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美元与美金是同一个概念,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为什么会有美金说法,要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说起。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所在那时拥有多少美金就等有拥有多少黄金,所以才会有美金的说法。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one dollar,dollar是可数名词,是否加s要看它前面的数词。既然是一美元,当然要用单数,如果是两美元三美元的话,就要加s,像two dollars,three dollars.
一美元纸币是美国货币额名称。一美元纸币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反面印的是美国国徽,纸币材料是由75%棉花和25%亚麻混和而成的。1862年第一张一美元纸钞被使用.上面的肖像人物是财政部大臣所罗门·蔡斯。现代的肖像是在1957设计的。一美元纸币是使用了75%棉花和25%亚麻混和材料,还有红色和蓝色的微小丝绸纤维交织其上。它的宽度为2.61英寸(合6.63厘米),长6.14英寸(合15.6厘米),单张厚度为0.0043英寸(合0.11毫米),每张一美元纸钞的质量为1克。财政部经常对货币设计进行微小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通常只被发烧友和收藏家注意到。[1]一美元纸币被联邦储备银行以蓝丝带运输发行。
1美元硬币目前主要流通的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正面是艾森豪威尔总统,背面是自由女神像,这个版本直径有点大,流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另一个版本正面是美国女权运动活动家苏珊。安东尼。还有比较有特点的版本就是在1999年时发行过一枚金黄色的正面是萨卡加维亚(Sacagawea)头像的版本,Sacagawea是美国历史上西部拓荒时期的传奇女性,是肖肖尼族的印第安人,美国发行这枚硬币是为了表彰美国原住民素女及她们对美国的贡献,背面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白头鹰。 但值得一说的是美国在2007年开始陆续发行了纪念美国历史上38位已故的美国总统的1美元硬币,每年发行一枚,到今年2016年正好都发行完毕,背面图案都是自由女神像。
美元有另外一个名称是美金,但是现在目前世界各国都不把美元叫美金而叫美元,这也是有一个历史典故的,就是在70年代的时候,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时候,美金就回归到美元了,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1盎司等于31.1035克,这个举例来讲就相当于1克黄金约等于1美元,感觉上1美元等于1克黄金来等值消费,但是经过70年代金融危机和石油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我们就不再称美元为美金了,又回到货币的特征下,这个美元和石油和黄金的比价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基本上就是1元人民币对于中国人的概念;其实各国的货币都是考虑了本国的收入和购买力的,绝大部分国家的1元都是跟国内的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类似。只能说购买力差不多,一些日用品可能以美元计会更加便宜一点,比如玻璃杯应该用不到5美元,但是剪头之类的在国内20元,美国可能要30多美元,总体的花销来看其实购买力就差不多了;美国是日常消费品便宜,但是服务类消费比如吃饭之类的要贵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