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芬
编辑 |缪凌云
来源 |风云资本界
DHA指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被认为对婴儿及幼童的智力、视力发育至关重要。科学调查显示,DHA按现时来源可分为DHA(藻油)及DHA(鱼油),其中DHA(藻油)较为适合孕妇及幼童。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领域的关注增长,DHA(藻油)产品在中国母婴市场占比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补充基础营养之外,开始关注免疫力等方面。
在2019年4月和10月2次递书失效后,2020年7月27日,纽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纽曼思”)又一次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
纽曼思主要在中国从事保健品营销、分销和销售,并以自家品牌“纽曼思”和“纽曼斯”销售,产品可分为五大类,即DHA、益生菌、维生素、多维营养素和藻钙。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纽曼思是中国母婴DHA(藻油)行业的先驱,面向孕妇及产后妇女、婴儿及儿童,推广高端、优质的保健食品。
这一次,纽曼思能否顺利叩开港股大门?
冲刺港股“母婴营养品第一股”
风云资本界了解到,纽曼思销售的DHA、益生菌、维生素等产品属于母婴膳食补充品,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9年,母婴膳食补充品的中国市场规模由366.04亿元增长至618.7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1%。随着市场变得成熟,预计2023年底前市场规模将达到939.63亿元。
若按零售额计算,母婴DHA(藻油)在所有母婴膳食补充品中增长速度最快,复合年增长率为15.6%,从2014年的31.93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65.86亿元。益生菌以14.9%的复合年增长率排在其后。预计在2023年,益生菌及DHA(藻油)的零售额将分别达到100亿元、119.57亿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母婴相关产品的食物安全备受关注,大众更倾向购买国际企业及国内企业使用进口成品原材料推出的产品。纽曼思并不生产产品,直接从供应商处购买进口成品,或供应商使用纽曼思的进口原材料在内地加工,原材料来自美国及丹麦等海外地区。
在2019年,直接进口的及国内使用进口材料生产的DHA(藻油)产品份额合计达到66.5%。其中,纽曼思的销售额为2.77亿元,以17.3%的市场份额排第一。
据《母婴时代》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婴幼儿营养品品牌数量超过2000个。其中,汤臣倍健已在创业板上市,善元堂已在新三板挂牌,安琪纽特母公司安琪酵母在A股上市。
风云资本界注意到,和记黄埔已经在港股上市,但主要是旗下公司智灵通运营母婴营养品。若此次IPO成功,纽曼思或将成为港股母婴营养品市场第一股。
那么,纽曼思的业绩表现如何呢?是否值得投资?
毛利率超60%,供应商较集中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纽曼思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08亿元、1.27亿元、1.77亿元和1.12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477万元、1758.9万元、3555.6万元、4801.5万元和4003万元。
DHA产品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DHA产品收益分別为0.69亿元、0.80亿元、0.92亿元、1.38亿元及0.97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约为71.7%、74.5%、72.0%、78.1%及86.7%。其中,进口成品DHA产品最为畅销,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0.5%、59.3%、58.1%、72.6%及83.0%。
(图片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纽曼思的毛利率水平较高且稳定,报告期内整体毛利率分别为64.3%、63.7%、66.8%、70.4%及69.2%。
从产品来看,国内加工的DHA产品毛利率最高,在2016年至2018年,该毛利率稳在86%左右,比进口成品的DHA产品毛利率高了近20%。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由于进口原材料购买价格升高,国内加工的DHA产品毛利率有所下降,二者毛利差缩至5%左右。
纽曼思在招股书中称,进口成品及国内加工的DHA产品均使用来自相同美国最终原料供应商的主要原材料,因为在中国加工成本较低,使得国内加工的DHA产品毛利率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纽曼思面临着供应保健品的供应商集中风险。公司主要与供应商A、供应商B合作,由二者从海外采购及进口成品DHA产品、维生素D3油及益生菌产品。
报告期内,纽曼思从这两名供应商的采购量占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73.0%、76.9%、68.4%、77.1%及81.7%。其中,供应商A的采购量最大,占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53.4%、45.5%、38.6%、56.1%及61.7%。
纽曼思坦言,虽然公司已与主要供应商订立了长期供应协议,但不保证其将继续向公司供应产品或以优惠价格供应商品。还称,公司无法完全控制供应商A向提供的产品的质量,而该等产品的任何质量问题均会对公司的声誉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资产回报率高达36.4%,负债率不到5%
为促进业务持续增长,纽曼思的一个思路是扩大产品组合。此次上市,纽曼思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寻求对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羊奶产品公司的策略性收购机会。
纽曼思在招股书中解释,羊奶被视为最接近人类母乳的替代品,且致敏原较少及具有各种实际益处,包括促进食物营养吸收,而公司目前既有产品未能提供该主要功能。纽曼思董事认为外国进口羊奶产品将成为公司下一个主要增长驱动,可以比国内制造的羊奶产品更高价格出售。
策略性收购后,纽曼思打算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羊奶成品产品或与第三方制造商合作生产羊奶产品。届时,羊奶产品将以原有海外品牌连同现有的纽曼思品牌保健品一起销售,面向不同年龄及性別人士。
但是,据中国网财经报道,乳业行业资深分析师宋亮指出,现在行业集中度提升了,出生率下降导致羊奶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看其切入羊奶产品的诉求是什么是为了做好市场还是为了资本运作,从市场角度来说,留给纽曼思的机会并不大。”
与此同时,纽曼思的业绩、资产情况较好,似乎并不怎么缺钱。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9年,纽曼思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別0.17亿元、0.26亿元、0.35亿元、0.57亿元及0.30亿元。同期,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不断攀升,分别为0.04亿元、0.16亿元、0.38亿元、0.49亿元。
资产回报率从2016年的20.7%增长为2019年的36.4%;股本回报率从2016年的32.1%增长为2019年的58.2%。2016年至2018年,公司并无负债;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负债率仅为4.7%、2.9%;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都在2以上。
(图片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显示,若上市成功,除用于策略性收购,纽曼思募集资金还将用于捕捉市场机会以扩展业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地位及市场版图;进入资本市场等,以增加市场份额及巩固市场地位。
你用过什么营养品或保健品?你看好纽曼思的发展及上市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
来源:证券日报希红市公众号
纽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纽曼思)一直在努力赴港IPO的路上。
7月27日,纽曼思再次更新了公司的上市申请版本。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这不是纽曼思第一次提交IPO申请。自2019年4月8日至今,其IPO申请已更新3次。前两次提交均未叩开香港资本市场的大门,此次又有几分胜算?
第三次提交IPO申请书
香港联交所官网显示,在2019年4月8日和10月28日,纽曼思曾提交了IPO申请书,但这两次申请均未能如愿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7月27日披露的内容与前两次IPO申请基本相同,只是更新了一些财务数据。从主要财务数据可见,公司DHA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在增加,而益生菌和维生素、多维营养素、藻钙的营收占比则在下降。另外,纽曼思产品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滑。
在业内人士看来,赴香港IPO相对比较容易,只要企业的业绩、预期和成长性得到市场的认可,上市就非常容易。
从纽曼思2016年至今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司保持了一定的成长性。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9年及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分别为9639.1万元、1.07亿元、1.27亿元、1.77亿元、6746万元及1.12亿元;期内溢利分别为1477万元、1758万元、3555万元、4801万元、1487万元及400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公布的招股书中,纽曼思的产品品牌及产品数量都有所增加。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共有21款保健品(2019年首次提交IPO申请时仅为15款产品),大致分为五类,包括DHA、益生菌、维生素、多维营养素和藻钙,其中DHA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6年至2019年底四个财政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纽曼思的DHA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71.7%、74.5%、72.0%、78.1%及86.7%。不过。DHA产品虽然是纽曼思最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公司并不具备生产能力。也就是说,纽曼思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完全向供应商采购DHA、益生菌等产品成品,相关成品的原材料来自美国和丹麦。
“保健品、奶粉是对食品安全要求很高的行业,如果用代工的方式来做是很危险的事情,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也会降低。”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供应商高度集中产品质量难保障
纽曼思官网介绍,公司是一家高端婴儿食品专业营销公司。公司主营纽曼思全系列食品,所有产品原料均来自行业内全球顶级品牌。
作为一家营销公司,纽曼思在中国拥有多渠道销售网络,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共有54个地区分销商、38个网上销售渠道、4家寄售店及36家零售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纽曼思在渠道上依赖分销商外,在采购方面,对供应商的依赖度也非常大。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至2019年底四个财政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分别约为99.2%、96.3%、94%、97.8%及99%。另外,在上述报告期内,公司向最大供应商做出的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53.4%、45.5%、38.6%、56.1%及61.7%。
供应商高度集中成为纽曼思风险因素之一。纽曼思亦表示:“我们面临供应保健品的供应商集中风险,供应出现任何短缺或延迟可能对本集团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另外。我们无法完全控制供应商A向我们提供的产品的质量,而该等产品的任何质量问题均会对我们的声誉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纽曼思原料是采购别人的,做终端则面临跨境购的低价倾销压力,同时,国内大品牌都在加码这些高附加值的营养品和奶粉,又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竞争,且在竞争中,纽曼思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纽曼思早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地推团队,另外,公司的产品线也面临同业竞争压力,特别是益生菌产品,国内龙头企业都在加码,包括合生元、澳优、飞鹤等,因此,纽曼思业绩增长走的比较艰难,也就影响了其上市进程。”宋亮表示。
募集资金用于收购羊奶企业挑战大于机遇
从财务数据可见,纽曼思保持了业绩的增长,但其IPO之路走的并不顺利。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企业上市不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不好卖,投资者不看好。”
不过,一位从事营养品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则表示,企业如果专注于营养品行业,只要定位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未来还是有非常大的前景的。
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寻求对澳洲或新西兰羊奶产品公司进行策略性收购的机会;用于通过有效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用于扩大销售及营销团队;用于改进和整合內部系统及招聘一名资讯技术人员;以及用作公司一般营运资金用途。
也就是说,纽曼思接下来要多元化发展,要在母婴行业中分得一杯羹。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募集资金投向的羊奶行业,机会不是很大。
朱丹蓬表示,纽曼思的综合实力不是很高,抗风险能力也不是很强。公司想通过IPO募集资金去并购羊奶企业,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因为羊奶市场已经进入了一片红海。
朱丹蓬表示,整个羊奶行业,佳贝艾特一家独大,其他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或是小微企业,但是整个羊奶赛道现在是大咖云集,纽曼思此时进入并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新京报讯(记者 郭铁)近期,纽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纽曼思”)更新招股说明书,拟向港股发起冲击。纽曼思近年业绩稳定增长,但也存在严重依赖进口DHA产品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目前,进口DHA产品占据纽曼思八成以上收益,由于没有自有工厂,纽曼思只能依靠几大供应商采购商品。
最新招股书显示,纽曼思的历史可追溯到2002年成立的乳健国际,当时主要在上海地区从事若干海外婴儿奶粉品牌的零售代理,之后又开始研究DHA(藻油)产品。
2007年,纽曼思不再从事进口婴幼儿奶粉代理,专注开发自身品牌产品,并于同年推出首个DHA产品系列,此后其业务逐渐扩展到益生菌、维生素、多维营养素及藻钙等品类,瞄准母婴消费群体。
纽曼思近年来业绩不断增长。2016年-2020年上半年,收益分别为0.96亿元、1.08亿元、1.27亿元、1.77亿元、1.12亿元;期内溢利分别为1477万元、1758.9万元、3555.6万元、4801.5万元、4003万元。
从收益构成来看,DHA一直是纽曼思的支柱业务,占比从2016年的71.7%上升到2020年6月底的86.7%;益生菌为第二大业务,收益占比已从2016年的18.1%下降到11.6%,第三大业务维生素收益占比也从9.8%下降到1.1%。
而在纽曼思DHA业务中,进口成品DHA产品的收益占比在逐年增加,从2016年50.5%增长到2020年6月底的83%;国内加工DHA产品的收入占比则从21.2%逐年下降到3.7%。纽曼思解释称,由于市场普遍认为进口DHA产品的品质较佳,自2019年起,投入了更多精力进行推广。
尽管身在DHA市场龙头位置,但纽曼思并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依靠代工贴牌,因此埋下诸多隐患。纽曼思在招股书中提醒,由于供应商过于集中,若供应出现任何短缺或延迟,可能对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招股书显示,纽曼思自2013年起从供应商A(官网显示其原料采购自美国帝斯曼)采购进口成品DHA,2016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占据总采购额的53.4%、45.5%、38.6%、56.1%、61.7%。就益生菌产品而言,纽曼思原材料采购自丹麦(产品包装信息显示为丹麦科汉森),报告期内分别占采购总额的19.6%、31.4%、29.8%、21%、20%。
截至招股书发布日,前五大供应商共占据纽曼思总采购额的约99%。纽曼思承认,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依赖供应商的持续产品供应及客户关系,对供应商的生产程序及产品的控制有限。
新京报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
近期,纽曼思健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纽曼思”)更新招股说明书,拟向港股发起冲击。以2019年进口成品DHA原料制造的DHA产品零售价值计,纽曼思以17.3%的份额位列第一。如能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纽曼思将成为“DHA第一股”。
纽曼思近年业绩稳定增长,但也存在严重依赖进口DHA产品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目前,进口DHA产品占据纽曼思八成以上收益,但由于没有自有工厂,纽曼思只能依靠几大供应商采购商品。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关税上涨影响,纽曼思采购成本水涨船高,恐影响其利润水平。
为提高盈利水平,纽曼思计划通过收购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工厂的方式进军羊奶粉市场,但在业内看来,目前中国羊奶粉市场竞争激烈,龙头企业都在加强布局,海外工厂在华进行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难度增加,纽曼思要在羊奶粉市场分一杯羹“有点难”。
超八成收益依赖进口DHA
2019年4月以来,纽曼思已3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最新招股书显示,纽曼思的历史可追溯到2002年成立的乳健国际,当时主要在上海地区从事若干海外婴儿奶粉品牌的零售代理,之后又开始研究DHA(藻油)产品。
2007年,纽曼思不再从事进口婴幼儿奶粉代理,专注开发自身品牌产品,并于同年推出首个DHA产品系列,此后其业务逐渐扩展到益生菌、维生素、多维营养素及藻钙等品类,瞄准母婴消费群体。
纽曼思近年来业绩不断增长。2016年-2020年上半年,收益分别为0.96亿元、1.08亿元、1.27亿元、1.77亿元、1.12亿元;期内溢利分别为1477万元、1758.9万元、3555.6万元、4801.5万元、4003万元。
从收益构成来看,DHA一直是纽曼思的支柱业务,占比从2016年的71.7%上升到2020年6月底的86.7%;益生菌为第二大业务,收益占比已从2016年的18.1%下降到11.6%,第三大业务维生素收益占比也从9.8%下降到1.1%。
而在纽曼思DHA业务中,进口成品DHA产品的收益占比在逐年增加,从2016年50.5%增长到2020年6月底的83%;国内加工DHA产品的收入占比则从21.2%逐年下降到3.7%。纽曼思解释称,由于市场普遍认为进口DHA产品的品质较佳,自2019年起,投入了更多精力进行推广。
官网信息显示,纽曼思所售国内分装系列DHA藻油软胶囊成人30粒装售价258元、儿童30粒装售价为159元,同规格进口系列成人装售价289元、儿童装189元。对于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的区别,纽曼思官方客服8月11日答复称,两者原料均来自美国帝斯曼,进口系列DHA含量更高一些。
无自有工厂依赖供应商
尽管身在DHA市场龙头位置,但纽曼思并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依靠代工贴牌,因此埋下诸多隐患。纽曼思在招股书中提醒,由于供应商过于集中,若供应出现任何短缺或延迟,可能对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招股书显示,纽曼思自2013年起从供应商A(官网显示其原料采购自美国帝斯曼)采购进口成品DHA,2016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占据总采购额的53.4%、45.5%、38.6%、56.1%、61.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8年按产量及价值计,该供应商生产中国逾50%的DHA原材料及制成品。
就益生菌产品而言,纽曼思原材料采购自丹麦(产品包装信息显示为丹麦科汉森),报告期内分别占采购总额的19.6%、31.4%、29.8%、21%、2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这家丹麦公司为中国第二大益生菌原材料供应商。
截至招股书发布日,前五大供应商共占据纽曼思总采购额的约99%。纽曼思承认,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依赖供应商的持续产品供应及客户关系,对供应商的生产程序及产品的控制有限。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严重依赖美国成品DHA原料的纽曼思提出新的挑战。原材料DHA(藻油)及成品DHA藻油软胶囊征收的总额外关税均为25%,因关税增加,纽曼思两家供应商自2018年12月起已分别进行了两次提价,最近一次DHA原料购买价以及DHA藻油软胶囊的购买价已提高到17.5%及最多12.8%。为解决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问题,纽曼思称已与其他潜在供应商进行接触。
拟通过收购进入羊奶市场
招股书显示,纽曼思此次募集将用于增加品牌及产品种类、拓展销售及分销网络等。在收入严重依赖进口DHA产品的情况下,纽曼思决意进军羊奶市场。
目前,纽曼思已花费60万港元委聘弗若斯特沙利文深圳团队对公司引进羊奶产品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显示,2014年-2018年,由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出口至中国的羊奶粉占比已从8.6%增至15.7%,中国已成当地最大的羊奶产品买家。
就2019年中国市场规模而言,从新西兰、澳大利亚进口的羊奶产品分别占12.5%、2.5%的市场份额,品牌不超过50个;而荷兰进口羊奶粉市场份额为23.9%,且由澳优旗下佳贝艾特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纽曼思认为从澳新进口羊奶粉新品至中国有先发优势。
纽曼思董事认为,收购已与农场建立合作的潜在目标公司较容易,可省去供应链中介人的一般成本。而潜在收购目标需满足最近一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约500万港元至2000万港元的整体营利。截至招股书发布日,业务顾问已为纽曼思筛选出5家潜在目标公司,预计用6-9个月的时间来磋商收购事宜。如果海外收购不能实现,纽曼思将考虑收购一家使用新西兰或澳大利亚原材料的中国羊奶产品公司。
纽曼思董事称,“我们有能力取得中国羊奶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增长中的需求”,因为羊奶产品的主要目标客户和与其现有客户相似。此外,公司已在中国24个省份的49个城市或地区建立有效的分销网络,未来将进一步扩展至另外95个城市及社交平台。
不过在陕西羊奶粉企业一位销售负责人看来,“羊奶粉市场前半段的跑马圈地已经结束,从发展趋势和总量上来看,新品牌还有机会,但到一定规模后会不会遇到瓶颈还要观察。”目前伊利、蒙牛、飞鹤、君乐宝、合生元几大巨头均已入局羊奶粉市场,其目标都是奔着改写行业格局而来,纽曼思此时还没正式进入赛道,其羊奶业务发展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一位进口羊奶粉企业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单就经济行为而言,中资收购澳洲、新西兰羊奶粉企业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国际环境和疫情影响等因素,中国监管部门到海外工厂现场审核存在一定困难,进而增加了海外工厂申请中国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的难度。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健合集团2018年收购的澳大利亚Farmland Dairy工厂,至今只申请到一个系列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而纽曼思招股书中所列的5家潜在收购标的中,有3家在2018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为0,业内判断其尚未通过中国的配方注册。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目前中国羊奶粉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同时龙头企业都在加强布局,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拥有资金和销售实力,“很多小品牌都承受不住”。相比之下,专业营养品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如果纽曼思盲目进入羊奶粉领域“很危险”。
对于潜在收购标的是否取得在华注册资质、如何在巨头竞争压力下实现羊奶粉市场的突围等问题,截至发稿时,纽曼思方面尚未回应。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来源 港交所、电商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
今年是中国-丹麦建交70周年,自建交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丹两国的贸易交流频繁,贸易额连年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丹双边贸易额为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中国对于进口贸易的推动让更多的丹麦品牌越发看重中国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Denps已经成为丹麦自然健康食品的代表。 从2002年01月开始,Denps就正式开始健康功能食品GMP的生产制造,并在2013年06月,Denps丹麦益生菌童话在韩国上市,在2015年10月,Denps带着其核心产品丹麦益生菌童话(DenmarkProbiotics Story)进入中国市场。丹麦益生菌童话(DenmarkProbiotics Story)含有丹麦科汉森生产的BB-12,是丹麦原装进口产品,在行业内被认可为益生菌专业品牌。Denps丹麦益生菌童话产品在丹麦哥本哈根Denps旗舰店,上海东方购物电视频道,天猫Denps旗舰店等渠道均有销售。
Denps一贯重视原料的来源和品质,所以在2016年12月,Denps与全球性维他命原料企业DSM签署合作协议,Denps丹麦益生菌董话上架中国京东自营,2019年05月,与丹麦益生菌原料企业Chr.Hanse签署合作协议,保证了 Denps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
营养健康,贴心便携,促进消化的北欧益生菌,Denps丹普斯布局中国市场,不仅仅只为了推广品牌文化,也为国人供给丰富的营养,在2002年2月,Denps与中国平安好医生携手合作,推出新产品丹麦益生菌童话S2,并在同年3月 开设天猫Denρs旗舰店,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随着国人对品质和高端生活方式的追求,有机健康食品需求快速增长。不足够满足中国消费者逐渐增加的有机健康食品需求,有机健康食品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而且消费趋势变化很快。Denps会密切关注这些趋势,针对消费者的新需求开展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创新的产品。
来源:胡说有理
“当年听说我们要研发‘A+BB复合益生菌酸奶’,国际知名专家直接给出了‘很难实现’的置评,然而我们不仅干成了,而且12年来经历6次迭代升级的A+BB复合益生菌酸奶畅轻,已稳居低温酸奶第一品牌”。
8月19日至21日,以“科技塑造益生菌行业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五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伊利作为在益生菌领域卓有建树的代表企业受邀参会,带来了多款硬核“菌实力”产品,与来自全国60余家科研院所和40余家益生菌相关企业相聚一堂,共绘益生菌行业未来发展。面对今天的成就,曾参与畅轻研发的伊利益生菌专家不由得发出上述感慨。
1.
从中国健康婴儿肠道分离出菌种
本届大会上,相关专家学者分析益生菌研究的新动向,展示相关新成果。其中,伊利研发的乳双歧杆菌BL-99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去年,我们推出了伊利第一株分离自中国婴儿肠道的菌--乳双歧杆菌BL-99,并选择益消酸奶产品作为菌种的载体。在整个产品货架期内保持菌种的活菌数稳定”。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在大会上介绍。
胡说有理了解到,乳双歧杆菌BL-99尽管于去年推出,但实际上伊利研发历时长达8年,最终自主研发出第一株专属益生菌,其源于中国健康婴儿肠道,通过严苛的消化道环境考验,确保菌株保持良好活性,活着到达肠道。研究证明,该菌株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及乳酸菌增长的能力,提升宿主肠道蠕动以及促进宿主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可以说是更适合国人体质的益生菌。
目前,伊利旗下的酸奶品牌“益消”全面应用了乳双歧杆菌BL-99,有个人饮用型和家庭分享型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健肠助消化需求。
据了解,近些年,益生菌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益生菌的功能也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云战友表示,从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了益生菌的定义,到近些年,益生菌相关的研究不断发表在Nature,Cell,Science等顶刊中,益生菌的功能特性也从最初的肠道健康,逐渐拓展到免疫、代谢综合征、口腔、精神等多个健康领域;功能研究从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拓展到后生元。而从消费者端而言,益生菌的这些多样化功能如缓解过敏、体重控制、包括女性健康等,也逐渐被我国的消费者认可。
2.
迎难而上打破国际专家偏见
除了“益消”酸奶,此次大会上伊利另一款经典产品“畅轻”的亮相,可以说成为耀眼的明星。因为这也是伊利集聚全球智慧打造的高品质益生菌产品。
据介绍,早在2007年,伊利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联合多家国际知名益生菌研究机构进行研发,历时两年经过反复配比实验,甄选出3种专属丹麦益生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最终成功研发出“A+BB复合益生菌酸奶”——畅轻。
鲜为人知的是,伊利实现这一梦想可谓来之不易!
“当时市场上A、B菌株种类繁多,要想开发一款A+BB复合益生菌酸奶,意味着要先从这些主流菌株里挑选出最优菌株,再通过大量的试验去筛查出最佳菌株组合,其难度可想而知”,一位曾参与畅轻研发的伊利益生菌专家感慨道,当时,听闻伊利要研发“A+BB复合益生菌酸奶”,国际知名专家给出了“很难实现”的置评,但“敢为天下先”的伊利人正是凭借着攻坚克难的韧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率先推出的“畅轻”复合益生菌酸奶,不仅口感醇厚,而且每百克含有10亿个A+BB活性菌,有效促进肠道健康状态,受到了消费者广泛欢迎。
3.
临床验证21天改善肠道健康
“添加了复合ABB益生菌的伊利‘畅轻’益生菌酸奶,连续服用21天对于普通人群胃肠道健康状况的改善率高达95%以上,通畅效果达到95%以上;而且有效改善了肠道微生态环境,肠道内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含量增加了3倍,乳杆菌含量增加了4.4倍,提升了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功能”。畅轻一面市便成为当时益生菌酸奶中的“明星”,上海营养学会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发布的临床研究报告给予了这款产品如上高度的评价。
据悉,由北京、上海两地400位志愿者进行的临床医学检测及评估,属于国内益生菌酸奶产品(非健字号)的首次临床试验,参与此次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也明确表示通过试验,自己的肠胃功能得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以往的排毒不畅、吸收不均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如此,来源于真实果粒的水果口味,也“平添了几分生活的愉悦感”,感觉“很贴心,喝起来很舒服”。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的代际差异,新消费人群越来越注重功能性酸奶产品本身的品质,面市12年来,畅轻历经6次迭代升级,平均每两年就针对包装、口味、益生菌功能三方面进行一次升级迭代,还通过加入谷物、坚果等食品来不断丰富产品风味,受到消费者尤其是25-35岁追求健康、高品质生活都市白领的青睐和高度认可。伊利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连续位居行业榜首,稳居低温酸奶第一品牌。
4.
未来继续完善益生菌产业布局
“不创新,无未来”,作为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伊利董事长潘刚一直如此强调。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益生菌产业快速发展,也为企业的健康转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伊利成立了自己的益生菌研究中心,从多个维度去评价菌种的安全性、功能性、生产特性、应用特性等产业化路径”,云战友表示,在下游应用方面,益生菌应用的品类日益广泛,除了畅轻、益消等产品外,伊利在婴配粉、乳酸菌饮品、冰淇淋、固体饮料等产品中都有益生菌的应用。
此次大会上,伊利还带来了金贝智舒享益生菌粉产品,这款产品伊利是采用100亿 LGG和BB-12双"明星"菌株,同时添加低聚果糖FOS和异构化乳糖LOS的配方设计,具有耐胃酸、耐胆汁、高粘附性的特点,促进宝宝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帮助建立、平衡和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宝宝的免疫力。
对于伊利在益生菌领域的研发成果,嘉宾品尝后,纷纷为伊利产品的健康品质和口味点赞并表示,伊利在益生菌科研领域不遗余力地投入,多年来,始终走在益生菌行业发展前列;不断探索开放式创新合作模式,推动了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很显然,历经十多年的努力,伊利更适宜国人体质的硬核“菌实力”系列产品的陆续推出,也让当初对中国乳企带有偏见的老外汗颜。
“多年来,伊利携手全球知名科研机构,致力于开发出适宜国人的好菌种,伊利也欢迎和不同领域的同业者携手合作,用高品质、严谨的心态开发出更多适宜中国人群的好菌种”,元战友在大会上表示,同时,也希望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益生菌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在满足消费者健康诉求的同时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未来,伊利也将继续加强益生菌功能性开发及应用,完善产业布局,激发行业发展的更大活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社
本报记者 于海霞 孙吉正 北京报道
A股迎来了第一家益生菌企业。7月27日,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拓生物”,300858.SZ)正式登陆创业板,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据了解,科拓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63万股,发行价23.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8893.1万元,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科拓生物近年来表现不俗。招股书披露,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国内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之一,保藏1万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菌株,其中已产业化的益生菌68株;拥有56项发明专利权、14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多项非专利技术。
但另一方面,科拓生物仍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其中依赖大客户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据了解,7月1日科拓生物收到了证监会的警示函,主要是科拓生物与蒙牛乳业交易的定价机制问题,截至目前科拓生物并未作出相应回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的益生菌市场刚刚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整个品牌还没有固化,并没有形成巨头效应,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竞争也会非常激烈。”
资本加持益生菌领域
随着消费者大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化,国内益生菌行业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越发受到了资本市场青睐。科拓生物以中国益生菌行业第一股的身份,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招股书显示,科拓生物前身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现有55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多项非专利技术,并拥有国内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之一。
从事营养品研究事业的方先生向记者表示:“我国在益生菌领域的整体研发较之国外起步尚晚,自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原创菌种较少,过去我们在益生菌领域主要是依赖国外进口的洋菌种,益生菌产品主要被丹麦、美国、法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垄断。此次科拓生物上市对国内益生菌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拓生物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据了解,科拓生物早在2017年12月就与瑞信方正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于同期在北京证监局登记备案;2018年10月科拓生物首发申报到本次获得核准批文。
今年5月14日,证监会发审委召开2020年第72次会议,科拓生物成功过会。在会审核时间20个月,其间经历了首届大发审委到新一届发审委的更迭变化、创业板注册制推出实施,以及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了科拓生物的上市招股说明书,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超过2063万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募集资金4.36亿元。
招股书披露,本次IPO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年产1万吨食品配料生产项目”“年产30吨乳酸菌粉、45吨固体饮料、45吨压片糖果和10吨即食型乳酸菌项目”“年产8000吨畜牧养殖及农用微生态产品生产项目”“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科拓生物方面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科拓生物现有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业务、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和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三项业务将获得延伸与深化,一方面可以缓解发行人当前产能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科拓生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益生菌终端产品品牌很多,竞争激烈,构建完整全产业链供应的很有限,而真正体现益生菌科研价值的是在上游益生菌原料企业。”澳优乳业副总裁、锦旗生物集团董事长刘学聪向记者表示,“尽管中国益生菌主原料供应商主要被国际企业所垄断,但可喜地看到,科拓生物等中国益生菌企业正在迅速崛起,并表现优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益生菌是食品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食品市场规模巨大,对益生菌等健康食品主要原料的需求也明显,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益生菌的生产工艺成熟,附加值不高。”
难以摆脱大客户依赖
除了被资本市场看好以外,科拓生物业绩也在持续增长。招股书显示,科拓生物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4亿元、3.18亿元、3.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135万元、9192万元、9328万元。
但科拓生物业绩向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客户集中度高、依赖大客户的问题。招股书显示,科拓生物2017~2019年来自乳制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9亿元、2.71亿元和2.63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7.88%、85.13%和85.30%。来自于前五名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4亿元、2.80亿元和2.67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92.88%、88.15%和 86.80%。
其中,2019年度科拓生物前五大客户分别为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圣牧高科、科银优、赛科星。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科拓生物向蒙牛销售产品金额分别为2.32亿元、2.42亿元和2.35亿元,占公司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1.9%、76%和76.18%。
对此,沈萌认为:“依赖大客户可能出现受制于人的问题,业绩营收不确定性风险高,甚至可能出现大客户损及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
不仅如此,在科拓生物上市之前,因对蒙牛乳业业务集中度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遭证监委问询。
7月1日,科拓生物及其保荐机构瑞信方正证券收到了证监会警示函。警示函显示,科拓生物在申请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与蒙牛乳业在2019年12月签订的购销合同中约定,向蒙牛乳业销售的主要产品于2020年从降价3%调整为降价6%。但科拓生物在发审会前报送的文件中,未披露上述降价情况及其对公司持续经营的影响,在发审会聆讯环节回答与蒙牛乳业交易的定价机制问题时也未进行说明。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科拓生物方面致采访函,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不过科拓生物曾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与蒙牛自2005年开始业务合作,2013年开始大规模合作。由于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名乳企液奶销售额市场占有率超过70%,因此主要销售收入来自蒙牛符合行业特点。此外,由于自身产能利用率超过设计产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规模市场开拓。
“科拓生物除了客户单一,还存在产品单一、渠道单一、场景单一等问题。不过此次科拓生物上市,有助于其全渠道运营,原来主要是To B端为主,之后To C端的运营会加大,但上市之后,如何把资本红利变现为市场红利还有待观察。”朱丹蓬认为。
巨头围剿益生菌领域
朱丹蓬告诉记者:“我国的益生菌产业快速增长受到5个端口,即政策端、资本端、产业端、渠道端、消费端的共同推动,益生菌普及率得到了高速发展。未来5年益生菌产业会进入成熟期,大健康产业红利会进一步释放。”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的益生菌市场平均每年增速约15%,预计2022年将达到接近900亿元的市场规模。
如此一来,科拓生物在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和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等三大系列产品领域均面临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中,在复配食品添加剂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丹尼斯克、嘉吉、兄弟伊兰;食用益生菌制品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科汉森、杜邦、合生元、交大昂立、一然生物;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竞争对手包括宝来利来、蔚蓝生物、海纳生物。
不仅如此,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益生菌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青睐,多家企业加码益生菌市场。科拓生物招股书中提到终端消费品主要面临合生元、养乐多等品牌的竞争。
在抢占益生菌产品布局方面,食品行业自然是不甘落后。5月7日,食品巨头雀巢旗下品牌生命花园(Garden of Life)推出了含有900亿活性益生菌的博士系列铂金款免疫益生菌新品。
乳制品行业也在不断加码益生菌产品的研发。7月10日,澳优乳业宣布加码益生菌市场,推出旗下全新益生菌产品——爱益森益生菌,此系列共包含“小粉盒”“小黄盒”“小蓝盒”三款产品。
刘学聪向记者表示:“益生菌事业是澳优乳业食品生物经济战略的最重要载体。2019年7月,澳优收购了丰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全资子公司Aunulife Pty Ltd。基于对益生菌市场持续增长的期待,将进一步加大益生菌发展事业的投入,巩固和加强益生菌前端产业布局、完整供应链保障,以及消费者信赖的益生菌品牌,致力打造中国食品微生物产业高地与旗帜。”
同样休闲食品领域也嗅到了益生菌带来的商机。7月26日坚果行业龙头企业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坚果+”的战略新品,切入益生菌领域。
“如今益生菌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宽,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消费频率也越来越高,未来益生菌应该会得到高速发展。像汤臣倍健和澳优都在益生菌方面有所涉及,这说明企业方面敏锐地看到了益生菌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增长的空间。”朱丹蓬表示。
如今,刚刚上市的科拓生物不仅面临众多巨头对益生菌领域的围剿,还要面临上市公司更加透明公开的监管,要成为“中国食品配料领军企业和益生菌第一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刘旺 校对:颜京宁)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全国60多家科研院所和40多家益生菌产业链企业共聚一堂探讨益生菌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场益生菌行业的最高规格会议上,已经上市12年、来自中国最大乳业巨头伊利旗下的“畅轻”益生菌酸奶依旧成为会场上被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这背后不仅是行业人士对畅轻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给予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乳品企业勇于技术创新的褒奖与肯定。上市12年热度不减、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第一、平均每两年就进行一次迭代升级、引领整个中国乳品行业和消费者日益关注益生菌乳品,可以说,“畅轻”不仅成就了伊利自身在低温酸奶板块的龙头地位,更引领中国乳品行业走上了一条以“复合益生菌”为核心技术的高品质发展之路。
2年潜心研发,中国酸奶进入“复合益生菌”时代
如今,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加强,肠道健康日益成为健康人士关注的焦点。而乳制品尤其是酸奶成为人们获取益生菌的最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酸奶时从单纯的口味选择转向了对益生菌功能的选择。在中国的酸奶行业走进以“复合益生菌”为核心的功能性时代的发展历程中,“畅轻”确实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品牌。
十四年前的2007年,伊利敏锐地察觉到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将推动酸奶行业形成从“口味”到“功能”的新趋势。而益生菌酸奶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新方向。其实,当时市场上已经开始有益生菌酸奶出现,但伊利认为,对于往酸奶中添加益生菌不应只停留在单菌种的简单添加上,而是如何通过菌种的选择以及组合更具功能性,对健康发挥出更大的益处。在伊利的研发团队看来,益生菌食品的功能点在于让人体肠道内保持尽可能多的益生菌,以此来挤压其他致病菌的生存空间,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这也应该也是维护和改善肠道健康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势必存在一个菌种选择的问题。与此同时,针对当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的采用A、B菌株益生菌酸奶品种的环境下,伊利的想法是能不能开发出一款功能更优的“A+BB复合益生菌”酸奶,让不同菌种的功能形成合力,实现1+1>2的功能效应。
正是基于这种“1+1>2”的目标,伊利悄悄开始了对多菌种的“复合益生菌”的研究。想法固然美好,但实现谈何容易,因为这需要从主流菌株里挑选出最优秀的,再通过大量试验去筛查出最佳组合。当时甚至有专家直接认为“伊利的A+BB复合益生菌酸奶很难实现”。就是这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想法也让伊利在两年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这一研究就是两年。最终,伊利联合多家国际知名益生菌研究机构经过反复配比实验,最终甄选出3种专属丹麦益生菌的组合: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这也成为了日后“A+BB复合益生菌酸奶”的最核心技术。依据这一配方,伊利的益生菌酸奶实现了每百克酸奶含有10亿个A+BB活性菌,能有效促进肠道健康状态。
对于快消品行业而言,仅产品研发就花两年功夫显然太不划算甚至过于“奢侈”。但是伊利宁愿如此寂寞的坚持,因为它的目标是做一款真正对消费者健康有益的产品,而且由此在酸奶行业开创了“复合益生菌”的新理念。
伊利将其命名为“畅轻”。其实,“畅轻”这个名字本身就对外透露出伊利这一产品的研发理念:核心是“畅”,效果是“轻”——即通过多种益生菌的功能性作用让肠道通畅从而让人的整个机体实现畅通,实现达到身体的健康轻盈,进而让心境自如,、畅享轻生活。
12年间6次“进化”,行业第一品牌是这样炼成的
“畅轻”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这种追捧不是速战速决的营销轰炸换来的,而是真正的依靠“复合益生菌”的功能性效果换来了消费者的体验口碑。在上海营养学会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对北京、上海两地的400位志愿者历时3周时间进行的了临床医学检测,结果显示,添加了PRO-ABB益生菌组合的酸奶的确可以改善人体肠道环境,提高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帮助维持肠道健康,让人的身体舒畅轻松。有志愿者明确表示,参与试验后,自己以往的排毒不畅、吸收不均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肠胃功能得到了非常好的调节。这次临床研究报告显示,“添加了复合ABB益生菌的伊利‘畅轻’益生菌酸奶,连续服用21天对于普通人群胃肠道健康状况的改善率高达95%以上,通畅效果达到95%以上;而且有效改善了肠道微生态环境,肠道内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含量增加了3倍,乳杆菌含量增加了4.4倍,提升了肠道对营养的吸收功能。”
如今看来,12年前伊利研发“畅轻”时确立的“复合益生菌”理念所形成的功能性酸奶,在当今人们日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场景中,愈发显示契合出与人们对休养身心的需求的契合。上市12年来,“畅轻”至今依然稳居中国低温酸奶第一品牌。在快消品行业中,一个产品历经12年畅销不衰,“畅轻”创造了一个奇迹。
当然,在市场上始终“活力满血”的背后,一方面是来自于“畅轻”让消费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在于“畅轻”本身其实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和消费者需求提升而不断“进化”实现产品升级的。
上市12年来的6次迭代,平均每两年就进行一次产品“进化”,“畅轻”应该也创造了乳品行业的另一项纪录。据伊利的技术团队介绍,“畅轻”的升级不仅涉及到对复合益生菌功能、健康营养成分的升级,也涵盖了对口味的优化甚至是包装的提升,可以说是从内到外全方位的“进化”。比如,畅轻去年在PRO-A+BB复合益生菌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有助于维持正常肠道功能的膳食纤维;今年开始上市的PET瓶畅轻更是调整配方精准定位于帮助餐后消化和肠道健康。再比如在产品口味上,畅轻从添加单一水果发展到“水果+谷物”又拓展到加入坚果核桃等,同时添加的水果也从传统品种发展到蔓越莓、百香果、西柚等多种新品类形成更具愉悦感的搭配组合,尤其受到新生代消费者的青睐。除此之外,畅轻对包装设计的提升也不放过,12年间多次革新:无论是最初的利乐包装还是现在更为轻便的PET瓶的变化,以及手握感极好的“小蛮腰”瓶形设计,无一不体现出“畅轻”在研发设计上的匠心所在。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12年做好一个产品,“畅轻”市场成功的背后展现的不仅是其在复合益生菌产品研究上的匠心,更显示展示出了伊利对于追求产品品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初心。可以说,畅轻不仅为中国酸奶行业开辟了一条向“复合益生菌”方向发展的新路,其实也对中国乳业的高品质创新性发展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7月27日,益生菌“第一股”——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开市祥钟,成功登陆创业板。据科拓生物上市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度科拓生物实现营收分别为2.84亿元、3.18亿元和3.08亿元,公司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7134.77万元、9191.93万元和9328.41万元,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
无独有偶的是,前一日洽洽食品也发布了“坚果+”战略。7月26日,洽洽食品在2020洽洽战略新品云上市发布会上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挂牌成立益生菌研究所,并推出包含益生菌每日坚果在内的“坚果+”战略新品,将产品线切入益生菌领域。
科拓生物上市、洽洽食品战略布局,激活了对食品益生菌行业的关注,借此机会,35斗对食品益生菌行业进行简要分析,拟发现其中的商业机会。
百年益生菌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最早是基于俄国科学家梅切尼科夫1907年的研究而来,此后益生菌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研究,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才正式给出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且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对宿主发挥健康有益的作用。
人体内的益生菌超过400种,益生菌具有助消化、提高免疫力、促生长等多种功能特性,在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人体的益生菌发生紊乱,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市场便应运而生了各种益生菌补充产品,主要是食用益生菌产品。
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以下21种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如下表),此后又陆续扩充了益生菌名单。
表1: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益生菌市场规模大,潜力充足。2005年至今,全球益生菌市场的增长率稳定维持在10-15%。其中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最大,2016年高达46%,其次是欧洲22%、北美16.5%和中东6.5%。
图2:2016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地区结构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2018年全球益生菌市场约为494亿美元,到2026年,益生菌市场规模将达780亿美元左右。2014年我国益生菌市场容量达到423亿元,平均增长率约17%,预计2020年国内益生菌市场消费规模可达到850亿元。
巨头垄断,菌种和渠道优势明显
目前国际益生菌市场主要由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传统的益生菌开发强国垄断,上游的原料供应也被丹麦科汉森与美国杜邦等寡头垄断。国内益生菌原料占比最大为美国杜邦(50%)与丹麦科汉森(35%)两家公司,其余厂商约15%。
美国杜邦
美国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杜邦的益生菌发酵史已经超过一百年,贯穿了整个益生菌的发展历史,在菌种研发和生产方面有雄厚的技术积累,菌种品质优秀。杜邦拥有数量庞大的益生菌菌株组合,并已推出多种有益于免疫健康和消化健康的益生菌产品,是杜邦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领域。
杜邦在益生菌产品上的策略是“用不同菌株或者组合针对解决不同的健康问题”,而不是“一个菌株包治百病”,这也是杜邦公司在益生菌领域领先的主要原因,独步世界的强大研发能力为杜邦的这句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今杜邦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益生菌原料来自杜邦。
丹麦科汉森
1874年,丹麦药剂师Christian D.A. Hansen创立了丹麦科汉森,总部位于丹麦荷尔市。科汉森有130多年的菌种研究历史,并且拥有世界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菌种工厂。
科汉森在全球5个国家的工厂拥有GMP pharma & food,Kosher,QC,HACCP,ISO 9002等资质,在丹麦的益生菌工厂“Air 7”,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益生菌工厂,拥有世界上临床文献最多的双歧杆菌菌株。
科汉森的产品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每年有超过10亿人消费含有科汉森的产品。科汉森的产品包括酶、益生菌、天然色素等。其中发酵益生菌是科汉森公司主要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养乐多
1930年,代田博士在京都大学医学部的微生物学实验室里分离培育出一种可以对肠道发挥有益作用的乳酸菌,后来这个乳酸菌便以代田博士的名字命名——“干酪乳杆菌代田株”( 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随后,代田博士开始生产含有这种乳酸菌的饮料,并于1955年在日本成立株式会社养乐多(Yakult)本社。到今天,养乐多已有80多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日销量达4000万瓶。
2002年,养乐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国内的日销量约为5.9万瓶,2019年在国内日销量约为760万瓶。17年间,养乐多在华的销量复合增速为33.08%,截至2019年,养乐多在中国的益生菌饮料市场仍有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
光明植物活力
市面上常见的乳酸菌主要分为动物源乳酸菌与植物源乳酸菌,动物源乳酸菌的耐酸能力较差,饮用后绝大部分乳酸菌都会被人体的胃酸和胆汁酸杀死,只有少数乳酸菌能够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植物源的乳酸菌耐胃酸能力远远超过动物源乳酸菌,所以植物源乳酸菌能够在肠道内发挥更稳定的功效。
国内的首款植物源乳酸菌饮料由光明乳业推出,其乳酸菌种是光明历经10年研发,从纯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乳酸菌。并且为了满足消费者低糖的健康饮食理念,在尽量不改变口味的情况下,光明减少了益生菌饮料40%的糖分,进一步提升健康形象。
仙乐健康
仙乐健康是一家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多年来耕耘于食品健康和保健领域。2014年,仙乐健康搭建了独立的益生菌GMP车间、独立的空调系统,确保原料从出厂到入库到生产的全程温控,控制运输和储存的活性损失,每一步都设定了非常严格的工艺参数,确保菌株活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稳定,确保益生菌产品长期稳定。
2019年11月18日,仙乐健康与凯爱瑞集团正式签署了BC30益生菌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携手共同研发生产益生菌软糖,并通过新型益生菌产品,不断丰富市场品类,助力我国益生菌软糖市场的发展。
为了实现“让益生菌活在软糖里”这个目标,仙乐健康将优质益生菌原料凝结芽孢杆菌GBI-6086与软糖进行了创新结合,推出了GanedenBC30益生菌软糖,这一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新势力突围,消费端切入是重要途径
除了传统巨头外,益生菌行业的上下游也都有新兴企业的身影,例如微康生物和慕恩生物等益生菌原料厂家,Good Belly、Ganeden Biotech、Farmhouse Culture等益生菌食品品牌。
微康生物
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专注益生菌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微康生物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科研背景,建有国内企业第一家专业的益生菌研究院,并设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微康生物目前已经推出益生菌菌粉、益生菌固体制剂(含压片糖果)、保健食品、发酵食品菌种(含酸奶发酵粉)、益生菌发酵液(含浓缩乳酸菌饮料)等七大类30多种产品,产品已出口美洲、欧洲、澳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2017年的数据来看,江苏微康是唯一一家益生菌年产值超过一亿人民币的国产品牌。
慕恩生物
慕恩生物是国内专注于将微生物组资源商业化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微生物组发掘和产业化平台,建立的微生物菌株库已经收集并保存了70000株菌株,拥有丰富的功能益生菌产品开发的备选菌株。
2019年7月19日,慕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格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人体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就人体样本采集与信息分析、益生菌菌株分离筛选及开发、益生菌产品开发和产品市场推广展开紧密合作。
Good Belly
Good Belly的大名是由益生菌果蔬汁饮料而被大众所熟知的,Good Belly推出的果汁使用了菌株Lp299v,该种菌株特别适合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生存,能大大改善传统益生菌的酸失活问题,并能在进入大肠后帮助维持肠道内细菌环境的平衡。
作为美国食品与饮料领域的新星,Good Belly的年销售额已经高达2500万美元,并于2018年6月获得了通用磨坊1200万美元的投资,这个额度是通用磨坊此前从未有过的。2019年8月,通用磨坊联合Good belly一口气推出了多款益生菌酸奶、谷物片和能量棒零食。
Good Belly的母公司Next Foods的创办人Steve Demos曾是WhiteWave Foods(白波食品)的创始人和前CEO,WhiteWave是一家专注于有机健康食品的公司,后被乳品巨头达能收购。另一位联合创始人Todd Beckman是WhiteWave运营部门的前副主席,曾负责带领团队将Silk推向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Ganeden
Ganeden生物科技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益生菌生产商和经销商,凭着一株高度稳定的益生菌Ganeden BC30(凝结芽孢杆菌GBI-30,6086)而闻名于世。Ganeden BC30能在制作果汁的极端环境下存活,进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益生菌活性,这可能是益生菌果汁行业的重大革命。在Ganeden Biotech推出的Garden of Flavor有机冷榨果汁,就将GanedenBC30作为其HPP产品中的首个益生菌菌种。
Farmhouse Culture
Farmhouse Culture是一家有机酸菜和益生菌食品饮料制造商,成立于2008年。Farmhouse Culture主打的产品有两种,一种是与发酵的蔬菜相关的产品,比如用泡菜做的薯片,另一种则是各种蔬菜口味的益生菌饮料。例如Farmhouse Culture此前推出的益生菌“发酵蔬菜脆片”系列,包括生姜甜菜、咖喱花椰菜、橙姜胡萝卜和墨西哥玉米饼等口味。
2017年3月,在Farmhouse Culture的D轮融资中,通用磨坊投资了650万美元,这是Good belly外通用磨坊在益生菌食品饮料领域的另一次大额投资。
Bouchard Belgian
Bouchard Belgian是一家比利时厂商,在益生菌食品领域推出了独特的益生菌发酵黑巧克力。Bouchard Belgian的黑巧克力每块含72% Cacao益生菌(10亿活益生菌),比普通牛奶巧克力约少糖50%,富含天然抗氧化剂,保质期比益生菌酸奶更长。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其他好处,例如无麸质、非转基因等。
Sun Genomics
2016年,Sunny Jain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建立了Sun Genomics。Sun Genomics是一家未来化的益生菌服务公司,不同于常规公司直接推出统一的益生菌产品,Sun Genomics通过基因测序提供定制化服务。
例如Sun Genomics推出的旗舰产品Floré,这是一种根据客户的肠道特点而生产制造的产品。该公司首先会收集客户肠道样本,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评估他们的消化基因。然后根据评估的数据结果定制益生菌群,从而为客户们提供基于其肠道特征的个性化产品。
Sun Genomics的菌种库有超过70种益生菌菌株,可以用来为客户制造特定的配方。此外,Sun Genomics还会不断跟踪客户的肠道变化情况,为他们进行消化基因的二次测试,从而判断客户的消化能力是否得到了改善。
近日,Sun Genomics获得了865万美元A轮融资,迄今为止,该公司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1175万美元。对于新一轮融资的资金,Sun Genomics将用来扩展产品市场,在美国进行规模化的产品交付,并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
1000亿PLUS
1000亿PLUS是一家益生菌酸奶品牌,但1000亿PLUS并没有用主流的酸奶发酵菌种,而是只采用了单一LGG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来发酵酸奶。LGG益生菌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两名教授自健康人体中分离获得,该菌种稳定性强,耐胃酸和胆汁性能非常突出,是一种优异的酸奶发酵菌种。
1000亿PLUS酸奶是唯一应用LGG单一菌株直接发酵的酸奶产品,并于2019年获得LGG发现者Gorbach和Goldin教授的发明专利授权。同年6月,1000亿PLUS宣布获嘉程资本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拓展边界,益生菌还有无限可能
现阶段益生菌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国内市场,头部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或合作,主打海外品牌概念;另一方面,市场的主力人群为母婴群体,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有待挖掘。
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晚,20世纪90年代益生菌在我国的研究才真正起步。2017年,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达46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896亿元,年平均增速14%,处于快速增长期,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当前正处于由“益生菌产业化开启”向“益生菌产业化成熟”的过渡时期。
根据中泰证券行业研报,国内益生菌厂商中,年产能及产值在千万规模以上的公司主要有江苏微康生物、北京科拓恒通、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润盈生物四家公司,2017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仅有江苏微康生物,而且益生菌产业最核心的菌株资源仍重度依赖于国外进口。
从市场来看,益生菌市场潜在需求旺盛,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饮食消费越来注重健康,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发展中地区正在逐渐释放市场潜力,如亚洲,南美等地区,这也为益生菌企业带来了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除了食品饮料外,其他行业益生菌也可以大展身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中曾明确规定,今年7月1日后,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在全面无抗时代,益生菌也将成为饲料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与抗生素的作用有相同之处,抗生素是直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而益生菌是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目前国内用量较大的益生素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可防止腹泻、提高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在饲料行业中应用前景广阔。
整体来说,益生菌产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品牌新、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不高,是一片等待开垦的蓝海。随着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厂家介入益生菌这一领域,这对于整个市场的教育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中泰证券-益生菌行业深度:国民健康,从益生菌说起
科拓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无论何时,妈妈圈中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就是,你家孩子吃啥牌子奶粉?
A说我家吃的丹麦有机的奶粉,听说无污染更安全B说我家吃的进口羊奶粉,据说分子小,不上火。C说国产的奶粉现在也很不错!疫情当下更安全!D说我家喝的是欧洲A2奶!消化问题少!
你一言我一语,妈妈们对奶粉品牌真的是如数家珍。
母乳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无论大小奶粉厂家,打的口号几乎都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母乳主要成分是乳糖、乳清蛋白/乳酪蛋白、易消化的脂肪酸,含有矿物质维生素,酶类,抗体等。
奶粉虽然在营养成分中无限接近母乳,但是母乳中的免疫物质是奶粉无法模仿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有条件情况下我们应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但是总有妈妈因为母乳不足或者身体原因无法纯母乳喂养,此时便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奶粉。
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这也让很多妈妈犯了难,究竟哪一种更适合孩子?
婴幼儿奶粉是不是蛋白质越高越好?NO!
蛋白质对宝宝的体格生长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是衡量奶粉质量的关键指标。很多妈妈拿起一款奶粉,喜欢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关注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潜意识认为蛋白质越高对孩子越好!理论上是没错的。
孩子在不同月龄一定要选对了奶粉,6月龄之前一定要选择一段奶粉,6月龄之后要用二段奶粉。
一段奶粉中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高,对于小婴儿来说,体内的蛋白质酶活性只能消化摄入的不足85%的蛋白质,而且过高的蛋白质会增加婴儿渗透压和肾溶质负荷,反而不利于宝宝成长。宝宝在6月龄之前的主要任务是长肉,因此一段奶粉中脂肪含量是较高的,蛋白质是偏低的。
某品牌一段营养成分表
二段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有所升高,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主要满足宝宝骨骼的发育,此时宝宝体重增加减慢,脂肪所需量因此也有所下降。
某品牌二段营养成分表
妈妈在选择喝奶粉时一定要根据月龄选择合适的段数,在限定段数内选择蛋白质稍微偏高的是没问题的,但是一定不能6月龄之前孩子盲目喂养二段奶粉呦,蛋白质偏高会增加孩子肾溶质负荷和胃脏渗透压,甚至导致消化不良,营养缺乏等问题。
你是否对婴幼儿奶粉中的糖有误解?
奶粉中的糖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水化合物,很多妈妈现在几乎是“谈糖色变”,认为只要跟糖挂钩,都是坏东西。
首先我们明确,婴幼儿一段二段婴幼儿奶粉中是明确禁止白砂糖的,如果你家孩子奶粉中惊现“白砂糖、蔗糖”,赶紧与他说拜拜吧。
三段奶粉虽然国家没有明确禁止添加白砂糖,不过妈妈选择时尽可能回避白砂糖吧,除了导致孩子龋齿外,还会引起肥胖等问题,婴幼儿和儿童期还是少摄入为好。
奶粉中常见的其余的糖有哪些?乳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这些不是坏家伙,我们要为他们正名。
乳糖是最适合婴儿食用的糖类
母乳中的糖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它不仅能够为宝宝提供充足能量支持帮助宝宝长肉肉,而且分解之后的半乳糖有助于宝宝大脑发育,还能够促进宝宝钙的吸收,作用超多的。
很多妈妈因为孩子乳糖不耐受产生腹泻、腹胀等问题而头痛,便认为乳糖是坏家伙,其实乳糖不耐受致使宝宝暂时性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的,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恐慌,乳糖酶缺乏多数是暂时性的,一般7-14天可自行恢复,在此期间搭配乳糖酶即可轻松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宝宝属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和半乳糖血症,那么要换用无乳糖奶粉呦,正常宝宝真的没必要纠结于乳糖呦。
乳糖如此好,为何出现了麦芽糊精和玉米糖浆?
很多厂家在宣导全乳糖的配方营养更全面,贴合母乳,添加了麦芽糊精和玉米糖浆的厂家是为了降低成本,常与廉价挂钩。
其实按照奶粉注册制规定婴儿配方奶粉每100KJ应含碳水化合物2.2-3.3g,首选乳糖、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乳糖占碳水化合物总量≥90%。
其实我们说的麦芽糊精和玉米糖浆就是葡萄糖聚合物,主要能够起到增加奶粉溶解性的作用,适当降低乳糖不耐的风险,但是添加含量不会高于10%碳水化合物的,几乎也不会干扰供能和营养。
乳糖+麦芽糊精配方
目前国产大多数婴儿配方奶粉是全乳糖配方,进口国外奶粉配方汇中多含有麦芽糊精等葡萄糖聚合物。关于碳水化合物这一块,各家说各自的优势,妈妈们其实不必过于纠结。
全乳糖配方
如果宝宝没有肠道问题,还是推荐全乳糖配方吧。
健脑益智配方:DHA+ARA+牛磺酸+胆碱+磷脂+乳脂球膜
1、DHA+ARA:大脑基础级别
许多研究表明,添加了DHA和ARA的奶粉喂养的婴儿可以在解决问题测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婴儿视力敏锐性也得到了提高,婴儿血液中的脂肪酸成分更接近母乳喂养的婴儿。
“DHA+ARA配方,有助于宝宝大脑和视力发育”这一句广告语几乎是深入人心,也让DHA+ARA成为了宝宝奶粉中营养成分的标配,虽然不是国家规定必须添加成分,但是多数企业目前已经将他视为必须添加成分,这也被视为好奶粉的入门级配置。
婴幼儿每天需要DHA为100mg,安全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含DHA高的配方。
如果添加了DHA,必须添加至少等量的ARA,母乳中DHA&ARA比例为1:2,现在的配方奶粉中DHA&ARA的最佳比例是模仿母乳的1:2;DHA&ARA最大添加量不超过脂肪酸总量的0.5%和1%;过量的DHA&ARA增加婴儿消化负担,影响免疫应答反应,造成凝血障碍。
2、牛磺酸+胆碱+磷脂:进阶级别
牛磺酸可以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改善内分泌,提高免疫力。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前体,具有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及信息传递的作用,促进脑发育,提高记忆能力。磷脂是人体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膦脂,是构成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属于高级神经营养素。婴幼儿期缺乏磷脂,影响大脑及智力发育,使学习能力下降,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以上3种成分也都是婴幼儿奶粉的非必须添加成分成分,配方中添加可视为加分项。
乳脂球膜:至尊珍贵
MFGM乳脂球膜,它是母乳中继DHA之后的脑部营养突破性发现,经科学验证,它能够帮助宝宝脑部发育,让大脑反应灵敏。
当前对MFGM乳脂球膜应用微滤分离工艺从酪乳中提取脂肪球膜,由于它提取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普通配方奶粉不会添加或添加少量MFGM,而在高端奶粉或超高端奶粉中,MFGM就会比较常见了。在羊初乳当中也是存在一定的乳脂球膜。
关于这个成分,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添加了,算是锦上添花一笔,但是意味着奶粉价格水涨船高。
呵护肠道配方:益生元+益生菌+OPO
宝宝喝奶粉期间,让妈妈最头痛的便是消化问题,稍不留神就消化不良、便秘或者腹泻了,因此打造肠道黄金配方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双歧因子组合:FOS+ GOS
奶粉中我们常见的益生元组合为一般为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预防便秘和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胃肠道健康和营养素的吸收。
益生元组合作为初级肠道营养因子,在多数奶粉中我们都会看到其身影,有的配方中含有两种,有的额含有一种,目的都在于促进肠道菌群。
婴幼儿益生菌:助力消化,预防肠道问题
益生菌又号称人体肠道保护神,孩子便秘、胀气、消化不良、腹泻都与人体菌群密切相关。
为了尽可能减少奶粉引起的消化问题,因此近些年奶粉中陆续开始添加了益生菌助力消化,其中以动物双歧杆菌BB-12最为常见,具有调整肠道功能紊乱作用,可以预防腹泻,减少便秘等肠道问题。
在深度水解奶粉中,为了调理食物过敏,目前也有奶粉添加鼠李糖乳杆菌LGG,调了宝宝过敏性湿疹和腹泻等问题。
以下菌株为目前我国婴幼儿可用于奶粉中菌株名单,2020年第4号公告,为婴幼儿可以使用的益生菌名单,又增加了3种3株,分别为瑞士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双歧杆菌。
益生菌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发挥作用。我国规定,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保质期内的活菌数目不得低于10的6次方CFU/mL(g)。婴幼儿奶粉中益生菌活性一般也是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添加。
OPO结构脂,模拟母乳的一大步
为了平衡牛奶中的脂肪酸,人为加的棕榈酸主要酯化在Sn1和Sn3位即POP结构,易与肠道内的钙形成钙皂,不利于钙的吸收,同时可能会使婴儿粪便变硬,引发便秘。
母乳中脂肪能分子结构中位是棕榈酸,这种脂肪结构称为OPO结构,这种结构更接近母乳中的脂肪结构,可避免钙皂,利于棕榈酸和钙质吸收,进而改善消化吸收问题,减少宝宝奶粉便秘问题。
你的奶粉中有没有添加OPO?
·如果配料表中有“全脂牛奶”或者使用了“稀奶油”字样,说明其中40%的棕榈酸是存在于2号位如果配料表中使用的是“脱脂奶和植物油”字样,那就看配料表中有没有“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字样。看营养成分表中每100g奶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含量,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含量越多相对越好
免疫配方:核苷酸+乳铁蛋白
1、核苷酸
对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维持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肠道成熟、肝脏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及脂质代谢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母乳中富含的主要免疫成分。
核苷酸作为婴幼儿食品的营养强化剂,也并非是婴幼儿必须项,属于羊奶粉配方中免疫加分项。
2、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作为妈妈母乳初乳中的主要免疫物质,也是当下很受欢迎的奶粉加分项!乳铁蛋白具有抗微生物、促进肠道发育、促进铁吸收、增强宝宝抵抗力等功能。
目前市面上含有乳铁蛋白的奶粉真的很多,含量也是参差不齐。目前婴幼儿奶粉中分离乳铁蛋白最高添加100mg/100g,同时奶粉配料中的浓缩乳清粉中也会带入部分乳铁蛋白的,因此奶粉中乳铁蛋白来源有两部分。
目前市面上含有乳铁蛋白含量最高的应该是每100g奶粉中含有400mg乳铁蛋白的,为什么不是越高越好?
我们说奶粉营养成分在模拟母乳,免疫因子含量当然也是越接近母乳越好。
研究发现在早期母乳中(<28天)乳铁蛋白的平均水平为4.91 ± 0.31 g/L,在成熟母乳(≥28天)中,乳铁蛋白的平均水平为2.10 ± 0.87 g/L。
所以我们说乳铁蛋白的含量最高一般每100g在400mg左右,也是根据妈妈母乳水平来制定的,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容易增加孩子胃肠道负担。在宝宝耐受范围内,含有乳铁蛋白的配方当然是越高越好呢。
奶源之争:进口的、有机的、A2奶源、羊奶粉
1、进口奶源需明确国家
关于奶粉奶源之争,最早我们常常听说的是进口奶源,在国家实行最严格婴幼儿热奶粉规定后,进口奶源不允许含糊其辞,必须明确进口国家,到底是新西兰还是丹麦还是澳洲的。
2、不是所有的奶源都是有机的
在进口奶源之后,我们常常又听到一个词汇是“有机奶源”,号称最安全最天然的奶源,必须是经过相关机构认证的。有机奶源最大的特色便是0化肥、0激素、0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体内有害物质残留,宝宝更健康,比普通奶粉营养丰富均衡。
当然,对比于普通奶粉,有机奶粉的价格的确略贵,也是高端的象征,基本都在400多人民币一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3、至尊臻贵的A2奶源
A2奶源一出道,便带着欧洲贵州奶源的光环,也是近几年受到了宝妈们的一致追捧,A2这并不是一个奶粉品牌,值得是一类奶源!
A2奶是指动物乳汁中β酪蛋白类型为A2 β-酪蛋白的一类,目前主要用于常见的牛奶分类。由于早期奶牛生产的都是A2奶,与之相对的A1奶是由于后期人工饲养过程中基因突变造成的,因此A2奶被认为更加原初。
西方奶牛中只有约30%的奶牛才是纯正的A2奶牛, 来自A2奶牛的A2-β酪蛋白,分子结构更接近母乳,更贴合人体消化系统,更易消化吸收
A2奶相较A1奶,减轻消化道不适,如乳糖不耐受;可减轻中国学龄前儿童与牛奶不耐受相关的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胀气等。A2奶粉价位不算很高,是比较流行的奶粉啦,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吧,但是毕竟每个孩子体质不一样,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4、奶中新贵——绵羊奶
绵羊奶自从出道,便备受关注,独特的小分子结构,消化吸收效率是牛奶的3倍,同时含有天然含有3大免疫保护因子如MFG乳凝集素、EGF表皮生长因子、MFGM乳磷脂。因此绵羊奶号称是最接近母乳的动物乳。
婴幼儿羊奶粉贵,绵羊奶真的是更贵,主打小分子易吸收的概念,也是高端品质的象征,基本都在400多人民币一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妈妈们作为一种选择。
到底怎么选奶粉呢
碳水化合物中乳糖含量接近或者等于100%·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至少为6:4(乳清含量高,易消化)含有DHA、ARA,且DHA和ARA比例为1:2·适量添加一些目前不是强制添加但是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其安全且可能有益的成分,如牛磺酸、叶黄素、OPO等。适当添加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或婴幼儿益生菌!有机奶源、A2奶源、羊奶属于优质加分项!
奶粉贵的不是最好的,更点是合适
1、吃的好,奶量足.
如果宝宝换用奶粉后,奶量下降,可能是奶粉口感引起宝宝不适应,比如某些奶粉中添加了白砂糖香兰素等过于香甜增加孩子口味。或者喝奶粉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引起食欲下降。
2、拉的好,便便棒
宝宝适应一款奶粉与否,会从肠道上灵活的表现出来,如果说宝宝奶粉喂养后奶瓣、绿便、便秘气找上门,可能是肠道不适应呦。
不同月龄宝宝大便见下表呦
从上到下,排便从难到易;哺乳期婴儿粪便主要是第6、第7种;18个月以上儿童,第4、第5种粪便最理想。
3、长得好,肉肉足
一岁以前,奶是宝宝的主食,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奶都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着重要的营养与能量来源。如
果宝宝吃一款奶粉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在喝奶量充足的情况下,生长发育指标都正常,就说明这种奶粉是比较适合的。
不同月龄孩子体重增加见下表
如果发现孩子长大慢,还腹泻或便秘,要警惕属于过敏体质呦。
请家长们牢记:
如果宝宝食用一款奶粉,吃得好,拉得好,长得好,精神好,适合宝宝的体质,那么它就是“最适合宝宝的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