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理财是什么

投资理财:银行存款二十万元,三年可以多出七千多元利息收入?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老百姓们随着家庭近年的收入增长、储蓄增加,不少人都希望在传统的银行存款基础上能有更多和更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选择,好跟上不断上涨的消费物价,投资理财和各种银行理财产品也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也衍生出很多问题,如今的社会理财陷阱有那么多,我们老百姓们更要学会分辨在理财时要如何避免踩坑?理财的正确思路应该是什么?#每天学点理财#

作者:财经有料哥,编辑、配图:小天,欢迎在阅读文章后关注、点赞。

警惕非法集资陷阱

近年来有很多的非法集资活动,打着理财高收益的噱头“迷惑”老百姓,不断地鼓吹宣传他们的“理财产品”项目高收益、无风险,甚至还花高价请来了各种明星为它站台呐喊所投资的项目是如何地高大上,试图以不轨的方法拿走大家辛辛苦苦积蓄的“小金库”。

老百姓要想彻底地防范非法集资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牢记“不要贪”!

不要被那些宣传资料上说的高收益率、高息、高投资回报等等所诱惑,而忽视了投资本金的安全。你看中了他们的高息,他们却看中了你的本金。

银行储蓄存款依然还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们最常用也是最适合的投资理财工具,财经有料哥不时地在留言区看到很多读者粉丝们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历年存款利率变动表

近30年以来,国内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变化还是非常巨大的,下图是自从199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基准利率的历次变动表:

从2014年11月22日起,央行不再公布金融机构人民币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变相取消了五年或以上期限的定期存款种类。

最近的一次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发生在2015年10月24日,已经将近四年时间没再进行调整,不少金融界的经济学家、证券研究员和财经自媒体大咖们所鼓吹的“央行降息”一直是镜花水月。

存款的一些小技巧,让你的存款更好地保值增值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除了购买国债之外,银行存款是最稳健的投资理财手段,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银行存款能得到更多的利息收入?

一、货比三家

老百姓们平时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东西,会习惯于“货比三家”,多问几家店的价格后才决定选择哪家购买,但是很多储户却并不太关心各家银行存款利率的差异。

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央行颁布的储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之上,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自身业务经营需要而对“执行利率”进行浮动管理,可加可减。

因此,各商业银行执行的储蓄存款利率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是全国统一的。

你不妨抽空去各家银行的网点多问问,或者登陆银行官方网站多看看,比较一下哪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比较高,然后选择一家自己方便就近办理,存款利率又比较高的银行网点开户存钱。

小银行的安全性有保障吗?

至于在安全性方面,最近发生了不少有关于银行方面的负面新闻报道,还有不少谣言,导致不少老百姓对于血汗钱存在小银行是否安全也有所顾虑。

其实根据2015年5月开始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只要是在正规的持牌经营的银行金融机构里存钱,即使这家商业银行不幸出现倒闭、结业、破产等事件,每一位储户在同一家银行里存入不超过五十万元的存款本息,是可以得到100%足额赔付的。

料哥提醒:把钱存在正规的持牌银行里面,金额又不超过50万元的话,不用担心资金安全问题。

二、结合家庭资金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款期限

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不同的存款期限,存款利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比如三年期定存利率就比一年期的要高出不少。

那么是一年期连续存三年好,还是直接存个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好?

这是一个非常好和实用的问题。

现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的年利率为1.5%,三年期的年利率为2.75%。

你目前有笔预计未来三年时间里都不会使用的二十万元要存入银行,假设未来三年央行都不再调整利率水平:

(一)连续三年都存个一年期定存,每年获得的利息也滚动存入,那么三年后你将能获得本息合计209,136元;

(二)一次性存一笔三年期的定存,在三年后到期时将获得本息合计共216,500元。

很明显,第二种存法将会多获得约7364元利息收入,这对于老百姓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复利效应”,将到期利息滚动存入将会有“利滚利”的复利效果,但是央行在拟定基准利率时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在同一时刻,较长期限的定存利率会比短期限的定存利率“利滚利”之后还要略高一点。

因此,建议你如果有一笔未来计划几年时间里都用不到的闲钱,存个期限较长点的定期存款会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三、其他的一些小技巧

如果家庭有较强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则可以考虑“定投”的模式,每年存入一笔长期限的存款,以后每年都会有一笔高息的存款到期,而流动性又相当于一年的短期存款。

另外,将资金达到20万元或以上时,还可以关注一下各家银行提供的“大额存单”业务,将能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希望这些存钱的小技巧能给你们带来帮助,最后的核心还是要努力地工作挣钱,才有钱存啊。

展开
收起

7000万理财款到期却未能赎回?ST围海:银行私自划转 华夏银行:依法合规按协议处理

每经记者:张祎 每经编辑:陈星

对于ST围海(002586,SZ)来说,近期糟心事有点多,这头公章争夺战的纷扰还未平息,那头本已到期的7000万元结构性存款又出现了麻烦。

12月16日晚间,ST围海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12月14日以7000万元购买了华夏银行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该产品已于2019年12月13日到期,但未能如期赎回。

而在这背后,实则与ST围海在华夏银行宁海支行的一笔金额为1.35亿元的逾期贷款有关。ST围海表示,华夏银行宁波分行在未经公司同意下强行将上述到期理财款退还至宁波分行一般户,再由此账户划转至宁海支行账户归还逾期贷款。

对于ST围海的“遭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华夏银行。华夏银行方面表示,是依法合规地按照协议处理此事。

记者注意到,ST围海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与华夏银行宁波分行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中约定,华夏银行宁波分行有权就ST围海应还未还款项,从该公司在华夏银行所有营业机构开立的账户中直接划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公告前12个月里,ST围海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为7.2亿元,而理财款到期未能赎回的现象在该公司身上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就在上个月,ST围海以1亿元购买的长安银行大额单位定期存单也出现了到期未能赎回的现象。

贷款逾期后理财款被划转

据ST围海披露,该公司于2019年3月13日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及子公司使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短期理财产品,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0亿元,期限自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

2018年12月14日,ST围海使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7000万元购买了“华夏银行慧盈人民币单位结构性存款产品0243”。但是,本应该在2019年12月13日到期的结构性存款却未能如期赎回。

对此,ST围海称,在2019年12月13日公司结构性存款到期日,华夏银行宁波分行在未经公司的同意下,将上述到期理财款的本金7000万元,收益2164054.79元,共计72164054.79元,强行退回至公司宁波分行一般户,再由此账户划转至华夏银行宁海支行账户。

银行这波操作为哪般?细究之下,与ST围海贷款逾期有关。

据ST围海公告,ST围海从华夏银行宁海支行借出的1.35亿流动资金贷款于2019年11月22日到期。2019年12月4日,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同意公司向宁波分行申请合计1.3095亿元以内的综合授信额度,以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年。但是,董事会决议通过时,宁海支行1.35亿流动资金贷款已经逾期。

公告显示,根据ST围海与宁波分行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中约定,宁波分行有权就ST围海应还未还款项,从该公司在华夏银行所有营业机构开立的账户中直接划走。

ST围海称,结合公司近况,宁波分行于2019年12月13日公司结构性存款到期日时,将本金和收益强行退回至公司宁波分行一般户,促使《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条款生效。同日,宁波分行未经公司授权私自将该笔结构性存款本金、利息及账户原始金额413.45元,共计72164468.24元,划至公司宁海支行账户,归还华夏银行逾期贷款。

对于这笔到期未能赎回的理财款,ST围海表示,该募集资金原拟用于杭州湾建塘江两侧围涂建设项目部,因该项目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募集资金账户资金被划转,暂不会对该项目的正常建设产生影响。公司正在积极与银行沟通,将继续全力申请相关贷款以缓解流动性紧张局面,并尽快追回该笔7000万元结构性存款本息。

对于ST围海公告所述,华夏银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是依法合规地按照协议来处理此事。

上月有1亿元大额存单未赎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理财款到期未能赎回的现象在ST围海身上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就在上个月,该公司就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于2018年11月12日使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的长安银行大额单位定期存单到期未能赎回。

ST围海于11月15日发布公告称,2018年11月,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冯全宏以围海股份名义,为公司控股股东浙江围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浙江围海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围海贸易)的主债务人提供担保,为主债务人获取长安银行宝鸡汇通支行的1亿元承兑汇票提供担保。因围海贸易未能归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导致公司1亿元大额存单到期未能赎回。

据ST围海公告描述,该公司财金部员工于2019年11月14日上午到长安银行宝鸡汇通支行办理赎回大额存单的业务时,被支行工作人员口头告知,因围海贸易未能归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公司募集资金购买的1亿元大额单位定期存单无法赎回。公司财金部员工要求宝鸡汇通支行提供无法赎回的书面证明遭到了该支行工作人员口头拒绝。之后,公司财金部员工要求正常查询1亿元大额存单是否还在账户上,支行工作人员口头以“咱们两家现在是被告及原告的关系,所有一切以法院为准”的理由拒绝了公司对账户的正常查询。

ST围海指出,截至报告日,公司无法确定该笔1亿元大额单位定期存单是否还在账户,也暂时无法查询账户余额是否被划转。并表示将积极督促围海贸易归还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以便公司尽快赎回该笔1亿元大额单位定期存单。

前12个月累计购买7.2亿

从ST围海12月16日晚间发布的公告看,公司从长安银行购买的1亿元大额单位定期存单仍处于“到期未能赎回”状态。

据ST围海披露,截至12月16日,该公司及子公司在前12个月内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共有8笔,累计金额7.2亿元。

其中,2019年6月22日到期的3000万元“中国民生银行随享存理财产品”、2019年6月22日到期的5000万元“华夏银行慧盈人民币单位结构性存款产品19231125”、2019年11月2日到期的7000万元“华夏银行慧盈人民币单位结构性存款产品19231126”均显示产生了实际收益。金额为1亿元的“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额单位定期存单”、7000万元的“华夏银行慧盈人民币单位结构性存款产品0243”则显示为“到期未能赎回”。

值得注意的是,ST围海一笔金额为1.8亿元的“华夏银行慧盈人民币单位结构性存款产品19230844”将于2020年4月2日到期,受托机构同样为华夏银行宁波分行。

此外,ST围海还有两笔金额分别为1.5亿元、7000万元的“长安银行大额单位定期存单”将分别于2019年12月29日、2020年3月12日到期。受托机构则同样为长安银行宝鸡汇通支行。

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
收起

理财式传销骗局,千万别被洗脑!

近日,有市民来我局经侦大队反映:他从2015年2月至今,通过支付宝转账向泰国五军集团资本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理财,共投资9.8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现在也无法打开投资网址“KraOption”。

骗 局 分 析

该市民投资的为“克拉运河”的理财项目,后逐渐演变成“克拉币”、“克拉宝”,该销售系统针对投资者分为活期投资与定期投资两种,活期投资为100天,定期时限为200天。加入“克拉币”需要投资1股7000元,200天后,可收益近1万多元,在克拉币的营销模式中,每名投资者都可以发展下线,一旦如此,便能得到一定奖励。

对此,警方从目前查处的“虚拟货币”案件分析,“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广返利”等是典型的利诱名目。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等幌子从事网络传销犯罪,大多以“金融创新”为噱头,歪曲利用“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概念,混淆视听,引人入彀。

蜀 黍 支 招

日常生活判断“理财”信息是不是传销?首先要看是不是需要你投钱买产品,然后再发展下线。说白了就是发展亲戚朋友或者他人买他们公司的产品,有的甚至只是交钱而根本没产品。传销的本质就是上课、交钱、拉下线、吃提成。此外,一些“理财”活动中也会出现培训情况,但非法传销活动中的上课形式,可以是学员分享,也可以是宣传,公司内只要做到高级经理就可以参加公司什么顶级活动,或者赚到几百万几千万等等刺激人,用求财欲望控制人思想,并告诉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只需要发展三五个友人做下线。如果接触到传销,一定要及时向工商、公安部门举报,并主动远离。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警惕传销犯罪,不要被高利诱惑、上当受骗;更不要参与传销、害人害己。

来自扬中公安

展开
收起

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有人日亏7000元,专家称别再“闭眼买”

文丨AI财经社 黄云腾

编丨王晓玲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银行理财出现净亏,让不少投资者从“躺着赚钱”的美梦里苏醒过来。近期,有媒体报道,以招商银行等为首的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这还不是孤例,经由媒体统计,共有200余支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最新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有投资者甚至称,自己一天就能亏7000元。

债市收益下行,又恰逢资产新规时代,打破刚性兑付和推行市价法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多名业内人士也指出,这有助于投资者从“低头闭眼”买理财过渡到“抬头睁眼”,“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1.

一名投资者在黑猫投诉上称,自己购买平安银行98天成长理财,合计为75万元,但买进之后就一直在亏,“不到两个月每天都在跌,每天亏几百到上千元”,而此前,理财经理向他承诺过这是一款低风险产品;而另一款号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季季开1号”近1月年化收益率为-4.42%。此外,招商银行APP上出售的“季季开2号”也出现了净值回撤,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0.73%,截至6月10日的单位净值为0.9994。

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分为谨慎型(R1)、稳健型(R2)、平衡型(R3)、进取型(R5)、激进型(R5)五个风险程度。而银行理财常被视为适宜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的首选,占据整个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30%。由于以上均为R2(稳健型)级产品,而其年化收益率为负数,也就是每天都在亏损本金,因此也被视为重新定义“低风险”。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这样的投诉案例近期不胜枚举。甚至有用户直接提出,银行是在“虚假宣传”,要求银行退还本金。

AI财经社通过查询资料发现,目前,银行通行的理财产品按照预期收益的类型,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两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同时,根据是否保本,还可分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

像季季开、平安银行N天成长等近期争议较大的理财产品属于固收型净值理财产品,这也是近期投资者与银行拉锯的起源:一方认为应该“旱涝保收”,但另一方面,由于2018年资产新规的推动,过去金融机构为保做大投资者和市场推行“刚性兑付”,为投资者“旱涝保收”的保底政策已然不同,被市价法所取代;而近期债市回调,如果理财产品搭配的投资组合是各类债券,就难保就会出现净值负增长。

例如,AI财经社就通过整理发现,类似于招商银行季季开、平安银行N天成长、中信理财的慧赢成长等近期出现净值回撤的固收型理财产品,在投资组合配给上,有80%到100%的比例将投向债券类资产,而其中就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债券;而反观投资组合为银行存款、其它固定收益金融资产、信托计划等的招商银行朝招金理财产品,近七日年化仍能达到2.77%,上日年化达2.7427%。

2.

债市近期波动明显,在今年债券供给量增多、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牛转熊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而出现波动的理财产品也随之增多。以招商银行为例,其目前主推的理财产品天添金系列,主打长期稳定增值、风险适中,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其投资占比中超过70%;而建设银行的乾元系列理财产品同样在投资组合中主打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组合,预计在债权类资产中投入资金达0到90%。

过去由于吸纳资金,银行与投资者间达成“刚性兑付”的默契,即银行要为投资者盈亏兜底,而债券由于稳健,是理财产品搭配投资组合的首选。不过,随着近期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的错判,地方债供给增加、风险偏好上升,债市经历了一轮剧烈调整,不少债券基金5月以来净值出现连续下跌,因此连累不少银行理财产品。

另一方面,资产新规的推动,要求“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而在过去两年中,债市处于牛市状态,偶有亏损,因此资产新规对投资者实质性影响不大,不过近期市场波动变大,其影响也因此呈现放大状态。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各券种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02年5月以来的新低,收益率曲线趋于陡峭下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AAA)和中短期票据(AAA)各关键期限点(不含隔夜收益率)本月末较上月末平均下行31.81BP、42.83BP、32.48BP和35.72BP。此外,一些债券出现违约兑付,也导致银行理财投资出现浮亏。截至今年3月3日,已有29只债券出现违约,规模超过400亿元。包括中城建集团、中信国安集团等公司都公告了相关债券的兑付风险。

对此,有行业人士提示称,应该是时候审慎对待银行柜台的“理财有风险”。法询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投资者想要追求相较于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必须不得不开始适应相应的风险。即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者也要改变“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而是“抬头睁眼”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展开
收起

银行理财“变天”了?千万投资者“蛋糕”被动,有人一天亏上万!

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存钱。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存款的低利息,开始越来越多的追求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可以增加人们的一些收益,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相较于传统存款的稳定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更具有波动性。很多人理解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定而风险较低,将其当作存款,但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

而近期就有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那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关乎上千万人的利益。

近期一则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亏损的新闻,掀起了社会公众和投资市场的巨大反响。这种这种情况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因为在传统的印象中,人们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是非常稳健的,不会出现亏损。

但就是近期的这个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消息,让整个投资市场和个人投资者感觉到了市场的不同,甚至觉得理财市场可能会出现变天。

此次,出现净值亏损的理财产品多达20余只,主要是由于近期债市剧烈的波动,出现了债券类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的情况。还有市场人士也表示:这种情况以后要习惯。

招商银行有两款产品出现了净值回撤,分别为季季开1号和季季开2号。而平安银行的借款理财产品则遭受到了更为猛烈的炮轰。

有投资者表示购买平安银行的成长系列理财产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亏损了近3万,有时候一天甚至可以超过7000元。

很多人可能会问,正常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净值的大幅回撤呢,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会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想象?

事实上,多位市场专业人士表示,理财产品的亏损是正常的情况,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投资者要学会适应,而银行也应当加强投资者相关的教育。

尤其是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政策层面意图打破投资者刚性兑付的预期,希望投资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教育,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而这次理财产品的净值大幅回撤,则是由于6月初,由于资金面的宽松,债券市场出现了恐慌式的下跌。相应的一些债券类基金也出现了净值的下跌。

经过2017年以来的债券牛市,债券市场出现小幅回调也属于正常现象。

无论债券市场后市的走势如何,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的应该关注自身的风险。在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尽量获得更为稳妥的资金增值方式。

关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呢?你买的最赚钱的理财产品是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

#涓流计划#

展开
收起

一天亏7000元?投资者“惊”了,理财产品亏损,千万投资者受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的“金钱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国人民只知道挣钱和存钱,如今我国人民更加重视“守财”和理财了。

大家从日常生活中也能发现,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想靠理财产品来多增加自己的一些收益。很多人选择理财产品,是因为其收益相对稳定,且风险较低。但如今,银行理财产品却也出现了亏损情况,这是怎么了?这可是关乎,上千万人的利益。

最近一段时间中,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浮亏的消息,掀起了投资市场巨大的“反响”。因为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一直都非常的“稳健”。正常情况下,只是会出现收益上下浮动的情况。

但如今理财产品却出现了浮亏情况,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甚至觉得理财市场,未来要“变天”了。

近期由于债市剧烈的波动,部分债基类理财产品,就如上述所说的,净值出现回撤的情况。这一情况发生后,引起了投资者们的吐槽和不满。一些资产受损的投资者进行了投诉,和对相关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猛烈的“炮轰”。

根据《中国网财经》报道,一位投资称自己购买了几个时段的,成长理财,总价值在380万元左右。但最后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连本带利亏了好几万元。最高时,一天亏损了7000元左右。原本大家购买理财产品是为了赚钱,但最后不仅没赚钱还亏钱了,肯定会引起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一直风险较低的银行债基类理财产品,如今净值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事实上,在上个月时债市就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当时整体表现偏弱,收益率的曲线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走势有些“反常”。而到了6月份时,随着央行进行相关的“改革”、调整,引发市场对于央行“宽信用”加码的预期升温。

6月初时,债市出现了“恐慌式”的大幅下跌。在近期债券市场剧烈的波动下,一些理财产品净值也随之出现了下跌。相关人员表示,近期是理财产品的一次重大“考验”。

面对这样的情况,市场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一些人觉得现在是“抄底”的时候。

根据相关专家的表示,近期债券收益的波动,更多是受到市场对于货币政策预期的改变。其还表示,债市“牛市”已经接近2年时间了,如今迎来调整也算是“正常”。未来一段时间,债市可能继续升温。

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不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获得收益才是最为“稳妥”的方式。

展开
收起

7000块钱存余额宝,一天收益不到5毛!你还靠它理财吗?

记得不久前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5%的时候,两分钟金融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是把余额宝当投资工具。

具体来说,是把它当作一个资金的中转站,以及为了基金定投、信用卡还款等缴款用的,因此会存点钱在里面。

不过现在想想也有点可惜,觉得自己放“太多”了,毕竟这万份收益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

1、7000块钱利息不到5毛

由于每个月信用卡大概要还2000元,而定投金额在3000元左右,再加上其他费用,因此两分钟金融放了大概7000元在里面。

那么这7000元创造了多少收益呢?答案是不到5毛钱。

比如3月11日,它的万份收益是0.6541元,7日年化收益率是2.44%。而两分钟金融的7045元,产生了0.47元的收益。

2、跟定投是冰火两重天

庆幸的是,两分钟金融是一个愿意牺牲一定的风险,来博取较高收益的人。

而恰恰进入2019年,股市走好了,所以基金定投也有了收获。

两分钟金融追踪的是中证500指数,该指数涨多少,定投的净值大概也能涨多少。

而3月11日,中证500指数大涨,而资金净值也涨了3.67%,两分钟金融的3800多块钱,一天的收益是141.79元。

3、你还靠余额宝理财吗?

在看到以上的两种收益对比,相信不少的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可能会蠢蠢欲动,毕竟目前不止余额宝,大多数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是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还靠它理财,恐怕很难跑赢物价。

一些人可能还有点情怀,觉得把钱放余额宝,主要图个支付方便,对于理不理财,倒考虑不是太多。

还有些人可能不屑两分钟金融,是不是来忽悠“韭菜”入市的。

其实,两分钟金融其实只想提醒大家:目前货币基金收益情况不是很乐观,有必要对风险承受能力摸个底,选择合适的产品。

但是一定要记住:风险和收益成对比!收益越高,对应的风险也越高。若收益风险不匹配,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欺骗了。

比如两分钟金融定投的基金3月11日收益是141.79元的背后,3月8日大跌当日可是亏损137.78元。

你还靠余额宝理财吗?或者你目前主要靠什么方式理财?欢迎下方留言理性讨论。

展开
收起

央行降准释放7000亿!谁将拿走这些钱?对理财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6月24日,中国央行宣布,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众所期待的降准总算是尘埃落地。降准之后,理财市场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化?

降准

本次降准符合预期又超过预期

本次降准市场早有预期,尤其是在本次降准之前,在一次监管层会议中已经明确要通过降准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所以降准动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而稍有意外的是降准的范围和规模。此次降准的范围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而此前预计只会对部分银行进行定向降准。而且降准释放出的7000亿元的资金量,同样也超过了市场预期,这算是本年度三次降准中释放资金量最大的一次。4月份的降准虽然释放了1.3万亿资金,但有9000亿需要用来偿还央行债务,所以实际只有4000亿元,实际释放的资金不及本次降准。

理财

降准对哪些理财市场会有影响?

虽然央行降准释放的资金主要用来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意味着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实体企业,但这并不影响对理财市场造成一定利害关系。

1、从有利方面来看

首先,对股市是利好。无论降准释放的资金是否会流入股市,对股市来说都是利好。有资金流入自然不用说,就算没有资金流入,那也起到一个提振信心的作用。A股的大盘指数近日频创新低,除了缺乏资金外,信心的不足也有很大原因。在信心不足下,一旦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造成恐慌性杀跌。所以如能恢复市场信心,就算不能让股市立马掉头反转,也有助于股市企稳回升。

其次,对债市来说也是利好。近段时间,可转债的走势也很不理想,不少可转债的价格不断创新低。债券市场的低迷,不仅令投资者申购新债的热情大大下降,而且令不少债券因无人申购而被迫中止发行。在降准之后,由于部分资金将用于支持“债转股”,这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信心都会对债市起到提振作用。受此影响,周一(6月25日)可转债出现一片飘红。

理财

2、从不利方面看

显然,降准对理财市场也并非全是利好,至少对以下两类理财市场可能造成不利。

首先,加剧人民币贬值。由于受美国加息的影响,人民币近日出现一轮快速贬值。而降准跟加息几乎是相反的货币政策,一个是宽松,一个是紧缩,这就可能会加剧人民币的贬值。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继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连续贬值7天之后,今日(6月25日)又出现的加速贬值,截至发文,人民币的单日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400点。这对执着看涨人民币的投资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其次,货币基金的收益可能会下降。由于货币基金投资的主要是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如现金、期限在一年内的债券、央行票据等。降准之后,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会变得相对宽松,这些资产的收益就可能会下降,从而造成货币基金收益下降。所以对于衷爱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不会面临一定利息损失。

作者:龙小林 / 审核:禹君健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为希财网作者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展开
收起

日亏7000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暴跌”这事让不少投资者炸了。

比如A朋友:我自己购买了某银行98天成长理财,合计为75万元,但买进之后就一直在亏,不到两个月每天都在跌,每天亏几百到上千元,而此前,理财经理向我承诺过这是一款低风险产品。

B朋友:我自己在某银行理财APP上看到广告,觉得还不错便买了10w,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一毛钱没赚到,还亏了4k多,原以为是保本的理财产品,最后发现是我想太多...

这两位仁兄还算运气好,有的投资者称自己一天就能亏7000元。

可惜那会微博热搜停了,否则“银行理财产品暴跌”肯定上热搜。

当然,这次“银行理财产品暴跌”,也让不少投资者从“躺着赚钱”的美梦里苏醒过来。

那么,大家是否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印象中“低风险且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会暴跌呢?

这事,我们得从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型理财产品)说起。

什么是净值型理财产品?

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指产品发行时未明确预期收益率,产品收益以净值的形式展示,投资者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把它拆分为“净值型”和“理财产品”,重点讲讲“净值”。

简单说,净值是单位份额的价格。举个例子,比如说某净值型产品,买了900万元债券和100万元股票,分成500万份额,每份额,也就是每单位净值就是2元。

如果该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增值20%,那么单位净值就变为2.4元;如果资产亏损10%,那么单位净值就变为1.8元。

其实就跟基金差不多,净值涨就赚钱,净值跌就亏钱,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化。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包括现金、债券、商品(黄金、原油)等、股票以及一些另类资产,如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等,而且大部分净值型产品,都是重仓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债券”。

既然如此,为什么“低风险”的净值型产品近期会暴跌呢?

净值型产品暴跌的原因是?

这个锅得“债券”来背,主要原因是国债收益率触底反弹,债券价格下跌,导致纯债券理财产品净值下滑,而大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重仓的投资标的都是债券。所以说,此次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暴跌”,是受到了债券市场的波动所“连累”。

关于近期债基下跌的内容我在《现在买债基,还能躺着赚钱吗?》讲的很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了解。

讲回正文,近期暴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还能买吗?值得买吗?

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

我觉得得分人群讲;

1)保守型投资者,只能接受“0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建议你去买点货基或存款算了。

2)稳健型投资者,能承受一定范围内本金亏损,那么买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可以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博取较高的收益。当然,切记它是会有亏损的风险,买之前评估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买后再后悔就晚了。

3)激进型投资者,股票和股基,以及一些更高风险,更高收益的产品会更适合你。

讲到这,我相信会有小伙伴好奇,为什么银行好端端的“保本保息”产品不做,要去做“净值型”产品呢?

为什么银行要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呢?

在2018年前,当时的银行理财产品,采用的是预期收益率形式。产品到期之后,投资者都能拿到本金和预期收益。

举个例子:银行发行了一款理财产品,期限是1年,预期收益率是5%,银行从投资者那里募集来资金之后就拿去投资,结果投资收益率不错,达到了7%,产品到期之后,银行向客户兑付了本金,并且按照5%兑付了收益,多出了2%就算作是银行的超额管理费。

假如投资结果不太理想,收益率只有4%,银行还会给客户兑付5%的收益,多给的1%银行要自己贴钱补上。

是不是觉得银行这么做很亏?当然不亏,大部分情况下,银行都能拿到超额管理费,否则赔本的买卖怎么可能一做十几年?

直到2018年4月,资管新规打破这种“刚兑”行为,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已成历史,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所以银行只能通过净值型理财产品,去满足之前投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最后总结几句。在我看来,投资想要博取高收益,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花心思和动脑的事情,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还能让投资者们真正的喜欢上“理财“这件事。

轻轻一点赞,投资就狂赚

展开
收起

日亏7000元!再见了,稳赚不赔的银行理财!

一直以来,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视作“稳稳的幸福”,认为只要是在银行购买的产品就不会亏本。然而,“常识”已经过时。近日,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个新闻:银行发行的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也开始亏钱了。

01

银行理财再次打破刚兑信仰

自中行原油宝惨案之后,银行理财再次打破保本保息的刚兑信仰。

6月9日,招商银行App信息显示,该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代销“季季开1号”近一个月年化已经跌至-4.42%。

此外“季季开2号”也出现了净值回撤,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0.63%,6月3日的单位净值为0.9996。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招行一家出现这种情况。

一名投资者在黑猫投诉上称,自己购买平安银行90天、180天、270天成长理财,合计约380万元。买之前咨询过理财经理说这是一款低风险产品,不会亏本金。

谁知买进之后却一直在亏,“不到两个月连本带利就亏了约3万,有时甚至一天亏7000元。”

接二连三的消息,令理财市场炸开了锅。

经统计,近日包括国有银行(工行、建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共有200余只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最新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就是收益出现负数,开始亏钱。)这些亏损的理财产品多数是R2级别(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并且多数是固收类产品。

这在过去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银行默认兜底刚兑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曾经一度被坊间看作是安全性最高的理财产品。如今,连银行理财也亏了,对偏保守的投资者来说简直就像一颗深水炸弹。

很多人开始思考:银行理财亏损,意味着什么?

02

要习惯银行理财亏损的状况

其实,对于银行理财出现亏损这件事,并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因为推动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大幕早已拉开,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随着这份影响百万亿资产管理的文件落地,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越来越高,而新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为此,各大商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独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用以专门处理各家银行之前的存量理财产品,以及银行后续的理财产品的发行和运营。

事实证明,各家银行都在稳步推进银行理财去刚兑的进程。

据普益标准网站统计,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随底层资产涨跌上下波动)存续余额约12.5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已由资管新规前的15%提高到了51.40%。

总结起来,一句话,以后你买到不保本的理财产品的机会将越来越高,踩雷的机会也会越来越高,但是,这是历史前进的方向,你要学会适应。

03

普通人的理财出路在哪儿?

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以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加速下行,200多款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接连亏损,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开始走向打破刚兑之路,自由放养的无风险套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这样一来,财该怎么理?

银行理财亏损,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低风险理财收益将继续下滑,投资者要降低收益期望,并转变投资方式。

至于如何转变?转向哪里?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政府报告已经明确给出投资方向——以“新基建”为风口,将资金转向“政府债”。

2020年基建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中央财政支出和PPP等社会资金。而基建投资资金来源中,除了60%的非标融资、城投债和PPP等自筹资金,地方政府债等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高达16%左右。足以说明政府债市场体量巨大。为了对冲疫情冲击同时考虑地方融资需求,加大地方债供给将是缓释阶段风险引入有效资金稳定经济的必要手段之一。

种种迹象显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正悄然加速。今年1-5月全国政府债共发行31997亿元,同比增加65.1%。眼下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都受牵连,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风险增大,充斥着太多不可控因素。

对比现阶段各类产品,政府债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先保值才能实现增值,政府债由政府发行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因安全性和收益性都不错,而被称为“银边”债券。有了政府信用作担保,其风险相比之下是最小的。随着地方政府债提速放量,新基建政策多重利好、融资渠道拓宽,政府债将成为今年投资理财界的宠儿。

安得财富是一家致力于为中高净值人群提供全方位投资理财资讯、金融政策解读、投资热点分析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帮投资者更加高效的运作资产配置,确保投资利益最大化和财富稳健增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理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