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伊始,世界不太平。
军事高官被美国炸死,伊朗暴怒退出核协议,双方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味道!
人民币,同样充满挑战。
对很多人来说,人民币汇率至关重要。
对老百姓:影响着出国旅行,留学、购物。
对投资者:影响跨境贸易和海外投资的时机和决策。
2018年春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约13%。
2019年,8月离岸在岸人民币双破七,创下10年来汇率最低!
但在2019年末,人民币开始升值。
今天我来说下,2020年,面对紧张局势下的人民币,会怎么走?
(注:本文较隐晦,推荐读完,或拉到最后)
1
人民币和什么有关
人民币汇率,主要受中国经济,中美谈判,美国政策,外资流入和国际局势5大点影响。
1
中国经济
经济面,是人民币升值贬值的核心之一。
国内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年底,国家出台一些列逆周期调节政策措施,很明显地诠释了这一点。
2020年,会是一个去库存之年,在经济和汇率政策上,都要保持内部和外部的平衡。
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向消费驱动转移,一些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在不断缩小。
人民币汇率,和出口息息相关。
从中国净出口和GDP比值可以看出,中国慢慢减弱出口效应,净出口对GDP的推动力在下降。
说明汇率在2020年,大概率会减弱战略性的升值或者贬值。
债务方面,中国的外债余额一直在上升。
2018年,外债余额为19260.5亿美元,债务率为74.1%,为1994年以来的新高。
美债占到很大比重。
如果贬值,会加大中国的支付美债利息的成本。
所以综上所述,战略性升值或者贬值,大概率会逐渐减弱。
2
中美谈判
过去18个月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谈判息息相关。
2018年年初,人民币汇率为6.7左右。
5月6日,美国突然宣布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下跌。
8月1日,特朗普再次宣布加征关税,人民币十年来首次双破七。
12月13日,中美双方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当天人民币大涨。
2020年,大概率能达成部分协议,对人民币会是一个利好。
但继续大涨的概率不大,因为中美分歧依然存在,会不断的谈判妥协再谈判。
目的,就是一个平衡。
而且,人民币过强,会影响出口。
3
外来投资
中国经济虽然面对下行压力,但是,2020年GDP增速依然可以在6%左右。
2019年,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超过1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资产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属于高增速。
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转向消费驱动,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不断缩小,中国逐步放开金融,渴望继续吸引外国金融投资。
债券,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主战场。
2019年全年,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都位于历史高位,人民币相对美元资产的收益率增加,这对全球资本,构成了吸引力。
2019年4月,彭博宣布,人民币计价的356只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
2019年9月,摩根大通宣布,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从2020年2月28日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2019年12月,中央结算公司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托管的人民币债券面额达18769.7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8年12月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3个月上升。
中国外汇储备也在慢慢回升。
没有大变动的话,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资本项目有望继续维持顺差,并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人民币的需求变多,供给平稳的情况下,外汇价格也会受到支撑。
4
美国
人民币汇率走向,和美国金融政策也联系紧密。
中美摩擦,其实,也影响了美国经济,比如美国制造业活动放缓、企业投资降温、成本升高等等。
所以,2019年,美国为了拉升经济,已累计降息三次,美元指数走低。
大概率,美联储政策仍大体维持宽松,将在2020年上半年降息25个基点;
美债收益率会下降, 美联储扩表,这些都会对美元造成压力。
另外欧洲经济回暖在即,这对美元也同样会造成压力。
特朗普一直以来,都给美联储巨大压力,为了防止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占美国便宜,多次催促降息,打压美元。
当前美国股市在最高点,美元也是相对高点,美国2020年相对其他国家,依然会保持一个相对强势的状态。
未来的美元,大规模回落可能性很小,会小幅波动为主。
2
中东局势
最近中东局势突变,牵动全球投资者的心,大大提高了市场避险情绪。
中国是伊朗石油最大的进口国,数月前伊朗央行已经正式宣布将人民币列为主要换汇货币,并替代了原来美元的位置。
这大大威胁到了美国利益。
伊朗将军刚被暗杀,国际局势紧张,美元开始小幅回升,人民币结束3连涨开始一周以来最大跌幅。
随着伊朗领导人态度的缓和, 1月9日,在岸人民币开盘后大涨,
除了黄金,外资开始涌入中国, 香港的北向资金5天累计净流入268.74亿元,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
同时美元指数开始下跌。
3
2020年人民币
那,2020年,人民币会怎么走?
1月底,春节前,中国出口商和其他企业会抛售囤积的外汇,在组团结汇的带动下,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在1月出现升值,会达到6.9左右。
有对外投资,对外购物,出国旅游、购物的朋友们,请抓住这个窗口期。
2020年第一季度,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望正式签署,气氛相对会比较缓和。
2020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预测区间为6.85--7.21。
预计到2020年末,人民币汇率中枢或将小幅抬升至6.7--6.9之间。
但是!
想法总是好的,黑天鹅一直在蠢蠢欲动!
短期内人民币以稳为主。但由于外部环境仍有变数, 美伊冲突在未来,美国在实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大概率开始会小范围冲突。
但是,如果伊朗被逼到山穷水尽,不排除破釜沉舟同归于尽。
伊朗经济受重创是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与伊朗的局势呈现正相关性,人民币受到影响!
伊朗事件不确定性加大。
如果不打仗,一股指跌、油价涨、货币跌、金价涨。
但如果开战,那么金价、油价、股指都会下跌,只有美元涨,这会对人民币造成影响。
未来,美联储处于降息通道,近期再次启动国债购买计划,货币再次宽松。
中美协商将分为几个阶段,如果谈判达成,人民币会升值。
但是,谈判不会一次达成,会反复的胶着。
黑天鹅下,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肯定的。
更多犀利、客观、深度的郑州楼市分析、团购活动、人文教育等,请关注微信平台《郑州楼市》,这是一个媒体。
米宅:米宅旗下,专业研究全国房地产的宏观、前策、户型、房企、景观、运行、营销、成本等领域,有案例、有分析有数据、是你了解房地产、购房置业的好帮手!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9日电(薛宇飞)12月19日,由中新经纬主办的“财经中国2020V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邀请经济学者、企业代表和媒体高层等近300人与会,共同探讨经济创新发展的经验和路径。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新经纬特约专家谭雅玲在会上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时表示,近期人民币的升值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是背离的,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
受到外界利好消息影响,在时隔四个月后,人民币中间价在近日重返“6时代”,在此之前,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已经升破7.0关口。谭雅玲认为,市场上对该事件期待性很高,稍微有一些利好,整个情绪宣泄就会达到比较高的阶段,这种相对偏乐观的看法是正常的。
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提高国内购买力,但谭雅玲指出,汇率的上升,对进出口不见得是利好。她说:“货币贬值才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好处,当前的汇率水平对大多数民营出口企业来说,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收益率,他们更希望人民币汇率走到“7”甚至更低。现在的情况是,关税降了但汇率升了,使得市场出现了一个比较拧巴的局面。”
进口方面,她称,中国现阶段是大量进口消费品和基础生活用品,进口价格的上涨存在推高国内通胀的可能。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的双向波动,让很多人看不清汇率走势。谭雅玲说:“今年人民币又升值又贬值,跳跃幅度让外贸企业提心吊胆。这些企业采用的是会计学科管理,在汇率和金融管理方面比较欠缺,既升又贬让他们的方向感变差。市场应该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让企业对未来预期有一个判断。”
她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人民币曾经连续9年出现升值,上升了将近40%,从2013年起出现双边走势、以贬为主,贬值了25%,整体看,是从8块多降到6块多,又回到7块。从长周期看,贬值区间还没有完全修复好,技术周期的调整还会继续。”
谭雅玲还分析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正处在比较关键的时刻,需要脱虚向实,就是说金融层面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这时人民币升值,反而会刺激金融层面的投资。实体层面例如商品出口,需要货币贬值,不需要升值。”
她表示,未来人民币虽然偏向贬值,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双边波动区间是非常狭窄的,达不到西方国家的振动幅度。
她最后指出,随着中国推出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的举措,股市、证券、债券市场逐渐放开,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在加大,这一定程度上给海外机构做空人民币创造了空间,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防范,把握金融开放的限度与节奏。(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管涛讲《汇率十讲》,破解外汇市场误区,教你读懂汇率。
原标题: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经济观察)展望2020: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夏宾)2019年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是破除“心魔”的一年。
人民币去年最为吸睛的时刻无疑是在8月份:先是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双双“破7”,后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并创下2008年4月以来最低值,离岸人民币在“破7”后的几天内发生了单日涨超1200个基点的情况,重返6.9区间。
人民币汇率经过“破7”和“返6”,市场预期仍保持稳定,企业和机构对于汇率波动风险已有清醒全面认识,而非抱着一种恐慌心理盯住汇率走势来押注单边升值或贬值,告别羊群效应和投机想法,“风险中性”的理念正让中国外汇市场愈加平稳。
“破7”之外,2019年人民币汇率的关键词还有哪些?
一方面,贬值幅度收窄。从全局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019年全年贬值1.65%,相比前一年的贬值幅度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双向波动明显。从拐点来看,人民币即期汇率在2019年出现了“两升两贬两平稳”的阶段性走势,走势图上有多处明显转折,最高值和最低值间的差距超5200个基点。
山西太原,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张云 摄
“破7”之后,2020年人民币汇率将怎么走?
“不管是贬值‘破7’还是升值‘返6’,人民币在2020年将延续近几年来双向波动的局面,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人民币汇率基本会保持在均衡合理水平上下波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社记者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直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将持续完善,人民币汇率早已摆脱过去的“死板”,双向波动已是常态,未来会比现在更具有“弹性”。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走势将贯穿2020年,那今年全年的表现能否一改此前连续两年走贬的局面呢?
中银国际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呈偏强双向波动。而从资本项目看,预计海外资金将继续流入中国,资本项目有望继续维持顺差,并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预测,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中国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均有上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而投资组合流入也随资本市场开放出现大幅增长,且预计上述趋势在2020年仍将持续。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前新闻发言人管涛指出,展望2020年,人民币汇率利好因素有所增多。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已有两年时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趋于减弱,尤其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市场信心得到部分修复。
二是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全球较高水平,且在全球负利率资产扩容背景下,全球资本看好中国,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境内金融资产。
三是未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均加大了美元指数走弱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以及逆周期外汇管理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防止大幅单边贬值预期的形成。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则给出了不同看法:目前人民币汇率仍处在技术性贬值周期的通道中。从长周期看,贬值区间还没有完全修复好,技术周期的调整还会继续。“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边波动、以稳为主、偏向贬值的趋势。”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撰文称,下一阶段,中国央行将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保持汇率弹性,并在市场出现顺周期苗头时实施必要的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
来源:全景财经
作者:冯斯基
来源:常垒资本(ID:conswall_cap)
国家的阶层
资产的源头是劳动和消费,当资金的累积大于消费的时候,多余的钱就要转化成资产。“转化”这个过程叫“投资”。这有点像人体的糖元,充裕的时候就化合成了肌肉和脂肪存储起来。
如果资产类比人体储存能量的形态,要肌肉还是脂肪?囤积在腹部还是分散在全身?这就出现了高低优劣、流动性、保值、增值等一些列问题。
现金从来不是资产的最佳形态,虽然流动性好,但却在保值增值角度表现最差。全球主力货币拿出来晒一晒,结论都是:钱,总是更毛了!20元纸币,去年20,今年18!
资产还有地域和国别之分:最好放在有营养、有发展、安全的地方慢慢养着。这样躺都能躺赢盐碱地。反之亦然,在不安全的地区和国家,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还是减值。
那么放入什么样的国家呢?国家也是分阶层的。
国家位置阶层
毫无疑问,在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了这个世界最核心的国家。它吸引全世界的富人、资本将资产配置到美国。
它对外输出最多的还不是高科技和商品,而是美元。其次是各种无形资产:包括经济贸易的游戏规则、国际金融规则、货币的结算交易方法、能源的交易方式、知识产权和商标、文化等等。最后才是他的科技和产品。
我们之所以相信美元和美元资产,并非因为美元所背面所写的:因为我们信仰上帝。而是因为,美国压倒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在维护这些资产的价值。
离核心国家比较近的就是近亲国,这里面既包含都说英语的“五眼国”,以及欧盟,外加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主要是在核心国设置的规则之下,提供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
不管是to B还是to C的产品,这些国家都是提供着相对高毛利的产品。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美国设置的体系之下的:原料,需要用美元进口;贸易,需要用美元结算。
在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能力的保护下,这些国家依旧活的还是不错的。富裕的情况下还可以搞搞白左的情绪;人懒惰点,照样还是保持着优质的生活水平。
外围国是靠劳动力和勤劳谋生的,手停口停。与近亲国比起来,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虽然有,但是不完整。技术不及核心国和近亲国的能力。主要是提供充沛的劳动力,提供附加值低的中低端傻粗型产品。想过的更好一点,只能靠更勤劳一点。谁是这样的国家,可以对号入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这里。
最下面就是资源性国家,这些国家基本就是靠运气活着。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民不聊生。要么就是在贫困的边缘挣扎,要么就是拿着祖先的资源,石油矿产,咖啡,打鱼,以低廉的原材料价格换取生活必需品。生存质量取决于:
与核心国的关系如何;
脚下有啥。
世界国家的分工体系和格局,显然是不公平的。核心国和近亲国在拼命的维持这个自己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游戏规则和科技壁垒。甚至设置障碍,不让下面的国家发展起来。地球只有一个,又不能去别的星球殖民。你上来了,我去哪?
存在即为合理,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论对错,只看实力和利弊。一百年前,八国联军进军天朝的时候,同样是这些国家。其中只有苏联被肢解了。
因此,这些利益体本质上来说是不想让落后的国家变得发达的,甚至意识形态不同的强国,我也要千方百计将你削弱。
核心国家,利用自己的货币作为全球货币的流通和储备机会,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利用货币与贸易的资金循环威力在全世界撸羊毛。中国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些并不是现金,而是在在美国以及海外购买了大量的债券和银行存款。
参考货币超发与注水,实际外汇利息接近于0。我们虽然2019年贸易顺差是2.92万亿。但实际上我们为核心国、近亲国贡献了几万亿美元的商品价值。没有中国,他们要花更贵的价格去购买这些民用和工业的必须品。
财富是个好东西
冯斯基是2005年大学毕业的,毕业之后就去了美国读了硕士。那个时代,对海外发达国家的向往是很强的,计算机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IBM、微软、SAP等欧美IT大企。
初中时代,清晰的记得老外都被称为“外宾”,如果有同学可以去美国、加拿大读书,我自己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羡慕。
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太穷了。父母那一代到今天经历了中国火箭般上升的巨变。那时候的我甚至怀疑自己。感觉吐槽在这里的一切是一件很高级的事儿。
在年轻的心里,觉得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甚至周围有同学的亲戚,国内的处长为了出国,黑也要黑在国外的故事。
钱,是男人的胆;财富真的是好东西。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到富强,天就变了,自信也就油然而生。
继续看看我们国际阶层的升级历程,90年代以前,中国在世界中的产业链还是属于资源提供国,卖点矿产、石油,当年还是石油输出国,你能想象的到么?反正什么能拿来换外汇,我们就出口什么。
后来加入了WTO,很快从无到有,很快建立了世界工厂的格局。位置一下子从资源提供国,成了勤劳的劳动模范生。
这个世界上,真的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成这一步重大意义的升级。这个升级,毫不亚于狩猎到农耕。这一步的转换,直接让中国人至少在吃饱穿暖的小康生活上奔了起来。
1998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企业减负。大量体制内的人变成了自雇或者创业开厂。2000年加入WTO,出口民营企业从当时的不足1%,短短9年时间,到2009年民资对外出口已经上升到了28.2%。超过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出口总额。
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是在5年后开始增长起来。市场的开放带来了FDI的猛增。外商直接投资+中国世界工厂代工开动,为我们带来了3万亿外汇储备的家底。
正因为这些家底,反而让中国在外交和政策上有了过去没有的底气。话说,出了长城,就得用美元消费了,黄金都不好使。这个怎么破?这个后面我们详细说。
历史上我们也有三次危机,都成功的度过了:
第一次,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加入WTO外贸井喷,成功化解了;
第二次,2006,江浙制造业危机,开启了土地经济。所有人都开心了。
第三次,2008年,四万亿投资化解了所有忧虑。
有运气,也有执行力的原因。
加入WTO后的外贸除了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也让江浙沪,广深珠,甚至大量县城出来了开路虎的工厂老板。让中国一下子从资源提供国,爬到了外围国的位置。
加入WTO的十年,外贸出口红利开始消退。为了消化了过剩产能和剩余劳动力,国家开启了铁工基的天量投入。未来我们下一代可以享受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很多国家其实没这么走这一步。如果不开启天量的基础建设,可以看拉美了:
大量失业的青壮年成了无业游民,想想会去做什么?
富人的财富如果不在继续做实业的投资去做什么?房地产是小,挤兑外汇是大。
勤劳和投资,可以让国家变成了小康起来。但是再怎么勤劳,在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之中,是没有办法让我们有所突破的。劳动委员能不能直升当学霸?学霸需要核心技能。从国家与世界的金融秩序参与角色以及产品供给角色来看,那些西方学霸也不想让中国成为更高端的产业国家。
中国如果想在国际金融的角色和产业链上的分工上有所有改变,其实领导们想的很全面,无非就是向这两个维度方向上突破:
实施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国际政策,突破美元在金融货币的国际秩序,在布雷森体系里掺砂砾,减弱美元一统全世界交易结算的格局;
产业链分工从过去做勤劳的角色,向近亲国的等级进发,让中国的企业逐步掌握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能力。这个恐怕是买不来的。
一带一路,这方面中国主要是通过基础建设输出进行实践的。除了通信等少数几个产品领域,中国确实还不具备世界级产品的输出能力。基建可能是可以建立紧密关系的最佳产品。
港口、高铁、高速都分分上马建起来了。当有了更亲近的战略合作关系,再实施人民币局部国际化的交易结算的尝试。这就变得顺理成章和可能。
第二个升级方向,中国最需要的产业变化是:如何从低端的代工制造国,到高附加值科技产品输出国。这个是最难的,难在于,这个不是有钱就可以。土豪,一样没办法。
为什么科技升级只能靠自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水平提高,国家内外投资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
1. 较少接受直接投资,也无对外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者负数,人均GDP不超过400美元,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例如:朝鲜。
2. 吸收外资增加,但对外投资仍然很少甚至为零。净对外投资为负数。处在这样的国家还未建立可靠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段位上。
3. 资本流出逐渐超过资金流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在逐渐向零或者正数变化。本国的内部的企业以及优势正在逐渐上升。大多数新兴工业国家如此。
4. 第四阶段,国内企业全球范围内优势明显,资本对外全球化投资。一些发达国家处在这个阶段。
2007年起,中国对外商的超国民待遇已经逐步取消,到了2018年,中国人均GDP水平在8800美元左右。因此中国开始逐步从第三阶段开始向第四阶段进发。
看看历史进程和个人事业的关系:
1998年,大学毕业被外企聘任,那么恭喜你,即将在20年的黄金年龄就职外企中获利。如果你在一线城市,那么再次恭喜你,马上未来20年,你将享受中国住宅资产的火箭般蹿升的速度。
那时候买世茂滨江外销房是抵税的。兄弟,知道为什么70后大学生被称为中国最有运气的一代了吧。完美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前提你是985、211。
2008年,毕业的时候,就业市场中外企依然是:嗯~,big name起薪待遇不错哦。但是,如果你加入了外企,在未来十年中更多感受的是一种这样的味道:开始还不错,但是失去了你老板过去那种火箭一样的升职速度。
过几年发现当年班级挂科的后进生,进入了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了副总,期权直接可以买京沪大宅了。而你入职同年被裁掉的那哥们,跑去了某宝,现在都管理800人了。而自己,还是只Senior Engineer。其实谁都没错,大势而已。
2018年,还想做点国际范的事儿。最好的雇主变成了:加入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拼一下吧,但不是欧美,而是:东南亚、非洲、拉丁。
因为2012年的时候,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初期集中于资源型投资,基本是国企。到了2018年,部分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占领全世界的市场了。英语说得好,最佳雇主不是外企而是中国民企!
谈到中国对外的投资主体,这块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过去十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前十位对外投资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前100强中,民企占不到25个席位。
这些国企主要是资源型投资,最初是缺啥买啥的状态。但由于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别。尤其在对西方资源资产进行投资时,遇到的问题更多(被骗的也不少)。
再后来,最高决策层也想明白了:在没有战略指导和地缘空间的保护下。投资很容易变成了水土不服和打水漂。于是,出现了两个新的名词:“金砖体系”和“一带一路”。
而另外一个投资方向,当代工帮助我们成为了外汇大户的时候,自然想到另一个问题:自己没有的产业和技术,作为土豪我能不能直接买?
自研还是外购?以前有人一直在争论。这些争论体现在了商用大飞机等项目的决策上。现在这个话题鲜有争论了,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在关键时刻,有钱未必买得到这些卡脖子的产品。
没有产品,有钱出国把生产产品的公司一起买了行不行?答案也非常明确:不行!
高科技公司,不会卖给你。以下是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对于中国资本并购美国科技产业公司的阻止盘点。半导体和芯片,是绝对的重灾区。换句话说。核心国以及围绕其的亲戚国,是不愿意看到其他国家的参与到金字塔更高端的位置抢食的。
时间收购方出售方2015年7月紫光美光2015年12月华润集团和华创仙童半导体2016年1月金沙江创投Lumileds2016年2月紫光西部数据2016年6月中联重科Terex2016年10月安邦Hotel del Coronado2016年11月宏芯基金爱思强Aixtron2017年2月科锐英飞凌2017年7月TCLNovatel Wireless旗下MIFI2017年10月思维图新HERE2017年9月峡谷桥莱迪思Lattice2018年2月鑫炎投资Xcerra2018年2月蓝色光标Cognit2018年3月中国重汽UQM Technologies2018年3月大北农Waldo Genetics2018年1月蚂蚁金服速汇金2020年3月石基StayNTouchCFIUS阻止的并购案列盘点
以上仅仅还是冰山一角。针对尖端科技,基本策略转变成:
公司买不到,我可以国际猎人,将有意愿到中国发展的科研人员引入回来;
产业科技这个事儿,还是把一部分资源投资给民企吧。几十年国企没干好的事儿,民企这几年干的都不错。但国有资本要参股。
这里面也有一些短视的地方,无论是政策还是投资,国有资本的青睐主要在大民企、和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但是对于新兴的早期科技创业公司,国有资本的设置门槛相当的高。希望这部分留给民资去做,实际情况,民资资本已经水不多了。最近发现的情况是:国资投不了,民资没钱投的境地。
为什么投资中国资产
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所谓的游资,多多少少是由于他们认为投资在中国安全,并且货币升值会带来的额外收益。安全感和升值预期从哪里来?
资产天生具有国别和阵营之分的,资本天生具有避险的特质。美元资产和经济产业是和美国的经济金融紧密绑定的。
中国是少有的有足够的内部市场又有强大的金融和经济防火墙的经济体。远的不说,看今年海外的疫情趋势,穆迪毫不犹豫的将人民币资产作为金融避险的选择。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怎么会少了中国?
同样,海外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惊人的外汇储备和同样惊人的外贸盈余。一个拥有巨大外汇储备和贸易盈余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希望。
这两大数字是怎么形成的?大量的外资直接投资是主要部分,目的是将一部分制造业环节进行国际转移,到中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中国通过强制结汇制度,将外商手里的外汇聚集到政府手里。你给我美元,我印人民币给你在中国境内消费、投资。
另外一部分就是外贸加工,海量的中小工厂代工出口带来了外贸的盈余,同样是因外汇管制汇聚到了政府手里。
一部分投资者,想方设法绕过中国外汇管制,对中国进行投资。比如红筹架构的股权投资项目,被投主体在海外,进行各种借钱和换汇来进入中国。也推高了中国外汇储备。
海外资本为什么投资中国公司,最本质的原因是,如果在全世界想找到高速增长的资产和项目,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流量,中国是不可能错过的沃土。
发达国家大概10亿人,这部分集中在欧美日韩等,早已被美元横扫并且增长乏力。而中国之下的国家是20多亿人,多是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很难产生高增长的资产。唯独中国,14亿人,统一的文化和制度,自成体系,经济高速增长。不投资中国,到哪里去找到符合华尔街胃口的大项目呢?
未来10年出现的国际经济风险
第一大可能性就是,逆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导致中美经济关系的持续脱钩,以及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封锁的加码。当年美苏的关系是军事冷战,2020年~2030年,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的是经济和科技冷战。大家各自带一众小弟,自己玩。
目前看来,中美关系的演进方向是对抗和分裂的,尽管中国国内很多人仍希望于全球化的继续,因此不愿意判断政策的明确转向。但随着年轻一代成为中国政策和舆论的主力。自由主义信徒将被边缘化。
尤其是在良好物质生活中长大的90后和00后,他们不卑不亢,受不了对外国人的献媚。“外宾”这个词离他们远去了。很多人出国看一圈,回头还是觉得京沪已经超过了很多的发达国家。
在冯斯基小时候,初高中,有人到加拿大、澳洲、美国读书,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一件事。现在从10多岁的青少年,不少都早已经游学多个西方国家。出国留学、移民,不再成为很多年轻人向往的选择。
在新时代的中美竞争中,谁可以更快、更好的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变革潮流,用本国自身消费市场引导资本和货币的循环,谁就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资本,一定要在科技创新中更多的加码。尤其是初创的科技公司,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哪个科技巨无霸,不是从小公司长起来的呢?
第二个重大风险是,美国用美债堆起来的企业负债泡沫可能会因为疫情的重大影响而刺破。2019年春季,美国家企业积累了11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其中8万亿美元投资级债券,1.5万亿美元垃圾债券,1.5万亿美元企业债。这些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们,在二级市场上用债务用来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推高股价(他们的KPI你懂得)。
不难想象,如果刺破这场债务危机,我们不管政府还是个人,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可能。
第三风险在于一带一路在国际化面临推进难度的问题。本质上一带一路承载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一众紧密关系国家的绑定责任,创造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的重要战略。而经济规则制定,包括如何建立人民币版本“布雷森体系”,这些都会面临美国的挑战和打压。同时一系列国家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单纯的向一带一路国家做基础建投资,发债,是否能赢得信任和认同?
其实中国倒不一定为了资源和能源走出去,更重要的获得新生力量的年轻消费者。将中国的文化、科技、产品、服务对外输出,来扩大人民币以及中国产品服务的使用圈。
虽然产业和贸易有可能会出现两大平行或者一大一小平行国际联合经济体,但是对于资本和资产的配置,不会出现极端的二元性:有你没我。
资本的本质是避险,中国资产势必成为全球资本必须配置的一部分。中国越强,海外全球资本反而被配置的会越多。坚定的投资中国科技创业公司,本身就是全球产业资产中最有潜力的一部分。
上周,美国的华裔政治明星,前民主党总统提名候选人,杨安泽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
题目是:《我们亚裔美国人不是病毒,但我们能成为治疗的一部分》
“Andrew Yang: We Asian Americans are not the virus, but we can be part of the cure”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美国亚裔群体很多批评。冯斯基也是在美国读的书,然后又工作过。至于西方人对亚裔的歧视也好、偏见也好。这个是客观存在的。对英语是母语的ABC,尚且如此。想想移民第一代,英语都没有说溜的会怎么样。
如果到美国是去纯消费的,不用顾虑这些;但绝大多数在美国需要长期生活的人,势必无法避免的是与当地的环境相配合,以及Fit in这个工作环境之中的问题。这才会真切体会到,身在异乡的不同。
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中美走向对抗,但现在看越来越难以避免。美国是不会允许出现一个构成威胁的竞争者。而中国的体量和人口,决定了中华民族要走向复兴,必然在总量上对美国构成威胁。而文化、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让两国更相互提防。
试图脚踏两条船的精英们,未来脚踏两条船越来越难,迟早要选择的。
如果真的要投奔彼岸,就下定决心走吧,一别两宽各自欢喜。选择了美国,就要像杨安泽这样,竭尽全力去证明对美国的忠诚。
要留下来的,就不如和国家同甘共苦。没必要抱怨什么,做好本职的工作,养好家,教育好孩子,就是对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也没必要处处鄙视自己的国家,吐糟这样那样的环境和制度。不是没有选择权,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努力提高选择的能力。
中美的对抗是很难避免的。但对抗应该不会发展到热战,就是两国的和平竞争,遏制与反遏制的竞争。尤其是科技、金融领域、国际经济的竞争。
这段时间可能是10~20年。如果中国成功突破了,那就是世界级的国家和国际地位。对于中国人和海外的华人,也一定是个好事。中国的资产也会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出现真正世界级国际化的科技企业,以及其他各类资产、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吸引全世界主权基金、私募基金的配置。
十年后的世界会怎样?我们会怎么样?时间会证明一切,而我们是这场国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巨变的观察者,参与者。
有些事儿,没办法的,只因为你就生于这个时代......
来源:小白读财经
“新四万亿”能否扛起经济复兴大旗?
当前全球,疫情肆虐,全球确诊人数已经达到110万,美国确诊人数已经超过30万,再加上西班牙、意大利、印度、日本,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有许多外贸订单被取消,而在中国靠对外贸易养活自己的人口有1亿多人,此次疫情使得欧美许多国家的需求大幅降低,自然订单急剧下降,如果疫情继续恶化的话,中国将会有5000万人离开这个行业,另谋生计。
当然,面对疫情,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最近,央行3周之内连续2次降准、年内第3次定向降准、12年来首次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设立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共计释放资金4万亿左右。
“新四万亿”能否支撑起中国经济复兴大旗?我们需要再观察。
我们知道,3月份以来,美联储是火力全开,宣布无限制购买国债、MBS、市政债、ABS、企业债、ETF,反正只要能买的都不会放过。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美国已经进入了货币扩张周期。
而在2008年之后,美国一直在进行强力去杠杆,一直到当下,美国居民、金融机构杠杆率并不高,只是企业与政府、资管机构的杠杆率比较高。
中国货币市场不太一样。
2008年之前,我们正处于金融周期的底部,中国的房价也没有涨起来,企业的债务也不多。
2008年之后,中国逐步进入金融周期的顶部,一直到2015年,中国达到金融周期的最高峰。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去杠杆,而到2018年的时候,中国国内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信贷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白马一些上市公司(康得新)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中国开始局部去杠杆,这与当时的美元金融周期并不一致。
这种情况,就使得中国在美联储无限量QE的时候,并不敢于放开手脚去跟,而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财政刺激的方法来调动中国经济的积极性。
在中美金融周期步调不一致的时候,两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效互动,在贸易往来的时候,自然会擦出火花。
首先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
理由很简单,由于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高峰,而美元仍处于相对低谷,人民币就存在被高估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叠加石油价格下跌,只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估计有人不明白,为何石油价格下跌,会造成人民币贬值压力过大呢?
国外石油价格下跌,而国内石油价格并没有明显下跌,这种相当高昂的石油价格必然由运费转移到商品价格上,中国商品价格的性价格就会下降,为了刺激出口,只能使人民币贬值,才能增加中国商品的国外吸引力。
当然,我们知道,当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开放期,而中国法定基准利率相对西方国家的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比较高,比如说,存款基准利率在1.5%,房贷利率在5-6%之间。
相对外资而言,人民币资金成本也不具备吸引力,国内企业有可能纷纷向外资金融机构融资,这只会加大中国金融机构的降息压力。
当然,以上是我重点在金融市场上做的分析,未来3年,中国金融市场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再加上国内正在靠自己产业升级,中国经济要实现凤凰涅槃,需要多努力。
来源:上观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未来数字货币这样用。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央行数字货币,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这里想象了3个场景,带你管中窥豹,一睹央行数字货币的模样。
碰一碰就能付钱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些只收现金的小店,不能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此时没带现金就非常尴尬。
未来,如果你手机里有央行数字货币,不管有没有网络,只需与店主的手机碰一下,就能完成转移或支付。
除了“碰一碰”,央行数字货币也支持“扫码支付”,这一使用体验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并无二致。
那么,为什么店主愿意收呢?因为它本质上也是现金,只是数字化了而已。
从理论角度看,央行数字货币全称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简称DC/EP,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统一。它和传统纸币一样由央行发行,本质上替代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只是换了种形式存在了数字钱包里。如果你认现金,那么就没有理由不认DC/EP。
从实际角度看,不少小店以前有一种观点——手续费太高,不能为银行、支付宝、微信打工。过去,客户刷银行卡店家要付手续费,而支付宝们提现手续费一样不可避免。从目前情况推断,DC/EP与支付宝们不同,互相小额转移支付不会收手续费,即便从数字钱包大额转移到银行账户,应该也不会收取手续费。毕竟,你见过去银行存现金还要付钱吗?
当然,DC/EP的推出,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小店收不收现金的问题。它最终的愿景,肯定是在发行和流通环节替代传统的纸币,以达到节省发行流通防伪成本、便利跨境清算等目的。但可以预见的是,二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
“画家”们要失业了
看过郭富城那部电影《无双》的人都会感叹,那位“画家”仅凭一支画笔,就能把“美元”复制得以假乱真。
只是,DC/EP普及后,这些假钞制造者们就要失业了。
相较于现金,DC/EP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比如不用造纸、不用印刷、不用存储、不用运送。
既然纸都不用了,这也就意味着,像假钞等问题,可能会大大减少。
不用复杂的花纹,不用精妙的防伪,DC/EP本身就变成了一串独一无二的“密码”。从研发伊始,密码学技术就是整个DC/EP的基础,其将在发行和流通环节起到关键作用,最终实现DC/EP的防伪造、防篡改、防复制。据推测,区块链中常见的密钥形式,可能会被应用其中,避免数字货币在生成和流通过程中被恶意篡改。总之,想要破译这一“密码”,难度很大。至少,过去那些造假钞的方法,将被彻底丢进垃圾桶。
但的确有人担心,这一新生事物涉及面太广,一旦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甚至有人质疑,在未来量子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面前,DC/EP的密码学设计能否确保万无一失?
可以看到,央行对于DC/EP的态度一直非常谨慎,一研究就是6年。也正因为兹事体大,所以目前央行仅从几个小范围试点开始测试,逐步推进。
毕竟,官方数字货币在历史上,并无先例可循。想要往前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和比特币不一样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关注度的提升,不少炒币者叫嚣,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要开始大涨了。不要怀疑,这是妥妥的想要“割韭菜”。
实际上,DC/EP和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一是技术不一样。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代表作,央行也曾表示,在原来设计的时候,有过用区块链的设想。但后来央行发现,区块链解决不了高并发的问题。什么是高并发?就是交易量一大,区块链处理不了。2018年“双11”时,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而比特币最快只能每秒7笔,以太坊是每秒10笔到20笔。也就是说,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虽然有其优点,但根本无法满足中国零售级别的应用需要。如果像比特币一样做一笔交易要等半天,那整个超市门口都要排长队了。所以,DC/EP的技术可能部分借鉴了区块链,但区块链绝不是唯一的技术。
二是模式不一样。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特点是什么?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大多数都是采用了挖矿的模式进行发行产出,没有单一的发行方,没有统一的监管方,只是以区块链上的各个节点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但央行的数字货币,恰恰是中心化的。DC/EP由央行统一发行,也遵循了传统的从中央银行到运营机构的双层投放体系。重要的是,为了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DC/EP更加会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三是属性不一样。虽然都叫币,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本质上只是一种虚拟商品,其每天价格起伏波动很大,并没有任何的货币属性,无法充当合格的一般等价物。而DC/EP官方货币的地位毋庸置疑,其背后是国家信用,与传统人民币现钞价值是1:1的对应关系,具有法偿性,是真正的货币。
所以,奉劝那些炒币者,不要再借DC/EP进行炒作。央行数字货币,绝不是币圈“割韭菜”的工具。
栏目主编:张杨
文字编辑:张杨
题图来源:王美杰
文中配图作者:王美杰
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利空因素快速消化人民币汇率未来预期稳定
⊙范子萌 记者 张骄 ○编辑 陈羽
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海外市场的前期发酵让在岸人民币汇率迎来“预期内”的下跌。5月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失守7.10关口,截至当日16:30收盘,下跌440点,报7.0939。
“在岸人民币汇率昨天的表现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分析师张峻滔认为,海外因素叠加五一假期离岸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离岸人民币汇率率先下跌,继而带动昨日在岸人民币汇率下行。
“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下跌,主要是为了抹平与离岸市场的价差。”张峻滔说。实际上,因市场情绪受海外市场影响,五一假日期间,离岸人民币市场已提前经历了较大幅度调整。
5月1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近500点,最低触及7.1340;5月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15关口,刷新自3月20日以来新低。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表示,对于负面信息的消化程度会直接反映在市场表现当中。5月1日,离岸市场反应最为激烈。但6日,在岸人民币汇率跌幅小于预期,A股也快速反弹。
“这说明,市场对利空消息消化得很快。”李刘阳进一步表示。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向也引发市场关注。市场人士表示,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或加剧,但幅度有限。
平安证券预计,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具有小幅升值基础,但如果境外市场波澜再起,将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短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或将加大。
“尽管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还会加剧,但总体不会超出现有水平。”东吴证券固收团队表示,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也会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李刘阳认为,类似的波动持续性并不强,主要在于:一方面,参照4月份态势,即使发生了诸如油价大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事件,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均有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各项经济活动都在稳步恢复中,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偏稳定,很少做方向性的押注。
李刘阳表示,未来国际资本继续流入的可能性很大。“中国经济恢复较快,企业盈利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他分析道。
张峻滔认为,当前,国际资本更青睐美元资产,待美元流动性进一步释放后,才会有更多资金流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升值—贬值—升值—贬值—盘整的五阶段走势。在整个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9762下降至7.0795,贬值了1.5%。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在一定程度上钉住了主要由发达国家货币组成的货币篮。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看受以下两个故事中的哪一个主导。如果汇率走势受经济基本面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温和升值。而如果汇率走势受中美摩擦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把上述两种情景结合起来,则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宽幅波动特征,上限可能在6.7-6.8,而下限可能在7.2-7.3。
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升值—贬值—升值—贬值—盘整的五阶段走势(图1)。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1日,以及2020年2月24日至3月9日这两个时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出现1.7%与1.4%的升值。在2020年1月21日至2月24日,以及2020年3月9日至3月20日这两个时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出现2.4%与2.6%的贬值。在2020年3月20日至6月30日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在7.03-7.14的范围内窄幅波动。在整个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9762下降至7.0795,贬值了1.5%。
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该指数由91.39上升至95.73,升值了4.7%。在2020年3月20日至6月24日期间,该指数由95.73下降至91.94,贬值了4.0%。在整个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CFETS篮子指数由91.39上升为91.94,仅升值了0.6%。
图1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如图2所示,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在2020年上半年期间曾经有两次显著放大。其一,2020年2月14日至3月9日期间由127个基点拉大至198个基点,这对应着图1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上半年的第二波升值。其二,在2020年6月8日至6月29日期间,上述收益率之差由193个基点拉大至221个基点,但该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双边震荡走势。总体来看,中美利差变动不能很好地解释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
图2 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
如图3所示,除2020年1月初至1月21日,以及2020年5月15日至5月30日这两段时期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走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特征。这意味着,当美元指数走强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倾向于走弱。反之,当美元指数走弱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倾向于走强。由于美元指数中并不包含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这意味着,在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美元指数走势的牵引。换言之,在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在一定程度上钉住了主要由发达国家货币组成的货币篮。
图3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美元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由于在美元指数中,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权重高达57.6%,因此美元指数走势与欧元兑美元指数走势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图4)。也即当欧元对美元升值时,美元指数倾向于下跌。反之,当欧元对美元贬值时,美元指数倾向于上升。总体来看,在2020年上半年,美元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而这对应着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先降后升。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9日,美元指数由96.4上升至102.7,升值了6.5%。事实上,仅在2020年3月9日至3月19日这10天之内,美元指数就由95.1上升至102.7,升值幅度高达8.0%。这10天内,恰好也是全球金融市场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下波动最剧烈之际。随着美股在10天内4次熔断,全球市场上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显著超过供给,这是美元指数在短期内急剧升值的根本原因。而在2020年3月19日至6月29日,美元指数由102.7下降至97.5,贬值了5.1%。在整个2020年上半年,美元指数由96.4上升至97.5,仅仅升值了1.0%。
图4 美元指数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
综上所述,在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了1.5%,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指数与美元指数分别升值了0.6%与1.0%。那么,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何去何从呢?
笔者认为,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看受以下两个故事中的哪一个主导。如果汇率走势受经济基本面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温和升值。而如果汇率走势受中美摩擦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
根据IMF在2020年6月的最新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将会萎缩8.0%,而中国经济将会增长1.0%。从季度经济增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而美国经济增速在今年2、3季度将会呈现深度萎缩态势。这意味着,如果经济基本面主导的话,在2020年下半年,中美利差有望继续扩大,美元指数可能下行至91-9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有望升值至6.7-6.8。
然而,考虑到2020年是美国大选之年,目前特朗普政府饱受疫情二次反弹与BLM运动(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影响,支持率显著下降。如果短期内经济不能显著反弹,特朗普政府很可能重新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而如果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地加剧,那么在2020年下半年,美元指数可能不降反升,重返100左右,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可能跌至7.2-7.3。事实上,美元指数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之所以能够走出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这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近年来显著上升有关(图5)。毫无疑问的是,中美经贸摩擦显著上升,将会继续强化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也会强化美元的避险资产地位。
图5 美元指数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把上述两种情景结合起来,则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呈现宽幅波动特征,上限可能在6.7-6.8,而下限可能在7.2-7.3。
(本文首发于腾讯财经《灼见》2020年6月30日。)
延伸阅读:
【张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张明】 人民币兑美元绕“7”振荡,中美贸易谈判进程是主要驱动因素
【张明】 人民币汇率的近期走势、成因分析与前景展望
【张明】 2019年美元指数与人民币汇率走势探析(文末附彩蛋)
【张 明】 2019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何升值?
【张 明】 美元指数近期为何如此低迷?
【肖立晟】 2018-2019年人民币汇率形势分析与展望
【专 访】 余永定: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宜尽早完成汇率改革
【肖立晟】 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波动分析与展望
【徐奇渊】 人民币汇率走向充分弹性:条件逐步成熟
【余永定】 保汇率还是保外储
【徐奇渊】 为什么央妈那么累?
【张 明】 八评本次定向降准
【徐奇渊】 定向降准:汇率将继续走弱、棚改热潮有望降温
【徐奇渊】 人民币汇率走向充分弹性:条件逐步成熟
【张 明】 警惕汇率问题政治化 不宜对美元过快升值
【课题组】 异质性人民币有效汇率(HEER)数据概览:2018年
【肖立晟】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增加市场供求比重
【张 明】 警惕汇率问题政治化 不宜对美元过快升值
【肖立晟】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增加市场供求比重
【肖立晟】 人民币汇率升值背后的“羊群效应”
【张 明】 贬值压力未根除 慎言汇率新周期
【余永定】 汇率浮动恐惧症与国际收支结构的恶化
【肖立晟】 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的收益与风险
【余永定 肖立晟】完成“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分析
本文是我4月6日《只要有简单的逻辑知识,就知道油价、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的继续。上一篇文章分析了油价,今天分析粮价和人民币汇率。
关于油价,先简单总结一下上一篇文章的结论:
以美元衡量,在可预见的未来,油价将徘徊在低位,而粮价也比较稳定。
我始终认为,每桶20多美元的油价是底价。但在4月21日左右,国际油价大跌,5月份的期货价格居然跌至负37美元,受此影响,美国的国际原油价格也跌至每桶6.5美元,实在是出我意料,一度让我对我的结论产生动摇。
不过,后来的走势说明,油价跌至十几美元乃至10美元以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5月份以来,油价已经稳定在每桶25美元左右。
既然已经“探底”,那么以后应该会在此基础上逐渐上涨。因为当油价打至20美元以下时,一部分美国页岩油油田,已经绝望地被迫停产了。反正在30美元以下他们都不赚钱,甚至很多企业在40美元以下都不赚钱,所以断无复产的道理。这在供给侧形成了限制。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已经在西方达到顶峰并逐渐消退,有利于恢复生产,有利于石油消费。所以,在需求侧比较乐观。
因此,除了4月下旬油价跌至恐慌的20美元以下的极端情况,已经可以确定:目前20多美元的价格,就是油价的底部。
粮食价格,以美元计价,也比较稳定。我在《只要有简单的逻辑知识,就知道油价、粮价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中也分析过,不再多说。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超市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大约50%了,这难道不是大涨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
这是因为,我国的粮价始终偏低。比如一袋5公斤的大米售价20元左右,就算涨50%,涨到30元,也不贵吧?咱们多算一点,每人每月平均吃掉15公斤大米,也就90元,不贵吧?
白面稍微贵点,但是平均来说,每人月平均吃掉米面100元,一点都不贵。
这已经是涨了50%的情况了。就算在此基础上再涨50%,月均150元的主食,也不贵吧?
不是粮食太贵,而是之前,粮价太便宜了。
所以涨50%或者一倍,很多人不适应。
人们之所以觉得贵,一方面是短期涨价明显,因为不仅是米面在涨,所有食品价格都在涨,都涨30%以上,这就有点受不了了。另一方面,瘟疫以来,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下降。
是的,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在下降!我在《假如实际收入下降一半,大多数人将怎样生活?》中已经说过,不再多说了。
价格上涨叠加收入下降,对于米面的价格上涨,就会觉得更受不了了。
粮价的便宜靠什么支撑?靠我国外汇盈余,购买国际粮食来支撑,这以前我也说过。鉴于2020年我国的外汇还能撑得住,所以今年的粮价,不用担心。
今年。
那么以后呢?
归根结底,看创汇能力。
如果有外汇,就能购买石油和粮食。只要汇率稳定,国内价格也会比较稳定。
那有外汇吗?
这要看两方面:1、产业链是否还在中国。2、人民币汇率是否会保持稳定。
如果这两点没问题,当然就没问题。可是,从2018年开始,这两点都开始陆续出了问题。
可能很多人会说:如果不是瘟疫,我国在去年的创汇也挺好啊?而瘟疫总会过去的。至于汇率,即使从2018年初的一美元兑6.9元,上升到现在的7.1,也没升多少吧,汇率基本是稳定的。
说得都很对。
但是网上不是有个帖子吗,说泰坦尼克那么大的轮船,撞了冰山后到沉默,也有三个小时,足够你做准备的(假如可以充分准备的话)。何况一个比泰坦尼克大几十万倍的国家?
我们要看趋势。
而在趋势开始扭转的时刻,会形成拉锯,变动是缓慢的。
然后,就是断崖式的变动,如下图所示。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战争。
大多数战役或战斗,都有一段相持阶段。但到了分际,就会有一方兵败如山倒。
巨大的损失或收益,实际上发生在这一阶段。
举个例子,明末的松锦战役,洪承畴率领十几万精锐的明军,对阵十几万精锐的清军。打了一年多,明军凭借火炮优势和稳扎稳打,居然在大多数时间小占优势。不断积累小胜,逼迫清军不断后退。
双方的损失都不大,因为清军统帅多尔衮也很能打仗。他一看硬拼不行,就会主动小幅后撤,避免清军遭到更大损失。多尔衮总想发挥清军的野战优势,但明军根本不给他机会。
所以,双方打了一年多,损失都不大。
在明军方面,都靠洪承畴的出色指挥和治军严明。洪承畴的思路是:充分发挥明军的火炮和粮食优势,步步为营,把国力相对较弱的清军耗死。等清军的粮草生产跟不上了(实际上已经发生),饿着肚子的清军必然会战斗力大减。那时,将是明军全面出击的机会。
洪承畴在耐心等待清军土崩瓦解的时刻。
但是,崇祯多次逼其冒进,洪承畴不得不从,他不得不过早地把战线前推。
而明军战线的过于前推,让皇太极看到了机会。他让清军包抄后路,断了明军的粮道。
而粮道一断,明军的军心就彻底乱了。于是在三天之内,明军土崩瓦解。突围和撤退,变成了一窝蜂的逃命。阻击和追击的清军,这时已经不是在和明军战斗,而是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大屠杀。
三天之内,明军战死五万多人,而清军只损失二三百人。
所以,巨大的损失和收益,都发生在对抗过了分界线之后。
经商也是一样。
现金流突然没有了,公司看起来再赚钱,也只有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这时只能任人宰割,估值极低。
而现金流,如果被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打断,神仙也没招啊。
比如正做着生意呢,瘟疫来了,都不能上街,都不能生产和消费了,生意怎么做?
另一方面,企业还得给员工发工资,还得交房租。时间一长,现金流断掉是迟早的事。
企业当然可以从国家获得贷款,甚至是利息很低的贷款。但是,贷款是要还的,如果不能有现金流,不能盈利,靠贷款总不是长久之计。
好了不扯远了,回到刚才两个关键方面:1、产业链是否还在中国。2、人民币汇率是否会保持稳定。
我上面谈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做准备的。
现在,至少大部分产业链还在中国。但是,如果你是老板,你在意生产会被突然停顿吗?
我相信,任何老板都会在意的。
有人说,瘟疫不可控,这是没办法的事。
嗯,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美国在有140多万人感染新冠的情况下,美国50个州,已经有48个州宣布脱离紧急状态,要陆续复工了。
美国的疫情缓解了吗?下图是截止到5月12日的趋势图,大家看看缓解没有。
回答是:目前(5月13日前后)貌似达到了疫情高峰。但是否真是高峰呢?还得观察一段时间。
但在目前平均每天仍然新增两万患者的情况下(与此同时也能治好约一万多人),美国居然有48个州,要陆续复工了。
复工后的情况将如何呢?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6日的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研究模型预测:
1、如果现在美国全面复工,但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到6月底,美国会死35万人(目前死亡8万多)。
2、如果继续封闭,则“只有”11.7万人死亡,但失业人口会达到1860万。
3、如果完全不管,爱咋咋地,到6月底,美国会死95万人,但会增加410万就业。
美国现在选择的,是第1条路。
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做好了再死20多万人的准备。
如果美国继续采取上述第2条路,死亡人数会只增加3万多人,但是失业人口会暴增到1860万。
美国的居家隔离措施比我国宽松多了,但以美国3.6亿人口,也会产生1860万的失业。我国14亿人口,隔离措施比美国严厉得多,又将有多少失业呢?
大家可以自己估计,我也不知道。
和美国相比,我国现在的情况仍然是:
只要某个城市发现几名或累计几十名患者,立刻高度戒备,基本上全面封闭,甚至进入“战时状态”。
比如,吉林省舒兰市,截止到5月12日24时,出现了累计22个确诊病例,现在戒备森严。
具体措施是:
城区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各小区原则上封闭管控,每个小区仅保留一个出入通道(确保消防、救护等特种车辆通行),外来人员及车辆一律禁止进入。已经复学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恢复网上授课模式。
舒兰的现状,就不用上图片了,和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区都差不多。
而且不是舒兰一个小城市,它所属的吉林市都高度戒备了。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基本上已经不用担心。但是到了今年秋冬季节,如果新冠再次在我国发生,我们是不是再次进入大规模严防死守状态?
到了今年秋冬季,如果新冠再次爆发,一方面是欧美已经有上千万人感染过,逐渐开始进入“群体免疫”状态,或者至少在这方面比我们好得多。另一方面,在大家应对新冠的经验都很丰富的情况下,欧美绝不会因为一个城市出现区区几个病例就大惊失色、出现区区几十个病例就实际进入封城状态,那么请问:
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在哪里投资?
请注意,我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我只能说:每种防疫措施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我只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问的上面这个问题。
答案,应该是显然的吧。
严防死守的防疫,实际上应该立足于一个思路,那就是:
毕其功于一役。
也就是说:虽然这次严防死守,经济损失大一点,但是没关系,只要瘟疫能永远消失就行。
但是,这种思路,对于新冠来说,目前来看,有些太乐观了。
如果瘟疫反复来去,难道次次都严防死守吗?
那么,从长期经济角度考虑,显然不如在防止医疗资源崩溃的前提下,逐渐进入群体免疫的措施要好。
重申:我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也不涉及什么贸易战,什么国际纠纷之类的问题,我只是从资本角度考虑。
如果我国的防疫思路不变,那么,一个资本家,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撤出产业,布局到对瘟疫不太敏感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中国以现在的防疫思路,做得越好,反而给资本家以撤出产业的机会。
因为,随着瘟疫反复来去,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瘟疫的敏感性越低;而我国却始终处于“高敏感”状态,一有疫情就进入封城或准封城状态,大家都戴口罩不敢出门,请问资本受得了吗?
别说资本受不了,大多数靠工资为生的普通老百姓,恐怕也受不了吧。
那么,我国的防疫思路,未来会变吗?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看不到这种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就不展开了。如果,我们的防疫思路不变,那么:
产业链,还将继续迁出。
很多工厂,会利用夏季的疫情缓解,继续迁出。
因为他们对今年秋冬季节的防疫思路,摸不准。
就算我们要奋力承受欧美现在已经承受的一击,但欧美的高峰已经过去了,所以还是迁出比较好。
得出这个结论,我很难过。
但理性分析就是这样的。
于是,进一步的结果就是:
我国的创汇能力明显降低,失业情况更加严重。人民币汇率,也将经受更多考验。
当然,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坚信,今年全面实现小康,没有任何问题。
人民币肯定有升值空间,但是这个得看长期,不能看短期。
短期还是稳中有贬比较好。
1.有利于外贸行业。短期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疫情已经折磨的所有国家都无法呼吸了。今年的外贸估计除了医疗行业暴涨外,其他行业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严重影响。目前还只是开始,随着各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必然导致各国购买力暴降。对于外贸行业必须做好周密的规划,以防大面积关厂倒闭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升值是不太明智的。
2.美元要开始下跌。从美元角度讲,美元无限量供应,直到2022年都不会结束美元的宽松。美元汇率已经反应比较明显,从最高点的103点降到现在只有97点附近,已经跌了不少,中长期下跌的趋势已经走出来了。美国是中国主要贸易国,跟随美元汇率下跌,将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价格自主权。
3.抑制通缩的可能。随着疫情全世界蔓延,中国经济即使恢复也会受很大影响。国内居民购买力都会下降。从CPI走势就很明显,2月CPI是5.3%,3月CPI是4.5%,4月CPI是3.5%,5月CPI是2.5%,而全年CPI目标是3.5%,照这样跌下去,下月都不一定能保住2%。适当贬值,进口将会因为贬值而有所上涨,从而适当抑制一下通缩。
但是长期看,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
1.中国更加强大将使人民币使用更广。就像美元当年推向全世界,中国在实力增长中,人民币的使用量必然增加。
2.中国产业升级进展会推动消费升级。中国由低端生产转向高端生产,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会继续增加。自然价格会逐步上涨,低端商品会逐步降低比重,世界对中国的外贸需求会继续扩大。
3.中国定价权的份额将逐步增加。包括原油、铁矿石、猪肉等众多大宗商品期货的上市,人民币的定价权将会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将会增多,他们可以用人民币在中国买到各种大宗商品,不用再用持续贬值的美元了。
4.中国开放政策将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中国早年就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包括金砖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还有未来可能的中日韩自贸区等等,众多政策逐步推进发展,都有希望推进人民币的权重提升。世界各国将会加大人民币的储备,需要人民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5.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动有利于人民币的在全世界的应用。推动数字货币落地成熟后将会极大方便人民币使用,各国人民都不用携带纸币,区分假币的麻烦。而且这个技术成熟越早越有利于领先全世界。
未来是看好人民币继续升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