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学院

奥斯丁学院学费:27875~47593美元/年

奥斯丁学院官网: http://www.austincollege.edu

学校性质:私立

创办时间:1849年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1321人

80分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90%

货币兑换流程

1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2

关注公众号

3

点击“外币兑换”

4

使用手机登录

5

填写订单信息

6

填写补充信息

7

支付-下单完成

8

到店取钞

【简介】 奥斯丁学院

奥斯丁学院(Austin College)成立于1849年,校园面积约283,000平方米,是一所隶属于教会的文理学院,也是美国著名的私立院校之一,在校学生约1300人。学校占地60英亩,坐落在达拉斯市以北60英里的谢尔曼市,紧邻俄克拉荷马州州建公路。奥斯丁学院的课程难度非常大,但是课堂人数很少、教授对学生非常关心,同时学校的学习技巧中心也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奥斯丁学院校内有不少的聚会和娱乐活动可以参加。作为一所福利大学,奥斯丁学院还是把自己当作社区贡献的一分子,在公共的讨论会,展览和演出中,奥斯丁学院一直在为谢尔曼和北德克萨斯地区服务,学院里面的任何设施都是可以应用于地区的。

【专业】 奥斯丁学院

  • 人类学 费用:暂无

  • 会计 费用:暂无

  • 生化 费用:暂无

  • 奥斯丁学院相关问题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录取条件是怎样啊?

    看你想进哪个学院。GPA 3.4 有点低。其他的我不知道,因为我是本科的。考Gmat想读商吗?

    查看全部
  •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就读体验以及它在美国算是名校吗

    必须是名校呀!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简称UT-Austin),成立于1883年,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北美顶尖大学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AU)的成员,美国最负盛名的“公立常春藤(Public Ivy)”院校之一,是德克萨斯大学系统中的旗舰校区,也是德克萨斯州境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坐落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市区,距离市内的州政府总部约一英里。学校现有学生约51,000人,教职员工数约3,000人(2014秋季)[1] ,为全美单一校园中学生人数中第五大的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共设有18个学院,提供135个专业的学位课程,其中属商科和工程学专业最为强势。本科生除了可以在10个本科商科专业中任选其一之外,还有机会参加专门为MBA学生设计的快速商务课程。工程学方面,UT-Austin所有的本科工程学专业全部至少排名美国Top20,其中很多属于全美10强的行列。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的教育学院高居全美第3,工程学院位列全美第8,法学院和商学院分别位列全美第16和17。根据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校位列第36位,在工科领域排名全球第5,在社科领域排名全球第20,理科排名全球第28。
    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50[2-3]
    [4]
    2015 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心排名:30[5]
    2017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0位。[6]

    查看全部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院系设置

    全部学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Cockrell工程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教育学院College of Fine Arts艺术学院College of Liberal Arts文理学院College of Natural Sciences自然科学学院College of Pharmacy药学院Dell Medical SchoolDell医学院Graduate School研究生院Jackson School of GeosciencesJackson地球科学学院LBJ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LBJ公共行政学院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McCombs商学院Moody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Moody传播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建筑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信息学院School of Law法学院School of Nursing护理学院School of Social Work社会工作学院School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本科生院本科及研究生专业
    会计,广告,航天,美国研究,人类学,考古学,建筑,艺术,亚洲研究,天文学,生物科学,商业,企业管理,化学工程,化学,古典文学,传播学,电脑科学,舞蹈,经济学,教育,电机工程,小学教育,时装设计,时装经销,影片艺术,财政,外国语言,地理,地质学,德文,保健科学,历史,人文学,室内设计,国际关系,日本研究,新闻学,语言课程,人文科学,信息系统管理,市场学,数学,机械工程,音乐,自然科学,护理学,营养学,表演艺术,石油工程,医药科学,哲学,摄影,体育教育,物理科学,政治科学,牙科预科,心理学,公共事务,科学,社会工作,社会学,西班牙语,特殊教育,纺织品设计,家政。
    会计、建筑,生物学,生物,企业管理,传播学,电脑科学,教育,英文,艺术,外国语言,保健科学,新闻学,法律,人文科学,图书馆学,数学,表演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

    查看全部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校历史

    1827年,在德州属于墨西哥的一州时,就在的宪法中计划成立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1836年,德克萨斯共和国独立后,在所发布的宪法中明订要在境内设立两所大学或学院;1839年,州议会立法同意拨出奥斯汀土地中的四十英亩,做为高等教育之用。故德州大学常以四十英亩(40 acres)为名,以为溯本追源。但是,因为后来德州加入美国联邦和南北战争,建校计划一路延宕。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延误后,1876年,州议会再次提出要建立“高水平大学”的计划。直到1881年,奥斯汀才确定为这所公立大学的所在地。1882年11月,校区的建设开始进行。在1883年9月15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一个教学楼,八位教授,一位学监和221名学生正式开始上课。
    今天,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是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研究、公共服务机构。 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6亿4千万美元。

    查看全部
  • 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德州奥斯丁、宾州州立、迈阿密大学,这四所大学的商学院那所好?

    排名一定是德州奥斯丁最高,应该是前20.而且他是学术性学校,教学质量非常高。其次是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至于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虽然商学院也很好,可是方圆两小时没有什么城镇,不方便生活。迈阿密在美国属于犯罪率很高的城市,如果是女儿的话,肯定会不放心的。还是德州奥斯汀最好。

    查看全部
  • 奥斯丁学院相关资讯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有哪些专业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其自然科学学院,工程学院、商学院以及教育学院闻名于世。工程类研究生院和教育类研究生院排名分别位居第8名和12位,顶尖商学院与法学院排名中分别列第6和15名。UT的会计专业11年以来一直是全美第1。UT的石油工程也一直保持在全美第1。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将继续发挥学院的优势,发展和传播以证据为基础的做法,为儿童、学校和社区带来真正的改变。立思辰留学云介绍,学院坚信教育变革的力量,学院想要解决机会差距、教育、和健康差距。学院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来改变现在存在的差距。学院在他们将成为培养多样化教育工作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桥梁。学院坚信教育的变革力量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世界。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工程学院

    科克雷尔工程学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一直是工程教育和技术进步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学院设有7个学术部门,提供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有几个专业一直排在全美前10名。学院还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多个跨学科学位、双学位和跨机构学位项目。

    查看全部
  • 「e · vlog」EERC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工程教学与研究中心

    01:4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

    工程教学与研究中心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 Research Center

    这座新建的工程教育与研究中心是科克雷尔工程学院走向科研创新、工程教育和企业领导全球中心的重要基建部分。

    项目地点: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项目面积:40,877平方米设计年份:2017

    托德·谢里曼

    Todd Schliemann

    ennead 设计合伙人

    康奈尔大学建筑咨询会委员

    美国建筑师协会理事会员

    凯文·麦克勒肯

    Kevin McClurkan

    ennead管理合伙人

    LEED AP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ennead architects LLP 版权所有

    查看全部
  • 尼古拉斯·巴克谈书籍收藏

    尼古拉斯·巴克(章静绘)

    2019年10月,在英国书店奎文斋(Bernard Quaritch Ltd)的乔迁酒会上,有幸遇到西方珍本书界的泰斗尼古拉斯·巴克先生(Nicolas Barker)。巴克曾担任《藏书家》(

    The Book Collector

    ) 杂志主编五十年,约翰·卡特(John Carter)的经典之作《书籍收藏ABC》(

    ABC for Book Collectors

    )在他接手之后,已经出到第九版。巴克是那个晚会的至重嘉宾,开幕致辞风趣幽默,大家排着队与他握手寒暄。找到机会与他交谈,并问他是否可将《ABC》译成中文,他一口答应。于是,照规矩去与出版社联系,心想这道程序只是走走过场,但没想到出版社的女当家却因某次不愉快的个人经历下过死令,此书永不授予中文版权。终于明白,难怪这本西方爱书者几乎人手一册的藏书经典,英文版已经三三得九,重印已达二十余次,至今仍无中文版。巴克也没有想到竟有此一说,于是,之后两周,来来往往邮件措辞之激烈,可想而知。最终通过巴克与奎文斋主人许忠如先生(John Koh)的斡旋,出版社终于让步,版权谈定。

    此书的主译我早就托付给大学同窗好友余彬,她去年夏天开始欧洲北非之旅前,曾在伦敦小住,我就在她的极简的行囊中塞了一本,让她路上得空看看。今年2月春节前,她结束了从北极圈到撒哈拉六个月的旅行,回温州探望父亲,正撞上疫情封城,三个月足不出户,静下心来将译稿完成。

    原本的计划是等书译好之后,我就去巴克在伦敦诺丁山的寓所拜访他,顺便做个访谈。但英国疫情爆发,八十八岁的巴克回到剑桥乡下的家中读书写作,见面不再可能。幸亏网络会议Zoom盛行,英国被重点保护的祖父母辈都已驾轻就熟,我约巴克先生做个网络采访,他欣然答允。

    不同版本的《书籍收藏ABC》

    首先感谢您允许我们翻译这本《书籍收藏ABC》,并感谢您接受采访。此书的原作者是约翰·卡特,我们对他所知甚少。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巴克:

    卡特出生于1905年,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珍本书商,也是一位很有名的外交官。他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接受教育,原本是可以轻而易举进入学术界的,但他选择了书商的行当。他的文笔非常好,在这本《书籍收藏ABC》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简洁、优美、流畅的风格。这本书是一部杰作。

    您在序言在介绍他时写道:“尽管他长期是该行业的一员,但却从未真正融入。有些书商前辈不喜欢他的举止态度,感觉他傲气、高冷、不投入,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把每一档交易都处理得一丝不苟且诚信体面。”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巴克: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中期,卡特一直在从事珍本书行业,他没有其他职业,他的外交官生涯是那以后的事。所以,他对这个行业是全心全意。但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书店,所以,虽然身在其中,但又不能算是一分子。有些老一辈书商可能觉得他不是百分之百投入在这一行里,对卡特存有戒心,觉得他不完全是他们中的一员。

    《书籍收藏ABC》的作者约翰·卡特

    我比他小二十七岁,但与他交往了二十多年,我们是忘年交。他非常优雅,言谈举止衣着都特别讲究,可以说是一位老派的英国绅士。他自己是位藏书家,收藏的豪斯曼(A. E. Housman)非常可观,他还专门收藏伊顿公学校长兼诗人威廉·科里(William Cory)的作品。他的笔头也很勤快,经常为《藏书家》杂志撰稿,还出版过作品集。

    在他身边,有一个爱书者的小群体,是他组织的,他称之为“小书虫”(biblio-boys),大概有十几位,收藏家、书商、文学界的人士等,包括麦克·萨德利尔(Michael Sadleir)、佩西·穆尔(Percy Muir)、斯坦利·莫里森(Stanley Morison)等。

    《书籍收藏ABC》在1952年出版,同年《藏书家》杂志创刊,约翰·海沃德(John Hayward)担任主编。这本《ABC》就是题献给他的。在珍本书界来说,这两个出版物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在当年,也都算是书界大事吧。

    巴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物资紧张,经济等待复苏,基本生活物品都是限量供应,图书出版销售业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一直到1952年才得以放宽。所以,那年是让人们充满希望的,人们充满了创意和新的思想。所以,《ABC》在这一年出版,《藏书家》杂志也在这一年创刊发行,不是偶然的。

    1952年,弗莱明(Ian Fleming)写完了他的第一部邦德小说《皇家赌场》,次年出版,他后来以邦德闻名世界。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他是一位重要的藏书家,《藏书家》杂志就是他一手创办的,他是主要股权人。能否请您谈谈他与珍本书界的关系?

    巴克:

    弗莱明的身份很多。他和佩西·穆尔是在1929年春天认识的,当时正是大萧条,穆尔工作的书店刚刚搬到邦德大街,弗莱明还不到二十一岁,邦德还根本连个影子都没有呢。他路过书店,看到橱窗里在宣传D. H. 劳伦斯的诗集《三色紫罗兰》,进去询问,结果认识了穆尔,一见如故。他俩都是爱书人,谈到阅读与收藏,非常投契,成为好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四十五年,一直到1964年弗莱明去世。几年后,弗莱明进入证券市场,成了一名交易员,赚了一笔钱,大约是两百五十英镑,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他委托穆尔帮他寻找“里程碑书籍”的初版本,第一本关于各种各样新发明的书:X光、自行车、高尔夫球、青霉素、避孕措施、汽车等等,包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弗洛依德、居里夫人的书等。这些大都是十九世纪之后出版的书,当时几镑十几镑就能买到。后来弗莱明还成了书店的董事。穆尔帮他买到的书,就是弗莱明著名的收藏,也是后来那个重要的“印刷与人类思想”(Printing and the Mind of Man, 简称PMM)大展中一半的书籍,另外一半是凯恩斯的收藏。

    《藏书家》杂志创始人、小说家弗莱明

    1950年,弗莱明搬到了泰晤士河边的卡莱尔公寓,住在顶楼。在同一个公寓里,住着约翰·海沃德和T.S.艾略特,他俩是七年的室友,有人说海沃德对《四个四重奏》的贡献很大。到了1952年,他们就把原有的一本关于书籍收藏的杂志改版为《藏书家》,弗莱明、穆尔和海沃德都是编委会的成员,海沃德是主编。

    《书籍收藏ABC》是献给海沃德的,卡特在原序中写道:“但还有一位老朋友,他不仅揭开了这本书的雏形,而且自始至终倾力而为。对此我无以为报,但至少我可以让他的名字独占一页。”这一页就是致献页面。而且您在后续的介绍中也写道:“我保留了原书的致献人,因为他让我和原作者一样,受益匪浅。”这位海沃德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巴克:

    海沃德是一位残障人士,患有多发性硬化症,非常痛苦的一种病症。他是一位非常严谨、精细的学者和评论家,相当犀利、敏锐,大家对他的评论都非常敬畏。他坐着轮椅,所以行动不便。我从1958年开始给《藏书家》杂志写稿,经常去看望海沃德,就在卡莱尔公寓。我非常崇敬他,也很喜欢他。

    弗莱明和海沃德是一年之内前后去世的,分别是1964年、1965年,此后这本杂志就没人管了。在海沃德的追悼会上,可能因为我和他的关系很好,大家都说:你必须得接替他的工作。就这样,我成了主编,而且一做就是五十年。2016年我退休后,把杂志归还给了弗莱明的两位侄子。

    您是如何进入珍本书界的?请您谈谈您自己的经历。

    巴克:

    我出生在剑桥,从小在那里长大,一直到现在,那里都是我的家,对我很重要。我父亲是剑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我们住在一条小街上,街上总共有十四户人家,其中十户都是剑桥的教授。那是一条非常学术的街。大概从八岁时开始,我就喜欢逛书店。后来我去伦敦上学,书店更多,那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让您印象最深的书店有哪些?

    巴克:

    我印象最深的书店有两家,一家在剑桥,是Gustav David,是当地爱书人最喜欢去的书店,剑桥大学的学生们都去那里。伦敦的书店,那就是奎文斋了。对我来说,这两家书店就像吸铁石一样。记得第一次,我进了奎文斋,在里面翻书,待了很久,根本没人注意到我进去,后来他们发现了我,很惊诧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在书店里,因为他们的常客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这样他们就认识了我。

    1952年,《藏书家》杂志创立,《ABC》出版时,我十九岁,正在德国服兵役。兵役结束后,我进入牛津大学新学院,学习古典学,拉丁语和希腊语。可能因为我从小在剑桥长大,所以想换换风景,就选择了牛津。这个新学院,New College,其实是1379年成立的,是牛津最古老的学院之一,但这个“新”字,永远没有摆脱。

    我看到介绍说,您十四岁就印行第一本书了。

    巴克:

    是的,我很幸运找到了一台旧的印刷机,还能用。我先印了一本小书,虽然印得很糟糕,让我尝到了乐趣。之后,我印了六七本书。最后一本是女诗人科恩福德(Frances Cornford)的诗集《平静的海岸》(), 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她就去世了。她的出版社是Cress Press,她希望这本诗集能有插图,但出版社说有插图的书太贵了,他们负担不起。她和我说起此事,我自告奋勇,说我可以帮她印刷。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工程多么浩大,但我最终还是完成了,那是1961年。有一个朋友帮忙,从排字到印刷,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印了一千五百本,那是我印得最多的书。其他的一般都只印三五百本。虽然没有赚到钱,但那是很好的经验。这个印刷机还在我的储藏室里,但已经几十年没再使用了。

    On a Calm Shore

    您在出版界工作,也曾在大英图书馆工作过很长时间?

    巴克:

    是的,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印刷出版行业,在这个领域待了三十年,曾在五家出版社工作过,出版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最后两家出版社,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和麦克米伦。后来,大英图书馆邀请我去主管他们的古籍修复部门。可能因为他们觉得我知道书籍是如何生产的,那我也应该知道书籍如何被保护和修复。所以,就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言,我花了三十年在出版界,出版书籍,二十年在大英图书馆,修复书籍。这五十年中,我也是《藏书家》的主编,它贯穿始终,但那是我的业余爱好,是没有工资的。当然,还有我的写作。

    您是怎样参与到《书籍收藏ABC》的工作的?

    巴克:

    这本书最初的出版社是Rupert Hart-Davis,我受雇于这家出版社。1961年第三版开始,我就有所参与,到了1972年第五版时,卡特邀请我与他一起进行修订,我就重点参与了。1975年卡特去世,之后的每次修订,就都是我的责任了。

    这本书出版到现在,从第一到第九版,并且印刷过二十多次,有什么大的变化?

    巴克:

    此书到现在的九个版本,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我们试图跟随书籍市场和交易的变化而进行修订。这本书是关于藏书家,关于如何收藏,是从A到 Z的词条,所以,每个新的版本,我们都要考虑是不是有新的术语或说法应该被收进来,有些过时的是不是应该去掉。而且,我的原则是希望它的长度不要增加,基本上维持原来的页数,所以有增有减。当然,这本书不是藏书大全,有许多比这本要完整厚重得多的关于藏书的书。每次修订新版本,我都要考虑到这本书的初衷,它最初的读者群。这本书的受众是那些文学性的爱书人,我们的目的不是给读者一部百科全书,也不是为了提供面面俱到的知识。

    那么这七十年来,珍本书和古籍市场有什么变化?

    巴克:

    西方的珍本书古籍市场里的买家卖家,感兴趣的,基本上都是爱书人,他们或者是藏书家,也可能是学者,或在图书馆里工作。大约从1952年开始,有那么二十年,大型的学术图书馆成了主要的收藏者,特别是在美国。相比之下,私人藏书家被比下去了。从七十年代开始,大学机构等学术图书馆的经费开始有问题,不像之前那么充足了,而私人藏书家却越来越富有,昂贵的书籍大多被私人藏家购买。

    当代的仿古装帧

    近年来,艺术品的价格大幅上升,原因之一是它们成了富有者投资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许多买家并不一定热爱艺术,买下后就放进银行的保险柜里,看都不看一眼。您觉得在珍本书的世界中有这样的趋势么?

    巴克:

    谢天谢地,藏书界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少。藏书家首先是爱书人,很少有人会为了投资而藏书。如果想靠藏书发财,那是选错赚钱的方法了,他应该去做别的。

    对许多藏书家来说,书品很重要。大家都追求品相完美的书,所以,许多值得收藏的书反而不舍得被人阅读,这也就与书籍本身的功用背道而驰了。我记得您在一次讲演中说:“如果你有机会读到1813年的《傲慢与偏见》初版本,你可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体验到奥斯丁当年读者的感受,可能会增加你阅读的快感。”您自己体验过这种穿越的阅读快感么?

    巴克:

    我没有读过奥斯丁的初版本,因为我根本就买不起。但我能够想象到,阅读某本书刚刚出版时的第一状态,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享受某本书的方式。阅读的快感,享受某本书,欣赏作家的写作,是有多种方式的。阅读奥斯丁的初版本,当然会有许多乐趣,仿佛穿越到作者当初的世界。但是阅读一本现代平装本,同样也能是极大的享受。如果我有幸能够有机会拿到奥斯丁的初版本,我当然会非常乐意阅读,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

    您自己感兴趣或收藏的是什么样的书籍?

    巴克:

    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书的书,关于书籍历史的书。关于印刷、手迹、书写的书籍,这是我喜欢收藏的。我从来没有清点过我的藏书,大约有几千本吧。

    您对刚起步的藏书家有什么建议?

    巴克:

    总是收藏你喜欢的书,你喜欢什么书,就收藏什么书。不要因为别人告诉你这本书那本书怎么样而收藏。

    最近,《纽约客》发布了一个很有趣的短片,叫做“书籍解剖”,都是关于书籍收藏的术语,许多出自这本《ABC》,不知道您是否看过。许多人谈到他们最喜欢的描写书的词语,有一位说:“我喜欢这些术语,这些词汇。它们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很漂亮。还有它们与人体的关系:书头,书脚,书脊。”《ABC》的众多词条中,您最喜欢的是什么?

    巴克:

    我看到了这个视频。我没有最喜欢的词条。这些词语的存在,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的。《纽约客》觉得这很搞笑,我当然不在意他们的嘲笑,但对我来说,并不如此。

    您觉得他们在嘲笑您?

    巴克:

    是的,我是这么觉得的。

    您的感觉让我惊讶。那您觉得他们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巴克:

    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反正不合我意。

    我看这个视频时,觉得他们对《ABC》是尊重的、是称赞的,他们觉得这些词条很好玩。

    巴克:这也可能是他们的意思,但是我怎么知道。也许是,也许不是,也许他们觉得这就是幽默。

    视频中,他们提到了漫画家罗纳德·瑟尔(Ronald Searle)的一幅漫画,很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古书商,他全身的每个部位都标上了藏书术语,被描绘成书籍的一部分,例如他的膝盖是“链接处松动”,他的头顶“书顶烫金”等等,我觉得很好玩,曾经考虑过是否作为插图放进中文版里。您觉得呢?

    巴克:

    这张漫画是很搞笑,可能是这幅画给了《纽约客》灵感,把古书市场看成是搞笑的东西,我并不喜欢。如果你觉得这有助于帮助这本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我不会反对,但这不会是我的选择。

    但这本《ABC》也是很有趣的,许多措辞不乏犀利,虽然很委婉,很有礼貌。例如关于初版本这个“烧脑”的话题,还有版本独有特征收藏狂以及伪书志学贩子等词条,书中的解释都是绵里藏针,充满机锋。

    巴克:

    对,这个我同意,《ABC》是很机智的,也有很多幽默,但不是搞笑。这么多年来,我也是想尽了许多办法来让这本书更为完美,但使用瑟尔搞笑的漫画并不是我会选择的方法之一。

    谢谢您开诚布公,告诉我您的想法。我们当然会尊重您的意见,不用这幅漫画。我还想问问您是否去过中国?

    巴克:

    我去过香港。我在出版业工作时,我们的书大多在香港和韩国印刷,我去过那里的印刷厂,那里印刷工人的技术和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请您对中国读者说些什么。

    巴克:

    我不会读中文,所以,我是没有资格发表意见的。相比中国读者,我觉得自己很无知,你们的英文要远远好过我的中文。我希望你们能像我在我有限的英文世界中一样,在阅读与收藏书籍时,得到很大的乐趣。

    这几个月来疫情禁足,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巴克:

    这段时间,我一直住在剑桥乡下的家中,这里有我的藏书。我读书,写作,每天下午去乡间走路,一切都很好。

    本访谈已收入访谈集《这个小时属于你》(商务印书馆2020年8月即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查看全部
  • 毛尖谈谍战剧谈小鲜肉:告诉你为什么要看电视剧

    一直知道作家、学者毛尖是资深影迷,读了《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才知她也是资深的剧迷。刷剧20年,她胃口庞杂,无论国产片、英美剧或日韩剧,无论谍战、悬疑、宫斗、武侠、历史、穿越、青春爱情,皆广有涉猎。有时候“在电视机前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搞得家人以为她“不务正业”,回身又在《文汇报》“看电视”专栏的千字小文里指点江山、嬉笑怒骂,释放一位文化学者对“难登大雅之堂”的电视剧的爱恨与激情。

    《凛冬将至》一书收录了毛尖自2002年至2020年的数十篇电视剧笔记,全书结构巧妙,以倒叙的方式分为四季:“2020-2017”“2016-2013”“2012-2011”“2010-2002”。在近20年的时间里,曾经点亮过万家灯火、激荡过万千人心的各色电视剧,也在毛尖的笔下轮番登场,接受她的赞美或指摘,一本正经的揶揄和亦庄亦谐的批评。

    “一边影视剧是最亲民的文化产品,一边我自己写剧评,从来都取的肉身身高一米六视角。在最广大最普通的位置上打通文化的不同界面,这是文化研究的任务吧,我自觉尽力了。”毛尖说。

    她眼光毒辣,言辞锐利,吐槽鲜肉霸屏的短视美学,耽美书写的自饮自醉,所谓“偶像派”的表情包演技;吐槽《欢乐颂》是一曲金钱颂歌,《我的前半生》属于“九流文艺言情”,而新版《红楼梦》最大的槽点是“姿色不够”……然而作为国产剧的拥趸,妥妥的又是刀子嘴豆腐心,哪怕对烂剧恨得牙痒痒,内心依然装着国产剧黄金十年的风采飞扬,边追更边笑骂,爱之深责之切。

    电视剧是最能承载一个时代的情感、审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大众文化产品,它之于时代不是单向的折射,而是相互的滋养、催发、映照和哺育。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学者贺桂梅在《凛冬将至》序言里所讲:“由于电视剧所具有的大众性,这些(笔记)其实也是二十年来当代中国人情感记忆的背书。毛尖评剧的专业水准使得这些记忆不会太走样,而她对屏幕世界的投入和热情则使无数已随生活流逝的情感活色生香。”(采写:南都记者黄茜)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

    在家宅了整半年,看剧续命

    南都:贺桂梅在本书序言《毛尖本色》里透露,你一周可以写四五篇专栏文章,常常是和朋友吃着饭、聊着天,回家带着儿子、做着家务,抽空就把文章给写了。这是真实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到在写作上如此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

    毛尖:也真实也不真实。二十年前,一周写十篇都没问题,现在写不动了,一周就一两篇,人到中年,各种事情要比二十年前多得多。桂梅说的信手拈来有很大夸张,也有烂片拍遍一个字都不想写的时候。当然,我也可以比较自大地说一句,千字专栏,二十年下来,略有点卖油翁的手感,不慌。开始写专栏那一阵,一桌吃饭十点前肯定得回家,否则晚上交不了稿。现在不紧张。很偶尔也会暗自得意,遥想当年上海老报人倚马可待,亦不过如此。所以,本质上,写作就是手艺活,就像演员演戏。梁朝伟能在《花样年华》里用一个刀叉动作表现汹涌内心,是十多年的岁月养成。

    南都:新冠疫情让在家刷剧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能否透露,最近几个月你宅在家中“刷”了哪些热门剧?还有从前那种“坐在电视机前一睁眼一闭眼一天过去了,沙发上站起来一个趔趄”的状态吗?

    毛尖:在家宅了半年,看剧续命,不过主要是在电脑前刷,家里的电视机和DVD完全休眠。也许这是我生命中最后一个DVD机器了,想着它曾被我奴隶一样使用,我就决定给它养老。现在看剧大量依赖电脑,写作看剧,切换方便,而且用电脑看剧,给我父母一种我在工作的假象,否则他们实在看不懂,一个大学老师清早起来就在看电视剧。在我妈看来,大清早看电视剧,不是纵欲就是消沉。我用电脑看,她就以为我在工作。形式真的很重要。形式感强的剧,还是会让人有好感。像汤姆·提克威的《巴比伦柏林》今年推出第三季,这个剧用时代氛围营造出很厉害的惊悚感,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拍的恐怖片经常剧场感太明显,提克威用景造出的史实感却兼有年代和美学功能。

    其实不少剧看完没几天就忘了。印象深的,轻文艺里,《正常人》《爱情生活》都有意思。青春期到二十五六岁之间的爱情和友情。这类题材在我们的屏幕上,经常被表现得大呼小叫血淋滴答,要不就娇喘吁吁智商下线,《正常人》和《爱情生活》一边能做到风淡云轻一边又百转千回,剧中人智商情商正常,也拥有和我们一样的运气和挫折,正常人生才能引发正常人共鸣,希望类似正常剧能够扫荡一下我们那些比三皇五帝还牛逼的青春剧主人公。至于其他剧,一般我都是黑帮剧优先。《伦敦黑帮》看了,略失望,但优优变良,跟《大西洋黑帮》《毒枭》这些隔了黄河长江。至于国产剧,基本都会瞄一眼,也看了不少,像《新世界》《鬓边不是海棠红》《成化十四年》都快速撸过,这两天在刷《少年游》,武侠剧,总会控制不住去刷一下。

    《权力的游戏》海报

    南都:作为一个资深剧迷,二十年来你反复刷过最多遍的剧是哪一部(或几部)?原因为何?

    毛尖:我在《凛冬将至》后记里提过,在检索这些年写下的关于电视剧的文章时,其实多少有些惊恐地发现,我居然提过五十次《24小时》,提到四十次《权力的游戏》,可见这两部剧对我的重要性。不过《24小时》我没有反复去刷,曾经用大银幕和剧迷一起看过通宵,那样的经历不曾发生在其他剧集,看杰克·鲍尔奔波生死线上,把自己从虚构人物活成了真人,他在这个世界颠沛,也让我们看到霸权的摇晃,此剧货真价实是打开本世纪的最佳方式。而打开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佳文本,是《权力的游戏》。两剧连起来看,比史书更扎实地写出了这个世纪的命运。《权游》我是反复刷过,有时甚至有不舍得再刷的感觉,就像狄更斯迷不舍得看光狄更斯的所有作品,需留一部在荒凉时刻看。我对《权游》也泛起过这种心情,生活打击我们的时候,心爱的人前来告别的时刻,打开《权游》,里面有更残酷更现实的人生,有对这个世纪的铁血预言:凛冬将至。

    而就电视剧本身而言,《24小时》是对全球观众的一次普遍“提速”,之后,我们在无数部影视剧中听到“滴咚滴咚”声,实时剧获得二十年霸权。而《权游》的锋刃劈向所有人,三好君王奈德没有得到主角光环的庇佑,以混乱为阶梯的小指头也没有得到坏人长寿的指令,塔利父子和普通士兵一样,葬身龙焰,主角群演一样领取命运的便当,这是《权游》的史观。彻底改变电视剧三观,也在电视剧史上影响深远。

    为何1999年是“中国电视剧元年”

    南都:在上世纪80年代,其实已经产生了许多经典国产电视剧,比如《上海滩》《霍元甲》《红楼梦》《围城》等等。在《凛冬将至》里,你为何却将播出《雍正王朝》的1999年定为“新的国产电视剧元年”,认为“一个电视剧时代正在展开”?在《雍正王朝》前后,国产电视剧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毛尖:的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了一大批国产剧经典,包括我们现在批评新版的《红楼梦》《三国》不好,对照的也总是王扶林版的《红楼》《三国》。我们在检讨现在的电视剧为什么不好的时候,也会对照当年的剧组精神,比如谈87版《红楼梦》为什么好,就会举例光作曲王立平就在摄制组呆了四年,诸如此类。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把1999年定为我们的电视剧元年,虽然元年这个说法非常危险。我大致有如下考量。一个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电影霸权时代,尤其年轻人看不起电视剧,看不起电视剧观众,毕竟电视剧观众很容易被催泪,在文化形象上也属于婆婆妈妈体。所以尽管我们少年时代也被宝黛弄得黯然神伤,但是看到妈妈阿姨看完《红楼》看《婉君》,一条手绢擦一样的眼泪,就觉得电视剧太低端。第五代在前方嘶吼,崔健招呼着我们一无所有地上路,还能盘踞在家里看慢吞吞的电视剧吗?绝不。电视剧的文化积极性押不住时代的激韵。

    然后,《雍正王朝》横空出世,1999年,也是一个有意味的年份,转折年代带来影像霸权的移动,就像我们一直说的鄙视链,国产剧长期排在港剧后面,而随着《雍正王朝》的面世,国产剧在链条上发生位移,同时发生更重大移动的是,电视剧和电影的位置移动。《雍正》我在不同的年份看过三遍,《雍正》的碟片,我买过十套以上,那时我在香港读书,是《雍正》开始的吗,我帮香港的朋友从上海带碟过去,以前都是我从香港带DVD回上海。《雍正》开始,电视剧接过了电影的意识形态任务。从前我们在电影院体认家国政治的正统叙事,《雍正》接手塑造二十世纪末年国民的政治感。立储、财政、吏治、党争、南巡等等,从上到下,牵一发动全身,《雍正》不仅是一部电视剧,也是一部开山剧。不仅席卷了百姓饭桌,也卷入了学院派介入讨论,因此我把它看成一个具有先河性质的电视剧,从此,国产剧走出鄙视链,电视剧走出文化下游。

    南都: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属于国产电视剧,而佳剧井喷(《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蜗居》《生死线》《大秦帝国》《沂蒙》)的2009年构成了分水岭。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剧以青春剧的名义反青春,以偶像剧的名义毁偶像”,你认为是什么让国产剧的黄金时代戛然而止?

    毛尖:我在以前的采访中,曾提过其中一个原因是国产剧跟风注水严重。比如《潜伏》红火以后,出来十来部更长的“潜伏”,但没有一部超过《潜伏》,白白浪费一个可能到来的谍战剧高峰期。当然,其中包含的一个潜在的更大问题是,国产剧的基本面还没有建构好。一旦《潜伏》《甄嬛》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就会刺激产业链内卷围堵一处。如果产业链足够成熟,各自类型各自发育,即便是跟风剧,也会有一个类型剧及格线的制约,但我们现在没有,所以一个抗战剧红火,一百个抗战神剧跟进。这个和我们制播系统有关,也和我们类型剧没发育好有关。

    南都:关于经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无论在普通观众还是娱评家眼里,87版《红楼梦》远胜李少红版《红楼梦》,86版《西游记》是在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独一无二,就连反复重拍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也从未超越TVB最早版本。然而,电视剧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导演的理念在进步,无论道具、化妆、布景、摄影、特效都日益精进,为何却出现这种奇怪的“新不如旧”的现象?

    毛尖:这个现象倒也不是我们一家的,日韩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一方面倒是反向说明了电视剧产业的蓬勃,大量热钱进入,制作公司雨后春笋。早先的经典改编多隆重,演员要学一年名著,还要考试。现在时间不等人,一个演员同时要走四个剧组,才有“表情包”演技诞生。这个阶段可能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受的扩容代价,但是像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的影视剧产业这样不怕货比货,既享受体制保障又享受市场利益的,也就改开时代的中国了。不过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日子过去了,尤其疫情重创了影视业,电影更厉害,接下来的资源会被更谨慎地使用。全国人民已经有半年没有去过电影院,未来如果去电影院的习惯被打破,电影要承受的代价就更恐怖。

    狭隘的鲜人美学,暴露的是影像短见

    南都:你在《凛冬将至》里说:“银幕鲜肉原本是一种前现代影像观,满足没经验的观众的荷尔蒙,今天的泛滥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淫欲黑洞。”当下霸屏的“颜值即正义”“鲜人美学”,是否反映了我们时代审美的某些问题?说到底,国产电视剧发展了几十年,今天的电视剧观众是更幼稚浮浅了,还是更成熟老到了?

    毛尖:关于观众,我一直认为,拜上个世纪蓬勃的民间力量,中国观众早就是全球最先进的观众群体,无论是视野还是阅片量,中国观众至少跑进世界影迷四分之一赛。光是看看b站弹幕,观众能随口说出《爱尔兰人》中的原型和指涉,《权力的游戏》中的世界履历和演员前史,就能看到我们观影群体的发育已经多么高阶。当然,影迷群体也各种各样,比如《清平乐》这样的国产剧,影迷也各自论坛,有的粉王凯有的粉仁宗,有的粉北宋背书天团有的粉剧组服饰糕点,所以,要问大家在看什么,也就各取所需,也许粉器物的会让人觉得更高级,比如有的论坛会把仁宗背后所有的画都贴出原作,但在影像的意义上,脸才是屏幕的终极存在,那粉鲜肉的,是不是背后也有符号真理的哲学支持?不过,我在《凛冬》中批评的“鲜人美学”,主要针对的是,我们的电视剧只想着表现年轻演员之美,而影视的本质,难道不是让所有的脸都非凡耐看吗,影像史永远都应该是一种扩大生命的美学,而不是降低维度。如果只能让年轻人好看,那影像史上的爱森斯坦费里尼黑泽明还有什么意义?狭隘的鲜人美学,暴露的是影像短见,把影视变成没有难度没有危险的简易美,就像在电影史开端的时候,用世界风光来吸引观众看西洋镜,继而和舔屏一族欲望互动,活生生把新生代演员变成保鲜膜品。未来影像史写到今天,发现男女演员一样质地的楚楚动人,今天的观众会跟着一起丢脸。

    南都:谍战剧是《凛冬将至》里涉及最多的类型片。从《暗算》《潜伏》到今天国产谍战剧的发展,谍战剧是否已经故事讲老,套路使尽?被誉为鼻祖的《暗算》《潜伏》,都改编自成熟的文学作品,你怎么看文学原著和改编后的电视剧之间的关系?

    毛尖:确实谍战剧是我最喜欢的一类剧。不过我在书里经常提到这个类型,还因为这个类型已经跃出自身界面,成了一种世界喻体。比如美剧《纸牌屋》在中国风靡时,麦家就评价说:“这其实是一部政治谍战剧。”《甄嬛传》出场时,纸媒网媒也都在第一时间评论,“后宫版《潜伏》!”在影像本体论意义上,“谍战剧”具有超强再生性和同化能力,谍战剧的套路,也可以无限拓殖。这些年我们看的宫廷剧仙侠剧武侠剧,都套嵌着一个谍战小框架,《延禧宫略》如此,《琅玡榜》如此,《九州缥缈录》《少年游》等等都如此。所以,谍战剧的故事和套路,还有许多衍生的空间,毕竟两种类型相遇的时候,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当年法国新浪潮,言情和黑色电影相遇,绽放过多么耀眼的光芒,希区柯克进入了《射杀钢琴师》,特吕弗和希胖都焕然一新。原著和电视剧的关系,如果能产出希区柯克的歹徒和特吕弗歹徒的关系,那就是双赢。谍战剧世界,《潜伏》和《暗算》都是改编的极成功例子。像《潜伏》,小说中的翠平根本不是姚晨这个形象和这个命运,但电视剧征用了新中国以来的谍战剧传统,在自身媒介传统中重塑了一个元气满满的女共产党员形象,一下子获得了一个和自身媒介传统相关联的新人。这个,就是成功的改编。当然,我也想同时再补充一句,有时候看上去很成功的改编也危险,比如李安的《色戒》,在各种界域里看,都称得上是一次很牛的改编,但爱情对国族问题的改写,却在后来的谍战剧中预留了灰色地带,像《黎明之前》包括《潜伏》,中共卧底的生死存亡再依赖国民党同事的兄弟情分,这种衍生出来的套路,很有可能整体改变谍战剧的意识形态描写,就像谍战剧这个名字本身的笼统。其实这个类型已经经历了根本的修正。还有像谍战剧中通常被我方使用的画外音,在《北平无战事》中被不同阵营同时使用,这些都是不断改编中发生的问题。类似话题非常多,需要专题讨论。

    饭圈和影视剧公司应互相哺育

    南都:在剧迷当中,至今存在着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港台剧、国产剧的鄙视链,虽然你常为国产剧仗义执言,但自身也是英剧、美剧的狂人粉。能否举例讲讲,相对于国产剧,英美剧有哪些主要的优长?为何这些优长是我们的国产剧无法学习或无法复制的?

    毛尖:也没说不能学习或复制吧,只不过所有的优点,尤其英剧美剧的优点,也是人家花了大半个世纪进化而来的,就像我们看老师傅做葱油饼挺简单,一招一式都有谱可循,但自己上手,就怎么也不对。当然,这里有一点也需要说明,当我们谈论英剧美剧的时候,我们说的,常常是人家最好的剧,比如《唐顿庄园》,但议论我们自己的剧时,常常又说的是烂剧,比如《大唐某医》,一个是唐诗,一个是唐氏,两相对比确实也不公平。不过我们可以在一个平均值上讨论彼此优长短缺,总体而言,我们会在外国电视剧中看到辉煌的西方文学传统,认出莎士比亚、奥斯丁和狄更斯的影响,听到惠特曼和金斯堡。但是,国产剧里我们很少看到《红楼梦》或鲁迅。我们使用的台词经常如网上的小学生梗,很多剧文化水准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令人质疑。这就能看出,我们是在如此不同的平台上起步。面向历史的冷静也是我们匮乏的。

    南都:媒介研究的领军人物亨利·詹金斯写过一本《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认为粉丝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电视剧的内容建构、传播和阐释。当下国内兴盛的饭圈文化,是否同样在反哺电视剧的生产?“粉丝”群体在以电视剧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生产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毛尖:几年前参与童世骏老师的一个国家课题,我们介入的就是粉丝文化调查。詹金斯把粉丝当成文化斗士来描述。不过几十年过去,看到现在的粉丝力量,甚至粉丝霸权,詹金斯也许会需要再写一章。饭圈文化和电视剧生产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在变化。作为一个影视批评者,目前而言,我还是非常愿意从最良性的关系来想象彼此的互动。就像当年,《潜伏》在东北播放,制片方迫于东北饭圈的压力,修改了原来相对阴暗的结尾。粉丝入场,其实和影视剧史相始终,没有粉丝对小马哥撕心裂肺的呼唤,《英雄本色》也不会有续集。当下的粉丝集结号更嘹亮也更有势力,粉丝文化也闹出了很多大事件,但我想,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活跃最有能量的地方,我的一个天真美好的愿望是,饭圈和影视剧公司互相哺育,在同人生态上各自阵地,展开真正的文化竞争,召唤一个磅礴的百家争鸣新时代。

    危机在前,谁也不敢做粉色梦

    南都:新冠疫情让国内的影视行业遭受重创,不少影视公司解体、从业人员转行,真正面临着“凛冬将至”的困境。在你看来,疫情之后,影视业是否会迎来一波“触底反弹”?行业的冷寂期有没有可能为未来的电视剧创作开辟新局面?

    毛尖:是的,疫情对影视业是一次巨创。触底反弹谈何容易,现在连上电影院的习惯都可能需要重新培养。行业危机在前,谁也不敢做粉色梦,新局面云云,都是大家彼此打气的话。影视业是需要钱刷墙的。当然,萧条时代也不能尽说丧气话,至少编剧可以把剧本反复打磨打磨,没钱拍长的,迷你剧考虑一下,未来几年,也许我们可以在屏幕上听到高密度台词。从迷你剧出发,未尝不是一个新局面。

    南都: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优秀的电视剧对于我们认识人生和世界有何助益?

    毛尖:在必有一死的人生中,优秀的影视剧,会让你觉得,不虚此生。或者,我换小恶魔的名言回答你,fail again,fail better。用《火线》台词,则是:为人必须得有原则。《是,大臣》则会教你:如果人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他们就不知道你做错了什么。《请回答1988》则会催泪但真实地告诉你:所谓强大,不是守住自尊,是抛开自尊的时候。《潜伏》会说:为人民服务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心里的。这些,对于认识人生,是不是都有点助益?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查看全部
  • 除了哈佛,还有2所美国大学将在秋季开放校园!

    最近留学生和准备今年留学的准留学生们都很关注美国大学的开学问题,小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美国现在的局势比较复杂,既有疫情又有游行,所以美国大学能否如期开学还真是让人心里捏了一把冷汗。不过已经有哈佛、纽大等高校带头表态秋季开放校园,也给很多正在观望的学校提供了类似混合授课的新思路。但在这样的局势下,决定全部转为线上和打算全部转为线上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因此,敢开放校园的大学在此时期就显得尤为特殊,今天就来看看除了哈佛以外,敢在秋季开放校园的2所美国大学!

    一、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学校简介:北卡罗来纳大学(简称UNC)是一个拥有16所院校的庞大教育系统,而教堂山分校是系统里的旗舰机构,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也是“公立常春藤”之一,常常作为整个系统的代表。UNC学院众多,其中最大的是文理学院,高排名研究生院当属其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热门专业包括生物学、工商管理、心理学、传播学、经济学、历史学、媒体和新闻学以及政治学。

    学校排名:USNEWS最佳综合大学排名: #29

    最佳商学院:20

    最佳教育学院:24

    最佳法学院:27

    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德州奥斯汀是美国最大的学校之一,有18所学院构成,其中麦库姆斯商学院和科克雷尔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课程排名顶尖,申请也是最热门的。McCombs商学院,QS排名中全球第4,其中商业分析又是学院的顶尖项目,因此即便10个月就可以获得学位,大家也不敢小看该专业的学生。

    CS专业更不用多说,该专业的热度大家都懂,而德州奥斯汀的CS专业研究生课程长居全美TOP10之列。不光教得好,申请门槛也不高,难得没有硬性规定学生的本科专业(但是还是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CS专业的其他申请成绩要求包括:最低3.0的GPA以及79分以上的托福,门槛也不高。

    学校排名:USNEWS最佳综合大学排名: #48

    最佳商学院:18

    最佳教育学院:15

    最佳工程学院:10

    三、2所学校的开学安排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学校表示秋季正常开课,学生和教职员工从8月10日至11月24日分阶段返回。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根据官网最近更新,校长表示“秋季学期将于8月26日如期开始,并且课程将持续到感恩节”。而感恩节之后学生不再返回,远程在线进行之后的学习和期末考试。

    总之,这两所学校各自的强势专业都很值得申请的。疫情之下敢开放校园(虽然不是全面开放),也让学校备受关注。一方面,公立大学规模庞大,防疫难度也相对较高。但另一方面,对防疫效果影响更大的还是学校的措施是否严格与周密。开学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前途重要,人身安全更重要。

    美国留学定位选校

    想试试以自己的个人成绩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一键定位。

    使用方法:把你的GPA、托福/雅思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参考他们的案例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样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