。十年光影,记录了北影节向着全球化、专业化、互动化方向突破奋进的姿态,也展现了中国电影蓬勃向上的未来。

8月29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

8天里,4场大师班分享、10场主题论坛举行,17个创投项目亮相终审路演舞台,110个项目市场签约总金额达到330.89亿元,无数影迷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观影……

受疫情影响,本届北影节的举办时间由4月推迟到8月。十年砥砺前行,十年传承跨越,北影节的初心始终未变,今年通过创新“云连线”“云展映”等方式,成就了中外电影人凝聚共识、协同奋进的平台,也满足了影迷们的期待。

以良性的互动激发观众观影热情

今年北影节的“北京展映”环节开票不到10分钟,电影票就卖出了70%,这么快的售票速度,其实在意料之中。

近年来,“抢票”已经成为北影节展映环节的标配,片单一公布,影迷们便早早制定好观影计划和抢票攻略,一些重点影片刚刚开票便售罄的现象也成为常态。北影节与影迷的互动,在一场场观影中愈加深厚。

第一届北影节时,观众王子沺还是学生,如今已经进入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把兴趣变成了职业。在王子沺看来,电影节给影迷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大概三四年前,我认识的两个影迷朋友通过参加电影节变成了情侣,大家在朋友圈里见证了他们求婚、结婚、度蜜月的过程,都替他们开心。”

王子沺回忆,“2017年,有位老爷爷专门从天津过来参加电影节,因为不会在网上购票,没提前买到一张票。从那一年起,只要他说好要来,我都会无偿帮他网上购票,他的这份坚持让人感动。”

今年的北影节加开了露天展映板块,放映《庐山恋》《中国机长》等影片。影迷们可以坐着板凳、摇着扇子,体验露天观影的独特感受。

今年北影节的开幕式上,电影人吴京说,观众们对电影的巨大热情和殷切希望,能推动电影向着远方加速、再加速,成为艺术银河里永恒的星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感慨,10年来北影节最大的变化是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愈发高涨,影展的选片质量越来越高,带来了电影节的多样化、多元化。北影节很好地利用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场合,实现了专业资源共享。

以开放的胸襟把握电影发展脉搏

包容性强,是北京电影节10年来的鲜明特征之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往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努力。”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部部长姜宣说。

今年“北京展映”板块放映了300多部中外优秀影片,包括纪念法国电影导演埃里克·侯麦诞辰100周年的“侯麦之约”单元,《战争与和平》《象人》等外国影片,展示全球前沿电影修复技术的“修复经典”单元,以及汇集全球优秀电影新作的“环球视野”单元等。

VR展映单元提供了VR的沉浸视角,设置了大量交互体验,观众通过手柄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操作,推动、影响剧情发展,参与影像叙事。现场的新奇体验,让不少影迷印象深刻。

2012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深刻改变着世界电影的格局。而北影节的成长,始终伴随并参与到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中。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迅说:“北影节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向有影响力的商业电影,也向艺术电影、实验电影开放了展示的舞台。”

今年,北影节突破了线上线下的边界,将线上观影和对影片线上发行的讨论纳入多个环节,使电影节的视角更加开阔立体。饶曙光认为,“电影节与电影市场应该是有效互补的关系,北影节呈现出电影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今年的评奖环节,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部影片报名参评“天坛奖”,先后有近50名中外电影人担任“天坛奖”评委,许多中外电影人还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参与论坛。不少“云参会”的外国导演表示,“如果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来,我想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非常期待和大家在线下见面。”

以专业的眼光探寻行业发展前沿

“北京展映”策展人、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从第五届北影节便参与到策展环节。他认为,“北影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握世界电影发展的脉搏,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去了解电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他介绍,这次“北京展映”的电影票很快就抢光了,大量前沿性的新片受到欢迎。

专业性,是北京电影节越来越鲜明的特征之一。展映布局设计上,重点探寻行业发展前沿。比如修复电影展,聚焦电影修复产业发展,探索让更多老电影通过修复进入市场放映的渠道。此外还开拓了镜界电影单元,放映用传统理念无法定义的全新电影,探索电影未来的形态。据了解,这也将成为北影节未来着重打造的路径。

北影节搭建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各方合作。10年间,“北京市场”立足电影产业发展,以“展示、推介、交流、交易”为主题,搭建起“电影要素”“项目创投”“版权交易”三大平台,吸引优秀项目参评及众多商业主体签约合作,在业界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和影响力。“北京市场”签约仪式10年来共促进302个重点项目洽商签约,交易总额累计达1650.28亿元。在8月28日举办的签约仪式上,共有21个重点项目、46家企业现场签约,110个项目签约发布,总金额达到330.89亿元,同比增长约7%,再次突破纪录。

近年来,越来越多尚未成形的电影项目通过创投环节引起业内关注,获得专业力量的扶持,创投平台也由此成为项目由初创到转化为成片走进影院与观众见面,甚至参加国际展赛的通道。过去9年,北影节创投板块共征集电影项目4495个,推动近200个电影项目与产业界见面和对接。今年,报名创投板块的项目有829个。

本届电影节期间,共举办“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等主题论坛10场,聚焦国内外电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中体现出北影节的专业性,使北影节向着产业更核心、更纵深的方向发展。

“每年‘北京展映’的最后一天,工作人员都会在银幕打上一行字:北京国际电影节,明年见!当这行字出现的时候,有人会热泪盈眶,有人会欢呼鼓掌,这说明北影节在10年时间里对所有影迷的爱从未改变。”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滔说。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1日 12 版)

展开
收起

北京顺义·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将闪亮 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拟定于9月上旬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及周边专题展区举办。2020服贸会是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展会,是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2020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作为2020年服贸会八大专题展之一,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担任主办单位。金融服务专题展以“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为主题,共邀请到近150家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参加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含26家世界500强领先金融企业。其中包括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金融机构参展,区域覆盖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比利时、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多国。北京顺义金融受邀参加本次2020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

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加速崛起的顺义金融

时间不停息,潮流涌向前,北京市顺义区自跻身首都产业金融中心以来,离岸金融、商务金融、产业金融……顺义每一次对金融概念的定义与扩充,都在金融领域引发激荡共鸣;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内涵定义迭代延展,金融巨头纷至沓来,功能载体渐次清晰,开放试点深化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顺义已汇聚金融业万马奔腾的磅礴发展与开放新气势。民生银行总部基地、北京银行科技研发中心、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功能性总部相继落地,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财务公司等新业态快速聚集,重大项目与新兴业态在顺义相伴相生;20平方公里,1980万平方米物理空间,后沙峪金融商务区、马坡金融城、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三大金融发展平台在顺义横空出世,首都金融高地日趋成型。

实力雄厚的顺义经济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毗邻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距市区30公里,区域面积1021平方公里,是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7亿元,经济总量全市第五,人均GDP全市第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顺义位居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多点”首位,是首都重点建设新城、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高端产业基地。确定“3+4+1”高精尖主导产业新格局,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临空经济、产业金融、商务会展、文创旅游”四大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加速崛起的顺义金融

近年来,顺义金融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以基金、融资租赁等为代表的产业金融发展突出,成为亮点。2020年,新引进募集规模501亿元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优质金融机构21家,优质金融机构总数达363家;拥有国创基金、国投基金、中交基金等国企央企背景基金110余支,基金管理规模1.8万亿;全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科星图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06家。2020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15%,金融成为继临空经济、汽车制造之后全区第三大支柱产业。金融机构加速聚集——近400家金融机构撑起顺义金融的体量。金融业态持续丰富——银证保、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财务公司、资产管理等十余个主要业态,金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本市场“顺义板块”不断壮大——本市场直接融资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四板、海外市场等空间全部打开。金融贡献稳步提升——全区金融业综合税收从2010年13.2亿元到2019年的65.1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39.4亿元发展至2019年的288亿元,见证着跨越式发展。

持续深化的产融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顺义区积极落实十九大精神,2020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及时出台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从贷款贴息、担保补贴、银行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等六大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两个“全覆盖”——发送27000余条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摸排短信,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一对一匹配驻区银行。在全市率先设立顺义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区——7月13日,在政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入驻17家金融机构,开设4个窗口,让企业跑一次腿,就可以享受多家金融服务。95.48亿元融资成果支持1511家企业发展——开通“码上贷”小微融资平台、“网上贷”小微金服平台、“线上贷”“顺易投融”活动三条快线,协调32家机构上线74款中小微特色产品,组织开展精准对接会及8场“顺易投融”线上对接活动。

日益健全的政策体系

顺义区以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部署为引领,先后出台“一揽子”金融产业发展新政,形成了多点支撑的政策体系。

《顺义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办法》——对落户顺义的外资金融机构最高奖励6000万元;对属于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政策全国、全市首例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800万元;对成功获批QDLP资质和募集规模的,最高奖励1000万元。《关于加快北京市融资(金融)租赁聚集区建设的办法》——奖励资金基本100%覆盖机构前5年经营成本。《顺义区打造首都产业金融中心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办法》——提高政策奖励额度,新增基金引进实体经济项目支持等特有奖励内容,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顺义区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发展办法》——聚焦企业上市重要节点,按照上市前培育孵化、上市中引导激励和上市后融资发展三个阶段给予企业链条式、全程化的政策支持。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2018年以来,北京市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精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9+N”系列政策,努力打造成为“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顺义区率先行动,多措并举,对标一流、精准服务,努力打造成为首都一流的营商环境排头兵。“拓展服务深度”——对重点机构开展精准精细服务,“线上+线下”走访重点在谈金融项目及区内重点机构300余家,第一时间解决企业诉求,并为民生银行卡中心等10余家重点金融机构送上送上量身定制“服务包”。建立联动机制——金融、工商、税务、财政等积极建立长效沟通协调机制,为重点金融项目开设绿色服务通道,有效缩短入驻手续办理时间,加速项目落地。

未来可期的三大平台

依托20平方公里,1980万平方米物理空间,打造“一区一城一园”三大金融发展平台。

后沙峪金融商务区——后沙峪镇作为总部经济特色小镇,2017年获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市级示范点,东临首都国际机场,南与朝阳接壤,交通网络发达,商务人士集聚。依托现有资源及发展基础,率先启动后沙峪金融商务区建设,2020年制定出台首都产业金融中心首个针对金融聚集区的规划方案——《顺义区后沙峪金融商务区建设实施方案》,吸引金融机构入区发展。截至目前,已落户北京人寿、华杉瑞联基金、晨壹基金、墨盛资产等金融机构近70家,后沙峪金融商务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马坡金融城——马坡镇位于顺义新城核心区域,毗邻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地处潮白河生态走廊,拥有优越的物理环境及承载空间。借助辖内现有313公顷规划用地、287.5万平米建筑面积,打造马坡金融城。截至目前,已聚集民生银行总部基地、北京银行科技研发中心、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君康人寿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功能性总部,马坡金融城形象初步树立。

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作为首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2019年正式获批国家级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是服务国际机场的重要区域,地处空港走廊,实体经济发达、临空指向需求集中。依托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40万平方米已建楼宇,打造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截至目前,已落户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已落户华夏基金、文科融资、芯鑫租赁、中航租赁、中恒租赁等金融机构近170家,空港融资租赁产业园品牌逐渐形成。

今天,“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北京新兴金融聚集区、首都离岸金融发展先行区”不仅是顺义亮相本次服贸会的主题,更是引领孕育金融梦想的航船,承载的是金融聚集发展的金融梦。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展示出一个崭新的顺义,一个活力的顺义;一个充满机遇的顺义已然张开臂膀,拥抱世界。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 北京头条客户端 ]

展开
收起

法国宣布禁止集体活动人数从5000人下调到1000人

当地时间3月8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召开部长级特别国防会议,就卫生、外交、军事、经济、国民教育及内政等各相关方面进行情况评估。会后,法国卫生部长韦兰表示,法国仍处在抗疫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其工作重点依然是减缓新型冠状病毒在法国本土的传播。

截至当天15点,法国已通报112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增至19例。鉴于最新疫情,韦兰宣布法国全境禁止集体活动的人数上限从5000下调至1000,不过各省行政长官可根据当地情况,对游行、考试、公共交通等必要的社会活动灵活处理。此外,韦兰还表示将以政令的形式,进一步为远程医疗咨询提供便利,以缓解就医压力。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邹合义

编辑:孟紫薇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展开
收起

北京文艺日历(8月31日~9月6日)

8月31日 星期一

【音乐】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闭幕式

(中山公园音乐堂 08.31 19:30)每年的八喜·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都是孩子们的节日。今年艺术节挪到线上,艺术质量没有下降。这场艺术节闭幕式音乐会,著名指挥谭利华将携手北京交响乐团,上演《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歌剧《威廉·退尔》序曲、《动物狂欢节》之终曲等经典曲目,看大师名团演绎名曲,可别错过。

【展览】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

(山中天艺术中心 08.28~10.25)人人都会拍短视频,当代艺术家的短视频创作会有什么不同?本次展览邀请了艾敬、陈文令、徐冰等48位/组国内顶尖的当代艺术家,使用手机进行15至60秒的短视频艺术创作,并在16:9的手机屏幕里进行呈现,探寻在线视频对艺术未来将产生何等影响。(周一、周二闭馆)

【出版】《女工绘》

作者:刘庆邦

(作家出版社)作家文字老练、稳健、平和而不失诗意,以平实的笔触、可感的细节,描绘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矿场女工“大观园群像”,唤起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记忆,对命运的慨叹。每一位女工都展现着蓬勃的青春之美、生命之美,都是可爱的,值得人去爱。

9月1日 星期二

【电影】《西葫芦的故事》

导演:克劳德·巴斯

(中国电影资料馆1号厅 19:00)这是一部充满了暗黑风格的法国定格动画,影片通过描绘一群孤儿院儿童的生活,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反思儿童和成人世界的关系。影片充斥着浓厚的法式哲思,风格朴素清新,意味深长。

【展览】“以文焕彩”名家书法精品展

(博观艺术馆08.28~09.29)唐国强、赵宝乐的书法水平如何?这个展览可以让你一探究竟。唐国强、赵保乐、田伯平、宋伯军、关山五位艺术家共展出近百幅书法作品。艺术家们还精心创作了作品,赠送给抗疫一线的英雄们。

【出版】《送奶工》

作者:【英】安娜·伯恩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一部敏感的少女成长史,在她独自摸索成长的过程中,用眼睛记录了时代之下政治对人的异化,身在其中的人不会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么荒谬,而我们都应该学会处理这样的人生。作家以极为独特的叙述声音挑战了传统的思考方式,汇成了令人惊喜、令人身临其境的语言。

【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

主演:王茜华 金汉 徐菁遥

(首都剧场 09.01~09.14 19:30)该剧是英达导演在北京人艺工作几十年,临近退休时执导的第一部大剧场作品,也是他母亲的翻译遗作,戏里承载着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愿望,可以说非常厚重。当一个贫困家庭突然遇到一笔很大的保险金会发生什么?英达会以他的方式给观众一个独特的解读,笑不笑也许不由你。

9月2日 星期三

【电影】《花外流莺》

导演:方沛霖

(中国电影资料馆1号厅 19:00)这是一部为周璇量身定制的时装片。如果你爱周璇,这部影片岂容错过。片中周璇饰演有一副好嗓子的周莺,常常在家里低吟浅唱,但却令住在隔壁的家庭教师深感苦恼。片中的六首插曲《花外流莺》《桃李春风》《诉衷肠》等都是经典,传唱至今。

【展览】“千姿百态”大型艺术展览

(嘉德艺术中心 08.26~09.19)“千姿百态”展览从“名家名作”与“新人新作”两个角度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与风采。一层的“千百”展由仇德树、谷文达、史金淞三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构成。二层的“姿态”展由23位青年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组成,中国水墨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东方精神与西方逻辑均在此碰撞融合。(周一闭馆)

【音乐】音乐转角

(世贸天阶户外广场中心位置09.02~09.06 19:00~21:00 )北京11个区77个重点商圈、广场和文创园区将举办音乐转角活动。音乐+文旅、音乐+休闲,打造音乐城市新地标。此点位依托QQ音乐“见面吧电台”活动,每天一位艺人到透明直播室内直播,有新歌宣发、有独家练习室表演版本。本周到场艺人分别是郭静、张楚寒、王利太+王婉晨、小阿七、张大大。

【剧集】《在劫难逃》

主演:王千源 鹿晗

(爱奇艺 09.02)该剧讲述了一个警察无意中卷入不同时空线中,逆时追凶的故事,王千源饰演的张海峰与鹿晗饰演的赵彬彬,一正一邪之间不断碰撞产生的紧张感让人期待无比。这是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又一重头戏,王千源自不必说,鹿晗的转型倒是值得一看。

9月3日 星期四

【综艺】《说唱》

主要嘉宾:黄子韬

(Bilibili 29日每周六20:00)暑期档是说唱节目的红海市场,爱奇艺和芒果TV都已先后入场,B站的加入似乎又建立了新规则。原《极限挑战》导演严敏在制定赛制上是一把好手,第一期的设计就让节目出圈了,期待后续。

【戏剧】《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

主演:张弌铖 罗欢

(蜂巢剧场 09.03~09.06 19:30)孟京辉再次碰撞达利奥·福,他将原著故事的精神内核移植到了当代中国的语境之下,与自己的先锋美学相结合,坚持探索带有社会批判性质的讽刺喜剧,探讨孟氏独有的“严肃的笑”。

【音乐】MTA天漠音乐节&平常麦现场线上直播

嘉宾:黄子韬

(大麦平行麦现场 09.03~09.05)今年的天漠音乐节不在怀来的沙漠了,而是与大麦平行麦现场合作,线下在天津的场馆演出,同时线上直播。陈粒、乃万NINEONE、房东的猫、Carsick Cars的阵容也十分吸引人。线下还是线上,都值得你拥有!

【出版】《邮轮碎片》

作者:刘心武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海上大观园”里,作家将四代中国人的命运浓缩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名利枷锁,以及爱恨情仇,巡航在地中海上,漂浮在似梦似幻的前世今生里。一个关心中国现实的成熟作家,力图把握当前现实的雄心,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

9月4日 星期五

【电影】《信条》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本片是诺兰向经典007电影的一次致敬,也是对以往自己擅长的玩转时空多线索叙事的再一次演绎,不管你喜不喜欢诺兰,他都不会让人感到沉闷。

【电影】《假面饭店》

导演:铃木雅之

又一部根据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木村拓哉、长泽雅美等主演,剧情的悬疑性相对偏弱,但穿插其中的温情和反转会让人惊喜。

【综艺】《中国好声音2020》

主要嘉宾:李荣浩 谢霆锋 李健 李宇春

(浙江卫视 21日起每周五21:00)曾经称霸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在版权争议后又重新回到电视舞台。全新的导师阵容整体年轻化了不少,让做了9季的老节目有了些新鲜劲儿。目前,能让人记忆深刻的炸场选手还未诞生,值得期待。

【音乐剧】原创音乐剧《一爱千年》

(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09.04~09.06 20:00)这是改编自民间故事《白蛇传》的音乐剧,几个月前曾在线上首演,饰演许仙的是《声入人心2》的郑棋元。如今终于在“升级”制作后线下演出,要不要来“奔个现”?

【音乐】“古典精神”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贝多芬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09.04~09.05 19:30)这场音乐会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古典精神”。从雅典废墟上的苏醒,到匈牙利人在佩斯城重建辉煌的歌唱剧《雅典的废墟》序曲;从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第八交响曲,回溯贝多芬在32岁写下的《第二交响曲》;吕嘉指挥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绝不会令人失望。

9月5日 星期六

【电影】《孩子王》修复版

导演:陈凯歌

(中国电影资料馆1号厅 13:00时)《孩子王》主演谢园老师去世,让人扼腕。这部电影是谢园生前最满意的作品,纯粹、深情和深邃,本片汇聚了一代电影人的真诚和才华。放映本片是向谢园老师致敬!放映结束后,还特别安排了一场学术交流活动。

【音乐】中国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2020—2021乐季开幕音乐会

(中山公园音乐堂 09.05 19:30)这场开幕音乐会,由乐团常任指挥夏小汤执棒,上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等作品。加油小乐手们,中国交响乐未来的希望!

【影像】京剧电影《天下归心》

主演:孟广禄 陈少云 李鸣岩 史依弘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09.05 14:00)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京剧《天下归心》由张艺谋执导,故事取材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描述春秋时期一代贤君郑庄公摒弃前嫌与母亲重归于好的故事。剧中汇集孟广禄、陈少云、李鸣岩、史依弘等名角,张艺谋的加盟也为该剧舞台呈现奉献巧思,整部戏有故事看,有名角唱,舞台呈现也令人惊喜。

【出版】《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10年的跟踪走访,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处,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使这本书成为二本院校学生的入学指南。学生的成长与困惑,老师的观察与思考交织在一起,如同关于青春、关于教育的“宏大叙事”。

9月6日 星期日

【出版】《梦室》

作者:【美】大卫·林奇 【美】克里斯汀·麦肯纳

(理想国)没有哪个电影导演像大卫·林奇一样,既备受赞誉又饱受争议,既令人眩晕又让人神迷。恐惧、性、暴力、死亡、超现实、潜意识……关于林奇,你能列出无限多关键词,却没人有办法找到一个确切的词语。在这部大卫·林奇自传里,他首次敞开心扉,以轻松、坦诚的语言,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

【戏曲】京剧《珠帘寨》

主演:杜镇杰 张建峰 张慧芳 常秋月

(长安大戏院 09.06 19:30)这出戏的著名唱段很多,比如“昔日有个三大贤”,观众听来很是过瘾。但对演员而言却是一出很不好唱的老戏,前面有大段的唱腔,还高腔迭起,没有一把好嗓子是不能胜任的,同时唱念做打无一不占,非常考验演员的全面素质。此次由杜镇杰、张建峰分饰李克用,张慧芳、常秋月分饰曹月娥,可以说是非常强的组合了。

【戏剧】《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

主演:刘鸿飞 张志明

(保利剧院 09.05~09.06 19:30)作为孟京辉第一部自编自导的戏剧作品,这是一个后工业时代的都市寓言。2002年该剧首演时,曾引起很大反响,孟京辉通过对生活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个性化的舞台呈现,把人们带到一个荒诞的时空,思考着时代超速运转带来的困惑,理想的变迁,还有对亘古不变的爱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新认识。

【展览】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 08.26~09.26)“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96岁的黄永玉为他的首个版画展亲笔写下一篇手记。此次展览由黄永玉亲题的“入木”二字开启,精选其从40年代起至90年代的版画作品近200件,展厅三层还设立了“原版对照”专区,那些饱经沧桑的木刻原版能与作品对照展出,非常难得。(周一闭馆)

END

如果喜欢本期文艺日历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展开
收起

北京最小众花园,欧式薰衣草花田,市区2小时可达

虽说已经立秋,但是南方的高温酷暑一点也没有减退热情,本想一路向北,逃到北京郊外,以为能够获取一丝清凉,可是今年的北京雨天特别多,雨水裹挟着暑气围绕身旁,也是叫人觉得难受。大雨过后,乌云散去,太阳从云层后面透出光芒,空气中多了雨水洗刷过的清新气息,微风拂面而来,让人只想靠近大自然,到郊外闲游。在郊外的密云水库边上有一座云峰山,山谷里有一片薰衣草园,在欧式的薰衣草园里坐着发呆,喝杯现磨咖啡,我想也是一件享受的事吧。

来到云峰山后,不要急着往古道里走,因为古道是通往摩崖石刻,沿着山坡往上,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沿着山坡行走了一段路后,豁然开朗的平台上种植着一片马鞭草,我们都知道马鞭草跟薰衣草非常相似,有时候也让我傻傻分不清楚。平台上的马鞭草开放得极其茂盛,紫色的花朵随着微风摇晃着,或许是香味过于浓郁,引来了许多蜜蜂,蜜蜂大大小小的体型都有,有的飞过还发出嗡嗡的声响。原来我是想到花田里拍上几张照片的,但是看到花丛中认真踩着蜜的蜜蜂,想想还是算了,不然被蛰到就惨了。

种植着马鞭草的平台是一个观景平台,透过平台边围着的木质围栏,可以从高处俯瞰山谷里的薰衣草庄园,从高处看,这个薰衣草庄园更像是一座欧洲的庄园,满眼的紫色薰衣草还有欧式小木屋平房,让人迫不及待要往薰衣草花田里奔去。据说这里的薰衣草和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品种完全一样,形态优雅,香味馥郁的紫色花卉,无论栽种在哪里,仿佛都离不开天生骨子里的那份浪漫,还带着点点忧郁,那份忧郁或许就是来自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石砖铺设的小路通往唯一的小平房,白墙红顶的小平房里面有卖各种薰衣草的手工艺品和周边,还能自己亲手体验和制作薰衣草周边,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围观。

小平房侧面是一个很有情调的咖啡店,桌椅用围栏隔开,而满满当当的白色绣球花爬山围栏,大朵大朵的绣球挂挂在绿色枝叶上,形成了一堵花墙,和薰衣草阻隔开来,花絮掉落在桌上、椅子上或是地上,变成了咖啡店的一种装饰。旁边的薰衣草花田,淡淡的紫色像一层紫色的烟雾覆盖在绿色草丛上,蝴蝶在花卉上翩翩起舞,勤奋着采着花粉。绿色的草丛里忽然探出一个白色的身影,兔子正蹦蹦跳跳地在花田间“散步”,不时还停下脚步观望,可爱极了。最后离开梦天薰衣草庄园时,不要忘了买一根紫色的薰衣草雪糕尝尝,淡紫色拍起照来也非常好看。

北京的薰衣草花园不少,遇见云峰山的这片薰衣草花田,在雨天过后给予了我更多的小清新和舒适的感觉,坐在咖啡店,被周边的薰衣草包围着也是极其幸福。

展开
收起

北京一座外观科幻的建筑,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你看像什么

北京城就是世界建筑工程师施展才华的地方,在北京,有很多世界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而位于东二环附近的银河SOHO,由女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这座建筑在北京是很有名的,你去看过吗?

北京银河SOHO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是集商业事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 这栋建筑由四栋白色的半球形大楼组成,从空中俯视,简直就像一个地外基地,仿佛置身于闪亮的银河系中,非常梦幻。该项目于2009年底开始破土工作,2012年12月完成交付使用。 大楼高15层,四者之间用桥连接,使银河SOHO成为360°建筑的世界。 设计灵感来自中国梯田,光滑而错误的线条,给北京的天际线注入动感。

从远处可以看出这座大楼的不同,但从两个环路来看,依然可以体验到盛大的向上扩展的气势。 但是,据说从北京老城区一眼看到这个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看起来很奇怪。 其实那太前进了,太大胆了,和古城的建筑格格不入。哈德的设计总是以大胆的形式而闻名,其时尚的形式就像埋在东二环中的明珠。 进入银河SOHO内部,仿佛置身于未来的世界。 来客可以抬头看看,也可以向前看。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旋转、包围、没有直角,可以像迷宫一样放置身体。

休闲娱乐来银河SOHO确实是个好选择。 其中有很多公司、购物中心、饮食美食店,很多电影也在这里拍摄。 这个地方的消费有点高,处于中高水平,一般人来不了,但是来这里玩,拍照也不错。银河SOHO与鸟巢、国家大剧场、中央视大厦并列,是北京天空线四大地标建筑之一。 在两个环路两侧的所有新建筑中,银河SOHO是一座美丽的建筑,确立了建筑修订的高标准。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看完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呢?评论区告诉小编吧。

展开
收起

法国设计出超音速飞机,速度直逼火箭,北京到纽约只要2小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这个事事都追求效率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各大航空公司致力于让联系更便捷,一直在进行超音速飞机的研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国的Airbus提出了Concorde 2.0的概念设计模型。这架超音速飞机的速度是音速的4倍,快达4.5马赫!它的机翼下装有冲压式喷气装置,机身头部装有涡轮喷气装置,尾部装有火箭发动机。乘坐超音速飞机的感觉,超不多就跟过山车一样刺激,从美国到英国只要1小时,正常情况下要花费7小时!北京到纽约也只要2小时,原来可是要13小时呢!

速度快了,音爆却减弱了。所谓音爆,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相对运动速度超过1马赫产生的现象。换言之,由于运动速度飞快,导致耳朵会听到雷鸣般的巨响。所以,真算是两全其美啊!

同时,当飞机以超音速飞行时,在未达到一定高度前,机身会启动火箭发动机,垂直上升飞行,宛若火箭般,直冲云霄。要想在速度这么快的飞机上,保持舒适感,靠的就是「吊床式」的座椅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怎么样,小伙伴们想体验一下这个世界上最高的“过山车”吗?

科技公元,带你了解最创新的技术,最创意的产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科技公元!

展开
收起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从大塔儿巷走出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著名的白话诗经典《雨巷》,作者就是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的诗人戴望舒。想当年《雨巷》发表后,戴望舒一夜成名,那时中国诗坛公认有三大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再一个就是戴望舒。这短短几句犹如一幅意境悠远、忧郁静谧的油画,永远留在人们心底——只因这首诗不仅写出几乎所有男孩的梦想,也写出很多女孩的隐秘愿望。我一直认为,这样美丽的诗篇只有在江南特有的梅雨时节才能写出,而作者也只能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江南才子。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出生在杭州大塔儿巷,其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求索,坐着龙马拉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是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原来就是神话中替月亮驾车的美丽温柔的天神。戴望舒八岁上小学,十四岁进宗文中学,后在上海大学和震旦大学学习。这期间他与施蜇存等人共同编辑《现代》杂志,开始创作诗歌。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回国后出版诗集《我的记忆》和《望舒草》等,并因传世名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1949年戴望舒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1950年在北京病逝,年仅45岁。

诗人的一生常常丰富多彩,戴望舒的一生更值得大书特书,上述叙述显然过于简略。我们更想揭示的是诗人为何有如此浪漫和充满忧郁的心灵,以及那些美丽而忧郁的诗句,又是如何产生出来?

如此写戴望舒,首先要写的就是诗人心头那永远挥之不去的忧愁、那丁香一样美丽的忧愁。丁香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经常出现的典故,其来源是一个哀伤的爱情传说。据说古代有个书生赴京赶考,傍晚投宿在一家小店。店主女儿看书生知书达理,心生爱慕之情,她想看看书生究竟有无才华,提出要和书生对对子。书生稍加思索便出一上联:“氷冷酒,一点,二点,三点。”姑娘正要开口说出下联,店主突然过来,见女人想私订终身,把女儿大骂一通。姑娘性情刚烈,竟然气绝身亡。店主非常后悔,书生也悲痛欲绝,再不想求取功名,就留在店中陪伴老人。不久姑娘坟头上竟然开满郁郁葱葱的丁香花,书生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见到姑娘一样。一日书生看着那丁香花,突然悟出原来这正是姑娘生前想对的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书生的上联“氷冷酒”,三字偏旁依次是:“氷”为一点水,“冷”为二点水,“酒”为三点水。姑娘的“丁香花”,三字字首依次是:“丁”为百字头,“香”为千字头,“花”为萬字头。如此正是上下对应、精巧绝伦的一联,从此人们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和忧郁之花。

在《雨巷》中,戴望舒不仅赞美爱情,更有对人类美好理想常处于可望不可即之境地的惆怅,所以他才以“丁香花”比喻忧愁。戴望舒的情感天地和诗意空间极为广阔,除却爱情,他对人生的一切喜怒哀乐和生离死别,都有着特殊的敏感,而最终凭借其天才,化为那些美丽的“纸上的烟云”(何其芳语)。

生为诗人戴望舒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这不幸在于生理上的缺陷——童年时代一场天花夺去了他本属英俊的面容,使他脸上落下瘢痕。由此常常让他变成别人嘲笑的把柄,即便后来成为著名诗人,还是会受到朋友的嘲笑。如张天翼曾在《北斗》杂志上发表题为《猪肠子的悲哀》的小说,其中就有对戴望舒生理缺陷的嘲讽。还有一次戴望舒和几个朋友聚会,等到结账时,有人提议谁个子高谁付账。因为纪弦最高大家都盯着纪弦,纪弦便说应该是谁脸上有装饰趣味的谁请客。大家听不懂就问什么叫装饰趣味。有人就说不就是麻子吗?于是大家哄堂大笑。可想而知,处于朋友嘲笑中的戴望舒,此时内心是如何悲凉。好在诗人的自卑情结,可以凭借写作诗歌得以宣泄和排解,这是诗人的幸运,也是读者的幸运。且让我们欣赏几段:

是飘落深谷去的

幽微的铃声吧,

是航到烟水去的

小小的渔船吧,

如果是青色的珍珠;

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

迢遥的,寂寞的呜咽,

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印象》

寂寞、寒冷和忧郁,差不多就是戴望舒诗歌中最常出现的词汇,当然,还有《雨巷》中的寂寥、愁怨和惆怅。人生多艰、世事无常,诗人的心灵当领会得最为深刻,对于戴望舒这样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而言,就更能从生活的河流中截取最令人怅然的一段,敷演为那些可歌可泣的篇章。自然,作为一个伟大诗人,不能只沉浸于这些悲伤之中,而应指引读者领略世界的广阔和人生的深邃,为人类从而也是为自己寻找一条充满理想的道路——即便它依然不过是梦中的迷离和清醒后的叹息。且看他的另一首小诗: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这就是参透人生所获得的感悟,这就是那种所谓于悲观中充满乐观、于无可奈何之中终能抬起头来昂然前行的姿态。没有迷惑了么,还是有的。庄子都无法解决的人生悲凉结局,我们的诗人也不能。但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诗人已经明白,也期望读者能够清醒——该是抓紧有限的人生,为人类也是为自己做点事情的时候了。

对于戴望舒诗歌的特点与价值,著名学者蓝棣之有精彩的评价:“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戴望舒一家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绝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这是戴望舒的《偶成》,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喜欢。戴望舒和一切伟大的诗人一样,对时间和空间有着极度的敏感并善于天才的表达,也总是流露出诗人所具有的淡淡哀愁。正是基于他对人生的悲凉之感,所以他特别珍惜人间一切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里我们说说他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交往的一些细节,以见“友谊”如何影响其诗歌创作。

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刘厚(字大悲)给予他很大支持。刘厚留法时学习农科,获博士学位后曾任里昂大学中方秘书长,为管理中国留学生的中方负责人。1933年戴望舒在法国留学期间,因无处筹措经费曾写信向刘厚寻求帮助,希望能够进入里昂大学。请求刘厚代“为舒向中法友谊会关说”以申请官费资助。他还托一位与刘厚相熟的朋友向后者求情。这位朋友给刘厚的信中说:“戴君窘涩日加,总以一方能成始得善后。盖戴君有欲归不得之苦。据戴君印象,似乎中法友谊会之费希望不大,是里昂方面为唯一之济舟。其情可悯,必大君子所乐施鼎力者。”由于里昂大学校内生名额有限,需按严格的考选程序,经过中法校方管理人员会议讨论方能决定,且主要决定权在法方管理人员。所以里昂大学校方在讨论戴望舒入校申请时,虽然当时戴望舒已有译作三十余种,但法方秘书却以其中有不属其专业的作品为由不予批准。

对此,戴望舒这位朋友在给刘厚的信中极力为其辨解:“以三十余种之译述,若少有几种不入系统之作,其情未不可谅,凡此皆书贾之请译者。戴君以现代南欧文学、法国近代文学为主,关于此二项者有三十之数,所余数册,虽少旁涉,皆第一流名作,国人所当知悉者。以戴君之年龄,有若许之著作,岂非一惊人之事乎?”他请求刘厚为之向法人相争,作最后的努力:“生悯其向学之诚,妄求先生为力,敢请下察微情,同俱此心,再施宠惠,为最后一步之努力。”刘厚等人了解戴望舒的才华,所以才为他努力争取,终于让他最终被收为里昂大学校内生。上述材料见于李长莉的《民国时期留学生爱国感情的生活基础——以留法官费生为例》,作者在访问里昂时曾特地查阅当年有关中国留学生的档案,所以此事当真实可信。

戴望舒与施蛰存的友谊则是又一段佳话。他们不仅是浙江老乡,而且是同年考进上海大学的同窗。戴望舒刚开始写诗时并未引起反响,施蛰存就极力为他推荐。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当时刚创刊,从第一期就隆重推出戴望舒的诗,并在诗集《望舒草》的出版广告词中高度评价望舒的诗:“戴望舒先生的诗,是近年来新诗坛的尤物。凡读过他的诗的人,都能感到一种特殊的魅惑。这魅惑,不是文字的,也不是音节的,而是一种诗的情绪的魅惑。”施蛰存以《现代》杂志主编的身份称赞戴望舒,鼓吹“现代诗”,从而掀起一场三十年代的诗歌革命,使诗坛出现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诗风格完全不同的诗歌,也极大提高了戴望舒的名气。与此同时,施蛰存写信鼓励远在巴黎留学的戴望舒坚持学业。原来戴望舒出国不久就开始后悔,总想早点回到恋人身边,并写信要施绛年去法国。施蛰存为了让戴望舒学而有成,写信叫他坚持学习,劝他不要让施绛年去法国。作为挚友,施蛰存不仅大力支持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和翻译,而且在国内身兼他的代理、亲友、财务总管等数职。戴望舒交给施蛰存的文稿,施蛰存总是认真负责联系发表、出版事宜,并每月给他汇出稿费。但这些稿费根本不足以应付戴望舒在巴黎生活,因此施蛰存还得在国内为他筹钱,有时还会把自己主编《现代》的全部工资都寄给他。

在施蛰存的资助下,中国诗坛出现了一个天才诗人,但戴望舒却失去了爱情——就在戴望舒去法后,施绛年开始和一个冰箱推销员相爱。也许,这就是作为一个天才诗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罢。若真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宁愿不要戴望舒那些优美的诗歌而宁愿他收获爱情?

至于郁达夫,作为戴望舒的同乡和著名作家,其与后者的交往也值得一说。一般读者都知道郁达夫创作方面的成就,殊不知他的翻译也成就斐然,因为他精通德语,所以翻译了不少德语文学佳作。郁达夫曾经是戴望舒青年时代所崇拜的作家,因此当郁达夫在20世纪30年代由上海返回杭州居住后,戴望舒常借回家探亲之际与郁达夫多有交往,对此《郁达夫日记》中多有记载。特别是在1936年四月,郁达夫精心营造的“风雨茅庐”后,戴望舒和好友施蛰存专程同去拜访,郁达夫还写给戴望舒一副对联:

夜静星光摇北斗,楼空人语逼天河。

充满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抗战爆发后,戴望舒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的《星星》副刊,即约请郁达夫为其主要的撰稿人。而郁达夫也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在该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时事评论,并在经由香港到新加坡时,在香港和戴望舒重逢。战时老友兼老乡相见,多有感慨。就在乘船离开香港的时候,郁达夫满怀深情地在写给戴望舒的信中说:

我这决心去万死投荒的活尸——这是托尔斯泰的一本戏剧,内容和我的事情很相像——不知会不会再回来;我的脚向船舱外的甲板踏了几脚,意思是等于西人电影里的投吻。不过西人是手投的,我却用了脚,这是对故国大地的最后一个亲爱诚挚的表示。

果然,到新加坡后的郁达夫,即主编《星洲日报》的《晨星》和《繁星》副刊,和戴望舒的《星座》副刊遥相呼应,连名字都有关联,为抗战共同呼喊。最后郁达夫不幸被日本宪兵杀害。而戴望舒也在日军占领香港后被关进监狱,遭受严刑拷打,后经友人营救方才脱险。就因为日军占领香港后他没有及时离开,日后他反被人指责有汉奸嫌疑,所幸这种指责被中共在文学界的领导人制止,戴望舒才没有蒙受不白之冤。此为后话。

1949年初,曾经蒙受“附日”冤枉的戴望舒决定回到北方。这时,卞之琳从英国回国路过香港,戴望舒决定与他结伴而行。他对挽留的香港朋友说:“我不想再在香港呆下去了,一定要到北方去。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到北京不久,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负责法文科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他十分欣慰,曾向新闻出版总署的负责人胡乔木表示要决心改变过去的生活和创作方向。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哮喘病已严重到上楼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为了工作他听从医生建议动了手术,但病情并未好转,由于惦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文翻译,他提前出院,并在家里自己动手打麻黄素针治疗。1950年2月28日上午,他照例自己打麻黄素针,为了能早点治好,他加大了剂量,结果注射后不久,引发心脏跳动异常,等送到医院,已经停止了呼吸。也许就因为他是给自己注射药剂,所以有一种传言说他是自杀。然而,分析戴望舒当时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此说似不可信。不过他在当时的文学界遭受某种不公正的对待,却是事实。1949年7月召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时,作为诗人和翻译家的戴望舒却参加的是美术代表团,总让人多少感觉有些意外。联想到抗战胜利后他所遭受的指责,也许文学界内部对他还是有些偏见吧。

一生命运坎坷的戴望舒终于迎来曙光,又不幸过早离世,这对于戴望舒自然残酷。所幸的是,他去世后得到他应得的荣誉:《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他逝世的消息,有关领导人沈雁冰、胡乔木等参加了全国文联和国际新闻局联合主持的追悼会,其中胡乔木不仅讲话而且当场背诵好几首戴望舒的诗歌,给在场的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过,最了解他的还是卞之琳,他在悼念文章中说:“望舒的忽然逝世最令我觉得悼惜的是:他在旧社会未能把他的才能好好施展。现在正要为新社会大大施展他的才能,却忽然来不及了。”

忽然来不及——人生往往有此遗憾,卞之琳不愧为诗人,发此富有诗意的感慨。是的,人生一世,谁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来得及哪些来不及,那就发现有值得做的就赶快做吧。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写的就是杭州市区内的大塔儿巷,可惜今天的大塔儿巷早已没有了当年《雨巷》中那种曲折迷离、朦胧怅惘的美丽,只因为它的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小巷本身也处于奄奄一息状态,不但缩短和被改造了很多,而且恐怕早晚要被彻底拆掉以便为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让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杭州的优秀诗人,我们是否该为大塔儿巷的保留做点事情呢?倘若真能如此,九泉之下的戴望舒,也许会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最后且引戴望舒《古神祠前》中的两节作为结束,以此表达我们对诗人的敬意:

它飞上去了,

这小小的蜉蝣,

不,是蝴蝶,它翩翩飞舞,

在芦苇间,在红蓼花上;

它高升上去了,

化作一只云雀,

把清音撒到地上……

现在它是鹏鸟了。

在浮动的白云间,

在苍茫的青天上,

它展开翼翅慢慢地,

作九万里的翱翔,

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