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钱。尤其是当工资涨幅敌不过物价波动的时候,看着账户里的余额难免焦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有钱啊!
对于很多人来说,连赚100万都似乎遥不可及。而有一个工薪族,却在11年前提出通过投资理财10年赚取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106万元)的目标,并且年年实况直播,现在他做到了。
这个人就是美国华人理财圈的名人——贝版(Bayfamily)。他曾是北美文学城投资理财论坛的版主,从2006年开始发表投资理财的博客文章,累计阅读人数超过数百万。如今,他还专门写书分享自己的理财经验,总结起来就是以下三点原则,学会一种,也会提高理财技巧,
原则一:多存钱
几乎所有的理财书籍、理财建议里都少不了“存钱”这一项,贝版给出的建议也不例外。或许你会觉得这有些老调重弹,但是现实就是,首先要有本金,才能挖到第一桶金。
如果把钱都花出去了,那么也就谈不上投资理财了。可现实中,无数商家都在盯着你口袋中的钱。为了鼓励你消费,商家们想出了种种口号。其中流传甚广的一句是“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本来还在犹豫的年轻人一旦听信了商家的话,就乖乖交出了银行卡。不知不觉中,钱就存不住了。
为此,贝版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明确存钱的数额,每月存下至少三分之一的收入;
二是明确花钱的原则,只有扔了一样东西才能买新东西,避免过度消费;
三是不浪费时间在商家的营销策略上,坚信优惠券不能省钱,不买最省钱。
原则二:把股市当作实体投资的晴雨表
“钱,是会走路的。”如果不学会花钱,财富就会流入别人的口袋里。因此钱怎么花,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贝版很早就入了股市,然而在折腾完自己的本金之后,他意识到股市里有太多的聪明人,自己玩不过他们,因此他认定普通人很难通过直接炒股捞到便宜。
和他有着相似看法的人不少,但很多人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放弃了关注股市,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其实,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倒也不必,贝版提出把美国股市当作实体投资的晴雨表,在合适时机购入资产。
由于具体情况不同,这一点存在一定争议。但存钱之后如何花钱,的确是资产增值的关键。李嘉诚曾经说过,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因此在这一步骤中,一定要保持清醒、兼听则明。
原则三:特别关注未来会有钱的年轻人
在贝版看来,“未来有钱、现在没钱”的年轻人是最有潜力的,因此他们的刚性需求和他们将来会达成的共识非常重要。
这一点倒是与国内很多新兴品牌的理念不谋而合。近些年来,针对年轻人设计的“高端奶茶”、满足年轻人一人食需求的“自热火锅”、“高端拉面”等等新兴品牌都获得了市场成功。这些品牌商品的价格和同类竞品比起来,普遍要高不少,但在年轻人中接受度很高,因此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虽然贝版的故事非常振奋人心,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理财故事都无法复制。我们能做到的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最终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最适合的投资方案。那么,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本文由陆水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来源:新京报网
原标题:一周内六家家居企业买理财产品,累计使用七千万闲置资金
新京报讯(记者 张洁)12月2日-12月8日,据不完全统计,有6家家居企业上市公司分别公布理财情况,分别是中源家居、平潭发展、海鸥住工、永艺股份、柯利达及华立股份。记者了解到,上一周内,6家上市公司累计使用7000万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同时,赎回到期理财产品本金金额为1.05亿元。
12月2日-12月8日家居上市企业购买理财产品情况表。制图/新京报记者 张洁
◆ 中源家居
12月5日,中源家居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参与认购了广发多添富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金额为1000万元,年化收益率为4.75%,预计收益金额为15.62万元。
记者了解到,中源家居最近十二个月使用自有资金进行了6次理财产品购买,实际投入金额8800万元,实际收益65.81万元。截至9月30日,中源家居资产负债率为34.62%,本次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期末(2019年9月30日)货币资金的比例为3.44%,净资产的比例为1.59%,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4%。
值得注意的是,12月3日,中源家居赎回到期理财本金金额3000万元。据公告显示,截至12月5日,中源家居最近十二个月使用募集资金共进行17次理财产品购买,实际投入金额为7.3亿元,实际收益845.39万元。
◆ 平潭发展
12月5日,平潭发展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分行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为2500万元。同日,平潭发展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向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分行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同样为2500万元。两者累计5000万元。
◆ 海鸥住工
12月5日,海鸥住工赎回到期理财产品,收回本金3500万元,共获得理财收益31.85万元。据了解,9月5日,苏州有巢氏系统卫浴有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3500万元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如今到期收回本金。
截至12月7日,海鸥住工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共进行7次理财产品购买,累计金额为4.75亿元,目前已全部到期赎回本金。
◆ 永艺股份
12月5日,永艺股份与华泰证券签署了《华泰证券聚益第 19440 号(黄金现货)收益凭证产品认购协议》,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认购金额为1000万元,起止日期为2019年12月6日-2020年1月16日。预计年化收益率为2%-4%,预计收益金额为2.24万元-4.49万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5日,永艺股份最近十二个月使用募集资金进行了29次理财产品购买,实际投入金额为6.64亿元,实际收益为506万元。
◆ 柯利达
12月4日,柯利达理财产品到期,获得理财收益约18.49万元,本金及收益均已归还至募集资金账户。据公告显示,9月5日,柯利达与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吴中支行签订相关协议,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000万元购买广发银行“薪加薪16号”人民币结构性存款。
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5日,柯利达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余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 华立股份
12月2日,华立股份理财产品到期,收回本金2000万元,获得收益金额为20.99万元。公告显示,8月22日,华立股份向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常平支行购买了总金额为2000万元的理财产品。
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4日,华立股份及子公司最近十二个月使用募集资金进行了6次理财产品购买,实际投入金额9000万元,实际收益为79.02万元。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彭雅莉 校对 范锦春
文丨AI财经社 黄云腾
编丨王晓玲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银行理财出现净亏,让不少投资者从“躺着赚钱”的美梦里苏醒过来。近期,有媒体报道,以招商银行等为首的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这还不是孤例,经由媒体统计,共有200余支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最新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有投资者甚至称,自己一天就能亏7000元。
债市收益下行,又恰逢资产新规时代,打破刚性兑付和推行市价法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多名业内人士也指出,这有助于投资者从“低头闭眼”买理财过渡到“抬头睁眼”,“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1.
一名投资者在黑猫投诉上称,自己购买平安银行98天成长理财,合计为75万元,但买进之后就一直在亏,“不到两个月每天都在跌,每天亏几百到上千元”,而此前,理财经理向他承诺过这是一款低风险产品;而另一款号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季季开1号”近1月年化收益率为-4.42%。此外,招商银行APP上出售的“季季开2号”也出现了净值回撤,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0.73%,截至6月10日的单位净值为0.9994。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谨慎型(R1)、稳健型(R2)、平衡型(R3)、进取型(R5)、激进型(R5)五个风险程度。而银行理财常被视为适宜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的首选,占据整个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30%。由于以上均为R2(稳健型)级产品,而其年化收益率为负数,也就是每天都在亏损本金,因此也被视为重新定义“低风险”。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这样的投诉案例近期不胜枚举。甚至有用户直接提出,银行是在“虚假宣传”,要求银行退还本金。
AI财经社通过查询资料发现,目前,银行通行的理财产品按照预期收益的类型,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两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同时,根据是否保本,还可分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
像季季开、平安银行N天成长等近期争议较大的理财产品属于固收型净值理财产品,这也是近期投资者与银行拉锯的起源:一方认为应该“旱涝保收”,但另一方面,由于2018年资产新规的推动,过去金融机构为保做大投资者和市场推行“刚性兑付”,为投资者“旱涝保收”的保底政策已然不同,被市价法所取代;而近期债市回调,如果理财产品搭配的投资组合是各类债券,就难保就会出现净值负增长。
例如,AI财经社就通过整理发现,类似于招商银行季季开、平安银行N天成长、中信理财的慧赢成长等近期出现净值回撤的固收型理财产品,在投资组合配给上,有80%到100%的比例将投向债券类资产,而其中就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债券;而反观投资组合为银行存款、其它固定收益金融资产、信托计划等的招商银行朝招金理财产品,近七日年化仍能达到2.77%,上日年化达2.7427%。
2.
债市近期波动明显,在今年债券供给量增多、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牛转熊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而出现波动的理财产品也随之增多。以招商银行为例,其目前主推的理财产品天添金系列,主打长期稳定增值、风险适中,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其投资占比中超过70%;而建设银行的乾元系列理财产品同样在投资组合中主打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组合,预计在债权类资产中投入资金达0到90%。
过去由于吸纳资金,银行与投资者间达成“刚性兑付”的默契,即银行要为投资者盈亏兜底,而债券由于稳健,是理财产品搭配投资组合的首选。不过,随着近期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错判,地方债供给增加、风险偏好上升,债市经历了一轮剧烈调整,不少债券基金5月以来净值出现连续下跌,因此连累不少银行理财产品。
另一方面,资产新规的推动,要求“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而在过去两年中,债市处于牛市状态,偶有亏损,因此资产新规对投资者实质性影响不大,不过近期市场波动变大,其影响也因此呈现放大状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各券种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2年5月以来的新低,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下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AAA)和中短期票据(AAA)各关键期限点(不含隔夜收益率)本月末较上月末平均下行31.81BP、42.83BP、32.48BP和35.72BP。此外,一些债券出现违约兑付,也导致银行理财投资出现浮亏。截至今年3月3日,已有29只债券出现违约,规模超过400亿元。包括中城建集团、中信国安集团等公司都公告了相关债券的兑付风险。
对此,有行业人士提示称,应该是时候审慎对待银行柜台的“理财有风险”。法询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投资者想要追求相较于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必须不得不开始适应相应的风险。即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者也要改变“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而是“抬头睁眼”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近日,有市民来我局经侦大队反映:他从2015年2月至今,通过支付宝转账向泰国五军集团资本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理财,共投资9.8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现在也无法打开投资网址“KraOption”。
骗 局 分 析
该市民投资的为“克拉运河”的理财项目,后逐渐演变成“克拉币”、“克拉宝”,该销售系统针对投资者分为活期投资与定期投资两种,活期投资为100天,定期时限为200天。加入“克拉币”需要投资1股7000元,200天后,可收益近1万多元,在克拉币的营销模式中,每名投资者都可以发展下线,一旦如此,便能得到一定奖励。
对此,警方从目前查处的“虚拟货币”案件分析,“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广返利”等是典型的利诱名目。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等幌子从事网络传销犯罪,大多以“金融创新”为噱头,歪曲利用“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概念,混淆视听,引人入彀。
蜀 黍 支 招
日常生活判断“理财”信息是不是传销?首先要看是不是需要你投钱买产品,然后再发展下线。说白了就是发展亲戚朋友或者他人买他们公司的产品,有的甚至只是交钱而根本没产品。传销的本质就是上课、交钱、拉下线、吃提成。此外,一些“理财”活动中也会出现培训情况,但非法传销活动中的上课形式,可以是学员分享,也可以是宣传,公司内只要做到高级经理就可以参加公司什么顶级活动,或者赚到几百万几千万等等刺激人,用求财欲望控制人思想,并告诉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只需要发展三五个友人做下线。如果接触到传销,一定要及时向工商、公安部门举报,并主动远离。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警惕传销犯罪,不要被高利诱惑、上当受骗;更不要参与传销、害人害己。
来自扬中公安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暴跌”这事让不少投资者炸了。
比如A朋友:我自己购买了某银行98天成长理财,合计为75万元,但买进之后就一直在亏,不到两个月每天都在跌,每天亏几百到上千元,而此前,理财经理向我承诺过这是一款低风险产品。
B朋友:我自己在某银行理财APP上看到广告,觉得还不错便买了10w,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一毛钱没赚到,还亏了4k多,原以为是保本的理财产品,最后发现是我想太多...
这两位仁兄还算运气好,有的投资者称自己一天就能亏7000元。
可惜那会微博热搜停了,否则“银行理财产品暴跌”肯定上热搜。
当然,这次“银行理财产品暴跌”,也让不少投资者从“躺着赚钱”的美梦里苏醒过来。
那么,大家是否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印象中“低风险且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会暴跌呢?
这事,我们得从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说起。
什么是净值型理财产品?
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产品发行时未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展示,投资者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把它拆分为“净值型”和“理财产品”,重点讲讲“净值”。
简单说,净值是单位份额的价格。举个例子,比如说某净值型产品,买了900万元债券和100万元股票,分成500万份额,每份额,也就是每单位净值就是2元。
如果该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增值20%,那么单位净值就变为2.4元;如果资产亏损10%,那么单位净值就变为1.8元。
其实就跟基金差不多,净值涨就赚钱,净值跌就亏钱,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化。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包括现金、债券、商品(黄金、原油)等、股票以及一些另类资产,如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等,而且大部分净值型产品,都是重仓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债券”。
既然如此,为什么“低风险”的净值型产品近期会暴跌呢?
净值型产品暴跌的原因是?
这个锅得“债券”来背,主要原因是国债收益率触底反弹,债券价格下跌,导致纯债券理财产品净值下滑,而大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重仓的投资标的都是债券。所以说,此次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暴跌”,是受到了债券市场的波动所“连累”。
关于近期债基下跌的内容我在《现在买债基,还能躺着赚钱吗?》讲的很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了解。
讲回正文,近期暴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还能买吗?值得买吗?
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
我觉得得分人群讲;
1)保守型投资者,只能接受“0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建议你去买点货基或存款算了。
2)稳健型投资者,能承受一定范围内本金亏损,那么买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可以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博取较高的收益。当然,切记它是会有亏损的风险,买之前评估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买后再后悔就晚了。
3)激进型投资者,股票和股基,以及一些更高风险,更高收益的产品会更适合你。
讲到这,我相信会有小伙伴好奇,为什么银行好端端的“保本保息”产品不做,要去做“净值型”产品呢?
为什么银行要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呢?
在2018年前,当时的银行理财产品,采用的是预期收益率形式。产品到期之后,投资者都能拿到本金和预期收益。
举个例子:银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期限是1年,预期收益率是5%,银行从投资者那里募集来资金之后就拿去投资,结果投资收益率不错,达到了7%,产品到期之后,银行向客户兑付了本金,并且按照5%兑付了收益,多出了2%就算作是银行的超额管理费。
假如投资结果不太理想,收益率只有4%,银行还会给客户兑付5%的收益,多给的1%银行要自己贴钱补上。
是不是觉得银行这么做很亏?当然不亏,大部分情况下,银行都能拿到超额管理费,否则赔本的买卖怎么可能一做十几年?
直到2018年4月,资管新规打破这种“刚兑”行为,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已成历史,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所以银行只能通过净值型理财产品,去满足之前投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最后总结几句。在我看来,投资想要博取高收益,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花心思和动脑的事情,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还能让投资者们真正的喜欢上“理财“这件事。
轻轻一点赞,投资就狂赚
记得不久前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5%的时候,两分钟金融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是把余额宝当投资工具。
具体来说,是把它当作一个资金的中转站,以及为了基金定投、信用卡还款等缴款用的,因此会存点钱在里面。
不过现在想想也有点可惜,觉得自己放“太多”了,毕竟这万份收益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
1、7000块钱利息不到5毛
由于每个月信用卡大概要还2000元,而定投金额在3000元左右,再加上其他费用,因此两分钟金融放了大概7000元在里面。
那么这7000元创造了多少收益呢?答案是不到5毛钱。
比如3月11日,它的万份收益是0.6541元,7日年化收益率是2.44%。而两分钟金融的7045元,产生了0.47元的收益。
2、跟定投是冰火两重天
庆幸的是,两分钟金融是一个愿意牺牲一定的风险,来博取较高收益的人。
而恰恰进入2019年,股市走好了,所以基金定投也有了收获。
两分钟金融追踪的是中证500指数,该指数涨多少,定投的净值大概也能涨多少。
而3月11日,中证500指数大涨,而资金净值也涨了3.67%,两分钟金融的3800多块钱,一天的收益是141.79元。
3、你还靠余额宝理财吗?
在看到以上的两种收益对比,相信不少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可能会蠢蠢欲动,毕竟目前不止余额宝,大多数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是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还靠它理财,恐怕很难跑赢物价。
一些人可能还有点情怀,觉得把钱放余额宝,主要图个支付方便,对于理不理财,倒考虑不是太多。
还有些人可能不屑两分钟金融,是不是来忽悠“韭菜”入市的。
其实,两分钟金融其实只想提醒大家:目前货币基金收益情况不是很乐观,有必要对风险承受能力摸个底,选择合适的产品。
但是一定要记住:风险和收益成对比!收益越高,对应的风险也越高。若收益风险不匹配,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欺骗了。
比如两分钟金融定投的基金3月11日收益是141.79元的背后,3月8日大跌当日可是亏损137.78元。
你还靠余额宝理财吗?或者你目前主要靠什么方式理财?欢迎下方留言理性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的“金钱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国人民只知道挣钱和存钱,如今我国人民更加重视“守财”和理财了。
大家从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想靠理财产品来多增加自己的一些收益。很多人选择理财产品,是因为其收益相对稳定,且风险较低。但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却也出现了亏损情况,这是怎么了?这可是关乎,上千万人的利益。
最近一段时间中,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浮亏的消息,掀起了投资市场巨大的“反响”。因为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一直都非常的“稳健”。正常情况下,只是会出现收益上下浮动的情况。
但如今理财产品却出现了浮亏情况,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甚至觉得理财市场,未来要“变天”了。
近期由于债市剧烈的波动,部分债基类理财产品,就如上述所说的,净值出现回撤的情况。这一情况发生后,引起了投资者们的吐槽和不满。一些资产受损的投资者进行了投诉,和对相关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猛烈的“炮轰”。
根据《中国网财经》报道,一位投资称自己购买了几个时段的,成长理财,总价值在380万元左右。但最后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连本带利亏了好几万元。最高时,一天亏损了7000元左右。原本大家购买理财产品是为了赚钱,但最后不仅没赚钱还亏钱了,肯定会引起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一直风险较低的银行债基类理财产品,如今净值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事实上,在上个月时债市就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当时整体表现偏弱,收益率的曲线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走势有些“反常”。而到了6月份时,随着央行进行相关的“改革”、调整,引发市场对于央行“宽信用”加码的预期升温。
6月初时,债市出现了“恐慌式”的大幅下跌。在近期债券市场剧烈的波动下,一些理财产品净值也随之出现了下跌。相关人员表示,近期是理财产品的一次重大“考验”。
面对这样的情况,市场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一些人觉得现在是“抄底”的时候。
根据相关专家的表示,近期债券收益的波动,更多是受到市场对于货币政策预期的改变。其还表示,债市“牛市”已经接近2年时间了,如今迎来调整也算是“正常”。未来一段时间,债市可能继续升温。
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获得收益才是最为“稳妥”的方式。
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存钱。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存款的低利息,开始越来越多的追求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可以增加人们的一些收益,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相较于传统存款的稳定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更具有波动性。很多人理解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定而风险较低,将其当作存款,但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
而近期就有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那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关乎上千万人的利益。
近期一则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亏损的新闻,掀起了社会公众和投资市场的巨大反响。这种这种情况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因为在传统的印象中,人们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是非常稳健的,不会出现亏损。
但就是近期的这个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消息,让整个投资市场和个人投资者感觉到了市场的不同,甚至觉得理财市场可能会出现变天。
此次,出现净值亏损的理财产品多达20余只,主要是由于近期债市剧烈的波动,出现了债券类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的情况。还有市场人士也表示:这种情况以后要习惯。
招商银行有两款产品出现了净值回撤,分别为季季开1号和季季开2号。而平安银行的借款理财产品则遭受到了更为猛烈的炮轰。
有投资者表示购买平安银行的成长系列理财产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亏损了近3万,有时候一天甚至可以超过7000元。
很多人可能会问,正常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净值的大幅回撤呢,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会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想象?
事实上,多位市场专业人士表示,理财产品的亏损是正常的情况,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投资者要学会适应,而银行也应当加强投资者相关的教育。
尤其是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政策层面意图打破投资者刚性兑付的预期,希望投资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教育,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而这次理财产品的净值大幅回撤,则是由于6月初,由于资金面的宽松,债券市场出现了恐慌式的下跌。相应的一些债券类基金也出现了净值的下跌。
经过2017年以来的债券牛市,债券市场出现小幅回调也属于正常现象。
无论债券市场后市的走势如何,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应该关注自身的风险。在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尽量获得更为稳妥的资金增值方式。
关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呢?你买的最赚钱的理财产品是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
#涓流计划#
银行一直以稳健的形象屹立在广大民众的心中,信誉至上,民众才会放心地把资产交到银行手中。近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浮亏的消息,掀起了投资市场的巨大波澜。
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甚至于浮亏,超出了大部分投资者的认知范围。
黑猫平台上有投资者投诉到,他在某银行买了总价值380万的理财产品,产品为净值型,产品投向是债券和固收类产品,但是标注为低风险,但是最近最高曾日亏7000左右,这让他难以接受。
实际上,资管新规出台后,打破了刚性兑付,以及净值化管理已成为未来理财产品的必由之路。而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本金。
01、保本已成往事
近期,包括工银理财、招商理财、中信理财、建信理财等20多家机构的产品最新份额净值低于1,很多是今年刚成立不久的固收类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出现净值浮亏的原因,是由于银行理财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债券,债券市场经过近两年的牛市后,4月以来债市开始震荡调整,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回撤程度还是低于债券基金的。
资管新规之后,现在摆在银行面前的最大的难题是,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接受程度是不足的。公募基金已经经过了近20年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于基金的潜在亏损和盈利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
但在过往,银行理财产品始终以稳健甚至于保本的形象出现在投资者面前,而资管新规发布两年后,理财产品才逐渐开始打破刚性兑付,面对理财产品的突然亏损,广大投资者一时之间是会难以接受。
02、净值为何跌破1?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近期出现浮亏的原因在于4月以来债券市场的震荡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比较明显回撤的是纯债类产品。
纯债类产品的收益包括两部分,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收益。此次债市影响最大的是4月发行的产品,产品成立时间才1个多月,债市震荡导致资本利得减少,而票息的弥补还不足赶上资本利得的损失,所以造成了本金的亏损。
03、何时可以抄底?
虽然债市调整的波动属于市场正常范围,后续也会是资产配置的常态化现象,但投资者们依然会用脚投票,将资产分散转移至股票型产品中。
债市调整的原因很大在于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而4月以来货币政策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为主,并不是市场预期的“先松后紧”,投资者们以为之前货币政策松有利于债市,之后货币政策紧不利于债市,而开始恐慌性抛售。但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说,债市的调整已基本到位,对后市的发展应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债券牛市不会这么快终结,债券类理财作为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净值化管理下,投资者们仍需调整好心态。
理财终究是投资,投资有风险,投资要谨慎,收益和风险息息相关,投资也要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最合适自己对自己资产配置,才是最正确的投资。
一直以来,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视作“稳稳的幸福”,认为只要是在银行购买的产品就不会亏本。然而,“常识”已经过时。近日,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个新闻:银行发行的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也开始亏钱了。
01
银行理财再次打破刚兑信仰
自中行原油宝惨案之后,银行理财再次打破保本保息的刚兑信仰。
6月9日,招商银行App信息显示,该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近一个月年化已经跌至-4.42%。
此外“季季开2号”也出现了净值回撤,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0.63%,6月3日的单位净值为0.9996。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招行一家出现这种情况。
一名投资者在黑猫投诉上称,自己购买平安银行90天、180天、270天成长理财,合计约380万元。买之前咨询过理财经理说这是一款低风险产品,不会亏本金。
谁知买进之后却一直在亏,“不到两个月连本带利就亏了约3万,有时甚至一天亏7000元。”
接二连三的消息,令理财市场炸开了锅。
经统计,近日包括国有银行(工行、建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共有200余只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最新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就是收益出现负数,开始亏钱。)这些亏损的理财产品多数是R2级别(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并且多数是固收类产品。
这在过去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银行默认兜底刚兑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曾经一度被坊间看作是安全性最高的理财产品。如今,连银行理财也亏了,对偏保守的投资者来说简直就像一颗深水炸弹。
很多人开始思考:银行理财亏损,意味着什么?
02
要习惯银行理财亏损的状况
其实,对于银行理财出现亏损这件事,并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因为推动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大幕早已拉开,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随着这份影响百万亿资产管理的文件落地,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越来越高,而新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为此,各大商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用以专门处理各家银行之前的存量理财产品,以及银行后续的理财产品的发行和运营。
事实证明,各家银行都在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去刚兑的进程。
据普益标准网站统计,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随底层资产涨跌上下波动)存续余额约12.5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已由资管新规前的15%提高到了51.40%。
总结起来,一句话,以后你买到不保本的理财产品的机会将越来越高,踩雷的机会也会越来越高,但是,这是历史前进的方向,你要学会适应。
03
普通人的理财出路在哪儿?
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以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加速下行,200多款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接连亏损,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开始走向打破刚兑之路,自由放养的无风险套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来,财该怎么理?
银行理财亏损,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低风险理财收益将继续下滑,投资者要降低收益期望,并转变投资方式。
至于如何转变?转向哪里?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政府报告已经明确给出投资方向——以“新基建”为风口,将资金转向“政府债”。
2020年基建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中央财政支出和PPP等社会资金。而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中,除了60%的非标融资、城投债和PPP等自筹资金,地方政府债等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高达16%左右。足以说明政府债市场体量巨大。为了对冲疫情冲击同时考虑地方融资需求,加大地方债供给将是缓释阶段风险引入有效资金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
种种迹象显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正悄然加速。今年1-5月全国政府债共发行31997亿元,同比增加65.1%。眼下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都受牵连,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风险增大,充斥着太多不可控因素。
对比现阶段各类产品,政府债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先保值才能实现增值,政府债由政府发行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因安全性和收益性都不错,而被称为“银边”债券。有了政府信用作担保,其风险相比之下是最小的。随着地方政府债提速放量,新基建政策多重利好、融资渠道拓宽,政府债将成为今年投资理财界的宠儿。
安得财富是一家致力于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全方位投资理财资讯、金融政策解读、投资热点分析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帮投资者更加高效的运作资产配置,确保投资利益最大化和财富稳健增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理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