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林大学学费:$46,160每年
哈姆林大学官网: 暂无官网
学校性质:暂无
创办时间:暂无
世界排名:暂无
学校人数:4,581人
暂无 托福要求(分)
暂无 雅思要求(分)
暂无 SAT要求(分)
录取率 未公布
货币兑换流程
微信搜索“联合货币”
关注公众号
点击“外币兑换”
使用手机登录
填写订单信息
填写补充信息
支付-下单完成
到店取钞
哈姆林大学
2020年中国银行行长是谁?
易纲,2018年03月起,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
男,汉族,1958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关于北大的经济管理类的第二学位的信息
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项目简介
一、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
为了适应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1996年开始为北大在校非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设立经济学双学位和经济学辅修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以其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准规范的教学内容享誉校内外,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宽厚知识背景的经济学人才。截止到2003年,已毕业六届学生,共1846人,他们来自除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外的各院系。目前在读双学位学生达1850余人。该项目不仅为学生增添了新的专业选择,也为其就业提供了的机会。经北京大学教务部批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自2003年秋季开始招收校外在读本科生及本科毕业生与北京大学校内学生一起修读北大经济学双学位。经过严格的考试与审查,第一批录取了校外双学位学生50人。
二、教学计划与学术活动
课程设置:
a)必修课: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
b)选修课: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财政、货币银行、产业组织、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会计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与机构等
学术交流:双学位学生可以参加由中心或双学位项目单独举行的各种研讨会和讲座,包括世界级大师(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演讲,使得双学位学生能更及时的了解到世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
l夏令营:中心每年会举行中国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双学位及全国优秀的经济类大学生均可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中心从中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免试继续攻读经济中心的研究生。
l奖学金:中心设立多个奖学金项目(蒙代尔国际经济学论文奖、中国经济研究奖学金、钟国光社会服务奖学金、《财经》杂志奖学金),以鼓励北京大学经济学的学生刻苦学习,增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兴趣与能力。
三、“学贯中西”的师资队伍
(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柏兰芝 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1989),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1992),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200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地理,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
陈 平 经济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
海 闻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胡大源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李 玲 经济学教授,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生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 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林毅夫 经济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卢 锋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
平新乔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财政学。
沈明高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士(198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1988),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政策硕士(199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200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中国转型经济。
沈 艳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资料分析。
施建淮 经济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数学学士(198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7),日本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宋国青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1982),1991-1995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候选人。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
汪丁丁 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汪 浩 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经济学硕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
姚 洋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理学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易 纲 经济学教授。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和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
曾 毅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6),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口学博士(1986),1986-198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人口经济学,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
赵耀辉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力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赵 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9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硕士(1998)和博士(200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社会项目和公共政策评价。
周其仁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硕士(1993)和博士(2000)。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
客座教授
聘请海内外知名教授、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四、遍布全球的校友
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从1994年至今已毕业学生1846人,毕业生遍布美国、英国、瑞典、荷兰、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世界各地。除继续读书深造外,大部分就业的学生在金融、证券、保险、高科技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信、敬业、乐观向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充分体现了一名“北大人”的综合素质。毕业生们普遍认为在中心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在职业选择、思维方式乃至性格塑造等方面受益匪浅。毕业生们为回馈母校,一直与双学位项目保持着长期、稳定的联系,中心也提供各种机会和途径促进校友间的沟通与合作。
开课时间在学期中,课程多安排在晚上和周末
考试情况和一般课程相同,分为论文、开卷、闭卷等不同样式,由开课老师选择。期中考试一般在学期中,8到第十周进行,期末考试在全校考试周前一到两个星期中进行
收费情况校内学生一学分100元,结业需44学分,可以多选相应追交学费
校外为一学分400元,结业需44学分
大陆著名货币银行方面的专家
补充:copy
你说的是杨帆,超越左右翼。个人认为货币银行方面他不是很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51岁。
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获世界经济硕士
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89年--93年任国家物价局涉外价格司进出口副处长。
9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工作。
在大学期间专攻国际金融。后在深圳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工作过几个月,对于“两币流通”进行了研究;80年代受聘于天津开发区任研究所所长,对于外资企业的考察和工作经验奠定了他的研究的微观基础。90年代他在回到北京,在国家物价局涉外价格司管理外贸价格,几次调整人民币汇率他都参加了算帐。
非 黄达 莫属,元老。
中国嗣翊笱Ы淌凇⒅泄
哈姆林大学 好吗
哈姆林大学(Hamline University) 坐落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成立于1854年,是明尼苏达州内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全才教育传统让哈姆林成为一所高品质私立综合性大学。哈姆林大学在美国权威教育期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已经连续12年保持其高位排名,排名在明尼苏达州同级大学中第1位,中西部144所地方性大学中排名第11位(更新至2013年)。
哈姆林大学位于于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和明尼阿波利斯之间,坐落在一个安静和谐的小区。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是美国著名的“双子城”,不仅拥有享誉世界的艺术文化中心(包括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科学教育研发中心(例如明尼苏达大学)以及医疗机构马约诊所(Mayo Clinic),更是20多家“财富500强”公司总部所在地。明尼苏达州位于美国的中西部,有“万湖之州”的美称。州内常住人口有500多万. 州内拥有广阔的森林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为该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然资源的多样化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金融,医疗卫生,以及房地产业是州内发展最快的服务行业。在美国2007年评出的1000强上市企业中,有34家企业的总部位于明尼苏达州。[2]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优价名校”报告则把哈姆林大学列入全美的前十五位。这篇报告特别考量了高校的教育质量以及性价比,哈姆林大学成为明尼苏达州唯一跻身此榜单的高校。另据美国权威财经
杂志《福布斯》的最新报告,哈姆林大学再次荣列“全美最佳高校”榜单。过去的三年中,福布斯对全美各大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哈姆林大学每年都名列该榜单前列。福布斯刊文称:“跻身该榜单的均是全美名校。在全美的6600所经资质认证的高校中,每年我们仅仅甄选其中的9%来评选。所以能上榜本身就已印证了该高校的教学达到了高标准。”教学质量以及毕业生成功是该榜单评比的决定性因素[3] 。
哈姆林大学下设文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生院等。其中文学院,教育学院和商学院提供本科教育。
文学院
文学院可提供专业领域内37个专业方向的文学学士学位。同时可以提供博士教育及学历教育。该学院学生与教职员工的比例为13:1。其中,95%的教师持有专业领域内的博士学位或其他领域内的最高学历。学院内大部分学生来自美国综合排名前列的高中。另外,学校还为初入学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最高可达2万美金。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提供的本科学历方向包括文学及各级别教师资格证等,提供13个领域的证书及学历。另外,该学院还提供教育,教学及第二语言方面的研究生教育,以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等。其中,该学校的第二语言教育项目是明尼苏达州内最大的此类教育项目,享有国际声誉。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远程教育中心为州内外的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安排。这里还是许多全国知名的教育中心及项目所在地,包括全球环境教育中心,第二语言学习机教育中心,城市精英教育中心,以及文字扫盲中心等。
商学院
商学院的本科教育项目是一个为期4年的学历教育项目, 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学历教育。学院的学生呈国际化趋势,来自世界各地。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的同时,可以以更开放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学生们在这里除学习传统的管理之外, 还会学到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学院可授予的本科学位包括商业管理领域的文学学士,专业包括财经, 商务, 国际商务, 管理, 以及市场营销等经济领域的文学学士。硕士学位包括工商管理硕士,非营利组织管理硕士,公共事业管理硕士,双管理硕士。
专业设置
编辑
文学院
(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人类学,历史,哲学,宗教,
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语言学
东亚研究,拉丁美洲研究,非裔美洲文化,国际关系,性别研究
新闻,国际新闻,文学创作,专业写作,国际政治,
城市规划,心理学,公共关系,社会学,冲突研究
体育,体育教练,运动与体育科学
·生物,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司法鉴定,医学博士预科
化学,物理,数学
计算机,计算科学,工程学硕士预科
·表演艺术,艺术史,音乐,剧院艺术,
商学院
(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商务,管理学,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硕士(MBA),非营利组织管理硕士(MANM),公共事业管理硕士(MPA),公共事业管理博士(DPA),双管理硕士(MBA/MANM, MBA/MPA,MPA/MANM),与哈姆林大学联合颁发的学位: 法学院(MBA/JD, MPA/JD,MANM/JD )
法学院
(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争端解决,法学博士预科,法务,民事诉讼,社会公正
教育学院
(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教育学 教育行政管理
申请条件
编辑
申请所需提交的材料:
1. 原属学校出具的正式学习成绩单或授权成绩单复印件(如成绩单非英文,则需要翻译);
2. 高中毕业证书;
3. 申请表;
4. 财务支持证明;
5. 由老师或导师出具的推荐信;
6. 托福成绩:写作550以上,电脑答题:213以上,网络答题:80以上;[4]
7.本科雅思6.5分,研究生雅思6.5分
美国哪些大学开设TESOL专业?
Master's Programs
Adelphi University 阿德菲大学
Alabama, University of 阿拉巴马大学
Alberta, University of 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阿兰特国际大学
American University 美国大学
Americas--Puebla, Universidad de las
Aquinas College 阿奎纳斯学院
Arizona, University of 亚利桑那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uburn University 奥本大学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阿兹塞太平洋大学
Ball State University 博尔州立大学
Barry University 贝瑞大学
Biola University 拜欧拉大学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杨百翰大学
Brock University 布鲁克大学(加拿大)
Calgary, University of 卡尔加里大学(加拿大)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 加州州立工业大学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resno 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 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 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 Bernardino
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
Carleton University 卡尔顿大学(加拿大)
Carson-Newman College 卡森纽曼学院
Central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中央康涅狄格州立大学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中央密歇根大学
Central 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 中央密苏里州立大学
Central Oklahoma, University of 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中央华盛顿大学
Cincinnati, University of 辛辛那提大学
Colorado, University of, at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国际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东卡罗来纳大学
Ea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东肯塔基大学
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
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东密歇根大学
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东华盛顿大学
Fairfield University 费尔菲尔德大学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菲尔莱狄更斯大学
Findlay, The University of 芬德雷大学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乔治梅森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Georgia, University of 佐治亚大学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佐治亚州立大学
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伟谷州立大学
Hamline University 哈姆林大学
Hawai‘i, University of, at Manoa
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Hofstra University 霍夫斯特拉大学
Houston, University of 休斯顿大学
Idaho, University of 爱达荷大学
Illinois, University of at Chicago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Illinois, University of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Immaculata University 依马库雷塔大学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印第安那州立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Campus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nter American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San Germán
Campus
Iowa, University of 爱荷华大学
Iowa Stat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立大学
Kansas, University of 堪萨斯大学
Kent State University 肯特州立大学
Kentucky, University of 肯塔基大学
Long Island University Brooklyn Campus 长岛大学布鲁克林分校
Long Island University Westchester Campus
Madonna University 麦当娜大学
Manhattanville College 曼哈顿维尔学院
Manitoba, University of 马尼托巴大学(加拿大)
Mary Washington College
Maryland, University of Baltimore County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
Maryland, University of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Marymount University 玛丽蒙特大学
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of, at Amherst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Memphis, The University of 孟菲斯大学
Meredith College 梅雷迪斯学院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明尼苏达大学
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Mankato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Mankato校区
Mississippi, University of 密西西比大学
Molloy College 莫洛伊学院
Montana, University of--Missoula 蒙大拿州立大学Missoula校区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
Mount Saint Vincent University 蒙特圣文森特大学(加拿大)
Murray State University 莫瑞州立大学
Nevada, University of, Reno
New Hampshire, University of 新罕布什尔大学
New Jersey City University 新泽西城市大学
New Rochelle, The College of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at Albany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at Buffalo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at Fredonia
纽约州立大学Fredonia分校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at New Paltz
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at Charlotte
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
Northea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东北伊利诺斯大学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北亚利桑那大学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北伊利诺伊大学
Northern Iowa, University of 北爱荷华大学
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 北肯塔基大学
Notre Dame of Maryland, The College of 马里兰圣母学院
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University 俄亥俄大学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Oregon, University of 俄勒冈大学
Our Lady of the Lake University 圣母湖大学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宾夕法尼亚大学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匹兹堡大学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波特兰州立大学
Providence College and Seminary (加拿大)
Puerto Rico, University of--Mayaguez Campus
波多黎各大学马亚圭斯分校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Queens College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Regent University 瑞金大学
Rhode Island College 罗得岛大学
Saint Mary’s University 圣玛丽大学(加拿大)
Saint Michael’s College 圣迈克尔学院
Salem College 赛勒学院
Sale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塞勒国际大学
Salem State College 塞勒州立学院
Salisbury University 索尔兹伯里大学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
San Francisco, University of 旧金山大学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旧金山州立大学
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Training
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
Seattle University 西雅图大学
Shenandoah University
Simmons College 西蒙斯学院
Soka University of America 创价大学
北大33任校长,你觉得谁应排第一?
本文已获授权,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深刻影响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
1898—2018,今年,北大迎来120岁生日,故盘点一下北大历任校长,摸摸北大120年发展脉络。
第一任校长|孙家鼐
●【任职时间】
1898年7月—1900年春。
●【校长简历】
孙家鼐,安徽寿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高中状元。曾与翁同龢共同辅导光绪帝,享有“一代帝师”美誉。
●【校长主张】
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校长大事】
1898年,维新思潮高涨,光绪帝顺应潮流,拟创办京师大学堂。7月,光绪帝任命吏部尚书孙家鼐为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即第一任校长。
戊戌变法夭折后,慈禧太后欲查禁京师大学堂。孙家鼐闻讯,立去拜见太后宠臣荣禄:“查禁大学堂,会在外国人面前丢面子。”京师大学堂方得以幸存。
●【校长逸闻】
光绪帝最喜欢的对联,乃孙家鼐所写:
上联: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
下联: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照,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六帝之年号嵌入其中,堪称绝唱。
第二任校长|许景澄
●【任职时间】
1899年7月—1900年7月。
●【校长简历】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著名外交官,先后出任十国公使。
●【校长主张】
国际强弱,自昔恒有,唯人心不可死。
●【校长大事】
1900年7月,许景澄因反对慈禧借义和团之力攻打外国使馆,被处斩。
临刑前,他仍挂念京师大学堂办学经费,将存于俄国银行的经费存折交于政府,一再嘱咐:谨防外国人赖帐。然后昂然就刑。
●【校长逸闻】
19世纪末,中俄签订密约,修建中东铁路。中途,许景澄识破了沙俄欲将铁路各线路南移妄图内侵的阴谋,遂将中东铁路交汇点(枢纽总站)设在了哈尔滨——哈尔滨才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重要商埠城市。故哈尔滨人称许景澄为“开城鼻祖”。
第三任校长|张百熙
●【任职时间】
1902年1月—1904年2月。
●【校长简历】
张百熙,湖南长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曾任山东学政、广东学政、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校长主张】
吾为全国求人师。
●【校长大事】
张百熙当校长期间,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创建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考选入学、京师大学堂等学制设置,即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学制设置。第二件:创设了师范馆、医学馆、译学馆等学科,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都由此演化而来。张百熙因此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校长逸闻】
为敦请桐城派领袖吴汝纶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张百熙身着大礼服,跪拜在地,动情地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生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
第四任校长|张亨嘉
●【任职时间】
1904年2月—1906年2月。
●【校长简历】
张亨嘉,福建福州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曾任湖南学政、浙江学政等职。
●【校长主张】
为国求学,努力自爱。
●【校长大事】
当校长期间,张亨嘉举办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全校运动会:“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
●【校长逸闻】
1904年2月6日,张亨嘉就职时,致词道:“诸生听训: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只有14字,堪称最短就职演说。
第五任校长|李家驹
●【任职时间】
1906年2月—1907年7月。
●【校长简历】
李家驹,广东驻防汉军正黄旗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曾任湖北学政、学部右丞等职。
●【校长主张】
人人有振武之精神,则自强可恃仰见。
●【校长大事】
李家驹任校长期间,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是:一反传统,组织女生参加了第二届学校运动会。比赛最后一天,他脱下袍褂,穿着短衣短裤,站到起跑线上。发令枪响,他健步如飞,第三个冲过终点。比赛结束,他大笑说:“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时传为美谈。体育由此走进中国课堂。
●【校长逸闻】
李校长为运动会制定的加油口号,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是“强身健体,立志成材”,而是“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京师大学堂长久”。
第六任校长|朱益藩
●【任职时间】
1907年7月—1907年12月。
●【校长简历】
朱益藩,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做过光绪和溥仪两代皇帝的老师。
●【校长主张】
青春原不再,慎勿事游嬉。
●【校长大事】
朱益藩做北大校长,只有短短五个月。这五个月里,他最让人熟知的一件事是——追书。
当时学校图书馆规定:“凡学生取书,一经到限即应缴回。”这年夏天,毕业生离校后,学校发现很多人借书未还。朱校长立马动笔写信,催促顾德保、杨锟铻等人还书。“千里去追缴,一本不能少。”传为美谈。
●【校长逸闻】
辛亥革命后,朱益藩受清宫小朝廷之邀,担任上书房师傅,辅导末代皇帝溥仪。“九一八”事变后,溥仪被日本人接到沈阳成立伪满洲国。他多次邀请朱益藩前往辅助,朱益藩不但拒绝,而且至死没去长春。
第七任校长|刘廷琛
●【任职时间】
1907年12月—1910年9月。
●【校长简历】
刘廷琛,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提学使等职。
●【校长主张】
大盗移国而不能讨,吾辈之辱也。
●【校长大事】
刘廷琛,乃封建帝制的铁杆拥护者。闻听清帝退位时,他大哭说:“大盗移国而不能讨,吾辈之辱也。”后一再游说各军阀,策划复辟清室,成为张勋复辟的主要推手。
●【校长逸闻】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刘廷琛泪流满面,像孩子一样哭道:“事情变成这样,全是我们的错。没有人让我们去保卫自己的王朝,现在我真不想活了,生命已经一文不值。”从此,他便以书事自娱。
第八任校长|柯劭愍
●【任职时间】
1910年9月—1911年11月。
●【校长简历】
柯劭愍,山东胶州人,光绪十二年( 1886年)进士,曾任湖南学政、国子监司业等职。
●【校长主张】
用志不纷,乃凝之于神。
●【校长大事】
中华民国成立后,柯劭愍感念前朝,一直以清遗老自居。他撰著了《新元史》,学术界评价颇高。1919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是为第二十五史。
●【校长逸闻】
清亡后,柯劭愍痛哭流涕,坚决不剪辫子,从此以清遗老自居,隐居不仕。所以北洋政府请他主持学术机构时,除了接受纂修《清史稿》任务外,其余事项,概不接受,“勿烦我”。
第九任校长|劳乃宣
●【任职时间】
1911年11月—1912年2月。
●【校长简历】
劳乃宣,浙江桐乡人,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曾任江宁提学使等职。
●【校长主张】
不应废掉皇帝,只要立宪即可。
●【校长大事】
劳乃宣是音韵学家。1909年,他与赵炳麟、汪荣宝等人,成立了“简字研究会”,创造了“合声简字”,解决了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等人编制的《汉语拼音字母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劳乃宣被誉为中国汉语拼音创始人。
●【校长逸闻】
劳乃宣也是封建帝制的铁杆拥护者。清亡后,他发誓不做民国的官,对现代法律一无所知。为防止别人讥笑他不知法律为何物,他经常拿着一部《大清律例》诵读:“大清帝国当然该用大清律例,什么新法律,我不要看!”其顽固可见一斑。
第十任校长|严复
●【任职时间】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校长简历】
严复,福建侯官人,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引进西学第一人。
●【校长主张】
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
●【校长大事】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一职。
当校长期间,严复干了三件大事: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归并科目;规定在校教员须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兼职;开设了外语和西学课程。二是提出了“兼收并蓄,广纳众流”的办学方针,开启蔡元培办学思想之先河。三是顶住教育部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了北大。
●【校长逸闻】
1898年,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横空出世。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正中时人痛处,一时间,不论新旧学家,都以读《天演论》为时髦,一位叫胡洪骍的青年,读了《天演论》之后遂改名“适之”,后干脆直接叫做“胡适”。
第十一任校长|章士钊
●【任职时间】
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校长简历】
章士钊,湖南长沙人,毕业于英国阿伯丁大学,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校长主张】
法律所禁止的乃是行为,而非理想。
●【校长大事】
1912年10月,严复辞职后,袁世凯任命章士钊为北大校长。此时,北大发生了挽留严复与反章的学生风潮。章士钊因此推辞,迟不赴任,袁世凯只好任命马相伯为代理校长。只有两月任期,章士钊是一个没有实际到任的校长。
●【校长逸闻】
1920年,毛泽东为湖南赴法留学生缺乏路费一事,向章士钊求助。章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筹得两万银元。后一部分用于赴法留学生的旅费,一部分由毛泽东携回湖南,作为开展革命的经费。1959年,章家住房拥挤不堪,毛泽东得知后,批给章士钊一处四合院。
第十二任校长|何燏时
●【任职时间】
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校长简历】
何燏时,浙江诸暨人,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是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校长主张】
树全国之表率,肃中外之观瞻。
●【校长大事】
何燏时任校长期间,由于缺少经费,教育部数次要将北京大学并入天津北洋大学,何燏时撰《呈请维持北京大学的意见书》反对:“此唯一国立大学之机关,实不可遽行停止。”引发社会共鸣,北大撤并一事就此搁置。北大得以保全。
●【校长逸闻】
何燏时当北大校长期间,发生了一件糗事:因为整顿预科不力,引起学生风潮,130多个学生冲到他办公室,逼他写下了辞职字据。
第十三任校长|胡仁源
●【任职时间】
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校长简历】
胡仁源,浙江吴兴人,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与推尔蒙大学。
●【校长主张】
大学设立之目的,除造就硕学通才以备世用而外,尤在养成专门学者。
●【校长大事】
胡仁源当校长期间,制定了《北京大学计划书》,提出扩招新生、改进教学法、编写教材和讲授要目、添购教学设备、整理图书等措施。学校规模扩大,吸引了黄侃、陈汉章、辜鸿铭等一批知名教授聚集北大。
●【校长逸闻】
1907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创办了《新生》杂志。胡仁源当面质问鲁迅:“你弄文学做甚,这有什么用处?”鲁迅回答:“学文科的人知道学理工也有用,这便是好处。”
崇尚实业救国的胡仁源,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七年后会当上北大校长,做起了文化有用的事情。
第十四任校长|蔡元培
●【任职时间】
1916年12月—1927年8月。
●【校长简历】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等职。
●【校长主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校长大事】
蔡元培当校长期间,干了四件大事:一是理清了北大的发展方向,“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二是制定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办学方针,千方百计延揽各类新思想旗手,使北大成为中国新思潮旋风之中心。三是奠定了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校格,塑造了北大精神。四是开创了教授治校体制,主张教育独立、民主管理。因这四大举措,北大遂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阵地和学术之中心。蔡元培因此而被誉为“北大之父”。
●【校长逸闻】
有段时间,教育部拖欠北大工资数月。北大教师生活失据,评议会决定征收少量讲义费。部分学生不肯交纳,包围红楼。
蔡元培挺身而出:“你们闹什么?”为首学生说:“沈士远主张征收讲义费,我们找他理论!”
蔡元培说:“我是校长,我负责。”学生恶语相向:“你倚老卖老!”50岁的蔡元培挥拳作势:“在维持校规的大前提下,我跟你们决斗!”学生们被其气势所慑,尽皆散去。
▲ 左起:刘哲、李煜瀛、陈大齐
第十五任校长:刘哲第十六任校长:李煜瀛(李石曾)第十七任校长:陈大齐第十八任校长:蔡元培
●【任职时间】
1927年8月—1930年12月期间,北大屡经波折。
1927年,北洋政府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考虑到各大学科系重复设置,资源浪费,便采取法国拿破仑时代之大学院制(全法国只有一所帝国大学),下令将北京九所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医科大学等)及北洋大学、河北大学等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随后又改名为中华大学,接着又改名为北平大学。刘哲、李煜瀛、陈大齐、蔡元培先后出任校长。
合并事件,引起北大师生强烈反对。1929年8月,国民政府迫于压力,决定将北大学院脱离北平大学独立设置,恢复为国立北京大学,
第十九任校长|蒋梦麟
●【任职时间】
1930年12月—1937年7月。
●【校长简历】
蒋梦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家。
●【校长主张】
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
●【校长大事】
经过三年折腾后,1930年底,国民政府为了振兴北大,任命蒋梦麟为北大校长。蒋梦麟出任校长后,按照美国大学教育制度,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教授专任,推行学分制,推行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建立了“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教育体制,将高等教育正规化,北大教学科研水平由此显著提高。所以后来北大流传一句话:蔡元培奠基,蒋梦麟造房,胡适封顶。
●【校长逸闻】
傅斯年曾说:“蒋梦麟的学问虽不如蔡元培,办事却比蔡元培高明。而我的学问及不上胡适,但办起事来,要比胡适来得高明。”
蒋梦麟听说后,自嘲地对傅斯年说:“蔡、胡两位先生是北大的功臣,而我们两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第二十任校长|傅斯年
●【任职时间】
1945年10月—1946年8月。
●【校长简历】
傅斯年,山东聊城人,北大毕业后,又留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校长主张】
教育之整顿,学风之改善,其关键皆自上而下,都不是自下而上。
●【校长大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大复校。国民政府当局推选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但因胡适时在美国,不能马上回国,遂让傅斯年代理校长一职。
傅斯年接手北大后,坚不录用“伪北大”教职员,说大学须在“礼义廉耻”四字上做榜样,让青年正是非、辨忠奸,否则“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负教育责任的人将成国家的罪人”。
●【校长逸闻】
傅斯年嫉恶如仇,人称“傅大炮”。担任国民参政员时,他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蒋介石想为孔祥熙说情,宴请傅斯年吃饭。
蒋问:“你信任我吗?”傅斯年答:“我绝对信任。”“你既然信任我,就应该信任我任用的人。”傅斯年说:“委员长是信任的,但说信任你就该信任你任用的人,砍掉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第二十一任校长|胡适
●【任职时间】
1946年9月—1948年12月。
●【校长简历】
胡适,安徽徽州人,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校长主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校长大事】
上任北大校长后,胡适雄心勃勃,致力于复兴北大。
他制定了《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认为大学观念应该改变,“今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应该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去发展”。他主张大学要减除行政衙门的干涉,学术、教育要独立,并应设置博士学位制度。
所以,在胡适任内,北大教师讲课自由,学生社团自治,学校对师生的言论、结社、出版等自由基本不予干涉。校园呈现出一片自由读书、探讨真理的欣欣景象,北大成为追求民主、自由讨论各种学术、政治观点的场所。
●【校长逸闻】
1958年,蒋介石邀请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就职典礼上,蒋介石提出要求:“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要配合当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蒋介石讲完后,胡适站起来,一开口就说:“总统,你错了。”然后逐条驳斥蒋介石,说学术与政治无关。蒋介石怫然变色,气得全身发抖。
蒋介石原来是去“致训”的,结果成了“聆训”。蒋在当天日记中愤慨记录:“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
第二十二任校长|汤用彤
●【任职时间】
1949年5月—1951年9月。
●【校长简历】
汤用彤,湖北黄梅人,毕业于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
●【校长主张】
教授应该教好书,政治是政客的事。
●【校长大事】
1949年1月,北平解放,2月,汤用彤被委任为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称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汤用彤将全部心血都用在了教书育人上,他学贯中西印,一个人能讲三大哲学课程(中、印和西方)。在西南联大时,他一人开了七门课:印度佛学概论、汉唐佛学概论、魏晋玄学、斯宾诺莎哲学、中国哲学与佛学研究、佛典选读、欧洲大陆理性主义。他上课从不带讲稿,绝少板书,走到讲台,就能一泻千里地讲下去。
●【校长逸闻】
上世纪40年代,汤用彤在北大教书时,傅斯年请他兼一个办事处主任,每月送一份薪金。可当发薪时,他全部退回,说:“我已在北大拿钱,不能再另拿一份。”
第二十三任校长|马寅初
●【任职时间】
1951年6月—1960年3月。
●【校长简历】
马寅初,浙江嵊州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校长主张】
北大人要有北大精神——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校长大事】
马寅初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发表了学术论文《新人口论》,系统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提出了“节制生育”的理论主张。没想到这篇忧国忧民的学术论文,竟遭到集体围攻。但马寅初非常硬气:“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他捍卫了自己倡导的“北大精神”。
●【校长逸闻】
孔祥熙过五十岁大寿时,有人想巴结孔,提议讲笑话助兴。马寅初说:“我不会讲笑话,只会讲故事:从前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年纪,老二叫学问,老三叫笑话。有一天,父亲叫兄弟三人上山砍柴。晚上回来,老大年纪砍了一把,老二学问一点也没有,老三笑话倒是砍了一担。”意在讽刺孔祥熙“年纪一把,学问全无,笑话一担”。孔祥熙听后,差点喷血。
第二十四任校长|陆平
●【任职时间】
1960年3月—1966年6月。
●【校长简历】
陆平,吉林长春人,毕业于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晋察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校长主张】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校长大事】
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启动后,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为了找一个突破口,制定了“从北大点火,往上搞”的方针。于是,陆平就成了被“全国第一张大字报”点名批判的“黑帮”。
●【校长逸闻】
1960年,陆平提出“附小—附中—大学—研究生院,四级火箭”的发展思路,抽调北大部分老师,创建了北大附中。
第二十五任校长|周培源
●【任职时间】
1978年7月—1981年3月。
●【校长简历】
周培源,江苏宜兴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校长主张】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校长大事】
闹腾十几年的“文革”结束后,1978年,北大终于又有了校长——周培源上任了。周培源上任后干了两件大事:增设了二十余个专业和系,三年间,学生人数由数百人增至万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理科,将跛脚的北大理科打造成了全国高校典范,北大由此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
●【校长逸闻】
周培源是唯一一个长期和爱因斯坦工作过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给爱因斯坦拍过照片的中国人,但他自己却没有和爱因斯坦合过影。女儿周如玲问他为什么,周培源答:“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我怎么有资格和他照相?”1982年,周培源参观剑桥三一学院时,女儿指着牛顿雕像说:“这是力学鼻祖,你也是搞力学的,我给你们照个相吧?”周培源连连摇手:“他是牛顿,我哪里有资格和他合影?”
第二十六任校长|张龙翔
●【任职时间】
1981年5月—1984年3月。
●【校长简历】
张龙翔,浙江湖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蛋白质工程国际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创建人。
●【校长主张】
“做”比“说”更重要。
●【校长大事】
张龙翔曾经自谦地说:“我在北大期间,自认为在两件事情上做对了。一件是支持了胰岛素合成;一件是支持了‘七四八工程’。”
●【校长逸闻】
上世纪80年代初,易纲从美国哈姆林大学毕业后,想回北大教书。校长张龙翔给他写了一封信:你如果没有在美国工作过,对美国的教育是完全不懂的。于是,易纲就在美国找了个教职教书,直到1994年才回国,与林毅夫发起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第二十七任校长|丁石孙
●【任职时间】
1984年3月—1989年8月。
●【校长简历】
丁石孙,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清华大学。数学家。
●【校长主张】
干部不能越权管事。
●【校长大事】
1983年初,教育部、人事部、中组部在北大搞了一次由副教授、副处长以上的人参加的民意测评,事先没有提任何候选人,让大家任意填写校长、副校长人选,不记名。结果丁石孙以最高票当选校长,成为北大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的校长。
当校长期间,他坚持“双百”方针,打造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1987年,崔健在北大开了演唱会,唱了《苦行僧》《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1988年,他拒绝了毛新宇入读北大。
●【校长逸闻】
丁石孙担任北大校长时期,因为食堂伙食不好,有人经常写信去骂他。于是他专门调了两个能干的人,去抓学校食堂工作,改革学校食堂体制:“你想他们一天要去食堂三次,如果每顿饭都生气,那么迟早有一天要发泄到某一个地方去。”北大食堂饭菜质量,于是火箭般提升。
第二十八任校长|吴树青
●【任职时间】
1989年8月—1996年8月。
●【校长简历】
吴树青,江苏江阴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家。
●【校长主张】
创新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
●【校长大事】
吴树青主政北大7年期间,把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高新科技项目“北大方正”;拆除北大南围墙,建成了“中关村”现代化电子街。
●【校长逸闻】
关于吴树青,有一件趣事。他曾经问过清华大学校长张孝文一个问题:为什么清华毕业生后来做省部级干部的那么多?张孝文答: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做一名服务国家的劳动者;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三条是清华成才率高的主要原因。
第二十九任校长|陈佳洱
●【任职时间】
1996年7月—1999年11月。
●【校长简历】
陈佳洱,上海人,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家。
●【校长主张】
要有在世界上领跑的特色学科,学校才能在世界上有地位。
●【校长大事】
“当校长时那几年,我主要是推动学科建设,因为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学科建设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有在世界上领跑的特色学科,学校才能在世界上有地位。为了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我提议成立了若干学部,比如,人文学部包括文、史、哲等系,社会科学部包括经济、管理学院和法律等系,理学部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学院等,信息与工程学部包括信息、计算机等。”
●【校长逸闻】
“1998年3月,哈佛大学校长来访,我陪他去见江主席。哈佛校长参观完江主席办公室、会议厅和小花园后,就告别了,但我没走。我说,江主席,我还找你有事,再过一个多月,北大就要百年校庆了,我们想请你来,指导我们建设一流的大学。他说,那好,你去写个材料来。我们就连夜写了一个报告。”
“在北大校庆上,中央正式提出,要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于是,我们和清华联名向中央要求拨一笔专款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央批了,所以后来有了‘985’大学,因为是1998年5月份提出来的。”
第三十任校长|许智宏
●【任职时间】
1999年11月—2008年11月。
●【校长简历】
许智宏,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家。
●【校长主张】
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
●【校长大事】
从性情看,许智宏是个很温和的人。但这个温和的人,2003年启动了震惊全国高校的“北大人事改革”——将教师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级,只有“教授享有直至学校规定的退休年龄的长期职务,其他职级的教师不享有长期职务”,即包括副教授在内的所有教师不能晋升到教授就会解聘——打破了“能进不能出”的终身制。
●【校长逸闻】
北大2008年新年联欢晚会上,65岁的许智宏演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爆红网络。其实,这不是许校长第一次演唱,而是第9次。从2000年开始,许校长每年都会在北大新年狂欢夜演唱流行歌曲,他还唱过《老鼠爱大米》。
第三十一任校长|周其凤
●【任职时间】
2008年11月—2013年3月。
●【校长简历】
周其凤,湖南浏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麻省大学。著名化学家。
●【校长主张】
要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合格的世界公民。
●【校长大事】
“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我也有一个梦想:让凡是想做北大学生的人,都能成为北大的学生。”所以他一直致力于一件事情:实施网络公开课工程,让全社会共享北大优质教育资源。
●【校长逸闻】
“父母生下的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当北大校长期间,周其凤写了一首歌《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这首歌迅速蹿红,被封为“神曲”。
第三十二任校长|王恩哥
●【任职时间】
2013年3月—2015年2月。
●【校长简历】
王恩哥,辽宁沈阳人,毕业于辽宁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学家。
●【校长主张】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校长大事】
王恩哥上任时,向学生提出十句话,引发全校热议,并迅速传播开来:
第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
第二句话,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
第三句话,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
第四句话,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
第五句话,追求“两个一致”:一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
第六句话,插上“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
第七句话,构建“两个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
第八句话,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运动,一个叫乐观。
第九句话,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的秘诀在早上,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第十句话,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自己的寿命健康延长到极致。
●【校长逸闻】
王恩哥为自己选的办公室门牌号是“711”。为什么呢?因为他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他说,善于务小,才能务大。
第三十三任校长|林建华
●【任职时间】
2015年2月——至今
●【校长简历】
男,山东高密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家。
●【校长主张】
大学必须“去官僚化”。
●【校长大事】
现在林校长正竭力推动一项改革——推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育体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
●【校长逸闻】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上,林校长致辞时,将“鸿鹄之志”念成“鸿浩之志”,“莘莘学子”念成“菁菁学子”,引发社会热议。随后,林校长发表道歉信。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更多精彩视频
尽在看了吗
「择校解读」玛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院校指南
择校解读系列是普加斯留学打造的美国院校解读栏目,通过对各大院校的不同领域和板块分析,为大家提供更为直观和多样的大学资讯,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美国院校情况,为择校打好基础。
玛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是全美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成立于1874年,校园面积53英亩。学校使用的是基于学期的学术日历,在2020年最佳文理学院中的排名是全美第25名,它的学杂费为56,292美元。
玛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的新生和大二学生必须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中,学生可以加入许多俱乐部和组织。学生每年的活动包括Springfest和Founder's Day,校园庆典活动包括风笛音乐和美食。风笛是校园中的常见主题,该乐器预示着重大活动的开始和结束,学生可以免费参加风笛课程。
学生每个学期可以在双子城的其他大学之一上课:奥格斯堡学院,哈姆林大学,圣凯瑟琳大学和圣托马斯大学。玛卡莱斯特学院注重国际化,定期招收来自90多个国家的学生,约有60%的国际学生。
一般信息
2020年排名
玛卡莱斯特学院在国家文理学院排名25 。在一系列公认的卓越指标中,根据学校的表现对学校进行排名。
#25 文理学院 (并列)
#32 最佳本科教学 (并列)
#28 最佳价值学校
本科信息
玛卡莱斯特学院2018年的录取率为41%,学校录取的申请人中有一半的SAT分数在1310到1500之间,或ACT分数在29到33之间。但是,四分之一的录取申请人的分数高于这些范围,而四分之一的分数低于这些范围。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5日,申请费为40美元。
学术生活
玛卡莱斯特学院的学生和教师比例为10:1,学校有72.6%的班级学生人数不到20。玛卡莱斯特学院最受欢迎的专业包括:社会科学、生物与生物医学科学、文学和语言学、数学与统计,以及心理学。大一新生的平均留任率是学生满意度的指标,为94%。
| 班级规模
| 2017年毕业生最受欢迎的五大专业
| 学术课程和课程
学生生活
玛卡莱斯特学院的本科生总人数为2174,其中性别分布的男学生为40%,女学生为60%。在这所学校中,60%的学生住在大学所提供的宿舍中,40%的学生住在校园外。在体育方面,玛卡莱斯特学院是NCAA III的一部分。
| 学生团体
| 住宿情况
成本与财务援助
在玛卡莱斯特学院,全日制本科生中有68%接受基于需求的经济资助,平均基于需求的奖学金或助学金为40,870美元。
校园服务
玛卡莱斯特学院提供许多学生服务,包括非补习辅导,安置服务,健康服务,健康保险。
玛卡莱斯特学院还提供校园安全保护服务,例如24小时步行和车辆巡逻,深夜运输/护送服务,24小时紧急电话,带灯的道路/人行道,受控的宿舍通道(钥匙,安全卡等)。
以上便是普加斯留学为同学们整理的玛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的学校简介和学校情况,供同学们进行参考。
中国央行迎来首位“海归”掌门人 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摘要:中国首位海归央行行长就任,表明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央行行长的国际视野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有利于中国抓住美国全球化倒退的历史机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共同发展。
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提名易纲担任中国央行新行长,市场猜测已久的中国央行新一任行长终于尘埃落定。通过与之前的中国央行行长、美国新任美联储主席相比,我们认为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首任“海龟”央行行长
易行长之前的历任行长,均为纯国内教育背景:周小川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机械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相龙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朱镕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易行长是首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曾在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
此次认命易纲为中国央行行长,表现了中国政府的更加开明、更加自信,不拘一格降人才。此前市场曾有传言,易纲的海外经历不利于易纲接班央行,现在看来这一传言完全低估了本届政府的开明和自信。
在中国步入“新时代”、国际“反全球化”浪潮兴起的特殊背景下,“海龟”行长具有特殊的意义:这表明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央行行长的国际视野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有利于中国抓住美国全球化倒退的历史机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共同发展。
上任时并非中央委员
回顾历任央行行长,陈慕华上任前为政治局候补、国务委员,李贵鲜上任前为国务委员、中央委员,朱镕基上任前为副总理、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戴相龙上任前为中央候补委员,周小川上任前为中央委员;也就是除戴相龙外,近三十多年来的央行行长上任前均至少中央委员。
易行长目前是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与戴相龙相同;如果只比较央行历任行长,中央候补委员接任央行行长确有先例,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是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同样是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从央行与银监会、证监会的对比看,央行是国务院组成部门,银监会、证监会并非国务院组成部门,而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从近几年的权力重构看,央行的权力在逐步提高,从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看,剥离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审慎监管制度的拟定权到央行,央行的权力空前,易行长在不久的将来提高到中央委员几乎是必然。
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于2017年10月发布,易纲当时并未成为中央委员,而就在仅仅半年之后,易纲成为央行行长。
市场之前猜测的新任央行行长热门人选,除易纲外,主要包括刘鹤、郭树清、蒋超良、谢伏瞻等,均为十九届中央委员,此次易纲以中央候补委员上任,央行行长的决策过程确实多少超出了市场预期。
周行长的老搭档,央行政策有望保持平稳延续
周小川行长在2016年“两会”时期曾表示“易纲副行长负责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这是易纲被市场认为有望接班周小川的重要信息。
周小川的央行行长任期为2002-2018年,易纲担任央行副行长的任期为2007-2018年,且在2002-2003年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2004-2007年任央行行长助理,两位新旧行长在央行的经历高度重合。
易纲接任央行行长,对于中国金融市场而言,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地,“紧货币+严监管”担忧有望减轻。此前市场曾担忧,新任央行行长的货币政策将是“紧货币+严监管”,目前看这种担忧可以告一段落。
易行长作为周小川行长的老搭档,长期主管货币政策和国际业务,非常熟悉周行长时期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如何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早已轻车熟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有望保持平稳延续,
前后脚换届的中美新行长对比
2018年3月,易纲上任中国央行行长,就在一个月前的2018年2月,鲍威尔上任美联储主席,中、美两个大国央行行长均实现新老更替。在“中美新一轮国运交锋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对比两国央行行长的异同是一个值得参考的角度。
从学术经历看,鲍威尔是政治学学士、法学博士,最早的从业经历是律师,之后在投行、并购等领域工作,是非经济学科班出身、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实践性官员;易纲是经济学博士,1986年毕业后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任副教授,回国后在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直至1997年才在央行任职,象牙塔的学术经历长达十年之久,是以为不折不扣的经济学者型官员。
两位新任央行行长都具有低调务实的特征,并非所谓“明星官员”,上任后的个人色彩可能淡化。
鲍威尔上任前,一度并非美联储新任主席的最大热门,耶伦、柯恩、泰勒、沃什等的市场知名度和呼声均曾高于鲍威尔。鲍威尔上任之前,很少就货币政策发表公开讲话,而是更关注美联储的棘手问题。
易纲上任前长期主管货币政策和国际业务,回顾这两块央行最核心的工作,可以发现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立足中国国情;易纲本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也非常丰富,其学术功底在业内皆有口碑,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有 11 篇被世界权威索引《经济学文献期刊》编入其期刊和电子索引;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国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研究》等经济杂志上发表中文论文40余篇,并著有10本中文著作。
从中美两国用人风格看,特朗普偏好任用鹰派、保守主义、反全球化的价值倾向,而中国政府则释放出自信、开放包容性、全球化价值倾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一度被市场认为是鸽派,但上任后的表态却证明是一位鹰派人物,近期美国政府成员剧烈动荡,首席经济顾问加里·科恩辞职,美国务卿蒂勒森被撤职,新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硬派,曾于2017年表示“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对美会造成长期威胁”。
中国政府此次任命易纲为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具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广阔的国际视野,长期主导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工作,在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时期,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推进的新阶段,易行长必将带领中国央行推动中国金融和实体更好的站上国际舞台,有效支持“一带一路”等中国主导的新一代全球化战略。
本文来源于海清FICC频道,作者为“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陈曦,原标题《央行首位“海归”新掌门人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
易纲的学术往事:与5位海归经济学家一起创办北大国发院前身
3月19日上午,中国新任央行行长人选揭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表决任命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现年60岁,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国发院)的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的创院“六君子”之一,1994年,他同林毅夫、海闻、张维迎、张帆、余明德等5位经济学家一同发起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副主任。
与易纲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77级同学的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现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3月19日当天在微信朋友圈写道,“热烈祝贺当年的下铺兄弟,回国创业搭档易纲荣任央行行长!不容易啊!”
易纲(左)与海闻(右)
易纲是所谓“新三届”的第一批大学生。“新三届”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77级、78级、79级大学生。
1958年生于北京的易纲高中毕业后到北京顺义县高丽营公社插队任知青队长。1977年,易纲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1980起,他先后在美国哈姆林大学、伊利诺大学学习,198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易纲选择了留美任教,先是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92年获终身教职并晋升为副教授。
易纲决定回国在在1993年左右。在美期间,易纲先后担任美国伊利诺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
1993年7月1日至3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留英经济学会共同发起主办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地点在海南省海口市。孙尚清、董辅礽、安志文、高尚全、马凯、童大林、杨启先、周小川、黄达、王珏、萧灼基等中国经济学界专家学者以及海外学者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集中讨论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进程中的紧迫而又复杂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从传统的国家直接微观控制体制转向宏观间接调控体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及怎样完善和发展市场体系, 特别是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完善等等。
据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的张维迎回忆,在研讨会结束后的1993年7月15日,他同易纲、林毅夫三人共同起草了《关于成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建议书》,建议书的开头写道,“本建议书的基本设想是办一个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经济研究机构。”
1994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张帆、易纲、林毅夫、德怀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闻、余明德、张维迎)
1994年,时年42岁的林毅夫、36岁的易纲、42岁的海闻、35岁的张维迎、43岁的张帆和余明德等6位海归经济学博士正式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CCER于200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目前,易纲的名字仍在北大国发院教师列表中,其介绍已加入“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到2018年,北大国发院已成立24年,创院“六君子”中不乏“学而优则仕”的例子。2008年,林毅夫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成为世行历史上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2013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连续当选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易纲则从1994年后便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职,1997年起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走上仕途,历经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直至此次当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2014年,在北大国发院成立二十周年活动上,易纲曾表示,北大国发院的成功反映的是一群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认同。
易纲执掌央行,他对新金融监管态度如何?
来源:零壹财经
3月19日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名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投票表决已通过此项提名。这意味着担任了10多年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即将正式退出舞台。 资料显示,易纲先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早在两三年前,易纲已在央行内部负责各项工作,位列央行四位副行长之首。 零壹财经梳理了过去易纲对互联网金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领域。 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易纲首次披露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8条内容: 分别是: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监管框架;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重视消费者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 去年9月份,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凡是搞金融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要实现监管全覆盖。此外,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欺诈行为,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区分合法金融和非法集资,注意对公众的金融知识普及。 易纲称,银行体系在中国普惠金融中仍然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普惠金融要求机会均等,成本合适。 眼下,如何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的重要话题,也是易纲上任后的工作重点。去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简称“金稳会”),强化了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金稳会的办公室设在央行,也说明未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对于央行而言,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是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宏观调控手段。易纲去年曾在“十九大”期间表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保持币值稳定、二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其中,宏观审慎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其核心内容是以资本金约束金融机构的经营扩张,要求金融机构“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目前纳入MPA季度考核的只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央行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会适时将券商、基金、保险、甚至是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MPA考核范围内,强化资本约束。 附易纲履历: 易纲,男,1958年出生,经济学博士。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 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1992年获终身教职。 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正司局级)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期间: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09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5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6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央行目前领导: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范一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徐加爱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 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相关阅读:
易纲将接棒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中国金融改革将无缝延续
来源:澎湃新闻网
谁将接棒年满70岁的周小川,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第12任行长?牵动市场神经的这一答案在3月19日上午正式揭晓: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名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中国金融系统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对易纲已经相当熟谙:学而优则仕的他在央行服役超过20年,近年来在“8·11”汇改等关键时点频繁亮相,向市场传达央行的态度、释疑政策;作为央行系统内第一个海龟官员,易纲过去近十年陪同周小川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在IMF与世行年会、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等场合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正式接棒前,易纲已经负责央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在此之前,易纲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身份配合周小川,几乎参与了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推进并收官利率市场化,再到力促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
相差十岁的易纲与周小川,身上有着众多相似的标签:都拥有博士学位,被视作央行学者型官员的典型代表,著作颇多;拥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和视野,因此,易纲的接任被市场视为中国金融改革将无缝延续的最佳注解。
易纲将执掌的是“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的中央银行: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央行将重新统领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并履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此前,负责统筹金融发展和监管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将办公室设在了央行。
搞经济研究与“一个反差”有关
生于1958年的易纲,毕业于北京第162中学,上高中时曾写过插队题材小说的他,在高中毕业后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尾巴,在北京市顺义县高丽营公社西王路大队开始了插队生活。
1978年,20岁的易纲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本想考理科数学系,后来觉得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复习物理和化学了,所以选择了报考文科。我的第一选择是政法(后来的法律系),因为听说需要政审,就改报经济学了。”2012年4月作为北大经济系77级一员的易纲在回忆时称,“恢复的高考改变了我的一生”。
1980年,易纲被公派出国,随后的六年左右时间,易纲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易纲先后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担任助教、副教授,并在1992年获得终身教职。
这段留学经历和后来易纲从事经济研究和货币政策密不可分。
易纲在2012年做客金融博物馆读书会时曾回忆,1986年自己当助理教授的税前月薪是几千美金,只有两天有课,而自己妈妈一个小学校长,工资只有99元人民币:“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全能的人,能力比我要强多了,她管一个学校,管几十个老师,我在想为什么中美劳动生产率差距这么大?原因何在?我后来搞经济研究和货币政策,实际上跟我的经历,以及这个反差和我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1994年,易纲选择回国并回到母校,与林毅夫等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这一举动源于1993年夏天,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留英经济学会和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理论实践研讨会”,同为北大校友的林毅夫、易纲,以及张维迎商量回国搞一个集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实体机构,这便有了后来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学而优则仕掌管全球最庞大外汇储备
1997年易纲离开书斋,开始了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20年的金融监管者角色。
在担任了五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后,易纲在2002年开始兼任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并在一年后“转正”。
2004年7月,易纲晋升为央行“行领导”,担任央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在外,2006年9月易纲额外增加了一项为期一年的分支机构历练经历,兼任央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易纲从三位行长助理和一众正司局级干部中脱颖而出, 升任央行副行长,并在2009年7月接班胡晓炼,正式开始了自己长达6年的外汇局局长生涯。
易纲接手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掌管着当时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怎么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声音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如何完善?摆在易纲面前的难题并不少。
在暂停升值两年后,2010年6月19日,汇改再启动,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同时,外汇局过往神秘而低调的风格也逐步开始发生变化。
可见的是,面对市场对中国投资“两房”资产安全性的担忧等问题的担忧,2010年7月5日至8日,国家外汇局连续四天发布《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答》,直面公众对当时外汇管理政策相关热点的疑问。在表示外汇储备持有的“两房”债券没有出现过投资损失也从未用于投资“两房”股票,易纲执掌的外汇局强调,自己是负责任的储备资产管理者,也是负责任的国际市场投资者。
2013年末,在外汇储备攀升到近3.7万亿美元时,易纲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坦言:“不论假设什么样的情形中国的外汇储备都够了”,在他看来“凡事都得有个度,超过一定的度,好处就越来越少”。
不断增加的新身份
2014年,作为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易纲有了新头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当年4月,易纲以这一新身份在福建省委中心组举行的专题学习会上做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专题报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而中财办是中央财政工作领导小组下的常设机构,除了负责起草重要的经济政策文件外,还肩负为中央财政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政策建议的功能。
2015年12月,易纲将外汇局局长的接力棒交给了潘功胜,成为央行的专职副行长。
2016年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周小川在央行发布会上介绍易纲时如是说:“负责人民银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
同时,易纲的身份再度悄然变化,在2016年3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
而在央行“8·11”汇改、人民币加入SDR等关键时点,易纲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向市场传达央行的态度、解释政策和表明立场。
他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易纲曾在2016年杭州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一人直面中外记者,主导央行记者会;亦曾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全程英文与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讨论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问题以及债转股等热点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
2017年10月,易纲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上。
又一位学者型央行行长
与周小川一样同样拥有博士学位的易纲,身上同样贴有明确的“学者型官员”标签。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官网上,易纲至今依旧是全职教授,研究领域是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与实践操作。在其简介页面列出的全部27个学术论文,横跨23年(从1987年到2010年),其中16篇为中文,11篇用英文所著。
而易纲1999年与人合著的《货币银行学》,过了近20年至今仍然是中国高校里金融学的经典教科书。
为什么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这么多文章?易纲在自己的第二部论文集《中国金融改革思考录》的序言中给出了答案,不同于其第一本论文集《中国的货币化进程》,该书收录的是易纲任职央行期间在2003-2009年期间写的主要论文。
“原因很简单,是有感而发、有话要说。现在的出版物是太多了,信息量在爆炸式增长,可以说是好的东西不多,一般的、东拼西凑的、差的东西不少。” 易纲在序言中写道:“虽然我对目前出版物垃圾横流的现状忧虑,但我还是相信市场有其甄别的办法,还是相信市场经济吧。”
01 Binary,这里有区块链深度报道、全球资讯译介、专业研究报告